|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雷电观点:疑三星堆遗址是禹都阳城启都夏邑也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雷电观点:疑三星堆遗址是禹都阳城启都夏邑也[第1页] |
作者:酒鬼醉客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首先申明,闲来无事,突发奇想,雷己也雷人。此观点,纯属个人臆想,传奇兵法,版权私有,如被雷着,谅酒鬼概不负责,后果自负,如觉荒唐,全当一乐,谢绝谩骂,凡有侮骂者,酒鬼一笑而过,恕不回复。 直奔主题,酒鬼为什么疑“三星堆遗址疑是禹都阳城启之夏邑也”? 酒鬼的理由是,古代文献《孟子?万章上》、《古本竹书纪年》、《世本?居篇》、《史记?夏本记》、《今本竹书纪年》均言禹都阳城也,想来禹都于“阳城”之说,应该非虚焉。 于晋之后,古今文人均将“阳城”地望定论在豫西、晋南这两个地区。其基础源于三国学者韦昭注的《国语?周语》中的:““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位于聆隧。”韦云:“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又云:“聆隧,地名也。”按,韦以崇为嵩高。”和《竹书纪年》所记“夏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洛出龟书,是为《洪范》。三年丧毕,都于阳城。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于是,现今“禹都阳城”有河南登封说、河南濮阳说,有河南汝南说,有山西运城说,山西陶寺说、山西临汾说等等,众说纷云,,,,,,, 然,自我中国也有考古学科几十年来,“禹都”包括“夏邑”以及“夏”文字的考古工作,历来是考古界的重中之重,然而在这方面中。虽付出国之重力,但在豫晋两地却收获甚少,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山西陶寺遗址、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河南禹州瓦店遗址等等,貌似都没发现具有“帝禹都阳城”的“帝之阳城”特征,就拿现今最有可能是“禹都阳城”的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来说,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469年~公元前1543年。目前也只是一座面积约30万平方米规模的城址和城壕,在发掘中,考古人员虽发现了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祭祀坑、玉石琮和白陶器等,并在遗址中部偏北处发现几处大面积夯土基址,但如宫殿宗庙、大墓、用于祭祀的青铜礼器等,却难寻踪迹,更不消说文字,将它定论为“禹都阳城”,实乏力也。 相反,“有心栽花花未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而在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原之外,秦岭之阳的蜀地,却莫名其妙的发掘出一个“三星堆文化层”, 其发掘岀来的城池、祭祠大庙、大墓、用于祭祀的青铜礼嚣,代表权力的“鱼箭金杖”,以及疑是文字的符号,疑是与《山海经》描述相似的各种青铜怪物,众多的象牙,还能发出音的石鼓,与古羌族、彝人、濮人相似的人型青铜塑像等等,却相济出土,其文化层分一至四期,年代为前2800年至前800年,分布面积为12平方千米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后又发现南城墙、西城墙。清理出房屋基址、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特别是发掘出了,代表权力至尊的“金杖”和貌似彝人面孔的高大青铜人像,以及貌似古文字的一些符号,这些都是“帝”之象征,据说是与古蜀国的蚕丛有关,而据史书记载,蜀王蚕丛原来居住于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而夏禹也据说与汶山郡有关,传说禹兴于西羌,生于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难道它们就没半点关联么?故,酒鬼开始怀疑“禹都阳城”的“阳城”应在此地也~~~~ 于是,酒鬼一时兴起,便查阅了韦昭注的《国语?周语》,现本依然可见“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位于聆隧。”韦注云:“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又云:“聆隧,地名也。”,但酒鬼却发现,此注貌似荒唐,将“融降于崇山”的崇山竟注变为崇高山也。《国语?周语》此段原文为:“十五年,有神降於莘,王問於內史過,曰:「是何故?固有之乎?」對曰:「有之。國之將興,其君齊明、衷正、精潔、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神饗而民聽,民神無怨,故明神降之,觀其政德而均布福焉。國之將亡,其君貪冒、辟邪、淫佚、荒怠、麤穢、暴虐;其政腥臊,馨香不登;其刑矯誣,百姓攜貳。明神不蠲而民有遠志,民神怨痛,無所依懷,故神亦往焉,觀其苛慝而降之禍。是以或見神以興,亦或以亡。昔夏之興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祿信於耹隧。商之興也,檮杌次於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其衰也,杜伯射王於鄗。是皆明神之志者也。」”其中“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位于聆隧。”这段话说的是昔日夏之所以兴盛,是因为南方神祝融降临在了崇山。其衰亡,是因为火神回禄来到了聆隧。需知祝融是主管全南方的神,而此语中的崇山,却是指的崇伯鲧的封地,而鲧伯的封地却在“天穆之阳”(见《竹书记年》),“天穆”在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见《山海经?大荒西经》),也不知韦昭是怎么得出崇山就是崇高山(也就是崇嵩山)这一结论来的?故,他所言“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酒鬼难信也。那么“禹都阳城” 在河南登封说,酒鬼也亦难信也。 再将兴趣放在《竹书纪年》上,《竹书纪年》曰:“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己,出行,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既而吞神珠。修己背剖,而生禹于石纽,虎鼻大口,两耳参镂,首戴钩铃,胸有玉斗,足文履已,故名文命。长有圣德。长九尺九寸。梦自洗于河,取水饮之。又有白狐九尾之瑞。当尧之时,舜举之。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之事,乃退入于渊。禹治水既毕,天锡玄珪,以告成功。夏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洛出龟书,是为《洪范》。 三年丧毕,都于阳城。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确记禹居冀也。酒鬼不信,又查阅了《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古本竹书纪年辑证》,终也发现有利于酒鬼疑惑的证据。《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曰:“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 (《汉书.地理志》:“颍川郡阳翟”下,臣瓒曰:“《世本》:‘禹都阳城。’《汲郡古文》亦云‘居之’。”是古本《纪年》不云“居冀”也。今本于尧、舜、禹皆云“ 居冀”者,盖以《左传.哀六年》杜预注云:“唐、虞及夏皆都冀方。”故云然。)” 原来《今本竹书纪年》所记“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也是盖因西晋杜预注《左传.哀六年》言“唐、虞及夏皆都冀方。”所故,《古本》不云“居冀”也。那么“禹都阳城”也有可能不在冀地也,看来酒鬼的怀疑也非空穴来风焉。于是乎,便将兴趣又转向崇伯鲧与崇伯禹的传说上。 相传大禹兴于西羌,生于石纽。其载于《史记?六国年表》《吴越春秋》《帝王世纪》《华阳国志》《蜀志》《蜀纪(蜀王本纪)》《水经注》《正义》等等,其中东汉赵哗的《吴越春秋》卷六记得较为详细,曰:“鲧娶于有莘氏之女, 名曰女嬉,乘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 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姙孕,剖胁而生高密,家于西羌,地曰石纽,在蜀西川也。”,这说明在东汉时,关于崇伯鲧的封地“崇山”,应该是在西南一带,跟《竹书纪年》载“颛顼帝产伯鲧,居天穆之阳。”,《山海经?大荒西经》载“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此天穆之野~~~”暗合。也就是说崇伯鲧、崇伯禹的族群势力范围,在尧时应该是在西南蜀羌一带,所以《国语?周语》中的“崇山”,也应该指的是西南蜀羌一带的崇山峻嶺,而非什么崇嵩山也。而且治水得治源头,西南蜀羌一带与青海巴颜格拉山交界处,正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四岳推选居于这一带的伯鲧部族治水,是太正常不过的啦,伯鲧治水无功反害大众,舜使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观鲧之治水无有形状,乃殛鲧于羽山。鲧投于水,化为黄能,因为羽渊之神。舜与四岳举鲧之子禹继续治水。就说明崇伯禹的封地依然在西南蜀羌一带,那么治水成功,伯禹作司空。尧陟于陶,舜得帝位,命子义钧封于商。命夏后(禹)总师。舜陟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於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于是就有了禹都阳城之说。 问题是禹辞辟舜之子商均於阳城的“阳城”,究竟该在何处?很明显舜之子商均的封地应该在河南商丘一带,禹辞辟舜之子商均所都的阳城,就应该远离河南,去尧故地显然不妥,那里亦是尧舜高辛族之地,最有可能的是退回原封地西南蜀羌一带,那么在现今蜀地的广元、德阳一带的平地营都修邑是很不错的理想之地,进可跃马中原,退可龟缩阿甘,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恰好在此地的广汉,奇迹般地冒出个震惊中外的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商末周初,距今4800~2800年。其中出土的文物,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创造了世界上一次性出土最多的青铜人头像,面具记录。达50多件。三星堆遗址证明,它应是中国夏商时期前后,甚至更早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以前历史学界认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然后渐渐的传播到全中国。而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地区存在过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 这就奇怪啦,一直被古人视为蛮荒之地的区域,虽然竟埋藏着如此古老而神奇的文明,其青铜器之多,规格之高,做工之细,岂是司毋大鼎能比之的,鱼箭金杖、扶桑神树、太阳五轮,又岂是四羊方尊能憾之动容的,那么这些稀世珍品、旷世神品,又是谁人所作、何人而为?酒鬼一时真无法想到,想过去想过来,只想到一人,他就大禹!因为传说他曾铸过九鼎,应该有此技术,他曾为“帝”,能够拥有金杖,他曾大规模率众治过大洪水,在治洪水的过程中,应该离不开青铜器工具,所以备有铜矿源,还说他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在“三星堆” 千多件青铜和玉器文物中,很多都能跟《山海经》记述挂上钩,唉,始作器者,舍他求谁? 再来看看《史记?夏本记》中记的“禹都阳城”原文:“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通常翻译为:“舜帝把禹推荐给上天,让他作为帝位的继承人。十七年之后,舜帝逝世。服丧三年完毕,禹为了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躲避到阳城。但天下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来朝拜禹。禹这才继承了天子之位,南面接受天下诸侯的朝拜,国号为夏后,姓姒氏。”而《竹书纪年》却未记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之事,又看《史记?五帝本纪》:“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而在《古本竹书纪年辑证》却有“《括地志》云:……《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史记.五帝本纪》正义”“《汲冢竹书》云: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汲冢书》云:舜放尧于平阳。《史通.疑古》”“《括地志》云:……《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史记.五帝本纪》正义”“ 《括地志》云:……《汲冢纪年》云: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史记.高祖本纪》正义”“ 《竹书》亦曰:后稷放帝朱于丹水。《山海经.海内南经》注”“ 《汲冢纪年》云:后稷放帝子丹朱。《史记.五帝本纪》正义” 这些与之相左之词,故《史记》言舜孝商均不肖之事,是否属实,难证也,故禹为了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躲避到阳城的说法,也难证也,是否是商均与禹争帝位,禹才避商均到阳城,也难说也。但从《吴越春秋》卷六:“舜崩,禅位命禹。禹服三年,形体枯槁,面目黎黑,让位商均,退处阳山之南,阴阿之北。万民不附商均,追就禹之所,状若惊鸟扬天,骇鱼入渊,昼歌夜吟,登高号呼,曰:"禹弃我,如何所戴?"禹三年服毕,哀民,不得已,即天子之位。”记载的这段话来看,禹更象刘玄德携民渡江一般,所以禹所都的阳城离商均的封地,应该较远,山阳之南,阴阿之北,说的是否秦岭之南,岷江之北的广汉?亦难说也。 结语,总之不管“三星堆”是否是“禹都阳城启之夏邑”,它跟华阳脱不了干阴,它是名符其实的华阳“阳城”也,在今年6月19日三星堆考古又有重大发现,一段疑似“北城墙”的城墙建筑遗址被发现,三星堆古城实现“合围”,考古工作人员冉宏林将之称为“完成了考古人员20多年的愿望”,是继1986年三星堆考古发现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出土上千件国宝重器之后,又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此前有专家推测三星堆是祭祀区,但三星堆古城因为北城墙的发现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城。有了墙就应该有城,甚至可能是古蜀王国的王都所在,有城就应有统治者,而有王的存在就应有王陵的存在。据此推断,三星堆应有王陵存在,而一旦找到或将再次震惊世界。大家试目以待吧。 |
@yuql876 2015-09-26 18:33:11 支持楼主。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么神奇伟大的考古成果却没人出来解释一下,我就纳闷了。 ----------------------------- 谢谢!酒鬼也一样纳闷。特别是在民国时流入民间和海外的那些文物,难道真引不起主流史学界的关注和参考。古梁州同样为禹之九州之一,为什么禹都非得在冀州或豫州? |
对2楼,一笑而过也~~~哈、哈、 |
@吃饭不花钱 2015-09-26 20:27:41 古蜀春秋以前一直和中原地理不通,进入四川最容易的路线反倒是绕道西藏云南,而且由于气候地理原因蜀人从来都是防守状态从来没有向北扩张成功过 ----------------------------- 巴蜀随周武又是怎么回事?难不成也是绕道滇藏?? |
@于若智 2015-09-26 21:30:01 夏代是个谜一样的王朝,功勋赫赫却又了无踪迹,一切皆有可能,却又缺乏实证。 ----------------------------- 三星堆遗址,也是这样,来无影去无踪,夏代的实证,如主流学者不将梁州也纳入主州的话,难也~~~ |
说实话,不管此青铜礼器,始产于夏也好,商也好,周也好,就算是成汤、周武两人站在它身旁,也会暗然失色的。 |
@爽朗abc 2015-09-26 23:37:22 楼主说的有道理。当年舜帝“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 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鲧经营崇山多年,被放到羽山后就由驩兜继续经营,夏后氏 不会全都去羽山,等驩兜过后,夏后氏会继续管理下去,成为他的根据地。 ----------------------------- 嗯,如果舜帝放驩兜于崇山,也被认为是崇嵩山的话,驩兜岂不是战了个大便益,故崇山不应该是河南崇嵩山也。 |
这个据说是民间收藏者发现的“三星堆文字”,不知真假,但这些“符号”确实比甲骨文靓多也~~~ |
据说此文字是下图所印 见于,三星堆蝌蚪文考据:彝族是夏代的统治者_网易新闻中心 http://history.news.163.com/09/0810/11/5GBOLTRG00011247.html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彝族又是遗的谁的族? |
@苜蓿09 2015-09-27 20:24:55 顶一下先 ----------------------------- 谢!中秋快乐! |
中原何谓中原?,尧大有十二州,禹大亦有九州,皆在古四海之内,为何梁州出了个三星堆,就不被主流视为主州?酒鬼纳闷也,《山海经·海内经》曰:“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百仞无枝,有九【木属】,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白皋】爰过,黄帝所为。”这不就是明摆着的“禹之九州”么?统称为“赤县神州”,为何禹可都于冀豫,便不能都于梁? |
《孟子?离娄下》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 《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 四十九年,帝居于鸣条。五十年,帝陟。义钧封于商,是谓商均。后育,娥皇也。鸣条有苍梧之山,帝崩,遂葬焉,今海州。”、“帝癸一名桀。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大雷雨,战于鸣条。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 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山海经?海内南经》曰:“兕在舜葬东,湘水南。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大荒南经》曰:“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海内经》曰:“南海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 中次十二经》曰“又东南一百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梨、橘、櫾,其草多葌、蘪芜、芍药、芎藭。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左右手操蛇。多怪鸟。” 也就是说,“鸣条”是个大地名,因为竹书纪年曰鸣条有苍梧之山,成汤伐桀大战于鸣条,也应该是舜晚年所居所葬的鸣条。那么问题出来了,《山海经》各经所言,舜都葬于南海苍梧九疑山,在长沙零陵界中,那么“鸣条” 也该在附近,,,成汤伐桀的关键之战,如果夏邑在中原,怎么会跑到长沙零陵界附近的地方大战呢?不解,真的不解~~~ |
难不成真正的“鸣条”在湖北随州?九疑山是神龙架? |
@酒鬼醉客 2015-09-27 21:23:48 中原何谓中原?,尧大有十二州,禹大亦有九州,皆在古四海之内,为何梁州出了个三星堆,就不被主流视为主州?酒鬼纳闷也,《山海经·海内经》曰:“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百仞无枝,有九【木属】,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白皋】爰过,黄帝所为。”这不就是明摆着的“禹之九州”么...... ----------------------------- @随风飘荡cy 2015-09-29 14:14:41 那时的中原是指南、北美洲没有分裂出去时的疆土。 现在的中原是由黄河冲刷成的冀、鲁、豫平原,是最后形成的疆土。 ----------------------------- 一笑而过。 |
左氏宣三年《传》:"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 箕子乃言日:"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书?洪范》) , 《书?立政》云: “ 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竞吁,俊尊上帝,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乃敢告教厥后日,拜手稽首后矣.曰: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兹惟后矣.谋面用丕训德,则乃宅人.兹乃三宅,无义民.桀德,乃弗作往任,是惟暴德,罔后。” “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是使翁难雉乙卜于白若之龟,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墨子?耕柱》)。” 这些记载,足以证明,起码在春秋战国时,那些文人己信在禹启时,是能够铸造出那些彝伦之铜器的,何谓彝伦也,彝字《说文》宗庙常器也。伦字《说文》辈也,也就是说禹之兴,是使用了洪范九畴,祭天祭地(山川河渎)祭祖宗的礼法,九鼎为代表作。 然而纵观现发现商周青铜礼器,何一件有三星堆青铜礼嚣之“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也,况在商周时,古蜀早已被视为蛮荒之地,何能在青铜礼器上,胜周数倍也~~~~拿闷拿闷,~~~ |
况现今在所谓的中原青铜文化中,有何遗址在貌似礼器上,有三星堆之丰富也~~~~ |
@平安繸 2015-09-29 22:32:03 往来-来往,礼也! 既然是楼主的“臆想”,俺也瞎编几句。 三星堆不是“禹都”,与三星堆差不多时代的,《竹书》里提到了“夏后X”。 殷王征蜀,灭三星堆“夏后X”。好像还得了两个美女。 有“夏后X”吗,就应该还有一个“夏”在前面。 ----------------------------- 《竹书》里有这事么??酒鬼只见“夏后某”征岷山,得两美女之事也,,,在启作甘誓时,就证明夏后启向“中原”进军也,在“夏后某”败于“呜条”后,弃“夏邑”而逃到了“南巢”,成汤未毁其社,作“商书”。兄知为何汉水被称为“夏水”乎?汉口亦称为“夏口”乎? |
@gaolaomao 2015-09-30 06:18:32 各种古籍里,禹的活动范围太大了。。。按照普通认知,可以断定,西周乃至春秋时期的禹,随着华夏族的扩张,已经演变为中原及周边诸文明记忆中领袖的合体,或者说这个时期的禹其实是很多人,华夏族的禹,蜀的禹,越的禹等等等等 所以,根据古籍去考证我觉得意义不大,尤其是在没拎清要考证的是哪个“禹”的情况下,这样只会导致一种情况:禹在其有生之年孙猴子般的在数千公里的范围内活动。对于那年代的生产力来说,这可...... ----------------------------- 非也,酒鬼读《山海经》和《尚书?禹贡》,总会联想到“古四海”的,细读《禹贡》,酒鬼认为大禹治水的活动范围并不大,在当时虽有九州的地理概念和大概方位,但真正治水的区域主要在,甘肃、四川、湖北、河南、山西五省的四渎流域一带,因为现今的气象地理研究发现,在包括尧舜禹时前到高阳时,这段时间的气候属大温暖期,东亚的海平面比现今高出许多,浩浩怀山襄陵的大洪水不可能只是因降雨造成的,气温上升冰川消融,地质变化也是其因,气温上升一说,可参见“羿射十日”的传说,地质变化一说,可参见“地不满东南,天不足西北。”一说。因此,古籍中记载的“古四海”应该成在, 从《山海经》中看,酒鬼个人认为古南海在现今湖北湖南山西浙江一带,古西海在青海新疆一带,北海在内蒙以北,东海在河北安徽一带,故,大禹治水的活动范围并不大,大禹在尧时只是崇伯,那时治水主要治的是长江、黄河上游一带,如不先疏通引导上游分流,治理下游谈何容易,在舜时才成为大司农的,统领全师才能在其他封伯地引领指导治水,禹仅仅是作为领导者,所以禹在其有生之年,孙猴子般的在东西南北千公里的范围内活动。这完全有可能。 夏和商的区域指的是什么?王城?领地?说实话,夏商两代在酒鬼的理解中,他们的王权只是联盟首领之权也,王城是王社大庙之所在,行使的权力也只是有领导众多诸侯国的进贡权,其中在夏代中亦有早商领地,商亦为大的诸侯之一,当夏德衰时,商已坐大,废葛、韦、顾、昆吾等国后,夏初所属诸侯国,改属商已经是大半,鸣条一战后,夏基本失去联盟诸国,被迫逃至南巢,但商成汤顾其禹之德,未敢毁其宗社,故,夏人后族能够在蜀活动,至到彻底瓦解,这一推论,又怎么会成笑话呢? 至于上古人类各个文明并不是隔绝的,而是互相交流的非常频繁,比如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这世界上三种象形文字,很多表达基本词汇的表意文字是一样的,而这些表意文字可以说大多数来源于西亚更古老的陶筹此说,酒鬼同意百分之八十,但结语酒鬼不敢苟同,天有九野,地亦有大九洲,单单仅凭发现的少许陶筹,就将甲骨文认定为来源于西亚,岂非太主观?在东亚的“大地湾遗址”中,现今亦发现陶器上共发现了十几种彩绘符号,这些事实,怎能视而不见呢? 再说三星堆其最早起源应该是西亚。出土文物青铜器文物,有西亚埃及风格很浓厚的青铜器,真是这样么?酒鬼非此学专家学者,酒鬼不敢言也,但拿下两图来对比,它们的风格相似么? |
@酒鬼醉客 2015-09-29 22:54:21 ----------------------------- @平安繸 2015-09-30 09:14:27 是我搞错了:“征蜀”是甲骨文里的。美女是桀抢的(《竹书》)。 不过,三星堆确实可能是殷商灭的。 ----------------------------- 酒鬼不这么看,三星堆应该毁于地震,《竹书》曰:“帝癸一名桀。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 地震。 伊、洛竭。十一年,会诸侯于仍,有缗氏逃归,遂灭有缗。十三年,迁于河南。初作辇。”故《尚书·汤诰》曰:“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祇。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而从三星堆遗址发掘情况来看,也沒有毁于战火的痕迹,故酒鬼认为它们之间应有某种关联~~~ |
@gaolaomao 2015-09-30 06:18:32 ...... ----------------------------- @平安繸 2015-09-30 09:26:18 楼主太懒了,关键问题提出来了,为何不回答? 这位层主说的不错。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夏后X”是三星堆。 不过三星堆不是华夏主流,也没有多大的文明贡献。现代大家说的“夏”,注意不是“夏后”,另有其主。 ----------------------------- 唉,酒鬼虽说闲得无事,但总得吃喝玩乐睡吧,还得扫地洁屋,勤跳锅边舞,酒鬼容易吗? 三星堆出土在华夏九州的梁州,怎么不能算华夏主流呢?这么多象征文明的青铜礼器、美玉王器出现,还不能算大的文明贡献呀?你倒说说“夏”的主儿是谁?你不会告诉酒鬼是蝎子王吧~~~哈哈~~~ |
@gaolaomao 2015-09-30 06:18:32 各种古籍里,禹的活动范围太大了。。。按照普通认知,可以断定,西周乃至春秋时期的禹,随着华夏族的扩张,已经演变为中原及周边诸文明记忆中领袖的合体,或者说这个时期的禹其实是很多人,华夏族的禹,蜀的禹,越的禹等等等等 所以,根据古籍去考证我觉得意义不大,尤其是在没拎清要考证的是哪个“禹”的情况下,这样只会导致一种情况:禹在其有生之年孙猴子般的在数千公里的范围内活动。对于那年代的生产力来说,这可...... ----------------------------- @酒鬼醉客 2015-09-30 11:36:07 非也,酒鬼读《山海经》和《尚书?禹贡》,总会联想到“古四海”的,细读《禹贡》,酒鬼认为大禹治水的活动范围并不大,在当时虽有九州的地理概念和大概方位,但真正治水的区域主要在,甘肃、四川、湖北、河南、山西五省的四渎流域一带,因为现今的气象地理研究发现,在包括尧舜禹时前到高阳时,这段时间的气候属大 温暖 期,东亚的海平面比现今高出许多,浩浩怀山襄陵的大洪水不可能只是因降雨造成的,气温上升冰川...... ----------------------------- @gaolaomao 2015-09-30 16:13:03 对于你这种吊书袋方式我实在是无语,我就告诉你一点,现代气象地理研究,可以准确的画出四五千年前的海岸线,海平面跟现在并无太大差距。至于治水么,即使按照你列举的范围,在现代以前,人类并无那能力,水患困扰中国数千年,每个王朝都投入无数人力物力治水,好吧,你们坚持认为大禹事情的组织能力胜过后世任何一个王朝我也没办法 至于图,我说的是面具而不是人像,三星堆出土的全部是面具,你找个人像干嘛? 继...... ----------------------------- 哈哈,不比青铜器了,改比面具了,,是比青铜面具?还是比黄金面具?伱问下伱自己,古埃及有青铜面具么?~~~~ 嘿嘿,张口就来是尔等特长,下图为四五千年前的中国海岸线,权威所出,自儿学学吧~~~~ 你娃不想跟酒鬼鬼扯,酒鬼亦不想跟尔等及“小公子”们鬼扯也,拜拜,不送~~~ |
@酒鬼醉客 2015-09-29 22:54:21 ----------------------------- @平安繸 2015-09-30 09:14:27 是我搞错了:“征蜀”是甲骨文里的。美女是桀抢的(《竹书》)。 不过,三星堆确实可能是殷商灭的。 ----------------------------- @酒鬼醉客 2015-09-30 12:11:29 酒鬼不这么看,三星堆应该毁于地震,《竹书》曰:“帝癸一名桀。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 地震。 伊、洛竭。十一年,会诸侯于仍,有缗氏逃归,遂灭有缗。十三年,迁于河南。初作辇。”故《尚书·汤诰》曰:“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祇。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而从三星堆遗址...... ----------------------------- @gaolaomao 2015-09-30 16:23:16 你这太搞笑了,伊洛竭看不到么?汶川地震算不小了,可否导致洛阳崩溃?即使人类 历史 上威力最强大的智力那次9.5级地震,对距离上千公里的内陆也不会有多大的破坏。 别最后为了自圆其说,把伊洛这种毫无争议的地理名词也挪到三星堆附近去。 ----------------------------- 酒鬼搞笑什么?自圆其说也只是一种臆想,不可以么?伊洛伊只是古籍记载在夏 |
操作失误,见谅!接前语: 伊洛竭只是古籍《竹书纪年》所记,它又没言震中在哪,更没言造成什么后果,但汶川地震是酒鬼等亲身经历过的,记得当时远在千里外的重庆梁平亦有农家土房被震垮,你将海震与陆震而混,你可懂何为浅表震?何为深表震?何为海震,何为陆震也~~~~三星堆的废舍,遗址上没有发现战火与洪水的痕迹,不是舍于震,那还有什么可能?~~~ |
@酒鬼醉客 2015-09-30 21:47:24 酒鬼搞笑什么?自圆其说也只是一种臆想,不可以么?伊洛伊只是古籍记载在夏 ----------------------------- @gaolaomao 2015-10-01 00:49:40 敢问一句,什么时候的古籍?什么地方的古籍? ----------------------------- 《今本竹书纪年》、《古本竹书纪年》皆有记载。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亦称《汲冢纪年》,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盗墓者不准(Fǒu Biāo)所发现的编年体史书。当时被埋藏于魏安厘王(一说应为魏襄王)的墓里。《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朝到魏襄王(一说应为魏哀王)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说:"《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 以上介绍百度来的。 |
@酒鬼醉客 2015-09-30 22:00:21 操作失误,见谅!接前语: 伊洛竭只是古籍《竹书纪年》所记,它又没言震中在哪,更没言造成什么后果,但汶川地震是酒鬼等亲身经历过的,记得当时远在千里外的重庆梁平亦有农家土房被震垮,你将海震与陆震而混,你可懂何为浅表震?何为深表震?何为海震,何为陆震也~~~~三星堆的废舍,遗址上没有发现战火与洪水的痕迹,不是舍于震,那还有什么可能?~~~ ----------------------------- @gaolaomao 2015-10-01 01:08:51 跟你这种毫无自然科学知识的简直无话可说。 唐山地震总是陆震吧?1500公里之外可有影响?伊洛竭什么意思不用我解释吧?不大的河断流了,震中在哪还用说么?梁平的土房倒了,梁平的河可曾断流? 你怎么知道没有战争?三星堆明显不是古蜀国,别说他们都是和平小天使 没有洪水的痕迹,这不是自相矛盾么?大禹治水啊,说明大禹生活的地方水患比较严重,1000年内地理环境不会有多大改变,难道你相信大禹一劳永逸的治...... ----------------------------- 唐山大地震,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天津市发出房倒屋塌的巨响,北京市在摇晃不止,人民英雄纪念碑在颤动,天安门城楼上粗大的梁柱发出断裂般“嘎嘎”的响声。 在华夏大地,北至哈尔滨,南至清江一线,西至吴忠一线,东至渤海湾岛屿和东北国境线,这一广大地区的人们都感到异乎寻常的摇撼。强大的地震波,以人们感觉不到的速度和方式传遍整个地球。不知道这些算不算影响? 这次地震比起古时陕西华县地震,它还算小的。据《中国地震目录》归纳史书记载对此震的描述是:"秦晋之交,地忽大华县特大地震,声如万雷,川原坼裂,郊墟迁移,道路改观,树木倒置,阡陌更反。五岳动摇,寰宇震殆遍。陵谷变迁,起者成阜,下者成壑,或岗阜陷入平地,或平地突起山阜,涌者成泉,裂者成涧,地裂纵横如画,裂之大者水火并出。井泉涸废,新泉涌流,喷高丈余。山移河徙四五里,涌沙、陷没亘数千里。华山诸峪水北潴沃野,渭河涨壅数日。华县、渭南、华阴及朝邑、蒲州等处尤甚。郡城邑镇皆陷没,塔崩、桥毁、碑折断,城垣、庙宇、官衙、民庐倾颓摧圮,一望丘墟,人烟几绝两千里。" 《明史》对这次地震记载为: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 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 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此次地震在我国有详细历史记载中,是灾害极端严重的一次,死亡人口之多,为古今中外罕见。101个县遭受了地震的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地震有感范围为5省227个县。震中区为西安市以东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朝邑至山西省永济县等,约2700平方公里。 如果《竹书纪年》记的夏桀时的那次地震也象陕西华县大地震一样,发生在岷山一带,其结果可想而知,伊洛竭,这三个字,对于你来说,你娃根本解释不出什么意,当时的伊洛两水,其发源地和流经地与现今根本不同,酒鬼只告诉你,在《山海经·中次九经》中一样有条洛水是出自岷山“女几之山”的,其流向是东注入江的。现在却不见了。 所以对于你后两句言论及首言,酒鬼只能是一笑而过。~~~ |
@酒鬼醉客 2015-09-30 21:47:24 酒鬼搞笑什么?自圆其说也只是一种臆想,不可以么?伊洛伊只是古籍记载在夏 ----------------------------- @gaolaomao 2015-10-01 00:49:40 敢问一句,什么时候的古籍?什么地方的古籍? ----------------------------- @酒鬼醉客 2015-10-01 10:24:37 《今本竹书纪年》、《古本竹书纪年》皆有记载。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亦称《汲冢纪年》,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盗墓者不准(Fǒu Biāo)所发现的编年体史书。当时被埋藏于魏安厘王(一说应为魏襄王)的墓里。《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朝到魏襄王(一说应为魏哀王)之间的重要 历史 事件,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 ----------------------------- @gaolaomao 2015-10-01 14:21:01 春秋时的史籍,有句话不知可听过:所有的 历史 都是当代史 夏无文字,这些记载基本是口口相传,即使不考虑时间所带来的偏差,这些内容依旧会打上强烈的时代标记。不管大禹的事迹发生在哪里,毫无疑问的是,地理名词所指代的地点就是这一时期这一地方的,伊、洛周初期即指伊水洛水,你认为史官是无文字记载的情况下会赋予伊洛别的含义? 有些词,我们不知道当年的具体位置,可以开动脑力去想象,但是当时已有...... ----------------------------- 听说过,这是疑古派的口头禅。 不过,疑古派再怎么疑古,却无法将《竹书》《左传》《国语》《战国策》《逸周书》等所记之事一一推翻,您所引用的伊洛地理名词,不就来源于这些史籍中么? 酒鬼只是在与平安燧网友交流,他认为三星堆可能是被殷商灭的话题中,酒鬼认为不是,而应该是被地震毁的,引用了《竹书纪年》夏未商初曾发生过大地震,至使伊洛二水曾有断流现象发生,从而言:“从三星堆遗址发掘情况来看,也沒有毁于战火的痕迹,故酒鬼认为它们之间应有某种关联~~~”这句话,真那么可笑么? 众所周知,每当一次大地震后,都会出现不断后震,唐山大地震后,同年四川的松潘也发生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后,同年四川青川陕西宁强亦发生6.0级地震,难道在夏桀十年的那场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导至伊、洛竭的地震。就没有同年几震的现象发生么?又怎么可笑了呢? 三星堆毁于战火说,因发现出土文物中有被火烧过的痕迹,但这些文物跨过几百年,不可能是同一场火烧的,况那些文物,都是些绝世珍宝,战胜方为何不掠夺去?这些疑问,故而使此说貌似不能成立! 毁于洪水说,因用粘土斜向堆筑的城池,当洪水来时也可能造成毁灭性打击一说。却因但到目前为止,考古专家们尚未在三星堆遗址中,找到有关洪水侵袭的痕迹和物证。故而存疑。 毁于地震说,源于1986年,三星堆发现了两个大型祭祀坑,两坑上千件国宝重器的出土,它们全都是碎的。经考古专家认定,这些器物都是人为损坏后才埋进坑里的。有学者指出,这是对“失灵神物的掩埋”。他们认为正是因为地震让那些祭坛庙祠以及神物自身受到了很大的损坏,所以被视为失灵,然后便再一次损毁后掩埋。然后迁移,此说合情合理,故目前占上风。 这些观点不应该可笑吧? 酒鬼何时将伊洛两水挪动了几千里?酒鬼说过伊洛在三星堆么?没有吧,酒鬼只是借用《中次九经》中有“洛水出焉,东流注于江”的话,和古伊洛水的发源和流经与现今不同的概念,打击打击你这位有自然科学知识的高人一下,这又有什么可笑的?您知道《中次九经》中“洛水出焉,东流注于江”的“洛水”现今是那条水么?但酒鬼就知道,偏不告诉你~~~~哈哈~~~ |
哈哈,妙哉,说不过,又玩起老把戏来,何苦来着,尔等一无腹中之典,二无口中之德,这般辛苦为酒鬼的糊言乱语顶贴,累否?在天涯谁人不知小公子底?什么骗子,什么厚脸皮的言子终于出来了,,,唉,尔等能否玩点高智商的游戏否?罢,对蝉说黄雀,蝉认黄雀么?酒鬼一笑而过,虽然还当酒鬼是学术中人,智商呀,不摆也~~~哈哈哈,沒有尔等,酒鬼一样玩得高兴,故,不再回复尔等也~~~ |
@酒鬼醉客 2015-09-30 22:00:21 操作失误,见谅!接前语: 伊洛竭只是古籍《竹书纪年》所记,它又没言震中在哪,更没言造成什么后果,但汶川地震是酒鬼等亲身经历过的,记得当时远在千里外的重庆梁平亦有农家土房被震垮,你将海震与陆震而混,你可懂何为浅表震?何为深表震?何为海震,何为陆震也~~~~三星堆的废舍,遗址上没有发现战火与洪水的痕迹,不是舍于震,那还有什么可能?~~~ ----------------------------- @gaolaomao 2015-10-01 01:08:51 跟你这种毫无自然科学知识的简直无话可说。 唐山地震总是陆震吧?1500公里之外可有影响?伊洛竭什么意思不用我解释吧?不大的河断流了,震中在哪还用说么?梁平的土房倒了,梁平的河可曾断流? 你怎么知道没有战争?三星堆明显不是古蜀国,别说他们都是和平小天使 没有洪水的痕迹,这不是自相矛盾么?大禹治水啊,说明大禹生活的地方水患比较严重,1000年内地理环境不会有多大改变,难道你相信大禹一劳永逸的治...... ----------------------------- @酒鬼醉客 2015-10-01 12:01:17 唐山大地震,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天津市发出房倒屋塌的巨响,北京市在摇晃不止,人民英雄纪念碑在颤动,天安门城楼上粗大的梁柱发出断裂般“嘎嘎”的响声。 在华夏大地,北至哈尔滨,南至清江一线,西至吴忠一线,东至渤海湾岛屿和东北国境线,这一广大地区的人们都感到异乎寻常的摇撼。强大的地震波,以人们感觉不到的速度和方式传遍整个地球。不知道这些算不算影响? ...... ----------------------------- @gaolaomao 2015-10-01 15:18:01 我都不知道笑你多少次了,中国史学界真没几个人我不会笑话的,你这种业余选手走火入魔如此程度,虽然让人哭笑不得,还是笑比较好 山海经是不过是那时候的奇闻异事录,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谈论所见所闻,有心之人将其记录下来而已,现在你随便拉几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人讲故事,你认为他们所讲的字字为真? 也懒得给你讲道理了,山海经都乱用的家伙也无法讲道理。简单用山海经驳斥你吧 1 中山经里无数北或者东北流注...... ----------------------------- 咦,前两日,怎么见到此回复,酒鬼漏掉一乐,这个好玩,酒鬼就陪你娃玩玩,,, 1,“当时的伊洛两水,其发源地和流经地与现今根本不同,酒鬼只告诉你,在《山海经?中次九经》中一样有条洛水是出自岷山“女几之山”的,其流向是东注入江的。现在却不见了。”这是酒鬼的原话,酒鬼何时在用“女几之山”的洛水,来言流入黄河的洛水改道的?你娃连《中山经》记有3条同名洛水都没读出来,何有反驳之理? 2,《中山经》中所记洛水是注入河的,而雒水是注入玄扈之水的,所记显然是,不是同一水,你娃却将《中次四经》中的雒水,误认为是酒鬼所提的“女几之山”之洛水,问酒鬼:雒水与洛你知道区别与联系么?,,,酒鬼乐也,告诉您娃吧:丁洛水分入渭之洛、入河之洛、入江之洛;西汉后,有些古人学者,将“入河之洛”,误认为与山海经中,所记的雒水有关,故将入河之洛,也称为雒水,岂知注于玄扈之水的雒水,在山海经中,非现今南洛河雒水也,它或许只是在洛间的一条小水也,至今还在不在,待考。这么简单的问题,也问得出口,显得你肤浅。 3,您娃连古洛水,同名有三,也不知,还谈什么分水岭,幼! 4,您娃狂妄自大,得表就认为得皮,大话不费力,闻过,有理不在言高否? 5,只要您娃能说出“入江之洛”,现今是什么河什么水的代称,酒鬼就自认无知也~~~ 哈哈哈~~~嘿嘿嘿~~~哼哼哼~~~ |
@酒鬼醉客 2015-09-30 22:00:21 操作失误,见谅!接前语: 伊洛竭只是古籍《竹书纪年》所记,它又没言震中在哪,更没言造成什么后果,但汶川地震是酒鬼等亲身经历过的,记得当时远在千里外的重庆梁平亦有农家土房被震垮,你将海震与陆震而混,你可懂何为浅表震?何为深表震?何为海震,何为陆震也~~~~三星堆的废舍,遗址上没有发现战火与洪水的痕迹,不是舍于震,那还有什么可能?~~~ ----------------------------- @gaolaomao 2015-10-01 01:08:51 跟你这种毫无自然科学知识的简直无话可说。 唐山地震总是陆震吧?1500公里之外可有影响?伊洛竭什么意思不用我解释吧?不大的河断流了,震中在哪还用说么?梁平的土房倒了,梁平的河可曾断流? 你怎么知道没有战争?三星堆明显不是古蜀国,别说他们都是和平小天使 没有洪水的痕迹,这不是自相矛盾么?大禹治水啊,说明大禹生活的地方水患比较严重,1000年内地理环境不会有多大改变,难道你相信大禹一劳永逸的治...... ----------------------------- @酒鬼醉客 2015-10-01 12:01:17 唐山大地震,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天津市发出房倒屋塌的巨响,北京市在摇晃不止,人民英雄纪念碑在颤动,天安门城楼上粗大的梁柱发出断裂般“嘎嘎”的响声。 在华夏大地,北至哈尔滨,南至清江一线,西至吴忠一线,东至渤海湾岛屿和东北国境线,这一广大地区的人们都感到异乎寻常的摇撼。强大的地震波,以人们感觉不到的速度和方式传遍整个地球。不知道这些算不算影响? ...... ----------------------------- @gaolaomao 2015-10-01 15:18:01 我都不知道笑你多少次了,中国史学界真没几个人我不会笑话的,你这种业余选手走火入魔如此程度,虽然让人哭笑不得,还是笑比较好 山海经是不过是那时候的奇闻异事录,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谈论所见所闻,有心之人将其记录下来而已,现在你随便拉几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人讲故事,你认为他们所讲的字字为真? 也懒得给你讲道理了,山海经都乱用的家伙也无法讲道理。简单用山海经驳斥你吧 1 中山经里无数北或者东北流注...... ----------------------------- @酒鬼醉客 2015-10-03 21:42:14 咦,前两日,怎么见到此回复,酒鬼漏掉一乐,这个好玩,酒鬼就陪你娃玩玩,,, 1,“当时的伊洛两水,其发源地和流经地与现今根本不同,酒鬼只告诉你,在《山海经?中次九经》中一样有条洛水是出自岷山“女几之山”的,其流向是东注入江的。现在却不见了。”这是酒鬼的原话,酒鬼何时在用“女几之山”的洛水,来言流入黄河的洛水改道的?你娃连《中山经》记有3条同名洛水都没读出来,何有反驳之理? 2,《中山经》...... ----------------------------- 酒鬼乐也,告诉您娃吧:丁洛水分入渭之洛、入河之洛、入江之洛;此句多打一丁字,应为“酒鬼乐也,告诉您娃吧:洛水分入渭之洛、入河之洛、入江之洛;”,抱歉,汉。 |
@gaolaomao 2015-10-03 23:26:37 还编出入渭之洛、入河之洛、入江之洛来,你倒是说说哪个是入渭之洛啊? 连最基本的不同河段名称不同都不懂,还有资格教训西汉之后的古人学者,你能不能不闹啊? 不过你这一闹腾,让俺晓得了,你连业余爱好者都谈不上,罢也罢也,水平太操蛋,自己玩吧,不陪你玩了 ----------------------------- 不许跑,起立,敬礼,坐下,专心听课。 小同学,认真听好啦,入渭之洛嘛,就是现今所称的“北洛河”,古山海经《五臧山经·西次四经》中所记的“白於之山”所出的洛水,经中曰:“西二百五十里,曰白於之山,~~~洛水出其阳,而东流注入渭;夹水出于其阴,东流注入生水。 现今所称的北洛河,也称洛河,古称洛水或北洛水,为黄河二级、渭河一级支流,河长680.3公里,为陕西长度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白于山南麓的草梁山,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渭河,途经黄土高原区和关中平原两大地形单元。河源分三支:西支为石涝川,中支为水泉沟,东支为乱石头川,在吴旗汇流后称为北洛河。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志丹、甘泉、富县、洛川、黄陵、宜君、澄城、白水、蒲城、大荔,至三河口入渭河,流域面积26905平方公里。北洛河河口在历史上有较大变化。明成化年间,朝邑河岸崩溃,北洛河改为直接入黄河,至嘉庆年间,又由大庆关溃出后复入渭河,后又直接入黄河。1933年黄河东移后,北洛河在黄河、渭河之间的三角地带徘徊达10余年,时而入黄,时而入渭,直到1947年才固定入渭河至今。” 洛河是一条古籍记载较多而又混淆较多的河流。一是与南洛河相混淆。段玉裁《小笺》说:"自魏黄初以前,雍州渭洛字作'洛',豫州伊雒字作'雒',绝无混淆,黄初之年(公元220~226)以后乃乱矣。"《魏略》说:"魏以行次为土,水之壮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故除'佳'加'水',变'雒'为'洛'。 明白了么?起立,敬礼,下课。此次收费标准为免费~~~哈哈哈~~~你娃的另一个回贴,因为连沱沱河,是长江正源都搞球不清楚之竖子,酒鬼是乎再给您娃免费上一课,就得看酒鬼高兴否也~~~ |
哈哈,,,原来早在东晋时就有人,跟酒鬼的想法差不多,哈哈哈哈。。 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中,他也早就暗藏文章也,,他言:“《洛书》曰: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华阳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国则巴、蜀矣。其分野:舆鬼、东井。其君上世未闻。五帝以来,黄帝、高阳之支庶世为侯伯。及禹治水,命州巴、蜀,以属梁州。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 他将“禹娶于涂山”的涂山,定位在古江州(现今重庆),那么“会诸侯于会稽”的会稽,也就应该离重庆不远,也就是说崇伯禹的封地“崇”,他认为也应是在西南,这就暗合《山海经?海内南经》,所记“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如果禹都在河南山西的话,启都也应该在河南山西,此两地离巴地如此遥远,道路险阻,怎么可能将手伸得那么长,命臣孟涂管理巴地?如果都在三星堆,只要源岷江而下就能到达,合情合理,酒鬼之疑不孤独也~~~ |
他们象么,,,, |
它们真没半点关联么? |
如果石峁遗迹中发现的菱形眼纹与三星堆眼纹有相似之处,那么酒鬼之疑,又多了点证据。 |
这张图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设想海平面上升66米后的推算图。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水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咎。”如果在尧舜禹期间,也是这种情景,那么禹所治理的九州面积就大大缩小,咱们读《禹贡》,就得重新思维,,, |
@苜蓿09 2015-10-14 16:11:01 海平面上升66米,哪还有日本啊 ----------------------------- 由于褶皱和断层作用剧烈,加之外力作用的长期侵蚀切割,地形显得十分破碎,海岸曲折多港湾。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76%。北海道和本州北部的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四国和本州南部的山脉成东西走向,两者相汇于本州中部,称“中央山结“,为全国地势最高地区,其中有著名的富士山(3776米),日本 平均海拔高度 440 米。淹不完。 |
哈哈,竞然此人,比酒鬼更会雷己雷人也,不过,酒鬼有五成信也~~~ 古 冀 州_河北吧_百度贴吧 http://tieba.baidu.com/p/1138222479 尧、舜、禹三葬都在庭湖一带,也有依据也,《山海经·大荒南经》曰:“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山海经·海内东经》曰:“会稽山在大楚南。”、《山海经·南次二经》曰:“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入溴。” 绍兴和河南、南东的会稽,可没这地望~~~ |
@酒鬼醉客 2015-10-14 20:04:08 哈哈,竞然此人,比酒鬼更会雷己雷人也,不过,酒鬼有五成信也~~~ 古 冀 州_河北吧_百度贴吧 http://tieba.baidu.com/p/1138222479 尧、舜、禹三葬都在庭湖一带,也有依据也,《山海经·大荒南经》曰:“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山海经·海内东经》曰:“会稽山在大楚南。”、《山海经·南次二经》曰:“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入溴。” 绍兴和河南、南...... ----------------------------- 改正:绍兴和河南、南东的会稽,可没这地望~~~ 应为:绍兴和河南、山东的会稽,可没这地望~~~ |
《山海经·海内南经》曰:“海内东南陬以西者。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山。” 战国秦汉时期,江南以及岭南各地居住着众多越人,因其支系繁多,故统称“百越”。西瓯和骆越是“百越”中的两大重要支系,主要分布在今天的中国广西和越南北部。秦统一岭南后,西瓯、骆越聚居的广西地区隶属桂林郡,秦末汉初,一度又曾纳入南海郡尉赵佗所建的南越国,直至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并在该地重设九郡,岭南的郡县制才最终稳定下来。瓯骆地区属于当时汉朝的苍梧、郁林与合浦三郡。 闽读音为mǐn ,是中国东南某地地区、福建省、古闽国名称的简称,也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福建省、浙江省东部宁海县及以南一带、广东东部潮州、汕头、梅州、江西东部一带。 可以想象,古瓯国和古闽国在《山海经》中,都是“古南海”的岛国,这跟海平面上升66米后的推想图是何等相似呀~~~ |
@魔鬼筋肉猫 2015-10-14 22:03:50 一句话打死:四川阆中 爱信不信 ----------------------------- 什么意思?猫,您是说会稽在阆中么? |
@魔鬼筋肉猫 2015-10-15 15:52:18 洛河是一条古籍记载较多而又混淆较多的河流。一是与南洛河相混淆。段玉裁《小笺》说:"自魏黄初以前,雍州渭洛字作'洛',豫州伊雒字作'雒',绝无混淆,黄初之年(公元220~226)以后乃乱矣。"《魏略》说:"魏以行次为土,水之壮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故除'佳'加'水',变'雒'为'洛'。 +++++++++++++++++++++++++++++++++++++++++++++++++++++ 完全正确 广汉三国时代叫做:雒城,既然有了雒城,那么肯定是洛...... -----------------------------哈哈,猫,酒鬼说的是《中次九经》中所记的,东注于江的“洛水”确实成在,现今亦可考,广汉称为雒城,就是跟此水有关,跟德阳罗江没关系~~~ |
@酒鬼醉客 2015-10-06 07:47:00 它们真没半点关联么? ----------------------------- @魔鬼筋肉猫 2015-10-15 16:03:14 需要给楼主更新一个观点 三星堆可以大胆的与某族(出于一些原因,不想说他们的名字)联系起来 但是创造三星堆文明的,不是单指现在的某族 我把他们叫做:羌X人系统或者羌X人集团 当然,就会出现偏羌和偏x族的分别 大禹,偏羌族,来自汶山郡,具体而言,是来自湔江河流域 包括汶川、北川一带,他的羌族名字叫做:耶格西,同样他也有X族人的名字:武米,后来的汉族人叫他:文命。。。可以尝试把“武...... ----------------------------- 还不都是太皞族的传人,分那么细干麻??,少皞、神农、轩辕不都是灭世大洪水后,从青藏高原下来的~~~ |
@酒鬼醉客 2015-09-26 21:48:10 说实话,不管此青铜礼器,始产于夏也好,商也好,周也好,就算是成汤、周武两人站在它身旁,也会暗然失色的。 ----------------------------- @魔鬼筋肉猫 2015-10-16 10:16:32 这个图片,需要认真辨认一下,是不是福建厦门那个玉文化博物馆的? 这么巨大的器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得破世界纪录是吧? 国宝吧? 居然放厦门一个民间博物馆里 对了,阳城我考证的是:四川阆中 另外,如果逻辑无问题,九鼎都可能在其附近 ----------------------------- 嗯,这张图中的玉器是太大了点,,,哈哈,,, 先别管这图啦,猫兄,能否说说您的考证依据,酒鬼知道谯周因劝刘禅投降,被封为阳城亭侯,谯周封地在阆中,,, |
@酒鬼醉客 2015-09-26 21:48:10 说实话,不管此青铜礼器,始产于夏也好,商也好,周也好,就算是成汤、周武两人站在它身旁,也会暗然失色的。 ----------------------------- @魔鬼筋肉猫 2015-10-16 10:16:32 这个图片,需要认真辨认一下,是不是福建厦门那个玉文化博物馆的? 这么巨大的器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得破世界纪录是吧? 国宝吧? 居然放厦门一个民间博物馆里 对了,阳城我考证的是:四川阆中 另外,如果逻辑无问题,九鼎都可能在其附近 ----------------------------- @酒鬼醉客 2015-10-16 13:37:51 嗯,这张图中的玉器是太大了点,,,哈哈,,, 先别管这图啦,猫兄,能否说说您的考证依据,酒鬼知道谯周因劝刘禅投降,被封为阳城亭侯,谯周封地在阆中,,, ----------------------------- @魔鬼筋肉猫 2015-10-16 17:35:58 不敢称兄,朋友朋友。。。追你追到凯。。迪。。。结果还是相遇在天涯 阳城,阆中,历来称为“风水之城”与安康一时并领风骚 阆中无他,风水先生算命的很多 为毛?因为历代传承而已,精通风水易经术数 谯姓,属于黄帝集团的直系,源自于谯山,这个山,被人系统的串改到了某地 实际上,谯姓,分布于四川省南充及其周边 该姓有言旁,在上古属于掌管天文地理历法的氏族,很有威望 所以延续...... ----------------------------- 哈哈,酒鬼记得您,兄弟~~~ 话说回来,您的“阳城”阆中论,酒鬼会虚心研究的,不过,阆中虽为巴别都,又有华胥氏传说,蚕丛故地的传言,且又是巴蜀门户,但终因兰家坝新石器遗址,没有发掘出象三星堆一样的重器,酒鬼故暂不敢附合您的考证也~~~见谅~~~~ |
如果酒鬼再抛岀个,尧都不在山西,而在现今襄阳、襄州、新野、南阳、谷城、十堰、淅川、内乡这个圈中,不知还要雷到多少人~~~ |
《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为什么要用“怀山”“襄陵”??而不用“环山陶陵”或“坏山唐陵”? |
何谓“华”?因有“太华山”也。何谓“夏”?太华山之阳也。蛮夷猾夏,三苗与九黎跟华阳之间的战争也,,, |
《山海经·大荒南经》曰:“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山海经·海内南经》曰:“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山海经·海外南经》曰:“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山海经·海内经》曰:“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就连《山海经·中次十二经》也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
即然舜之所葬,从《山海经》中看,确应葬于两湖,那么禹都阳城为什么就不可以在四川???丹朱能避舜到房县,禹就不能避商均于三星堆么?尧生于“丹陵”,他会是在陶峙那个“尧”么?纵观《山海经》,只有南次三经中记有“丹穴之山”,“丹水出焉”,还有“凤皇”,这些都出在“南经”中,跟华山之阴的北方,有关系么? |
启为什么被称为夏后,禹为什么被称为有夏氏,说句酒话,夏不就是代表炎热么?有夏不就是说他们所居之地,在九州之地的梁州么,,,嘿嘿,,,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