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后唐风云(原创正史小说,长篇连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后唐风云(原创正史小说,长篇连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第1页]

作者:回望关山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后唐风云
    回望关山 著



    前言

    中国古代悠久的封建社会历史中有唐和宋两个盛世皇朝:一个拥有着太多的文治武功,一个创造了璀璨的社会文明。属于这两个朝代特征的名词有唐宗宋祖、唐诗宋词、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靖康之耻、崖山海战……也许,没有人关注:在唐和宋之间还有一段承前启后的历史,这就是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7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最后一个大分裂、大割据的时代(其它几个分别是春秋战国、汉末三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五代是指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在中原地区依次更替的五个中央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是指同时期中原地区之外先后存在过的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十国基本上都以中原王朝为正朔。
    后唐是五代中第二个朝代,也是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一个朝代,不仅因为它与后梁有着太多的兵戈相见、利益纠葛;还因为后唐以中兴唐祚为号召,用唐天佑年号,复唐立国,且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出自后唐河东集团。同时,后唐也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
    本书就是描写从后唐武皇李克用(生卒:公元856-908),历庄宗李存勖(生卒:公元885-926)、明宗李嗣源(生卒:公元867-933 )、闵帝李从厚(生卒:公元914-934),至末帝李从珂(生卒:公元885-936)的那段历史;亦即从公元856年到公元936年,从武皇李克用出生到末帝李从珂身死国灭的那段往事,历时80年。
    本书的定位是一部正史战争小说,资料来源于24史中的《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以及北宋名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本书以基本历史事实为依据,通过详实的故事情节描写和生动的战争场面刻划,还原了当年的历史场面,再现了后唐帝国那段尘封的往事。在叙述过程中以后唐帝国为中心、以年代时间为主线、以后唐五位帝王的征战史为脉络,情节紧凑、内容连贯。本书尤其采用了中国古典兵学中的兵法、阵法来诠释那一场场浴血厮杀背后的未战先算、正合奇胜、谋形造势、避实击虚,让我们有机会再一次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也许,读这段历史,我们能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也许,读这段历史,可以让我们重温那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运筹帷幄、奇谋迭出的时代。
    也许,读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身处乱世中的那些英雄豪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激荡情怀。
    也许,读这段历史,我们仅仅是想“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也许,…………
    俱往矣,后唐帝国已经离开我们1000多年了,当我们这些后世的人们背着行囊、奋力前行的时候,也许还真有必要再回首望一望那个帝国模糊的背影、望一望那些曾经烽火连天的关山、用心灵去探索那些渺如尘烟的过往、用心灵去追寻华夏儿女的根与魂,因为我们民族的祖先曾经生活在那个纷纷扰扰的时代,曾经苦难过、悲伤过、辉煌过、屈辱过……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这是一部正史小说,在这部书里,你不会看到不按史实、不着边际的戏说和穿越,也不会看到照本宣科式的简单复述,你会近距离地感受历史人物的爱与恨、情与仇、成与败、得与失。
    第一章 童年李克用

    【沙陀族的前世今生】
    沙陀族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原名处月,西突厥别部。
    因为后唐的历代帝王都是沙陀族人,而沙陀族无疑又在五代十国这部历史大剧中充当了头号主演(后唐、后晋、后汉都是沙陀族建立的,后周又是从后汉分离出的),为了让大家清楚这个主演的前世今生,在今天这部历史大剧开幕前,有必要先聊一聊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沙陀的过去:
    史书上对这一段描写的非常繁琐,也显得有点乱,但这也怪不得写史书的古人,因为沙陀族在那段历史中的表现实在是太活跃了。为了让大家能够对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提前归纳了一下:
    1、沙陀族是西突厥的一个分支,原来居住在新疆一带,曾经是地地道道的草原民族。
    2、沙陀族很能打,先是帮大唐打过铁勒,后又帮吐蕃打大唐,最后又和吐蕃干了一仗并成功摆脱了吐蕃的控制,投归了大唐。这还不算完,又先后帮大唐对外打吐蕃、党项、回鹘,对内打击各地割据藩镇(就是军阀)、镇压各地士兵起义和农民起义。说的有点绕,总之一句话,沙陀的战斗力那是相当的强!
    3、在武皇李克用出生前的历代首领如果用流程表示,朱耶金山(克用的先祖)-朱耶尽忠(克用的曾祖父)-朱耶执宜(克用的祖父)-朱耶赤心(克用的父亲,后因功勋卓著被大唐授予国姓,并赐名李国昌)-李克用。
    沙陀的现在:
    略。因为我们马上就要开始讲了。
    沙陀的将来:
    随着沙陀三王朝的结束,沙陀人在历史上消失了,再无出现过。我们现在全国56个民族中,并没有沙陀族,这又是为什么?
    现代历史学者比较统一的观点和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尽管几代政权的皇族是沙陀人,但辅佐他们的文臣武将及后妃却绝大部分都是汉族人,通过逐渐接受中原文化并大量地与汉族人通婚,到后来大多数沙陀人被汉族同化了,融入到了我华夏汉族之中。当然,由于其他种种原因,应该也有一少部分沙陀人融入到了其他少数民族。
    【童年】
    唐大中十年(公元856年)丙子岁九月二十二日,沙陀族首领李国昌和他的妻子秦氏迎来了他们的儿子李克用。一般在正统史书中大凡开国皇帝或英雄人物出场,那场景都是与众不同的,这次也不例外。
    据史书记载,他是在母亲怀胎十三个月以后出生的,而且出生时金鼓齐鸣、人喊马嘶。另外还出现了一系列奇异景象:红光满屋,庭院里弥漫着白雾,就连院子里的井水也像趵突泉似的向上喷射。也许有人会说,这场面描写明显违反人类生理常识和自然科学常识。其实,我们对此不必太当真,因为在那个“君权神授”的封建社会里,你如果把皇帝的出生场面整的跟平常人一样,谁还信你啊?所以,尽管史书上李克用的出生场面惊天动地,但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他当时的主要工作肯定还是躲在妈妈的怀里认真地吃奶。
    父亲李国昌是部族首领,李克用的童年都是在军营中度过的。上文已经介绍,这时期沙陀军队几乎成了大唐最能打的消防队员,哪里燃起了战火,哪里就有他们紧张忙碌的身影。在这种环境中,小克用每天见到的都是兵戈如林剑如虹,全是些少儿不宜的暴力场面,同龄人相互比较的肯定也绝不是谁的四书五经读得好,谁的书法写的漂亮,比的是谁的骑射功夫好、谁的刀法娴熟、谁的膂力过人。
    克用在儿童时期,就喜欢学着说军中的号令,并且对骑射的技能领悟和学习都非常快,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李国昌家族尽管曾经是草原民族,却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家族和睦、父慈子孝。李国昌十分喜爱这个儿子,但他深知这个孩子将来肯定也要走从军这条路,在残酷无情、刀剑无眼的战场上,能活命的关键终究还是他自己,只有武艺超群、箭法高超,才能多一分胜利和生存的希望,于是他对克用的训练极为严格、甚至近乎苛刻。李国昌明白:只有这样做,才恰恰是对儿子最大的爱。
    正所谓:父爱如山!
    也许,当多年以后李克用在战场上一次次身陷重围、濒临绝境,而又能一次次凭借自身过硬的格斗本领杀出重围、绝地逢生时,他一定深深地感谢他的父亲,感谢他当年对自己的教诲!
    寒来暑往,小克用已经记不清在训练中到底有多少次从马背上重重地摔下,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格斗中伤了手脚、断了肋骨。终于有一天,他稳稳地骑在马背上在原野中驰骋,风在耳边呼呼地吹,蓝天、草原、湖泊在他的眼前掠过,他陶醉了,他憧憬着有一天能从这里出发,去仗剑走天涯。
    克用十三岁那年,有一次正和众人练习骑射,忽然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鸟翱翔,他拈弓搭箭,瞅准时机,在两只鸟重叠交汇的瞬间一箭就将两只鸟射落。这“一箭双雕”的如神箭法,立即引起轰动,小伙伴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李克用“一箭成名”!
    就这样,童年李克用在父辈的精心培养下,在军营大环境的熏陶下,这个血管里有着沙陀族尚武基因并且天赋异禀、骨骼惊奇的孩子,快速地增长着各类搏杀本领和治军才能,并最终完成了一名武将的基础教育,成绩极为优秀。
    【山雨欲来】
    此时的时代背景:大唐王朝经过200多年的风风雨雨,经过了安史之乱那场惊天骇地的血火洗礼,这时早已不复贞观之治的雄风、开元盛世的繁华了。唐王朝内部藩镇割据、宦官当政、政治混乱、经济萧条、民变不断,社会危机空前激化。
    时势造英雄!天才战将李克用如果生活在和平年代,最多也就是承袭父亲的职位,当一个中级武官而终老一生。但生活在唐末那个风云际会的李克用必然要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武力东挡西杀、纵横捭阖,成就了自己的英雄霸业,左右了唐末历史的走向。
    历史造就了英雄,而英雄又反过来影响了历史,一幕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正在徐徐地展开。
    第二章 桂州兵变

    【桂州兵变】
    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七月的一天,唐懿宗正在宫中宴乐,美酒美人、歌舞升平。突然接到广西地方官送来的加急奏报,内容很简单但很严重:桂州发生兵变。
    原来,为抵御南诏边患,朝廷曾经在徐州地区招募了2000名士兵,其中的800人屯戍在桂州(今广西桂林)。最初约定每3年轮换一批,可是这些士兵已经在这里待了整整6年,还未能返乡。
    返乡需要得到这些士兵所属家乡的最高军事长官徐泗观察使崔彦曾的命令,尽管士兵屡次请求轮换回乡,但崔长官的拒绝理由简单干脆:暂时没有轮换费用,等有钱时再说。这种朝廷失信于士兵的行为是不明智的,后果是严重的!
    戍边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各种水土不服、思念亲人,尤其是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突发的战事而丢掉性命,正所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本来已经忍无可忍的士兵,在得到崔彦曾无情加无耻的命令后,如同一堆干草,立即燃起了冲天大火,兵变发生了。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可士兵造反,确是顷刻而成的,因为这些人手里都握着造反的家伙(武器)。造反的首要人物都虞候(据考证相当于近代的军法官)许诘,军校赵可立、姚周、张行实迅速作了3件事:一是杀死都将王仲甫;二是推举粮料判官庞勋为主帅;三是抢劫军用仓库武器,武装起来组队北还。这是一次有组织、有目的的兵变!
    兵变士兵一路向北、一路抢劫。
    朝廷得到消息后,反应非常反常,他们没有立刻派兵征剿,而是派遣宦官来宣布赦免他们罪行的圣旨,并且承诺由沿途州府资助他们回归徐州。
    此时的朝廷到底是什么打算,是真的从此既往不咎?还是权宜之计,要等这些戍卒回乡分散之后再伺机捕杀?尽管大多史书均没有描述当时朝廷的真实用意,但拨开历史的迷雾,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还是能够发现一些隐藏的历史的。要知道,无论在哪个朝代,造反都是杀头的重罪,朝廷的反应如此反常,只能说后一种可能性更大,而后来发生的事也印证了这一推论。
    第三章 兵临城下

    【计划落空】
    元密率军从徐州鼓城出发,鼓号齐鸣、声势浩大。当部队到达徐州城外的任山附近时,停止前进,元密开始和众将商讨歼灭叛军的具体方案。为了能够达到出其不意,他们计划在夜间、当叛军进入任山附近的驿站休息时,举火为号,纵兵冲进驿站进行斩杀,一个活口不留!为了能够随时掌握叛军的动向,元密还派出一些士兵化装成樵夫,在驿馆周围负责侦查监视。
    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在真实的战场上要想做到隐蔽自己、欺骗敌人,绝非易事。元密等人的企图能否实现,接下来就看叛军肯不肯往埋伏圈里进了。
    太阳落山时,庞勋等人果然来到任山驿站,准备休息。但周围的情况很快就引起了他们的怀疑,因为驿站里空无一人、连正常供应的茶水米饭都没有,而在驿馆周围还发现了大批砍柴人。疑惑之余,庞勋命人偷偷地抓来几个砍柴人,稍一审问,完了,官军的计划全部泄露。
    要知道,庞勋这些人可都是在桂州前线与南诏国打了许多年仗的老兵油子,战场经验十分丰富,论战术素养和单兵技能都远远高于从徐州来的官军。他们识破了官军的计谋后,决定将计就计,立即制作了许多假人,披挂上戍卒的衣帽,排列在驿馆周围,用以迷惑官军,然后全部潜逃而去。
    由于庞勋等人行动隐秘,只偷偷抓了近处几个伪装砍柴的官军,其余的官军都浑然不知。等到夜深时,官军惊奇地发现有许多戍卒一直站在驿馆旁边一动不动,感觉不合常理,待冲到近前,方才发觉上当。
    客观地讲,元密等人关门捉贼的想法确实不错,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是漏洞百出,既然想把叛军诓到驿馆,那也得装的像一点啊,人家诸葛亮摆空城计还在城门口安排20个老兵打扫卫生哪,这倒好,一个人没有,糊弄鬼哪?同时也可看出庞勋等人绝非等闲之辈,他们的战术素养比官军高出了不仅是一个档次,他们除了保持高度警惕以外,还能做到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三战三捷】
    就在官军忙活了大半夜在驿馆周围瞎折腾的时候,叛军已经在庞勋的带领下离开任山,向南运动,来到了宿州城外。宿州守将焦璐率500士兵出城抵抗,结果叛军一个冲锋,官军是望风而逃。此时,宿州城内已无兵把守,叛军攻城,城陷,焦璐逃跑。
    攻破宿州以后,叛军将城中财物全部堆集在州府门前,通知老百姓随意来取,听到这个好消息,城里城外四面八方的百姓都赶来了。叛军先把财物分给百姓,大家是欢天喜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接下来叛军将这些人中的青壮年强行扣留,要求其入伙。
    如果你说我上有老下有小,不想入伙,对不起,立即推出去斩首!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这样叛军通过欺诈手段又增加了几千兵力,总数已超过5000人。庞勋随后命令制作守城器具,分兵把守城池。
    第二天晚上,元密才得到宿州陷落的消息,率领官军赶来。可这时叛军的守备已经很严密了,一时无法攻取,为稳妥起见,元密指挥军队将宿州包围,并就地扎营,营地的后方是一条河—汴水。
    背水而阵、兵家大忌。
    夜半,西北风起,叛军趁势用火箭(就是箭头包裹一层油布的箭,此火箭非彼火箭也)射击城外的茅草屋,大火迅速蔓延到了官军的营帐。官军立时陷入困境:前进要冒城上投下的箭石,后退要遭到河水和大火的阻隔。叛军趁机出城攻击,杀死官军300多人。
    黎明时分,叛军趁官军一夜未睡、疲惫不堪之机,命城中妇人击鼓打更、迷惑官军,庞勋率主力掠夺城中300艘大船,装满军资粮食,顺汴水而下,再次逃遁。
    等官军再次发现上当时,主将元密怒不可遏,他下达了不吃早饭、立即追击的命令。这个命令无疑是错误的,大家可以想象一支刚刚遭受重创、士气低落,而且一夜未睡、饿着肚子的饥疲之军追击敌人时的景象吗?史书上用“狼狈追之”来描述。
    至此,在与叛军的几次较量中,元密统领的官军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战场主动权则牢牢地掌握在庞勋叛军手里,主动权既已丢失,焉能不败。
    到了中午,官军终于追上了叛军,此时的官军疲劳与饥饿已经到了顶点。怎么办?那就赶快埋锅造饭,或者休息半个时辰再战……不可能!因为这里是战场,是生死相搏的战场!
    庞勋叛军等的就是这个时机,他们将船停靠在河堤边,并在船上埋伏了1000名精锐士兵,其余人则在堤外列阵,故意示弱对方。等元密率军冲上来时,堤外叛军让出了堤坝、退至旁边浅水池泽中,元密以为叛军不敌,立刻挥军全线出击。
    突然,埋伏在船中的1000名叛军锐卒蜂拥而出攻击官军的侧翼,退到池泽中的叛军也反身攻击……这一仗,从中午一直打到黄昏,官军全军覆没,元密等诸将皆被阵斩,连一个活口都没留。
    好一个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我不跟你硬碰硬地正面交锋,我先把你拖疲了、累垮了、饿昏了,再打你,而且还要加上一个两面夹攻的战术手段。高!实在是高!
    可见庞勋叛军绝不是简单的一群乌合之众,这是一支心狠手辣、诡计多端、具有丰富战场经验的悍军!
    【兵临城下】
    消灭了元密,庞勋率军一路北上,往徐州进发。从地图上看,宿州到徐州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50里,步行也就是一天的路程,徐州危急!
    第二天中午,徐州统帅崔彦曾才知道了元密战败的消息。此前徐州城内共有士兵4300人,被元密带走了3000人,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幼病残,徐州城内一片恐慌。
    崔彦曾还是有些大将气魄的,他一面命人紧急征召城内的青壮年帮助守城,一面派人向相邻的州县请求救兵,并将劝他逃走的幕僚当场杀死,以表明与城共存亡的决心。
    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来不及了。当晚,叛军就兵临城下,接下来的程序直截了当:叛军攻城—官军拼死抵抗--城陷—崔彦曾被俘,徐州城内的将吏及其家人多被杀死,少数人投降庞勋,徐州陷落。
    事实证明,当初劝崔将军弃城的人未必就是错的,战争艺术的精髓是因势利导,不应过分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弃地存人,还有机会卷土重来;而为存地把有生力量都拼光了,到头来人地皆失。
    假设,崔彦曾听从了下属的劝告,坚壁清野、主动撤退,如同1812年俄法战争中库图佐夫之主动放弃莫斯科,或许还有机会转败为胜……
    但历史的神秘之处就在于从来都没有假设,它就是这样默默地、无声地记录着昨天发生的真实的故事。
    @大脸喵2013 2019-10-15 18:27:19
    支持楼主,顶顶顶
    -----------------------------
    感谢兄台的支持!
    @把自己宠坏2019 2019-10-15 18:52:38
    -    支持楼主,顶顶顶    假设,崔彦曾听从了下属的劝告,坚壁清野、主动撤退,如同1812年俄法战争中库图佐夫之主动放弃莫斯科,或许还有机会转败为胜……
    -----------------------------
    1812年的俄法战争中,面对法国皇帝拿破仑60万大军的全面进攻,俄军老将库图佐夫临危受命,经过几次大战,俄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他敏锐地判断出如果继续硬拼下去,俄军主力将全军覆没,到那时俄国也将亡国,所以他顶住了巨大的压力,主动放弃了莫斯科。几个月后,补给线被切断的法军主力被迫撤退,这时候俄军在后面不断袭击敌人,等到法军退出边境时只剩下了2、3万人,法国从此一蹶不振,并先后在莱比锡会战和滑铁卢战役中惨败,拿破仑本人也落得个被流放圣赫勒拿岛终老一生的厄运。
    @奇正2019 2019-10-15 23:10:33
    继续
    -----------------------------
    谢谢关注!从此告别蜗速,全速前进!
    第四章 徐州!徐州!


    庞勋攻占了徐州城以后,可谓志得意满,当初只是想回家,现在却意外赚得了这么大的一份家业。他坐在徐州观察使府邸的大堂上处置军政事务,士兵整齐地排列在大堂的两侧,文武将吏奏事前都要行跪拜礼,俨然就是一副封疆大吏的作派。
    作为军人出身和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庞勋对徐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形势非常清楚:徐州古称彭城,曾是汉高祖刘邦的龙兴之地,地处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北倚微山湖、西连萧县、东临海州(现为江苏连云港市)、南接宿州、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为了巩固此次反叛的成果,他站稳脚跟后,没做停留,立即采取了几项措施:
    开衙办公、委任官吏。破城的第二天,他委任许佶为他的副手,亲信赵可立、刘行及、李圆、梁丕、吴逈、姚周、王弘立等人均安排了重要职务。另外,徐州城内有一个名叫周重的进士,据说很有才略,但一直没被朝廷重用,听说庞勋占据徐州,主动过来投靠,成为庞勋的谋士。
    攻城略地、四处扩张。庞勋派遣刘行及率兵1500人攻取濠州(今安徽滁州市凤阳县)、梁丕带1000人攻取宿州(今安徽宿州市)、李圆领2000人攻取泗州(今江苏淮安市盱眙县),其余要害县镇均派兵驻守。同时,叛军还向徐州东、西、南、北四面扩张。
    伪造表文、扩充兵力。庞勋命人伪造徐州守将崔彦曾向朝廷上奏的表文,伪造的表文中有请求杀掉所有兵变士兵、以及将徐州周围各县兵变士兵的亲属朋友全部发配为奴的内容,目的是故意激起仇恨。这还不算,他为了把这个谎言编的更加圆满,又派人伪造出了皇帝批准上奏表文的诏书。
    这些伪造的表文和诏书一经公布,受到蒙骗的人们群情激愤,一个个都涕泪交加地感谢庞勋等人的救命之恩,并愿意参加叛军,帮助庞勋守城。到后来,连徐州周围州县的盗贼也都纷纷赶来投奔,这些盗贼平素就喜欢恃勇斗狠,均是亡命之徒,庞勋是来者不拒,有了这些人的加入,叛军的战力更加强悍。仅仅不到半个月时间,庞勋叛军就扩充到了十多万人,形成了以徐州为中心、方圆数百里的割据政权。
    如果庞勋只做了上面这些事,那他在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个枭雄。然而,接下来他和他的军队所做的一系列事情,却完全暴露出其凶残的军阀本质。
    由于军队人数急剧增多,徐州所储存的军用物资和粮草很快就枯竭了。大军云集,最重要的就是粮饷二字,没钱没粮就养不起兵,没兵就割据不了徐州,庞勋当年在桂州戍边时就是粮料判官,他对这种事情比谁都清楚。面对困境,庞勋不等不靠,用一个字就解决了问题:抢!
    命令一下,叛军开始挨家挨户大肆抢掠百姓的粮食和财产,一时间,徐州城内鸡飞狗跳。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人胆敢藏匿财物,立刻就地处死,尤其是当初参加桂州兵变的那帮人,更是骄横残暴,杀人放火、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有的百姓为躲避叛军,甚至挖地洞躲藏,庞勋就派人挖地三尺。没过多久,以徐州为中心、方圆几百里范围内都成了叛军为非作歹的乐园。
    被逼无奈的百姓甚至结队到附近的山上躲避抢掠,结果发生了一件人间惨剧。宋州(今河南商丘)东面有一座磨山,民众逃到山上躲藏,庞勋就派部将张玄捻率兵围山,当时正值天旱,山上的泉水枯竭,最后数万百姓全部渴死。
    史书记载:会旱,山泉竭,数万口皆渴死。
    想那数万个活生生的生命在当时是何等的无助与凄凉,不管是嗷嗷待哺的婴儿、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最后都化作了乱世中的冤魂,化成了史书中那并不显眼的一行字。
    仅留下了一声沉重的叹息: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朝廷的战略】
    徐州陷落的消息传到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唐懿宗决心讨伐。他颁下诏书任命右金吾大将军康承训为义成节度使、徐州行营都招讨使、西面行营招讨使,相当于近代的前线总司令、同时兼任西方面军总指挥;任命神武大将军王晏权为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即北方面军总指挥;任命忌林将军戴可师为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即南方面军总指挥。
    另外,朝廷征调各个藩镇的大批军队交给这三位将领指挥,还应康承训的请求、调派沙陀族首领李国昌(即李克用的父亲)率领部众前来会师,共同征讨庞勋。
    朝廷的战略意图很明显,采用三面围攻的方式征剿叛军,即南北对进、西线主攻。也许有人会问,为何是西、南、北三面围攻,而不是东、西、南、北四面围攻?
    大家翻开地图,不难发现徐州往东500余里就是浩瀚的黄海,那时的航海工具和航海技术还不够发达,郑和下西洋也是500年后的事情,况且即便庞勋想往海上逃跑,短时间内也造不出那么多坚固的海船,离开大陆,粮草物资供应不上,也难以持久。
    故此,东面不需要派军队进攻,大海就是军队。
    @汉桓帝 2019-10-16 15:53:32
    李存勖~~~
    -----------------------------
    李存勖是后唐的第二位皇帝,李克用是他父亲。
    第五章从征平叛

    【克用从征】
    接到出征命令的沙陀族首领李国昌,立刻开始忙碌起来。对于整天在贫瘠的西北吃风沙的沙陀族士兵来说,打仗本来就是家常便饭,听说要到富庶的中原、江浙一带出趟差,大家都踊跃参加,很快就组建起来一支3000人的骑兵部队。与此同时,关于此次出征所需的粮草、兵械等物资也在有条不紊地准备之中。
    经过十几年的磨练,这时候的李克用已经成长为一名身体健壮、膂力过人、箭法超群的少年将军了,但还一直没有机会参加一场真正的大战,一试身手。看到父亲要带兵出征,李克用也要求一同前往。李国昌考虑到儿子虽然军事素质过硬但战场经验欠缺,让他见识一下真正的实战也是有好处的,便欣然同意。
    获得父亲的允许后,李克用摩拳擦掌、兴奋异常。多年的刻苦训练和寒窗苦读,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许多兵法与阵法,明白了在战争中如何进行攻、守、进、退,接下来的这场大战,无疑是对自己多年训练的一场最终检验。一朝成功,我就可以成为沙陀族最年轻的将军,想到这,克用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庙算】
    看到儿子近期的种种表现,李国昌是又喜又忧:喜的是残酷的战争即将到来,克用能勇敢面对,他没有胆怯、没有退缩,勇敢是为将者最基本的素质,敢于直面生死的人才有资格成为战争中的强者、胜者;忧的是战争是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较量,胜与败、生与死可能就在转瞬之间,世上最神秘最嗜血的就是战争,它绝不是儿戏,而从未参加过大战的克用还没有真正理解透彻战争的精髓,他过于向往战争中的胜利与荣光,却忽视了战争中的残酷与无情,如果就以目前这种状态进入战争,很有可能会吃大亏。
    为了让克用早日明白这些道理,更为了此次战争的胜利,李国昌决定与他进行一次长谈。
    一天,李国昌派人将克用叫到自己的大帐中,先是领着他走到巨大的行军地图前,问及徐州周围的山川地理和军事态势,克用均能对答如流。
    忽然,李国昌停了下来,眼睛直视着克用,问了一句:“孩子,你都读过哪些兵书?”听到这,克用不无骄傲地回答:“我读过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三略、司马法、孙膑兵法……。”
    “好!你给我说说如何在两军交战之前预测胜负?”李国昌笑着问道。克用低下头想了一会儿,回道:“用孙子兵法中的“七计”可以提前预测胜负,七计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士卒孰练、兵众孰强、赏罚孰明。”
    听到这,李国昌满意地点点头,用宽厚的大手拍了拍克用的后背,继续问道:“这次我们沙陀骑兵去和庞勋叛军交战,谁能获胜?如果是我们能获胜,现在还需要做哪些事情?”
    “这……,父亲,孩儿还没想过。”克用低下头、双膝跪倒在李国昌的面前。
    李国昌拉起了跪在地上的克用,“孩子,熟读再多的兵法,都只是第一步,在实战中运用它,才是最终的目的。曾经有多少世家大族的后代熟读兵书,但不懂得如何在实战中运用,最后都落得个身死军灭的下场。战争是残酷的,只有强者、胜者才有资格活下来,在交战前,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来确保获胜。”
    “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克用问。李国昌忽然严肃起来,他望着克用,目光如炬,说道:“
    我现在就来告诉你:一主孰有道,说的是民心,放在军队上就是军心士气,我们是王者之师,这次平叛是解救万民于水火,必能士气高涨。
    二将孰有能,说的是将领的才能,我们3000骑兵的各级将校均是选用身经百战、忠义勇猛之士,他们都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进攻与防守战术。
    三天地孰得,说的是天时地利,徐州附近尤其是西线主要是平原地带,适合骑兵冲锋;但此地水网纵横、河流众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骑兵的迂回穿插,不过我们可以在作战时尽量避免背水列阵,而是面向水冲锋,迫使敌人背水而阵,这样一旦冲垮了敌军,他们背后的河流反倒成了帮我们阻挡敌军退却的伏兵;另外,当出现天降大雨时,道路泥泞,战马脚底打滑,无法冲锋,这个时段就需要我们尽量采用防御手段,而不是采取进攻战术。做到这些,我们就能占天时、得地利。
    四法令孰行,我们需要在出征前继续加强军队的组织编制,明确行军与战时的指挥通讯方式,完善粮草、军需等后勤补给之道。
    五士卒孰练,因为时间紧迫,我们没法在出征前进行大规模训练了,但朔州距徐州2000里,路途遥远,我们正好可以在行军中演练军阵和穿插迂回战术。
    六兵众孰强,说的是武器装备,我们远距离可以用强弓硬弩,冲锋时用马槊和长枪,近距格斗用弯刀长剑。况且,据我派出的斥候回来报告,徐州叛军主要以步兵为主,其使用的弓弩射程均不及我;步兵多是刚抓来的壮丁,训练不足,长枪的数量也配备不足,无法抵挡我方铁骑的冲锋。
    七赏罚孰明,将士在战斗中都是以命相博,有多少人今天能跟随我们出征,但来日却无法再回到家乡,只能马革裹尸。因此,对于忠勇之士,我们绝不能吝惜赏赐,要竭尽所能来安抚他们;但是,如果有贪生骂死、临阵退缩的,我们也要军法从事。只有这样,我们的军队才能无往而不胜。”
    李克用沉思了良久,到最后,他深深地点了点头:“父亲,我都记住了。”
    “克用,按照我的要求,和大家抓紧时间去准备吧。”李国昌冲儿子挥了挥手。
    “是。”李克用庄重地向父亲行了一个拱手军礼,后退几步转身离去。克用回首的那一瞬间,李国昌隐约看到了儿子的眼中噙着泪花。
    李国昌父子所说的“七计”实际是战前谋划的范畴,在兵法上有个学名,叫做“庙算”。
    战前谋划,如同今天的一个现代企业在成立之初、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提前制定一个发展战略,明确我们的主营方向是什么、经营目标是什么、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还有哪些不足,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同样道理,战前谋划对于战役的胜负也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谋划的成败甚至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夫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如果说是《孙子兵法》教会了李克用如何判断战争的胜负,那李国昌则教会了他怎样去争取胜利。这次父子问对,是李国昌戎马一生的经验总结,他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儿子,并深刻地影响了李克用今后长达几十年的戎马生涯。
    ……
    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冬,山西朔州城外,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李国昌、李克用父子率领3000沙陀铁骑誓师出征,目标—徐州。
    第六章 南北两线的大战

    【北线战事】
    朝廷委派的北方面军统帅王晏权率军以山东兖州为出发基地,向徐州北面重镇滕县攻击前进。由于滕县基本上是在徐州的正北方,直线距离不超过200里,庞勋深知此地绝不可丢,所以派出重兵反击。双方经过数次拉锯战,最终北军败退,退守兖州。
    朝廷嫌王晏权作战不力,以泰宁节度使曹翔代替为北军统帅。曹翔指挥军队再次发起攻击,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队推进至腾县、沛县、丰县、萧县一带。
    为解除徐州北面威胁,庞勋亲自带30000名精兵,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先击溃了进攻丰县的官军,然后调转头,准备进击腾县附近的官军。此时曹翔正在围攻腾县,听说丰县官军已经溃散,立即退保兖州,丢弃的营帐、粮草不计其数。庞勋击溃了北线官军,命人捣毁了官军营帐,并将其遗弃的粮草运回徐州,大肆庆贺胜利。
    【南线战事】
    南线的战事是从庞勋的部将李圆率2000人进攻泗州开始的。泗州守将李雅在得知徐州陷落的消息后,立即组织士兵加固城防、布置守备器材与物质,由于其布置得当,泗州城防抵挡住了叛军的第一波攻击。李雅有勇有谋,并没有一味消极防守,而是找准时机不断出城袭扰敌人,叛军被迫退却。后来,叛军陆续获得徐州方面数万士兵的增援,再次攻城,结果泗州守军经过殊死抵抗,守住了城池。见攻城损失太大,叛军只好对泗州城采取了长期围困的策略。
    泗州是苏北重镇,水陆交通发达,系中原之咽喉,南北之要冲,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唐朝末年,这里是京杭运河的咽喉要地,皇家漕运的粮饷皆在此中转。也就是说,控制了泗州,就控制住了京杭运河的中枢,就掐断了唐帝国的漕运。因此,叛军对泗州是志在必得,而官军对泗州又是志在必守。
    在数万叛军的围困下,泗州城内的粮食也将吃光,箭矢等物资也即将耗尽,如果不能及时救援,形势已经岌岌可危。面对这个局面,南线官军统帅戴可师沉不住气了,他决定救援泗州。
    由于泗州在淮河北岸,戴可师的策略是先渡过淮河,然后占领淮河与运河的河口要地都梁城,再依托都梁城向泗州前进,与泗州城内守军配合,伺机击破围城的叛军。
    清晨,戴可师率领30000官军渡过淮河,并攻击前进,叛军节节抵抗,先后放弃了淮河北岸的各守备阵地。傍晚,官军已经将都梁城包围,一切都进展顺利。次日早晨,官军开始攻城,等官军又是架设云梯登城头、又是用冲车撞城门,却发现叛军早已在昨夜弃城逃跑了,留下的只是一座空城。
    不费一兵一卒,就轻易获得这个战略要地,戴可师率领的官军欣喜若狂,认为叛军已经不堪一击。但他们不知道,有一双眼睛从官军渡过淮河开始就一直在注视着他们,并目送着他们一步步走进了圈套,这个人就是叛军大将王弘立。
    这天碰巧天降大雾,十几米远就看不见人,官军进入城池以后没有做任何防守措施,也更谈不上摆好战斗队形了。就在立足未稳之际,叛军将领王弘立率领数万军队走小路突然赶到,纵兵袭击,官军猝不及防,大败。官军将士有的被叛军杀死、有的跳入淮河被水淹死,有的干脆弃械投降……战斗结束后,淮河里到处都飘着尸体,南线官军统帅戴可师及30000官军全军覆没,戴可师及所属将校的首级被割下,送往徐州。
    至此,南线官军只剩下了泗州一座孤城,其机动兵团灰飞烟灭。
    戴可师为什么会输得这么惨?
    他采取的步步为营、攻击前进的策略是没有问题的。也许有人会说他错在进入都梁城后没有做任何防范措施,才遭到偷袭,只是这一个错误,而且恰恰被叛军及时抓住了,最终酿成了身死军灭的结局,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是细节决定成败。其实,这只是表面上的失败原因。
    那深层次的失败原因是什么?是战机,是作战时机的把握出了问题。事实证明,叛军白白地丢给他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城池,而又立刻用数万军队偷袭,这显然是先拿一座空城做诱饵,待官军进城后立足未稳、疏于防备时再进行攻击,而这个攻击的时间节点就是战机。战机就是敌人最虚弱、最无助而我方已做好充分准备的那个时间节点,打个比方:射箭时,先拈弓搭箭,再把弓弦拉满,而最后瞄准目标,松开弓弦把箭射出的那一瞬间就是战机。两千多年前的兵圣孙武早就告诉了大家把握战机的精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是对方是否2221 2019-10-17 17:36:47
    -    朝廷嫌王晏权作战不力,以泰宁节度使曹翔代替为北军统帅。曹翔指挥军队再次发起攻击,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队推进至腾县、沛县、丰县、萧县一带。    如果说是《孙子兵法》教会了李克用如何判断战争的胜负,那李国昌则教会了他怎样去争取胜利。这次父子问对,是李国昌戎马一生的经验总结,他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儿子,并深刻地影响了李克用今后长达几十年的戎马生涯。
    -----------------------------
    仔细分析李克用指挥的历次战役经过,发现他取胜的秘诀绝不是仅靠匹夫之勇,实际上他深得兵法之要。
    第七章决战在西线

    【常败将军康承训】
    得知南线官军覆灭的消息后,庞勋自以为无敌于天下,编写捷报向各地、各军散布。消息传来,淮河以南的官员百姓惊恐异常,纷纷南渡长江避险,一时间淮南震动、苏南震动。
    朝廷派往徐州的三路大军:北路官军被击退后,勉强是守住了出发基地兖州,但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南路官军机动兵团全部覆没,仅剩泗州一座孤城在苦苦支撑。看来,要想战胜叛军只能靠康承训的西线了。
    真的轮到我上场了吗?没错,该你上场了!康承训一脸无奈,底气不足地上场了。
    康承训出身将门,但他胆小怯懦、胸无韬略,桓灵时童谣“高第良将怯如鸡”就是形容他这种将领。康承训在过去担任将领指挥作战,基本上是屡战屡败。尤其是在前两年担任岭南西道节度使,与云贵的南诏国打了一仗,取得了几乎全军覆没的不俗战绩。这次朝廷竟然任用他担任剿灭庞勋叛军的总指挥,读史书读到这里,脑子里闪过了一万个为什么?莫非是朝廷看他每次出去作战,部下们都战死了,而他都能独自活着跑回来,认为他也是一个人才?咳,人才难得啊!
    不过,康承训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眼光,看人的眼光。他知道自己不行,所以要找能行的,他在这次出征前,曾主动请求朝廷将骁勇善战的沙陀骑兵调到了徐州。不得不说,也正是这个决定,最终挽救了西线官军、也挽救了他自己的生命。
    【鹿塘之战】
    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二月初,李国昌、李克用父子率领3000沙陀骑兵到达徐州战场。他们一路上组织部队在行军中演练各种阵法及攻击战术,进一步熟悉了金鼓、旗帜、号令等指挥通信手段,全军上下已经真正做到了上下同心、令行禁止。
    主帅康承训将沙陀骑兵安置在西线战场,驻地是西线军队大营鹿塘寨。大营里除了沙陀兵外,还有各地征调来的部队,总数在五万人左右。由于各路军队聚集到一起,肯定需要统一部署、统一号令,所以康承训准备先把部队休整一段时间,等条件成熟了,再攻击叛军。
    但康承训不知道,危险正在一步步向他逼近。
    因为,叛军是不想也不会给官军进行部队整合的时间的。庞勋等人也都久事军旅、深通用兵之道,他们知道目前官军大军新集、号令不一,正是发动进攻的最佳时机。
    这日黎明,鹿塘寨的官军一觉醒来,正准备吃早饭,突然感觉周围有什么不对劲,仔细一看,众人都惊呆了:营寨外黑压压地布满了叛军,几万双眼睛正静悄悄地像注视猎物一样注视着营寨里的官军。原来,叛军首领庞勋决定抓住有利时机,采用“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他通知刚刚全歼南线官军的大将王弘立,在部队稍事修整之后,立即率军来西线寻机歼敌。接到命令的王弘立于今日拂晓就率军向北渡过濉河,悄悄地将鹿塘官军营寨包围,经过一番紧张的调度,他的部队已经完成了进攻前的一切准备。
    叛军的进攻很快开始了,喊杀震天、飞箭如雨,康承训命令官军拼死抵抗。由于官军是仓促应战、且号令不一,根本就招架不了叛军如潮水般的进攻,片刻之后,营寨的防守已经呈现崩溃的迹象,叛军的箭矢甚至已经射到了康承训的中军大帐。
    王弘立现在已经是庞勋手下的第一战将,他手下的几万叛军无疑是叛军最大的机动兵团,经过全歼南线官军一役,全军上下斗志旺盛。此时的他站在高处,身边围着众多将校,他不无得意的对大家说:“官军的崩溃就在顷刻!”
    突然间,他发现营寨的东、西两侧寨门打开了,并分别冲出了一支铁甲骑兵,而令人疑惑的是:这两支骑兵部队并未向叛军发起冲击,而是沿着叛军阵型的两侧向后驰去。“是要逃跑!是逃跑!”王弘立身边的将校们惊喜地喊道。
    与此同时,营寨中的康承训也看到了这一幕,他一眼就认出这是沙陀李国昌父子的骑兵,当他看到两支骑兵不与叛军交战即直接向后跑时,他心中猛地一沉:完了!全完了!因为他知道,他并未下令让李国昌的骑兵攻击,从眼前的情况看,李国昌的骑兵是要在大营被攻破之前,独自逃命。
    “看来今天就要葬身于此了,”想到此,康承训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正在这时,远处传来震天的喊杀声将他从思绪中惊醒,睁开眼睛,他看到了一幕奇异的战场景象:两支骑兵部队向南飞驰一段距离后,猛地分别向东、西两侧划了一个巨大的弧形,然后从东、西两个方向直直地如同两道闪电一般向叛军的两翼扑了过来,冲在最前面的正是李国昌和李克用父子。原来,李国昌父子看到官军大营遭到突然袭击、情势万分危急,立即整顿所部3000骑兵。由于平时军纪严明、训练有素,沙陀骑兵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好了出击前的准备。李国昌看到已经来不及向康承训请示了,通过观察,他发现叛军两翼的腰部是弱点,于是和儿子李克用约定:各率1500名骑兵,出营后不攻击前军,而是直接沿着叛军两侧一定距离向后机动,待到达两翼中央位置后作90度弧形转向,从两侧钳击叛军的腰部,以达到割裂其阵型的目的。
    在通常情况下,一支部队的作战阵型中最强部分是前军,因为需要前军去进攻和防守;而最弱的、也是最怕攻击的部分就是军队的两翼和后方。即便是现代战争也不例外,在公元1950年的朝鲜战争中,美军趁朝鲜军队主力围攻半岛南端的釜山要塞,以陆海军主力在朝鲜半岛最窄的蜂腰部搞了个仁川登陆,掐断了朝军主力的补给线和后援通道,结果弹尽援绝的朝鲜军队在旬月之间就几近覆灭。
    王弘立的精锐兵力全都调到前面攻击官军了,两翼主要都是刚补充的新兵和抓来运输粮草的民夫,哪里经受得住3000铁骑的冲击,马槊和长枪落处,血肉横飞,被杀死和被马蹄踏死的士兵不计其数,叛军的两翼瞬间就被截成两段。得手后的李国昌父子未作停留,立即分头向叛军阵营的前军和后军进行兜击。
    “快,快命令用长枪阵阻挡骑兵!”王弘立声嘶力竭地喊道。要知道,这是数万大军的军阵,人喊马嘶,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中,谁还能听得清命令,况且就是听清了,也来不及变阵了。叛军的阵型彻底乱了。
    这时,一直在营寨中组织抵抗的康承训,激动地大声喊着:“几万大军被3000人冲乱了,这仗有的打!传我将令:大营里的所有军队,全线出击!”
    在大营官军和沙陀骑兵的两面夹攻下,刚才还耀武扬威的叛军士兵全线崩溃,连王弘立也随着败军的逃跑方向策马狂奔。战场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进来容易,出去难!
    一直被压着打的康承训终于有机会出这口恶气了,率领着各路官军一路追击。前面已经说过,叛军是北渡濉河来进攻官军大营的,要想回去—还得过河!可后面的追兵根本就不给他们上船摆渡的机会,即便跳到濉河里,后面的官军还要用枪杆痛打一顿。看来痛打落水狗这一理论,在唐朝就有了。
    鹿塘一战,叛军最大、最精锐的机动兵团全部覆没。 此战对于官军来说,意义非常,彻底扭转了屡战屡败的局面,打破了叛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后续的平叛战役铺平了道路。
    此战收获最大的还是李克用,依我看来,至少有三条:
    1、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以军中副将的身份率领一支军队参加大战,积累了珍贵的实战指挥经验。
    2、他发现在战争中,合理的战术运用非常重要,不一定要正面硬碰硬的作战,要善于用迂回侧击、要善于寻找敌人的弱点,以我之强击敌之弱,也就是避实击虚。
    3、军队平时的严明军纪和训练有素在战时的作用太大了,今天在危急时刻能迅速发起反击,全靠这条。实践证明,他父亲对孙子兵法“七计”的阐述是正确的。
    李克用在这次战役中率领军队取得胜利,在沙陀军中树立起了威信,从此开启了他长达四十年的军旅生涯。
    @李依雷卡温德 2019-10-17 21:08:55
    -    -    支持楼主,顶顶顶    假设,崔彦曾听从了下属的劝告,坚壁清野、主动撤退,如同1812年俄法战争中库图佐夫之主动放弃莫斯科,或许还有机会转败为胜……    俱往矣,后唐帝国已经离开我们1000多年了,当我们这些后世的人们背着行囊、奋力前行的时候,也许还真有必要再回首望一望那个帝国模糊的背影、望一望那些曾经烽火连天的关山、用心灵去探索那些渺如尘烟的过往、用心灵去追寻华夏儿女的根与魂,因为我们民族的祖......
    -----------------------------
    谢谢关注!
    @黄龙12011 2019-10-17 22:20:21
    顶
    -----------------------------
    感谢鼓励!
    @奇正2019 2019-10-17 22:28:35
    顶!继续
    -----------------------------
    谢谢支持!
    第八章不世之功

    【火烧柳子寨】
    官军取得鹿塘大捷后,继续向东挺进。为了阻挡官军,庞勋又命手下大将姚周率数万军队屯驻徐州西面的柳子寨,这次叛军采取的策略是坚守不出。由于柳子寨位于从西面进入徐州的战略要点,官军如果绕开它直接进攻徐州,则粮草运输和退路都将受到威胁,因此必须先歼灭这路叛军。
    由于叛军提前在寨子四周挖了两丈深、五丈宽的护城河,且强弓硬弩配置齐全,官军的几次冲锋都被打退了,双方遂陷入僵持。一连几天,李克用都带着300名骑兵围着柳子寨执行监视和侦查任务,由于一门心思寻找破敌之策,他有些心不在焉。在路过一片柳林时,“咔嚓”一根树枝被克用刮断,他转过身看着被自己刮断的干燥树枝,再看了一眼柳子寨的木墙,沉思片刻之后,他立时有了主意。
    李克用回到大营,向父亲禀报:“父亲,现在是春季,风干物燥,而柳子寨全是木墙。”李国昌看了儿子一眼,说道:“你是说用火攻破敌?”“是的,父亲。一旦趁风纵火,叛军必然要突围,那时再采用“围三阙一”之计,故意放纵敌人逃跑,敌人看到有路可退,将会斗志全失而拼命逃离,请康元帅在其逃跑的路上提前布置一支伏兵,把敌人堵住,我们沙陀铁骑在后面追击,必能全歼敌人。”
    听到这里,李国昌不禁感慨万千,他知道他的家族后继有人了。他重重地用手拍了一下克用的肩膀,拉着他的手,说道:“走,去禀告康元帅去。”到了康承训那里,李国昌父子将刚才的计策和盘托出,康承训大喜,立即命人按计行事。
    当晚,西北风起,数千名弓箭手将火箭(箭头包裹着一层用油浸泡过的布)射向了柳子寨,因为那时候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还没有用于实战,而酒精、汽油、雷管、炸药、导火索这些易燃易爆品也还都没出现,只好将就用这个了。不过,由于气候干燥,再火借风势,火势迅速从寨墙蔓延到寨内的营帐,连叛军堆积的粮草辎重也都引着了,滚滚升起的浓烟在数里外都能望见,熊熊燃起的大火映红了夜晚的天空。
    叛军将领姚周开始还指挥士兵用水灭火,到后来火势根本控制不住了,他终于明白:再迟一会儿,大家都得变成烤乳猪。没办法,只好突围。可四周都是官军,往哪个方向跑啊?这时,手下人向他报告:发现东南方官军最少。好吧,就往东南跑。
    接下来,不用我说,大家也都能猜出结果,姚周叛军不是被烧死在寨中,就是被杀死在逃跑的路上,数万大军、无一漏网,徐州西面的门户全部洞开。如果姚周还有来生,我想他会高低要买一本《孙子兵法》,并先把其中的《火攻篇》背下来,“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没文化,太可怕了!
    第九章 就从这里起步

    无论古今,按照惯例,一场战争结束了,作为胜利的一方肯定要召开表彰大会,并对有功人员进行授勋颁奖。朝廷的庆功大会开过以后,鉴于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在平叛战争中的卓越表现,册封李国昌为振武节度使、任命李克用为云州牙将,其他有功将校也都各有封赏。李国昌父子先将朝廷赏赐的金帛财物按照功劳大小分发给了参加出征的将士,并且对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家属予以抚恤,然后带领部下官兵及家属来到了振武军驻地,沙陀部族至此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封地。
    说到这里,读者可能会产生很多疑问,振武军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节度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因为唐朝的地名与官职名和现在都不一样,为了更好地解读这段历史,先给大家科普几个问题,就显得很有必要。
    【振武军和云州都在哪】
    振武军位于现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南面的和林格尔县及周边地区,属于紧邻山西的内蒙古南部之地,是唐朝设在北方边境的重要军镇,用以防备北方大漠中的游牧民族。云州则是现在山西北部城市大同一带,在秦、汉时期这里被称为云中郡,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战略要地。总之,振武军和云州离得都不远,都是在内蒙南部、山西北部那一片,如果骑快马,半天就到。
    @黄龙12011 2019-10-18 15:44:01
    庞勋之乱终于结束了
    -----------------------------
    对于大唐帝国,更严峻的危机还会接踵而至。
    【节度使的权力有多大】
    节度使,是从唐代中期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就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有点像现代的公章和任命书),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节制调度该地的军队,故称节度使。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到安史之乱前后,随着战争规模的逐渐扩大,藩镇的权力越来越大,节度使渐渐总揽一定区域的军、民、财、政大权,并兼任节度使府驻地所在州的刺史,辖区内各州刺史均受其节制,节度使就成为所辖区域的最高军政长官。
    据史料记载,到了唐末及五代时期,全国大大小小共有66个节度使。
    【一个节度使的管辖范围有多少】
    唐朝的地方政府开始采用州、县两级管理,当时全国有300多个州,其管辖范围类似于现在的地级市,一个州下面又管辖几个县,形成了州—县两级行政管理体制。
    到后来为了满足军事和统治的需要,朝廷开始任命节度使这一层级的官员,一个节度使一般管辖几个州,管辖范围相当于现在一个省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而在唐末,还没有“省”这级行政区划,一般习惯上将一个节度使管辖的范围称为“道”,逐渐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管理体制。
    例如现在的山西省,在唐末和五代时期:北部有振武道(治所在振武军)和大同道(治所在云州)、中部有河东道(治所在晋阳)、西南有河中道(治所在蒲州)、东南有昭义道(治所在潞州)。
    可以说,“道”这个行政单位名称与“节度使”这个官职,两者密不可分,它们将贯穿我们这本书的始终,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名称,历史悠久,延续到清朝,还曾经把宝岛台湾设为台湾道,一直到了民国时期,“道”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受我中华汉唐文化影响至深,朝鲜、韩国、日本等东亚诸国依旧沿用“道”这个区划名称,例如:与中国东北丹东市隔鸭绿江相望的城市是新义州,它归属于朝鲜的平安北道;朝鲜半岛西南部的济州岛就归韩国的济州道管理;而日本至今也还拥有一个最大的道—北海道。
    @奇正2019 2019-10-18 22:32:54
    克用再碰到朱温前,可以说没遇到真正的对手
    -----------------------------
    在李克用称霸前期,吐谷浑首领赫连铎曾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黄龙12011 2019-10-18 22:15:23
    真正摧毁唐朝执政基础的是六年后大乱。
    -----------------------------
    宋祁在《新唐书·南诏传》中总结唐朝灭亡的教训,有一句评价:“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庞勋之乱暴露了唐军的作战与协调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有大批的庞勋残兵流落民间,而这些人都有一定军事技能并熟知战术的人,为数年之后的大乱埋下了伏笔。
    【牙将是个什么官】
    牙将,一种说法是指古代一种军衔,五人设一伍长,二十人设什长,百人设百夫长,五百人设小都统,一千人设大都统,三千人设正、偏将,五千人设正、偏牙将,一万人设正、副将军。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唐代节度使的官署称为使牙,节度使专门组织一支保护牙城与使牙的军队,叫做牙军。牙军是藩镇中最精锐的军队,由节度使派遣心腹将领统管,是他们对抗朝廷、进行割据的重要工具,统领牙军的将领称为牙将。
    通过《旧五代史·武皇纪上》分析,李克用当时担任的是防边督将,不应该是节度使的亲军将领,应该算是前一种,是一位执掌五千军队的将军。
    【两个邻居】
    明白了唐末的地理名称、行政单位名称和官职名称,我们再来说说李国昌父子所管辖的振武和云州周边的军事态势。
    日常生活中,常讲的是“远亲不如近邻”,但是在军事斗争中,尤其是强国的兼并战争中,所遵循的原则却恰恰相反,叫做“远交近攻”。
    咱们用模型理论来分析:甲国很强大,它临近乙国,隔着乙国的是远方国家丙。甲如果采用“近交远攻”的策略,即便攻下了远方国家丙的土地,但由于空间上隔着乙国,无论人员、武器、物资的运输,全都要经过邻国乙的地盘,所以就很难对新土地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且一旦发生变乱,就是派兵也很困难,导致这块新得到的土地很容易失去。相反它如果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直接攻击临近的乙国,则可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得到一寸是一寸、得到一尺是一尺,便于管理和控制。秦是战国时代的强国,它就是采用此策略,最后一统天下。
    对于整天喊打喊杀的李国昌父子,他们也是很难处理好邻里关系的,最后能不能运用好“远交近攻”的战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遇到了什么样的邻居。
    西边的邻居是吐谷浑酋长赫连铎。在唐开成年间(公元836-840年)赫连铎之父率三千帐吐谷浑人归附唐朝,被封为吐谷浑都督。其父死后,赫连铎继位为酋长,并被封为阴山府都督。此人也算得上是一个枭雄,从后来的历史看,赫连铎在军事上擅长使用偷袭战术,在政治上擅长纵横捭阖,他的目标始终非常明确:灭掉沙陀族,占领其地盘。在沙陀族称霸之路的前期,他是最危险的敌人。
    东边的邻居是幽州节度使李可举,其势力范围在现在河北北部和辽宁一部分地区。由于幽州道与大同道、振武道在地缘上接壤,是标准的近邻,在数十年来时间里,双方始终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在晋北的这段日子,是李克用从少年进入青年的阶段,同时也是他积蓄力量、增长才干的关键时期。到后来,李克用就是从这里,一步步走上称霸之路的,尽管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但一直风雨兼程。
    李克用的称霸之路是艰辛的,但不是寂寞的,因为他的身边很快就会有一位美丽贤惠的夫人来陪伴。
    @奇正2019 2019-10-19 16:58:27
    牙将似乎是衙将,节度使保护自己设置的特殊军种,直接听节度使调遣!老百姓痛恨,称牙将
    -----------------------------
    牙将统领的军队是藩镇中最精锐的部队,类似于皇帝身边的禁卫军、御林军。
    第十章 英雄也有柔情处

    李克用年少成名,仅仅十五、六岁就建立了如此大的功勋,并成为云州牙将,可谓顺风顺水。看到儿子一天天长大,军务繁忙,身边也缺少一个女人服侍,于是他的母亲秦夫人托人说媒,为他许下了一门亲事。
    这女方家是汉族,姓曹,也是云州的官宦人家。曹姑娘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伶俐、知书达理。李克用开始对这门亲事并不是很在意,因为在他以往的印象里:官宦人家的女子要么是浓妆艳抹、眉目传情,要么是扭捏作态、娇气蛮横,这次可能也不例外。可当他和曹姑娘第一次相遇后,他过去的一切想法都烟消云散了,他竟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遇见她。
    眼前的曹姑娘明眸皓齿、皮肤白皙,有一种清风流水般的淡雅,与李克用对起话来,落落大方、温柔友善,散发着脱俗的气息和美丽。李克用渐渐发现,眼前这位姑娘与一般的世俗姑娘有着天差地别,她的心绝非靠金银财宝、荣华富贵所能束缚,她像明月一样高洁,能令她向往的唯有真情与信念。
    站在曹姑娘面前,李克用不再是赳赳武夫的桀骜不驯,他甚至有些羞涩,这个像邻家姐姐一样的善良女子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他似乎有千言万语想与这位姑娘诉说。
    李克用没有看错,这位曹姑娘、也就是后来的曹夫人是一个能在他成功时陪他君临天下,也能在他落魄时伴他卧薪尝胆的好妻子。此后的几十年,性格刚烈、坚毅果敢的李克用与曹夫人相濡以沫、相敬如宾。
    后来的历史证明,她是一个冰雪聪明、富有政治智慧的女人:在上源驿的喋血厮杀中,她苦劝他放弃仇恨、保存实力;在晋阳城遭受重重围困、危在旦夕时,她鼓励他振作精神、待机破敌;在他临终托孤、危机四伏时,她辅佐他们的儿子韬光养晦、临危不乱。
    她又是一个善良贤惠的女人,她默默地为他料理了今后的生活;她辛苦地为他生育和培养了一个文韬武略的儿子;她曾经贵为王妃、王太后、皇太后,却从无政治野心,心甘情愿地扮演着一个好妻子、好母亲的角色,而至死不悔。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红颜知己与红颜祸水】
    像曹姑娘这样的红颜知己,是男人人生中一道美丽的风景,风景如画只为君,她将是你一生中最可贵,最难得,也最梦寐以求的存在。这样的女人心地善良、志向高洁,她心有灵犀般地懂你,她用她的爱和智慧来完善你、来帮助你,她用她那只温存的手来安慰你、鼓励你。她时而近在咫尺,时而在水一方,男人有了她,人生才变得精彩,红颜知己才是旷世的绝代佳人。
    如妺喜、妲己这些贻误国家、祸患百姓的红颜才是祸水,她们空有美丽的红颜,而纵情声色、恣意享受,与国家无益、与百姓苍生无益、小则毁家、大则祸国,这样的红颜是有毒的罂粟,是十足的祸水。
    【论聪明贤惠】
    红颜知己,一定是聪明贤惠的,她能与你相知相爱、同甘共苦。自古以来,无论是英雄豪杰还是平民百姓,都以娶到这样一位女子为人生中的最大成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都是无数英雄豪杰毕生追求的目标,而无数的历史事例证明了只有娶到一位聪明贤惠的女人,才能家庭和睦、妻贤子孝,也才能做到“齐家”。
    如果大家读过《倚天屠龙记》,书中有周芷若、小昭、殷离、赵敏四位姑娘,都是倾国倾城的美女,而为什么作者金庸老先生最后安排赵敏与主人公张无忌情定终身、白头偕老。如果细细分析,就会发现:安排这个结局,正是金庸老先生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向大家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只有聪明贤惠的女子才是最珍贵的。
    读过全书,你会发现周芷若聪明有余,但贤惠不足;小昭、殷离均是贤惠有余,而聪明不足;只有赵敏精灵俊秀、雄才大略,为爱情甘愿放弃郡主身份和荣华富贵,追随张无忌退隐江湖,赵敏才是那个既聪明又贤惠的姑娘!
    历史的长河不仅记下了王侯将相的丰功伟业,也留下了红颜伊人的淡淡幽香,这才是真实的历史。我们要感谢一千多年前的史书作者,正是他们的笔为历史记载下了一位聪明贤惠的曹姑娘,她其实比女皇武则天、孝庄皇太后更应该获得后世的传颂,让她留名千古的,是她的善良,是她的聪慧,是她人格的魅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奇正2019 2019-10-20 22:50:36
    咋记得上源驿处置危情的是李存勖不喜欢的刘夫人,曹夫人是李存勖的母亲,曹夫人和刘夫人情同姐妹,可能是我记错了
    -----------------------------
    多谢关注!历史上李克用有两位著名的夫人:刘夫人聪明而贤惠,曹夫人贤惠而聪明,此二人均深明大义,情同姐妹,皆是李克用难得的红颜知己。为保证情节紧凑,突出主要故事情节,本作品已对两位夫人进行戏剧化合并处理。
    第十一章 福兮祸兮

    自从朝廷册封李国昌为振武节度使、李克用为云州牙将后,李国昌在振武道统领沙陀部众镇守一方,李克用则作为一名督边将领率领士兵巡守大同道的北部边界,防御北方契丹等部族的袭扰。按照隶属关系,此时的李克用并不在父亲李国昌的手下,而是归大同道节度使段文楚统领。好在振武道和大同道距离并不远,一个在今天的晋西北、一个在今天的晋东北,父子两人还可以经常见面。
    由于这些年北方契丹等游牧民族还处于分崩离析、相互攻伐的混乱之中,尚未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对大唐的边界没有构成太大威胁,再加上李国昌父子俩都能恪尽职守,边境上大体比较平静。
    此时的青年将军李克用,是十分惬意的,他十四五岁就在战场上取得了剿灭庞勋的胜利,年纪轻轻就成为统领五千士卒的将军,而且身边还有曹姑娘这样的红颜知己陪伴,真正是战场、官场、情场场场得意。
    但到了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平静的局面被打破了。
    这年关东(潼关以东)出现大旱,粮食颗粒无收,而唐朝官吏依旧强行征收赋税和强制徭役,使得百姓更加困苦不堪。时间一久,走投无路的百姓终于忍受不了了,濮洲人王仙芝趁机在濮州(今河南濮阳西南)揭竿而起,为了鼓舞人心,他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四方苦于苛征暴敛的百姓以及散居民间的庞勋旧部纷纷前来投奔,义军很快就发展到了数万人。
    王仙芝将义军进行整编,使部队的战斗力大为提升,连下曹州(今山东曹县)、濮州等多个州县。同年六月,冤句(今山东菏泽)人黄巢也起义响应,率众数千会师曹州,义军声势更加浩大。一时间,中原大乱、战火再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仙芝、黄巢起义。
    就在朝廷调兵遣将镇压起义的时候,蝴蝶效应显现出来了,当中原大乱的消息传到了塞北边疆,一些人也开始不安分起来。要知道,在乱世之中,局势极其敏感和复杂,只要一个小火星,就可能燃起冲天大火。
    【云州兵变】
    大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由于粮草供应不足,大同节度使段文楚稍稍减少了一下所属将士的军粮供应,立刻招致了士兵的怨恨。由于段文楚平素不得军心,借着这个由头,云州军校盖寓、薛铁山、康君立等人首先发难,暗中筹划将其武力驱逐。
    这些人经过一番商量,一致认为要想成大事,就得先找一个领头人,而这个领头人还必须是德高望重之人。思来想去,他们想到了曾经在平叛战争中立下大功、素有威名的督边将领李克用。我推算了一下,李克用那年虚岁才二十一,要搁现在还上大学呢,可人家都已经德高望重、素有威名了。唉,啥也别说了,看来出名要趁早啊。
    盖寓等人很快将兵变计划透露给李克用,李克用这些年处处受段文楚的节制,早就心怀不满,看到有这么多人推举自己,也是毫不含糊,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咱也弄个节度使干干。
    一天夜里,李克用和盖寓、薛铁山等人突然发动兵变,率军占据云州城,并擒杀了大同节度使段文楚。兵变成功以后,李克用自称大同留后(代理节度使),并将盖寓、薛铁山等人任命为将军,尤其是盖寓被任命为都押牙,相当于部队的军师,成了李克用的重要助手。
    接下来,他迅速派出了两拨信使:一拨信使去振武军向他的父亲通报兵变结果,让李国昌也好有个准备;一拨信使飞马到都城长安,向朝廷禀报云州的情况变化,请求朝廷正式任命他为大同军节度使。
    李国昌接到通报后,是又惊又气,惊的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云州就发生了如此大的祸乱;气的是你说这熊孩子这么大事也不提前跟我商量一下,就敢擅自行事。
    可眼下木已成舟,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因为在封建社会讲究的是连坐制,父子俩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李克用惹的祸就相当于是自己惹的祸,二者根本就没有区别。大同道暂时是被儿子控制住了,可这到底是沙陀族一次扩大地盘的机遇、还是一次能招致亡族灭种的挑战,是福是祸,却难以预料。想到这,李国昌忧心忡忡。
    【阴谋】
    李国昌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当朝廷中那些执政大臣获知云州兵变的消息后,异常震怒,你李克用随随便便不打招呼就敢把皇帝任命的节度使给杀了,这不就是明目张胆的叛乱吗?
    经过大臣和皇帝的一番紧急磋商,定下了决心:这么大的事情,绝不能置之不理,具体的处置措施就是武力讨伐!
    但至于怎么讨伐,却一个伤脑筋的事情。考虑到李家父子几年前在徐州战场上的神勇表现,武力讨伐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得从长计议。
    于是,黑暗中一个严密的讨伐计划正在悄悄地酝酿。而这一切,李克用和父亲李国昌都蒙在鼓里、浑然不知。
    第十二章 天涯何处是归途?

    自从派往朝廷的信使走了以后,李克用一直坐卧不安,他在观察朝廷的反应。李克用并不是仅会逞匹夫之勇的莽夫,关于当前形势他不敢过于乐观,也已经想好了两种结果:最好的结果是朝廷答应自己的请求,顺势任命自己为大同节度使;最坏的结果是朝廷调集兵马来讨伐自己。
    可等了很长时间,朝廷那边就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过一样,一点动静都没有。朝廷的态度是难以捉摸的,也是可怕的,就像在日常生活中,你不小心冒犯了一个人,而这个人既不发怒、也不微笑,只是一言不发,漠然地看着你,这时候除非你明知道面前这人是个傻子,否则你的心里肯定发毛。
    此时无声胜有声。
    朝廷既不承认这次兵变结果,直接授予李克用大同节度使的官职,也不降罪下来、派兵征讨李克用,这种不战不和的结果是李克用未曾料到的,他有点发蒙:“你到是要打呢,还是……打呢?”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3:30:42  更:2021-07-13 14:06:08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