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按《老子》说的都是真理来重新理解这个世界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按《老子》说的都是真理来重新理解这个世界 |
作者:获取验证码2020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老子》到现在没有公认的正确解读。 其实《老子》文字优美简练,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只是有些表述让人难以接受。 现在就要用字面意思来与这个世界对照,这样可以让人们重新理解这个世界。 |
感谢涯叔。不废话,直接开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字面意思:道如果可以说出来,那就不是常道;道的名字可以命名,那就不是道的常名。 不光是道,这个世界还是有事物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比如说量子,你说它是波,但它可能当时是粒子;你说它是量子的时候,可能正好它变成的波。 还有测不准原理。科学家就是想尽办法也没办法把一个粒子速度和位置同时说清楚。 也不光是道名,这个世界还是有事物是无法命名的。 比如说一对夫妻,只能用夫和妻这两个名来命名一对夫妻。 还有矛盾、彼此等等,这种对立统一体的命名,一般都由两个名来命名。 |
前面就算是本帖开张的标志吧。下面就要认真经营了。 声明一下,《老子》难解是众所周知的事。这难免会有些失误、遗漏之处。很高兴走过、路过的朋友看到能够指出,以便改正。 既然要认真经营,可能更新的就要慢一些。慢工出细活,是希望能拿出精品同朋友们共享。 |
引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解释:道如果可以说出来,那就不是常道;道的名字可以命名,那就不是道的常名。 除了常道之外,世界上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东。比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你要说它是粒子,很可能它正显示波的性质;你要说它是波,也很可能它正显示出粒子的性质。还有测不准原理,科学家尽其所能也不能同时把量子的速度和位置同时说清楚。 除了常道之外,世界上还有些无法直接命名的事物。比如一对夫妻,只能用夫和妻这两个名来命名一对夫妻。还有矛盾、彼此等等,这种对立统一体的命名,一般都由两个名来命名。 按:这句本属第一章。但这句是《老子》全篇的灵魂,因此拿出来做个引子,以引领全篇的解读。 |
第一章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释:无,命名为天地的开始;有,命名为万物的母亲。因此常保持无的状态,是想要观察无的玄妙;常保持有的状态,是想要观察有的显现(或是:有对无的遵循)。无和有同时、同处出现,但被命名了不同的名。因为两者同时、同处出现而被同称为玄。玄之又玄,就是通向众多玄妙的门。 注: 1、有:《说文》不宜有也。 2、玄:《说文》幽遠也。黑而有赤色者爲玄。字形是染丝时两股丝缠绕的样子。 宇宙,是从一个故事开始的。 很久很久(宇宙的年龄是138亿年)以前,一个名叫无的男人,依其本性求得一个名叫有的女人,他们一起先是以男人为主开创了天地,然后以女人为主养育了万物。因此可以以无的常态观察开创天地之法的玄妙,以有的常态观察养育万物之法的显现。无和有共同相处的方式是开始无出现,然后有出现,如此循环往复,就逐渐形成了包括天地万物的一个大家庭。家门的牌匾写着“无有之玄”。 老子认为道的表现形式就是“无有之玄”。 故事中为什么要用“男人”、“女人”来代表无与有?这是因为我常常困惑于一个现象。为什么中华传统观念中,男女从交往到结婚,男方应该主动而女方应该被动,如果女方主动会让亲戚邻居笑话。 现代有些人对于这种观念却不以为然,认为男女平等就不应该计较这类小事,男追女、女追男都可以。其实不然。既然老子这么写宇宙起源的顺序,应该是他确定宇宙起源与天地万物的形成就是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即“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 不仅男与女可看作是阴阳。天地万物都可以归纳为阴阳。那么是不是天地万物都要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呢?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否遵循这个规律的意义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因为无与有按照这样一个规律开创了天地,养育了万物。那么人类如果认真遵循这个规律,是不是会开创一个和谐美好的新天地呢? |
这个规律是不是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也就是说,宇宙起源的过程是不是老子第一章所讲的这样? 说实话,老子所讲的第一章的内容,就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来说,难以证明。 用道法来证明的话,按道法次第,应该是修行到神仙才能证明。 现在我找到的证明方法,是通过现在的一些科学成果和遗传学逻辑来证明。这是以形而下证明形而上,难度大且只能证明其的可能性,而不是确定性。 |
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并把最小单位称为量子。(度娘) 科学认为,一切物质的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粒子像个小孩,当有观察者的时候,显示粒子状态,会规规矩矩地按照预测的轨迹运动。但没有观察者的时候,则显示波动状态,因为没有观察者,就不知道是不是按照预测的轨迹运动了。 观察者当然是人了,是人通过仪器来观察粒子的运动。不论用什么仪器,观察就离不开光。 似乎光是粒子的家长,有光,则规规矩矩地以粒子的形式运动;没有光,则有些“调皮捣蛋”。问题是,光子也有“波粒二象性”,当光子运动时显示波动性,但碰到物质发生光电效应时,显示粒子性。这时,似乎物质是光子的家长。 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证明了物质粒子是波粒二象的对立统一体。那可以说,所有物质都是对立统一体或对立统一体的集合。 我们平时在看见一个不认识的调皮孩子,会问:这是谁家的孩子?这么调皮。 于人来说,遗传的概念就是父母的相应性状的基因可以传递给子女,子女获得其父母的遗传信息。呵呵,调皮孩子的父母或其中之一小时候是不是也调皮?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考证一下。 那么,物质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是从哪“遗传”的呢?这就要把粒子的这个“性子”与宇宙起源的各种说法进行比较。 |
首先把老子的宇宙起源观点捋一遍: 1、老子的观点总的来说是“无中生有”。无生有之后成“无有之玄”,“无有之玄”玄之又玄,是众妙之门。 2、无之妙是能生,那众妙的意思是所生的万物(道德经中的万物一般指生物)也有生的能力,但其中有“无有之玄”的作用,因此“无有之玄”玄之又玄是“众妙”之门。 3、“无有之玄”是没有条件的,是无的自然产物。按道家理论,属于先天。 4、“无有之玄”的运行规律是阴阳周期性相互转化。 |
把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与“无有之玄”相比较,有共同的特点,也有区别。 共同点:都分阴阳,波动、粒子自旋与“玄”都是周期性运动。 区别: 1、量子是物质不可分的最小单元。说明量子是有质量的,属于物质范畴,那就会遵守物质(能量)守恒定律。按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波动性是有能量的,虽然波动性不能直接观察。即“无有之玄”属于“无”的范畴,而波粒二象性都属于物质范畴。 2、波粒二象性之间的转换是有条件的。光是物质粒子转换的条件,而物质粒子也是光子的转换条件。 3、可以说,波粒二象性因为是物质的,因此转换是有条件的。“无有之玄”属无,因此是无条件的、自然的。 4、“无有之玄”能生(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无中生有);而物质层面都遵守物质(能量)守恒定律,也就是说物质(能量)不能生物质(能量)。 通过比较,可以说量子有可能是“无有之玄”家的孩子。即“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可能是真理。 |
再看看“大爆炸”理论 “大爆炸”理论由爱因斯坦提出,在当时看非常吻合物理定律。 其理论是:宇宙是由一个温度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奇点”爆炸而产生的。宇宙扩张是由于爆炸的惯性所导致的,物质的产生由能量转化而来。由于物质的万有引力,使得宇宙减速扩张,到达极限后开始缩小,最终回到“奇点”。如此循环往复。 它遵守物质(能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等物理定律,所有的物理定律都可以说得通。应该说,如果“大爆炸”理论成立,那会是量子最理想的“家”。 当时唯一的问题就是:“奇点”从哪来? 后来又有两项科学研究成果,使得“大爆炸”理论不能成立。 1、如果宇宙是由“大爆炸”之后的扩张而有,那么宇宙空间就应该有能量梯度。就是说离奇点越近,空间能量越高;反之,空间能量越低。 后来科学家研究出的宇宙温度背景图表示,整个宇宙空间的温度是大致均衡的,没有能量梯度。 2、如果宇宙是由“大爆炸”之后的惯性扩张而有,那宇宙只能是减速扩张。 但科学家发现,宇宙是在加速扩张。加速扩张就意味着需要动力,动力从何而来? “大爆炸”理论解释不了。不过老子“无有之玄”的生生不息的能力倒是解决了宇宙加速扩张动力的来源问题。 “大爆炸”理论不是“家”。 |
看看上帝家和牛顿家。 上帝创宇宙说来自《圣经》,是说上帝的意志创造宇宙。上帝的实际操作是六天念头动了六次,然后宇宙创建事业就完成了。第七天上帝休息。这也是星期的由来。 牛顿作为科学家,肯定没那么夸张。他的宇宙起源理论是:上帝作为一位大科学家和大实验家,把宇宙各星球都按照物理定律放好,并赋予各星球按定律运行的程序,然后上帝轻轻一推,宇宙诞生了。 这两个“理论”都是上帝单独完成宇宙的创建工作。而且《圣经》没说物质是对立统一体,只是说在上帝感到孤独时要造人,结果居然没有先造女人,而是先用泥按照自己的样子捏了个男亚当,然后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了女夏娃。也不知道上帝咋想的,不先给自己捏个老婆? 牛顿版本没说造人的事。 量子的性质跟上帝很不象。基本上没有成为上帝之子的荣幸。 |
科学对宇宙起源的研究 科学对宇宙起源的研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定论。但有些科学家认为宇宙是“无中生有”的。 科学家研究真空发现,不时有基本粒子在真空中出现又消失,无中生有。物理上的真空实际上是一片不停波动的能量之海。 但科学上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量子之家。 |
佛法对宇宙起源是有争议的。 一部分学佛者认为不应该研究宇宙起源,因为释迦摩尼讲过“十四无记”。即对本源问题不解释。 另一部分学佛者认为宇宙起源就是空。但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说物质是虚幻的,是假象。 |
从前面的对比看来,“无有之玄”是量子之家的可能性最大。 下面解读《老子》就以这个为基础。即“无有之玄”是天地万物之源。说不定在下面的解读过程中还有新的证据。 |
在解读下面章节之前,还是先给《老子》定性,这样在解读中可以更好的把握其脉络。 《老子》是本哲学经典,这一点已得到大部分《老子》读者的认可。但我对《老子》的看法是:正确的哲学经典。 哲学是智慧的学问。人类的智慧从哪里来?人类的智慧来自于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并以规律来探索自然,利用自然,从而给人类带来更高的生存能力和更大的生存空间。 如果一个所谓的智慧的学问,不能让人类达到这个目的,甚至有混乱人类思想、损害人类利益的作用,那就是错误的哲学。 为什么我敢肯定《老子》是正确的哲学经典呢?有几个理由。 首先《老子》是目前唯一一个提出宇宙起源模型和验证方法的经典。在第一章中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就是指出了验证方法。在后面的章节中还指出了验证的实际操作方法。 其次《老子》提出的宇宙起源模型的近似、相仿的实例普遍存在于这个世界。 第三《老子》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多年,一直是追求社会进步、追求真理、追求理想人们的必读经典。 第四《老子》是先秦之后道家(指修道的人)的最高经典,认为《老子》可以指导他们超脱与升华。在历史上,悟道成仙者写下的著作中,都要说明《老子》是指引证道的经典。《悟真篇》:《阴符》宝字愈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于此处达真诠。 |
第四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单独建一楼。 《老子》之所以是正确的哲学经典是在于《老子》的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并不是说《老子》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有取有弃前人(从资料看,不包括老子)的哲学思想而创立的。而《老子》的是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及吸收前人(古之善为道者)的经验而来的。 《老子》哲学的唯物性在于其学说是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而来的,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其辩证性体现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及“无有之玄”。 可以看出,老子的哲学并不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两者适用的范畴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是人类所能感知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老子哲学的范畴是人类所能感知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及不能感知的自然现象。 |
@游必就士2018 2021-08-07 15:57:23 老聃,周王室守藏室史,玩天文起家。《老子》是其依天道法则,也就是宇宙自然规律,来描述对立统一世界的一本旷世哲学著作。 第一章(开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天道。由“道可”的平衡自然与“道非”的失衡自然(灾变)构成,也即“常道”。 名:圆饼百分图,量词。象形为度量太阳回归位置。由“名可”的有效圆面积与“名非”的缺口圆面积构成,类似月亮盈亏状态,也即“常名”。 按现...... ----------------------------- 朋友的断句不对。因为《道德经》是韵文。 再者,这样理解《老子》,则把老子所说的“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当成耳旁风了。 |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是美,是因为知道恶;天下人都知道善之所以是善,是因为知道不善。因此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所以圣人止于无为的事,行不言的教化。万物起而无言,万物生长而不显露,有所作为而不自负,功劳成了而不居积。功劳只因不居积,所以功劳也不会消失。 这一章中,没有不容易理解的字,但这些容易理解的字放到一起,就不容易理解了。我最怕《老子》中的“故”、“是以”等词。一旦有这些词,那就表示前是因、后是果。因果,就是逻辑,具有必然性。《老子》难以理解,多半是这些必然性的逻辑难以让人理解。 |
天下,应该是地上所有的生物,也就是万物。在解释中,把天下解释成天下人,是为了更容易理解。 其实,不论人、动物、植物,都有避恶从善的本能。这种本能导致万物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的应对方法也是不断变化。因为环境变化的复杂性,因此应对的策略应该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也就是说不会有一个可以为的、教的固定方法能完全地应对复杂的环境。 因此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作为万物之母的“有”,只是赋予万物生机和生的本能,并不再干预万物的“作”、“生”,也不自负“为”、“功成”。这是因为万物之母的“有”遵循天地之父的“无”的结果 |
《老子》之所以难理解,是因为人的基本属性中有一个叫“无明”的东东。 因为解释后面章节的时候,要用到“无明”的概念,因此先讲一下我对“无明”的理解。 无明是佛、道两家都有的名词。两家对无明的说法原本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有些区别了。 佛家认为无明就是人没有证果则不明、不知,如果明了、知了就等于证果。现在有些修佛者只搞理论研究,认为把理论研究透彻了,就灭无明了。等于是认为实修没什么用处。 道家认为无明是没有实证长生不老者不能明。哪怕有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精通了,但没有实证长生不老,那在道家来说,还是无明。 |
对于无明的本质,佛家说的有些含糊,道家说的比较详细,但如果用道家的话来说,不是修道的人不容易理解。现在就用科学来说明这个“无明”。 在科学来说,“无明”就是人的局限性。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某些客观存在,人是不能感知的。而且不论人用再高明的方法、再奇妙的技巧,也无法感知。 帖子开始,就说到两个科学现象,一是量子的波粒二象性,另一个是量子的测不准原理。现在就用这两个现象来说明什么是“无明”。 |
就拿“眼”观察的现象来说明。 人能看见事物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要有可见光。别小看这个条件给人带来事物局限性。科学就是因为这个条件而被被迫停住了探索世界奥秘的脚步。 波粒二象性:量子在有光的环境中,显示为粒子;在没有光的环境中,显示为波动。这就让科学家无法看到这个波动的真实状态。科学家能确定其为波动,是用干涉、衍射实验,再加上能显示光点的屏幕来确定的。通过实验,科学家发现量子的运动结果是概率性,而不是确定性。也就是说,科学家无法准确预测量子的运动轨迹。 现在很多人把这个结论当作真实,就认为这个世界是没有确定规律的。 这是个错误的结论。因为人对量子运动的任何行为,都会干扰量子的自然运行。结果就会得出概率性。得出这样错误的结论,就是无明在人思想上的反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瞎猜”。 有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就能说明这个结论是错误的。现在量子力学的理论已经广泛用于实际,能被人广泛应用,那就证明其有确定的规律性。只是这个确定的规律性为人所不知。 |
再说测不准原理:这个原理是说如果人想知道量子某一时刻的准确位置和速度,就必须用光来观察。但由于量子和光子的“体量”差不多,光子碰到量子时就会改变量子的位置和速度。 这也是因为“无明”这个人的基本属性而产生的。毫无疑问,一个量子在某一时刻是有确定的位置和运行速度,不能因为人有局限性测不准而否认这一点。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无明”是因人自身的质碍而有的,并不是事物有意不让人“明”。 道家认为,灭“无明”就是消除人自身的质碍,而得“明”;也因为人消除了自身的质碍而得长生不老。 |
在观察方面,人看不见在有光的环境下不显现的事物,及与光不反应的事物(暗能量、暗物质)。这是人在观察方面无明的具体表现。 在思想方面,人对不能确定的事物而用经验、成见做判断,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事实。这是人在思想方面无明的具体表现。 |
@获取验证码2020 2021-08-08 21:45:29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是美,是因为知道恶;天下人都知道善之所以是善,是因为知道不善。因此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所以圣...... ----------------------------- @变态辣不过如此 2021-08-09 23:30:51 ============================ 从物理学的角度,所谓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均可视为纠缠关系,从某种角度上说,人的观察和判断意志能影响微观量子的纠缠,自然也可以影响宏观世界的这类纠缠关系, 私以为,李耳的观点是,处理事情,宜利用事物本身的纠缠力量去解决、减少,而不是新增纠缠关系,从世界终归净寂的角度上说,这是正确的,但怎么做就是另一回事,不闻不问有时是一种处理方式,一力降...... ----------------------------- 从第二章的内容来看,万物都有趋善弃恶的本能,也就是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因此圣人对这方面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但对于“性相近,习相远”就不同了,否则就是“苟不教,性乃迁”了。这是下一章讲的内容。 |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释:不崇尚贤良,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物,使民不为盗;不出现可以让人起欲望的(现象),使民心不乱。所以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让智者不敢有所作为,(治理方法)变化至无为,则没有不能治理的。 前人解这一章时,几乎都认为老子有“愚民”的嫌疑。即使是对“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有些肯定的解读,但对于“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是认为有“愚民”的嫌疑。结果就会对无为产生误解。 |
前一章说过,万物都有避恶从善的本能。先说说善恶的含义。一般对于个人或集体的生存有利的,称之为善;反之为恶。善恶也需辩证地来理解。有时个人的善对集体会产生恶的效果。 本章讲“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就是要说明名、利、欲会让追求自身生存资源更丰富的人们产生争、盗、心乱。这就会对这些人所在的集体产生恶的影响。争、盗的胜者是智者,而智者更容易“见可欲”而心乱。 本章的解释难点在于“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因为这句的实意大约只有修道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理解。 《悟真篇》:虚心实腹义惧深,只为虚心要识心。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守取满堂金。 虚心实腹、弱志强骨都是修道的要点。不修道的人只要相信虚心能实腹、弱志能强骨就可以,这里不多作解释。重点解释“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常使民无知无欲。这是因为只要不使民之间争、盗、心乱,民按照其避恶从善的本能生活,民应该会满意这样的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欲争名、夺利的智者当然不敢轻举妄动。 不用争夺名利,身体健康(虚心实腹、弱志强骨的效果),凭自己的本事吃饭,应该是很多人理想的生活。 本章虽然讲圣人的治理方法是有所作为的,但其目的是要达到无为。因为无为才能无不治。 本章中隐含着说明:一个理想的社会应避免产生所谓的“精英”。 |
说点家常话。 写帖子是很麻烦的事。如果没有网友提出异议,就感觉心里象挠痒痒似的:我还有很多话没说呢,你们这样,让我怎么说? 如果有网友对帖子提出异议,那又是:你又不清楚,凭啥有异议。 网络交往,有趣也就在这。 我对于对我帖子有异议的网友表示欢迎。但是希望网友们能够找到准星,瞄准,对我的说法一枪毙命。这是我感觉非常荣幸之事。 |
按贴题,写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因为对于以《老子》所说的都是真理为基础来重新理解这个世界,《老子》前三章已经足够了。 《老子》前三章的内涵极为丰富,如果能够深刻体悟,那么就能够看透现在这个世界的深刻矛盾是怎么形成的,又怎么变换发展的。 如果不相信《老子》所讲的都是真理的话,再讲下面章节也没有意义。 老子的无为是秉持人性本善的理念而有的。正是因为人性本善,因此就不需要圣人去教民为善。那么对于现在的各种观念,用无为的理念分析,自然能判断出哪些是长期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哪些是短期有利而长期不利,哪些是根本不利。 |
现在,有价值的版块,也就是关注度高的版块,已经利益化了。也就是说形成了网络的黑恶势力。呵呵,我清楚,因此我也就是点到为止而已。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