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再度回首杜月笙1--星星之火 著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再度回首杜月笙1--星星之火 著 |
作者:星星之火泪如雨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序 历 史的天空充满了故事,经典的故事永久流传,也衍生了无数个版本,每个版本有其经典的特色,人们看了还想看,看是那种意犹未尽的看,想是那种时常怀念的想,让人深思以及再度回首。 但历史终究是历史,历史的某个部分,也会成为未来,时常忧伤的我回首看看过去,偶尔想到过去的某个人,某事件,历史的某个事件,感慨,思考,如果我生存于那个年代,又该是怎么样,活在历史中可以变换着有无数个活法,肆意贯穿自由,在现实中只有一种无法悔改的活法,没有退路的前进着。 初次读到《杜月笙全传》这本书是在大学的时候,一次跟着很有才华的学长去一个朋友的咖啡厅玩,在朋友用咖啡调料制作出特色咖啡图案过程中, 我从旁边的书架上发现了一本书,书架上的书很多,唯独那本吸引了我的兴趣,我知道那不是一本普通的书,书中的那个人物和看过的很多电影电视剧都有渊源,比如《上海滩》、《十里洋场》等等。 当时只是惊鸿一蹩,多年以后,才第一次读完了它。这本书虽然是谈旧社会黑道人物的书,但是其有它的意义和价值,让人思考反思,是研究历史某个阶段社会学的重要切入口。 |
第一章:命运最初的苦难也是磨砺的开始 最初的苦难可能不是一件坏事情,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任何事情在遇到其坏的一面时,一定要想到其好的一面,并努力争取走向其好的一面,在遇到其好的一面时,也要谨慎其坏的一面。物质是运动的,事情也是变化的。 杜月笙从悲苦的童年开始,其实那个时候的大部分人都悲苦,为什么要谈他,只是因为他后面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历史影响着他,他也影响着历史,成为了历史很小的一部分。不能算英雄,但从一个渺小的人活成了一个人物,也不失为一名枭雄。 杜月笙的老家在离上海不远的地方,只有不到20公里,20公里在今天来说不算什么,汽车一开十几分钟就到了,就算开个小黄鸭也半个小时也就够了,但在那时已经算很远的距离了,他老家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去过上海,没有去看过那些繁华的地方,什么十里洋场,什么歌舞升平,他们可能只是听说过,茶余饭后的谈料罢了,庸庸碌碌的在老家活了一辈子,生老病死,一生默默无闻。 在那个没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的年代,在没有控制人口生育的年代,一个镇人口可能比我们现在要多,有几千户,大部分是农民,家庭人口多的话,七八人,十来人都有,一个落后贫困破旧的小镇都有那么多人,资源粮食显然是不够的,很多人仅仅是苟活着,维持温饱甚至都很难,这里就有我们的主人公杜月笙先生。 杜月笙的家在高桥镇的南边,南边属于上海县管辖,所以他的籍贯是属于上海人。高桥镇北边属于宝山县管。把这个镇分成南北两边的是一条叫界滨的溪流。 似乎每个镇都有一条溪流贯穿而过,历史书中也写过,大江大河流域两边容易产生部落城市,汇聚处更容易产生大城市。我老家的镇上也有一条小溪流,我家就在溪流的旁边,遇到下大雨涨洪水时,门口外面还要堆很高防水。那条小溪也成为了镇上人的重要娱乐场所,夏天可以游泳,任何时候可以钓鱼,是天然的游泳池和钓鱼场。 1888年的阴历七月十五日,也就是中元节,通俗说的鬼节来着,杜月笙出生了。这个不同寻常日子出生的人,和他的未来没什么关系,但是这种特别和未来的那种特别人生也有一定关联。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大人物的出生往往会伴随着“异象”发生,从出生就显示不同于常人。后来经受种种考验,然后发奋图强,最终成就一番大事业。就连我们奉为正史的《史记》《汉书》等二十四史,各种人物传记,就不厌其烦地记载了无数个这样的故事。 如曾国藩,传说曾国藩出生的头天晚上,他的老爷爷曾竟希夜里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条会飞的蟒蛇,先是在他家院子的上空转悠,后来,这条大蟒蛇干脆就盘踞在了家中院子很长时间,甚至把头伸入了屋里,吓得曾老太爷从梦中惊醒。心里想着,这个奇怪的梦究竟是吉是凶啊?正在这个档口,家人前来报告,说是孙子媳妇江氏生了,忙问男孩女孩,听说是生了一个男孩,更是喜得合不拢嘴。这个男孩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大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 杜月笙这个具体出生时间是不是中元节这一天,我也没有具体深入去考证,有这么个特点更能遥相呼应他的未来。 在杜家花园,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喊叫,一声哇哇痛哭,杜月笙这个孩子就出生了。妈妈文清就这样生了他这个男孩,旧社会重男轻女,生了男孩后,他妈妈内心肯定是很高兴的,他爸爸杜文清更是。 他们没有计划生育的限制,想生多少、能生多少就可以生多少,不用担心交社会抚养费的问题。能够限制他们的只有他们的生存资源。生存资源的概念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资源、财政资源及赚钱的能力、祖上遗留的资源等等。 那么杜月笙的爸爸有多少生存资源呢?他爸爸杜文清在离家几十里外一个叫杨树浦的地方做小生意,最开始的时候是茶馆的“堂倌”。堂倌这个词不熟悉方言的第一次不懂他的意思,但是也好推理,在一个茶馆如果不是老板之类的人物,称其它称呼的就是服务员或者陪侍之类的人了。 后来他爸爸在杨树浦的码头当了一名杆子手,给海关衙门打杂,相当于成了一名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工或者合同工,为什么不是正式工,因为从他在码头做的只是杂事,没有当领导,就可以看出来,那时有没有合同工正式工之分,在那个乱世任何人可能随时连命都没有,就更别谈工作的稳定性了。 从这两份职业的变化,可以看的出他爸爸是有上进心的,码头自古以来是物资集聚地,在那里干活,尤其是打着海关衙门这个政府部门的牌子,捞点私活私利那是很简单的,他爸爸既然是有上进心之人,在工作之时也是想存钱会存钱的,以后的工作肯定是还要变化的,就是这种变化,又相对稳定的工作到不稳定的工作之变,遇到后面的时事之乱,生活日子过的就摇摇欲坠了。为什么呢? |
再度回首杜月笙2 第二章 杜文清创业失败1 杜文清在当海关衙门打杂了一段时间后,又想着跳槽了,这段时间应该是几年,不会太久。当他有了一点积蓄后,就开始自立门户了,他和人一起合伙开了一家米店,当起了老板,从帮别人做事到为自己创业,从前面两段职业的积累,到第三份职业终于成为老板了,这对于他的人生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 杜文清的米店也不大,只有两个门面,有屯米的仓房和临街搭起来的几个铺面,里面的房间就是老板的休息室和睡觉的地方,如果说他没有专门接待的客厅,他的休息室也可以用来接待客户。 如果在和平时期,没有战乱变故,开这么一个米店低价收米,高价卖米,从中赚取一些差价,每天也是稳妥妥的收入,时间久了之后财富自然越积累越多,当资本循环多个周期扩大之后,还可以增加投资要素,扩展自己的生意范围,但世事哪能尽如人意。变故即将在不经意间来临。 这个变故的萌芽开始于上海开始通商之后,通商按道理社会市场空间更广阔了,杜文清的米店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对。但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个时期的通商是属于不平等、带有强迫性质的。 在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于南京(时称江宁)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五口通商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这五口通商其中就包括上海。 这个上海通商以后,外国人接踵而来,越来越多,在外商的倾轧内卷下,上海的整个小微企业、小商业系统都是很战战兢兢、风雨飘摇的,因为他们背后没有强大政府力量的支持,自然很多交易上也是很吃亏的。 上海那些小微企业自然时时都有破产倒闭的可能,其中自然也包括杜文清的米店,他的店子小,没有资本支持,他本人又不太善于经营,说他不善于经营也是有点苛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那种环境背景下,社会上有一点风吹草动,他的小店就处于险象环生之中。甚至那个店的收入连补贴家用都做不到,只能靠老婆朱氏给别人洗衣服养家糊口。 朱氏洗衣服只需要付出体力劳动,没有金钱成本付出,所以是纯收入的,而他的米店行情不好还是要亏钱的。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在这种生活里,他们夫妻两人已经尝到了生活的辛酸不容易,已经这么多不容易了,还没有激发他们的斗志,说明灾难之磨砺天将降大任之人,对于普通人是激发不了的。别人有这么多恶劣事情的刺激,他们应该想着磨砺本事,笑傲江湖,想着出人头地,但是他们没有,只是对命运的波折缝缝补补,得过且过。 因此杜月笙出生以后,他们初为人父母的喜悦没有什么,可能就是转瞬即逝的念头,更多的是感觉压力更大,生活的担子更重了,多一个孩子多一张嘴,小孩子更容易生病,而且更不经饿,所以娇贵的很,需要更多的经济物资抚养成本。 关于给杜月笙取名,自然是杜文清这个一家之主定的,他觉得在中元节晚上出生,在有月亮的夜晚出生,那就叫月生吧。这时候他的名字“笙”还是只是“生”字。名字将在未来有一个变化,而那个变化便是在命运的变化之后,杜文清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以后会威震整个上海滩。他自己没有那么远大的理想,若是有也不会一辈子只是这个样子,过着平凡普通的生活,但正是他的胸无大志,越小的理想反而让他的生活越艰难,越难以过下去。所以也说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接下来又是一个天灾,而这个天灾让故事剧情又有了新的转折点,那么是什么天灾呢? 请关注---杜文清创业失败2 |
杜文清创业失败2 1889年春夏之交,上海一带阴雨连绵,这个雨时间有点长,可能春天的雨本来时间也长,即使对我们现在人来说,有时连续一个月都很正常,那时上海的雨连续下了45天。 那个年代对防水防洪的措施是力量薄弱的,45天足以让仓库中的棉花、稻米及吃的用的东西大量发霉腐烂,这样本来上海紧缺的物资粮食就更加不足了,雨后瘟疫大量流传四起,在这样的瘟疫和灾荒之年,底层的病死者、饿死者到处都是,不计其数,可以用饿殍满地来形容。在大街上死了都没人管、没人埋,这样使瘟疫细菌传播的又更广了,社会底层穷人赤裸裸的处于饥荒死亡疾病的威胁之中,人生毫无希望。 因为杜文清在外面赚钱开店,在家带孩子的朱氏遇到这种灾荒之年,没有东西吃,饿得面黄肌瘦,衰弱无力,自然想着去投奔丈夫,于是抱着孩子走了二十里路,准确的应该用背字来形容,背孩子更省力。她满怀希望的到杨树浦去找丈夫。 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那时的杨树浦已经有繁华的影子了,店铺市场鳞次栉比、密密麻麻,还有好些烟筒冒着烟的工厂,这些工厂是近代化外国人带来的产物,马路也十分宽敞,有钱人坐着人力面包车从马路上疾驰而过,他们衣冠楚楚,女人们擦着粉,满身飘香,时髦而好看,但是就是这种眼中可见的繁华是他们底层人无法触及的,这种视觉看上去的场景和自己生活一对比,说实话这种反差,朱氏心中还是有很多羡慕嫉妒恨的,这是人的本能。 而当她走到丈夫杜文清的店里,发现不是她想象的那样好,店里情形很坏,坏到什么程度呢? 因为天灾,大米紧缺,那时有没有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宏观调控可以恶意涨价,所以米价一天涨几次,本来低价收进来的米,又相对低价的卖了出去,所以就没有钱进货了。 这样店就没有了米源,就要倒了,他们这个卖米的老板,竟然也到了没有米吃饭的地步。可能这时有人会想,为什么米价一日多次涨价了,他还卖米呢,还不如把米留着自己家吃,暂时不去赚钱了,还能够度过这饥荒岁月,这可能也是杜文清不精明吧,不然也不会一辈子只是如此卑微弱小了。他处于开店模式,就只会不断的买卖,不懂及时止损,不懂熔断。 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生存。他们只能想别的出路了,当时杨树浦已经有几个工厂,其中有一家叫申星的纱厂要招女工,这时朱氏就提出去打工缓解家里的困境。 可以看出朱氏还是很温柔贤惠的,之前是帮人洗衣服缓解困境,这次是提出打工,不像有些女人,知道男人条件不好了,就远走高飞,找个条件更好的。当然那时女人的思想都还是很传统的,离婚的少,抛夫弃子的也少。 对于妻子的这个想法,杜文清一开始就是不同意的,妻子长期营养不良,身体虚弱,自己的孩子也才一岁多,需要人照顾,而且当时妻子又怀了身孕,有了二胎了,行动就更加不方便了。 这个杜文清也是,没有一点自知之明,明明知道自己条件不好,还作死的生,完全不顾未来自己能不能承担,能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但是他也是体贴妻子的,不想妻子大着肚子还去打工,这是他作为一个男人,别人传出去也没面子,人的一生就情面、人面、场面三碗饭难吃,这是他儿子以后说的话。 但是生存比脸面还是重要的,自己的米店已经是靠不上了,倒闭是迟早的事情,如果他懂及时止损这个概念,越早倒闭越好。 生存还是死亡,当然是生存,于是杜文清同意了妻子打工,但是这个决定之后让他后悔不已。 |
死亡来临 当时的纱厂也好,工厂也好,大部分是外国人开的,资本主义的工厂工作条件很差,里面虽然不阴暗,但是潮湿,闷热如蒸笼一样,风扇那是没有的,空调更是不可能的,而且每天还要站着工作十几个小时。凳子又不贵,为什么很多工厂不安排凳子呢,我想老板是怕坐着太安逸了有人偷懒,这么长的工作时间,连健康的女人都叫苦不迭,受不了,别说是一个虚弱的孕妇了,但是为了支持家庭,为了小儿子和肚子里的孩子,朱氏的意志是惊人的,没有退缩,工作了不久之后就瘦骨如柴了,瘦是一种美,但是瘦到极致是一种病态。 正是他们夫妻相互扶持,支撑到了第二年夏天。夏天天气热,蚊虫也多啊,上海又流行起霍乱了,这种传染病一起,在当时那种医疗条件,普通人只有等死的分。杜文清的米店三天两头点着艾草消毒,霍乱这个东西虽然没有降临到他们家头上,但是朱氏要生产了。 在医疗技术不发达的那时,女人生产基本上就是从鬼门关走一趟。朱氏胎儿出生,是一个女儿。这次出生因为自己极度虚弱加上失血过多,还没有见一见自己的女儿,她就死了。 杜文清见了自然伤心不已,嚎啕大哭。对于妻子,他是感情极深的,毕竟两个人相濡以沫这么久,妻子又给他生儿育女,又辛苦工作补贴家用,绝对的温柔贤惠。于是他倾尽自己的积蓄,给妻子买了棺材,这个棺材也不普通,是白木薄皮制作的,相当于棺材中的上品,而不是随便买一口敷衍,还雇人把棺材里的妻子抬回了老家高桥镇。 他的积蓄财力只能做到这样了,后面的祭奠埋葬摆酒他是再也没有钱了。 处理了朱氏的后事后,杜文清带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孩子,又要带人,又要赚钱,这种状态让他生不如死,活着直接死了更轻松,但是为了一双儿女,他坚强的挣扎着。儿子还好,有两三岁了,但是女儿才刚出生,没有奶喝,只能和米糊,食物太少了,儿子女儿经常饿得大哭。 面对这种情况,他看到想减轻负担,减轻负担的途径无外乎两种,一种将儿女送人,另一种找更赚钱的工作。他是两条路都走,从朋友那得知有个姓黄的宁波商人想要一个女儿,经过朋友的劝说,朋友说了很多,其它的花可能没让他上心,但是有一句话让他下了决心,朋友说:“你把女儿送出去,她至少还有条活路”,是的,活着总比跟着自己死了好,朋友后半句话没说他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女儿送人他是不舍的,但是自己的负担确实实实在在的减少了一大半。 丧偶之后的杜文清还是有些桃花运的,有个年轻的女儿走近了他,也进入了他的家庭,杜月笙也就有了个后妈。后妈在很多故事中都是狠辣对孩子不好的,但是在这里对杜月笙很好,后妈姓张,就称张妈妈吧。 张妈妈对杜月笙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这里也有个疑惑,杜文清在条件那么差的时候,为什么还有年轻女人想和他组成家庭,既然不是物质方面的吸引,那应该是被杜文清的人品所吸引了,杜文清是一个让张妈妈感觉踏实可靠值得依靠的人,两个人可能在一起苦力,时间久了之后产生感情了。 家庭完整了,父母又对他喜欢疼爱,杜月笙失去母亲的痛苦也减少了几分,他的生活也似乎变得圆满起来,若是这样意志圆满美好下去,没有恶魔的磨砺,就没有以后人尽皆知的杜月笙了。 上天终究是要考验他的,1982年,在杜月笙五岁的时候,又是一场天灾,上海旱情严重,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下雨啊。田地大多裂开了。灾荒岁月颗粒无收的农民们纷纷逃荒走了,南方的一些小镇出现了饥民抢米的风潮。当时的治安可谓是给权势者服务的,加上饥饿状态下,命都快没了,犯罪对饥民来说又算什么呢?抢米事件多是正常的。 |
@u_99738229 2021-08-11 23:39:49 1982年杜月笙五岁?好歹认真点行吗 ----------------------------- 是的,打字打错了,感谢关注指出 |
杜文清创业彻底失败 因为要上班,只能下班时间更新。一般都到了晚上才有空,今晚写了一首诗,放在上面给大家一起欣赏下,可以说是一种情诗吧。 我们的爱应该更年轻 我们多学习,多阅历,才会更懂事 我们还年轻,还刚开始 不能被走错的路带入未来的坟墓 我们该有许多青春故事,充满青春活力 不能把自己关入思想的牢笼 我们一个转换模式 首先从称呼上转变,一生“老”字,仿佛已入暮年 开启无数可能,因为我爱你是希望充满青春活力的爱 是缠绵悱恻、地久天长的爱 是神奇有趣的爱 不是暮气沉沉的循规蹈矩 长期的被压抑 原来是思想的故步自封 醒悟后,瞬间柳暗花明又一村 七夕的即将到来,我应该送你更有青春气息的礼物 而不是循规蹈矩的鲜花和盒子 以后的以后我们应该更动态年轻 不是疲倦无新鲜感,不是充满暮气沉沉的尘世间 ? 好了,开始正题。抢米风潮开始了,米源肯定更加紧张了,杜文清要维持店铺运作,就要到处找地方进米,不然没有货店就开不下去了,他整天东奔西走,压力又大,加上操劳过度就生病了。这种病属于心病和外劳两面夹击,非药物可以缓解,只要经济上没有好转,病情只会越来越重,结果就一病不起了,相当于瘫在床上了。对于这种情况,他肯定是没有条件去看病的,只能自己慢慢熬,于是熬到了年底的时候,那时是冬天了,冬天天气冷,人的防御机能就更差了,加上他家的条件有没有取暖资源,就熬不过去了,去世了。相信现在很多人也知道,对老年人来说,冬季是最为难熬的一个季节,寒冬是老年人的一个坎,这其中也是有其科学依据的,这里就不作深入论述了。 杜月笙爸爸死了,他还有个后妈张氏。张氏这是也很无助迷茫,到底该怎么办呢,她一个孤生女人,有想过再嫁吗,肯定是想过的,在这乱世之中,一个没有任何资源地位的女人,要带大一个孩子,那基本上是很艰难的。 张氏是善良慈祥的人,看着孩子那稚嫩可爱的脸,她心又软了,心中自然是爱和不舍的。 她坚定了自己的心,带着小杜月笙回到了杨树浦,接过丈夫的米店,继续经营。她同时节衣缩食,还想着送杜月笙去读书,她觉得孩子是聪明的,可以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他们目前的这种处境。 但又是一场天灾来了,在1983年3月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中,上海周围的田里禾苗全部砸烂砸死了,这场冰雹几十年没有遇到过。没有了禾苗,自然米源的基础也就没有了,粮食更加短缺,杜家的米店彻底倒闭了。杜文清创业失败,他自己创的业,去世后没多久业也完了。张氏不用为了米店操劳奔波了,他们只能回到老家高桥镇。 杜家在老家是没有田地的,那时的田地都是地主权贵霸占了,普通人是没有土地的,但是张氏也有想办法活啊,就在荒芜的花园里种些菜,然后到处给别人洗衣服。那时的钱都以“文”为计量单位,洗一次衣服才几文钱,和大洋沾不上边,所以他们母子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饥饿是常态。杜月笙这时对贫穷饥饿经历是有体验的了。 |
乞讨开始起步(8.19日更新)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看过一本书,关于希特勒的。《从乞丐到元首》,书名是夸张了些,但是他的奇迹人生变革过程确实是夸张而巨大的。从一战时失败的士兵变为二战时指挥一国,对战欧洲的霸主。 轮到杜月笙了,他确实是从乞丐开始起步的,因为从事乞丐的乞讨工作,这份工作具体待遇和工作内容呢: 工资收入:未知,以食物为主。 工作时长:全天候,没有固定上下班时间。 工作内容:挨家挨户敲开门,说可怜的话,请求给与食物。 工作风险:经常被打、被骂、被嘲讽,遇到养狗的还被狗追咬。 晋升发展空间:成为高级乞丐,占有固定乞讨区域,手下一帮小弟。 从这上面来看,这份工作待遇很差,门槛虽然低,但是风险也很大,他却没有选择,只能上班。 他只能乞讨,无依无靠,无父无母,为了活着。 乞讨不是为了钱,是为了有东西吃不饿死。所以他的乞讨方式是有策略和讲究艺术的,他没坐在街上乞讨,而是走家串户,敲开一家家的门进行乞讨,有的人心底善良可能给他一点点吃的,有的脾气不好抠门的,那直接对他一顿臭骂,挨打也是正常的。 任何人,哪怕是小孩子都是有尊严,小孩子特别记仇,小时候记的仇长大后都不会忘掉,他们很有自尊的,尤其刚经历社会的,自尊心特别强,一点点被打磨殆尽。杜月笙的心在这个过程一点点被刺伤,伤的体无完肤,伤痕累累,于是也变得冰冷无情了。但是同样还是十分敏感的,因为缺少,所以渴望。 他乞讨的时候,偶尔遇到几个慈祥的老奶奶,对他暖言几句,他寒冷的心如遇到了冬天的暖阳,他虽然失去面子尊严,但是极度渴望,任何一个人都是,所以获取面子尊严成为他或者大部分人的一生奋斗目标。他的名言,三个面的饭难吃,人面、情面、场面。 在晚上的时候,杜月笙忍不住想父母,肚子饿,想吃东西,这种没有希望的困境,无依无靠的环境让他绝望。他注定是要改变的,苦难激励人,催人奋进。 在乞讨的过程中,杜月笙认识了高桥镇上的一些小混混,随着加入时间的增长,认识的混混越来越多,这些小混混都是孩子,年纪不太大,他们互相同情,相互报团取暖。 人多了路子就宽了。上海是大城市,靠河靠海、河多、水路多,渔民也多,在高桥镇上,很多渔民聚众赌博,好赌的风气在镇上也普遍,所以这些孩子混混门在接受认知的年纪就被这些风气传染了,变得喜欢赌博,赌一个是刺激,第二是来钱快。 他有了这些小兄弟之后,他们就开始了坑蒙拐骗的旅程,搞来的钱一是吃喝,再者就是继续赌,也有的去嫖,那时候这种事合法,所以从业者多,他们不择手段,不顾尊严和脸面。 杜月笙不同于常人,是因为他的心特别,心特别方可驾驭人心,通过人心驾驭众人,从而驾驭世界。杜月笙到底是怎么样的心呢,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
当混混也要当不同于普通混混的混混 杜月笙开始当混混了,上海话叫小瘪三。还是混混顺口些,就这么称呼着吧,别的混混也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为了放纵而混,他不同,他是有脑子的混,混只是一个原始的起步积累,原始的历练。让我们来看看他这个职业: 职业:混混 工作要求:心狠手辣,打架厉害,坑蒙拐骗 待遇:抢到什么团伙分,比乞丐高,不仅能搞到食物,还能搞到钱 发展空间:成为大哥,手下一群混混,开赌场妓院,经营码头,走私军火 他在那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在底层的社会环境,琢磨遇到的一切人的言语心思,就是从一种哲学的发展观上,企图在自己心中建立一个关于成功的系统的方法论世界观。 他琢磨怎么样才能多得到一些食物,怎么样才能最低风险得到一些食物,他练习的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是一种驾驭人心的智慧,这也和他的天赋有关系,所以还未成年就开始领悟人性的弱点,领悟做人的智慧了。 经过几年流浪的生活过后,他相信自己已经能够靠自己智慧在这个社会上存活了。这种想法是他基于新的社会历史现实,做出的符合实际的判断和论断,他能够自保了。这是一个新的人生起点,他的主要矛盾已经改变,不再是生存的需要和食物短缺的问题了,而是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现实不允许的问题,因此他要改变奋斗方向了,要实现崇高的理想。 随着岁月流逝,他长大了,到了13岁的时候。也这是这一岁的一天,他经过赌博,听见里面人叫赌的声音,他心痒痒的。当看着赢钱的人面前堆满了钞票,他更加是羡慕。 赌棚门口也有拉客的,诱导着他去赌博,门口那壮汉嬉皮笑脸的说到:“小兄弟,来玩玩嘛,赚大钱哦。”看着壮汉的凶神恶煞的脸发出的嬉皮表情,杜月笙觉得喜剧极了。 那时没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这种说话,他被诱惑了,但是转眼一想,自己没有钱,没有资本,脑子又一转,想到了自己家里还些可以卖的破烂家当。对招揽生意的壮汉说道:“我去搞点钱,去去就来。”于是赶紧跑回家,把一些衣服家具给买了,身上就有了一点点钱。 于是充满希望的跑去赌棚,在同伴们惊讶的眼光中,他拿出了钱。同伴小胖说道:“月生你哪来的钱,不会是偷来的吧。”在这种场合,他当然不会说偷或者卖家当来的。“我有自己的办法,等着吧,看我赢了钱请兄弟们吃饭”,他豪言壮语道,充满了十分的信心。 他走上赌桌放上钱开赌。心中还迷信的希望菩萨保佑,念着阿弥陀佛,保佑自己赢。心扑通扑通的跳动厉害,紧张急了,人们喜欢赌博的刺激感就是喜欢这种心跳的感觉,他看着转动的骰子尘埃落定,自己比庄家的大,哇,结果是真的赢了,他手中的资产翻了几倍。 赢了后他没有继续赌了,这是他第一次赌。于是在小混混伙伴们的簇拥中走了出去,他豪爽的请了大家的客,这么小就有了散财聚义的习惯。 这一天对杜月笙来说是特别有意义的,人生第一次卖家当,第一次赌博,第一次赢钱,第一次请小伙伴们吃饭。曾经的他丢尽了脸面,这一次体验到了被人重视,被人刮目相看的美好滋味,他细腻的心思有了很多想法,哇,有面子有地位的感觉真好。这才是人上人的生活,他心中有了萌芽和奋斗的目标。 他内心膨胀了,开始了与赌博的人生渊源,通过这个过程,结识了更多的人,也从混混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哥。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