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秦汉那百年儿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秦汉那百年儿 |
作者:ty_叶还生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开个头] 伏生这个老先生,你千千万万不要和他比,没有人能比得过他。这就象明朝的王阳明,你万万千千不要和他争斗,和他争斗的人全没好下场,因为他太强大了,思想强大,能力强大,学生强大,影响力强大,强大到谁和他作对,谁一定会倒霉。即使是他死了,你还是一样要倒霉。 千万不能和王阳明作对,这是一个真理。 千万不能和伏生比,这是另一个真理。 因为,伏生这个人你真的不能比,他活的太久了,年龄太大了。他出生了,那些同时代的牛人们还没出生;他还没出名,那些同时代牛人们就已经魂飞魄散,入土为安了。 这有几个数字,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公元前260年,就从这里开始吧。这是第一年,伏生出生了。 第二年,秦始皇出生了。 第三年,赵高出生了。 第四年,萧何出生了。 第五年,刘邦出生了。对了,还有个叫做甘罗的也出生了。甘罗就是12岁做宰相,在电视剧里被秦始皇一刀捅死那个孩子。 第六年,出海那个徐福出生了。 第七年,不管那些比他晚出生的人学习了还是没学,这一年伏生已经识了好多好多的字。 第八年,郦商出生了。郦商就是郦食其的弟弟,杀了英布的那个人。 第九年,这一年伏生已经不再识字了,识字班结束了。没有经过小学、初中一步步的进级,他直接上了大学。 第十年,这一年伏生开始蒙学,研学帝王之术,那本书就是尚书。 第十一年,张良出生了。 而后,田横出生了 …… 伏生,比秦始皇大1岁,比赵高大2岁,比萧何大3岁,比刘邦、甘罗大4岁,比徐福大5岁,比郦商大7岁,比张良、田横大10岁。后来,秦始皇死了,赵高死了,萧何、刘邦死了,徐福失踪了,郦商、张良、田横都死了。伏生还活着。 所以,他出生了,时代的那些牛人们还没出生。 所以,他还没有出名,时代的那些牛人们就全死了。 好一个灿烂的时代哦! |
|
【开篇】 第一次来到天涯,想正正经经的开个贴子,记录一下自己学习历史中星星点点的认知。 中华民族的历史恰如是浩瀚的星空,我知道人的渺小,这一点星星点点的观点,不会溅起任何的浪花,权当学习之时有个寄托而已。我是心学来潮突然想学点点历史了,也不知道从哪一个阶段开始学习,看着眼前有一张表,表上有个报销的数字260元。于是,我就随缘而起,那就从这个260的数字开始吧。 |
公元前260年,心里想了想,学就学它100年,于是决定学到公元前160年,学习一下这一百年来的风风雨雨,是是非非,悲欢离合。 如何学呢?想了又想,准备一点点的去穿越追寻。好在有了互联网,让我可以去臆想和解读那些散落在尘世中可见、不可见的信息,和信息背后的故事与人性。 怎么学呢?来首诗作为导引吧!我心观日月,尔心照何章,停船而借问,可否行一方?那就让我们观照而行吧!观天观地观的是历史,照你照我照的是先贤,心中念念不忘的是荡荡天心,乾坤天地中驾驭的是浩浩风云。 |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从文化肇始到文明滥觞,时代和英雄都在追寻正道、善良、仁义,他们自强不息,他们厚德载物。他们的故事如星河灿烂,兼容并蓄,华彩夺目。他们从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中寻找,他们从三皇五帝、尧舜禹汤中学习,他们英雄辈出,或创世纪文明,或开大荒拓土,或启黎民众智,或鞠躬尽瘁为天下先,或舍生忘死为万世法。 |
5000年以来,中华民族黄土地上流淌着他们生生不息遗传下来的民族血性和文明基因。这是中华民族未来的种子,是一粒振奋拼搏、开拓进取的好种子,敢于做梦,敢于有梦,敢于追梦;是一粒心存仁义、为民为国的好种子,她召唤时代的大好青年投入轰轰烈烈的时代潮流。她从这一粒种子破土成苗,茁壮成长,用坚韧承担了风雨雷电,历经几千年终于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庇佑中华,福祉百姓。 就这儿多吧,算作开篇!有时间就学习一点点,记录一点点。 开贴之前得想个名字,想来想去,就叫做“周末汉初那些年儿”吧!那些年有无数英雄志士,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那么开始吧!公元前260年。 |
【正文】 公元前260年,周赧王五十五年,这一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国死了40万成年男子,40万呀!一秒种杀1个,要杀5天;一分钟杀1个,要杀一年多。赵括连猪都不如,真是辛丑多难呀!恰巧2021年也是一个辛丑年,那么就在辛丑之年说说辛丑吧。 公元前260年,我并不是十分的熟悉,于是我问了下无所不知的度娘。于是,我了然了一点东西。 这一年周王朝还没有灭亡,但是周王朝距离灭亡只有11年。提起周王朝的灭亡,就多说两句自已的感想,权且当做话外音吧:据说灭亡周王朝的是一个商人。这个商人可是个牛人。 商人是牛人,牛人却不一定是商人,古代的牛人有养马的,有做厨子的,还有做奴隶的。而这个第一次领兵就灭亡了赫赫有名大周王朝的,是一个叫做吕不韦的商人。 商人没有什么可贬的,没有商人就没有流通,只是这个商人的买卖做的太大了,大到通天彻地,大到是是非非中没法知道真与假、对与错。他这个买卖做的,既买了东西,也买了南北。东是大木、是春风、是生,西是硕果、是金秋、是死,所以他买的东西有情也有义。北是水、是险、是冬寒,南是火、是战、是火热,所以他买的东西又是水里来火里去的无情无义。 有情有义的是家,无情无义的是国,做家国天下这么大买卖的恐怕古今只有他一个人了。 |
开篇就是死与灭亡,太悲情了。 易经上说,大明终始,六位时成。就是说,死就是生,生就是死,死是为了生,生是为了死,这样才能不死。不死的逻辑就是我们要学习历史,借史知今的发展与继承。 我们学习了历史,知道了历史,温故而知新,就会知道我们从何处来,也知道了应该向何处去,更知道了该怎么办。 话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变化着,也不变着。变化的是自身纵向的发展与壮大,横向的是民族的融合与扩张。 |
文明的成长就象是幼苗出土总是很难,但难也不怕,因为我们心中有天地,手里有乾坤,五千年来我们道不变,心不变,法不变,善良为本的仁义道德统统不变,所以我们才会在各种各样的历史潮头如踏浪而行,因为我们坚持,所以我们胜利。 公元前260年到公元前160年,这100年的变化让我们整个民族和文明从苦难中涅槃重生。所以,在大时代的奋涌中,历史和人心都在变化着与不变着。变化与不变中又那么简单,即有形又有态。形而上,螺旋式不断上升,态而实,波浪式团团前进。在一个又一个矛盾中,产生发展繁荣悔亡,我们渡过了一次又一次难关,经过一个又一个阶段,我们这粒文明的种子终于长成了一颗大树,3000米、5000米、7000米、10000米…… |
啰嗦了这么多,是因为不想以死的悲情开篇,要以生的激情舒展。 说起生,我又问了下度娘。 这一年,就是公元前260年诞生了另一个比牛人还牛的人。这个比牛人还牛的人叫做伏生。 既然要是生开始,那么周末汉初这些年儿的第一个出场人物就是伏生了! 这个人很行! 这是一个很行的人。 终其一生,我在他出生时这一年给他三个字的评价: 行! 很行! 非常行! 行就行在,知德知言知功。 行就行在,善德善言善功。 行就行在,立德立言立功。 |
伏生,又叫伏胜,字子贱,出生于公元前260年,逝世于公元前161年,享年99周岁,100虚岁。 这就有意思了,我突然蒙发的学习念头竟然契合了一个人的年龄,正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学习与写点心得,那就下定了决心以伏生为主线吧,原来冥冥中要带我走进这一段历史的是一个人的一生,那这个【周末汉初那些年儿】就算做是伏生的一生了吧。 |
关于伏生的介绍,度娘说:那个千古孤独的帝王秦始皇焚书时,伏生在墙壁中收藏了一部书,叫做尚书。焚书以后老百姓就很少有可读的书了,在汉初的那些年里根本就没有治国的书可读的,全被项羽那有力气没文化的货给烧了。 对了,货在古代是个好词哦。孙子兵法说,取敌之利者,货也,就是这货既可说人,也可说物。 项羽那货一把大火烧了个宫殿,也烧了大部分的书。在秦王宫里,萧何虽然抢了一部分出来,可是根本没有可以指导治国的书,为了寻找治国之道,立国之本,向古书古人求道,所以汉初又解除了禁书令。禁书令解封以后,伏生就拆了那堵书砌成的墙,那部墙里的木头片子尚书,经过风吹日晒、虫吃鼠咬的仅存下了28篇。禁书令放开以来,伏生就用这些遗留的篇章在原来齐国和鲁国的大地上教授学生。汉文帝时治国的思想陷入的困惑,三坟已失,五典不存,百家争鸣中除了法家全部失缺,法家可立国不可治国,道家可治国又不契合现实,汉王朝在黄老治家的关口无所失从,整个国家和王室没有发展性的指导方针,迫切的需要向民间求教能讲解清楚尚书的人,好重新找回三代五皇一样符合国情民情的治国理念,于是找到了伏生。那时伏生已经90岁了,走也走不动了,坐轿骑马皆不行,于是让就派皇帝的老师晁错来向伏生学习。 |
据说现在的尚书都是出自伏生的传书,也有的人说是尚书是伪造的。 在我看来,伪造不伪造根本无从考查,一切都是猜,除非以后的考古会出土一份真正的尚书,才能证明现存尚书的真假。其实,真与假已没有什么关系,能把事情和道理传承下来,已经是莫大的功德。何况我们学会了道理,又要那些真真假假的故事有什么用呢? 我概以为,伏生之所以能讲尚书,并且能讲清尚书,是有家学传承这个渊源的。 |
伏生的家学渊源,大概有三个原因: 一、据传,伏生的祖祖祖祖爷爷是孔门72弟子宓子贱的后人,既然是孔门的后人,他一定是懂得论语的,也懂得一定的易经,他的家族一直在乱世中耕读传家。耕读传家是古代士大夫的精神,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二、据传,伏生的伏姓,是伏羲的后代,伏生还给自己的女儿起名羲娘,这蛛丝马迹可以看出他应该是伏羲的后人。既然是伏羲的后人,他一定懂得先天的易理,所以在伏生的身上传承着文王的易,也传承着伏羲的易,伏生之所以能讲清尚书,是因为他通晓易理。 三、据传,伏生的祖祖祖祖爷爷宓子贱是一个很会当官的人,即累不着自己,还将属地管理的井井有条。大家有时间可以查一查【鸣琴治单父】的故事,有这么一个牛人,一边弹着琴,一边就将一方土地治的好好的。据记载,这样优哉游哉当官又利于百姓的,历史上只此一人。 在我看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是让人非常佩服的,而不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能轻松当官又为民作主的人,才是我真正敬佩的对象。当然,敬佩的是他运转乾坤的能力和天下为公的善良。 |
伏生有这样一个家族,有这么历害的家风传承,自会不凡。 他的不凡是从10岁开始的,就是从公元前250年,开始蒙学,这个蒙学,不是识字。 那一年伏生10岁,一个10岁的孩子研学的是尚书,研究的是古代帝王之术。 他读着尚书,成长着。 读的全是什么内容呢?就是我们长大了,上了高中或大学以后才耳熟能详的那些名人名言。 比如: 满招损,谦受益。我认为,就是不要喝太多的凉水,喝多了会肚子疼。 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我认为,就是见了老人要扶着过马路,不要一遍一遍重复的扶一个人过马路。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我认为,就是如果你是富二代你千万不要作,如果你不是富二代就给你老子省着点花。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我认为,就是不要天天偷邻居家小萝卜,要天天给萝卜浇点水,没准人家会高高兴兴给你几个。这叫功德,无处不在。 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我认为,不好好学习,就会撞墙,会撞到脑门子开花。 |
伏生这个老先生呀!他活了100岁。所以,你不要和他比。没有人能比得过他。 这就象明朝的王阳明,你万万千千不要和他争斗,和他争斗的人全没好下场,因为他太强大了,思想强大,能力强大,学生强大,影响力强大,强大到谁和他作对,谁一定会倒霉。即使是他死了,你还是一样要倒霉。 千万不能和王阳明作对,这是一个真理。 千万不能和伏生比,这是另一个真理。 因为,伏生这个人你真的不能比,他活的太久了,年龄太大了。他出生了,那些同时代的牛人们还没出生;他还没出名,那些同时代牛人们就已经魂飞魄散,入土为安了。 这有几个数字,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公元前260年,就从这里开始吧。这是第一年,伏生出生了。 第二年,秦始皇出生了。 第三年,赵高出生了。 第四年,萧何出生了。 第五年,刘邦出生了。对了,还有个叫做甘罗的也出生了。甘罗就是12岁做宰相,在电视剧里被秦始皇一刀捅死那个孩子。 第六年,出海那个徐福出生了。 第七年,不管那些比他晚出生的人学习了还是没学,这一年伏生已经识了好多好多的字。 第八年,郦商出生了。郦商就是郦食其的弟弟,杀了英布的那个人。 第九年,这一年伏生已经不再识字了,识字班结束了。没有经过小学、初中一步步的进级,他直接上了大学。 第十年,这一年伏生开始蒙学,研学帝王之术,那本书就是尚书。 第十一年,张良出生了。 而后,田横出生了 …… 伏生,比秦始皇大1岁,比赵高大2岁,比萧何大3岁,比刘邦、甘罗大4岁,比徐福大5岁,比郦商大7岁,比张良、田横大10岁。 所以,他出生了,时代的那些牛人们还没出生。 所以,他还没有出名,时代的那些牛人们就全死了。 好一个灿烂的时代哦! |
伏生的一生只爱一本书,尚书。尚书是典,也是册,所谓典册是木简或竹简记录的可以供在桌上当作珍品的治国之道,其实它是一本皇家日记,日日记录的那个人叫做史官,是记录皇帝言行和治国理念的书。这种书一般不会记录皇帝的缺点,只记录优点,所以我们读这样的书要想着读,读着想,想背后的人性。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贪有嗔有痴,这才是一个正常的人。 这本书就是孔子孔子删述六经后留下的【诗书礼乐春秋易】中的书,这个书就是尚书。孔子删书是因为看到了人性的弱点,人的弱点就是私,就是坏,就是为了自己无所不用其极的恶心,这个恶心才是人的本性。人要活得高尚,其实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学尚书的心,学尚书的行,也就是朱熹说的“存天理,去人欲”,可是朱熹老先生却不知道,人欲是去不了的,只能化掉。 尚书在汉初出现以后被称为所有正书之祖宗,其后历史上所有的史学家都以它为本,对三皇五帝夏商周的历史寻根追源,有人说这部书是孔子七十岁时整理过,并和他的弟子们一块编纂过。孔老先生可是走遍天下的人,他创立一个党派,叫做儒党,正面来说他是天下为公的人,追求周文和周公的治国理念,可是时势才能造英雄,他那个心中的英雄理念是天下和平时才能实现的,对服人性的恶,以礼而行是不行的,在乱世最大的礼就是屠刀,我用最大的屠刀,去以礼服人。可怜的孔子发现了道义,却生错了时代。 不过孔子也是个狠人。 凡是牛人,没有不狠的。 |
扯远了,拉回来,尚书其实是三坟五典的延续,三坟其实是上三代的易经,是用来治国的理念,这在当初是绝对不让老百姓学习的,广大人民更不可以学习。这里的老百姓,不是现在的人民群众,老百姓是指贵族,在遥远的古代有姓氏的才才是贵族,大的姓氏有一百个,所以叫老百姓。古代富有或权势家族的排行榜,其实老百姓就是富豪排行榜。注意,皇家的姓氏和延续出来的旁氏是不上这个榜的,全是隐性富豪,看起来隐的是钱财,其实不是,隐的是权贵,老子天生带来,不用排名。世人的排名榜在隐性权贵里一毛不值。 再说五典,就是五帝时期的尚书。既然五帝时期有五典,为什么不能流传下来呢?这就是人性的私与恶中生出来的光辉。死去的朝代代表着落后,新生的朝代代表的先进。文治武功,这四个字告诉我们,即要文统,又要武统,古人们全是这样的。所以三坟被有一,二,三。五典会有一,二,三,四,五。这是朝代的延续,文化的传承,符合历史与潮流的留下,不符合的去掉,就产生的新的易,新的典。其实三坟就是易,最早的易,我私人觉得三坟是女娲易、华胥易,加上伏羲易。这是大三坟,还有小三坟,小三坟就是连山、归藏、周易,小三坟是夏商周的治国理念,帝王之术,当时不叫三坟,是不用了才叫三坟,入了坟就是死掉了,不死的时候叫做“中”。 五典就是根据治国理念记录的皇帝日记,天天要记,日日必记,不记不行,流传下来的皇家日记,也就是史书。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理念,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故事,去旧迎新,就是好的要留下,坏的要去掉。 |
记住,其实这个世上没有好与坏。好与坏的区分是人的私心,家的私心,族的私心,国的私心。这个国的私心太大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太大的私就不私了,叫大公无私。满足天下之私,天下人之私就是最大的善良。 所以这个尚书里的治,就成了天下大私,私到成了精髓,私到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来治国平天下的私,自然就不是私了。私到人人可以有肉吃。这就是孔子白头整理尚书的原因,让上古美德流传到后世,让上古的那些坏的事迹隐去,不然尚书的大道里的坏事让人们学着来,可就要了天下人的命了。尚书之私成就了大公,也就流传到了后世,这天下人心,就从敦煌洞藏里出世了,让华夏文明的精粹绵延不绝的正是天地人心呀。这天地人心记录的就是中华深邃思想和无穷智慧。也就是弯弯绕的道理,治大国如烹小鲜哦。治国和做饭一样,要知火候,所以日常的生活里都藏着这些宝贵的密码,可以直通天地,所以尚书里讲的更明白依天顺地应人,在告诉着每一个每一代中国人,我们从哪时来,为何而来,而我们又该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所以就流传了2000多年,尚书就是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的延续,可助尧舜禹一统天下,顶定九州。当然尧舜禹的一统是部落联盟制,就象阿富汗历史上那个爱哈迈德和默罕穆德,不过阿富汗太小了,可远远不如我们华夏民族的九州万里。 所以易经是才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构建5000年的文明的知识体系,以后各家全来自于此,全是为统治服务的,只有服务于皇权的思想才能流传下来。 所以,尚书是易理指导的言行,是智慧和政治的本根,所以要读,要好好的读,天天的读,读尚书可以知易理,读尚书可以知历史,读尚书可以知人心,知人性,知人情,知人欲。这本书很牛,所以伏生的家族代代相传,每个孩子都会读它,读了尚书的伏生,知了,明了,行了,言了,立了德,立了功,立了行。所以,伏生是一个知道朝代兴废之源,个人修身之要的人。 |
伏生传尚书的意义在于,传承了遗失的文化,不然三皇五帝就真的成了“传说”。尚书直接证明了我们的文明源远流长、辉煌灿烂,象黄河一样,象长江一样。 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哦! 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哦! 伏生,他是一个传递文明的人,再造文明的人,而且是断代文化层中承前启后,关键的一个人,而且只有这一个。能拥有尚书的地方有三个,一是1900中国敦煌的莫高窟藏经洞,这得感谢那个姓王的道士。二是孔子故宅的墙壁,这得感谢孔子的后人。三是伏生家的墙壁。以此推断,王道士是讲不明的,孔子后人也是讲不清的,他们虽然知道易经,但是他们只知道后天的周易。只有伏生这个老先生,通先天之易,这是家传的;又通后天之易,这是师传的,祖祖祖祖爷爷是孔门的弟子,所以不但懂后天易,还懂儒学。这个儒学不过也是易经中偏生出的一支学术罢了。偏偏这个学术被帝王所用。 那它就牛上了天,牛了几千年,这得感谢那个帝王,他是汉武帝。 伏生历害呀,活过了刘邦,活过了刘邦的儿子,历经了三个朝代,和大汉朝的三位皇帝,他死后第七年,汉武帝出生了。 让我们赞一赞伏生吧。用清代诗人张实居的诗: 能使唐虞三代存, 重从舌上辟乾坤。 泮宫俎豆今千古, 翻幸秦火虐焰燔。 |
也让我们念一句尚书的本根吧!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再让我们明了一下尚书的心法吧!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学习一切古典文化的心法。若不知此法,就不要误读经典了。 |
张实居好象是太文言了,大家看不懂,看不懂的文章都不是好文章,故弄玄虚的让人看不懂的文章更不是好文章,可是好多的看不懂不是因不不懂,而是因为没有生活在当下,人家写的诗就是给当代的人看的,用的全是当代的语言,那么,就当代一下吧。 好一个伏生呀!你用生命保护了尚书,也只有你才能讲清尚书,所有从你开始我们才又重新知道了上三皇的那些人,知道他们的心,他们的理念和他们所做的事。能使唐虞三代存。 好一个伏生呀!你用三寸不乱之舌,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凭着易经的变化,用一张嘴,重新对祖先的文化进行了开天辟地解说,让远古的文明重见天日。重从舌上辟乾坤。 好一个伏生呀!后人在学堂祭祀你,用最好的五谷供奉你,让你千古,千古,千千古,你香火不绝呀,世世让人膜拜,代代让人纪念。泮宫俎豆今千古。 好一个伏生呀!你好象一只鸟儿,在秦王朝烧书的火焰中,施虐重生,那是文字狱的火呀,那是天下一统的火呀。翻幸秦火虐焰燔。 伏生呀!你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悲不喜! |
伏生,一个拥有阳光的人,委屈地行走在人世间,煎熬着、痛苦着、坚持着,在历史的泥潭中用阳光的心串成一页光明。 20210907 17:53 (今日更新完毕) |
伏生其人,普通而又伟大,伟大而又平凡。我们可以从志、意、身、心四个方面来分析他。 他有志,一生有志,有学书之志。 一出生就是一个不凡的家庭,虽然没落,却不曾丢失了传承,这个家族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大智慧。他虽然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3岁识字,5岁读书,10岁开蒙。但他识的字,全有根源上的解释,这个根源就是易经,而且是先天的易经。 说起中国的汉字,有象形、会意、指示、形声,全是从易理延伸出来的文明,形与声,意与示,全是从八卦的符号和口语演变过来的。据说,古代字少,口语变化的更多,所以多通假字。 据考查,汉字的初形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的。易经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每一个字的创造,都是上观天文、下观地理、中观人事而得来的,每一个字都带着天心、地心、人心,集合着天地人三才的能量。所以说,仓颉造字鬼哭狼嚎,每个字里带着鬼的魂、狼的魄,能不哭嚎吗?何其伟大与幽微哦! |
伏生这个家族知道每一个汉字的根本来源,记住,是每一个,所有的。所以人家识那个字,可不是我们普通人识的那个字。人家读的书,也不是我们普通人读的书,肯定不是三字经,或百家姓,而是我们不知道的除了尚书以外的古典秘籍,在他们家看来稀松平常的书而已,妙就妙在别的贵族也读,但是永远读不出人家父辈传下来那个味道。所以,在家教的传承下,父辈的逼迫下,他对每一个字的理解都是武学中最阳刚中正的上乘正宗气功,九阳与九阴真经浑然一体的结合。伏生在至刚纯阳童子功的传承下,识字,读书,到成为一个儒生是很简单的,顺理成章的事儿。 |
当然了,那个时候可不叫做儒生,儒生在那个时代不是权力的代表,只是有文化的代表,那个时代的儒家还没有强大。还不如杨朱牛,杨朱的学说叫杨子,就是那个提出【一毛不拔】思想的人,这个【一毛不拔】就是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别说一针一线的,一毛都不行,今天拔一毛,明天就会掉个大腿,就是不能欺负老百姓,不能损人利已,要从源头抓起,防微杜渐。 百家争鸣里,杨子可是牛人中的牛人,杨朱在先,墨子在后,法家还在后,儒家还没有出人投地。 杨子和墨子没有成为治国的思想,就渐渐的没落了,倒是法家,在战国后期,尤其是在秦王朝强大起来。 |
在伏生成长这十几年里,在周王朝还有没灭亡的那十一年里,在楚国强大的这个时候,偏居西方还不是十分强大而又养精蓄锐的秦国,是吕不韦执政,他执政的理念叫做【吕氏春秋】,独成一套,千金不可以改一字。不是不能改,不是不想改,而是改不了,没人敢改。 这十几年伏生孜孜不倦的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徜徉,他如鱼得水,快乐无边,只是快乐的日子不会太多了,因为天下太乱了。 |
他有身,是一个有身份的人,立志学书到了背书的阶段。 这个背,可以是背诵的背,因为他天天揣摩,已经将经书记在了心里。 二是背其人,不见其人,背着人学书。其原因是,伏生年纪轻轻就成了一代大儒,又精通易理,这样的人才很少呀,于是他从大儒而知阴阳,一路向北,寻找人生与世间的真理。出名没几年,最后在秦王朝的逼迫下入朝为博士,这个博士很牛呀,就是治国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当时的伏生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博士,那个比他小一岁的秦始皇,云游泰山都要带着他,为什么?因为他懂得易经。皇帝云朝山,而且那个山据说是盘古的头颅所化,与鬼神相交的天地人大会,岂能不找个好点的导师。当时,天底下懂得先天易、后天易,又懂得尚书的人,恐怕只有这么一个人了。所以,在皇帝的眼里他是个宝贝,是个活宝贝,是个知中、知正、知阴阳、通鬼神的活宝贝。但是,他只想做一个混日子的公务员,顾得上就问一下,顾不上就不问,常常逃避不想上班,更不想说话。 为什么呢?因为秦始皇烧了他家乡的文字和书,又杀了他那些不听话的识字老乡和朋友。他是有怨气的,又惹不起皇权,还想留下尚书的种子,因为世间只有他能讲清楚这本书了。 于是,他委曲求全了一辈子。 |
老子说,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伏生说,既然怀着个孩子,就象一个女人一样活着吧!我说的可以古代的女人,现代的女子可扬眉吐气了! |
他有志,学书之志。 他有身,藏书之身。 他有心,护书之心。 为了护书,他活成了一个醉鬼,他是在秦王朝的咸阳城里,真正的喝过七国之酒的酒徒,我们知道他哪里喝的是酒,分明是在品尝七国的文化。 后来,为了护书,他变成了世人眼中的疯子,疯到不可理喻。 再后来,妻子死了,儿子死了,破衣敝履的身体里,只余下一缕坚强不屈的灵魂。 再再后来,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庶人,和女儿羲娥相依为命。从蒙学、大儒到博士,这是学书。从酒徒、疯子,到庶人这是护书。 史书上如是记载道: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 |
每个人都应该有个正能量的志、意、身、心。我们分析了伏生的志,伏生的身,伏生的意,那么他的心在哪里?安在何方呢? 传书。这是的心。一颗坚贞不屈的心。也是他堪破人情薄凉、世道艰难后,在血与火交织的生活中唯一的一颗心。 为了传书,他什么可以忍受,人间苦难,历史风云,一切的一切都不能将之击倒。他用生命熬着时代,也用时代熬着文化。熬着,熬着,就熬成了一个老师。 他这个老师不简单,即是天师,又是地师,还是人师。 天师者言道,言道可安天下民心;地师者言国,言国可治天下万民;人师者言教,言教可育化天下众生。他是一个好老师,可为给皇帝的老师不老师的人。师者所以传道授惑解惑也。这样的老师何其伟大,却又来自平凡的底层。他应该算一个牛人了吧! |
伏生做为老师,有两个门生一个叫做张生,另一个叫做欧阳生。 注意,这个张生不是现代人口中戏里的那个张生。那个张生是跳墙找美女的张生,那个美女叫崔莺莺,两人第一次见面还是在庙里,好象那个庙叫普救寺。那个张生是在唐朝,学的是西厢记里一见钟情的泡妞术。 这个张生可是博士,济南人,很有本事。 唐朝的张生与汉朝的张生没有任何关系,不关唐朝倒是有个诗人,曾用一首诗夸奖过汉朝的张生。 青春事贺监,黄卷向张生。就是这一句。 |
说起这个诗的作者,得多说两句,这个人是唐朝天宝年间的十大才子,有一首家喻户晓的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他叫韩翃,因《寒食》一诗被皇帝赏识,虽有才,却终生不得志,一生中最大的官就是个中书舍人,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一类吧。所以常常写些悲情的诗。 比如,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
越扯越远了,得拉回来,说到韩翃,多说了几句,主要是想说明重要性。 再说,他那一句诗“黄卷向张生”。从这一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直到唐朝还有人在夸奖汉朝这个张生的本事。 怎么夸呢?主要体现在“黄卷”这两个字上,所谓黄卷就是被风吹日晒雨淋和时间所消耗后泛黄的书,这样的书最少过了百年以上了吧!这句诗的主要意思是,如果想知道古书的真正意义,还得问张生才行呀。 青灯黄卷伴月明,断塔浮屠苦禅心。古书难懂呀!正如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也只有张生、张博士才知道古书中的正确答案。从这一句诗里可以看出张生的牛气。 学生都这么牛气,何况张生的老师伏生呢?好象不用夸了,也没法夸,不会夸,江郞才尽了。 |
牛人是博士,牛人的学生也是博士。 牛人不会让人忘记,牛人的学生也不会让人忘记。 我们知道了一首唐朝的诗,是夸伏生的学生张生的。千万不要以为,唐朝以后张生就没人夸了,其实真到明朝嘉庆年间还在有人夸奖张生。 这个明朝的、夸张生的人叫做王世贞。他有一首《送济南张生授侯门教读还里》的诗里夸过张生。“送济南张生授侯门教读还里”就是张生、张博士当官后,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意思,诗中说: 侯门正好曳长裾, 暂拥双旌过里闾。 若到济南人自识, 少年曾受伏生书。 “侯门”就是奉命给王公贵族的子弟教书,穿的是官衣,吃的是官饭,配的是专用的仪杖,这个教书的张生,回到了家乡济南,所有的人都认知他。人们说,这就是小时候省着鼻涕在伏生跟前跑来跑去的那个小家伙吧!如今可是出息大了。 |
为了显示重要性,我们还得多说说这个王世贞这个人。王世贞与严嵩有仇,还是张居正的死对头,一直被张居正打压,直到张居正死了以后才出山,官至太子太保。王世贞是文学家,史学家,爱白居易的诗,爱苏轼的词,爱写字,爱写书,爱听戏,还为《本草纲目》做序。 世人传说,王世贞是兰陵笑笑生,就是那个《金瓶梅》的作者。理由是,王世贞的父亲被犯了错,他去严府求严嵩,跪了两天两夜,严嵩不答应,用手中的权力搞死了他的父亲。据传,王世贞为报父仇,写了一本书,将毒汁浸在手卷中,搞死了直接害死父亲的那个人。我猜想,用一本书能搞死人,应该是古人在翻阅时爱用手指沾点唾沫翻书,一边翻一边吃毒,时间长了,触毒而亡。 有仇必报,这是人性。不是不报,时候末到!为传说中的王世贞赞一个! |
这是伏生的第一人学生张生。下面来说伏生的第二个学生欧阳生。 这个欧阳生更牛,他在西汉时期利用平生所学直接创立了一个学派,叫做【欧阳氏尚书学派】。 他毕生都在发扬伏生老先生的尚书精神。 欧阳生,字和伯。西汉千乘人,今天山东高青县高苑镇人,在济南市一直朝大海方向望去,东北方150公里的地方。 我有一个疑问,不知道欧阳生的这个“生”,与伏生的“生”是什么关系?是不是因为见到了老师,佩服老师,干脆就延续了这个“生”字。 这个生很历害呀,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就在正前方。 |
欧阳生被伏生的学问所折服,一心一意拜伏生为师,用尽洪荒之力学习《尚书》,其实其主要精力是用来学习易经的道理,不懂易经的人是学不会尚书的,他是一个偏向易道的人,有点现代风水大师那么点意思。 可惜不能举现代人的例子,原因大家都知道,会被404。 欧阳生学的很好,成立了自己的学派,一心要光大门楣。 他有一个徒弟,得其所传后,又将所学的《尚书》传给一个叫儿宽的人。 |
上一句话有毛病,儿宽就是欧阳生的弟子。 得说说儿宽。 儿宽就是倪宽,不知道哪个对。 垂髫之倪,皆知礼让;戴白之老,不识兵戈。 我的理解是儿就是倪,因为都是事物刚刚发展的样子,而“倪”有裨益的意思在,好象“倪”要高大尚一些。 倪宽小时候聪明绝顶,但是个穷孩子,他上不起学,只好在学校的伙房里帮厨,这个好象洗盘子的勤杂工,靠恒心和勤奋偷艺,不过偷的不是厨艺,他偷书。偷了书就回家干活,常常把易经和尚书挂在锄头把上,我分析是挂易经的时候多,挂尚书的时候少,因为易经太难学了,学好的易经,尚书就容易学了,这就是“带经而锄”的故事。偷的次数多了,就让欧阳生发现了,天道恒生,不会堵绝一个喜欢学习,努力向上的、农民家的小孩子,于是欧阳生先生发现了他的灵根和努力,就身传亲授。 倪宽在《尚书》研究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其实是在易经研究上有了很深的造诣,被当时的郡国选诣为博士。 |
倪宽后来和张汤共事,一个学易经的人,心中有天地,手里有乾坤,十分善良,众人皆欺,所以酷吏张汤的眼睛里看不到他,也看不上他,被派出去天天放牛。 会易经的人知天、知地、知人、知畜,放牛也放的好,史书称之“大为蕃息”,结果是考查的官员不相信,一个人能把牛放的这么好,就登记了成绩回报上官。 回报的时候,上官正为一件事发愁,写的材料不行,被汉武帝骂了好几次。倪宽知道了,问清事由,放下鞭子,拿起毛笔,写了一篇精彩的奏章,汉武帝一见奏章就批复了。 后来问起谁写的,汉武帝欣赏了,张汤惊讶了,于是倪宽被提拔为秘书,并给廷尉府讲经布道,治理狱讼,成绩卓著。 倪宽最高当到御史大夫,爱岗敬业,十分称职,皇上满意,百官满意,世家满意,权贵满意,在他任职期间,很少有人向皇上进谏。担任御史大夫九年,鞠躬尽瘁死在任上。 多么伟大而又多么平凡的易经呀! |
反回来,再说欧阳生传尚书的脉络。 他的传承路线是这样子的。 欧阳生的学生儿宽传给了孔安国和欧阳生的儿子。 然后,欧阳氏就把尚书的理解世代相传,一直从欧阳生的儿子、孙子、从孙子、到曾孙欧阳高。欧阳高又终于成为了博士。 经过几辈人的追寻,他们家族学习的高度终于追上了张生的脚步,也出了一个博士。 后来一发而不可收拾,欧阳高又传给儿子,儿子又传给儿子,欧阳高的孙子、欧阳生的6世孙子,叫做欧阳地余,也学有所成,成为了博士,到了这里东汉就灭亡了。 欧阳地余有一个很成器的儿子,叫做欧阳政,他是欧阳生的第8代孙,他非常努力的追赶祖先的脚步,学有所成,到了王莽的新朝时期又成了国家的讲学大夫。直到这时,才形成了欧阳氏尚书学派。 可见一个家族用120多年,集8代人的力量和灵根才终于将欧阳生的愿望实现。 以此可以看出,你知道了《尚书》的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也是学不成尚书的。 学不成的主要原因从“十六字心法”的传授上可以看出,【允执厥中】是尧当年传给舜的心法,后来舜又传给禹,并将加了三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全是口口相传呀!别的人,学不会的。 所以,口传心授才是学易和学尚书的真正心法。 |
下面大概说一下欧阳氏尚书学派的内容,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尚书其实也是易经的儿子。 易经有好多儿子,比如道德经,比如论语大学中庸,比如坛经…… 欧阳氏尚书学派认为尚书里有五行,这五行就是易经繁衍出来的东西。我们捡主要的说一说,就是容易被人们的认知产生偏差的部分。 |
一是在欧阳氏尚书学派里认为:五脏即五行。肝,对应木;心,对应火;脾,对应土;肺,对应金;肾,对应水。你看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有时间写写这个金木水火土,因为好多人都不知其究竟何来,连好多风水师也是会用不会讲,不知其理,不明其根。 |
二是在欧阳氏尚书学派里认为:五服是横着的,是地,是聚在一方的亲血关系,不是天,代代传承的竖向关系。他说,九族就是“服”,有异姓亲戚,才说有“服”者。 其中父族有四:五服以内为一族,父亲的姐妹嫁与的人及其儿子为一族,自己的姐妹嫁与的人及其儿子为一族,自己的女儿的女儿嫁与的人及其儿子为一族; 母族有三:母亲的父姓为一族,母亲的母姓为一族,母亲的姐妹嫁与的人为一族; 妻族有二:妻的父姓为—族,妻的母姓为一族。 “五服”合为九族,出了“五服”就是十族。十族之人皆不算亲。 |
三是在欧阳氏尚书学派里认为:郊祭就是祭祀“六宗”。六宗就是上、下、春、夏、秋、冬。人太渺小了,向上达不到天,向下达不到地,向旁侧达不到一年四季,处于中央晃悠悠,没人管,没神助,是神的玩偶,又被阴阳的变化上下前后左右着,人类要敬不知到的神灵,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所以要郊祭它,用三牲五谷,求神可怜。 可见欧阳易是通鬼神的,比孔子易要历害许多。 |
56楼内容发错了,因为第一次写错了,算了不改了,为了完整性。读者大大知道错了就行! |
顶一下 |
“中”道传承用文字说,太复杂,就做了一张图。 |
|
重画下,这样更合理一些 |
因为狭义的三坟 是连山、归藏、周易,就是夏商周的易 |
以上说的是作为老师之传道授业解惑也。人之为师者,为德为道,传德传道,师之大者也。 下边来说,伏生作为帝师之师。伏生90岁时,汉 文帝派太常掌故晁错亲自去济南伏生的家中求学《尚书》。 史书上说,伏生老了,他讲尚书时完全是心传口授,可是山东方言讲的《尚书》让晁错大夫不明所以,完全无法接受,又因为伏生年纪很大,牙也掉了,中气也没有年轻时足,所以口齿不清,晁错根本听不懂,急来急去,没有办法,只能让伏生的女儿羲娥在一边翻译,伏老先生讲一句,羲娥就转述解说一句。 这样,两个山东人和一个河南人,在在方言中流传尚书的精髓,因为语言的障碍,晁错可能听了个差不多,估算一下子有80%吧,了解个微言大义。 就这样,伏生讲授,羲娥转述,晁错笔录,终于将《尚书》记录下来,这就是传世的《今文尚书》。 |
伏生,传承的是圣人的学问,终其一生,其实也算半个圣人。在 汉武帝时期,伏生传授的《尚书》一度成了官学。 他终于可以闭眼了,忍辱负重一辈子,书得以传,门徒数万,成就卓著,形成了几大流派,还流传了几千年,终得圆满。 值得一提的是,伏生一生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他目睹过春秋战国儒、法、道、墨等各路思想百家争鸣,也遭遇过秦时的“焚书坑儒”,至汉时,伏生已是一带儒家宗师,但他并非只尊“儒术”,他追求的是“饮百味美酒,读百家诗书”。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
整整64楼,本ID将伏生的故事,伏生的人生,伏生的追求和理想,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冬去春来,万物更新,我们终于可以进入进的篇章了。 新篇章,怎么写,以人物来引领内容,还是以纪年来平铺直叙,我想来想去,就天高地阔一把吧。 还是从公元前260年说起,这回要一年一年说,说上它一百年儿 |
|
公元前260年,就是说战国时期,有个叫伏生的人出生了。伏生出生在齐国。当时有七个国家特别牛气,为了记得方便,有人给编了个顺口流,这七个国家叫做“齐秦喊赵魏演出”,就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 当时最强大的是楚国,其次是秦国,再次是赵国。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上边的地图可以看出来。在冷兵器的时代,唯一能证明强大的就是有人有钱有地盘。 |
这一年是辛丑年,看来伏生,属牛,属牛的牛人不多。在我的学习记忆里有关于牛属相的牛人,只有2个,古代一个,现代一个。 古代那个是700辛丑年出生的,叫李白。这个不用说了吧,牛人中的仙人,仙人中上牛人。 现代的那个叫褚时健,75岁时他一直在谈80多的理想,而且成功了,成功的有事业。他在几经失败和功成名就中去世,那一那他91岁。 用风水学的角度分析,辛丑年总是多灾多难。风水学说,丑是辛金,比劫墓库。用易经所义来分析,辛属金,为兑,在西方,在秋天,主萧杀,主战争;丑属牛,为坤,在西南,为鬼门,丰都城就在西南哦。所以,这一年一般会死很多人! 比如,2021辛丑年,新冠肺炎。 1960辛丑年,大灾。 1900辛丑年,八国联军入侵。 1840辛丑年,鸦片战争。 1780辛丑年,清王朝灭杀新教。 … 而公元前260年,秦国用间计换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秦国和赵国大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军40万。 |
这一年还出生了一个成语,叫做“奇货可居”。 这个成语其实来自司马迁的《吕不韦列传》。 事有大利,曰奇货可居,就是说把稀有的东西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这个稀有可以是宝物,可是是财货,还可以日用品或食物粮草。你比如《乔家大院》中的高梁霸盘,用打仗的假消息来骗取对方囤货。也可以是2021年初因疫情急需而大大涨价的口罩和手套。 可是吕不韦这个商人要囤的货不是货,是个大大的活人。我查了下原文,是这样子记的:子楚,秦诸庶孼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吕不韦是个有头脑的人,善于商业,低买高卖,富甲一方。他经营生意的过程中,走遍天下,深知秦国的强大。 所以,他发现“奇货可居”后,几经思考,与父合谋,得到了父亲的支持,举家业为子楚这个没用的质子运作改命,散尽家财。 据说,一车一车、成批成批的奇珍异宝,源源不断地送到秦国皇宫,最后连自己心爱的小媳妇也送了出去。 送钱财的目标大,送媳妇的目标更大,一个是心有猛虎,一个是细嗅蔷薇,一个可对人言,一个不可对人言。 这是因为,历史是个迷?除了当事人,没人知道真相。比如,你读了多少历史书,也不会知道秦始皇是怎么死的,死在哪儿。 所以说,我们看的所以的历史都是当事人写的,所有的史书加起来,本ID归结为四个字。哪四个字呢? ------爷是皇帝。 |
吕不韦的故事太多,这里不去重复。 从吕不韦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吕不韦的眼光确实好,理想确实大,脑回路确实精奇,子楚这个“奇货”也确实“可居”。 吕不韦的能力是:爷不是皇帝,可是爷能让你当皇帝。 还有一个假想就是:爷不能当皇帝,可是爷的儿子有可能是皇帝;即使爷的儿子不是皇帝,皇帝也得叫爷----二爹。 二爹,大多数人听不懂,山西人、陕西人、陇西人全懂,就是“仲父”。 现代的“二爹”是指有血缘关系的父亲的弟弟,必须是一母同胞的比父亲小的兄弟,排行老二,才叫二爹;其余的全叫二叔。 对了,比父亲大的兄弟,叫“大大”,如果排行老二,又比父亲大,叫“二大大”。 哈哈,历史是个谜? |
所以说,如果没有吕不为的头脑、情怀,人就需要踏踏实实一步步的来,不要梦想、瞎想、乱想。 其实做人最高境界是两不贪,两不乱。不贪虚荣要务实,德要配位,取财有道。不贪享乐要勤奋,努力到让人钦佩,努力到感动自己。不乱动心,不轻易动心,不随便动心。不乱动情,从容淡然,不骄不躁,认真做好自己,高度自律。 |
而伏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贪不乱,心中有目标,不贪也不占,酒乱人不乱。酒乱,乱的是世人的眼睛,不乱,是心中有目标的高度自律。所谓高度自律,就是为了一个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的过程。现代人眼中的高度自律成了定时定事的标准操作,象西方的那个把科研生活成为时钟刻度的怪人,虽然自律,可是生活又有什么意义。 人生精彩哦。 公元前260年,一个精彩的人出生了。 第二年,公元前259年,另一个精彩的人出生了。 一个叫伏生,一个叫赢政。小的是武之王,武皇;大的是文之王,文圣。大的是护书奇人,传承了千年文化,小是开拓奇王,统一了天下疆域。 |
顶一下 掉下去了 |
顶一下,顾不上写 每天太忙了。先留着,一定写完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