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建威兄亲谒曾左墓
余近日因私事到长沙,告知在长沙的同学刘建威兄,约定天气好时去大王山的曾国藩墓与跳马镇的左宗棠墓看看,时虽已经处暑,但秋老虎时隐时现,有时十分炎热,有时是电闪雷鸣,大雨倾泻。湘地天气十分两极,但总逮到一个宜行的日子,建威兄约了8月26日那天去两公墓地访谒。早上建威开车到我的居所,我上了车,先主张去跳马镇看左公墓,再去大王山看曾公墓,最后决定是先看大王山的曾公墓,后看跳马镇的左公墓。二公是载于史册的清中兴之臣,知名度极高,有关他们的文字比如曾公的《日记》《冰鉴》,左公写给皇帝的奏折,我是零零散散地读了一些,也知道他们是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说他们是英雄的有之,说他们是屠夫的亦有之,而其中比较正面一点的是左公,因其抢回西域那大块地,建立新疆省而获得,但因有些杀戮仍然有些微词,关于他们两人,纵是法古今完人,仍然无法做到完人的境界,因为是个人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功绩的部分,而且他们两书生从武,平定长毛军,捻匪动乱,也是兵行险着,在血腥风雨中讨生活,只有他们自己能够体会,想想三国孔明的遭遇,杀戮过重而命不长,所以曾左事后,都告诫其后人不从政从军,而是从商从文,也是耐人寻味的。而且我们知道曾公逝后,最先葬长沙南部的金盆岭,似乎有金盆洗手之意,也是天意所然。
车沿着湘江东岸开行,横过三叉矶大桥,沿西岸的潇湘大道往南,到坪塘镇大王山处,建威用导航指导方向,顺利到达目的地:桐溪寺,伏龙山的所在,时值疫情,桐溪寺没有开放,我们只能看看外围的景致,寺立在伏龙山南靠前的位置,初名兴国寺,创立于唐代,后几经朝代更替与战火,几度毁坏并不断的重建,目前看到的也是近些年来重建而成,仿汉唐风的建筑格局。外部的形骸,包括建筑是难过数百年的,但它的精神承传,却能千秋万代,我们可以不断的追远与重建,保持永久的文明记忆。
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评论历史人物总是有争议,但有一种共同的喜好,便是风水,因为不同的人迷信风水对于自身的命运的关切,所以当我们寻访名人的墓地时,重点不是人之争议部分,而是他所在的墓地风水格局,对于其后人的影响。通常杰出人物对于佳城的选择过于常人,而且他们有财力与人力做到这一点,佳城与生活的住宅一样,讲究它的方位,向背,地址的选择,比如玄武,朱雀,青龙,白虎,砂环水抱,这些基本原理与大的格局。而且还运用罗盘来测定准确的穴位,并有专门的人才从事这种为达官贵人选择阴宅阳宅吉所的从业人员,这在古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这种复杂高深的选择技术并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而且还得有一种神灵的启示与引导,或者是一种境遇与命运安排。
我们观过桐溪寺的外观,便沿寺之右侧小路向北行走,望见一个郁郁青青的所在,此山不高而平缓,望之有一种难言的生气弥漫,古人常言的“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便是说的这种气象,此峰林壑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伏龙山之狮子峰也。曾公在靖港兵败后,曾在此休整练兵,并与寺中主持有交情,也早已属意此地为其逝后的归所。
北行至中段有一山门牌坊,新旧杂合,因为此墓在后来毁坏过,是近年才修复的,横额书:“勋高柱石”。右则残余:“指麾能事回天地”数字,此杜甫诗句,左则无字。杜甫后句应当是“训练强兵动鬼神”,此对联对照曾文正公的一生事迹十分称得上。再往前行,远见一小山门,门前有一石雕,再前行,并拾级而上,至狮子峰下略高于平地之处,便是勇毅侯之墓了,此墓曾经毁坏过,但棺材部分有幸获得保全,也是十分万幸的。有关毁坏此墓的原因,明白人也猜得几分,我这里不多费笔墨。目前见到的墓园,是近些年修复而成,墓前原有文、武官两尊石雕,目前只存文官石雕,或者也是曾氏对于后人的期望吧,诸多事,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此墓地藏曾公及夫人欧阳氏,因为死在两江总督任上,所以其费用皆由皇家所出,其所修之格局也附合其身份,修得十分大度而气派。墓地前左右立有两根石拄,上用厚重的隶书书着:曾太傅墓东阙,曾太傅墓西阙。石柱称阙,当是古代的陵墓之阙演化而来,古时的陵阙,形制比较复杂,我们古词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说的是这种形制的建筑,但在曾氏清时的陵墓前的阙,简化成柱式,柱上面还有兽的石雕,然后阙身刻上文字,通常是一对,东西两阙正是一对。墓地背面石碑正中白玉石块上刻着:皇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两则白玉石碑刻着云龙纹石雕。墓地台阶高出平地十数米,其格局合于风水学的背为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砂环格局,墓地台阶前南向是一片宽阔的平地,为朱雀之明堂,一个开阔的地带,也利于操练兵勇,向南是桐溪寺,再远望有一朝山,郁郁青青的,真是一个隐藏地的所在,得气之所聚而不散,生机勃勃。
当时选此墓地,包括郭嵩焘在内的清之名流大儒,皆以为此地为上好之佳城,便选定此地为曾公归藏之地。关于曾氏家族的发迹,因其祖父的墓地是金鸡啄白米之格局,其父亲成了曾家有史以第一个秀才,之前代代皆为农民,还有曾公出生在白玉堂,对于风水之说,愚以为这些只能算外部条件,自身的努力也应当占到主要的部分,所谓外因因内因而起作用吧,这不算是一种左的思想,唯物唯心的争论也由它去,重要的现实是一个人的成功,是综合因素所致,缺少一个也难成。比如我所知道的曾氏买来《十三经注疏》,便认真研读,而且他十分佩服的人是何绍基,并非是何氏的字写得好,而是其经史功底深厚。
离开曾氏墓园,我们准备原路折返,这时有一戴眼镜着海魂衫的中青年不知如何到曾氏墓,我们指点他往右则小路上山,便开始由刘兄驾车去跳马镇左公墓。其实我们早上尚未用饭,两人感觉有点饿,但车到偏远的郊区,面馆少,所以得边往跳马镇边寻找吃早餐的所在。我们在河东的南部寻到一家杨裕兴的面馆,这是个老字号的面馆,建威点了两碗黄牛肉面,时已经是十点左右,吃面的过程中,我想我们打算那天只吃两餐,比如下午四点再吃一餐,这样省事些,建威以为晚上还吃点点心小吃之类的就可以了。
吃完面,刘兄用导航驾车,到了跳马镇左公墓地,或者因为不熟悉,开过头了,又折回来,才寻到墓地所在,在附近停车,并步行到墓地门前,铁将军把守着,其实是虚掩,建威到对门一户人家问不开放的原因,那户人家的女子告诉建威,只需把把手打开就可,我们打开铁门又虚掩好,便到拾级而上到了左公墓园,台阶的两边柏树森森,气象峥嵘,只是相比曾氏墓略显得小,向外看也没有那种清静的感觉,因为建了一些民居,还有工厂,且墓地边上修了公路。刘兄提醒的,原本此地是清静之地,同样是北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朱雀明堂宽阔,对面亦有朝山,只是因为迁居了一些人,修了路改变了原先的格局,这个道理能够成立。我们看到墓前同样有双阙柱,只是更为简单,上面刻有对联,其中东阙云:“汉业唐规西陲永固”,西阙云:“秦川陇道塞柳长青”。此联当是对于左公功勋的概括与总结。墓之背面有石碑,中间刻着:皇清太傅大学士恪靖侯左文襄公之墓。
左公墓毁坏程度远甚于曾公墓地,曾经暴尸,情形是十分令人发指的,好在有王震先生干预而得到禁止并修复。曾左两杰,对于当时国家的贡献侧重点不大相同,曾重在平定内乱,左重在收复边地。晚清的形势可以说外忧内急,对外方面,主张海防的李鸿章大失所望,花钱多全打水漂,而主张疆防的左宗棠却没有钱,为了西北边地的安全,他用借洋人的钱来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今天的四十年繁荣,也是邓先生主政后,借钱的方式,不仅有台港澳,还有美日欧的资金来解决大陆贫穷落后的局面。至于“均富”,也就是共同富裕,尚需时日,而且不可能再用极端的方式,而用平和的方式来实现。
满清到了晚风时代,男人也没什么力量,倒是女人还有点看头,那就是大多数人指责的慈禧,当时的一切政军大事的决断力在这小女子身上,而且实行人的失败,她担责,实行人的成功,她同样有功勋,这次左公征西之战,也是得到慈禧的支持,当然当时的国力式微,没钱,但授予左公征战的权力,也就足够了。杰出的人,能够借力解决一切难题,平庸的人,力多也是一事无成。
我们亲谒左宗棠墓后,步行到停车场,准备去岳麓山,又见到那位在曾公墓找路的戴眼镜着海魂衫的中青年男子,正在左公墓门前徘徊,显然他还不知那铁门是虚掩,我们再给这位热心的同道指引一下,就用导航往岳麓山方向驶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