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友天下士,读世间书,悟中医,品诸子,快哉!好书就是应该一起读才有点意思!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友天下士,读世间书,悟中医,品诸子,快哉!好书就是应该一起读才有点意思! |
作者:倚天为崖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论语》卷一 学而第一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曾子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有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有子曰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
《论语》卷一 为政第二#论语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 孟懿子问孝。子曰 :“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 :“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孟武伯问孝。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 子游问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子曰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 :“君子不器 。” 子贡问君子。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张学干禄。子曰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 :“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季康子问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 或谓孔子曰 :“子奚不为政?”子曰 :“书云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 :“十世可知也?” 子曰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 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 |
《论语》卷二 八佾第三#论语 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 :“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 子曰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 :“女弗能救与?”对曰 :“不能 。”子曰 :“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 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 :“绘事后素 。”曰 :“礼后乎?”子曰 :“起 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 子曰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 子曰 :“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禘之说。子曰 :“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 :“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 子曰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 :“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 :“是礼也 。” 子曰 :“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 :“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 子曰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 定公问 :“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子曰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 :“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子曰 :“管仲之器小哉!”或曰 :“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 :“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语鲁大师乐。曰 :“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 仪封人请见。曰 :“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出曰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 子谓韶,“尽美矣, 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
《论语》卷二 里仁第四#论语 子曰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子曰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子曰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子曰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 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 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子曰 :“放于利而行,多怨 。” 子曰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 。”子出。 门人问曰 :“何谓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子曰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子曰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 子曰 :“以约失之者,鲜矣 。” 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子曰 :“德不孤,必有邻 。” 子游曰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 |
《论语》卷三 公冶长第五#论语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贡问曰 :“赐也何如?”子曰 :“女器也 。”曰 :“何器也?”曰 :“瑚琏也 。” 或曰 :“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 :“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 :“吾斯之未能信 。”子说。 子曰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 孟武伯问 :“子路仁乎?”子曰 :“不知也 。”又问。 子曰 :“由也, 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 子曰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 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 子曰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 子谓子贡曰 :“女与回也孰愈?”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 子曰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 宰予昼寝。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 ”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 子曰 :“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 :“申枨 。”子曰 :“枨也欲,焉得刚?” 子贡曰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 子曰 :“赐也,非尔所及也 。” 子贡曰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 子曰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 子曰 :“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 子张问曰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 :“忠矣。” 曰:“仁矣乎?”曰 :“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之一邦,则又曰 :‘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何如?” 子曰 :“清矣 。”曰 :“仁矣乎?”曰 :“未知。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 :“再,斯可矣 。” 子曰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子在陈曰 :“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 子曰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子曰 :“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 子曰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 颜渊、季路侍。子曰 :“盍各言尔志?”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子曰 :“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省者也 。” 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
《论语》卷三 雍也第六#论语 子曰 :“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 :“可也简 。”仲弓曰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 :“雍之言然 。” 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 :“与之釜 。”请益。 曰 :“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子 曰 :“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 :“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 :“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 :“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 :“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 :“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 :“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 :“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 :“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 :“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 :“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冉求曰 :“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 子谓子夏曰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 :“女得人焉尔乎?”曰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 子曰 :“孟之反不伐, 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 :‘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 子曰 :“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樊迟问知。子曰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 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子曰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 子曰 :“觚不觚,觚哉!觚哉!” 宰我问曰 :“仁者,虽告之曰 :‘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 子曰 :“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 子曰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 :“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曰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
《论语》卷四 述而第七#论语 子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 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子曰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 :“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 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 :“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 :“诺。吾将问之。” 入,曰 :“伯夷、叔齐何人也?”曰 :“古之贤人也 。” 曰:“怨乎?”曰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 :“夫子不为也 。”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子曰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 :“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曰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 子曰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 :“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 :“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 :“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 子曰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 :“有诸?”子路对曰 :“有之。 诔曰 :‘祷尔于上下神只 。’”子曰 :“丘之祷久矣 。” 子曰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 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
《论语》卷四 泰伯第八#论语#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子曰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 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 :“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 则有司存 。” 曾子曰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 曾子曰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子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子曰 :“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 :“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 子曰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 子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子曰 :“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 子曰 :“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子曰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 子曰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 :“予有乱臣十人 。”孔子曰 :“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 子曰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
《论语》卷五 子罕第九#论语#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 :“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 :“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 子曰 :“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于匡。曰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大宰问于子贡曰 :“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 :“大宰知我乎!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牢曰 :“子云,‘吾不试,故艺’ 。” 子曰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 子曰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 :“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子贡曰 :“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子曰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 子欲居九夷。或曰 :“陋,如之何!”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 子曰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子曰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 子曰 :“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子谓颜渊,曰 :“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子曰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 子曰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曰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 :“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 子曰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
《论语》卷五 乡党第十#论语#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 :“宾不顾矣。”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 足缩缩,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 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齐,必有明衣,布。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 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 :“丘未达,不敢尝 。” 厩焚。子退朝,曰 :“伤人乎?”不问马。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入太庙,每事问。朋友死,无所归。曰 :“于我殡 。”朋友之馈,虽车马, 非祭肉,不拜。 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 :“山梁雌雉,时哉!时哉!” 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
《论语》卷六 先进第十一#论语#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子曰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 子曰 :“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 :“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 子曰 :“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 :“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颜渊死。子曰 :“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 :“子恸矣 。”曰 :“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 :“不可 。”门人厚葬之。子曰 :“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 :“未知生,焉知死?” 闵子侍侧,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 :“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子曰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 子曰 :“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与?”子曰 :“过犹不及 。”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子曰 :“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 :“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 子曰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子路问 :“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 :“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 。”公 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 :“吾以女为死矣 。”曰 :“子在,回何敢死?” 季子然问 :“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 :“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 。”曰 :“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弒父与君,亦不从也 。”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 子曰 :“贼夫人之子 。”子路曰 :“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 :“是故恶夫佞者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 :“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 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赤!尔何如?”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 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 :“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
《论语》卷六 颜渊第十二#论语#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仲弓问仁。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 :“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司马牛问仁。子曰 :“仁者其言也讱 。”曰 :“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 :“君子不忧不惧 。”曰 :“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忧曰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 :“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张问明。子曰 :“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 子贡问政。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 :“去兵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棘子成曰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 哀公问于有若曰 :“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 :“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 :“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 :“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子张问政。子曰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 子曰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子张问 :“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 :“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 :“是 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 :“敢问崇德、修慝、辨惑 。” 子曰 :“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 。”问知。子曰 :“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 夏。曰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 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 :“富哉言乎!舜有天下, 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 子贡问友。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曾子曰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
《论语》卷七 子路第十三#论语#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子路问政。子曰 :“先之,劳之 。”请益。曰 :“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 :“焉知贤才而举之?”曰 :“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子路曰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 :“必也正名乎!”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 樊迟请学稼, 子曰 :“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 :“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 :“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 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 子曰 :“鲁卫之政,兄弟也 。”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 :‘苟合矣 。’少有,曰 :‘苟完矣 。’富有,曰 :‘苟美矣 。’”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 :“庶矣哉!”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曰 :“富之 。”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 子曰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 子曰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子曰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 子曰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冉子退朝。子曰 :“何晏也?”对曰 :“有政 。”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 定公问 :“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 :‘为君难,为臣不易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 :“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对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 :‘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叶公问政。子曰 :“近者说,远者来 。”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叶公语孔子曰 :“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 :“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 樊迟问仁。子曰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 子贡问曰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 :“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 :“敢问其次 。”曰 :“言 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 :“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 :“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子曰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 子曰 :“南人有言曰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子曰 :“不占而已矣 。” 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子贡问曰 :“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 :“未可也 。”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 :“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子曰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 子曰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 子曰 :“刚毅、木讷,近仁 。” 子路问曰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 :“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 子曰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 子曰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 |
《论语》卷七 宪问第十四(一)#论语#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宪问耻。子曰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 :“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 子曰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 子曰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 子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 :“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子曰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子曰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子曰 :“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 或问子产。子曰 :“惠人也 。”问子西。曰 :“彼哉!彼哉!”问管仲。曰 :“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 子曰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 子曰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 子路问成人。子曰 :“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 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 :“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 :“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子曰 :“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 :“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 子路曰 :“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 :“可以为文矣 。”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 :“夫如是,奚而不丧?” 孔子曰 :“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子曰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 陈成子弒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 :“陈恒弒其君,请讨之 。”公曰 :“告夫三子!” 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 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 子路问事君。子曰 :“勿欺也,而犯之 。” 子曰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 |
《论语》卷七 宪问第十四(二)#论语#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子曰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 :“夫子何为?” 对曰 :“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 :“使乎!使乎!” 子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曾子曰 :“君子思不出其位 。” 子曰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子曰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 :“夫子自道也 。” 子贡方人。子曰 :“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 子曰 :“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微生亩谓孔子曰 :“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 孔子曰 :“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 子曰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 或曰 :“以德报怨,何如?”子曰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子曰 :“莫我知也夫!” 子贡曰 :“何为其莫知子也?” 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 其天乎!”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 :“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子曰 :“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 子曰 :“作者七人矣 。”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 :“奚自?”子路曰 :“自孔氏。”曰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 :“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 :“鄙哉!硁硁乎! 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 :“果哉!末之难矣 。” 子张曰 :“书云 :‘高宗谅阴,三年不言 。’何谓也?” 子曰 :“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 子曰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 子路问君子。子曰 :“修己以敬 。”曰 :“如斯而已乎?”曰 :“修己以安人 。”曰 :“如斯而已乎?”曰 :“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原壤夷俟。子曰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 :“益者与?”子曰 :“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 |
《论语》卷八 卫灵公第十五#论语#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 :“君子亦有穷乎?”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 :“非也,予一以贯之 。” 子曰 :“由!知德者鲜矣 。” 子曰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 子张问行。子曰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子曰 :“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 子曰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子贡问为仁。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颜渊问为邦。子曰 :“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 子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子曰 :“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子曰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子曰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 子曰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子曰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子曰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 子曰 :“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子曰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 子曰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 子曰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子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子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子曰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子曰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 子曰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 子曰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 子曰 :“当仁不让于师 。” 子曰 :“君子贞而不谅 。” 子曰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 子曰 :“有教无类 。” 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 。” 子曰 :“辞达而已矣 。”师冕见,及阶,子曰 :“阶也 。”及席,子曰 :“席也。”皆坐,子告之曰 :“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 :“然。固相师之道也 。” |
《论语》卷八 季氏第十六#论语#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 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孔子曰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 孔子曰 :“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 孔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孔子曰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 孔子曰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 孔子曰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孔子曰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 孔子曰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孔子曰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孔子曰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陈亢问于伯鱼曰 :“子亦有异闻乎?”对曰 :“未也。尝独立, 鲤趋而过庭。曰 :‘学诗乎?’对曰 :‘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礼乎?’ 对曰 :‘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 :“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
《论语》卷九 阳货第十七#论语#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 :“来!予与尔言 。”曰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 :“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曰 :“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 :“诺。吾将仕矣 。” 子曰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子曰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 :“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 :“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 :“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曰 :“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 :“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 :“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 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子曰 :“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 :“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子谓伯鱼曰 :“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子曰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子曰 :“乡原,德之贼也 。” 子曰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 子曰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子曰 :“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 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 子曰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 子曰 :“予欲无言 。”子贡曰 :“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宰我问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 :“食夫稻,衣夫锦, 于女安乎?”曰 :“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 则为之!”宰我出。子曰 :“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子曰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 子路曰 :“君子尚勇乎?”子曰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 子贡曰 :“君子亦有恶乎?”子曰 :“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窜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 恶讦以为直者 。” 子曰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子曰 :“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 |
《论语》卷九微子第十八#论语#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 :“殷有三仁焉 。”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 人曰 :“子未可以去乎?”曰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齐景公待孔子,曰 :“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闲待之 。”曰 :“吾老矣,不能用也 。”孔子行。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 :“为孔丘 。”曰 :“是鲁孔丘与?” 曰 :“是也 。”曰 :“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 :“子为谁?”曰 :“为仲由 。”曰 :“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 “然 。”曰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 :“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伯夷、叔齐与!”谓 :“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周公谓鲁公曰 :“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
《论语》卷十 子张第十九#论语#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子张曰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 :“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 :‘可者与之, 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 :“异乎 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曰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 子夏曰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子夏曰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 子夏曰 :“小人之过也必文 。” 子夏曰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 子夏曰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 子夏曰 :“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 。” 子游曰 :“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 :“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夏曰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子游曰 :“丧致乎哀而止 。” 子游曰 :“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 曾子曰 :“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 曾子曰 :“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曾子曰 :“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 子贡曰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 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 :“仲尼焉学?”子贡曰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 :“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 :“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 :“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踰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踰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陈子禽谓子贡曰 :“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 |
《论语》卷十 尧曰第二十#论语#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尧曰 :“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曰 :“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谨权量, 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子张问于孔子曰 :“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 :“尊五美,屏四恶, 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 :“何谓五美?” 子曰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 :“何谓惠而不费?”子曰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 不猛乎?”子张曰 :“何谓四恶?”子曰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 子曰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 |
礼记卷四十之《大学》(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 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 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 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 .而后民法之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
礼记卷四十之《大学》(二)#大学#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 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 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出口.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 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
礼记卷二十九之《中庸》(一)#中庸#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子曰.道其不行矣夫.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 中庸不可能也.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 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 其顺矣乎.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
众盲摸象,各执一端。 |
礼记卷二十九之《中庸》(三)#中庸#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壹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 鼋鼍鲛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诗曰.惟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 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 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着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 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曰.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 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未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
《孟子》之孟子序说#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史记列传曰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 , 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韩子曰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 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又曰 :“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又曰 :“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其所能授弟子,源远而末益分。惟孟轲师子思,而子思之学出于曾子。自孔子没,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 又曰 :“扬子云曰 :‘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夫杨墨行, 正道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之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 或问于程子曰 :“孟子还可谓圣人否?”程子曰 :“未敢便道他是圣人,然学已到至(或圣)处。” 程子又曰 :“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 又曰 :“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 又曰 :“孟子性善、养气之论,皆前圣所未发。” 又曰 :“学者全要识时。若不识时,不足以言学。颜子陋巷自乐,以有孔子在焉。若孟子之时,世既无人,安可不以道自任。” 又曰 :“孟子有些英气。纔有英气,便有圭角,英气甚害事。如颜子便浑厚不同,颜子去圣人只豪发闲。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 或曰 :“英气见于甚处?”曰 :“但以孔子之言比之,便可见。且如冰与水精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温润含蓄气象,无许多光耀也。” 杨氏曰 :“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至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隐、善恶、辞让、是非之心为之端。论邪说之害,则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论事君,则曰:‘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国定’。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人能正心,则事无足为者矣。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心得其正,然后知性之善。故孟子遇人便道性善。欧阳永叔却言‘圣人之教人,性非所先’,可谓误矣。 人性上不可添一物,尧舜所以为万世法,亦是率性而已。所谓率性,循天理是也。外边用计用数,假饶立得功业,只是人欲之私。与圣贤作处,天地悬隔。” |
《孟子》卷一之梁惠王章句上(一)#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一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 :‘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鴈麋鹿,曰 :“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 :“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三 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养,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四 梁惠王曰 :“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 :“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 :“无以异也。” 曰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五 梁惠王曰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六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 :‘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对曰 :‘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
《孟子》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二)#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七 齐宣王问曰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 :“可。”曰: “何由知吾可也?”曰 :“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 :‘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 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 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 曰 :“有之。” 曰 :“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 也。” 王说曰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 :“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 :“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 :“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 :“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 :“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 :“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 之地方千里者九, 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 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 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一 庄暴见孟子,曰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 :“好乐何如?” 孟子曰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 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 :“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有诸?”王变乎色,曰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 :“不若与人。” 曰 :“ 与少乐乐, 与众乐乐,孰乐?”曰 :“不若与 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田猎,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 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二 齐宣王问曰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 :“若是其大乎?”曰 :“民犹以为小也。” 曰 :“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 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三 齐宣王问曰 :“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 :“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 :“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 :“ 王请无好小勇。 夫抚剑疾视曰,‘ 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 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四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 :“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 :“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 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 :‘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 :‘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 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 :‘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征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
《孟子》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二)#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五 齐宣王问曰 :“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孟子对曰 :“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王曰 :“王政可得闻与?” 对曰 :“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 :‘哿矣富人,哀此茕独。’”王曰 :“善哉言乎!” 曰 :“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王曰 :“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对曰 :“昔者公刘好货;诗云 :‘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 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对曰 :“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 :‘古公亶甫,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六 孟子谓齐宣王曰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 :“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 :“已之。” 曰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七 孟子见齐宣王曰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 :“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踰尊,疏踰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八 齐宣王问曰 :“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 :“臣弒其君,可乎?” 曰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九 孟子见齐宣王曰 :“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斲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 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 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十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 :“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孟子》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三)#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十一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 :“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 :“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 :‘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 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十二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 :“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十三 滕文公问曰 :“ 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 事楚乎?”孟子对曰 :“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十四 滕文公问曰 :“ 齐人将筑薛,吾甚恐。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 :“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十五 滕文公问曰 :“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 :“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 :‘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 我将去之。’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 :‘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君请择于斯二者。” 十六 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 :“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 公曰 :“将见孟子。” 曰 :“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踰前丧。君无见焉!”公曰 :“诺。” 乐正子入见,曰 :“君奚为不见孟轲也?”曰 :“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踰前丧’,是以不往见也。” 曰 :“何哉君所谓踰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曰 :“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 曰 :“非所谓踰也,贫富不同也。”乐正子见孟子,曰 :“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 曰 :“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
《孟子》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一)#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一 公孙丑问曰 :“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 :“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 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曰 :“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 :“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 :“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 :“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 :“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 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
《孟子》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二)#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二 公孙丑问曰 :“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 :“否。我四十不动心。” 曰 :“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曰 :“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 :“不动心有道乎?” 曰 :“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 :‘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 能无惧而已矣。’孟施 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 :‘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 何也?” 曰 :“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 :“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闲。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 :‘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曰 :“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 :‘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昔者窃闻之 :子夏、子游、 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 曰 :“姑舍是。” 曰 :“伯夷、伊尹何如?” 曰 :“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 曰 :“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曰 :“然则有同与?” 曰 :“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 曰 :“敢问其所以异?” 曰 :“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曰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曰 :‘ 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孟子》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三)#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三 孟子曰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 :‘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服。’此之谓也。” 四 孟子曰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褔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褔。’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五 孟子曰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六 孟子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七 孟子曰 :“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八 孟子曰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九 孟子曰 :“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故曰 :‘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孟子曰 :“ 伯夷隘,柳下惠不恭。 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
《孟子》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一 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 :“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 “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 :“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 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 :“请必无归,而造于 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 :“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 :“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 :“否,非此之谓也。礼曰 :‘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 :“岂谓是与?曾子曰 :‘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 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三 陈臻问曰 :“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 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 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 :“皆是也。皆适于义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 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
《孟子》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二)#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四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 :“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曰 :“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曰 :“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 曰 :“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曰 :“此则距心之罪也。”他日,见于王曰 :“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 :“此则寡人之罪也。” 五 孟子谓蚔鼁(去改圭)曰 :“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蚔鼁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曰 :“所以为蚔鼁,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公都子以告。 曰 :“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六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王驩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公孙丑曰 :“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 曰 :“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七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充虞请曰 :“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 曰 :“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 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吾闻之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八 沈同以其私问曰 :“燕可伐与?” 孟子曰 :“可。子哙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齐人伐燕。 或问曰 :“劝齐伐燕,有诸?” 曰 :“ 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 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 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
《孟子》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三)#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九 燕人畔。王曰 :“吾甚惭于孟子。” 陈贾曰 :“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 :“恶!是何言也?” 曰 :“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见孟子问曰 :“周公何人也?” 曰 :“古圣人也。” 曰 :“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曰:“然。” 曰 :“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 :“不知也。”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 :“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十 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 :“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 对曰 :“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谓时子曰 :“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 :“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曰 :‘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 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十一 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客不悦曰 :“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曰 :“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十二 孟子去齐。君士语人曰 :“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 高子以告。 曰 :“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 :“士诚小人也。” 十三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 :“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 :“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十四 孟子去齐, 居休。公孙丑问曰 :“ 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 曰 :“非也。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久于齐,非我志也。” |
《孟子》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三)#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九 燕人畔。王曰 :“吾甚惭于孟子。” 陈贾曰 :“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 :“恶!是何言也?” 曰 :“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见孟子问曰 :“周公何人也?” 曰 :“古圣人也。” 曰 :“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曰:“然。” 曰 :“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 :“不知也。”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 :“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十 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 :“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 对曰 :“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谓时子曰 :“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 :“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曰 :‘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 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十一 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客不悦曰 :“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曰 :“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十二 孟子去齐。君士语人曰 :“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 高子以告。 曰 :“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 :“士诚小人也。” 十三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 :“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 :“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十四 孟子去齐, 居休。公孙丑问曰 :“ 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 曰 :“非也。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久于齐,非我志也。” |
《孟子》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一)#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一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 :“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间见)谓齐景公曰 :‘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 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曰: ‘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 犹可以为善国。书曰 :‘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二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 :“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 今也不幸至于大故, 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 :“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 :“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 曰 :“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 :“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 :“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 :‘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然友反命。 世子曰 :“然。是诚在我。”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三 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 :“民事不可缓也。诗云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阳虎,阳货,鲁季氏家臣也。天理人欲,不容并立。虎之言此,恐为仁之害于富也;孟子引之,恐为富之害于仁也。君子小人,每相反而已矣。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借也。龙子曰 :‘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 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 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使毕战问井地。 孟子曰 :“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
《孟子》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二)#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四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 :“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 :“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 :“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 :“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 :“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 曰:“冠。”曰 :“奚冠?” 曰 :“冠素。”曰 :“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 :“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曰 :“然。”“自为 之与?”曰 :“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 :“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 :‘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 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 :‘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末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 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曰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五 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 :“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他日又求见孟子。 孟子曰 :“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 然而夷子葬其亲厚, 则是以所贱事亲也。”徐子以告夷子。 夷子曰 :“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徐子以告孟子。 孟子曰 :“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 目。盖归反虆梩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怃然为闲曰 :“命之矣。” |
《孟子》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一)#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一 陈代曰 :“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 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 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 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曰 :‘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 :‘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 :‘我使掌与女 乘。’谓王良。良不可,曰 :‘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 :“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 御者且羞与射者比。 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彼,何也? 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二 景春曰 :“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三 周霄问曰 :“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 :“仕。传曰 :‘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 曰 :“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 :‘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 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 “出疆必载质,何也?” 曰 :“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 :“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曰 :“丈失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四 彭更问曰 :“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 孟子曰 :“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曰 :“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 :“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曰 :“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 曰 :“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曰 :“食志。” 曰 :“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曰 :“否。” 曰 :“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五 万章问曰 :“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 孟子曰 :“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 :‘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 :‘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 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 :‘葛伯仇饷。’此之谓也。为 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 :‘非富天下也, 为匹夫匹妇复雠也。’ ‘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 :‘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书曰 :‘ 徯我后,后来其无罚。’‘ 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匪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 其君子实玄黄于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太誓曰 :‘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 不行王政云尔,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
《孟子》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二)#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六 孟子谓戴不胜曰 :“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 :“使齐人傅之。” 曰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七 公孙丑问曰 :“不见诸侯,何义?” 孟子曰 :“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踰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矙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 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八 戴盈之曰 :“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九 公都子曰 :“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 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 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杨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 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 息邪说,距跛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十 匡章曰 :“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孟子曰 :“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 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 曰 :“是何伤哉?彼身织屦,妻辟纑,以易之也。” 曰 :“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于陵。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顣曰 :‘恶用是鶂鶂者为哉?’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鶂鶂之肉也。’出而哇之。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于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 |
《孟子》卷七 离娄章句上#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一 孟子曰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 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二 孟子曰 :“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 :‘道二 :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弒国亡; 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三 孟子曰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四 孟子曰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五 孟子曰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六 孟子曰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七 孟子曰 :“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 祼将于京。’孔子曰 :‘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八 孟子曰 :“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
《孟子》卷八 离娄章句下(一)#友天下士读世间书#孟子 一 孟子曰 :“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夭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二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孟子曰 :“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三 孟子告齐宣王曰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王曰 :“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 :“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 四 孟子曰 :“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五 孟子曰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六 孟子曰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七 孟子曰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闲不能以寸。” 八 孟子曰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九 孟子曰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十 孟子曰 :“仲尼不为已甚者。” 十一 孟子曰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十二 孟子曰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十三 孟子曰 :“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十四 孟子曰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
《孟子》卷八 离娄章句下#友天下士读世间书#孟子 二十八 孟子曰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 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二十九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孟子曰 :“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 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三十 公都子曰 :“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孟子曰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于是乎?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 责善,贼恩之大者。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 三十一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 :“寇至,盍去诸?” 曰 :“ 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 :“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反。左右曰 :“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 沈犹行曰 :“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 子思居于卫,有齐寇。或曰 :“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急去,君谁与守?” 孟子曰 :“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三十二 储子曰 :“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三十三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闲,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 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
《孟子》卷九 万章章句上#友天下士读世间书#孟子 一 万章问曰 :“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 孟子曰 :“怨慕也。” 万章曰 :“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 曰 :“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 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 :‘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 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 将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 则慕少艾;有妻子, 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二 万章问曰 :“诗云 :‘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 孟子曰 :“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 万章曰 :“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 曰 :“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万章曰 :“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揜之。象曰 :‘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 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 :‘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 曰 :“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曰 :“然则舜伪喜者与?” 曰 :“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 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 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 故诚信而喜之,奚伪 焉?” 三 万章问曰 :“ 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 则放之,何也?”孟子曰 :“封之也,或曰放焉。” 万章曰 :“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 曰 :“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 曰 :“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谓也。” 四 咸丘蒙问曰 :“语云 :‘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 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 :‘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孟子曰 :“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舜 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咸丘蒙曰 :“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 :“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 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书曰 :‘只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
《孟子》卷九 万章章句上#友天下士读世间书#孟子 五 万章曰 :“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 :“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 :“天与之。”“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 :“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 :“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 :“ 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 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 :“ 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 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六 万章问曰 :“人有言 :‘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孟子曰 :“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七 万章问曰 :“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 孟子曰 :“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 :‘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 :‘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末闻以割烹也。林氏曰 :“以尧舜之道要汤者,非实以是要之也,道在此而汤之聘自来耳。犹子贡言夫子之求之,异乎人之求之也”愚谓此语亦犹前章所论父不得而子之意。伊训曰:‘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 八 万章问曰 :“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有诸乎?” 孟子曰 :“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于卫主颜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 :‘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 :‘有命。’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 而主痈疽与侍人瘠环,是无义无命也。孔子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是时孔子当阨,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吾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若孔子主痈疽与侍人瘠环,何以为孔子?” |
《孟子》卷九 万章章句上 #友天下士读世间书#孟子 九 万章问曰 :“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信乎?” 孟子曰 :“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 可谓不智乎? 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卷十 万章章句下 一 孟子曰 :“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 阨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孟子曰 :“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二 北宫锜问曰 :“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 孟子曰 :“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 三 万章问曰 :“敢问友。” 孟子曰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 :‘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 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疏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
《孟子》卷十 万章章句下#友天下士读世间书#孟子 四 万章问曰 :“敢问交际何心也?” 孟子曰 :“恭也。” 曰 :“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曰 :“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 义乎,不义乎 ”,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却也。” 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曰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万章曰 :“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御与?”曰 :“不可。康诰曰 :‘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譈。’是不待教而诛者也。 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 曰 :“今之诸侯取之于民也,犹御也。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曰 :“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孔子之仕于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猎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 曰 :“然则孔子之仕也,非事道与?”曰 :“事道也。”“事道奚猎较也?”曰 :“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薄正。”曰 :“奚不去也?” 曰 :“为之兆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也。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 五 孟子曰 :“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六 万章曰 :“士之不托诸侯,何也?”孟子曰 :“不敢也。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侯,礼也;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 万章曰 :“君馈之粟,则受之乎?”曰 :“受之。”“受之何义也?”曰 :“君之于氓也,固周之。” 曰 :“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何也?”曰:“不敢也。” 曰 :“敢问其不敢何也?”曰 :“抱关击柝者,皆有常职以食于上。无常职而赐于上者,以为不恭也。” 曰 :“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曰 :“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子思不悦。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曰 :‘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急。’盖自是台无馈也。悦贤不能举, 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 曰 :“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曰 :“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 :“王公之尊贤者也。” 七 万章曰 :“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孟子曰 :“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也。” 万章曰 :“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曰 :“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 曰 :“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 曰 :“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为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缪公亟见于子思,曰 :‘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 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 :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 :‘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与?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曰 :“敢问招虞人何以?”曰 :“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 :‘周道如底,其直 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万章曰 :“ 孔子, 君命召, 不俟驾而行。 然则孔子非与?”曰 :“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也。” |
《孟子》卷十 万章章句下#友天下士读世间书#孟子 八 孟子谓万章曰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九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 :“王何卿之问也?” 王曰 :“卿不同乎?”曰 :“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王曰 :“请问贵戚之卿。” 曰 :“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 曰 :“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 一 告子曰 :“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桊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桊。” 孟子曰 :“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桊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桊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桊,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二 告子曰 :“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袂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三 告子曰 :“生之谓性。” 孟子曰 :“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 :“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曰 :“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 犹人之性与?” 四 告子曰 :“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曰 :“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曰 :“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曰 :“ 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 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 且谓长者义乎? 长之者义乎?” 曰 :“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曰 :“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五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 :“何以谓义内也?” 曰 :“行吾敬,故谓之内也。”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 :“敬兄。”“酌则谁先?”曰 :“先酌乡人。” “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 孟子曰 :“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 :‘恶在其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 季子闻之曰 :“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公都子曰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 |
《孟子》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 #友天下士读世间书#孟子 六 公都子曰 :“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 :‘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 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故曰: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七 孟子曰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 :‘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 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 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八 孟子曰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 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九 孟子曰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十 孟子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 何不用 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孟子》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十一 孟子曰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十二 孟子曰 :“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十三 孟子曰 :“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十四 孟子曰 :“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十五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 :“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 :“钧是人也, 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十六 孟子曰 :“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十七 孟子曰 :“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 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十八 孟子曰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十九 孟子曰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二十 孟子曰 :“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
《孟子》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一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 :“礼与食孰重?”曰 :“礼重。”“色与礼孰重?”曰 :“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 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 :“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 :‘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 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二 曹交问曰 :“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 :“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 :“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 :“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余师。” 三 公孙丑问曰 :“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 孟子曰 :“何以言之?”曰 :“怨。” 曰 :“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曰 :“凯风何以不怨?” 曰 :“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 :‘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四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 :“先生将何之?” 曰 :“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 :“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 :“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 :“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五 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闲矣。” 问曰:“夫子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 曰 :“非也。书曰 :‘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为其不成享也。” 屋庐子悦。或问之。屋庐子曰 :“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 六 淳于髡曰 :“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 :“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 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曰 :“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曰 :“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 曰 :“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有诸内必形诸外。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曰 :“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
《孟子》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八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 :“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 慎子勃然不悦曰 :“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曰 :“吾明告子。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在所益乎?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九 孟子曰 :“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也。” 十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 :“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 :“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十一 白圭曰 :“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 :“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十二 孟子曰 :“君子不亮,恶乎执?” 十三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 :“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 :“乐正子强乎?”曰 :“否。” “有知虑乎?”曰 :“否。” “多闻识乎?”曰 :“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曰 :“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曰 :“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十四 陈子曰 :“古之君子何如则仕?”孟子曰 :“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 :‘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十五 孟子曰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闲,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十六 孟子曰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
《孟子》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一 孟子曰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二 孟子曰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三 孟子曰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四 孟子曰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五 孟子曰 :“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六 孟子曰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七 孟子曰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八 孟子曰 :“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九 孟子谓宋句践曰 :“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 :“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十 孟子曰 :“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十一 孟子曰 :“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十二 孟子曰 :“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十三 孟子曰 :“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十四 孟子曰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
信心铭 心王铭 |
《孟子》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十五 孟子曰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十六 孟子曰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十七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十八 孟子曰 :“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十九 孟子曰 :“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二十 孟子曰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二十一 孟子曰 :“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二十二 孟子曰 :“ 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 :‘盍归乎来!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 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 以为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二十三 孟子曰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二十四 孟子曰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二十五 孟子曰 :“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二十六 孟子曰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
《孟子》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二十七 孟子曰 :“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二十八 孟子曰 :“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二十九 孟子曰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三十 孟子曰 :“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三十一 公孙丑曰 :“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 孟子曰:“ 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三十二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 :“ 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弟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三十三 王子垫问曰 :“士何事?”孟子曰 :“尚志。” 曰 :“何谓尚志?” 曰 :“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三十四 孟子曰 :“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三十五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 :“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 曰 :“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 曰 :“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三十六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 :“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孟子曰 :“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 :‘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三十七 孟子曰 :“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三十八 孟子曰 :“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三十九 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 :“为期之丧,犹愈于已乎?” 孟子曰 :“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弟而已矣。” 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 公孙丑曰 :“若此者,何如也?” 曰 :“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四十 孟子曰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四十一 公孙丑曰 :“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 :“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四十二 孟子曰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四十三 公都子曰 :“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 孟子曰 :“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四十四 孟子曰 :“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四十五 孟子曰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四十六 孟子曰 :“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
《孟子》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一 孟子曰 :“ 不仁哉,梁惠王也!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公孙丑曰 :“何谓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二 孟子曰 :“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三 孟子曰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四 孟子曰 :“ 有人曰 :‘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 :‘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 王曰 :‘无畏!宁尔也 ,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五 孟子曰 :“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六 孟子曰 :“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七 孟子曰 :“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闲耳。” 八 孟子曰 :“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 九 孟子曰 :“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十 孟子曰 :“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十一 孟子曰 :“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十二 孟子曰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十三 孟子曰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 十四 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
《孟子》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 #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十五 孟子曰 :“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十六 孟子曰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十七 孟子曰 :“孔子之去鲁,曰 :‘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十八 孟子曰 :“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闲,无上下之交也。” 十九 貉稽曰 :“稽大不理于口。” 孟子曰 :“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文王也。” 二十 孟子曰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二十一 孟子谓高子曰 :“山径之蹊闲,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二十二 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 :“以追蠡。” 曰 :“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 二十三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孟子曰 :“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二十四 孟子曰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二十五 浩生不害问曰 :“乐正子,何人也?” 孟子曰 :“ 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 曰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二十六 孟子曰 :“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二十七 孟子曰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二十八 孟子曰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
《孟子》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孟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二十九 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 :“死矣盆成括!” 盆成括见杀。 门人问曰 :“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 曰 :“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三十 孟子之滕,馆于上宫。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 或问之曰 :“若是乎从者之廋也?”曰 :“子以是为窃屦来与?” 曰 :“殆非也。”“夫予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距。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三十一 孟子曰 :“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踰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踰之类也。” 三十二 孟子曰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三十三 孟子曰 :“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三十四 孟子曰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三十五 孟子曰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三十六 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公孙丑问曰 :“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三十七 万章问曰 :“孔子在陈曰 :‘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 孟子曰 :“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狂者进取,獧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 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 :“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何以谓之狂也?”曰 :“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 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 洁之士而与之,是獧也,是又其次也。 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曰 :“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 曰 :“‘何以是嘐嘐也? 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万章曰 :“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曰 :“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三十八 孟子曰 :“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
《道德经》#友天下士读世间书#道德经 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 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 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 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 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 能无知乎? 老子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 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
《道德经》#道德经#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老子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老子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老子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老子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
《道德经》#友天下士读世间书#道德经 老子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老子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老子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老子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老子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 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
《道德经》#友天下士读世间书#道德经 老子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老子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老子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老子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 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 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老子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畯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 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老子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 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老子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道德经》#友天下士读世间书#道德经 老子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老子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老子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 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老子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 柔弱处上。 老子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老子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老子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 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庄子》 内篇 逍遥游第一#友天下士读世间书#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 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鹪鹩巢于深林 ,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肩吾问于连叔曰 :“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连叔曰 :“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连叔曰 :“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宋人次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 惠子谓庄子曰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 :‘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 :“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 :“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
《庄子》 内篇 齐物论第二#友天下士读世间书#庄子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 :“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 :“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 ,汝知之乎 ?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子游曰 :“敢问其方 。”子綦曰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笄,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 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 乎?” 子游曰 :“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 :“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蜇,姚佚启态— — 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 ?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 ?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 !如求得其情与不得 ,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 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 ,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 ,谓之“朝三 ”。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 :“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 :“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
《庄子》 内篇 齐物论第二#友天下士读世间书#庄子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虽然,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 。曰:“何也?”圣人怀之 ,众人辩之以相示也 。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 :“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曰 :“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啮缺问乎王倪曰 :“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 :“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 :“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 :“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 ?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 ?且 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啮缺曰 :“子不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王倪曰 :“至人神矣 !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 :“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长梧子曰 :“是皇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鴞炙。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众人役役,圣人愚钝,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 !丘也与女皆梦也 ,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
《庄子》 内篇 人间世第四#友天下士读世间书#庄子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 。”曰:“奚为焉?”曰 :“回闻卫君,其年壮 ,其行独 。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 回尝闻之夫子曰 :‘治国去之 ,乱国就之 。医门多疾 。’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仲尼曰 :“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術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灾人。灾人者,人必反灾之。若殆为人灾夫。 且苟为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 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 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曰:“恶!恶可!夫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 “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其言虽教,谪之实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仲尼曰 :“恶!恶可!大多政法而不谍。虽固,亦无罪。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 。” 颜回曰 :“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 。”仲尼曰 :“斋,吾将语若。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曰 :“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 回曰 :“敢问心斋 。”仲尼曰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颜回曰 :“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 :“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 :“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也,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子常语诸梁也曰 :‘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 无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 仲尼曰 :“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 |
《庄子》 内篇 人间世第四#友天下士读世间书#庄子 丘请复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故法言曰 :‘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 。’ 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泰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兽死不择音,气息勃然于是并生心厉。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故法言曰 :‘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 。’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 颜阖将傅卫灵公大子 ,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蘧伯玉曰 :“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 :‘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 ,行不辍 ,何邪?”曰 :“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 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 :“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楂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 !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 。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芘其所藾。子綦曰 :“此何木也哉 !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 不可以为棺椁;舐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醒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醒三日而不已。子綦曰 :“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 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斩之;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禅傍者斩之。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 祥也。 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餬口;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锺与十束薪。夫支离者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
《庄子》 内篇 德充符第五#庄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哀公曰 :“何谓才全?”仲尼曰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 。是之谓才全 。”“何谓德不形?” 曰 :“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 :“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吾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闉跂支离无脣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甕盎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故圣人有所游,而知为孽,约为胶,德为接,工为商。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斵,恶用胶?无丧,恶用德?不货,恶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惠子谓庄子曰 :“人故无情乎?”庄子曰 :“然 。”惠子曰 :“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 :“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 :“既谓之人,恶得无情?” 庄子曰 :“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惠子曰 :“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庄子曰 :“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 。” 《庄子》 内篇 大宗师第六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鼽。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广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循。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循,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循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而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
《庄子》 内篇 大宗师第六#友天下士读世间书#庄子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勘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 之,上及有虞,下及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 :“子之年长矣 ,而色若孺子 ,何也?”曰 :“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 !子非其人也 。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 南伯子葵曰 :“子独恶乎闻之?”曰 :“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 :“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曰 :“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 。”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气 有沴,其心闲而无事,胼藓而鉴于井,曰 :“嗟乎!夫造物者又将以予为此拘拘也 。” 子祀曰 :“女恶之乎?”曰 :“亡,予何恶!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鴞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 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犁往问之,曰 :“叱!避!无怛化!”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 ?将奚以汝适 ?以汝为鼠肝乎 ?以汝为虫臂乎?”子来曰 :“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以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 :‘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 :‘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觉。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曰 :“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穷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友。 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 :“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子贡趋而进曰 :“敢问临尸而歌 ,礼乎 ?”二人相视而笑曰 :“是恶知礼意 !”子贡反,以告孔子曰 :“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临尸而歌,颜色不变,无以命之。彼何人者邪?”孔子曰 :“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则陋矣!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痪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 终始,不知端倪;芒然仿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 子贡曰 :“然则夫子何方之依?”孔子曰 :“丘,天之戮民也。虽然,吾与汝共之。”子贡曰:“敢问其方?”孔子曰: “鱼相造乎水 ,人相造乎道 。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子贡曰 :“敢问畸人?”曰 :“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 |
《庄子》 外篇 骈拇第八#庄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且夫属其性乎仁义者,虽通如曾、史,非吾所谓臧也;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儿,非吾所谓臧也;属其性乎五声,虽通如师旷,非吾所谓聪也;属其性乎五色,虽通如离朱,非吾所谓明也。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臧于其德而已矣;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淫僻也。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而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也。 庄子 外篇 马蹄第九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 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 :“我善治马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 :“我善治埴 。”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 :“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 :“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 。”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 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踢。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能至盗者,伯乐之罪也。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已此 矣!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县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 庄子 外篇 胠箧第十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腾,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腾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何以知其然邪 ?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问于跖曰 :“盗亦有道乎?”跖曰 :“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 ,圣也;入先,勇也;出后 ,义也;知可否,知 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
《庄子》 外篇 胠箧第十#友天下士读世间书#庄子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故曰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掷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者,皆外立其德而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戏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则内弃其亲而外去其主之事 ,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好知之过也! 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惴耎之虫,肖翘之物,莫不失其性。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种种之机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啍啍已乱天下矣! 庄子 外篇 在宥第十一 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乐其性,是不恬也;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夫不恬不愉。非德也;非德也而可长久者,天下无之。 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于是乎天下始乔诘卓鸷,而后有盗跖、曾、史之行。故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举天下以罚其恶者不给。故天下之大不足以赏罚。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 而且说明邪,是淫于色也;说聪邪,是淫于声也;说仁邪,是乱于德也;说义邪,是悖于理也;说礼邪,是相于技也;说乐邪,是相于淫也;说圣邪,是相于艺也;说知邪,是相于疵也。天下将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天下将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 ,乃始脔卷囗(左“犭”右“仓”) 囊而乱天下也。而天下乃始尊之惜之。甚矣,天下之惑也!岂直过也而去之邪!乃齐戒以言之,跪坐以进之,鼓歌以舞之。吾若是何哉! 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故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吾又何暇治天下哉! |
《庄子》 外篇 在宥第十一 #庄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贱而不可不任者,物也;卑而不可不因者,民也;匿而不可不为者,事也;粗而不可不陈者,法也;远而不可不居者,义也;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节而不可不积者,礼也;中而不可不高者,德也;一而不可不易者,道也;神而不可不为者,天也。故圣人观于天而不助,成于德而不累,出于道而不谋,会于仁而不恃,薄于义而不积,应于礼而不讳,接于事而不辞,齐于法而不乱,恃于民而不轻,因于物而不去。物者莫足为也,而不可不为。不明于天者,不纯于德;不通于道者,无自而可;不明于道者,悲夫!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庄子》 外篇 天地第十二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故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记》曰 :“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 。” 夫子曰 :“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为万物逝也。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 夫子曰 :“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金石不得无以鸣。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万物孰能定之!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故其德广。其心之出,有物采之。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此谓王德之人。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大小、长短、修远 。”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 :“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啮缺,啮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曰被衣。尧问于许由曰 :“啮缺可以配天乎?吾藉王倪以要之 。”许由曰 :“殆哉,圾乎天下!啮缺之为人也,聪明睿知,给数以敏,其性过人,而又乃以人受天。彼审乎禁过,而不知过之所由生。与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方且尊知而火驰,方且为绪使,方且为物絯,方且四顾而物应,方且应众宜,方且与物化而未始有恒。夫何足以配天乎!虽然,有族有祖,可以为众父而不可以为众父父。治,乱之率也,北面之祸也,南面之贼也 。”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 :“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 :“辞 。”“使圣人富 。”尧曰 :“辞 。”“使圣人多男 子 。”尧曰 :“辞 。”封人曰 :“寿 ,富 ,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 :“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封人曰 :“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夫圣人,鹑居而彀食,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封人去之,尧随之曰 :“请问 。”封人曰 :“退已!” 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曰 :“昔尧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辞为诸侯而耕。敢问其故何也?”子高曰 :“昔者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夫子阖行邪?无落吾事!“俋俋乎耕而不顾。 |
《庄子》外篇 天地第十二 #庄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夫子问于老聃曰 :“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辩者有言曰 :‘离坚白,若县寓 。’若是则可谓圣人乎?”老聃曰 :“是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执留之狗成思,猿狙之便自山林来。丘,予告若,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 将闾葂见季彻曰 :“鲁君谓葂也曰 :‘请受教 。’辞不获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请尝荐之。吾谓鲁君曰 :‘必服恭俭 ,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 ,民孰敢不辑!’”季彻局局然笑曰 :“若夫子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且若是,则其自为处危,其观台多物,将往投迹 者众 。”将闾葂覤覤然惊曰 :“葂也汒若于夫子之所言矣!虽然,愿先生之言其风也 。”季彻曰 :“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举灭其贼心而皆进其独志。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若然者,岂兄尧、舜之教民溟涬然弟之哉?欲同乎德而心居矣!”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 :“奈何?”曰 :“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 之所不载也 。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子贡瞒然惭 ,俯而不对。有间,为圃者曰 :“子奚为者邪?曰 :“孔丘之徒也。“为圃者曰 :“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 。” 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其弟子曰 :“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曰 :“始吾以为天下一人耳,不知复有夫人也。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今徒不然。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备哉!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反于鲁,以告孔子。孔子曰 :“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识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谆芒将东之大壑,适遇苑风于东海之滨。苑风曰 :“子将奚之?”曰 :“将之大壑 。”曰 :“奚为焉?”曰 :“夫大壑 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 。吾将游焉!”苑风曰:“夫子无意于横目之民乎?愿闻圣治 。”谆芒曰:“圣治乎?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 。”“愿闻德人 。”曰:“德人者 ,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四海之内共利之之谓悦,共给之之谓安。怊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财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来,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 ,此谓德人之容 。”“愿闻神人。 “曰 :“上神乘光,与形灭亡,是谓照旷。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万物复情,此之谓混溟 。” 门无鬼与赤张满稽观于武王之师,赤张满稽曰 :“不及有虞氏乎!故离此患也 。”门无鬼曰 :“天下均治而有虞氏治之邪?其乱而后治之与?”赤张满稽曰 :“天下均治之为愿,而何计以有虞氏为!有虞氏之药疡也,秃而施髢,病而求医。孝子操药以修慈父,其色燋然,圣人羞之。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
《庄子》 外篇 天地第十二#庄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世俗之所谓然而然之,所谓善而善之,则不谓之道谀之人也!然则俗故严于亲而尊于君邪?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而终身道人也,终身谀人也,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坐。垂衣裳,设采色,动容貌,以媚一世,而不自谓道谀;与夫人之为徒,通是非,而不自谓众人也,愚之至也。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不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不亦悲乎!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侉,则嗑然而笑。是故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至言不出,俗言胜也。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其庸可得邪!知其不可得也而强之,又一惑也!故莫若释之而不推。不推,谁其比忧!厉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 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跖与曾、史,行义有间矣,然其失性均也。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而杨、墨乃始离跂自以为得,非吾所谓得也。夫得者困,可以为得乎?则鸠鸮之在于笼也,亦可以为得矣。且夫趣舍声色以柴其内,皮弁鹬冠搢笏绅修以约其外。内支盈于柴栅,外重纆缴睆睆然在纆缴之中,而自以为得,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 《庄子》 外篇 天道第十三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曰 :“吾师乎,吾师乎!赍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此之谓天乐。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故曰: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群之道也。 本在于上,末在于下;要在于主,详在于臣。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礼法度数,刑名比详,治之末也;钟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哭泣衰囗絰,隆杀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然后从之者也。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君先而臣从,父先而子从,兄先而弟从,长先而少从,男先而女从,夫先而妇从。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象焉。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春夏先,秋冬后,四时之序也;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夫天地至神矣,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人道乎!宗庙尚亲,朝廷尚尊,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语道而非其序者,非其道也。语道而非其道者,安取道哉! |
《庄子》外篇 天道第十三 #庄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贵贱履位,仁贤不肖袭情。必分其能,必由其名。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 物,以此修身,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大平,治之至也。故书曰 :“有形有名 。”形名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骤而语形名,不知其本也;骤而语赏罚,不知其始也。倒道而言,迕道而说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骤而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可用于天下,不足以用天下。此之谓辩士,一曲之人也。礼法数度,形名比详,古人有之。此下之所以事上,非上之所以畜下也。 昔者舜问于尧曰 :“天王之用心何如 ?”尧曰 :“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已 。”舜曰 :“美则美矣,而未大也 。”尧曰 :“然则何如?“舜曰 :“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尧曰 :“胶胶扰扰乎 !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 。”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矣!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 :“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 。”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 :“大谩,愿闻其要 。”孔子曰 :“要在仁义 。”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 :“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老聃曰 :“请问:何谓仁义?”孔子曰 :“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 。”老聃曰 :“意,几乎后言!夫兼爱,不亦迂夫!无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遁遁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 。” 士成绮见老子而问曰 :“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今吾观子非圣人也,鼠壤有余蔬而弃妹,不仁也!生熟不尽于前,而积敛无崖 。”老子漠然不应。士成绮明日复见,曰 :“昔者吾有剌于子,今吾心正郤矣,何故也?”老子曰 :“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苟有其实,人与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 。”士 成绮雁行避影,履行遂进,而问修身若何。老子曰 :“而容崖然,而目冲然,而颡頯然,而口阚然,而状义然。似系马而止也,动而持,发也机,察而审,知巧而睹于泰,凡以为不信。边竟有人焉,其名为窃 。” 老子曰 :“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渊乎其不可测也。形德仁义,神之末也,非至人孰能定之!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而不足以为之累;天下奋柄而不与之偕;审乎无假而不与利迁;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 :“敢问 :“公之所读者 ,何言邪 ?”公曰 :“圣人之言 也 。”曰 :“圣人在乎?”公曰 :“已死矣 。”曰 :“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 :“寡人读书 ,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 :“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
《庄子》 外篇 天运第十四#庄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 ?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 ?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乎? 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乎 ?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仿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 ?敢问何故 ?”巫咸袑曰 :“来,吾语女。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备,临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 商大宰荡问仁于庄子 。庄子曰 :“虎狼,仁也 。”曰 :“何谓也?”庄子曰 :“父子相亲,何为不仁!”曰:“请问至仁 。”庄子曰 :“至仁无亲 。”大宰曰 :“荡闻之,无亲则不爱,不爱则不孝。谓至仁不孝,可乎?”庄子曰 :“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此非过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夫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见冥山,是何也?则去之远也。故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而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夫德遗尧、舜而不为也,利泽施于万世,天下莫知也,岂直大息而言仁孝乎哉!夫孝悌仁义,忠信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不足多也。故曰:至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焉;至愿,名誉并焉。是以道不渝 。” 北门成问于黄帝曰 :“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帝曰:“汝殆其然哉!吾奏之以人,徵之以天 ,行之以礼义 ,建之以大清。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其卒无尾,其始无首。一死一生,一偾一起,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汝故惧也。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涂郤守神,以物为量。其声挥绰,其名高明。是故鬼神守其幽,日月星辰行其纪。吾止之于有穷,流之于无止。子欲虑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傥然立于四虚之道,倚于槁梧而吟 :‘目知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 ,已夫!’形充空虚,乃至委蛇。汝委蛇,故怠。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丛生,林乐而无形,布挥而不曳,幽昏而无声。动于无方,居于窈冥,或谓之死,或谓之生;或谓之实,或谓之荣。行流散徙,不主常声。世疑之,稽于圣人。圣也者,达 于情而遂于命也。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此之谓天乐,无言而心说。故有焱氏为之颂曰 :‘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汝欲听之而无接焉,而故惑也。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卒之于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 孔子西游于卫,颜渊问师金曰 :“以夫子之行为奚如?”师金曰 :“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颜渊曰 :“何也?”师金 曰 :“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 ,巾以文绣 ,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蕲行周于鲁,是犹 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者也。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者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口(左“木”右“且”)梨橘柚邪 !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 ,彼必囗(“龄”字以“乞”代“令”)啮挽裂 ,尽去而后慊。观古今之异,犹囗狙之异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 。”老子曰 :“子恶乎求之哉?”曰 :“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 。”老子曰 :“子又恶乎求之哉 ?”曰 :“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也。”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 |
《庄子》 外篇 刻意第十五#庄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野语有之曰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 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庄子》 外篇 缮性第十六 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理也。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义明而物亲,忠也;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信行容体而顺乎文,礼也。礼乐遍行,则天下乱矣。彼正而蒙己德,德则不冒。冒则物必失其性也。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淡漠焉。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 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枭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由是观之,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道之人何由兴乎世,世亦何由兴乎道哉!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古之存身者,不以辩饰知,不以知穷天下,不以知穷德,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己又何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故曰:正己而已矣。乐全之谓得志。 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庄子》 外篇 秋水第十七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 :“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
《庄子》 外篇 秋水第十七 #庄子#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河伯曰 :“世之议者皆曰 :‘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 :“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故异便。此势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闻曰 :‘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 。’约分之至也 。” 河伯曰 :“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北海若曰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河伯曰 :“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北海若曰 :“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 河伯曰 :“然则何贵于道邪 ? ”北海若曰 :“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 。’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踯躅而屈伸,反要而语极 。”曰 :“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 :“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 是谓反其真 。’”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不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不然。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 :“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 :“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 ?吾安用足哉!”蛇谓风曰 :“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 :“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鰌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 。”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 :“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 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无几何,将甲者进 ,辞曰 :“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 |
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这是以前的小学同学,一直没联系,要给我诊金,我说有效果了我才收,结果太嗨皮了,分享药方以供有缘人探讨,激素药还是尽量别吃,那个药厉害,副作用不是一般的大。 |
拔毒化腐生肌药#中药学习 升药 拨毒,化腐。 铅丹 拔毒生肌,杀虫止痒。 炉甘石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硼砂 外用 清热解毒, ? 内用 清肺化痰。 轻粉 外用 攻毒,杀虫,敛疮, ? 内用 逐水通便。 砒石 外用 攻毒杀虫,蚀疮去腐, ? 内用 服劫痰平喘,截疟。 |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金匮要略 ? 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 大枣六枚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水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 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一物瓜蒂汤方 瓜蒂二七个 上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论一首 证三条 方十二首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治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尿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尿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尿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知母汤方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两,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七枚,擘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 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七枚,擘 鸡子黄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合,温服。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百合洗方 上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主之。栝蒌牡蛎散方 栝蒌根 牡蛎熬,等分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