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从大秦横扫六国,到八国联军大闹紫禁城——《帝国沉浮》(长篇连载)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从大秦横扫六国,到八国联军大闹紫禁城——《帝国沉浮》(长篇连载) |
作者:清风问过我的脊梁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关于《帝国沉浮》 诗 曰:书帝王霸业续千秋史册,叙王朝更替看谁主沉浮? 关键词:帝王、军事、政治、纵横、智慧、手腕、昏庸、阴谋、忠臣、奸佞、崛起,衰落。 弱小的诸侯国——秦,诞生于公元前770年,周朝分封为诸侯国。在几代诸侯秦王的不懈奋斗下,逐渐强大,直至虎视中原。 再后来,嬴政从赵国都城邯郸,浴火重生,继承大秦东出之遗志,西出太行,东扫六国,荡平天下,一统中原,建立大秦帝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六国,到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大闹紫禁城,晚清独裁者,慈禧老奶带着光绪逃往西安。八国联军(英法为主)一把大火,不仅烧掉了大清帝国苦心孤诣的皇家林园瑰宝圆明园,也烧掉了大清帝国最后一块遮羞布,把最后的帝国——大清,扔进浩浩荡荡历史长河。 至此,在大秦帝国气势恢宏地号角声中拉开序幕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在经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洪武、康乾等雄才大略的帝王和一系列奸佞宵小,昏庸无道的君臣操持,终于在圆明园的火光冲天中,落下惨不忍睹地帷幕! 个中缘由,不只是几十个故事,也不只是几百个故事,....... |
(大秦之肱股) 公元前263年。 赵国都城——邯郸。 战国10强之一,卫国第一上市企业——吕氏集团,吕氏集团董事长吕不韦在赵国邯郸的临时办公室,来了一位极其重要的客人。 来人名叫张继祖,乃秦国名相张仪之孙。 通过历史你会发现,人才者,历来不分三教九流,即便落魄如乞丐,仍有可能是帝王早年(比如朱元璋);商人、教师、小隶者、后位极人臣,位列王侯将相者,更数不胜数。 历史证明,吕不韦在历史上,远比赵孝成王、蔺相如、廉颇,这三位赵国当时的铁三角,更具历史地位和名气。更赵国其他三公九卿更不在话下。 吕不韦这位战国大亨,当时到底有多富有?完全可以参照今天的“腾讯”和“阿里”来解读。 在那个似乎只有君王和王后,不可以买卖时代,以吕不韦的财力,如果想在赵国邯郸买个厅部级干部,过过官瘾,简直信手拈来,小菜一碟。 张继祖的到来,改变了吕不韦,也改变了春秋各国的格局。 要了解张继祖,必须先了解张继祖祖父——张仪。张仪乃秦国谋士,战国著名纵横家,名气没有商鞅大,功劳不比商鞅小。 商鞅变法是在公元前359年,商鞅变法前,秦国在中原的地位,比印度今天想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不得,还要尴尬。 当时的中原各国,处处鄙视秦国,连“玩家家”都要避着秦国。六国视秦国为未开化的蛮夷之族,予以鄙视,更以不准秦国参加中原各诸侯国的会议盟誓(资治通鉴有明确记载),对秦国予以打压。 落后才会挨打,秦国当时有多落后,不言而喻。 年轻秦孝公,知耻而后勇,奋发图强。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秦孝公和商鞅彼此都逮住了机会。 商鞅变法以个人悲剧,成就了大秦帝国的崛起。正如东汉王充所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
|
(张仪的纵横之术 上) 到张仪出场的时候,秦惠王当政的秦国,已经开始准备收拾强大的中原大国,齐国。 这一年是,公元前313年。 收拾齐国问题不大,但齐国的盟国——楚国,不好惹。 就好今天的比美国,想打朝鲜的注意,中国人民不答应,他别想动朝鲜的脑筋。 地理位置和中方立场,决定了朝鲜不可能是第二个阿富汗,或者伊拉克。 这个比喻也有不恰当房的地方,楚国当时的立场,如果像我们现在一样坚定,估计也就不会有秦始皇这个称呼了。 就是出始皇,也可能是齐始皇,赵始皇,或者楚始皇,而不是秦始皇。 张仪孤身入楚,先是重金贿赂楚国重臣靳尚,让其伙同楚王宠妃郑袖离间楚王和屈原。 可见,忠心不是任何时候都有用,一心为民的屈原,终不得不渐渐远离楚国政治的核心圈。 张仪用钱搞定靳尚,靳尚用无微不至、事必躬亲和各种心领神会,阿谀了郑袖。郑袖驯服楚怀王,搞定定屈原的武器是貌美如花的容颜,和不着边际的“枕边风”。 历史证明,最可怕的不一定是小人,女人有时候比小人更可怕,特别是那些漂亮的女人。 郑袖和靳尚和这对王炸的存在,大夫屈原注定不仅要姓屈,还要憋屈。屈原大夫,大概也没想到这一层关系。 楚怀王不愧是男人,他的性格跟大多数男人的性格一样,耳根软。大头百姓耳根软没多少问题,一个君王耳根软,这将是一种灾难。 楚王也很无辜,他内心深处也不想这样做,只不过在大家和小家面前,他选择了小家。这样一来,家庭的和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面对郑袖的耳提面命,怀王只有一个选择,委屈屈原。 自古以来,除了健康,还有多少钱搞不定事情? 不几日,张仪就通过靳尚引荐,面见了楚怀王。 此时的怀王自然是一言九鼎的怀王,张仪对楚怀王说:“我有个非常好的提议,不知大王肯不肯赏脸?” “但说无妨!” “只要楚国和齐国断交,商於六百里尽归楚国,外加大秦美女一百名。” 爱江山,也爱美人! 楚怀王一听,只要跟齐国断交,就能得到秦国商於六百里的土地。 关键的关键,还有秦国美女,作妻当妾,听其享用。 楚王不心动,他就不是楚王。 屈原和陈轸(楚国谋臣)一听急了,连忙苦柬死磕,怀王也不犹豫,坚决答应与齐国断交。 于是,关于这个问题,屈原、陈轸两人就成了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太监,别晾在一边。 在唾手可得的城池和美女面前,楚王忘记了张仪是鬼谷子的徒弟,而且还是得意门生这么一回事。 鬼谷子何许人也?大概不必多言!古代十大谋士之首,诸葛亮在一些名单上,只排第七。鬼谷子的位置,不管如何排?谁排?都很乔丹在NBA的地位一样牢固,“谋士之神”。 张仪何许人也?和苏秦,孙膑,庞涓不分伯仲。 楚王果真派了个禁卫军副总司令兼职外交部长的将军,屁颠屁颠的跟着张仪打道回秦,接收六百里土地和秦国美女。 车到咸阳,张仪故意从马车上跌下,然后三个月不上朝。 张仪此举,让楚怀王诚惶诚恐,甚至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连忙派楚国第一勇士宋遗,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往齐国,侮辱齐宣王。 宋遗不愧是楚国猛将,策马扬鞭,不辱王命。 齐宣王平生未受其辱,大怒之余,降低姿态,讨好秦国。 齐国和秦国不几日便修好。 次日,张仪上朝。见那楚国使者,张仪一副惊讶之状,问道:“你不去接受割地,还在这里干什么?从某处到某处,不止六里?” 张仪原先许诺的六百里,一下子变成六里。 楚使瞠目结舌,不知如何是好? 张仪反问:“莫非将军想留下来,让我王给你封个讨赵先锋?” 楚使受辱回国,怀王大怒,派屈匄率军伐秦。 对于楚王的这种举动,屈原和陈轸两个迂腐的忠臣,自然是不能坐视不理的,他们认为只要有一颗忠诚的心,定能感动怀王。 忠言逆耳,逆耳的话听多了,贤人也会烦,更何况楚怀王本来就不是贤人,他只是一个平庸的诸侯。 屈匄的大军像楚怀王的脾气一样,浩浩荡荡,直奔咸阳。 接下来给秦惠王出馊主意的,又是张仪。这次推荐的人选叫魏章,和张仪一样是魏国人,张仪建议启用魏章,阻击楚军于丹阳。 老乡见老乡,没有两眼泪汪汪。事实证明,张仪不仅是纵横家,也是军事家。他与魏章珠联璧合,一点也不比蔺相如和廉颇逊色。 屈匄的八万楚军被魏章斩首,屈匄也有幸成为这场“政治阴谋战争”英雄,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楚怀王有多恨张仪? 这个答案等得不算太长,两年后,张仪就知道了答案。 |
(张仪的纵横之术 下) 两年后(公元前311年) 大国多任性。 秦惠王让张仪派人前往楚国,通知楚怀王,用秦国武关以外的地方换出国的黔中之地。 这种霸王硬上弓的交易,谁赚?谁赔?不言而喻。 楚怀王想秦国之所以为所欲为,都是张仪在作祟!于是让来使回复如下: “武关那不毛之地,拿来何用?且叫张仪来楚国做人质,黔中之地,楚国双手奉上。如若不然,先让秦军踏平了楚国,踏平了孤,再来拿黔中之地吧!” 邯郸精神病医院的医生听到此话,估计不少人猜想,我会不会楚怀王的主治医生。 张仪听说此事,欣然请命前往。 秦惠王自然不允,怕张仪不测,说了一番肺腑之言,听似字字戳心。 张仪自然不能不去,于是苦口婆心,演足了戏,秦王才勉强答应,虽然都是演戏,也都知道彼此都是演戏,但又不能不演,戏演得恰到好处,好一出君臣惺惺相惜的场面,让人看了不流几滴眼泪,都觉得尴尬。 张仪当然知道楚王想他让死,但楚王有软肋,楚王最大的软肋就是郑袖,男人征服了天下,女人征服了男人,这是恒古不变的名言。 不过有时候,男人征服女人比女人征服男人还要容易。 果然,靳尚政府郑袖只用了一些金银首饰和胭脂水粉,再加上一番发自肺腑的话,就触动了郑袖。 “大王想要处死张仪,但张仪是秦王亲臣,听说秦王想用上庸六县和秦国美女换回张仪!大王爱土地,最后的结果,多半是张仪被换回去,秦国美女被宠爱,你被冷落!” 郑袖一听,这还了得?难免大王不会嫌弃我年老色衰。 她绝对不能让这种结果发生,于是三番五次对楚怀王哭诉。 “大王你要杀张仪,不如先把我们母子杀了,或者送到江南,让我和你的儿子,将来不被秦人所杀!” 楚怀王经不起长头发的唆使,不几天就免了张仪死罪,并以礼相待。 靳尚说的上庸六县和秦国美女,自然是无稽之谈,全是钱之使然和张仪编的鬼话。这样一来,张仪、靳尚和郑袖都成了赢家,这不是双赢,简直就是“三嬴”。 征服来,征服去,最终征服男人的还是男人。 张仪被放后,直奔韩国。 张仪和韩王的对话就直接多了,苦口婆心,字字玑珠,不失关心,也不失提醒, 有时候,关心和提醒往往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韩王感动得只差三叩九拜。 这么好的说客哪里找?那就合力戮楚吧! 上司给下属的犒劳总不能只是口头表扬,表彰和封赏,很多时候是少不了的。大不了,后面又拿回来就是了,反正就是一句话的事。 回秦后,秦王先是给张仪割地封爵,然后又是各种香车美女。 不几日,张仪又接到了新任务,向东游说齐王。 张仪说秦楚已经联姻,韩国献了宜阳,魏国献出河外,赵国割让河间,此时是齐国最后的机会,再不攀附秦国,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齐王怎么会不想做俊杰呢?做梦都在想。 齐王被说服后,张仪又向西,继续套路赵国。 赵王你真不简单呐!一马当先,联合各国抗秦,让我大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大王你真是身在邯郸,名震咸阳呐!托大王的福,让秦国养精蓄锐这么多年,巴蜀,汉中不费吹灰之力,就被划入我大秦版图。 只可惜!咸阳人民对大王仇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秦国的敢死队,不久就会兵临邯郸城下,现在看来和秦国结盟是个机会。 张仪的话不无道理,从某种逻辑上说,那可是金玉良言,是关心,也是提醒。 和张仪聊聊天,就能和孤狼大秦,结为兄弟友邦,又不用签卖身契,赵王当然不会错失良机。关键是人家秦国个子大,就像今天的某国对那些小国家而言,还是听话点好,一不小心揍成第二个伊拉克或者阿富汗就不妙了。 张仪接下来,然后北上燕国。 对付燕国这种微型对手,直接威胁就得了,不怕他不答应。 燕王很爽快就俯首称臣于大秦,爽快程度一点也不比酒鬼举杯一饮而尽逊色,义薄云天,让人拍手叫绝,一口气就送给秦国五个城池的作为见面礼。 张仪带着燕王献给秦国的礼单,一路狂奔,他想给远在咸阳秦王一个惊喜。 由于没有手机,打不了电话,发不了微信。秦惠王不知道张仪有好消息告诉他,张仪还不到咸阳,他就先驾崩了。 看到再多的土地和城池,也无法令秦惠王起死回生,张仪只能把这个好消息,报告了新继位的武王。 武王似乎对六国的大礼不感冒,也有可能是刚刚继位,还没能从沉浸在喜悦的悲伤中,挣脱出来。只是口头表扬了几句,然后冷冷的说了句。 “老人家,你辛苦了!先去歇着吧!” 这种软钉子,张仪自然不喜欢,但只能憋着,因为人家是秦王,别说是口气,就是一泡尿,也得憋回去。 也不知是谁说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反正这是从人类发展史上,总结出来定律。 喜欢老臣的新君,本来就和喜欢新君的老臣一样稀少,更何况还是功高盖主的谋臣,君臣不合只是迟早的事。 兄弟不和外人欺,君臣不和也不会有好事。 虽然,六国在听说张仪和秦王不合后,纷纷放弃承诺,倒戈于秦。但是张仪一番敲打恐吓,还是让秦国得到了不少好处,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不多久,张仪游走魏国,将毕生引得传授与孙子张继祖。 张仪死后,张继祖父子既怕六国加害,又恐秦武王不容,隐姓埋名游走各国。 |
(吕不韦的局) 话说这张继祖到赵国的时候,已经白发苍苍。一见吕不韦,就认定此人定有一番作为。 吕不韦也是识货之人,不管是千里马遇到伯乐,还是伯乐遇到千里马,总之是遇到了。 张继祖没有把祖传智慧带进棺材,他留在吕氏集团在邯郸的总部,对这位吕氏集团的掌舵人,加以开导。 对于这种从天上掉下来的CEO,吕不韦自然不必勉为其难。 只要合作,就是双赢。 张继祖教吕不韦,就好比孔子教孔明,一个会教,一个会学,表现非常可观。 弥留之际,张继祖决定送徒弟一份大礼,让他弃商从政,押宝秦国质子——异人。 吕不韦不解,问道:“秦国不是小国,异人既为质子,说明并非秦王继位之意中人!” 张继祖只说了一句话:“事在人为,某事在人,成事也在人!” 吕不韦在面见异人前已经做足了功课,娶了赵国首富的赵百万的女儿赵姬为妾。 至于这赵姬有多美,应该不难想象,既入得了吕不韦的法眼,二婚还做了王后的女人(秦王异人的妻子,秦始皇的母亲),肯定不是一般人。就连名垂青史的杨贵妃,二婚也只做了贵妃。 吕不韦特意为赵姬搭了个戏班子,让赵姬带着一帮女子专门操练歌舞。 这戏班有点像现在的KTV,赵姬相当于KTV的总负责人。 一切就绪,就该到异人出场了。 话说那秦异人,虽贵为秦国公子,可毕竟是人质,而且赵国本来就看秦国不顺眼,秦异人的处境有多尴尬,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说当时世界上有一种人最无聊,无疑就是异人这种质子,不愁吃,不愁穿,还没有事情做。 异人正愁没地方消遣,听说有人要请他去KTV,岂有不去的道理。(是你你也去) 赵姬经营的KTV,有歌、有舞,关键是还有美女和酒。 此时的异人已经成年,不会不懂男女之事,但因为是不在自己的地盘上,大多数时间只能自己揣摩。 在酒精和歌舞的催化下,异人很快就进去到了忘我的境界。赵姬的舞姿越优美,异人的眼睛里就越发的充满渴望。 翩翩起舞的赵姬早已深谙男女之事,这种女人的眼光比任何女人都更火辣,她俘虏异人只要几个眼神。 吕不韦当然不会不明白异人的心思,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如果公子不嫌弃,让她伺候公子如何?” 这惊喜来的太突然了!这怎么好呢?更何况朋友妻不可欺!我异人怎么能夺人所爱呢? 故事的结局当然是吕不韦硬要把赵姬送给异人,赵姬楚楚可怜的哀求,异人才勉为其难。 这种令人眼红的事情,赵国的权贵们自然不允,纷纷从中作梗。 可吕不韦是谁?他是吕不韦! 这个世界上,钱搞不定事情很少,更何况在那个缺少的战国年代。 这个夜晚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夜晚,就在这个夜晚,异人和赵姬做了一件我国人类繁衍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制造了秦始皇(当然他俩并不知道这件事情如此伟大)。 |
(乱世弃儿嬴政 上) 公元前259年2月18日,在赵姬肚子里呆了十个月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出世了,他的名字叫嬴政。 这一天,没有狂风暴雨,也没有电闪雷鸣,一起似乎很平常。 赵国和秦国的关系,随着嬴政的长大在逐渐恶化,此刻,王陵的大军已经围攻邯郸两年之久,久攻不下。 嬴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已经意识到再不有所作为,老天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位年轻时曾经在燕国做过人质的战国霸主,决心要给六国一点颜色看看,他说什么也不相信邯郸会固若金汤。 此时的赵国,已经积弱三年之久,老将廉颇在长平之战后被雪藏,蔺相如更是在长平之战中,被赵括的纸上谈兵,活活气死。(注意这才是关键,赵括被杀,40万赵军被活埋) 秦昭襄王最先想到是启用武安君白起接替王陵,但是白起毕竟不是慵将,他看出赵国气数未尽,虽然廉颇被雪藏,还有平原君赵胜在苦苦支撑。 平原君何许人也?赵孝成王的叔,一个散尽家财,也要力保邯郸的赵国政治家,军事家。如果不有他老人家慷慨解囊,秦始皇能否在邯郸平安出世都是个未知数,说不定被秦国大军搞得胎死腹中都有可能。(从这个层面讲秦始皇的平安出世,还得感谢他老人家。) 白起何许人也?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并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抱病在身(不出战的原因之一)的白起,以为秦昭王听得进他的话,说了这样一番话: “邯郸易守难攻,更何况魏国和楚国的援兵一天就能到达,韩赵魏齐对秦国积怨已深。就拿长平之战来说,大秦虽然赢了,但伤亡过半,和输了没什么区别!” 白起说话直来直去,拒不出兵,但结果告诉他,不听话,只有死路一条。 秦昭襄王大手一挥“杀”,咔嚓一声,白起的人头和脖子第二天就分了家。 秦昭襄王杀了白起后,先是任命大将王龁(hé)担任上将军,率大军接应王陵,强攻邯郸;又派人警告魏安釐(lí?)王,大体意思实说: “谁胆敢派兵支援赵国,我下一个就收拾谁!” 魏安釐(lí?)王果然胆小,连忙派人阻止晋鄙停止救援赵国,秦军有恃无恐,继续往邯郸开拔。 吕不韦的这盘棋布局很是周到,要想培植异人,单贿赂赵国这般贪官自然不行。也是活该老天眷顾吕不韦要成气候,国安君(异人他爹,秦始皇他爷爷)的最宠爱的爱妃,华阳夫人没有子嗣。 吕不韦一番运作,让华阳夫人认异人为儿子,对于一个没有孩子的女人来说,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华阳夫人只有有了儿子,才能确保王后,太后,太王太后这条路不会被堵死。母亲只是贱婢的异人,只有认华阳夫人为母,才有机会成为王储。 异人的在秦国的地位变了,他不再是某个贱婢的儿子,而是华阳夫人的儿子。 因为华阳夫人的缘故,吕不韦很快就知道邯郸大战一触即发。 吕不韦是个天生的赌徒,赌注眼看就要赔光了,怎么办? 对一个赌徒来说,赌注都没了,还拿本钱干什么?只有继续下注,“带异人跑!” 邯郸守城的护卫军司令可允许这种事情发生,这影响到他吃饭的家伙(人头)。 这家伙的人头很值钱,吕不韦出了六千两黄金,才搞定这群“禁卫军”。 是悄悄逃走,还是和妻儿共赴黄泉?异人肯定做过挣扎。不过在吕不韦的帮助下,他很快就想通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命都快保不住了,还拿媳妇和儿子干什么? 犹豫(这媳妇实在漂亮,儿子也能干)在异人的大脑一闪而过,最终果断的跟着吕不韦溜了。 |
(乱世弃儿嬴政 下) 王龁的大军还没到半路,吕不韦和异人就到半路了。 王龁和他的副将们,本以为胜券在握,不想他才到半路,白起的话就应验了。 魏安釐王优柔寡断,他弟弟信陵君魏无忌可不孬。更何况赵国的平原君是他亲姐夫,秦军攻打赵国,打的就是他姐夫。 姐夫不好过,姐姐还有好日子吗? 魏无忌不是那种见(姐姐)死不救人,让魏王的爱姬,如姬偷了晋鄙的兵符(兵符就在魏王的枕头下)。 如姬为什么那么听话?因为魏无忌为她报过杀父之仇(这个人情可不小)。 兵符到手,平原君魏无忌连夜约上魏国第一勇士朱亥。 “走,我俩去前线瞧瞧去!” 信陵君让晋鄙赶紧出兵支援赵国,晋鄙不敢,也不干。 “好吧!你不干?那就死吧!” 朱亥卷起袖子,手起椎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四十多斤的铁椎砸在晋鄙的脑袋上。(可见勇士都不是白叫的) 晋鄙脑壳碎了一地,才发现信陵君不好惹,可是已经晚了。于是他就成了历史上因为兄弟意见不合,丢了命的大将(死因有点特别,这充分说明一个手下有多难干!)。 信陵君让人集合部队,拿出兵符,下令道:“父子都在部队,老爹回家,兄弟都在部队的,大哥回家!独儿子参军的回家赡养父母去!” 王龁到邯郸的时候,魏无忌的八万敢死队也到了,王龁很快就输了,输得体无完肤。 王龁一开始还以为自己力大气粗,可以痛扁平原君一顿,不想人家小舅子路见不平,决心和姐夫共进退。 于是王龁就被平原君和信陵君这对姐夫和小舅子,打得鼻青脸肿。 这种架谁打谁输,原先只想单挑,心里还想着以大欺小,会不会胜之不武?结果被这对姐夫和小舅子二打一,以多欺少。 异人跟着吕不韦逃回大秦,赢得一个响亮的名字,嬴子楚。因为他的继母华阳夫人是楚国人,(顾名思义楚国人的儿子)。 这种变相跟妈姓搞法,现在很常见,古代可不多见,而且还是继母。 秦昭襄王见一时间收拾不了赵国,就改变注意:“收拾不了老二老三,那就收拾老六老七吧!” 按战国七雄当时实力排名,韩国应该是老六,老七应该是燕国。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派大将赵掺揍了韩国,攻下韩国都成,阳城,斩首韩军四万人。 赵掺的大军,接着又出其不意揍了赵国一顿,攻占了二十几个县,斩杀及俘虏共九万。 这还不算完,秦国紧接着又猝不及防地狠狠的捅了大周一刀,抓了周赧王姬延。 秦王可能看周赧王姬延活不了几天了,善心大发,把姬延放回大周。 可怜的姬延,回家没多久就死了,估计多半是气死的。 姜子牙辅佐姬昌父子建立的大周,到这里彻底画上了“圆满”句号。 大周虽然垮了,但不得不说大周真不简单,从红红火火到苟延残喘,立国整整879年,不可谓不是历史悠久。 天下成了诸侯的天下,每一个诸侯王,都成了真正的王。 |
(少年的嬴政和丹) 到这里该说说我们嬴政小朋友了,自从他爹逃跑后,嬴政小朋友就合法的继承了他爹异人秦国质子的尴尬地位。 在那个流行玩质子的年代,嬴政小朋友在邯郸并不孤独,其中有个好朋友必须得介绍一下。 他来自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燕国太子——丹,他爹叫燕王——喜。 他爹本应该出名,不知怎么回事,是书上居然一笔带过,也许史学家们觉这种为了讨好别人,而亲手杀掉自己儿子的混蛋,不值一提。 对,燕王喜杀的就是大名鼎鼎燕太子丹,他的亲儿子(具体后面会有讲到)。 嬴政小朋友和他的这位燕国朋友,丹,是那种真正的生死之交,你死我活那种。(这个典故很出名,荆轲刺秦王) 在生死关头被父亲抛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嬴政估计一辈子也忘不了,幸运的是他活下来了,提心吊胆的活着。 嬴政之所以能活下来,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政治的需要(他对赵国或许还有用),一个是因为她娘的美貌(历史无数次证明,长得美的女人,总是要比那些长得一般的女人更幸运)。 这是一种煎熬,也是冶炼。冶炼着嬴政,也冶炼着赵姬。 同样身为王室血统的燕国太子,丹的命运似乎和嬴政一样糟糕。两人同样背负被国人和亲人抛弃的遭遇,在邯郸享受着被赵国的王公和贫民嘲笑的眼光。 两人是邯郸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情况只会比鲁迅笔下“孔乙己”只会更糟糕。孔乙己只有在“偷”而被抓后,被人痛打一顿。至于嬴政和丹,赵国的皇子王孙们只要心情稍有不爽,他们拳脚和唾沫,就会像雨点一样落在嬴政和丹的身上。 可以想象,两人肯定一次次咬牙切齿,思考如何扒了赵国人的皮,抽了赵国人的筋。 但一切只能在某个安静的角落,供五脏六腑交流。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嬴政和丹迫于形势,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一起挨打,一起挡口水,倔强的眼神相互鼓励。 患难本应该见真情的,嬴政和丹这对难兄难弟却不能。因为他们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共同的梦,灭了六国,灭了对方,一统天下。 廉颇,于赵国是英雄,于嬴政却只能是阴影,是仇恨。这就好比后来的成吉思汗,不可能是欧洲人的英雄,希特勒不可能是波兰的英雄一样的道理。 每一次廉颇凯旋而归,嬴政和丹都只有一种想法,长大一定杀了他。 如果说这种念头时时刻刻存在,那肯定也不尽然,被别人打得遍地鳞伤,满地找牙,任谁都会有崩溃的时候,任谁都不能保证斗志昂扬。可能他俩也会有宁愿做一条狗,也不想做人的时候。 更何况,能不能活着回国?还两说! 但,强者终归是强者! 不幸,有时候就好比狂风暴雨,能摧毁一切,也能让山崖上的野草变得更加坚韧。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富有戏剧性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 |
(嬴政回国) 公元前251年,嬴政的曾祖父秦昭王嬴则在位55年,终于驾崩。 继位者是嬴政的亲爷爷——嬴柱(守孝一年方可继位)! 这位一年后就被追封“谥号”秦孝文王的国安君,并没有想到他远在邯郸的孙子——嬴政。 不过没关系,有两个男人是不会忘记嬴政的母亲这位叫赵姬女人的。其中一个毫无疑问,是嬴政的亲爸爸嬴异人,不过现在已经改名叫子楚。 另一个就是得到张义真传的吕不韦,要说想赵姬,估计吕不韦比赵姬的丈夫子楚,更胜几分(你懂的)。 不过想要嬴政回国并不容易,这需要得到一个女人的同意,华阳夫人。这个女人可不好对付,这是一个比男人更具果断杀伐的女人。此时她已经名正言顺当了王后。 吕不韦是谁?他是吕不韦! 国安君虽然还未真正继位,但年事已高,吕不韦却正值当年,一表人才。这种男人一旦卑躬屈节,无微不至,将会是所有女人的克星,华阳夫人也不例外(此时应该称华阳王后更合适)。 经过吕不韦的一番神鬼操作,嬴政小朋友的爸爸,轻而易举就成了大秦太子。 王后(华阳夫人)虽然不是嬴政的亲奶奶,但此时却胜似亲奶奶。 王后在晚上侍寝的时候,在枕边说了句,“让我那邯郸的孙儿回来吧!” 这句话第二天就成了懿旨,任何一句话,一旦成为懿旨,那就意味着将会有无数人绞尽脑汁,为这句话疲于奔命。 嬴政就这样依依不舍的告别他的兄弟——燕太子丹,和母亲坐上了回国的马车。 此刻的情景,嬴政有多兴奋,太子丹就有多失落,失落的当然不只有不舍。仇恨、孤独、无助、羡慕、嫉妒一下子就涌上了丹的心头,估计嬴政母子的车,已经到达咸阳,丹兄弟依然没能释怀。 不曾想,一别从此路人。 回到咸阳的嬴政,没多少时间怀念他曾经的兄弟,从一个流浪汉成为王子的故事虽然动听,但不一定美丽。 咸阳的每一双眼睛,都看着这位归来的太子之子,那眼光和邯郸人眼光有着本质的不同,又有着高度的——鄙视。 不过对嬴政来说,比起邯郸的寄人檐下,这不算什么! 一年后(其实没有一年),嬴政小朋友的爷爷,嬴柱终于继位了。这位嬴柱同志一继位,就创造一个世界历史纪录。 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袁世凯同志也没有被打破。同样伟大“国安君”继位3天,就驾崩了,被追封谥号“秦孝文王”,享年53岁。 秦孝文王嬴柱的伟大之处,在于仅仅继位3天,就下令大赦罪人,善待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这是一大善举,也是一大壮举,值得尊敬。 秦孝文王的死,显然没有给天下人足够的思想准备,但要说最措手不及,还是嬴政小朋友和他的爸爸嬴子楚(除非吕不韦玩了阴招,不过可能性不大)。 嬴柱当了一辈子太子,才等来王位,嬴子楚用3天,就完成这一伟大飞跃。 于是乎,妖娆可人的赵姬,一下子就成了母仪天下女人。吕不韦马上将变成大红大紫宠臣,也变得显而易见。 子楚继位后,第一时间就感谢了三个让他坐上王位之人。王后华阳夫人尊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原本是地位的宫女,一直以来不受待见,如同鸡犬升天,直接跳级夏太后。 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宫女,挤破脑袋也要怀个龙种,即使皇帝老儿已经老态龙钟,不堪入目。于当时的后宫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希望工程。 |
(从太子到转正) 老爹当了皇帝,那么多同父异母的兄弟,谁做太子呢? 嬴政小朋友肯定也想试试,但年龄太小,操不了这个心。这年纪放在现在,即使是小龄生,也才小学三年级,更何况嬴政小朋友既没有上幼儿园,也没有上托儿所,人家读书的年纪,他都在挨揍。 在这件事情上操心最大肯定不是他爹,而是他妈。既然有妈妈操心,爸爸再操心就是瞎操心,关键是他爹也跟现在的爸爸一样,忙不过来。 当太子是需要资本的,在邯郸挨揍的经历,这时候就成了最大的资本。 关于太子的事,吕不韦和赵姬心照不宣,不需要从长计议。嬴政晚上做梦的时候,妈妈在爸爸耳边喃喃细语;白天玩泥巴,捉鸟时候,吕大人在朝堂上美言;爸爸本来就觉得政儿不错。 那就“政儿”来当太子吧! 于是乎,在咸阳成上班的干部们,再见到嬴政的时候,态度彻底的变了,见面时声音更婉转了,头低得更低了,恨不能一弯腰就能啃到脚大拇指。 嬴政当太子消息,从咸阳一直传到临淄、郢都 、安邑、蓟城,....。 远在邯郸的燕国太子丹,一听说嬴政那个当年无名无分家伙已经当了太子,终于坐不住了。我这个货真价实太子命怎么这么苦呢?在邯郸待下去不是办法,肯定不是办法! 怎么办呢?想来想去,答案只有“逃”! 那就逃吧! 几个月后,丹兄弟逃回燕国的消息,传到嬴政的耳朵里,此刻他正在和宫女们捉迷藏。他可能在想,这很正常,我当年也想过无数次,只是没有地方逃而已。 一年后(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 嬴政突然发现,大叔吕不韦不见好多天了,跑进父母的卧室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叔派兵去攻打一个叫周国的国家了。听父王的口气,似乎胜券在握。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吕大叔带着好多人马回来了,带来了好多名贵珍品和美女。吕大叔告诉父王,那个叫周国的国家在地球上消失了,消灭它,就像NBA的运动员揍一年级小学生一样。 这位年轻的秦王扬声长叹,心情似乎不错,只是他没想到,揍残周国这个“小学生”,居然是他嬴子楚一生唯一的壮举。 秦国正在随着嬴政的长大,而不断成熟,强大。齐、楚、燕、赵、魏却像几个女初中生,时而亲密无间,眉开颜笑;时而横眉冷对,唾沫星子满天飞。 两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嬴政的爸爸却在五月(公元前247年)的一天,与世长辞了,享年35岁。 这个消息可不像曾祖父和祖父的去世,这显然是个晴天霹雳,嬴政第一次感觉到生命脆弱,虽然继位是他的梦想,可他没曾想过,这么早就继位,主要是年纪还小,还不懂事。 机遇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位父亲,当了三天总统,就让她继位秦王赢子楚。三年后,在老天爷的安排下,再次交出了秦国玉玺,以谥号“秦庄襄王”的身份,到赢氏列祖列宗那里报到去了,继位是他的儿子嬴政。 对还不知道二把手(太子)怎么当,就转正嬴政来说,一切来得太快。 看来,“三”的确不是一个吉利的数字。 不管是曾祖父秦昭襄王——赢则的驾崩,还是爷爷秦孝文王赢柱的去世,都和父亲秦庄襄王赢子楚去世一样,普天之下,获利最大的永远是那个卫国商人吕不韦。 这其中变故,究竟有没有吕不韦的功劳?正史书没有记载,我们不得而知,可吕不韦的师祖张仪是干什么的? 吕不韦如果只是单纯的想过过官瘾,那么在齐、楚、燕、韩、赵、魏、卫,除了“诸侯王”和“王后”,这连个一把手的职位,估计没有用钱买不到官。他有的是钱! 他费尽周折,所为何事? 吕不韦是一个商人,他更是一个赌徒。 秦昭襄王驾崩,吕不韦当了太傅;秦孝文王呜呼,吕不韦做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秦庄襄王的卡崩,吕不韦在秦国的地位将达到顶峰,他将毫无疑问被任命为顾命大臣。这种顾命大臣相当于今天的首相,君主一定时间内将成为摆设。 这种可能,成为不可能的几率,几乎是为零。除了吕不韦,嬴政母子没有别的人选可选,男人的优势,一下子就显现了出来。 吕不韦清楚,这个天下人都清楚的结果。 |
@9夏光年 2021-10-08 06:50:22 记号 ----------------------------- 谢谢!谢谢! |
(龙椅上的针毡) 可以想象,继位前,嬴政小朋友肯定无数次思考过同一个问题。 怎么样才能装得像个皇帝? 只可惜! 有些东西注定需要时间的沉淀,即便他已经很努力的表演,他终究无法改变儿皇帝的事实;演技再好,充其量也是个童星。 那些跪在脚下的大臣,就像一只只伏在地上的老虎。他想从这位托孤大臣这里找一点安全感。嬴政用余光看了看吕不韦,吕不韦的脸还是那样淡定,淡定的背后似乎藏着一种难于觉察,又不用觉察就能感觉到的东西! 这才是最危险的老虎。 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坐在龙椅嬴政。他隐隐感觉,强大的大秦帝国,似乎到了最艰难的时候。 嬴政终究是嬴政,后来的一切证明,他才是最可怕的老虎,只不过羽翼未丰而已。 这位小朋友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年纪轻轻,就能把情绪深藏不露。 这种技能的修炼,得益于邯郸那些年,那些年,他一直在修炼这门叫做忍辱负重的课程,老师就是赵国的那些官二代和残酷的现实。 这种隐忍的痛苦,除了13岁的嬴政自己,无人知晓,包括母亲赵姬。 第一次上朝结束,嬴政就及时做了课后反思。 父亲秦庄襄王驾崩的真不是时候,这一去,像极了父亲和吕不韦撇下嬴政母子,从邯郸逃回咸阳,把一切苦难,留给这对母子的情景。 又是一次考验。 这样看来当年被抛弃在邯郸并不是坏事,至少上一次被抛弃,给这一次被抛弃留下了经验。 这种经验的名字叫——坚强。 嬴政小朋友清醒的认识到,此刻的秦国,就像一个强壮的青壮年,突然得了某种危险的肿瘤,如果能消除肿瘤,秦国仍然还是战国大佬。(关键是要能活下来) 消除肿瘤的方法只有两个,一是在其没有变为恶性肿瘤前,通过手术,一刀切除。另一个则是依靠中医,用中药控制,不让其变为恶性,我们称之为保守治疗。 第一种方法直截了当,问题的关键肿瘤并非一个。朝堂上究竟潜伏者多少个大大小小的肿瘤,嬴政母子不得而知。 还是中医吧!后者疗效虽慢,却只要一个偏方。 这个偏方去哪里找呢? 嬴政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几个月,最后发现母亲赵姬就是最佳偏方。那毕竟是自己老妈呀!难道要牺牲老妈吗? 遇到这种事情苦恼是免不了的,嬴政最大的苦恼不是牺不牺牲老妈,而是怎样说服老妈心甘情愿自我牺牲。 天可怜见。 嬴政很快就发现母亲赵姬和丞相之间的眼神,已经不是一个太后和丞相那么简单了。 那是他看不懂,又似乎都明白眼神(他还是一个孩子,少儿不宜的事情于他而言,当然还无法捉摸)。 嬴政没有因为母亲的善解人意,而喜出望外;也没有因为母亲没有跟他商量,耐不住寂寞,而怏怏不乐。 作为一个儿子,谁不希望自己的母亲是个合格的母亲,作为一个需要母亲做出牺牲的儿皇帝,他更需要一个力挽狂澜的母亲。 历史证明,但凡能够驾驭男人,力王狂澜的女人,往往离不开一个法宝——石榴裙。 幸运的是母亲赵姬终归她的石榴裙,牢牢套住住吕不韦这头猛虎。 |
(赵姬的绣床 上) 到底是直接君临天下,还是做千年的老二? 关于是否造反取而代之,吕不韦也是掂量过的。 巅峰已经近在咫尺。 男人对权力的爱好,从来不逊色于性,除非这个男人对这种东西无能为力。 最了解吕不韦的人,非太后赵姬莫属,毕竟他们曾经同床共枕(即使同床异梦)。 吕不韦之所以没有成为历史上一笔带过的人物,离不开他的审时度势。 当时的情形,别说军权被上将军蒙驁紧紧攥着。就连军权以外的大权,也不见得全在吕不韦自己手里。 赵姬虽然一介女流,但她才是权力的象征。 只要吕不韦不造反,他就是太后赵姬最得力的避风港,赵姬就永远是他的牢牢控制秦国的枷锁。 两人一直以来,都是红颜知己,但只要不造反,再好的关系也掩盖不了,终究改变不了一个是太后,一个是臣的事实上。 与其说大秦离不开吕不韦,不如说嬴政母子只能倚仗吕不韦。 于是,美人计来了! 那是应该一个月朗星稀,星光璀璨的夜晚,太后赵姬做了一番细致的打扮,妩媚与寂寞,弥漫着整个后宫。 最了解吕不韦的赵姬太后,召见了同时最了解她的丞相吕不韦。这种女上司召唤女领导的做法,似有不妥,但又理所当然! 可以想象,非常了解的太后和丞相,一定没有太多的拐弯抹角。(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你来我办公室干什么? 微臣当然是来为太后分忧! 你连我最需要什么,你都不知道,还说什么为我分忧? 微臣该死! 你确实该死,你连一个丧偶的女人需要什么?你都不明白!你算是白活了! 听到这里,大叔吕不韦笑了! 于是,后宫成了吕不韦每天必须去汇报工作的地方! 话说到这里,关于仲父的问题需要说明一下。仲父不比亚父,亚父那是真正的仁爱长者,你看人家诸葛亮。 这样一比较,仲父这个听起来像叔叔的称呼,就有点现代化的干爹的意思了! 干爹在官场、演艺圈、黑社会、文艺圈比较流行,成了好多行业里的潜规则,干爹的力量就像亚里士多德心里的那根杠杆。 只要给我一个足够强大的干爹,我就能让地球倒着转! “干爹”这一招,如果是嬴政的赢子楚提出来的,这无异于让自己的儿子认贼作父。 认贼作父这种事情,老爹肯定不愿意让儿子做,除非儿子心甘情愿的去认。 这事也不可能是嬴政他妈赵姬干的,是嬴政小朋友提出来的!作为“干爹法则”的发明者,只能说,嬴政小朋友真的了不起。两千多年前,就倡导了现在仍乐此不疲的“干爹规则”。 这是对母亲的体贴?还是对干爹认可? 都是! 繁忙的公务与太后贪婪,没有彻底淹没吕不韦丞相造反的雄心壮志! 他仍然以为只要手握军权的上将军蒙骜一死,赵姬和天下,就是他的了,嬴政最多只是一个委曲求全的傀儡。 但!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吕不韦只要躺在在太后的凤榻上,他就又犹豫了!他觉得造反太累了,与其冒天下之大不韪造反,不如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太后的绣床上得过且过。 太后的太过柔软,他一睡,就睡过了头。当他睡醒的时候,嬴政已经长大了! |
(赵姬的绣床 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吕不韦雄风渐失,赵姬却正值当年,面对如狼似虎的赵姬。在朝堂和后宫“鞠躬尽瘁”的吕不韦渐感疲惫。 在朝堂之上,依然能够决胜千里的他,一到夜晚就倍感不支,他彻底的累了。他不再是一匹年轻的野马,他已经有些老骥的迹象。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吕不韦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因为“浸泡”后宫,而死在嬴政的秦王剑下。 梦里的秦王嬴政怒不可歇,一剑刺进了他的心脏。 罪名是“非礼”太后——赵姬(这个罪名可不小,而且成立!)。 这个梦,让吕不韦恍然大悟,后宫乃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 后宫有多危险?这里有一首诗和一个成语: 诗乃是清朝大儒曹雪芹所作: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成语乃:伴君如伴虎,跟庄如跟狼。 吕不韦是个赌徒,此刻的他不只是身在赌场,而是伴虎又伴狼。他此刻的庄家——太后赵姬,这是一只不知道满足的“狼”。 吕不韦怕了!但问题来了!庄家不让“撤资”,怎么办? 这个时候,一个叫作嫪毐的男人,进入吕不韦的视线。这人还未做吕不韦的庄客,就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因为这个传奇色彩,嫪毐以韦小宝一样的方式,进入了后宫。 嫪毐不仅做了吕不韦的替身,还充当了赵姬秘书的角色。 为什么不选别人,偏偏选嫪毐? 嫪毐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男人,他有一项令男人嫉妒,女人羡慕的本领,听说这功夫后来曾经让赵姬五天不下马车。当人们再见到太后的时候,太后忽然之间容光焕发,而身边的嫪毐,却成立皮包骨一般的骷髅。 太后自从临幸嫪毐之后,便再难自拔。 这让宰相吕不韦的权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嫪毐同样是这次操作的受益者。 嫪毐从做了太后的贴身秘书后,就成了大秦官场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扶摇直上,一时间成为大秦第一政治明星。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谁跟权力走得近,谁就是大受益者。 嫪毐并不是历史上唯一青云直上的男秘书,后来的赵高,魏忠贤,李莲英的“光辉历程”,无一不是异曲同工的好例子。 太后的幸福日子过上了瘾,觉得咸阳不够清净(主要是她和嫪毐的事,不是光荣的丰功伟绩,而是需要隐晦和带有忌讳的甜蜜生活),于是,太后干脆就带着嫪毐搬到了清净又不失豪华的秦国故都雍城,度蜜月去了。 幸福来得太突然,嫪毐不久就被封为长信侯,太后也母爱泛滥,亲自为他生了两个孩子。 太后与寺人(太监)的孩子算什么?是王子?还是寺人? 雍城毕竟不是天涯海角,绯闻不可能传不到咸阳。秦王嬴政听到这些关于母亲和嫪毐大人的“佳话”,不会没有感触。 无奈的是大权旁落,嬴政最真实地感受,只有忍! 从邯郸受辱,到吕不韦入驻后宫,再到母后为了嫪毐,给自己生了两个“弟弟”,在那个只允许有同父异母的弟弟的年代,母亲却为他生了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 未成年的嬴政,一直生在窝囊中。 这一切,注定他不会是一个平凡的君王! |
(韩国的礼物) 嬴政继位那年(公元前246年),韩国给大秦送了一份贺礼—郑国渠。 这是一条西引泾水,东注洛水的大型灌溉渠,全长300多公里。 当时的秦国就像此时的M国,不管谁当总统,都改变不了该国的世界超级大国地位。而韩国就像是一只睡在老虎旁边的野猪,随时可能会被老虎吃掉。 主宰韩国这只野猪的国君,是韩非子的老爹,韩非是大名鼎鼎的法家代表人物,和秦国后来的宰相李斯是同学,他们的老师是同样大名鼎鼎的荀子。 韩非的老爹,并不像韩非一样有才,这是一位低能的君主。 才不配位,误国殃民。 眼看秦国日益强大,多次合纵攻秦的六国,各怀鬼胎,合纵不再是最佳选择。韩非的老爹,这位韩国的王,为了大韩上下,不可谓不是尽脑汁,鞠躬尽瘁。 有心人天不负,在韩国无法大显身手的韩国水工郑国,提出了一个不动一兵一卒,就可把大秦拖垮的妙策。请命自己扮演纵横家张仪,苏秦的角色,以间谍的方式打入秦国,建议秦国修一条水渠。让秦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这个大工程上消耗殆尽,从而为韩国赢得继续存在的时间。 这是一个好办法,好就好在可以让韩国继续苟延残喘,好就好在这无异于把制造核武器专家送到秦国,为秦国制造更为厉害核弹头。 对于这种不请自来的高科技人才,吕不韦自然欢迎之至。郑国肩负着拖垮亲过的使命,带领成千上万秦国民工,每天奔波不停,只为建设一条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 郑国不可谓不是兢兢业业,但在修建过程中,其间谍身份还是暴露了。 嬴政一怒之下,就要杀掉郑国这个在当时和李冰齐名的水利专家。 郑国同样有备而来,辩解道: “臣为韩国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嬴政听后,恍然大悟,让郑国继续主持水渠工程。 这条水渠后来为嬴政吞并六国,提供了丰厚的粮草等物质基础,正如《史记》、 《汉书》所说: “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 这一条渠,一修就休了十年! 也就在同一年(公元前246年),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陵墓——骊山陵墓开始动工。 骊山陵墓南依骊山的层峦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 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值得一提的是,这块举世闻名的风水宝地,并没有让大秦崛起得到延续。 勤政为民,才是一个王朝最好的风水。 一切就绪,秦王嬴政终于在八年后(公元前238年),举行亲政大典,俗称——冠礼,开始亲政。 这场冠礼,并不顺利,差点要了千古一帝的小命。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雍城冠礼)分解! |
(嬴政的亲政之路 上) 公元前239年,嬴政同志终于接过了父亲的君权“接力棒”——开启了亲政模式。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大权在握,此刻的嬴政充其量只个实习生。话语权依然被仲父吕不韦和太后赵姬牢牢握在手里。 如果按照今天的权力板块来划分,当时皇权布局大体如下: 决策权,人事权——吕不韦(丞 相,第一辅政大臣) 皇权(象征权)——赵 姬(太 后,监国太后) 军事权(兵权)——蒙 骜(上将军,第二辅政大臣) 大秦连崩三王,国政依然稳如泰山,最大的功臣不是吕不韦,也不是太后赵姬,而是上将军蒙骜。蒙骜有两个最难得的特点,一是德高望重,二是忠心耿耿。 蒙骜的这两个特点,让浑身心机的吕不韦,无法轻举妄动,也不敢轻举妄动。可惜一代忠臣蒙骜终究没有完成自己的托孤使命,离嬴政同志亲政还差一年(公元前240年),就丢下嬴政,撒手人寰。 蒙骜的突然仙逝,让处在权力真空嬴政,陷入了空前的危机。这时,一个年轻人从门缝里,及时地站了出来。 这个年轻人叫李斯,他对嬴政说了一句让嬴政变被动为主动的话。 “先下手为强!” 这句话吓了嬴政一跳,对谁下手?怎么下手? 当然不是对既是丞相,又是仲父的吕不韦下手,是对蒙骜留下兵权下手! “可我(寡人)还未亲政呀?不亲政是不能干预国家大事的!” “大王不必犹豫,这种事就不能按常理出牌!丞相和太后要的是一个稳字,形势越稳,对你越不利,大王不能怕乱!我都替你想好了!让王翦接任蒙将军,先把兵权拿过来再说,你是大王,是在位之君,只要大王坚持不让步,大臣就得让步。除非非得兵戈相向,如果真的有此一劫,那迟早都要来!现在正是时不可待之机!” 李斯言下之意很明确,再不出手,黄花菜就凉凉了! 这天,一上朝,嬴政一改往日谦逊,不等辅政大臣吕不韦开口,就任命王翦接任大将军,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事情的结果正如李斯所料,赵姬和吕不韦见嬴政出其不意地打出这张不寻常的牌的,迫于形势,同意了嬴政的提名。 于是王翦这个当时的副总参谋长直接跳过参谋长,副总司令接过了总司令大印。 关于这位后来成就了秦国,也断送了大秦王朝的李斯,这里得说明一下。 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 性别:男 , 年龄:不详! 学历:中专 毕业学校:稷下学宫 专业:帝王之术 班主任:荀子 年轻时曾经是一名州郡的公务员的李斯,可谓深谙官场之道。他为何一眼就看中王翦,自然有它的道理。 下面再来看看王翦的简历: 王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 性别:男,年龄:不详!学历:函授(研究生)专业:打仗 通过简历,我们不难发现王翦属于那种自学成才的军事家,无师自通,生下来就具备打仗的天赋,非常了得。 嬴政同志同样是伟大的军事家,相比王翦嬴政同志,嬴政可谓是专业军事人才。嬴政在亲政前博览群书,学习你兵法,谋略。而此时,王翦只是嬴政跟前的一个不起眼的秘书。 王翦虽然是皇宫别院里不起眼的小卒子,在小卒子队伍里却颇有名气,喜欢研究打仗,而且对打仗有精辟的见解。喜欢听他研究打仗的人越来越多,话传到了嬴政耳朵里,嬴政同志发话了。 让这小子来见我! 这次见面,让嬴政有一种失落,这些年的兵书都白读了。 再后来,楚、燕、韩、赵、魏五国合纵攻秦,嬴政为了检验王翦是不是赵括的翻版,让王翦以副军长的名义带领部下参战。 于是乎,一代名将王翦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连出奇兵,打败联军。 于是乎,三个天才,就在老天的安排下走到了一起,他们准备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一切就绪,只待亲政! |
(嬴政的亲政之路 中) 到底是继续窝囊,继续做一个傀儡?还是放手一搏,做一个一言九鼎的君王?无疑是嬴政亲政后,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亲政,对嬴政来说,无疑是一次大考。为了这次考试,嬴政花了很大的精力。比如,竭尽全力做个听话的干儿子,勤奋学习谋略与兵法。 考试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你永远只有努力的份,至于给不给你及格?录不录取你?永远不是你说了算! 历史证明,嬴政最终在这次考试中脱颖而出。 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最核心的条件在于嬴政不是一个书呆子。他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的投机分子,他是一个真正的社会青年。虽然年轻,手段却丝毫不比老油条们逊色。 嬴政知道要回属于自己的权力,既像博弈,又像要账。 吕不韦和太后赵姬就是那两个借了钱,不打算还的借户。嬴政好话说尽,人家就是不还,还美其名曰:“时机还不成熟!你还小,我先帮你保管着!” 这就好比债主明知道借户有钱不还,你还不能跟借户急。要债的永远是孙子。嬴政确实已经当够了孙子,一百个不愿意再当了! 大王,放手干吧!我们帮你!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李斯和王翦这两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小混混。嬴政没把两人的话放在心上,但这两个和自己一样不甘寂寞的混混,却给了动力和信心。 不几日,一个让嬴政意想不到的“小道消息”,从雍城传到相府,然后在咸阳广为流传,人们为此乐此不疲,奔走相告。 “太后赵姬和长信侯嫪毐的两个孩子会跑了!嫪毐酒后甚至自称是嬴政后爹!(假父)” 哎呀!那不是我妈吗?怎么还整了一处《潘金莲和西门庆》呢? 嬴政原本不信,偷偷派人到雍城做了取证。经过细致的调查,结果得到了纠正,不是会跑,而是一个幼儿园大班在读,一个幼儿园小班在读。 嬴政知道老妈感情泛滥,没成想泛滥发到这地步,不仅背着自己,给已经死去老头子带了绿帽子,还给满朝文武们,生了两个“小王爷”。 遇到这种事情,满朝文武也郁闷,特别是嬴政的那些叔伯,叔公们。以后见到假太监嫪毐和真太后赵姬的这两个“杂交品种”,到底要不要三拜九叩? 如果不拜人家是太后的种,是王爷“王爷”,如果拜,来路不明,更何况其父嫪毐只是个低贱“寺人”(太监)。 这宗国际绯闻,一石激起千层浪,鉴于当时没有《战国日报》,但还是上了头条,让咸阳名声大噪,也让嫪毐同志一下子就从卑躬屈膝的幕后,飞到了风口浪尖。 接下来我们说说本剧的主角——嫪毐同志。 该同志的长相和他靠之吃饭的独门功夫(在后宫施展),无用多说,其手腕也是不简单的,硬是靠着裙带关系,从一个默默无闻马夫,变成位高权重,家奴上千“长信侯”(这官职虽然是太后赵姬封的,但是合法)。 由此可见,裙带的关系的能量,永远不可忽视! 有一条古话叫做——玩火者,必自灼!失德者,必自戕! 嫪毐这个伙计,估计就是专门为了证明这条名言警句的正确性,应运而生的。 嫪毐被赵姬宠幸后,势力渐渐庞大,成了几乎能与丞相吕不韦抗衡的唯一势力。 几乎,终归是几乎! 在绯闻暴露后,嫪毐和赵姬决定想办法出掉吕不韦,然后取而代之。嫪毐跟吕不韦玩阴招,简直就是寿星上吊——嫌命长! 嫪毐原先是不敢和吕不韦较劲的,但咸阳细作(李斯派的)给嫪毐带了话。大体意思是秦王仲父,丞相吕不韦,不日将带着秦王到雍城一游,顺便清理门户。 嫪毐听到这话的时候,心理阴影面积可想而知,只可惜宋江的水泊梁山推迟了整整一千多年,要不然嫪毐肯定毫不犹豫投奔宋江,搞不好还有一把交椅。 嬴政的成人礼(冠礼)不期而至,有人为冠礼忙前忙后,比如嬴政身边的太监和宫女们;也有人为政变不亦说乎,比如嫪毐和赵姬;还有人既要准备冠礼,又要为政变做好铺路,比如李斯,王翦等。 一边是为证明自己已成年,可以娶妻生子,当专家做主的盛大庆典;一边是你死我活,成王败寇的政变。 两个事件,都正在悄无声息地酝酿着!嬴政同志不禁踌躇满志的感慨,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嬴政的亲政之路 下) 经过李斯的精心策划,嬴政的加冠之礼,再一次在“常委扩大会议”(朝会)上,被提了出来。 给这个定时炸弹点火的不是李斯,也不是嬴政,当然更不可能是丞相和太后。这次在大会上,充当引爆器的是赢性宗室的领头羊,嬴政的伯父赢子傒。 赢子傒曾和嬴政父亲嬴子楚一起作为大秦太子的候选人,在赢子楚回国前,这位伯父已经几乎锁定了太子席位。后来吕不韦暗箱操作,才让赢子楚后来居上,在大选中胜出。 赢子傒虽然一直对“作弊顶替”件事耿耿于怀,但是看到赢氏的江山,一直被吕不韦和赵姬两个外人占为己有,心中早已愤愤不平。长史(秦朝官名,相当于秘书长之类的幕僚系列)李斯洞察赢傒的想法后,对其一番纵横(做思想工作),赢傒最终还是放下个人恩怨,为嬴政出头,成为嬴政身后不可多得的大树。 朝会上,赢子傒伯父只说了一句话; “臣等,请大王早日亲政,带领我大秦万民一统天下!” 此话一出,大臣们纷纷动了起来,愿意的,不愿意的,犹豫的,都纷纷跪在大殿上,即使他们有人支持吕不韦或者赵姬,此刻能做只有下跪。 就场景,让坐在椅子上的吕不韦差点跌了下来,姜还是老的辣,面对群臣的突然发难,他很快就把皮球踢给监国太后赵姬,自己继续做好人。 “大王亲政不是小事,容我和太后再斟酌!” 赵姬的发言成了决定天平走势的砝码,能否顺利亲政,就看亲妈了! 赵姬很快就让嬴政的人生观得到颠覆,利益面前,妈也不一定靠得住。此观后来的武则天,也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比较贴切的诠释。 嬴政本以为母亲不会当着这么多大臣,为难自己。 太后的发言言简意赅,旗帜鲜明,大体意思如下: 仲父吕不韦说得非常有道理,亲政这件事急不得。 看似水平如镜,实则波涛汹涌的权力争夺,眼看就要以嬴政的再次失败而告终。 每逢这种时候,多半会有不怕死的愣头青站出来,推波助澜,这次也不例外。这次充当愣头青是长史李斯。 “太后,臣有事单独禀报!” 李斯呈给赵姬的不是紧急军情,而是一张类似于中小学生上课喜欢传的“小纸条”,这张小纸条的威力,一点儿也不比在章台宫地下埋了100吨TNT逊色,赵姬拿过一看,吓得魂飞魄散。 小纸条大意如下: 太后若不答应,我现在就将你私生子的事公之于众!你若答应,我保证我守口如瓶。 太后赵姬的态度马上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找了一大堆理由,推翻了自己刚刚说的话。 大体意思无非是自己虽然是监国太后,但是对好多事情并不知情,为了大秦江山永固,大王还是早日亲政的好。 由此可见,只要大权在手,真理也是可以改变的。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 如此一来,反对嬴政早日亲政只剩下了形单影只的吕不韦,吕不韦当然不回继续做满朝文武得罪人。 加冠之礼当日就提上了议程,方案大体如下: 时间:不详(很抱歉,史书没有记载!) 地点:雍城(这个地点为什么不是咸阳,这是有原因的) 主持:赵姬 领导小组组长:李 斯 领导小组成员:太监头子和一群举足轻重的大臣 成 员:一群阴阳怪气的太监和一群叽叽喳喳地宫女 安 保:王翦 蒙武 蒙恬 蒙毅 咸阳值班领导:吕不韦 议 程:略(议程不是重点,重点是安全) 纵观这份方案,肯定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既有最高领导太后赵姬的指示,也有重要领导嬴政的意见,还有领导小组组长李斯的安排,说不定还有咸阳值班领导吕不韦的建议。 总之,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加冠典礼这天,废都雍城人满为患,典礼仪式异常顺利。嬴政同志终于梦想成真,成为大秦真正的一把手。 这一天,开心的不只有嬴政,太后赵姬同样一直面带微笑,保持着灿烂的笑容。不过她没有笑到最后,笑到最后的是他的儿子嬴政。 太后赵姬在仪式的尾声,就被一群太监从尊贵凤銮上请了下来,被直接送进了雪宫(专门关押皇后妃子的冷宫),结束了她爱之如命的政治生涯。 赵姬被送到咸阳的时候,他的情人嫪毐已经成了东躲西藏的丧家之犬。 回顾历史,你会发现当天隆重的雍城冠礼,并非大秦当日重头戏,大戏在咸阳。大戏的导演有两个,一个是赵姬,一个是嬴政。 不得不说,这对母子如果放在当下,绝对是超一流的导演。当然,副导演也不赖。我们不妨将这件大秦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剧本,剧组成员一并做个简单的介绍: 剧 名:嫪毐叛变 导 演:秦王嬴政 秦太后赵姬 副导演:丞相 吕不韦 长信侯 嫪毐,昌平君(熊启)昌文君(名不详) 编 剧:李斯 领衔主演:吕不韦 嫪 毐 昌平君 昌文君 友情客串:吕不韦心腹与舍人 嫪毐庄客、门生 群众演员:咸阳警卫队、侍卫、官骑、少数民族首领和家臣。 剧情简介:太后赵姬和长信侯嫪毐奸情败露,故意将秦王嬴政冠礼设在雍城蕲年宫,让吕不韦留守咸阳。 加冠之际,嫪毐偷了秦王印和太后印,调动咸阳警卫队、侍卫、官骑、少数民族首领、家臣,企图先收拾了吕不韦,再攻打蕲年宫,活捉嬴政,逼其让位。 秦王嬴政,李斯将计就计,命吕不韦、昌平君和昌文君布置了一组关门打狗。后来李世民再次复制使用,史称玄武门政变。 剧情评论:嫪毐政变和玄武门政变有非常高的相似度,都是权力的洗牌。不同之处在于导演和演员的不同;在于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在于前者杀了继父,软禁了老妈于雪宫,后者杀了兄弟,威胁老爸退位。 结局:嫪毐被五马分尸、家族被灭(作为太后的情人,嫪毐注定不得好死,只是族人无辜)。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被判处枭刑(斩下头,悬挂在木竿上示众)。 最惨的不是嫪毐的族人,而是他和赵姬的两个孩子,被活活摔死。 不知道这该叫坑儿子!还是坑兄弟?反正不是坑爹! |
(吕不韦的落马) 秦始皇嬴政同志一上台,就表现出了他高超的政治手腕,他很快就用实际行动告诉他干爹(仲父)吕不韦,我忍你已经很久了,只是碍于没有亲政。 亲政大戏剧终一年后(公元前237年10月),副导演丞相吕不韦由于配合导演不力,身为主演,又不按导演(秦王嬴政)指示出牌,被主演嬴政解聘,开除政籍。 后来的一段时间,杀不杀吕不韦?成了困扰嬴政的心头疑虑!一时间,大臣们谁也不知道吕不韦项上的那颗人头,什么时候会被秦王嬴政没收?就连嬴政自己也不知道。 嬴政最终懒得没收吕不韦那颗已经不值钱的人头,说是怕脏了自己的手。实际上是看在吕不韦对先王(秦庄襄王)有功的份上,更怕后世史吏笔下不留情。 嬴政要让吕不韦自生自灭,圣旨只有一句话。 “走吧!去你的封地,河南,不要再回咸阳!” 吕不韦的落马,当然不只是导演不力的问题,对权力过于贪婪和留恋,又把嫪毐当做寺人(太监)送给赵姬,才是他玩火自焚,必须下课主要原因。 导演赵姬太后的情况,也不比老情人吕不韦好多少!因本次执导,几乎得罪了整个剧组,被剧组开除,永不录用。 旨意:终身监禁,永不得见寡人,求情者死! 赵姬终究没有死,为她求情的大臣却死了27个。 救了赵姬的不是她的儿子嬴政,而是舆论,为了避免后世史书出现“秦王弑母”的字眼,嬴政没有将赵姬送上大秦的断头台。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的发明者,被打脸的记录又多了一次。 这不要命的大臣有27个,他们大多都是吕不韦的门生,他们以为太后赵姬回朝,吕氏一族仍可以继续步步高升,所以他们极力死柬。其中也不乏太后赵姬的门生,大树倒了,哪里还有乘凉的地方,所以他们要“据理力争”! “请大王迎回太后!” 他们最终功德圆满,把忠心给了主子,人头给了嬴政。 他们忘记了一个道理,烂人终究是烂人,烂了就好不了。 后来又来了一个不知死活大臣,嬴政在刽子手动手前改变了改变了主意,第28个不知死活,最终没有英勇就义。 嬴政反而改变主意,把母后赵姬接回咸阳,以示孝道。 这个不怕死大臣叫矛焦,齐国人,他之所以不死,还成功说服嬴政,关键在于他是私下汇报,他知道跟领导打交道一定要讲究方式,特别是一把手。 热闹惯了的吕不韦,终究没有闲住,和那些诸侯国的宾客使者藕断丝连,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 这事如果嬴政不知道,那他就不是嬴政了。吕不韦的不安分给嬴政提了个醒。 “攘外必先安内!” 嬴政亲自给他曾经的干爹写了 。 "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跟寡人有什么血缘关系?敢做我的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吧!" 这封信给了吕不韦极大的打击,此处不留爷,哪有留爷处? 蜀地的路,千里迢迢!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郁郁寡欢的吕不韦,给自己调制了一杯含有剧毒的美酒,以饮鸩止渴的方式,结束了自己曾经光辉而又灿烂的一生。 这一年是公元前235年。 他最终还是就给了后人一些东西,《吕氏春秋》。 吕不韦直到闭上眼睛那一刻,才领悟到一个道理:永远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太后会老,小皇帝会长大。铁打的皇宫,流水的君王,忠于人民才是硬道理! 一切为时已晚! 一代名相,权臣,政治家,阴谋家,战国著名企业家吕不韦,就这样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但!不得不说,他是成功的,只是没有成功到最后,不是他实力不济,而是运气不好,遇到了嬴政,遇到了李斯,他的对手皆是顶级高手。 这样的巅峰对决,决定了前浪不得不晒外沙滩上。 吕不韦输了,但历史依然应该为他鼓掌,历史必须承认他为大秦文明作出的贡献。 历史记住了吗?记住了!吕不韦虽败犹荣! 最后再说说被接回咸阳苟且偷生赵姬,她足足活了十年,直到公元前228年,才带着一棺材绿帽子,可怜巴巴地去了骊山陵墓,和秦庄襄王开始了真正的天长地久。 秦庄襄王有何感想?不得而知! 一代艳后,千古一帝的母亲,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太后——赵姬,居然以姓名不详的方式留于史书,不免让人感叹。 历史可能会遗漏真相,但永远不会掩盖污点。 |
(王翦和李牧的对决 上) 时间回到公元前236年,接着往下叙述。 在收拾了仲父吕不韦后,嬴政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路,出兵赵国。 赵国也是活该倒霉,被赵王——偃,雪藏的廉颇已经在七年前(公元前243年)含恨离世。 宰相郭开贪得无厌,心胸狭隘,排除异己,玩的全是小人的技俩。 王后是个妓女,后人称之为赵倡后,太子是倡后的儿子,赵迁,原来的太子赵嘉已经被废。 两个太子相比,赵嘉为人厚重,才能和人缘不错,赵迁属于吹赌嫖遥,无恶不作之流。 赵王偃,重病在床,将不久于人世。 这样的赵国能不亡吗?不亡说不过去呀!但历史不容置疑,这样的赵国依然还要继续苟延残喘,因为赵国一个重要的人物还活着。 这个人就是李牧,赵国四大名将,此刻的战国四大名将,廉颇和白起已经成了香火中人(去世)。只有李牧和王翦还在对决,不过此刻的王翦在李牧面前还是一颗嫩韭菜。 我们再说说此刻的秦国吧! 此刻秦国最大两件大事已经功德圆满,一是秦王嬴政已大权在握;二是郑国渠的尘埃落定。 郑国渠——现在看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这条西引泾水(陕西泾阳县泾河)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的水利工程,此刻已经足足动工了10年。 总工程师和总设计师都是韩国的郑国,关于郑国渠的前因,我们在《韩国的礼物》里已经讲到。 郑国渠的后果是什么? 郑国渠成就了秦国关中千里沃野,极大的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最直接的就是粮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打仗打钱,那时候打仗,打粮草。 说完郑国渠,我们再说说秦国此刻的人力。 总司令嬴政同志年轻有为,雄心勃勃,丞相李斯,正值当年,大将军王翦,蒙武,桓齮,杨端和,蒙恬,蒙毅,王贲,其中史载杨端和从未打过败仗。 赵国和秦国的实力对比,有点像今天的伊朗和美国。但这都不是关键所在,只要李牧在,王翦乃至嬴政就不敢轻举妄动。 至于攻打燕国,李牧坚决不同意,他的意见是,防止秦军大兵压境,才是赵国最重要的任务。 名将知道的道理,昏君和奸臣是不一定懂的,于是忠言逆耳再次在所难免。 奸佞在的地方,忠臣和能臣多半只能靠边站,郭开既然属于小人这一系列,他自然不能容忍李牧在眼前晃悠,如果不是大秦虎视眈眈,李牧估计早就获得了“莫须有”死罪。 因为大秦,所以李牧还不能死,廉颇已经让赵王偃吃尽了军事上苦头,所以李牧是万万不能随便处死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李牧很快被派去“边疆”,北上抵御匈奴。 赵王偃命不久矣,雄心犹在,看着日益衰败的燕国,早想把燕国一口吃掉。 曾经是战国七雄的大燕帝国,早就进入了十分尴尬窘境。一个国家不怕穷,就国王昏庸无能。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国家要是国王是猪,这个国家便到处都是猪。 大燕帝国此时一把手——燕王喜,刚好完全符合了这句话喻体,于是大燕帝国不衰败,也就不在情理之中了。 嬴政刚刚继位,吕不韦落马,赵姬进了冷宫,赵国做了精密的推理,秦国忙于内耗,定腾不出手来打赵国的注意。 于是赵国起了二战期间,德国“闪电波兰”和日本“席卷马来西亚”的念头,果断出兵燕国,想要把在秦国丢失领土,从燕国身上找回来。 |
(王翦和李牧的对决 下)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赵国断定,出手的最佳时机来了,他们要将燕国划入自己的版图。 这就好比后来二战,德国决心要“闪电波兰”,波兰肯定是抵挡不住的。 燕国很快就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赵国欺负燕国渐渐进入了忘我的境界,眼看都城蓟城就要不保。 就在邯郸准备普天同庆的时候,王翦大军轻而易举就拿下了赵国的阏与、橑阳、邺、安阳等城,直逼邯郸。 郭开和那赵后等,看到秦军大兵压境,才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到底是啥滋味? 邯郸当局不得不撤掉举国同庆的戏台,如同锅上的蚂蚁一样,齐聚朝堂,商议到底是抵抗,还是投降? 国难当头的时候,李牧的价值马上就显现出来。 一道南下抵御秦军的诏书,让李牧这个边缘直臣立马成了赵国的肱股之臣。 王翦的大军打到邯郸的时候,李牧也风尘仆仆地到了。 两大绝世高手的对决,眼看就要上演。但最后的结局跟观众的推测和期待相差甚远。 郭开等人听说李牧已到城外,无不喜出望外,让李牧赶紧进城,谋划防御之事。 王翦和郭开等人想得一样,等李牧进城再包邯郸这个“大饺子”。 赵军这条地头蛇,眼看就要被王翦这条强龙吃掉,但李牧偏偏不听王诏,扎在半山腰,抵死就是不进城。 于是李牧和他的部队就成了在外面看热闹的帮手,城里邯郸守军,仿佛成了只能任人宰割的小可怜。 郭开和赵后震怒,好你个李牧!如果赵国不亡,一定没收了他吃饭的家伙(人头)。 李牧也有气,不懂打仗,还指手画脚,要不是看你爹面子,老子.....。 李牧终究是忠臣,他是不会走人的,即使城里的赵王偃亏待他,他也不能一走了之。 见李牧就是不进城,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王翦只能“出招”! 秦军在全力进攻邯郸的时候,李牧出招 了,这家伙又是弓箭射,又是石头砸。 王翦虽然人多,也经不起多少“粉身碎骨”。 一仗打下来,吃亏的居然是人多势众王翦,又打了几次,还是如此。 这一仗又一次证明,姜还是老的辣,打仗可不是纸上谈兵。赵括的例子,已经对这句话做了比较深刻总结,赵括在两个超级高手面前,只能叫书呆子。 王翦也是混出来的,他要准备和李牧僵持到底,血战到底。请命送到咸阳,嬴政的诏书差点让王翦吐血! 回复只有两个字“免谈!” 嬴政和李斯的考虑是有道理,僵持下去需要多少粮草? 即便关中沃野千里,良田万顷,也经不起几十万大军在邯郸铺张浪费呀。更何况人家是主场作战,攻打燕国的军队回来,那时候全民皆兵,再加上当世第一高手李牧运筹帷幄,万一我们家“战国老二”王翦回不来怎么办? 王翦带着部下回咸阳复命去了,真正胜利不属于,他属于是秦国和李牧。 赵国虽然打败了秦军,保住了邯郸,但是丢了阏与、橑阳、邺、安阳、云中等九座城池。 特别是那云中,那可是李牧曾经的老窝,好多家底还在那里。 郭开和赵后准备以“不听话”为由,收拾李牧,龙榻前的太监前来传诏。 大王不行了,让丞相和王后赶紧去一趟。 临死前,赵王偃终于清醒了,给郭开和赵后开了一张“秘方”。 秘方只有四个字:“用好李牧!”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不是赵王偃救了李牧,真正救了李牧的是他自己和强大的秦国。 大军损兵折将,死伤无数,城池白白拱手让秦。赵王偃没脸再活在世上丢人现眼,终于他被自己和自己亲信的昏庸气得驾崩了,接替他的是比他更混账的赵王迁。 在混账这一点上,迁不仅遗传了老爹赵悼襄王的基因,而且混出了新高度。 |
(李牧之死) 公元前233年,屡建战功的樊於期率军再次攻赵,这位盛气凌人的将军认为赵国武安君李牧,也不过是浪得虚名之辈。 樊於期决心将这不世之功收入囊中,回到咸阳比肩上将军王翦,甚至要成为战国五大名将。 樊於期很快就被李牧一招制敌,几十万大军,被李牧诱敌深入,最终全军覆没,粮草辎重尽被李牧缴获。 按理诱敌深入是军事上司空见惯的伎俩,樊於期应该看得出来,只是李牧演的太逼真了。 这不是一般的失败,这是秦国几年的心血,这一败,秦国攻赵又得推迟最迟两年。 等待樊於期的只有一个字——“死”。 万死难逃其咎的樊於期决心叛逃,名将当不成,成了丧家之犬。由于樊於期的叛逃,其族人被灭。樊於期和嬴政这对君臣成了宿敌。 不是冤家不聚头! 王翦与李牧再次交锋的时候,与上一次交锋已经过去了7年的时间,这一年是公元前229年。 公元前230年,嬴政派大将内史腾率军灭韩,韩国的抵抗,在强大的秦军面前不值一提,就像阿富汗被某国欺辱一样,一切就在弹指之间。 赵国之所以能以“二战波兰”的速度灭亡,韩国水工郑国和他的郑国渠功不可没。 灭韩如此之快,让嬴政同志有些得意忘形,内史腾的凯旋之师还没回到咸阳,嬴政已经把消灭赵国,挥师邯郸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相比王翦浩浩荡荡开拔而来的秦军,赵国的军队不免有些相形见绌,小巫见大。 李牧还是当年的李牧,王翦已不是当年的王翦,面对盛气棱人,远道而来的王翦,李牧依旧当仁不让,没有给王翦半点机会。 一年下来,王翦的大军仍然啃不动邯郸,王翦明白了一个道理,李牧不死,我王翦注定是千年老二。就好比詹姆斯不退役,杜兰特无法成为“NBA”第一人。 不可强攻,那就智取吧!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我王翦弄不死李牧,自然有可以弄死他的人! 王翦很快就筹到了一大笔钱,一笔买李牧人头的钱。 邯郸人贪财故事,还是嬴政祖父执政的时候就,吕不韦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条流言的可行性。 要不然嬴异人也回不了咸阳,嬴政也做不了秦王,甚至根本就不会有嬴政这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 如果这样分析的话,嬴政得感谢邯郸这帮贪得无厌娘舅,是他们成就了嬴政,成就了大秦。 解铃还须系铃人,收拾李牧的还得是赵国人。 这个人就是赵国的丞相郭开,他是名副其实的灭掉赵国的第一功臣,只是史书没有记载,也不可能会记载。 这个论点是有足够的论据的: 其一,郭开的无能奸佞,把赵国搞得一团糟。 其二,郭开收了王翦的钱,散布了李牧谋反谣言。 王翦的这笔钱没有白花,他成功的离间了赵王迁和李牧。 赵王迁很快就派人悄悄把李牧捆来,没收了李牧那颗赵国赖以生存的人头。李牧死的并不孤单,还有他的副将司马尚也跟他一起被处以极刑。 王翦几十万大军都不能伤之分毫的李牧,之所以轻而易举就被拿下,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没有造反。 无恶不作的赵王迁没有辜负他爹赵王偃和她妈赵娼后的基因,将误国殃民的功夫,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赵国丞相郭开和赵王迁,杀死李牧,无疑为王翦的大军扫清了道路。 取代李牧和司马尚的是赵国宗室赵葱和齐人投奔过来的颜聚。 两人用自己的真实水平和献血,给历史定义可一个答案,名将不是随便叫的。李牧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代替的。 两人不久就把赵国名城邯郸,亲手送给了秦国,给李牧同志送上了“战国四大名将”的无上殊荣。 此时已经是公元前228年。 东躲西藏的赵王迁以被迫献出赵国的地图降秦,给他的大赵帝国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自己也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亡国之君。 蔺相如当年视死如归,拼死要“完璧归赵”的和氏璧,落入嬴政手中。蔺相如泉下有知,作何感想?不得而知! 话说嬴政一统天下后,称始皇帝。命李斯于和氏璧上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又让咸阳玉工王孙寿将璧磨平,雕琢为玺。这便是后来的传国玺。 言归正传,公子嘉没有被俘,带着一伙人逃到代郡(今河北尉县),自立为王,继续苟延残喘。 至此,仅仅三年的时间,嬴政同志一统六国的宏愿已经造完成了三分之一。 |
(樊於期的人头和荆轲的匕首) 却说秦王嬴政,胸怀天下,却容不下邯郸旧仇,邯郸大捷后,嬴政亲自驾临邯郸,将早年欺负过自己的,和母亲家有仇怨的,杀了个干净。 可见,胸怀有时候只不过是被逼出来的,不得不忍,怕小不忍则乱大谋。 嬴政同志的邯郸旧友,燕国太子,丹,在公元前228年,来到了合纵的幕后,来到了抵制秦国的最前线。 嬴政和丹,这对昔日难兄难弟,终于到了你死我活的十字路口,最先出手的是丹兄弟。 丹深知嬴政的野心,随着韩国和赵国的覆灭,随着邯郸旧仇被斩草除根,如果再不付诸行动,燕国的末日就在不远的明天。 燕国太傅鞠武的意见仍然老生常谈,西与赵国,魏国订约,南与楚国和齐国联合,北与匈奴合纵,共同对付秦国。 太傅的计谋,为时已晚。 正当丹愁眉苦脸,手足无措的时候,秦国叛将樊於期来到了蓟城,丹热情的接待了这个身无藏身之处秦国通缉犯。 鞠武知道后,让太子丹把樊於期送到匈奴,不要给秦国留下攻打燕国的口实。鞠武原话如下: “你这是做危险的事情来求取安全,制造灾祸祈求幸福!” 丹对鞠武的意见置之不理。 樊於期报仇心切,给丹献出一计,保全燕国,唯有杀掉嬴政,然后散布“秦国边将谋反”消息,让秦国发生内乱,五国出兵伐之。 樊於期不愧是秦国名将,一招就拿住了秦国要害。 杀掉嬴政?谁能为之? 樊於期被通缉以来,游走列国,认得卫国猛士荆轲。 荆轲交友不慎,居然接济一个通缉犯,樊於期的推荐,让荆轲成了燕国的座上宾,美酒佳人,日不可少。 面对太子丹的各种款待,荆轲决心一己之力挽狂澜! 丹知道嬴政生性多疑,要杀他难比登天,唯有取得他的信任,方有机会接近他。 一日,三人喝酒,丹问荆轲可有取信秦王之法。荆轲斟满酒,一饮而尽,看了看樊於期,笑道:“取信秦王何以难哉?只要樊将军肯借一样东西!” 樊於期不以为然,问道:“期有何物,定不吝啬!” 荆轲笑道:“樊将军项上头颅,能借否?” 此话一出,樊於期无言以对。 荆轲笑道:“樊将军父母妻儿和宗族被杀,秦王又以千金和万户侯买你的头颅,将军何不卖给我,让我拿着你的人头去买嬴政的信任?我定然把我的匕首插进嬴政的胸膛!” 樊於期喝了一杯,二话不说就割下自己的头颅,递给荆轲。 荆轲当仁不让,磨了剑,把剑烧红,浸入剧毒。 荆轲以剑弑人,无不见血封喉。 公元前227年,一切就绪,荆轲一骑绝尘,直奔咸阳。 嬴政见到樊於期的人头,心头大悦。 赏! 荆轲还没见到秦王,被赶出来咸阳章台宫,荆轲只能贿赂嬴政近臣,蒙嘉。 蒙嘉觐见秦王,说荆轲卑躬屈膝,要献出宝图。 嬴政大喜,不日朝会见。 荆轲把匕首藏于画中,献画之时,忽然拔出来,刺向嬴政胸膛。 说时迟,那时快! 嬴政往后一跃,竟然避开了带走剧毒的匕首短剑。 嬴政拔出秦王剑,一剑砍在荆轲的左腿上,荆轲重伤,只能把匕首扔出去,拿匕首岂能刺中嬴政。 荆轲被五马分尸! 樊於期的人头和荆轲的匕首差点要了嬴政的命,差一点就是差一点。荆轲和樊於期精神可嘉,法不可取。 如果荆轲再计划周详一点,怎么可能没有机会?史书应该送给荆轲八个字“有勇无谋,操之过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
(太子丹之死) 荆轲的壮举,没有吓倒嬴政一统六国的宏愿,反而刺激了嬴政东出之志。 面对邯郸旧友——丹的挑衅,嬴政很快就做出了以儆效尤,以一儆百的杀手锏。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王翦的大军终于浩浩荡荡,杀到燕国,这次充当先遣队队长的是大秦少壮派中的后起之秀李信。 此刻的李信,已经在灭韩和灭赵等多次的实战中,取得了秦王嬴政的信任。 面对嬴政的点将,李信信心百倍,他和他的先遣队——轻装骑兵很快就到达了易水河畔。 镇守易水的不是别人,正是嬴政的老朋友——太子丹。和李信的兵肥马壮相比,易水的主人要显得寒酸得多。 燕太子丹面对李信这群不速之客,既升不起多少待客的炊烟,也拿不出高招来应对。只能眼睁睁让李信反客为主,自己带着部下仓皇而逃,直奔大都——蓟城(北京),坚守不出。 李信成功的完成了一个先遣队长的使命,把剩下的任务交给了他的主将——王翦。 面对更为浩荡的王翦大军,赵国都势如破竹,燕国岂能阻挡。上阵父子兵,成了一句被打脸的名言。燕王父子很快就被王翦揍得体无完肤,丢掉了大燕半数城池,燕王喜和太子丹,唯有丢盔弃甲,带着家眷逃亡辽东,把大都蓟城留给王翦做休息的驿站。 李信见主子的老朋友,被主帅王翦赶出了燕国老窝——蓟城,一下子就起了痛打落水狗的斗志。面对已经退保辽东燕王喜和燕太子丹,他决定得寸进尺,乘胜追击,昼扰夜袭。 燕王父子被李信搞得夜不能寐,昼不能出。驻守襄平的太子丹不得不躲进衍水(辽东太子河),做起了河龙王。 赵国遗孤——代王赵嘉,看着同病相怜的燕王父子,给燕王喜(太子丹的亲爸爸)写了 ,出了一个让世人为之颤栗,而不敢苟同的“好主意”。 信的内容大致意思如下: 秦军之所以对你们穷追不舍,只不过是因为丹和樊於期干的那件蠢事(指示荆轲刺杀嬴政),如果要想阻止秦军继续攻打你们燕国,除非把丹给杀了,把丹的人头送给嬴政,嬴政定能网开一面,饶燕国不灭。 燕王喜看着赵代王的信,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找来属下,商量对策,大臣们这些日子也惶惶不可终日,哪里还有多少高主意? 大家一合计,居然同意的多,反对的少。 燕王喜左思右想,看着这个比隔年饭,还馊的馊主意,想到了古人弃车保帅的典故,最后竟然引以为然,欣然同意,决定创新一下,发明一个“弑子保爹”的先例。 当然燕王喜给他起的名字不是“弑子保爹”,而是“舍儿保燕”。 燕王喜虽然纠结,但决心最后还是战胜了纠结,让人直奔衍水,取儿子首级。 可怜的太子丹,才做了衍水龙王不到三个月,珍贵的人头就被自己的老爹当做礼物,送给了昔日好友嬴政。难兄难弟和生死之交,在政治面前演变出了一种新的定义。 这次攻打燕国的最大胜利者,属于李信,丹的人头没有让燕王喜就此高枕无忧,只是让李信从此深得秦王政信任。成为李信从此开启升迁模式,青云直上的跳板。 杀了儿子后,胆战心惊的燕王喜,没有等来秦国言和信息,等来的是秦军的围追堵截。 这位糊涂的一方诸侯,开始了一生少有的反思,可惜为时已晚,他的儿子再也无法为他出谋划策,大燕国的末日,已经握在嬴政的手里。 这位时常以寡人自居的燕王,终于混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他小心翼翼的包好了大燕帝国的玉玺,等候嬴政来拿。 至于什么时候来拿?嬴政做主就可以了!不用商量,也没得商量。这样的等待有点痛苦,因为嬴政不急着没收他的玉玺,秦国的目的是先灭了韩赵魏,再收拾楚燕齐。 |
(灭魏 上 ) 王翦和李信的大军对燕国围追堵截的时候,秦王嬴政和咸阳的我文武百官们,也没闲着,他毕生的愿望就是要荡平中原,统一六国。 既然嬴政有这个计划,他手下的将军们就可能做太平将军,甩手掌柜,前线的主角也并非只有王翦一人,还有他的儿子王贲。 虎父无犬子,此刻的王贲也是一路司令,率领十万大军,直接听命于总司令嬴政同志。 王贲十万大军就像那把锋利的割鹿刀,无坚不摧,这次被王贲欺负的是战国七雄中曾经大名鼎鼎的楚国,王翦和李信刚把太子丹的人头送到咸阳,王贲已经将楚国的十几座城池改名换姓,划入秦国的版图。 看着太子丹的人头和楚国的版图,嬴政同志不禁豪情万丈,看了看朝中窃窃私语的文武百官,又看了看和自己一样春风得意的李信,问道: “寡人准备拿下楚国,你觉得需要多大的兵力?” 嬴政低沉的声音和严峻脸色,让朝堂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大王,区区二十万即可!” 嬴政笑而不答,把目光转向王翦,“你说呢?” “非六十万不可!” 王翦的回答让嬴政很是失望,看着文武百官说道:“我们王老将军已经老了!让他回家休息吧!” 君让陈退,臣不得不退,王翦第二天便称病不上朝。 这样的记载肯定是不符合常理的,这里有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首先嬴政要灭掉楚国是肯定的,不想派太多的兵力也是肯定的。 六十万大军和二十万大军的开支可不是一回事,如果能用最少的兵力,灭掉楚国,再日腾出手来收拾余下四国(赵国还有残兵败将赵嘉)不是更好吗?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的王翦想的肯定更周到,关于行军打仗,不管经验,还是能力,王翦肯定完胜一把手嬴政。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把手对这件必须做的事,只能开出二十万大军的价钱,王翦肯定不干,也不能干,干了就晚节不保,这后面会讲到。 于是功高盖主的王翦同志只能退居二线,不能总站着茅厕。 就在王翦退休不多久,王贲就接到了秦王要他出兵攻打魏国的王诏。 王贲不了解咸阳高层“朝令夕改”的高招,嬴政和李斯让王贲攻打楚国的目的,只有一个,敲山震虎,声东击西。 谁敢在嚷嚷着合纵?我大秦帝国就给他来点毛毛雨! 这道诏书让还在楚国开疆拓土的王贲有些措手不及,放着好好地楚国不打,又要南辕北辙魏国,王贲心里不免有情绪。 几天前,秦国朝堂之上,还在研究攻打楚国,王翦一言不合被就地免职,王贲的面对这个无法理解的“紧急通知”自然不敢疏忽怠慢,重蹈父亲的老路。 王命如山,王贲和他的十万大军,不得不拿出近乎于我党后来“飞夺泸定桥”的速度,开拔魏国。 关于秦国攻打楚国,王翦违背攻楚王命,破坏秦王负责制被就地免职的消息,才刚刚为魏国高层所知,王贲的大军已经横扫魏国多座城池,兵临大梁城下。 魏王假和他的大臣们,才知道中了秦王嬴政声瞒天过海的计谋。 又是一场闪电战,王贲以为魏国的灭亡又是“韩国速度”(秦国几乎没有用多少兵力和投入,韩国举国投降,此举如同两千多年后,二战时期德国闪电波兰的“波兰速度”) 王贲想错了,大梁可是当时战国后期,中原大地上的“五座雄城”(周都洛阳、秦都咸阳、齐都临淄、赵都邯郸、魏都大梁)之一,其繁荣程度堪称“中原之最”。 大梁城不仅巍峨壮观,还是一座作战经验丰富的国际大都市,孙膑的围魏救赵,秦军七次攻魏,不但未能撼动大梁城分毫,反而是魏国不断加大投入,加固大梁城防,如此一来,大梁城其“易守难攻”可见一斑。 是的,与当时的战斗火力而言,大梁的防御工事,完全可以用“坚不可摧”来形容。 王贲这次也不能例外,如果不用计谋,不放大招,不开“外挂”大梁是攻不下来的。 王贲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终究一筹莫展。 大梁城依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王贲的十万大军,在反反复复,淅淅沥沥的雨水中,渐渐萎靡不振。 |
(灭魏 下) 面对坚不可摧的大梁,王贲第一个想到的是他爹王翦,在这个世界上,在军事方面无论能力,还是经验和关系,唯一能帮他的还有他已退休的老爹。 父帅,大梁城攻不动呀! 看着儿子求救的信函,王翦绞尽脑汁,想不出妙计,最后干脆闭门谢客研究兵书,想从堆成山的兵书里寻找答案。 王翦把家里所有的兵书,乃至《孙子兵法》翻了一遍,仍然找不到答案。王翦气馁了,不想再看兵书,甚至不想再讨论攻魏的事。 儿子王贲在前方前程未卜,老爹王翦在家里打呼噜。这种情况,王翦的老婆肯定是不允许的,非要让人找来大梁的地图,塞给王翦。 你必须给我研究,不然老娘跟你没完! 王翦不看地图还好,一看地图,魏国就玩完了,当然魏国国军魏王假和魏臣们是不知道亡国之祸居然是来自一位母亲的唠叨。 此话怎讲,王翦摊开地图,一眼就看出了大梁城在地形上先天不足。 我们来说说大梁这座城市,大梁即今天的河南开封,地处黄河之滨,黄河洪流,就在离城数里之处轰隆而过,而大梁城的地势,远低于黄河的河床高度. 这地图让王翦想起了张仪当年为强迫魏王退出合纵的那句奉劝。 “决荥口,魏无大梁;决白马之口,魏无外黄、济阳;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 想到此处,王翦很快就想起了半个世纪前(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水淹郢都”经典水攻。 王翦连忙命人到处找白起当年写给秦昭襄王的战报(手书),这么重要的历史文件自然只可能在国家档案馆(王宫),档案馆的馆长当然是嬴政同志。 听说嬴政要找这份手书,嬴政以为王翦闲不住,笑了笑便让小太监(赵高)找一下,给上将军送去。 赵高何许人也?不用多说,赵高之所以后来能在秦朝兴风作浪,关键就是年轻时做事一丝不苟。 赵高很快就把这份战报送到了王翦手上,王翦研究后,吵了一份手稿,让人连夜送给儿子王贲。 拿到手书后的王贲欣喜若狂,一边派人继续对大梁城小打小闹,叫嚣魏将主动出击,一边让人把能抓到的贫民俘虏往大梁的北方荥阳赶。 这些俘虏和无数秦国的戍卒刑徒们,只干一件事情,修堤筑坝,开凿长渠,直通大梁。 不久,一切就绪,只待让黄河决堤。就这样,就连《孙子兵法》上也没有出现的水攻,又一次在军事史上,以拉枯摧朽的阵势应运而生。 中国战争史上,死伤极其惨重的水攻只出现过四次,分别是白起淹郢城、王贲淹大梁、关羽淹樊城和花园口决堤,这四次水攻都造成数十万人丧生。 水攻这把悬在魏国头上几十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向砍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最灭绝人性的战术,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完成黄河决口的是成千上万的秦国戍卒刑徒和魏国俘虏,他们用他们黝黑而又粗糙的双手,掘开了荥口。 决堤的洪水向钱塘江大潮一样,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顺着修起了一道石头堤坝,汹涌流向了大梁这座“国际大都市”。 后面的情境不难想象,看上去坚不可摧的厚实城垣,在河水冲击浸泡60多天后,终于疲惫不堪,极其脆弱,再也难以承受是自己三倍长度的高墙重量。 墙体一段接着一段,塌陷下来。 三个月后,大街小巷,到处是荒芜的废墟,浮木死尸,比比皆是。 大梁守军们在大梁城墙,遥望那早已一片荒芜的梁囿,他不禁发出一声哀叹。三个月前,那一声巨响,记忆犹新,看着汹涌的大河水朝大梁奔来,他仿佛看到了世界末日。 就当坚持了三个月的魏国军民,以为一切即将过去的,秦军把那虎狼般的秦军赶回去的不是没有希望的时候,只听见一声巨响。 大梁城崩了… 王贲一声令下,十万秦军比黄河之水更加凶猛的涌入大梁,成了压倒大梁这匹瘦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魏王假和他的军队偶抵挡住一天,就出城迎接王贲的到来。 嬴政没有下诏杀掉魏王假,也没有屠城,只是让魏王假搬离大梁,前往咸阳听候发落。 嬴政在魏国旧地设砀郡,三晋之地从此再无诸侯,大梁人民也从此开始了重建家园,.....。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