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唐太宗实在太有意思(连载中)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唐太宗实在太有意思(连载中)

作者:杨胜章200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上最可爱的皇帝,高高在上,既亲民,又接地气,想想自己有时候受气的场景,真想拥有唐太宗李世民这个朋友。

    第一章 等着瞧
    1、皇帝不怕打架难 千金万银只等闲

    姓名:李世民。
    出生年月:公元599年1月23日。
    父亲:唐高祖李渊。
    母亲:窦氏。
    绰号:碰见李世民就能一口气上五楼的中老年妇女之偶像。
    性别:带把的。
    身高:专家正在认证中。
    职业:国家领导人,大唐第二代CEO。
    工资:从没数过。
    天上掉馅饼:梦里。
    驾驶技术程度:骑马能飞跑,射箭能串烧。
    兴趣爱好:打架吹牛,到处交友。
    这就是李世民,雄赳赳的李世民,气昂昂的李世民。
    新的一天开始了。
    当了太上皇的日子好像剥开洋葱,李渊老同志唯有泪流满面鼻涕乱颤的份。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犹如临嫁的姑娘,惬意地俯瞰着站立在大殿两旁的文臣武将,蓦然回首,大哥和四弟没有了头。
    在那灯火阑珊处,玄武门的硝烟还若隐若现,可是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式。
    自古有句话: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若想称王称霸岂能不打小九九?
    现实是一张大网,人人都在挣扎,若想寻突破口,那就下狠手,留在最后的,是人们所称的胜利者,对于帝国的统治力量来说,死者是失去政治地位的人,活着的人是继续创造辉煌的开拓者。
    李世民觉得今天天气好晴朗,处处好风光,接着应该摩拳擦掌,用手中的最高权力实现梦想,打造一个举世瞩目的帝国:大唐。
    此梦想不仅属于他们李家的,更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
    可是,正当李世民大展拳脚实施富国强民的时候,一个烫手山芋递到了李世民的手里,这烫手山芋是:北方的突厥人又来边境杀人放火偷瓜盗果了。
    目前只有两个选择:战与和。
    搁前几年,李世民是最主张上战场的主战派中心人物,极力主张立马消灭这伙突厥人,但是刚刚登基的李世民,是一国之君,是万众之首,李世民只能关门过日子,自家知底细,根本不可能亲自涉险了。
    鲁莽和草率是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如果头脑一热,不管三七二十一,骤然干他一架,那可是伤不起,真的伤不起。
    试想,脚跟未稳的大汉子也经不起别人的推搡,何况是刚刚经历过内乱之后进行全面建设的大唐帝国,若果全面战争伤害的仍然是基层老百姓,那可影响刚刚登上皇位的李世民执政的能力,后果是活人跳进滚水里,不死也要脱层皮。
    最后,李世民拍板:议和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突厥人犹如把鸡蛋放在石臼里舂一样,专门来捣蛋的,李世民唯有一忍再忍,把根基扎稳,才能换来了发展和壮大的机会,然后就可以大声说话了。真可谓一口也吃不成大胖子,一落地变不成老头子。
    李世民觉得要能在议和的桌子上取得更多的话语权,必须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得做出不甘示弱随时迎战的姿态。
    而突厥人首领颉利可汗抵达渭水之后,以为大唐帝国已经内乱,无力抵抗颉利大军了,于是派遣部下进入长安面见李世民。
    由于颉利可汗的大军已达百万,可以说是他们每人一口唾沫能淹没了整个长安城,所以颉利可汗方面的谈判专家傲慢无比,一来就给了个下马威:“李世民们百万大军,已经到了你家大门口,乖乖投降是你们的出路,否则李世民们开始把你们当做水果给切了,而且不切片,要切成丁丁。”
    突厥人此言一出,李世民并没有认怂,并没有吓得瑟瑟发抖。
    但是,接下来进行的谈判恰恰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胆是吓大的,力是压大的,如果低声下气,那不是叱咤风云高屋建瓴的李世民了。
    李世民一眼不眨地看着突厥使者,眼里发出冷光,像十二月的北风一般,嘴里不紧不慢地说:“麻雀飞进炉膛里,毛都没了哪还有命,现在是你保住性命在先,信不信李世民先捏死你。”
    突厥使者知道遇见了一个更狠更愣的,连忙跪下来请罪,差点儿不自扇耳光了。
    李世民仍然冷着脸,愤愤说道:“李世民们和你突厥早有盟约,互不侵犯,如今尔等违约前来,不是头戴礼帽脚穿草鞋是什么?简直是反着来,颠倒黑白。”
    突厥使者闻言,头像鸡啄食一般磕在地上,李世民正在得意,可是封德彝慌张了,生怕突厥人来个鱼死网破狗急跳墙,局面是不可收拾的了,最后反而为突厥使者说话:“老大,人家也是来传个话而已,送点儿礼给他压压惊,放他回去,以后慢慢谈。”
    突厥使者立马高兴地站起来,李世民却厉声道:“谁叫你站起来的,先把你绑了再说。”
    犹如晴天霹雳,突厥使者的脸开始变绿,然后变黑,最后尿裤子,被人家五花大绑关在了门下省。
    突厥使者骂骂咧咧地说:“没有这么欺负人的,李世民也只是个跑腿的而已。”
    李世民回敬了一句:“往往事情坏菜就是你们这些跑腿的。”
    解决了突厥使者,接下来就是脑力劳动了,李世民要进行的一项脑力劳动是故布疑兵,让人家摸不清头脑。
    首先是高士廉、尉迟恭、秦叔宝、房玄龄、杜如晦一干人等骑着大马走出玄武门,直奔与颉利可汗一河之隔的渭水河畔,每个人扯起了嗓门:“颉利是个不讲信用的小人,现在李世民们已经带来大队人马,谅你也不敢攻进长安城来。”
    颉利可汗张大嘴巴瞪大眼睛,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心想唐军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是一眼望去,正瞧见李世民四周满山都是齐刷刷的大唐军队,顿时傻眼了。
    一想到突厥使者没有再回来,颉利可汗心想李世民已经扣押了使者,如此大胆必定是煮沸了一大锅汤,就等着他们下锅了。
    所谓拆房逮耗子,得不偿失。
    颉利可汗不禁有了退兵的念头,免得自己的突厥大军像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丢了面子不说,丢了命根子说不定,丢了性命也许有可能。
    李世民瞅准时机,独自一人要去和颉利可汗谈判,却被一个叫萧瑀的属下制止了,原因是万一被人家也来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绑了大唐皇帝怎么办?
    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李世民心意已决,谁也拦不住李世民,竟然毫发无损地谈判下来,手脚齐全地回到了大唐。
    众位大臣方才知晓李世民此举不是二百五,也不是白辛苦,原因是:
    第一,光会叫有啥用,咬到人了才算有本事,突厥人全体官兵倾巢出动,想在更替皇帝的节骨眼上咬上一口,看看是肉还是骨头,没想到真的是硬骨头。
    第二,都说艺高人胆大,敢于千里走单骑的,不是轻敌之举,而是信心十足,以表誓死决战的勇敢的心,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手段。
    第三,突厥人已经远离家乡,属于入侵者,长线作战必定后劲不足天天吃苦,会有后顾之忧。
    八月三十日,谈判的结果是:颉利可汗退兵,但是唐帝国必须赠以金帛。颉利可汗笑了,这叫飞过的麻雀也要扯根毛,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李世民来说,可以拿钱摆平的事儿就不叫事儿,换来了一段时间的和平也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享受。
    人们都称之为渭水之盟,唐初得到了修生养息的机会。
    真是皇帝不怕打架难,千金万银只等闲。
    等到颉利可汗屁颠屁颠地回到北方之后,李世民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是高兴不起来,一直在觉得处理此事好似一个窝囊废,赔了夫人又折兵。
    试想,一个驰骋疆场的大人物,能够甘愿拱手给人家那么多的珍贵物品和金银财宝吗?这不是老虎欠债,讨不回来吗?
    有句话叫无可奈何花落去,李世民也是很无奈的,毕竟坐在龙椅上和坐在马背上的感觉是不一样了,所以李世民后来咬牙切齿地说:“为什么不跟颉利可汗干一仗呢,李世民是这样想的,屁股都还没坐热,国家还未稳定,老百姓还没有发财,如果执意去打仗的话,会像在自家仓库里养老鼠一样,只有自己损失,等到李世民们发达了,那搞死颉利还不是小菜一碟吗?”
    果不其然,三年之后,颉利可汗的日子可没有那么滋润了。
    贪得一时嘴,受了一身累,颉利可汗当年得到的金帛,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了,一直在北方享受着,但是李世民的铁拳伸到突厥人的大门前的时候,他才知道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
    自从颉利可汗回去之后,李世民加紧了军事训练,每天亲自上阵当教官,训练优秀者可以得到奖励,破除了“以兵刃至御在所者绞”的法律,让人家更加觉得李世民是个不摆架子的人,训练的质量大大提高。
    可是,大臣们不愿意了,纷纷说道:“老大,你如此做法,实在太危险了,如果有人趁机咔嚓了你,李世民们可咋办,整个大唐帝国咋办?”
    李世民呵呵一笑,说出了一句经典名言:“李世民大唐帝国实为一大家子人,大家都是李世民最忠诚的孩子们,李世民都推心置其腹中了,怎么能够对日夜辛苦操练的孩子们产生怀疑呢?”
    此等胸怀,此等坦然,是李世民独具的性格,也是成大事者所表现的气质。
    在那桃花盛开的帝国时代,想要在第一把交椅上又稳又快,不像在市场上买白菜,必须要对有用的人更加重视,包括爱拍马屁的,照单全收,甭管他以前的历史问题,都要一视同仁,这叫只要有忠诚之心,黄土也能变黄金。
    因此,李世民除了封赏之外,还有李世民坚持走的就是群众路线,当然不是作秀和走过场。
    除了玄武门之变的四大功臣(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恭和杜如晦)之外,还有一个叫侯君集的人,他也就是封德彝之类,是个三天不说点拍马屁之话就浑身不自在的人。
    此时的李世民正需要这种人,就好像唐僧取经要是少了唠唠叼叼的猪八戒就缺了很多乐趣一样,何况封德彝的马屁也不是一无是处。
    于是,他顺着李世民的思路,说了一句在场的大臣都吐舌头的话来。
    封德彝说:“自古有论功行赏的惯例,但是过火了反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积极性,比如说皇上家的一些碌碌无为的远亲九族,这个不是涨干饭的,那个就是混蛋的,真的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钱。”
    大臣们直呼此话太精辟了,自己这些年的书白读了,竟然想不出这句话来。
    而李世民高兴得合不拢嘴,知李世民者封德彝也,正想洗澡你给李世民端起了洗脚水,正想泡澡你给李世民准备了温热水,正想上厕所如果有可能你都替李世民上了。
    随后,李世民下诏:没功劳的宗室郡王务必自李世民降级,都去当县长吧。
    2、李艺甜蜜蜜造反 世民爽歪歪炒蛋

    在李世民老爹李渊执政时期,为了江山永固,唐朝实行的是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不分性别,不分年龄,哪怕是哇哇坠地的婴儿,一律封王,领工资过日子,只要别去动那把龙椅就衣食无忧了。
    而到了李世民上台,社会的发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国家基本统一,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需要的是真才实料之人来管理国家,肚里没货的趁早滚蛋。
    实际上,李世民是为了否定上一届领导的政绩,迎合当下最广大唐人民的利益而已。
    老百姓最想要的生活是贪官在里面关着,自己在炕上躺着,过着平平安安就是福的日子,可以说李世民为子民们做到了一点点。
    这是庸众的胜利,还是领导的底气,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最终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为了使魏征这伙从东宫跳槽过来的人,能够看到李世民是个开明君主,李世民自己要进行一场政治秀。
    原来李世民要给李世民的两个死去的兄弟追封为王,李建成被追封为息王,李元吉被追封为海陵王,并允诺要重新厚葬他俩。
    可是,李世民只想说了三分话,留下七分安天下,让人家去料理就可以了,魏征却不情愿了,一定要李世民亲自到重葬地点,以示诚恳和尊重。
    既然是人家大臣们的请求,那就来点更逼真的,下葬那天,李世民哭得眼睛都红了。
    长孙无忌见状,苦笑地说:“皇上,过了,过了,点到为止。”
    李世民这才转身,抹掉眼泪,匆匆忙忙往回赶,计划着创造大唐帝国美好的明天。
    刚葬完自己的两个兄弟,李世民迫不及待地干起了一件与时下格格不入的事儿。
    竟然是让全军上下唱歌,不会唱的不给饭吃,而这首歌的名字叫《秦王破阵》,显而易见是为李世民歌功颂德的,由军中音乐人士创作。
    据说,歌词内容是根据三年前李世民打败刘武周的历史事件改编的,符合了英雄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世民听完演唱,连连说道:“好久没有听到你们的牛皮,吹得这么超凡脱俗了。”
    可见,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嘴不合拢吹破牛皮。
    但是,人家也是有吹牛皮搞政绩的本事,因为接下来李世民要实施一个盛世的第一步。
    毫无疑问,文化建设也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李世民集结了十八学士,分发了值班表,任命了值班领导,邀请他们每人务必收集到各种书籍,然后归类,有点儿类似现代的图书馆,最后归集有二十多种书籍,可谓是汪洋浩瀚了。
    最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还很好学,经常和他们一起讨论书籍里的政论和故事,有时候他们像是柳树的屁股一样,坐到了大殿上就扎了根,谈到了东方初晓才罢休。
    这时候,大唐帝国已经传递了一个信号:马背上打天下可以,但是在马背上治天下就不可行了,就得来点儿文的才是一个盛世的标志,如果是聋子见哑巴一样的时代,李世民还不憋出病来?
    可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即将来临,却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发出这个声音的是曾经打得敌人嗷嗷叫的李艺,他造反了。
    贞观元年正月十七日,李艺选择在甘肃的泾川县造反了。
    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李艺知道他的造反之路必定是荆棘坎坷,但是他毫不犹豫地反了。
    是他脑子进水了,还是当了衣服买酒喝,顾嘴不顾身呢。
    让李世民们看看李艺前几年的经历,可以分析出李艺造反的原因。
    原来,他也不是个吃了睡睡了吃天天都在胀干饭的人,他先前已经和李世民的手下结下了梁子,而且是李建成太子党里举足轻重的人物,一直认为老二李世民终究会被太子踩在脚下的,没想到某一天会倒过来。
    有一次,李艺正兴高采烈地在军营里饮着酒,不料李世民派了手下前来和他办事,没想到三言两语过后,在某个细节上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最终惹怒了李艺,把李世民的手下揍成了猪头。
    从此,李艺和李世民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乃至于到了李世民当了老大,他自己反而成了李世民眼中的恐怖分子。
    因为,李世民上任没多久就开始向李艺下手了:先给个开府仪同三司过把瘾,但是没了号令三军的权利。
    此为李艺将要完蛋的节奏,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恰在此时,有个女巫出来作祟了。
    女巫的名字叫李五戒,不知道和猪八戒是不是姐弟关系,反正都不是正常人。
    李五戒是个红眉绿眼没安好心的人,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她对李艺的老婆说:“看你这身子骨,必定是享受荣华富贵的体征,不当个女老大实在是可惜了。”
    在李世民看来,女巫李五戒有一张蛤蟆的嘴,唱不出好歌来,但是在李艺的老婆面前一说那可就是一首《甜蜜蜜》了。
    李五戒又说了一句更加令人热血喷张的话:“十天,顶多十天,王妃您可就爽歪歪了。”
    于是,李艺在床头上听到了一个妇女的忸怩的嗲嗲的声音:“大王,过几天你的新老板就要来收拾你了,为什么不自己先下手呢?”
    李艺本就有了造反之心,而自己的婆娘有吹了耳旁风,干脆豁出去了。
    这是一场由主人打压、属下自危、女巫怂恿和婆娘发昏而造成的战争,所以说战争往往就是简简单单的这么回事儿。
    李艺要造反,也是颇费一番周折,不能大白天的拿起刀枪就干,首先要找个理由,人家才跟着你干,要不然你就是寡妇进当铺,要钱没钱要人没人。
    有一个理由是最容易忽悠人家的,是密诏,所谓密诏就是只有上了一定级别的人才知道的秘密,因此整个军队里的大头兵们只是老大指哪里就往哪里打,打得越狠升官越快。
    李艺眨巴着眼睛跟几个最要好的部属说:“皇上有密诏找李世民,咱们的这支军队又像秋后的蚊子,欢起来了,跟李世民到京城发财去吧。”
    要进入京都长安,必须经过一座城池:豳州。
    豳州的地方长官是赵慈皓,根本不知晓李艺的意图,遂大开城门,迎接李艺入城,少不了大鱼大肉招待。
    但是,吃完了饭,李艺捏着牙签一边剔牙,一边缓缓地说:“以后你就一直这么款待李世民,保你喝辣的吃香的,睡软的泡爽的,搂小的抱靓的,天天当新郎。”
    赵慈皓想了想:“这哪里是美好生活,分明是国中之国,另立中央的节奏,弄不好某一天会脑袋搬家的。”
    赵慈皓深知自己犯了低级错误,所以表面上应诺着,暗中却计划着要与李艺斗争到底。
    正当赵慈皓和属下们商量如此这般地密谋刺杀李艺的时候,李艺的卫兵却闯了进来,把赵慈皓捆得像粽子一般,丢在了一间阴暗潮湿的小房子里。
    而李世民得到李艺造反的消息之时,并没表现出惊讶和恐惧,反而用很轻松的语气跟大臣们说:“李艺终于露出狐狸尾巴了,他是老鼠啃菜刀,死路一条。”
    豳州城外的杨岌手握重兵,发现李艺逮了赵慈皓,立即率兵团团围住豳州城,欲将迫使李艺乖乖投降,没想到李艺是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坚决死扛到底。
    过了几天,李艺在豳州城里是虱子躲在皮袄里,有住的无吃的了。
    士兵们方知李艺所称的密诏,原来是癞皮狗上轿子,招摇撞骗的,是一个幌子,于是纷纷作鸟兽散。
    李艺眼看阴谋暴露,仓皇逃跑,途中被属下三下五除二地砍下脑袋,剩下的家属和女巫李五戒被押解到长安,也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一场短暂的造反风波戛然而止。
    谁说不是李艺甜蜜蜜造反,世民爽歪歪炒蛋?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是老百姓日常生活常挂在嘴边的大标语,在李世民当政以来的这段时间,人们是多么渴望和平,每天都在打打杀杀的,奶牛看到没草也不想产奶了,马匹看到没料也跑不动了,鲜花看到没粪也开不了了,何况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人类。
    从李艺起兵到灭亡,才短短几天,可见谁也不想造反,造反是一根扁担挑泰山,那是行不通的,是人心向背的,是万人唾弃的。
    遥想李艺当年,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可是到了要大搞经济建设,大搞文化建设的贞观时代,却消亡如此之快,原因是人们很想过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活。
    因此,李世民大搞文化外交是对的,是顺应时代的。
    所谓有窝头还要馒头,好了还要更好,这是李世民最想得到的结果,在坐上皇帝宝座之后的五月份,有人前来归降李世民。
    此人是苑君璋,生年不详,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人,出生豪族,曾经是刘武周的左膀右臂,为了更进一步巩固关系,娶了刘武周的妹妹,可是他确实是个小心谨慎沉稳不笨的人。
    @校花爱上了我 2019-07-11 19:40:17
    不要污蔑 侯君集。
    -----------------------------
    侯君集是功臣,但是撞在了刀口上,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4、魏征金句随口出 皇帝采信不摆谱

    甭管冯盎是不是叛乱分子,但是李世民一定要敲他的背,扭他的胃,打他的腿,治他的罪,反正就是让冯盎尝一尝跟大唐帝国对抗的后果。
    魏征知道,快乐是人类的最终目标,那么助人为乐就是他的终极目标,于是他规劝李世民道:“现在老冯同志是耗子给猫刮胡子,拼命地巴结你来了,再说你指控老冯叛乱,我看了一下,证据没证据,他所说的每一句话还没有成为呈堂证供,不能再搞他了,区区一只蚂蚁,我们何必跟他斤斤计较。”
    李世民看了看魏征,不耐烦地说:“搞他的不只是我一个人,你也看看,人家弹劾他叛乱的条子都装有一大箩筐了,还说没证据?”
    魏征也不甘示弱,像老母猪遇见老牛,豁出老脸来了:“人家为什么异口同声说他反叛,那还不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吗,为什么他不敢前来长安,还不是他怕你生气,相信了别人诬告的证词,把他打发给阎罗王垫脚,何况他从来没有把军队调出自己的辖区,不是很好的证明吗?”
    李世民诘问道:“难道就这样便宜了他?”
    魏征微微一笑地说:“不但要便宜了他,而且要大大地赏他。”
    李世民说:“这不是花宝马的钱买了一匹死马,做起了亏本生意?”
    魏征又说:“不不不,陛下,此为一本万利的生意呢,如果他知道和惦记你的好了,也就是安心帮你守边境呢,还不是抵过雄兵百万吗?”
    李世民终于点点头,老魏同志还真是脑袋瓜子活络一点,于是心悦诚服地放了“思想包袱”,甚或赏赐冯盎,后来冯盎也敢光明磊落地来长安了,而且带来的是一车车白花花的银子。
    此后,李世民开始放开拳脚真正展现卓越的政治才干,一步步缔造享誉海外内外的大唐帝国。
    当然,无功不受禄,有功享清福,魏征也得到李世民的很多赏赐,据说奖品是绸缎五百匹,他该笑尿了。
    李世民完成疆域的初步统一,把一只瘦公鸡养成大肥鸭,但是人民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是不是要在南海边画一个圈呢?
    针对这样的问题,李世民同志发话了:“大家看看,我们应该如何在大乱之后取得大治,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
    此言一出,那就是一项长期曲折、异常艰辛的任务,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所要思考的历史课题和重点。
    中国的历史大体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大乱之后必有大治,那就得看看乱世之后的领导人之魅力和气质了。
    秦始皇发明“皇帝”这个令人头破血流也要闯的职业之后,很多人梦寐以求,想从事这个行业,但是很多人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的家破人亡,有的背井离乡,总而言之,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秦始皇第一次统一全国,但是没多久让人家给开瓢了。
    经过两汉的长久治理,社会还算是稳定,但是“三个好汉”折腾,又把全国陷入混战局面,之后很长时间遭遇匈奴、鲜卑、羯、羌、氐这五胡乱华、魏晋南北朝的亡国亡种危机。
    在不久前,杨坚好不容易把几块大地合拢在一起,又被那爱折腾的杨广搞乱了,搞臭了,轮到李世民同志,他坚信不能再折腾老百姓,不能再压榨老百姓。
    经过李世民抛砖引玉,殿堂之上,大臣们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
    首先开腔的是魏征,他是大唐初期的第一辩手。
    他的第一个论点是:“纵观整个历史,人们都没有跳出一个周期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老百姓生活太安逸,容易产生享乐主义;生活太困苦,容易渴望明君的到来。一言以概之,有奶就是娘。”
    李世民笑着说:“现在国家百业待举,刚刚经历大乱,我要在短期内给老百姓家家有收入,户户有房住,天天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你的意思是我能够在大乱之后,达到大治,我看这是牛犊子扑蝴蝶,看着容易做着难。”
    魏征打断李世民的话,此处需大智大勇之人,只见他拍拍胸脯,说道:“有句话说的好,境由心造,事在人为。陛下有一颗胸怀天下之心,只要施以仁政,要达到小康水平,用不着等到下个100年了,三五年就足矣。”
    此话不是拍马屁,而是经典金句,心灵鸡汤,李世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饶是点了点头。
    不过,既然是一场辩论,那么总会有反方来进行反驳。
    而反方的首席辩手就是有点儿坏坏的封德彝老兄。
    反方很快激烈反击。
    封德彝以一副老虎身上的虱子,谁也不敢惹的姿态,皮笑肉不笑地说:“说到历史上的故事,我看夏商周都以纵容的做法治理国家,致使老百姓变得越发奸诈,然后秦始皇绞尽脑汁才发明很多酷刑,汉朝的皇帝们一边降低利息,一边还加紧完善酷刑制度,最终采用高压政策,方能稳固江山。魏征这小子,你内裤反穿,乱套了。”
    魏征没有丢魂失魄,反而更加冷静地反击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纵观夏朝末年,桀王昏庸无道,商汤取代夏缔造几百年太平盛世,周武王打败荒淫无度的商纣王,也造就了几百年的稳定生活,都是大乱之后才有了大治,是一条不变的规律。”
    封德彝这一方先是欲言又止,准备胡言乱语,最后像哑巴吃黄连,有苦也说不出话来。
    李世民宣布:正方魏征胜利,堪称辩论冠军。
    我们经过细细分析,这个老兄封德彝,说起话来欢天喜地,其实苍白无力,被魏征回敬一句只好垂头丧气,原因是专门想着皇帝,哪管老百姓的一亩三分地。
    讲一讲李世民这个皇帝李二郎,坐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上,建功立业把名扬,此次辩论没白忙,最终取用魏征同志的观点和立场。
    李世民知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但是实行起来就会有漏洞,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小小的漏洞往往产生致命的连锁反应,大家都知道有个故事:一人住了宾馆,不小心扔掉的三个烟锅巴,在地毯上烫了呈三角形排列的小洞,被服务员发现并要求每个洞赔偿100元,那人不慌不忙点了一支烟,把三个小洞连起来烫成了一个大洞,免受了200元的处罚。
    当上皇帝的李世民不知道智商几何,但是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特点,只要是对国家有利,他不管人家说话有多苛刻和尖酸,有多刻薄和无情,只要冷静下来想一想,还是决定采用人家的观点,这是李世民具有自我纠错的功能。
    几天后,李世民召开第一届大臣会议:“尧舜禹汤,大明君也,我李氏大唐,效仿之,定当与民同乐,共创辉煌,否则吾等下了地狱却上不了天堂也。”
    李世民加大力度,实行了以仁政治国的理念,具体操作的第一步,不是穿上纸尿裤,而是减少酷刑,减轻刑罚。
    说干咱就干,把名利看淡,山不转水转。
    过了几天,李世民立马召开扩大会议,会上还是有人坚持封德彝的做法,要是减轻刑罚那可就治不了那些穷山恶水的刁民了,弄得李世民的脸色也就不好看和难堪了。
    实际上,支持封德彝的人是钱串子脑袋,见窟窿就钻的官场老手,表面是乱世用重典,实则利用这些法律漏洞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
    李世民不客气地说:“为什么有忒多的小偷小摸和抢劫犯,还不是交税多,留下的少;而在地方做官的,认为我鞭长莫及,他们才为所欲为,贪得无厌,老百姓不是被榨干了油水,就是倒贴官府的钱,人穷了不会等死,所以啥事都干得出来,还讲什么道德。”
    大臣们屏息凝视,不敢作声,俨然是李世民说到了根子上。
    李世民顿了顿,说道:“我提出了问题,但是还要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考核官员,不为民做主不及格的卷铺盖走人,第二让老百姓少缴税,只要我们够用就不再设立什么苛捐杂税了。你们说说,人家有吃有穿,谁还会提着脑袋干犯法的事,谁还想着造反的事?我们还用得着严苛的律法来制约老百姓吗?弄不好会物极必反的。”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正月,在李世民的指导和帮助下,唐初的法律修改拉开了序幕。
    立马下发朱红文件,关于成立修改《武德律》领导小组的通知:为了大唐长治久安,为了减轻老百姓的生活压力,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特成立修改《武德律》领导小组。
    组长:李世民。
    成员: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以及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等十八学士。
    修改的主要内容有:废除绞刑,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改为断右脚脚趾。
    不是每个人犯都是武林大侠,能够忍受断指断脚之痛,嗷叫声不绝于耳,实在是极其血腥,李世民又下令,最终定为流放为好。
    所谓流放,有人说是把流氓放生,实则是放逐而已,让你远离权力和利益中心,和以前的生活水平相比,是差了一大截,不过也是一种刑罚,是古代法律温和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世民不但说到了,而且付诸实施,整个社会风气大为改观。
    不过,还是有人继续找茬,试图证明乱世用重典的唯一正确性。
    真是魏征金句随口出,皇帝采信不摆谱。
    发生这件事的时间,是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五月份,有人上班时递给李世民一封奏疏,顿时李世民的眼睛变得异样起来。
    5、清除佞臣靠谣言 裴寂法雅终散乱

    奏疏的内容是:清除佞臣。
    李世民很久没有听到此等大含贬义的词语,此时此刻的大唐帝国正在朝着人民幸福安康国家蒸蒸日上的道路狂奔着,哪来的什么佞臣?哪来的绊脚石?
    是不是这等大臣唯恐天下不乱,像烧了屁股的猴子,急红了眼,自己的既得利益遭受到损失,李世民心想这是拜神的走进吕祖庙,走错门了。
    于是,李世民面带愠色地问:“我泱泱大唐帝国,正在朝气蓬勃,你倒是跟我详细说说,说个子丑寅卯来,谁是佞臣,你评判的标准是什么,有几章有几条?”
    那人还是稳若磐石,内心不发憷,慢条斯理地回答道:“陛下,我所说的佞臣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抽象的人。”
    李世民继续追问:“少跟我咬文嚼字,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到底是谁?”
    大臣还是临危不惧:“能够说真话干实事的人就是忠臣;低眉顺眼爱拍马屁的人就是佞臣,正所谓阿谀人人喜,直言个个嫌,明眼人一看便知。”
    李世民把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你说的话,等于不说,我实话告诉你,河流的源头是清澈的,那么下游也会干净见底;源头是臭不可闻的污浊水,你再怎么涤荡多多少少会有心理作用,而我就是一股清泉,谁敢当佞臣?”
    很显然,大臣的方法实则是只对了一半,因为李世民不会相信在自己的治下敢有人当奸臣当坏蛋,岂不是给自己扇大嘴巴吗?岂不是成为了第二个杨广了吗,岂不是成了嘲笑兔子尾巴短的猴子了吗?
    李世民坚决使用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剥削打压为耻的执政理念,把高高在上的帝王思想抛之脑后,即使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是很少用独裁霸道的手段。
    伟大的人下定了决心,就像闭着眼睛哼曲子,心里有谱;龌蹉的人说过的话,也不过是装装样子,连标点符号都没人信。
    李世民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已经做到了忍者神龟的级别。
    历史上的皇帝,万众仰视,权力集中,一旦想干什么,都会有人心领神会屁颠屁颠地去办,所以往往没有克制住自己的皇帝最后都变得昏庸无道,不理朝政,无所事事,而对于李世民来说,当时的敌对势力都认为李世民是一朵不可描述的奇葩。
    因为李世民太能忍了。
    转眼到了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十二月,看着老皇宫确实是马脸比母猪头,一个比一个难看,心想一定要修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但是一想到修建皇宫太浪费钱,违背了“以至诚治天下”的思想,立马打消了念头。
    为此,李世民还要推广自己的观点,于是出现了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政论。
    内容如下:
    君主依靠国家才能生存,国家依靠人民得以维系,失掉了人民的拥护,而一味地奉皇帝位神明,就好像割自己的肉来吃,虽然饱了却不能活下去了。
    这就是割肉补疮的升级版本,李世民觉得是万万碰不得的。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尤其是战乱之后的国家唯有节约才能够振兴经济,大历史学家司马迁说过:“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李世民铭记了这一点,至少把龙椅还还没坐稳没坐够之前,他不会另有他图的。
    为了节省国家开支,李世民先向政府部门开刀,因为李世民的老爹喜欢封赏,以至于“州县之数,倍于开皇、大业之间”。
    有句话说的好:“一家喂羊十家骂娘。”说的是,饲养的动物多了,不但饲料需求多,而且脏乱差等等问题随之而来,也就是人人诟病的冗繁的机构,导致了有的人天天胀干饭吃空饷,而有的人日日饿肚皮穷得叮当响。
    李世民要做的事是精兵简政,砍掉一些可有可无的相关部门。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二月起,李世民开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举措:一是撤县并州,二是裁减官员。
    关于撤县并州的做法,李世民发明和独创了一点:设立巡视区域,即贞观十道。
    而且,此区域是根据全国的地形地貌和河道方位而命名,所谓道,在隋唐属于监察区名称,并非正式行政机构,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废郡为州,故每道各辖若干州,权力相当于中央官员。
    完成了贞观十道的建立,李世民开始了选官员的程序。
    关于选择官员的方法,李世民可以说是大肚子罗汉写文章,早已有了自己的另一套,其中最为经典的是: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而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带头人是房玄龄,也就是用水选择优良品种一样,飘在水面的就是孬种,沉于水底的就是良种。
    精简机构人员,等于轻装上阵光脚上床。
    让我们来看看一组数据:
    公元609年的隋朝在职官员和吃空饷的就有3581人,总人口46019956人,平均每个官员得12851农民供养;而经过房玄龄的一番精简,唐朝的官员总数才达到643人,显然是甩掉了一个大包袱,节省了政府开支。
    老百姓开始安居乐业,不再颠沛流离,可以说此时唐朝已经进入人均GDP历史很高水平的时期。
    日子过得不错的时候,人总会想寻找到生活的波澜,让寻常日子不再水平如镜,要不然会活得很乏味,犹如狗舔空沙罐淡而无味一样。
    于是,为了更加稳固自己的龙椅,李世民开启了“卸磨杀驴过河拆桥”模式。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正月,第一只驴映入李世民的眼帘。
    他就是裴寂。
    一个功不可没的大臣,一个完全无惧的角色,一个不可摇撼的位置,硬生生地夹杂在了大唐初期的李氏父子身上。
    由于此,李世民的目光变得阴森起来。
    大家知道,裴寂是促使李世民老爹李渊起兵的第一谋士,当然会得到李世民老爹李渊的重用,除了同吃同坐之外,最奇葩的是俩男人还同寝,感情之深,无人能比。
    可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年轻的李世民总觉得父亲的人,不再是自己的同龄人,势必会有代沟,何况是政府大换血,谁能容忍一个和自己没有共同嗜好的人在一起呢?
    毫无征兆,裴寂忽然被罢免官职,当时的职位是司空,最后贬成为平民,回老家自生自灭。
    太突然了,以至于裴寂慌张得像见了蚊子都想拔出剑来。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到底我是做错了什么?”裴寂欲哭无泪,手脚哆嗦。
    而李世民给他了一个理由:隐瞒谣言。
    一听到谣言,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巫婆道士和尚尼姑搞的鬼,不错,一个叫法雅的和尚无缘无故地给了裴寂一闷棍。
    原来,法雅算是一个心理咨询师,专挑好话,纯属拍马屁,得到了李世民老爹李渊的重用,可是到了李世民掌管政权,经过精简无用机构的正当口,法雅下岗了。
    法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回敬了李世民一件礼物。
    但是此礼物已经触犯了李世民的底线,成为了危害公共安全罪犯,原来是法雅散布了一些谣言,说李唐江山不会长久之类的谣言。
    当这句话传到李世民的耳朵时,李世民高兴了,原来你是来给裴寂送刀子抹脖子的,因为谣言的第一个听众是裴寂,而裴寂当做一个屁给放了,没有呈报给李世民。
    李世民派杜如晦去审理法雅,而且已经起到了干预司法的作用。
    其实,杜如晦是城隍奶奶有了喜脉,心怀鬼胎,硬是帮李世民了却一桩心事,具体做法是:暗中逼迫法雅一口咬定是裴寂听到了谣言,没有及时上报,从而犯下了“知情不报”之罪。
    证据充分与否,对裴寂来说,这是传说中的无中生有。
    裴寂离开京城之后,冥思苦想自己落马的原因,此原因有一个著名的成语叫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在一个小山村里,裴寂想通了,虽然杜如晦和李世民放屁打饱嗝,上下通气,但是自己也能保住性命安享晚年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他的村子里有一对夫妇,俩人天生残疾,男的没了双腿,女的是个盲人,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乐呵呵地早出晚归,辛勤干活,养育一家老小,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美好心情。
    人家不解,为什么我们有手有脚,五脏六腑健全,为什么我们不幸福,所以问了这对夫妇,女人笑着说:“丈夫的眼睛就是自己认识世界的窗口!”男人也微笑着说:“妻子的双腿就是自己行走天下的利器。”
    他们都从对方找到了自己的所需,相依为命,相互依托,一直过着人人羡慕的生活,原来激励他们的是一个词语:豁达。
    豁达能使身体欠缺的人找到精神上的满足,裴寂找到了正解,开始豁然开朗起来。
    想当年,一起共过事的兄弟刘文静,由于性格问题落了个死无葬身之地,若果李世民的心情稍微坏了那么一点点,也许自己也被安个莫须有的罪名,自己的头给人家做尿壶都有可能。
    没有成为第二个刘文静,裴寂摸着胸口,朝天上竖了一下中指:“老子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天不灭我裴寂也。”
    万万没想到的是,几个月之后,裴寂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6、连环杀人不偿命 魏征劝回李世民

    还是因为那个疯癫和尚法雅的谣言,足足让裴寂吃不了兜着走,拿着钝刀抹脖子,杀不死也痛得要命。
    真是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经过几个月的发酵,裴寂似乎觉得能够安全着陆了,没想到真的没想到,有一个无事找抽型的人在裴寂背后捅了一刀。
    此人叫信行,也是个和尚,人称三阶法师,活脱脱的一个网络大V,经过转发法雅的微博再附上一个评论:“我遇见老裴的家童,悄悄说了一句话,你家的主人有九五之尊的相貌,你知道吗?你意外吗?你兴奋吗?”
    家童老老实实一五一十地把信行所有的话说给裴寂听,只见他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不是无中生有的现实版吗,怎么就给自己碰上了,这可是杀一万次头都不足为过的造反秘术和口号,我能担当得起吗?”裴寂立马冷静下来,想法子瞒报,希望没人再扩散谣言,他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让和尚信行闭上臭嘴。
    然而,让人闭上臭嘴的方法千万种,给吃的,送喝的,泡妞的,递钱的,不一而足,应有尽有,分分钟可以让人苦脸变笑脸,笑脸变成不要脸。
    可是,裴寂的方法干净利落——死人才是谣言的休止符。
    大人物一放话,小人物双腿跑开叉,信行无疑是死在裴寂的手下,可是知道此事的人不止信行一个人,还有家童和亲信恭命。
    铲平一块地,先从小草开始,于是家童自然成了裴寂眼中的小草,去做掉家童的是恭命,可是家童不但没死,反而远走他乡了。
    毫无疑问,是恭命自作主张放走了家童,让他捡了一条命。
    因为,裴寂大开杀戒的时候,恭命想到家童可能是自己的救命稻草,裴寂接下来要玩的把戏就是卸磨杀驴这一招,他可不想当一只叫门的兔子,送上门的肉。
    心中要有小九九,困难时候才能救自己一命,不胜七级浮屠也能阿弥陀佛了。
    恭命有此想法,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原因:贪。
    贪,佛教中的三毒之一。
    而恭命的名字实在是太名副其实了,恭敬不如从命也,谁叫裴寂把所有的家当都归他管辖?这不是典型的抱着钉耙亲口嘴吗?
    据说,恭命经手的钱财已经上千万,而自己是不是捞一把,提成百分之一,纵然是几十上百万的钱财,要命的是这些钱都流到外面的青楼和赌馆里了。
    不赌不知运气好,不玩不知身体好,恭命已经玩到了欠嫖资的地步,所以放走裴寂的家童也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选择,他始终坚信,家童将来会是控告裴寂杀害和尚信行的关键证人。
    老虎披蓑衣,它终归不是人,恭命表面上一直对裴寂恭恭敬敬,但是他贪污之事终究浮出水面,显然最生气的当属裴寂。
    贼都有反侦查能力,何况是家贼,恭命早已预料到裴寂要拿下他的人头,于是跑到长安,干了一件先下手为强的事儿。
    李世民上早朝的时候,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他就是裴寂的老管家恭命。
    他来干啥来了?恭命是来告状的,当然裴寂还没有驻京办的机构和截访的干部,因此恭命是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地来到长安。
    此件事情未曝光之前,唯有裴寂和恭命俩人心照不宣,恭命是偷吃的猫儿,记吃不记打,而裴寂觉得此事是裤裆里拉屎,不好声张,搞不好会惹祸上身的。
    可是,裴寂想错了。
    恭命跟李世民说:“裴寂家刚刚有人说他有天命之像,那还不是跟您抢饭碗的吗?”
    李世民自然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只见他鼻孔上翘,圆眼变成三角眼,怒道:“裴寂,你就是癞蛤蟆不长毛,天生的种,在长安,我都放了你一马,你倒好回到自己家乡,就开始明目张胆了。”
    办事效率高是皇帝们的惯性,尤其是人家要拉队伍与之对抗的时候,到了互相取人性命的关键时刻,皇帝们是最敏感的,李世民也不例外。
    李世民没有经过提审,就直接宣布了裴寂的犯罪事实:“寂有死罪者四:位为三公而与妖人法雅亲密,罪一也;事发之后,乃负气称怒,称国家有天下,是我所谋,罪二也;妖人言其有天分,匿而不奏,罪三也;阴行杀戮以灭口,罪四也。我杀之非无辞。议者多言流配,朕其从众乎。”
    细细分析,李世民所说的四大罪状,实则是同一件事,与谣言有关,只是为了增加震慑效果和证据事实,列了个一二三四全都坏事而已。
    皇帝的话不是儿戏,裴寂应该是人头落地,这是李世民最想看到的结果,但是一群大臣,哭着叫着,说什么裴寂没有造反的行动,按照法律,裴寂不应该被砍头,意思意思地惩罚一下,别让他享受各种待遇了,断了生活费,也就断了造反的动力。
    李世民大笔一挥:“好吧,我给你一个养老待遇,发配边疆。”
    于是,裴寂远离长安,到了南方边疆的静州——广西梧州市。
    弄走了裴寂,李世民把工作重点放在自己老爹李渊身上。
    太上皇李渊已经不再掌权,成了秋后的瓜棚,空架子一个,为什么李世民还是要多多问侯和关照这位老爹?
    原来,李世民老爹还住在太极宫里,在群臣和外人看来,子承父业,应该是老大死了,位置已空缺,然后名正言顺入主太极宫,这才是皇帝的象征和权威。
    可是,老爹李渊就是不挪窝,死皮烂脸地住在太极宫。
    要是采取霸王硬上弓的手段,一向精明的李世民可不敢,因为李世民不想落得弑父的骂名。
    于是,李世民想出了一计。
    此计的精髓是两个凡是:凡是老爹李渊做过的事都要否定,凡是李渊做掉的人都要平反。
    首先,李世民为之平反的人是刘文静,他的死和李渊有莫大的关系,可以说这是冤假错案,要追究当年的责任人,还要给予国家赔偿,因此刘文静的子孙们得到了一笔补偿:继承刘文静的俸禄。
    这无疑是甩了李渊一个大嘴巴,你就是糨糊脑袋。
    第二件事,李渊时代还俗的和尚尼姑必须回寺里吃斋念佛。
    如此种种,每条政令都和李渊对着干,凡是李渊反对的李世民就会支持。
    一切顺其自然,一切顺其皇意,一切按照计划进行。
    让你主动搬离,没有比全部推翻旧规矩要给力得多,搬离就是最终目的,入住就是伟大胜利。
    李世民观察了几天,李渊终于坐不住,再晚搬家几个时辰,坛坛罐罐被砸坏不说,恐怕脑袋搬家都不知道,谁脑残谁就去招惹发怒的老虎。
    李渊开始收拾东西,走进了为他准备的看守所:大安宫。
    大安宫,实则弘义宫,原是李世民的秦王府,经过翻修一新,就是李渊的新家了。
    于是,李渊乔迁的请柬上写了如下几行字:
    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乃徙居之。欢迎尔等全福光临。
    落款:李渊。
    咋一看,这是李世民命人炮制的一出闹剧,哪里有李渊自个儿主动搬迁的痕迹,只不过为了刻意显示李世民以文治国的儒家思想而已。
    贞观三年,李世民实现了入主太极宫的梦想,堵住了悠悠之口,而李渊也受到了煎熬,在大安宫住了六年也白眼一翻两腿一蹬见阎王去了。
    对于李渊的去世,李世民丝毫未有悲痛之情,这也难怪,谁让你在李世民未得势之前那么如同心理变态一般折磨他。
    李渊未被软禁之前,是个喜欢运动的皇帝,不是去钓鱼就是逛花园,总之是闲不住的,但是人一停了下来,全身活跃的细胞就会进入休眠,有了反作用,因而活了六年也是情理之中。
    应该说,这是政治战胜了亲情的案列。
    可是,有一个人却能令李世民产生撕心裂肺的举动。
    此人就是长孙皇后。
    李世民的朋友是斗鸡爱好者,每到自己的鸡斗得遍体鳞伤的时候,李世民总是把鸡抱在怀里,用体温暖和斗鸡,为它恢复体力,才能在下一轮的比赛中获得好名次,但是李世民得老爹李渊生病了,看都不看一眼,人家说李世民是白眼狼,他却毫不在乎。
    看到此处,可想而知李世民的做法的确是不近人情了。
    李世民和他的朋友就是麻脸媳妇拜见上嘴婆,彼此一样。因为李世民的第一任老婆长孙皇后病故,而丧葬地也是高规格的地方。
    而这也是炎热的季节,李世民不得不和其他女人滚床单了,万分悲恸的情况下,要和不喜欢的人绑在一起,简直就是炸油条。
    人死不能复生,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恋之情,命人建了一座望妻观景台,面朝长孙皇后的坟地——昭陵。
    可是,天天来此地远眺,那可就有点儿过分了,大臣们还得等着你润下肺开个会,缔造盛世帝国才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谁能够把李世民的心绪拉回到朝堂之上呢?有一个人自告奋勇地说:“我去,我去。”
    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魏征。
    所谓家庭和不和,看看媳妇和公婆,但是李世民却和自己的父亲两个大男人弄了个超级大冷战。
    此时此刻,李世民把自己的老爹弄成了二手的皇帝,太上皇的日子实际上就是囚犯的生活,换了谁谁也接受不了。
    因此,谁能够上前去缓解李世民对李渊的仇视,劝回留恋长孙皇后的李世民,这副重担落在了魏征的肩上。
    可是,走路好看是需要舞步的优美,说话好听是需要艺术的技巧,魏征得动一下小脑筋。
    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李世民照例登上了瞭望长孙皇后陵墓的平台,魏征左顾右盼,然后说:“陛下,我什么都看不到了。”
    李世民不客气地说:“莫非老魏你晚上加班太多,眼花缭乱了?”
    随后,李世民再次命令魏征认真看看,魏征站在身旁,微有歉意地说:“陛下,我要看的是高祖皇帝的陵墓,恕在下眼拙,现在还是看不出来。”
    李世民愠怒道:“你这是在跟我打哈哈,我要你看我老婆的坟墓,多气派,高大上。”
    魏征不依不饶地说:“可是你天天如此挂念长孙皇后,那你老爹就不是你老爹了,人都死了应该得到同等对待,才是公平的表现。说句不好听的,要伴侣还不如养条狗。”
    李世民气得是吹胡子瞪眼,简直是大大的不敬,但是转念一想魏征是不怕死敢说真话的主儿,杀了他等于是自己输了理,以后还当啥鸟千古明君,杀忠臣是大大的掉分。
    李世民命人拆了瞭望台,终于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对奏折的批阅。
    抱歉,您所提交的内容可能含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或通过未授权的第三方应用进行操作,请确认后再提交.这是什么意思,违法什么法律了?
    只能一段段的发
    第二章 稳得住

    1、学子进入科举层 大理寺据理力争

    李世民重回到殿堂之上,面对文武百官,顿生愧色,终于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伙伴们,你们辛苦了。”
    站立两旁的文武百官顿觉三九天送棉袄来了,立马异口同声说道:“陛下更苦。”
    赶紧开会吧,别搞得像八点开会九点到,十点还要在吵闹。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李世民开始全方位推动了一项影响封建社会上千多年历史进程的制度,即科举制度。
    其实,科举制度不是李世民的首创,但是在李世民的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进步和丰富,莘莘学子十年苦读,终于有人认可他们,提携他们。
    说到科举制度,实则是上岗考试,因为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录取率低,赴考的人实在是拿着杀猪刀剃胡须,太悬乎了。
    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这两类相比,常科要比制科容易得多,常科不需要太大的背景和名望,而制科则是皇帝亲自下诏,所以对于不经常上头条的人自然就选择常科,换句话说读书人一般重视的是常科。
    读书人想要考进制科,经过层层考核,每一层都像恶鬼见钟馗,不得不老实地读书。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明法、明算、明字属于理科类,对于学而优则仕,从文科选拔官吏的时代来说,同学们都愿意摇头晃脑读着古文了。
    在李世民的眼中,科举制度真是维护他的大唐王朝中,生成的骨头长就的肉——不能再更改了。
    事实上,李世民的科举制度也是有两大功能:第一是认定学历;第二是优胜劣汰。只不过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既充当了颁发学历证书的机构,又扮演了人事组织安排的部门,后来的弊端日渐凸显。
    科举考试奇葩之处在于不管年龄大小,只要拿得动笔墨纸砚,入土半截的人也能够考试,可以说是终身教育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因而,有人花白胡子还在和十几岁的孩子是同桌,连老师都比他小,但是毫无羞愧之色,反而引以为荣,一朝中举,必定为家人带来荣华富贵。
    多少人为之奋斗终身,所少人为之奉献青春,乃至于有的人一旦中举就立马发疯,半路失踪,不能不说一考定终身的科举的确具有端倪。
    李世民曾经说过:“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原来李世民是为了大唐帝国网络人才,道出了科举制度的奥妙所在,也是增加了贫苦老百姓参与帝国建设的机会。
    除了科举制度之外,李世民还着手加强一项制度建设,那便是宰相制度。
    所谓宰相,其实是一个宰猪匠,皇帝就是东家,请宰相杀猪,先烧水再捅刀后开肠破肚分解猪肉,每一个环节离不开宰猪匠,而东家等着坐享其成品尝美味。
    所以说,宰相就是皇帝老大他老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
    在这老百姓真呀真高兴的大唐帝国里,
    宰相几乎包办皇帝的工作,
    当然除了吃喝拉撒睡不能代办之外。
    承包
    所以说,宰相就是皇帝老大他老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在这老百姓真呀真高兴的大唐帝国里,宰相几乎包办皇帝的工作,当然除了吃喝拉撒睡不能代办之外。
    改成包办才行
    所以说,宰相就是皇帝老大他老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在这老百姓真呀真高兴的大唐帝国里,宰相几乎包办皇帝的工作,当然除了吃喝拉撒睡不能代办之外。
    皇帝们为啥这样做?
    其实原因很简单,事多与精力不成正比,不能事必躬亲而促成宰相制度。
    例如,王小二创业之初,每天与妻子只吃馒头喝开水送货上门,由于业务量少,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家俩人自产自销足矣。
    过了几年,王小二挣到第一桶金,扩大规模,事儿也就多了,不得不请人或外包他人。
    后来,王小二成立公司当总裁,自个儿更加忙得应接不暇,只能挑选优秀人才帮忙。
    而这个人就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一个钱多也不任性的人,一个敢于担当的人,一个纯粹纯洁的人,那便被皇帝任命第二把手称之为宰相。
    皇帝的王国里养一大群公务员,人人都是麻布袋里的钉子,个个都想出头,而宰相就是出头次数最多的公务员,是百官的首领和代表,帮忙皇帝看家的,做着操持皇帝家务的工作。
    在李世民看来,宰相可以理直气壮地顶撞自己,而自己不应该对其颐指气使,应该当一个勇于认错的乖孩子,宰相肚里都能撑船,皇帝肚里一定要撑航空母舰了。
    纵观整个封建社会,能够做到高高在上而又能够谦虚谨慎地接受下属意见的,当属于李世民一人也。
    李世民的出发点是对各方面的权力制衡,不能让你任何部门变成往老虎头上拉屎的麻雀,这是难能可贵的,是社会的一个进步,一口吞三个热馒头,李世民是吃不消的,请人家来吃能够帮助其消化,帮助其成长。
    人家都说,李世民是开明的君主,勤奋的帝王,都体现出李世民设置和完善的宰相制度,而且说到做到,一言九鼎,不说空话,不放大话,他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人。
    所谓任何事都不能面面俱到,李世民做为明君的代表,也不是说没有什么缺点,其实这也是皇帝们的通病,皇帝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律法。
    有人曾经解读过一段论著:若以律法来划分人的三六九等,那么制定律法的是君主,遵守律法的是大臣,受律法约束的是子民,甚至说防民之术乃是律法也。
    一切都是为了皇帝家服务,你撞了个人,说句我爸是皇帝,那你就可以很任性,微微一笑了之。
    那么,李世民是如何处理皇权与律法的关系呢?
    我们泡一杯茶,点一支烟,然后看一下这个小故事,便知李世民是不是此方面的行家里手?
    戴胄是李世民执政时代的宰相,他和李世民竟然在朝堂之上吵架吵得面红耳赤。
    都说老和尚拜天地,那是头一遭,但是在天朝里有人敢和皇帝吵嘴,可是天下奇闻万古奇事了,而制造此条爆炸新闻的是宰相戴胄。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戴胄最大的本事是秉公执法,熟知律法,遇到事必定是搞个明白打破砂锅问到底才罢休,开后门的和拉关系的通通扫地出门。
    每一个王朝的建立,必定是付出许多生命和鲜血,但是要维持王朝的长治久安,得把逝去生命的精神发扬光大和加以保护和包装,好比是铁人戴钢帽,双保险,人家其乐融融,自己的龙椅也稳若泰山。
    于是,大唐王朝产生一个产物,即承袭官爵制度。
    戴胄为了承袭官爵制度的利与弊而与李世民吵架,他的理由是:有人搞假,冒充功勋后代,骗取生活费和工资。
    李世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竟然有如此欺诈之人,如此狡黠之人,派人调查方知吃空饷人的极多,证明戴胄的说法是正确的,李世民立马启动亡羊补牢功能,颁布法令,“凡是诈冒资荫者”,脑袋搬家,死了死了的。
    可是,有人觉得不看不比沾沾自喜,一看一比相差万里,如何找到心理平衡,那就得信仰“富贵险中求”的冒险主义,俗称:顶风作案。
    此人叫柳雄,时任徐州司户参军,为了实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目的,伪造了一份自己的简历,说自己在隋朝时当过大官。
    李世民派人一查,竟然知晓此人乃造假高手,说自个儿当过大官纯属虚构,柳雄随即成屠夫家里的肥猪,早晚都得杀。
    为了起到《贞观律》不是“看上去很美”的效果,李世民决意杀柳雄,以免让人嚼舌根,说老板不讲信用,以后还有谁信?
    唐朝有个检察机关叫做大理寺,专门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现在终于有机会大展神威。
    而负责此事的是大理寺少卿戴胄,可谓是孙悟空遇见如来佛的五指山,再怎么逃也逃不掉了。
    从升迁路线图来看,戴胄可谓是火箭式升职,先当兵部办事员,后来李世民经过考察破格提拔他当大理寺少卿。
    戴胄从一个小小的办事员一跃成为律法执行者第二把手,实在是猴子上树,爬得快,因而也要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是太平洋之恩,李世民指东戴胄不能说西,李世民打狗戴胄不能抓鸡。
    总而言之,一切顺着李世民的毛梳理,便会吃香的喝辣的。
    倒打一耙最容易的,但是再获得重用,便难于上青天,在大臣们看来,戴胄是不会冒险与李世民再次顶嘴。
    众目睽睽之下,戴胄翻了翻律法,说道:“陛下,您言重了。”
    大臣们翻翻白眼,大跌眼镜,李世民疑惑地说:“难道柳雄不应该死了死了的。”
    戴胄斩钉截铁地说:“按律应当流放,不可杀也。”
    李世民气得像瞎子熬糖,恼火得很。
    戴胄是固执己见之人,同时又是没有背景的人,但是他敢和当今皇帝唱对台戏,恐怕只有魏征才能与之匹配,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执法如山。
    有人说戴胄是爬上皂角树的猴子,不知道李世民的厉害,这可大错特错了,即使李世民气得要把戴胄的脑袋给拧下来,他还是坚持按照律法行事。
    李世民怒道:“我早已判柳雄死刑,所谓君无戏言,你怎么要求我改判?你是不是求我赏赐你去劳改。”
    戴胄表现出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态:“劳改就罢了,皇上要杀我,我也要说柳雄不可杀也,一切都按照律法来办,我死也无憾。”
    李世民鼻孔喘着粗气:“我看你是卖馒头的搀石灰,真是面不改色,一定要我的敕令失效才罢休吗,我还有什么权威执掌天下?”
    戴胄不慌不忙地说:“律法是长治久安的保障,而陛下手中的敕令是明显超出律法底线,如此以往,会失信于天下,忍一时风平浪静,换来赞不绝口的老百姓,这不是陛下常挂在嘴边的太平盛世吗?”
    李世民呆在龙椅上,目不转睛地看着戴胄,继而微笑起来。
    从刚才的冷场到李世民的微笑,任何人都会为戴胄捏一把汗,但是戴胄实在是太淡定了,太碉堡了。
    李世民的微笑不是杀人的笑,也不是要捅人的节奏,而是表现出大度而谦逊的态度,他认为戴胄是对的,心中是没有鬼的,无愧于天下的。
    于是,历史上出现一句万人称颂的政要哲言:“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
    意思是,李世民对于律法方面已经接近法盲的程度,差点儿办成冤假错案,你能够帮李世民指正出来,他有什么可担忧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改正了就是好同志,李世民应该是一位好同志。
    柳雄事件是罕见的律法案件,李世民经过戴胄的据理抗争和以死相谏,虽然败给大唐律法,但是体现出李世民个人独特的良好品德,入选明君行列是毫无疑问的,没人吐槽的。
    (第二章 第一节 完整版)
    第二章 稳得住

    1、学子进入科举层 大理寺据理力争

    李世民重回到殿堂之上,面对文武百官,顿生愧色,终于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伙伴们,你们辛苦了。”
    站立两旁的文武百官顿觉三九天送棉袄来了,立马异口同声说道:“陛下更苦。”
    赶紧开会吧,别搞得像八点开会九点到,十点还要在吵闹。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李世民开始全方位推动了一项影响封建社会上千多年历史进程的制度,即科举制度。
    其实,科举制度不是李世民的首创,但是在李世民的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进步和丰富,莘莘学子十年苦读,终于有人认可他们,提携他们。
    说到科举制度,实则是上岗考试,因为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录取率低,赴考的人实在是拿着杀猪刀剃胡须,太悬乎了。
    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这两类相比,常科要比制科容易得多,常科不需要太大的背景和名望,而制科则是皇帝亲自下诏,所以对于不经常上头条的人自然就选择常科,换句话说读书人一般重视的是常科。
    读书人想要考进制科,经过层层考核,每一层都像恶鬼见钟馗,不得不老实地读书。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明法、明算、明字属于理科类,对于学而优则仕,从文科选拔官吏的时代来说,同学们都愿意摇头晃脑读着古文了。
    在李世民的眼中,科举制度真是维护他的大唐王朝中,生成的骨头长就的肉——不能再更改了。
    事实上,李世民的科举制度也是有两大功能:第一是认定学历;第二是优胜劣汰。只不过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既充当了颁发学历证书的机构,又扮演了人事组织安排的部门,后来的弊端日渐凸显。
    科举考试奇葩之处在于不管年龄大小,只要拿得动笔墨纸砚,入土半截的人也能够考试,可以说是终身教育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因而,有人花白胡子还在和十几岁的孩子是同桌,连老师都比他小,但是毫无羞愧之色,反而引以为荣,一朝中举,必定为家人带来荣华富贵。
    多少人为之奋斗终身,所少人为之奉献青春,乃至于有的人一旦中举就立马发疯,半路失踪,不能不说一考定终身的科举的确具有端倪。
    李世民曾经说过:“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原来李世民是为了大唐帝国网络人才,道出了科举制度的奥妙所在,也是增加了贫苦老百姓参与帝国建设的机会。
    除了科举制度之外,李世民还着手加强一项制度建设,那便是宰相制度。
    所谓宰相,其实是一个宰猪匠,皇帝就是东家,请宰相杀猪,先烧水再捅刀后开肠破肚分解猪肉,每一个环节离不开宰猪匠,而东家等着坐享其成品尝美味。
    所以说,宰相就是皇帝老大他老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在这老百姓真呀真高兴的大唐帝国里,宰相几乎包办皇帝的工作,当然除了吃喝拉撒睡不能代办之外。
    皇帝们为啥这样做?
    其实原因很简单,事多与精力不成正比,不能事必躬亲而促成宰相制度。
    例如,王小二创业之初,每天与妻子只吃馒头喝开水送货上门,由于业务量少,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家俩人自产自销足矣。
    过了几年,王小二挣到第一桶金,扩大规模,事儿也就多了,不得不请人或外包他人。
    后来,王小二成立公司当总裁,自个儿更加忙得应接不暇,只能挑选优秀人才帮忙。
    而这个人就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一个钱多也不任性的人,一个敢于担当的人,一个纯粹纯洁的人,那便被皇帝任命第二把手称之为宰相。
    皇帝的王国里养一大群公务员,人人都是麻布袋里的钉子,个个都想出头,而宰相就是出头次数最多的公务员,是百官的首领和代表,帮忙皇帝看家的,做着操持皇帝家务的工作。
    在李世民看来,宰相可以理直气壮地顶撞自己,而自己不应该对其颐指气使,应该当一个勇于认错的乖孩子,宰相肚里都能撑船,皇帝肚里一定要撑航空母舰了。
    纵观整个封建社会,能够做到高高在上而又能够谦虚谨慎地接受下属意见的,当属于李世民一人也。
    李世民的出发点是对各方面的权力制衡,不能让你任何部门变成往老虎头上拉屎的麻雀,这是难能可贵的,是社会的一个进步,一口吞三个热馒头,李世民是吃不消的,请人家来吃能够帮助其消化,帮助其成长。
    人家都说,李世民是开明的君主,勤奋的帝王,都体现出李世民设置和完善的宰相制度,而且说到做到,一言九鼎,不说空话,不放大话,他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人。
    所谓任何事都不能面面俱到,李世民做为明君的代表,也不是说没有什么缺点,其实这也是皇帝们的通病,皇帝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律法。
    有人曾经解读过一段论著:若以律法来划分人的三六九等,那么制定律法的是君主,遵守律法的是大臣,受律法约束的是子民,甚至说防民之术乃是律法也。
    一切都是为了皇帝家服务,你撞了个人,说句我爸是皇帝,那你就可以很任性,微微一笑了之。
    那么,李世民是如何处理皇权与律法的关系呢?
    我们泡一杯茶,点一支烟,然后看一下这个小故事,便知李世民是不是此方面的行家里手?
    戴胄是李世民执政时代的宰相,他和李世民竟然在朝堂之上吵架吵得面红耳赤。
    都说老和尚拜天地,那是头一遭,但是在天朝里有人敢和皇帝吵嘴,可是天下奇闻万古奇事了,而制造此条爆炸新闻的是宰相戴胄。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戴胄最大的本事是秉公执法,熟知律法,遇到事必定是搞个明白打破砂锅问到底才罢休,开后门的和拉关系的通通扫地出门。
    每一个王朝的建立,必定是付出许多生命和鲜血,但是要维持王朝的长治久安,得把逝去生命的精神发扬光大和加以保护和包装,好比是铁人戴钢帽,双保险,人家其乐融融,自己的龙椅也稳若泰山。
    于是,大唐王朝产生一个产物,即承袭官爵制度。
    戴胄为了承袭官爵制度的利与弊而与李世民吵架,他的理由是:有人搞假,冒充功勋后代,骗取生活费和工资。
    李世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竟然有如此欺诈之人,如此狡黠之人,派人调查方知吃空饷人的极多,证明戴胄的说法是正确的,李世民立马启动亡羊补牢功能,颁布法令,“凡是诈冒资荫者”,脑袋搬家,死了死了的。
    可是,有人觉得不看不比沾沾自喜,一看一比相差万里,如何找到心理平衡,那就得信仰“富贵险中求”的冒险主义,俗称:顶风作案。
    此人叫柳雄,时任徐州司户参军,为了实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目的,伪造了一份自己的简历,说自己在隋朝时当过大官。
    李世民派人一查,竟然知晓此人乃造假高手,说自个儿当过大官纯属虚构,柳雄随即成屠夫家里的肥猪,早晚都得杀。
    为了起到《贞观律》不是“看上去很美”的效果,李世民决意杀柳雄,以免让人嚼舌根,说老板不讲信用,以后还有谁信?
    唐朝有个检察机关叫做大理寺,专门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现在终于有机会大展神威。
    而负责此事的是大理寺少卿戴胄,可谓是孙悟空遇见如来佛的五指山,再怎么逃也逃不掉了。
    从升迁路线图来看,戴胄可谓是火箭式升职,先当兵部办事员,后来李世民经过考察破格提拔他当大理寺少卿。
    戴胄从一个小小的办事员一跃成为律法执行者第二把手,实在是猴子上树,爬得快,因而也要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是太平洋之恩,李世民指东戴胄不能说西,李世民打狗戴胄不能抓鸡。
    总而言之,一切顺着李世民的毛梳理,便会吃香的喝辣的。
    倒打一耙最容易的,但是再获得重用,便难于上青天,在大臣们看来,戴胄是不会冒险与李世民再次顶嘴。
    众目睽睽之下,戴胄翻了翻律法,说道:“陛下,您言重了。”
    大臣们翻翻白眼,大跌眼镜,李世民疑惑地说:“难道柳雄不应该死了死了的。”
    戴胄斩钉截铁地说:“按律应当流放,不可杀也。”
    李世民气得像瞎子熬糖,恼火得很。
    戴胄是固执己见之人,同时又是没有背景的人,但是他敢和当今皇帝唱对台戏,恐怕只有魏征才能与之匹配,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执法如山。
    有人说戴胄是爬上皂角树的猴子,不知道李世民的厉害,这可大错特错了,即使李世民气得要把戴胄的脑袋给拧下来,他还是坚持按照律法行事。
    李世民怒道:“我早已判柳雄死刑,所谓君无戏言,你怎么要求我改判?你是不是求我赏赐你去劳改。”
    戴胄表现出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态:“劳改就罢了,皇上要杀我,我也要说柳雄不可杀也,一切都按照律法来办,我死也无憾。”
    李世民鼻孔喘着粗气:“我看你是卖馒头的搀石灰,真是面不改色,一定要我的敕令失效才罢休吗,我还有什么权威执掌天下?”
    戴胄不慌不忙地说:“律法是长治久安的保障,而陛下手中的敕令是明显超出律法底线,如此以往,会失信于天下,忍一时风平浪静,换来赞不绝口的老百姓,这不是陛下常挂在嘴边的太平盛世吗?”
    李世民呆在龙椅上,目不转睛地看着戴胄,继而微笑起来。
    从刚才的冷场到李世民的微笑,任何人都会为戴胄捏一把汗,但是戴胄实在是太淡定了,太碉堡了。
    李世民的微笑不是杀人的笑,也不是要捅人的节奏,而是表现出大度而谦逊的态度,他认为戴胄是对的,心中是没有鬼的,无愧于天下的。
    于是,历史上出现一句万人称颂的政要哲言:“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
    意思是,李世民对于律法方面已经接近法盲的程度,差点儿办成冤假错案,你能够帮李世民指正出来,他有什么可担忧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改正了就是好同志,李世民应该是一位好同志。
    柳雄事件是罕见的律法案件,李世民经过戴胄的据理抗争和以死相谏,虽然败给大唐律法,但是体现出李世民个人独特的良好品德,入选明君行列是毫无疑问的,没人吐槽的。
    如何过滤敏感词
    3、大殿上忽见魏征 胸口里鹞鹰黄焖

    马周大笔一挥,一气呵成,从一二三四五到“三公和两母”,刷刷声不断,不管从李世民的口味、品味,还是体位,都特适合李世民个人的胃,共计20余条提案。
    第二天,没当回事兴趣索然的常何大腹便便嬉皮笑脸地把提案递给李世民,他是药铺里卖棺材,往最坏处想,想敷衍了事交差完事,大不了被李世民大骂一顿,气顺了也就可以溜之大吉回家睡觉了。
    李世民看着看着,眼睛像鸡蛋滚入油缸里,变得又圆又亮起来,大笑一声,然后非常正经地说道:“常何这人是得道升天,还是进行世界上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了,竟然写出如此大气磅礴、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章。”
    等待挨骂的常何眨巴着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左顾右盼,也是没人搭理,认为李世民在和自己开国际玩笑,搞正话反说那一套,战战兢兢地跪下来,生怕是开水泼老鼠,不死也要脱层皮,结结巴巴地说:“陛下,没这么埋汰人的,而且您的笑声有点儿渗人。”
    李世民严肃认真地说:“我实话实说,好久没看到令人振奋的好文章了,想不到是出自你的手。”
    常何这才缓过神来,一五一十地说是自己的门客马周给自己当了一回枪手。李世民兴高采烈地说:“你府上真是人才济济,快把他叫来给我看看。”
    但是,派去邀请马周的人不是很顺利,马周搞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弄得来人认为是买眼药进了石灰店,走错了门。
    马周这厮硬是躲在一个不易察觉的隐蔽处,也不怕皇帝发酒疯,咋说咋有理,反正有点儿不给李世民面子,以至于派遣了三批次人马都找不到他,终于第四次才找到他。
    马周受宠若惊,这是要砍头的节奏吗?马周想:常何是哈巴狗逮老鼠,象猫没猫的本事,莫非是他供出了是我代笔,稍有不慎,脑袋掉了都不知道。
    迫不得已地战战兢兢地来到大殿上,李世民和蔼可亲的形象深深感染了马周,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天底下竟然有如此礼贤下士的大人物,他顿时变得镇定起来。
    李世民像个谦虚的小学生,在大殿上虚心请教马周很多问题,马周有条有理地回答,没有一肚子的学问是回答不出的,李世民高兴地如同捡了一个大宝贝,说道:“如此罕见的人才,我要定了,现在立即马上到门下省上班吧。”
    马周从垃圾堆里的破鞋没人要的货变成了一颗政治新星,实在是完爆当年的很多大臣,成为了李世民人尽其才的用人典范。
    在唐朝,马周得到了重用,可算是家里请吹鼓手,名声在外了。
    但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应该是人的诉求传达到社会没有,坏人增多了,好人的言论没有得到畅通传达,那么社会风气也会变得像在脚盆里和面,香臭好坏不分了。
    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李世民找到了一条道路。
    这条道路实在是很难走,因为它太需要检测人的忍耐力了。
    为了当一个千古之帝,李世民干脆豁出去了。
    于是,唐朝政治上出现了一个词语叫纳谏,也就是打狗不需要看主人,而且还要骂主人两句,活像新任丐帮帮主被人围着吐口水一样。
    把这项工作做得非常出色,非常优异的当属魏征,别把纳谏认为是正事不做豆腐拌醋的事儿,它可是颇具水平的骂功,不是人人都具备此等素质。
    按理说,人们都喜欢听好话,但是李世民深知:脑勺子后长疙瘩,肯定是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当你某个零件出问题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为什么出问题的时候,才是最可怜。
    一句话坏话或者一万句好话,李世民都愿意听,他知道有一句话说得好: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大家的智慧肯定行。
    所谓各花入各眼,一人一种脸,每种东西每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像尼姑有喜,不可告人;有的如长江之水,连绵不绝。如果是领导人或者头目,开了口,大有发扬不怕口水淹没的精神的话,就会给人以“你吃鸡鸭肉,我啃窝窝头,大家都有奔头”的环境。
    在此情境下,魏征是一个敢说皇帝不穿衣服的小孩,可以说每说一句话都是尿鳖子打酒,也不怕丢丑。
    魏征曾经曰过:“我来放一个大炮,其实我不是一个忠臣。”
    大臣们面面相觑:“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是一坨屎,老大就不敢踩你头上了。”
    李世民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问道:“忠诚与奸佞是一对反义词,你不会说自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奸臣吧。”
    魏征不是头脑发热,也不是环境顺利时迸发的小富即安的急热病,他令人取来一张纸,不紧不慢地写下了一个使人瞠目结舌的字。
    大家看到的是一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良。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不是人生最高境界而是诚实稳重的表现,这才是大大的实话,没有半点儿掺假,没有半点儿废话,活像酒席上不用多说,只管吃喝一样的潇洒。
    李世民当然没有停下好奇的心,问了一个看似无聊的问题:“良臣难道就比忠臣好吗?”
    魏征具有一颗勇敢的心,说道:“忠臣是一日三餐饱,在家是领导,出门都说好;而良臣是说一不二,冒死进谏,喜欢揭短,社会在发展人类在生仔都离不开良臣。”
    李世民明白了些许,但是被他这么一个奇葩说,立马喜笑颜开,当即发给魏征奖品:五百匹绢,不愁没新衣服穿。
    于是,魏征开始了专挑毛病、没病找病而又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谏言生涯。
    俗话说牙齿总会咬到舌头,魏征果真在不久的将来,与太宗李世民玩儿有点过头了,甚至差点儿弄了个砍下头来当尿壶的境地。
    头脑一直清醒的魏征总是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这不是高度的问题,而是角度的问题,他要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方式来彪炳史册,因为他遇到一个头脑和他一样清醒的领导,在这样的领导底下干活路,最低保障不是动不动就一句话杀头了事。
    甚至,这位领导由于自己某些事做得超标了,反而在属下的面前显得像是做错事的小学生,实在是可爱极了。
    有这么一次,李世民充当一个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训话的小学生。
    原来是魏征有事出去,要个三五天才能回到皇帝身边,这时候李世民像没有人管束一般,开始调皮起来,准备游山玩水,而且排场极大,花销不小,可是正准备“你拍一我拍一满脸笑嘻嘻”地出发时,听说魏征提前回来了。
    李世民像是屎壳螂遇到放屁的,空喜一场,立马命令撤销所有一切仪仗队,恢复和平常一样,让魏征都找不到蛛丝马迹而上升到大谈国家问题,只差点儿指着鼻子大骂一通了。
    一个高高在上的首领,居然怕自己的下属到如此地步,不能不说李世民是个讲究原则性到极致的皇帝。
    人懂事到此种境地,李世民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屁股朝天了。
    这还不算狠的,魏征已经开启了铁匠铺卖豆腐,软硬兼施的模式,李世民想开小差的机会都没有。
    有一种鸟叫做鹞鹰,是一种凶猛的鸟,体瘦,腿长,目凶,长得像老鹰,背灰褐色,腹白色带赤褐色,对于李世民来说,此鸟是英武的象征,领导的权威。
    而这只鸟,有人为了讨好李世民,送给李世民一只,由于很少见,谁见了都不免把玩一番,何况是万人敬仰的大唐皇帝。
    李世民当起了“座山雕”,时常把鹞鹰放在自己的肩膀上,但是大堂之上,大臣们觉得这是不和谐的一幕,要是它调皮地往李世民的鼻子上拉一泡屎,实在是狼狈至极。
    但是,谁也不敢说个“不”字。
    此时魏征进来了。
    李世民非常慌张,连忙把鹞鹰保护起来,而保护鹞鹰的位置是李世民的胸口,保护伞就是穿在身上的龙袍。
    要是魏征看到鹞鹰站在皇帝的肩膀上,一向口才极好的魏征哪能放过,决意旁征博引、含沙射影、小题大做一番,说什么玩物丧志,像老爸教训儿子一样,弄得你下不了台不说,万一此等丑事传得沸沸扬扬,那可就大失唐朝的威严了。
    魏征反正是开水烫泥鳅,看你怎么耍滑,故意跟李世民说很久的话,不管假话真话废话屁话正话反话流话鬼话,一股脑地说了几个时辰,不消说,李世民的胸口把鹞鹰给“黄焖”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魏征和李世民之间的交锋也是讲究策略和手段的。但是,接下来的一件事情足以令我们君臣之间发生了面红耳赤的激烈冲突。
    时间轴转到了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大唐的综合国力已经是两个哑巴亲嘴,好得没处说,已经出现盛世崛起的迹象。有人滋生享乐主义的思想,坐到甜美如蜜的温床,纷纷劝说李世民要标榜自己,宣传自己,学习以前的皇帝最喜欢歌颂自己的快速成名方式——游泰山,祭天地。
    其实,那些大臣们是狼夸羊肥,不怀好意而已。
    大家都知道,所谓的泰山封禅,一路游历过来,其实是很烧钱的,但是有许多大有作为的帝王将相,都把登泰山进行封禅大典作为终极目标,李世民也是心痒痒的,一直寻找机会前往泰山。
    所谓跟着老虎吃肉,围着狐狸闻屁,大臣们和李世民一样,对于游泰山也是心向往之不谋而合了。
    正好,有文武百官提出了建议,李世民立马露出了一副顺着大风划大船顺着梯子往下窜的表情:“就听诸位爱卿的。”
    欢迎大家来捧场
    4、长孙皇后保魏征 忠臣谏言过一生

    “有力的理由造成有力的行动。”前往泰山的仪仗队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李世民一声令下。
    魏征不知道从哪儿像趵突泉一样冒出来,一副如丧考妣,一副哭天抢地,一副皱得像黄土高坡一样的苦瓜脸,就差像孕妇难产的模样,一步三倒地跑过来。
    魏征大呼道:“陛下,使不得,使不得。”
    李世民的脸犹如空调一开,冷却下来,劈头盖脸问道:“封禅第一标准是什么,你给老子说说?”
    魏征严肃地说:“业绩。”
    李世民又问道:“现在人均收入翻一番了,难道我的业绩不够高吗?我的名声不够好吗?”
    魏征实话实说:“高,实在是高。好是好,但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李世民接着问:“第二标准是啥?”
    魏征不假思索地说:“品德。”
    李世民伸出手,嘴角一翘问:“我品德及格吗?”
    魏征肯定地说:“不但及格,而且很优秀。”
    李世民不耐烦了,大声问道:“你倒是到街上看看去,热闹得紧,路不拾遗,门不闭户,难道不是太平盛世的唯一标准吗?”
    魏征严肃地说:“我也看到了,真真切切地看到了。”
    李世民开始笑了,是一种久违的阴森森的冷笑:“你的所有回答岂不是证明我,可以前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吗?”
    在李世民看来,魏征一定成为哑炮,不再阻挡,不在说话。
    没料到,李世民又失算了一次。
    魏征慢条斯理地说:“陛下,大唐王朝虽然衣食住行样样好,没有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但是关于封禅大典此等要事决不能大操大办。因为前朝的杨广堆积了可以吃上五十年的粮食,最终到处打仗,到处游玩,当然包括泰山封禅大典,搞得最后人口锐减,仓库颗粒皆无,自己成为吊死鬼,而大唐帝国的经济建设减税政策刚刚起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没达到全面小康,现在去往泰山的道路,不是长满了草就是非常萧条,我们必须枕着扁担睡觉,想得宽一点,别让跟着我们去的嘉宾朋友们看见那个还没有起色的地方,嘲笑我们不说,暴露我们积弱的一面,为了举行大典的一个虚名,那可真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李世民听了之后,豁然开朗起来:“我又差点儿犯错误了。”
    无巧不成书,那几天黄河发大水,大唐帝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治理黄河上来,再也没人敢提关于封禅的半个字。
    晚上,李世民回到卧室,把枕头垫得高高,思来想去,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虽然放弃封禅大典,但是魏征在文武百官的面前,滔滔不绝唾沫齐飞口若悬河地说半天,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一万点伤害了。
    很明显,李世民的内心还是想着泰山封禅的那件事情,某一天真的发达了,我李世民一定要举行一次轰轰烈烈的封禅大典,让你们瞧瞧我李世民就是文治武功的千古伟人。
    任何人一旦认为别人阻止自己喜欢的事情,总觉得他人不是那么可爱,那么顺眼,那么眉清目秀了。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李世民愁眉苦脸,正眼都没看魏征,很想大发脾气,一定寻找借口弄死魏征。
    而魏征并不觉得他自己什么地方得罪李世民,总觉得自己尽了一份作为人臣的责任,是天经地义,是永恒不变,是勤勤勉勉,做为谏臣,只要说对了,犯龙颜遭砍头也不足惜。
    所以,“嘴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的魏征处处都得理不饶人,最终还是触怒了李世民。
    有些话说与不说大家都会明白,有些事做了总会有人受到伤害,叽叽喳喳叫着的魏征,遇到心情不爽的李世民,可想而知,火上浇油了呗。
    李世民回到长孙皇后身边,气鼓鼓地说:“我真的想拿一个乡巴佬开刀了,真的气死我也。”
    长孙皇后大惊失色,很久没见到李世民发那么大的脾气,料想是李世民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慌忙问道:“谁惹你了,发那么大火,简直是烟囱喷火。”
    李世民的手搭在膝盖上,气得像愤怒的黄牛,嘴里说道:“还能有谁?这个魏征,天天都在砸我的场子,不给我留面子。”
    长孙皇后听了,感觉好笑之极,但是不敢把“笑”写在脸上,悄悄地走到自己的橱衣柜处,精心打扮起来。
    等到一身靓丽头戴凤冠的长孙皇后飘飘然到李世民的身边时,李世民莫名惊诧起来:“今天没什么好事,穿着如此隆重,不是添堵的嘛?”
    长孙皇后笑嘻嘻地说:“请听我慢慢道来。”如此这般,就只差竹板那么一打了。
    李世民看着与往常不一样的长孙皇后,忍俊不禁地笑了。
    长孙皇后慢悠悠地说道:“陛下,你怎么不开窍?魏征如此刚正不阿,正直公平,敢于说真话,那说明是你的个人魅力和英明领导让他敢于如此这般,你知道这是绿叶衬托红花的寓意吗?无形之中,说明你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明君,难道臣妾我不应该庆祝庆祝吗?”
    从长孙皇后的话语中得出,芝麻地里打锣,敲到点子上,不痛不痒地戳到李世民的兴奋点,李世民立马气顺了,脸润了,高兴了。
    李世民还是有思想觉悟的,赶紧陪着笑脸,对着还在笑容满面的长孙皇后说道:“我只是发一发脾气,自留地里拉屎,泄私愤而已,没有想法杀他。”
    长孙皇后如同给李世民一顶丈二的斗笠,高高的帽子写着“明君”两字,不一会儿,李世民抱着长孙皇后转几圈,嘴里直说:“你真是我的好皇后,我的贤内助也。”
    说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后聪慧排行榜,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可以排前三,因为他不但三言两语挽救了魏征,还把李世民的毛给捋顺,互利互惠,双方融洽。
    试看看,古时候敢于在皇帝面前说真话而又完好无损地活下来的又能有几个,有的被株连九族,有的被流放千里,因为他们遇到的那些皇帝几乎是昏庸无能听信谗言的人。
    从某种角度来看,魏征不卑不亢的性格和李世民善于纳谏的做法是成为正比例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符合皇家根本利益的。
    一句话,魏征你真牛。
    在李世民同志执政时代,魏征果然是个芝麻地里的老鼠,吃香极了。
    有句话说得好,不卷裤腿不过河,不摸底细不开腔,这是魏征的个人判断力精准之处,可以说他就是一个藏在李世民肚子里不太安分的蛔虫。
    随着这两个君臣之间的对话越来越多,从而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让后世们津津乐道的名人名言。
    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试想一想,老百姓们知道水的作用只能是水能载舟,也能煮粥,而到魏征的嘴里,俨然是上升一个境界,提升到君王和百姓之间的利害关系:“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
    而李世民最赞赏的也是魏征引用于《荀子》的这番话,并不忌讳他人说的话似乎刺激到皇帝要遭殃帝国要塌方的意思,换了别人,恐怕早已斩立决人头落地。
    李世民有一颗清醒的头脑,不喜欢大臣们成为树上的百灵鸟——说的比唱的好听,从他多次征战沙场,因为善于听取意见和对战事瞬息万变做出调整,从而常常打胜仗可以看出,他的纳谏政策不是一天两天便能总结并颁布出来。
    领袖总在细节处彰显他上接天宇下接地气的一面,魏征是在李世民日理万机的日子里,给予李世民缝补大唐帝国这张大伞上斑斑点点的漏洞,从而朝着贞观盛世大踏步前进。
    一直以来,很多大臣也试图仿照魏征如此谏言,但是往往是话到嘴边又咽下,看来夹着尾巴做人的比比皆是,那些信奉只要我过得比别人好为人生信条的同事们,连给魏征同志拎包的资格都没有。
    贞观十七年,即公元643年2月11日,李世民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悼念一位好同志——魏征大人。
    在魏征的追悼会上,李世民是恸哭万分,比死了爹爹还痛苦。
    以下是李世民撰写的追掉词:
    魏征,生于北周大象二年,即公元580年,在长期的斗嘴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大公无私,热爱大唐,工作积极,遇事不急,一心一意,从不赌气,是大唐帝国的好干部。他一生著作等身,有《隋书》《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问世,是一位百万粉丝级别的大V。魏征同志与世长辞,如巨星陨落,如大厦倾倒,那是大唐帝国的一大损失,我们永远记住你,魏征同志安息吧!
    让李世民哭个够吧,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李世民不但哭了,而且还放假五天,专门为魏征办理高规格的葬礼。
    从某种程度上讲,魏征不但是一个好臣子,而且是李世民的一面镜子。
    所以,李世民以魏征同志的事迹中引发出了一阵感叹:“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在失去魏征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世民简直是茶饭不思,成为螳螂肚子蛤蟆嘴,得一个皇帝思念如此之久,魏征死而无憾,死亦瞑目。
    继续
    5、一首曲子招新郎 二人开店征四方

    除了魏征,李世民的身边还有一个人对他非常重要,这是一个风韵犹存的女人,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人,一个选人从不走眼的女人。
    有一首叫《春游曲》的古诗,写得是艳丽无比,春心荡漾,摘录如下: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首诗出自于一个女人,她就是成功男人李世民背后的一个管得大事奋斗在隐蔽战线上的女人——长孙皇后。
    李世民由于在某个桃花源听闻有人吟诵此诗,禁不住前去观望或驻足,从而认识了她,开始组成“争夺天下夫妻店”。
    长孙皇后生于开皇二十年(公元601年)3月15日,小名观音婢,河南洛阳人,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最幸福的是,亲哥哥是唐朝宰相长孙无忌。
    所谓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年轻的长孙无忌看到李家父子将来一定能有大作为,遂做媒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李世民,那年他的妹妹十三岁,李世民十六岁。
    这是长孙无忌的谋生法,先从攀亲戚入手,其实是一桩政治婚姻,从而铺就长孙无忌当上大唐王朝宰相的道路
    不管怎么说,郎才女貌应该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感情基础,郎有情妾有意的成分占比要高一点,要不然后来李世民不会誉其为“嘉偶”“良佐”。
    总而言之,对于有情有义的人,你赠送一棵小草,他会当作无价之宝;对于无情无义的人,你给他一身黄袍,他也不会说一声好。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可以说他们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俨然是一对黄金搭档。
    都说如此多娇的江山像铁匠铺的东西,打出来的,一点没错,但是对于李世民来说,夺得江山,一半用打,一半是拉拢政策,其中长孙皇后是出了不少力。
    虽然说长孙皇后不是上下五千年最美丽的皇后,不是最得瑟的皇后,不是震天响的皇后,不是最诗情画意的皇后,却是人们眼中最慈善的皇后,最深入人心的皇后,最没有污点的皇后。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人类都有一个特点,只要爱上了钱,那就恋上了权,男人在获得最高权力的时候,他的另一半总是千方百计谋得一星半点执政权力,过把瘾就死也能瞑目。
    长孙皇后是一个特例。
    种种历史经验教训,使得皇家规定,后宫女人不能够干涉政治,但是总有女人先征服皇帝,然后征服了江山社稷。长孙皇后却反其道而行之,与夫君同甘共苦,然后被夫君征服,做这样的女人的确很幸福,至少心不累。
    “热中送扇雪中送炭。”几年前,在李世民的王图霸业处于低谷的时候,也是正被李建成和李元吉整得够呛之时,她悄悄地出发了。她出发的目的地是皇宫,所做的事情是和皇太后们套近乎,以儿媳妇的身份孝敬唐高祖李渊同志——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
    应该说,她是一头默默耕耘的牛,没把地犁完绝不回头,主人不牵回家绝不回家,总之她在第二条战线上为李世民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李世民登上皇位,她成为皇后,她做的最令人佩服最难能可贵的是,从不与李世民讨论政事,一般采取的是沉默是金的态度,有《资治通鉴》为证:“妾妇人,安敢豫闻政事。”
    长孙皇后看过很多史书,深深知道,权力是把双刃剑,摆弄好了一本万利,一旦跑偏害人害己。
    所以,她对自己的娘家人是极力劝告,弄个权弄个钱像黄鼠狼娶媳妇一样,小打小闹算了,以免发生外戚专权下场悲惨的局面。
    “争夺天下夫妻店”刚正式上市的时候,李世民一定要长孙无忌来当宰相,掌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其实当初长孙皇后是拒绝的,最后还是抵不住李世民的恳切要求,说什么“举贤不避亲只要不变心”之类的话,长孙皇后还是答应了暂时当一当再说。
    长孙皇后此举并不是故意反对,故作谦逊,然后博得一个好名声,其实是不想把整个家族都拴在政治斗争上面,赔大发全家亡的历史事件数不胜数。
    她可不想在肩头上放花炮,灾祸马上到,等李世民下达任命书之后,长孙皇后做出一件说来滑稽可笑的事情。她想自己一人肯定拗不过李世民,遂找到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一起联盟来抵制李世民的任命,她说:“陛下一下子给你当特大的官,须知爬得越高摔得越重,你就先拒绝一下,当个小官试试,比如开府仪同三司之类,既不得罪人,也不少工资。”
    长孙无忌非常听话,看到自己的妹妹把事情看得高瞻远瞩,便一再推脱,拒绝给李世民当第二把手。
    世上只有人往上爬,哪有人往下跌,李世民百思不得其解,真是拿乌龟当锅盖,拿捏不住长孙无忌的想法,最后还是把任长孙无忌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看看工作能力如何,过段时间再说。
    如此一来,长孙皇后长长舒了一口气,心中的一块巨石终于落了地。
    俗话说,龙生九种,种种不同。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除了懂事,还是懂事,但是他们家却出现了一个偏离轨道上串下跳的兄长。
    他的名字叫长孙安业,是长孙皇后的父亲与前一个老婆生的,比他们年长许多,却是个“以骄奢淫逸为荣”的人。
    李世民为了回报老婆,把长孙安业叫来,给他一个京城的监门将军职位,长孙安业简直是酒鬼掉进酒池里,求之不得。
    长孙皇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对李世民说:“长孙安业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即使他现在职位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按照他的纨绔子弟性格,说不定某天会做出出格的事儿来。”
    李世民坦然地说:“老婆大人,甭多想了,只要是老婆的娘家人,都应该团结到朕的身边来,再说我文治武功样样强,他一个小混混能奈何我?我的威名也不是盖的。”
    长孙皇后又说:“我本来不想干涉,但是想起往事来还是有点伤感,毕竟也是家里人。”
    原来,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是后娘生养的,父亲过世之后,同父异母的兄长长孙安业二话不说便把他们兄妹俩扫地出门。离开了家,他们像浮萍一样四处漂泊,弄个农村户口,一间陋室,可以看天上星斗,一年四季,野菜勉强糊口,生活困苦,幸好遇上舅舅高士廉,学起琴棋书画,再后来就是遇见了李世民。
    果然,过了不久,搭着皇帝封赏亲戚的顺风车,当上小官的长孙安业不思感恩,把长孙皇后对李世民说的那番话变为了现实。
    长孙皇后时不时地对长孙安业说:“哥啊,当官了,要学会低调点,做人不要丧心病狂,做事不要吊儿郎当,否则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苦果。”
    长孙安业表面上唯唯诺诺,服从得要命,因为他觉得不能再得罪地位崇高的妹妹,但是心里却说:“这个母鸡变凤凰的妹妹,简直是鸡食盆里的鸭子,多嘴多舌。”如此看来,长孙安业把月亮当镜子,太把自己看大了。
    在李世民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有人谋反了。谋反之人叫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此人早已想除掉李世民,自己要坐大唐帝国第一把龙椅。
    刚刚当上禁军将领的长孙安业高呼着:“我们一定好好保护皇上,不要让他损失一根毫毛。”
    但是,长孙安业白天喊口号,晚上另搞一套,悄悄联络李孝常,不但没有履行职责,还把自己当做肥猪跑进屠户家,找死来了。
    据说,李孝常当天还很沉着很冷静若无其事地和李世民聊了一会儿天,晚上才来和长孙安业商讨造反事宜。没想到的是,李孝常他们一伙人太低估李世民的能力,划着火柴偷油,烧了自己,阴谋败露走投无路,活似一个小寡妇,到哪里都被人家欺负。
    李世民沉着冷静,调兵遣将,不到一个时辰,把李孝常剁成肉酱。
    主犯死了,从犯们纷纷缴械投降。
    长孙安业是从犯之一。
    李世民面对一群跪地求饶的人,大声说道:“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们也是谋反之人,统统剁了喂狗,饶了你们的话,往后说不定你们是屁股上插针,越陷越深,迟早也会走邪路的,不如趁早结果你们了事。”
    当李世民命令士兵们举起屠刀的时候,长孙皇后腆着大肚子来了。李世民关切地问:“这里是处决犯人的地方,你怀着身孕不能来此地方。”
    长孙皇后无奈地说:“还是放了长孙安业了吧。”
    李世民很奇怪地说:“至少也要说说理由先。”
    成功女性不怕抛头露面,只见她坐在椅子上,抚摸着肚子,叹了口气之后说:“您可知道,我和无忌哥哥曾被他赶出家门,若果杀了他,别人会说是我心中怀有仇恨,对我们刚刚上市的公司业绩会下滑,影响巨大。”
    恰巧,魏征同志出差了,没来得及管这档子事,李世民乖乖听话,当即放了长孙安业,但是死罪免了,活罪难逃,最后流放在了巂州(今四川越西县)。
    遗憾的是,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六月二十一日,顾全大局贤惠善良的长孙皇后去世了,年仅三十六岁。
    欢迎朋友们捧场。
    6、史上最大长安城 派兵北上细无声

    李世民从悲痛哀愁里,从泪眼婆娑中,慢慢走向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奋进大发展大跨越的道路。
    于是,历史上第一个达百万人口的城市诞生了。
    大唐帝国长安城,一个不同寻常的大城市,一个光耀千古的大都市,一个开放融合的大街市,它在李世民和他的伙伴们治理下,成为当时世界上各色人等心向往之的地方。
    在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日子里,长安男人的身材开始膘了,女人的后臀开始翘了,官员的俸禄开始高了,街上的商人开始笑了。
    据说,长安城每天来来往往的商人不计其数,从东走到西,大概十公里左右,认真数一数至少碰见三十多种穿着不一、语言各异、样貌各样的人群。
    据测算,唐长安城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相当于十个当今的西安城,比两个西汉长安城多一点,最引以为荣的是相当于公元447年所修的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的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可以说当时外国著名城市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大巫见屠夫。
    “体胖勤跑步,人穷多读书。”当时很多外国人都来长安城学习文化,以至于产生专门修建使者住房、留学生住房、留学僧住房等等造房师,成了“搞地皮”的祖师爷。
    当时,和唐朝来往的国家和地区达300多个,而且是带着羡慕、带着诚意、带着崇敬的目的而来,不是怀着破坏的恶意而来,唐朝也不是以大哥自居,更不是以玩残人家为目标,而是放开胸怀、包容和谐的因素共同决定,以至于方方面面做到胖子排横队,一切都齐头并进。
    俯瞰整个长安城,除了规模大之外,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街道平直而宽广。据考古学家计算,当时的南北走向朱雀街宽150米,相当于标准飞机跑道宽度的3倍,更有甚者某些地段竟然宽400多米,与其说是一条街道,不如说是一个休闲广场。
    一个商人站在此处,高喊着:“唐朝兄弟,您们每天视金钱如粪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不是我最佩服您们的地方,而是您们都把粪土扔给了我,而我更加佩服您们了。”
    于是,吧嗒一声响,一根黄颜色的东西从天而降,砸在商人头上,从此他走上狗屎运,发财后到处说长安城处处有黄金,遍地是白银。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几百年后,一个曾经来到过中国的外国人,发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加之胡编乱造,在监狱里口述成一本畅销书叫《马可·波罗游记》。
    街道两旁,槐树成行,皇宫之中,遍植梧桐,这是唐长安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的大明宫正式破土动工。
    根据李世民的指示精神,大明宫在唐长安城宫城东北侧的龙首原上,此地天生一座雄伟壮观的山丘,最适宜依山而建。
    刚刚有什么词,不准发,真的找不出,又是分段发才行。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明宫逐渐成形,实际上是一座没有连接其他宫殿的城堡,自然也成为一个独特宜居的住所,李世民的老爸退休后曾在那住过一段时间,与其说颐养天年,不如说混吃等死。
    大明宫的地面范围是组合图形,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连接而成。专家测算了一下,大明宫周长7628米,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十五个白金汉宫,五百个足球场。
    李世民背对着大明宫,一个声音高喊着:“我们的大唐是开放的,我们欢迎八方来客,你们不来一次是你的错,只来一次是我们的错,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大唐帝国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大唐帝国的物产越来越丰富,大唐帝国的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唐帝国不再是一个落后挨打的国家了,而是一个繁华热闹的国家屹立在地球的东方。
    于是,海的那一边也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点云彩,只带走属于他们的时代。
    大唐帝国最终成为一个资本市场,不再是球场上的足球,被人踢来踢去,但是人要睡好觉,最好不要闹。
    大唐帝国的车轮滚滚向前,当时的突厥人却来搞破坏了。突厥人有三乐:揍人为乐、掳掠为乐、骚扰为乐。
    突厥人一直是亡我之心不死,强盗的逻辑,得寸进尺,蠢蠢欲动,着实令人忧心忡忡。
    自从李世民同志当老大以来,面对北方突厥搞摩擦的状况,每天早上醒来时,李世民都要默诵千遍:“你们就是秋天的蛤蟆,没几天叫头了。不久的将来,我会让你们跪下来哭天抹泪精神崩溃地来求我李世民。”
    四年了,坐在那把人人梦寐以求的龙椅上已经四年了。这四年,是民族崛起的四年,是大把捞金的四年,是养精蓄锐的四年。
    大唐帝国的力量应该可以脚踩突厥人,手推北国门,实现真正的大一统了。
    每当夜幕降临觉得自己无所事事的时候,李世民就发现自己已经是一个“昏君”嫌疑人,要丢掉庸碌无为的帽子,洗脱罪责,必须要做一个天下强者,一个人人称颂的大英雄。
    所谓能力,当你一根筋专注于做事情的时候,它就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这几年,李世民做了一件事:磨刀霍霍向突厥。李世民一定要洗刷渭水之盟的耻辱,必须的。
    耻辱不会无端而降,没有耻辱也就不会有荣誉,该是李世民抹掉耻辱,寻回自尊的时候了,李世民不能像拆弹专家遇到剪红线还是剪蓝线而汗流浃背了,李世民要果断出击,突厥人一定会后悔莫及。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李世民默念着《老子·三十六章》,深知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之,以豪壮的气势涵盖之。
    每天更,欢迎捧场
    @胳膊拧不过大腿啊 2019-07-14 20:06:59
    蛋疼的幽默
    -----------------------------
    欢迎朋友
    又发不出来了。
    越来越严格,发不了,检查字词句
    越来越肥了,朋友们快来呀
    第三章 能发展

    1、吉利可汗大失败 大唐军队凯旋来

    夜很深了。
    雪下得更紧了。
    定襄的前沿阵地是恶阳岭(今和林格尔县南),这里的突厥守军已经昏昏欲睡,等待人家提着刀握着棍来把他们继续引入安静的梦乡,祥和的梦乡,温馨的梦乡。
    此梦乡就是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
    夜猫系毕业的苏定方一路高唱“我们都是夜行军,哪怕那山高夜又深”,率领先锋部队采取割韭菜战术,致使突厥兵身体重要部位乖乖进行集体切除移形换位,为大部队进入定襄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
    痛打落水狗,最适用于半夜出手。
    不过两个时辰的功夫,大唐军队已经来到定襄,这是颉利可汗万万没想到的,因为他觉得大唐军队久居温暖地带,没道理快速深入到如此之远如此之寒的定襄。
    这是其一。
    其二,他的使者已经回报,说大唐军队是来帮忙,来帮他打自己的侄子突利可汗,这可是有盟约的,人家来了不必惊慌,可别吊死鬼照镜子,自己吓唬自己。
    所以,颉利可汗在大帐里放心喝酒继续出丑,一边搂着女人一边打着盹儿。
    李世民曾经曰过:“请不要把我对你的容忍,当成你不要脸的资本,在你最麻痹之际,就是我最给力之时,到该算总账的时候了。”
    颉利可汗的大帐外,骤然间响起了嘈杂的打杀声。
    不用说,李世民的大唐军队在李靖他们的带领下,已经在团团围住了定襄,就等着看颉利可汗这老小子的洋相,灰头土脸地出来投降。
    可是,颉利可汗表现出了大丈夫躲在床底下不出来就不出来的气概,转而变成了落荒而逃。
    颉利可汗知道,大唐军队不是开国际玩笑,这次玩大了,玩的是心跳,玩的是性命。
    颉利可汗心想:甘愿吃明亏,是仁者;受辱吃暗亏,是愚蠢。什么狗屁盟约,那只是一纸空文,盟约只是狡猾时的拥抱,不是落难时的依靠。
    颉利可汗犹如老鼠见猫,不敢吱声,立马用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哪儿是避难所就逃到哪儿。
    本来,颉利可汗梦想着大唐军队来帮忙,自己从此在定襄幸福绵长,从此在定襄百世流芳,谁料他们来个搂草追兔子,这个窝囊亏吃得太大了。
    最后,颉利可汗逃到了阴山地区。
    定襄之战,李靖完胜。
    军队是李世民派出去的,当然李世民的功劳最大,他最喜欢听好消息,战报频传,高兴得开始胡敲梆子乱击馨,就差脖子扭扭屁股扭扭了。
    人家说,成功就像怀上孩子一样,不知道经过多少次的摸爬滚打才有一个活到今天,李世民经历过渭水之盟的耻辱,其实应该说李世民失去了尊严,丢掉了权威。
    堂堂一个大国,竟然低声下气与人结盟,正是李世民的皇帝生涯中犹如白仙鹤长了个秃尾巴,美中不足,遗憾之极。
    等到李靖骑着高头大马进入长安城的时候,李世民第一个跑上去,啧啧称道:“你们真是太给力了,只以三千人马就能搞掂颉利这老小子,把他赶出了老窝,给我报了仇。没想到,颉利可汗也不经打,像鸡蛋壳一样,一敲就破,虽然没有活捉了他,但是他也被打得七零八落一蹶不振了。”
    欢迎
    马上更。
    2、苟延残喘未得逞 大赦天下帝国盛

    正所谓公鸡拉屎头节硬,孔雀开屏自多情,若是孔雀转身来,屁眼屎尿全满屏,颉利可汗当初气势汹汹,最后落了个败得一塌糊涂的下场,而他的部下被杀的杀,砍的砍,爆头的爆头,完全没有了抵抗力。
    看看那突厥兵的熊样,面目狰狞活像僵尸,旁边的植物看见了都想射,何况是正杀得红了眼的大唐军队,眨眼之间剩余的一万多突厥兵全部尸首异处。
    除了人之外,大唐军队收获的战利品还有牲畜十万头。
    从李世民军单方面战绩来说,可喜可贺的是,颉利可汗的儿子没有逃跑成功,当了大唐军队的俘虏。
    而往北逃跑的颉利犹如笨驴子过桥,步步惊心步步艰难了。
    这是全歼颉利残兵败将的大好时机。
    这是收复北部地区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是成就一代军神威名的战机。
    一个聪明人所创造的机会比他所发现的机会更多,李世绩瞅准建功立业的机会,立马切断颉利逃跑的路线。
    丧家之犬唯有哀嚎,败军之将不足言勇,他所辖区域的部落酋长见到大势已去,靠山已倒,只得投降大唐才能活命,李世绩扩大了战果,共俘虏五万多人。
    要想成功正道走,常走邪路翻跟斗,颉利领略到在邪路上越走越远的苦滋味,眼下最应该做的是如何苟延残喘。
    他想到了一个人,能够让他继续发扬一日三餐到了嘴甭管哪天倒大霉的乐观主义精神。
    此人是他的叔叔阿史那苏尼失。
    暂时没有受到战火洗礼的阿史那苏尼失在灵州驻扎,掌管着五万家部落,倒也衣食无忧,优哉游哉。
    说起阿史那苏尼失与颉利的关系,那是叔叔当了侄子的手下,但是权力也是蛮大的,当了个小可汗,彼此是唇亡齿寒的特殊关系。
    有些路,走的人多了会泥泞不堪,如果一个人走,虽然道路不拥挤空旷无比,但是步伐沉重软弱无力,其中的漫长和煎熬唯有自己知道。
    此时的颉利孤单地骑着马走在一条三岔路口,他似乎成为了路痴,到底往哪一条路走,想破了脑袋也无济于事。
    转了几圈,才慌里慌张地朝着西北方向逃去。
    到了阿史那苏尼失的营帐,颉利受到了前所未有空前绝后的待遇: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然后呼呼沉睡,最后被五花大绑反扣双手。
    因为阿史那苏尼失在颉利的实力达到巅峰的时候,倒也对颉利如哈巴狗似的忠诚,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但是目前的颉利可以说是没了肚子的茶壶,光剩下嘴巴了。
    试想,一个两手空空的人前来你家不但蹭吃蹭喝,而且要对着你吆五喝六想唱就唱唱得响亮,谁会受得了,除非是出生时被扔上去3次,只被接住2次的那一个人。
    唯一的办法是,上交俘虏,减轻罪责,全部部落投降大唐,总比每天像兔子被猎人撵着跑无处躲藏的强。
    阿史那苏尼失此举为大唐军队收复北方地区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是好朋友,好邻居,忠诚的国际主义战士,好人会有好报,他一直活到了贞观八年,成为大唐人,死是大唐魂,要学颉利可汗造反,万万不可能,活够本了。
    古时候,丝绸通过中国输送到国外,故名丝绸之路,但是现在被一个叫吐谷浑的小国家给控制了,就像抢劫先来一句“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胆敢说不字,上前揪脑袋。死在荒郊外,管宰不管埋。送上望乡台,永远回不来”的强盗一样,实在太不像话了。
    吐谷浑原来是一个人的名字,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慕容涉归之庶长子,后来慢慢强大,自己建立一个小国家,代代相传以至于人名成为国名。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五月,李世民命令道:“吐谷浑就是我家里的肥猪,早晚得杀。”
    抗命不尊是吐谷浑的一贯做法,的确是还没有被打痛,李世民现在要把你打残了,看你还像土地奶奶放臭屁不,看你还神气不?
    礼让三先,给他一个面子,先来长安给李世民写检讨吧。
    没想到,李世民的话在吐谷浑小汗国首领慕容伏允的耳朵里成了一阵风,左耳朵进右耳朵冒,假装生病睡大觉,摆摆双手拒绝入朝,你说可笑不可笑。
    更加可笑的是,吐谷浑首领慕容伏允说:“我儿子老大不小了,讨个老婆续香火,想和老大您结为亲家。”
    搞哪样名堂,痒了就抱柱子,或者撞墙壁,总会消火的,为什么总盯着我家小美女不放,李世民不能把她往火坑里推的。
    李世民知道,慕容伏允这一手是砒霜拌大葱,又毒又辣的,意为和大唐成为儿女亲家,谁都不会把他当外人,当然作为大唐皇帝的李世民也不会立马翻脸不认人,为他自己继续苟且偷安争取时间。
    有一句话说得好: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李世民心生一计,马上笑着说:“关于慕容伏允的提亲,我举双手双脚赞成。”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有的大跌眼镜,有的眼睛鼓出来,然后李世民加了一句:“前提条件是必须亲自到长安迎亲。”
    大臣们恍然大悟,连连称赞:“高,实在是高。”
    可是,李世民等来的是一个坏消息。
    李世民派去的使臣赵德楷被慕容伏允包粽子了,跺脚也没用,生气也没用,谴责也没用,唯一办法——打。
    正当李世民部署军队开赴吐谷浑的时候,慕容伏允这只缩头乌龟开始伸出了脑袋,倾全部兵力向李世民边境开来,这叫我烧开水,你倒大霉,一只螃蟹爬到开水里,硬壳成为一身黄皮,鲜嫩鲜嫩的,等李世民蘸酱吧咂嘴。
    丧心病狂预示着自取灭亡,慕容伏允你就等着哭爹喊娘吧,你双手放进裤裆里,完蛋的日子不远了。
    为了能够做到以小代价取得大胜利,鄯州刺史李玄运上疏:“马匹是吐谷浑的宝贝,也是他们嚣张的资本,而青海湖的水草丰富,有水定有虾,有草便有马,我们的轻骑兵可不是吃素的,把他们放牧的好马全部夺回来,到时候他们像挨了霜的狗尾巴草,照样任我们宰割。”
    为什么更新不起了?
    怎么回复了,还没见显示。
    3、李靖出征到西北 唐朝迎来大军队

    李玄运所说的宝贝其实是青海骢,原是波斯马,最大的优点是抗喘、抗饿、抗打,从0码到一百码只需要9秒9,一支军队拥有了青海骢,后勤补给就会打五折,反之会打骨折。
    吐谷浑看到了青海骢的优势,极力从波斯引进,大量繁殖而成立一支所向披靡的骑兵,大唐帝国的河西走廊被他们骑着青海骢不费吹灰之力抢去,李世民只得气翻了白眼,踢疼了双脚。
    经过分析,抢夺青海骢是战胜吐谷浑的第一要素,其余的都像放在茶壶上的鸡蛋一样,靠不住的。
    贞观八年(公元626年)六月,是个晴转多云又转晴的日子,李世民大手一挥:“出发!”
    段志玄是李世民的左骁卫大将军,是一个骁勇善战的骑兵高手,结合了当时在边境的守军,搞突袭是他们的特点,因而抢得很多青海骢,但遗憾的是段志玄孤军深入八百里,后勤跟不上,唯有撤兵是上上策。
    “你搞个阴天戴草帽,拿面条上吊,多此一举的事儿。”李世民只得气愤地训斥道。
    这是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战役。
    李世民是不满意的,只得重新寻找另一个出征将领。
    寻来找去,有一个人映入李世民的眼帘。
    此人正是战神李靖。
    正所谓夜莺配鹦鹉,正合适了。
    没有人能够代替李靖,没有人能够成为李靖,他戎马一生,战役无数,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是他老了。
    六十四岁,是一个男人要被黄土埋进半截身子的年龄,是一个什么都走下坡路的年龄,何况是脚上有病行动不便的李靖。
    此时的他,听到段志玄出征而变得像烂麻里搀猪毛一样一团糟地回来的消息,在家里都按捺不住了,一直在摩拳擦掌。
    “若是李靖不退休就好了。”魏征终于说话。
    “莫得事的,李靖是个有发挥余热的老干部,是一根蜡烛,只要我一点火,他会燃烧的,都说寡妇打孩子舍不得,我也舍不得李靖退休。”李世民起身说道,算是下定决心,让他再次出征。
    口谕刚刚送出去不到半个时辰,李靖早已在家一身戎装,等候多时,就差一匹马了。
    “你要干嘛去?”李靖的婆娘李夫人不解地问。
    “皇上要老夫上前线,为国争光。”李靖揩着崭新的战甲,不无得意地说。
    “真是个老顽童,爷爷同孙子赛跑不服老。”李夫人放下手中的针线活,笑道,“人家皇帝还没有召你呢,别自作多情了。”
    “我分析,我预感,皇上回来召见我,这是我们上过战场的大男子汉的第六感。”李靖非常自信地说,“赶紧忙你的活儿,别掺和男人们的事儿。”
    “你就是哑巴听报告,认为自己领会了人家的意愿,可是口谕都没到来。”李夫人一边忙着一边戏谑道。
    “要不咱俩赌一把,我输了你亲我,我赢了我亲你。”李靖也不忘戏耍一番。
    “再怎么赌,还不是你占便宜?我才不干呢。”李夫人说,“那就主动请缨吧,还等人家来干嘛?”
    “夫人说的我醍醐灌顶,找房玄龄大人才靠谱。”李靖说着,直奔房玄龄住处。
    (正文连载)
    争取主动,不是盲目冲动,恰好是表现能力的体现和完成任务的保障,有了念想,就得坚强,如果没了方向,和流浪者没有什么两样。
    李靖遇见了房玄龄:“皇上很忙,你帮我转告,李靖我虽然老了,但是宝刀未老,愿意带队去消灭敌人,我可不想当一只唱戏的老鸭公,喉咙不争气了,我也要脑子争气。”
    “这叫想吃甜的,你就给我放糖了,我正好跟你说这件事儿。”房玄龄随后把李世民的口谕复述了一下,“这次就看你的了,若是失败,我们大家怼死你。”
    听到李靖主动担任主帅,李世民是高兴得想把皇冠和鞋子抛上天。
    出征的那天,是贞观八年(公元626年)十二月初八,有点儿冷,但是大唐帝国的士气是多么地高涨,因为有了李靖,就像士兵们的喊的口号一样:李靖李靖,敌人一听,撒腿就跑,干干净净。
    为了尽快消灭吐谷浑,为了让敌人快滚,特成立消灭吐谷浑的远征军的通知如下:
    最高统帅:李靖。
    副统帅:李道宗与侯君集。
    成员:契毖何力、执失思力、薛万均、薛万彻
    四大主力:大唐军队、东突厥、铁勒、契苾。
    作战方式:三分政治,七分军事。
    而吐谷浑方面也不甘示弱,展开了外交和利诱手段。
    具体操作如下:
    外交:拉拢党项族人和羌族人,作为伪军,成了给下山虎开路的头号帮凶。
    利诱:每人官升一级,每人美女一个。
    作战方式:伪军在前,吐谷浑军殿后。
    可是一开战,大唐军队长驱直入上接天宇下沾地气,敌军溃不成军上喘粗气下放狗屁,党项族人和羌族人成为了吐谷浑的殉葬品。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三月以及闰四月八日,李靖率领的军队获得出征以来的首胜。
    慕容伏允这个老头子,在位39年的吐谷浑可汗,终于像公共厕所扔巨石一样,激起了民粪(愤),党项族人和羌族人幸存下来的纷纷归降大唐帝国。
    乌龟打架,看看谁硬,慕容伏允的国力哪能赢得过李世民,那简直是大象踩蚂蚁一样容易,他虽然年老昏花,但是不想就此丢命。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拖延大法。
    第一,部分军队掩护,大部迅速后退,避免正面对抗。
    第二,加强纵深作战,采用迂回突袭,进行负隅顽抗。
    第三,利用恶劣环境,长期游来击去,消耗唐军力量。
    这是典型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方针,可是他拿来主义搞得不彻底,李世民也有李世民的法宝。
    那法宝就是你拖拉得起,我千里奔袭,你后撤两千里,我前进两千里,看你能躲到哪儿去?
    (正文连载)

    慕容伏允非常狡猾,不但跑了和尚,还烧了庙。
    他看到李靖攻占了鄯州(青海乐都县),主动丢弃自己的根据地伏俟城,顺手烧掉岩土的牧草,进入柴达木盆地。
    吐谷浑方面的目的很明显:坚壁清野,饿死唐军。
    李世民见过狠的,没见过这么狠的,李世民才不笨,上你的拖延大法之计。
    俗话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李靖的马草成了问题,只得召开紧急会议,解决马草问题。
    经过激烈讨论,大部分觉得:草没了,马累了,瘦得走路也不行了,再打下去不可能了,要不然大家都没命了。
    当时一位名叫侯君集的大臣,提出了反对意见:“所谓闻臭追臭,见酒喝酒,吐谷浑目前啥都没有,在柴达木盆地里面也不会长久,而且他们内部矛盾重重,趁机把他们拿下,简直容易得像沙土地里的萝卜,一带就上来了。”
    有一个人支持了侯君集的想法,他就是李靖。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只要擒住了他们的可汗慕容伏允,一切就迎刃而解。
    李靖冷冷地笑了。
    吐谷浑的可汗慕容伏允曾经挨过蛇咬,见了黄鳝就跑,他自认为很聪明,不会像上一次轻易兵败,采取能跑多远就跑多远的原则抵抗大唐军队的追剿。
    李靖命令道:“两大主力做先锋、长途包抄做运动、一个不留大追踪。”
    具体战略如下:
    李靖指挥北路军,部下是李大亮、薛万均、薛万彻的所属部队,由北向南夹击。
    侯君集、李道宗率领南路军,直捣敌人的大后方,让你屁股开花,四肢酸麻,主要是攻击吐谷浑各小部落的据点,两陆军最后会师,以达到吃完了鱼肉顺带扫下鱼骨头的目的。
    爱叫的母鸡不下蛋,爱吠的公狗不咬人,李靖不跟你高谈阔论,而是一把钢刀直插入你的心脏,并且悄然无声,不留痕迹。
    呀啦索,李靖千里追击的地方,是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那就是青藏高原,他会给慕容伏允带来远古的呼唤,让他变得很是无言。
    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环境恶劣,满山是雪,高原反应,极易生病,在没粮草没后援的情况下,就这么搞大动作,获得胜利,简直比登天还难。
    可是,李世民可爱的老将李靖,他做到了,他真真切切地做到了。
    时间:闰四月二十三日
    地点:曼头山(青海湖南岸日月山)。
    方式:遭遇战。
    次数:改变策略后千里奔袭第一战。
    这是体力、脑力、毅力三者合一的较量,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争,这是你死我活的绞杀,闪耀的军功章在等着你们,辉煌的战功在招手。
    两军一接触,唐军大冲锋,吐谷浑军像蚯蚓碰到火一样,缩了回去,那个兵败如雪崩一样,一大片一大片的惨不忍睹。
    结果,唐军杀死吐谷浑其中的一个王,获取不计其数的牛羊,慕容伏允见了直呼荒唐荒唐,难道这是一支纸糊的军队吗?
    大家知道,牛羊是高原地区的最佳补给,是高热量营养品,这一次李靖他们是狗进茅坑,吃现成的了。
    审核好久啊
    4、汉哭山上生死战 虚无缥缈假政权

    战争带给了胜方不少物资,士气自然高涨,一个人拥有吃饱喝足的能力不算好,大家都能吃饱喝足才算真的好。
    大唐军队是一支好似田鼠走亲戚,土里来泥里去的团体,此次千里出征,吃饭都成问题,因而战利品是美味佳肴,给个美女都不换。
    过了几天粗茶淡饭养养胃,清新空气洗洗肺的日子后,大唐军队继续追击,本来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没料到在牛心堆(青海湖南岸)先打了一个窝囊仗,一个抬不起头的仗。
    幸好,有援兵到,才能反败为胜。
    事情是这样的奇葩。
    吐谷浑输了,但是心有不甘,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于是重新汇集一群残兵败将,准备来个鱼死网破,痛击大唐军队,挽回失败的颜面。
    不远处,几只老鹰在天空上盘旋。
    山的那一边,有人画了一个圈,静静地等待你去钻。
    画圈圈的人是吐谷浑军队,而钻套的是李世民一支先锋队,由薛万均、薛万彻两兄弟率领,亲兄弟上阵,本来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可是他们兄弟很同心地钻入了埋伏圈。
    望着漫山遍野,四面八方涌过来的吐谷浑士兵,薛氏兄弟是酒醒不见烤鸭子,悔之晚矣,只得寻找薄弱环节进行突围,可是人家吐谷浑是占尽天时地利,你就像一条大鱼无法突破一张大网。
    高高兴兴上战场,血流成河泪两行,那薛氏兄弟体力不支,渐渐被围成一个三米见方的圈子里,身上多处中箭,衣衫褴褛,满面血迹,像是落进一个红色大染缸里。
    军人没了战马,等于失去速度和力度,薛氏兄弟只得在地上与敌人交战,正当这两人要身首异处之时,救兵来了。
    救兵犹如一道曙光,薛氏兄弟本来蜻蜓撞着蜘蛛网,在劫难逃眼冒绿光,现在是眼冒金光了。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精神,这是巧他爹遇到巧他娘的精神,这是瘸青蛙遇着瞎蛤螟的精神,薛氏兄弟看到救兵,用尽吃奶的力气,顿觉全身精神倍增,左杀右砍,心想捡了一条命一定要好好看这位救命恩人。
    此人是左领军将军契毖何力,是历经指派前来营救,那几百骑兵,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吐谷浑士兵被砍得像爆西瓜一样,上演了反败为胜战场逆袭的大戏。
    此战结果俘虏一人:南昌王慕容秀俊,这是了不起的胜利,这是喜人的胜利,好比你玩游戏一直赢的话,没多大兴奋度,但是你开始时输的,最后你能惊天动地杠上开花,把本儿都赚回来,这兴奋劲儿是没得说的。
    这边厢刚刚逆袭成功,那边厢又传来捷报,李靖所率领的北线作战部队,部下李大亮擒获吐谷浑二十个亲王,牛羊马匹数不胜数。
    接着,薛氏兄弟化悲痛为力量,虽然损失百分之六十的兵力,但是复仇的火焰越烧越烈,杀起敌人来,像饿狼扑食一般杀红了眼,杀死敌军无数,缴获二十几万头羊。
    再者,执失思力在居茹川(茶卡盐湖附近山川),深知拔草不除根,犹如走马灯,不能让敌人有喘息之机,他料定敌人会反扑,经过精密部署,成功打败吐谷浑最后的反击,像是刀子进入了猪脖子,等到最后喷出一滴血之后,不能动弹了。
    李靖战果颇丰,效率高,里程长,俘获多,可谓是拔了眼中钉,除却心头病,一代名将就此功成名就。
    而在南部的作战部队,困难程度远比想象中的困难,侯君集和李道宗也经受住严峻的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不管登山下马,你都要挺过去,你就是一个合格的大唐帝国战士。
    侯君集和李道宗之所以遇上前所未有的困难,是因为人人都很可怕的自然环境——高原反应,一般人李世民不会派去。
    南线处于青藏边界,海拔高,缺氧,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鸟不拉死,想一想都后怕,怎么能供应得上战略物资。
    最危险的是,有一个叫汉哭山的地方,简直是要了亲命。
    有人这样描写侯君集和李道宗的先进事迹和艰险经历:登汉哭山,饮马乌海,获其名王梁屈忽,经涂二千余里空虚之地,盛夏降霜,多积雪,其地乏水草,将士啖冰,马皆食雪。
    初看汉哭山字眼,顾名思义,是一座让汉人哭爹喊娘的山坡,可见此山多不吉利,翻越过去都存在困难,何况是行军打仗。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这个困难是上天制造的,解决上一个汉哭山之难,接下来难上加难的事儿摆在了眼前。
    翻过汉哭山,你就不能倒骑毛驴,向后看了,唯有向前走,向前冲,困难也能解决了。
    可是,目前的困难是大唐军队从来没有遇过——冰川。
    在这个撒尿立成冰柱、蹲下屁股暴露的雪域里,行军打仗更是大肚子老婆骑驴,靠前不行,靠后也不行。
    此时的时令是夏天,按说应该是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但是由于海拨高冰块多,李世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侯君集和李道宗没了抒情的兴趣,只得向前向前向前,走了几个月,也不知道走多少里路,连根牛毛都找不着。
    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无奈之下,士兵们发扬再苦不能苦肚子,想死也不能在这死的精神,个个吃冰块,人人充满爱,一个一个拉着一个,硬是翻越几千里的雪山。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小树不枯必成大树,过不了多久,侯君集和李道宗他们总算享受一点清福。
    原来是一只大肥羊,在他们面前展示着肥美的臀部,似乎在向他们昭示,老子等不了了。
    这只大肥羊就是吐谷浑的亲王梁屈葱,他正在优哉游哉地眯着眼喝着酒,哼着曲儿遛着狗。
    梁屈葱曾经傲然地说:“汉哭山是我们的保护神,唐军插着翅膀也飞不过来。”
    作为我们时代的人类,虽然不能欺负水,但是可以攀越山,这是一股毅力,一个信念,一个坚持,百折不挠,不轻言败。
    好久没有打仗了,而且被这雪山闹得够呛,所谓挨打的狗去咬鸡,拿别人出气,大唐军队把在雪上遭受的气撒在梁屈葱身上,不用说又是一个杀人效率高、缴获率颇多的突袭战,梁屈葱还没有醒过神来,被五花大绑像个粽子一样,摆到侯君集和李道宗面前。
    梁屈葱这头肥羊的家产也是丰厚,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送到了李世民大唐军队面前,唐军大胜,得到补给,个个高兴得像娶媳妇。
    路,接着走;仗,接着打,一直势如破竹地打到黄河的源头。
    在这里,南线部队和北线部队会师。
    这是一个彻底的胜利,一个伟大的胜利,一个历史的胜利,所有的作战人员都是好样的,都是李世民的忠诚卫士。
    李靖实现了战略目标,解放大西北,巩固边疆稳定,回到长安给李世民汇报战况的时候,李靖那个眉飞色舞、那个喜笑颜开、那个心花怒放,李世民听了真的是倒吃甘蔗,一节更比一节甜。
    过了不久,留守的大唐军队,果然不负众望,最终直捣慕容伏允的老窝,捉到他的老婆孩子,砍掉他的脑袋,一个西北政权彻底瓦解。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五月十八日,庆功会开始。
    第二天,战后问题提上议程,此事宜早不宜迟。
    李世民知道,吐谷浑的内部已经分成两派:主战派和主和派。
    所谓主战派,是一群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人,主和派是一群有奶就是娘的人。一般情况下,主和派就是汉奸,但是他服务的是李世民的大唐帝国,也就是李世民的朋友了,谁要是杀他,或者用眼睛瞪他,李世民跟谁急。
    吐谷浑主和派的代表是慕容伏允的大儿子慕容顺,此人如此温顺,如此服服帖帖是有苦衷的,如果说他的经历是悲惨世界的话,那以后就没雨果啥事儿了。
    慕容顺虽然是长子,但是太子位已经被强悍的弟弟夺去,而且被送到大唐帝国“深造”,谋得了一个叫做人质的工作,由于他身居大唐腹地,久而久之,有了一股愿意定居的思想,李世民也没再为难他。
    在老爸死的时间里,在大唐撒欢的日子里,在老家被瓦解的绝望中,慕容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咸鱼翻身的曙光。
    李世民需要一个人帮忙管理大西北的人,李世民想到了他,而他是最合适人选,这叫做传说中的一举两得。
    李世民这样做,一个是处于安全的考量,让本地人治理本地人,虽说是杀人不见血,但是总会比赤裸裸地灭种好看许多。
    李世民这样做,另一个是处于成本的考虑,建立一个大唐州府,不如给对方一个虚无缥缈的怀旧的政权,人家会对你感恩戴德,既赚了名声,又减少了管理成本,何乐而不为呢?
    李世民把意思传达给慕容顺之后,他给了李世民一个大惊喜,大甩卖,大礼物——举国请降,这简直是大跳楼的甩卖,不只是一楼甩卖,从一楼到五楼,甩卖起来眼都不眨。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五月二十一日,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慕容顺任职吐谷浑第十八任可汗,帮李世民把那丝绸之路好好疏通疏通,让李世民大唐帝国把丝绸卖的越多越好。
    今天继续
    更新了
    典籍中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10-10 23:01:33  更:2022-01-08 14:42:22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