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我是曹操(第一人称直述三国历史,诙谐幽默,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曹操)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我是曹操(第一人称直述三国历史,诙谐幽默,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曹操)

作者:唐二虎20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是曹操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能不感慨曹操。
    大家好,我就是众人口耳相传的曹操,曹孟德。
    下面就让我来青梅煮酒论英雄,讲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那三分天下的传奇人物。
    忆当年金戈铁马,犹未尽矣;看今朝虎啸龙吟,再起风波!

    1、生世
    东汉末年分三国,尔虞我诈是那时唯一的生存之道。这个道理我的父亲曹嵩或许很早在谯县的时候就领会到了。
    虽然在后来的《三国志》之中,我曹操竟是西汉宰相曹参之后,但在这里我也就不往自己脸上贴金了,因为在我父亲曹嵩出生时的沛国谯县,自西汉曹参以来(曹参也出生在此地)有过无数门户都姓过曹,可以说活生生的把一个贵族姓氏演变成了一个不分高低贵贱,就连门口扫地的大婶都可以拥有的流行姓氏。所以,我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让曹参抱住了我曹操这条大腿,流芳后世,扬名千古。(同时,三国志中也写过无法确定曹操生世是否一定是曹参之后)
    而据记载,我父亲曹嵩本来不姓曹,而是姓夏侯,出生年月不详,我的爷爷名叫夏侯睿,具体干什么工作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当时的夏侯一族在沛县就是一个土财主,那是相当的有钱,我曹操的祖上可也不是一般人呐!祖坟上虽说没有冒青烟,但那也是冒的。所以同样出身沛县,拥立汉恒帝刘志登基的有功之臣,大宦官曹腾在家乡海选养子的过程中,我的父亲夏侯嵩才能够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光荣的成为了曹腾的干儿子。
    据我所知,我的“爷爷”曹腾是东汉朝廷末年令人为之眼前一亮的清流,做过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
    汉恒帝末年,我的父亲曹嵩依靠“爷爷”曹腾的亲缘关系和圆滑的处事之道,还有就是我曹家殷实雄厚的家底子,贿赂朝廷官员,打通各个关卡,最后入朝为官,平步青云,当上了司隶校尉。
    我的爷爷是个清官,是令人振奋的清流,而我的父亲曹嵩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狡猾无比的贪官,直至我曹孟德出生之时(公元155年),我曹家在我父亲多年的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的不懈努力下,已然成为了豪门望族,富得流油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曹操自小就在这污浊不堪的坏境之中长大,难免惹上一身痞气。我5岁那年,我的爷爷曹腾走后(公元159年),他的费亭侯的爵位就由我爸曹嵩继承了下来,从此再没有人约束我爸放飞自我,贪污敛财了。
    我隐约记得,我7岁那年(公元161年),乌烟瘴气,鱼肉百姓的东汉王朝又干成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大汉天子下旨,为了减少财政赤字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保卫疆域(抵抗少数民族起义),中兴大汉,所以必须增加百姓赋税,王侯公卿的俸禄减半,还有从即日起公开出售关内侯,虎贲郎等热门官职,明码标价,卖官鬻爵!
    我的天呐,这不是给那些横行的地痞恶霸和那些贪官们继续为非作歹找了一个正当理由吗?
    朝纲败坏,民不聊生,当时的我还不知道这就是央央四百年大汉灭亡的前奏,而我就是那个最终可以结束汉德的人。

    2、别人笑我太癫狂,我笑他人看不穿
    或许是受到了我父亲曹嵩和其他贪官污吏们的影响和启发,我曹操从小就离经叛道,一身的痞气,喜欢耍无赖。并且还不修边幅,不研读圣人经典,不学习孔孟之道,虽有些智谋,但整日放荡不羁,游手好闲,什么好事都不干,坏点子一想就一大堆,除了长得仪表不凡,学过些兵法外,一点正人君子,王侯将相的样子也没有。所以世人大都看不起我,觉得我是支垃圾股,以前一无是处,现在一无是处,将来还会是一无是处,总之就是一直会是跌停板。就连我父亲曹嵩也觉得他纵横官场数十年所领会的贪污受贿的绝学我只学到了皮毛,对我的未来并不抱有太高的期望。
    但是,世人笑我太癫狂,我笑他人没眼光。
    要知道我就是那个日后可以呼风唤雨,左右天下时局的曹孟德是也!
    虽然世人大多对我不屑一顾,但聪明人总是会有的。
    在我还没有成名的时候就有两个人(桥玄,何顒)慧眼识珠,预言我就是那个可以终结汉德,安邦定国的人。
    此二人待我曹操不薄,而作为回报,我曹操后来也保了他们两家的一世荣华,太平无忧。

    3、热血青年
    虽然名士许劭在月旦评中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虽然我总觉得他是在骂我,但不可否认我曹操的知名度也是通过许劭的这一句骂人的话一路飙升,这也为我日后被推举为孝廉埋下了伏笔。
    然而可悲可叹的是,虽然许劭是这么说的,却没有多少人是真正相信我曹操是英雄的。
    就这样,我浑浑噩噩的过了20年,直到我20岁那年(汉,熹平3年,公元174年)我的父亲曹嵩实在看不下去了,在同乡沛国相王吉举荐(史书记载,王吉也是宦官养子,敢于直言进谏,也是股清流)下,出钱给我买了一个官,向来讨厌,不,痛恨读圣贤书的我居然堂而皇之的进了京都洛阳,当上了孝廉(汉代举人的雅称),被大汉朝廷光荣的任命为洛阳北部尉。(负责洛阳城北部治安)
    虽然通过各种各样的门路我当上了公务员,然而就在我前往洛阳的路上,还是有许多人不买账,认为我是个只喜欢兵法,从来不读儒家经典的二溜子,凭什么我凭借父亲的权势就可以当上朝廷高官,而他们奋斗几辈子也只能是一个荒野村夫而已。
    许多人都觉得我曹操以后不可能会一直这么走运,诅咒我刚刚上任就被东汉天子炒鱿鱼,卷铺盖走人。
    所以,我曹操就偏要证明给他们看,证明我曹操不是一个好吃懒做,胸无大志的官二代,而是一个忠于汉室,并且渴望中兴大汉的清流!
    众所周知,那时的洛阳是东汉王朝的京都,繁华似锦,遍地黄金,到处都是皇亲贵戚。
    而不为人知的是,那个时候的洛阳更是贪官的天堂,皇帝老子都开始卖官了,还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呢?要是换做我的父亲曹嵩来到洛阳当官,肯定得先搞好人际关系,然后再领头贪污,天天收取保护费,狠狠捞他一笔,将我曹家继续发扬光大,哈哈哈哈……
    可是曹嵩是他曹嵩,而我曹操是曹操,我是绝不会趁人之危,发国难财的。作为一个出生贪官之家,却仰慕清流名士,出淤泥而不染的热血青年来说,最好摆脱童年阴影,证明自己的方法就是效仿清流,秉公执法,在洛阳有一番作为。
    于是,我开始努力工作,尝试造福百姓,匡扶大汉。
    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刚刚走马上任的我马上修复了洛阳县尉的办公室,并将原来残破不堪的县尉修缮一新。
    在这新的办公环境中我制定了一整套治安章程。依照我的指示,县尉内高悬着十多根五色大棒,上打皇亲贵胄,下打奸邪恶徒,有谁作奸犯科,触犯国法,绝不姑息,一律杖杀。
    新官上任三把火,在我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期间打死了不少触犯国法禁令的官吏,其中最有来头的莫过于大汉天子的宠臣,统领八校尉兵的小黄门(宦官)蹇硕的叔父。这家伙因为违反禁令,夜间外出,被我曹操无情的杖杀了。
    最终,我没有辜负推举我成为孝廉的王吉等人的期望,但由于我雷厉风行的作风也在洛阳得罪了不少达官显贵。
    要成为清流是要为之付出代价的,由于得罪了不少高官权贵,虽然因为我父亲曹嵩与我曹家的势力,他们不能把我曹操怎么样,但既然不能明着削去我的官职,那就暗中削去我的权利。
    不久,我就被升为顿丘令,那一年我23岁。(汉,熹平6年,公元177年)
    而就在第二年,东汉朝廷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我的从妹夫宋奇因他的妹妹大汉的宋皇后被废一事而被灵帝诛杀,与父亲兄弟一起被弃尸城外,许多的常侍、小黄门怜悯宋氏一门无辜,共出钱财,收葬了死在冷宫中的宋皇后与她的父亲兄弟,归葬于宋氏祖坟。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宋奇与我曹操在族谱上虽然关系不算特别近,但宋奇是个难得的人才,与我曹操少时是挚友,因为宋皇后被废一事,我曹操也受到牵连,被免去了顿丘令的官职。
    赖于我曹家在朝中盘根错节的势力,与我父亲曹嵩多年的苦心经营,我曹操不久后就走出了“宋氏集团风波”的阴影,走马上任,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朝廷议郎。








    4、一切为了大汉
    抱着兴复大汉的念头,在光和三年(公元180年),我曹操成为了一名朝廷的议郎。(根据史籍记载,曹操因能“明古学”,被朝廷征拜为议郎,议郎主要负责上书谏言,每年只招收一人)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成为议郎就得上书向天子谏言,管管天下间的不平事。
    于是,一腔热血的我上书为12年前,灵帝初登大宝后,朝廷发生的一桩血案平反昭雪。
    这桩案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被后人称之为东汉末年第二次的党锢之争,而我曹操也略有耳闻,我就是想要替陈蕃,窦武等多位死于奸宦之手,刚正不阿,东汉末年真正的忠良之士洗刷冤屈,让他们的族人能够结束禁锢之令,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当中。并且我言辞恳切的告诫汉灵帝当今朝堂奸邪之徒太多,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任用,应立即作出改革!
    我的这次大胆的谏言着实把我的父亲曹嵩和整个曹府吓出一身冷汗,然而汉灵帝并未替惨死的陈蕃,窦武等人平反,他只是敷衍的下诏三府(汉朝最高官员三公的办公场所),让他们上奏罢免那些无能,百姓为其编民谣抨击的官吏,然而东汉朝廷的腐败已经达到了让我这个曾经爱耍流氓的二溜子曹操也吃惊的程度。
    上头下达的命令非旦没有被执行,那些贪官污吏反而变本加厉,最后我的这次匡扶正义的谏言却导致了一个可悲的结局,贪官污吏们官官相护,最后几乎没多少贪官真正落马,但却有不少良吏因为我曹操的这次正义的谏言而丢了官位。
    这个结局远在我曹操的预料之外,我的父亲曹嵩深深的松了一口气,但一心想要成为忠良的我仍旧对东汉王朝不死心。不久之后,东汉又发生了灾祸,汉灵帝因此向群臣询问政治工作上的失误,于是,我曹操便借这个机会与司徒陈耽联合上书向皇帝谏言,意图弥补我之前所犯的错误,我与陈耽所上文书的大意是三公之前所上奏的朝廷腐败分子完全是在迎合贵戚们的意思,并非贪腐之人,而三公放走的那些人才是国家真正的蛀虫。
    天子见后,怒发冲冠,将奏书重重的摔在案机上,我曹操见状后,心里不由得窃喜,事情终于成功了一半了,我曹家终于要摆脱贪官家族的骂名了!皇帝随后斥责了三府,我的父亲曹嵩闻询那天又没睡好觉,不过没关系,我曹操睡得很好。
    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三公为了权位继续和天子打太极,令我曹孟德大跌眼镜的是,他们把之前被打压的好官再重新任用,只不过官职高低的波动就不在他们的管辖范畴之内了。
    我曹操终于体会到了一句老话,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比起玩弄权术,不要脸面我曹操远不是这群高官的对手。
    最后的结果,好官集团被重新启用了,可是平均每人官降一级,而贪官集团中的许多人都升了官,变成了人人称颂的“模范”,人人学习的“好官”。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因为专权的宦官集团十常侍认为我曹操的这次谏言可能会动摇天子的想法,所以故而诬陷与我一同谏言的陈耽,给他安了个罪名在狱中就把这个老兄给杀害了。
    十常侍做事向来心狠手辣,与我曹操共同谋划此事的刘陶也惨遭黑手。
    我曹操在家闭门不出,除了惊愕之余,还算学到了点东西。
    我曹操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该不出手时就不出手,否则与那些忠良一起枉死,纵使博得了千古美名,可谁又来收拾那些真正的坏人呢?
    更重要的是第二件事:东汉王朝真的没得救了!我还是不要老想着要匡扶大汉,做一个流芳后世的士大夫,清流,因为那样通常只有死路一条!
    到此,我曹操一心为汉室卖命的理想被冰冷残酷的现实无情的打破了,我现在有的想法就是不要成为第二个陈耽,保全性命于世间!

    5、黄巾起义
    与东汉末年那些清流忠良命运截然不同的是我的父亲曹嵩的命运。
    因为是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天生又是一块做贪官的料,我父亲曹嵩从任职起一路官运亨通,水涨船高,到了中平四年11月(公元187年),太尉崔烈被汉灵帝罢免,当时任职大司农,掌管大汉集团国家财政的嵩哥因为贿赂宫中宦官,又给皇帝办立的西园捐了一亿万,故而顺利的当上了太尉,荣升三公之首。
    这是他人生的巅峰时刻,因为在一年之后,黄巾起义军攻陷了汝南葛陂郡县,他就被大汉天子免职了,随后灰头土脸的回到了谯县老家,人生中也算是当过5个月的太尉了。
    而也就在那一年(公元188年),汉灵帝建立了西园新军,或许是因为我父亲曹嵩花钱买官的行为,皇帝终于想起了我这个曾经的朝廷议郎,现如今已经归隐了的曹操,让我做了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
    我觉得大家一定对黄巾起义这些年来发生在我曹操身上的故事很感兴趣,现在就由我本人来说给大家听。
    在那次惊心动魄,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谏言之后,我曹操就暂时当了缩头乌龟,没有再向皇帝上书谏言过一次。
    期间有人找我造反,推翻罢免灵帝,但都遭到了我本人的严词拒绝。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当一群饥肠辘辘,食不果腹的贫苦百姓高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揭竿而起时,大汉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了,正如400多年前的秦末乱世那样,义军们攻城拔寨,势如破竹,东汉朝廷不得不派兵讨伐逆贼,拜何进为大将军镇压黄巾起义军。
    身为将门之后的皇甫嵩与宦官吕彊上疏灵帝请求解除党禁,按照吕彊同志的说法,党锢之人积怨已久,如果不尽早解除党禁,与黄巾军合谋,到时候后悔莫及!
    汉灵帝这次难得听从了这个正确的意见,大赦党人,发还流徒,解除了持续了好多年的党禁。
    众人拍手称快,但我曹操却笑不出来,因为我知道在这件事情有过多少无辜的忠良枉送性命。
    不久后,我便参加了皇甫嵩的军队,当上了一名骑都尉讨伐颍川的黄巾军。
    在参与讨伐颍川的黄巾军之后,我曹操便朝廷任命为济南相。
    在济南我曹操干了不少利于当地百姓的好事,整肃了当地的上层官吏,还有受黄巾起义影响,济南当地兴起的许多的邪教组织。
    我曹操的所作所为受到了济南当地民众的称颂,之后,我又被朝廷任命为东郡太守,但我并没有接受朝廷的任职,而是隐退回乡,回到了老家谯县。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隐退的我终究无法摆脱命运的召唤,因为我曹家庞大的势力与我父亲曹嵩的活跃表现,我再度重出江湖,当上了西园典军校尉。
    其实,黄巾军在起义爆发的那一年就已经失败了(公元184年),因为在那一年黄巾军的主力,领袖张角的部队就已经被大汉王朝的军队剿灭了,而我曹操也参与了那场战争。
    虽然黄巾军主力已经被破,黄巾军群龙无首,但顽强的黄巾军依旧不屈不饶的抵抗了长达将近10年的时间。
    也许正应了那句话,天厌汉德久已,东汉王朝腐败不堪,卖官鬻爵,横征暴敛,当权者以权谋私,祸国殃民,忠良无辜被杀,无葬身之所。这些都是我曹操,曹孟德亲眼所见。朝廷上皆是佞臣贼子,没有人敢再为忠良之臣。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朝廷已经无法匡扶。特别是经过黄巾起义的打击,汉室气数已尽,已经病入膏肓,回天乏术了。
    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许邵当年对我曹操,曹孟德说过的一句话。
    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这是《后汉书》的记载,在《武帝纪》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中的记载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既然东汉已经腐朽不堪,民怨沸腾,看来再也回不到清平盛世了,看来我当能臣的路已经被堵死了,倒不如在即将来临的乱世之中当一个非凡的英雄。
    人各有命,这或许就是上天给我曹操安排的命运吧……
    但最令我吃惊的是许邵的话之后居然应验了,因为泱泱四百年大汉王朝最后实亡于我曹操,曹孟德之手!
    part2:乱世之始
    6、一个屠夫的奋斗
    太平道教主张角所发动的黄巾叛乱最后却成就了前来平叛的大将军何进。
    而这一切都源于原本只是普通屠户的何进的努力奋斗和他人生的一次豪赌。
    何进,字遂高,南阳郡宛县人士,据我曹操所知,何进原本是屠户何真之子。
    年少时的何进,整日帮助父亲宰羊贩肉,一家人过着还算富足的生活。
    在何进杀羊赚钱养家糊口的那段日子里,汉家天下还算太平,我父亲曹嵩还是那个天真懵懂的夏侯嵩,那个讨厌的孙坚的父亲孙钟还在田里种瓜,那个天杀的刘备的母亲还在织席贩履。
    不久,何真便过世了,何进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然而,何进为生活作出的努力奋斗与何进对权势的贪念却改变了何家人,乃至天下人的命运。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汉灵帝刘宏不仅昏庸,而且还好色,在位期间,就算是宋皇后忧愤而亡的时候,汉灵帝也没有消停过,不断搜罗天下美女来充实自己的后宫。
    有一天,诏选天下民女进宫的官吏路过了何屠夫的家门口。
    这对普通屠户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但事实证明,何屠户何进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屠户,不仅养活了一个天生丽质,美丽动人的妹妹,而且何进还看出了这件事其中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人生的又一个机遇面前,何进做出了他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决定,拿出几乎家中所有积蓄贿赂海选民女的朝廷官吏郭胜,赌上未来几年的生活,让妹妹顺利进入大汉宫门,让妹妹何氏成为大汉天子的宠妃。
    这个看似疯狂的计划最终造就了东汉末年最后一支强大的外戚家族,何氏家族。
    后宫佳丽三千,想要从汉灵帝众多的嫔妃中脱颖而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何氏不负哥哥何进的期望,最后居然办到了。
    她是怎么办到的,我曹操不得而知,但从她大哥之前的做派与她日后毒杀刘协(汉灵帝之子,汉献帝)生母王美人的不光彩的事迹看来,她应该是用了异于常人的手段,最终得到了刘宏的宠爱,被灵帝封为贵人。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屠户何进仰天长叹,最后,他真的赌赢了。
    准确的说,何进是赌赢了何家未来几十年的荣华富贵,而他并没有算到何家和自己最后的结局。
    何家发迹的速度相对于我贪污行贿多年的曹家来说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不久后,何进便以皇帝小舅子的身份趾高气扬的入朝为官,通过裙带关系与枕边风,何进这个混小子升起官来跟乘电梯似的,从一个一无所有的混小子“”嗖”的一下就变成了颖川太守。
    之后,何进不断步步高升,履历表比起我这个官二代曹操那是丰富光彩的多了,而且都是有权有钱的美差肥差,可谓是军权政权财权一把抓,着实让我父亲曹嵩看的是分外眼红。
    光和3年(公元180年),何贵人被立为皇后,何进不断荣升,最后当上了河南尹(河南省市委书记)。
    又过了没几年,东汉爆发了黄巾起义,何进被拜为大将军,平定叛乱。
    何进通过这个机会打入了大汉王朝的军事体系,收揽笼络了不少像我曹操这般的人才。
    至此,何进年纪轻轻便走了狗屎运,深受天子信任,军政全沾,权钱皆备,可谓是东汉王朝第一红人,何氏家族更是权倾朝野,在所有贵戚士族中一骑绝尘,令他人望尘莫及。
    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本人正在创作本作的第二部分,预计最晚后天能与大家见面,敬请各位兄台谅解,谢谢各位!
    7、那场风花雪月的代价
    汉灵帝在刚刚建立了西园新军后,第二年便龙御殡天了。(公元189年)
    这与他荒淫无度,风花雪月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不过还是要感谢汉灵帝刘宏先生在去世之前给了我曹操一些微不足道的兵权,把我这个当时人微言轻的小角色,未来的一代枭雄重新拉回了历史轨迹,也算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灵帝驾崩,那么由谁来当新皇帝,统领东汉群臣,接受百官朝拜,号令天下呢?
    当时有两个强有力的竟选人,何皇后所出的长子刘辩与王美人所出的次子刘协。
    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更加支持王美人所生的二号选手刘协,而外戚何氏家族当然是支持一号选手,何皇后的刘辩了。
    鹿死谁手,尚不可知。
    那么问题来了,大汉天子汉灵帝刘宏更中意谁,更偏向谁呢?
    出人意料的是,汉灵帝并不喜欢何皇后所生的刘辩(汉少帝),而是更喜欢王美人所生的刘协(汉献帝)。
    这里面暗藏一段纠结的往事,一段埋藏在汉灵帝刘宏先生内心深处刻骨铭心的关于风月佳人的回忆。
    今天,我曹操就只谈风月,不谈国事,一起来说说自刘宏登基以来汉家天下的那些风流韵事和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

    公元168年,建宁元年,汉灵帝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正月即位。
    即位之后朝政上的表现,有目共睹,屠戮忠良,迫害百姓,施行党锢,卖官鬻爵,没啥好说的,就我曹操看来,在我身边的人中,除了我父亲曹嵩,谁都比他有资格当这个皇帝。
    但在情场,汉灵帝更是有一段跌宕起伏的回忆,一段罗曼蒂克消亡史。
    言归正传,那一年,年仅11岁的刘宏刚刚即位为帝,虽经过了前朝的血雨腥风(桓帝一朝,外戚梁氏专权,宦官当政,卖官鬻爵,实行第一次党锢,三立皇后),但大汉天下仍旧算是比较太平,诸多贤明回归朝堂(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人),包括我曹操在内的许多人仍旧忠于汉室,大汉仍然是那样的坚不可摧。
    众人都觉得,盛世要来了。
    但现实马上给了天下人一个响亮的耳光。
    因为东汉马上就要爆发一件件前无古人的悲剧。
    记得那个杀千刀的诸葛孔明曾经在他的大作《出师表》里说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我曹操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对的。如果没有桓灵二帝,就不可能有日后叱咤风云的曹操我了。
    灵帝初登皇位的那一年9月,年幼的灵帝受到宦官集团蒙骗,便发生了耸人听闻的党锢之变,窦武,陈蕃两位忠良之臣均被灭族。此后,宦官把持朝政长达十几载。
    在我曹孟德看来,那次党锢之祸最大的祸端除了错杀忠良以外,就是造就了一个是非不分,软弱可欺,贪图享乐与女色的昏君。
    由于过于年幼,久居深宫,自从窦武,陈蕃这两位外戚与士族的代表人物惨遭灭族后,灵帝刘宏身边就没有几个真正的忠良之士,没人规劝灵帝学习圣人之道,将来要做一个好君王,造福社稷苍生。
    出现在灵帝身边的皆是那些被宦官集团精挑细选出来的奸诈阴狠的太监。
    他们的工作就只有一个,堵塞言路,带坏汉灵帝,什么对这群不男不女的家伙有好处就学什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汉灵帝刘宏认识到一个真理:比起那些文武百官,王公贵胄,宦官们才是皇帝真正的朋友!
    日子久了,在这样潜移默化的诱导下,汉灵帝刘宏终于如愿以偿的被改造成了一个只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对宦官们言听计从的昏君。
    悲哉!痛哉!东汉王朝的悲剧就此开始!
    到了建宁4年(公元171年)正月初三,刘宏举行了元服(成人礼),7月便开始要娶正式的老婆,册立皇后了。
    不久后,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宋氏被立为皇后,成为了汉灵帝刘宏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女人。
    但对于宋皇后来说,往事不堪回首,初恋只能回味,因为刘宏并不宠爱这位贤良淑德的宋皇后,此时的刘宏已经彻底接受了邪恶的宦官组织的洗脑与改造,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无情无义的薄情郎,负心汉。
    在刘宏的眼中一个女人是否漂亮有没有心动的感觉是衡量一个女子的第一准则,其他的品行,才德都无所谓了。
    这一点酷似他的前辈汉成帝刘骜。(赵飞燕赵合德桃色事件男主角)
    所以当宦官集团动手枉杀了宋皇后的姑父姑母,然后准备斩草除根,消灭宋氏一族时,刘宏丝毫没有维护这个可怜而善良的女人。宦官嫔妃们诬告她用巫蛊害人,刘宏便相信了。
    最后,宋皇后在冷宫中忧愤而死(公元178年),死时正值芳华妙龄,可怜宋氏一门忠烈竟被奸宦弃尸城外,如若不是为数不多的小黄门出于善念,出钱收葬了他们的遗骸,这个曾经光彩照人的家族最后竟要客死他乡,暴尸街头了。
    虽然宋皇后非常贤德,但汉灵帝刘宏对她一点也不曾留恋,宋皇后亡故后,刘宏每天依旧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玩的玩,该卖的热门官职继续卖,再在西园(东汉皇宫花园)和几个漂亮的宫女们打情骂俏,挑逗一番,小日子过得非常幸福,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是死了老婆的人。
    此时的刘宏已经遇到了他命中注定的第二个重要的女人,何屠户之女,何进的妹妹,何氏。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道闪电砸中了刘宏,因为在这一天,他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女人,何屠户何真的女儿,何氏。
    这个女人就是后来的东汉灵思皇后。
    灵帝初遇何氏便一见如故,立即无条件的拜倒在了这位何氏的石榴裙下,为了她刘宏可以说什么也不顾,什么也不怕了,甚至可以放弃全世界,为了与她风花雪月,天长地久即使与那时大汉天下可以呼风唤雨的十常侍作对也在所不惜。
    汉灵帝刘宏在仅仅丧偶两年之后(公元180年),就力排众议,封何氏何贵人为大汉新的皇后。
    皇帝不爱江山爱美人,现在又要封风月票友为一国之母,十常侍和其它东汉贵戚吃惊之余都束手无策,况且从哪找一个这么没脑子,好操控,不会惩处他们的“好”皇帝呢?
    你要爱美人你就去爱吧,只要你继续当个糊涂皇帝,我们永远支持你!
    十常侍见何氏把汉灵帝迷得是五迷三道,在后宫一飞冲天,在情场上更是所向披靡,短短数月便把汉灵帝的那些老情人一个个都打败了,可谓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势头正旺,于是十常侍也识时务的巴结起了何氏,顺便给自己多留条后路。
    就这样,何氏与刘宏几乎天天如胶似漆的黏在一起,很早就完成了造人计划,造出了汉少帝刘辩。
    然而骄横的何氏,何皇后并非绝没有对手,至少有一个,那人便是五官中郎将王苞孙女,曾经的良家子王荣,后被献帝追封为灵怀皇后。
    王荣是何时出现在汉灵帝身边的,我曹操就不得而知了,但传说王荣身姿丰盈,容貌美丽,聪明机敏而有才智,而且还通晓书法算术,才貌双全,倾国倾城,是个不可多得的老婆,所以当时在汉灵帝心幕中唯一可以与何氏一争高低的恐怕就只有王荣了。
    但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公元181年(光和4年),王荣生下刘协后,被妒火中烧的何氏用一杯毒酒谋害了。
    美人短寿,红颜薄命,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殒。
    汉灵帝刘宏大怒,第一次扬言要废掉何氏,要不是通过讨好何氏,已经建立起了稳固良好关系的宦官们极力阻拦,何氏皇后之位应该早就已经被废了。
    自从王荣这个知书达礼,温柔贤惠的绝代佳人走后,汉灵帝天天茶饭不思,沉浸在悲痛之中。
    有人说过,忘记痛苦最好的方式就是放飞自我,开始一段新的恋情。
    为了忘了悲痛,忘了王荣,汉灵帝刘宏化悲痛为力量,在西园干出了一件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荒唐的事情。
    发展经济,开设集市,号召全民参加体育运动,建立裸泳馆,强身健体,骑驴车在后花园散步。
    总之,早上在宫中市假扮商贩,下午看妃子们裸泳,同时再调戏她们,然后再在夕阳下带着她们一起骑驴车逛后花园,最后再一展雄风。
    滚滚红尘中,有这么多的美人相伴,得到了这么多的红颜知己,一场人生就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风花雪月夜,怪不得那么多人拼了老命都要当皇帝。
    但在我曹操看来这一桩桩一件件的荒唐事都比不过一件事情可怕,那就是卖官鬻爵!
    汉灵帝放浪形骸,只为了忘记过去的痛苦,却不知卖官鬻爵正在把东汉天下与黎民百姓推向更为痛苦的深渊。
    只要有钱,你就可以成为东汉王朝的三公九卿,你就可以是东汉王朝的王侯将相!总之,在东汉,只要你有钱,你就可以知法犯法,为所欲为,而不用付任何责任,因为你就是父母官。
    我父亲曹嵩就曾经受到过这个优待,那次汉灵帝足足赚了我曹家一亿万,当然日后我曹操也让他汉室加倍奉还了,谋夺了大汉朝的半壁江山。
    除了皇帝这个职位汉灵帝不卖,大汉王朝的其它官位汉灵帝都卖过。而且汉灵帝卖起官来,很讲信义,毫不含糊,明码标价,即买即卖,简直做到了诚信为本,童叟无欺!
    在生命中的最后几年里,黄巾起义爆发了,东汉一直处于战火之中,导致这一切的汉灵帝也已经如同腐朽的东汉一样行将就木。
    汉灵帝刘宏这一辈子什么事情都做过了,美人也碰过了,裸泳也游过了,就连官也卖过了,祖宗的基业也快被他败光了,似乎什么也不用怕了,似乎没有任何事可以让汉灵帝烦忧了。
    在我曹操看来,有还是有的,至少有两件。
    一件就是国家下一任国君的任命,还有一件事就是怕宋皇后回来找他这个负心汉索命。
    终于有一天夜里,汉灵帝梦见了他很不愿意见到的前任大汉天子汉桓帝刘志同志,据很多秘闻秘史记载,刘志在梦中痛骂灵帝,冤杀了宋皇后,然后告诉灵帝,宋皇后一家到玉皇大帝那儿告状,玉皇大帝雷霆大怒,说要惩罚汉灵帝。然后汉灵帝就惊醒了,神色匆慌的请求身边的羽林左监许永解梦。
    许永只是劝说汉灵帝释放宋皇后族人,并让宋氏一门改葬,使冤魂得到安息,这样灵帝与大汉才不会遭到劫难。
    可灵帝没有听从许永的意见,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虽然灵帝风流成性,但依照我曹操个人的猜测,汉灵帝这一生中最爱应该不是何氏,而是王荣。
    与何氏不过只是本能的冲动,而对王荣可能才是真爱,否则灵帝也不会在王荣身故后要废掉老相好何氏,并写下《追德赋》和《令仪颂》来纪念已故的王荣。
    而何氏不过只是鱼水之欢的票友,但汉灵帝到最后始终迟迟没有废掉他觉得并不适合继承大统的刘辩,留下了无穷的后患。
    也许宋皇后是汉灵帝这一生中的三个女人当中最没有分量的一个,但俗话说苍天有眼,东汉的报应终于还是来了。
    因为对何皇后的宠爱与对何进的畏惧,加上自小培养出来的优柔寡断的个性,刘宏没有在国家储君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到永绝后患,没有改立刘协为皇太子,这直接引起了之后的十常侍之乱与日后董卓进京祸乱天下的局面。
    老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在我曹操看来汉室恰恰相反,可谓是前人挖坑,后人埋坑,最后不幸把自己埋进坑里了。
    三国乱世即将因为汉灵帝对何氏这个妖女的溺爱留下的后遗症中到来了……
    8、帝位之争(上):第一阶段,何氏VS董氏
    公元189年4月11日,不理朝政,游戏人间的汉灵帝终于在南宫嘉德殿逝世了,年仅33岁。
    皇帝撒手人寰了,只留下了一个满目疮痍,民怨沸腾的大汉江山。
    那么究竟谁来继承帝位,收拾这个烂摊子呢?
    有资格的就是灵帝刘宏的两个儿子,刘辩与刘协两兄弟。
    刘辩有自家强硬的后台,大将军何进的支持。
    反观刘协,自从生母王美人被何皇后毒害后,就被董太后(汉灵帝生母)收养膝下,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似乎现在形势很明朗了,董侯刘协肯定不是弘农王刘辩的对手。
    但汉灵帝刘宏生前在病重之时对身边的宦官,西园上军校尉(西园首领,我曹操当时的上司)蹇硕说的一番遗言,将刘协托付给了宦官集团,又将刘协和刘辩拉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这段遗言内容如下:弘农王刘辩为人轻佻,缺乏威仪,不适合继承大统,我欲改立刘协为帝,还望各位肱骨忠良(十常侍和其他宦官)鼎力相助!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话一出无疑是给了外戚何氏集团当头一棒和十常侍废掉刘辩一个正当理由,但十常侍觉得这点筹码还远远不够,毕竟当时何进权倾天下,如果与何氏家族集团摊牌,硬碰硬,又能有几分胜算?
    于是,在十常侍的脑中便萌生出了一个邪恶的念头……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幕情景就如同现代流行的宫斗剧,谍战剧一般,环环相扣,招招致命,时而紧凑,时而狗血。
    何进接到旨意,皇帝陛下要与他商议国家大事,何进没有多想就驱车直奔皇宫而去。
    但刚到宫门口,以前与何进交好的宦官潘隐在迎接将军何进时却立刻朝他做了一个非常奇怪,意味深长的眼神。
    不要以为潘隐是个变态,那是潘隐在向何进发紧报,宫中有危险!
    何进虽是屠户出身,但身居高位,脑子灵光的很,立即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吓得立马调头就走,抄近道逃回了附近军营,十常侍这次扑了个空。
    何进回军营后,立即调派人手“保护”各个东汉郡国在京师的官邸,进而要挟各地藩王,然后声称自己身染重病,不能进宫面圣。
    又过了两日(4月13日),何进准备好一切,然后直接拥立自己妹妹的儿子,年仅14岁的弘农王刘辩登基继位,史称汉少帝。
    何太后临朝主政,大权尽落何氏集团手中。
    何进对蹇硕怀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蹇硕也不愿意坐以待毙,密谋在宫中暗杀何进,结果遭到宦官郭胜,赵忠出卖,事情败露,被何进处死。
    而此时,我曹操少时的好友,名满天下,四世三公的袁绍托门客张津,劝说何进将包括十常侍在内的宦官集团一网打尽,永绝后患。
    蹇硕死后,京师洛阳的禁军兵权皆归何进所有。
    此时的何进在东汉朝堂之上的最大对手不是宦官,而是灵帝生母董太后的侄子,骠骑将军董重。
    蹇硕死后,两人的权力之争愈发激烈,
    争斗激烈的除了何进,董重二人,还有升了级的董太皇太后与何太后。
    宦官们觉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可以利用何进,董重二人之间的矛盾,拉拢董重作为外援打倒何进。
    但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因为那一年5月董重就将在自家府中被何进围剿,被迫自尽。
    而这一切的导火索竟是两个老妇人的争吵。这件事情的两个主角不是别人,正是董太皇太后与何太后。
    据记载,自从汉灵帝过世后,董太皇太后与何太后这对婆媳之间的关系就很不好,最后杠上了。
    董太皇太后每次要干预国事,何太后都要加以阻止,特别是董重与十常侍暗中通气后。
    据传,何太后是一个性格极强,忌恨心极强的女人。
    凡事不能吃一点亏,报复心理特别强,当皇后期间作威作福,除了皇上,太后,大哥其它谁都不怕,夫君汉灵帝亡故后就连原来敬重的婆婆董太后都不怕了。
    两个人在灵帝刘宏走后经常为国事政事而争吵不休,有一次董太皇太后被逼急了,破口大骂,“何太后,你现在气焰嚣张,全仗着你哥哥何进,我若命我侄子骠骑将军董重,砍下何进的人头,只是举手之劳!”
    何太后之后没有说什么,因为在这次看似寻常的争论中何太后已经赢了。
    这场辩论赛的重点并不是谁打败谁,把对方说的哑口无言,而是谁先说了不该说也不能说的话。
    阴谋得逞的何太后马上将这句要命的话报告给了自己的兄长何进,这次争执成了董重的死亡通碟。
    那年5月初,何进与三公同时上奏朝廷,董太后与州郡官府勾结,搜刮民脂民膏,都藏在她的永乐宫,已属失德。并且按照大汉以往的惯例,藩国的王后不能久居京城,请董太皇太后回到自己的属国。
    何太后大笔一挥,用这个不是秘密的秘密欢送走了这位最令她讨厌的老太婆。
    在送走了董太皇太后以后,初六,何进就对董重下手了,何进包围骠骑将军府,堂而皇之的逮捕了董重,免去了董重一切职务,董重被迫在府中自尽。
    6月初7,董太皇太后在惊恐中死去,也有传言,董太后是被曾经的何皇后害死的。
    不管怎样,对于何氏来说,外戚中最强的一支力量已经被铲除了,东汉外戚间的内斗已经结束,只要再铲除十常侍,天下就是他们的了……

    9、帝位之争(中)第二阶段:何氏VS十常侍
    成也太后,败也太后
    帝位与权利之争的第二回合即将开始,宦官与外戚十常侍之间的生死决战即将拉开帷幕。
    在与董氏一族争斗中全面胜出后,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成为了何氏一族的头号大敌。
    上一回合意外成为MVP的何进之妹,何太后将在这一回合有重要戏份,何进也将扮演一个被宦官集团反转的悲情角色。
    在与董氏集团争斗的过程中,何太后通过她的唇枪舌剑,舌战群儒的骂人功夫拿下了董太皇太后,立下不世之奇功,最重要的是,她坚定了何氏集团领袖何进先生消灭董氏集团核心骠骑将军董重的决心。
    但早在四百多年前的西汉王朝,就有一句意味深长,寓意深刻的谚语,那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句话用在何进,何太后之于何氏家族集团来说一点也不为过。
    何氏集团之所以能够发家致富,平步青云,全仰仗于妩媚动人,发育优良的何氏与努力向上,不断荣升的何进。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因为何氏与何进的配合失误,接连犯错,互相扯后腿,风头正盛的何氏集团才在鼎盛之时遭遇到了滑铁卢,并逐步引发了灭门之祸。

    没文化是真可怕
    话说,何进在京师洛阳围剿了董重的将军府,逼死了骠骑将军董重。
    而我曹操故友,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本初很早就向何进进言要将宦官们一网打尽。
    本初那段苦口婆心的话大致是这么说的:
    从前窦武一族想要除去宦官,最后因为消息泄露,反被宦官杀害。五营士兵一向害怕宦官,窦氏最后利用他们是自取灭亡。
    但如今,将军您与您的兄弟同时统帅禁军士族,部下将领都是俊杰名士,乐于效命于您,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这是天赐良机!将军应一举为天下除大害,名垂千古,千万不要错失良机!
    本初兄这段话分析的很到位,何进也是听进去了,但之后何进的做法与何家人的表现就让人领悟到了当代的六字箴言:
    没文化,真可怕!
    何进向妹妹何太后进言,撤换掉十常侍及以下的所有宦官,委派三署郎官代替他们。
    何太后肯定是不答应的,想想也是,自古以来,哪有举止潇洒,谈吐不凡的男人入住到深宫内院的事情,即便郎官们把持住了,这些久居皇宫,好多年没见过几个真男人正值妙龄的宫女们到时候还不春心泛滥?
    到时候,大汉皇宫岂不变成了偷情圣地了?
    这只能说明,何选手这一次脑子是真的坏掉了。
    因为遭到了队友何太后的严词拒绝,何进决定除去十常侍中最嚣张跋扈,最令人厌恶的几个宦官。
    可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此时,何氏集团的其它猪队友正为着对手十常侍的最后胜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为宦官们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何太后之母舞阳君与何太后之弟何苗,在这个节骨眼上居然公然接受十常侍的行贿,屡次三番向何太后散布谗言,诽谤何进想要搞个人专制主义,独揽大权,当第二个霍光。
    何太后本来就不是什么善类,对哥哥何进也一直抱有极其复杂的情感,既想依靠哥哥巩固权势,又怕何进权利太大,到时候危及到刘辩的汉家天下。
    何进也对宦官十常侍抱有着复杂的情感,当初,如果不是十常侍郭胜让何氏入宫,就不会有日后权倾朝野的何氏家族了,何进心底一直对十常侍既尊敬又畏惧,但同时贪心的何进也抵挡不住权柄的诱惑与除掉奸宦这个受天下人称颂的美名。
    何进,何氏都摇摆不定,集团两个二号人物(何苗和舞阳君)又都是见钱眼开的二货,暗中帮了对手十常侍不少忙。
    于是,何进将军诛杀奸宦十常侍的伟大计划就这样暂时搁浅了。

    祸乱的开端
    在我曹操四世三公的袁绍兄弟的建议下,何进决定招揽京都洛阳以外的猛将军队,浩浩荡荡开往京师,向妹妹何太后施压,同意他诛杀十常侍的计划。
    不得不说,兄弟就是兄弟,没有袁绍的这个错误建议,就没有我曹操日后的霸业。
    此时,一个名叫董卓的军阀马上从遥远的凉州出发,快马加鞭赶往洛阳。
    何进的主簿陈琳苦心劝谏何进,让何进不要因为迁就妹妹,一失足成千古恨,引发汉室江山的动乱。
    陈琳的意思是,只要何进用好手中的这点权利,除掉十常侍就如同囊中取物一般容易,但如今却要通过威胁太后来达到目的,这不仅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而且外来豪强集体进京,到时势必会强者称雄,引发更大的骚乱!
    不得不说,陈琳真是三国历史上的第一张乌鸦嘴,因为十常侍之乱最终的结局真的被他料中了。
    可当时的何大将军似乎只听从我名满天下却资质平平的少时故友四世三公的袁绍的话。
    那时还只是区区典军校尉的我,曹孟德只是在一旁冷眼旁观事态的发展,并拒绝与袁绍一起参与大将军何进消灭宦官的伟大计划。
    我曹操当时还是忠于大汉的,政治胃口也不是很大,当时我的志向并不是要名垂千古,成就霸业,而是更偏向于建功立业,成为大汉朝的忠臣良将。
    我曹操原本加入西园新军是为了讨灭东汉西北边境边章,韩遂的叛乱。(在后来建安15年,公元210年,曹操写的“十二月已亥令”中有所提及)
    所以,对何进与十常侍的斗争,我曹操一直保持冷眼旁观的态度,不站在任何一边,谁也不得罪,不管日后谁获得胜利,我曹操与曹氏都不会有麻烦。
    在多年宦海沉浮中,我曹操养成了谨慎小心,明哲保身的做法,只为在东汉能有一番作为,成为大汉的清流名臣,但老天最后还是没有遂我的愿,最后硬把我逼上了成为魏武的道路。
    这或许就是天意。
    虽然当时我曹操没有参加宦官与外戚何氏之间的任何一派,但我曹操也绝非等闲之辈,当我得知大将军何进的这种奇葩做法后,我曹操只是朝天一笑,然后感慨道:
    宦官服务宫中,古往今来都有,只是君主不应给予这帮宦官如此之大的权利和宠信,要除去他们,首先应当惩治他们中的首恶,派遣一个狱吏足矣。如今却在纷纷嚷嚷中招集各地军队,搞得满城风雨,再想将宦官一网打尽,计划势必泄露,我曹操坐观整件事情的失败!
    (原话在王沈《魏书》中有记载)
    各路军阀响应元帅何进的号召,都有所动作,西凉军阀董卓星夜兼程前往京师洛阳,其它人也都没闲着。
    何进同乡王匡,鲍信回到泰山老家招募军队,东郡太守桥瑁屯兵洛阳城外,武猛都尉丁原率军进军河内郡,更是一把火烧了孟津渡口。
    而这一切都是以消灭宦官集团作为口号的。
    可太后到底是太后,不愧为一国之尊,面对犹如山崩海啸般袭来的舆论压力,竟然不为所动,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
    就连之后大军阀董卓上奏请求清君侧,除宦官,何太后也依旧不答应。
    而此时,何进的态度就至关重要了,在这个关键时刻,何苗等人收受贿赂后,又开始不遗余力的坑队友,绘声绘色的对何进讲述何氏家族的那段充满血泪的发家史,与宦官们这些年对何氏家族忠贞不二的表现。
    何进心一软,于是,又改变主意了,暂时放下了手中架在宦官们脖子上的屠刀,决定与他们和解,让董卓停止行军。
    何进犯傻,董卓虽也是粗人,但心里很明白,如今诛杀十常侍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了,十常侍不是董重,董太后之流,遵纪守法,比较讲道义,箭在弦上,不杀掉十常侍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董卓拒绝了朝廷停军的诏令,一直行军到河南。
    而在那里,迎接董卓的是朝廷的侍中,种邵。
    种邵奉令让董卓退兵,董卓怕朝中局势有变,命令下属用兵器威胁种邵。
    种邵大怒,拍案而起,用皇帝的名义斥责士兵,硬是吓退了想要把他大卸八块的西凉勇士。
    随后,种邵开始教训董卓,责问董卓为什么不退军,董卓本来吵架就不是这帮言官的对手,最后哑口无言,理屈词穷,只好退回了夕阳亭。

    宦官们的反击
    何进犯傻,和他共坐一条船的袁绍可不傻。
    素来温雅谦恭的袁绍威胁何进:
    矛盾已经形成,行动迹象已经显露,将军还想等什么,还在等什么?如今应早作决断,事情拖得太久就会发生变化,就要重演窦武被害的惨剧了!
    不得不说,何进只听袁绍的话。
    何进马上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有不经请示就逮捕,处死罪犯的权力。
    还提拔了王允为河南尹。
    我曹操在这里顺便说一句,这位王允,王子师兄弟就是日后铲除董卓,却刚愎自用,晚节不保的东汉名臣。
    袁绍派手下侦查宦官们的动静,还催促董卓等人,让他们赶紧上奏书,声称要进军到平乐观。
    何太后见到奏章六神无主,何进在一旁莞尔一笑。
    何太后将中常侍,小黄门等所有宦官都罢免回家,只留下了那些与何进亲近的宦官。
    宦官们集体跑到何进府上哭诉,一切任凭大将军处置。
    何进声斥:天下动荡,天下人都厌恨你们,如今董卓要来了,你们为什么不早点回到自己的封国去?
    袁绍再三劝说何进一定要将宦官们斩草除根,一网打尽。袁绍再三说明理由,说的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何进将军可能是由于昔日与宦官们的情谊,就是不允许。
    袁绍兄台只好假借何进的名义,让各地地方政府逮捕宦官们的亲属。
    何进密谋已久,计划已经被宦官集团洞察的八九不离十了,宦官们晚上睡觉,越想越害怕,于是准备让中常侍张让的儿媳妇,也就是何太后的妹妹进宫见何太后。
    很多事情坏事就坏在自己人手里。
    张让的儿媳,何太后之妹,何家人的叛徒先是找到了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声泪俱下的说,只要让十常侍入宫服侍一回,能够看到太后和太后的母亲舞阳君一面,就是日后真的让他们死也值了!
    舞阳君这个职业坑队友的何氏集团成员又去和何太后说情,何太后又同意让十常侍重新入宫服侍一段时间。

    权贵何进的结局
    光熹元年(公元189年)8月25日。
    何进入长乐宫面见何太后,奏告何太后,请求诛杀所有中常侍。
    中常侍张让,段珪等人极为惊恐,商议后决定偷听何氏兄妹的谈话。
    在获知何进的上奏后,被逼急了的十常侍决定做最后的挣扎。
    他们假传太后旨意,召见何进。
    何进入宫盘坐,张让等人突然像换了一副嘴脸一样,大声质问,训斥何进:
    天下大乱,也不单是我们宦官们的罪过。先帝曾经跟太后生气,几乎废黜太后,我们流着眼泪救场,各人都献出家财千万作为礼物,使先帝平静下来,只是要托身于你的门下罢了。如今你竟想把我们全部杀光灭族,是不是也太过分了!
    这是何进生前所听到的最后一段话,随后,何大将军被早已埋伏殿外,蜂拥而至,手持刀剑的宦官们,斩杀于喜德殿前。
    东汉末年一代权贵当场毙命!
    何进死后十常侍用布包裹着何进的首级,面见尚书。
    这群奸宦拿着自己写下的假诏书,逼迫尚书任命樊陵为司隶校尉,许相为河南尹。
    尚书觉得可疑,问十常侍:何进将军何在?请大将军出来共同商议。
    中黄门等人将布中何进的人头抛给了尚书,说道:何进谋反,已被诛杀!
    10、帝位之争(下)第三阶段:士族VS宦官
    绑架
    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何进最后竟然死在了几个不会功夫的宦官们的利剑之下。
    当宦官将何进的人头扔给尚书大臣的时候,何进的部下吴匡,张璋仍等在宫门外。
    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何进被杀的事情就传到了何进下属的耳朵里,众人商议,打算率军攻入皇宫。
    可是宫门依旧牢牢紧闭,那群宦官们还在做最后的顽抗。
    不到最后一刻,他们绝不放弃,毕竟,他们手里还握有最后一张王牌,那就是大汉的皇帝。
    袁绍不愧为后世一代枭雄,关键时刻,胆气过人,总领全局的袁本初当机立断,下令让手下攻入大汉皇宫。
    这是大汉朝开国以来四百年亘古未有的奇事,这次却真的让我曹操碰着了。
    宦官们还在做着最后的垂死抵抗,他们手持兵刃抵住皇宫大门,试图阻挡住门外排山倒海般涌来的士兵。
    一时间,双方陷入了僵局。
    黄昏时分,袁绍堂兄袁术纵火袭击大汉南宫的青琐门,一时间火光冲天,洛阳百姓贵戚无不惶恐不安,而洛阳的太平盛景也随着那场大火一起烧的无影无踪了。
    袁绍等人原来只是想通过焚烧大汉宫门来威胁何太后交出十常侍等人,但十常侍也知道,只要何太后一点头,他们一出宫门等待他们的就是万丈深渊。
    此时,这群平日里对太后贵戚点头哈腰,卑躬屈膝的奴才们突然露出了他们本来狰狞的面目,十常侍为首的所有宦官开始了他们疯狂的行动,他们绑架宫中天子太后,贵戚百官,控制了整个大汉皇宫,制造了大汉末年声势最大的绑架案。
    袁绍等人知道他们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只要他们这时候退一步,后面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袁绍与何进的旧部下火力全开,加紧猛攻大汉洛阳皇宫。
    第一枪已经打响了,本初兄与十常侍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大汉皇宫毕竟不是固若金汤的铜墙铁壁,从8月25日(公元189年)白天,何进被杀害开始,经过了短短几个时辰,袁绍的士兵便已经突破层层关隘,杀到了洛阳大汉南宫之中。
    于是,十常侍又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劫持皇帝太后,大汉群臣从南宫天桥阁道继续逃往北宫。
    何太后,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还有宫中其他官吏从天桥仓惶出逃,宫中乱作一团,此等壮观奇景,央央大汉四百年史上还是头一回,并且以后也不再会有了。(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曹操具体在哪,笔者不得而知,但应仍在洛阳)
    天子藩王,群臣贵戚像一群低贱的犯人一样被宦官从南宫押解至了北宫,途中只有何太后因为尚书卢植的挺身而出,慌乱之中从窗口跳出,才得以脱身。
    袁绍等人还在加紧围攻皇宫,好像丝毫不顾及宦官手中人质们的死活,誓死要从绑架犯十常侍手中救回天子藩王与公卿群臣。
    此时,原本只是奉何进将军之令挥兵京师,威胁太后交出十常侍的董卓还在赶往洛阳的路上,他万万没有料到,他还没赶到京城,何进就已经身首异处,而自己即将踏上成为大汉的下一位权臣的道路。
    此时,不明故理的董卓还在他行军的路上,命运即将把他推向至高无上的权位和众叛亲离的悲惨结局……

    得天子者得霸权
    董卓还在赶来洛阳的途中,袁绍与叔父袁隗又有所行动,二人假传圣旨,招来十常侍的亲信樊陵和许相,并立刻将他们处死。
    宦官与士兵的战斗力差距是非常巨大的,虽然宦官们拼死抵御,但还是挡不住袁绍的脚步,不到一天,北宫也快守不住了。
    袁绍与何苗(何进之弟)驻扎在东汉皇宫的朱誉门下,一片混乱之中,捉住了十常侍中的赵忠等奸宦,并立即处死了这几个国家的奸恶。
    何进部下吴匡等人一直对何氏集团的高层人物,何进之弟何苗,收受贿赂,坑害亲哥何进的行径深恶痛绝,还有就是为了手中自己的那点权柄,于是与董卓之弟董旻一起鼓动士卒,谎称何苗是杀害何进的同谋,众人一拥而上杀死了何苗,何家老二何苗被弃尸大汉宫苑之中,不明不白的死了。
    但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因为只要宦官手中握有天子就依旧可以东山再起。
    而袁绍也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他是绝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的,袁绍等反对十常侍的士族与外戚,一发现大汉皇帝出逃洛阳,救立即火速四处搜寻天子刘辩的下落。
    此时的董卓的人马刚刚来到洛阳附近,望见洛阳的滔天大火,董卓心生疑虑,在得知宫闱惊变后,董卓向北芒山前行。
    世上有些事情就是这么凑巧,袁绍等人四处搜寻天子的下落却怎么也找不到,可董卓只是问了问路,走了一趟北芒山,就找到了这个大汉最至高无上的人。
    就这样,命运和袁绍还有大汉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董卓在滔滔黄河边找到了刘辩,还有随行的陈留王刘协,卢植、闵贡等人。
    此时,十常侍已经葬身滚滚黄河之水中。(公元189年8月27日)
    在投河临死之前,逃命的十常侍对着汉少帝刘辩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陛下,奴才们去了,请陛下保重!”
    这是这群绑匪在畏罪自杀之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这不是一场普通的绑架案,这是一场关乎大汉国运的绑架案,而在宫中混迹多年,奸猾无比的十常侍,也许那时就已经预料到了刘辩未来的命运。
    大汉的悲剧开始了,一个属于我曹操的时代也悄然降临了。
    据传,董卓找到刘辩时,天子刘辩已是语无伦次,而董侯刘协却对答如流。具体的情况已经无从知晓了,但董卓自诩为董氏近族,也许从那时起,董卓就已经有了废掉刘辩,改立刘协为天子,独霸朝纲的念头了。
    而在长安城外,北邙山脚下,董卓见到了只属于天子的气派场面,浩浩荡荡的迎驾队伍手举仪仗宛若一条巨龙,数以千计的人恭候在长安城外,迎接天子回宫。
    领头的崔烈呵斥董卓回避,把皇帝安全的交回汉廷后回到凉州等着加官进爵。
    但令崔烈吃惊的是,董卓不仅没走,反而反过来指着崔烈的鼻子骂道,“老子日夜兼程走了三百里路,才迎回天子,现在让我走,信不信我现在就砍了你的脑袋!”
    “天子流落在外,各位公卿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试问你们有什么理由让我退兵?”
    崔烈等人哑口无言,董卓手握重兵,没有人敢挺身而出,驱赶董卓,真正的匡扶汉室。
    董卓这厮,气势之嚣张,性格之霸道,可见一般。
    此人得天子而入京师,必定不会久居低位,善罢甘休的。
    但此人过于张扬,言语不善,尚欠谋略城府,难在高位久居,这就和我曹孟德,还有后来那个天杀的,忘恩负义的司马懿就有着天壤之别。
    如果换做一位有傲骨,有韬略的大汉忠士,定不会让狼子野心的董卓继续进京,可崔烈却被吓到了,于是董卓继续大摇大摆,风风光光的朝着洛阳皇宫进发。
    因为手握天子,又为人奸诈,何苗死后,其部曲无所归属,于是便都成了董卓的部下。
    董卓又引诱吕布杀害了吕布的上司,执金吾丁原,吞并了并州的兵马。
    世人皆传,丁原身先士卒,为人亲善,至少对吕布很不错,只因他对董卓废掉少帝刘辩的言论很是不满,于是被董卓所害。
    董卓手握天子,迎天子回洛阳,未来必定官运亨通,不说权势滔天,也是独霸一方。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一路上归附董卓的将领、公卿如同潮水一般,一波接着一波,特别是原来何进大将军府的将士幕僚,在何进意外被杀后,无所依靠,大多数人都投奔了董卓。
    可总有些人不愿随波逐流,明知是奸恶之徒,仍旧趋炎附势,鲍信,鲍允诚兄台就是这样的大丈夫。
    允诚与我交好,对我曹孟德恩重如山,后来更是对我有着救命之恩,作为回报,我曹操成就霸业后,追记允诚的功绩,赐封了鲍信的儿子,保了鲍氏一族的荣华。
    鲍信得知天子回洛阳时,董卓也已经随着天子一起来到了洛阳。
    鲍信才干过人,他深知此人必然祸乱天下,在当时那种情势下只有一个人可与之匹敌,那就是袁绍,袁本初。
    于是,鲍信劝说袁绍趁着董卓刚入洛阳,人困马乏,袭杀董卓,但袁绍有豪杰之风却无帝王之魄,他没有听从鲍信的建议,错过了铲除董卓,成为大汉头号权臣的机会。
    一时错过,一生错过。
    当初,如果不是本初兄这么畏缩,这么糊涂,就没有后来我曹操什么事儿了。
    所以,我曹操在这里给本初兄,这局游戏中的搅屎棍点个大大的赞,谢谢你为我曹操通往帝王奸雄之路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袁绍拒绝了鲍信,鲍信于是弃官逃亡,带兵回乡,征召士卒,筹备军用物资,为日后反抗董卓做好准备。
    中平6年(公园189年),董卓进入洛阳后不久,又被拜为司空。虽然官职不高,但迎回天子,一路上收编了何进残部与并州人马的董卓,此时已是八面威风,不可一视,实权在握,权倾朝野。
    然而,董卓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意外的赢家
    中平6年(公园189年)8月30日。
    对于权倾天下,成为那个取代何进的东汉权臣,董卓似乎还不满意。
    因为皇帝刘辩似乎还不够听话,至少董卓认为没有董侯刘协来的聪慧乖巧。
    于是,在朝堂之上,董卓竟自比西汉名臣霍光助手田延年,提议废黜刘辩,改立刘协。
    群臣不由得被吓出一身冷汗。
    要知道,在西汉史上,霍光废黜前来长安继位的昌邑王刘贺的时候,田延年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不支持废掉昌邑王,我就拔剑杀谁。
    废皇帝这种事情一般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总会有一般不怕死的忠臣名士誓死不从,但这一次,经过董卓的轮番恐吓,绝大部分人都学乖了,只有那个救何太后的卢植与四世三公的袁绍公开与董卓叫板。
    当然,我曹操是不可能反对董卓的这个提议的,我曹操不可能那么傻为大汉当这个出头鸟,舍生取义,公然与手握雄兵的董卓唱对台戏的。
    这里,你可能会问,那个为汉少帝出头的卢植与袁绍兄台是不是傻瓜了?
    不,他们不傻,他们一个是老奸巨猾,在天下人面前演戏的老狐狸,而另一个才是真正忠于汉室,抱着兴复天下的执念的忠贞正臣。
    董卓召集文武百官商讨废立天子一事,当时只有卢植一个人跳出来,反对董卓的提议。
    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卢植总是能干出一些惊人的“傻”事,在宦官们劫持太后时,不顾身家性命,与宦官搏斗,在少帝出逃时,不顾安危,随行同往,而这一回最令人“跌破眼镜”,在众星捧月,为董卓歌功颂德,对董卓马首是瞻的大趋势下,连身家性命都不要了,公然反对董卓最为看中的提议,公开与董卓叫板。
    董卓当即大怒,下令杀了此人。
    如果不是蔡邕,议郎彭伯劝阻董卓为安天下民心不可杀此人,卢植早就死了。
    但据我曹操所知,心狠手辣的董卓并没有发过他,不久之后,被免职的卢植请求告老还乡,阴险的董卓马上批复了,但董卓从未真正打算发过卢植。
    卢植在官场混迹多年,多留了个心眼,走小路回乡,董卓的杀手与卢植失之交臂,此后,卢植隐居幽州,袁绍取得翼州后,被袁绍拜为军师。
    本来卢植护驾有功,以卢植的威望,只要迎合董卓,必然权势滔天,荣尊一时,可这个“傻瓜”偏偏要与董卓撕破脸,在没有人反对的情况下,成为了朝堂之上那个唯一反对废掉少帝刘辩的人。
    最后落得个隐居山林,老迈而终,才能无用武之处的下场。
    但在我曹操看来,这份“傻气”的背后却暗藏着卢植用一生书写的两个字,风骨。
    既为汉臣,绝不苟且!既效大汉,绝不叛汉!
    这才是东汉末年最为人敬佩的清流,一个顶天立地真正的大丈夫,虽然我曹操永远不可能成为那样的人,但我曹孟德从心底里钦佩卢植的为人,所以在建安12年(公元207年),我曹操亲率大军,北伐乌桓,途经卢植故乡涿县之时,我下令让人通告四方称赞了卢植的生平,并派人为卢植扫墓。
    而我曹操一生之中的第一个劲敌袁绍,在天下人面前演了一出好戏。

    当董卓从洛阳的显阳苑派人邀请袁绍前来商议废立国君的事情的时候,袁绍没有马上同意,提出要请示太傅袁隗(袁绍叔父)。
    然后,袁绍对董卓表示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董卓废掉皇帝的意见。
    随后,董卓对袁绍说,汉少帝刘辩缺乏才智,恐怕会重演灵帝的悲剧,如果不行,刘氏子孙也不必再被立为皇帝了。(刘氏种不足复遗,出自《三国志?袁绍传》)
    袁绍愤然说道,汉家四百年天下,恩泽深厚,如今董公你要废嫡立庶,天下人难以信服。
    董卓大怒,“竖子!天下事岂不取决于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你袁绍敢说我董卓的刀不快吗?”
    然而,袁绍兄弟只是留下了一句,天下健者,岂唯董公,便横刀作揖,扬长而去。
    这场面叫一个大快人心、潇洒倜傥,然而更像是一出袁绍自导自演,编排好的戏码。
    一场袁绍是大汉忠臣清流的宣传片,而那个董卓只不过是一个龙套演员。
    董卓进京后,权欲熏天,要知道一山不容二虎,袁绍在十常侍之乱中同样立下了不世奇功,而且他的威望远超董卓,如果董卓要独揽大权,袁绍将是他最大的阻碍。
    此时董卓拥有精兵强将,除掉他已经不可能了,不如找个理由,找个台阶,离开洛阳,再图霸业。
    袁绍这么做,还为自己树立了忠于汉室的良好形象,对自己日后成就伟业有着不小的作用。
    又过了没多久,董卓将废黜刘辩之事汇报给袁隗,袁隗同意了,袁绍马上也弃官逃亡。
    9月1日,在崇德前殿,废立仪式开始,刘辩被废,刘协登上帝位,是为汉献帝。
    何太后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由于自己对宦官的宠信,会葬送何氏家族的一切,还有哥哥的性命与自己儿子的帝位,而那个王美人所生的,受她唾弃的刘协却成为了一国之君。
    这或许就是她的报应,然而对她来说,噩梦才刚刚开始。
    刚刚废掉刘辩后,董卓又弹劾当年何太后使坏陷害董太皇太后的罪行,于是何太后被废。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9月3日,何太后被毒身亡。
    然而何太后的儿子刘辩也没有能够逃过董卓的毒手。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山东各地刺史太守等起兵讨伐董卓,董卓害怕他们以迎立刘辩复位为由讨伐自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决意毒杀刘辩。
    于是,董卓派郎中令李儒到弘农王府进献毒酒给弘农王刘辩。
    刘辩清楚这是一杯毒酒,推脱不肯服下,阴狠的李儒逼迫刘辩,刘辩不得已只能与妻子唐姬及随从宫人饮宴诀别,宴上唐姬举袖而歌。
    皇天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兮命夭摧。死生异路兮从此乖,奈何茕独兮心中哀。
    (刘汉的天下分崩离析,被各路豪杰割据一空;我身为皇帝的宠妃,而性命危在旦夕;如此孤独,我心中泛起无限的哀伤)
    在这凄惨的歌声中刘辩喝下了这杯董卓特意为他准备的毒酒,不久便毒发而亡。
    刘辩临终之前,要求唐姬既为王妃,不可改嫁民吏,爱惜自己,过好后半生,便撒手人寰了。
    时年15岁(还有的说法是18岁)。
    唐姬回到故土后,天下已经处于战乱,分崩离析,几经战火动乱,权贵胁迫,唐姬仍然信守承诺,不愿改嫁他人,最后我曹操的谋士贾诩得知了唐姬的下落,把整件事情告诉了献帝刘协,刘协听后感伤不已,潸然泪下,将唐姬接回宫中安置在后花园,拜为弘农王妃。
    我曹操心里很清楚刘协这小子哭的不单是哥哥弘农王和唐姬,还有自己与整个分崩离析的大汉江山,而我就是后来那个结束四百年大汉的人。
    董卓是十常侍之乱中最意外的赢家,而我曹操就是汉末乱世初期那个最意外的胜利者。
    11、霸业的开始
    一名伟大的逃犯
    残暴不仁的董卓成功了,他干掉了曾对他有恩的何氏集团,挤走了威望高于他的袁绍,更霸占了洛阳和东汉。
    董卓还废掉了他看不顺眼的前任大汉天子刘辩,拥立了他认为既聪明又听话的新一任大汉天子董侯刘协。
    废立皇帝自古以来都是一件大事,但这次却出奇的顺利,经过董相国的“淳淳善导”,威逼利诱,整个大汉集团的上层领导都“发自肺腑”的拥立刘协为帝,那些不听话,公然反对他,与他唱对台戏的人死的死,逃的逃,而我曹孟德最后的选择也是离开洛阳,离开朝廷。
    虽然此前我们曹家有一个优良传统,那就是一向对朝廷很是“忠心”,凡事都争当排头兵。就拿我父亲曹嵩来说吧,在汉灵帝执政时期,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踊跃参与卖官鬻爵的盛大活动,最后还因为出钱最多,表现特别良好,当上了大汉的太尉。
    虽然结局有点黑色幽默,因为黄巾起义的关系,我的父亲曹嵩的太尉只当了不到一年就被罢免了,但不得不说,没有我父亲曹嵩的贪污受贿,就不可能有我曹操日后的霸业,没有我曹操,天下还不知道会乱成什么样子。
    所以,世事难料,曹嵩的贪腐所带来的蝴蝶效应竟是我曹魏的崛起,乱世的结束,与天下尽归司马一族的结局。
    而这回,董卓当权,我的父亲曾经曹家的一家之主嵩哥虽然因为抵抗起义军失败的关系被收了钱的汉灵帝赶回了谯县老家,但他对朝廷仍然很是“赤胆忠心”。要是换做是他曹嵩,一定会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百般阿谀谄媚,讨好董卓,大献殷勤,争取再创佳绩,为自己的贪官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不过若真是这样,我曹家恐怕就要完了。
    我曹操之所以后来能够成为一代魏武,与我父亲曹嵩本质的区别就是,曹嵩只看见了小利,所以去拍权臣的马屁,而我曹操看的更长远,能够算到多年以后。
    董卓暴虐,这些天在洛阳皇宫尽干缺德事儿,压榨官吏,睡皇帝老婆那是家常便饭,董卓相比十常侍那是凶恶百倍。
    除此之外,他还纵容手下在洛阳为非作歹,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城府浅薄又荒淫无道,董卓的位子若是能坐稳,天下人便真是瞎了。
    于是,在中平6年(公元年),我改名换姓,乔装打扮逃出了戒备森严的洛阳城。
    董卓马上派人追捕我,我由骁骑校尉变成了一名通缉犯,在路经中牟时被一位亭长怀疑,抓了又放了,几经磨难,终于回到了老家谯县。
    途中我曹孟德途经旧时好友吕伯奢家中,想要在他家寄宿几宿。
    古语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吕伯奢的儿子和他的宾客看见我曹操的人马带着大包小包来到他们家中,很是高兴,马上开始劫掠我曹操的马匹和财物了。
    真是世道大乱,人心不古!不过他们显然选错打劫的对象了,我曹操从小就敢诓骗我父亲曹嵩,长大后更是依照律法打死了皇帝最宠爱的小黄门的亲叔父,现在急着回乡招募义兵讨伐董贼,想要建功立业,安定汉室天下,我可是豁出去了。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于是,我在跟他们争执片刻后,也没再跟他们讲什么大道理,直接撸起袖子管,开始打群架。
    我曹操手起刀落,亲手手刃了那几个想侵吞我私人财产的不法分子,光荣的维护了我曹操本人的合法权益。
    不知道后世的作家郭颁、孙盛(《世语》、《杂记》的作者)是不是这群恶徒的亲友,或者收了他们的钱,他们在他们的著作中将我曹操的这次正当防卫的英雄事迹写成了一个特别瘆人的故事。
    按照他们的说法,我曹操非常多疑,整天疑神疑鬼,跟个神经病似的,误将隔壁餐桌上刀叉(食器)发出的声音误作是武器所发出的响声,以为隔壁的人要杀掉我曹操,然后我就马上冲进去杀了隔壁的人。
    孙盛还在他的著作中为我加了一句响亮的台词,我在干出这一系列疯狂的杀人事件时还特别狠毒的对手下说了一句他们为我捏造的人生格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然后就把所有人都给杀了。
    往我曹孟德身上泼脏水,这么诋毁我曹操的个人名誉已经够离谱的了,我曹操也已经去世几百年了,管不了这么多了,但请你们诽谤别人诽谤的有点常识、有点脑子好吗?
    吕伯奢一家有那么多钱买金属食器吗?这个故事这么荒谬,说出来会有人信吗?
    但一个谎言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人都在重复这个谎言。几百年后,有一个叫罗贯中的杰出作家,受到千百年来流传的我曹操杀害吕伯奢一家变态故事的煽动,觉得这个故事很有噱头和卖点,在他的名著《三国演义》中以此为蓝本塑造了我曹操一代奸雄的形象,并为我重新编了一句更狠更绝的台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罗贯中,我恨你!我诅咒你的后代,每盘三国杀都输得惨不忍睹!
    如此诋毁一个伟人,一个改变东汉乃至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人物,也只有这帮丧心病狂的腐儒干得出来。
    不提这件伤心的往事了,接下来踏上我曹孟德起兵称雄的道路,继续说说我的故事。

    陈留起兵
    在这次的董卓进京事件中,最倒霉的就是何氏一族了,而最后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四世三公的袁绍,而竟是我毫不起眼的曹家与我曹孟德。
    上天和东汉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风水轮流转,何进,董卓,曹氏,司马氏,东汉末年,所有人都霸占过洛阳,统领过东汉,但惟独东汉原来的主人,刘家的后人却一点实权也没有得到。
    这个悲剧真正的成形就是从董卓进京开始的。
    何进大将军虽然权倾天下但至少还把大汉天子放在眼里,但董卓是真的一点也没有把天下共主当回事,刘协只不过是个傀儡,既然如此,那么我曹操这次也没有必要把董卓放在眼里。
    中平六年12月,我曹操打响了讨伐董卓的第一枪,在陈留举兵勤王,匡扶大汉!
    一时间,许多英雄豪杰都支持我曹操的伟大谋划,打倒董卓瓜分大汉的天下。
    后将军袁术,
    翼州牧韩馥,
    豫州刺史孔伷,
    兖州刺史刘岱,
    河内太守王匡,
    渤海太守袁绍,
    陈留太守张邈,
    东郡太守桥瑁,
    山阳太守袁遗,
    济北相鲍信,
    还有我,行奋武将军曹操
    (《武帝纪》中记载的主要举兵者的名字,“行”是临时任命的意思,如果日后获得汉王朝认可,便可变成“奋武将军”)
    共同摇起了反董大旗,誓要共同维护正统,恢复汉室江山。
    我们共同推举袁绍为盟主,一起讨伐董卓。
    区区数月,董卓相国的位子还没有坐热,东汉各路英雄豪杰就高举义旗要把董卓赶下台,董卓在惊慌失措中的将天子和东汉朝廷从洛阳迁至长安(公元190年),临走时还将洛阳汉家皇宫付之一炬。
    望着大火弥漫的洛阳,真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而大汉的基业也快被这一位位如狼似虎的权臣们给耗尽了。
    对,也许就从那时起,我曹操的心思就从最开始建功立业的初衷逐渐转变为结束乱世,结束汉德,取而代之了。
    虽众人相约同时起兵,讨伐董贼,但由于各地方相距甚远,所以并不一定能够协同作战。
    总之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占你的地方,我做我的土皇帝。
    直到真正遇到了董卓,就没人敢上前打头阵了。
    当四世三公的袁绍,本初兄的军队遇到了董卓在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的军队,被吓破胆的不是董卓,而是袁绍的部队。
    袁绍的部队竟然怂的无一人敢上前迎战,就连身为外援的我曹操曹孟德都看不下去了,在荥阳亲自上前,冲锋陷阵。
    那场大战,我们双方都伤亡甚重,我曹操也身中流箭,战马也受了伤,多亏从弟曹洪提供坐骑才使我死里逃生,回到大本营酸枣。
    我曹操回到酸枣才发现那群庸才鼠辈除了天天在营中吃饭吵架就没有其它事情可干了,没有人愿意去打仗,也没有人听从我曹操变化兵力部署,限制董卓于关中的良策。
    这群家世显赫的大汉人臣真的不思进取,如此无知吗?
    非也,非也!他们只是不愿意冲锋陷阵,他们暗中都在积蓄自己的实力,因为他们知道,董卓不可怕,打倒董卓不是梦想,真正值得畏惧的可能就是现在身居高位的盟友。
    而我曹操相比那些家大业大的东汉臣子没有保留实力的必要,因为我当时本身就没有多少实力,如果不去打仗,恐怕一辈子就无法翻身了。
    可这支反董大军中还是有一个奇葩,那就是袁术麾下的孙坚。
    真正与董卓交手的大将除了我曹操曹孟德,也只有孙坚了。
    不知道孙坚的主子袁术当时为什么派遣孙坚开赴前线,讨伐董卓,是觉得孙坚无足轻重,拿他当枪使,还是器重孙坚,有意栽培?
    这个答案就连我曹孟德都不知道,只能去问问下面的袁术了。
    可有两点我曹操非常肯定,第一,孙坚是名猛将,而且他还不怕董相国;第二,孙坚是个实心眼,是个好人。

    父母是孩子成功的导师
    孙坚少年英雄,后世素有孙破虏的美名,十七岁就见义勇为,提着刀单枪匹马追击海盗,吓得海盗们以为是官兵来缉拿他们了,四散而逃,而据传言,孙坚居然还不罢休,追杀了一名盗贼,才肯回到父亲孙钟身边。
    这个举动不仅吓坏了那群可怜的海盗,同时也把孙钟吓得不轻,后因此事受到朝廷封赏,开始了仕途之路。
    这个人很勇猛,而且脑子也不太正常!
    换做是我曹操绝对不会轻易去管这种闲事,他们抢他们的,我们走我们的路,大家互不相犯,尊重一下对方的职业,多好!
    而且就算是我曹孟德盘算好一切要去当雷锋,去救出那些受苦受难的民众,我的父亲嵩哥一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教我“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大道理。
    可孙坚的父亲不同,孙钟是个正直善良的人,民间有一种传言,孙钟在富春江畔的阳平山种瓜期间,积德行善,路人有求,慷慨相赠,终于惠及后人,有了子孙的东吴霸业。
    虽然一听就是马后炮,为了神化东吴孙氏编出来的,但可见孙钟至少是个善良厚道的人,不像曹嵩贪赃枉法,从来不肯送过路人一个铜板。
    或许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孙钟高风亮节的熏陶之下,孙坚自小有了极富正能量的价值观,遇到海盗,立即上前去砍他们,维护社会安宁与正义。
    从孙坚日后端正的行事作风来看(做官名声不错,进入洛阳后清扫汉室宗庙等),至少他不会是一个特别虚伪卑鄙的人。
    所以,孙坚奉袁术之命讨伐董贼可能是真的意图恢复汉室,孙坚其后在洛阳城外重创董卓,逼得董卓带着刘协远走长安。
    孙坚这种人有一颗赤诚之心,又果敢勇猛,乱世之中是能够有一番作为,但他的父亲毕竟是一个平凡的瓜农,并没有告诉他谋略的真正意义。
    而我曹操的父亲曹嵩虽是一代巨贪,我曹孟德年轻时看到他也是无可奈何、欲哭无泪,但曹嵩教会了我一个一生受用的道理,特别是身处乱世,那就是做任何事都要有计划,都要讲究方法。
    勇猛过人的孙坚进入了洛阳城,看到城内的惨状,不禁潸然泪下,孙坚清扫祭拜了汉室宗庙,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得到了大汉朝的传国玉玺。
    孙坚非常高兴,但我曹操深知乱世之中那块精美的石头就是一道催命符。

    群雄的纷争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
    就在我曹操孤军奋战想要打出自己的一片天下的时候,其它群雄大多按兵不动,各怀鬼胎。
    随着时间的流逝,各路人马之间逐渐产生了嫌隙。
    刘岱杀死了桥瑁,扩大了自己的势力版图。
    而袁绍与韩馥项拥立幽州牧刘虞做皇帝,为此,袁绍老兄特意来询问过我曹操是否愿意参与此事,但被我婉言谢绝了。
    后来,刘虞被公孙瓒杀死,韩馥也被公孙瓒打败,公孙瓒与袁绍形成了二分河北的态势,最后袁绍打败了公孙瓒,夺得了储备丰富的翼州。
    而我曹孟德也不甘人后,在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群雄的纷争刚刚开始,董卓也不可小觑,前路茫茫,我曹操该如何从众多王侯中脱颖而出,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呢?
    成功的道路上布满荆棘,虽无捷径却又方法可言,而后来在我曹操的霸业初期带给我最大助力的那个人实在是我曹操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准确的说,他是我的敌人。
    反目
    袁绍,袁术兄弟俩互相鄙视,互相拆台是有一段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的。
    小时候,正牌嫡子袁术与来历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私生子袁绍关系非常要好,好到同吃同住,同玩同乐,如果不说他们的身世,你或许还会以为他们真是亲手足。
    可事情总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人也终究还是会长大的,就像我曹操、曹孟德,小时候想要成为一位大汉王朝的肱骨忠良,治世名臣,可没想到长大后却成了那个终结四百年汉德的人。
    命运就是如此变幻无常、难以揣测,捉弄着世人。
    袁绍,袁术本是一对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可没想到三十年后却变成了争夺天下霸主的死对头。
    如何形容这两个人的明争争斗?是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还是乌龟赛王八,五十步笑百步,说心里话,我曹操的见解更偏向于后者。
    为什么这么说,我就讲讲当年官渡之战的事情吧。

    袁氏兄弟不仅野心很大,智商问题也一样很大。
    在反董联盟内部分化的初期阶段,反董联盟内部出现了三巨头,幽州公孙瓒,翼州袁绍,淮南袁术。
    当时,这三个人家大业大,兵强马壮,可谓呼风唤雨,叱咤风云一时。
    诸如我曹操、曹孟德、那个杀千刀的、假仁假义的刘备、那个薄情寡义的孙策、孙权这样日后真正有大作为的人,大部分都投奔到了三巨头的麾下,为他们打工卖命。
    但真论起他们的谋略真的是拉低了整个三国智商圈。
    公孙瓒穷兵黩武,刚愎自用,袁术头脑简单,狂妄自大,袁绍志骄气小,难成大事。
    也许,命中注定,他们就都只能逞一时之杰,都是来去匆匆的过客罢了。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先是有一天,袁绍老兄突然兴冲冲的跑来找我商议废掉刘协,另立大汉天子的事情,还说关东诸将都觉得他这个计谋很高明。
    面对这么缺心眼的主意,身为高级合伙人的我马上给他从头到脚浇了盆凉水,教育劝诫本初,让他以后多长点脑子。
    我态度坚决的告诉本初兄,天下人之所以会响应我们,不是因为我们有足够的威望,而是因为我们要匡扶大汉,拥立幼主,讨伐国贼董卓,所以我们在天下人的心目中是正义之师,是光荣正确的,而现在董卓手里的幼帝刘协没有什么过错,他只是一个被董卓挟持的可怜的人质而已,如若另立新君,必为天下人所不齿,天下人不会像从前那样拥戴我们的。如果您执意如此,我也只好拥戴那个远在洛阳的刘协了!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我是看在我和袁绍是昔日的好友,多年的交情的分上才跟他说这么多掏心掏肺的话的,可袁绍只是眨了眨眼,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有把我的话当回事。
    后来的事实证明,袁本初不是征求我曹孟德的意见的,他只是来通知我一声,之后几次,本初派来规劝我参与他另立新君伟大计划的说客,都被我赶走了。
    我当时心中就只有一个想法,袁绍老兄,你这么明目张胆的做,在天下人心中与那国贼董卓有何分别?
    但袁绍依旧我行我素,想要拥立幽州牧刘虞为新的大汉天子,为此还写了封挂号信寄给远在淮南的袁术,想问问他是什么看法。
    袁绍、袁术两兄弟真是一对活宝,都是自命不凡、愚蠢无比、心比天高、脑子比猪蠢的人,总的来说,袁绍比我曹操狂妄,但也比我曹操愚蠢,但是袁绍的弟弟袁术比袁绍还要狂妄,也甚至比袁绍还蠢。
    袁术接到信函后,心里盘算了一阵,回复了堂哥袁绍。
    信中大义凛然的说了一句话,我只知道消灭董卓,其它的一概不知。
    从袁术,袁公路(袁术,字公路)兄台日后的表现来看,他并不是想要拥立比较受天下人认可的大汉天子刘协。他的计划居然是要终结泱泱四百年大汉王朝,开创新时代,自己来当皇帝。
    俗语说,你敢做初一,我就做十五,你袁绍要另立一个新皇帝,那我袁术为什么就不能当皇帝呢!我袁术,汝南袁氏根正苗红的嫡子是绝不会输给你这个身份卑贱的私生子的!
    一直以来,我曹操都很怀疑,袁绍、袁术两兄弟小时候一起玩的时候脑子一起被门挤过了!
    兄弟俩本来就积怨已深,因为拥立刘虞这件事情彻底撕破脸了,开始了光明正大的互相报复,互相攻击,互相拆台了。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国贼董卓未平,当时的我还在为抵御黑山贼与匈奴忙得焦头烂额,反董联盟内部就开始大张旗鼓,明目张胆的窝里斗了。
    先是公孙瓒在那一年东征西讨,扩张势力,甚至还杀了死不肯当皇帝,无辜的刘虞,吞并了他的地盘幽州。
    袁绍也不甘示弱,先是使计骗取了韩馥的翼州,然后在那一年与同样狼子野心的公孙瓒火拼,争夺未来的大汉霸主之位。
    最后,那年这两个庸材之间的对决最终以袁绍老兄技高一筹,获得胜利而告终。
    但反董联盟内部的闹剧并没有因为这场战争的结束而终止,袁绍暂时打败公孙瓒后,自命不凡的袁术非常不满,为什么袁绍这个私生子会比自己这个根正苗红、身份显贵的嫡子混得好那么多呢?
    夹杂着私仇家恨,羡慕嫉妒恨,于是,在第二年(初平3年,公元192年),一向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袁术开始向他称帝,谋朝篡位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联合公孙瓒、陶谦,对自己儿时的兄弟袁绍开炮了。
    面对袁氏兄弟俩缺心眼的斗争,我曹操也很是无奈,青史为证,我曹操当时是劝过袁绍,帮过本初的。
    但这两个没心没肺,没脸没皮的家伙,一个想要拥立一个不受人认可的新君,另一个更离谱,居然想要谋朝篡位,干脆自己来当这个皇帝,面对这两个鼠辈的举动,我曹操也很无奈,谁叫此二人的脸皮犹如防弹玻璃呢。
    那年发生了很多大事,相比洛阳的变化,袁氏兄弟之间的争斗只能算是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因为那年在司徒王允的精心谋划,与王允的干女儿,倾国倾城的貂蝉小姐的糖衣炮弹下,董卓最为信任的干儿子,中郎将吕布反水了,因为爱情,他干掉了曾有恩于他的干爹,当朝国相,祸乱大汉的董卓。
    我曾设想过董卓的一千种死法,但怎么也没想到最后董卓会死在自己人,最信任的吕布手中,也怎么都没想到,那些忠于汉室,忠于大汉的人最后居然真的能够成功,成功的扳倒董卓。
    所以,汉这个字在天下人心中依然有很重的分量。
    对于董卓之死,我不知道是应该为那帮扳倒董卓的汉臣们高兴好还是悲伤好,为他们喝彩好还是说声对不起。
    因为在当年的纷纭乱世之中,他们是一帮真正忠于汉室,忠于信仰的大英雄、真豪杰,明知前路会万劫不复,粉身碎骨,依然舍生取义,一往无前,所以汉依然强大,他已经根深蒂固到每个大汉子民的心中了,想取代它不用上几代人是办不到的。
    但大汉已经再也不是以前的大汉了,四百年前的那个大汉,宽厚仁德,天下生平,现在的大汉已经变成了一只喂不饱的恶狼。
    虽然他们扳倒了一个董卓,但天下间依旧存在着千千万万个董卓,甚至是超越董卓的奸雄,汉廷鱼肉百姓,腐败不堪,汉的败亡已成无可挽回的定局。
    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大汉的危亡却造就了新一代风流人物的权势,特别是我曹孟德。在东汉末年的纷纭乱世中,我曹操在众人最为迷茫、最为糊涂的时候,率先迎回了大汉天子刘协,从而成为东汉历史上最后一位,也是最危险的一位权臣,挟天子以令诸侯,封王拜相,号令天下,成为了后世人们口中的亡汉祸首,窃汉之贼。
    而当初那些扳倒董卓的汉室肱骨忠良也终将一一死于我曹操,曹阿蛮之手,凄凉收场。
    其实,我并不想杀那么多人,也真的不想害这些令人值得钦佩的英雄豪杰,可我没有办法,我们是对手,而且从我踏上窃汉之路的时候,我就只能向前,没有回头路了。
    为了权力,为了一步一步往上爬,为了扳倒基业深不见底,依旧是人心所向的大汉王朝,我也只能这么做。
    为了把“汉”这个词从历史上和人们心中彻底抹掉,我曹操后来杀戮无数,干了许多招致千古骂名的坏事,很多实非我所愿,可没想到最后也只是为他人做了嫁衣罢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10-11 18:00:24  更:2021-10-20 13:12:43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