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再说一遍 印第安人非殷商后裔 文化与华夏无关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再说一遍 印第安人非殷商后裔 文化与华夏无关[第1页] |
作者:大周T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美洲印第安人非殷商后裔,中外文化学术界、尤其近年分子生物学已有确凿定论,为何你一个以码字体育为生、对此一知半解的票友还要“跳出来”重申、“再说一遍”? 因为打开手机视频、文字,仍有众多各类“文化传播者”在嘴若悬河、口沫横飞的狂喷“印第安人乃中国人后裔”,“墨西哥发现了甲骨文遗迹”……“奥尔梅克文化与殷商文化太多相似、相近”…… 已被证明乃猜测、误传之说仍大行其道,误导众人。究竟是“印第安人乃最晚9000年前尚未有华夏文化前即跨越尚冰冻的白令海峡抵北美”、“玛雅文化乃独立产生”……的观念还没来得及深入人心?还是表述的不清晰、不确定?还只是声音不够大、不够振聋发聩,不足以让某些孤陋寡闻、甚至充耳不闻者“惊醒”?以至于连我这个票友都按捺不住、拍案而起了,所以我要以足够大音量、“鹦鹉学舌”的把正确结论最通俗易懂的捋一遍,shut up those mistake and rumors once for all让那些谬误与误传从此永远闭嘴。 印第安人为什么与中国人很像 Everything of this world has a reason(凡事皆有因),这个世界上也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相像。 先从蒙古人种说起,蒙古人种与蒙古国无关、而与之得名的蒙古高原有关。 人类在距今5万年前开始从埃塞俄比亚东北端走出非洲,在两河流域瓶颈口处“集结”后,分别沿地中海东岸往北向欧洲、往东向蒙古高原两个方向迁徙,向北人群因纬度高、日照少、气候寒冷,而形成欧洲人白皮肤、高鼻梁、金发碧眼的白种人特征。向东人群在经过海拔1800米的蒙古高原后南下那部分人,后来成为华夏各民族(包括匈奴、鲜卑、女真、鄂伦春……),以及日韩主体。在15000——12000年前继续向东迁徙的人群,经海平面比如今低近200米、仍冰冻的白令海峡抵达北美者,成为后来的印第安人。 蒙古人种的人种特征形成也与他们迁徙途中的地理条件和时间(place and timing)相关。与两河流域几乎相同的纬度和充足日照使他们保留了黑头发,但寒冷的气候和大风拉直了卷发,单眼帘、小眼睛是为了防风沙,黄皮肤应与黄土高原、进化时间和日照等因素相关。 据认为,东亚黄种人经过蒙古高原“南下”的时间始于3万年前后,而后来成为印第安人那拨人经蒙古高原继续“东进”的时间则要晚的多。另一拨人,是在约9000年前从远东海岸线沿纬度更低的白令海峡南端抵达北美的,他们没经过蒙古高原。这拨人被认为与人类约7万年前走出非洲的另一个“出口”和迁徙路线有关:索马里-印度-东南亚-中国沿海-日本-北方四岛,他们在迁徙路上进化成具有马来人种特征的黄种人。这是一条沿当时因冰冻海平面比现在低的多、更容易走的海岸线路线。据认为,这拨人数更少的黄种人抵达美洲后融入了先前抵达的印第安人。 经过蒙古高原,被“塑造”成蒙古人种另一个最显著特征是拥有最大脑容量。更寒冷的气候(比高纬度的北欧更)延长了蒙古人种妇女的妊娠期(41个星期,白种人40,黑人39),而更长妊娠期使婴儿拥有更大大脑和更高智商(东亚黄种人105,白人100,黑人78,美国印第安人102)。 但是,人类在迁徙途中肤色、妇女妊娠期、脑容量等特征发生变化仅仅局限于那个特定的“敏感期”。也就是说,只有在那个“人类进化的敏感期”不同人群在迁徙路上遇到不同温度、不同地理环境,不同人群的肤色、脑容量、妇女妊娠期才发生了不同变化。过了那个“敏感期”,不同人群无论以什么路线迁徙,其肤色及其它人种特征都不会再发生变化。 因此也可得出结论,最晚到12000年前,当从南下蒙古人种人群与继续东进的蒙古人种人群在蒙古高原“分道扬镳”时,他们的人种特征“进化”已经完成,他们都保持着经过蒙古高原后形成的、非常相似的“样子”,而这个“样子”在随后的12000年里几乎没任何改变。 印第安人和“殷商”“华夏”没有关系 12000年前,最早的华夏民族尚未形成,最具文化特征的甲骨文商代(约公元前1600—1046年)晚期才出现,据认为人类最早的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至今也不过6000年。而在9000年前另一拨走出非洲人群沿冰冻海岸线跨越白令海峡抵达北美后不久(应是传说中世界各地发生大洪水阶段),美洲大陆因白令海峡解冻而与外部世界“隔绝”,直到几千年后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 传说中的“牧野反戈——商纣王10万东征大军突然消失、其余部跨海抵达了美洲”,只是在没弄清楚人类走出非洲的迁徙路线、没得到分子生物学证实前的猜测。商纣王所处的公元前1046年前后(距今3000年),印第安人早已在美洲定居上万年了(据认为印第安人用1000年的时间从北美抵达南美最南端的巴西),殷商时代的“中国人”去美洲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已经太晚;而从无论航海技术、或“洋流挟持”之角度,“纣王十万大军残部”渡海抵达美洲又太早、太玄。其可信性与二战纳粹战败后,希特勒没自杀乘潜艇逃到阿根廷隐姓埋名定居下来差不了多少。 印第安人与“殷商”“华夏”没有关系,那奥尔梅克文化、玛雅文化、玛雅象形文字与甲骨文、华夏文化为什么也很相像?如玛雅文字与甲骨文的形似,玛雅文化里也有“玉石偏爱”…… 两个人群早在人类文字、文化产生前即被隔绝几千年,显而易见根本不可能有文字、文化上的传承、甚至相互影响。被隔绝在“孤零零”的美洲大陆,玛雅文字、文化只能“独立产生”、“自生自灭”。 文字、文化相像应有两个原因。一、人类文字创造初期过程相近,皆由对最简单事物象形开始,如日月人,水火木,难免有某种程度相似;二、两个人群有非常接近的智商,从而决定了文化相近的层次和内容。 人类几大早期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甲骨文,以及玛雅文字,早期皆由最简单的象形开始,然后再脱离象形、向更抽象方向发展。所以,几大文字早期对相同动物、事物、现象的记录、描述皆有所相像、相近就成不可避免。所以,除玛雅文字看上去与甲骨文有几分相似外,还一直有甲骨文传承自更早的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及古印度印章文字的说法,也是因为更相像。 但也只是相像而已。 以目前研究最多的甲骨文与苏美尔楔形文字间关系为例,众多学者已排除了两者间的传承、甚至相互影响的关系。几百个甲骨文与楔形文字的全面对比下有几个(7%左右)相似完全是巧合,而有真正传承关系的腓尼基字母与欧洲文字、阿拉伯文、波斯文,汉字与日语、韩语都至少有80%的相似与相同。 与甲骨文与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楔形文字和古印度印章文字相比,甲骨文与玛雅文字间的相似度更低,低到只是远处看上去似是而非而已。所谓美国发现了甲骨文遗迹,墨西哥奥尔梅克遗址祭祀中心发现的雕像、玉圭,玉圭上刻有文字被破译为“俎娀茧翟(茧翟是有娀氏的长女,殷商的祖先)”、“妣辛(帝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也是殷商的一位祖先)”, “十二示土(殷商祭祖的制度)”……应皆属牵强附会,不足为证。人迹隔绝数千年,文字、文化何以相传?所谓毛之不存,皮将焉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此之谓也。 现代人类单起源 文化多起源 若陆上生命进化自大海命题成立,则开始的陆上生命是多起源的,辽宁、美国……皆发现过恐龙化石即为明证。但地球第三期冰河期冻死了除最“温暖”非洲赤道附近的陆上生命,所以那之后的陆上生命、包括大陆解冻后“走出非洲”的现代人,都只能来自保存了陆上生命“火种”的非洲。It’s simple and clear。 为什么现代人类皆来自“走出非洲”的“单一起源”,不同文字却是多起源? ——因不同人群相近的智商。 智商被认为是人类产生和创造文化最重要的因素。人类在走出非洲迁徙途中形成了很容易辨识的不同肤色、身高、强壮程度等外表特征外,还表现在不容易辨识的不同脑容量和不同智商上。按黑、白、黄三大不同肤色人群排列,智商值分别为黑人75,白人100,东亚黄种人105(东南亚马来人87),智商越高、创造文化的程度越高。非洲大陆黑人智商在75左右,所以黑人各民族一直只有语言、没产生出文字(据说只有埃塞俄比亚有最简单的文字)。而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甲骨文、腓尼基字母,现代欧洲文字,与现代汉语几种不同文字,一是皆为高智商的产物,第二是其中也体现出智商差异。 如果说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腓尼基字母对应的是两河流域、地中海南岸的黑头发、黑眼睛、白皮肤人群,在腓尼基字母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欧洲文字对应的是地中海北岸白皮肤、眼睛和头发带颜色的人群,那腓尼基字母(没有辅音、没来得及发展出单词)与欧洲文字间的“差距”就是两个人群间的智商差距(地中海南岸人群智商90左右,北岸人群100左右)。而甲骨文和现代汉语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更高的智商特点,甲骨文虽然与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玛雅文字皆有相似,但显然更简洁流畅、字数更多(至少5万、甚至更多)、表达意思更丰富、更立体,因为甲骨文和现代汉语对应的是平均智商为105的华夏民族。 为什么人类几大文字中,只有汉字能一以贯之、最终从象形道路上走到了底,而欧洲文字中途“改弦易辙”的选择了更省事、效率更高的表音之路?因为字音与字意需分别记忆的汉字对记忆力要求更高,而记忆力是智商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说表音文字需要另外的想象去构建文字的画面感、缺乏想象力就丢失了画面感,汉字则留了象形文字天生的画面感、立体感,那这个不同和差距也是智商100与105间的差距。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各有优劣,但汉字对记忆力要求更高,表达更立体、更富有直接联想、信息量更大,却毫无争议。 智商属人类最基本、最难改变的素质,人类智商测试始于19世纪末的英国人高尔顿(Francis Galton,达尔文表兄),后经法国人宾尼特(Alfred Binet)发展成为现代智力测试的固定模型。在长达100多年的测试中,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智商测试值非常稳定。因为智商测试大多与一些基本图形、色彩、记忆相关,所以还与受教育程度无关。之前一段时间,印第安人智商值被标明为75,但最新世界智商地图上美国印第安人智商显示为102,为除美国犹太人外之最高(比美国白人、西班牙裔、黑人都高)。智商75不可能创造出高级别文字,而102很符合同东亚黄种人先后在蒙古高原完成进化的过程,智商102与105的差异很可能是后天因素造成的。 人类几大早期文字的相似不一定表明他们之间有传承关系,无论甲骨文传承自苏美尔楔形文字,还是玛雅文字传承自甲骨文,甚至相距只有咫尺之遥的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间都无法确定有传承关系、最多是相互影响。相似很可能来自相近智商的不约而同,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相近的范围、层次和内容。后成为华夏民族的人群从蒙古高原南下时,两河流域前赴后继的迁徙人群也尚在路上,任何文字、文化皆需人群定居之后才能在生产、发展中“应运而生”。文字和文化产生和传播的速度肯定要慢于人群连续迁徙的速度,但华夏民族“随身携带”的高智商可在定居、条件成熟后,随时随地创造出文字和文化,与华夏民族有相近智商的印第安人亦如此。玛雅文化中的天文学、彩陶术、建筑等,首先体现的是印第安人的智商,然后才是与其它几大文明的相似、相近之处。玛雅文化自公元5世纪后的衰落很可能与文化周期,人种单一、缺乏竞争,及人口稀少、生存相对安逸等原因有关,此乃另一话题不在此展开。 智商在人类文化、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再明显不过的体现在人类智慧的最高成就——诺贝尔科学奖上。获奖人数最多的两个人群,犹太人和日本人,一个平均智商110,一个105。据2019年统计,诺奖104年的历史上获奖者共770人,犹太人占154个,比例高达17%。若抛开和平奖、文学奖,只从科学学科论,犹太人获奖比例高达23%。而后发民族日本自1949年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起,至2019年70年间共24人(两人为美籍)获奖(百度百科日本2019年获得诺贝尔奖人数与2021年相同,故采用了2019年数据)。以此为据,未来将肯定会有更多的东亚黄种人科学家(日、韩、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跻身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行列。 往往是这样,在一个多方交叉的相互关联中,解决了一个问题,其它几个相关问题很可能也就有了答案。印第安人与殷商没有关系,甲骨文与玛雅文字没有关系还说明什么?——说明人类文字、文化的多起源。 中国人应有独立、与时俱进的历史观 有点意思的是,甲骨文“可能”源自苏美尔楔形文字,甲骨文“可能”传播到美洲、演变成玛雅文字,这两个与中国文化“生死攸关”的问题,最早既不是中国人、亦非现居住在两河流域的叙利亚、伊拉克人所提出,而是“八百杆子才打的到”的欧洲人所为。 当然,这也与欧洲人那个历史时期率先发现美洲新大陆,实现工业革命,首创皿煮与科学,民族独立,思想、个性大解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关。拿破仑出征非洲,然后才有解开埃及金字塔之谜、商博良破解罗塞塔石碑。从1616年起就不断有意大利、法国、德国的考古爱好者先后发现、破译了苏美尔楔形文字,一个叫C.J Ball的欧洲人早在1913年就有《汉语与苏美尔语》的论著。有关甲骨文与苏美尔楔形文字、苏美尔人与东方人关系,在中国流传最广、最权威的一段话来自美国希腊裔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Stavrianos, L.S.)1970年出版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苏美尔人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这一点很奇怪,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 还好,是中国人自己十九世纪末发现、破译了甲骨文。否则,就成了被欧美文字历史研究者“打到了家门口”、差点就“破门而入”了,汉字从哪来、到哪去了,全欧美学者“说了算”?即便是众多国内研究者“迟到”加入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研究后,仍像小心翼翼、亦步亦趋的小脚老太太,几十年来一直没有系统、令世人(不仅中国人自己)信服的“研究成果“,或至少没能向大众普及足够的正确知识和态度。网络、手机目所能及范围里乱七八糟、胡说八道的视频、文字大行其道即为证明。 有关华夏民族起源与汉字起源,国内研究者、爱好者大致可分为两个“泾渭分明”的阵线,一为“西来派”,另一为“东去派”。 “西来派”最初的启蒙及理论基础来自那几位欧美学者最初的猜测,但缺乏更深入的研究,既没新证据佐证,也没新角度解读。谨慎者唯唯诺诺的止步于给出明确结论大门外,胆儿大者则直接把猜测推至极致:华夏民族与甲骨文“肯定”皆西来自苏美尔人、及楔形文字(也有“西来”自古埃及者、如苏三,自古印度论者……),此派研究者代表为跨民国时代的顾颉刚(1898—1980年),票友代表为苏三。“西来派”最大的根据和最多的证据就是“形似”,此派认为从时间、及先进程度上,苏美尔文明都领先华夏文明上千年之久,但在一个分子生物学已深入介入不同人群迁徙线路、及相互关系的时代,只有“形似(包括人和文字)”根本不足以证明“血缘关系”、早就out了。 相比之下,“东去派”的“音似”论证法更low、有的都low到下水道里了。湖南某大学教授杜钢建就大言不惭的宣称,英语和英国人皆来自湖南英县的“英”,英语的go来自汉语的“狗”……在甲骨文“东去”美洲演变成玛雅文字的“论证”中,也有现代汉语的“你”、“我”、“他”,在印第安土著语中有相似读音,汉语“花”印第安语读“发”……的“证据”。你们连最简单的“三里不同音”都不知道吗?又何况远隔千山万水乎?一种文字至少3000个单词,仅3、4个“音似”就敢说传承?与“西来派”的谦虚、自卑不同,很多“东去派”坚定认为华夏民族和甲骨文乃现代人类、现代文字的“单一起源”,华夏文明比其“东去”后衍生的几大文明早发和先进了上千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无知加胆儿大。 更有点意思的是,本应针锋相对的国内“西来派”与“东去派”,他们中很多人手里都握有同一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国远古传说(如《山海经》)。这件武器既像是小学生在证明理科公式时,生怕丢掉的一个重要条件,丢了就肯定是错了;又像是一件魔术师的大褂,要什么就从里往外拿什么,而恰好这段中国远古史一直是缺乏实证的——即便我无法证明是对的你也不能证明我是错的。于是“西来派”就“顾头不顾腚”的把苏美尔王朝(或古埃及法老、古印度王朝)认成始于他域的华夏夏朝,商朝乃他们“西来”后的“接班人”;“东去派”则多了个“来回”,他们也将夏朝与苏美尔王朝(或埃及法老)“无缝焊接”,但把中华始祖黄帝他老人家先“安排”在“国内”,他的“接班人”后“东去”了两河流域、并创建了苏美尔王朝和楔形文字,然后再回到华夏大地……但这些人拿起这件武器去“攻击前面敌人”的同时,屁股后面立即露出了“最大的破腚”——但也许他们真的是孤陋寡闻、根本不知道黄种人与白种人是不能“小孩过家家”般随时切换的。 在我一个多年关注不同人种智商、体育商差异的体育码字者看来,无论是谈人种差异、文化差异、文字差异,还是全人类共同发展,丢掉智商这个最重要的条件,没体育商的参与,或忽略人类走出非洲迁徙路上的温度差异在敏感期不同人群形成不同人种特征的作用,你根本就不能正确的解开那个公式,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结论。I’m for sure。 这几句话也是“斗胆”说给讲中国科学史的“南江(复旦江晓原)北吴(清华吴国盛)”两位教授听的,最近在视频和文字里看了不少他俩的高谈阔论。 汉字被很多人认为是最简洁、最优美、智商因素最高的文字,讲汉字的历史、讲甲骨文是否应该有中国人自己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胸怀和独立、与时俱进的观点和声音?谈世界文化、历史、发展亦应如此? |
欢迎各路高手拍砖 |
|
云贵高原山洞里有很多万年前的人类遗迹……虽缺乏细节、很粗糙,但听说过几次了。 这与现代人类非洲起源不矛盾呀,现代人类共同起源于走出非洲那拨人,比进化论更确定、更毋庸置疑。一个漫长的冰河期,多长?上千年?再大的山洞也难以存活至冰河期结束,即便存活下来,很少的数量也不足以形成与新人群抗衡的规模。尼安德特人即从冰河期存活下来的人群?但也因数量太少、进化程度落后于新一期人类而泯灭。 各位高手,有兴趣可去我的公众号 No1Sport第一体育 浏览、留言参与讨论。 |
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都曾连着大陆,或冰河期由冰面相连,土著皆为走出非洲的另一个出口迁徙人群所留。 如今质疑非洲起源说的证据太弱了,只是现代人类非洲起源,第三冰河期之前的人类另说。但几个冰河期有类似的过程。 |
那些认为有冰河期内、或20万——4万年前人类文化遗迹的,请细节展示下。 |
能胡就行:百度了下,如下: 1950年以来开始对早期智人进行了重点探索。至今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及其文化遗存有30多处。其中,1954年发现的丁村人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1976—1979年发现的许家窑人化石有20件,代表10多个不同的个体,年龄从7岁到50岁,平均寿命为30岁。1978年发现的大荔人头骨,保存相当完整,年龄约30岁。1984年发现的距今约23万年的金牛山人除有较完整的头骨外,还有许多体骨。1992年在贵州盘县大洞发掘出古人类牙齿化石和石制品。这时期的文化更具多样性。其中,在秦岭以北,是北京猿人文化的延续,两湖、安徽、江西地区则继承其祖先的砾石石器文化传统,云贵高原自成特色。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石球均较为常见,这可能反映了狩猎经济有所提高,经济生活较前一个时期有一定的改观。 太简单粗糙了,什么也证明、说明不了。就以这点东西来否定进化论,“走出非洲说”太简单幼稚了,too simple and sometime naive。 但即便如此,也根本否定不了进化论和现代人类“走出非洲说”。从理论上讲,第四纪冰河期的三个间冰期,每当大地回暖、坚冰融化,动植物恢复勃勃生机,由温暖非洲保存的“人类火种”都有可能“走出非洲”,并在此过程中进化出更高级的“状态”。因此,在几次间冰期期间,世界各地都有可能有前几次“走出非洲”人类的遗迹,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等,但他们从最后一个间冰期前的冰期存活下来,一是数量很少,第二进化程度不如最后这次,他们可能与最后一次“走出非洲”的现代人类共存过一段时间,但很快融入了现代人类。所以基因测试,尼安德特人对现代人类的基因有2%的贡献,北京猿人则没有。 另一个问题是,时间是有方向的,人类进化是有方向的。即,越来越高级,每一次不是简单的重复。所谓高度史前文明都是瞎掰,也不会有什么证据。现代中国人不是“北京猿人”的传人没有什么,没什么可丢人的。 |
如今违背常识瞎逼逼还大行其道的事忒多。几天前头条上看了个司马夹头说印度的视频,夹头曰,印度伪造历史,印度自己不仅没有文字,连语言也没有……字里行间,用那种小人、小孩子的态度和口气,极尽贬低、侮辱一个邻居国家,一个创造了阿拉伯数字、佛教等悠久历史的国家之恶心事,根本没有一个所谓学者和公众人物起码的底线,垃圾至极。 印度没有自己的语言? |
有个相关问题在这扯几句。 有说法为,英格兰人属从现在的丹麦向南回迁的人群,俄罗斯人属从现在的瑞典向东南回迁的人群。 若如此,说明了什么? 说明现代人类走出非洲后,向北那一支越过地中海后先一路向北,到了斯堪的纳维亚、北极附近,走到头了,才开始回头返回西欧,东欧,俄罗斯。 一个是因为前赴后继的人群驱使,一路向北,第二是,乌克兰、俄罗斯一带,气候和生存条件比高纬度的北欧更恶劣,更冷,所以迁徙人群才先一路向北,然后才向东,接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的地区,所以俄罗斯属欧洲各民族中历史最短的,地理条件恶劣,一直属欧洲最落后之地。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