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道破<道德经>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道破<道德经>

作者:洋纳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道破<道德经>
    一,道是什么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自此至今,对道的理解很多,有认为是方法的,但与其法天法地法自然相矛盾;有认为是道路,规则规律的,也与其文本诸多表述不符;有认为是本原,是最基本的存在一,它独立而不改,可为天地母,在帝之先等诸多表述可以印证,但却又其“道”生一,然后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道还在一之前。因此道教就发明了一个无极来定义这个道,但是,这个无极却在无中有有,无中生有中惟幌惟忽了,以致于闻道需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佛教之悟佛也是如此,道成为了经验中的难以确定的玄而又玄的,不可道的东西了,如此道可道岂不是胡话么?
    那么,道究竟是个什么东东呢?
    二,从道字解道
    二,从道字解道
    1,古体道字,为行间夹首,首为最先最早,头脑的意思,这个字一层意思是各行各业的行首,祖师爷,开路先行者;另一层是事物的最先最早的东西及其运动变化;
    2,今体道字,走之旁上一首,首如前意思不变,走之旁则为这个最先最早的东西运动变化的过程。比如“豫则立,不豫则废”就是合符这个道意的;
    3,由走之旁这个过程组合的文字看:如
    a,这字,是过程中阶段性所,则为名,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首这个事物的变化,因此名可名非常名。当然,这之所指也包含了首这个事物,除“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个一(或首)之前这句外,一个这字就能很好地解释并理解《道德经》第一章了。
    b,过字,是对过程节点化,格式化或用“这”进行节点指认,使过程具体化,与之同意的还有“经”,它来源于天或地的格式化经纬,经是时间且属于参照或标准时间的范畴,故经过是某时在某过程节点的态势描述。
    c,述字,则是对过程进行“这”,“过”之后的一种认识上的表述,其是否正确?通过实践即再“道”就能检验述与道是否符合了。
    d,达字,是过程的终点,道德经讲,先天地生的混成之物,不知其名,而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且为域中四大。达就是由“首”至大的过程。达,在实际中还有至某个节点的意思。从道与达两字看,它们可成为一个完整的过程,由此还有一与止的表述,一与止又构成了正字,这个正字也表达了道与达的意恩,政表示知一知,行文教化,而汇聚力量确保一至止的正常运行,而武,被认为是止戈,则不完全,它还有强迫到达目标点的意思。
    e,返字,是正这个过程上的逆转,它与空间结构环境条件的反字,意思是不一样的,从道或一般逻辑上讲反是因是缘,返是果是机。
    等等。大多数走之旁的字都与过程有关,这不得不令今人佩服前人的洞彻力与智慧,这也是我们的文字在总观上强于西方的地方。
    4,孔子也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也。等等。
    从字本意中看,道就是最先的本体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这个道之首,可能是自然界的本原,也可能是某科界域的本质。那些认为道是方法,规律,道路的显然是把首抽象或损掉,仅剩走之旁这个过程或轨迹了,它能否就能适应所有对象?这隔行有时如隔山呀!不过既然老子说道生一,且他的道是无中有有,无中生有的,道被损了首剩下以致无为的走之旁,也合老子之意,用某种规律去随心所欲地去无所不为也不鲜见,但始终还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更有把走之旁损掉,只剩规则的,不知管人的规则管水行不?道字仍难解《道德经》的道。因为这些可能都是所谓的常道!

    三,何为常道


    怎么没人来讨论呢?
    三,何为常道
    如果说:从道字本意中所理解的道,是最先,头脑在相应环境条件下(规则背景),运动变化至终止的过程,还不是老子的道,是因为它们是具像的:比如同时种下一批种子,其个体的不一致;或去除差异,寻求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共同点),而综合至此形成某种类,其过程也是此类事物所具有的,因为如此它们才会变得隔行如隔山一样具像而非普适性。正如佛经《金刚经》中所讲那样: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也如电,应作如是观。不种其因,不得其果,一切存在都有其原由,存在即合这个理,虽然不一定有利。
    然而,在实际中却往往违背这些,将这种常道理解成为了普适性的用以解决一切问题的真埋,因此,道德经中才有了那些反智的言说,也如同反教条,反本本主义一样,是高端思维对低维思维的知识的不屑!如柏拉图的理念模型,亚里士多得的形式,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马克思对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抽象获得的解释一切的公式,明清的存天理去人欲的天理等等。
    传统道家损之有损以致无为的返朴归真,归一,佛教剃度的去发(同法)归首,去悟一切由此而来的如来,以及寻根问底的归根寻本的传统思维,赋予了中国人追求统一的思维模式,因此,中庸也被理解为两极和中的和稀泥,手心手背都是肉,因为如此才统一而生出手指被普遍地忽视了。而思方则在概念,定义(区分比较,而是与非的本质),内涵,外延,以及同一律中,寻找差异,至白马非马的地步。并由此而将统一体解剖分析得枝离破碎,它们成为了科学,如同行首之道一样成为了各行各业,好的科学成为了统一体的分支,比如化学统一于原子,原子统一于量子,量子还需统一,而不好的科学则如分裂出去变成了一根葱,一颗草。
    中西方两种思维,是这样背道而驰的表现,正是源于对道的不同理解,正如时下的中医与西医近似水火不容的矛盾,这种矛盾也反映出了常道的具像性和局限性。
    因此,寻求百虑而可统之的一,去西天拜谒如来,求取真经,在当下仍在路上。
    然则,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老子之道还在那个一之前呢!并说,损之有损以至无为方可闻道!当真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啊!
    那么,老子之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究竟是什么???
    四,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究竟是什么
    四,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究竟是什么
    道之首,并不代表一切由此而来的一,所以老子认为凡此道者,因其具象,而为常道。而老子的道更在一之前。有如下几种:
    (一),时空的纯形式
    当把一个空间抽成真空,会在其内产生电子或带电粒子,其来源或为此空间之外的物质穿透器壁进入,或为容器本身电离形成,久之,其内会与外部形成均衡,正如保温瓶无法恒久保温一样,它对环境状态仍是十分敏感的。
    这个无的空间就如一之前的无极,当外部物质进入至与外部均衡这个演变过程加上评判的标准时间,使其成为了一个流变的多维时空状态,它就象一个小宇宙(小的空间与时间),并与其内在的事物存在与运动的流变过程构成了一个小世界。按相对论讲其间的规律与外部等价,除非被破坏,它内部部份与其边界形成一个整体。在其高速运动中会产生尺缩和时间变化的现象(如蔬菜大棚内作物的时间变化一样)。
    总之,这个真空态的空间就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的纯形式的空间,加上时间就成为了一或首之前的无。
    由此引申而来的还有:如未书写的空白纸;干净的黑板;开垦好准备播种的土地;董事长为职业经埋提供的平台;未装入物资的包装瓶子等,它是没有内容的一种时空纯形式!
    在传说中还有一种乾坤袋,天地可装;现代修仙小说中对这种小世界的修成有不少的描述,这种修成也如生物孕育种子而成正果。
    这种纯形式的时空间,是一或首之前必须有的,否则一与首也无法演变,所以,女娲和伏羲一个手拿规(范围)一个手拿矩(东西为时间过程,南北为条件),并阴阳交而万物生!先有规矩,游戏才能进行。这些以被实际中普遍所了解,且对时空的运用和管理十分精细化了。更有内容与形式不匹配的挂羊头的形式主义让人们很反对。
    (二),一种系统相对环境均衡的静止状态即混沌状态
    这里需要引入一个被《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扯淡地理解了的物理概念—熵,之所以说其错误理解了熵,是因为他将系统内均衡状态理解为混乱,而将非均衡态理解为有序,这不仅对自然还会对社会的理解形成错误。焓与熵源于水的相变,冰完全转化为水,水完全转化为汽,转化点上温度不变所需热量极高,这些热为焓,相反的放热为熵,它也反映了系统的状态,在非均衡系统内会形成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运动,达到均衡后系统相对稳定并相对静止。
    在传说中天地初开于混沌,混沌就是一种系统均衡态,它可能象鸡蛋或植物种子,在其生变前,它也是一种一或首前的静态,因其处于静态而不动不表现,故表现为无,但其中有有,其中有物,其中有象。
    (三),主观的无意识
    如同初生婴孩那样的无意识状态!如果说时空纯形式及均衡的相对静止状态,是客观的,一是首或一在它之后,一是首或一在它之中,它们都是通过客观认识的不断抽象综合而获得并在主观中形成,它的表现都是在主观的无意识中生成,无意识这种状态就是首与一之先的还在客观时空形式及相对静态的无之前的无,无意识产生(即婴孩的出生),随后才产能产生上述客观的无,以及那些首和一,因此,婴孩的无意识是所谓先天的.这个先天的无意识如何被自主自觉或被教化,而形成知识与智慧,已被很多精神学,心理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无需学舌了。
    作为道家的修心与修身,道德经已有描述,那就是从现实世界返回自身,直至无为的婴孩的无意识状态,致虚守静,应天地变化,法道自然,在观念中形成与外部世界对应的世界。从而将自已变成现实世界孕育成的果!道佛两家身体力行,不断传承发展了那些精神修成的成果,实为人类完善自我的一大宝藏,相信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一定会殊途而归于一的。
    由此可见,道家的道就是先天的,在后天一和首之前的无意识,这是有了一定现实世界经验后,再返回自身,然后重新演炼养成的与外部世界相对应的主观内在的世界,而西方哲学则称之为观念的世界!
    五,道之德

    五,道之德
    作为清空意识,达到无意状态,是否象抽成真空的容器,或为现代所谓的电脑清空内存,会使人的意识变得有容且灵敏呢?其实一般人都可体验!将注意力从眼中间向脑内中心移动,想象头部整个头皮及面部都在向这个中心聚气(此为上丹田),如此多次至感觉头部没有任何紧张之处,然后下移至中丹田,吸气由上半身含上肢向中丹田注气,至感觉上半身完全放松,又移至下丹田,也如此,再感觉没有紧张之处后,移至由脐部进气(脐眼为所谓的谷神,身体被孕育时,此为全身养料输入处,瓜熟蒂落后,谷神未死,联接内部的营养输入路径尚在),冥想吸入元气,将会有一些体验,户口清空意识,冥想全身毛孔都在进气,之后一无所想,注意力一无所注,会感觉到所有感觉器官都灵敏起来。当然,这和道家养身修心的那些经验法门可能相去甚远,不可为真。
    而得道之人拥有小世界(观念的世界)理解大世界,其思想境界肯定是很高的,思之维度是全息的,欲说难尽的感觉在道德经中随处可见,这是一种达于绝顶的感觉,叫绝学无忧。那些还在点状思维(所谓定义摡念,用这去指认而名的,在区分中将不同点作为本质,作为标准内涵外延地是与非),线性思维的将那名那本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作为规律,或不执两端而取中。面性思维的关系分折的联系,相互作用,对立,斗争,统一共赢,或在联系的双方中建立一些礼法仪式秩序的,形成一种新结构体成为新范畴如男女形成家,酸碱变成盐,正负电子变光子,质量与光速平方成能量,质量与望力加速度变重量等等,这些低端维度思维比不上上下,左右,前后形成的六合,以及全息思维更能把握一切。
    故,道生一(点状),一生二(线和面),二生三(体至六合),三生万物(系统论的),万物负阴抱阳(原子核有正电荷,外部有电子是为负电荷,老子此言怎么就与现代化学如此吻合呢?)冲气以为和(是原子,分子的稳定结构,以及电荷极化成为磁场?)!
    故道有容乃大,若没有清空而有所执,没有削发见首成和尚,不返朴归真,怎能容下并得见新的东西?
    故道成就万物而不恃弗有!
    故道几如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而不怨,它服务万物,包容万物,才致世界众彩纷呈!
    故道,成就万物,而不恃弗有!
    故道几于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而不怨!
    因此,集中体现为
    (一),守中,立足于方方面面构成的系统中,以均衡为原则,照顾到方方面面。
    (二),知常,致虚守静,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天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常道之道体现于万物及各行各业之中,知常才明,才能理解包容!
    (三),知根本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一既是点,是概念,是名,又是首,本原,本一质,但追求一,达于极致,就会致极而反,比如追求本原一的大多去拜倒在上帝脚下了,追求统一物理学在能量E=mcc中把m都整不见了,从万物至一,却难以再由一返回于万物,返回现实!等等!
    《道德经》中经典之言,处处皆是,耐人细品,境界不至,难解其意!比如,反之者道之动,弱之者道之用,这个反字,为空间的,是指道的正常轨迹被其他因素改变,当改变缓和下来形成新的东西!反与返,一是横向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一是纵向的轨迹变化,纵横合起来叫命运,所谓的纵横之术就是拉关系,找机遇,求发展,变命运!
    再如,將欲歙之,必固张之,將欲弱之,必固强之,將夜废之,必固兴之,将微取之,必固与之。欲使其不亡,必先使其张狂!这被主要地从对敌方面去理解了,其实,这些又何曾不是对化学反应的概括呢?对于量子力学,现在主要采用高速撞碎(高能对撞),破坏之后磁场中偏转,将微放大而后显现,并判断这些量子的形态,那些新的发现,就被宣布为又一块新大陆,将改变整个世界!也不管它是怎么的昙花一现,若按《道德经》的上述方法,对一些辅射源恐怕也能很快就找到控制的方法了吧?
    总之,道之德对仁,义,礼,智是此较轻视的,之所以如此,是基于道的孔德之容,唯道所从,此道,并非根据具象之道而来的,后期韩愈就认为,那些把片面根据作为自已行为依据的,称为道,是有君子与小人之别的,韩愈对道德等级的划分是仁,义,道,德,道被排在第三位了!而《道德经》对道德的排序是怎么的呢?他是直接按人的境界地位来划分的,与仁义礼智不在一个套路上。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被分为1是道人,是神,他透彻一切,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2是天人,也即圣人,这圣字就是超越土地的存在,他能知势,造势,引领时代潮流,开创新时代的人,他象天一样主动!3是象地一样的贤人,在封建制度下,那些被分封拥有土地的人,应象土地一样养育万物及人民,做到了,就是贤人,贤人如地,应法天!4是人,是具有完整人格,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因此,要求他们应法地!还有就是民,农奴之类的。在《道德经》中,如此对人的境界地位这样划分,还要什么仁义礼智呢?对于老百姓,圣人不仁,视之如刍狗,通过立法,让其明白那些可为不可为,违者法力,且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治大国当真就如烹小鲜了!
    是故,庄子不做贤,因为社会责任大,又当不了圣,只能成神,其神思神作,把个道法自然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了!
    后世不知儒道之区别在于此,把个仁义道德整个遍都弄不明白,岂不可叹么?
    今天,科技昌明,在传统苍劲的根杆之上能否繁茂新枝?只希望,传统莫在保(护)守(旧),封闭(于盆或井)中,变成古董和盆景了!应象古君子爱梅(艰危时有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兰(无用武之地时,慎独),菊(有独创精神,不盲从),竹(不迷信权威,能日日新苟曰新,能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断推存出新,向上发展)那样,成为真正的道德高尚的人!
    为学曰益,闻道曰损,损之有损,以致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怎么理解呢?其实很好理解,比如说写满字的黑板,你把字擦了(损),剩下干净的什么都没有的黑板,此状为无为,但这空白的黑板你又可以写下新的任何内容,空无的形式,可以什么都装不是?又如,将某种矿物质的某种元素提取出来,这是一种剥离(损掉)其他部份,而回到这个元素的返朴归真,此时此种元素处于无为状态,却又意味着它更多作用。
    形式逻辑.辩证法和系统
    形式逻辑,使思维发展成为了一种线性思维模式,这主要是(1)、它是一元性的。在区分事物而获得某种特殊性并把此种特殊性作为本质,以及追求事物某种现象的本质时,事物被当作了这种“本质”,事物就这样被同一种方法解构成为多种性质、部件和作用;在形式逻辑规律的要求下整体的事物成为了部份.(2)、在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分析上(或演绎推理中),它表现为一种必然性,这种必然性趋势的原理、原则,由于其根据的单一性,而表现为线段性;(3)、这种运动变化的条件是理想化的。由于这些原因,而规定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单向性,发展道路的线段性。整体事物被分解为很难整合的许多细节和部分。这种思考也是很容易建立在实验证实基础上的。
    辩证法:从认识的方法上来讲,它被理解为:一分为二,这两方面关系的经验性总结,或事物相对性关系的经验性认识。
    “对立统一”有多种解答,(1)、它是对应关系中“异性相吸”的一种表答,如“正反合”、“相异相成”等,这表示“对立的事物统一为新的范畴”,也即是新事物的生成。这样,对立统一就不包括“同性相斥”的竞争性和斗争性的矛盾了。
    (2)、是认为:任何事物内部以及与外部的关系中,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这样,事物的复杂性就被表现了出来。这种复杂性表现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
    对立统一在事物发展变化上的或然性的多种解答,而表现为非线性的不确定思想,使辩证法游移于相对性的关系范畴,而陷入了思辩的旋涡里。
    逻辑,只是选择了这种思辩性中的一种可能性,使其线性化。由于事物变化的多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着的。因此,这个事物在形式逻辑思维中,就会象长头发一样,被线性化理解。每一根头发都是一种必然性的话,那么,这个事物在原本状态下,就存在着相应多的必然性。事物在没有经过这些必然性进行改造时——它就是“原本物”。这个原本物正如当一个人才降生是个婴儿时那样,他有可能对应着社会上的各种职业,但当他到老时,才知道:自己的一生是一种必然性和很多偶然性情况下,才走了狭小的几条路的。正如黑格尔在其《精神现象学》序言二中这样说:
    “把上帝理解为唯一的实体,曾经激怒了当时听到这一定义的人们,其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本能地认为这个定义只是毁掉了自我意识,并没有把它保留下来;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与此相反,坚持思维就是思维,普遍性本身就是这个单纯性或无差别的,不动的实体性;如果还有第三种看法,认为思维是与实体的存在合而为一的,把直接性或直观就了解为思维,那还要看是不是这种理智的直观又重新陷入死板的单纯性,以一种不现实的方式来陈述现实本身。
    活的实体又是存在,只要它是自己建立自己的运动,只要它是使自己转化为他物的媒介,这存在实际上就是主体,换句话说,就是现实的。作为主体的实体,是纯粹的单纯的否定性,正因为如此,它是单纯者的一分为二,或树立对立面的二重化,这二重化又是这种无关紧要的差别及其对立的否定;只有这个自己恢复自己的同一性,或在他物中回到自己的复归——而非原始的统一性或直接的统一性本身——才是真东西,这就是成为自己,就是以终点为目的而又以终点为起点的循环。这循环只有在完成以后,在达到它的终点之后,才是现实的。”这个原本物就是从各种关系联系着的结构中回归到它自己的本真的所谓的主体.
    对这样的原本物仅仅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解答,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真正的辩证法,仍然应该回归到他作为方法的范畴之中去,他实际上就是一个辩和证的两种思维的统一。
    辩:是比较和区分,从而对事物进行解构,对事物相对性存在的同异和条件进行界定。证:是选择,是证明这些解构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整体的关系,还有他与环境相对事物的关系和条件的关系等。这就如同一个国家,一当与外部发生关系时,被分工的各部分所构成的这个国家,必然是相应功能的部分去起作用。比如战争,从整体上讲,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一种关系,从内部的关系上讲,只是兵对兵,将对将,谋对谋的。
    系统论,正是由于在形式逻辑的解构中,失去了事物的完整性,而力求将这些要素整合为事物本身,但是,却难以找到这种整合的根据。因此,如耗散结构的创始人普利高津认为的那样:“中国的思想对于那些想扩大西方科学的范围和意义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来说,始终是个启迪的源泉”,还说“我们正朝着一种综合前进,朝着一种新的自然主义前进。”为此要“把西方的传统(带着它对实验和定量表达的强调)与中国的传统(带着它那自发的,自组织的世界观)结合起来”。协同学创始人哈肯也认为:当我们研究复杂系统时,中国传统思想中强调整体性的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我国有这样的哲学思想的传统,又为什么不能创造出自己符合时代的精神来,而要借助于西方呢?
    这是因为:传统的这些方法使我们善于把握整体,却忽视局部与部分,能够想像,却难以作成。理论不为实践开道,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太远。理论的这种高远,体现于综合,实践是实际的,在每一个步骤上需要强调科学、适度,便于控制。信息论正是在这种基础上得到建立的。理论可能提供方向,而实践要克服许多具体的问题。因此,中国的传统方法需要注入数学、注入实验、注入可实践的细致!辩证法必须进行逻辑性的改造!!!!
    系统论、协同理论、自组织理论等,可以说就是在思辩性的辩证法——被形式逻辑否定之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科学辩证逻辑法,是被形式逻辑将一分为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在内在的概念从属性上被人为地进行了逻辑排列,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就是统了。这本身就是一种辩和证的统一。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成为了一个复杂的多元结构,每一种内在的因素都可能影响系统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复杂性表现为事物内在结构的多元性和相对环境关系的复杂性上,这也反映了事物现象的多样性、运动变化结果的多种可能性。线性思维仅仅只是表现为系统事物在控制之下的表现,非线性只是事物处于一种开放的、自由的、自然的形式而以。因此系统只能在施行了控制之后,才能减少偶然,获得必然的结果,才能使结果明确。
    在开放的系统中,环境的变化,促使系统调适,从而达到相对环境条件的进一步的稳定,系统的这种调适性(自组织性、知变应变能力、自觉变革)和不可调适性,决定了系统在环境条件变化情况下的存在形式。
    因此,辩证法的辩,不能仅仅只是二分方法的,从事物内部结构上,以及从事物相对环境事物和条件上,都应该有深入细至的辩性才行。
    物与魂的关系?实质上应该也是物与物的属性的关系,或是物与其内因的关系——这样说,则魂应该产生于物自身了。也因此,它才会局限定位地产生——而形成具体的个别,以至万物。也因为如此,物才能自然,而非被然。但是,物又有被然的一面,因此,也应该有外在之魂吧?这外在之魂,是存在于它物的,因此,魂在物自身,则为内因;魂在他物、条件(包括空间环境)则为外因——这就是内因和外因之说。
    内因是单一的?这是形式逻辑的一元;
    内因是非单一的,而是两方面的?这是辩证法的;
    内因是三元的,因此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易经、道德经的。
    这大体上就是用简单的数字所表现出来的吧?
    属性有多少种?这是这些方法所以不同,并形成不同思想的很大区别的地方。比如对人的认识:就有是劳动的人、意识的人、需要的人、符号的人、人性善、人性恶等,要么是这,要么是那的形式逻辑的主张。在西方的管理学中:先是认为:人是劳动的人,因此人是机器体系中的一部分,后来又形成了动机理论——认为人是有需求作为动机而激励人去劳动的(这实际上是把人放置于动物一样的水平而已)。马克思就认为:人是需要和劳动生产这对矛盾的统一体,因为这对矛盾,才产生了意识,并因此而区别于一般动物。在社会分工中,人被异化,使人的属性发生分离,人不是完整的人,而人性的复归完整,以至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历史趋势,这种趋势对社会形态的作用,就是发展社会,使社会从一种形态到另一种形态。因此,人必是需要、劳动、意识三位一体的。任何单一的人性说,或认为人仅仅只是需要作为动机,而激励劳动的辩证法,都是不正确的。
    ——推广到对物的认识,亦然。
    由于魂会局限定位的产生,因此,就有具体和共同的矛盾,这个矛盾,也是一个很困惑人的话题:
    道家认为:存在着一个共同,这就是本原。而具体的事物,又有自身的规律——自己的原因所规定的自己的命运。这个共同是怎样形成具体事物的呢?是因为阴阳两类本原,利用空无而形成“负阴抱阳”的万物的。这个共同,也是类别具体事物,并在具体事物之中的部分,具体的万物,因为这个本原——才被统称为物的。但这个部分,又是不能等同于具体事物这个全部的。而一般的形式逻辑,则把本原当作具体事物的本质,并等同于事物本身,而犯了以点代面的思维错误。
    寻找本原,就如同剥大葱,最后剩下来的可能只是一个空。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思维方法不对呢?还是什么原因?因此,才让人回过头来检讨自己,从而形成了所谓的认识论的哲学。方法在那里?假如万物有共同的本原,那么是怎样而形成万物的?是因为结构方式的不同?这个结构方式——也就是方法吗?具体事物的整体表现与这个结构方式的关系是什么?这是物的魂吗?
    如果,有这样多的方式和方法,那么,又何必拘泥于某一种什么什么的方法呢?佛教《金刚经》中就讲到本与象这样的问题,最后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也如电,应作如是观”。什么意思呢?是说: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和方法,但又不恒是如此地固执于一种规律和方法,因此,事物才具有多样性,并象雾、象电一样闪现不定,人们应该如此看事物,不能够僵化、保守、固执。佛讲:一切为空。空是一种心态,可容,可大;空是一种境界,能自然,而能无中生有。佛教为什么以莲花为基?花瓣是象,但中有莲台,这莲台即是佛,是本原。
    寻找本原意义何在?让人超越现实进入虚妄?这是佛、道两家之迷。现实和虚妄的根本世界,其间的联系是什么?没有实践,彼此分离,虚则妄也,妄为心魔,因此,需要有相关的法度去修行。
    《西游记》就太有意思了:唐僧是实践主义者,要一步一步地达到那个境界——这好像西方形式逻辑、实证科学;孙悟空是哲学家,大智慧者;沙僧唯物;猪八戒则现实、唯心。然而,他们都殊途同归了。——这不是本与多的关系吗?
    道德经的道就是人心,心在,一切才能被映照,我思故我在,我在才能为天地立心!心在客观的无一一时空间的纯形式,静止不动不表现的混沌态之前,心先立,世界观才能建立起来。这看似唯心,难道就不正确吗?
    将一个容器抽成真空,会产生成对的电性粒子,它们结合,在有重力情况下,会消失(其实是变成电性中和后的纯质量粒子,而沉降),然后又会不断产生新的带电粒子!这种低作用强度下低速的粒子运动变化,比高能对撞机更容易观察研究粒子。而佛道清空意识,也能感知到这种情况,而达到所谓开悟,并引导电性粒子进行修炼吗?否则,他们是怎么那样地接近了外观的科学的?
    对“无中生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应该怎样理解呢?
    本人认为:这是老子对易经: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错而为64 卦的另一种方式的理解。用数理描述为:2的零次方=1(无中有有,无中生有);2的一次方=2(是太极生两仪);2的二次方=4(是四象);2的三次方是八卦。这种从零次方到三次方,就正好是:无中生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了。
    太极是本原的道(这个道“非常道”,即不是通常讲的方法、道路、轨迹、命运的道,这个道名之曰希、夷、微,又可名之曰大;其恒有欲,以观其所撤(运动轨迹),恒无欲以观其眇(静止状态)。——因此,道是本原,这个本原又是生动的,实在的,其微小柔弱,但是又能自然地形成万物。
    我想:这种认识在当时来说,无疑是如同日心说一样,它是对天尊地卑,天地生化万物的天命思想,五行思想的革命。——这是无生有即2 的零次方的解释;2的一次方=2,即太极生两仪,是对本原分为阴阳两类,也是“一分为二”的辨证区分之源;一生二,即由阴阳而为四象,从现代的理解,是为平面的分析方法,能否为对应关系的理解呢?在我看来,四象从物理学角度看,更象是现在的基本粒子的渺观阶段;二生三,即是八卦形成,是2的三次方,看元素周期表,电性以外层电子1--8为周期,而表现出不同元素的对外化学活性(电磁性),但是其原子量则是随中子数、质子数的增加而增加的,即电磁性是可变的,质量则随之增加。电子、质子、中子三位一体而为八卦,是否对应原子八族?门捷列夫是以什么原理而为元素周期表的呢?2的三次方,从三次方来看,一般是空间弥散性状态的描述,因此,三对应八卦,对应原子,对应八种系列的可能,是事物相对稳定状态形成的表述——这显然是超越了五行思想的。
    由三生万物,这就是分子阶段、分子复混段,即微观、中观、涨观段的物质状态。
    ——这是对自然的物的世界的理解。
    从人(太极)——分为男女(两仪)——恋爱阶段(四象)——家庭、家族、民族(八卦)——到社会,不也是一种易经象数的解吗?
    因此,我很赞成孔子将易经称为范围天地而不遗的大道理的。
    易经的这套结构,从无史到有史可考的哲学思想看,都是我国思想的主干,只是失落于近代的西方科学,——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国思维擅长于辩证,擅长于高端往下看,从大处着眼,中国人就是因为这种思维形成了一个人人是龙,集中在一起是虫的现象。这是和西方的从具体,从细节,从部分到整体的形式逻辑思维正好相反。这种相反,就好象冥冥之中的东西一太极也!
    道的基质与维度
    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说闻道曰损,损之有损以致无为,而为学曰益!这个一之前的道,客观上是时空纯形式的无,或相对平衡状态下的相对静止不动,不表现而呈现的无,主观上是无意识状态的无!
    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现在许多人仍然无法正确理解,在易经中,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错而为六十四卦,这两者好象又有一种对应关系,却又不知怎么对应起来!
    道的0,一,二,三,其实就是事物的,空间的,乃至思维的维度!而易经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及六十四卦是基于基质为二的0,一,二,三,六五种维度,即2的O次方=l(太极),2的1次方=2(两仪),2的平方=4(四象),2的3次方=8(八卦),2的6次方=64卦。
    由此可见,这0,1,2,3,6就是维度的意思。如果用哲学语言讲,它也是形式与内容关系范畴内的问题。
    对于形式,是指时间与空间。
    空间的维度有点,线,面,体,正好对应0,1,2,3。
    时间也可分为标准时间(日地关系及北斗七星的转动,即北斗七星斗柄一周,地上一年的所谓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二是对象存在与运动变化的过程,三是观察者的时问等。
    如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维度方面去解析刚为如下:
    道是所谓的无,即为0维,假如基质为a,则a的零次方=1,这是事物从高维返回到低维度的0的归真返朴的静止状态。所以,道德经讲闻道曰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这正是从高维结构状态返回到它本身,在现实中,比如分解提纯某种元素,在思维中,这就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过程。以及执去所有外部影响,回到无意识状态。
    道生一,则为一维的,即a的一次方=a,这是对对象进行命名,形成初步的概念。道生一,也可叫道升一,是从0维上升到一维!
    一生二,则为二维的,即对象的平面关系,有几层意思,一是区分比较等分析从而对对象进行定义,二是本末,本(内因)因(外因)至结果的因果关系等,一般的辩证法也属于二维性质的思维方法!
    二生三,则为三维的,即对象a的三次方,它属于三维的系统结构的复杂状态。
    对于空间上的0,1,2,3维,一般尚能理解,而加入时间,构成所谓的时空的回维状态,是否能够用a的4次方去理解对象的存在与运动?由于时间与空间是不同的形式,也只能将时间作为一个单独的要素,纳入对象的演变之中,才能较为正确。因此,道的演变就有a的0次方乘t,a的一次方t等。比如a的0次方乘t,表示对象在没有化学变化下的存在与运动,这就很符合一般形式逻辑的演绎要求!
    至于所谓的持续作用力导致怕加速度的时间增维,在一般的物理学中,有大量的科学表达,在此,无需多谈。而时间的倒退,帮止,加速等却仍然如迷,有穿越吗?怎么可能?
    对于维度,从三维到四维,已然显示了它的复杂程度,让一般人难以想象与理解,还有更多维度的,甚至推算到了十一维了!
    而易经的六十卦则为基质a=2,维度是六,这里仍然如迷。三生万物,是进入了更高维度了吗?

    呵呵!你的是非判断,还作不了准!不过,预祝你能获得诺奖!这是真心的祝愿!
    关于基质,哲学乃至科学至今仍然不清楚。从哲学层面上看,西方受形式逻辑影响,基质(对象或本质等),大多数为一,这个一,在空间形式上即其各维度上的表现是什么呢?一的0,1,2,3乃至多维仍然为一!这很符合形式逻辑的要求!后来被黑格尔发展为了一分为二的自体矛盾性存在,而形成了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法的体系,也有为这个一寻求到一个相对性的存在,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改变的,辩证法体系。
    基质为一,在0,1,2,3的不同维度去认识,以及加入时间维,其反映出来的对象的存在与运动,多数是机械的形式,它的运动变化,是需要借助外力,或需赋予其精神与目的才能自圆其说的!
    黑格尔的自体一分为二的自我否定之否定,虽然不需要借助外力,而能通过内因的矛盾性自我地转起圈来,正如太极图形所显示的阴阳一体那样,显然,这仍然只能在0维至一维,至多上升到二维,三维以上优不好去理解了。
    马克思对人进行了一分为三:需要,劳动,意识,以及其他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等,这是自体的三维性结构的,比一分为二又有了更进一步!
    而东方思维,从易经来看,其基质为二,即阴阳。
    因此,而有2的0次方=1,是为太极,即大至极与小至极的意思。在《道德经》中,关于道的这些特点的描述有很多。
    2的1次方=2,是为两仪,不仅包含了自体的矛盾性,还有相对性,即阴与阳!因为如此,而一生二至2维的2的2次方=4,为四象,它是一种自体矛盾性以及相对性的同异关系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改变的辩证性解答。
    对于2的2次方=4,从基质上的自体矛盾性上去一分为二,这相对于西方传统的形式逻辑的哲学体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而东方则普遍停留在相对性上,比如对对子,对仗,对联等等。
    2的3次方=8,从基质本身来讲,如太极图,就是涵三为一的,如性,质,形三位一体,后来,明清之际的方有志把它分为正因,反因和公因。马克思对人,的定义也是三位一体的,这就是其需要,劳动与意识,而需求是根本的,劳动创造是因为需求无法满足时,产生了意识,然后才形成的。将人定义为有意识的,有劳动改造能力的等等在区分中定义的基质(属性,区分的本质标准)概念,显然是片面的。因为如此,在三位一体的概念上,结合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所创立的马克思的哲学体系具有了系统性!!
    在传统中,对于人的认识,也是需求(食色性也),劳动和意识(心)三位一体的,并在相对性上形成了特有的天(自然)人关系,道家强调了天人合一,而儒家特别是荀子对天人关系从时间维度上进行了考察而提出了天人相混,到天人相分,天人相制,再到人定胜天这一历史发展规律的,其手段与方法是假于物伇万物,且以群(即有组织的社会性)来完成。可以说这就是早期的社会主义了!
    对于二生三,马克思讲到对立统一形成新范畴,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种相对性关系上的合二为一,比如男女结合形成家,这个家就是新范畴,新的东西,家成为了这对男女的公因!孔子的中庸造端于夫妇,也有这层意思,故孔子是很倡导创新的,而提出了日日新,苟日新。在自然的物理世界中,这种对立统一形成新的物质及结构体,也可以叫化学上的化合与分解,以及机械构造。在物理学中如质量与速度的关系有能量E=mcc,重力=质量×重力加速度等等。
    基质上的二生三并形成三位一体的新事物,这就是创生。可以说事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2的3次方=8,在空间上,就应该是三维的,然而,传统中大多数却依然在平面上去进行一分为八的理。它应该是立体的。
    比如三维有八个区间,而且有上下,左右,前后中。
    上为天为乾,为天之中,围棋叫天元星,是北斗七星之位,北斗七星一周,地上则为一年,故有天上一日,世间一年之说。
    下为地为坤,厚德载物。
    前后为南北,为离火,坎水,是运动生物之源。
    左右为东西,为震为建木,为春,建木在东,在山海经中是极东之所,在美州。西为兑,为金,为成,由东经中至西,分别为春,夏,秋。故中土之地叫华夏。
    这东西是时间,过程,也叫经。而南北是空间,结构的,也叫纬。经纬之能,经纬之才,纵横之术就是由此而来!
    中,为艮山,对应天之中的北斗七星,是为地之极的昆仑山。还有巽风,为信。故古人对八卦是立体性进行安放的。这种安排,是否易经的最早版本的连山易呢?很有可能!
    这东,中,西,而分别为春发,夏长,秋成,却缺冬,冬为终,为藏,显然不是后期的将南离作夏,北坎作冬,这样的平面布置图。这东中西而藏冬,就如白天与黑夜一样的轮回。
    人类文明,在这条经线上,也如春夏秋冬那样兴衰起伏着。至今,是否又开始了第二次轮回了呢?如是,谁主沉浮?
    2的3次方,显然是一种三维的系统的认识方法。而传统则在此,主流都依然停留在平面上,这确实是很遗憾的事情。儒家在上下左右前后的理解与安排上,虽然赋予了它们不同的含义,而发展了社会伦理方面的礼学,在空间形式上丰富了建筑学等。却没有推进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及几何学。这种缺陷,是导致东方思维在近现代落后的主要原因吗?
    事实就是如此,历史至今,普遍地对于这个0,1,2,3的维度不清楚,太极是个平面,四象是个平面,八卦也是一个平面,一分为二,四,八,天干,地支,金木水火土,乃至四秀,二十四节气,十二月,六十甲子等全装在太极图这个平面之中,形成了时空万物无所不包的太极罗盘,这种统一的平面认识,虽然表现得很渊博,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精细准确性的思维。
    这个基质,是至二就完成了吗?
    假如阴阳两类基质,再加上一个结构空间,刚为三,且基质本身又有性(分阴阳,正负等相对性),质(质量),形(自有厂式自为空间),再在三个维度,或多个维度去理解,则会有:
    3的0次方=1,这也可叫太极,是涵三为一的,正因,反因与公因。
    3的1次方=3,正因,反因,和公因,或门从极和中,这在2的2次方的四象中,也有。
    3的2次方,形成平面八卦,再加中心,则为九宫。
    3的3次方=27,又代表作什么呢?比如:人的需求,劳动,意识的三位一体与自然,自身及社会的复杂关系形成的状态,能反咉多种类型,性格的人吗?
    还有更高维度的,比如社会,社会需求与社会生产,对立统一形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如同人的两条腿构成的下半身,社会的文治武卫构成如双手的上半身,其上还有首脑机构,社会如同人一样,这是否算是高维度的?
    上述这些,只是基质与空间维度上的复杂的关系,如果再加上时间维度,并且,将时间也分为:对象的过程,标准时间,观察者的时间,情况将更为复杂。
    因此,闻道曰损,在复杂的高维的现象世界中,人是难以穷尽的。佛道让人返朴归真修心炼神,从根本上去无为而无不为,以此达到心灵的解放。如此,人生的意义又安在呢?
    现在,科学在基质为一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区分那怕是白马非马地分析寻求到所谓的是与非的本质,在时间维度上把对象约存在与运动变成象脑袋上长出的彼此独立的头发一样,简单的逻辑分支出不同的具体科学,虽显机械,但仍然借助并发展的一些科学手段,向着那个唯一的上帝靠近了。但这基质唯一的方法,显然也西方思维的缺馅,使其象摸象的盲人,摸象的盲人样的西方科学,需要统一,在如头发,如草一样的分支中,归于根本,虽然产生了系统论,但仍然是机械而困难的。
    基质是一,是二,还是三?东方主流认为是二,更有涵三为一认为是三的,在《道德经》中,万物负阴抱阳,中气以为和,阴阳加中气,如男女加个共同的家,虽然它不是根本上的道,而是道形成的万物,但三显然是由一,而二,再三进入高维的系统阶段了。
    维度从O,到l,2,3维,这些在东西方哲学,科学及实际运用中,都已经有不少体现了。而数学在脱离基质的情况下,似乎已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地。许多科学正是结合了数学而赋予了其基质才变成为科学的。
    这道的基质与维度的0,1,2,3至多,再由多而至3,2,1,0,《道德经》用闻道曰损,损之有损以致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且,为学曰益来表达了。而被高深的人们进行了高深的解答。
    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在反复地进行着这种0,1,2,3,多,再3,2,1,0的循环。如睡着了,为0,醒了为1,在家里与家人联系为2,去工作上班了为3为多。
    由此可见,道德经其实也就并非难以理解,也并非难以与现代哲学和科学接轨的神秘的学问了。
    那些神秘化传统思想文化的人,不是想形成圈子文化,保守成老古董盆景,就是想炒作。炒古董,炒传统思想文化,虽然赚钱,危害也大!
    易经有三,一为连山,二为归藏,三为周易,这连山,极东为建木,中为夏,西为秋,连山易是否就是夏朝时的易经,归藏,是因为夏易连山,没有冬,而重新排布了卦序形成了叫归藏的商易?周易则为普遍适应的变化规律,因为如此而赋予了新的时代叫周?
    确有同感,前代文明发展到高级文明,被打到了石器时代,留下的传承比如易经山海经等却让后来人难以解读。现在又发展到了可以雄霸地球的地步了。这代文明又将怎样呢?很难说呀!
    周易之后,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到秦的统一,所确立的社会治理思想,又不一样了。
    和治诸夏,万民平均,这是否说明夏的地域是很广的呢?
    道德经的道生一,_生二,二生产,三生万物,以及为学曰益,为道曰损,损之有损以致无为,无为而不为。揭示了人们从现象至本质的思维路径:即从高维向低维曰损,抽象到回归本体自身的返朴归真,如分离提炼某种元素,脱离社会脱离家做所谓的真人等等。回归到本体自身时虽是一种无为状态,就象电脑清空所有内存程序时的空无状态,此时的无为,却对应了更多的可能的为!因此叫无为而无不为!这种无为而无不为叫为学曰益,是由本体到现象,从低维向高维演绎的演绎思维,即从点(基质的0次方)到线(一次方)到面(二次方)再到体系性(即三次方)。
    老子说:道“恒有欲也,以观其所辙,恒无欲也,以观其眇”,“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日静,静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
    道经常有欲望,这样,就可以观察它是怎样运动而了解它的运动轨迹,
    道经常没有欲望,这样,就可以观察它静止的状况,
    万物在我身边,产生成长开花结果死亡,这样,可以看到它的反复,
    天上飘忽不定的,也会回复到它原来发生的地方.....
    ——他们都有自己的运动方式,这就是他们的命(命是过程性的,也既规律 性的,所以又叫命运,)
    在这个命运上事物会反复表现,而具有稳定性就是常,
    知道这种比较稳定的过程性的规律,对这些事物就认识明白了。
    因此,认识自然规律并不困难啊!
    日月运行,万物生长不都这样被了解和认识了的吗?
    假如,它们是真理,这真理不是已经拥有很多了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12-08 14:22:33  更:2022-10-31 12:54:15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