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石头记幻笔(一)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石头记幻笔(一)[第1页]

作者:微尘土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石头记索索隐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石头记》的全名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为什么要把批书人写在书名中呢?说明书中的批语)跟正文是不可分的。书的正文就像一把锁,它跟钥匙是一套,你不能光买锁不拿钥匙。因此删去脂批的本子就像丢了钥匙的锁一样。若干年来大众看到的印本大多是删掉脂批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之谜多年解不开,这也是原因之一。
    一本小说,怎么比成一把锁呢?
    写书的目的是给别人看。看的人越多越有成就感。要想得到读者的共鸣赞赏,就要把意思交代得清楚明白,多数人能看懂才行。《石头记》的作者却相反,故意把书写得晦涩难懂。
    作者为什么要把真实的东西隐去不说?原因也很简单,不能说不敢说。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
    ——第一回是作者自说自话,甄士隐与贾雨村同为作者化身,其它人物也是作者化出来的。

    
    *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梦幻即创作构思过程,作家构思故事情节时,大脑活动跟作梦差不多。真事隐去不是没写,而是像捉迷藏一样隐藏在梦幻之中。

    
    *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此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谈之德,已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可传我。虽今日之茆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防我之襟怀笔墨。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开篇这些文字讲的很清楚。作者”风尘碌碌”,怀念当年的女子,所以写这本书。明明是作者自己“风尘怀闺秀”,为什么回目写“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呢?只能说明两点:一是说儿女闺情故事全是假的;二是说贾雨村是书的作者。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甲戌: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荒唐也】无稽崖【无稽也】练成高经十二丈、【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照应副十二钗】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合周天之数。蒙古王府本:数足,偏遗我。不堪入选句中透出心眼】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甲戌: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有此一部鬼话】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煅炼后性方通,甚哉!人生不能学也】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讲故事要先说时代背景,石头记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就是天塌以后。天是因为什么坍塌了呢?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淮南子)

    
    古人认为天是芸芸众生的主宰。人的头上有两重天:自然界的天和社会的“天”。社会的“天”即掌控人们命运的朝廷。
    自然界的天渺渺茫茫神秘难测,老天爷谁都没有见过,社会的“天”最高统治者却实实在在,人们都要跟它打交道。
    天塌不过是神话传说,但社会的“天塌”在历史上时有发生,就是亡国,而且都是有人“争为帝”的结果。
    天塌比喻明亡。明末先是李自成起义,李自成是很想当皇帝的一个人。接着是清兵入关,清人入关并非帮助明朝,而是要取而代之。接着又有吴三桂诸藩之乱,朱明的后人们也在南方多地建立南明政权。就是在这些人“争为帝”的过程中,把明朝的天给弄塌了。
    天塌是书的大背景,补天喻反清复明,炼石比喻培养力量,女娲氏暗指领路人。批语“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就是人们常说的驱逐胡虏拯救百姓的意思。
    批语写的“荒唐”“无稽”看似说女娲补天,其实是说天塌得荒唐,小鬼子占领大中华有点荒唐。批语“合周天之数”,是说补天是合乎天理运数顺应民心的正义事业。
    “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落堕情根”即“落堕清根”,就是祖辈多年来投入皇室怀抱当汉奸,因此没有资格参与补天大业。经女娲氏煅炼,即经过爱国人氏的教育熏陶有了觉悟,但因为是几辈子当汉奸的家庭出身,还是不能参加打鬼子的队伍,因而感到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蒙古王府:这是真像,非幻像也。靖藏:作者自己形容】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
    ——一僧一道两位仙师跟女娲氏一样,是补天事业的引路人。

    
    *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甲戌:竟有人问口生于何处,其无心肝,可笑可恨之极】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岂敢岂敢】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岂敢岂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
    ——煅炼过的石头没有用来补天,它“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读到这里,读者觉得这一定是比喻一个胸有大志怀才不遇的人。可是听到一僧一道讲红尘中荣华富贵,就要到温柔乡“受享”,一下子变成一个贪图享受的庸人。
    故事中的男主角,同一群贵族少女混在一起,成天无所事事,只是看戏观景,吃饭喝酒,聊天泡妞,跟第一回补天构成极大反差。作者说了,“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只能写这些家庭琐事“老婆舌头”。不过这样写就违背了人物性格发展规律。现实中一个有志之士也会堕落,甚至变成坏人,但要有个原因和过程,唐僧不会一下子变成猪八戒。石头因为无才补天而怨恨惭愧,听了两位神仙的话立马变成一个羡慕享受的庸人,实在不合情理。
    石头记背景是明亡之后,内容是是抗清活动。以今例古,甲申之变等同于九一八事变。石头记也是一部抗战题材的戏,只不过日寇换成水寇,日本鬼子换成金鬼子了。
    《红灯记》是写抗日战争的。李玉和当着鬼子汉奸的面跟铁梅讲话,用了很多隐语。如“留心门户防野狗”“等候喜鹊唱枝头”,用“那笔账目未完”代指密电码。石头记是在金鬼子治下写的,当然不能用明白语言,那是会被杀头的。只能用隐语来表达。
    所以用现代抗战戏来解读石头记,那就很容易了。
    比如甲戌本批语“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落堕情根”可释为“投入大清皇家怀抱”,祖宗几代当汉奸,因而没资格参加打金鬼子的队伍。后面情节就按这个思路来解读。

    把前面引文——石在大荒山遇见一僧一道的引文,将隐语黑话翻译成抗战剧的现代语言:
    有一天,石头正在那里发闷,忽然来了两个人,相貌出众气度不凡,两人先讲的是抗敌救国的大道理,后来又说到鬼子后方去做地下抗敌斗争的事。这些话全被石头听见了,心里直痒。他对那两人说:“听二位讲打鬼子的事,弟子十分羡慕。我虽是汉奸出身,现在已经知道了爱国救国的大道理,跟鬼子划清界限了。从您二位的举动和谈论看,一定不是普通老百姓,肯定有驱逐鬼子的本事和解救民众的胸怀。我没资格参加抗敌大部队,就派我到敌人后方去工作也行。如能满足我的愿望,我会感激一辈子,死而无憾。那两人说:“很好很好,爱国不分先后,任何人只要打鬼子我们都欢迎。不过地下抗敌是很危险的,不小心就会丢了性命。像你这样家庭出身的人,恐怕吃不了苦,还是不去为好。”谁知石头听不进劝,再三再四苦求。两人知道他的心情,说:“你这是孤独寂寞久了,想干点事发泄发泄。那好吧,就派你到鬼子大本营去当卧底,到时候如果遇到麻烦,不要后悔。”石头说:“那是那是,一定不后悔。”

    
    *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甲戌:煅炼过尚与人踮脚,不学者又当如何】
    ——质蠢,作者是罪余之身,社会上名声臭了,不能以作者出面,只能假装批书人作脚注,就是踮脚。

    
    *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明点幻字。好】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奇诡险怪之文,有如髯苏石钟赤壁用幻处】
    ——这是以物寓人的譬喻文字。先是作者物化为补天之石。补天寓志向高远,“粗蠢”寓社会地位低贱。一僧一道用幻术把“粗蠢”的大石变成一块美玉,作者本来是个被社会抛弃的人,只能给石头记作踮脚注,应该是个“粗蠢”的糟老头子,但经过艺术加工,故事里变成一位英俊多情的美少年,男主角贾宝玉。

    
    *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自愧之语。蒙古王府本:世上人原自据看得见处为凭】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甲戌:好极!今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见此大不欢喜】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世上原宜假,不宜真也。谚云:一日卖了三千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信哉】
    ——照应后文(8)。

    
    *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伏长安大都】诗礼簪缨之族,【伏荣国府】花柳繁华地,【伏大观园】温柔富贵乡【伏紫芸轩】去安身乐业。
    ——批语故意把绛芸轩写为紫芸轩,照应第二十八回药方中的紫河车。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道人”是“说人道人”的意思,空空道人就是用假设譬喻来写人物讲故事,假的不能再假的叙述故事。幻形入世,即改头换面混入敌营搞诅咒破坏。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故事中大事和真人是渺渺茫茫不着边际的。

    
    *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之本旨】
    枉入红尘若许年。【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身前身后事,身前指经历过的事,身后即虚构的情节。照应后文“三生石畔”。
    史湘云从记事时起,就没有亲父母,她是“二婶”养大的。但史湘云咬舌,说不真“爱”和“二”,(20)“二婶”从她嘴里说出来就是“爱新”。《乐中悲》唱“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5)什么意思?绮罗,奇罗也。刘姥姥来到大观园,窗纱换上新的材料,叫软烟罗。(40)那新材料的窗纱应该叫新罗才对。史湘云就是“爱新”养大,“新罗”丛中长大的,没人娇养她,因为不是亲生骨肉。
    这样就清楚了,贾家就是蔡元培先生说的比喻“伪朝””。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
    *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重复强调“风尘怀闺秀”即只写闺情女儿之事。清二知道人说:曹雪芹之孤愤,假儿女以发之。儿女故事全为假托。
    *甲戌眉批:开卷一篇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巢臼 。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眉批:斯亦太过】
    ——批语把此书比如庄子。第二十一回有续庄子的文字,庄子不能续,石头记也不能续。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这空空道人也太小心了,想亦世之一腐儒耳】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断不可少】亦非伤时骂世之旨,【要紧句】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要紧句】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要紧句】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以上一段,跟民国时的只讲风月不谈国事一样,躲避文字狱。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十六字是讲“空”“色”“情”三者的关系。
    “空”,假设譬喻的艺术手法,即所谓的幻笔;“色”即色欲;“ 情”就是秦,书中的秦可卿。
    空是“空虚幻设”,即编故事。什么故事最吸引人呢?一是两队人马打战,一是 “两个妖精打架”(七十三回),前者如三国水浒西游,后者如《西厢记》《牡丹亭》《金瓶梅》,像《儒林外史》这样的故事,读者群就少得多。
    因空见色,编故事先想到的是男女艳情故事,这样最易吸引大众眼球;“由色生情(秦)”,从色欲故事中构思出秦氏这个人物来;“传情(秦)入色”,作者把仇家写成一个淫荡女子;“自色悟空”是对看官讲的,要领悟到色欲故事全是假的,全是没有的事,真的是譬喻。
    十六个字连起来的意思是,作者用空虚幻设的笔法来影射一位像秦始皇一样的暴君,把他写成看起来像是乱伦的淫妇,其实全是假的,读者要知道这是譬喻的写法,不要以假为真。
    为了让看官读懂此书,作者专门写了第十二回来提示,说此书不能正看,要反看。什么是正看呢?贾瑞是《风月宝鉴》的第一位读者,他的根本错误是只看见美女和淫,把男人看成美女。
    *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原本是道人,却改名情僧,到底是和尚还是道士呢?和尚本该忘情,情和尚是不通的。可见书中僧道全是子虚乌有,都是作者用的隐语黑话。
    情僧即“秦生”,一是说人物情节全是因为秦氏生出来的。情僧录,因“秦”而生的故事。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无遇逢,没有遇到知音。
    红楼梦就是第五回贾宝玉的梦,梦中境界其实就是紫禁城,紫禁城建筑多为红色。梦入紫禁城,要知建楼人。紫禁城是明朝人永乐十八年修的,皇帝姓朱,所以红楼梦又是朱楼梦。但明朝人修的朱楼却被清朝皇帝占了。

    
    第十七回的批语称贾宝玉的梦是“葫芦一梦”,红楼梦即葫芦梦。梦中进入胡虏世界。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东鲁乃中原文化发祥地,孔子孟子墨子均为山东人。孔梅溪,孔没希,以孔子为代表儒家没希冀了。
    第五十回李纨谜语“观音未有世家传”谜底是“虽善无征”。“未有世家传”即没有后来人。第九回写顽童闹学,教师是假大儒,学堂里乌烟瘴气。中华传统后继无人,彻底没戏了。
    《风月宝鉴》的第一位读者是贾瑞,他是假大儒的孙子,误以为金陵王家对儒家有情,结果上了大当精尽而亡。
    “风月”也不是指男女情事,也是个字谜。泰山有一个书有“虫二”石碣,“虫”字头上多一撇。杭州也有类似的石碑。传说是“风月无边”之意。

    
    修在山顶或湖中的建筑,风光寥廓,用风月无边来形容,不光是文字游戏,很有诗的意境。
    《风月宝鉴》暗用这个字谜,“风月”二字无边框,就是“二虫”。“风月”的“风”是披着衣裳的“虫”,“风月”的“月”乃表面温柔的二姓仇人。“二”者异类也,史湘云分不清“爱”和“二”,“二虫”即“爱虫”。
    “宝”字是个斗方,正读是“家败尔王”四字,意为:我家败就败在你金陵王名下。也可解为“家败尔亡”,你把我家败了,你们也快完蛋了。书云“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即势不两立之意。鉴,以此为鉴告诫世人。
    风月宝鉴,与“二虫”(爱虫)打交道家败人亡的经历。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
    ——曹雪芹著书的地方叫悼红轩,可见书的主题是悼红,红楼梦是悼亡作,红为亡者。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曹雪芹是署名,作者应是曹頫父子二人。曹是真姓,作者为曹寅后人已成定论。批语写的很清楚,曹雪芹“披阅增删”只是客气话,书就是他写的。
    有人说曹雪芹不是作者,只是个整理者,纯是无知无理之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有这八个字,就是当之无愧的作者。难道披阅增删加工整理不是创作,一个用毕生精力“哭成此书”的人能不是作者?
    如果能用“整理”者把曹氏否定掉,那中国的古典名著《三国》《水浒》《西游》《西厢》的作者都应否定掉。因为在罗贯中之前,早有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以及说书人的话本,早在施耐庵之前已有了《大宋宣和遗事》,吴承恩出生前就有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王实甫是元朝人,公认是《西厢记》的作者,戏剧情节取材于唐元稹《莺莺传》,金董解元就有了《西厢记》剧本,元代关汉卿等人早有咏西厢的不少散曲。
    与《三国》《水浒》等名著不同,红楼故事全是作者自创,没有原始参考的底本。说曹雪芹只是整理者,作者另有其人,这叫无稽之谈。
    一个作品的作者,署谁的名,谁拿出来就是谁的,真正执笔的人是谁并无所谓,因为发表的人要负社会责任。很多首长的报告是秘书起草的,报告出了问题,他自己要负全责,普通人也不关心秘书的姓名。如果石头记犯了文字狱,乾隆皇帝一定找姓曹的算账,不会因为他只是个整理者减轻罪责。所以假如有个人写了红楼梦草稿,怕担风险不愿出面,而曹某敢担这个风险,那姓曹的就是作者。
    *金陵十二钗
    金陵正看是南京,第十二回写“正看”是“南京的东西”,但此书不能正看,正看找不到北,反看就是在“北”。
    “金陵”是个主谓词组。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国,国号金,史称后金,后来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崇祯十七年即甲申年,清兵入主中原。
    “十二钗”本于一则清人笔记。
    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国朝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赵彩姬,字今燕,名冠北里。时曲中有刘、董、罗、葛、段、赵、何、蒋、王、杨、马、褚,先后齐名,所称十二钗也。按此,则今小说中所称金陵十二钗,亦非无本。

    
    十二钗的本义是秦淮十二名妓,作者引来作了书名。“十二钗”不是十二个女子,而是泛指,多多的意思。金,北方来的鬼子,国号叫金。“陵”与“凌”为古今字,动词,侵凌欺凌之意。
    金陵十二钗,受金人凌辱的无数中原儿女。译成现代语:“金鬼子铁蹄下受苦的人们。”
    “十二钗”组成一个字谜,谜底是“玉”,书中的“金玉”,也有金陵十二钗之义。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
    ——脂砚,以血为墨写出来的文字,与甲戌本《凡例》中“字字看来皆是血”相应。
    *仍用石头记。
    第一回开篇把故事内容写为“石上。”
    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
    【甲戌侧批:以下系石上所记之文】
    介绍甄士隐时,正文和批文连用三次“石上”,强调这两字的重要。“石上”即石之顶部或石之头,所以书名叫石头记。
    那块石在第一回里自称“蠢物”,僧道和甄士隐也叫它“蠢物”,共用了七八个“蠢物”“粗蠢”“质蠢”字样。此后在书中多次出现。
    石既为蠢物 ,石上(或石头)就是“蠢物”二字之上,即“蠢”字,“蠢”字拆开是“三人日二虫”,最上是“三人”。
    所以,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意为真事隐于梦中“石上”,石上即“三人”,红楼故事主旨写三人。“三人”与“日”相连,日是喻皇上的。这三人就指三位清帝。
    三位清帝即康熙,雍正和乾隆,康熙像个君主,当是一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满纸荒唐言,”即本故事纯属虚构;“一把辛酸泪”,一把,眼泪共写了五个人物。“都云作者痴,”可知回目中的“痴公子”“痴情女”“痴女儿”“呆香菱”等都是作者化身。“谁解其中味?”书写得太晦涩难懂,估计知音甚少。

    
    *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此则批语如是曹頫写的,那他就不仅是书稿的保存者,应该也是作者之一。如果仅仅是个书稿的保存者,不会对创作过程如此熟悉,并且视书稿为命根子。只有本人是作者,才会把“书未成”视为死不瞑目的终身憾事。
    老头说“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能解开书中“荒唐言”背后真谛的人,即读懂书中真正寓意的人才是知音,才能跟作者产生共鸣。读不懂的人尽管你才高八斗满腹经纶,说的头头是道,也只能是隔靴搔痒不着边际。因此“哭成此书”也有悲叹“能解者”很少之意。“能解者”只有批书的老头和写作圈内几个人。下文的“脂”即脂砚,是另一位批书者。当然也是知音,他也支持或参与了书的创作,有可能是“芹”的同辈。
    “哭成此书”是说这本书是用眼泪写成的,“泪尽”是林黛玉的话,又照应第五回的《枉凝眉》,可见批书老先生就是作者。
    从“哭成此书”一句,可以基本断定《石头记》已经写完了,没写完一般不会用“成”字。“十年辛苦不寻常”“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都证明书写完了。
    这跟批语下文“书未成”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哭成此书”是指书稿已经写成,“书未成”是指书没有刊印成本。
    “书未成”不是说书没有写完,到甲戌年乾隆十九年已经“披阅十载”了,到“芹”逝世时,二十多年时间了,书早写完了。
    既然写完了为什么说“书未成”呢?写书的目的是传给世人,不是为了死后往棺材里放。而私下手抄传阅是不可靠的,极有失传泯灭的可能,只有印为刊本,才能有广泛的读者群,以至流传后世。因此把书稿付坊刻印是父子二人的终生愿望。
    但是印书并非易事,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财力,还要有承当社会风险的魄力。曹家是罪余之人,帮助罪犯家人写的书稿付坊刻印,弄不好会掉脑袋的,谁愿意担这样的风险呢?老头是名声臭了,只能由雪芹和脂砚两人四处奔走寻觅知音,谋求书的刻印出版,但都未能如愿。
    壬午年即乾隆二十七年九月,批书人用红笔在庚辰本第二十一回眉页上写了批语。批语写“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也。为续庄子因数句……”
    谁来索书呢?当然是上面官家的人,其它人不会用“索”字。索书就是讨要那后四十回的书稿。“甚迫”就是不止一次来过,都被作者搪塞敷衍打发走了。这一次是最后通牒。而且限定时日将书稿完成。并且对“后部”的内容作了要求:即毁“公词(子美词)改为“己词”,就是让作者把后部写成歌颂皇恩的文字。
    注意壬午年九月,曹雪芹还在世。作者父子只好跟朋友们商量,众人分工加班加点写了一个假的后四十回交差。以为《石头记》有了这个假的尾巴,或许上面审查过后能够刊印出版。
    可是书搞交上去以后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一直到甲午乾隆三十九年,十多年了。书还只是手抄本,未能刊印。

    “甲午八日泪笔”,联系第十九回耗子煮腊八粥的故事,有可能是甲午年的腊月初八。腊八节也是怀念亲人的日子,“每逢佳节倍思亲”。老头想起逝去的芹溪,只写了“八日”把“腊月”省略不写了。
    “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老头常哭他的儿子(侄儿),想自己也是风烛残年,不久人世了。书未成印,终身遗恨。
    “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獭头和尚何,怅怅!”还是说印书的事,一直到甲午年,儿子死了十多年了,书还没有刊印。他想起书中的癞头和尚带石头幻形入世,空空道人将故事拿去传人,那只是作者的艺术想像。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把《石头记》手抄本印刷出版?恐怕没有。这是多么令人惆怅的事!
    *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
    “一芹一脂”——“脂”即批书马甲为“脂砚”的人,此时“脂”“芹”两个年轻人都死了。“芹”和“脂”在世时,曾四处奔走试图实现《石头记》刊印出版,但失败了(参看周汝昌《曹雪芹新传》第三十章)——只留下我这个将死的老头了,出书无望。如果老天爷有眼,再出来像芹溪和脂砚的一两个热心敢担当的人,把手抄本变成刻印本,那有多好!
    “是书何本!”一般解为“幸”字写错了,大可商榷。“幸”与“本”字形相差很大,识字者决不会写“幸”为“本”。“是书何本”是“这书何时能出印刷本”的意思,因为写本人的内心活动,无需外人看懂,省略了几个字。书稿什么时候才能出刊印本?——希望渺茫。即使有那么一天,我这个老头估计不在人世了。
    “余二人”,指老先生和死去的“芹溪”两人,当为父子两人。老先生估计自己有生之年是等不到书的刊印了。但死后如果老天有眼,“再出一芹一脂”,即遇到一两个《石头记》的知音把书付印。假如真有刊印出版那一天,我与芹两人在九泉之下也会欣慰,没有什么遗憾了。
    “石头记”是用眼泪写成的。“余二人”就是两位作者。一位是“泪尽而逝”“芹”,一位是“泪亦待尽”的“余”。他写批语也是用“泪笔”,标明自己也是作者之一。批书人当是曹頫,“芹”是曹頫的儿子或侄儿曹霑曹雪芹。因此可以断定,红楼作者即“余二人”,曹頫父子二人。
    批语盼望的“一芹一脂”两人,就是后来的程伟元和高鹗。他们在乾隆五十六年将石头记手抄本用活字印刷出版,书名用《红楼梦》。从此以后,红楼梦成为名著广泛流传。作者“余二人”在九泉之下,应该大快遂心了。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是金陵】
    ——当日,甲申年;地陷东南,土地沦陷;是金陵,金为北军原来国号,陵,侵陵,占领。地陷是金人侵略所致。曹寅妻兄李煦任苏州织造,甄士隐写为苏州人氏,有悼亡之意。
    *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妙极!是石头口气,惜米颠不遇此石】这阊门外有个十里【开口先云势利,是伏甄封二姓之事】街,街内有个仁清【又言人情,总为士隐火后伏笔】巷。
    ——十里,势利,因此,省亲回中诗“十里稻花香”中的“十里”亦作势利解。势利街人情巷,势利乃人之常情。
    *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世路宽平者甚少。亦凿】人皆呼作葫芦【糊涂也,故假语从此具焉】庙。【蒙古王府:画的虽不依样,却是葫芦】
    ——甲戌本在“葫芦庙”三字旁批有“故假语从此具焉”字样,“葫芦”为假语,那真言是什么呢?就是宋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的胡虏。甄士隐家在葫芦庙旁,贾雨村寄居葫芦庙内,都是胡虏治下的意思。
    胡适和鲁迅两位前辈先生认为作者是旗人不会反清排满,是一种常情推测,不是必然逻辑。一般情况下,胡虏是排外意识浓厚的汉族文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性称呼,不会出自旗人之口。据此,很多人认为红楼梦不是曹寅后人所作,作者另有其人。这就太迂了。
    曹家虽为满洲旗人,血统也是汉族并非满族,身份是包衣奴才。奴才跟主子决裂以后,其仇恨比夙敌更甚。春秋时伍子胥帮助吴国打败了楚国,对楚平王掘墓鞭尸的不是吴王夫差,而是楚国的旧臣伍子胥。现实中一个耳光就能使铁哥们反目成仇,何况雍正乾隆打了作者曹家不止一个耳光。
    作者拿胡虏来称呼清朝皇帝,还有一个原因。大清朝的民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汉族,满族人口很少。皇上惩处奴才,达官显贵被抄家籍产以至流放处死,对普通民众来说如看猫儿狗儿打架一般(第五回)。作者只有同汉族反清文人站在一起,把家仇跟国恨连在一起。才能得到广泛的共鸣,作品才能流传后世。

    
    *庙旁住着一家乡宦,【不出荣国大族,先写乡宦小家,从小至大,是此书章法】姓甄,【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名费,【废】字士隐。【托言将真事隐去也】
    ——甄士隐就是自称“余”的那个批书人。甲戌本正文介绍甄士隐“姓甄名费”处,脂批指出“甄”就是“真”,“费”就是“废”。提醒看官,甄士隐这个人物是个真人,而且是个废人。
    在元妃省亲回中,有这样一则批语:
    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庚辰本侧批)
    这位自称“余”的批书人,说自己成了“废人”,可见他就是第一回的甄士隐。
    因此第一回的甄士隐,其“原型”就是作者曹頫,跟写批语的老人是同一个人。他自称“废人”,暗合曹頫罹罪后的遭遇,政治生命完结了,过着不会亲人不通庆吊的隐居生活,社会上好像没有他这个人一样。

    
    *嫡妻封【风。因风俗来】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八字正是写日后之香菱,见其根源不凡】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本地推为望族,宁荣则天下推为望族,叙事有层落】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自是羲皇上人,便可作是书之朝代年纪矣。总写香菱根基,原与正十二钗无异】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所谓美中不足也】只有一女,乳名英莲,【设云应怜也】年方三岁。
    ——甄英莲,真应怜也。注意第一回中人 名地名全是谐音隐语,以后各回应该也是一样,但脂批就不注了。
    街名势利,巷为人情,妻姓风俗,是形容士隐火后遭遇。势利为人情风俗,自古皆然。
    如果以为甄士隐真有一个叫英莲的女儿,那就读不懂石头记了。红楼故事中人物关系全是假的。真的英莲是作者用眼泪塑造的形象,作者后来的遭遇全写在英莲身上。“年方三岁”照应林黛玉初进荣府谈病。
    *一日,炎夏永昼。【热日无多】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
    ——前面说了,作者经历一番梦幻,即创作构思过程,故甄士隐的梦境即写作者的构思过程。

    
    *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是方从青埂峰袖石而来也,接得无痕】且行且谈。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
    ——道士为什么不放心?因为地下工作风险太大,派一个汉奸出身的人到沦陷区工作,靠得住吗?和尚说,你放心,不是让它一个去,有很多人一起去,有人结伴和监视,不会有问题的。此段照应第二十五回和二十八回。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眉批:全用幻。情之至,莫如此。今采来压卷,其后可知】
    ——西方是人死后的归宿,灵河,亡灵成河;三生即前世今生来生。绛珠生于此地,可知书为悼念亡灵而作。

    
    *有绛【点红字】珠【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草一株,时有赤瑕【点红字玉字二。眉批: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宫神瑛【单点玉字二】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
    ——批语写绛珠就是血泪化成的。绛珠是亡灵的冤魂所化。
    神瑛侍者,呻吟诗者,就是吟咏月诗的贾雨村。
    批语说。“绛珠”“赤瑕”都是红玉的意思。红是血玉是泪,第二十四回专门写了一个人物红玉。因此绛珠与神瑛是一体的,都是血泪。
    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绛珠,比喻作者用眼泪塑造人物,跟第二回贾雨村培养林黛玉说的是一回事。
    *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饮食之名奇甚,出身履历更奇甚,写黛玉来历自与别个不同】
    ——蜜青果,觅青果,照应第十九回小耗到庙中偷果米。
    *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妙极!恩怨不清,西方尚如此,况世之人乎?趣甚警甚!眉批: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也。蒙古王府本:点题处,清雅】
    ——这就是三生愿,意绵绵,照应本回贾雨村的诗,以及第三回,第十九回。
    *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总悔轻举妄动之意】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点幻字】缘,已在警幻【又出一警幻,皆大关键处】仙子案前挂了号。
    ——警幻仙子,金换仙子。
    *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观者至此请掩卷思想,历来小说中可曾有此句?千古未闻之奇文。眉批: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蒙古王府: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
    ——作者跟自己的眼泪有什么分别呢?眼泪是内心真情的流露,该流出来就会流出来,很难作假。幻形入世的作者是混入敌营搞地下工作,因此要把真面目掩藏起来。
    “还泪”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代替作者流泪。此处把还泪写为绛珠把眼泪还给男主角,其实是假的,用爱情故事掩盖真实意图,是为躲避文字狱。其实绛珠与神瑛是一体的,不会是恋爱关系。就像抗战剧中地下工作者假扮成恋人或假夫妻一样,迷惑敌人,不过把看官也骗过了。
    赵本山在小品《不差钱》里把“报答”说成“报复”,是很“精辟”的言论。“报答”跟“报复”有时是相辅相成的概念。人无缘无故不会流泪,报答主人的最佳方式是报复仇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眼泪,报之以眼泪。报复仇家也就是报答了主人。绛珠还泪的“酬报”主要目的也是报复,只是不能明说。把还泪只理解为用眼泪来报答恩人,叫做只知其表不知其里。
    有人一定说,林黛玉在书中是替贾宝玉写诗的,她还替贾宝玉代拟酒令,神瑛侍者就是贾宝玉。对此本人不仅不反对,也是这样解读的。石头记的作者化到书中,用的是分身法,写在好多人身上,不止十个人物。
    贾雨村跟贾宝玉身上全有作者的影子。贾宝玉幻形入世的作者,第一回里落魄的贾雨村是接近现实的作者。
    那为什么写了一个贾雨村,又要写一个贾宝玉呢?既是故事情节的需要,又是社会真实的反映。
    道理也很简单,孙悟空要打听唐僧的下落和偷妖精的宝贝,必须自己变成妖精。李向阳要炸鬼子的军火,必须化妆成日本人。像贾雨村这样的身份,是没法进入大观园的。明清时贵族少女,规矩不能见外人。贾雨村经常到贾府作客,一次也见不到女弟子。他连跟学生见面交谈都不可能。所以只好写一个贾宝玉。再说贾雨村是林黛玉的老师,他怎么能跟学生谈恋爱呢?
    *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陪他们去了结此案。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
    ——道人说:“果是罕闻”“实未闻”,因为不合常理,可知是假的,欺瞒世人的。

    
    *那道人道: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蒙古王府:度脱,请问是幻不是幻】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
    ——度脱儿个,没有明写。一个是第十三回秦氏 鬼魂,还有第七十七回芳官,菂官和蕊官。
    *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蒙古王府:幻中幻,何不可幻?情中情,谁又无情?不觉僧道亦入幻中矣】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若从头逐个写去,成何文字?石头记得力处在此。丁亥春】
    ——绛珠要用一生的眼泪报答神瑛,这是不合逻辑的,连道人也说“果是罕闻”“实未闻”,甲戌本批语“千古未闻之奇文”。这是根本不会发生的事。
    林黛玉成天以泪洗面是因为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精神空虚导致抑郁,也还勉强说的过去,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对花流泪对鸟伤感,就像得了精神病,确实让读者费解。
    神瑛和绛珠怎么能有那么多的眼泪呢?人无缘无故不会流泪,一定是有人伤害了他们,那加害者是谁呢?一僧一道说有“一干风流冤家”,“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就是说,红楼戏里并不止神瑛绛珠两个角色,还有他们的仇家——反面人物。
    脂批写“若从头逐个写去,成何文字?”可见把神瑛与绛珠的仇人略去了,没有明写。
    小尘土将此处隐去的一段情节补出来。
    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同意让蠢物到人间去,
    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以下小尘土续)——但又有点犹豫,说“大师呀,您带弟子到富贵场温柔乡走一遭,弟子感恩不尽。但我还有个请求,您最好把我那仇家的魂灵也带上一块入世吧!”和尚说:“你那仇家是穿龙袍的,心狠手毒,跟了你去会给你惹麻烦的。”石头说:“大师,我给他当了好多年奴才,他把我们家可害惨了,我舅舅被他害得惨死在东北林海,我们家也让他整得一败涂地。求求您了,让他转世再穿龙袍也行,我只是想让他做我的丫头,让他也尝尝当奴才的滋味。还想狠狠踢他一脚,把他踢得吐血!”
    这就是作者写书的动机。
    *士隐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伦之苦。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
    ——照应第十三回秦氏托梦,梦中大讲玄机,可知是被僧道度脱去的。二仙是补天事业的领导。作者记住此二仙便可脱离苦海。照应第二十五回“通灵遇双真”。
    *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
    ——蠢物之头是“三人日 ”,就是三位清帝。由此可知,跟三位清帝都有一面之缘的,只能是曹頫,不会是曹雪芹,他在康熙末年和雍正初年,还是个小孩子。而曹頫于康熙五十四年到雍正五年,任江宁织造十多年,跟三位清帝都有一面之缘。
    *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凡三四次始出明玉形,隐屈之至】后面还有几行小字。
    ——通灵,即与灵河上的亡灵相通,又经过女娲与二仙锻炼指点有了灵性;宝者,家败尔亡,诅咒假家早日完蛋;玉者泪也。
    *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又点幻字,云书已入幻境矣。蒙古王府:幻中言幻,何等法门】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四字可思】
    ——脂批说“太虚幻境”四字可思。太,大也;虚与清义近,后文有个清虚观,清字虚字一样看,所以太虚即大清。作者是从大清朝廷跟三位清帝结缘的。


    
    *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蒙古王府:无极太极之轮转,色空之相生,四季之随行,皆不过如此】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叠用真假有无字,妙】

    
    ——太虚幻境这副对联在第一回和第五回出现了两次,可见作者十分重视。因为书中有甄士隐和贾雨村,有甄宝玉和贾宝玉,有甄府和贾府,真真假假一大堆,读者都以为对联是指这个。下联的“有无”就不好解释了,都以为是作者在讲哲学呢。
    这副对子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上联即宁府的贾珍尤氏,假真犹是;下联即贾蓉秦氏,假容顷逝。上联喻龙的真假,下联喻头的有无。假的就是假的,看似真的,其实还是假的;没有的东西找一个假的代替,跟没有一样。
    假作真时真亦假。雍正是怎么上台的?康熙晚年把太子胤礽废了,一直没有定下接班人。康熙死得很突然,人们没想到是雍正接班。于是出现了许多传言。一说是雍正把康熙的传位遗诏中“传位十四子”(胤禵) 改成“传位于四子”了;一说是十四皇子胤禵又名“胤祯”,雍正把“祯”改为“胤禛”了。这些传言大多与历史真实不符。
    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贾珍的老婆名尤氏,尤氏即“犹是”,好像是。假的天子登上龙位,看起来好像真的一样,其实还是假的,假真犹是也。所以上联的“假真”,暗喻龙的真假。至于是“假禛”“假祯”无关紧要。
    无为有处有还无
    公元1735年秋,清世宗雍正帝驾崩。雍正死得突然,死因蹊跷。一时成为特大新闻,朝野纷纷议论,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彼时合家皆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此事可罕”(第十三回),就是对雍正死后从上层到百姓人人猜疑的情景描述。
    雍正暴亡后,民间流传有好多离奇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1 )查嗣庭案
    传说在雍正初年,礼部侍郎查嗣庭到江西任考官,出了一道作文题是“维民所止”,被小人告发,说是考题暗含“雍正二字去其首”的意思,因此查嗣庭全家遇祸。这次文字狱以后,民众中传开了雍正无头这句话,认为很不吉利。据历史学者考证,查出的试题,一道是《易经》的“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另一道是《诗经》的“百室盈止,妇子宁止”。雍正认为“前用正字,后有止字,正字有一止之象”。因而获罪。
    (2)吕四娘
    传说中的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孙女。吕留良因文字狱之祸,被破棺戮尸,孙儿一辈被发往宁古塔为奴,吕四娘是逃出来的一个孙女,投到峨嵋山拜独臂老尼为师练习武艺,誓报家仇。独臂老尼何许人也?她原是崇祯皇帝的女儿,清兵攻入京城时被父亲砍掉一臂,后来逃到峨嵋山练就非凡武艺。师徒二人对清帝都有不共戴天之仇。经过几年的苦练,吕四娘的武功已经小有名气,当时武林排名第一的高手是甘凤池,吕四娘的武功虽不算太强,但跳跃的功夫好生了得,曾用空中取头的功夫除掉一个凶僧,得到江湖上的认可与称赞。吕四娘曾几次行剌雍正未遂,被雍正发觉,雍正也招募了一大批武林高手在皇宫保卫自己,据说还有一种名为“血碟子”的秘密武器。

    
    雍正皇帝爱下棋,常在宫中一棵大树下跟太监奕棋。
    话说吕四娘有一天晚上,翻过紫禁城墙,恰好雍正在老地方与太监下棋,这时大内高手都不在场,吕四娘轻松地割下雍正的头,翻墙而去,不知所终。
    当人们发现雍正时,只看到一具血淋淋的尸身,脑袋已经不见了。只好做了一个金脑袋下葬。
    这个传说与“维民所止”传说构成姊妹篇,即雍正无头的传说。
    传说未必是历史真实,但却是文学创作的极好题材。这些传说反映了汉族对满族皇帝大兴文字狱的反抗情绪,残酷镇压终将得到报应。
    没有了头,做一个金头,也算是有了头。但金头不是真头,有和没有一样。——“无为有处有还无。”此所谓假容倾逝也。
    因此,上联说的是雍正登基,下联说的是雍正驾崩。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
    ——对于平民来说,皇帝的真假不太重要,谁当也无所谓,但对曹家来说皇帝谁当却利害攸关。作者曹家和苏州织造李煦家平时也同诸皇子来往密切,曹李两家看好的是废太子胤礽和八皇子胤禩,并不看好四皇子胤禛。谁也没想到“老四”雍亲王会登上皇位。曹頫李煦在诸皇子争位的较量中站错了队,仇家上台了。如果说康熙之死令曹家感到前途迷茫的话,雍正登基的消息等于是大祸临头。所以当听到雍正登基的消息时,曹李两家吓呆了,简直是一个晴天霹雳。引文生动描写了当时曹李两家的心境。
    *定睛一看,【蒙古王府:真是大警觉大转身】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
    ——照应省亲回中贾宝玉的《怡红快绿》诗“深院长日静”,怡红院芭蕉下面隐藏着的鹿,是“日”和假真对联化来的。
    *所梦之事便忘了对半。【妙极!若记得,便是俗笔了】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现在甄士隐梦里讲构思过程,证明甄士隐就是作者。
    *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
    ——梦中绛珠下凡,梦醒是奶母抱着英莲走来,英莲是绛珠下凡第一人。一把辛酸泪五个人物中第一人。英莲是作者自伤之泪。
    *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所谓万境都如梦境看也】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此则是幻像】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癞头,是把不光彩的东西放到光天化日之下给世人看,不光彩的事就是当过汉奸,跛足就是缺胳膊短腿讲故事,八十回的《石头记》看起来好像没有完似的。

    

    
    *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奇怪!所谓情僧也】
    ——大哭的是林黛玉。

    
    *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
    ——英莲为作者自况,“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句,照应甲戌本《凡例》中“背父母教育之恩”。可见英莲也是写作者。
    *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
    ——第三回林黛玉说三岁和尚要化她出家。
    *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蒙古王府:如果舍出,则不成幻境矣。行文至此,又不得不有此一语】那僧乃指着他大笑,
    ——大笑的是香菱。
    *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甲戌: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
    ——“惯养娇生笑你痴”,是说曹頫的康熙年代。“惯养娇生”不是说父母溺爱,而是譬喻皇上宠信。
    曹頫康熙五十四年过继给曹寅并任江宁织造,当时不到二十岁,是个不谙世事的无知少年。康熙当年对曹玺曹寅十分器重,对曹寅嗣子曹頫也很赏识。康熙五十七年六月初二在曹頫的请安折上御批:“尔虽无知小孩,但所关非细。念尔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虽不管地方之事,亦可以所闻大小事,照尔父密密奏闻,是与非朕自有洞鉴。就是笑话也罢,叫老主子笑笑也好。”康熙当年给了曹寅密奏江南地方官吏为政得失的任务和特权,又让曹頫继续,可见康熙对曹家的宠信程度非同一般。
    “惯养娇生”就是指曹頫。因为祖上有功,再加上皇上的宠信,不知仕途风险,自以为富贵荣华是常态,言行有失检点。 “笑你痴”即指御批中的“无知小孩。”甄士隐“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是同一意思。

    *菱花空对雪澌澌。【生不遇时。遇又非偶】
    ——英莲后改名香菱,香菱是面菱花镜,照见作者一生影像,“生不遇时遇又非偶”,终身生活在薛家淫威之下,永无出头之日。跟第五回《终身误》曲“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说的是一回事。不过前者是真实经历,后者是虚构故事,

    *好防佳节元宵后,【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
    ——习惯说“元宵佳节”, “元宵”二字在前在后是一样的。为什么把“元宵”写在“佳节”后面呢?批语说“是讳”,是指元宵的“元”字。“知者”即“智者”,聪明人知道是避讳之意。
    是什么讳呢?宋朝人为了避某皇帝的讳,常把“玄”字写为“元”,后沿此习。清朝康熙名玄烨,此讳更甚,通用以“元”代“玄”。
    因此元宵即“玄消”,玄烨之死。“佳节元宵”即 “家劫玄消”。家中劫难发生在康熙驾崩之后。
    周汝昌先生说,红楼梦作者曹家与康熙大帝的命运相始终,康熙之死是曹家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关于康熙之死,书中用了极隐晦的暗语表述。

    *便是烟消火灭时。【伏后文】
    ——葫芦庙失火,曹家由此败落。
    *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佛以世谓劫,凡三十年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
    ——批书人解释,三劫就是三世九十年。“三劫后”“北邙山”是个隐语。“北邙”即北军亡耳。北军亡于三劫后,九十春光北军亡。
    第十三回秦氏托梦临别赠言“三春去后诸芳尽”的玄机”,就藏在此处僧道的临别“最妙最妙”的话里。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假话。妙】表字时飞,【实非。妙】别号雨村【雨村者,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胡诌也】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又写一末世男子】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蒙古王府:形容落破诗书子弟,逼真】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蒙古王府:庙中安身、卖字为生,想是过午不食的了】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介绍贾雨村的文字用了如此多的批语,明告看官,有关贾雨村的情节都是“假话” “胡诌”,“实非”,实际根本没有的事。所以贾雨村考中当了大官全是假话。
    假语就是假话,村言就是“村粗之言”骂人的话。
    有人一定会反驳:贾雨村是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他怎么会是作者呢?甄士隐是个乐于济贫扶困的好人,好人没有好报,他最后出家当了和尚了,怎么会与贾雨村这个“坏人”同是作者呢?这也是大多数红楼梦读者的看法。我说,多数人的看法不一定对,很多时候都是错的。
    笔者年轻时跟演艺圈人很熟,剧本作者和剧团导演有时也串演角色,他们往往爱扮反面人物。红楼作者写自己,故意在脸上抹了两把黑,看起来像是坏人,脂批也多处说贾雨村是“奸雄”,世人都被作者和批书人骗了。
    我说贾雨村是作者有以下理由:
    ①开篇写“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明明是作者风尘怀闺秀,回目写为贾雨村,当然贾雨村就是作者;
    ② 介绍贾雨村时说他是末世的一个穷儒,原为“诗书仕宦之族”,后来沦落到寄居庙中,靠卖文卖字为生。跟作者自述的“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一致。根据红学家提供的曹雪芹的生平资料,作者生活极为穷困,以至衣食不给,靠卖文卖画卖风筝和亲朋接济勉强度日,跟贾雨村的状况极为相似。
    ③据周汝昌先生考证,曹雪芹还在某王府当过“西宾”——家庭教师,第二回的贾雨村就是“西宾”。
    ④ 贾雨村在第二回里讲了正邪两赋的道理,是很有哲学味道的。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卑鄙小人,一般是达不到这样境界的;
    ⑤ 第二回写贾雨村当了府官,按常理当官的人找美女十分容易,但是贾雨村却讨了一个并“无十分姿色”丫头做二房,后来又扶为正妻。就因为这个丫头看了他两眼。可见贾雨村不同常人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这跟书中贾宝玉十分相似,就是喜欢丫头。如果说男主角贾宝玉身上有作者影子的话,贾雨村身上有更多的作者影子;
    ⑥ 贾雨村出场吟的几首诗,全是石头记的内容。如果贾雨村不是作者,是个奸诈小人,怎么会写诗讲书的内容呢?
    ⑦ 林黛玉是书中最重要的女主角,她是美的化身,是一个理想人物。可是林黛玉的老师却是贾雨村。如果贾雨村真是一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为什么作者偏把他写为林黛玉的老师,而且让他亲自把林黛玉送到贾府跟读者见面?况且一个大环蛋培养出一个人品诗才都出类拔萃的女弟子,有点不合情理。
    ⑧ 甲戌本第一回介绍贾雨村的文字是:“因他生于末世”批语是“又写一末世男子。”第五回在判词“生于末世运偏消”处的夹批是:“感叹句自寓”。这个“自寓”的主体应该不是探春而是作者。批语明白告诉看官:第一回“生于末世”的贾雨村就是作者的化身。
    根据以上几条,可以确认第一回贾雨村就是作者暗写自己。前已论及,第一回甄士隐暗写曹頫,贾雨村极有可能原型就是曹頫的侄子曹霑,即曹雪芹。

    
    *这里雨村且翻弄书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八字足矣】虽无十分姿色,却也有动人之处。【甲戌:更好。这便是真正情理之文。可笑近之小说中满纸羞花闭月等字。这是雨村目中,又不与后之人相似】

    
    ——擷花的境界是花气袭人,“也有动人之处(己卯本)”暗合第六十三回薛宝钗的花签“任是无情也动人”。
    *雨村不觉看的呆了。【今古穷酸色心最重】那甄家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是莽操遗容。眉批:最可笑世之小说中,凡写奸人则用鼠耳鹰腮等语】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眉批:这方是女儿心中意中正文。又最恨近之小说中满纸红拂紫烟。蒙古王府:如此忖度,岂得为无情】雨村见他回了头,便自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今古穷酸皆会替女妇心中取中自己】便狂喜不尽,自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中之知己也。【蒙古王府:在此处已把种点出】
    ——这就是“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贾雨村与娇杏的故事写为第一回回目,可见很重要。
    但是回目有两处明显语法错误。汉语中“闺秀”是大家小姐,撷花的是一个丫环,不能称为闺秀。动词“怀”字也不对,怀的宾语应该是故人往事才对,初遇不能说怀。所以清人陈其泰说:贾雨村“怀闺秀未合书中所叙情节。”
    贾雨村后来考中进士,官居知府。古代像他这样的大官,弄几个漂亮的姬妾十分容易,为什么偏偏要看上一个“无十分姿色”的丫头呢?唯一的解释是贾雨村跟贾宝玉一样喜欢丫头。第七十八回贾母说贾宝玉“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就是说作者 “上辈子”是个奴才。
    原来第一回两人不是初遇,是打过多年交道的故人熟人,所以题目动词用了“怀”。甲戌本批开头就说此书是“一部鬼话”,娇杏就是一个鬼。“闺秀”谐“鬼秀”,鬼中之王。此人已经死了,活着的时候十分了得。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作者风尘中“怀鬼秀”也。“风黛玉葬花,花谢花飞是什么原因?就是有人撷花造的孽。撷花,譬喻一个一个收拾政敌。“回头两次”就是照顾了曹家两次,这两次“照顾”让曹家漂泊离散一败涂地。
    *原来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之婢曾回顾他两次,自为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蒙古王府:也是不得不留心。不独因好色,多半感知音】
    ——照应第八回通灵玉上“莫失莫忘”四字。

    
    仇家的这两次照顾,作者“时刻放在心上”念念不忘。
    那贾雨村为什么把他视为知己呢? “知己”就是互相了解,孙子兵法中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传统文人笔下的仇敌也是“知己”,《三国演义》中周瑜不停地用计害诸葛亮,当周瑜被诸葛亮气死后,诸葛亮还要过江吊孝,哭得像好朋友似的。
    *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红楼诗大多都有表面字义和真实寓意两解。从表面看,贾雨村遇甄家丫头,一见锺情。月光如果能解人意,先上意中人那里传递消息。
    真正寓意是“未卜三生愿”,就是“三生石畔”绛珠还泪和神瑛入世的愿望。“三生愿“是几代人的愿望 ,不是儿女私情。绛珠还泪不是还给一人,神瑛下凡也不是单纯为了享受,而是要对仇家报复和诅咒 。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风月”不是指男女情事,是个字谜。“风月”二字无边框,就是“二虫”。“二”者异类也。孤独寂寞是二虫害的。撷花的丫头就是“二虫”之一。他虽然死了,但后代仍在。“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蟾光书也,玉人知音也。希望书能得到知音共鸣,共同参加跟二虫斗争的事业。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玉在匮中”,将玉含也;求善价,“价”是“假人”二字,追求这善于做假之人,第八回有位清客叫善于骗人。钗于奁内待时飞,时飞是贾雨村的粽字,薛宝钗后来嫁给贾雨村了,就在第二回。
    “钗于奁内待时飞”,第五十二回麝月取了一个金星玻璃扁盒,内屏上画会飞的西洋赤身女子。暗示薛宝钗不是中国人。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2-19 01:45:21  更:2022-03-21 22:20:51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