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中国思想史探讨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中国思想史探讨[第1页] |
作者:ty_yitiao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西方人说中国人没有哲学。这话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哲学一词从西方引进来的,他是以西方的标准来定义的,中国确实没有西方的哲学。 据说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如果就这一点来说,那么中国人肯定早早的就在研究这个世界和人的关系。有自己的体系和发展史。不过,由于思维的方式和西方不同,中国没有西方的哲学。西方也没有中国的玄学, |
根本的原因是中西方的文化不同,中国有自己的理论,自己的百家筝鸣的文化,自己的对天地的认识,对人生的认识。而西方人不认可。西方人按照他们的文化要求,认为中国没有哲学,所以哲学家都是西方的了。其实按中国文化的要求,西方的哲学就是扯淡。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在原始社会,由于人对自然界的不了解,认为自然都有一种更伟大的人类在起作用,所以认为风有风神,雷有雷神……有对众多神的崇拜。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最迟在公元前14世纪,中国已经建立起一个种族奴隶制的国家。所谓种族奴隶制国家就是说这国家一方面是由整体氏族所统治。如殷,子姓氏族所统治。另一方面,所有奴隶都属于这统治者,氏族所有。被征服后整族沦为奴隶地位的氏族则成为统治氏族的种族奴隶。统治氏族中有平民和氏族贵族。 在殷商种族奴隶制国家中,所有的土地和奴隶都属于王族,最高统治者殷王,是王族的代表。这是“最终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最高集体” 从而在人的意识中就产生了天帝的意识,众神中最高的统治者。 帝,上帝是上天和世间的最高主宰。卜 、史、巫、祝通过"卜筮"沟通人和神的旨意。 殷王实际上逐渐成为上帝权力的化身。自称是上帝的儿子。殷王自称“予一人”。上帝从而有至上神与宗祖神的双重意义。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帝意识,上帝的意识,和西方的上帝的一完全是两个概念。 中国上帝的意识是中国种族奴隶制社会的产物。是最高统治者殷王,是王族的代表。氏族宗族的最高统治者的思想意识的反应。这是“最终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最高集体”的反映。就是天命,就是上帝。 而西方的上帝是在封建社会中。从平民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思想。最后被统治阶级所利用。在这里王权与上帝是分离的。 |
在 中国王权的统治就是天命,殷王就是上帝的化身。。 |
中国上帝的意识是中国种族奴隶制社会的产物。是最高统治者殷王,是王族的代表。氏族宗族的最高统治者的思想意识的反应。这是“最终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最高集体”的反映。王权的统治就是天命,殷王就是上帝的化身。。 而西方的上帝是在封建社会中。从平民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思想。最后被统治阶级所利用。在这里王权与上帝是分离的。 西方的上帝是一种宗教,他和世俗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是分离的,是对立统一的。 中国的帝,上帝是一种在世俗的意识中的反应。不是宗教,和宗教无关。 |
西方的上帝是一种宗教,他和世俗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是分离的,是对立统一的。 中国的帝,上帝是一种在世俗的意识中的反应。不是宗教,和宗教无关。 |
殷王实际上逐渐成为上帝权力的化身。自称是上帝的儿子。殷王自称“予一人”。上帝从而有至上神与宗祖神的双重意义。 中国奴隶社会由于其种族奴隶制的特点,氏族血缘关系特别牢固,伦理观念很早就产生了。在殷代就出现德、礼、孝的意识。 礼,甲骨文中是一个指事字。是殷人用二块玉放在一个器皿供奉上帝祖先的意思。以后引申为一种奴隶社会的道德规范。 德,是礼的辅助,要有德的修养才能实行礼治。 孝,是要加强氏族的团结。 所以,中国的天论有天命的含义又有血缘的含义。 |
三代奴隶制社会比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科技文化思想方面都有一定的进展。 商代已经有了一定的自然科学的知识,从卜辞中可以知道当时已经能够区分四季,设置闰月。殷历中有平年、闰年、大月、小月。天文学已经很发达。 早期的五行与八卦 五行,水 火 金 木 土 尚书,“孜孜无怠,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所兴生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这五种元素构成的。 八卦,在中国产生很早。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周易》 《易 系辞》“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 现存周易分经与传。《易经》出现。年代较早,可能是殷末周处作品。包括,卦、卜辞、爻辞、卦辞。泰卦九三爻辞“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八卦五行从商代开始,对中国今后的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 |
周代严格的实行子承父袭的世袭制度。还建置了以姬姓为主体的大批诸侯国来保卫王室。 《周诗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有的土地与奴隶都归王族所有。 集体耕种的规模比殷更大。《周诗》“千耦其耘”,“十千维耦”讲的就是成千上万的奴隶同时从事耦耕。管耕奴的职官称为田畯,农正。管工业奴隶的有“工尹”“工正”“工师”。管商业奴隶的有“贾正”或“市正”。 奴隶世代为奴。世袭的氏族奴隶主统治者世袭的种族奴隶正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种族奴隶制社会的特点。 天命思想及从天命思想所产生的的德 礼 孝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周代都要得到继承和发展。《大盂鼎》“丕显文王,受天有(佑)大命”,“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 《尚书,周书,召诰》“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折天永命” |
尚书,周书,召诰》“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折天永命” 从殷代提出永恒的天命观念,发展到周初的”天命靡常”的变化,这是由于周统治者汲取了殷灭亡教训的结果。 西周末年的社会变化,对当时哲学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从种族奴隶主的天命思想来看,无疑是随着他们统治的力量的日趋没落而普遍动动摇了。 “昊天上帝,则不我虞”,“则不我遗”。“天降丧乱,飢馑荐臻”。 当时人们把各种不满都发泄到上帝的头上。 西周末年统治的危机是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上的事情,并不真的有什么天神在支配。“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小雅 十月之交》 中国人的思想一开始就是经验主义的。是从实践中反省过来的,无锡方不同,不是上帝的旨意。不是动不动就是上帝告诉我们。 五行,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的思想是那个时代提出来的,这个思想对中国人影响很大,一直到现在。 在周幽王时进一步成熟,史官伯提出:“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阳伏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 |
改正,是从实践中反省过来的,与西方不同,不是上帝的旨意。 |
二,西周末年思想 周代严格的实行子承父袭的世袭制度。还建置了以姬姓为主体的大批诸侯国来保卫王室。 《周诗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有的土地与奴隶都归王族所有。 ? ? ? 集体耕种的规模比殷更大。《周诗》“千耦其耘”,“十千维耦”讲的就是成千上万的奴隶同时从事耦耕。管耕奴的职官称为田畯,农正。管工业奴隶的有“工尹”“工正”“工师”。管商业奴隶的有“贾正”或“市正”。 奴隶世代为奴。世袭的氏族奴隶主统治者世袭的种族奴隶正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种族奴隶制社会的特点。 |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代。。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大变革时期。社会形态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新的生产关系出现了。出现了地主和佃农雇农与相当数量由自由民转过来的自耕农。《汉书食货志》“今一夫挾五口,制田百亩。” 自耕农是国家的直接賦敛的对象。 与土地日益转向私有化的同时,私营工商业也跟着兴起。富商、富贾也跟着出现了。有的遗嘱员支付,有的以字典起家或者《史记 吕不韦立传》“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春秋以来,冶铁工业有很大发展。考古发现战国时制作铸铁的金属型,说明我国使用铸铁的时间要比欧洲早1600年 天文立法到战国晚年,有了节气和月令,对掌握农业季节就更方便了。 水利工程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都江堰和其他一些工程到千年以后,现在都依然造福人民。 数学方面,当时已经有了分数,对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也很精确,据《墨经》介绍,当时已经知道一些几何学原理。 在力学方面,已经知道利用平行力对支点作用,利用杠杆起重原理, 战国时代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用一种镜子日光反射取得焦点,还发明了计时仪器,“滴漏” |
春秋战国是一个生产力大发展的时期。也是是一个生产关系的转变时期。也是一个也是个文化思想发展的突飞猛进阶段。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这阶段的思想给今后中国人的思想有着重大的影响。是千年不朽。 |
一,孔子与墨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到前479年。出生于没落的示着贵族家庭,少量管理过仓库和看管过留洋,后来才在鲁国做官,并代行过宰相职务。孔子晚年聚徒讲学,由他弟子记录下的论语是他的思想代表作。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老天爷何必说话呢?四时的流行运转,百物的发生成长都是自有次序,天何必说话呢! 孔子认为天是主宰一切的,因此要畏天命,要知命。 孔子讲仁是以亲亲为立足点的,所以他的学生有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学而》 孔子讲,克己复礼,天下归仁《颜淵》就是要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服从西周的旧礼制旧秩序。 孔子讲礼是对统治阶级,氏族成员来说的。“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君子篤于亲,则民兴于仁”。《泰伯》 正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淵》孔子提出的正名,就是要君臣父子各尽本分,做臣子的不准造君父的反。 “中庸之道” |
一,孔子与墨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到前479年。出生于没落的示着贵族家庭,少量管理过仓库和看管过留洋,后来才在鲁国做官,并代行过宰相职务。孔子晚年聚徒讲学,由他弟子记录下的论语是他的思想代表作。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老天爷何必说话呢?四时的流行运转,百物的发生成长都是自有次序,天何必说话呢! 孔子认为天是主宰一切的,因此要畏天命,要知命。 孔子讲仁是以亲亲为立足点的,所以他的学生有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学而》 孔子讲,克己复礼,天下归仁《颜淵》就是要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服从西周的旧礼制旧秩序。 孔子讲礼是对统治阶级,氏族成员来说的。“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君子篤于亲,则民兴于仁”。《泰伯》 正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淵》孔子提出的正名,就是要君臣父子各尽本分,做臣子的不准造君父的反。 “中庸之道” |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 “为政以德”,“富而后教”。 对人的认识,才能是从哪里来的问题?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季氏》 《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孔子的认识论和他的天命论,仁的思想是分不开的,他认为仁是上天赋予的,唯有奴隶主贵族的君子是生而知之的,才,是天生的“上知”的“仁人”。小人,则是天生的下愚。 不过,孔子也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 在学习态度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 ” 对孔子当时就有人指出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与孔子同时代办私学、招学生的还有少正卯、邓析等人。 |
墨子约生在孔子死的前后,死在孟子生的前后(约在公元前478年至前392年)年约80岁 墨子出身于下层,搞过手工艺工作,自称为贱人。 墨子提倡非命认为,“命者暴王所作”《墨子,非命下》“夀夭贫富,安危自乱”“故有天命,不可损益,“人之知力,无能为”就必然陷于饥寒。 所以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不生 ”“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飽,不强必饥” “兼爱”。“兼以易别 ”“兼相爱,交相利”“兼则仁即义矣.” 强调兼反对别,用爱无差来替代孔子的爱有差等主张,要互爱互利。 孔子的仁是以家族血缘为中心的。爱是有别的,为的是巩固氏族的统治。 墨子反对孔子的“正名”。 提倡,“取实予名”就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是什么就是什么 |
倡,“取实予名”就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是什么就是什么。 “三表法” “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于何用之,民发以行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 墨子的三表就是三条标准, 第一,要根据古代圣人的行事,接受前人的经验,他认为古代圣王就应该像大禹那样为人民利益谋福利, 第二,要考察现在百姓耳闻目目睹的经验,有了解当前百姓的需要, 第三,用上面两条为依据,制定主张办法,应用到政治方面去,看是否对人民有。 |
子思(大约公元前483年至公元前402年) 孔子的孙子。大概和墨子同时代表作有《中庸》 “不诚无物”认为没有诚就没有万物 “诚者,自成也”,“天命之谓性”,“存诚尽性”,“至诚通天”, “至诚通神”。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中庸,第24章》 “慎独” “故君子慎其独也”《第一章》 “小人反中庸”,“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尊”,“王道正直”,“无有作恶,尊王之路”。 孟子(约公元前389年至公元前305年)子思的学生。代 |
孟子(约公元前389年至公元前305年)子思的学生。代表作有孟子一书。 他继承了子思的“存诚尽性”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上》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他举例说,人见到小孩快要掉到井里,就立刻去援救,说明人,都有恻隐之心。 孟子认为侧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人皆有知《告子上》。 说,仁义礼智等道德纲常“我固有之也”。 认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天之降才”“500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上》 知天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不动心”“存夜气”养浩然之气。 孟子认为,天之道也不是人人可以得到的。.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离娄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是说劳力者应该供养劳心者。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指井田。井田是周王朝的一种成千上万个奴隶在一块块田地里劳动的制度。 孟子提倡民贵君轻。这里的民是指统治者氏族的成员,自由民,一些新兴的地主阶层与自耕农。 |
孟子的莫非命也,500年必有王者兴,后来对战国末年的阴阳家有相当影响。形成五德终始说的历史循环论。把黄帝说成土德,木克土,夏禹是木德。金克木,商汤是金德,火克金,周王是火德。水克火,所以预言代替周朝的水德。 |
啊 |
啊 |
孟子的莫非命也,500年必有王者兴,后来对战国末年的阴阳家有相当影响。形成五德终始说的历史循环论。把黄帝说成土德,木克土,夏禹是木德。金克木,商汤是金德,火克金,周王是火德。水克火,所以预言代替周朝的水德。 孟子骂杨朱为我是无君,墨子兼爱是无父。 杨子讲为我,表现为轻雾重生。对维护旧世界采取消极态度,不去努力挽救氏族贵族统治的危亡,孟子对此表示不满。 我只讲简爱反对儒家的亲亲有术。反对亲疏之间的差别,所以孟子骂他无父 |
墨子讲简爱,反对儒家的亲亲有术。反对亲疏之间的差别,所以孟子骂他无父 |
孟子骂杨朱为我是无君,墨子兼爱是无父。 杨子讲为我,表现为轻物重生。对维护旧世界采取消极态度,不去努力挽救氏族贵族统治的危亡,孟子对此表示不满。 墨子讲简爱反对儒家的亲亲有术。反对亲疏之间的差别,所以孟子骂他无父。 老子和庄子 |
上面写的有点乱。现在重新归纳如下。 中国思想史之探讨。 一 ,绪论,思想与哲学 人是有思想的,作为整个民族的也是有思想的。我们民族的思想是什么呢? 西方人说中国人没有哲学。这话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哲学一词从西方引进来的,他是以西方的标准来定义的,中国确实没有西方的哲学。 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一书的绪论中说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我们中国确实没有这种东西,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是驾临于神学之上的一种人的思维。 冯友兰老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史一书中说 ,中国思想家注重内圣之道,故所讲修养之方法,即所谓“为学之方”极为详尽,此虽未可以哲学名之,然在此方面,中国实甚有贡献也。 根本的原因是中西方的文化不同,中国有自己的理论,自己的百家争鸣的文化,自己的对天地的认识,对人生的认识。而西方人不认可。西方人按照他们的文化要求,认为中国没有哲学,所以哲学家都是西方的了。其实按中国文化的要求,西方没有一个像样的,务实的思想家。真正的思想家就都在中国了。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有自己的思想发展史。不过它和西方不是一个系统。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用西方哲学的概念来解读我们的思想发展史。 |
冯老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史中说,中国的思想家与西方的哲学家的不同之处 一),在中国哲学家都未有以知识之自身,为是自有其好,故不为知识而求知识。 中国哲学家亦只愿实行之、以增进人之幸福,而不愿空远讨论之,所谓,“吾欲托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故中国人向不十分重视著书立说。“太上有立德,其实有理功,其次有立言”,故著书立说,中国哲学家视之乃最倒霉之事,不得已而后为之。 二) 中国哲学迄今未显著的将个人和宇宙分而为二也。西洋近代史中,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即是我之自觉, 我之世界即中分为二,我与非我。 在中国人之思想中,迄未显著的有我之自觉,故亦未显著地将我与非我分开。 中国哲学家有一特别注重人事制度,对于宇宙人只研究以肾简略。中国哲学家注重内圣之道,故所讲修养之方法,即所谓“为学之方”极为详尽,此虽未可以哲学名之,然在此方面,中国实甚有贡献也。 (三),中国哲学家之书,缺少精心结撰、首尾贯穿者,故论者谓中国哲学无系统。 老不死先生说 西方的哲学体现在西方哲学家的书籍中,而中国是文史不分,中国的思想是全方面的体现在中国的文化上,乃至片言只语中。 (四),西洋人所写哲学史,多为叙述式的。中国人所写此类之书,几乎皆为选录式的。用此方法选入各哲学家和文学家之原来著作,于选录之际,选录者之主观的见解,自然亦须搀人。惟用此方式,哲学史家或文学史家之所见,不易有有系统的表现,读者不易知之。 (五)科学之理论,可以成为天下所承认之公言,而一家之哲学之只能成为一家之言也。 老不死先生说,中国尽管有诸子百家。但作为一种思想。并不是就在一个人身上, 中国没有西方的那种哲学家的概念。作为一种思想,中国人的思想是体现在中华民族的整体中,它是与时俱进的。 (六) ,西洋人所写哲学史,多为叙述式的。中国人所写此类之书,几乎皆为选录式的。用此方法选入各哲学家和文学家之原来著作,于选录之际,选录者之主观的见解,自然亦须搀人。 |
上古时期 上古时期,世界各国各民族由于对于自然现象的敬畏,都有一种神的意识。 不过,中国人对神的理解和西方人的是不一样的。在西方,在其他各民族,上古时期,我们会看到很多高大的神殿。中国人也有神,但没有高大的神殿。 在西方,所谓玷污了神,就可能被处以死刑,西方古代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就是被指控说他玷污了他们国家的神,被处了死刑。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事情。 |
远古时代可能在全世界都有一次很大的洪水。西方的传说是一个什么诺亚方舟的故事,是上帝告知了他们的一个人,说大水要来了,叫他造一个很大的船,把世界所的物种都搬到船上去,而解救了人类和万物。 而我们中国是大禹治水的神话,是人战胜了自然灾害。这与西方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境界。 中国也有女娲造人的故事,但和西方上帝创造了人和世界的思想是完全不一样的。 |
中国人对鬼神的态度。从来就和西方不一样。中国人不认为是神创造了世界。不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是神给的。在中国。神只是作为一种人以外的自然力量的表现而已。而人是有能力与大自然斗争的。与天斗与地斗。 |
@u_112961096 2020-08-15 11:46:45 中国传统思想以儒释道为主,中国人最高追求的东西并不是虚妄的另一个世界的东西,而是实在的现实生活,这点与西方哲学两个世界的观点有根本的不同。但中国传统思想推崇的得道,成佛,成圣却又都不是实在的东西,这点只有理解了道德经所谓的“道为反之动”才能理解,入虚而求实,与西方的求实而最终入虚正好相反。 ----------------------------- 说的有道理 |
老子和庄子 《道德经》大概出于战国时人所编撰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40章》 老子说,道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老子第25章》 老子认为道乃久,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老子第23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42章》 老子讲天道无为,道法自然。“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网恢恢,疏而不涩”《老子第79章》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老子第16章》讲万事万物,虽然看起来纷纭复杂,五花八门,但总要归复于它的本源,归根于道。归根于天命,天命才是永恒的东西。 老子认识到,“高下相倾”,“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还充满了对立的概念,他是看出任何事物都含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并且互相依存。没有难也就没有易,没有死也就没有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老子第85章》认为事物总是向着它的对立面转化 应该看到,老子对事物的归宿,以为总是由有,复归于无。有动复归于静,并且这种趋向说成是万物之常。 |
庄子(大约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宋国蒙人,名周.,代表作有庄子一书 他认为道是无味无形,自本自根。“莫知其始,莫知其终”,“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庄子,大宗师》 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多与天地精神往来”,“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庄子,天下》。 庄子用柴比喻人的形体,用火比喻人的精神,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公子养生主》。认为人的形体虽会死亡,但精神灵魂是永远存续下去的。 庄子认为天人合一。“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是非天乎”《庄子,大宗师》 庄子生在战国时代,他看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愚不肖”“日夜相代乎前”。提倡“齐死生,忘物我”。看起来很超脱,其实是抱着无可奈何的心情 |
@Leo浪神 2020-07-03 19:48:54 楼主不要说文解字,哲学一词,在中国叫道,是翻译不同,不是两个事物,若说文解字,哲学是新词,若说真正含义,中国早有哲学的那些含义思想,而且比所谓西方哲学还悠远、丰富、深刻! ----------------------------- 西方的哲学,所谓智者研究的是人和神的关系,研究的是人的世界观 中国的思想家研究的是怎么做人,怎么治国齐家?研究的是人的人生观。 每个人活着都有个为什么要活着的问题,怎么活好的问题?怎么个活法的问题? 现代的中国人,如果你要探索世界观,那么你可以看西方哲学,如果你要探索人生观,建议你学习中国的诸子百家。 如果你想升官发财,在官场上混,我建议你学儒家。如果你想当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建议你选墨子墨家。如果你勇于改革,不怕牺牲,不怕得罪既得利益者,那么你应该学法家。如果你只想当个老百姓,过好自己的日子,小国寡民,那建议你学道家,看看老子庄子的作品,看看道德经。 |
排除干扰我们继续 庄子否定客观的物质世界,所以他不承认生与死,大与小,以及古一今等等的区别,也不承认有正确的和错误的是非标准,他说:“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齐物论》 他反对追求知识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 庄子反对“以目见”,而主张以神遇。要人“遗其耳目”,“自事其心”。主张“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同乎无知”“同乎无欲”。 庄子反对生产技术的进步,否定一切文化知识“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掊斗折衡,而民不争”。要人民“愚而朴”来保持所谓“真性”《山木》 |
名家 惠施(大约公元前370年至公元前310年)是庄子的好友, “今日适越而昔来”,今天去越国,昨天就到了。 “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庄子,天下》 明明中央在燕国的南面,在越国的北边,他却说成之北,越之南。 惠施认为,从总体观点来看,万事万物都是总体的一部分,所以差别是相对的,而相同趋势却是绝对的,从而得出“合同异”。 |
惠施认为,从总体观点来看,万事万物都是总体的一部分,所以差别是相对的,而相同趋势却是绝对的,从而得出“合同异”。 他说:“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大同在这里是指大类,例如是牛便是一切牛类之大同,所小同就是小类,如黄牛,便为一切黄色牛类之小同。 “自其异者视之,胆肝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庄子,德充符》 从相异方面来看,本来同在一身的肝胆,如同楚国和越国相距那么遥远;从相同方面来看,万物都是一样的。 由于万物说同都相同,说异都相异,所以惠施认为万物毕同,万物固然齐一;就是万物毕异,万物也是归于“毕异”的齐一。这就是惠施的“万物一齐” “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惜至也”《庄子,齐物论》想去越国时,心已先到,好像是非是先成于心一样。 |
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年到公元前250年)代表作,公孙龙子 “白马非马”,《公孙龙子,白马论》“坚白石三”《坚白论》 公孙龙认为,眼睛能见到的是白,而见不到坚,用手能摸到的尖坚而摸不到白,所以只有坚石和白石,而没有坚白石。也就是说,他认为人们感觉到的只能说是坚性,白色,石形等种种要素,而没有一个统一的物体。 公孙龙在他《指物论》中说:“物无非指”,“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 |
“坚白不相外也”,“坚,无坚得白,必相盈也”,“于,石一也.,坚、白二也,而在石。故有知焉,有不知焉,可”《墨子,经说上,经说下》。坚和白是不能离开石的,都是石的属性,当用手摸时,而不用眼睛看时,只觉其坚,不见其白。是由于感官不同,不能因此说白不存在于石。 “同 重、体、合、类”《墨子,经上》指出同,有重同、体同、合同、类同四种情况。“二名一实,重同也”。狗和犬就是重同。犬可以为羊,错误就在于它们不是重同。白马非马,所以错误的,因为他们是属于类同。 |
“知,材也”,“知,接也”《墨子,经说上》;“唯以五路知”,“以其知遇物而能貌子”《墨子,经说下》 材,指官能。五路就是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是说,要认识外界事物,在人体中就要有感觉官能,要获得知识,需要以人的感觉器官与外界事物接触才能貌之。(知道他的面貌和内容), 墨家认为,知识来源有闻知,说知和亲知三种途径。“身观焉,亲也”, 是通过自身经历得来的直接经验。“传授之,闻也”,是被人传授的间接经验。“方不障,说也”,“”室中,说知”也。 “说知”是依赖思维作用,推理带来的经验。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说,方不障。外界事物反应到人的感官里来,回到室中再通过头脑思考“以其知论物,而其知之也著”。 “闻,耳之聪也”,“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言,口之利也” 。“执所言而意得见,心至辨也”。 |
《墨子,经上》 “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墨子,小取》。名称一定要与实际事物相符合,讨论问题,不要玩弄文字游戏,辞是用来表达意思的。 后期墨家提出了七个论式:或,假,效,辟,侔,援,推。《小取》 辟,比喻;侔,用另一种辞来比较这一种辞:援,援例而行。墨家在运用类比法时有异类不比的原则。 从逻辑的类比可以引到归纳法,这就是墨家所谓,推。 效,对于未知事物经过论证,合于大前提的叫“中效”。也就是对的,否则就是不中效,也就是不对。 或,是“不尽”,尽,是指全体,或,是部分。假,假设;“多方,殊类,异故”如果只看到事物中的某一现象,就作出全面推进,那就是偏观。 |
荀子(大约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38年)司马迁说:“ 荀卿嫉浊世之政”,反对营于巫祝《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荀子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礼论》。在他的《天论》中认为,“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都是自然现象,万物是在自然界的哺育下生长形成的。 “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人们知道万物生成的道理,而不见它生成的行迹,就叫做天。“唯圣人为不求知天”。“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是任何时代都有的不足为怪。“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闇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如果上面当政的人搞得好,办事公平,虽然自然界怪现象很多,也不要紧,相反,政治黑暗,压迫人民很厉害,即使自然界怪现象一件也没发生,也没有好处。 “疆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騁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熟与理物而勿失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天论》 这段话是说,与其尊崇天的伟大而思慕它,怎比得把天作物质看待来制服他呢?,与其对天歌颂,怎比得掌握自然规律而加以利用呢?,与其坐等天时,怎比得顺应农时从事生产呢?与其依靠万物自然繁殖,怎比得运用人的智能来增加生产呢?与其空想有更多的东西,不如管理好,不要浪费掉;与其主观上想作物长的好,不如实际下功夫使作物得到更好的成长。 |
@ty_yitiao 2022-05-28 10:28:37 “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人们知道万物生成的道理,而不见它生成的行迹,就叫做天。“唯...... ----------------------------- 这段话是说,与其尊崇天的伟大而思慕它,怎比得把天作物质看待来制服他呢?,与其对天歌颂,怎比得掌握自然规律而加以利用呢?,与其坐等天时,怎比得顺应农时从事生产呢?与其依靠万物自然繁殖,怎比得运用人的智能来增加生产呢?与其空想有更多的东西,不如管理好,不要浪费掉;与其主观上想作物长的好,不如实际下功夫使作物得到更好的成长。 -----这种见解比起同时代的西方哲学要先进的多。 |
《缘天官》,荀子称人的眼鼻耳舌身五官为天官。“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正名》是说同时人类,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也是相同的。 “微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然而微知必将待天官之当簿其类然后可也”。 所谓微知就是人们的心接受了五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再经过思维检验而获得的知识, 这是说人之所以有知识,要通过耳闻目见,要待五官接触外界事物才有可能。 荀子对名实关系的看法,主张制名必须指实。要以名符实,而不是以实符名。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解蔽》 |
荀子主张人性恶。认为圣人是,人之所积也。“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儒效》,是说人的知识学问是积累的来的,没有什么天生的圣人。 礼治。礼的兴起在于“养人之欲,给人之求”“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就是说财产不应只属于贵族,应该断长续短,做重新分配。 “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仪,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 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明王始立而处国有制”。“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至今,未尝闻也。传曰,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此之谓也”《王制》 |
韩非(大约公元前280年到公元前233年),荀子的学生。属于先秦法家。 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做刑书。公元前513年晋国范宣子铸刑鼎。 战国初年,魏国李悝著法经。还有申不害所想的“术”,慎到讲的“势”对韩非的影响都很大,是集法家是大成。著有韩非子一书。 “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韩非子,解老》 用西方哲学的说法,那就是说韩非子对道、理做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韩非子说:“用时日,事鬼神,信卜筮,而好祭祀者,可亡也”《亡徵》 韩非子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发展的次序和规律,是可以认识的,“物有长容”“因乘而导之”“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成” |
三章,两汉 一,社会状况 秦,“收泰半之赋”,“士民不附,卒隸之徒,还为敌仇”。《汉书,刑法志》秦,很快灭亡。 在秦王朝灭亡的过程中,旧贵族受到打击,占有土地的自耕农增加了,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到了汉代,由于盐冶铁技术的提高,中国从青铜器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从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农奴制社会。 汉初,奴隶制残余还相当严重,世家豪族役使着大量奴婢并用奴隶进行生产。“”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后汉书仲长统传》 汉代的世家豪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世家则好礼文,富家则商贾为利,豪杰则游侠通奸” 西汉中晚期以后世家豪强的势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到东汉时,实际上控制了中央政权。“百姓饥穷,流亡道路”,“人士饥荒,死者相望”,“父子夫妇,不能相保”《后汉书,地理志》 世家豪强有三类“世家则好礼文,富则商贾为利,豪杰则游侠通奸”《汉书,地理志》 “豪强之暴,酷于亡秦”《前汉记,孝文皇帝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老不死先生说,汉代的社会已经不是奴隶社会。拥有大量的奴隶,实际上是农奴,所谓的徒附就是农奴。 |
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到公元前104年)广川人(今河北省枣强县广川镇) 他的对策的主要精神是适应当时汉王朝大一统的局面,提出封建国家在思想上也要实现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 董仲舒的世界观是上承殷周天命思想及思孟学派神秘主义的天人合一观点结合邹衍的五德始终,加以发展起来的。是神权,王权,夫权三位一体。 “是故春气暖者,天之所以爱而生之:秋气清者,天之于严而成之:夏气温者,天之所以乐而养之;冬气寒者,天之所以哀而藏之”《春秋繁露,阳尊阴卑》 对于五行,董仲舒也认为是“天次之序”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授命以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遵于天也”《顺命》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自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基义》 “人副天数”,“人之性情有由天者耶”《为人者天》 “天两有阴阳之事,人亦两有贪仁之性”《深察名号》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深察名号》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提倡宗教神学,当然是为了巩固汉王朝中央集权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但同时也想借此缓和阶级矛盾。“限民名田”“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天之任阳任阴,好德不好刑”《天道无二》“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汉书,董仲舒传》 |
三,讖纬神学的盛行及恒潭反讖纬神学的斗争。 汉代的今文诗派和古文学派。 他们的区别原本是指抄写经书的字体不同,今文是指用当时的字体,用隶书来记录下来的,而古文是指用以前的篆体记录的古书。今古文之争论不仅是对于经书抄本不同的争论,更主要是对儒家经典的不同看法。一般的说,今文经学派把五经看做是政治课本,专门研究其中的微言大义,并加以引申比附来自己为统治者服务。古文经学派大多把儒家经书看成历史著作。没有迎合当代统治者的意思。 讖,本来是一种预言吉凶的宗教语言。纬,原来是指天象,后来被利用天象的形象变化来附会人事或者预卜吉凶,拿这种观点来注释儒家的经典,就是所谓的纬书。 |
刘秀当上皇帝后,命尹敏、薛汉等校定图讖,在中元元年(公元56年)“宣布图讖于天下” 《白虎通义》是汉章帝时一本讨论讖纬的书集。上古有天尊地卑的传统说法。白虎通义就此加以比附说:“子顺父,妻顺夫,臣顺君何法,法地顺天也”,“ 地之承天,犹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其位卑”《五行》。这样就把君权、父权、夫权的封建统治秩序,说成是天经地义。 《白虎通义》还把日月运行的现象比喻为“君舒臣”是表示“阳唱阴和,男唱女随也”。 在白虎通义中,还明确提出三纲五常思想:“五性者何,为仁义礼智信也”《性情》“三纲者何谓也?为君臣父子夫妇也,……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人皆怀五常之性,有亲爱之心,是以冈纪为华,若罗网之由纪纲而万目张也”。 形神关系,白虎通义认为精,是太阴施化之气,神,是太阳之气 。故能出入无间,而为万化之本。这就是说人未有形体而精神就先于存在。 |
恒潭(约在公元前23年到公元50年) 《后汉书,恒潭传》“时帝(刘修)方信讖(chen),多以决定嫌疑”,他却“极言讖之非经”。 恒潭著有《新论》 “盖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也,……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讖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不可抑远之哉!” 认为天道性命,连称为圣人的孔子也讲不清楚,何况后人捏造出来的讖记,用来惑人民,我们能够不抛弃掉呢? “灾异变怪者,天下所常有,无世而不然”《新论,谴非》, 他拿蜡烛喻人的形体,其燃烧的火,比喻人的精神。有了蜡烛才能燃着火,有了身体才能保有精神,如果蜡烛烧完了,火就灭了,同样人体死亡了,精神也随着消失。 “生之有常,老之有死,若四时之代谢矣”《形神》 |
四,王充(约公元27年到公元100年)一生贫寒,他著有论衡85篇。 首先,他认为天使自然而不是神, “以天无口目也”,“使天体乎?宜与地同,使天气乎?气若云烟,云烟之属,安得口目?” “今无口目之欲,于物无所求索” “春观万物之生,秋观其成,天地为之乎?物自然也。……”。《论衡,自然》 王充之否定天是有意志的主宰,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自然存在。 “春观万物之生,秋观其成,天地谓之乎?物自然也,如谓天地为之,为之宜用手,天地安得万万千千手,并为万万千千物乎?”(自然篇) “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物势》 “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物势》 王充还谴责那些认为天有意志,能赏善罚恶,能潜告和有目的性活动等荒谬说法 “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天不惮劳也”《自然》(天偏要生一世残暴昏庸的君主,做了坏事,又要谴告他,何以天要这样不怕麻烦呢) 王充认为,万物是物质性的“气”产生的,并不受神u意的支配, “物于春生,夏长,秋而熟老,适自枯死”《偶会》 “人自生其犹水也,水凝而为冰,气积而为人” 王充把人的死亡看成是自然发展的结果,“物无不死,人安能成仙”。 提出了无鬼论和神灭思想 “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人之死犹火之灭也”。“人死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论死》 王充认证了人的形神关系, ”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人之死,犹火之灭也”,“谓人之死有知,是谓火灭复有光也” 那为什么世人都说有鬼呢?王充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订鬼》 |
在认识论方面,王充在辨认事物的真伪虚实时,还特别重视,通过“效证正来检验。 王充认为,人要认识外部世界,先要通过感觉器官的直接观察 “如无闻见,则无所状”,“不目见口问,不能尽知也”,“须任耳以定情实”《实知》 “夫以耳目论,则以虛象为言;虚像效,则以实事为非。是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开心意”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薄葬》是说认识事物,如以耳目而论,容易见到事物表面的假象,如果把假象认为真的,那么对事物的实质就看错了。她批墨子的明鬼论,只凭人家讲有鬼就相信而“不以心而原物”(我通过自己头脑的思考) |
王充反对,有所谓生而知之的圣人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知有也”;“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生知者”,“所谓圣者需学以圣”《实知》 在历史方面,王充主张历史是进化的,反对认为今不如古的复古主义者,。 王充还反对专做古典经籍的繁琐注释工作,而主张研究现实知识。 在社会政治观点上王充认为国家的治乱决定于人民的物质生活状况, “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然则温饱并至而能不为善者希。”《治期》当人民都处在饥寒交迫之下,要人民不反抗是不可能的,相反,如果大家都丰衣足食,那就不会有人不为善了。 不过王充有一定的宿命论的思想 “国之安危,皆在命时,非人力也”。“凡人遇偶及遭累害,皆有命也。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命论》 |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 一 ,生产力的发展 东汉政权是为世家豪主所控制的,南朝皇帝的出身虽为庶族,,但政权仍然为世家豪族所控制。 晋家南度后,北魏推行门阀政策,世家豪族的势力也有所增长。 东晋末,爆发了孙恩、卢循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南齐,又爆发了唐寓之起义。 北朝北魏末爆发了各族人民大起义,队伍所过之处,攻破地主坞堡,扫荡地主武装,杀死官僚地主。 南北朝时各族人民进行了多次的武装起义,打击了极为顽固的世家豪族势力,于是亦多少推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棉绢既贵,业蚕者滋”,《宋书,孔琳之传》 “羽毛齒革之属,无远不至,”《魏书,食货志》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了工艺科学的进步 马鈞,改制了旧的织绫机能加速生产外,还创制和改制了指南车,翻车以及水转百戏,连弩车等。所创制的翻车轻便灵巧,儿童都能使用,“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复” 祖冲之,他推算出的圆周率,較欧洲人早千年以上。同时,他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求,编制大明历法纠正了当时的历法外,还制造出精巧的水椎磨和千里船等 |
南北朝时佛教大为盛行。僧侣地主与世俗地主狼狈为奸,公元515年,北魏翼州沙门法庆与渤海李帚伯起义,“所在毁寺庙,斩僧尼,烧经象”《资治通鉴,梁记》 南北朝时代社会的阶级矛盾也是很复杂的,从统治阶级内部有庶族地主世家豪族的矛盾,有僧侣地主和世俗的矛盾,还有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的矛盾。 玄学,是本之于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当时的玄学就是研究”老子”"庄子"和"周易"这三本书,总称为三玄。《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玄学实际上就是道和儒相结合,尚自然却崇尚无为,这是道家的。笃”名教”却崇尚”三纲五常”之术,这就是儒家的 佛教中国化,空就是无,色就是有。佛学与玄学合流,佛教替代玄学,而日益盛行 二,贵无论 玄学的倡导者主要的就是曹魏正始年间的何晏与王粥 何晏,(公元190—249) 著有”道德二论”,”无名论”及”论语集解”等 “夫道也者,惟无所有者也”《列子,仲尼篇》 “道之而无语,名之而无名,视之而无形,听而无声”《列子,灭瑞篇》 这一超感觉的东西又是什么呢?根据他自己的体会是“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何晏认为,它神通广大,可以”开物成务”——创造出一切具体的东西来。 精神世界——“无”创造出具体的物质世界,是无为而无不为 |
@L13601878484 王粥(公元226至249元) 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 他在老子注中解释玄,说“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玄,就是虚无。“无形无方” 而天地万物就是有由这一超感觉的”虚无”所派生的,所以说“无为为本” 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言谈只在寻求有言谈的形象,宁夏已经把握言谈,只可抛弃,;,形象只在寻求形象的意义,意义一经把握,其形象即可抛弃。所谓”得意"也就是所要追求这一精神的东西——玄理。所以清朝人朱彝尊说:“盖汉人言易,或流入阴阳灾异之说。粥以义理”,“使易竟入于老庄者”。。 三,郭象,裴 頠《崇有论》 郭象:(公元252至312年)他反对无中生有 “无既无者,不能生有”,“块然自生耳”,“有物自造”。就是说物体是自然生成的,谓之“独化”。 “我不生物,物不生我”,“身者,非汝所能有者”,“则美恶生死,当制之由汝”。就是说美也好,恶也好,死也好,生也好,都可以由你自己来支配,但实际上人不能支配自己的身体,原因就是人的形体是,”气聚而生”“气散而死”,既然人的生死是由于气的聚散, 所以“汝不能禁”,“汝不能止”, 这是你不能禁止的, 同时又强调要”得其性”,即所谓的“忘形自得”, “去离尘埃,而返冥极”《庄子序》 他认为,”圣人无事而不与百姓同事”,也认为要,“适乎民愿”,“勤思而力学”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