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请问史记和左传到底谁抄袭了谁?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请问史记和左传到底谁抄袭了谁?

作者:红杉天空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史记里有很多和左传相似的资料


    到底是史记参考左传,还是左传参考史记呢?


    我倾向于左传参考史记。


    如左传于隐公三年补充的材料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史记相类似的记载在郑世家,有
    “二十四年,宋缪公卒,公子冯奔郑。郑侵周地,取禾。”


    若是史记参考左传,那么史记就不会只记载“郑侵周地,取禾”。
    也就是说在详略程度上,左传比史记更详细的。


    若史记参考左传,就不会存在这种问题。


    比如史记和左传都记载了“郑伯克段”的故事。
    号称春秋战国时代成书的左传,明显要比汉代成书的史记记载的更详细。
    为什么要讨论左传和史记谁抄袭谁呢?
    因为左传成书并非在春秋战国时代。


    为什么?




    左传于隐公三年补充的材料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




    麦指的是冬麦,汉代说文解释麦道:“芒穀,秋穜厚薶,故謂之麥”。冬麦秋即播种,来年夏季四月份成熟。

    禾在说文里的解释是“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時之中,故謂之禾”。也就是说禾确实是在八月秋季成熟。



    本来是没什么问题,对吧?


    但是左传用的是周历,周历四月,是农历二月,周历秋七八九月,是农历五六七月,禾还未成熟。




    左传用周历有没有证据呢?
    有的。


    左传在僖公五年,补充了这样的材料
    “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所谓日南至就是冬至,太阳在最南边,因此叫日南至。

    此外,在昭公二十年,左传又补充了一次冬至的记录
    “二十年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


    冬至在“正月”、“二月”,是左传认为春秋使用周历的证明。

    因为周历正月是农历的十一月,周历二月是农历十二月。而冬至一般出现在农历的十一、二月。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

    说明左传作者生活在使用类似夏历历法的年代,因此才会不自觉的使用农历。


    周以后使用类似夏历的历法的是汉朝。


    汉朝于太初元年使用太初历。


    因此可以得出左传成书最早不早于太初元年。

    关于左传成仅用历法来限制会不会太草率了?

    史学界有“孤史不为证”的说法

    因此我们再说一处证据。


    宣公三年,左传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这段记录是什么意思?
    大致上就是左传记载的一件“预言”。预言什么呢?“楚子问鼎”,也就是“楚将代周”的意思。
    并记录了周朝的命运“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我们知道,汉朝就是楚人建立起来的。
    这段预言其实是为汉朝的合法性背书。
    左传在汉朝后期崛起,不无原因。


    我们知道,预言这事有是有,但是一般不会如此准确,清楚。
    左传最受人诟病的问题之一就是好预言。


    真么准的预言,为什么会受人诟病呢?
    因为这个预言,恰恰证明了左传成书时间。


    也就是说,所谓史书中的预言,大多是后人由于知道结果,因此“杜撰”出的预言。


    古今中外,研究左传的人,往往以预言准确与否来确定左传的成书时间。
    当然,如果仅有预言的话,我觉得说服力还是不够。


    因此这段预言只是作为补充。
    有人用史记的“十二诸侯年表”关于“左氏春秋”的记录,来证明左传成书时间。


    但是“十二诸侯年表”中关于左氏春秋的论断并不能站住脚。


    为什么?“十二诸侯年表”中的叙述和“儒林列传”不相符。


    ”儒林列传“主要记载了春秋的传承一事。


    若左氏春秋真如“十二诸侯年表”中的叙述的那样”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那么必然不会在“儒林列传”中毫无记载。
    对比左传和史记,可以发现左传和史记之间存在抄袭。


    例如左传在闵公元年记载了如下事件
    “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还,为大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士蒍曰:“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焉得立。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大伯,不亦可乎?犹有令名,与其及也。且谚曰:‘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天若祚大子,其无晋乎。”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名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初,毕万筮仕于晋,遇《屯》ⅴⅲ之《比》ⅴⅰ。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


    史记在晋世家也有类似的记载
    “晋献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伐灭霍,灭魏,灭耿。还,为太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士蔿曰:“太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安得立!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太伯,不亦可乎,犹有令名。”太子不从。卜偃曰:“毕万之後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开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命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初,毕万卜仕於晋国,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後必蕃昌。””


    可以看到,左传到”其後必蕃昌。“为止,除了多一句预言晋国灭亡的”天若祚大子,其无晋乎。“外,和史记的内容一模一样。


    那么是谁抄袭谁呢?


    我倾向于左传抄袭史记。
    为什么?


    因为左传这一段其实和春秋无关,本身并没有必要记录。
    补充这一段信息,完全是画蛇添足。


    当然,仅靠猜测是不行的。


    要通过语法,用词以及文笔来判断。
    此外,司马迁本人懂历法,写完史记距改正朔的太初元年时间不远。


    若左传成书早于史记,那么左传成书时间就是从太初元年开始,有十四年。


    这么短的时间,一是不够历法普及,二是不够影响力大到让司马迁抄。


    更何况,在司马迁之前,并没有任何关于左传的记载。
    有人大概会用浙大楚简来证明左传在史记之前。


    首先申明,我相信中国专家不会学术造假。

    毕竟学术造假除了获得名声关注以及项目拨款外没有任何好处。



    那么浙大楚简到底在哪出土的啊?

    不知道。


    不知道为什么敢买呢?


    或者说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买呢?


    大概凭专业知识知道是真的?


    但是听说专业测试是在买了之后进行的呢。


    没确认之前哪来的信心和钱买呢?


    不知道,大概这就是专家的作风吧。


    万一,买来了,检测后发现是假的,专家会承认吗?


    我相信会承认的。


    毕竟汉芯造假后除了退还拨款及解聘外,并没有任何人受到损失。


    既然如此,承认自己失误又如何呢?


    汉书中关于左氏春秋来源的记载(引自楚元王传):


    “歆及向始皆治《易》,宣帝时,诏向受《穀梁春秋》,十余年,大明习。及歆校秘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时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与歆共校经传。歆略从咸及丞相翟方进受,质问大义。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歆亦湛靖有谋,父子俱好古,博见强志,过绝于人。歆以为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而公羊、穀梁在七十子后,传闻之与亲见之,其详略不同。歆数以难向,向不能非间也,然犹自持其《穀梁》义。及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


    从上文可以看出,在刘歆之前,并没有所谓的古文左传流行,否则不会有“共校经传”、“《左氏传》多古字古言”一说。


    那之前有没有左传呢?
    应该是没有的。


    为什么?


    楚元王传下有说道:


    “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官,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篇,《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余通,臧于秘府,伏而未发。孝成皇帝闵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臧,校理旧文,得此三事,以考学官所传,经或脱简,传或间编。”


    也就是说,左传直到汉成帝之前,都“臧于秘府,伏而未发”。


    刘歆正是在汉成帝时期,校正翻译左传的。


    也就是说,从汉书上,可以明确的看出,“今文”左传成书于刘歆。


    至于古文左传原书?抱歉,没有了。


    刘歆时代,史记已经成书且流传,左传成书的过程中有没有抄袭史记呢?
    你猜?
    除了文笔外,有没有其他方式判断左传和史记谁成书更早呢?


    有的。


    通过比较左传和春秋公羊传,可以明显看出左传成书晚于公羊传。


    举一个例子。


    春秋一共记载了十二位“夫人”的薨葬
    公羊传解释了每位夫人的身份。


    如隐公元年“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公羊传曰:“仲子者何?桓之母也。何以不称夫人?桓未君也。”


    隐公二年“夫人子氏薨”。
    公羊传曰:“夫人子氏者何?隐公之母也。何以不书葬?成公意也。”

    庄公二十二年“葬我小君文姜”。
    公羊传曰:“文姜者何?庄公之母也。”


    其他的类似,我就不全引了。
    反观左传,有解释吗?
    没有。


    没有解释有两个原因,一是虽然没有解释,但是通过上下文,能知道谁是谁;


    二是大家已经熟知,没有必要解释。




    左传是哪种呢?




    其实纵观左传,有些夫人,确实不解释我们也知道谁是谁,不解释也没关系。


    但是有一位是特殊的。


    襄公二年,“葬我小君齐姜。”



    齐姜是谁呢?


    成公九年,左氏记载:
    “穆姜出于房,再拜,曰:“大夫勤辱,不忘先君以及嗣君,施及未亡人。先君犹有望也!敢拜大夫之重勤。””


    首先确认左传认为齐姜不是成公的母亲,即齐姜不是宣公夫人。


    文公四年“逆妇姜于齐”
    成公十四年“叔孙侨如如齐逆女。”

    文公和成公的夫人都是姜氏,哪个是齐姜呢?


    左传没解释。
    类似的,缺少解释的情况,左传还有很多。


    比如,“朝”“聘”“赗”“赙”“含”……同样解释春秋的公羊传、谷梁传都有解释。


    左传没有。


    为什么没有?


    是因为左传风格如此,向来不解释吗?
    并不是。


    如庄公三年,左传解释“公次于滑”,说道“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那为什么有些左传不解释呢?

    大概是默认大家都懂,因此不必解释吧。

    也就是说,左传成书于公羊、谷梁普及之后,很多东西已经成为常识,不必解释。
    根据史记、汉书儒林传的记载,公羊传、谷梁传从成书到普及,再到史记成书,时间并不远。


    如果左传晚于两传,那么左传晚于史记的可能性也很大。
    研究者确定左传成书的时间时,往往喜欢根据左传“预言”的准确性来进行判断。


    常见的有以文公六年,左传的“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复东征也”,认为左传作者未见到商鞅伐魏(公元前340年)。


    也就是说大多数学者以此预言,认为左传至少在公元前340前已经成书。


    然而有趣的是,这段预言也出现在史记里。


    史记,秦本纪,“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君子曰:“秦缪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


    对比左传的预言
    “君子曰:“秦穆之不为盟主也,宜哉。死而弃民。先王违世,犹诒之法,而况夺之善人乎!《诗》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无善人之谓。若之何夺之?”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树之风声,分之采物,著之话言,为之律度,陈之艺极,引之表仪,予之法制,告之训典,教之防利,委之常秩,道之礼则,使毋失其土宜,众隶赖之,而后即命。圣王同之。今纵无法以遗后嗣,而又收其良以死,难以在上矣。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复东征也。”


    可以看出,这两段非常相似,而且左传要比史记详细很多。


    那么秦国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东征了呢?


    春秋经文里最后关于秦东征的记载,襄公十一年“秦人伐晋”。


    也就是说,秦不复东征,至少要在襄公十一年之后。


    若是按照左传的记录,则要到定公四年之后。


    左传在襄公二十六年记载
    “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闻吴有备而还。遂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


    定公四年“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这两次是“伐吴”、“侵郑”,郑国和吴国都在秦国东边,不可不称为“东征”。




    史记在此记载“哀公……十五年……晋公室卑而六卿强,欲内相攻,是以久秦晋不相攻。”以此圆“预言”。
    但是这段只说“秦晋不相攻”,并未涉及“东征”


    那么除了伐晋以外,秦有没有东征呢?


    有的,根据史记记载
    “哀公……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亡奔随,吴遂入郢。楚大夫申包胥来告急,七日不食,日夜哭泣。于是秦乃发五百乘救楚,败吴师。”
    此次战役发生在鲁定公时期左传补充的“秦师乃出”,即“伐吴”。


    之后又有“厉共公……十六年,堑河旁。以兵二万伐大荔,取其王城。”大荔在今渭南,位于秦的正东边。


    如果“东征”是特指“伐晋”呢?


    按照史记记载“灵公六年,晋城少梁,秦击之。”
    这时候还没到正常学者认为左传成书的下限,田氏代齐呢。


    综上可知,所谓“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复东征也”根本就不是一个能自圆其说的预言。
    秦国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不复东征”的时期。


    既然不能自圆其说,当然也很难用这个预言来断定左传的成书时间。


    汉书明文记载了“今文左传”成书的时间。
    也就是说,左传的预言很有可能是后人根据史记记载,修改得来的。
    用预言来推断左传成书时间,并不容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4-22 19:31:19  更:2022-11-05 02:15:06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