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终身都在苦思冥想,制定什么样的制度,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他总结历史教训,制定了一整套制度,写入《皇明祖训》,等于是明朝的宪法。其中两个是最重要的,1)半封建制度,2)重武轻文。
半封建制度,就是说皇帝制度、封建制度各有长短,所以把这两个结合起来、扬长避短。
重文轻武就是,文官不许封公侯。明太祖的主要谋士刘基,仅仅得封“诚意伯”,而武将得封公侯者甚多。其中,他在徐达去世后追封其为“中山王”,他在沐英去世后追封其为“黔宁王”。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如果你认为他是文官,那就大错特错了,李善长的军功,恐怕仅次于徐达。
对这两个制度,我双手赞同!如果坚持施行,中国的命运将一片辉煌。
但接着,他又面临一个大难题:怎么保证,我的制度不会被子孙废除呢?
这同样是沉痛的历史教训。汉高祖也制定了半封建制度,却被子孙废除了,结果没有人来制止王莽。封建的本质就是分权,而皇帝都想废除封建,独掌大权。人类最大的欲望,莫过于权力。
谁能抵制权力的诱惑?
明太祖的目光指向了孙子,朱允炆。
朱允炆从小颍慧好学,性格非常孝顺。在十四岁时,他的爸爸、懿文太子朱标生病了,他照顾爸爸,昼夜都片刻不离。过了两年,太子去世,他守丧悲痛,搞得身形消瘦。明太祖抚摸着他说:“你这么诚心孝顺,难道会不关怀我吗?”所以,明太祖认为,这么孝顺的孙子肯定会遵守我的制度。
帝生颍慧好学,性至孝。年十四,待懿文太子疾,昼夜不暂离。更二年,太子薨,居丧毁瘠。太祖抚之曰:“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明史.卷四》)
可惜,他看错人了。这个孙子的孝顺,是伪装的,一即位,就迫不及待地攫取权力,废除了这两个制度。
一切都完了。爷爷死不瞑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