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碣石为今天滦南县县治所在地......倴城。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碣石为今天滦南县县治所在地......倴城。 |
作者:土民心实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大禹当年治水的核心地为今天的滦州。 |
倴城之名起自大禹治水时.....禹贡中“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海”。 “夹(ga)右”.......够,即:倴也。 |
倴城古城毁于秦代......史记有段文字专门记述了过程。 |
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隄防。其辞曰: 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咸服。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 惜字如金的史籍毫不吝啬的记述这个过程。 |
关于倴城这座古城建于元代的说法肯定是错误的。《倴城共遵明禁碑》中写道:“此处居民,先世皆聚族古城内,北有通津河,南有海城坞,设兵防守,盖一时重镇也。厥后,民居渐南,距古城半里许,即今所谓倴城者。”分析可知:在古城尚未叫倴城以前,古城地方就已有人“聚族”居住,而且南边还有一个海城坞,古城的历史已经很久远。 民间俗谚也说:“南罗城,北古城,当中夹个破倴城。”这也说明这里在元代定名倴城以前,就已经有了“城”。对这一点,上世纪七十年代“深挖洞”,人们在古城遗址下边挖防空洞,又挖出了不少物证。有战国的刀币、箭镞,还有汉代的砖瓦。由此可以推断:倴城这块地方,至少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活、交易和战斗,至少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人筑屋而居。 从古至今,倴城人民就有很好的保护古迹的意识。《倴城共遵明禁碑》明确写道:“然古城北御通津涨溢,寔(同是)倴城一带屏障,固不徒古迹遗留也。近或x x(这里失落两字)其上,或刨挖其下,不知缉止,恐数年间即无古城矣。无古城是即无倴城之保证也。爰请于官,明示禁谕。因勒石以垂永久云。”也许就是这尊石碑培育了倴城人民很好的保护古迹的意识,才使这道不知修建于哪朝哪代的高大雄伟的古城墙,完好地保存至今吧。 借用网络信息来补充一下!这样好理解“倴城‘’为何在一个重要水道上。 |
倴城西南二十里就是著名的“派池”今叫“扒池港(当地人称pajiang)”。 |
禹贡和其他史籍一样,提到碣石并不吝啬。 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这段文字再次重申了前面的治水动作。 横山在今滦州城北。 |
禹贡还专门提到了人......中邦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就全国而言能称“老奤(土)”的只有“滦州人(含滦南县)”。 |
奤的高贵性.....在商代末期在“叔齐伯夷”身上得到了体现。 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
一直到了清代还有文人知道滦州一带的重要性。 登清风台谒夷齐庙 清代:萧惟豫 我立永丰巅,首阳向我峙。遂之清风台,以访墨胎氏。 郁郁松柏林,悠悠滦漆水。雨洗春色深,人入清风里。 未食蕨与薇,安知肉食鄙。为顽与为廉,百年同一死。 吁嗟黄虞人,在此不在彼。 |
@土民心实 2020-09-20 13:29:18 倴城西南二十里就是著名的“派池”今叫“扒池港(当地人称pajiang)”。 ----------------------------- 派池因“疏派引天潢”而著名。 为何?难不成大禹治水的主要内容就是“疏派引天潢”。 |
禹三次出现在“滦州”一带.....正好印证“三过家门而不入”。 |
从古海岸线而言,倴城南面的方各庄三千年前正是海边。 |
祭天之地“泰山”,老西地“山西”,与五行水相悖的“渤海”之名.....都指出沧海北岸是极其核心之地。 |
碣石:本意应为“竭西”。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河流东西走向,且不会改道的区域不会产生这句俗语的! |
@gezilm 2022-07-06 17:24:37 《永平府志》、《滦州志》均有如下记载:“倴城,在州(滦州,今滦县)南六十里,元将那颜倴盏屯粮处,今镇北遗址尚存。” 这么精准的可以互相考证的地方志记载,楼主看不见,元朝以前这地方啥也不是,不是元将那颜倴盏在这当个军事屯粮点,连这个名字都没有,就别提,宋,唐,隋,晋,汉,更别提再以前了。真往先秦上贴也是可笑了。 ----------------------------- 很多实际要结合现时解读!倴城废城.....至少是一个“秦汉时期”的遗址......这是现实! |
@gezilm 2022-07-06 17:24:37 《永平府志》、《滦州志》均有如下记载:“倴城,在州(滦州,今滦县)南六十里,元将那颜倴盏屯粮处,今镇北遗址尚存。” 这么精准的可以互相考证的地方志记载,楼主看不见,元朝以前这地方啥也不是,不是元将那颜倴盏在这当个军事屯粮点,连这个名字都没有,就别提,宋,唐,隋,晋,汉,更别提再以前了。真往先秦上贴也是可笑了。 ----------------------------- 你好好读读本人引述的“历史资料”.......! |
民间俗谚也说:“南罗城,北古城,当中夹个破倴城。”这也说明这里在元代定名倴城以前,就已经有了“城”。对这一点,上世纪七十年代“深挖洞”,人们在古城遗址下边挖防空洞,又挖出了不少物证。有战国的刀币、箭镞,还有汉代的砖瓦。由此可以推断:倴城这块地方,至少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活、交易和战斗,至少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人筑屋而居。 |
@gezilm 2022-07-06 17:24:37 《永平府志》、《滦州志》均有如下记载:“倴城,在州(滦州,今滦县)南六十里,元将那颜倴盏屯粮处,今镇北遗址尚存。” 这么精准的可以互相考证的地方志记载,楼主看不见,元朝以前这地方啥也不是,不是元将那颜倴盏在这当个军事屯粮点,连这个名字都没有,就别提,宋,唐,隋,晋,汉,更别提再以前了。真往先秦上贴也是可笑了。 ----------------------------- 塔察儿的又名“倴盏”......是其曾在“倴城”驻扎的缘故......! 希望你不要搞错关系......! |
春日望海 李世民 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 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 照岸花分彩,迷云雁断行。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 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 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 注意: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 说的是:洪水泛滥的年代,疏通“派(pa)”,引“天潢”。 “派”:今天“滦南县扒(pa)齿港(jiang)镇”。天潢:滦河下游区段。 |
卢照邻 (唐) 汀葭肃徂暑,江树起初凉。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 连桡渡急响,鸣棹下浮光。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凤杼秋期至,凫舟野望开。微吟翠塘侧,延想白云隈。 石似支机罢,槎疑犯宿来。天潢殊漫漫,日暮独悠哉。 对“天潢”还疑惑的,见此诗的最后一句“天潢殊漫漫,日暮独悠哉”。 “独幽城”......在今乐(洛lao安)亭南。 |
滦州被视为土域(大东地)......是有边界的。 这点战国时期的“土垠城”遗址还能找到.....丰润区银城铺。 |
@土民心实 2022-07-08 00:15:39 滦州被视为土域(大东地)......是有边界的。 这点战国时期的“土垠城”遗址还能找到.....丰润区银城铺。 ----------------------------- 恩肥土域......。 |
周人伐商,兵至玉田立无终子国,却不灭土域的“觚竹”。 .......为什么? |
不是燕太子弄个“荆轲刺秦王”事件出来......秦如何进兵“土域(滦州一带)”这天潢贵胄之地呢? |
图穷匕见......封刃(丰润)之地在“浭水”岸边白家沟。 浭水:也称还乡河。 |
@gezilm 2022-07-06 17:24:37 《永平府志》、《滦州志》均有如下记载:“倴城,在州(滦州,今滦县)南六十里,元将那颜倴盏屯粮处,今镇北遗址尚存。” 这么精准的可以互相考证的地方志记载,楼主看不见,元朝以前这地方啥也不是,不是元将那颜倴盏在这当个军事屯粮点,连这个名字都没有,就别提,宋,唐,隋,晋,汉,更别提再以前了。真往先秦上贴也是可笑了。 ----------------------------- @土民心实 2022-07-07 23:44:27 塔察儿的又名“倴盏”......是其曾在“倴城”驻扎的缘故......! 希望你不要搞错关系......! ----------------------------- @gezilm 2022-07-08 09:54:10 1973年中国人民银行滦南支行扩建办公楼时,从中大街和文化路交叉路口挖出一尊古碑。这尊出土古碑雕凿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七月,叫《倴城共遵明禁碑》,由廪膳生员王蕴撰文、附学生员王克耘书丹。碑文云:“倴城,无城也;而以城名,且命名皆有所取。考倴之义,别无所据,忆昔有那颜倴盏者,元将也,岂此地之得名欤?” 这个碑文怎么解释?好吧!《滦县志》假的,《永平府志》也算假的,这个碑也是假的?造假就...... ----------------------------- 考倴之义,别无所据,忆昔有那颜倴盏者,元将也,岂此地之得名欤?” 这句话的意思是“倴城”自古无解。无奈拿出个“倴盏”来! |
@gezilm 2022-07-06 17:24:37 《永平府志》、《滦州志》均有如下记载:“倴城,在州(滦州,今滦县)南六十里,元将那颜倴盏屯粮处,今镇北遗址尚存。” 这么精准的可以互相考证的地方志记载,楼主看不见,元朝以前这地方啥也不是,不是元将那颜倴盏在这当个军事屯粮点,连这个名字都没有,就别提,宋,唐,隋,晋,汉,更别提再以前了。真往先秦上贴也是可笑了。 ----------------------------- @土民心实 2022-07-07 23:44:27 塔察儿的又名“倴盏”......是其曾在“倴城”驻扎的缘故......! 希望你不要搞错关系......! ----------------------------- @gezilm 2022-07-08 09:54:10 1973年中国人民银行滦南支行扩建办公楼时,从中大街和文化路交叉路口挖出一尊古碑。这尊出土古碑雕凿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七月,叫《倴城共遵明禁碑》,由廪膳生员王蕴撰文、附学生员王克耘书丹。碑文云:“倴城,无城也;而以城名,且命名皆有所取。考倴之义,别无所据,忆昔有那颜倴盏者,元将也,岂此地之得名欤?” 这个碑文怎么解释?好吧!《滦县志》假的,《永平府志》也算假的,这个碑也是假的?造假就...... ----------------------------- 塔(打)察儿.....与“倴盏”.....都是“破损器物”意思.....这点你不清楚吗? |
有的蒙古人的名字......用汉字书写后是很有意思的。 |
如:jilegala.....汉话是啥意思还有人不清楚吗? |
倴城实际自古就有解......是明代南方士人北迁滦州刻意掩盖此地历史造成的! 滦州一带的地方史志多由这些“迁民”编著。 所以你要细细品读......! |
成吉思汗“赏与了孛罗忽勒一百户秃马惕的百姓”《蒙兀儿史记》对此事记云:分秃马敦部民百户赐孛罗忽勒家为奴。其后,孛罗忽勒次子塔察儿移营官山,此百户从之。 根据这段记述,认为土默特与秃马惕是有联系的,应该不为凿孔之谈。塔察儿,《元史》本传误作博尔忽(孛罗忽勒)从孙,实为孛罗忽勒次子。太宗窝阔台伐金,塔察儿从征,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孙子居于官山一带。现在居住在内蒙古的土默特人之渊源为贝加尔湖附近的秃马惕。 ......这个“塔察尔”为何对“土域”有些想法,也不是一点线索都找不到的! |
大禹治水于今天的滦州! |
@土民心实 2020-09-20 13:03:09 倴城之名起自大禹治水时.....禹贡中“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海”。 “夹(ga)右”.......够,即:倴也。 ----------------------------- 借助这件玉器,能更直观理解“皮营(平)”和“鸟夷”是怎么回事! |
三老四少,七老八成......四川典型的“南地特征”。 依据也是在“滦州”。 |
古代渡渤海.....南北两侧交流是件神奇的事.....但确实曾经发生。 |
马城西南七昆今废金承事郎马城玉簿卢启臣七里桥碑记云平升兴平军禹贡冀州分所谓夹右褐石肯是已商周时孤竹国之故地也汉魏而后更名平州唐制兵府加额兴平军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