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故宫文物南迁·pdf(转载)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故宫文物南迁·pdf(转载)[第1页]

作者:安昊儒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故宫文物南迁是中华文化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文物长征,是故宫人以生命为代价保护国宝的伟大壮举,也是中国人民用智慧和胆识救焚拯溺而彪炳史册的壮举。

    以故宫文物南迁为主题,以故宫文物南迁西移北线为重心,以故宫文物在峨眉存放过程为重要内容,首次把故宫文物南迁与峨眉地方文史相结合,系统介绍故宫文物在峨眉的历史及其影响。

    
    《故宫文物南迁》领导小组

    组长:周建
    副组长:陈苹 杨涛
    成员: 李红 孙旭培 刘有箭 张冬梅 赵敬忠
    代晨刚 李家俊 陈黎清 龙涛
    封面题字:薛华山
    内容简介

    故宫文物南迁是中华文化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文物长征,是故宫人以生命为代价保护国宝的伟大壮举,也是中国人民用智慧和胆识救焚拯溺而彪炳史册的壮举。

    本书是介绍和研究故宫文物南迁北线的专著,以故宫文物南迁为主题,以故宫文物南迁西移北线为重心,以故宫文物在峨眉存放过程为重要内容,首次把故宫文物南迁与峨眉地方文史相结合,系统介绍故宫文物在峨眉的历史及其影响。

    本书第一章简要阐述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第二、三章侧重故宫文物南迁北线的艰难历程和故宫文物在峨眉的峥嵘岁月,附录部分荟萃海内外研究故宫文物南迁、峨眉地方文物南迁的史料,为研究故宫文物南迁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

    本书许多珍贵的地方文史资料为作者多年征集所得,乃首次面世。
    经过付费下载,并经过pdf图片文字提取转换方式贴出。
    赞故宫护宝

    从寸之声是为寺,于文当即古持字。
    秦刻用之以为持,鼄钟有例亦不异。
    石鼓于今已入岷,无咎先生言訚訚。
    花岗之石趺坐锐,质坚量重难调驯。
    一鼓费一卡车载,纩裹网维箱底在。
    初移宝鸡后峨眉,暴寇无由攘过海。
    星之景兮云之卿,视此奇迹不足惊。
    扶持神物走天下,宇宙恢恢乘大名。
    ——郭沫若

    世界文物播迁历史上的壮美奇迹,
    中华文明传承弘扬中的神圣责任。
    ——周伦斌

    学习故宫精神,舍生取义护国宝,中华文化流芳百世恩惠子孙;弘扬民建传统,勤修苦研求真谛,峨眉典籍彪炳千古九州同辉。
    ——杨明洪
    为李家俊先生《故宫文物南迁》题两首
    赵金光
    一

    国破难防盗贼狂,
    魔儿早备集装箱。
    神州自有高人在,
    一曲南迁护宝航。

    二

    为绝魔儿盗国珍,南迁一路过峮嶙。
    归来锣鼓喧天处,
    说到艰辛大动人。
    二〇一七年六月二十日于北京西溪书屋
    

    
    

    
    

    
    

    
    
    

    
    

    

    
    

    
    

    
    

    

    
    

    
    

    
    

    

    
    

    
    

    
    

    
    

    
    

    
    

    
    

    
    

    
    

    
    

    
    

    
    

    
    

    
    

    
    

    
    

    
    

    
    (三)文物存放峨眉经过
    为了有效地保管存放在峨眉的文物,1939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峨眉办事处,任命那志良为主任,办事处设在大佛寺,职员有薛希伦、吴凤培、刘承琮、牛德明、华友鹤。
    图一: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主任那志良(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展板资料)
    图二: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工作人员牛德明(欧阳道达《故宫文物避寇记》)

    

    
    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对文物的管理做了许多有创意且成效显著的精细工作:
    ①防火。库房内外严禁吸烟,同时为库房附近的民房购置了消防器材。
    ②防潮。在地面上铺木墩,把木墩做成“凹”字形状,缺口向上,摆成一排,文物箱放在上面,通风效果好。
    ③防盗。国民政府安排了一个连的驻军守备。
    ④索引。文物箱堆成排列,中间留走廊,每列编号,查找非常方便。
    ⑤编目。从故宫博物院运出时已经做了编目,抵达峨眉后依然沿用原编目。
    ⑥移库。峨眉办事处原以大佛寺为一库,武庙为二库, 1942年春撤销一库,其文物移至土主祠和许氏宗祠,改武庙为一库,土主祠为二库,许氏宗祠为三库。
    ⑦管理人员。1942年移库后,梁匡忠开始履职管理二库;其后一库负责人薛希伦辞职,一库由吴凤培续任;三库由吴玉璋负责。到抗战胜利时峨眉办事处工作人员为那志良、吴玉璋、梁匡忠、吴凤培。
    由于文物非常珍贵,保存需特别小心,设置文物库房非常考究,选择在比较干燥的位置,在放文物箱的下面铺木条以利于通风。在文物箱的周围放樟脑丸,经常更换,以防止文物被虫咬坏。有时也在文物箱周围放烟叶熏虫,为了使烟叶油不腐蚀国宝,还用不透油的厚纸进行隔离。

    文物库房的门窗都严格加固,库房前后尽量安装窗格以利通风,确保文物不受霉受腐。大佛寺和武庙戒备森严,有严密的警戒和消防安全保卫措施,大佛寺设有岗哨两处、瞭望台三座,由行政单列的国民政府警卫连镇守,武庙也有一个警卫排镇守和岗亭警戒。在消防安全方面,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毫不含糊,添置了当时最先进的灭火机、喷水枪、储水桶、沙袋等灭火工具。

    在典收稽核文物方面,办事处有独到而精准的查阅办法,按“沪、上、公、寓、国、所、发、展”八字编目,有相应的签簿凭证,随时备查,丝毫无误。国民政府行政院和北平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武汉大学文物专家等,于1940年1月和1941年8月,两次对峨眉库房进行抽检,全数合格,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和科学方法得到了充分肯定。
    1939年8月和1941年8月,乐山两次遭受日军轰炸,那志良考虑到峨眉大佛寺离峨眉县城很近,寺庙金碧辉煌,目标太大,可能遭到日军炸弹袭击,遂于1942年春将藏于大佛寺的文物和一部分武庙文物转移到峨眉城南三里的许氏宗祠和土主祠(均在今绥山镇大楠村)。

    文物库房也重新编目:武庙为一库,土主祠为二库,许氏宗祠为三库。那志良派吴玉璋驻许氏宗祠管理文物,调任在乐山安谷的梁匡忠管理土主祠文物,武庙文物由薛希伦女士看护,故宫博物院办事处和警卫部队由大佛寺移往武庙办公。

    故宫文物南迁峨眉过程中,峨眉县地方政府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和支持,除协调大佛寺、武庙、土主祠、许氏宗祠作为故宫文物存放地之外,还在粮食供给、消防安全、交通、杂役等方面给予积极的配合。
    1939年,四川省政府给峨眉县等地方政府关于保护收藏故宫文物的令(魏奕雄《乐山抗日战争档案文献选编》)

    
    存放地之一——峨眉大佛寺

    1.大佛寺由来。
    大佛寺,民间又称大佛殿,原址位于峨眉城区东郊(今银杏苑、峨眉二小),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无穷禅师(号法真)云游楚蜀大地,募资铸造千手千眼大悲观音铜像一尊,连法座高达三丈六尺,经水路运到峨眉。峨眉县令李应霖为其选址,搭房供奉。

    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春,无穷禅师偕徒孙性宽入京,奏请慈宫,明神宗(万历庙号)之母慈圣太后赐金,敕建大佛寺,历时15年建成。当时的大佛寺前三门,进五层,大悲正殿供观世音普贤菩萨铜像,藏经阁存放《大藏经》及水路神像一堂。

    《峨眉山志》叙大佛寺“琳宫绀宇,庄严肃穆”。据无穷禅师塔铭记载,朝廷还赐大佛寺良田百亩。辉煌时期的大佛寺占地300余亩,拥有大殿多重、禅房140多间。由慈圣皇太后特意赐寺名“大佛寺”。当时的大佛寺雄伟庄严,气宇轩昂,驾乎诸山,晨钟暮鼓,香火旺盛,信众络绎不绝。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全山佛教界协议,以大佛寺与万年寺毗卢殿为峨眉山两大十方丛林。

    民国2年(1913年),大佛寺主持仁玉在此举办传戒法会。民国8年(1919年),大佛寺方丈仁玉大和尚为300多位新戒传授戒法。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有许多高僧大德于此弘法,如近代高僧能海、寿冶、本焕、乐渡、圆瑛等长老曾在此讲经说法。大佛寺其后有大通、圣湘、演怀等高僧任方丈。

    图:1940年的峨眉大佛寺,有士兵守卫

    
    2.故宫文物存放大佛寺。

    1939年6月,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运到峨眉大佛寺,文物分四个库房存放,共计5094箱,主要有书画、铜器、玉器、珐琅、图书等。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设立于此,同时国民革命军第五师的一个连作为警卫部队,也以这里作营房。由于有了驻军,信众俱避,香客渐少。那志良将大殿及其毗连的厢房都用作库房,其他房间仍由僧人做佛事和居住。

    为了安全,中间筑了道墙,分隔开来,文物保存与礼佛活动各行其道。大殿地面坚实,十分适合堆放文物箱子。办事处对大佛寺地板已经朽坏的厢房,拆去旧地板重新铺设。那志良请来当家和尚,一同实地察看了一遍,凡被拆除了破旧地板的,都按折价予以赔偿。同时,又令人绘制院内平面图,标明借用的房屋,签订租用合同,付了一笔租金。大佛寺的和尚积极配合保护文物,双方十分融洽,文物在新址顺利安顿下来。
    大佛寺文物存放情况如下:

    图:故宫博物院致四川省政府关于故宫文物迁峨眉警卫工作函(魏奕雄《乐山抗日战争档案文献选编》)


    

    

    
    1941年8月23日,日军飞机第二次轰炸乐山城区和苏稽镇,苏稽距峨眉县城区直线距离只有二十公里,空中俯瞰大佛寺非常显眼,容易暴露目标,情况非常危急,文物时刻受到威胁。

    那志良报请北平故宫博物院同意,于1942年春撤销了大佛寺库房,将文物分改存于武庙和县城南门外的土主祠、许氏宗祠。故宫文物和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以及警卫连自此搬离了大佛寺。

    图:大佛寺旧建筑图(欧阳道达《故宫文物避寇记》)

    
    3.大佛寺今昔。

    故宫文物在大佛寺期间,戒备森严,香客不得靠近,大佛寺香火受到很大影响。1942年后,虽然警卫部队撤离了大佛寺,大佛寺却已门可罗雀。1944年秋,符汶河洪水冲塌大佛寺山门,此后大佛寺日渐冷清、荒芜,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寺院已凋零破败。1952年,大佛寺改建为峨眉县粮食局东门粮食仓库(东门粮站),大殿改成了粮食库房。

    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铜像被毁,用于炼钢铁,寺庙文物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大佛寺被多次拆除、改建,面目全非。

    2002年,峨眉山市房地产公司在大佛寺原址开发银杏苑小区,大佛寺的建筑全部被拆毁,寺院由此消失。据峨眉山市粮食局退休干部谭正怀介绍,1952年他在东门粮站(大佛寺)上班时,文物存放的库房保存较好,1958年后大佛寺拆毁严重,改作粮食局粮食仓库,但基本保留了原貌,直到2002年开发银杏苑才使大佛寺彻底消失。
    图一:1979年,作为东门粮站的大佛寺平面图(李家俊收藏)
    图二:2003年,拆大佛寺建银杏苑工程照(欧阳道达《故宫文物避寇记》)
    图三:1931年出生的峨眉山市粮食局干部谭正怀,1950年在东门粮站(大佛寺)工作,是当年大佛寺情况的知情人

    

    

    
    2016年10月,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在大佛寺原址建碑保护。

    1993年5月23日,峨眉山市人民政府以〔1993〕64号文件,批准峨眉山佛教协会“在原大佛殿旧址恢复大佛殿”。后因原址建筑群过于密集,拆迁难度很大,且寺院规模受到限制,于是,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又于1995年批准峨眉山佛教协会筹资在城南郊白塔山征地226亩,恢复重建大佛寺。

    峨眉山佛教协会根据普贤道场的文化内涵以及峨眉山佛教文化发展的需要,经过反复讨论和认真研究,报请政府批准,决定将大佛寺改名为“大佛禅院”。大佛禅院经十余年的建设。

    2008年12月14日峨眉山佛教协会在大佛禅院举行开光法会暨落成庆典,大佛禅院正式对外开放。建成后的大佛禅院占地500余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为朝拜峨眉山的第一门户,亚洲最大的十方丛林之一,成为集培育僧才、专精修正、佛学研究、弘法利生等于一体的无上道场。

    图:大佛禅院


    
    存放地之二——峨眉武庙

    故宫文物在峨眉武庙存放了七年零四个月。

    1.武庙由来。

    峨眉武庙在城西门外,所供奉的神像为关羽和岳飞,也称关岳庙。《峨眉县志》说“武庙,古迹甚古,莫究从来”,因祭奉关帝而成为峨眉民间尚武之地。明末张献忠占据四川时,其部将欧阳柄占领峨眉城,为防峨眉地方暴乱,把县衙门迁到武庙。张献忠的部队逃离后,清初峨眉知县何克孝重新把县衙门迁回城中,武庙从此失去昔日的热闹。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游击(清代绿营守备将军、从三品)李祯会同峨眉知县翟镛捐款重建武庙,武庙规模逐渐扩大。清乾隆五年(1740年),游击孙何再次率部将扩建武庙,清嘉庆年间又建了山门。清雍正三年(1725年),武庙后面建有启圣宫。《峨眉县续志·祠庙》(1935年版)载:“武庙,旧在西城隅外,咸丰庚申,蓝逆入寇,毁于兵火。同治五年知县王言铨迁西坡寺对面,重新建筑。昭忠祠附入其中。”

    由此看出,1860年,李蓝暴动时武庙被兵焚,1866年峨眉知县王言铨在现在的位置重建武庙。武庙前后各有殿,两边是厢房,武庙旁边是火神庙,《峨眉县续志》叙:“火神庙在西郭外,武庙之左,同治五年知县王言铨建。”武庙和火神庙紧邻,占地面积100余亩,均在峨眉城西一处相对独立的平丘上,因武庙规模相对大,峨眉人习惯把武庙和火神庙通称武庙。

    民国时期,武庙疏于维修,已经比较破旧,所供奉的圣像残缺不全。
    图:峨眉武庙

    
    2.故宫文物存放武庙。

    1939年9月,那志良接手武庙,故宫文物搬进来的时候,武庙已较为荒芜,关岳塑像倒塌。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请来泥水匠,用砖头砌了围墙。同时在院内做了全面修整,地面重新铺地砖,加筑了许多木架。管理人员牛德明将支木架的木墩设计成凹字形,凹口的宽度与木架底杠相切,稳固又能通风防虫,避免受潮。管理人员细致地编制了各房堆放的木箱号码索引,以方便查找。
    图一: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工作人员牛德明在峨眉(欧阳道达《故宫文物避寇记》)
    图二:1923年出生的丁正阳,从1951年起进入峨眉一中工作,是武庙历史的见证人。

    

    
    1942年春,为防日军飞机轰炸,那志良将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搬迁到武庙。存放在峨眉的文物库房也做了调整,武庙为一库,存有文物计2047箱,包括瓷器、玉器、书画、图书、陈设、服饰、档案等。那志良把两个大殿及火神庙大殿用作库存房,在大门右侧安排警卫部队驻守,又在武庙背后租房作为员工宿舍,职员办公室安排在左侧厢房,负责护守武庙的是薛希伦女士。薛希伦家住西坡寺,离武庙很近,方便管理。

    武庙西殿藏置的重器是石鼓10个,相传是周宣王时代遗物,据考证实则秦代的遗物,每个重约1000公斤,因其刻有籀篆的400多字,笨重而珍贵。那志良用木板在西配殿里隔出一小间作为宿舍,白天到大佛寺内办事处办公,晚上住宿武庙,夜夜面对石鼓,研究石鼓资料,临写石鼓文。后来那志良写成专著《石鼓通考》,1958年该书在台湾地区出版。

    1943年6月8日,靠近峨眉西门的一家鸦片馆,因瘾君子乱扔的烟蒂烧着了垫床的谷草,燃成大火,相邻的油坊很快也成燎原,烈焰冲天。武庙离西门只有200多米,沿途是一大片茅草房和木质建筑,都是易燃物。那志良见状,立即命令一位守军排长带着20多个士兵去救火。那时候峨眉还没有自来水,故宫带来的消防水枪作用不大。那志良命令士兵们将房子拆除,隔出一段距离,以免大火危及武庙里的国宝。有几家住户都不同意士兵拆自己的房子。

    这时,火乘风势越来越猛,离西门越来越近,那志良和排长赶紧找到保长,说明了事态的严重性,告之“将西门外所有的住房、店馆、猪舍全部拆除。如果大火烧不出西门,所有被拆的房屋由故宫博物院负责赔偿。如果大火烧出了西门,我们概不负责”。

    由于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出资坼房,保长说服居民同意了。众士兵拼尽全力拆房,刚将西门外一排草房拆完,大火就窜出西门,烧到观音阁,火势被阻断,并没有继续向西蔓延。后火势渐弱,终被扑灭,武庙安然度过一劫。

    在此次大火中,与鸦片馆相近的县政府、邮局和银行等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焚毁。那志良当晚派警卫连长到苏稽,向位于重庆的马衡院长发送平安电报,又将此事始末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上报和存档。

    在武庙,每逢天气晴朗时,库存的文物都要摊在院坝里翻晒,周围由士兵严密戒守。此时,那志良被峨眉县中学聘为兼职英语教师,他的三位学生有幸跟随他观看了一次翻晒服饰、玉器、兵器和奏折四类文物的过程。峨眉人谭永富是那志良的弟子,曾在《西部散文》2009年第2期发表一篇题为《国宝目睹记》的回忆录,详细记述了他于1945年盛夏在武庙里观看翻晒文物的情景,特别点到翠玉白菜和张飞的丈八蛇矛。

    翠玉白菜是清代匠人巧妙利用一块半绿半灰的美玉精雕而成的,灰白的地方雕作菜帮,翠绿部分雕成菜叶,上面还攀着两只蝈蝈,栩栩如生。这是光绪皇帝瑾妃、珍妃两姐妹的父母送的嫁妆之一。白菜寓清白之意,蝈蝈繁殖力极强,寓意多生贵子。

    如今,此物件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成为祖国大陆游客赴台湾地区旅游必看的宝贝,这要得益于峨眉武庙对翠玉白菜的保护,它才有机会传世。丈八蛇矛是《三国演义》《水浒传》《两晋秘史》中出现的武器,是长一丈八寸(约2.61米)的长矛,矛头似蛇形,因在历史上为张飞所使而出名。

    武庙文物存放情况如下:

    图片为1947年9月,那志良手绘的文物存放武庙位置图(峨眉山市档案馆提供)

    

    
    1947年9月,故宫文物奉命向重庆集聚,那志良与峨眉县县长朱焕北(屏山人、国立政治大学毕业)签署归还协议,武庙交还峨眉县。

    图: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与峨眉县政府房屋交还条文(魏奕雄《乐山抗日战争档案文献选编》)

    
    3.武庙今昔。

    故宫文物离开武庙后不久,1948年,峨眉县政府将峨眉国立中学的三个班分出,单独建学校,名为峨眉女子中学,校址在峨眉武庙。

    1953年初,根据四川省教育厅统一命名,峨眉女子中学更名为峨眉一中。20世纪90年代末期,峨眉一中建综合大楼,将武庙主体建筑拆毁,武庙从此消失,仅有旁边的千年大榕树,见证着历史的钩沉。2010年峨眉一中分初中部独立建校,成立峨眉三中,与峨眉一中共用武庙为办学校区至今。

    1951年开始在峨眉女子中学工作的丁正阳老先生,对武庙情形如数家珍,拆毁武庙时,他虽然已经退休,却十分惋惜。2017年,94岁高龄的丁先生,手绘了一幅武庙原形图,与那志良的手绘图基本吻合。

    图:武庙大殿

    
    存放地之三——峨眉土主祠

    1.土主祠由来。

    《峨眉县志》载:“土主祠,县城南三里。庙甚古,创建于明弘治年间,后颓废。光绪三十一年金顶僧重修,以为峨眉山甲等僧办学地。”土主祠位于距离旧峨眉城西南只有一公里多的绥山镇大楠村,始建于明代,是朝拜峨眉山金顶的重要脚庙,僧侣们夏天炎热住金顶,冬天严寒就住土主祠。

    土主祠相当于上峨眉山金顶的接待站,又是佛教学院的办学地,明清时期盛极一时。土主祠原有门坊、土主殿和大殿三重,土主殿背西向东,门坊呈八字形开,寺内第一个殿供奉土主,其后有一天井,天井后是第二大殿,大殿中间供奉释迦牟尼佛,两侧分别供奉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土主殿两侧有四个排列的厢房,左边厢房为木板铺面,适合冬天祭祀,供奉有文菩萨孔夫子。

    右边厢房为三合土地面,较为凉快,适合夏天祭祀,供奉武菩萨关夫子。土主祠内建筑用料比较考究,大圆柱近一米直径,底座石台基长宽一米多。土主祠左右及背面有数亩田地,作为寺庙财产,田地外有长300米、宽200余米的围墙。祠内良田肥美,僧侣们自给自足有余。

    图:清末时期的峨眉土主祠

    
    2.故宫文物存放土主祠。

    由于乐山城区在1939年和1941年两次遭受日军轰炸,峨眉大佛寺周围的民房多为草房且易燃。为安全起见,1942年春,那志良与土主祠主持和尚签署协议,借用土主祠作为文物库房,遂将存于大佛寺的部分文物转移到峨眉城南的土主祠和许氏祠堂。

    图:20世纪50年代的土主祠(欧阳道达《故宫文物避寇记》)

    
    故宫文物存放地调整后,土主祠作为第二库,存放瓷器、玉器、铜器、雕漆、珐琅、书画、图书、册宝、陈设、服饰、档案、乐器、石鼓、杂项共3490箱。那志良把土主祠大门后的三个殿均设为库房,左侧由警卫队驻守,右侧辟为办公区和生活区。

    那志良派吴玉璋驻许氏宗祠,调乐山梁匡忠管理土主祠。直至1946年,故宫文物在土主祠存放四年半之久。

    土主祠文物存放情况如下:


    

    
    1946年故宫文物向南京东归之时,那志良与土主祠主持圣其于8月31日签署归还协议,证明人圣昌,加盖“峨眉山金顶下院万行庄图记”。

    
    3.土主祠今昔。

    故宫文物离开峨眉后,土主祠曾经做过短暂的佛学院,1948年在此开办小学。
    1949年后土主祠日渐式微,1958年“大跃进”时期,合作社把土主祠四周的土墙捣毁,将其墙土作为肥料撒向田地。

    1964年以后土主祠的建筑被拆毁,其圆木由县财政局统一安排,用于峨眉城北建农贸市场。土主祠由此消失,土主祠原址分给当地农民建房居住。

    1983年的洪水将土主祠冲毁殆尽。本地土生土长的卢仕刚老人,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土主祠和许氏宗祠,故宫文物存放于土主祠和许氏宗祠期间,他每天都要从门前经过,因惧怕荷枪实弹的警卫部队,虽对文物存放非常好奇而不能目睹。1948年土主祠办成小学时,卢仕刚在此读书,农业合作化时期卢仕刚在附近从事农业生产,是土主祠兴衰的见证人。
    图:土主祠圆木

    
    存放地之四——峨眉许氏宗祠

    许氏宗祠(亦名许将军府)在峨眉城南,位于土主祠南240米处,许氏宗祠建在峨眉虎溪河边,最兴旺时长200多米,宽50多米,周围是许家田产。许氏宗祠前部为清式门坊,门槛高过30厘米,门楼非常大气,呈八字形开,进门第一个天井,两侧有耳房,过天井为第二个宗堂,宗堂两边有厢房,非常工整,穿过第二个庙堂原有许家戏台和楼阁,戏台后面又是一道门坊,中间为一个大天井,天井两边又是颇具规模的厢房,天井后面才是许家祠堂,主要供奉许超、许应雄、许万艮等显赫人物,是家族祭祀场所。

    许氏宗祠为坐东背西的家族宗祠。许氏宗祠受清皇家册封而建,据现居住村民郭向明称,其家墙下埋有一块木匾,匾上书有“一品诰命夫人”字。许氏家族的显赫和许氏宗祠的兴建源于清道光年间峨眉人许超。

    图一:许氏宗祠基石,现存于村民郭向明家中
    图二:许氏宗祠遗物

    

    
    1.武功将军许超。

    《峨眉县续志(卷七)·人物志》(1935年版)载:“许超,字云台,本城人。由峨边营行伍出身,拔补赵家渡额外,外委历把总(正七品武官),超迁保安营千总(正六品武官),补建昌中营守备(正五品,一般由候、伯、都督充任),建左都司至安徽芜莱营游府(从三品武官)。引见后升安徽营参将(正三品武官),寻引见,蒙宣宗成皇帝(道光皇帝的庙号)召见三次。调署雍国营参将,升补安庆协副将(从二品,地方镇守武官),调署太湖协镇都督府(从二品,地位高于副将,属地方大员)。

    道光三十年予告回籍,准以原品休。至蓝逆围峨时,协同官绅,督率筹划与有功焉,卒年七十八岁。”《峨眉县续志(卷六)·封赠》(版本同上)记载:“卒,赠武功将军。”上述史料给我们提供了以下信息:①行伍出身的许超,能征善战,屡建战功,在峨边、安徽芜莱、安庆、太湖等地统军;②许超因战功卓越,三次受到宣宗成皇帝(道光)的召见,有着显赫的军功和荣誉;③许超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告老还乡,在峨眉养老期间参与了镇压李蓝暴动,78岁离世,死后被追封为武功将军。《峨眉县续志(卷六)·封赠》又记载了许超之子许应雄因此世袭受封赠,许应雄之妻李氏亦受封为夫人,许应雄之子许万艮沿袭受恩赠。许家三代受皇恩封赐,遂在峨眉城南建有许氏宗祠。
    2.峨眉知县秦象曾为许氏宗祠题匾。

    《峨眉县续志·政绩》记载有:“秦象曾,字季贤,金陵世族,为秦涧泉殿撰之孙,以其祖荫恩赐举人,引见加同知衔,以知县分发四川。”秦象曾的爷爷是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状元秦大士(号涧泉,翰林院侍讲),其父秦承业是道光皇帝师傅,正三品衔。

    据《清实录》记载,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一月己丑,道光皇帝谕内阁:“朕冲龄就傅时,原任侍郎赠礼部尚书衔万承风原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加三品卿衔秦承业,先后在上书房课读,尽心讲贯,深资启沃。即朕之今日尚能兢兢业业自守者,皆两师傅之功也。眷怀旧学,特沛恩施……秦承业,着晋赠礼部尚书衔;其子候选员外郎秦绳曾,着赏加四品卿衔,嗣子监生秦象曾,着赏给举人,准其一体会试。用示朕谊笃师儒有加无己之至意。”秦象曾虽然是恩赐举人,却勤政廉洁,重视体察民情,判案严谨,其政绩在《峨眉县志》有载,“到峨眉仍尚廉平”,对民间诉讼非常认真,“少一事出关系人命,否则污体辱亲,为世所弃”,对百姓的教育非常体贴,“小有过失必旁引曲证,如教家人子弟务令即改”。他判案非常慎重,“罪稍重则反复推敲,务使情真罪当,彼自折服”。秦象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峨眉民情淳朴,风调雨顺,以至于“士民亦熏沐其德而为善良,六七年间无红衣案囹圄”。

    秦家三代与许氏三代均受恩于道光皇帝,彼此有着特殊的情结。故清咸丰年间秦象曾任峨眉知县(1857—1861年)时为许氏宗祠题匾“馨香百世”。匾上特地提及许超三次受道光皇帝召见、十次加封战功。

    图:清咸丰年间峨眉知县秦象曾为许氏宗祠题匾“馨香百世”

    

    
    3.故宫文物存放许氏宗祠。

    1942年春季,为避日军飞机轰炸,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主任那志良呈请马衡院长批准,将原存在大佛寺的1749箱文物转移到许氏宗祠存放,警卫部队也随之入驻。许氏宗祠作为第三库房,文物存放期间戒备森严,围墙周围增派护卫。

    许氏宗祠存放的文物有瓷器、玉器、铜器、雕漆、珐琅、书画、图书、册宝、陈设、服饰、档案、乐器、石鼓等,文物负责人为吴玉璋。

    图:许氏宗祠文物管理负责人吴玉璋(欧阳道达《故宫文物避寇记》)

    
    许氏宗祠文物存放情况如下:

    图:1946年9月,那志良手绘许氏宗祠文物存放平面图(峨眉山市档案馆提供)



    

    
    根据许氏宗祠布局,那志良在大门前的左侧安排了警卫部队驻守,将许氏宗祠的一、二、三殿全部作为库房,祠内左侧辟为办公和生活区。

    1946年8月31日,故宫文物向重庆转移,那志良将许氏宗祠归还许家传人许国倩,证明人是喻培章。文物在许氏宗祠保存了四年半。
    4.许氏宗祠今昔。
    故宫文物迁离后,许氏宗祠日渐冷清。管理家族祠堂的许国倩将其传给了儿子许国章。1949年峨眉解放后,许氏族人或外出发展或家庭破败,许氏宗祠日渐衰微。许国章离世后,许氏宗祠由其妻接管,住有许国章的妻子和儿子许传圆以及卢、刘两家。在1983年的峨眉特大洪灾中,许氏宗祠被冲毁,祠堂荡然无存。

    2016年10月,为保护故宫文物南迁遗址,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在许氏宗祠原址立碑纪念。

    图:1948年出生的许传圆,守望在许氏宗祠旁,是许氏传人

    文物统计

    

    
    (四)故宫文物警卫部队

    保卫故宫文物的警卫部队最初是国民革命军第五师的一个连,1940年由川军第二十九师派驻的一个连换防。1941年初,第二十九师奉调出川抗日,改派军事委员会直属特务团二营六连接替,连长王振中。驻守乐山安谷文物的是二营第五连,连长冯昌运。

    1944年3月,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警卫六连连长王振中调离,由排长郭植楠升任连长。1945年,驻乐山的第五连与驻峨眉的第六连对调,连长是乐山市犍为县人冯昌运,直至文物迁运重庆。

    图一:1944年警卫部队与峨眉办事处工作人员合影照片(欧阳道达《故宫文物避寇记》)
    图二:郭植楠遗孀李桂华致峨眉县政府函(魏奕雄《乐山抗日战争档案文献选编》)

    

    
    警卫部队以鲜血和生命保护故宫文物:1938年6月26日,故宫文物运输到陕西省汉中地区褒城县宗营镇马家祠堂,驻守警卫士兵随身携带的手榴弹不慎坠落而发生爆炸,弹片四射,造成士兵死伤3人。同时,此次爆炸还损坏了存放在祠内的四箱文物,“公”字第1080号箱内标号2023的乾隆款白地青花碗被炸碎,第1557号箱内失号彩花大瓷瓶的瓶口被炸缺二寸,还有两个文物箱子外表受损。

    1946年6月1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特务团二营六连连长郭植楠在押运故宫文物到重庆途中,因汽车机械事故,不幸因公殉职。抗日战争年代里,文物警卫部队生活非常艰辛,在峨眉发生了一件重大事故。1942年的一天,因为多日没有吃肉,三个士兵出去打狗。看准一个目标举枪射击,狗没打到,却不小心打死了一个人。那志良闻讯,赶紧和连长一起到死者家庭慰问,解释清楚是不小心走火误射,答应惩凶,并且抚恤,赔付了一笔钱,才将此事平息。这说明警卫部队在峨眉的生活十分清苦,尽管如此,警卫部队没有松懈,严密守卫,保护文物秋毫无损,直至文物离开峨眉。

    图一:警卫连连长 冯昌运(乐山安谷“战时故宫”资料)
    图二:1945年5月,警卫连致峨眉县政府函(魏奕雄《乐山抗日战争档案文献选编》)

    

    
    (五)办事处的艰苦生活

    1939年6月,故宫文物存放到峨眉后,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的员工开始了稳定的生活,当时国民政府非常困难,峨眉地方政府也拿不出更多的物资优待办事处员工,办事处工作人员自己负责修缮房屋、木架、木箱,既当管理员又当勤杂工。

    文物保管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峨眉的气候比较潮湿,遇到晴天,工作人员便将文物小心翼翼地搬出仓库,进行翻晒。那个时候峨眉没有自来水,用水全靠公役从河里挑,用水十分节约。由于战争时期财政经费很紧,公务员包括故宫职员在最困难的年份都只能领米代充工资,生活十分清苦。

    图:民国政府以米代金通知(魏奕雄《乐山抗日战争档案文献选编》)

    
    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的管理人员同时也是故宫文物研究专家,以那志良为代表,他们白天护管文物,晚上挑灯搞学术研究。在昏暗的煤油灯下,那志良完成了《石鼓通考》等专著。

    抗战时期,日军占领北平,那志良与家人联系断断续续,家里老父亲病情严重,那志良夫人带着三个孩子生活非常拮据,那志良守护文物重任在肩,马衡院长不敢放那志良回家处理家事,直到父亲离世,那志良都毫不知情,这后来成为他一生的憾事。老人去世后,走投无路的那志良夫人带着三个孩子,一路颠沛流离到达峨眉县,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职员收入是按级别领大米,根据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处民国32年(1943年)11月10日核定,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有代金食米铅印填空通知单,按通知单额定:民国33年(1944年)6月21日,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向粮食部四川粮食储运局峨眉县仓库请领食米(公粮),手写公函并附请领公粮名册。四川粮食储运局和峨眉县仓库分别同意领米,数额如图(原峨眉山博物馆馆长陈黎清考证),故宫博物院作为国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其薪资由国民政府直接拨付,在战争年代,虽然艰苦,但有保障,已是非常优厚。

    图一:民国时期壹石(也写作壹市石,“石”读音为“担”)合120斤或十斗(原峨眉山博物馆馆长陈黎清考证)
    图二:故宫文物南迁峨眉存放位置图
    图三:民国政府以米代金通知(魏奕雄《乐山抗日战争档案文献选编》)
    图四、五: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致粮食仓库函并办事处工作人员名单(魏奕雄《乐山抗日战争档案文献选编》)


    

    

    

    

    
    (六)故宫文物完璧东归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故宫博物院开始着手准备将存放于巴县、峨眉、乐山的文物汇集重庆,再转往南京。那志良担任峨眉文物东运的总队长。1946年6月18日,那志良租用新绥汽车公司卡车一辆,装车20多箱文物,运输到成都,由四川公路局一位副局长同行到重庆,探查路况。

    根据实地情况,那志良决定,其后文物运输线路为峨眉经乐山、荣县、内江再到重庆。其中荣县至内江的路况最差,崎岖不平,难以通行,故决定由故宫博物院借钱给四川公路局抓紧时间修复公路。那志良经过一番筹备后,选择由川湘公路局的汽车负责此次文物的运送。

    1946年7月,首批30多辆卡车,从峨眉文庙街口王家店,一直排到小南门口,近百名士兵守卫。十多辆木板车从西门方向将一箱箱文物拉到小南门,卸下,再装上卡车,然后卡车车队由那志良指挥,浩浩荡荡开往乐山方向,直达重庆。运输车辆需要反复多趟运送文物,9月12日,文物全部运到重庆,共动用了卡车256辆次。

    图一:故宫文物东归路线图(资料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截图)
    图二:文物运输车(欧阳道达《故宫文物避寇记》)
    图三: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存放的文物

    

    

    
    1939年6月至1946年9月,故宫文物在峨眉保存了7年又4个月。因为东归指令,那志良及故宫文物从此离开了典守7年多的峨眉。

    1939年9月文物集中到了重庆,藏入海棠溪向家坡山顶原国民政府经济部贸易委员会的库房,该库房被称作故宫博物院重庆丙组办事处,由原峨眉办事处的职员负责管理,那志良仍任办事处主任。

    东归文物分为三组,甲组是南线文物,从巴县运往重庆,存放于重庆向家坡山脚仓库;中线文物为乙组,从乐山运往重庆,存放于向家坡山腰仓库;北线文物为丙组。物分为三组,甲组是南线文物,从巴县运往重庆,存放于重庆向家坡山脚仓库;中线文物为乙组,从乐山运往重庆,存放于向家坡山腰仓库;北线文物为丙组。

    图:1947年9月,文物东归在重庆集中时,工作人员在重庆合影(欧阳道达《故宫文物避寇记》)

    
    故宫文物在炮火和硝烟中南迁,史无前例,7286箱文物在峨眉七年多时间无一损坏,无一丢失,在中国和世界文物保护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49年1月,那志良奉命押运一批文物从南京东迁台湾地区,从此长居台湾地区。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后,他担任院里的书画处处长。他于1998年病逝,享年90岁。

    图一:20世纪50年代,存放在台北北沟库房的故宫文物(欧阳道达《故宫文物避寇记》)
    图二:晚年的那志良
    图三:蒋介石致杭立武请海军运文物到台湾(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展板资料)

    

    

    
    那志良是故宫文物专家、故宫文物南迁功臣,著作颇丰,其《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抚今忆往话国宝——故宫五十年》是我们今天研究故宫文物南迁的重要历史史料。
    (七)功侔鲁壁

    1939年6月北线和中线的故宫文物陆续运抵峨眉、乐山,至1946年9月迁离,故宫9331箱国宝在乐山安谷,7286箱国宝文物在峨眉存藏了七年零四个月,无一损坏,无一遗失,完璧东归。

    为管理峨眉和乐山的故宫文物,故宫博物院成立了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告别乐山、峨眉时,马衡院长亲自手书“功侔鲁壁”,制作了9块木匾,每块木匾长3.1米,高1.07米,黑底金字,每个字高47厘米,宽40厘米,欧阳道达在匾上补书“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四月立”,木匾上端加盖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印”。

    故宫博物院将这9块木匾分别赠予曾给南迁文物提供庇护的安谷刘氏祠堂、宋氏祠堂、赵氏祠堂、陈氏祠堂、易氏祠堂和梁氏祠堂,以及峨眉的武庙、土主祠、许氏宗祠。“功侔鲁壁”将乐山、峨眉人民护宝的行动与孔子第九代嫡孙孔鲥在家中墙壁夹缝里保存圣人书籍的功劳相媲美,是国民政府及故宫博物院对乐山、峨眉保护故宫文物行为的最高褒奖。

    图一:马衡手书“功侔鲁壁”木匾(欧阳道达《故宫文物避寇记》)
    图二、三:故宫博物院致四川省政府的感谢信(魏奕雄《乐山抗日战争档案文献选编》)

    

    

    
    (八)峨眉民国一条街

    峨眉县古为梁州之地,战国、秦、汉时期属犍为郡,东汉时期属峨眉治(198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平羌县(561年),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始称峨眉县。其后在唐朝时期,616年分设绥山县,665年分设罗目县,700年又分设乐都县。在宋、元、明、清、民国时期均为峨眉县,1988年撤县建市,为省属县级市,由乐山市代管。2017年,峨眉山市面积1183平方公里,人口43.5万。

    图:1938年的峨眉县城东门,孙明经摄
    西正街旧城墙

    

    
    峨眉县城自唐代起均设在现在的绥山镇内,清末峨眉县城四周有围墙护卫,城东、城西各有一道城门,称东门(今南北干道商业街口)和西门(原西门粮站外),城北有北门(今北门大桥)和水字门(今书院街北端),城南有两道门称育贤门(今易镇影院附近)和南门(今喷水池附近)。

    主城区由南至北各约600米,城内主要建筑有县署、守备署、城隍祠、三清关、文庙、文昌宫、学署、报恩寺、游击署等。东门外有教场和大佛殿;东南有先农坛;西门外是关岳庙、火神庙、西坡寺;西南数公里寺庙殿宇重重,一直延伸到峨眉山。历经连年战火摧毁和各个时期的拆建,旧有的城门和城墙早已消失殆尽,唯有城西西正街保留了一段民国时期的建筑。

    峨眉城西的西正街是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时的生活街区,又是为保护故宫文物做出过巨大牺牲的一条街(1943年6月8日为避免大火卷入武庙曾被拆毁以截断火源,使文物在武庙平安无事)。

    图:西正街民居

    
    峨眉民国古街东起西门粮站门口,西止于峨眉一中校门,长400米,宽50~200米不等。最古朴的100多米地段内,有民国时期建筑20多栋,其中张家祠堂、肖家院子、李宅、城西古墙等保存较好,这些建筑以木质和青砖建筑为主,回廊院阁,飞檐翘角,青瓦石台,较好地保存了民国时期峨眉民居的风貌。

    2016年9月15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一行考察故宫文物南迁遗址。在峨眉民国一条街,单院长对峨眉人民舍城保护文物的精神非常认同,希望峨眉地方政府保护好这一不可复制的峨眉老街。遵从单霁翔院长的建议,峨眉山市正在规建故宫文物南迁文化遗址公园。

    图:单霁翔院长看好的西正街峨眉武庙旁边的一段明清时期的石板路

    
    第三章 血浓于水 故宫博物院与峨眉的世纪情缘

    承载使命,跨越时空,故宫博物院与峨眉结下世纪情。1939年6月至1946年9月,故宫文物在峨眉的七年零四个月里,故宫博物院与峨眉演绎了一段共赴国难、休戚相关的历史正剧。故宫人把文化带到峨眉,让思想在峨眉传播;峨眉以西南一隅接纳故宫文物,与故宫建立了手足之情。70年后,重温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共同挖掘故宫文物南迁历史资料,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峨眉山市携手再续前缘。
    (一)峨眉舍城护国宝

    1939年6月至1946年9月,故宫文物安全存放在峨眉,峨眉对故宫文物的存放和保护予以积极的配合,倾情为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服务,甚至在紧要关头舍城护国宝,可圈可点,存留史籍。

    其一,调拨房屋供故宫博物院存放国宝。1939年4月,故宫文物到达峨眉后,地方政府调拨了当时最具规模的建筑大佛寺和武庙供存放文物。1941年乐山遭日军轰炸,文物受到威胁。1942年春,应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主任那志良的请求,峨眉地方政府协调将城南门外的土主祠和许氏宗祠提供给博物院作为文物库房。

    1946年9月1日,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主任那志良与时任峨眉县县长朱焕北签署房屋交还协议,从9月11日起,故宫博物院归还武庙给峨眉,在给峨眉地方政府的公函上明确表述为借用,未收取任何费用。土主祠和许氏宗祠的归还协议上也没有提租金。

    其二,舍城护宝。1943年6月8日,峨眉遭遇特大火灾,火势从城东向城西凶猛蔓延,故宫文物危在旦夕。在此紧要关头,应那志良之请,峨眉地方官民配合办事处警卫部队,果断指挥救火人员拆毁城西民房,在观音阁附近截断火种,阻止了火势向武庙蔓延,保障了故宫文物的安全。
    峨眉西街的民居,1943年“6·8”火灾时在这里拆房,阻断火势向西蔓延

    
    西正街民居的梁上,留有火烧痕迹,是1942年“6·8”特大火灾的见证

    
    其三,粮草保障。抗战期间,全国财政十分紧张,百姓民不聊生,在此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峨眉地方政府职员自己的俸禄都难保障,但仍然优先从府库中保证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的粮饷供给。在最困难时期,峨眉地方政府坚持以米代工资,保障峨眉办事处职员的薪俸,为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员工和警卫部队减少后顾之忧。如那志良主任,1944年6月21日领米壹石(十斗,合120斤),梁匡忠每月领粮六斗。
    国家粮食部调用通知(峨眉山市档案馆提供)

    
    其四,杂役服务。在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年代里,杂役在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故宫博物院文物1939年6月进入峨眉山县, 1946年9月运离峨眉,在这期间,峨眉地方政府和民间力量为故宫博物院提供了无数的友情帮助,其中以杂役辅助、文物运输入库、协助安全护卫、提供生活辅助等最显著。

    特别是1939年6月的文物箱搬运,1941年6月8日的临危救火,1942年春季文物转运土主祠、许氏宗祠,1946年文物运返重庆,峨眉地方政府组织了数以千计的杂役,保障了文物运送和守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的日常供水,靠杂役肩挑背磨,从河里担水,爬坡上坎送进办事处,杂役有功无名。
    其五,寺院功德。1939年6月,故宫文物搬进大佛寺时,寺内的僧人让出一半的寺庙建筑供文物存放、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公务和警卫部队守备。由于此地有军队驻守,戒备森严,寺院香火渐微,文物搬迁后,再也没能恢复到以往的盛况。

    1942年春,故宫文物搬迁到土主祠,万行庄主持兼土主祠主持特腾出全部房屋供文物存放。直至1946年9月,那志良将土主祠交还给主持圣其师傅,寺院未收故宫博物院任何费用,土主祠却因之风光不再。
    (二)吴瀛与峨眉山

    吴瀛(1891—1959年),祖籍江苏常州府宜兴,曾任京都市政都办公署坐办(相当于市府秘书长),27岁便以其出类拔萃的学识参与创建故宫博物院,任常务委员、古物审查专门委员,并担任《故宫书画集》《故宫周刊》首任主编。1932年故宫文物开始筹备南迁时任总押运官。

    1933年10月14日,北平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因故宫文物盗宝冤案而离职,吴瀛是此案的知情者和当事人,受其影响,抱恨离开故宫,1937年受到起诉。1950年,故宫文物盗宝案得以澄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瀛被陈毅元帅聘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古物鉴别委员。慕其才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副 董必武曾亲自登门拜访吴瀛先生。
    吴瀛,1891—1959(吴瀛《故宫尘梦录》)

    
    吴瀛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其著作《故宫尘梦录》记叙了他在故宫的岁月,以及故宫文物盗宝案的来龙去脉。他又是中国画大师,理论研究成果和作品非常丰富。他对峨眉山情有独钟,喜好峨眉山水,传世之作有《峨眉舍身岩》《峨眉山金顶》《清音阁》等。
    吴瀛作品《峨眉舍身岩》(吴瀛《故宫尘梦录》)

    
    吴瀛作品《峨眉山金顶》(吴瀛《故宫尘梦录》)

    
    吴瀛作品《清音阁》(吴瀛《故宫尘梦录》)

    
    (三)梁匡忠的峨眉姻缘

    在故宫博物院文物存放于乐山和峨眉7年多的时间里,故宫人与当地人相识、相知、相恋,喜结良缘。先后有乐山办事处工作人员尹焕章与当地人邓文均、警卫连长冯昌运与沙湾姑娘萧镜明、峨眉办事处工作人员梁匡忠与峨眉城区的刘玉娥等五对人结为夫妻。其中,梁匡忠与刘玉娥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对。
    尹焕章与邓文均(乐山电视台《讲述》截图)

    
    冯昌运与萧镜明夫妇(乐山电视台《讲述》截图)

    
    梁氏家族是五代故宫人,梁匡忠的曾祖父梁德润、祖父梁世恩、父亲梁廷炜都是宫廷画师。文物南迁期间,宫廷画师梁廷炜参与押运护送故宫文物工作,其子梁匡忠辍学随队,由于工作人员极其缺乏,故宫博物院文献科科长欧阳道达破例决定,同意梁廷炜的儿子——年仅17岁的梁匡忠参与文物南迁西移的押运工作。

    从小在故宫长大的梁匡忠非常珍惜这份工作,防雨漏、防潮、防蛀、防火、防盗一丝不苟,文物保护得心应手。梁廷炜在安谷的乐山办事处,梁匡忠在峨眉办事处。在峨眉期间,梁匡忠与峨眉城区的刘玉娥(出生年不详,1979年7月9日因白血病去世)相识并结为夫妻。

    1944年,梁匡忠的第一个儿子诞生,因为是在峨眉出生的,故取名叫梁峨生。1946年,国宝押运到乐山,梁匡忠的女儿出生,乐山古时叫嘉定府,因此取名梁嘉生。给孩子取名的主意来自梁廷炜,希望孩子们长大后记住这段历史。梁金生是梁匡忠家中的第三个孩子,是在故宫文物从四川峨眉东归江苏南京时所生,南京俗称金陵,故被取名为梁金生。四妹于1950年出生于南京,取名梁宁生。五弟是在文物回归北京故宫后的1956年出生的,故取名梁燕生。

    1949年1月6日,梁廷炜作为第二批运台文物押运人,乘坐招商局的海沪轮,护送文渊阁《四库全书》等1680箱故宫文物转移到台湾地区的基隆港,同时还带走了梁匡忠的母亲和两个弟弟,以及峨眉出生的梁峨生,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再也没有回到祖国大陆。梁廷炜的儿子梁匡忠接到的命令是留守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所以留在了祖国大陆。梁匡忠的三儿子梁金生1979年考入北京故宫博物院,从泥水匠做起,5年后,调到文物保管部,负责故宫文物的总账和文物征集,在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任上退休。
    梁匡忠与刘玉娥(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展板资料)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8-19 20:28:27  更:2022-09-04 02:13:58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