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诸葛亮北伐时期,蜀汉大将魏延提出在从子午谷奇袭关中的战术,各军事、历史论坛已经热议了多次,不过讨论重点是魏延该战术的可行性。楼主也来凑个热闹,谈谈假如魏延对子午谷奇袭战术作如此改良,是否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从而得到诸葛亮的采纳呢? 众所周知,诸葛亮之所以不同意采纳魏延子午谷奇袭战术,就是认为风险太大。那么只要把风险降低,自然会得到诸葛亮的采纳,诸葛亮一生用兵,均谨慎行事。那么子午谷奇袭能否作尽可能降低风险进一步改良呢?笔者认为是可以的。 在讨论改良子午谷奇袭战术改良之前,我们先谈谈邓艾的偷渡阴平灭蜀。不少后人认为,邓艾偷渡阴平的成功,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了魏延从子午谷奇袭长安的可能性。笔者认为,两者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没有可比性。 第一,子午谷与阴平所处位置不同。子午谷位于魏蜀边境,魏国方面不可能不派驻有细作侦察。这样魏延行军的隐秘性不够。而阴平地处蜀国内部,前有汉中、剑阁作为屏障,故蜀国在此不设防是正常的。 第二、邓艾偷渡阴平有钟会在掩护。邓艾偷渡阴平之时,蜀军主要将领姜维、张翼、廖化、董厥等人均在剑阁应战钟会,蜀军注意力都被吸引在剑阁,后方无有实战经验的大将,面对身经百战的邓艾自然不是对手。而魏延从子午谷奇袭长安的对手则不一样,当时魏国在雍、凉等地的守将郭淮、曹真都是有丰富经验的将领,并非只有魏延眼中的膏粱子弟夏侯楙,更不用说在后方的司马懿、张郃了。 第三,邓艾偷渡成功之后面对的蜀军兵力不足。蜀国当时全国总兵力10万,姜维在沓中屯田就带走了5万回防时都集中在剑阁,汉中驻军2万(在钟会进攻时已被消灭)。其余部队,驻守南中、蜀吴边境白帝城也需要1-2万左右。这样, 留守中央成都的预备队估计也就是1-2万。而邓艾是带领3万部队偷袭,在先头部队占领江油之后,即将偷渡路上留滞的部队一一接至江油,这支魏军都是有着丰富战争经验的野战部队,对阵留守成都的蜀国预备队,占据上风也是合理的。而魏延即使能奇袭占领长安,他所带部队包括后勤运输队只有1万人,将难以应付面源源不断而来的魏国援军(街亭战役中,张郃所率领的魏军就有5万)。 第四、邓艾偷渡若失败对于魏国损失不大。偷渡阴平时邓艾已经66岁,在人才辈出的魏国军界已不是主力,比如伐蜀总指挥就是比他更为年轻的钟会。因此他奋力一搏的成本与收益相比,值得冒险。而诸葛亮北伐之时,魏延正是年富力强的蜀军大梁,刘备时代留下的猛将只剩下他了,诸葛亮心目中的接班人姜维还年轻。如果子午谷奇袭失败魏延阵亡,对于人才缺乏的蜀国来说损失太大了,诸葛亮赔不起。 分析完了邓艾偷渡阴平与魏延子午谷奇袭长安的差异,再来探讨一下如何改良魏延的战术。楼主认为,改良之处应在于奇袭时间,即从魏延关于从子午谷与诸葛亮从陇右边同时进军的计划,改为诸葛亮先行, 待魏军主力被诸葛亮紧紧吸引于陇右之时,魏延再突然从子午谷奇袭。具体到第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仍然按原计划进行,魏延则留守汉中不动保持与诸葛亮前线的联系;待诸葛亮攻占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之时,魏延立即实施子午谷进军。此时魏国的注意力都给吸引到了陇右,张郃率领援军直扑街亭,与魏国伐蜀时蜀军主力被吸引于剑阁相似。这时,魏延面临的形势就与邓艾偷渡阴平的形势差不多: 陇西三郡刚刚陷于蜀军,长安附近又突然出现大量蜀军,在通讯条件落后的古代,不知情的长安守军还以为张郃大军也被消灭了呢。此时,出现魏延所预测的长安守军“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的局面可能性大大增加。魏延若一旦占领长安,张郃就被断了归路成了瓮中之鳖,他岂是诸葛亮的对手?当然了,如果诸葛亮在陇右进展不顺利,魏延就按兵不动,就不存在诸葛亮所担心的风险了。 这样的改良计划,岂不是更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