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说英雄,谁是英雄?之二】李定国在黄泉见到孙可望,会说什么?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说英雄,谁是英雄?之二】李定国在黄泉见到孙可望,会说什么?

作者:真的李永航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篇老文了。如果不是天涯网友提醒,我几乎都忘了。好不容易才登录“新浪博客”,找出此文。

    @wmwm1989
    @無雙1987

    真心羡慕你们的年轻。
    第一节 是谁击毙了鞑清的亲王尼堪?

    史料全部来自顾诚的《南明史》,但反对此书的评论。

    这是鞑清和大西国在湖南爆发的一场战役。

    从永历五年(公元1651年)四月开始,大西国的国主孙可望,派大西军伐清,他自己坐镇贵阳,居中调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大西军收复了湖南、广西和四川的大片领土,逼大汉奸孔有德投火自尽,让鞑酋顺治大为震惊。第二年,顺治先是派吴三桂、李国翰从陕西救援四川,然后派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统八旗精兵救援湖南,最后两军夹击贵阳。尼堪出发后,顺治修改计划:尼堪救援湖南后,攻向广西。

    当时我军已经收复湖南大部,鞑清只保有岳阳、常德。所以无论哪个计划,尼堪都必须先在湖南击败我军。战役由此爆发。

    

    我们计算一下,尼堪到达湖南战场的时间。

    大军出发是需要准备时间的。顺治在七月十八日做出任命,尼堪在七月二十日就离开北京。说明,顺治催他非常急迫,他行军不敢拖拉。北京去岳阳、常德的路程大约三千多里,基本上是平原,不难走。尼堪的行军速度,可以估算是一天五六十里,所以他大约在九月中旬到达岳阳、常德。如果急行军的话,还更早。

    此战役两军的兵力,没有明确记录。但从两国的控制领土看,可以推测,人力物力肯定是清军占优。尼堪统辖的清军,绝不可能只有八旗兵,肯定有大批汉奸军。鞑清侵华,向来是把汉奸军顶在前面的。

    另外,我军出了大纰漏,安西王李定国的兵力迟迟不到。李定国本来位于广西,八月孙可望调他去湖南参战。湖南紧靠广西,他应该在九月就到达前线,可是,他意图造反,故意行军拖拉,直到十月三十日才到达衡州(今湖南衡阳市),离前线还远,然后就不前进了。所以,在尼堪到达后的一个多月内,前线的我军非常困难。清军再次侵占益阳、长沙,并且解了辰州之围。

    辰州很重要,此前鞑清之所以还能维持战线,是因为辰常总兵徐勇在辰州坚守。辰州位于今湖南怀化市沅陵县。(作者:李永航)

    同时,大西国的抚南王刘文秀,在四川的保宁之战被吴三桂打败。李定国撤出广西,广东的清军趁虚而入。大西国局势危险。

    “孙可望在1652年(顺治九年,永历六年)十一月初一日亲自由贵州来到湖南沅州(今怀化市芷江县)。他派大将白文选统领马、步兵五万余名进攻辰州。”国主不得不亲自出马了。

    双方在沅州和辰州之间,战到十一月中旬。尼堪占优势,都无法击败孙可望,就率领部分兵力,攻击大西军的侧翼。“十一月十九日,尼堪军至湘潭县”。孙可望设计,令此方向的大西军将领冯双礼、马进忠撤退,引诱尼堪轻敌冒进,然后令李定国在衡州设伏。衡州在今天的湖南衡阳市。

    《南明史》说孙可望调走冯双礼、马进忠,是因为“妒忌”李定国,“唯恐定国大功告成(围歼清军)”,就要“拆台”。

    这个说法完全是猪脑袋。

    1)如果孙可望是远离战场,这场战役的总指挥是李定国,才存在“妒忌、拆台”的可能性。但孙可望是亲临战场,是战役的总指挥,他会拆自己的台吗?

    2)如果孙可望拆李定国的台,那他肯定是调走自己的心腹将领,不会调走李定国的心腹。但是,马进忠是李定国在广西收降的将领,和孙可望毫无接触,他只可能是李定国的心腹,不是孙可望的心腹。

    从整个战役的进展看,孙可望调走冯双礼、马进忠,是诱敌的一部分。

    诱敌成功后,孙可望就开始歼敌。

    他自己在辰州方向发动进攻。十一月二十一日,大西军分水、陆二路进抵辰州城下,把该城四面包围。鞑清的辰常总兵徐勇,命副将张鹏星领兵出战,被大西军的炮火击毙。徐勇仍然妄图据城顽抗。二十二日,白文选以大象为前驱,突破东门,大队兵马冲入城内,徐勇在混战中被乱刀砍死,鞑清的分守辰常道刘升祚、辰州知府王任杞等文武官员也被俘处斩。

    在衡州方向,二十一日,尼堪自湘潭起程,次日进至距离衡州府三十余里处。李定国见形势危险,也暂时放下造反之念,执行了国主的作战命令,佯败诱敌。尼堪骄心自用,以为我军不堪一击,即于二十二日夜“兼程前进”,二十三日天色未明到达衡州府,与李定国大军相遇。前线我军还是诱敌。尼堪带领前锋“乘胜”追击二十余里,脱离主力,陷入埋伏,仓皇失措,迅速被大西军击败,尼堪也在混战中当场毙命。这是鞑清侵华中,阵亡的最高将领。同时被大西军击杀的还有一等伯程尼。士兵割取尼堪首级献功,“东珠璀璨嵌兜鍪,千金竟购大王头”,全军欢声雷动。后方清军主力闻报,不敢再战,在多罗贝勒屯齐的率领下退往长沙。

    此战役的主要战斗地点,有两个,是辰州和衡州,所以称为辰衡大捷,大大鼓舞了全中国的抗鞑士气。

    两地的战斗同时发动,也证明,他们是一个整体的作战,不是各行其是。既然是整体的作战,那么总指挥只可能是国主孙可望,不可能是属下李定国。并且可以推测:孙可望在此前的作战,有意隐藏了实力,才诱使尼堪敢于分兵,放心让徐勇守辰州,并且在我军攻城时,徐勇敢于派兵出城迎战。如果清军龟缩防守,我军攻城就难了。

    争议:

    1、到底是谁击毙尼堪?

    某某人击毙敌人的将帅,有两种含义:某人亲手击毙,我军主将指挥战役击毙。

    流行的说法:李定国击毙尼堪,肯定不是第一种含义,是第二种含义。那就不对啦!辰衡大捷的我军主将是孙可望。李定国只是孙可望的部将,在他指挥下,参与此战役。击毙尼堪的功劳,应该属于孙可望。

    此前杀孔有德的战役也类似。孔有德带2万清军,散布在辽阔的广西作战,例如一个部下线国安,带主力在梧州,所以他在桂林的兵力只有五千。李定国带数万兵力,乘虚突袭桂林,这个行动是在国主孙可望的调度下做的,李定国是国主的一个下属,自己是没有权力决定战线的。这类似于明太祖调度徐达北伐蒙元。

    但国主谦虚,不张扬自己,李定国则大肆张扬自己。而且,舆论是掌握在明朝的遗老遗少手中,所以他们打压孙可望,抬高李定国,把这些都不说。所以后人都搞反了。

    2、李定国的军事才能高不高?

    后来李定国搞分裂,单独去攻打两广,兵力占优,又有本地义军配合,他却两次都失败。一对比,就明白他其实军事能力很低。再看后文,他迅速被鞑清击败。
    第二节 李定国和永历造反,导致侧翼危险

    辰衡大捷有一个不完美的结尾。鞑清主将尼堪中伏身亡,衡州方向的敌军很不利,我军士气高昂,正可追击敌军主力,收复初期丢失的益阳、长沙、湘潭,进而攻克常德、岳阳。但是李定国不动(对比孙可望主动进攻,收复辰州)。所以清军主力逃回长沙,屯齐接任鞑清的定远大将军,下一个月又来攻打衡州。

    更令人气愤的,李定国未得国主的圣旨,就不战而撤至永州,这不仅造成大西军的侧翼被威胁,而且害了江西的义军。当时江西的义军呼吁李定国支援,李定国不支援,一撤,江西的义军就被鞑清扑灭。


    


    李定国已经很明显了,为造反保存实力,不惜祸国。上文也谈到了他的造反之心,现在具体说一下。

    以前,大西国的皇帝张献忠,有四个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都封为王。孙可望是大哥,能力也最强。张献忠带兵抗鞑前,指定孙可望为继承人。张献忠牺牲后,孙可望就成为大西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带领大西国余部进入昆明后,正式继位,称为“国主”,改年号为“兴朝”,不再和三王同级别,等同于皇帝。他发挥自己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把大西国发展壮大,人民安居乐业,超过张献忠时期,所以深受军民拥戴。

    但是李定国不甘屈于老二,还没伐清时,就经常挑战国主的权威,曾被国主鞭打。国主顾念兄弟情义,原谅了他,但他不知悔改,后来勾结明朝的永历皇帝,一起造反。

    明朝和大西国本来是宿敌。当时明朝的境况远比大西国差,极其无能的永历只懂得逃窜,没有一次有力抗击鞑清,最后明军逃散,他被鞑清包围在南宁。但孙可望的心胸伟大,为了民族大义,不争名位,主动向明朝表示依附,求得秦王的封号,结成了抗鞑统一战线。大西国对外改称为明朝,但实际上保持独立自主,军民仍然称呼孙可望是“国主”,从来没把永历放在眼里。

    永历相当于是大西国的统战部部长,向全国军民做统战的宣传,实际上根本就不是皇帝,和李定国、刘文秀一样,都是孙可望的臣子。

    孙可望还救了永历的命,把他安置到贵州安龙县,每年给他九千两银子的费用。鞑清侵华,造成我华夏军民十分贫困,人口减少几千万或者上亿,有一大半是饿死的。永历有这样的待遇,很不错了。永历于公于私,都应该报答孙可望。

    1652年(永历六年)五月,孙可望给永历上了一件奏疏说:“人或谓臣欲挟天子令诸侯,不知彼时天子尚有诸侯,诸侯亦尚知有天子。今天子已不能自令,臣更挟天子之令,以令何地?以令何人?”

    什么意思呢?“有的人说,我想要效法曹操对待汉献帝,挟持你来命令诸侯。说这个话的人是无知。那个时候,汉献帝手下还有诸侯,诸侯还服从汉献帝,所以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现在你对自己都不能命令,我又能拿你的命令,去命令哪个地方?命令哪个人呢?”

    孙可望说的是事实。如果永历能命令诸侯的话,他就不会被清军包围在南宁等死了。

    孙可望其实是向永历表明:我是为了抗鞑大业,所以没有剥夺你的皇帝名号,还这么优待你,但实际上谁是君、谁是臣,你心里要清楚,别犯糊涂哟。

    所以,本文采用符实的称呼“大西国、大西军、国主”,不采用“南明、明军、秦王”虚名。

    《南明史》不看实际情况,硬要咬定永历是皇帝、孙可望是臣子的虚名,说孙可望想篡永历的皇位,完全是自扇耳光、睁眼说瞎话、颠倒黑白。

    李定国一开始不同意联合明朝,自己做王就满足了。但后来他想到,可以利用永历,造国主的反,就同意了。(作者李雨阳)孙可望布署伐清,其中就有李定国。1652年七月李定国攻克桂林、杀大汉奸孔有德后,居然直接向永历报捷。孔有德帮助鞑清侵华,搜刮了大量财富。这些财富落入李定国的手里,却不上缴,私自发给官兵,收买人心。

    永历不思报答救命之恩,反想夺孙可望的权,与李定国一拍即合,封他为西宁王。孙可望知道了,当然生气,但还是不果断处置两个叛徒,仅仅扣押了永历的封王诏书,然后十分大度,以自己的名义封李定国为西宁王。李定国居然直接说:“封赏出自天子,今以王封王,可乎?”不接受孙可望的封王。

    李定国得知永历的想法后,造反的举动更加嚣张。前文《辰衡大捷》说了,孙可望调李定国北上参与抵抗尼堪,但他故意行动迟缓。战役结束后,李定国又对外大肆宣扬,击毙尼堪是自己的功劳。

    鞑清以前也有类似的事件。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同甘共苦,打下了后金国的基础。舒尔哈齐也是不甘屈于老二,经常挑战大哥的权威。努尔哈赤果断出手,在建立金国、侵华之前,杀了弟弟。这才保证了他的部落团结,才有了后来的辽阔鞑虏帝国。

    孙可望应该效法努尔哈赤,在伐清前,就杀掉李定国。可惜,孙可望过于顾念兄弟情义,纵容了李定国的造反气焰。

    回到本文开头:大西国的危险局面更加严重。所以,1653年正月,孙可望召集众将到武冈开会,商议对策。但李定国的造反意图坚定,就编造了一个谎言:孙可望嫉妒他的功高,要杀他。李定国以此为借口,不去开会,在二月下旬又放弃永州,带兵脱离湖南主战场,去广西割据一方。

    李定国的谎言是很明显的。孙可望会嫉妒他吗?

    真他妈的不要脸。以前孙可望的能力、功劳就突出在李定国之上,所以才得到张献忠的重用,才会把大西国委托给他。后来平定云南、复兴大西国,再接着辰衡大捷,都是孙可望直接领导的,李定国是在孙可望的指挥下行动。孙可望嫉妒他什么?

    至于告密,有两个说法也是太假了:1、刘文秀的儿子向李定国告密;2、李定国的心腹龚彝,见到可望,探明可望的意图,就报告给李定国。

    刘文秀因为轻敌大意,导致保宁之败,率领残兵败卒返回贵州,孙可望深为不满,下令解除他的兵权,发回昆明闲住。两人已经闹翻。孙可望如果要杀李定国,肯定是很机密的,怎么会泄露给刘文秀的儿子呢?第二个说法是同理。

    鞑清的屯齐大喜,把握良机,占领永州,并继续进军,攻打大西军的侧翼。孙可望迎战。三月十六日,双方在宝庆相遇。宝庆位于今天邵阳市的邵阳县。
    第三节 鞑清谎称在宝庆之战获胜

    按照鞑清的说法,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三月的宝庆之战,是他们获胜。《南明史》没有辨析,就采用了此说法:

    三月十七日,明军下山向清军发起全面进攻,清军分路迎击,双方展开激战。因为李定国带走了四五万的兵力,大西军的兵力远少于清军,不利、撤退,被清军缴获马七百余匹、象一头。清军趁胜占领宝庆府。但是,清军在这次战役中也付出了很大代价,正黄旗两名蒙古梅勒章京韦征、武京都在激战中阵亡。梅勒章京相当于副总兵。


    


    但你看后来的情况,明显是他们败。(作者李永航)

    1、见前文,鞑清的主将屯齐,具有相当强烈的进攻欲望(鞑酋顺治急于完成侵华的大功)。在去年十一月,屯齐跟随前任主将尼堪,攻打衡州。尼堪中伏身亡,屯齐才接任主将,退回长沙。但紧接着,在十二月他又来攻打衡州,接着入永州,从侧面威胁了我军。所以,我军最高领袖孙可望亲自领兵迎战。如果屯齐获胜,必然会士气大振,继续进攻。但是,此战后,清军停止了进攻。

    2、洪承畴降清后,鞑清长期对他是心存戒备,只是让他当一些无实权的官,最多只是出谋划策,例如“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本年五月,鞑清却委任洪承畴为五省总经略,攻打我军。而且申明,“不从中制”,他有现场决策的权力,充分发挥他的才能,事后再报告,朝廷不会限制他。而且这一次鞑清是倾尽全力,不仅从全国各省调兵,甚至连老病退休的汉奸白广恩,都调去前线,做招抚的榜样。

    如果他们在宝庆之战获胜,就绝无这个必要。

    3、屯齐后来被召回北京,“追坐衡州败绩,削爵。”奇怪啦,鞑清在衡州战败,原因是主将尼堪轻敌,又不是屯齐的错。屯齐接任主帅,就积极进攻,在宝庆之战获胜,应该是立功奖赏啊!

    以上说明,此战是他们败了,而且比上一次更惨。上一次清军失败后,还能再次进攻。但这一次失败,屯齐无力再进攻,湖南战线趋于崩溃。所以鞑清朝廷不得不派出洪承畴,做全国总动员,保住湖南战线,召回屯齐治罪,是为了宝庆之败,不是为了衡州之败。

    鞑清谎称自己获胜,是给自己面子、贬低对手。这是鞑清的一贯伎俩,比如说张献忠杀了六万万四川人。

    国主出马,再解危局。
    第四节 刘文秀造反,导致光复江南失败

    李定国造反,一开始是去广西搞分裂,接着攻打广东,总的来说还是抗鞑,没有打内战扯后腿,所以影响不是太大。

    1653年五月,鞑清委任洪承畴为五省总经略,不惜与郑成功议和,发动全国力量来攻打孙可望。双方的人力物力相差数倍,直到1658年初,洪承畴才能突破,那时孙可望已死(参见下一节)。

    这四年多,可以推想,洪承畴不知发动了多少次进攻,规模都大于辰衡战役,都被孙可望打退。但这些战役,都被满清抹杀了(注:李定国攻打广东,没有吸引外省的清军。仅仅广东本地的清军,兵力占劣势,就打败了李定国。李定国作战的愚蠢,本文不多谈)。

    而且我军有一个好局势:湖南主战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鞑清兵力,鞑清的腹地空虚,义军纷起,例如郝摇旗、李来亨等人在湖北出击,造成湖北的鞑清官员频频告急。洪承畴担忧“腹背受敌”,不得不“往来驻扎”于长沙和武昌之间,疲于应付。

    钱谦益等人看到这局势,就先联络厦门的朱成功、舟山的张名振、张煌言,后联络孙可望,制定了从东西两个方向出兵、会师长江、光复江南的计划。


    


    这个计划有很大的成功性,因为鞑清的水师弱,朱、张的水师占有优势。一旦成功,鞑清距离灭亡就不远了。但是,这个计划失败了,原因有两个:

    1、朱成功的私心太重,坐山观虎斗,还与鞑清假意谈判投降,保存自己的实力。他表面上答应这个计划,却不行动。他同时还拒绝了李定国的、夹击广东的邀请。李定国攻打广东失败,首先是自己无能,但如果朱成功从东面配合,也能攻下广东。

    2、孙可望妇人之仁,纵容了造反者刘文秀,导致东讨失败。(作者李雨阳)

    张名振、张煌言所部,是最弱的,在1654年三次进入长江,独木难支,饮恨撤退。

    东讨失败的具体情况:

    孙可望决定东征,他本人当然是坚守湖南主战场,对抗洪承畴,所以派别将东征。1654年(永历八年,顺治十一年)正月,他不计前嫌,任命刘文秀为“大招讨,都督诸军,出师东伐”。但是刘文秀出了问题。

    刘文秀以前是支持孙可望的权威,曾经赞同孙可望,鞭打意图造反的李定国,他也对永历不屑一顾。但是,在1652年十月,他在保宁战役被吴三桂打败,率领残兵败卒返回贵州。这么大的败仗,足以处死,孙可望饶了他,只是下令解除他的兵权,发回昆明闲住。刘文秀不但不感激,反而怀恨孙可望,和李定国一样起了造反心。

    刘文秀首先是推辞任命。孙可望不许他推辞,他就慢吞吞地整理行装,拖延一个多月才从昆明出发。鞑清的亲王尼堪,接到南征的任命,是仅仅过两天就从北京出发,而且还是带着大军出发。像这样,他的造反心已经很明显了,孙可望就算不杀他,也至少应该换将。

    他从昆明走到贵阳,相邻的两个省会,居然走了两个月。四月他到贵阳后,又在军中大肆宣扬,包括国主在内,大家都要效忠于永历的思想。他是公开造反。可孙可望还是不杀他。五月他到达湖南前线,更是采用各种手段拖延,甚至向北方的重庆出发,根本就不是东讨,然后又返回。孙可望还是顾念兄弟之情,容忍他。

    一直到1655年的四月,他才从辰州,向东攻向常德。这么拖拉,早就失去了出奇制胜的战机,只要不是死人都能看出我军的动向。而且刘文秀选这个时节出发,正是雨季,泥泞难行,我军十分疲劳。洪承畴却调集重兵,在常德以逸待劳。

    刘文秀何其歹毒!

    五月二十三日夜,我军的卢明臣部进至常德城下,遭到优势清军伏击,由于得不到陆路明军的支援,激战到次日,卢明臣中箭落水牺牲,水路明军几乎全军覆没。清军乘胜加强了面对辰州的防务。刘文秀随即放弃了攻取常德的计划,带领军队退回贵州。

    扼腕痛惜!国主啊,你怎么这么迂腐、妇人之仁?
    第五节 青山有幸埋忠骨

    当大西国将士在前方与鞑清浴血奋战的时候,后方安享太平的永历,做出了造反的决定性一步。他写信给广西的李定国,要求李定国来救驾。

    李定国在广西,两次进攻广东,兵力占很大优势,却都失败。抗鞑无能的他,打内战却十分有能。他在1656年正月二十二日,带兵攻入贵州安龙县,抢下永历。他丢下广西,被鞑清轻松地占领,如同当年他丢下湖南的衡州、永州。然后鞑清从更大的侧翼,威胁了前线的大西军主力。

    然后,叛徒在三月二十六日进入昆明。昆明的刘文秀接应他们,结成了造反同盟,与国主对抗。(作者李永航)


    


    叛徒行军的两个月中,孙可望完全可以学李定国那样,丢掉湖南前线,率军追杀叛徒。可是,孙可望没有。他坚守前线,坚守汉家最后的安危!

    后来永历就招抚孙可望,要求他与李定国和好。永历还大肆封赏,收买大西国的将领。

    此情此景,要你是孙可望,你,会怎么做?

    然后《南明史》详细介绍了“南明”的内战:

    三个叛徒是大义凛然的,做出善意感化孙可望。但是孙可望顽冥不化,于1657年八月初一日,在贵阳誓师,带十四万大军,去攻打他们。李定国和刘文秀带三万兵力迎战。兵力悬殊啊!但是,人心向明、不向孙可望,所以在九月十九日,云南曲靖交水的三岔口之战,孙可望的部下都抛弃了他,倒戈。他逃回贵州湖南,但贵州湖南的将士也都抛弃了他,他只好在九月底投降清朝,做汉奸,引导清军来报仇。鞑清封他为“义王”,变为大汉奸。

    太假了!

    1)人心真的向明吗?

    这绝对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

    人心如果向明,明会灭亡吗?何况这个皇帝是永历。参见《大西国研究2)》,我看不出,大西国的官兵有什么可能,要抛弃为自己带来富强的国主,去追随敌国的窝囊废。

    你再对比一下郑家。郑家也是名义上归附明朝,但仍然独立自主。郑家治理下的军民会向明吗?如果向明,隆武帝就不会死了。隆武帝比永历好得多。

    《南明史》自己说:“这以后,永历政权在军事上的节节败退,不少原大西军系统的将领倒戈投降,孙可望的现身说法无疑起了很大的诱惑作用。”

    这句话显示,大西军根本不向明,是忠诚于孙可望。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还有一个证据:后来永历和李定国杀了刘文秀。接着他们挡不住清军,计划逃去四川。但是有人指出,四川有很多刘文秀的旧部,去四川的话,可能会向他们算账。所以,他们改变计划,逃往云南的西部。这又戳穿了,人心向明的谎言。如果人心向明,永历和李定国还怕什么呢?

    2)此书自己说了:当年十月洪承畴在(攻打大西军)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已经请准解任,回京调理。十月二十九日他在离任前的一件奏疏中说:“职经略无能,寸土未拓”,充满了颓丧情绪。不到半个月,他得到了“云贵逆贼自乱”的情报,兴奋不已,在十一月十二日转报清廷。

    这说明什么?不要着急,静下心想一想。

    这说明,上述的“南明”内战太不真实。洪承畴的能力很高,军事经验丰富,绝对不可能,不去侦查大西军的动向。八月一日,大西军十四万大军的出征,准备活动浩大,是无法隐瞒的。洪承畴应该是在八月之前,就得到情报,然后精神振奋、胸有成竹、伺机猛攻大西军。他怎么可能,拖了四个月,直到十一月十二日才得到情报,还束手无策、颓丧辞职呢?

    如果孙可望在九月底降清,洪承畴怎么可能,直到十一月十二日才得知?

    3)此书说:鞑清利用孙可望获胜后,就翻脸,打击孙可望。顺治十七年(1660),鞑清射死孙可望,或者是毒死。

    但是,此时鞑清正在招抚郑氏集团,而且,他还有许多其他的汉奸。鞑清怎么可能,在这个局势下,害死孙可望呢?那不是坚定郑家的抗鞑意志、逼其他的汉奸造反吗?

    结合孙可望此前的抗鞑表现、结合鞑清的造谣传统、结合“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我大但猜测如下:

    可望给广大热爱自己的大西国官兵,下了最后一道命令:“你们劝我很多次去平叛,但我不能。一旦打内战,最终得利的是鞑清,会毁了我们整个民族。我自己去昆明,和叛徒们做一个了断。如果我死了,你们千万不要为我报仇。你们应该继续坚守阵地,并马上归顺叛徒,一起抗鞑。民族的生死,比我个人的生死更重要。”

    然后,可望带着少数亲随,悄悄地前往昆明说服叛徒。所以洪承畴长期都不知道。

    叛徒杀了他。

    华夏族的伟大骨头,就这样,埋在了云南的青山绿水之间。(作者李雨阳)

    然后,叛徒伪造了上述的宣传。这样的宣传,对鞑虏有利,所以他们顺势接过、发扬了这个伪造。

    可望轻视了,大西国官兵们对自己的热爱之情。大西国的官兵违抗了国主的最后一道命令。少数人和叛徒作战到死,去下面永远陪同他们的国主。即使归顺叛徒的,也是极其痛苦和勉强。所以,后来叛徒指挥他们抗鞑,他们意志低沉,要么战死,要么投降。

    你能找出其他更通顺的解释吗?

    第六节 后人无知赞奸贼

    本来大西国研究已经结束,因为大西国已经灭亡。但为了向大家展示,三个叛徒的可耻下场,所以多写了一点。

    《南明史》评价:“李定国对复明事业忠贞不二。”完全是睁眼说瞎话。此书自己写了,李定国、永历、刘文秀三个叛徒造反成功后,又互相争权(此后改称为:国贼、历贼、秀贼)。

    按照兵力大小和造反的作用,国贼的地位在秀贼之上。但是秀贼不和国贼商量,就自作主张安排四川、湖南的人事,又奏请历贼迁都到贵阳。历贼一开始同意了。国贼大怒,怀疑秀贼要掌控历贼,排挤自己(按照秀贼此前事迹,很有可能),就以辞职要挟历贼留下。历贼只好放弃迁都。

    当初,国贼进入安龙县见历贼,历贼说:“久知卿忠义,恨相见之晚。”国贼激动得泪流满面,说:“臣蒙陛下知遇之恩,欲取两粤以迎銮舆,乃不惟不副臣愿,且重贻陛下忧,至万死无能自赎。”

    一对照,何其讽刺!

    公元1658年三月,国贼和历贼召回秀贼,一番严厉责问后,解除其兵权,软禁在家中。但奇怪的是,此前还生龙活虎的秀贼,仅仅过了一个月,在四月二十五日就“病死”了。不知他临死时,是否想起,极其宽容他的国主可望?(作者李永航)

    然后国贼和历贼又互相离心。

    1658年二月,鞑清进攻“南明”。号称“抗清名将”的国贼毫无抵抗之力,仅仅过了三个月,贵阳就陷落。十二月初九日,他派使者向历贼报告,清军势大难敌,奏请“上当移跸以避清人之锋”。


    


    嗬嗤!这就是抗清名将。

    两贼逃往滇西。国贼还在作战时,历贼不与国贼商议,就自行逃往缅甸。这对国贼的军心有很大打击。国贼多次召唤,历贼也不回国。他俩不是很相知吗?

    护送历贼的军队看到没希望了,就劫掠,连历贼都不能免。历贼赤足夜遁,惶惶如犬。历贼过河时,船不够,他连自己妈妈都丢下不管。他的无情无义,看来不只是对救命恩人啊!

    缅甸国王以可望为戒,说:“此等非避乱,乃是阴图我国耳!”所以对历贼一行人缴械、盘剥,只搭草房给历贼居住,最后把他交给吴三桂,绞死。不知历贼在临死前,是否想起,曾经给他一座县城、每年九千两白银的救命恩人可望?

    国贼在滇西不断失败,病死。不知他在临死前,是否想起,曾经带着他所向无敌的国主可望?

    全文完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10-08 21:28:07  更:2022-10-17 13:32:00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