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秦亡汉兴的那些年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秦亡汉兴的那些年[第1页]

作者:秋风故国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引言
    从来对历史都很感兴趣,煮酒论坛上也看了不少各位大神的作品,受益良多。
    自己也准备了很久,想写关于从秦朝统一后灭亡到汉朝建立这段历史。从来没写过长篇,不知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
    还望各位兄弟姐妹多多支持!
    公元前256年,乙巳年,周郝王59年12月的一天,沛县丰邑中阳里,有一刘姓人家,添了个男丁。这家户主人,后人都称他刘太公。刘太公给这个男孩取名为刘季。
    刘季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汉高祖——刘邦。
    伟大的人物总要吹嘘一个神奇的出生方式,才能与他后来的功绩相匹配。
    至于刘季的出生不应该说神奇,而应该说诡异。
    他的母亲刘媪(当时对妇女的称呼,与现在的大娘、大妈同)。在湖边休息,梦中与神交合(这个不好查证),是时天昏地暗,刘太公去找刘媪,竟然见一蛟龙在她身上,真是咄咄怪事。刘媪回家没多久,发现自己怀孕,之后生下刘季。
    刘季的长相和上面的事情很能沾上边,据说他的相貌和龙很像,额头像龙一样丰满,胡须也很漂亮,虽然不像关二爷的胡须漂亮的出了名,整体来说,用当年的评价标准是小伙子长得很帅。
    刘季并且有物证为凭,左大腿长了七十二颗黑痣。
    可见刘邦在编造的时候还用了点心。
    有的人编的时候一点也不符合自身条件,比如宋太祖赵匡胤,编的就有些漫不经心,说他出生的时候,房中布满香气,而且一整夜都不曾散去(异香经宿不散)。
    细想想这个黑胖子(参见画像),怎么也给异香搭不上边。他这样说的原因,是根本让人无法查证。
    刘季是刘太公的第三子,长子刘伯,次子刘仲。古时候排序伯(老大)、仲(老二)、季(老小)。
    也可以称他们,刘老大,刘老二,刘老小。
    刘太公给刘季取得名字并没有特殊的含义,不像现在给儿子取名,一家人围在一起,把本新华字典翻得哗哗响,然后争的面红耳赤,给儿子取了一个自认为很有含义的名字。
    更有甚者,跑到算卦的摊前,根据“五行八卦”结合孩子的出生年月,推断孩子该叫什么名字,好让孩子沾着名字的运,将来好飞黄腾达。
    刘太公虽然给儿子名字取的随意,并不妨碍刘太公对儿子的爱,在那个吃饭都成问题的时代,刘季被他的父亲送去读书。
    刘季小时候是懂事孩子,刘太公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自己的祖坟能冒次青烟,将来刘季能出人头地,光复刘家从前的荣光。
    刘太公听自己的父亲说过,自己的祖父刘清,曾做过魏国的大夫。
    他毕竟低估了他这个儿子的能力,按他的想法,他家的祖坟应该成了火焰山,因为他这个儿子将成为一位名垂青史,改变历史的人物。
    偶像的影响
    刘季年轻的时候毫无成大事的征兆,他净和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起。
    刘季常和沛县的豪强王陵待在一起,是王陵的跟班(以兄事之)。
    王陵是死心眼又很要面子(后面会提到)的人,但他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讲义气,他对刘季的影响很大。
    刘季从王陵那里常听他讲侠义的道理,王陵在刘季面前经常提起一个人——信陵君。
    王陵每次说到信陵君的事迹,眼神中满是崇拜。
    刘季对信陵君极为神往,视之为偶像,即使日后刘季成为皇帝,只要路过信陵君的墓地,总会亲往祭拜。
    信陵君是封号,真实名字叫魏无忌,魏国贵公子。在当年要比现在的刘德华还要出名,他窃符救赵,知死而往的勇气,在游侠之风盛行的时代算得上全民偶像。
    千载之后,其名犹存,“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李白也认为如能与信陵君相交,当为人生一大快事。
    刘季视侠义为人生追求,他的疯狂举动,差点让刘太公背过气去。
    刘季不惧路途遥远,为追信陵君遗踪,只剩身来到魏地,在外黄县(今民权县),刘季结识了名人张耳(以后会提到),在张耳的家中,常常一住数月。
    这样的游历,刘季曾有多次。
    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因为秦国的制度,扼杀了刘季的游侠梦。
    秦国是依法治国,一切皆决于法,对于刘季这样的浪荡之士,专门有对应的《游士律》,不允许闲杂人员乱窜。纵然是公务人员出差,也要持有符节。
    符节是身份证明和通行凭证,类似于今天身份证的功能。
    如果在一个地方呆闷了,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对不起,你走不了。
    需要先向当地政府申请“符传”证明自己的合法。
    除了做生意的需要四处进货,普通老百姓一般都会很老实的待在原籍种地。
    做生意的地位低,政府有意识的压制,不像今天对生意人推崇备至。
    由于其中有巨大的利润,无论何时,总会有很多人愿意从事此行业。
    秦政府对于生意人也有专门的法律,不是你想做生意,去工商局扯张纸挂在墙上就能开张。
    先要查查你有没有违法乱纪的事,若有案底,那你就死了做生意的心吧!
    如果你是清白的人,会给你一张“市籍”,证明你是合法经营。要是外出进货,也要有符传,在途中过境,要交过境费。
    立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制规范秩序。
    所以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只能在户籍地活动。
    刘季不得已,中止了自己热爱的游侠事业。
    虽然政府有各项限制,刘季依旧是不经商、不种地、不读书,他不知从何处得来一把三尺长的破剑,天天绑在腰间到处晃悠。
    用现在的话说,整个一个“二流子”,确实招人厌。
    这样的人,自然不敢有人把女儿嫁给他。
    刘太公曾生气的指着刘季说:“你看看你二哥,朝夕劳作,挣得偌大的家业,你瞧瞧自己,除了喝酒,还会干什么?”
    这样的话很伤人,我是身有体会。
    记得小时候,一家人正其乐融融的吃饭,忽然父亲说起邻居的“二狗子”,在这次考试中又得了第一名,接着是拿我和二狗子比较。父亲会由成绩在涉及到各方面,说到激动处,父亲会放下碗筷,扭着我的耳朵,来发泄他对我的不满。第二天,如果见到二狗子,我恨不得上前去殴打他。
    对于刘太公这样伤自尊的话,刘季一直耿耿于怀,多年以后,他都不曾忘却,在他当上皇帝之后,他当着文武大臣的面,还提起这事,来调侃他的父亲。
    自己的父亲都这样评价他,乡里乡亲的人,对刘季也有评价——无赖。
    说刘季无赖,确实有些冤枉他,他除了不干活,不工作,好吃懒做,喝酒吹牛等具有无赖身上的典型特征外和评价标准外,他还有一样无赖身上没有的特征。
    是他经常犯法,无赖一般是不怎么敢犯法的。
    刘季是经常犯法,犯法之后他经常躲到他大哥刘伯的家中,而且去的时候,刘季还要带些兄弟。
    刘季混了多年,见过些许世面,外加他为人比较讲义气,算得上片区的带头大哥。既然是大哥,自然要承担兄弟的吃喝,不然谁会跟你混?当年信陵君招门客,不仅承担门客的食宿,并给予一定的工资。
    刘伯不是信陵君,没那么大的家业,可是对于他这个弟弟的到来,总是倾其所有。
    刘伯是个好哥哥,刘季却不是个好弟弟。
    在刘伯死后,刘季又一次领着他的狐朋狗友到刘伯家蹭饭,这次接待他的是大嫂。
    刘伯虽然去世了,家中常得刘太公的接济,也能吃上饭。但是肯定架不住刘季这帮五大三粗壮年男子这样来吃。
    这次到吃饭的时间,刘季和他的兄弟和往常一样,在饭桌前等了很久,都没等到食物。
    忽然从厨房中传来,勺子刮锅底的尖锐刺耳之声,这是大嫂告诉众人,锅中已无粥,饭我们已经在厨房吃完了。
    大家都知道大嫂的意思,都讪讪的告辞离去。
    刘季走到厨房,见锅中尚有粥。一时羞愤交加在厨房门前呆呆的站了半响。
    之后,刘季拂袖而去。
    这次丢人确实丢到了家,伤自尊太伤自尊了。经常白吃白喝,他还有了脾气!
    刘季不这样认为,自己仅存的一点自尊也被人损伤殆尽。
    这次确实伤了刘季的心。
    心是身体最坚硬的地方,可以坚比铁石。也还是人最柔软的部分,亲人往往更容易让柔弱的心受伤。
    父亲不喜欢自己,家人羞辱自己,邻里厌恶自己,做人做到这个份上也不容易。
    刘季决定改变自己,他要让看不起他的人洗眼来看。进入仕途,这是刘季唯一的选择。
    刘季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主要是他有这个条件,这还从秦朝的官员制度说起。
    这是个枯燥乏味的话题,但这种制度对以后农民起义的迅速壮大,以及秦王朝的轰然崩溃都有莫大的关系。非常有必要探讨一下。
    @李明词 2019-06-30 17:03:25
    -    -    -
    -----------------------------
    后续还有
    秦国统一天下后,把中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当时的郡相当于现在的省。
    郡中除了郡守、郡尉、郡监(监御史)由中央委派,其余人员由郡守负责向社会招聘。
    如果把秦国中央比作总公司,那么郡相当分公司。郡守是分公司的总经理,分公司除了总公司派的人外,其余的人员,有总经理招聘,工资待遇根据总公司的规定统一发放。
    分公司总经理可以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和方式,但是这要在不违背总公司意志和制度的前提下。
    可见郡守的权利对国家的影响。
    郡守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总理全郡的所有事物。当然,古代和现在官员没有可比性,义务虽然不一样,但权利差不多。
    郡尉,负责全郡的甲兵训练和管理,以及全郡的治安状况。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和省公安厅长相加。
    郡监,又称郡御史,主要监察整个郡的官吏。和现在的省纪委书记差不多,之所以说差不多,是因为郡御史是由皇帝委派,权利很大,牛一点的御史,还要插手地方上的军事。如泗水郡的御史监平,曾直接率兵打仗,后面会提到这位兄弟。
    郡下设县,县中除县令(或县长)由中央委派外,其余也是社会招聘。
    委派的成为官,招聘的称为吏,如后来的宋江大哥,常自称为——郓城小吏。
    在秦朝,招聘吏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学校内部考试,各郡和中央设有专门的学校,专门教授为吏之道和秦朝的法律。毕业的学生至少要会写5000个字,还要通晓秦朝的法律。
    毕业考试中,成绩最优秀的到中央去工作,一般的待在郡内或县内,差的滚蛋。
    没有补考,如果在考试那天,正好赶上你跑肚拉稀、头疼脑热、只好自认倒霉。
    刘季对于考试,基本没戏。学校招收的学生,大约年龄在17岁左右,刘季已经三十多岁,将近四十,算得上严重超龄,已经没有培养价值。
    所以刘季想做小吏,只能走第二种途径。
    正在努力更新
    是周赧王——周赧王
    第二种,是被推择为吏。
    这一种,条件简单,三十岁以上(当壮以上),有一定的善行(没人遵守),县令向郡守举荐,郡守没功夫一个一个考察,一般都会按县令的举荐文书批准。
    这种方式,关乎广大百姓的根本利益。因为县令所举荐的人,大多都是些当地的豪强、无赖、二流子之类的货色,目的很简单,这帮人能干活。
    秦国之所以不停的打仗,兼并六国,是为了增加土地,土地多了,人口也就多了,国家的税收相应的也增加。
    收税的时候,如果只是些刚出学校,只知律法知识的年青人,很难完成秦朝的重税指标。
    老百姓,每天都吃不上饭,哪有钱交税。
    年青人脸皮薄,动作比较文雅,容易被糊弄。
    @秋风故国 2019-07-01 13:38:24
    第二种,是被推择为吏。
    这一种,条件简单,三十岁以上(当壮以上),有一定的善行(没人遵守),县令向郡守举荐,郡守没功夫一个一个考察,一般都会按县令的举荐文书批准。
    这种方式,关乎广大百姓的根本利益。因为县令所举荐的人,大多都是些当地的豪强、无赖、二流子之类的货色,目的很简单,这帮人能干活。
    秦国之所以不停的打仗,兼并六国,是为了增加土地,土地多了,人口也就多了,国家的税收相应的也增......
    -----------------------------
    这些长期生活在百姓中间的无赖,二流子等混蛋王八蛋之徒,他们没事还要欺
    ——周赧王——周赧王——周赧王
    这是真正的阶级划分。
    郡守和县令都是外地人,在本地只能依靠这帮人来干活,可是一旦这帮家伙造反不听话,当官的会很被动。
    刘季恰好符合被推择为吏的条件,刘季在沛县地头熟,认识的人多,符合要求和指标,经人推荐。刘季成了一名光荣的泗水亭亭长。
    秦朝的行政划分,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以刘季的级别相当于现在的股长,有人说,应该是派出所的所长,倒不是兄弟我不给他升级,现在一个乡镇,仅一位所长,而当年一个乡却有十位亭长。
    说他是股长,都有些勉强。
    刘季做百姓不合格,做亭长却如鱼得水,很得民心。
    刘季做亭长,对他影响深远,他的骨鲠大臣很多都是他在当亭长的时候所结识,如萧何、曹参等。
    有次县令的好友吕公迁居沛县,县中官吏、豪强都来送礼祝贺。
    县令派主吏萧何去帮助吕公接待客人。
    领导的朋友也是领导,萧何在吕公家中很卖力。
    来的客人多,带的礼物厚薄不一,萧何定了一条例,凡送钱,满一千的客人坐堂上,不满一千钱的坐在院中。
    萧何这条看似合理的条例,被一人的到来给打破了。
    刘季不知从哪里得来消息,特来混顿酒喝。
    刘季知道萧何定的规矩后,在门口扯着嗓子喊道:“泗水亭亭长,刘季持贺钱一万。”
    院内的吕公听到,惊的瞠目结舌,心内纳罕,不知刘季是什么人?这么给面子,亲自来到门口迎接。
    萧何心中嘀咕,刘季这小子,是位喝酒都要赊账的主,就是当了裤子,也不可能有一万钱。
    萧何赶紧拉住吕公说:“刘季这小子一定在吹牛,您老别当真。(季固大言)
    刘季在沛县也算知名人物,这次来的人很多都认识刘季,刘季仍能脸不红心不跳的喊出“贺钱一万”。心里素质不是一般的强,脸皮厚度不是一般的厚。
    脸皮的厚度和牛皮的大小往往成正比。
    吕公见到刘季本人,仍面色如常,心中感叹,自己阅人无数,有如此脸皮厚度的人,自己从未见过。
    这哪是脸皮厚,根本是不要脸。
    刘季进到堂上,也不礼让,直接坐在席中上首,席上都是县中有名的人物。刘季一个泗水亭亭长,非在编的试用员工,竟坐在最尊贵的座位上。
    最可气的是,刘季时不时拿同桌的客人来调侃。
    若是有人请客吃饭,来一陌生人,什么也不带,大大咧咧的坐在首席,有事没事拿主人的贵客取笑逗闷。主人不拿板砖拍你,那是算你运气好,碰到了有素质的人。
    吕公不仅没有拿板砖拍刘季的意思,反倒是几次使眼色示意刘季吃完饭留下来。
    正努力更新
    刘季是聪明人,明白了吕公眼神的意思。
    酒宴结束以后,刘季没有走。
    吕公与刘季寒暄后,说了件让刘季惊掉下巴的事情。
    “我有一女儿,聪明贤惠,愿嫁你为妻,君若有妻,愿为洒扫之妾!”吕公如是说。
    刘季一时愣在那里,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这老头看样子也不傻,也不像有病的人,凭什么要把女儿嫁给我?是因为我年龄大?还是因为我二流子之名在县中颇有名气。刘季有自知之明,露出满脸的不信。
    任何事都有原因。
    莫非这吕老头,因我无钱做贺礼要来羞辱我?
    于是刘季叹道:“难不成,我竟帅到这种程度?”
    吕公干笑几声,说:“别误会,我少年就会相人,观人无数,若论相貌,从未见过像你这样大富大贵之貌。”
    这是赤裸裸的包办婚姻。但刘季感受到了这种。包办婚姻的好处。
    不用在市中心三环里买房子,不用去计较买不买车,也不用节假日去丈母娘家去干活,见了岳父也不用装成个小媳妇似的那样难受。
    不用请客吃饭看电影、逛公园。也不用翻遍经典情书,呕心沥血的去写那酸溜溜的情书。
    省心,大家都省心。
    刘季欣然接受。
    白得一媳妇,刘季表示很高兴,吕公见刘邦接受,也表示很高兴。
    吕老太太(吕公的妻子)表示很不高行。
    她不理解,一向精明的丈夫为什么会把女儿嫁给那个“二流子”——刘季。你的好友县令为他儿子来求亲,你都不许。
    吕公仅仅回了句:“不是你这老娘们能懂的(非儿女子所知)。”
    吕雉(吕公的女儿)很无奈,父命难违,谁让自己摊到一位搞封建迷信的爹。
    吕公的相人之术,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玄学。
    传了几千年的东西,至今生命力仍然很顽强。街头巷尾,某个犄角旮旯里,可能会坐位老者,面前摆上一摊,见到路人,会吆喝句:“算一卦,不准不要钱。”
    你要告诉他警察来了,他收摊和逃跑的速度比年轻的小伙子都快。
    面对此景,我不由的长叹,如此玄学怎么堕落到这种地步。
    遥想当年,这种学问,不是一般人能学的,学出名的人物如许负,袁天罡,刘伯温等人,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
    他们的话,都准的离谱,人只要往他们面前一站,将来的前途命运,他们会知道的一清二楚,做出的判断比天气预报还准。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毫无科学道理。
    吕公却固执的依靠自己的眼光,嫁了他的女儿。
    从今以后,刘季将成为你的丈夫,与他同住,无论安乐困苦,富贵贫穷,健康衰弱,你都将爱他,终身不渝。
    吕雉没有说过这样的誓言,可她是这样做的(只是开始的几年),她不嫌刘季的岁数,不在意刘季的家境,甚至刘季在外面的私生子她都能容忍。
    至于刘季无赖的性格她也不恼。
    她努力劳作,操持这个家,不指望刘季会忽然浪子回头。
    有时候在田间地头,她也会想起,父亲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刘季之相贵不可言。
    已经四十多岁的人了,除了会喝酒吹牛,她看不出刘季有别的优点。
    她开始怀疑吕公的断言。
    可每当她看见身边的一双儿女,她会收拾起自己乱糟糟的心,她只是盼望儿女平安,丈夫健康,一家人和和美美。
    这应该是天下所有的母亲、妻子最大的心愿。
    刘季在外面浪荡够了,回家有人给倒水,有人给做饭,生活滋润惬意。
    他现在不仅是混蛋儿子,还是混蛋丈夫,混蛋父亲。
    这时的刘季没有任何发达的迹象,如果说他将来,会成为中国这片大地的主宰者,恐怕没人会相信。
    日子这样过下去,对刘季来说也不错。
    多谢各位的捧场,我会尽力去更新。因为工作的关系,所以更新不及时,还望大家伙谅解。
    天将降大任于斯,必须让你经历千辛万苦,老天一定会折腾你个三荤五素。
    刘季苦难的日子即将来临。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比他爹还能折腾,开始加紧骊山陵墓的修建,各地继续增加徭役指标。
    沛县县令在凑完人数指标后,押送的人他选择了不顺眼的刘季,当年敢和老子的儿子抢老婆,这次让你好看。
    押送徭役不是好活。
    秦二世比现在的黑心老板心还黑,在用人上比他爹更狠,征来的民夫,让他们没日没夜的干活,饭也不给吃饱,累死拉倒。再征就是了。
    这时候去骊山和去送死差不多!
    在出县城没多远,有人开始偷偷的逃跑。
    走到丰西泽(今丰县西),人已逃走大半。这样的逃跑率,估计到骊山,只剩刘季自己,到时候秦政府非活剐了刘季不可!
    回去,一样得死。真是进退两难!
    这时的刘季内心正受煎熬,选择的过程是痛苦的,昨天还是一名公务人员,今天要面对生死的抉择。
    权衡利弊后,刘季下定决心,准备逃跑。
    刘季不是李逵,知道要上山当土匪,满心欢喜,扛起两把板斧,直奔梁山而去。
    刘季做出决定后,白天没有任何异常的表现,到夜里,刘邦聚拢众人,拿出自带的酒食,道:“大伙都逃命吧!去骊山必死,我也从这里走了。”
    简单、平静,不惊心动魄。
    这些人都是沛县人,大家平常也听说过刘季这个人,很讲义气,见他愿意放了大伙,很多人表示愿意跟随刘季。
    刘季正求之不得,人多好照应。
    反抗政府刘季现在还没有那个胆量,此时的造反前景还不是很明朗,风险太大,刘季对这个行业不看好。
    不为天下先,这是刘季不同于陈胜的地方,这也是刘季最后能够成功的原因。
    刘季率领众人往南行,准备去芒砀山做土匪。
    土匪和造反有本质的区别,土匪是被动的,造反是主动的。土匪一般都有固定的场所,造反一般都是流动作案。
    政府不打土匪,土匪一般不主动招惹政府。造反是主动和政府玩命。
    所以,做土匪要比造反低调
    周赧王只是一个配角,没想到他的出镜率比主人公还要多。
    去芒砀山,显示出刘季卓越的逃跑天赋和躲避技能,靠此技术,在以后的战争中,刘季一次次成功脱险,当然这是后话。
    刘季选择的地点绝佳,大山茂林,藏几个人很容易,要是进山抓人,需要专门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搜捕行动。只要不是特犯要犯政府一般不会专门派人收拾你,这也是为什么土匪,会啸聚山林的原因。
    去芒砀山,夜路不好走,这地方沼泽又多。刘季让一人在前探路,其余人跟在后面。
    忽然前行的人跑回来,告诉刘季前路不通,有大蛇挡路,建议换条路行。
    这天夜里,刘季喝了酒,胆子比平时肥,怒喝道:“大丈夫走路,有何惧?”
    耗子喝了斤酒,就敢打猫。
    当刘季来到蛇前,他开始后悔刚才的话。
    蛇是横在路中,不是在路旁,蛇很大,还是白色的,属于稀有品种。
    刘季没看过“白蛇传”,自然不信蛇是白娘子,刘季也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意识。刚才的大话已经说了,退回去惹人耻笑。
    只见刘季拔出腰间的三尺剑,借着酒劲,一剑把蛇斩为两截,之后,率众人走过去。
    后面发生的事情,很荒诞。
    后来有人在刘季斩蛇的地方,见一老太太哭泣,问其原因,她竟然说,我的儿子白帝之子,化为蛇,挡在路中,却被赤帝子所杀。
    说完忽然不见了。
    那人把这事说与刘季,刘季越发得意,众人开始畏惧刘季。
    如此低劣忽悠人的伎俩,当时竟然很有市场。
    若白蛇真是白帝之子,他为何要化为蛇?既然能变化,是神灵,平常的刀剑又怎能伤他性命。
    后又有人附会说,此白蛇是王莽(蛇)的前生,为报刘季一斩为二之仇,他也把汉朝折腾成了两汉。
    顺便提一句,白帝是秦朝宗室祭祀的对象。
    @万金诚 2019-07-06 21:40:25
    这是刘邦的发家史吧
    -----------------------------
    不是刘邦的发家史,后期会涉及到秦国和楚国
    @万金诚 2019-07-07 11:52:29
    加油加油加油,顶一下!千万不要捧刘黑秦就好,
    -----------------------------
    谢朋友顶帖。
    刘季终于走到芒砀山,他从一名基层领导,变成了土匪。当年做土匪并不稀罕,比如他未来的两位大名鼎鼎的战友英布、彭越,都曾从事此行业。
    英布和彭越做土匪都比较敬业,刘季倒和原先一样,对自己做土匪的工作不感兴趣。
    他的妻子吕雉,曾几次去芒砀山给他送食物,每次都能准确无误的找到刘季。刘季纳闷,吕雉的回答是,刘季所在的地方,上空往往漂浮云气,顺着云气就可以找到刘季。
    看来,吕雉搞封建迷信,得到了吕公的真传。
    我说这件事,不是说刘季居处有云气,刘季有多神奇。是想说,刘季做土匪后,还需家中给他送食物。当土匪当到这份上,我也是无语。
    这也说明,刘季潜伏芒砀山后,并没有肆意掠夺周围的百姓,他除了搞点封建迷信外,也没什么恶劣行为。
    后来,刘邦起义遭手下背叛,根据地被人占领,他开始把大本营转移到砀县(芒砀山附近),竟收到群众的大力支持。真想不到,当土匪的刘季还能当出好。
    只能说明老百姓实在,只要你不压迫他,他就支持你,可是很多当权者不懂,他们认为这是百姓的软弱,有此想法的人,他们会尝到最终的苦果。
    刘季在附近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来投奔他,他的土匪队伍也日益壮大。
    天才的政治嗅觉,敏锐的告诉刘季,一场巨大的变革即将到来。
    山雨欲来风满楼。
    作为男一号的刘季,要在台下休息一段时间。
    下面上场的是自带光环的秦始皇,因为他在哪里都将是主角。
    @沧海一粟iob 2019-07-07 19:52:58
    -    这是刘邦的发家史吧    -    -    -    -    -    -    -    -    -    周赧王    -    -    周赧王    -    -    -    周赧王    -    -    周赧王    -    周赧王    期待更新    期待更新    -
    -----------------------------
    初衷是想写关于秦至汉间的那段历史
    秦国的兴衰
    由于秦始皇的历史地位,从古至今,人们对他的一切都很感兴趣。
    曾有一同事问我:“秦始皇姓什么?”
    我一时语塞,不知从何处回答,这个问题一两句话,根本说不清楚。
    史书记载:名为政,姓赵氏。
    探究这个问题,还要从“姓、氏”说起。
    万恶的奴隶社会,人的阶级等级分的清楚。贵族的姓名是有姓、氏、名,三部分组成。
    平民有姓和名,两部分组成。
    比如一贵族,大家称呼他张三,那么他名叫“三”,氏是张,不是姓,贵族称呼氏,不称姓。
    一平民叫李四,那么他姓李、名四。
    贵族之所以称氏,因为氏具有特殊的含义,一般从祖宗封地的地名或者爵位的名称得来。
    姓,贵族和平民都一样,都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祖宗姓什么,后辈就姓什么。
    贵族能从战功和政治作为上,得到君主的赏赐,有氏比较容易。
    平民不让当兵(歧视),不能从政(基本没戏),有氏很难。
    这是先秦的姓和氏的区别。
    秦宗室,是赵氏,赢姓,至于氏的由来,是因为秦祖先有一位好亲戚“造父”,是周穆王的司机,因为驾车技术好,周穆王把“赵地”封给他做食邑。全族人都以此为荣,于是秦祖先,以赵为氏。
    如此说来,难道是历史上记载有误,应为“名为政,赢姓,赵氏”。
    这倒不是司马迁不认真,而是他所记的人,都用这种写法。如春申君,记为“名歇,姓黄氏”,春申君本姓赢,氏是黄。
    商鞅,记为,“名鞅,姓公孙氏”。为了说明商鞅的贵族身份,加了句“其祖本姓姬”。
    所以按照秦始皇那个时代应该称他“赵政”。
    秦汉以后,奴隶制度变成封建制度,贵族和平民的角色有时会互相转换,姓和氏已经融为一体。
    后来人们对于姓氏的概念也渐渐的模糊。在这方面,毛 看的较为豁达,毛 当年曾用笔名李德胜,后来在为爱女的名字中,即用李姓。
    分别取李敏、李讷。取孔子的话,敏于行,讷于言之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早已经没有所谓的贵族和平民,姓和氏早就融为一体,不再区分,说姓氏都是专指姓。
    镜头还是切换到公元前的221年,秦国刚刚统一天下的时候。
    几百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让这片战乱的土地,恢复了平静。
    眼高于顶的李白面对秦始皇的功绩,由衷的赞道: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如此大功,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手下的将军和大臣,该封的都已封,该给的赏赐,都已完成。
    秦始皇开始郁闷起来,因为自己的功劳谁给封呢?这正是当领导的一大悲哀。
    秦始皇认为自己有不世之功,自己又不缺封地,何况天下的一切都是自己的,他担心的是自己的丰功伟绩,千年之后是否还有人记起?
    对这事,秦始皇召开了一场会议,对于自己内心的事,不能开场就提,起码要矜持一些。面对自己的大臣,秦始皇首先陈述自己灭六国的原因。他总结的理由:都是六国,国君不讲理。
    都是自家人,关起门来说话,还净弄些虚假的,大臣心里都明白具体到底是怎么回事,可面子话总要说的。
    秦始皇举了几个例子。
    赵国,背盟,犯我太原,故兴兵诛之。
    荆(楚)王,判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之。
    燕国最可恶,竟敢让荆轲刺杀我,于是灭燕国……
    总之,秦始皇的话是,秦灭六国是不得已 ,自己是受害者。
    灭了别人的国家,抢了别人的老婆,把别人的金银财宝据为己有,然后说:“此等所为,我都是不得已而为”。
    这种极不要脸的行为,被他说的六国国君成了强盗,他成了受害者。
    龌蹉的行为,冠以高尚的语言假饰,也终究不能改变其龌蹉的本质。
    秦始皇说完客套话,终于说了点干货——这次会议的主题。
    自己的名号不能再称秦王(未统一天下前,称他为秦王),如不变化,后世怎知自己的伟大功绩。
    改名号,大臣都认为很容易,不用花钱,那时候也不用去公安局备案,自己在家就能改。
    丞相冯劫,廷尉李斯和百官商议后,一致认为要把“秦王”改称“泰皇”最合适。原因是,上古有三皇、五帝,五帝的名声、功劳、尊贵都不及三皇,只能从三皇选,三皇之中,以泰皇最尊贵,所以他们想让秦王改称泰皇。
    秦始皇直接否决,别人用过的名称,你们也好意思提?
    秦始皇知道这帮人指不上,连个名字都起不好,他自己倒很有创新意识。他在泰皇中,选了个皇字,在五帝中,选了个帝字,组成了一个新的名词——皇帝,从此皇帝在中国诞生了。
    秦始皇自称始(第一个)皇,史称秦始皇,后继者,称二世、三世以致万世,他天真的认为他所建立的王朝会永远存在。
    皇帝这个称号,被后面的各朝各代所用,直至1912年清朝灭亡,皇帝的称号才被废除。
    后来袁世凯对皇帝的名号很钟情,死乞白咧费了很大的劲,终于当了八十一天的皇帝。
    “皇帝”的发明者秦始皇,专利版权所有,后来的一些皇帝,明显没有专利保护意识,对于皇帝的名号随意使用。
    秦始皇还自称“朕”,不允许其他人称“朕”,因为在之前,人人可以称朕,朕是自称词,相当于现在的称呼“我”一样。
    秦始皇虽然在武力上征服六国,他认为这样远远不够,武力的征服只是第一步,需要在理论上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
    自己骗自己的理论,秦始皇玩的却很认真。
    秦始皇用了邹衍的“五德终始说”,用五行之说来演说朝代的更迭。
    邹衍和他的五德终始说
    “五德终始说”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创始人是邹衍,战国末期齐国人,具体的出生年月不详(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是当时著名学者,思想家,名气大,每到一国诸侯都待他为上宾。
    他去燕国的时,燕昭王迎至郊外,并亲自拿扫帚为他扫地,以防尘土落他身上(昭王拥彗先驱)。
    由于他研究的学说,世人都不懂,说他尽言天事,因为他名字又叫邹衍,人称“谈天衍”。
    他得谈天衍的外号,不仅因为他能谈天上的学问,还有一原因,这人特别能侃,巨能说。
    和他同时代有位赵国人——公孙龙,在当时堪称最佳辩手(我认为),擅长睁眼说瞎话,更擅长在辩论中偷换概念。
    他说“白马非马”,白马不是马是什么?这位兄弟有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来说明白马不是马,你不服还都说不过他。
    在当时的辩论江湖中,鼎鼎大名的孔穿(字子高,孔子的六世孙),听到公孙龙的事迹后,亲自上阵,从鲁国跑到赵国,要与公孙龙一辩高下,没想到孔穿被公孙龙驳倒,输的很惨,最后平原君赵胜看不下去,对公孙龙说:“你不要与孔子高再辩论了(公无复与孔子辨事也)。
    所以公孙龙名气很大,纵横辩坛,无人敢惹。
    有次邹衍路过赵国,遇见公孙龙,公孙龙知道邹衍的名声,又开始在邹衍的面前卖弄他的白马非马说。
    邹衍只用一个回合就把公孙龙KO了,公孙龙被驳的哑口无言。能驳倒公孙龙证明邹衍的侃功不一般,甚至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邹衍的学术贡献有,五行论与五德终始说、大九州说。
    邹衍之前,人们对于世界没有具体的概念。邹衍经过自己的丰富想象给世人描绘出一幅他理想中世界的样子。
    中国古名赤县神州,神州内又分九州。但九州之外是什么样子没人知道。
    邹衍认为赤县神州外又有相同的八大州,每州内又分九州。
    所以后人称其说为大九州说。
    邹衍的学说,不重视实践,只重视想象,而且自成系统。老子曾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大约说的就是邹衍这种学者吧!
    邹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五行论和五德终始说。
    邹衍认为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分属“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是为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循环不止。
    阴阳五行轮是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一不小心,邹衍由学者变成思想家和哲学家。
    阴阳五行在大众的印象中是道家的那一套东西。
    其实真正把阴阳五行发扬光大的,是一位不世出的儒学圣人——董仲舒。
    儒家和道家是影响中国人思想和行为最大的两家,儒家和道家互相影响又互相对立。
    儒学先师孔子曾问道于老子,道家学派的优秀代表邹衍,曾经是儒学的门徒。
    我怀疑,邹衍的思维方式还是儒家的那一套,只是他换了研究的对象,由人变成了宇宙。

    邹衍研究五行论主要是为五德终始说服务。
    邹衍认为每个朝代的兴衰,都由上天决定。
    虞朝是土德,夏代虞,夏朝是木德,商代夏,商朝是金德,周代商,周朝是火德。
    周朝是火德的来时是周文王时,从天上飞下来一只由火幻化的红鸟,衔着丹书,停在周的社庙上不走。
    周文王见此情景,说道:“这是火气旺盛”。
    火气旺盛,肯定不是说虚火旺盛,是说周朝因火而兴旺。
    所以周朝德“火”,尚“红(火的颜色)”。
    秦始皇很相信这个故事,不全是因为这件事,是他干爹吕不韦,找人写的(此事,出自吕氏春秋)。因为秦始皇本人就是十分迷信的人。
    既然秦国代替了周朝,周朝是火德。根据五行之说的原理,水灭火,秦朝自然就是水德,水对应的颜色是黑色,黑色对应的数字是六。
    所以,秦国上从秦始皇下至低级官吏,都穿黑色的衣服,至于内衣内裤是不是黑色,这个不好考证。旗帜,帷帐也用黑色的。
    黄河的水虽然不是黑色的,是黄色的,没法改,但名字可以改,没把黄河改成德水。
    当时秦朝人民出行必须带的符节,长六寸(约23.8cm)。
    男人头上带的冠统一长度,也是六寸。
    马车的宽度为六尺(约1.38m),这就是所谓的车同轨,车全国上下一样宽,那么路也一样的宽。
    准备写的是从秦朝灭亡到汉朝兴起这段时间的历史,刘邦只是出场的顺序不一样。以后会提到刘邦,其中的涉及到的各种史料都是真实可考的。比如:秦朝规定做小吏的考试要识5千字(一些资料上说),<说文解字>中提到要识9千字。我认为常用字不过3千,古代又多通假字,5千已经不少了。故取5千之说。
    冯绾向秦始皇进言,希望秦始皇挑选几位公子,立他们为王,燕国、齐国、楚国地方遥远,民心易变,需要去镇抚。
    秦始皇虽然倾向于郡县制,却不表态,把这个问题带到会议中,让手下去讨论。
    廷尉李斯第一个反对。
    他认为:刚开始分封,大家血缘关系近,都是自家人,谁当皇帝都一样,逢年过节,走亲戚串门,关系相处融洽。时间一长,年代久远,血缘关系淡薄,为了利益,彼此互相征伐,周朝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支持李斯的郡县制的建议(廷尉议是)。
    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实行郡县制。
    两种制度的孰优孰劣,应该在十二年后,才能做评。
    李斯堪称智者,他看的太远,看的太远的人会忘记当下。
    古希腊有位天文学家——勒斯,有天晚上在旷野中散步,抬头望向天空,漫天星光,他只顾看天,一不小心掉进了坑里,摔个半死。别人把他救起来后,这位兄弟对救他的人,脑抽式的说了句:“明天会下雨”。救他的人哭笑不得。
    李斯在这次制度的辩论中,如同泰勒斯掉进坑中,他只着眼与未来,却没有看到脚下。
    对于后世都说李斯的见解深,封建制与郡县制比较是腐朽与落后的象征。
    唐朝的大文豪,柳宗元曾专门写了篇“封建论”,来说明郡县制优于封建制。
    他认为郡县制是最优秀,最先进的制度(那时候还没有社会主义)。
    知今是而昨非,制度的选择像找对象一样,好的并不一定合适,需要时间来检验。
    汉朝初期,刘邦实行分封制,用同姓诸侯王,剪灭了异姓诸侯王。在吕雉死后,又是同姓诸侯王首先起兵,稳固了刘汉江山。
    分封制的便利是国家有难,诸侯王能够同仇敌忾,敢和造反者拼命。
    缺点是,诸侯王有兵,有封地,一旦心里不高兴,或者想当皇帝,就敢抄家伙和朝廷对着干。
    郡县制的优点是,郡守和县令属于合同工,拿工资干活,没必要也不敢和朝廷(老板)对着干。
    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讨论者往往会忽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也是柳宗元所发出的提问:汉初的七国之乱,有诸侯国的叛乱,而没有郡县的反叛。唐朝的藩镇之乱,有叛将之乱,没有州、县长官反叛。
    产生这种后果,一个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官员的思想和信仰的问题。
    自汉武以后,用儒家治国,为官的人多是儒家信徒,忠君思想根深蒂固。有人在他们地盘上造反,他们多数人,肯定会玩命镇压。
    秦朝时期,官员没有信仰,都是优秀的法务工作者,是有血有肉的执法工具,都身通趋利避害之法。
    有人在他的地盘上造反,他们会看清利害关系,选择镇压或者协同造反。
    在秦末的农民起义中,很多都是秦朝地方官所领导,这是秦朝独有的造反现象。
    如果,秦朝实行王绾的提议,历史也许会改写,起码不会出现忽喇喇大厦速倒的局面。一旦发生叛乱,所封的诸侯国可以迅速的做出反应。李斯和赵高的沙丘之变也可能不会发生(后面会说到)。
    物无美恶,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李斯没有完全理解王绾的话,王绾在奏书中提到:燕国、楚国、齐国距离咸阳远,不置王,不易镇抚。王绾的另一层意思是,一旦这三个地方发生叛乱,中央不能及时平叛。
    从后来农民起义的过程看,证明王绾卓越的军事眼光。
    秦始皇没有完全否决王绾的话,对于故楚国、齐国、燕国,人心不稳的说法深以为然,领导就是领导,看的远。
    对此秦始皇有自己的解决方式和办法。
    秦始皇的办法是通过巡游,宣德扬威,让百姓产生恐惧之心,因而不敢反叛。
    秦始皇终其一生都没能明白,让国家安定靠的是让百姓的拥护,不是让百姓恐惧。
    巡游说白了就是旅游。秦始皇旅游的癖好,应该是遗传所致。他的父亲、祖父在位时间短,一位三个月,一位三年,没来的及有大动作。他的曾祖父昭襄王、武王,再往上有惠文王这几人,都可以算得上资深的“驴友”。
    以昭襄王为最,有十多次。主要原因是这位兄弟活的时间太久,足足七十五岁,在那个医疗条件下,算的上超高寿,活活熬死了他的太子。
    从巡游方面讲,秦始皇和他们不一样,秦始皇是有追求的人,那时候没有宝马、奔驰、劳斯莱斯等豪车。轿子的工艺还不完善,只有两人抬的露天(没有轿顶)的轿子。这种轿子秦始皇肯定不能坐,太掉价,安全性也不高。那样只能选马车了。
    坐马车,一路上摇摇晃晃,颠簸不已,对于奢侈习惯的秦始皇肯定不能容忍。
    既然交通工具无法选择,只好改变行驶的道路——修路。
    修路的事情由李斯全权负责。(李斯在自述中,有制驰道,兴游观之说)
    李斯了解秦始皇的心思,在建筑上,秦始皇一直的标准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极尽奢侈之能事。为让秦始皇顺利巡游,全国上下开始轰轰烈烈修路。修好的路,称为驰道。
    所谓驰道,天子行之道是也,除皇帝外任何人都不得在上面行走。
    路在那里躺着,费了那么大的劲才修好,不让人走确实说不过去。所以规定,中间三丈只能天子走,其余两边可供行人行走。
    当时修建的驰道,堪称高速公路与铁路的集合体。
    那时候没有水泥、沥青,钢铁的用途也不广泛,但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人,却修建出和现在道路相媲美的路。
    驰道的宽度有五十步(约69米),现在的高速路不过40米左右,这就是差距。
    中间的天子路,与现在的铁路很相似。铁路是用轧制的钢轨。秦始皇时期是用木材铺设而成,比较环保,轨道也是用木材。马车车轮的距离恰好是两轨道的距离,能够大大减少摩擦力。枕木之间的距离和马的步子一致,拉着马车的马一旦走在轨道上,会不由自主的飞奔。
    速度很高,车子也很平稳。
    设计人员,心思如此缜密,堪称天才。
    制作的原理与现在的铁路如出一辙。自认为聪明的现代人和古人相比,所变化的不过是在材料的运用上,实际的方式、方法何曾变过。
    两边的路是用金锥(铁式钢制品)夯实平整,土是一层一层夯实垒起。
    如此庞大的工程在技术落后的时代应该需要几万人吧!
    几万人?太少。
    征民夫二十万,历时二年半完成。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八条驰道。
    马车不是火车,马跑累了需要马匹更换。
    更换马的时候不仅要保证速度,也要保证舒适度。不能来一个急刹车,要是秦始皇一个不小心,没抓牢,在惯性的作用下,被甩到车的外面就不好了,弄不好会让马踏车轧的,坐个车比打仗还危险,肯定不行。
    所以路上专门修建了“车站”。车站处的枕木与平常的路不同,车站处的枕木与枕木之间没有间隙,是一块块木板密实拼齐的,如同平地一般。这样可以让马的步子缓缓停下。然后换上车站早已经准备好的马,继续飞奔。
    当时的人竟然很有环保意识,在路的两旁种上树,以青松这类树为主,美观,还可以防止雨水的冲刷,树与树约有2.5米的距离。为了排水,整个路面高于两旁的地面,路面呈弧状,中间隆起,便于向两边排水。
    这绝对是良心工程,有物为证。考古学家发现两千多年前,秦始皇时期的木轨,在当年经过防腐处理后,竟然至今都保存完好。
    这太过分了,如此的修路态度,让现在那些修二年后,就被压的不能行走的豆腐渣公路的修建者,情何以堪。照此修路态度修条公路,用上几十年、几百年,还怎么让修路者,再次修路挣钱。这种修路意识和态度,应该强烈“谴责”。
    修建好的路除了供秦始皇的巡游外,秦始皇还计划用这些路调兵,可以迅速的平叛。他没想到的是这些路,最终为以后的造反者进攻咸阳,提供了大大的便利,这是秦始皇始料未及的。
    秦末连年的战争,对道路有很大的破坏。汉朝时期驰道,因百姓开垦农田而变窄。
    因为百姓要的不是快速畅通无阻的道路,他们要的是能提供粮食的土地。
    他们的愿望很简单,只是一家人围在一起,能够吃上饭。
    百姓的愿望,秦始皇不懂,也根本不想懂,秦始皇有自己的愿望。既然修好了路,该到天下去看看。
    秦始皇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巡游。
    这次巡游,秦始皇是沿着祖宗的脚步,逆向而行,由咸阳出发过北地,然后经陇西北地驰道回咸阳。
    秦始皇也是位“行为艺术家”,从地图上看,他走的路线恰好是个椭圆。
    秦始皇的目的,他是想告诉秦国历代的统治者,秦国已经统一天下,是由他嬴政所统一。世间的人,已无需宣告,他要把他心中的喜悦分享给他的祖先。
    这次巡游平淡无奇,历时近两个月。对于喜欢巡游的秦始皇,这次巡游并不尽兴。他在咸阳消停还不足一年,又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巡游。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10-17 13:23:48  更:2022-10-17 13:33:14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