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职场天地 -> 体制内搬砖快10年,写点感悟,任君评说! -> 正文阅读 |
[职场天地]体制内搬砖快10年,写点感悟,任君评说![第1页] |
作者:站在树上唱山歌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打卡 |
接下来,以文章小节的形式回忆体制内10年的深切体会,因笔者自身水平能力有限,从一开的乡镇到现在的县级部门,主要围绕基层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总结,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纯属业务上的交流与心得体会,各位看官见谅,由我娓娓道来! |
大学毕业那会,“三无”人员的斗争 笔者是农村人,父母也是务农为生,本人没钱、没背景、没样貌,属于靠天靠不上,靠地不给靠那种,13年大学毕业那会,经历了短暂的村官生活,后来顺利进入了体制内,算下来毕业也快10年了,学的农业,在校期间和牲口打交道的时间反而更多,来此站开贴本是为了记录总结,为了避免熟人对号入座,后面写的一切人物和事均用化名。 大学期间,因学习马马虎虎,综合测评尚可,印象里记得有一次获得奖学金的机会,3000元,另外一次是毕业那会班上推荐的几个优秀大学毕业生资格,两次报上去唯独笔者没有后文,其他同学都不同程度获得了褒奖,写不来并不是发牢骚,而是那个时候自己太年轻,应该争取的没有去努力争取,也没有主动去对接,反而是一个工作日的晚上,班长打来了电话,直截了当告诉我名额院上定了,没有我的事了,仿佛有我不多无我不少。当然,现在想想即便自己主动点,这事又真的能成吗?我看未必。 就这样,大学四年过的很快,评先评优都没有我,我也把这个习惯带到了职场,让我前几年很被动,以至于到现在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弥补以往的少不更事。 毕业那会,因为学的农业,来学校校招的公司机构普遍偏向于农业类公司,我记得有新希望、双汇、中粮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公司,也有一些不起眼的小公司,但大公司因为体系健全、资源充足,面向学校给的名额较少,很多只有几个名额,对于一届少则几千的毕业生,除非个人非常优秀,才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引而出,尚有一席之地。笔者资质一般,谈不上聪明,从读书开始,不管在什么班级,什么学校班级排名都是10来名,属于高不成低不就那种,面对此次校招,自然而然在初选中就败下阵来,身为内陆的南方人,大学期间因为就在家乡所在省就读,工作自然更愿意出去闯荡一番,那个时候天不怕地不怕,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穷,选择了沿海地区一些小公司面试,我记得一家福建省的农业公司,工作和销售有关,公司提供的岗位属于销售农药种子类的公司,HR问的第一句话是你那么远从内陆去沿海地区工作,以后适应得了吗?即便我拍着胸脯斩钉截铁地说自己完全没问题,期间聊得愉悦,最终仍然落选。 除了私企,我没有选择国企,一是那个时候的自己感觉没开窍一般,对待工作无所谓态度,其实本就不好的家庭条件,自己能有这种佛系心态,现在想来也觉得无语;二是本人因为信息不通、不够主动,那个时候也确实不清楚哪些国企发布的内部、社会招聘。 大四期间报考的一所985也因为笔试差20来分遗憾没有进入面试,考过一次选调生和当年的省公务员考试,全部没有进入面试,这辈子好像就和考试接上了梁子,真得是逢考必败吗? 我不信命,就在后来回老家任职村官那一年多时间,笔者在省内各大城市,饥不择食般的考了10来场试,由一开始的无缘面试到后来的面试挫败,再到后来的省公务员考试惊险进入体检,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体制内10年,就像大大说的,你在这条路上,就别想着发财,要么你就别走这条路,可以预见的是现在的体制内,不搞邪魔外道、不干违法乱纪的事情,每天上下班,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处于中上层,绝大部分的人只能是一个平凡的体制人,想东想西没用。 所以,要想积累财富,过上体面的生活,笔者认为要么在你读大学期间就该有针对性选择未来10年甚至预见到的20年处于风口行业的专业,天花板又高又大,大学毕业进入怎样的行业工作,不出10年一定能够小有成就;另外,即便你当初选择错了路,可以预见未来的你就要更上心,付出更多的异于常人的百倍努力才能成长起来,不仅仅要干好你的本职工作,那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短时间你必须靠它,同时也要学会积累财富和迅速开辟第二职业为出发点,才能在同样的时间超越同龄人,在几十年后过上优渥体面的生活,虽不至于大富大贵,至少比绝大部份人舒坦的多。 |
初入职场,办公室主任的法宝 大学毕业那会,陪同学参加了大学生村官的面试,那个时候村官不需要笔试,直接是省委组织部的干部来学校,对报名的大学生进行面试即可,我报了家乡的一个街道,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面试。 一次坐在回学校的大巴车上时,学校团支书打来了电话,告诉我已经录取的消息,打开链接一看,果然有自己的名字,回家把消息告诉父母,他们强烈建议我选择回到家乡的街道上班,这是来至于体制内稳定的老一辈数十年的经验吧。 经不起二老一劝,同时我对自己的实力也有底,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佛系的我全然没有雄心壮志,毕竟我的大学除了没挂科好像也没其他亮点。大学期间,我过了计算机二级,报了培训机构毛用没有,还是第二年自己去二手书店买了本C++的书自学低空飘过的,说实在点,这证书对我并没卵用,现在不知道躺在哪里起灰了。 当然,那个时候学外语也很单纯,我是真真切切的学外语,过了四级,仅此而已。依稀记得,大二开学班会上班主任还当着全班同学面表扬我,说我英语六级就差几分就过线了,可我亲爱的老师不知道的是那次英语六级考试分数是我这辈子最高的一次。 扯远了,父母在,不远行。我们还是有这种情怀的,我记得是毕业那年7月1日去单位报到的,先去的区组织部组织科,由街道的人事干事过来领我回单位。 因为站点居多,从区上出发坐了1个小时公交车,一路跌跌撞撞到了目的地。来到单位,我先被领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公室,简单言语了几句,就把我领到街道党工委书记办公室,我敲了敲门,书记说请进。进门口,站在书记的办公桌旁,书记又说了声,坐下吧,于是我落坐在对着书记的椅子上,双手不知何处安放。 书记是个女的,不到40岁,显得非常精干,她发话了,欢迎你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小赵同志,这儿氛围很好,好好干。我连连应答,好的,书记,我一定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书记又说,打算在哪个部门工作呢,党政办如何?那个时候的我,并不知道党政办是啥,一心想着不是到村任职吗?沉默了几秒后,我回答书记,我都听您的安排,在哪里都是学 笑了笑,不错,小伙子,于是又安排党工委副书记领我去党政办报到,副书记领我去了楼下的党政办,见到了办公室主任,主任身高不高,皮肤黝黑,身体精壮,看起很干练的感觉。 不用多说,先让我在党政办大办公室工作,偌大的办公室坐了三个人,其中一个是我前一批的村官,公务员面试过了正等着体检走人,另外有宣传干事、收发文的同志,党政办主任在对面小办公室,和他一起的还有个同事负责工青妇团工作。 为什么主任看起来很干练呢,说几件事就明白了。办公室内部分工,一般是办公室主任统筹,我被分到了负责写信息一块,短信息、豆腐块文章,往往是作为镇街动态发布在区委办、政府口昨日要情、两办信息上,一开始没思路,写了很久一篇也没重,到年底了,办公室主任问道信息任务完成情况,我回答还没开张,正在努力写。主任直接说道,你这上面编辑信息的人是谁你都不认识,写上去有什么用,找机会上去虚心点、诚恳点,带点零食也好,让别人认识你,多去办公室坐坐,人之常情。 刚开始确实什么都不懂,按着主任谆谆教导的办法,我主动上门负荆请罪,去了区委办、政府办编辑短信息的经办人那里,我说我是XX街道的工作员,具体负责这一块工作,初来乍到,很多不懂的还请各位领导多多包涵,噼里啪啦寒暄了几句,然后边说边掏出放在包里的巧克力,其实也不是啥值钱的东西,只是见面的问候方式,自从那以后,一直到后来争取到了去政府办信息科学习半个月机会,2个月时间不到,我如法炮制,年底信息任务就冲上去了,其实我也没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有多大提升。 反而是年底眼看任务基本上完成了,我们街道在信息这一块比较佛系,能够进全区前八就差不多了,所以还没到上挂学习结束,办公室主任就催着我回去了,意思是年底工作忙,快回来崛起锭子卖力干活吧。 还有一次,之前的党工委副书记提拔,空降来了一个新的党工委副书记,保留老传统分管办公室,办公室主任30不到,已经在这个岗位工作了几年,横看竖看整个街道,似乎没多少竞争对手,那个时候是他的关键期,因为正好遇到换届年,千万别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小赵,你过来下,办公室主任把我喊去了他的办公室,从他的办公桌下拿了一口袋农村土货,并把车钥匙给我,让我把东西放到楼下院坝的车上,后来我才知道,街道人多眼杂,办公室主任看我忠厚老实,安排我去把东西放到分管领导的车上,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完成了一次工作。 细想下来,办公室主任确实很辛苦,一方面党政办的稿子基本上由他操刀,包括年底的政府工作报告,书记的日常讲话稿在内;另一方面,负责后勤一块,后勤涉及到为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服务,整个机关的日常运作后勤保障,以及机关职工的吃饭住宿等。办公室主任能为分管领导尽心尽责,想必对于主要领导更应该上心,服务好了领导,也是间接为整个机关服好务,毕竟领导就像一艘诺亚方舟上的船长,引领大家前行。 在我还没离开街道,办公室主任就得到了提拔,他的付出终有回报,现在想来办公室主任酒量好,写材料让领导满意,后勤服务做得好,日拱一卒,重在平常的点点滴滴。 |
结果都是提拔,过程五花八门 在街道呆的一年多时间,让我对街道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即便是后来通过公招离开了街道,也时刻关注着街道的信息,街道在本区是一个盛产领导的地方,算上我的办公室主任,近些年陆续有四位获得了提拔。 社事办主任,称呼他为老张,一位副营级退役军人,退役时快40岁了,这位老主任一开始其实并不在社事办,听老同事们讲,他一开始是被分配在党政办任职,干了几年后当上党政办主任,按理说领导是想培养他的,虽然他岁数有点偏大。 但老张似乎志不在此,喜欢整日在手上捏一串佛珠,老同志私下里开玩笑称呼他为道长,老张平时衣着朴素,因为常年诵经念佛,走起路来颇有几分神仙样,可谓是仙风道骨。 有一次,我送个资料到老张办公室,他一手接过资料,一手口中小声默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断地重复重复又重复,那可是在上班时间啊,我很佩服老张,这人真的牛,他就不怕主要领导突然驾到把他KO。 因为机缘巧合,朋友从外地出差回来也给我带了串佛珠,一长串细小的珠子要在手上转几圈才能束缚好。因为新收到的礼物,那段时间爱不释手,每天除了洗澡好像都戴在手上,我也是如痴如醉啊,快成为老张的关门弟子了。 一次会后,我被分管领导叫到他办公室,分管领导对我一向很好,总是客客气气,说话轻言细语,即便我只是一个村官,后来我也知道这是聪明的领导团结下属的好办法,他们对谁都是心平气和,笑脸相迎,毕竟身居高位,高处不胜寒,和下属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也是减少精力消耗,聚精会神办大事的好办法。 领导交办完工作上的事情,我正要起身离开之际,领导叫住了我,小赵,你手上戴的佛珠上班时间尽量不要戴了,国家机关干部有机关干部的形象和气质,以后你早晚也得进入仕途,你说是吧。我应声道,谢谢领导提醒,这事我还真没注意,说着马上把珠子收起放入裤包中。离开领导办公室,我思索良久,是呀,毕竟我才刚刚大学毕业,年轻人,绝不能和单位里的老司机比,除非你想自毁长城。 自那以后,我在生活上也再没有戴过一次佛珠,作为公职人员,作为人民的公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了政府的公信力,不能妄自菲薄。 没过多久,明面上对外宣布老张因为岁数大了,身体原因吃不消,无法承受现有的党政办工作,自己主动向领导提出去别的办公室。领导自然答应了这样一位单位老同志的请求,老张被调到了社事办,那自然正合他意,每天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日日诵经念佛。 你以为老张这辈子就完了,老张坐等退休,媳妇娃儿热炕头,那你就低估他了。就在前些年,老张被提拔为街道办副主任,道长就是道长,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诵经念佛,提拔重用一样没落下。 老王,群工办主任,一个喝了酒也不善言谈的人,大家都知道平时再不怎么说话的人,一旦二两酒下肚,借着酒劲,整个人像变了个样,立马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但老王还真不是这样一个人,他说话细声细语,做事也不见得好利索,手下管了一个临聘人员,日常工作都是属下在工作,因为在党政办工作的缘故,日常送报都是我挨个办公室去走,当然主要是送领导办公室居多。路过老王办公室,见他在玩手机,他股室的下属倒是忙得热火朝天。 老王每天似乎是家里,单位,家里循环模式,因为他的分管领导挨着党政办公室不远,很少见他去找领导汇报工作,更别提找主要领导了。相比老王,老张至少还有诵经念佛的爱好,但老王真是无欲无求,就连团年单位聚在一起吃团年饭,老王也只是象征性去敬领导的酒,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单位表现的自然很一般。 但到我离开那一年,我记得是那天下午,得知老王获得提拔了,调到本区一个相对偏远的镇任职,据说是副镇长,当天下午我还去见了老王,向他表示祝贺,期间感觉不出他有丝毫高兴的神情,这可真是一个当领导的好苗子啊,喜怒不形于色。 没多久,老王就去镇上走马上任了,记得他还给我打了个电话,咨询他的电信手机号码办理业务转移的问题,电话那头还是那么和蔼可亲。 安办主任,老刘同志,这位同志其实在提拔的几位同志里是最年轻的,工作经验不比其他几位逊色。最关键的是,老刘同志时常都给大家透露出他要当领导的雄心壮志。 老刘早年干过很多工作,卖过保险、跑过销售,也给本市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当过小车司机,后来通过工人农民选拔公务员的方式进入了体制,这人早年的经历加上常务副部长的加持,按理应该顺风顺水,但从工作员到正式进入领导门槛他花了7年时间,对其他人来说,7年也许不算太长,但对一个对仕途志在必得的人,还是慢了。 老王其实很拼命,逢人称兄道弟,自来熟,他一有时间就要跑去领导办公室汇报工作,去了分管领导办公室,又跑去主要领导那里。作为股室负责人,老王也经常在区上对接工作,上次一去就醉一次,办公室因为经常加班,我也能看到他办公室的灯经常亮着,跑上去看他还真在伏案写作。 这么认真的老王,按理说在单位应该得到大家伙的一致认可。但老王的口碑并不好,我觉得是他急于求成了,虽然最后修成正果,但付出的时间代价也不小。 老王喜欢写信息是真的,但他更喜欢照相,外出工作、开会坐 台、调研企业都特别喜欢让办公室其他同志多角度给他拍照,留下他那光辉形象,回到办公室不仅自己瞻仰,兴致来了还让其他同事一起看,看,这是我打下的江山。 老王也喜欢吹牛,这个领导他认识,那个领导他也认识,特别是喝酒到位了更是像机关枪一般口若悬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大家都知道他以前的老领导常务副部长已经调离本市。 以上三位同志都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的过程却不经相同,有的志不在此却获得重用,正襟危坐 台;有的日子过的平平淡淡,坐等退休却也收获良多;有的极力争取、志在必得,跋山涉水却也修成正果。但更多的是在体制内默默无闻、撅着锭子干活路的打工人。 能够坐在 台的未必就是德才兼备的好同志,不能上座的未必又是歪瓜裂枣,仕途上的事,除了自身努力,还需要外加一点运气。 |
@尼克勒斯6 2022-08-17 17:09:58 写的不错啊,继续~~ ----------------------------- 谢谢鼓励,互相学习! |
绝大部分工作还没到拼智商地步,苦干实干出真知 从体制的围墙往里看,外面的人看到的是一杯茶、一张报,在藤椅上悠闲的躺一天,坐等下班。诚然,以前因为种种原因或多或少存在这种情况,但现在来看朝九晚五,打卡上下班,兢兢业业工作却是体制内工作人的常态。 体制内的工作技术含量高吗?其实对绝大部分工作,给你充分足够的时间,反复锤炼,自然轻车熟路,是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只是对个别急难险重问题,确实需要别具一格的大智慧,只有极少部分人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突破口,理清思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比如疫情防控工作,属于紧急突发事件,疫情波及范围广,感染性很强,在2020年初,如此短的时间内,要管控国内疫情,预防国际性输入,是一件及其困难的事情。 后来,做出封城决定、设计出疫情防控二维码(红黄绿)、执行核酸检测等一些列配套措施,坚决捍卫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些看似朴实无华、干脆利落的办法,其实蕴含着大智慧,平常人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把控全局,想出如此周全、简便高效的办法。 所以我说的极少部分人就是能在应对诸如此类事件时,随机应变,高效、高质量处理疑难杂症的人。除此之外,绝大部分工作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搜索本区、本县同级部门之间是否有参照,或者省内、国内其他地区甚至追溯到国际城市,能否找到殊途同归的地方,能否参考借鉴,这是横向对比;当然,你也可以博古通今,从先皇五帝、先秦诸子百家,到近代史,从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中汲取人类智慧,这是纵向对比。 总之,只要用心思考,其实很多事情水到渠成,问题迎刃而解。 今天的主人公,是我在区组织部认识的一位大神,称呼他为老张吧,老张大不了我几岁,一开始也并非在组织部上班,因为早些年网评写的好,由镇上中学以事业人员身份调动到了组织部,专门负责写信息一块,在区组织部的老张没有忘本,继续挥洒这他那出色的文笔,一路写到底,现在已经调动到市组织部工作了。 因为工作关系的缘故,一次请老张吃饭,趁着几分酒意,我说老张,你小子是傍上了哪座大山,进步如此快。老张沉思了几秒,吐了个烟圈,赵兄啊,实不相瞒,我就一介布衣,家里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哪里有所谓的资源。只不过,那几年我努力上进,因为刚刚参加工作,考上了人民教师,像打了鸡血一般自我加码,除了完成学校规定动作,8小时之外我也给自己补补课,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写写画画,坚持了很多年,期间也写了很多废稿。也许是感动了老天,量变引起质变,最终无心插柳柳成荫,被区组织部看中,一纸调令把我分配过去工作,后来的事你也知道,我本来就专职负责写这个,就一直写啊写,笔耕不断,一有灵感我也会在小本本上记录下来,就这样一定坚持下去了。 老张酒后吐真言,我相信他说的,因为从其他同事那里也了解到,老张的确是一个对待工作勤勤恳恳的人,很多时候都在加班加点进行他的创作。 但正如他说的,天资一般的人,通过后天的努力也可以突飞猛进,去争取自己想要争取的东西。老张在这条路上付出了许多,县城里大部分的人下班后大多约上三五好友吃饭喝酒打牌,亦或者回家葛优躺,手里拿着手机、平板,聊微信、刷抖音等等,一趟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像老张这样的人坐功了得,回家就一头扎在电脑盘敲击文字,由一开始的无人问津、默默无闻到如今这般小有成就,摸着石头过河的老张站在一个普通人角度用他的方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
你亲眼所见的,未必是真相 在街道任职村官期间,街道办有位老王同志,梳着大背头,穿着擦得雪亮的黑皮鞋,手里夹着一个老板包,身前的油肚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颇为圆润,有几分大佬感觉,座驾一辆奥迪A4L,在10年前能够开上奥迪的相对来讲还是很洋气的,很有面子。 另一位司法所的同志,是早些年安置进来的同志,老孙,呆着一副眼镜,中等身材,穿着极为简陋,夏天经常穿一件甚至破了几个洞的红色衬衫,裤子也是穿了很多年的宽筒长裤,一双凉鞋,在路上骑着自行车你都感觉不出他是要去街道办上班。 因为老孙快50岁了,他知道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只想当个工作员平稳落地坐等退休,对于仕途上的追求自然看得很淡,不会在意一些细节。 眨眼一看,这老孙过得不如意啊,反倒是老王同志,整日生龙活虎,样样都有,样样不缺,同样是坐等退休的老王,俨然成了人生赢家。 你以为故事就这样完了,因为办公室的缘故,跟大家接触机会较多,后来我才了解到,其实老王的奥迪车是贷款买的,每月都在还着利息,他那高品质生活下,也让自己付出了沉重代价,每月入不敷出,妻子过不下了也在跟他闹离婚,外加老王私下还喜好打牌,从不打小牌的他运气还格外的差劲,据说欠着老板外债几十万还没还清,所以不明真相的,总被老王的表象所迷惑了。 反倒是老孙,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转,老孙其实条件很优渥,凭着前几年的拆迁获得了政府补偿款,同时自己这些年来的积蓄,资产不下千万,不到五十的他已经抱上了孙子,夫妻和睦,儿女双全,正可谓是安享晚年,他那二八杠的自行车已经跟了他十多年,坏了就修,修修补补一直到现在都舍不得换一辆,这就是老孙的人格魅力,他并不愿意过多的通过外在或者其他方式装扮自己,也许自己根本不缺这些东西,也没必要刻意去索取。 反倒是老王,负债累累,虽不至山穷水尽,至少还是苟延残喘吧,越是缺什么越喜欢去掩饰自己,活着也很累。离开街道很多年后,听说老王已经变卖了车子还债,打牌有所收敛,老王慢慢认清了现实,回归到生活的本质。 |
调动单位 没那么简单 很多朋友想着曲线救国,先进入体制内,再想办法改善自己的情况,就像购买商品房一般,手头紧张就先买个小户型的房子,有个立足之本,待到家庭条件宽裕了再购买改善性住房。 对于体制内的朋友,大多数人是先进入里面,不管离家远近,不管条件如何,这种办法有利有弊,大家可能认为我说的是废话,任何事物不都有两面性吗? 进入体制内,在中国的几乎任何地方,都是和当地的经济实力匹配挂钩,体制内群体综合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在当地处于中上水平。所以,即便离你的家乡差距较大,但在你工作的地方至少不落下风,有你的一席之地。 进入体制内,如果你已经深度融入当地,打算长期发展,固然是很好的。 但今天的主题是围绕你因为家庭、个人等方面原因,不愿意继续留在原单位,应当如何处理的问题。 说实话,明面上的没有太多办法,这点大家应该明白。 特别是,对于一开始就起步于基层镇街的朋友,首先要过得一大关口是5年服务期,基层服务人员类群体甚至8年服务期,这是严格落实上级精神,全国基本统一的红线,这是第一道关卡。 同时,各地为了减少人员流失,美其名曰留住人才,大都有本乡本土的土办法、土政策,必须要在本区(县)内呆满若干年,这是第二道关卡。 为了进一步留住人才,特别是镇街一层,进人难、待遇差的镇街甚至采用直接不放人的办法。 以上困难并非抱怨,更不是诋毁,而是直面问题,我们当下确实存在一些人员流动难的问题,人往高处走,有机会谁不想去更高更广的平台施展拳脚呢?而且基层留不住人一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必须要留住人继续服务基层,造福百姓,这是一种奉献精神。 下面我要讲的是,作为普通年轻人,在职业发展初期如何力所能及的去往更高的平台? 最好的办法是进门那一刻就要对号入座,不能为了端起那饭碗就不讲任何条件,尽量在进入体制考试那一刻就要选对地方,至少是一个你能为之终身奋斗的地方或者踮一踮脚、努努力就能够够得到的平台。 当然,如果已经吃了这口饭的朋友,要冲往更高的平台,我认为35岁以下的,都应该努力去争取,你可以参加上到中央、省级遴选,下到市县级别遴选,在县级以下平台,蛋糕就这么大,竞争异常激烈,当然不是说市级以上就很容易,只是越往高的平台,机会自然更多,潜力自然更大。身边就有几位同事,通过参加遴选去到了省厅、市局工作。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打磨特长,让特长发光发热,超越周围绝大多数人,你就到位了。还记得我之前讲过的那个一路从镇中学校老师调任到市组织部的青年才俊吗,他其实就是通过不断历练自己的文笔,写网评获得一技之长,成功吸引了领导的注意,获得工作机会。我说的写只是一方面,作为年轻人,你完全可以开动大脑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特长可以进一步发挥,锤炼打磨,不妨试一试,也许是一块敲门砖。 |
劣迹斑斑的罪人,为何频繁升迁? 有媒体报道,刘翔峰的恶劣行径“全长沙闻名”,很早之前就有人提交了关于他的举报材料,但是他不但没有被调查,反而还一路升职,顺风顺水。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中南大学的附属医院,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预算管理医院,是学科齐全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素有“南湘雅”美誉。 在讲本章之前,先说一个历史上的故事,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剧中反派角色刁光斗与宋慈的对话,几年前,你抓住刁某的一点儿过失,就一纸奏章欲将刁某置于死地。可结果怎么样?我不过就是官降几品,我不是还穿着这身朝廷命服吗! 故事开始,刁光斗因为制造冤假错案被宋慈识破,脱下官服贬为草民,后又东山再起,再次穿上朝廷官服。在这期间,刁光斗和朝廷大员之间,和那些高坐庙堂之上的人有多少利益输送,我们不得而知。历史总会惊人的相似。 我们只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施舍给与、帮忙扶持,成年人之间的世界,任何获得都是以交换为前提,至于你能拿得出什么进行交换,你要交换的东西与你想要索取的东西是否等值甚至高于索取,请自行脑补! 刁光斗犯错后再获重用,是那个时代的悲剧,现在国家反腐高压态势,风清气正一定是社会的常态。 如今湘雅二医院发生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影响了一个医院,甚至把这所医院那么多年积累起来的名望破坏掉,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媒体报到,刘翔峰早在多年前就被举报,为何到事发前都高枕无忧,为何期间屡屡获得升迁,这期间是否有刘翔峰个人人格魅力,还是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否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未被揭开,都是相关部门需要查清的。 |
书生气,单位不吃你这一套 今天要讲的这位同事小张,是我工作几年后,已经到了县级部门遇到的同事,我说的这位同事,起点很高,阅历丰富,本科毕业于C9,进入体制前当过兵,进入体制后在省、市、县、镇、乡五级都呆过,重点是不到30岁,年轻有为。 这么优秀的同志,放眼望去,在整个县域层面可谓是不可多得的瑰宝,不管在哪个单位都会受到领导的培养和器重,但实际上这位同志从一开始步入仕途到现在并不顺利,因为县城就那么大,体制内再小的事情经过发酵,要不了三五两天,就会广为传颂,所以这位同志的事情也常常变成大家茶余饭后的笑谈。 据了解,小张的原生家庭并不富裕,甚至刚刚达到温饱,农村出生的孩子早当家,小张也确实为父母争气,天生就是读书的料,即便没钱报补习班,凭他的聪慧足以应付考试,高考那年以全省100名内的成绩考取C9大学之一。 大学期间勤工俭学,学费自己挣,富余的钱还寄回家补贴家用,那个时候的小张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大学生士兵身份入伍,部队里积极作为,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性子给部队领导、同事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退伍当年,小张以选调生身份顺利进入体制内。照此发展,小张就是政坛上的明日之星,前途无量啊。初到单位的小张,还比较稳重,保留了部队里的优良作风,工作上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但时间久了,随着领导多次表扬和同事吹捧,小张有点飘飘然,开始绷不住了,终于一次会议卸下了包袱,展示自己更加真实的一面。 一次全县针对各单位优秀干部的交流会,县委书记也参加了,来参加大会的都是各单位的翘楚、精英、将来重点培养的对象,因为县委主要领导在场,大家都特别重视,积极准备,都想借此机会给决定自己命运的地方大员留下一个好印象。果不其然,这次会后,有一位参会人员获得了提拔,是县委书记亲点的,但主人公不是小张,被提拔之人自己也没想到一次看似寻常的会议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这些是后话了。 会议轮到了交流发言环节,书记耐心倾听这些年轻后生的交流,偶尔听到好的思路和亮点时还点头认可。轮到小张发言了,小张一开始说的话还算正常了,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书记听了觉得这小伙子不错,对小张的话题也感兴趣,开口问了一些问题,也许是互动的比较愉悦,小张在会上开始飘了。 他的背挺直,声音更洪亮了,开始高谈阔论,说到自己到省级以下的单位都呆过,言外之意除了中央层面都已经体验过了。另外,小张也把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大学同学秀了一把,是多么多么的优秀,屈居于一县之地有点屈才了,最后直接开门见山向本县最大长官索要政治待遇、政治前途。 其实,书记早已不耐烦了,小张讲了很久,并没有观察到书记的不悦,仍然继续发表自己的高见,书记站在领导和长辈的角度,并没有打断小张的讲话。 不可否认,小张的个人综合素质还是很强的,是同辈人中的佼佼者,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这个小伙子聪明,对待工作认真用心、刻苦专研。后来,小张也通过自身努力如愿以偿遴选到了更高的平台,几个月试用期,大家都说小张如果不改掉自己过于张扬的性格,不懂得谦虚低调、谨言慎行,是很难在更高一级平台立足的,毕竟高手如云的平台,别说C9本科生,就连C9硕士生、博士生也排起了长队,内卷并不稀奇。 试用期结束后,单位并没有留下小张,他被退回了原单位,后来就销声匿迹了。 县城就那么大,小张的故事早已传的满城风雨,即便小张下了很大决心,迷途知返、亡羊补牢,其要改变自己的窘境,恐怕也很困难。因为小张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差了,随便在县域内任何单位,小张的故事都人尽皆知,口碑就那样,外加惹怒了大上司。即便再次遴选或者考调高平台单位,他以往的故事也有极大概率被传到上级单位领导、同事耳朵里,继续延续着自己的故事。 所以,作为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谦卑二字永远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身体力行,少说多做永远是对的,别表现的自己很聪明,甚至比领导还聪明,但也别把自己表现的很愚蠢。这个度还得自己在工作中好好修正。 |
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领导眼中却是加分项 村官工作一年多时间,我就到了另外一个单位,以公职人员身份正式进入体制内,刚去体制那会,本着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态度,脏活累坏都接都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就是刚到新单位一年多时间,刚一转正,我就被任命为正股级干部,而且是镇上中层干部中除了党政办主任和财政所所长之外几乎最好的职位,至少当时周围的领导同事是这样认为的。 虽然算不上领导职务,虽然股级干部微不足道,但对于刚转正的我来讲,因为机缘巧合,那个位置似乎就是等着给我留的,我也是同一批次去的几个公务员、事业人员中升职最快的,快到个别镇领导对我的升职颇有微词,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也为我两年后被贬到边缘科室,降职降薪留下了伏笔,因为那个时候的我太过刚硬,不知道屈服妥协,不知道曲意逢迎,不知道的太多了,自然越来越不讨喜,结局自然也在意料之中,这是后话了,会专门开一章和朋友们分享,也算是经验教训。 还是回到本章的开头,一年时间得到了重用,我认为完全来自于镇主要领导党委书记的厚爱,一点不假,因为从我第一天去镇上报道到他离开镇调去别的单位,至少在众人眼中我是一心一意跟着书记。我认为自己一开始的捷足先登、稍许快人一步,从下面要讲的一连串小故事也能看出端倪。 第一天到镇上报道,办完手续,整理完内务,安顿下来后,等待我们一批新同志的是一场欢迎宴会,就在单位伙食团干的,席间时任镇长老C主持,为什么不提书记,因为书记位置空缺,当时的老C是坐等县委一纸公函,主持全镇工作,我的分管领导出于公心,私底下提醒我让我主动点,主桌中间坐着的是镇长,也是下一任的书记人选,端起酒杯行动起来吧,初来乍到的我十分听话的照做,那晚我敬了老C许多杯,算上其他领导和同事,那种小酒杯差不多整了几十杯,本就不胜酒力的我不知道怎么出的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躺在宿舍楼下,更不知道我是怎么被扶上楼躺在床上的,只记得那晚大家都尽兴了,特别开心。 也许是小酒量的我那种豪爽给老C留下了一个较好的初始印象,本就被分到党政办的我,机缘巧合又被安排给老C搞一搞后勤,所谓后勤,也就是做一些简单的茶水服务,有重要领导去老C办公室,要自然进去端茶倒水,工作之余去老C办公室清理桌上的文件,分门别类归档在办公室橱窗里,下班后顺带搞一搞卫生等等,总之就是协助办公室主任,为镇上主要领导分忧。 我记忆里是直到转正去别的科室后,才把手里的后勤工作移交给了办公室新来的同事,那一年多时间,除了周六因为休息回家,应该说我没有缺席一天后勤工作,也许这也是一种执着和务实吧。 还有一件小事,因为老C是一个实干派,上任后带领大家干了很多重点工作,也让日渐没落的镇再次进入了县主要领导的法眼,获得了县领导的垂青和重视,借此机会老C也拉来了很多项目,大搞招商引资,那几年镇上在全县的成绩名列前茅,可圈可点,做出这些成绩老C功不可没。 正是因为老C雷厉风行的作风,他也喜欢勤劳务实的下属。刚到镇上那会,因为初入职场缘故,抱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工作特别认真负责,试用期那年我基本上每天都会在办公室呆在晚上9点以后,即便手头没有特别要紧的事情,我也习惯性在办公室坐一坐。早上基本上6点就会雷打不动地起床跑步,收拾完、吃过早饭最多不过七点半我就会出现在办公室,那个时候除了几个老同志会比我更早,年轻人中几乎我是第一个踏入办公室的。 我记得也是一个平凡的上班日,早上7点过,我已经在办公室打开电脑敲打着文字,思考者一天的工作安排,突然听见楼梯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因为背对着门,我也不知道是谁,只听着这脚步声越来越清晰,离我越来越近,突然一个粗旷的声音从后背传来,小赵你这么早就来办公室了啊,不错不错,顺着传来声音的方向,我转过头一看,此人正是老C,我立马站起身问候了他,我说书记早啊,我这习惯了早起,没其他事就早点来办公室坐着,思考思考工作上的事情,书记满意的点了点头,好好干小伙子,于是径直离开了我的办公室。 以上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的小事情都算不了什么,但串联到一起,给书记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所以顺理成章有了开头的故事。在我看来,我的所作所为正好迎合了书记对年轻干部的一些期许,即便在镇班子成员讨论镇上某个空缺正股级职位留给谁时,有不同的意见,老C最终还是力挺我,否决掉了其他领导的意见。 |
普通人的生活,烟火气息浓厚 楼主也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个,和绝大部分人一样,上班、应酬、睡觉,占用了生活的大部分,在和普通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正如电视剧《少帅》中李雪健饰演的东北军阀张作霖的一句话,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在普通人的体系中依然如此。 一次去朋友小区放东西,朋友的小区保安室不允许放东西,和保安理论了很久,仍然僵持不下,于是提着东西去附件的超市买了包烟,再次杀回保安室,这次我撒也没说,从荷包里拿出刚买的香烟就往保安手里塞去,嘴里说着一点心意,请笑纳,朋友今天内会来领取,就麻烦放在你这儿了。保安不再是刚才那个爱理不理的表情,他接过烟后,说你拿张纸写个你朋友的联系方式吧,于是后面的事情顺理成章完成了。转过身刚要离开,保安甚至还让我留个自己的联系方式,说如果东西今天没来领取及时告知我。 还有一次,车子到了保养的时候,按照往常惯例开到4S店做保养,但等了一会发现当日排队的人很多,客户经理事先预约好的时间已经超期,想着晚上还有其他安排,于是联系朋友去了一家他熟悉的私人店铺保养,谈好了价格,要比4S点稍微便宜点,因为第一次到这家店保养,我将口袋里提前准备好的烟拿出顺势递给了老板,他一开始推脱不收不收,我态度坚决执意拿给他,并让他把细点检查。几个小时后,我去取回自己的车,他说把手刹都给我调整了,空调滤网、外部的螺丝全部检查过,我在4S店保养了几年那么多次,没有任何人去处理调制手刹这些细节。 所以,求人办事、请人办事,出于礼数,总要意思意思、表示表示,伸手不打笑脸人,你这样做别人也乐意帮忙,事情也容易办成。哪怕就是生活中去亲戚朋友家做客,事先朋友表面上说着什么都不用提,空手来就是,此时如果你执意整点伴手礼,哪怕就是时令蔬菜、水果登门拜访,我想主人家也不会拒绝吧,即便表露出拒绝的态度,说着来就来了,都说了别提这些东西,你这还提干嘛。但实际上,主人家的内心是十分愉悦的,想着这家人真懂礼数,下次有什么事也会想到他。 |
痴迷于一个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 认识的一个熟人,一开始是教书先生,快到45岁时因为机缘巧合调任到了机关事业单位,一番作为后辗转几个单位,最后在快到50岁的年纪提拔成了副科。他是我见过的对于权力相当痴迷的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谋划,为了一个领导职务,他付出了许多,这几年非常自律,成功上位。 对于这个熟人,我把他的成功归因于痴迷、执着,为了一个目标誓不罢休。 在他40岁那年,看到一眼望到头的教师职业,职级职称对他来讲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想着人活了快大半辈子了,不惑之年的他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和追求,自己教书20余年,站在三尺讲台传道受业,可是对于权力的追求折戟是他一直以来的遗憾,是沉寂在他内心的一块巨石,隐隐作痛。 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一个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亲戚到了本区任职区长,这让他看到了凤凰涅槃的机会,于是乎通过各种渠道转弯抹角与区长搭上线,期间无数波折、失败重来的体会只有他自己明白,但成功后的他,在外人看来和区长关系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县城就那么大点,体制内的圈子基本都知道他神通广大,是本区区长的人。 就这样,他在县城中学过渡后,到了县级机关的事业单位,再后来辗转了几个事业单位,眼看快50岁了,获得提拔的机会越来越渺茫。 但这期间,他从未放弃过,对于自己有用的人,以后帮得上忙的人,他找准目标请吃请喝,上班时间积极汇报,工作中积极完成领导特别是本单位主要领导交办的任务,另外8小时之外,甚至是双休、节假日等,他也积极谋划、运筹帷幄,组织了一场又一场带有目的的交流会,不能直接搭上线的,就找中间人从中斡旋,最终也给本单位主要领导留下了较好印象。 虽然在周边同事眼中觉得他趋炎附势,同事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甚至在组织部调研班子运行情况时没有任何人推荐他,但这都不妨碍他获得提拔。反倒是一些单位勤勤恳恳、5+2白加黑工作的人,他们熬成了老黄牛,看着夕阳,留下悔恨泪水。 |
控制情绪,压制住你的脾气 楼主本人以前也是一个火气大的人,中医说气大伤肝,肝火太旺的人容易情绪大,对身体不好,长此以往容易患上一些慢性疾病。放在工作中,一个火气大的人,不容易和同事相处,更难获得领导的青睐,没人愿意忍受你的臭脾气,也没人欠你往他们身上释放你的不良情绪。 你看看,越往高的平台,那些坐在 台上的有几个是脾气大的,相反他们在工作中往往都是那么的平易近人,至少在你我眼中他们表现的温文尔雅,客客气气。 一次协助组织部考察副科级干部人选时,到某镇进行了一次延伸考察,这个后备人选小刘是县机关排到该镇某村任职第一书记,在村工作期间,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都是这个小伙子踏实肯干、思维开阔,但在谈及不足之处时,大部分人都认为小刘性格急躁,脾气有点不好,需要再改善下,话说的委婉,相比本人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小刘虽然最终不会因为这些负面评价而与干部提拔失之交臂,但他的谈话记录必然会通过各种方式传到上级那里,从长远来看,这些评价也会左右领导对小刘的看法,会让小刘显得很被动。 还有一个县级机关的同事,因为常年处理重复性的活路,频繁反复的解释同一个问题给不同的经办人听,长此以往,对待前来办事的群众或者同级单位的同事,多问两句或者对方没听清楚,就开始咆哮或者用极其不耐烦的语气回答对方,整的前来办事的人也很尴尬。一来二去,对方对你的负面评价就会很大。最后,他的坏脾气成功传偏了整个县城,大家都知道这里有个不好相处的人,甚至这位同事最后遭到了匿名举报,接下来就是分管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找其谈话,告诫其要转变工作作风,不能意气用事,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给单位抹黑。 以上这些人,可能大部分是没有坏心的,他们也许是在同一个工作岗位干了许多年,实在厌烦枯燥无味的重复性工作,也许是正好遇到那段时间心情不好,也许是急性子,坏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 但在做这些事之前,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县城就这么大,这些来办事的人兴许机缘巧合下还会成为你未来共事的同事甚至上司,如果你今天用如此恶劣的行为方式对待他,或者鸡蛋里挑骨头故意为难别人,多年以后,这些人爬到了更高的平台或者比你强势的部门任职,亦或者直接成为你的顶头上司,选择权就落到了别人手里,你还能指望他们客客气气、心平气和和你共事,绝大部分人不给你使袢子就是最好的结局了,你如果还指望他们扶持下你、帮助下你,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觉得呢? |
@寞缓 2022-08-27 15:15:08 看看 ----------------------------- 谢谢捧场,欢迎交流! |
@ty_144553406 2022-08-27 15:21:56 送礼?为什么我一直反感这个? ----------------------------- 等价交换的一种方式吧 |
@ty_144553406 2022-08-27 15:21:56 送礼?为什么我一直反感这个? ————————————————— @站在树上唱山歌 2022-08-27 15:26:37 等价交换的一种方式吧 ————————————————— @ty_144553406 26楼 2022-08-27 15:33:00 我等你文章。我不明白。我可以表示理解,但真的,真心不喜欢这样。 ————————————————— 求同存异吧,文章大部分是身边或熟知的人和事,因为特殊原因只能模糊或粗略描述,站在旁观者角度比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方式换来的结果,有的殊途同归,有的千差万别。 |
@细四 28楼 2022-08-27 15:39:00 很赞???? ————————————————— 欢迎捧场! |
专家建议农民县城买房,开车回家种地,是认真的吗? 北师大教授董藩建议农民到县城买房,开车回村上种地,称骂他的人真的不懂农民和农村。我专门去网上查阅,2011年4月4日,董藩在微博上发表“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的言论引起热议,董藩回应说此话纯属鼓励学生的励志之言。今日,董藩再次语出惊人。 下面,我只说事实,截至目前,我国县和县级市数量分别为1472个和394个,二者共计1866个。2022年以来,我国已经有114个县城的房价都突破万元大关了,而且最高的县城房价已经突破了29,533元。另外,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民人均月收入4432元,同比上年增长8.8%。这是中西部的平均水平,只统计西部地区估计更低。 专家让农民不开奔驰宝马,只需要花几千上万开三轮、四轮车甚至农用拖拉机回农村上班种地,下班后又开回城里居住。专家还说我们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农民。 我想说自己呆的这个县,属于正在创建百强县的过程中,经济实力自然中等有余,这几年因为疫情,有烂尾的房子,也有闲置卖不了的房子,我们是劳动力输出大县,自然农民工和本土农民很多,政府难道不知道制定政策引导农民买房,一来解决房子闲置问题,拉动GDP增长,让政府受益、开发商也受益;二来提高城镇常住人口比例,为农民营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可我们政府并没这样,我们是最了解本乡本土的,难道我们没有一个远在北京的专家了解? 我们的农民因为脱贫攻坚实现了脱贫,但在农村,你见过30、40多岁的农民还有在家种地的吗?你可以自行脑补这样的场景,这些80、90后的年轻人,会继续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在地里劳作,过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日子吗?据我了解,他们有的人已经很多年没有摸过农具,甚至打谷子的步骤、各环节的实操他们一概不知,但你让他打大二、砸金花,他玩的很溜,同样在农村流行的东西,有的被继承了,有的消失了。 因为年轻的一代知道,除非是种养殖大户或者技术致富带头人,否则仅靠祖辈留下的一亩三分地,坚持下去只能给他带来绝望。而棋牌类的娱乐活动至少让他们有机会盈利。同时,这一批年轻人绝大部分其实早已在周边县城购置了商品房,即便不考虑钱的问题,县城二套、三套以上的商品房相比一线城市的房产对他们并没有多大吸引力。 最后,剩下我的父辈那一代人,那个生产队周边的人,他们渐渐老去,特别是一批上了60岁的人,他们确实坚持在他们热爱的那片土地之上,我在之前的帖子也写过,几天打谷子我确实承受不了,是我矫情,但我的长辈们,他们从当小孩时就开始干农活,40、50多年的农活生涯,他们经历了改革开放,但大部分的这一辈人如果不依靠子女后天的逆袭、致富、孝顺等因素,单靠他们种地卖菜,养猪鸡鸭鹅等,一年算下来是赚不了几个钱的,如果有更好的谋生手段,我想他们不会再当一辈子的农民了,交流过程中虽然他们也带着个人情绪在里面,不能以偏概全,但那么多年交道,我了解这些人,至少我的几个亲戚因为常年劳作都是驼背,岁月不饶人啊。 另外,有一个最不起眼但举足轻重的因素专家没有考虑进去,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车的问题,而是老年人,特别是60岁那一批的老年人,他们很多是不习惯、不愿意住在城里面的,他们始终有一种无法割舍的乡土情结,呆了几十年的农村,他们的子女孝顺把他们接到城里面住几天,他们都待不住,兴许你可以让他们学学广场舞、打打太极,培养点消磨时间的爱好。但同样在农村,老一辈人周边都是亲戚朋友,农闲时催两句龙门阵,甚至打打口水仗、骂骂街也快乐,想着地里的东西要挖就拿着锄头出去了,或者三五熟人约起晚上打打麻将、扑克,围在一起喝酒吃肉,这些才是他们熟悉满意的现状,而且不分男女老少。 所以,我想说发动鼓励农民县城买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前段时间,有某县大力宣传买房,买了2套房买3套,买了3套房买4套,我想说这伙人是不是一伙的,自己说的每一句话真的是发自内心,为了农民吗? |
楼主再次申明,写的每一章回忆录,都是对过去所见所思所感的追忆,发生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的,因特殊原因确实不便所以做了模糊或淡化处理,我承认这里面充满了油滑、世故和特别是年轻人不该有的一些习惯。 但本回忆录的宗旨就是直抒胸臆,贵在真实,虽然还有剂量大,份量足的,还有更多刺激的细节,但这些露骨的文字确实不便写。我会不定期更新直到写到本贴不存在为止。 本回忆录一方面留作自己追忆。另外,如果稍许有点作用,能够和楼友们做一番交流甚好,再者劣作中的某个人物或故事,如果有幸能够让初入职场的少走一些弯路,哪怕最终不是平步青云,就算佛系躺平,对我也是一种慰籍,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知向上攀爬的艰难。 |
SL 大多数人无法回避的点 因楼友邀请,让我谈一谈对于送礼的看法(后文全以SL代称),借此天涯宝地,献丑了,只是个人浅薄认知内的感悟和体会,参考学习了前辈的经验,在此抛砖引玉,还请大家不吝赐教,接受批评指正! 谈到SL,我想应该人人都干过这事,只是对象、目的不同而已,比如亲戚朋友、领导同僚下属等。文章不讲细节,一是因个人所处背景不同,无法逐一展开列举;二是本人认知有限,无法把握写深写透。 文章着重围绕我对SL的态度、我的第一次SL、体制内SL三个方面展开。尺度平平淡淡,不隔靴搔痒,也不添油加醋。 因为本帖主题是关于体制内工作的回忆笔记,所以讨论SL的范畴也仅限于体制内,不包含亲朋好友之间的礼尚往来。但我相信体制内SL和围城外的大部分行业殊途同归,毕竟都是人情社会,人治就讲人情世故,近在粗鄙乡野,远在富丽皇城,无一例外。 我本人对于SL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如果你身处的环境是一个只讲业绩、成绩、结果,你能为单位,为公司创造更多收益,你的功劳就最大,或者周围的人对SL都不感冒,综合素质、工作绩效给上司的分量远远大于SL,甚至你的上司或是决定你命运的人压根不是一个嗜好SL的人,你去SL反而适得其反,虽然如此刚正不阿的人很少,但也得提前试探、知悉,否则弄巧成拙。上述这样的环境,需要你撸起袖子加油干,尽量淡化SL。 如果你并非身处以上的环境,特别是在一些十八线小县城,圈子文化盛行,甚至每当你想到那些技不如你或者你压根看不上的人走上领导岗位,就像前面一位前辈谈的,他们或许背景深厚、技能超群、机缘巧合,但作为普通人的你,也许以上条件均不符合,那你想想凭什么要选你提你呢,是组织欠你的吗?还是你中了彩票?所以,你总得付出点啥,SL就是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 下面说说自己的第一次SL,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时候SL给一位上司,当时的目的纯粹,到了年关,对于一年来承蒙照顾表示感谢,其实那个时候上司早已调任去了别的单位,不属于管辖我的范围。我这一送也不为任何事情,电话联系好闲聊几句后,把东西直接放到小区就离开,因为曾经和领导接触较多信得过所以推脱几番就收下了。期间,只是逢年过节给上司私发祝福短信,保持基本联系而已。 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多年以后,上司已经去了县级某部门主持工作,也是一个平凡的日子,我接到了上司电话,电话那头问我是否有空去他办公室坐坐。我其实是知道上司在哪个部门工作,但碍于情面,通俗点说就是脸皮不够厚,太把自己当回事,即便借调县机关某部门期间我也未主动前往上司办公室汇报。 电话这头,我立马答应,上司让我现在就可以过来。吃过早饭的我步行前往上司办公室,县城就这么大,机关之间相距也不远,几分钟的路程,到了上司办公室,我定了定神,不轻不重的敲了两下门。请进......我镇定自若的迈步走进上司办公室,站在他办公桌对面,问候了这位老上司。坐下吧,我也刚到这个部门,听说你借调到了县上,还有多久结束,我这边正好有个空位,看你愿意过来不?事先完全不知情的我,愣了几秒,心里想着还有这等好事,故作镇定的回上司,我非常愿意,在你手下效犬马之劳,继续跟着你学习成长。要知道,我所在的镇因为地处县域边缘镇,交通不便利,一个像样的宾馆、饭店都没有,更别提KTV、网吧等娱乐设施了,被周边大镇辐射后日渐萎缩,被提拔的干部都不愿意来的地方,除了土生土长在本镇工作的,年轻人来了几乎留不住,人员流失严重,所以镇上的干部流动政策日渐严格,到了我的服务期满,差不多就是只进不出了,据我了解借调那一年时间,镇上累计缺口机关干部达到了两位数,人少了不代表工作就打折扣,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更重,在短期招不到人的情况下,只进不出就是我们镇当时的既定镇策。 我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离开镇上的,本已经入围上级遴选面试的我,因为省上规定5年服务期年限差2个月而与上级部门插肩而过,我在前面的文章也讲过,初入职场的同志一开始的平台很重要,宁愿吃平台,也不要拘泥于基层,因为你到了更高的平台,假以时日,总会争取到更多机会下派基层锻炼,那个时候你大可以施展拳脚,走田坎、做调研、记笔记,只要有心,一切从头学起也不难。 所以,我的老上司就是在那种情况下把我从镇上强拉到县上的,因为我清楚的认识到,即便当年我符合条件遴选从面试突围,可能也逃不出镇上的五指山,我从没有怪过镇上,只怪我的功课做少了、做晚了。 期间,我找时任镇上主要领导签字时,给我玩起了两面派,当着我的老上司满口答应,我去签字时却让我再等半年,于是我又驱车几十公里返回县城,如实向老上司报告了,临走之时,为了做最后的挣扎,我倔强的说出,领导,我内心非常愿意过来,不能跟随你是我的遗憾,能否再帮我争取下,虽然已经让你很费心了。领导沉默了一会,我的心扑通扑通跳着,脑子一阵眩晕,突然一声你先回去吧,我再看看,打破了办公室的沉寂。我连连道谢点头后,离开了领导办公室。 刚到单位没几分钟,还没坐下,老上司打来了电话,电话那头说道,你过去按程序办吧,已经解决了。作为一个基层小兵,我激动的连声道谢,说着语无伦次的话。后来,办手续虽然一波三折,惹得镇上领导不愉快,但对我来讲,实属无奈,确有需要,以后再找时间弥补吧。 这个故事,你要说靠我几年前的SL我不信,靠我一直以来的逢年过节短信联系,我也不信,但他们聚集在一起起了作用,虽然SL当时没有什么结果,我也不求什么结果,短信祝福也全当保持联系,但恰恰因为你长期保持联系和曾经微不足道的SL,让领导有好事时第一个想到了你,就那么脑海里一过,甚至可以作为你人生某个重要的转折点。 体制内SL,不要那么的套路,那么的功利,那么的世俗。 要结合自己的实力量力而行,不要因为SL让自己变成贫困户,对于SL的对象有选择性、有针对性,你要是司法部某落马tiger,就当我没说,别个上个世纪就是巨富了,SL不需要看对象,全凭个人喜好,我高兴我乐意我就送。但绝大部分,应该只是中产工薪阶层吧,你没那个实力就别硬杠,对领导来讲,真的是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去SL后要让对方大概知道是谁来了,我就听过一个故事,有个人虎头虎脑跑去上司那儿SL,因为逢年过节去的人较多,他在一盒茶叶里私放了几叠人民币,结果上司某天打开茶叶时发现里面的红票,都不知道是谁的心意,这个真心白送啊,但凡上点心,也不至于让上司都不知道谁放的,连个感谢的人都不知道。 礼物不在大小,贵在心意。将心比心,能让上司感受到你殷切的关爱,你的用心,你为了选择礼物大半夜抓掉的几把头发,那就到位了。举个例子,上司是少数民族,不吃猪肉,你非去搞个藏香猪送给上司,你说上司心里能高兴吗,当着你的面啃一口吗。投其所好,全来自你的观察,如何发现挖掘全靠自己摸索,除非上司老婆、亲信、父母亲戚与你关系密切,否则真的没有太多捷径。 你去SL就和老师传道授业一般,你们初中老师或高中老师是不是在初一或高一就把三年的知识全部传授给你了,显然不是,可能只有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小说里的武学奇才可以在短时间学会领悟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但老师都是循序渐进的输出,逐渐增加知识覆盖度和难度,加大题量,同理你的领导你也得慢工出细活,慢下来,先了解、先熟悉,然后才开始SL,关键时刻要舍得,超出预期才能如虎添翼。 SL也是一把双刃剑,说的不好听,shouhui犯和xinghui犯,这些刑法里都给你安排了,定罪量刑明码标价一条龙服务,不恰当的比方富贵险中求,你既然做了肯定得承担一定的风险,至于是否有不良后果,后果是否严重,全靠你自己掂量。任何时候的SL都不要带有过分的目的性,长远的眼光胜过临时抱佛脚,也不能指望全靠SL就能办成事,因为决定一个人前途命运的因素太多,SL好比把你的加速度增大,但能否顺利到达彼岸,还有河水深浅、风速阻力、船只多少、船夫劳力等等因素。 今天这篇文章稍微露骨点,再大点可能面临举报、删帖,点到为止吧。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职场天地 最新文章 |
总结提炼我的十五年体制生涯 |
回顾一下至今为止的人生,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
武汉找工作,真难!!! |
乡镇公务员值得考吗?记录乡镇公务员的日常 |
我找到怎么发帖了 |
学校那点事 |
飘——民办教师之教学日记 |
校招季,请各位应届生谨慎选择进入银行业。 |
〖天涯头条〗深圳,我的天堂,我的地狱 |
读书改变命运,记录自己考证的日子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