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数码 -> 小米造车是战略性错误吗? -> 正文阅读 |
|
[数码]小米造车是战略性错误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米造车是战略性错误吗? |
不是小米造车,是雷军造车 小米插线板,小米空调,这些看似很离谱的选择,偏偏在它们各自已经饱和的市场里掀起点风波出来,没有小米,公牛这辈子都不可能在插线板上装个USB接口,前阵子的微电机也是一样 雷军这个人太离谱,有时候不信不行,而且电车已经是大势所趋,真玩崩了,也亏不到哪去 |
1.手握1000亿现金流。 2.世界上每年的汽车销售额是万亿水平的蛋糕。 3.其他民间可以达到万亿水平蛋糕的领域小米都有参与。 4.中国最好的车企也没有占据这蛋糕的5%。 5.他表示被很多人劝说过要小米造车,加上资质和土地特批,谁劝说的都很好猜到。 那不应该做吗? |
我能力有限,无法下一个论断小米造车是不是战略失误。但从现在的情况看,小米造车上来就暴死的概率不大。 首先,从城市博弈的角度,小米是北京在新能源车这个方向上最好的牌了。恰如 @刘延 所说,上海有特斯拉和上汽(别觉得上汽差,销量还可以,而且有出口),广州有埃安和小鹏,深圳有比亚迪,后起之秀的合肥有蔚来,甚至连常州都拿到了理想的生产。而北京,难道靠北汽?显然不可能。所以你可以看到,无论是土地还是牌照,北京给小米的支持力度都是非常大的。所以你说小米前几年做的不好有可能,因为这个导致现金流出问题乃至死掉,还是挺难的,实在是太低估首都的财力了。 其次,从行业节奏的角度,小米的步点的确有好有坏。 好的方面是,没有因为去年夸张的锂价吃进过高的价格库存(碳酸锂现在的价格和去年恐怕跌了70%),同时也躲过了去年因为元器件缺货造成的供应紧张。如今无论是元器件缺货情况的改善,整个半导体周期带来的价格下降,国产功率元器件和车规级半导体产品的完善及产能扩充,还有电池价格回落,都给小米带来了一个更加舒服的身位。 坏的地方是,产品发的节奏太晚,赶上了国内新能源车行业的一波洗牌。这一点看今年小鹏G6就非常明显——产品力不错,而最终的价格给人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烈感。没办法,新能源车尽管还在增长,但增速相比以往开始下滑,而且当消费者从“尝鲜”的少数派变成大众,对产品、品牌、售后等一系列全方位的要求就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大众消费者对车辆经济性的要求,无疑给了厂商更大的成本压力。 但这就引申出一个问题:小米亏得起,或者说小米有足够的钱造车吗? |
|
截止一季报,小米账面还有640多亿现金和接近100亿金融资产(小米投公司基本都是长期股权投资,不算金融资产),哪怕是按蔚来的亏法,也能亏4年以上。更何况小米的主业尽管承压,也不是完全不挣钱,总归能起到一点输血的作用。 而且,对雷军来说,也不是只有小米这一个钱袋子能用。如果从供应链的布局来看,除了小米战投,雷军手上至少也还有顺为、长江小米、小米智造几支基金可以借力。这几个基金现阶段加起来的可投金额也在百亿级别,而且已经布局了很多新能源车相关的企业。 雷军操刀,快募了100亿?baijiahao.baidu.com/s?id=1759607302021127010&wfr=spider&for=pc |
|
小米与长江基金达成120亿基金合作?baijiahao.baidu.com/s?id=1768663581941066396&wfr=spider&for=pc |
|
新能源重卡滑板底盘研发商速豹动力获红杉种子、顺为数千万元战略投资?baijiahao.baidu.com/s?id=1739926085637006568&wfr=spider&for=pc |
|
又双叒融资了!这家常州企业4个月新增6家资方,小米和常州政府都入局了?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k4NTUzNg==&mid=2664721870&idx=1&sn=a6802102623c78f59beeb7a00b144791&chksm=bde2a7e18a952ef79dcd2f16bd60564dd818e9ee7e5f1516a5d6569ea30db8612bf2c853fc8a&scene=27 |
|
斥资约5亿元,小米、华为同台投资蔚来电池供应商卫蓝新能源?baijiahao.baidu.com/s?id=1717459987385600948&wfr=spider&for=pc 前蔚来副总裁创业做芯片,辉羲智能获小米领投5000万美元融资?baijiahao.baidu.com/s?id=1751624797577614624&wfr=spider&for=pc 所以总的来说,我觉得小米布局车这个事情,在当下节点倒也谈不上什么错误不错误,毕竟产品没出来,说什么都是虚的。 不过认真的说,手机这个赛道,如今真的还有那么激动人心吗?我想也没有。从雷总过往的经历来看,在人生的最后一搏上,掌握最好的资源,在一个更大的赛道搏一把,倒也合情合理就是了。 |
很多人对雷军没有清晰的认识,想到到他就是金山、小米、蹩脚的普通话和英文发音。 做到这个级别的民营企业家,个人发展轨迹清晰,赚的钱都能见光,还能列举几个身上没粘过骚的? ---- 2023-09-05 补充 ---- 有人问,干不干净和战略有什么关系? 干净的做到这个高度,超过一众完成原始积累后需要自我粉饰的大哥,除了时代机遇,必定是能力超群。 所以作为普通人,评价这件事有点小学生给大学生判作业的意思,不仿直接去搜“雷军谈小米造车”找到相关文章读一下,比诸位的阅读理解要更准确。 “小米不做不行,不做的话小米就会落伍” “整个汽车行业和投融资领域的走势,表明电动汽车是未来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这是共识” “对于小米而言,如果有一天成为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第一,但没做新能源汽车,可能就变成传统公司,存在落伍的风险” “从个人设备到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庭到智能办公再到智能出行,今天智能化是主旋律,假如我们缺少了智能出行,我们的整个智能生态就变得不完整了。” |
我不懂车,但我懂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永远不要把别人当傻子。 可以了解下雷军履历,基本就是个人实力的天花板,没有背景纯靠自己,从学生时代的状元到现在的商业领袖,中间的种种成就你随便达成一个都是人中龙凤,祖坟冒青烟了属于,这么个人在壮年做出人生最后一个重大决定,被那么多人质疑,我属实想不明白这些人凭的是什么?更广的视野?更高的格局?还是更聪明的脑子? |
上海--特斯拉 广州--广汽 小鹏 深圳--比亚迪 北京--小米 背后是各城市产业布局 小米造车是北京重点项目 下限不会低的 |
当小米进入家用空调行业的时候,环顾四周,我觉得太难了。家用空调早已是一片红海,上有格力美的海尔第一梯队,下有海信TCL奥克斯等第二梯队。这些企业早已是超大规模,产能都是千万套左右级别,并且都有在国内被逼的极佳的成本控制能力。他们的产品行销全世界。从产品系列上讲,有高端的,有超高性价比的。从技术上讲,他们都有很强的研发团队,声称掌握核心技术。他们深耕多年,早已进行了诸多供应链布局,并拥有强大的渠道。他们就是空调界的特斯拉,比亚迪,上汽……进入这样的市场,应该是战略性错误。那时的我,根本不把小米空调看在眼里。 然后,我看着小米空调一步步成长起来了。2021年,超200万套。2022年,300万套+。2023年Q2财报,空调同比增长90%。小米空调好像还没有出海,仍有市场增长的空间。小米空调有一年千万套的潜力。做到了,就跻身了国内一流。国内一流就是国际一流。 我迷惑了,小米入场一个红海这么晚,要什么没什么,不该是战略性错误吗? 关于小米汽车,这个行业我不懂。但我看到的是,小米在用心做这件事。雷总押上了声誉;工厂自建,不是找代工。产品软硬件自己开发,不是搞一个智能座舱或自动驾驶系统;他们在用心做这件事。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有的,可能稍微晚了那么一点,地利人和都占了。其他留给市场来检验吧。 |
闲聊一个其他人说的少的,北京的支持。 小米有一块隐形的福利——北京。 我们来看看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谁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差? 上海有特斯拉和上汽,特斯拉不用说,上汽上有GM出口,下有上汽通用五菱,出货量不小了。 广州那边广汽合资的雷凌,自主的埃安,都卖得不错。 深圳,比亚迪,就这仨字还需要多说么。 北京…… 北汽新能源?北汽蓝谷?百度? 目前最好的是车和家,但生产基地主要在常州,称不上北京本土车企。 甚至FF都想过来蹭一波资源。 问题在哪? 不够硬。 北京有全国最长的自动驾驶道路。 有全国最好的自动驾驶企业。 但?就是没有好新能源汽车企业。 某种意义上说,小米汽车算得上是比北京新能源汽车里面最有希望的那一批。 |
|
小米黑灯工厂是作为标杆案例写进《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里的。[1] 所以,小米算得上北京偏硬一点里面的香饽饽。 北京在电子信息这块跟上海、深圳比,稍微有点偏软。上海的集成电路眼瞅着超过北京一大截,京津冀这大片甚至没什么封测厂。深圳的电子产品制造则比北京丰富得多。电子制造领域北京相对牛逼的是京东方,但主要生产基地也大多去了外地。 (合肥:嘿嘿,我赌对了) 所以我一直说,资质不是问题,或者说,北京这边能帮忙解决的,都不是问题。 比如土地,北京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给小米划出来的算是最好的一批地方。 |
|
旁边是奔驰的配套基地,就说给的多不多。 造车资质,有各种传闻出来,有协调北汽的,有划过来某车企的,甚至有绿色通道单批的。这些肯定都是通过不同消息渠道了解到的,也都不是空穴来风。 但不管怎么说,小米造车资质没什么问题。 甚至有过传闻,设备放在北汽厂子里,折旧算北汽的,这样一年能给小米报表上多出来十来亿的利润。 至于研发经费加计扣除、土地三通一平,这种好给政策的的, 我估计早八百年给了。 以上不是说上海、深圳、广州给本地企业的不够多,而是,你们想想上海给特斯拉都那样了,北京给小米汽车的,肯定不会少。 那么再说回来,北京的劣势在哪? 相对于长三角地区来说,新能源汽车的配套产业链还是稍微少了点。 京津冀地区做汽车产业链配套的主要在河北,当然,长城也孵化出了一个蜂巢系。 但你想想长三角地区,常州、宁波、苏州,都有一大把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北京来回成本会稍微高一点。 但也还好,问题不大。 最后啊,我还是得说,要聊公司战略,起码得在战略框架内聊,我让GPT4.0用管理学里面经典的SWOT分析列了个框架,大家觉得吼不吼啊? S(优势) 品牌效应:小米已经在消费电子领域建立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可以为其造车提供良好的品牌基础。供应链优势:小米在企业链条中具有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丰富的合作伙伴资源,为其进军造车市场提供有力的支持。研发实力:小米在智能硬件和物联网领域的研发实力较强,对智能汽车相关技术具备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产业生态链布局:小米拥有完整的智能家居产业链布局,具备跨界整合和多领域资源协同的能力。 W(劣势) 行业经验不足:小米在造车领域没有直接的经验,可能面临诸多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挑战。竞争激烈:造车市场竞争激烈,特斯拉和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增加了小米进入市场的难度。盈利模式尚不明确:小米进入造车市场需要一定时间形成盈利模式,可能面临资本消耗较大的压力。政策风险:小米造车可能受政策环境的影响,如补贴政策、行业监管等。 O(机会) 市场增长潜力: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给予小米造车丰富的市场机遇。政府支持: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力度大,有利于小米造车业务的开展。智能汽车趋势:随着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市场潜力巨大,小米在这一领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产业整合机会:汽车产业正面临技术变革和结构调整,为新进入者提供了产业整合的机会。 T(威胁) 成本压力: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可能导致价格下调,影响企业盈利空间。产能过剩: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造车市场,可能导致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竞争。技术突破难度: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等技术尚未充分成熟,可能影响产品推广和普及。后续维护与服务的压力:新能源汽车后期维护和服务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小米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尚不明朗。 参考^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108/t20210818_2471375.html |
不是,小米造车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小米造车压力很大,难度很大,期望雷总成功。 为什么小米造车是正确的?首先,企业需要不断增长,增长就需要找到新的,有增长潜力的赛道,新能源汽车是最理想赛道的。 小米的营收三千亿左右,这么大的企业必须突破新的行业,找到新的发展机遇才能不断发展前进。金融,互联网零售,家电,通讯,汽车,服装,餐饮,住宅,化工,钢铁,等等这些万亿规模以上的行业中,基础工业是国资控股的,小米没法进入。 家电进入了,通讯进入了,服装和餐饮业没法进去做,汽车是和小米产业有关联,未来有前景,增长有潜力的最重要市场。 小米不进去这样的市场,进什么样的市场?难道去搞淘宝,开当铺? 的教训在眼前呢。 其次,小米的起家主业,面临激烈竞争,并没有到高枕无忧的境界,必须开拓大的产业,开创新市场。 小米手机是起家产业,但是在华为没有被制裁的时候,被华为快打死了。余承东说:华为被制裁前夕,碰到雷军和卢伟冰,和他抱怨“华为太猛了,再这么下去小米快死了”。 在通讯领域,小米和华为小孩,就是弟中弟,手机作为通讯系统的终端,小米在信号,芯片,设计,软件能力和硬件能力上都搞不过华为。华为一旦制裁解除了,或者全国产跑通了,小米又会面临手机产业能不能扛得住的问题。 在目前日子好过的时候,储备,进入新行业,站稳脚跟,并且将手机通讯和汽车整合起来,这个工作正当其时。错过这个村,弄不好就被华为打趴下了。 再次,和其他新势力相比,小米的能力不能说碾压吧,起码是遥遥领先的。 蔚来,搞易车网出来的,汽车媒体,车评人啥德行都知道; 理想,汽车之家起来的; 哪吒,众泰的一帮兄弟们搞的; 小鹏,UC浏览器起家的,和雷布斯相比也是弟中弟 小米和他们相比,软件,硬件,制造能力,供应链能力都是一流的。 小米只要进去,站稳脚跟,一个月卖三万台车子,每台车二十万,就是一年就是七八百亿。小米手机十年也就一年一千亿多一些。 只要一个月卖五万台,小米还有全球其他国家的市场呢,就是千亿规模的营收。 手机市场集中度远远高于汽车。手机市场如果说是第一名吃肉,第二名喝汤,其他人抢残羹冷炙的话,汽车市场就是第一二名吃肉,前十名喝汤,十名开外抢残羹冷炙。 小米在手机领域怼华为容易,还是在汽车领域干蔚小理和哪吒容易? 最后,王传福说,新能源的前半场是电动化,后半场是智能化,小米有后半场优势。 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特点,或者说竞争力之一就是智能化的车机系统,这个和手机是相关联的,相对其他新势力,小米拥有别的厂家没有的先天优势。 为什么华为在造车和不造车直接摇摆?你造车了,自己的操作系统自己用;你不造车,可能所有汽车企业用鸿蒙,和华为手机无缝对接。任正非追求的是后面的这个目标,这才是更加持久,更加稳健的生意;大嘴负责具体的业务,他希望后面这个目标和前面这个目标一起干。 小米没有这些纠结的,直接造车,自己的系统自己用,也不至于别人用我的系统。 小米汽车做到手机和汽车系统无缝对接完全互联的时候,优势就会体现出来。 小米造车难在哪儿?1、入局晚了一些,新势力干汽车的时候,小米忙着内部调整和应对华为荣耀的竞争。 小米在前几年,面临华为和荣耀的强大竞争,分身乏术,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布局的晚了。 2019年5月16日,华为被制裁;2021年03月30日,小米宣布造车; 蔚来ES8于2017年12月16日正式上市; 理想ONE2018年10月推出; 2017年10月12日,小鹏汽车首款量产车型正式下线 新势力们全力以赴干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小米正在过难关;16年雷军接管手机业务、18年优化供应链降成本、同年暂缓上市、19年上市破发 2、时间窗口太紧了,四年时间华为缓过来了,手机业务去美化了。当年的大魔王回归了,但是小米的电车还没上市。下一步小米面临两线作战了。 当时,华为被制裁的时候,谁也想不到四年时间,从制裁开始算起四年的时间,我们突破了半导体的整个供应链,提升到了7纳米的水平。 华为手机回来了,小米的压力陡然增大了。 小米研究智能驾驶,智能制造是比较早的,按照新势力的速度来说,两年半的时间车子是能够折腾的出来的。 小鹏汽车2014年年中创立。2015年底才80人。 2016年9月13日,小鹏汽车正式发布了首款车型—小鹏汽车BETA版 2017年5月4日,小鹏汽车生产基地落户肇庆市区。2017年10月12日,小鹏汽车首款量产车型正式下线。 小鹏从开始由团队到量产车下线,也就两年半的时间。 也许雷布斯希望自己的车能够更好,技惊四座,出道即巅峰;也许是没有想到华为回血这么快;无论怎么样,小米的造车慢了一点儿。 |
我觉得哈,一般来说拥有跨界能力的,得是拥有系统性思维并且经过系统性验证的人或者公司,实际上华为,小米这类跨越众多品类且都取得了成功的厂商是完全拥有跨界成功能力的。 但是至少从无论结果复盘,还是逻辑分析,我们亲爱的某蔬菜老师都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看了某蔬菜老师长篇大论,我只觉得聒噪。 从手机稀烂的测评和预测分析,吹谁谁死的行业冥灯到汽车行业的一而再再而三的预测翻车,我只能充分认为这是对于行业认知的不足,系统性思维能力的匮乏以及自身立场的偏颇带来作为媒体老师跨界的失败了。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某蔬菜老师认为小米造车的问题来自于小米当时的环境和现在的环境完全不同了,并且一而再再而三的沉迷于小米崩溃论不能自拔,从2018年拔到2023年依旧没有拔出来。 通过现在环境和过去环境的差异和对小米决策逻辑的判断,得出小米决策逻辑落后,基于过去的乐观估计,错误判断了行业发展,因此战略出现错误。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
|
仅从蔬菜老师自己给出的数据我们就能【短视】的看出,比亚迪在电车行业的积累迎来了爆发式的收获,新能源汽车迎来了无论是政策(上牌,补贴)到消费者认知(实际销量)的爆发。 以北京为例,2021年新能源指标配额已经显著高于普通汽车,达到了150% |
|
以我们蔬菜老师聪明的大佬应该不难想到,一个年收入超千亿总部首都老板挂在政协和全国工商联的企业在首都对口衙门的指导下,应该有粗糙的能力来预估未来3年(也就是汽车从头到尾从0生产大致需要的时间)的汽车行业发展,哪怕看到比亚迪完成了接近一倍的同比增长的当期数字,也不难预测整个行业的发展。 但是我们的蔬菜老师似乎从前各种预测行业发展手机销量厂商趋势,却压根没想到一个公司在自以为如日中天的时候开展新业务,实际上经历了深刻的内部检讨和推演,对本身业务的危机感才会让一家公司在自以为发展的上升期花巨大精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全新的跨界业务。 断臂求生从头开始的悲壮前提是快死了,但是站在2021年3月,小米可不觉得自己快死了,但是他一定要做车。 因为电动车行业是少有的,我们国家在基础发展上就没有落后,并且相关产业基本自主可控投入基础深厚企业竞争力优秀的行业,而汽车,至少在可见的未来,依旧是一个国家综合工业能力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成果展示和内生动力。 所以我们很容易发现,小米造车这个决策,从最开始背后就不仅仅是雷军 |
|
你说小米到现在连牌照都没有,一点也不着急,到底是因为小米三年前错误预判了整个造车行业的形式,在蔬菜老师口中连续倒闭七年,高端全部翻车,被现实狠狠打脸呢 还是我们的某蔬菜老师完全缺乏对行业长期的预判能力和信息综合能力,仅通过厂商公关给的资料和预算就来进行歪屁股歪立场,综合事实毫不尊重的公关话术喷射呢? 咋说呢,当心中认定了一个立场,一个观念,而又没有能力跳出思维茧房,一直被偏见和厂商的营销带偏,就大概率出现因为事实错误的预测错误。 当然,这一切都是猜测,而这种猜测要验证也很简单,就是看一个人根据他相信的信息做出的预测到底有没有打脸。 举个例子,在2022年4月,某蔬菜老师预测 |
|
“口碑初步形成,交付和生产趋于正常,资源投入全面显现” 然后进一步放宽时间 “以新车交付为期限,到明年3月,或者四五月份,能否实现” “如果到明年这个时候” “月交付量还是几千” “让子弹飞一会儿” 现在子弹飞了一年 |
|
2022年7月,某蔬菜老师自证,宣称有人要对赌 |
|
“M7正常交付后,这个成绩会是多少” “到底会给车企带来怎么样的变化” “M7会是一个关键的起点” “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
|
那的确超越了我的想象。 再看看某蔬菜老师对小米的判断: |
|
|
|
结合我们某蔬菜老师这篇长文中几个先射箭后画靶子的判断,已经赢了一坤年,连续打爆小米米家概念和智能驾驶概念的某厂,我只感觉小米造车大概率是稳了。 一个最开始就自己造工厂,自己攒产线,上超大型水压机,上手全栈自研的轻资产向重资产转变,本身就是打法彻底的,从几年前就开始的转变,而2023年6月的某蔬菜老师还是认知不到这一点,能说出 |
|
这样的神奇言论直接预测开打价格战........ 更甚至是一边说汽车竞品纷纷价格战,一边说小米价格战玩法玩重资产是作死....... 我就好奇,其他车厂不是重资产吗? |
|
前后矛盾,双重标准,目瞪口呆,哑口无言。 配合现在销量进不到前十,营销对标我迪子,B站抖音微博各种沸腾赢赢赢的操作,只能说行业冥灯,名不虚传。 在知乎谈起小米手机,我长篇夸过两,一个叫小米10系列,小米高端的起点,一个叫小米13,小屏旗舰的精髓本质,这两台机器都在我发出文章后半年左右被市场通过销量和舆论反馈得到了验证,剩下的手机我觉得有问题的,或者小众的,我就从没写过长篇,跨界谈车上我还在通过年为单位的周期复盘我过去两年写的几万字的预测长篇,希望得到验证以后开始认真输出,可能这就是我敢写下这一篇的资本吧。 |
不是。 小米只是个名字,真正的意义是雷军造车,不是小米造车。 至于雷军这个人,是绝对的天才。 君不见华为问界,买了个牌子,加了块屏幕,就号称自研,把十几万的车往30多万卖。过了两年直接来个翻账不认,一群假粉在下面说自己买了。问题真买了,你就不是那个说法了。 如果雷军想做小米的问界,那没有任何问题,我相信他连两个月都用不了,就能造一款小米智能汽车。 如果他想真正挤进这个赛道,就像小米当初挤进智能手机赛道一样,那这几年的沉淀也差不多了。 我完全有理由相信雷军的入场会把现在同价位30多万的汽车降低到十几万。一方面出于对他这个人的信任,另一方面我相信这个行业绝对是暴利的,大家都往这个地方挤,一定不是因为这个地方可以为人民服务吧,一定是因为这个地方好啊,挣得多啊! 雷总宣布了小米新系统,明确说是基于安卓的。 不愧是雷军,他对得起米粉的信任。 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复兴。靠吹牛逼没可能实现的,总得有人干实事。 我一直说雷军是技术出身,对科技有敬畏之心,对社会有科学家般的乐观和浪漫。 谎言只能得利一时,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 这个世界,某些时候真的比我想象中的还魔幻。 说实话,我当初上大学,用的第一台手机是家里人送的华为nova7se,说良心话,那台手机确实挺不错的。后来为了玩游戏和“追星”,我自己攒钱买了台小米。但对于我那台搭载麒麟820的nova7se,我个人认为是一台非常好用的中低端机器。 不过,正如我在其他回答里表达过的,华为靠着爱国赚的钱太容易了,也确实是飘了。 在三年后的现在,华为推出了一款搭载骁龙680的nova11se。 这块芯片的性能本身相当于苹果A9,也就是苹果2015年6s里那块芯片的水平,除了哪几款凑数的平板以外,我能查到上一款使用这芯片的手机是oppo21个月前发布的oppo A36。且发布价也只有1499起,而nova11se的发售价是1999。 哪怕是一贯搞线下智商税机器的品牌,坑中国老百姓的心都没能黑到菊厂这个程度啊! 小米上一款搭载这处理器的手机是卖给印度人的红米10C,售价也仅为1000RMB左右。 而且,有必要说明的是,以nove11se的堆料,这款处理器的实际体验只会更糟糕。 这个回答下面,不少人嘲讽我,觉得我对小米造车过于乐观。但是,我想告诉各位的是,小米绝对干不出来在2023年把一款搭载2021年中低端芯片的手机以1999的价格卖给中国人。 小米商城app目前最便宜的手机是Redmi12C,这款产品的处理器是Helio G85。这款产品的价格是599起! 这就是我认定小米造车必然成功的理由,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家,一个有良心的企业没道理失败的。 ps:处理器天梯图,由于测试侧重不同,不同表排名变化很正常,但上文提到的小米卖599起的HelioG85和爱国厂卖1999起的骁龙680在大多数测试结果中处于同一档位。 |
|
|
不是,反正工资给挺高的,在郑州年薪12w,去了理想60w,去小米90w,郑州真的没希望了 |
话放在这 小米造车肯定成功 没有别的原因 我就因为他叫雷军 至少在我这销量+1 |
没看出来小米造车有什么战略错误,我倒是认为华为不下场造车是战略错误,但是这都不重要。因为战略终归是战略,最后还是要靠战术去执行,最后的战果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你战略再好没有战果那也只是纸上谈兵。 事实上雷军在战略方面一直都是值得称道的,你翻看他的过往,他的投资,他的战略眼光,值得称道的地方太多了,我丝毫不怀疑小米造车的战略是错误的。不仅如此,雷军还说 当电动汽车行业成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小米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 如何看待雷军称小米造车需挤进世界前五,年出货超 1000 万辆才能成功?153 赞同 · 67 评论回答 |
|
我同样认为没什么问题,余承东也有类似的观点。 但是说来说去,战略终归是战略,不代表结果,我认为小米造车的战略是正确的,但是能不能达到战略目的,能不能实现战略目标是另一回事儿。小米造车的前景并不太好,因为小米还没进来这个市场已经开始淘汰赛了,手机市场又在下滑,不是说小米造车一定会失败,但是确实很难。我认为华为不下场造车是战略错误,但是看到M5智驾版的表现,我感觉会做的不错,因为能力真的太强了,只要你足够强,不说逆天改命至少活的不错是没问题的。 |
就冲人家自建工厂,赌上一切。 我就觉得小米牛逼! 华为任总他们虽然看好汽车,但是还是只敢合作不敢自己搞。 小米看好了,就直接all in。 目前在测的小米汽车也一切顺利,希望真的让老百姓开上更好更具性价比的好车 |
从听说雷军造车已经有三年了,个人视角战术层面分析: 1、前年雷总想把小米带回老家武汉造车,蔡奇书记听说后找到雷军好好谈了谈,结果在亦庄画了块地(落地北京),同时安排了北汽下面一个倒闭的造车企业执照过继给小米(有准生证了)。 2、去年他把自己关在亦庄先后拆了好几辆国际超跑(还是油车),人家是参考大师的设计不是逆向研发哦。当时有个宾X电动汽车(二汽的关联企业)是我客户,研发大楼里边我去逛了几天后确定:干不过雷军。 就雷总职业生涯的三部曲我也妄谈一下: 1、20年前世界首富:微软的皮尔盖茨,雷军在做WPS; 2、10年前世界首富:苹果的乔. 布斯,雷军在做小米手机; 3、1年前世界首富:特斯拉的马斯克,雷军在造汽车; 综上,我的结论是小米造车做到第一是没希望的,不过做第二梯队人家雷军可是有成功经验的。 后来查了一下乔布斯确实没当过世界首富,是我不严谨了(错了就是错了让他摆在那里留个纪念吧)。大家明白意思就OK,雷总追随科技行业的几位老大这个步点儿是巧合也罢,我佩服的是人家学习模范的水平,有模有样还有市场占有率的令我辈望尘莫及。 |
小米造车这个事情,不能看小米,得看雷军 雷总在21年发布会上的时候,说了一句“我决定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与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这句话含义其实很多,但最直观的一个思想就是,五十多岁的雷军带着他的世界五百强的小米拿着一千多亿现金背水一战,梭哈新能源汽车 按道理来讲,雷总已经投资了一些新能源车企,本身依靠股权就能赚的盆满钵满,没有必要亲自下场干这个事情 新能源汽车这个东西,14年那会大多数车企成立,19年好多都差点嘎了,雷军作为投资人,肯定也知道这个情况 从这个角度去讲,雷总确实没必要,但对于小米来讲,造车很有必要 一方面,手机市场已经是一个存量市场了,不管是5G还是华为当时空出的市场份额,都不能改变手机市场大盘整体下滑,消费者换机周期逐渐拉长的事实 另一方面,小米这个企业,在手机市场是不可能成长为苹果这样的巨头的,苹果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封闭,ios的封闭性和独家供应链这本身就是小米的对立面,小米早期走的是系统起家,整合供应链的路子,主打一个开放,所以这就意味着小米不可能像苹果一样收取“苹果税”,小米做到头,也就是下一个三星手机,做成苹果的可能性不大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点,卢伟冰,卢伟冰加入小米的时候确实有一种“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不谈论卢伟冰的言论如何,就单单谈论做产品和搞营销,卢伟冰都是一把好手,尤其是这几年的红米K系列,总是能精准的比友商性价比高一点,极致之上再造极致 卢伟冰加入小米这四年,从红米一路干到小米总裁,做出的产品也很强,至少用红米稳住了小米的基本盘,小米数字系列再也不用发布一个青春版去抢占市场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了雷总造车的勇气 当然,小米造车也不是完全没有优势,大家要记住一个点,小米是一个对供应链整合能力很强的企业 尤其是最近网上的一个段子,别的车企找高通买芯片,几十万颗座舱芯片,小米找高通,几千万颗手机芯片+几十万颗座舱芯片 很多东西,小米自己也有基础,比如九号电动车、小米电视、小米冰箱,冰箱沙发大彩电,这些都是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这些也恰巧是米家生态链的主场 目前的新能源市场整体也有点离谱,尤其是锂电池价格一路往上走的时候各家车企立马涨价,锂电池价格下降之后车企又沉默不语,甚至有些还要继续涨价,要不是特斯拉和极氪,大家还被蒙在各大车企的营销里 所以没必要唱衰小米,按照正常路子,华为本来也要造车的,小米只不过是这几个车企里面最愿意赌的,从目前来看,也只有小米愿意下场造车了,苹果汽车看来是等不到了 小米汽车要是成了,雷总可真是封神的一生啊 普通家庭、高考状元、两年修完武大四年学分、大学赚到人生第一个一百万、毕业加入金山把金山干上市、41岁创办小米、简简单单干到世界五百强、北漂十年买了34万平方 这要是再加一个小米汽车年销百万 啧,写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
看到这么多人比雷军有战略水平,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
北上广深四个超一线, 唯独北京没有拿得出手的自主品牌车厂, 小米就是填补这个空白的, 所以不用考虑这个是否是小米的战略性失误, 这只会是时代给小米的机会, 如此有利的条件依旧失败的话, 就不过是第二个北汽罢了。 个人看好小米造车! |
新势力造车,北京必须有一席之地。 谁是北京代表队的代表? 小米北京汽车新工厂已经在造车了!你还怀疑什么! |
小米造车怎么能是战略性错误?小米造车是必然也是必须的。 原因很简单,小米原有的手机业务,整个手机行业已经发展到瓶颈。没什么增长点(实际上已经在萎缩),而且极度内卷。如果小米不开展什么新业务,必然会随着行业整个的形势而逐渐衰落。 对于资本而言,不增长就是倒退,更何况是已经开始事实上倒退了。 当下为数不多的两个风口,一个是芯片,一个是新能源。平心而论,虽然芯片行业虽然涉及到的领域和广度没有新能源汽车多,但是芯片行业的深度和门槛比新能源汽车行业要更难。小米如果大举进入芯片行业,就是死路一条。所以没有选择,必须要造车。 我所在的音频行业和小米有很大的相似性,由于tws耳机的风口过去了,现在很多人也都想转汽车音频。(不过个人认为,消费类音频的从业者想转车载音响,难度远大于像小米这样的企业转造车) 总的来说,小米造车在战略上是没毛病的,也是必须要这么做的。如果小米不造车,还是继续死磕手机行业,就是可以预见的慢性自杀。小米造车没准还能有新的机会。要说如果真的有什么战略性问题,就是小米入局太晚了。现在新势力已经卷了一轮了,等小米做好了现车,到时候局势如何卖的好不好,真的很难说是乐观。相比之下,隔壁华为意识到了造整车周期长回款慢,想要用零配件赋能的方式入局新能源汽车,节奏上确实快了小米一个身位,但是目前看来貌似是失败了(至少相比于华为此前给自己制定的目标)。 总之,你可以怀疑小米公司做出来的产品不行,但你不能质疑雷军的战略眼光~ |
战略错误肯定不至于,这是大方向,但小米造车,有优势也有劣势。 中国这一波新能源汽车浪潮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开始的,第一波是国家队,北汽、上汽、奇瑞等等,几乎都是当地的国有企业;第二波是资本派,蔚来、小鹏、拜腾、法拉第、理想等等,有些是圈外人士,但大多数都是汽车圈内人。 法拉第应该是互联网公司转型纯电动汽车的代表,结果不太好。小鹏是互联网人士创办的汽车品牌,目前发展也是一波三折,转型之后加大了传统汽车人士的引入。 由往前推五年,中国的新势力车企不说上百也有几十,但今天生存下来的除去资本实力特别强的之外,更主要的是经验。李斌、李想、丁磊这些人很久之前就是汽车圈的大佬了,李斌创办蔚来时更是获得了来自雷军、俞敏洪的明星资本。 可是蔚来、小鹏、李想哪个没栽过大跟头?李斌股价跌到1美元,小鹏被拉横幅,李想第一家公司叫车和家,倒闭之后才创立的理想汽车。 百度和华为深知造车的难度,采用了各自不同的方式。百度利用吉利浩瀚平台,独立研发设计,搭载阿波罗智驾软件。华为则希望利用各地的产能过剩,尤其是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过程中,东南汽车、海马汽车、江淮汽车、北汽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出现大量的产能过剩。 前者是尝试,更像是微软和谷歌推出搭载自家软件系统的硬件一样;后者是统筹,更像英伟达、英特尔,向所有电脑厂商供应芯片、软件。必要时,华为也可以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包括品牌、设计、销售、座舱、智驾、动力,但这些方案都基于已有产品。 这两家看起来都有些保留,害怕汽车业务失败被反噬。在我看来,如果在汽车行业中不能投入全力,结果一般都不会好。 相比之下,小米这一点就更投入,采用的也是投资最重,参与最高的一类做法,是标准的新势力车企,既保证整车生产、制造,也具备设计、研发、软件。鼻祖就是特斯拉。特斯拉烧了多少钱,雷老板一定是知道的,中间要倒闭多少次,肯定也了解过。 整体而言,整车制造并不是一个好主意,重资产的投资会对小米集团造成非常大的资金压力,稍有不慎甚至有可能会反噬消费电子的基本盘。 不要低估投资,单说纯电平台,目前斯巴鲁、马自达这些品牌都无法独立承担一个纯电平台开发的投入,就连本田这样的传统大厂,在北美开发产品都是和通用汽车奥特能合作,福特这样的大厂在欧洲则是共享大众MEB平台。 至于大众MEB平台,投资超过千亿,自文德恩丑闻之后,高层就一直动荡,迪斯前段时间刚刚被迫离职。 如果是规模较小的新势力车企,仅支持开发几款产品,也要考虑支持的电池容量、电机的布置、碰撞的安全性、智能网联的通讯需求、辅助驾驶的计算需求、在线迭代的审计需求,开发一整套先进的电子电器架构。这样的投资也得数百亿人民币。 蔚来汽车在NP1时代只推出了ES8一款车就把自己推向了深渊,濒临破产。 如果小米说,没关系,最不缺的就是钱,那就好办了,剩下的几乎都是小米造车的优势。所谓前事之师,后车之鉴,蔚来、小鹏创立的时候,中国电动车的供应链还不成熟,完全找不到成熟的配套,开发成本自然高很多。其次,蔚来、小鹏的挫折都会成为小米汽车的经验,更容易避开。 对小米这样体量的公司来说,各地地方政府都是求贤若渴,雷老板可以在北京和武汉之间任意选择。 先说武汉,武汉是汽车重镇,但以传统燃油居多,每年产量220万辆,新能源汽车只有15万辆。武汉已经明确支持表态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基本在武汉当地投产的新能源项目都能拿到武汉政府的投资,加上雷老板和武汉市之间的渊源,更是如鱼得水。 武汉的劣势是缺乏美感,过于传统,缺乏智能驾驶辅助领域的人才。 其次是北京。北京从2008年就想全力转型新能源汽车,市政府在北汽控股还没成立之前,甚至产品都还没有影子的时候就决定采购2.5万辆-3万辆电动汽车,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拿到这笔钱的北京汽车一波三折,先是买萨博,又是合作麦格纳,最终只推出了极狐汽车。 然后就是北京亦庄,北京希望亦庄能成为新能源及高端汽车产业发展核心承载地,给地给钱,随后又通过了《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把包括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在内的区域,划成了政策先行区。加上北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程序员资源,显然更合适发展智能驾驶。 小米汽车和北京汽车,一公一私,像极了广东的小鹏汽车和广汽集团。 至于还有没有机会?这个问题缺乏对中国市场最基本的尊重。世2000年之前,中国记者采访丰田社长奥田硕。奥田硕提到,如果中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以中国的人口规模,汽车年销量将在4000万辆左右,这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放眼全球,美国汽车如日中天的时候,欧洲汽车在慢慢崛起。日本汽车没有问是不是战略错误,突破层层阻挠,最终得到了美国人的点头,开始进入汽车行业,选择石油危机走经济、节油路线,让日本成为传统汽车强国之一。 韩国人也没有问有没有机会,跟在日本人后面亦步亦趋,学他们的成本管理,走他们的技术路线,挖他们的技术人才,也成了汽车强国之一。 北美市场养活了多少品牌啊?奔驰、宝马、奥迪、林肯、凯迪拉克、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现代、起亚、本田、丰田、马自达、斯巴鲁....中国市场在乎多一个少一个吗? 智能化、电动化战场刚开,还没有形成所谓的积累和门槛,甚至风格,这个市场依旧充满机遇。至少小米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领域不会输给任何人,2021年收购初创公司DeepMotion,投资固态电池Welion新能源公司也表示小米在积极布局。 至于机械质感,目前大多数中国用户还不太不在乎。 据悉,雷老板会在8月发布会上公布小米汽车的消息,但目前小米首款汽车的伪装照越来越多。不光谍照出现在小米北京总部附近,而且试验车也出现在了上汽通用泛亚广德试车场。 这是一款造型非常飘逸的大号taycan,轮胎规格相对异类,应该也是一款披着运动外衣的家庭用车,类似造型可以参考小鹏P7,价格则可以参考小鹏G6。 按照小米的计划,首款产品将是轿车,两年之内会再推出SUV,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分别供应400V的磷酸铁锂电池和800V的麒麟电池。首款汽车略微夸张的是会有五个激光雷达。 行业人士表示雷老板一直在赶工期,给供应商画饼,供应商大概被小米汽车未来的销量给感动了,表示愿意接受小米汽车足够低的报价。为此小米汽车的首款汽车或许会有一个劲爆的价格。 战略上再大的错误都能被足够劲爆的价格弥补回来。 |
你管他错不错误呢,反正雷军有钱就去造呗,难不成学马云搞预制菜? |
战略没问题,手机市场夕阳趋势很明显了,集团不能直接等着自然萎缩吧?你是董事长你会跟员工说:以后我们公司要越来越差了,大伙自己看着办吧,既然小米有基础,又是制造业符合国家导向,为什么要畏首畏尾? |
首先,小米汽车目前的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 北京地方大力支持小米汽车开工,吊销了宝沃的造车资质给的小米,这让小米成为了最后一家获得造车资质的企业;(勘误:今年6月,北京宝沃汽车自行申请注销汽车生产资质,发改委8月早些时候批准了小米制造电动汽车。小米是2017年底以来,第四批获得国家发改委该批准的企业。) 小米汽车的工厂已经竣工,生产前景乐观,无需像其他新势力一样借助江淮等传统车企的工厂; L3辅助驾驶已经在大陆逐步开放,小米汽车上市的时候全国各地有望普及L3智驾。 小米汽车目前的进度不算慢,伪装车已经上路测试数据。 目前的汽车竞争确实很激烈,一方面是比亚迪、长安、吉利等传统车企带着头打价格战,新势力的几家日子也没有太好过。 汽车领域不像传统家电、手机,仅仅凭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就能压缩成本,这注定小米汽车前期不可能走所谓“低价的性价比”路线,就目前看到的车型来看,大概率是放在 20-25 万与 比亚迪汉、海豹,小鹏 P7i,等新能源“轿跑”竞争。 另一方面是小米的技术到底如何,没有人说的清楚,这得实际上市了才知道。 |
|
小米或者说雷军,对小米汽车的定位、所处的局面还是清楚的,他们自己的目标也就是做到新能源前五,祝小米好运。 其实没啥可担心的,电车说白了技术门槛很低,很多不知名的企业也都来造车,现在也有很成熟的供应体系,小米入局可以说是星耀玩家打黄金局了 是不是战略性错误看看政府态度就知道了。特批用地,特批造车资质,一路绿灯。此前小米电动汽车工厂已被北京市政府列为重要的产业升级项目,甚至在2022年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到将推动小米汽车开工。 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小米汽车不行也得行 先不说网友嘴里如何,在市政府那边小米汽车就是不行也得行,更何况特事特办的这种情况表明市政府还是挺看好小米的 |
|
实际上,选择跨界汽车赛道的不仅是小米,更有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横跨通信和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华为就选择了“帮车企造车”的模式。在近期召开的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中,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就表示,华为自己不造车,但是和车企联合造车。 除此之外,家电领域的格力、创维也纷纷下场造车;互联网巨头里的百度和吉利合资成立了集度汽车,阿里和上汽集团、张江高科联合成立智己汽车;地产巨头中的恒大、宝能也重金造车…… 世界新能源车的发展从混合动力开始,随后逐步进入电池为主的时代,纯电动和插混成为新能源的真正政策支持主力。2013年以来,随着各国支持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2021年全球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和燃料电池在内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23万辆,同比增长118.6%。 |
|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和燃料电池。而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通常也包括混合动力汽车。2021年全球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314万辆,同比增长36.52%。 |
|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基于现有政策和汽车行业目标,全球电动汽车2030年销售份额展望已增加至35%。在中国、欧盟和美国,到2030年电动汽车占总汽车销量的平均份额预计将上升到60%左右。 对于雷军这种老风口玩家,又有眼光又有金钱人脉的人来说失败有时候反而是小概率事件,很多人要么有精准的预判没有钱,要么有钱没有精准的预判,雷军这种二者同时兼备的人真的很少 |
|
近期也有好消息传来,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公告》明确,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购置日期按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或海关关税专用缴款书等有效凭证的开具日期确定。 对小米来说,这意味着有较大概率赶上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末班车”,在早期发展中享受到政策红利。 近期不断漏出的小米汽车的消息,似乎是在向市场做出预告:小米汽车就要来了。 在宣布造车之初,小米给自己定的时间是2024年上市,而现在已经来到了2023年,也就是说,按照原定的计划,小米需要在今年将首款车定型。 同样跨界造车的百度,借助于吉利的浩瀚平台,已经发布了首款车型,而一切都自研的小米承担的压力显然更多。 不过,相比较于2022年的低调,新年伊始,小米汽车就已经有多个或真或假的信息传出来了,这至少可以反映一个信息,那就是小米造车正在加速。 给各位看一看小米汽车部门部分人事变动 自雷军宣布小米入局造车以来,一直在抢夺行业中的造车人才。 小米汽车发布招聘需求的当月,小米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挖自动驾驶领域的大佬和专家,而薪资基本以“百万美元年薪起步”。此外,小米还会以较高的股权激励作为挖角的竞争力。 这其中以挖角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最为人知晓。2021年6月,据多家媒体报道,小米汽车当时正在挖角胡峥楠,并开出了股权加薪资达10亿元的待遇。对于这一传言,胡峥楠彼时曾辟谣,表示“消息不实”。 但三个月后,胡峥楠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他个人已经加入雷军创办的顺为资本,会专注于智能汽车技术生态领域。 胡峥楠加入顺为资本当月,小米汽车公布了包括雷军的17人高管团队,除了一些小米公司“老人”之外,该团队中还包含了曾是宝马i/M品牌外观设计师的李田原,该人会负责小米汽车的外观设计。 去年1月,小米汽车官宣了一则高管任命,于立国会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兼小米汽车北京总部政委,负责统筹小米汽车综合管理工作、专项业务推进以及小米汽车北京总部组织和人才建设,向雷军汇报。 于立国曾担任北汽集团战略规划部部长、北汽新能源党委委员 、北汽新能源执行副总经理,并兼任过蓝谷智慧能源公司董事长以及ARCFOX事业部总裁。主导成立了极狐汽车高端汽车品牌,对于新能源汽车品牌中长期产品规划、用户体验设计、数字化应用等方面经验丰富。 六个月后,雷军又从上汽通用五菱挖来了人才。去年7月,据第一财经等媒体报道,原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已经正式加入小米汽车,担任小米汽车营销方面负责人,直接向雷军汇报。 近日,据36氪等多家媒体报道,小米汽车发布了多项高层职位变动的信息,其中包括供应链部总经理的职位,由来自全球供应商麦格纳中国区副总裁的黄振宇接替小米汽车部副总裁李肖爽。 黄振宇在麦格纳任职期间,曾参与了麦格纳和北汽新能源的多项合作,其中就包括名为“蓝谷麦格纳”合资工厂的建立,也就是业内熟悉的“北汽蓝谷智造基地”,以及极狐ARCFOX αT首款车型的量产上市。 两个月前的2023上海车展上,已宣布造车的小米并未参展,但雷军却以观展人的身份来到车展,分别打卡了蔚来、小鹏、极氪、高合以及BBA等众多车企展台,并且详细体验了各品牌的最新产品,在一些网友看来“雷军就差用皮尺量产品尺寸了”。 而在此前的一两年内,雷军还亲自带队去到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等车企总部,参观生产线和体验这些品牌的产品。 小米在汽车相关行业的部分投资 在宣布造车之前,小米系资本便已布局智能汽车领域。 顺为资本在2015年6月参与蔚来的A轮融资;在2017年参与小鹏汽车 A+轮融资;同年1月,小米还投资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Momenta等企业。 仅动力电池方面,小米系就已经投资了四家,触角设计动力电池制造和电池上游产业链。 2018年12月,小米产业基金入股了珠海冠宇(19.260, 0.81, 4.39%),目前湖北小米持有珠海冠宇4.3%股权,为其第五大股东;2020年12月,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参与了中航锂电Pre-A轮融资;2021年7月,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及极目创投(小米私募基金)作为领投方,共对赣锋锂电投资3.75亿元,增资完成后将合计持有赣锋锂电7.01%股权;与此同时,小米集团参与了蜂巢能源B轮102.8亿元融资。 此外,在零部件方面,2017年,小米科技投资了酷科电子,后者涉及电池及控制系统研发;2019年9月,顺为资本参与了奥易克斯B轮融资,后者主要聚焦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等;2021年7月,参与了海之博电子A+轮融资,后者为汽车智能底盘领域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主要提供汽车电子真空泵和电子助力器等产品;2021年8月,参与了爱磁科技Pre-A 轮融资,后者主要研发精密减速器。 相比新能源车的三电等技术,小米对于智能网联技术的关注度更高,投资涉及感知、算法等各领域。 其中,视觉传感器方面,2020年7月,小米长江产业基战略入股光学产品及光学解决方案提供商诚瑞光学;2021年2月,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投资MEMS传感器公司矽睿科技;2021年7月,小米集团参投法国AI视觉公司普诺飞思C轮融资。 激光雷达方面,2019年1月,顺为资本参与激光雷达研发商北醒光子B+轮融资;2021年8月,小米集团参与禾赛科技D轮融资;2021年8月,顺为资本参与激光雷达智能传感研发商图达通B+轮融资。 传感器芯片方面,2020年6月,小米产业投资基金参与比亚迪(262.890, -4.89, -1.83%)半导体的投资;2020年10月,领投了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公司思特威;2020年10月,参与了ToF传感器芯片厂商灵明光子A+轮融资;2021年1月,入股芯片研发商晶视智能,成为第一大股东;2021年6月,参与激光设备研发商镭明激光B轮融资;2021年6月,领投短距离无线通讯芯片的芯片设计公司易兆微电子Pre-IPO 轮融资;2021年8月,战略投资了裕泰微电子。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方面,2017年初,顺为资本参与Momenta的A1轮融资,2017年7月参与其B1轮融资,并于2021年3月参与C轮融资;2017年6月,顺为资本参与智行者A轮融资;2021年6月,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纵目科技D3轮融资;2021年7月,小米集团以7737万美元对DeepMotion实现了并购;2021年8月,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参与几何伙伴Pre-A++轮融资。 在车载智能产品方面,小米集团与2015年完成对睿米天使轮融资,并于2016年6月又参与睿米A轮融资;2021年8月,顺为资本参与智能车载HUD研发商泽景电子C+轮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座舱方面,2014年10月,天津金星投资有限公司(小米的全资子公司)入股了地图厂商凯立德;2016年3月,顺为资本和小米集团都参与了车载智能硬件商板牙信息科技天使轮融资;2020年4月,小米集团参与了智能座舱开放商博泰车联网的B轮融资。 |
|
小米集团自2011年以来,共投资20家左右涉及车后服务提供的企业,业务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出行服务、汽车交易、物流配送、智能车险、汽车维修、智慧停车、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
|
Δ小米系在后市场投资 其中,出行服务方面,早在2011年,雷军以个人名义参与了哈哈拼车天使轮投资;2013年,雷军又以个人名义参与了麻瓜出行天使轮投资;2017年5月,顺为资本参与了立刻出行天使轮融资;2018年5月,顺为资本参与了什马出行天使轮融资。 汽车交易方面,2011年7月,雷军以个人投资者的身份投资了木仓科技,后续还参与了其A轮融资;2014年起,顺为资本陆续参与了人人车A、B、C、D轮融资轮;2017年12月,小米集团参与了买车网股权融资;2017年12月,小米集团参与了车财多的战略投资。 物流配送方面,2017年,顺为资本参与了同城必应C+轮融资,并参与了后续D+轮和D++轮融资;2017年10月,顺为资本参与了货拉拉C轮融资;并参与了后续D轮和E轮融资。 车险维修方面;2016年11月,顺为资本参与了智能车险公司车与车的A+轮融资,后续于2017年11月又参与了B轮融资;2012年1月顺为资本参与了好汽配天使轮融资,并于2017年12月参与其A轮融资;2013年,顺为资本参与了好快省A轮融资;2015年4月,顺为资本参与了弼马温养车网A轮融资等。 此外,2018年,顺为资本战略投资了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提供商优电科技,后者主要研究电动汽车残值问题;2020年7月,小米集团参与了能链D轮融资,入局与造车“里应外合”的碳中和领域,能链为数字化能源服务商;2021年8月,小米集团战略投资智慧泊车管理系统研发商爱泊车,其主要致力于通过AI技术,为大规模城市级智慧停车提供解决方案。 2022年1月12日,浙江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富特科技 " 或 " 公司 ")宣布完成由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 " 小米产投 ")投资的亿元战略轮融资。此轮融资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新平台研发以及海外市场的布局。 富特科技成立于 2011 年,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高压核心零部件产品的技术研发及智能制造。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深耕车载电源和非车载电源两大细分领域。近两年,富特科技通过自研全球领先的 V2L 和 V2G 实用产品技术和一体机产品,成功与多家一线整车厂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公司也已进入雷诺日产联盟、LG 等海外头部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并正式定点。 6月28日,深圳芯能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为股东。 据悉,深圳芯能成立于2013年,法定代表人为刘杰,注册资本1986.97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软件产品的研发、设计等。 事实上,小米早已对深圳芯能有所关注。2022年4月底,小米产投部就独家参与了深圳芯能的近亿元C+轮融资。该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强深圳芯能的研发投入,尤其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类产品的开发,提升公司技术水平;补充营运资本,扩大业务规模;投建固定资产,夯实整体实力。 此外,深圳市中驱电机有限公司日前也发生工商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杨帅变更为匡纲要。新增小米关联公司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股东,持股9%。 在动力电池领域,小米已经投资了赣锋锂电、蜂巢能源、中航锂电、卫蓝新能源等多家电池企业,此次投资中驱电机,是将目光放在了更为上游且更核心的动力系统板块。 就目前而言小米造车并不是一个战略性错误,反而是一个正确的战略抉择,日本之前能过得那么舒服有一部分因素在于日系车在全球大杀四方赚来的高额利润,汽车的上下游产业链能够养出许多赚高工资的蓝白领 前不久小米汽车工厂招人了,虽然月薪只有八千左右,但是是普工,即使在北京这个工资也不算低了 等明年小米汽车发售的时候一切自然尘埃落定,小米除非昏招迭出不然销量必然不会太难看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而随着首款车型量产提上日程,小米造车的神秘面纱也正一点点被揭开。 8月19日,雷军,卢伟冰等高管均在新疆参与小米汽车路试,胡峥楠透露了小米汽车的能耗情况。 |
|
|
|
今年小米汽车现阶段一级和二级的电池供应商已经敲定中创新航(原名中创锂电)和宁德时代。小米内部人士表示,小米汽车已明确将以软件而非硬件为主要盈利策略。为保持小米一贯高性价比的优势,小米汽车的零部件利润率将保持在1%左右,未来盈利主要靠软件服务及生态服务。 以下来自界面新闻 8月23日,据外媒援引两位知情人士消息称,小米公司已获得中国国家规划部门批准生产电动汽车 (EV),这标志着这家智能手机制造商向“明年初生产汽车”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上述报道称,负责监管中国汽车行业新投资和产能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本月早些时候已批准总部位于北京的小米公司生产电动汽车。小米的合资企业是自2017年底以来第四家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合资企业。 知情人士称,小米计划在明年生产大约10万辆电动汽车。两名小米员工透露,自上周以来,小米还在加速为其电动汽车工厂招聘工人,为12月的产能爬坡做准备。在等待审批期间,小米已快速推进汽车项目。据《北京日报》在7月份的一篇报道,小米已在北京完成了年产20万辆电动汽车的工厂设施建设 8月19号,他在微博上发布的照片显示,卢伟冰等人手持横幅,上面写着:为小米汽车而战。 |
|
路人拍摄小米汽车测试车 |
|
|
|
|
|
|
|
|
|
9月12日,有报道称,小米汽车的供应链正在逐步完善。 有媒体赴小米汽车通州生产基地实地调研获悉,该公司正悄然进入紧张的生产调试冲刺阶段,小米雷军近期已带领小米汽车高层在新疆完成夏季新车路测,以争取在获得相关批文后尽快进入新车量产。 与此同时,亚通精工、祥鑫科技等智能新能源车产业链上市公司纷纷披露与小米汽车合作新进展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保密协议限定,目前A股公司中,除了光庭信息、三安光电等公司,披露已与小米汽车达成产品供应关系的企业并不多。“浮出水面的只是一部分,在水面之下,实际有更多上市公司已经低调进入小米新能源车供应链之中。” 小米已经敲定了中创新航和宁德时代作为现阶段一级和二级电池供应商。此外,一汽富维等产业链企业也曾明确正积极与小米汽车进行业务沟通,多家分子公司已经进入到小米汽车的采购组当中。 小米汽车现在正处于试生产阶段,这项工作开展不足一个月。目前小米每周生产大约50辆样车,夜间工人很少。小米汽车拿到工信部的批文预计在最近两个月,最迟年底前可获批,然后可以开始量产。 按照小米此前规划,汽车工厂将分两期建设,一期始于2022年4月,于2023年6月竣工。占地面积接近 72 万平方米,包括 4 个工厂,预计年产能为 15 万辆。二期计划 2024 年动工,2025 年完建。目前,小米一期工厂外部已基本完工,内部大部分区域已在装修,仅存在小范围施工。 同时,小米汽车工厂正在大规模招聘车间工人,岗位包括操作工、返修工、维修工、物流工程师及实习生,招聘规模在 100 人左右,平均薪资在 6000 至 7000 元,每日工作时长为 8 小时,周末双休,随时入职。这轮招聘只是小米汽车为量产做准备的初期步骤,预计在年底或明年初,小米汽车将迎来更大规模的招聘活动。 北京亦庄工厂卫星图 |
|
除了工厂内部建设,小米工厂周边的配套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建设中。今年 8 月,北京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系统发布了“北京亦庄新城小米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一期)配套环景路(新南区南街-辛四路)道路及市政工程(勘察)”招标公告。 另外,小米工厂一期工程的北侧也建起了多栋办公楼,楼宇之间的道路、东侧地下车库出入口等区域均已完工。 小米准备在12月提高产量。有业内人士表示,小米将学习华为,利用其数千家小米之家门店,作为电动汽车的展厅。 除此之外,小米还在增持汽车智能底盘系统供应商上海同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驭汽车”)。公开资料显示,近期同驭汽车发生工商变更,股东新增小米旗下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公司注册资本由约3499.39万人民币增至约3946.34万人民币,增幅约12.77%。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显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无线充电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专利获授权。 充电装置在接收到待充电车辆发送的充电请求消息的情况下,确定待充电车辆当前泊车的目标车位;从线圈阵列中确定与目标车位对应的目标感应线圈; 通过目标感应线圈对设置在待充电车辆上的电能接收线圈进行定位,得到电能接收线圈的目标位置; |
|
将位于预设场所的任一空闲电能发射线圈作为目标电能发射线圈,并将目标电能发射线圈移动至目标位置,以便通过目标电能发射线圈和电能接收线圈对待充电车辆进行无线充电。 简单来说,就是不用像手机无线充电一样需要完全将车辆停在一个非常标准的位置上,只要在一定范围内怎么停都行,都能充上电。 关于小米首款车型的信息: 外观方面,从此前供应商泄露的图片可以看出,车身或采用溜背式设计,接近特斯拉Model 3,车身尺寸可能达到 B+ 级。车辆顶部是巨型一体式天幕,配有隐藏式门把手以及贯穿式尾灯,尾门上的尾翼也比较明显,采用双五幅造型的轮毂,轮毂正中央印有小米的新 Logo。 有疑似小米汽车的铭牌显示,其电池包参数额定电压 726.7V,额定容量 139Ah,电池包容量 101kWh,重 642kg,以此推断,小米首款车型很可能支持 800V 高压快充,售价预计将在 30 万元左右。 小米或选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为其提供汽车电池,低配车型会搭载弗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高配车型会搭载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进行定价和配置上的区分。 其它配置上,首款车型的激光雷达配置或以 1 颗禾赛混合固态雷达 AT128 为主雷达,数颗禾赛全固态雷达作为补盲雷达。 另外,此前已有内部消息传出,小米首款车型在设计和配置上已基本确定,小米第二款车 MX11 的设计工作也已基本完成,预计在明年能够亮相。 充斥着了对小米手机美工部门的不信任(误) |
|
2023.10.13 10月9日,小米汽车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而小米汽车”公众号的前身其实是“小米赛车”。 受限于产能因素,小米与北汽、华晨等商讨SUV车型代工 天风国际著名分析师郭明錤透露,小米汽车高配版售价在25万元~30万元。小米汽车首款车出货量预估5至6万辆,关键卖点为自动驾驶、软件生态、800V快充与动力配置,估计售价低于30万元。但是不太建议相信这个,郭明錤的爆料只有苹果最准确,其他的都不太准 今年8月底,小米汽车就在接洽江淮汽车,商量代工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事宜,但双方并未达成最终合作。到了10月份,小米汽车开始接洽北汽蓝谷和华晨汽车,就生产等事项进行合作谈判。 在首款轿跑车型之后,小米还计划上线生产一款SUV车型,但小米暂时并不考虑重新搭建生产线。在小米汽车一期自建工厂生产轿跑车型的同时,通过与其他汽车制造商合作代工生产SUV车型,可以实现双线推进。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