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知识库 -> 数码 -> 为什么有的人说 Intel 大小核技术不好? -> 正文阅读

[数码]为什么有的人说 Intel 大小核技术不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很多媒体人说这东西是个问题,是只用来跑分骗人,还是技术不成熟,还是落后软件游戏不兼容或者windows的阿三bug?打游戏除了在1080p网游无敌的x…
低功耗放着凉快挺好的,用嘛。。。


突然小核(win11)


反复横跳(win11)


强势围观(win10,要命)


非常好用
因为pc上,有时候前台软件重要,有时候后台软件重要,并不能像移动平台那样简单地把后台软件交给小核、前台软件交给大核
而且安卓和iOS,甚至是macOS,软件都是做成软件包的,不需要特殊处理来辨别哪些进程属于那个软件。Windows之前有类似于安卓的软件包,后来自己把它废掉了
同时因为Windows的历史包袱,并不能让软件变成大小核感知。大部分软件根本不知道有大小核,更别说获取自己在哪个核心、调用相关的API切换核心
微软的win10是随机切换。win11是弄了一个白名单。如果白名单覆盖了你的软件,那么win11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用到的软件不在白名单,但是它的工作负载在后台,并且对性能敏感,那在win10上是碰运气开到大核,win11上是必定去小核
还有,就连win11 22h2的hyper-v,都没有任何大小核相关的配置,微软自己的虚拟机都不能指定是开在大核还是开在小核,你还指望别的软件适配吗?
因为大家都没有准备好。
CPU:我大小核,大核跑性能,小核挂机跑后台,合理安排资源。
OS:啥应用放小核合适呢,谁来告诉我?没人说话我就随意发挥了。
程序:我觉得我应该一直用大核。咋突然把我安排到小核了……
用户:这么高的配置,跑这点玩意怎么就一卡一卡的?我想换YES了……
i9-12900K, win 10, 编译虚幻5,默认情况下,8个小核跑满,8个大核使劲围观。
bios里面把小核都关了,才能用上大核,编译速度瞬间提升1倍以上。
公司策略无法升级win11,等于8小核没用。


四核有难,六核围观
挺搞笑的,我在单位12500h的笔记本挂模拟器玩手游就遇到了调度问题,经常需要手动去任务管理器里改下资源优先级,改前20帧,改完满帧。家里的5600装WIN10没这问题,12400这种没有小核的我估计WIN11下也没问题
你说这东西影响大么,那确实不大,每次开模拟器顺手5秒钟就操作了。而且目前来看这个应用场景很有限,而且极有可能是个例。
但非要捂着别人嘴,不让人说有问题,那得是什么成分?
(请按时间排序,看看我楼上的答案在说什么屁话)
小核有难……大核围观,图都是知乎老哥的,我已经凑齐126,127,129了








Intel 的小核策略和手机上的 big.little 很不一样,手机上的 big.little 调度策略是低性能敏感的应用优先在小核上跑,而 intel 的小核主要目的是作为吞吐核,调度器优先使用大核,大核用完了才到小核。
所以,Intel 的混合架构在吞吐量优先的应用中会有非常出色的表现,但是代价是需要极高的耗电。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采用环形总线并且 raptor lake 的环形总线带宽没有因为小核规模增加而增加,会导致吞吐密集型应用的访存耗电大为增加,小核倍增导致的耗电增加问题极为惨烈。
那么 Intel 的混合架构到底好不好呢?我觉得利弊兼有,对于需要线程吞吐的用户来说,会是非常爽,但是对于许多游戏玩家来说,很多游戏其实跑不了那么多线程,这时候小核就会显得有点浪费。
我觉得对游戏玩家来说,比较当前这一代理想的方式还是 Zen4 这种,全大核,高低 CCD 搭配的方式,不过遗憾的是,Windows 目前还没做好相应的调度优化,会导致性能忽高忽低。
接下来 Intel 也会加入 chiplet 阵营,到时候可能是另一个故事了,期待小核也能实现出色的能耗比,而 AMD 也不妨多做尝试,小核不一定总是洪水猛兽。


主要是Intel连自己都给骗了——ARM的大小核是兼顾能效比,ADL的大小核兼顾的是核心面积比,即在总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塞下更多的核心,实际的能效根本就不行。
这种设计本身没啥问题,毕竟多核性能实打实地提升上来了,但问题是Intel真把自己当ARM了。目前看来ADL的小核在单核性能弱于大核的同时也根本就不省电——真正合理的调度策略应该是无条件优先使用大核,只有在线程密集型应用大核全占满的时候使用小核。然后我们都知道Win11搞了什么骚操作……
我自己写的并行计算代码。
放在M1 pro上编译运行就全扔大核,俩小核处理系统自身开销,我觉得算比较正常的逻辑。
放Windows,有时候我前台运行个浏览器,打个斗地主,它就把我并行运算切换成小核,这种操作挺迷惑的。反正我摸鱼它也摸鱼。
关键用MPI barrier写的,一个核算不完,其它核还得等着,大小核混着那就是小核的效率。
我觉得可能是我没做大小核区分?知道的人教教我。也可能是Windows没优化到位吧。
因为PC无法像手机一样一致地断定,某个程序就应该放在大核上,某个就应该放在小核上。
手机的判断非常简单,当前显示在屏幕上的比较重要,后台的不重要。所以安卓早年间会讨论如何保活,就是因为后台比较不重要的程序会事实上被从内存里清除,从而失去接受推送通知的机会。
但是PC不行。假设我现在有一台电脑,用了大小核设计的13900K,现在打开MATLAB要跑一段计算程序。这段计算是CPU密集应用,但是要花很长时间,所以我在等结果的时候打开了PDF Reader看文献。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使用场景。可是,MATLAB因为窗口失去焦点,调度器判定它为后台应用,因此它被安排到了小核上;与此同时,我的PDF Reader因为正在互动,被安排到了大核上。结果就是,迫切需要CPU性能的MATLAB被安排了性能不足的核心,基本不需要CPU性能的PDF Reader被安排了性能很强的核心。
那也会有人说,我们升级调度器,用上各种技术手段,什么程序特征啦,CPU时间占用啦,或者什么AI智能分析啦,确保MATLAB能被安排到大核心上。那问题来了,MATLAB要优化,隔壁的有限元分析要不要优化?楼上的GCC要不要优化?GCC优化了,cl.exe要不要优化?这个优化是写到寸土寸金的CPU里面啊,还是写到延迟感人的PCH里面啊,还是写到随时可能更新甚至被篡改的OS里面啊?
如果问题到最后需要让大家自己去调Process Affinity或者Priority来解决,那这和没有解决其实没区别。Windows桌面下大家有任务管理器就也还好;那如果换到Windows Server或者Linux的命令行环境,还得手动输命令。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电脑使用水平不支持ta在不依靠google的情况下手敲这两个命令。
不过大小核的这个问题对于打游戏没有巨大影响。游戏通常都要放在前台运行,所以无论如何游戏都应该,也都会获得CPU的资源倾斜,所以大小核设计对游戏场景影响较小,这也是大小核设计的CPU的游戏表现在Windows 10和11下区别不太大的原因。
大小核是这样,多CCD一样有多CCD的问题,谁也跑不掉。跨CCD直接延迟爆炸,这恐怕也不好解决。但是,多CCD的处理器,它毕竟优化起来还是比大小核容易很多。AMD的多CCD,你可以想象成多路E5/E7。这种架构在某些不涉及到跨核心性能的领域,比如编译几千个源文件的大型程序,就会获得几乎正比于核心数量的性能提升,但是在游戏上不升反降。
结论:单CCD,无大小核,就是当代打游戏和日常使用最美好的CPU。点名表扬12400F,7700X和7800X3D.
一个对称的超线程都折腾了这么多年,大小核这种难度明显上了几个台阶的,根本不指望能解决。
别提手机,手机可以无脑前台大核后台小核,PC可以吗?
我的13600k之前开VMware(最新版),全在跑小核,虚拟机跑得比狗都慢,网上转了N久没有找到解决办法,暴怒中最后试了下用管理员权限运行VMware...就全跑大核了...这真是让人无法说话
就像我之前说过的那样,大小核和 MSDT 上的双 CCD,都是为了恶心对手而恶心用户的产物。
去年以及今年上半年,我对大小核寄以厚望——直到我真的把主力机换到了 12700k 用了半年,现在我觉得有一句老话很适合形容大小核:
跑分没输过,体验没赢过
很多人都以为,大小核调度问题再大也就是大核干活小核摸鱼,12700k 调度问题再大也相当于 8p 核,无视小核就可以了。
但这大错特错,实际 12700k 经常跑出来 9100f 的性能表现。
因为微软大聪明的调度方案,导致大小核上最常见的调度问题是 p 核摸鱼,e 核干活,headless 软件跑出来什么性能只能自求多福,稍微不注意就给你往 e 核上塞,转头看一眼性能直接痛苦面具。


微软你吃饭了吗,没吃就吃我一拳
不管什么跑分,跑分时工况往往都很简单,这种单一工况下能保证大小核全开,所以哪怕用工作软件来做测试都能跑出来很好看的结果,直到实际用它干活才会发现不对劲。
要是有用户最小化了跑分软件怎么办?我们的小机灵鬼微软一拍脑袋,又给软件拉了个白名单,保证名单里的软件大小核全开,一挥手再把 R23 等常见应用全拉进名单里,跑分不对劲的问题就解决啦。
这种小核有难大核围观的调度方式可还是微软苦心研发的高端 feature,至少 Windows 12 之前我看不到改掉这调度方式的希望。
至于从一年前就在喊的“等软件都适配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年过去了我也没有看到任何操作系统以外的软件对适配大小核有兴趣,不捣乱乱设亲和性导致用户自己设置的亲和性失效都算好的了。
商用的 SPR 又不敢上大小核,桌面端这些软件适配了又几乎没有收益,谁来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天天在这说软件适配适配怎么样,在 ADL/RPL 整个生命周期里我能看到几款用心适配这玩意的软件?
托大小核的福,12700k 半年用下来,我已经对主力机性能无欲无求了,吃性能的软件都扔我常开的 5800x Linux 服务器上跑,比和大小核较劲可舒服太多了。
现在我对桌面大小核的未来非常忧虑,我很怀疑系统级优化未来到底有没有能力把调度问题处理好。
大小核调度的一个难题是,同构 CPU 是一样的同法,而异构 CPU 就各有各的花样。
对于目前的 12/13 代的异构模型,我们大概还能想出一种比较合适的调度策略:桌面平台性能优先,应该优先调度 P 核的第一个线程,之后是 E 核,再然后是 P 核的超线程;移动平台续航优先,大概应该让 E 核休眠,一直调度 P 核。
但是这只是针对 ADL/RPL 架构的模型特化的调度方式,E 核和 P 核的一个线程性能差距不大,所以可以这样玩,再往后要考虑的问题还有一大堆:
大小核不同比例的时候怎么调度?2p8e 和 8p4e 能通用一种调度方式吗?
如果按传闻的那样,14 代上三丛集塞超小核,超小核和 P 核的差距可能会很大,那你优先调度超线程还是超小核?
以后 AMD 据说也要上大小核,那大小核之间还要走 IF 总线,延迟 80ns 以上,也能这样搞嘛?要是大核单核强但整个 CCD 多核弱,小核单核弱但整个 CCD 多核强,跨 CCD 延迟又爆炸,计算密集型程序你打算往哪调呢?
……
移动端是单任务模型,和桌面完全不是一种情况,所以也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桌面异构 CPU 的调度让人来手工调整都不一定能想出怎么调最佳,系统还得给不同架构琢磨不同的最佳调度方案。就目前 Windows 这状态,微软真的有这个能力去做好吗?让软件开发者适配更是天方夜谭,能有几个应用软件会去枚举 CPU 型号来做不同优化?
2023.1.26更新
现在推出调度器3.1版,已经将硬件频率调节speedshift技术与线程调度进行整合。直接通过EPP值同时控制频率和线程调度,完全傻瓜化。


没什么不好的,相反,在我手中是完全媲美m1的存在,不过前提是用上我自己捣鼓出来的工具。上图


这个工具完全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包括对后台任务的调度都可以自定义,还有分别对大小核性能的调整。当然最重要的是全局设置“小核调度偏好”。默认是拉到最右边,此时cpu化身m1,调度逻辑照搬mac。轻负载下使用小核,重负载启用大核,两不误。上图






而且完美解决了超线程的干扰问题。可以看到,物理核心用完前超线程是不会使用的。当然在转码和解压缩下所有线程都是能使用的包括超线程


如果滑条拉到最左边,就是经典的大——小——超调度模式,中间则是大小核一起使用的混合模式。
这个问题已经可以终结了,不是吗?
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WvQ3bm8rnN3SsDFa8BuUFw?pwd=qmgg
在理论上绝对是好技术,但是需要合理的调度
大小核是啥,以往的程序,有的是纯单核,怎么提升他们的性能,需要单核能力更强,有的程序是充分并行化的,他能起码榨干32核,比如x265 4k转码,小核心再多也不够他吃的,对多核的利用接近cpuz这种跑分软件,而intel一个坑位可以放进去4个小核,4个小核差不多是一个大核双线程性能的1.5倍到2倍,小核的确是多线程性能强的,只不过整数比较强,浮点比较弱。
那么大小核的配比不就是为了照顾更多的程序么,从单核,双核,到16核优化,到充分并行优化,intel弱在本身坑位就比amd少,12个坑位对16个坑位,还不是靠大小核加强多核性能,做到单核多核在跑分上都能赢,但是大小核在软件不是充分并行化的情况下,输给更多大核的情况当然有啊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调度,比如有时候程序一放后台就只用小核心,转码往后台一放,前台看电影,就跑不动转码了,现在这种情况不多吧,策略上来说这时候应该让前提优先用大核,后台也让用大核就好了。在程序和任务多的时候,哪些任务比较繁重,会成为瓶颈,需要给大核,哪些任务比较小,可以给小核,后台任务不要只丢给小核,这些东西虽然没有明确的分配方向,但是平时线程里还是有些信息去辅助的,比如是不是ui线程,是不是长时线程,在基本调度没问题后,有的软件如果能指定哪些线程更需要大核,还能在带来一点优化,还有这个代码在不同架构的核心下性能差距是多少,jit程序或许可以运行时编译出两套不同优化的代码来。
调度没大问题,就能发挥出基本性能了,并不是需要所有的软件去适配大小核,当然专门做大小核优化也是有用的,比如后台程序很多都比较吃性能的时候。
现在是基本调度就拉垮了,要发挥性能总需要手动绑定核心的话,那我用那么好的cpu不就是为了开一堆程序后台跑都无压力么,后台多了调度就不是像某个回答那样只要先占大核就行了,还要我一个个手动死板的绑定核心(包含Set*AffinityMask 亲和性 任务管理器绑定核心 process lasso等),那当然不是什么好做法,只能是一个辅助做法。
我觉得这是微软在逼大家去重视大小核,本来没什么必要做特别的优化的,但是你没做适配,你在后台就直接不给你用大核,就是在气你,就是在逼厂商适配,逼用户更新,哪怕软件只是说了,我适配了,其实啥都没做,压根没区分什么线程,也要逼你
补充点小问题,大小核配比选择问题,只看台式机,你看intel有12个坑位,如果买个6大4小,那我觉得还不如用8大核对吧,但是如果是8大8小,那换成12大核当然划算,调度风险还是有的,把坑位用满不慌对吧,但是如果是8大16小呢,我要是不加钱能换16大核那我肯定换啊,但是intel没坑位了啊,那我要跑充分并行化的程序,就只能用大小核了。在不加钱的情况下,换成同性能的大核当然开心,但是从目前的坑位来看,肯定都是从13900k砍下来的,8大核都给你的cpu贵啊,所以要用好这玩意,还是得学会用大小核。
有的人一定要强调说,大小核需要软件去适配,那我只想说,如果真能让软件开发者适配的话,那就不该搞8大8小,搞成2大32小才是最好的,大家都能做好充分并行化和调度声明的话,会成为瓶颈的线程就很少了,还要那么多大核干嘛?充分释放多线程性能不就完了。这么多大核,而且台式机,就是让系统用的,难道不适配就放着看么,以微软现在的号召力,指望开发者适配?明明系统能解决起码90%的问题,剩下的10%都不一定要去解决。我在好几个群里问了该怎么适配大小核,压根没人知道,我搜也搜不到,除非送到眼前,我以后也懒得想着怎么做这种适配,这种事情要么框架解决,要么系统解决,单纯指望开发者解决,脑子有问题才单纯依赖应用开发者。现在大家用的都是协成,虚拟线程,谁有功夫给线程去设定类别,起码得语言框架级别的支持才有人回去用。
@潜水者
有的人一直说大小核是过渡,是妥协。 软件行业几十年了,不还是有的软件吃单核,有的软件吃多核,哪一天能做到充分并行化?凡是有界面的程序总有个UI线程拖后腿的,现在单核的程序,可能过10年还是吃单核,说这种话有意义么?大小核当然是为了向软件妥协,芯片架构本来就该适配软件行业的问题不是么,况且是这种无法解决的问题。
有的人说小核无用,有的人说要全大核,而有的人又说要全小核,那要全小核的咋不去用e7金牌,这说明啥,这说明大小核的配比和很科学。
什么程序放在大核,什么程序放在小核,如果搞反了性能会急剧下降。
什么程序放在大核,什么程序放在小核,是个预测问题,除非程序自己指定,否则靠预测会有不准的问题。
现在预测,一般靠过去数据来推导,但有的情况依靠推导可能是错误。
精确预测是世界难题,不同于物理定理一直逼近拟合就行了,因为有人的操作和要求随时改变,除非搞成手动的,但那样改变了传统习惯,增加了复杂度。
像显卡加速是手动的,可以开启关闭,加入名单,切换不同显卡。
因为预测太难了,特别是有人操作下的预测,一旦预测错了,又改不了,性能急剧下降。
有没有一种可能,win11在系统设置里给个ui面板,全局策略给三个选项:“前台优先大核”、“后台优先大核”、“全局优先大核”,然后再给一个用户自定义的白名单,一切就都好起来了
(??ω??)
因为intel现在的小核是为了在相同面积内堆出更多的多核性能,但是实际上用得上多核性能的人太少了,但是对于我这种跑houdini解算和渲染的人来说,只能说,多来点小核!!!
12700f用户,电脑主要是用来做混音的,顺带搞搞直播。
开着studio one,然后直播推流软件码率8000左右,选的显卡硬解码。
在两个音频输入通道的情况下,CPU负载很低,但是居然会有爆音,我上班用的轻薄本是1165G7的,挂五倍以上的插件才会有爆音的情况出现。
后来在bios里把小核屏蔽了,就没这个问题了,我真的有点无语。
正常,我早就发现个问题了,就是哪怕intel不做大小核,继续传统纯大核,也依旧会有人说intel技术不好。同理如果是AMD玩大小核,也自然会有人来说好和不好。
大小核对于intel来说确实是缓解了燃眉之急,因为提供了单位面积下尽可能强的多核性能,说白了就是多核跑分,而多核性能是自AMD Zen2以来让intel非常头疼的问题
就比如说当年的i9 9900K面对R9 3950X,9900K可以轻松赢下游戏性能以及多核优化不好的软件中的表现,但是对于多核渲染这种用途,9900K完全没办法对标,因为核心数只有一半
而后来的10900K、11900K都没能够在传统多线程性能上打败3950X,而到11900K推出来的时候,AMD连5950X都推出好几个月了,5950X的多线程性能比3950X还高了一截,基本上只要是秀多线程性能跑分,intel都是被吊打的一方


intel有一个追求就是啥都要系列,尤其是性能方面,这一点可能不熟悉的路人不清楚,所以intel一直都想把多核性能拉上来,
于是Intel在消费级这边走了和AMD不同的道路,AMD是以多CPU Die来提高多线程性能


而intel选择了异构大小核来在单CPU Die上尽可能提高多线程性能,也就是说不是哪个系列需不需要大小核了,是intel需要大小核来提高竞争力


相较于传统移动端大小核来说,intel的小核功耗并不低,当然性能也不是A510之流能比的,
intel造的小核只是单纯面积比大核小很多,四个小核才是一个大核差不多的面积,两个大核可以换8个小核


这样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到13代酷睿发布局势就成这样了:


就针对这个结果来看,intel的策略是成功的,因为确实多核性能拉上来了,这不就是intel的追求?同时游戏性能的王座也被intel抓住了,甚至还靠兼容老主板和DDR4,占到了一定的天时地利










Zen3的图就没拉出来了,这里放个图给你们看,表格里的数字是平均帧 / 1% Low帧


而在部分实际生产力的测试中,13代的表现对比老产品的提升也是巨大的


如果只是单纯的Cinebench R23跑分虚高骗人的话,那为什么打游戏、Adobe四件套、Corona渲染以及Y-cruncher高性能计算13900K全赢了?是不是逻辑都相冲了?这一堆测试里面只输了一个Vray benchmark
当然我也并不是说intel大小核已经完全没问题了,可以做到啥都能完美调度了。据我了解目前还没有大小核的完美调度方案,手机端玩了这么多年了也还是在部分场景下有调度任务分配不合理,甚至有观察到Mac上M系列芯片在应对部分吃应用的场景依旧分配给小核。
当然这一点可能不会被判定为调度失败,因为一直以来苹果调度给小核那叫省电方案的更优解,intel调度给小核那叫调度失败,判定标准都不一样,所以这一点我也不想深挖,这涉及到圈内政治正确问题了。
目前intel大小核已知的一个问题是,一些老旧的软件或者说支持不到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涉及到渲染、计算的时候跑在小核上


这是确实存在的现象,需要后续不断的优化解决
目前intel在13代上配置了第二代硬件调度器,可以更好地调度任务,不过也做了一个前置的调度方案,那就是如果你主动把任务放到后台,那系统会默认把该任务分配给小核去做
比如说你是一个室内设计师,打好灯了可以开渲染了,点开渲染之后默认是所有核心一起上,但是你现在想用PS改改贴图,然后把3DS Max缩到后台渲染,这时候系统将把大核腾出来来跑你的PS,把渲染进程挂到小核上去
如果是这种情况,希望挂后台也能保持满血的渲染效率,那你就买Ryzen呗 ,这并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值得争吵的问题,不合适就换呗,又没人拿刀抵着你脖子要求你买intel,买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当然如果你了解信息的源头并不熟悉这些信息,那肯定无可避免的要踩坑,这一点暂时无解,只能怪找了个不懂的人来问......
这个调度问题需要时间去解决,这几年内要完全解决是不太现实的
除了这些调度失败的场景,其他地方大小核其实还挺成功的,不然怎么一堆游戏、生产力测试赢了大部分?如果说仅仅是跑分厉害,其他的动不动就是bug和表现糟糕的话,intel早就砍掉大小核了,而不是12代发布一年以后发布13代,然后还准备了后续全系列上大小核,甚至未来可能高密度计算系列也会上异构大小核,毕竟intel是商业公司,如果某个系列口碑崩坏或者是不赚钱,那就会像傲腾一样被无情砍掉
有发烧友说intel既然想提高多线程性能,那为何不把12900K造成40小核,13900K造成48小核?这样会失去单核性能这个优势,单核性能有多重要相信不需要我多说,如果是消费级上全小核,那么上述测试中intel将失去大量的优势,这对全都要的intel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其实intel现在也不只有大小核,还有纯大核和纯小核,分别对应了不同的用途,纯大核明年可能会发布,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愿意为这种全部纯大核的产品买单,说不定那时候是诟病功耗太高?或者R23多核跑分不够高?这一点我不得而知。
第一张,刚刚改完线程,UE5全部优先由大核运行上面,十二线程刚启动。


第二张,全核跑4k渲染


每个程序在第一次打开时,都要改一次线程
朋友的5950x没有这个需求,每次打开都是全核运作
哪一个好我能不知道吗??
7950X降价后第一时间入
真无语
安卓时代,每个应用都宣称自己无比重要需要常驻后台。
苹果当然不信这一套鬼扯淡,除了音乐导航等应用,都给老子滚蛋,然后用统一推送机制。
你猜猜大小核时代,哪个应用会宣称自己不重要,用小核就成,而且电脑是真的会并行跑一堆服务的。
我是游戏玩家,我理想中的大小核:
大核:给我玩命跑游戏,游戏最重要,不够用的话你就连小核一个给我占了!
小核:你们老老实实给我把负责主力输出的语音、负责超鬼BGM的音乐、负责控制免疫的微信QQ、负责划水的视频软件等等等等都给我跑好咯,别整天想去大核逛,就算你们不够用了,也只能去指定的排最后的大核,千万别在关键时候抢了我游戏的需求!
我是日常工作,我理想中的大小核:
大核:孩儿们,都给我操练起来,每个都给我接一个主要程序,我要无缝丝滑切换!
小核:你们该干嘛干嘛去,实在不行给我跑跑计算器、备忘录!
总之:我让你们跑啥你们就跑啥!
大小核是单一类核怼不过时的优化策略。
当年联发科、高通怼不过苹果就抢先上了大小核,结果呢?跑分很强,体验很差,搞了好几年才弄地差不多了。
英特尔从7700K到9900KS那段时间有多煎熬?
高AMD一倍的功耗,大很多的面积,更高的制造成本。结果单核勉强保住颜面,多核被全面薄纱。
那段时间英特尔完全是靠着市场惯性、天量的营销经费和大出血的采购折扣,在市场上依然节节败退。
反观AMD,市值从最低谷的15亿美元飙到1000亿美元以上,几乎涨了一百倍。
没办法咯,只能搞搞大小核,单核和游戏性能靠着大核拉分,全核靠着一堆小核拉分,同时,也靠小核降低面积核制造成本和全核功耗,四个小核面积也就相当于一个大核不到。24核32线程的账面一看多强啊。
不过还是让英特尔缓过劲来了。毕竟Zen刚出那会AMD实在太虚弱了,没法穷追猛打。锐龙翻身第一年一改以往亏损,一年利润才回正到几个亿人民币,作为全球高科技的代表企业一年赚了几十套房子。即使Zen领先优势那么大,AMD依然没有能力进行降价铺量,跟渠道商合作,没有资金跟主板商合作,没有市场体量让软件商优化。结果就是渠道商怕英特尔砸手里拼命黑A,各种I3秒R7,I7战未来的神论都出来了,简直群魔乱舞。主板商像过去那样随便搞个新板结果BUG一堆,软件倒还好,毕竟软件通用性最高。
Zen+、Zen2那会又忙着在服务端攻城略地,在移动端下沉,忙活了三五年,营收利润总算上来了,服务端和移动端也起来了。
英特尔这边,经销商手里那堆卖2000坑一个是一个的7700K、9900K总算差不多清理完了,没清理完的也亏本倒闭了,AMD风评也就起来了。那段时间你看看网上对7700K的评价,恨不得吹成一U灭航母的藏獒,现在呢?就一电子垃圾,跟12、13代酷睿小核比都比不过的玩意,一个12代I7直接秒了七八个捆在一起的7代I7,功耗还低。9900K这种超冒烟的玩意,现在跟12、13代比比,提鞋都不配,在功耗高那么多的情况下,游戏性能只有60%多点,全核更是渣渣。
主板这边AMD太良心,一个AM4用了五六年,也因此,适配的型号实在是太多了,从28nm支持到7nm,还有APU,适配难度比I家那种年年换主板的奸商高一个量级。
12、13代其实还可以,毕竟从7代开始被吊打,英特尔这边还是花了大力气的研究新U的。单核性能比过去翻了一倍,但是,8核没法卖啊,直接出货,无论怎么营销在用户眼中只能跟7700X、7800X对位。搞16核?开玩笑,两倍成本啊。毕竟晶圆消耗多一倍,核心过大的情况下良品率还得下降,卖1W才能回本,怎么跟7950X过招?所以牙膏厂为了门面找想,只能塞了一堆魔改Atom凑分数,反正超过8C8T的负载场景真不多,把多核跑分软件糊弄过去就差不多了。
以前I U带了核显,占用面积可不比现在的小核小多少,分明就是取消了核显,把面积节约出来搞小核攒点跑分。这也逼得GPU部门跑出来搞独显,毕竟自家产品都不用GPU,为了有点存在感,只能搞独显混点业绩。


上图是7代酷睿的核心照,最下方大量面积的GPU完全可以再搞个4核,但是为了让高端的志强处理器显得更具性价比,硬是搞了个加价200都没人要的核显,这也将当年Ryzen初代衬得惊艳万分,桌面8核实在是太好用了。
Raptor Lake-S的核心面积为252.65mm2,而上一代Alder Lake-S的面积为215.25mm2,更多的E-Core和增大的L2/L3缓存,使得相同工艺下的芯片面积增加,成本也会更高。在不计算L2/L3缓存的情况下,P-Core的面积为7.429mm2,E-Core的面积为1.58mm2。


i9-13900K内核图
A家这边Zen 4每个核心面积只有3.84mm2,单CCD芯片面积是70mm 2 (8核16线程),晶体管数量是65亿。IOD采用台积电6nm工艺生产,芯片面积是122mm 2 ,晶体管数量是34亿。AMD想堆小核可以到IOD上搞,这代IOD空余面积很大,所以全系标配附送2CU的GPU核心,把GPU去掉,用20-30mm2左右就可以搞16个小核了,多核性能很好看,打开任务管理器64个框框。
AMD这边估计也很快就上大小核了,毕竟大小核跑分是真香,架构不用改,8C16T砍成8C8T,单核刷分能高10-15%,然后凑一堆小核攒分,多核再多个30-50%,这分数多好看!
大小核也有问题,调度是个坑,其他答主都论述过了我就不补充了。在超过8个大核之后继续堆大核,体验提升也不大,大多数软件核游戏最多就吃满8核,也就利好少量的专业软件。过去想继续加钱,只能上极其昂贵的服务器U。大多数人不需要多核性能,但是我刚好需要。你们看到的是I7、R7性能翻倍价格不变,我看到的是志强霄龙单核性能暴涨三五倍,价格只要十分之一!!!
所以我支持大小核,反正搞大小核最难受的是那一堆服务器U。以往服务器U凭借着多几倍的核心,更低的单核性能,卖差不多桌面U十倍价格。现在桌面端开始搞大小核,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个好消息。以往E5那种22甚至28核的U价格高高在上,一颗三五七八万,现在,随便一个3000块的桌面U都能全方位碾压它了。
总之,不加钱的情况下,给多一堆小核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下面这个4月份的答案我说:
目前认为大小核不好的,锅不在Intel的大小核,而在Windows的全新调度器还不够给力,写了微软可能还需要18个月(也就是2023年底)来搞定这个全新os配合硬件大小核,明年年底之后,Intel的大小核才是大家叫她小甜甜的时候,现在大家都叫她牛夫人。
我个人不太喜欢大小核这种设计,只是因为我平时主要考虑都是默认服务器领域的,但如果是在家用领域,大小核虽然俺不喜欢,但还是承认,一旦和os磨合好了,可能非常香!
老实讲,我现在特别希望amd突然发布一个类似于手机M核的纯低功耗处理器,其实不用全新的,就把给嵌入式出货的sku再搞低一点就能充数,贴在旁边,马德,买一送一,然后要秀肌肉的时候直接R9、7、5纯大核,电池模式拉到M核来搞,也就是硬两块芯片,而不是Intel这种混合模式,那样,我就把Intel 喷到S。
因为绝大多数人只需要一个八个大核的intel处理器。
这波就是强买强卖,就跟当年,intel处理器强制搭载核显一模一样,你不需要小核的生产力性能,但你想要八个大核,目前你就得掏这个钱买强制捆绑的小核,你不想要intel的核显,但你想用intel的处理器你也得掏钱买强制捆绑的核显。
你如果像现在的intel处理器推出一个后缀带f的无核显版本,也推出8大核无小核版本,不搞捆绑销售,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会叫好,因为压根用不到那几个破小核。
别扯什么小核、大核、超大核这就跟在罗永浩面前讨论小杯、中杯、大杯、超大杯一样是个文字游戏,skylake架构的小核,按照今天的标准ipc性能标准,已经极其落后,以至于12代i5 12600k都能在单核性能上吊打之前的旗舰i9,小核唯一的作用就是给intel刷多核分数。
我先不说大小核的问题
bug10,15年出品,一直到1809 ltsc,调度负优化,强制把任务平均分配给多核,导致所有核心摸鱼,游戏帧数暴跌,我玩群星,同机在win7上帧数比bug10高三十帧。
锐龙更离谱,锐龙17年出品,号称根本不支持win7,结果别人实测只要不是后面出的游戏,dx11下,吃u的游戏win7帧数都比bug10高,像1903这种版本甚至只有一个作用,就是修正锐龙负优化,但也就从70%优化到90%,仍然是负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来自于新时代的cpu,在本来就应该不支持的旧系统上,表现还比新系统要好?只能得出一个答案,你软和牙膏厂烂饭吃太多,一个全大核,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的东西,wintel联盟都会以创新为由给你整出一大堆烂活,最后又改回去。拿ppt糊弄人技术力为负,连混kpi都不会只会加咖喱味的代码把前辈的遗产霍霍完跑路。
bug11这个……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期待软粉用wintel联盟强大的技术力来打本辣鸡的脸捏
我觉得挺好的
记得上一次手动指定线程运行核心和运行优先级还是PD时代
大小核让我重新想起这个操作,感觉人一下子就回到了少年时代。
感谢intel让我变年轻
两个原因:1、大小核有利于厂商但对消费者无感;2、新的硬件、软件平台需要过渡期。
作为用户,其实我们只关心硬件最终提供的性能,顶多加上软件优化能提供什么样的体验提升。厂家如何实现的,除了极个别的爱好者、软件开发者以外,其它用户可以说是不关心的。
CPU频率难以继续提升,单核性能提升艰难已经很多年了,这个稍微关注点硬件的朋友,不管理解不理解,大概都知道有这么回事。这些年来的发展趋势都是增加核心提供更强的多线程性能,Intel虽然在主流桌面挤牙膏挤了十多年坚持四核,但服务器、高端桌面都一直在增加核心提供更强的多线程性能。AMD的锐龙上市以来,两次引领主流桌面核心数量翻倍,刚上市就把最高核心从4核翻倍到8核;Zen2再次翻倍到16核——至于高端桌面更是从16核到32核到64核,服务器最新的产品已经是96核,传闻明年还有128核的新品。
但AMD能做到的,Intel不一定也能做到——因为移动计算市场爆发以后,PC和服务器不再是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了,Intel因为一直坚持x86路线而缺席了移动计算市场,加上制程工艺的技术路线选择错误,所以当前的制程工艺是落后于AMD的代工厂——台积电的,尤其是功耗表现,台积电给功耗及其敏感的各种手机SoC代工了十多年,这方面的技术优势不是Intel可以在一两代工艺内追赶超越的。
所以Intel为了在制程落后的前提下要追赶AMD的核心优势,引入了手机SoC上常见的大小核架构,这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毕竟现代CPU设计,尤其是桌面CPU,可以说是螺丝钉里做道场,要兼顾市场上已有的数千万种软硬件兼容性、性能、功耗、成本,这里面的平衡取舍,连我这个外行人想着都觉得难如登天。受限于制程,成本、功耗都落后的前提下,既要兼顾兼容性还要追赶对手的性能,一方面继续用功耗较高的大核提供单线程性能,另一方面用能效表现更高的小核提供多线程性能的确是一个相当不错,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手段——起码我这种外行是想不出其它。
不过上面我说的这些,对于用户来说完全无感:Intel你制程技术落后,你要控制成本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只看关心我花了钱能买到什么样的性能。Intel的性价比低了我就去买AMD啰,或者反过来你Intel愿意赔本卖吆喝,虽然成本高但价格一样性能更强我就买你Intel的。
大小核虽然是很有效的方法,可以让Intel在制程落后时追赶AMD,但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大小核也一样。虽然单线程多线程性能都很强,但起码有两个缺点:
1、应用的线程数量多于大核数量但又不能完全用上全部小核的时候,性能要比全大核要差。例如13900K是8P16E,那么9~16线程的应用大概率是16核的7950X更强的——如果这个应用单线程性能在两种CPU上表现都差不多的话。
2、操作系统、应用需要有有效的调度策略,保证对应的线程使用适当的核心来运行。例如追求高速响应的交互线程应当在大核上运行,追求低功耗或者吞吐性能的线程尽量用小核运行。先不说很多现有的应用和操作系统并没有进行相应的优化,即便进行了优化的,也意味着用户需要升级到新版本——很多用户是不愿意接受的。毕竟旧版本我好不容易用习惯了,新版本除了对新硬件优化外往往还有很多其它改动,需要我再花时间去熟悉与习惯——如果要花钱升级,甚至新版本把我经常用的某个功能砍掉了、表现更差了,那就更不用说了。Win11上市一年多,升级免费,但市场占比才刚过15%;另一方面,Win7占比还有9.62%——上个月还在10%以上,Win7发布至今13年了,替代的Win8也发布10年了,不算中间小改版的Win8.1,再下一代的Win10发布至今都7年了。所以必须要升级到Win11才能有效进行调度,而且实际上即便升级到Win11依然会有调度错误的场景的大小核架构,被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所不喜,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PS:至于说跑分成绩骗人的,我只能说,只要没有出现调度错误问题,你能找到几个实际性能大小核不行的场景出来?我上面所说的9~16线程性能差也只是理论,实际上这样的例子又有多少?大部分应用程序其实都是吃单线程,顶多四五个不同任务线程的传统应用(包括游戏);其余中的绝大部分则是64核心甚至上百核心都能吃满的渲染、编译等应用。就那么几个个别的例子真就让他碰上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数码 最新文章
为什么大型直升机都是头顶上一个大螺旋桨的
如何评价 龙芯老总胡伟武的爆料:下一代八核
想要入手一款能畅玩市面上所有游戏的游戏本
2024 年扫地机器人有哪些推荐?
iOS的墓碑机制这么厉害,为什么Windows、Li
如何看待华为发布会被指造假?
如何看待华为 Pura 70 系列超高速风驰闪拍功
碎纸机是干嘛用的,撕个纸还要用机器,真是
小米真的是为国为民吗?
华为发布 MatePad 11.5 S 平板电脑,该产品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15 10:28:39  更:2024-01-15 14:20:22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