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数码 -> 至今为止,cpu中有哪些“神u”? -> 正文阅读 |
|
[数码]至今为止,cpu中有哪些“神u”?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cpu在电脑中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至今有哪些性价比高的可称为“神u”? |
只需要用铅笔在CPU上画一笔, CPU的价格立马从500多块钱变成3000多钱。 2000年,AMD推出了毒龙600CPU,这款CPU地位低端,必然相比高端砍了不少。而且在那个疯狂的上古全民超频年代,AMD为了防止毒龙影响到自家高端产品的销量,毅然决然地就锁死了毒龙的倍频。 但是AMD做事却没有做绝。DIY玩家们发现,AMD似乎只是把毒龙上的CPU附近的L1缓存金桥切断了,内部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于是当他们用导体材料把金桥连接起来时,奇迹发生了。毒龙的锁频消失了!打开BIOS一顿猛超,0.6GHz的毒龙甚至还能超频到1GHz以上,80美元的毒龙性能逼近当时的360美元速龙950。 |
|
右上角圈选的即是金桥断裂的地方 要知道,那时候AMD,英特尔的1GHz处理器还没有憋出来,反倒是自家的小弟跳起来暴打了大哥。 而在听到这个消息,那时的超频界都沸腾了。但是,这样的导体材料怎么找啊。当时大佬们都是用的金属焊上去的,但奈何家里没有这些条件,只能干巴巴地羡慕着。 于是就有铅笔导体这样的天才想法。毕竟铅笔中含有石墨,石墨是导电的啊。把铅笔在金桥上的断口涂抹一下,不就可以了吗? 但是铅笔也有要求的,铅笔也含有粘土,粘土成分一高,导电性就不行了。所以铅笔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学问。而经过玩家们的探索,他们发现削尖的2B铅笔是最好的选择。 这么一试,果真成功了,铅笔大法就这样风靡了超频界,直至今天,仍是一代传奇。 但是,那时的AMD毕竟已经翻身了,在行业领导者的底下发生了这种事情,怎么能放过。于是AMD也就表面笑嘻嘻,心里暗自骂街地把这种封锁倍频的方式给封锁了。所以铅笔超频也就成了一代的神话,不再出现了。 AMD毒龙CPU:铅笔也能超频?史上最古怪的超频方式?baijiahao.baidu.com/s?id=1661395260941359378&wfr=spider&for=pc&searchword=AMD%E6%AF%92%E9%BE%99%E9%93%85%E7%AC%94%E8%B6%85%E9%A2%91 |
|
|
最近 30 年,按时间顺序排列,代号和理由附后。 ( 注:只含桌面或魔改型号,持续更新中… ) —— 1992 ~ 1999 年 —— Intel i486 DX2-40 → 超频 / FPUCyrix CX486 DX2 V66 / V80 → 性价比 / FPUPentium MMX 166 P54CS → 超频 / 指令集Celeron 300A Mendocino → 超频 / 性价比 / 魔改Pentium III 500E Coppermine → 超频Celeron 566 Coppermine → 超频 / 性价比 —— 2000 ~ 2009 年 —— Athlon 700~1100 Thunderbird → 突破GHz / 性价比Duron 600~800 Spitfire → 超频 / 性价比Celeron 900A~1300 Tualatin → 超频 / 性价比Athlon XP 1700+ Thoroughbred → 超频 / 性价比Duron 1.4G / 1.6G Applebred → 开L2 / 超频 / 性价比Pentium 4 1.6A / 2.4C Northwood → 超频Celeron 1.6 / 2.0 Northwood → 超频 / 性价比Sempron 2x00+ Thoroughbred-B / Thorton → 超频 / 性价比Athlon XP 2500+ Barton → 超频Pentium M 7xx Banias / Dothan → MoDT / 超频 / 架构Athlon 64 3000+ Venice → 64位 / 超频Sempron 2800+ Paris → 64位 / 超频Celeron D 346 / 352 Cedar Mill → 超频 / 性价比Opteron 144 / 146 Venus → 超频Core Duo T2050 / T2500 Yonah → MoDT / 超频Core 2 Duo E6300 / E6600 Conroe → 架构 / 超频Celeron 420 Conroe → 架构 / 超频 / 性价比Core 2 Duo E4600 / E6320 Conroe → 架构 / 超频Pentium Dual-Core E2140 / E2160 Conroe → 架构 / 超频 / 性价比Core 2 Quad Q6600 Kentsfield → 四核 / 超频Core 2 Duo E8200 / E8400 Wolfdale → 超频Pentium Dual-Core E5200 Wolfdale → 超频 / 性价比Athlon X2 5000 Regor → 开核 / 超频 / 性价比Athlon II X3 4xx Rana 、X4 6xx Thuban → 开核+开L3Phenom II X2 5xx Callistoh 、X3 7xx Heka → 开核+开L3Xeon E54xx / X54xx Harpertown → 魔改 / 超频Core i5-750 Lynnfield → 超频 —— 2010 ~ 2022 年 —— Core i5-2500K / i7-2600K Sandy Bridge → 超频Xeon E5-16xx / 26xx Sandy Bridge-EP/EX → 多核心Xeon E3-1230 v2 Ivy Bridge → 性价比Celeron J1900 Bay Trail → 软路由和NAS / 功耗Xeon E3-1230 / 1231 v3 Haswell → 性价比Pentium G3258 Haswell → 超频 / 性价比 / 情怀Xeon E5-26xx v3 Haswell-EP/EX → 多核心Core i5-5675R / i7-5775R Broadwell → 魔改 / 核显 / eDRAMCeleron J3455 Apollo Lake → NAS / 功耗QL2X / QL3X ... Kaby Lake ES → 性价比 / 魔改QQLT / QQLS ... Coffee Lake ES → 性价比 / 魔改Core i3-8100 / 9100F 、i5-9400F Coffee Lake → 性价比 / 魔改CC150 Coffee Lake → 性价比 / 魔改 / 洋辣鸡Ryzen 5 3500 / 3600 Matisse → 性价比Ryzen 5 5600G Cezanne → 性价比 / 核显Core i3-12100F 、i5-12400F / 12600KF Alder Lake → 性价比 让我选出第一名,一定是 Core 2 Duo E6300 。它的默认频率只有 1.86GHz ,只要内存不限制,可以超到 3.5GHz 以上。在 2006 年下半年,很多 DDR2 667 具备冲击 1000 的潜力,按 1:1 分频刚好对应 500*7 = 3.5GHz 。做好北桥散热,甚至有机会冲击 530*7 ,实现频率翻番。 无需异常高电压和特殊散热,就能以两倍于默认频率 ( 从 1.8 到 3.6 ) 工作的 CPU ,E6300 基本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 补充:另一个是 E21x0 ) 。另外,E6300 取代的是末代 NetBurst 的 Pentium D 915 / 925 这种辣鸡 U ,默认已经有跨两三代的性能领先,超频后直接掌握天顶星科技。 别只收藏,欢迎补充和留下看法哦~ |
大学学单片机开发:Intel原装的8031一片,手册写的时钟6Mhz。真不巧6M晶振没有好的了,师弟一拍脑袋摸出了一个14M的一插。通电程序立刻开跑,一点异常都没有。 真牛B啊 |
不请自来。 很少人知道的E5-2689,个人认为是垃圾佬最后的归宿。面向OEM市场的U,Intel ARK里连资料都没有。 8C16T,默频2.6GHz,单核睿频3.6GHz,全核睿频3.3GHz,目前(2022)每颗只需¥60+。 唯一缺点就是功耗墙设置的过低了只有115W,很容易撞功耗墙。 以下所有的东西都基于偶然之间80块捡到了张X79的广达双子星刀片服务器主板,还带原厂的万兆网卡和PCIE RISER。然后就有了一切纯手搓的,看似垃圾堆,实则充满力大砖飞暴力美学(zhazha)的我的日常用机。 |
|
一切都纯手搓,外面看着还行 |
|
里面就见笑了,反正盖起来眼不见心不烦 |
|
经典数框框跑分 然后就是喜闻乐见的跑分环节 |
|
CPU-Z,看似平平,实则差不多打平11900K |
|
读写跑分总览 |
|
不需要D5,8通道D3也是能干到70GB/s |
|
|
|
|
|
价格 简直便宜到离谱 CPU:2×E5-2689;¥130 内存:16×4G DDR3 1600 REG ECC;¥300 主板:广达双子星;¥80 显卡:翔升GTX1650单槽刀卡;¥730 电源:IBM服务器12V 675W电源;¥35 其他零零散散的算不清了,其实手搓机箱的成本不低,有一部分配件比如硬盘SSD也是自己抽屉里剩下的没法算 功耗 功耗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邪乎,我用钳形表测的12V电流,啥也不干在5-6A左右,大概60-70W徘徊,如果只插两根内存条的情况下能低到4A+,也就是50W左右。 全机所有部件满载的情况下,测得电流33-35A左右,大概400W多点;如果直插两根内存条的情况下能做到30A出头,大概360W。 所以并没有大家整天说电费亚历山大那么邪乎 然而。。 我并不跑啥运算,也基本不干啥重活,也不跑啥编译、虚拟机,我真的就日常用用Word写报告,B站看看4K,没了。。。所以搞了半天就为了看着爽看着好玩。 |
Amd锐龙r7 7840hs 理由如下: 1.超低的售价,他的价格等同于英特尔13500h的价格,但几乎所有的性能指标都远优于13500h,在超薄本的功耗下甚至于远超13900h多核 2.自带的核显GPU简直是甜点性能,对于我这种电子阳痿,偶尔陪老同学吃鸡、apex、战地1等来说,完全够用,而所谓LOL、cs2更是随便玩 3.超低的功耗表现,54wh的鸡哥垃圾电池,标压d5内存下,离电玩CSOL这种游戏竟然能不卡,这是我家所有笔电(一台thinkbook16-13500h、一台神舟z7的10700h)都做不到的,且能玩将近5个小时才关机,连wifi办公甚至于7个小时,简直像假的x86,而这全都是7840带来的 4.超强的轻薄本多核性能,在54w的功耗下,多核能跑到13700h游戏本全性能的92%以上,简直离谱到家,甚至于Python的深度学习出图,它一个超薄本CPU比同学6大核的13700h还快些,也不知道是不是大小核调度所以英特尔这一块慢的多 5.zen4在amdCPU中ipc的强大,虽然zen4IPC比不上13代英特尔,但是由于对比前代zen3的进步,其本身的单核就和英特尔差距很小,即使和最强的桌面i9移植(13980hx)比,也只是(1750-2200)差距25%,对比同类型的13700h和13500h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差距,多核甚至于强于桌面端i5 13490f |
该问题原本是怀旧向,现在开始被吹系的广告水文慢慢渗透,甚至还有设置筛选后显示评论的。 原本锐龙7000系性能就不怎么强势,再加上只能支持DDR5,是不是神U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我看悬。 这些打广告的,甚至提也不提第一个冲上1GHz的速龙,巴顿2500+,开核FX5000,开核B59,开核640T,羿龙955,一代锐龙,,5800X 3D。 |
要看如何定义“神”这个概念,一般来说我理解就是“无比杰出”值得被铭记,在某一些方面成为了一个标志的存在,可以说是达到了“开宗立派”的级别。 作为一个25年老电脑玩家,来大概说下: 一,远古时代 1,赛扬300a |
|
虽然完削减了L2缓存,但超频能力强,性价比极高,成为CPU超频的祖先,影响了后面相当多的产品,低价CPU第一次不再低能了。 2,速龙 1G |
|
第一款时钟频率达到1G的CPU,在哪个大家都看电视,而且电视广告狂轰滥炸的时代下,第一个突破1Ghz频率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商,很多人第一次在这个时候认识了这个小厂商,能在频率大战中领先一步,连久负盛名的“图拉丁”都不好使。 逼Intel出了“矿渣”系列CPU,也算是AMD历史上的第一次Yes了。 3,速龙 巴顿2500+ |
|
0.13微米感觉很遥远了,换算成现在也就是130nm,想想都很土。 而巴顿核心的2500+实际上和3200+没区别,随便超频就上去了,实际上很可能是AMD把3200+直接降频拿出来卖从而抢占市场,当年装机标配之一,当然还有已经被完全忘却的升技NF2主板。 这个也是爆款cpu的祖先,印象里第一次出现去电脑城买CPU很多人就是直接说要2500+,别的一定不会考虑,而不是看装机员拿报价单来给你介绍半天。 4,奔腾4 2.4c |
|
第一款拥有超线程HT技术的家用cpu,是当年品牌机高端的标配,虽然当年HT技术的调度存在问题,很多臭打游戏的直接是主板里关闭的,甚至在Core2系列里全部取消,但多年后经过无数次的优化超线程ht也终于成为了AMD和Intel两家的标配,也不会有人在BIOS里直接关闭了。 2.4C作为第一款多线程桌面CPU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现在点开任务管理器看着密密麻麻的CPU窗格,却忘记了这位最早能弹出多窗格的CPU曾经是现在所有多线程多任务CPU的先驱。 5,Athlon64 3000+系列 |
|
桌面上第一款64位处理器,现在看起来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很少有人用这款CPU坚持到普及64位操作系统Windows7 64,还在它对32位兼容性还是非常好的。 比较恶心的是这款CPU还分了754、939两个接口,区别就是对内存双通道的支持,加上发烧级的940,同时有三个接口共存,是非常恶心的操作。 但这款CPU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在桌面端第一次把内存控制器从北桥整合到了CPU的内部,极大的降低了内存交互的延迟,也彻底消灭了前端总线FSB这个概念。 |
|
尤其是在对内存非常敏感的游戏里,哪怕是频率差上好多,,Athlon64系列可以秒杀Intel的Pentium4系列,比如当年最火的画质标杆Doom3,两家CPU表现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如今CPU内置内存控制器已经成为标配中的标配,主板的南北桥概念也基本上没有了。 6,奔腾M(Pentium M)移动处理器 |
|
以色列实验室开发的处理器,采用能耗比极高的设计,后组成了Intel“迅驰”品牌,这熟悉的LOGO是很多人第一台笔记本上的标配。 由于采样了优秀的能耗比架构,Pentium M系列用1.8的频率就可以达到桌面3.0的性能,功耗却只有1/3-1/4,后Pentium M的架构取代桌面的各种NetBust架构,成为Core系列架构的直系祖先,一直到现在都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Pentium M具有极其非凡的意义,在哪个大家都以频率至上的年代第一次有了低功耗+高性能=高能耗比的概念,标志着CPU在“野蛮生长”远古时代进入了“注重能耗比”的近代,是CPU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二,近代 1,E2140 |
|
经过研究发现“2140秒全家“是“Intel默秒全”的直系祖先,E2140作为Core2系列里的低端CPU,该CPU的超频性能以及稳定性十分强悍,最高超频到3.2GHz(两倍主频)仍然可以稳定工作。 也是Intel绝对优势+AMD沉寂时代的开端,整个CPU近代时期几乎都是Intel的天下,也是Core架构的天下,而E2140就是开启近代的先驱。 2,Q6600系列 |
|
第一款桌面普及型的4核心处理器,虽然是“胶水”4核心,但实际上表现出来的性能能达到单核心的3.7倍性能,价格却让大部分买家都可以接受,多就是大于2,从此桌面CPU的双核心大战直接烧到了多核心大战。 Q6600的出现也让AMD包括当年使用IBM的Mac都有点措手不及,只能推出了双核心X2套装的套餐,比如AMD 的4X4平台的FX-7X系列。 |
|
SocketF 也就是Socket 1207这个平台是AMD专门用来对抗Core2的,是AMD最早的LGA接口封装的主板,但最终结果并不理想,两块FX70系列都打不过Q6600,功耗还上天,国内几乎没有,只能在《微型计算机》杂志上看到。 |
|
FX60曾经是最高端的象征,都采用专用接口Socket 940 而前不久AMD的FX60还能完美压制Intel的奔腾的各种至尊版,在Core2后一夜回到解放前,只能说时代变了,现在这SocketF 和Socket 940两个平台都几乎被人遗忘了。 最搞笑的就是当年的Power Mac G5 |
|
搭载了2个Power PC G5 双核心处理器,由于发热量巨大,苹果不得不给他设计了2个巨大的水冷散热器。 |
|
然而这套如此夸张的设备的整体性能却并没有超过随便一个50块风冷小风扇就能压制的Q6600(不超频情况下)。 E2140和Q6600轻易秒杀了一众宵小和我们常说的在战斗机里五代机可秒杀四代机,线列步兵战术秒杀各种冷兵器一样,CPU进入近代以后对远古时期的架构都是跨代级秒杀的。 |
|
英法的近代部队打清军经常打出清军全被击溃,自己伤亡个位数的战绩 作为近代CPU的先驱,E2140和Q6600因为代差给其他厂商带来的恐惧是现在几乎无法想象的。 众多DIYer第一次看到在代差的情况下,结果居然是单方面的屠杀级别的表现。 |
|
这款处理器系列的生命非常长,到现在还有人电脑里还在服役,我就有一块40元收来的Q9400,加上主板内存一共才100块出头一点点,还能在HTPC里继续用,拿来播放视频什么的都可以,但HEVC只能支持到1080P,4KHEVC的话软解码就非常吃力了,只能播放24~30帧率的低码率4k,当然加个显卡以后实际上还是能用。 3,i7 920系列/2600k系列 |
|
这两款比较接近,为了省略,把两个放一起说了。 在Core2的辉煌后,INTEL推出了 Core I系列处理器,在这款 i7 920处理器可谓是集近代处理器之大成:HT技术,睿频技术,多核心原生互联技术,cpu整合内存控制器,核心显卡等等。 几乎完全奠定了现代处理器的基本框架,一个不少,现在所有的CPU几乎都是他在他奠定的框架下设计的。 这款只有2.66G主频的酷睿i7,由于架构先进且具有睿频技术因此各方面都大幅领先于上一代的旗舰Core2 Q9650(主频3.0G),同时功耗略低于酷睿2 Q9650。 |
|
2600K系列作为920系列的优化版,继承了前辈的所有优点,并弥补了920系列最大的短板~和i5非同平台,是的,当年i7系列都是专用的1366平台,以表示和主流处理器的差异,实际上还是为了卖主板。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1366平台主打的三通道内存没达到预期,内存频率提升太快了,三通道的带宽也没有太大优势。 2600k系列虽然是920系列的小幅优化版本,但提升非常之巨大,并且有些极强的超频能力,是八代酷睿之前换代提升最大的一代,当年如果购买了这个平台现在都可以流畅的运行绝大部分应用。 当然也很不幸,按你2600k以后就进入了万恶的牙膏时代。 |
桌面端: 1.i5-2500K,十年前的它在当时拥有非常扎实的基础性能,加上2代酷睿又特别能超频,全核4G是基操,全核5G是平均水平,它在当时开启了牙膏厂暴打AMD全家的辉煌传奇,如今搭配Z系板超一下频依然能打。 2.r9-3950X,家用平台第一颗16C32T的CPU,是AMD融合ZEN+的研发思路(单核落后多核凑)和ZEN2的硬件架构做出来的贵物,是广大生产力用户的福音,搭配一块便宜的X470主板即可拥有不亚于HEDT平台的生产力。 3.r5-5600X,它可能也妹想到自己一出场就能跟隔壁一挑三,替昔日的推土机老大爷和ZEN1老大哥报仇(代价就是首发价格奇高,AMD涨价比英特尔还狠)。 4.r7-5800X3D,AMD三缓堆叠工艺的处女作,打网游无敌,同时也是AM4平台升级的终点。 5.i5-12400/12490F,英特尔最后一代全大核i5,优秀的单核性能,没有调度问题,完美兼容win10,曾经是臭打游戏的不二之选。 6.i5-12600K,i5吊打i9第一人,12100吊打7700还算能理解,但12600k一出场就把上一代老大哥11900K干趴就很不讲武德。无论是理论跑分还是游戏实测,首发价格更便宜、功耗更低的12600k都力压11900K一头。 PS:看了一圈好像都没人说移动端,那我替移动端的垃圾佬回答吧。 移动端: 1.i5-8250U,受到AMD的压力,牙膏厂第一次将4C8T下放至低压U,摘掉低压U性能差的帽子。能耗比优秀、性能不错、价格不贵,它在当时可是性价比之选,哪怕是今天拿来办公也非常顺手。 2.r7-4800H,AMD第一次在移动端大力出奇迹,使得当时刚普及4C8T的普通笔记本进一步向8C16T迈进,加上其不错的单核性能,曾经高贵的6C12T高压U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 3.i5-1135G7,牙膏厂第一次将高性能Xe GPU下放至i5,带有80Xe单元的1135g7在今天甚至能流畅打1080P低画质原神。 4.i7-11800H,第一个被官方魔改当桌面平台的移动端CPU,8C16T的它在供电和散热良好的前提下甚至可以和隔壁的r7-5700X比划比划。 5.r7-6800H,AMD第二次在移动端大力出奇迹,虽然CPU规模和5800H相比变化不大,但是它的制造工艺是当时台积电6nm工艺,能耗比极其优秀,一举解决了传统笔记本的续航问题,真正做到续航和性能全都要。除此之外,它的GPU规模跟独显RX6400一样,搭配高频LPDDR5的前提下核显的理论性能介于1050ti~1650之间。结果就是,隔壁老黄被迫放弃割韭菜的MX独显,推出RTX2050,牙膏厂也暂停高性能核显的研发,转而研究移动端ARC独显。 6.r9-7945HX,AMD第三次在移动端大力出奇迹,将16C32T的规格硬塞进小小的笔记本里,它的出现意味着AMD和牙膏厂的核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
普通人用到CPU高性能的场景,往往是游戏与视频处理,“神U”基本也围绕这两点诞生。 能成为“神U”的CPU,单凭自身素质往往还不够,还需要一些历史机遇。 E5200 2核2线程,2.5GHz,架构Wolfdale(基于Core2)。 历史机遇:它的生命周期(2008~2010)还甚少有4线程优化的游戏,双核+高频最受欢迎。而它作为一颗定位偏低的双核CPU,却非常好超频,甚至比E8400等大哥还好超。 它的2.5GHz组成是12.5倍频*200外频,所以不需要拉很高外频(意味着不挑主板)就能超到很高的频率。默电一般可以超到3.5,主板/散热较好时经加压可达4.0以上。 2010往后4线程优化的游戏多起来了,但它也安心退休了,把权杖交给了i3-540等后辈。 X4-955 4核4线程,3.2GHz,架构Deneb(基于K10)。 历史机遇:其实早期的它并不出彩,光芒完全被酷睿2掩盖。但因为拥有整合内存控制器(IMC),其内存性能明显领先酷睿2,这一优势在DDR3时期得到了放大。 酷睿2的CPU虽然性能很强,但它须经前端总线才能访问内存——而后者带宽有限,到头来即便主板能支持DDR3,实际也只能跑出DDR2 667~800MHz双通道的效果来。2011年以后DDR3内存开始全面普及,X4-955借此优势后来居上,可比肩i5-750,而作为老库存的价格优势也很明显。 一段时间即便相比自家推土机系列,X4-955都拥有游戏性能优势。它最终退休甚至还不是因为框框太少,而是因为缺指令集(没有SSE4.2/AVX,SSE4.1支持也不完整),后期游戏直接打不开了。 i5-2500K/i7-2600K i5-2500K为4核4线程,加速频率3.7/3.5GHz;i7-2600K为4核8线程,加速频率3.8/3.6GHz。二者架构均为Sandy Bridge。 历史机遇:Intel在与AMD的竞争中取得全面胜利后,研发策略开始变得保(ya)守(gao)。从2代酷睿一直到7代,主流桌面CPU均维持相同的规模,IPC也总共只提升2次约25%——这使得“老U超一超打新U”的招数屡试不爽。 而且2代酷睿虽是较老的32nm工艺,但因为打磨成熟+钎焊导热,超频能力反而更强于后面换成硅脂导热的3代。默电一般可以超到4.4;主板/散热较好时经加压可以达到4.7,4.8以上则还须看CPU本身体质如何。 i5-2500K超到4.4,可战i5-7400;i7-2600K如运气好超到5.0,可以比肩i7-7700K默频。 一直来到2017下半年,随着锐龙Zen架构的普及,以及8代酷睿也开始堆核,6~8以及更多线程的优化增多,i5-2500K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i7-2600K坚持得还要更久一些,现在它之所以不太活跃了,更多还是因为相关主板顶不住了,主板是远远不如CPU经用的。 E3-1230V2 4核8线程,加速频率3.7/3.5GHz,架构Ivy Bridge(基于Sandy Bridge)。 历史机遇:虽然i5-2500K/i7-2600K超频以后很强,但Intel从2代酷睿开始,对超频限制也变得比较死了(主流桌面平台只有Z系主板可以),而且超频对小白终究具备门槛。与此同时Intel又维持着低端至强与酷睿的交集,E3作为低端至强,可无缝衔接普通家用主板。 E3-1230V2作为“E3神教”的代表因此成为神U,不能超频但默频就很强,比i5-2500K多了4个线程,多核性能达到后者超4.5的水平。与此同时其功耗发热极低,标注69W TDP,实际单烤FPU只有60W上下,低端H61主板+青鸟散热器(前提硅脂没干)也很好压制。 和i5-2500K/i7-2600K相似,E3-1230V2一直战斗到2018年,才开始逐渐退休。但它的继任者就永远止步在V3了,V4开始Intel对E3做了整改,从此不能再和i5/i7同平台使用了,E3神教从此作古。 G4560 2核4线程,3.5GHz,架构Kaby Lake(基于Skylake)。 历史机遇:它诞生的2017年,正是主流游戏还普遍是“祖传单核优化”的末年。 作为定位比i3还低的奔腾,G4560被赋予了超线程技术,性能因此直追上代i3-6100。价格却因为定位的原因一度十分便宜(可搭配H110 D3主板与AMD专用条,平台价格也很便宜),成为当之无愧的平民神器。 当然相比前面几位前辈,G4560的活跃期要短得多了,毕竟问世没多久Zen就发布了,下半年8代酷睿也开始堆核。很有意思的是吃鸡这一现象级游戏,刚出来时G4560是绝对可以玩的,后面不知为何优化得越来越吃U,一度连下面要介绍的i5-8400都不太撑得住决赛圈了。 i3-8100/i5-8400 i3-8100为4核4线程,3.6GHz;i5-8400为6核6线程,加速频率4.0/3.8GHz。二者架构均为Coffee Lake(基于Skylake)。 历史机遇:挤了整整6代牙膏以后,Intel终于决心给8代酷睿扩大规模。这里还是澄清一下,8代酷睿扩大规模其实是在Intel计划中的,并非来自Zen的压力,只是恰好迎上了Zen的发布。 i3-8100经扩大规模后,直接对标上一代i5-7500;i5-8400更是超过了上一代i7-7700。而且尽管IPC因架构踏步没有变化,但Skylake架构在内存延迟一项的优势,使得它们的游戏性能长期都在Zen/Zen+之上,不想成为神U都难。 不过……这两兄弟的活跃期相比G4560还要来得更短。原因是在它们问世后不久,Intel罕见的遭遇了产能问题,原本便宜到600/1000(散片价格)的它们开始不断缺货涨价——偏偏接踵而至的又是2018年的618/双11两个购物季,于是成就了下面另一块神U。 R5-2600 6核12线程,加速频率3.9GHz,架构Pinnacle Ridge(基于Zen)。 历史机遇:参见上一段的最后一节…… 以现在热衷讨论IPC、游戏性能的风气看来,R5-2600并不是一款优秀的CPU,尤其它问世的2018年多核优化和高频内存都只是刚起步,没到普及地步,这导致许多时候它玩游戏尚不如i3-8100。然鹅谁叫i3-8100/i5-8400接连大半年都涨价缺货呢? R5-2600一直来到今天仍相当活跃,6核12线程已经足够大多数人的大多数需求,铺天盖地的“AMD yes”口号就是因它而起,而非后面的Zen2/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辈R5-5600X——尽管游戏性能强悍,一度实现了“R5默秒全”,但同样产能问题导致缺货涨价,还有下一段提到的那个问题……最终它实在没资格被叫作神U。 R5-5600G 6核12线程,加速频率4.4GHz,架构Cezanne(基于Zen3)。 历史机遇:上市时适逢虚拟货币热潮,显卡价格飞涨到一卡难求,而它具备性能不俗的核显。 这颗CPU是离大家最近的了,本文读者估计都有不少正用着它的,就不做过多介绍了。有兴趣的直接点击文末链接阅读叭,在符合需求时,现在买它来装新机也不会亏。 扩展阅读 |
讲一些记忆里比较经典的。 775硬改771平台的l5420/E5450 1156平台的x3430/3440 二代酷睿2500 e3初代二代 e5初代二代 初代锐龙1400/1700 还有千元大战3a的g5460+矿卡580 神u,要么是符合相应时代下的产物,要么就是垃圾佬的大船靠岸。 |
太老的我就不说了,我就细数2016年以来的“神U”吧,排名不分先后,只为方便做排版区分。 i5 8400/i3 8100 2018年intel发布了这一款处理器,相较于8700K这种旗舰来说,i5 8400的光芒也丝毫不逊色,拥有6C6T的规模,全核心加速频率3.8GHz,要知道i5 7400是一款4C4T 全核心加速3.3GHz的产品 i5 8400一上来就拥有对标i7 7700的性能,然后散片价格也比较好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非常受欢迎。不过后来因为苹果芯片基带抢占了大量14nm产能,八代酷睿在有一段时间卖的价格很贵。 i3 8100则是i3第一次上4核,对比曾经2C4T的i3来说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i3 8100其实和i5 7500的全核频率是一样的,所以这俩U可以直接划等号。 R5 1600/R7 1700 这是第一款中端六核处理器,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ZEN1的单线程性能偏弱,IPC只有Haswell水平,频率也不高,刚上来还有内存兼容问题,但对于当时的市场竞争形势来看,AMD一股脑把多核处理器推到了普通消费级市场效果还是非常刺激市场的。 R5 1600拥有6C12T,R7 1700是8C16T,用B350主板可以轻松超频到全核3.8GHz左右,平台售价不高,对于部分发烧友来说1600/1700是比较容易获取的多核处理器了,那时候E5 V3还有一定竞争力但是价格比ryzen贵很多。 R9 3900X/3950X ZEN2时代AMD将IPC拉到了和intel一个档次,并且对缓存以及内存上的改进使得游戏性能对比ZEN1有了明显的提升。而借助台积电7nm以及IF总线,AMD得以在单片上堆叠双CCD,所以3900X/3950X出现了。普通消费级平台上第一次出现十几核处理器,当然这个系列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打嘴炮的作用,总的来说意义还是很明显的。 R5 5600X/5800X 我思索再三还是决定把ZEN3的代表圈记到这两个上面,毕竟相比于3900X/3950X来说,R7和R5更适合普通人,而且对于39X/395X适用的工作站类用途来说,ZEN3对于ZEN2的改进不大 而ZEN3 IPC以及缓存、核间通讯方面的改善对于游戏提升非常显著,所以R5和R7在这个问题上受益是最大的。 i9 12900KF/i5 12600KF/12400F 12代酷睿是intel的一次豪赌,这是intel第一次在MSDT推广大小核,时隔一年了,我们再来看待这个问题,似乎这一步效果还算可以,发布之前的很多诟病在发布之后也减少了很多,当然大小核的问题肯定还有,还需要未来满满修复,我个人的观点是两三代能解决很多问题 而12代要找代表,我认为是12900KF/12600KF以及12400F,i9是旗舰,在很多项目上大幅改善了上一代产品的劣势,i5K拥有打败上代i9的能力,而i5 12400F则在中端乱杀,功耗也都不高,平台价格也可以接受,12代的散片也全面3年质保了。 TR 3990X 我想了一下,这颗U还是要写一下。毕竟这也是曾经认可度最高的一个产品了,是IF总线的集大成者,单U 64核128线程,默认有280W功耗墙,但是开启PBO之后可以解锁这个功耗墙。3990X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觉大多数测试软件里单U多线程性能的上限,直到5995WX的推出才把它推倒,但是我认为5995WX的影响力是远不如3990X的。 i3 10105F 这个i3我必须要单独给一个介绍,虽然是14nm时期的产物了,架构是Skylake,但是拥有4C8T,全核加速4.2GHz,散片价格非常便宜,常年460元左右,不管你们是怎么看,我是很看好这颗产品的,性能略高于i7 7700,功耗非常低,搭配的主板价格很低,所以在我看来,i3 12100F价格不降到这个档次来是无法取代它的 它依旧可以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占据低预算的主机,低预算工作主机、游戏主机用i3 10105F我觉得挺好的。 等待补充..... |
upd 2023.01:更新了几款 CPU。 --- 首先说明,没有绝对的性价比高,只有相对的性价比高。 比如 e5 这类的 cpu ,小白去买还要挑好用的 x79x99(相对普通主板较难),u便宜但是板子不容易挑到适合的,对于他们来说还不如 2/3代 ryzen 或者 10/12 代平台少折腾。 而对于垃圾佬来说,如果手上有好的x79 x99主板而且知道怎么调教,u便宜性能够那么对于垃圾佬来讲就是神u。比如 2666v3 。 类似的,六七八九代魔改u的适用人群应该是手上有1151 22nm芯片组主板的垃圾佬;775 771 cpu 是专门捡垃圾的垃圾佬的非主力机专用;像是 11900es qvye 这种u降价之后,是 400/500系主板用户升级不太功耗爆炸的u。 总而言之,性能好,价格便宜,也不一定适合你,因为各种 pcie 通道分配,主板供电、兼容性、bios、稳定程度等问题也需考虑。 然后分代谈 cpu.775之前太古老就不谈了,只收集 msdt 平台的 u 。 LGA771/775 L5420,E5450 。这两个 cpu 均可魔改在 775 主板上超频点亮,可以超 3.6G 。对于当时 cpu 主频在 3Ghz 上下的时代,很不错了。性能处于 2/3代i3 的水准,指令集缺失和落后架构在现在看来就是时代淘汰的产物。 LGA1156 x3430/x3440 。可以超频,是1156平台升级的首选。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主要是因为它所配套的 h55 p55 主板已经十分老旧。 PGA938(AM3) x4 955,这个u可以超频,和775平台差不多。在 ryzen 之前是为数不多的 amd 神u之一。架构也很古老了。 LGA1155,Sandy Bridge/Ivy Bridge 2500k 2600k ,这两颗u是9代之前最后一代钎焊,而且很能超,2500k超频刚 8100 也不是问题。 E3-1230(v2) ,e3 神教教头,功耗不高,性能不低,价格适中,当时是一颗不错的u。 这类u适合老平台(比如 h61)升级,主板供电足够的话就行。 LGA1150,Haswell/Crystal Well 这一代没啥亮点,E3还缩水了,但是开始出现魔改u。4980hq 原来是 bga1364 的接口,但是商家把它魔改到 1150 的板子上面就可以超频用了。4c8t 液金 超频,这对当时垃圾佬来讲是个不错的选择。 2023/01 补充说明:最近看到 P106 吧里面有很多都是四代酷睿 E3 神教配合 P106 的,因为二三代酷睿搭配 P106 多多少少都有点问题。所以 E3-1245v3 和 1265lv3 还是有它的用武之地的。四代酷睿 E3 可以全核锁 3.7? PGA1331(AM4)zen/zen+ Summit Ridge/Pinnacle Ridge ryzen 出来之后全系其实都很不错,低端下放了 4c8t 的 1400 对标 i5-7400 ,高端下放了 8c16t 的 1700x 。当然当时出来问题还是很多,所以 zen+ 的 2600x 2700x 修复了一些问题。(其中 1600AF 1200AF 就是 2600x 2300x,AF 是因为它的产品序列号末尾是和二代锐龙一样的 AF) 不建议新买,单核追不上 skylake ,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至少来讲垃圾佬能捡到 amd 的能用的u了。如果不考虑折腾代价的话,可以考虑入手 2600x 2700x 。 PGA1331(AM4)zen/zen+ APU 这两代其实没有什么推荐的 APU,因为还用着 14nm/12nm 工艺和 4 核心的规格纯属鸡肋。不过在 2019/2020 年也是 ITX 的狂欢,因为它的核显性能不错,同时 CPU 性能也可以和 i3-8100/9100F 持平,在那个垃圾佬 4c8t 能够满足的年代,低价的 zen+ APU 是不错之选择。 只不过笔记本还没啥出色的产品,因为当时 APU 通道和三缓都被阉割得很严重。 LGA1151 6/7/8/9 代+笔记本魔改u+至强u ryzen 逼出了 i7-8700k 这种u,给 i5-8400 和 i3-8100 也提升了规格,所以真正造福垃圾佬的还是 i3-9100f i5-9400f 这类低端u 。而且因为 intel z370 本质就是 z170,所以桌面u兼容了 14nm 和 22nm 芯片组,这就使得魔改成为了可能。华擎的 z170m-ocf 可以直接上八代u。 一开始是 d大 等技术大佬尝试出来了魔改 u 的技术,屏蔽部分针脚即可上魔改;一开始是使用 i7-7700k 屏蔽过后的 i3-8350k 上机测试,后来逐渐推广到了所有四核 u ,再后来推广到了六核 u 和 i7-8700 ,最后 6/7/8/9 代都能上 22nmPCH 的主板了。 之后,闪电等一众大佬研制出来了魔改u的技术,KabyLake 的 ql3x 和 Coffee Lake-H 的 qqls qtj0 qtj1 qqlt qtj2 这类 bga1440转lga1151 的u(这类 cpu 只兼容 22nm 芯片组,但是可以上 8,9甚至10代笔记本,因为南桥也是22nm的),很能超而且还便宜。(笔者曾经拥有一块 qqlt ,可以打 10600k 默频)甚至后来有人研制出来了 14nm PCH 的魔改 u ,比如液金家的 10870H 魔改 + b460 。 不过不建议新入 LGA1151 平台,毕竟新平台升级空间都足够而且性能强,一个 5600 就可以薄纱所有 1151 平台的 u 。考虑升级老平台的话可以用 9400 这类u,再次可以刷 BIOS 上至强,如果不考虑折腾代价可以用魔改u。 PGA1331(AM4)zen2 matisse/renoir 3000系列桌面端,ipc 追上了skylake(coffee lake) ,同时频率变高,三缓翻倍,支持pcie 4.0。这在当时是一件好事。 4000系列移动端/APU,千呼万唤始出来,出了个大招,在轻薄本上丢了个 8c16t 的 4800u ,能耗比直接大涨。4000系 APU 才是农企在笔记本领域翻身的开始。zen2 架构整体也不差,能耗比 这一代的意义就是 16c32t 全面普及,比如 3950x 。它把对面的 9980xe 杀得片甲不留。 LGA1200 comet lake 这一系列 Intel 又有一定的性能提升,全系支持超线程。10600k 当时就是不错的u,10100f也是垃圾佬的至爱。还有 qsrj qsrk qsrl qtb0 qtb1 这类es u也不错。 这一代标志着 intel 在 zen2 的打击之下勉强站稳脚了,也基本奠定了后来处理器的格局。十代酷睿也是品牌机大量铺货的产品。 PGA1331(AM4)zen3 vermeer/cezanne vermeer 打了 Comet Lake 一个措手不及,提升很大,5600x 都能和 3700x 55开。 现在 AMD 给它们降价了,5600/5600g/5500 都是垃圾佬的好选择。 可惜积热是 vermeer 架构的痛,而三缓16MB是 CZN-APU 的痛。 我之前预言 5600g 卖800,现在它跌倒 700 的价位了,而 5600 也是 700 价位的不错选择。不过板 u 守恒定律,主板普遍都涨价了上百块。不过 5700g 确实没有大幅降价,原本要出的 5700 也搁置了。笔者现在就是使用 CZN-A0 的 5800H 笔记本。 另外 CZN 在笔记本端也是大受欢迎,提高的频率和提高的单核性能还有更多机型使得 AMD 笔记本性能更加不错。 vermeer 3d 的 58x3d 是臭打游戏的神 u ,AMD 增加了三缓,对游戏性能来说有了显著提升。当然对散热和专业软件来讲可能会有负优化。 BGA1787 Tiger Lake 这一代是 Intel 的 10nm 笔记本 u ,为什么要提呢?因为铭瑄出了个有意思的主板 11800H ,后来就有火神的 11800H 及其供电加强版了,而微星也出了 11260H 的主板。 十一代酷睿桌面端有所倒退,进步不明显,但是其移动端和服务器端还是抢先用上了 10nm ESF 的制程,经过三代的改进 10nm 终于能够高频高能了。11800h 对 5800h 在高功耗高性能释放的时候,还是要略胜一筹的,新技术(pcie4.0)的支持和完整的 L3(24MB)也是比 5800H 强。 为什么最近出了这些主板呢?因为清库存所需,自然11代笔记本u就便宜了。 LGA1700 Alder Lake/Raptor Lake i5-12400F 已经成为垃圾佬目前的甜品 U 了(和上一节的 11800H 打得有来有回),因为它的缺点在垃圾佬的使用环境下不明显。优势在于散热易,性能强,游戏快,同时不挑主板、不挑内存,不挑系统,价格 800 左右。同样还有缩减预算的网游神 u 12100F 。 这一代 12100F 已经成功追上了 8700k,10400F 的性能,和 5500 各有千秋。 有意思的是 ADL 的 ES 普遍 PCIE 有问题,这导致它们卖得很便宜但是垃圾佬仍然会捡;而 RPL 的 ES 修复了 PCIE 的问题同时也和 RPL 性能接近(不过现在还是很贵)。再等半年,有可能是一代 QTB0 一样的 ES 。 |
|
|
|
|
先说正常的神u,以core 2以后为主,太早的赛扬300A,P4-2.4G,P3-800, P3-1.4G,速龙1800+,2500+这里不讨论了。 正面的神U:Core 2到一代i系: E21x0系列,当时低端的神器,轻松改外频超频,从2G不到超频到3G+很轻松。 E6300及E6320,可以通过改外频超频,同样收益很高。 速龙FX5000+ :开核的始祖,引发了后续的开核狂潮。 速龙5600+~6400+:am2接口入门产品,没记错用它们可以在2000元以内装机,而且全是新品,这可是2007~2008年。 r7">E5200,明星CPU,尤其是五电容版本。 Q6600,2007~2010年的iu中高端热门产品,同样很能超频,i系发布以后退守中端,直到被初代i3取代。 速龙245/250:2009年前后的a家低端热门u,没记错和友商的E5x00系列是当年的网吧标配。 速龙4xx,很容易开核成四核,同样还有羿龙7xx。 羿龙2 955:a家中高端热门CPU,生命力非常顽强,对战友商q9xxx系列和初代i5,后期甚至pK友商3代i3。 速龙640,中端热门cpu,性能不亚于友商q8000系列,后期甚至还有从6核羿龙的残次品,可以开核。当时的a家开核成风。 羿龙2 1055T :廉价的6核,性能还不错,价格也不贵,虽然在2010年前后为6核优化的消费级应用并不多。 i7-920:x58的入门产品,默频才2.66G,但可以通过改外频轻松超频到3.6G乃至4G,非常火热。后期的xeon 5650则是6核版本,2013年以后是垃圾佬的最爱。 i3-530:初代i3,默频就2.93G,在2010年那个多线程优化并不十分充分的时代,i3以2c4t很受欢迎,也可以通过改外频超频。 i7-870:生命周期内虽然不温不火但在2013年以后是垃圾佬的最爱之一,六七百就能买一个性能和时任i5差不多的产品,而且可以通过拉外频超频,功耗也比i7-9xx系列低多了。 Xeon 3430/3440:是后面e3系列的前身,在2020年以后马云家也就20元不到。 以上CPU都可以通过改外频超频,当然羿龙2 955黑盒版可以直接拉倍频,不过以后的CPU就很难了。不过core系列由于没有内存控制器,在2012年之后性能很快落伍,初代i系和同期的au由于缺乏avx指令集,不少新游戏已经无法运行。 snb到ryzen登场之前,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挤牙膏世代: 奔腾G840:snb的奔腾,超过之前的老core2系了,snb低端明星产品。 i5-2300:1155接口的中端守门员,虽然不能超频但游戏性能直追上代的i5-760,后期靠avx指令集加成性能更佳(和初代i7差不多)。 i5-2500K/2550K:snb的热门产品,超频高手,后者没有核显,开盖也是从后者开始。它们直到ryzen登场之前,都是中端热门产品。 i7-2600K:不用说了,虽然不能通过拉外频,但倍频很好超,超到4.5G乃至4.7G是常有的事情,而且由于是钎焊,温度很好控制。也是到ryzen登场之后才过时。 i7-3930K:挤牙膏世代hedt的明星产品,性能和大哥3960x差不多,但价格也就是6折不到,在2016年前后随着大船变得非常廉价。 赛扬G1610:ivy的赛扬,性能直追同架构奔腾G2020,和奔腾G840差不多,比snb那些没诚意的赛扬强多了(snb甚至还有单核赛扬!)。 e3 1230V2/V3,1231V3:e3系列的传奇,这个不用说了。 fx6300:当时a家处于低谷,不过多线程优化也开始逐渐提上来,fx6300凭借介于i3和i5之间的性能,i3的价格,还是很受欢迎。 a8-6600K:虽然性能和友商2代i3一个水平,但凭借核显在2013~2014年也很受欢迎。 fx8300:fx系列后期产品,网游多开神器。 速龙870K:apu ax-7000系列关闭核显的产品,价格和友商奔腾差不多,但性能和i3一个水平。 奔腾3258:Intel在snb后出的一款可以拉倍频的奔腾。 i7-6400t es(存疑):低频skylake 4c8t,有些还可以超频,当然稳定性看人品。 i7-3960x:在任的时候高攀不起,后来随着X79大船变得性价比很高,同样还有初代e5那些八核产品。 i7-4980h:生命周期内是高端笔记本cpu,后来魔改进入桌面,也很香。 i7 5775c:昙花一现的brw msdt产品,在2020年随着大船进入国内,在当时显卡价格高企时代也很受欢迎,核显很强,超过了后辈的uhd630,直追uhd750,当然目前已经丧失技术支持。 i7-5820x:Intel首款入门级别hedt六核(之前hedt入门级别都是4核),在2015~2016年还是挺受欢迎的,当然ryzen登场以后也就那回事。 xeon e5-1620V3:hsw-e的四核产品,没进入桌面,但主频不低(3.5G),价格也不贵。在2015~2016年那个时代挺收欢迎。 xeon e5 v3中高端:在世的时候就被拿来和hedt对比,不少游戏性能还不错,ryzen发布以后Intel慌忙放出鸡血补丁,但tr发布以后也就没意义了。 奔腾G4560:首款2c4t的奔腾,在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很受欢迎,但ryzen r3登场以后就没意义了。 ryzen发布以后至今: r7 1700:初代ryzen 8核的最低版本,但很容易超频到3.8G,价格降价也很快。 r3 1200:初代ryzen的入门产品(后面那些速龙都带核显,而且出货时间略晚),虽然默频很低才3G,但很容易超频,轻松击败友商g4560。 TR 1950x:初代TR的旗舰,把友商7980x吓出来了,初代消费级16c32t的魅力。 i5-8400&i3-8100:Intel被ryzen打傻了后发布的补救措施,前者的主频虽然不高但拉满倍频后游戏性能不亚于7700K,后者和i5-7500规格一致,甚至早期还是改名产品,可以直接用在200系主板上,不过后期由于缺货导致价格上涨,性价比不再。 r5 2600:zen+的中端干将,性能虽然不太突出,但性价比异常高,是2018年的爆款。 i5 8600k/9600kf:Intel在2018年的明星产品,到2019年zen2发布以后逐渐落伍,后期被zen3击败。 i7 9700k:8c8t的产品,在2018~2019年很受用,当然赶不上后期友商的zen2/zen3。 i9 9900k:lga1151系列最后的倔强(虽然也有9900ks),最近二手价格又上涨了。 tr 2990wx:首款32c64t的hedt,虽然由于内存通道问题性能受限,但逼出友商w-3175x(skylake系列的大哥大) r5 3600:zen2的中端明星,性能和友商i5 不落下风。 r9 3950x:初代msdt16c32t,暴杀友商hedt全家是什么样的体验? tr 3990x:首款64c128t的hedt,空前绝后(之后hedt和workstations合并)的产品,性能用屏幕作为计量单位,人称怼穿墙。 i9 7960x:生命周期内是硅脂的废物,不过后来由于大船到来,变成垃圾佬的挚爱之一。 r5 5600g:2021年的明星产品,6核zen3+750ti级别的核显,在显卡价格高企的时代绝对是一盏明灯。 r5 5600x:一开始价格很贵,但游戏性能很强(暴击友商10代/11代)不过友商12400发布以后价格不断跳水。 r9 5950x:友商12代发布以前msdt绝对的王者。 r7 5800x3d:初代3d缓存产品,网游领域的王者。 i5 12400及国内特供版12490:12代的明星产品,2021年后期至今的装机热门。 i5 12600k:虽然带着4个小核,但价格足够便宜&性能也很NB。 i7 12700:8个alder lake大核,睿频拉满的时候性能非常强劲,价格也不贵。 i5 13600K:较之12600K多了4个小核,并且内存控制器大为改进。 移动端的4800h,5800h,6800h同样是神u,可惜目前局限于移动端,尚未有魔改上桌面(虽然散片4800h价格很便宜)。 Intel这边移动端11400h性价比也不错,tgl-45w的6核产品,可惜整个tgl-45w没有登录桌面 说完正面教材再说一下反面教材: 速龙 64 FX:当时面对Intel这边的四核q6000系列,一时间憋不出65nm工艺的amd索性让服务器基本的opteron换皮下放,但双路VS对方单路,下场不用猜也能知道。后续的初代羿龙本来也有玩双路四核的预案。 初代羿龙:出来之前牛皮吹得很大,出来后发现三缓带bug,补丁修复后要在某些领域损失20%的性能。只不过同架构的Opteron还凑合。 赛扬G400系列:2011年还使用单核是什么样的体验,虽然是snb架构,但主频低规格少,完全不敌竞品速龙2双核。 fx8100系列:出来前牛皮更大,结果性能更呵呵,为了片面追求多线程弱化单线程不可取,fx8100系列甚至无法战胜前辈羿龙2 6核。后续的fx8300系列修正了一些bug配合鸡血补丁,终于可以超过前辈了。 fx9370,9550:初代电磁炉,220W的TDP,性能却很差,一开始价格也不太美丽,正因为推土机系列的失败,fx这个名号也消失了。 7350K:Intel恰烂钱的典范,i5的价格,i3的性能,检测智商的神器,Intel发动了大批水军尬吹。 7740x, 7640x:Intel恰烂钱的极致,完全就是7700K,7600K换一个封装,双通道的hedt。如果Intel把es的7360x(7350K的换皮)也弄上来,那kabylake三款mstd k版就集体在2066平台粉墨登场了。 i7-7800x:虽然是skylake-hedt的入门级别产品,但格外高频低能,由于缓存太少,打不过友商的1600x,功耗还很高。 10980xe:恰烂钱的集大成,赶在友商3970x,3960x登场前几个小时前发布,一日皇帝,在2019年年底奥美国际又接单了(此处@某笔记本前pm),国内价格更是一度超过一万大洋,彻头彻尾的智商检测器。当时谁尬吹10980xe,谁就是恰烂钱。 i7-11370h:tgl-35w的极品,i3的规格,i7的售价,Intel在2021年黔驴技穷的产物。 |
别的答案大家都总结的差不多了,但是有一个遗漏,恰好也是我捡过的漏… 那就不得不提到AMD Ryzen R3 3300X了,单CCD的设计逮着同代双CCD的3500X暴锤的神奇操作,因为性价比奇高,AMD只卖了一个月就下架了… 至于原因嘛…Ryzen的Chiplet设计,使得不同CCD之间跨核心延迟奇高,导致同样Zen 2架构下双CCD的R5反而没有R3在多核表现上好,而单核性能又差不多…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