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数码 -> 为什么安卓手机做不出苹果的质感?差哪了? -> 正文阅读 |
|
[数码]为什么安卓手机做不出苹果的质感?差哪了?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最好能从深入浅出的角度,通俗易懂些 |
首先这个问题应该修改为为什么安卓手机做不出苹果的质感,你以为只是国产手机做不出吗? 以前写过一个类似的回答,再复述一下 硬件角度: 1 r角,iPhone的是g2连续曲线,小米在13之前r角内外曲率都不一样 |
|
自己看看这是什么东西 |
|
其他品牌和小米自己的后续机型要好一些,但是仍有同样的问题 |
|
套壳子也是能看出来的 |
|
苹果其实是不藏自己的r角的,因为确实赏心悦目 |
|
galaxy这种小圆角很难看,并且一定会造成ui和硬件无法匹配 这个圆角的效果,延续到了ios的每个角落 2 iPhone的按键,不同于某些安卓品牌,用塑料材质的按键,iPhone的按键和中框材质相同,并且无论用多久,手感都几乎没有差别,买了两三年,按下去仍然是清脆的声音和有力的回弹,安卓手机用久了按键会松松垮垮的 3震动马达,最大尺寸的震动马达为iPhone带来了最好的震动效果,随便找几张拆机图看看,安卓的震动马达体积根本赶不上iPhone的。 |
|
图片来自b站up主微机分WekiHome |
|
小米10拆解,视频来自小米官方,红框处为震动马达 马达也不是上个好硬件就没事了的,下文在软件部分会提到 4屏幕 苹果不用分辨率定义屏幕,而是用ppi(pixels per inch)定义屏幕,近三代苹果手机,都是使用的ppi 460左右,等效ppi 370左右的屏幕,相比之下,小米三星新旗舰的ppi更高(pro/ultra/+级别的),华为mate50pro更低 得益于iPhone的次像素渲染算法,iPhone比同级ppi的屏幕观感更柔和,清晰,和稍高ppi屏幕的观感一致,必须要等效ppi达到400左右的屏幕,才能胜过iPhone 有个软件叫“手机性能排行”,你可以找一下有多少手机ppi有这么高 (屏幕显示内容时,所需要混合的三种颜色比例不一样,蓝色使用更多,由于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寿命问题,不得不把像素点设计成其他排列组合方式以应对不同颜色像素点不同衰减速度的问题(这方面不同企业有自己不同的专利)而不是lcd/micro led的红绿蓝三个子像素完事,因此导致不同的次像素渲染算法,在同一块面板上显示出的效果可能相差甚远,iPhone就是那个佼佼者,安卓想胜过,需要更高的ppi,比如小米13pro,s23ultra) 软件 1 接上文的震动马达,ios系统完美地利用了马达本身优秀的硬件,用iPhone的可以现在订个闹钟体验一下优秀的震动效果 |
|
不仅如此,ios软件也完美的适配了iPhone的震动马达,不信你现在双击 ??这里?? 试试 相比之下,安卓手机没针对性调整的软件都是嗡嗡嗡 2 ui对阴影的利用 苹果向来喜欢使用阴影突出层级关系 |
|
从某ios版本开始,桌面文字和图标的阴影被大幅减弱了,但是仍然有阴影存在 |
|
|
|
安卓有的有,有的没有,可见他们不太懂扁平化 |
|
3 苹方,我认为最好的中文字体,他可能不够惊艳,但是绝对足够耐看 |
|
os x的苹方介绍 你现在搜索苹方,能找到很多其他操作系统更换苹方的教程,就足以看出它有多么受欢迎了,字体的细节和文字渲染我不做分析,知乎上早就有很多大佬讲了 苹方是造就ios高级感的重要因素,如果把安卓设备和ios设备都换成英文,二者就几乎没有差距了 尽管国产手机厂商也在定制属于自己的字体,但是都没有苹方圆滑,hmov的自家字体实际都为汉仪设计,放到一起也看不出差别,拉不开任何差距,网上有对比,我懒得安装了,请自行找找看吧 4 模糊效果 这个可以讲的真的太多了,从miui12发布掀起全行业学习ios的潮流,直到今天,模糊做了多少,做到什么程度,卡不卡,都是经久不衰的话题 但是毫无争议的就是,ios仍然是那个当之无愧的老大,而某ui的“锐意新生”居然是砍掉“触碰想象,感受真实”多么讽刺啊 ios是应用模糊效果最多的操作系统 应用模糊效果最好的操作系统 |
|
从左到右,依次为ios的模糊效果,我做的模糊效果和原图,很显然我简单加的高斯模糊和ios的不是一个级别(再继续拉高数值会导致图片全变成白的)比如右下角那个视频的封面,iOS的明显更加自然,但是安卓ui做的模糊效果就和我这张图一样,学不到精髓 ios跟手的模糊,安卓ui也搞不出来 动画应该是可以倒退的,思考一下,你在现实世界拿取一个物品,拿到一半你不想拿了,难道你还要先把它彻底拿出来再放回去?你应该直接把它推回去 系统动画的目的,就是模拟现实世界 |
|
注意看这个桌面的下沉效果,安卓ui也没有学到,这就是为什么总觉得安卓少了点灵动的感觉,因为细节上一塌糊涂 再仔细看,iOS app手指按上去以后有一个黑色遮罩,这个又有多少安卓ui学到了呢? 细节决定成败,这些企业的员工不用自家产品,每天抱着iPhone,mac,结果抄袭还抄成这样 5沉浸,小白条沉浸与状态栏沉浸 如果你是一个经常购物的安卓用户,或者是喜欢玩小程序的安卓用户,你应该不少见到购物软件的一些页面中,手机顶部状态栏无法沉浸(正常应该是页面内容延伸过去,但有时候只能显示成灰色),在一些偏冷门软件中,手机底部的小横条也无法沉浸 看这两张图 |
|
|
|
随手一搜,还有解决方案呢,但是这个解决其实效果不好,因为原理不是让他沉浸,而是藏起来状态栏 有些软件虽然能够沉浸,但是打开还是会闪一下灰色,再变成正常颜色 但是在ios,这一切都不存在,每一个软件的每个页面都是完美的 最后总结一下,差哪里了,差的就是细节,一个个细节都差了,最后就什么都不是 安卓的那个细节呀,还不如苹果电视盒子多 |
|
极多数回复都包含有严重的事实性错误,比如这一条 我先讲一下李跳跳这款软件跳过广告的逻辑,非常简单粗暴,就是识别屏幕上的跳过按钮加自动点击 这个和开源没有半毛钱关系,依赖的是安卓的无障碍权限,由于这个权限异常危险,ios选择不提供,可以说交了这个权限,手机就是软件的了,那些被锁机的视频也是无脑给了这个权限的。是,李跳跳不联网,他百分百安全,但不是所有软件都是李跳跳 那除了跳过就没有别的办法和广告说再见了吗?有,那就是屏蔽 如何屏蔽?答案是获取到广告的链接,每个软件的开屏广告,卡片广告等都有专门的链接,GitHub上有很多人维护一些项目,用于收集这些链接 那如何屏蔽?答案是找一个软件,设置一个规则,就是屏蔽掉这些链接,可以从GitHub上面的项目直接拉取,然后讲所有网络流量交给该软件审计,可以实现最彻底的屏蔽广告 ios能不能做到呢?能 安卓也能 为什么很多人不知道? 1这类软件有别的功能,所以你那个导航栏就四个按钮的App Store是下载不到的,需要导航栏有五个按钮的App Store才能找到 2软件需要付费 屏蔽链接来屏蔽广告的操作很常见,比如路由器上屏蔽广告 当然路由器上也还有另一种办法实现,从dns下手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不要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悠 这里还搜索到一个偏方,通过设置自动化断开wifi连接蜂窝网络来去广告的 |
|
我上面谈到的屏蔽链接的办法,可以去b站搜索ios去广告,有部分教程 当然up主肯定也和谜语人一样,就看你能不能看懂谜语了 还有就是,这个问题讨论的是质感,一堆广告那是app没质感,手机没义务给你处理广告的问题 |
这么说吧?苹果手机的质感来源于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硬件方面的因素其实还不算最大的,比如三星的Galaxy S23系列其实是可以拼一拼硬件质感的,但是在软件方面,说的直白点,能甩开Android几条街! |
|
年货红包,一般能有几块钱,最高9999! |
|
广告 2024京东年货节京享红包 01.17 11:06 - 02.06 00:00 领取京享红包享受更多优惠 去领取? 先看硬件设计。1、手机正面设计。 这些年大家已经看过太多随心所欲的设计了,有曲面屏,四个角收敛丑到爆的,还完全无视屏幕耐用性。也基本没几个手机能够做到正面边框真正等距设计的,一般都是下边框明显更宽。还有就是正面摄像头摆放,可谓是五花八门,而且基本完全无视软件适配,应用打开时顶部状态栏啥表现都有,很多还真的就是一条黑线。 而这是苹果的刘海屏,注意刘海的两个圆角,以及屏幕的四个R角,机身边框的圆角和屏幕的圆角,是不是看着极其自然和谐。市面上不乏刘海屏的新款手机,简单对比一下,你就知道哪怕是刘海的设计,Android都差了不是一星半点。而这样的设计,苹果2017年就做出来了! |
|
再看iPhone 14 Pro带来的挖孔屏设计,苹果称之为灵动岛。这玩意你不喜欢可以,但是你也不妨了解一下这玩意是怎么来的! |
|
知道听筒在哪吗?如今已藏在不锈钢边框下面了,下图是放大很多倍的效果,日常使用不注意看还真的看不到。 |
|
知道环境光传感器在哪吗?其实这玩意已经放在屏幕下方了,毕竟有了Apple Watch那么多年的技术积累,如今也有能力屏下化了! 其实灵动岛带来的一个优秀特性,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那就是借助灵动岛,iPhone 14 Pro屏幕色彩一致性更好了!这类细节提升,就是让产品表现更极致,却很少被拿出来到处宣传。 灵动岛本身无论是圆角边缘设计,还是展开时的整个动画设计,都非常的优雅流畅,这依赖的可不仅仅是简单的系统动画,还需要深入的边缘次像素渲染,强悍的芯片性能,以及对每一个细分场景的精细化打磨。 |
|
其实从iPhone 12开始,iPhone屏幕上还多了一层纳米级瓷晶体材质的超瓷晶面板,这玩意凭借双离子交换工艺,可以大幅提升屏幕抵御刮裂、划痕和日常磨损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超瓷晶面板已经用了三代了,事实证明,iPhone裸机使用,稍微保护一点真的不用担心划痕和摔碰了啊! 再多说一句,苹果屏幕本身的硬件素质就已经是没什么对手的存在了,而屏幕调教的能力更是鲜有对手。事实上,到了iPhone 14 Pro这一代,即便是三星的顶级旗舰,屏幕素质也已经比不了iPhone了! 因为苹果用的就是顶级的M12基材,户外亮度2200尼特拉开对手一大截,可视化角度和深色模式的延迟,更是一骑绝尘。 |
|
而随之而来的全天候显示,更是后发制人且是对手想模仿也模仿不来的!话说,多少厂商能在芯片里面加一个专用的显示引擎呢?谁又能做全屏点亮的息屏显示吗?谁敢显示时间都不做一点像素迁移吗? |
|
2、手机内部设计。 如果你拆过iPhone,应该就会惊艳于这货内部的主板设计。而如果你同样拆过Android手机,那么内部随心所欲的硬件摆放,估计也会惊艳到你。话说,一个手机内部的设计,大部分用户根本看不到,但是苹果依然死磕完美。 |
|
多说一句,其实真的上手拆一次苹果手机,你大概率就会发现,这货内部的整体设计,拆起来实在是太方便了啊!你真的是可以一个一个零部件全部拆下来,然后再一个一个装回去。 手机内部比较震感的两个硬件,一个是扬声器,这玩意哪怕是在最小的iPhone 12 mini上,也有不小的个头。其实哪怕是mini这样的小手机,苹果也一样做到了支持杜比全景声和空间音频呀! |
|
另一个硬件则是比较抢眼的Taptic Engine,从iPhone 6s开始,苹果的振动马达基本上就是个头最大,体验也基本上就是最好的。 |
|
其实单纯做大马达的尺寸也并没有任何作用,苹果手机真正厉害之处在于,在诸多使用场景里面,都可以充分利用上Taptic Engine的极致振动效果。 比如拍照的时候,振动反馈恰到好处。调整闹钟的时候,振动加上哒哒声,模拟现实的感觉。而各种按钮触摸,甚至是输入法,都可以给你持续的、贴合场景的振动反馈。 |
|
事实上,哪怕是第三方软件,也可以充分体验Taptic Engine的作用。比如你现在在屏幕上双击一下 ,手机就可以通过恰到好处的震动,告诉你,双击的动作我Get到了啊! 还有更夸张的,比如Richtap Creator这个app,它不仅可以通过视频、游戏、场景模拟提供诸多的震动体验,还能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震动模式。 |
|
如果以后主流的app都能加入这类优化,那么iPhone的体验可以瞬间更上一层呀! 其实iPhone本身对于全球漫游的支持更是一绝,无论是钱包app近乎全球通吃,还是全球运营商近乎通吃,都不是一般Android手机可以比拟的。iPhone可能是最晚支持5G的,但是却是把频段支持的最全面的。国内的NR频段舍我其谁: 5G NR (频段 n1, n2, n3, n5, n7, n8, n12, n20, n25, n26, n28, n30, n38, n40, n41, n48, n66, n70, n77, n78, n79) 国外更是直接上毫米波了: 5G NR (Bands n1, n2, n3, n5, n7, n8, n12, n14, n20, n25, n26, n28, n29, n30, n38, n40, n41, n48, n53, n66, n70, n71, n77, n78 n79) 5G NR mmWave (Bands n258, n260, n261) 可还记得早期5G Android手机,甭说是频段的覆盖面了,就算是NSA和SA做的都是一塌糊涂吧?那会的5G手机,如今真的还能稳定使用吗?更不用说全球漫游了吧! 而在无线充电方面,iPhone支持的MagSafe更不是简单的搞一下充电线圈,而是在iPhone里面塞进去了一堆磁吸定位的线圈。 |
|
效果吗?那就是无论是MagSafe磁吸充电宝,MagSafe卡包等配件,还是MagSafe充电架,都能一贴即合。 |
|
我自己最常用的充电架,其实就相当优雅。重点是,任何时候拿起手机,那都是100%满电的节奏。 |
|
3、手机背面设计。 这是iPhone 14的背面,平滑玻璃背板。 |
|
这是iPhone 14 Pro的背面,哑光玻璃背板。 |
|
背板本身和金属边框完美贴合,就这一点,其他手机根本就学不来。一堆没用不锈钢边框的手机,贴合度都做的一塌糊涂呢! iPhone Pro采用的哑光玻璃,更是一点指纹都不会留在上面,这玩意配上不锈钢边框,质感简直逆天。 如今手机摄像头凸出已经无解了,没办法,这玩意受限于物理特性约束。但是能不能把这部分做的别致,可就不是谁都可以了。说几点苹果手机摄像头部分的优势: 1. 虽然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长焦镜头物理尺寸并不相同,但是iPhone的摄像头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外观看着完美统一。不用我举例子了,大家不妨脑补一下各种Android手机的摄像头设计。 2. 凸台设计不是后期镶嵌上去的,而且直接用一整块玻璃磨出来的。是的,就是一整块玻璃打磨出凸台部分,然后打孔,也就是Unibody一体成型设计。 |
|
3. 镜头表面标配蓝宝石玻璃,虽然镜头是凸出的,但是你即便总是随手一扔,长期使用镜头玻璃也不会出现划痕。 4. iPhone Pro的凸台上还嵌入了一颗激光雷达扫描仪,这玩意不仅可以提高AR场景识别能力,还能辅助相机实现夜间人像。目前手机上,也就是iPhone有这样的硬件。 比如先用激光雷达扫描仪扫描场景: |
|
然后加上这样的光影特效。 |
|
4、边框设计。 iPhone很早其实就开始采用金属边框设计了,每次有人吐槽iPhone 14 Pro重量大的时候,我就想说,我自己也很讨厌苹果手机越来越重,但是你也不能完全无视苹果用的不锈钢边框吧! |
|
无论是和其他手机硬碰硬互砸,还是摔地上,不锈钢都可以保证机身本身的稳定性,以及没那么容易伤筋动骨。我之前的iPhone 13 Pro,一米多高砸马路牙子上,除了不锈钢边框砸出了一点凹槽,整个手机基本没有其他损伤。 而如果你比较细心,看一下边框上的按键,其实它们的材质也是和边框一样的。更重要的是,苹果手机的这些按钮,用个几年下来,无论是按键本身清脆的声音反馈,还是回弹的手感也依然相当有力。很多全新的Android手机,按键都是一股临时工的既视感。 |
|
多说一句,很多手机为了做个超窄的中框,然后把几个按键设计成细长的状态,真的是按一次骂一次啊! 再看软件设计。1、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 iPhone Pro支持的刷新率: 120Hz (8ms)80Hz (12ms)60Hz (16ms)48Hz (20ms)40Hz (25ms)30Hz (33ms)24Hz (41ms)20Hz (50ms)16Hz (62ms)15Hz (66ms)12Hz (83ms)10Hz (100ms)1Hz (1000ms) 苹果借助Adaptive-sync机制,真正做到了按照实际的内容显示实时调整刷新率。 |
|
而用户看到的,就永远是既提升体验,又能省电提升续航的高刷屏幕了! |
|
2、灵动岛动画。 这是支付的交互动画。 |
|
这是灵动岛常见的几个动画。 |
|
这是常用到的信息显示。 |
|
|
|
再看个比较绝的。 其实苹果对于动画的切换,更是丧心病狂。我每次关闭Apple Music窗口的时候,总有一种感觉,Apple Music的整个窗口是被我推进灵动岛的。 可是问题是,当手指上滑的区域不一样的时候,一个统一的动画就很难给人跟手推送的感觉了! |
|
那么苹果是怎么做的呢?从中间往上滑动,过渡动画是这样的。 |
|
而当我从右侧上滑的时候,过渡动画就很变态了!其实只要你滑动屏幕的手势有所变化,动画就会跟着变化。 |
|
看出区别了吗?这种大部分人不会在意到的短暂过渡,苹果都做的无比精细啊! 其实只要手指以不同的弧度上滑,动画就会以顺着手指滑动的方向运动。 |
|
3、第一优先级的触控响应。 很多人总以为iPhone的流畅度来自于绝对的性能和iOS系统本身的动画过渡,实际上,很多人忽略了iPhone上永远第一时间响应用户操作的机制。 你不妨拿不同手机试一下,关闭一个应用,同时滑动屏幕到下一页,或者打开其他应用,看能否在上一个应用没有完全关闭以前就开始触发第二个动作。反正,iPhone是可以的。 |
|
4、统一的UI设计,包括第三方app。 在苹果设备上,无论是打开系统自带的app,还是第三方的app,都有一种可预期、熟悉的感觉。是的,这就是苹果对于系统和app的整体规范约束。 |
|
你要是有多个苹果设备,应该还会惊艳于苹果设备惊人的色彩一致性。比如iPhone和iPad: |
|
再比如iPhone和Apple Watch: |
|
事实上,软件UI设计,从来都是苹果的强项!哪怕是一个最简单的智能家居控制app,也要比Android上的那些简洁、直观太多了!更不用说完全没有广告了吧! |
|
5、毛玻璃效果。 哪怕是虚化背景,苹果做的也一点都不含糊。 |
|
更不用说,进入控制中心的时候,涉及隐私安全的app都会直接虚化,隐藏所有信息。 |
|
其实聊到隐私安全,苹果的优势就更大了。 |
|
对于iPhone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有兴趣,不妨关注我吧! 后面有机会好好展开聊一下。 Latest Answers 聊聊这三年Apple Silicon M系列芯片的进化——M1/M2/M3工艺进步和CPU性能提升。 聊聊买Apple Watch常见的那些坑! 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苹果手机?关于iPhone到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新款MacBook Pro的8GB内存到底能不能打? |
|
苹果手机基本上绝大部分配件都找最专业的厂商专门为其定量身订做,真正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iPhone 为什么质感这么优秀?它的质感究竟强在哪????????? 外部质感:全面屏圆角处理 首先就是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全面屏圆角处理。 |
|
可能 iPhone 的边框比一些安卓手机宽得多,但它的边框是等宽的,不会有安卓手机那种三面等窄、下巴稍宽的割裂感,看起来就是更协调! |
|
上图为苹果手机,下图为安卓手机。 |
|
毛玻璃设计 其次就是很容易被忽视的毛玻璃设计,估计很多小伙伴都不会注意到。 iPhone 的毛玻璃从 iOS 7 开始几乎是覆盖了 iPhone 的所有运行页面。 当然,安卓手机也有毛玻璃,但机型太多,适配难度比较高。 除此之外,与安卓纯色或透明的毛玻璃效果不一样。 iPhone 毛玻璃的视觉效果是更真实的,参考了人的眼神聚焦,层次感非常明显。 |
|
上图为苹果手机,下图为安卓手机 |
|
配色非常耐看 俗话说“科技以换壳为本”,这句话确定不是在内涵苹果? 从 iPhone 5s 的土豪金、 iPhone 6s 的玫瑰金,到 iPhone 13Pro 的远峰蓝、iPhone14 Pro的暗紫色,几乎每一代 iPhone 都会添加一些新配色。 这些颜色有的清淡、有的鲜艳,但有个细节,它们都是纯色。 |
|
虽然不如安卓手机那些渐变色后盖花里胡哨,但纯色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耐看。 苹果的按键质感高级 iPhone的按键,不同于某些安卓品牌,用塑料材质的按键,iPhone的按键和中框材质相同,并且无论用多久,手感都几乎没有差别。 iPhone不管用多久,按下去仍然是清脆的声音和有力的回弹。 而安卓手机的按钮更像易损键,用久了按键会松松垮垮的。 |
|
0 设计与材质的不同 苹果的产品一直以来都有着简约、大方的设计风格,并且注重使用材质的质感。 例如,苹果的iPhone采用的是一体化的金属或玻璃机身,同时还采用了精湛的工艺和细节设计,如圆润的边角、光滑的触感等。 而安卓手机则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设计风格和材质,如塑料、金属、陶瓷等,虽然有些产品设计出色,但整体上没有统一的风格,也缺乏苹果产品的高端感。 内部质感 说完外部,再说内部 苹果手机的机身内部布局更工整。 为什么iPhone的内部那么工整? 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一样重要。 1997年,苹果公司濒临破产,无奈只好请乔布斯回去。 他首先做的第1件事就是和几十个产品团队开会,最后的决策是砍掉了70%的产品。 只留下4个,分别是iMac G3,Powerbook G3,Power Macintosh,iBook。 苹果从1997年亏损10.5亿美元,1999年盈利3.09亿美元。 下面步入正文。 这几天又有一张图刷屏了,来自目前顶流三大厂商的三星,苹果和谷歌机型: 三星S23 Ultra,iPhone 14 Pro Max和谷歌 Google Pixel7 Pro内部元器件布局。 |
|
一对比高下立判,先不说质量,就视觉美感来说,iPhone毫无疑问的美学天花板。 至于原因,大概有以下三个。 首先就是因为乔布斯。《史蒂夫乔布斯传》第12章,这个记载的内容就是产品经理的噩梦。 充满激情的工艺,就是要确保即使是隐藏的部分也要做得很漂亮。 故事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乔布斯检查产品线后要求印刷电路板、电路板上的芯片和其他部件都要求做得更好看一些。 这时候一名新手工程师反驳:只要机器运转起来就可以,没有人去关注看不到的电路板。 可在乔布斯的眼中,这是优秀匠人的基本功。 其次是设计传承。 稍微了解下手机圈的小伙伴应该就知道, iPhone每年的工业设计变化极小,尤其是背部,已经4年没有大变化了。 但这也意味着iPhone的内部设计每一代大版本更迭中都不需要大的变动,把布局做得更美观也就没那么难了。 反观安卓每一代都有大变化,硬件布局自然需要重新排列。 还有,iPhone的内部结构,源于起了个好头,所以工艺传承也会少走很多弯路。 前瞻性也让它有足够的时间去优化布局,比如苹果早早就做L型电池,为即将到来的高刷新率,多摄像头等等做提前部署。 最后就是成本了。 也可以说妥协度,苹果为了不让你拆机都是采用的非标准螺丝,至于内部螺丝垫片的成本也普通高于行业 3~5倍,积少成多,这可都是利润。 所以权衡利弊,手机内部的设计做的美观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不是所有人都是偏执狂,有好多厂商都是要先生存下来。 杂乱的飞线,看起来头疼的内部布局,如果外在真的有个好体验,我相信大家也不会那么较真。 内部细节处理更到位 除了配色, iPhone 还有些看不见的细节,比如说充电插口,iPhone 的充电插口是包了一层塑料的,喇叭的里头也都内置了一层防尘网。 苹果在系统上的细节提升 在系统上苹果也有一些提升质感的细节,你有没有发现这种情况。 相同的照片在 iPhone 相册里看就是比安卓手机里色彩更好、高光更通透,这是因为 iPhone 支持 HDR 照片静态显示。 目前安卓手机这边只有 vivo X80Pro 才有这项技术,而且要实现这个效果还真不容易。 首先要用 GNV 超大底主摄,蔡司 T* 镀膜来拍摄高素质的 HDR 照片。 再通过 vivo HDR 算法以及自研 V1+ 芯片进行运算优化,然后还要有一块高素质的 2K 屏幕,最终我们才能在手机上看到 HDR 照片。 好了,以上就是 iPhone 看起来质感好的主要原因,你们觉得还有哪些呢? 虽然现在还是有人总觉得苹果在挤牙膏,但仔细对比你会发现,除了那些一只手就能轻松数完的明显提升。 他们更多胜在细节,然而很多时候往往都是细节决定成败,这也是 iPhone 最吸引人的地方。 最后一道工序,苹果手机品控极其严苛 小编有一名负责mac富士康的QE同学讲过: 到消费者手上每一台苹果手机都经过了十几个人眼检查外观和数十台台机器检测间隙和段差校准。 机器会自动选择最佳的零部件来满足0.01mm的精准度,其工艺复杂,达到变态级别的要求。 我想这也是苹果质感这么高级的一部分原因吧。 |
|
广告 Apple iPhone 14 (A2884) 256GB 黄色 支持移动联通电 京东 ¥6299.00 去购买? 以上这些就是安卓手机与苹果在质感上的部分差距。 虽然苹果手机在质感、做工、工艺上有较大优势,但有一说一,苹果在信号、充电上的不足也被很多人喷! |
|
|
说一个反常识的结论 最了解国产机和苹果质感差距的,可能是国产机的产品经理从业者们。 先举一个我之前都没有意识到的例子(可能是和自己是focus on wearable&hearable的博主方面相关吧) 感兴趣的伙伴,可以先看完这个1分钟左右的行业视频,对手机麦克风收音细节的剖析 |
|
0 以手机为例,最容易被忽略的通话降噪,极其细小的一个地方(类似真无线耳机中的通话降噪,小到几乎没人会去注意这个细节点) 在同时代的安卓机,基本上都是采用3颗麦克风做通话降噪,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个尴尬的事情——打电话对方听不清楚,但换一只手对方就能听清楚了。或者用一段时间,发现电话声音变小了。 不一定是信号的问题,是通话的麦风克数量,或者被堵住的问题,多一颗在结构设计上,可能要考虑的更多。 所以,前几年我们基本上习惯了,所谓信号不好的时候,我们换着手来回打电话就能把信号神奇抢回来的幻觉吧。 |
|
引自媒体的介绍 提这一小点,并不是无脑鼓吹苹果多么出色多么不可超越,这完全和自己回答这个问题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因为国产手机的迅猛发展,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只是想表达:知道自己的具体不足,承认对方的具体优秀,然后低下头使劲的学习超越,直到积攒足够的经验教训之后,然后走出国门,大杀四方。手机厂商曾经都把苹果当做最好的老师,现在老师换成了特斯拉,学生变成了一群好学的车企。 直到今日,那些看得见的工业设计的细节,如果仅仅是想把产品卖的更贵更有利润,只是一种常规的商业选择罢了。 |
如果你是苹果手机 当你拿着 iPhone 刷知乎,点赞的那一瞬间,苹果Taptic Engine线性马达带来的震动反馈真的超爽的!!!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