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数码 -> 如果 Apple Silicon 发展出现瓶颈,Mac 在未来有重回 x86 平台的可能性吗? -> 正文阅读 |
|
[数码]如果 Apple Silicon 发展出现瓶颈,Mac 在未来有重回 x86 平台的可能性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根据最近一系列的新闻来看,个人猜测 Apple Silicon 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如果苹果发现 Mac 采用 Intel X86 平台利大于弊,那么… |
我觉得几年内可能是不会的,苹果可以说是在走自己的路,除非是没路可走了,不然应该是不会重回intel阵营了 当然还有一个例外,那就是Mac Pro平台,这个我还真不敢说 |
|
目前Apple Silicon已经在苹果阵营里替换掉了大部分intel处理器,像Macbook系列就换的非常彻底,全部上自研的M系列,而iMac也换上了M系列芯片,Mac Studio甚至上了M1 Ultra这种产品,唯独这个塔式、机架式的Mac Pro暂时还没有用M系列芯片 |
|
目前Mac Pro系列最高端依旧是Xeon W 3275这类的产品,14nm,SkylakeX架构,28C56T,最大支持内存1.5TB,并且最多可提供双Radeon Pro W6800X DUO独显 你可以说M1 Ultra已经在部分用途上对比3275这类产品获得了明显的优势,但是M1 Ultra最高可用的内存只有128GB,这一点可能未来的M2 Ultra会提升到192GB,这个容量相较于最大1.5TB内存的Xeon来说还是小太多了 Mac Pro系列可以说是苹果生态里专为那种极高负载类工作设计的,这种塔式、机架式的电脑的散热和供电能力也是很强的,可以说M系列SOC的高能效在这个机器上没有办法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因为这就是正儿八经的大型台式机,对功耗和发热没有笔记本和小型主机那么敏感,而且Xeon系列芯片依旧可以为苹果过渡阶段部分不兼容场景提供补足 苹果现在还没更新Mac Pro有一个原因可能是SPR来的太晚了,SPR整个系列比起预期整整延期了一年以上,可能苹果也在观望吧 |
|
像3495X这种产品,56C112T,Golden Cove架构,最大支持4TB内存,512bit DDR5内存,对比3275这种产品来说全方位提升,而且提升幅度是很大的 所以我无法判断苹果后续会不会推出SPR版的Mac Pro 像intel制程卡脖子、SPR延期这几年已经足够给苹果总结经验了,如果将产品推进进度和intel更新换代绑定,那么更新频率也只能跟着intel走,如果intel延期了,那么你对应的产品可能面临延期或者改方案等的影响 而如果是苹果自己生产M系列芯片,那么可以自己把控生产节奏,说换代就可以换代,这应该是苹果一直在追求的,不想被卡脖子,只想走自己的路 所以又回到回答最开始的一句话了,除非走不下去了,一点优势都讨不到了,不然应该是不会再让已经用上M系列芯片的平台再换回X86平台了。 |
远远没到瓶颈,苹果擅长的一直都是软硬结合。 这次A17pro上光追,再笨的人都能看到苹果的野心了。未来的游戏,只要上了mac或者iphone平台,那么就等于mac,iphone,appleTV都能玩,大大降低开发成本。苹果用户付费意愿相对别的平台也更强,配合app store,会有更多游戏开发者愿意在mac平台上开发游戏,上app store。 未来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iphone用户购买了某手机3A游戏,为了玩的更爽,去买了mac或者apple TV。 |
昨天intel 2022财报出了,基本上intel+amd+Nvidia+联想+dell+hp+asus+acer的消费级电脑领域净利润也就是苹果mac产线水平,大约100亿美元左右。 所以苹果肯定是偏向保守的,性能高50%,能再多抢10%的市场吗? 诸位,windows和android还有macos+ios的获利很难比较。windows收费,在财报中体现。谷哥和苹果基本没有披露关于两者操作系统的收入数据。很难做出比较,所以也烦请诸位不要太纠结于这个问题。 |
不会。为啥要换回去,努力了多少年才做到的大一统。 硬件大一统已经基本实现。一个arm内核,向上并联做服务器,向下裁剪做手机,再老一点的芯片可以用在appletv和智能音箱等配件上。统一的指令集,开发语言,开发工具。 如果说性能上不去,那就挖人继续搞性能。功能上不去就挖人继续搞功能,实在不行就买授权。在美国这种环境下,技术壁垒在钱面前很容易击穿。 苹果现在软件大一统也马上就要实现了,看看HIG指南就可以看出趋势。目前mac os已经向ipad os靠拢,而且vison os出现之后,这几个加速靠拢了。我预估还有几年吧,估计macos和ipados和visonos将整合。目前软件方面最难整合的是macos,因为他有菜单系统+过于小的按钮。 |
AS主要提供的是:一个理论上存在,但是之前没人做过的,结合了移动平台和桌面平台优缺点的处理器。 也就是平面内容基本满帧流畅,此种工况下功耗几乎为零,关键时刻可以试着干重活的机器。 手机分辨率很多年前就达到了2.5K+(不要说现在还有高端机在用1080P+,这是取舍问题),而很多人最近两年才用上这样的PC显示器。美其名曰“分辨率太高眼睛都瞎了”和“我显卡不行,先看个空中飞人再说”。 然而手机可以做到低功耗日常浏览2D内容并在2.5K+下渲染,并且保证60乃至120hz的帧率,并且任何一丝的卡顿都会被用户察觉造成体验的下降。但是桌面平台,无论是苹果优化过的x86还是PC都没有这么苛刻。 你可以试试开启监控GPU功耗比例,然后观察一下在你高速刷网页的时候,显卡功耗达到了多少W。对我来说一两百瓦是有的,然而这个数据在手机上要除以100。你说手机芯片有啥优点?这就是。 这也是AS解决的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移植iOS应用啦,全平台互联互通啦,都是水到渠成的。英特尔时期你在手机上看个网页看得好好的,hand off到Mac上看两眼风扇开始呼呼转,一来二去大家都明白你x86还是不一样。 对我来说Mac mini就是干这个事情的。日常使用5K屏丝般顺滑并且高分辨率缩放完美,用的软件都是果子几件套不存在优化不行的问题。然后关键时刻能顶上做点中度活计,比如我基本上就用Fusion 360,Blender,Maya这几个软件。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态,只要能打开体验就大差不差。 最关键的是,只要我不去摸它并心疼地开启风扇,我绝对听不到任何超过本底的噪音,我可以365天开着机然后在旁边睡觉,没问题的。 我相信AS的销量真正的贡献大头,绝不是重资产个体户。如果你只看苹果的产品线会发现好像它一直在出重资产工作站照顾这些人,但是这些“照顾”都是孤立的。如果你一直拖着老设备不换新(没出新的),那你其实已经落后了,根本不能说是“对设备性能有很高要求”。 比如Mac Pro垃圾桶是2013年发布的,然后iMac Pro要等到2017年,也只能算个过渡,再过两年才有Mac Pro 2019。新Mac Pro在今明两年上市,那就又是四五年过去了。 这些产品要么没更新过要么只更新了一点点。别说什么这么贵的产品肯定多年才换一次,这话的意思就相当于“起价都这么贵了,那我只买低配好了,”因为什么顶配你用四年性能也就不是顶配了。 那么这些产品的受众是谁呢?我认为是每一代产品有一代拥趸。他们在这一代产品发布之时成为了忠实用户,于是此生再也不换其他工作站。这种人在知乎你能见到不少,比如还在用Cinema Display和Mac Pro 2012及以前的人。你问他他还头头是道呢,告诉你啥啥系统有啥bug,还是我这个雪豹好用,或者说这是唯一一代水冷的机器,非常滴zhin贵之类的。你无法和他说系统早就改回去又改回来又改回去了,也无法和他说最好的散热就是不动之类的。 同理,用惯了Mac Studio和Mac Studio slim(Mac mini M2 Pro)的人,你觉得他能接受一个更贵性能还未必好的Mac Pro 2019吗?用惯了20小时续航把电脑当iPad使用的人能接受一个续航8小时界面还老卡顿的机器吗?不可能的事。 如果又换回去,那AS以来增加的市占肯定会缩回去。 顺便,AS刚发布的时候技惊四座到现在M2略挤牙膏,才几年呐?Intel那边才是持续性发展瓶颈,偶发性大幅进步。2600K到7700K也没多大进步吧,这可是五年呢。然后8700K和9900K两代纯·简·核心·茨德,然后10代和11代不是又萎了两年吗? |
不可能…… mac除了在不用他的人的眼里没有生产力以外…… 真香。。。真香。。。真香…… 我现在留着x86除了打游戏和需要512G以上内存(。。。无语)的场景以外……想不到别的用途…… and我不是视频编辑相关行业…… 有句说句,macstudio能买快买……别回头被人发现训练ai比4090还顺手以后……就再也买不了了(狗头) |
现在Apple Silicon剩下的唯一问题也就是兼容性问题了,而这个问题苹果生态的解决速度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快的了,你还要说它不容乐观…… 要我说,就目前各大软件厂商对Apple Silicon的兼容性适配积极性而言,Apple Silicon的态势用势如破竹比较贴切…… |
不至于 x86也卡在瓶颈上呢 如果没有瓶颈,intel犯不着搞大小核混合架构 如果没有瓶颈,农企7000系也不会如此让人失望 现阶段cpu性能大伙都卡在瓶颈上,倒是gpu性能已经突破瓶颈了 |
如何得到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的结论?我看人家做的好的很。 目前的产品性能/功耗比,已经远超Intel的x86,为何要走回头路?开弓没有回头箭,继续前进就是了。 昨天Apple刚发布的基于 M2 Pro/Max CPU的新产品,性能再创巅峰。 |
不会。 苹果的软硬件结合的策略在短期之内并不会变。 且目前来看,苹果的M芯片在软件实战方面(尤其是图片处理,视频剪辑)方面远好于Intel的。 且不论性能而言,M芯片的功耗也足以将INTEL按在地下摩擦。 当然PEAK性能M系列可能和顶级的INTEL芯片还不能比,但是应付日常,还是赢INTEL几条街。 苹果的话,主要是需要完善软件生态,目前部分软件并没有在M芯片下充分优化,有时会出现爆音,导入某些格式的素材卡顿等原因,但是M芯片才出来几年,我觉得未来还是非常有发展的。 当然Apple Silicon也有一些瓶颈,例如根据报道,最新的制程,疑似并没有使得芯片的性能提升达到预期。之前苹果的先进芯片设计理念搭配台积电的制程和工艺,在性能和功耗都有优势。现在的瓶颈在于,制程和工艺提升了,但是疑似性能并没有预期的提升的那么夸张。 |
几乎没有可能,除非x86阵营获得了外星黑科技,或者解锁了全新的半导体材料或者工艺制程,比如主频直接从当下的5GHz左右提升10倍,然后让架构设计成为次要因素了。 当然,谁都知道这基本不可能! 从x86转向ARM64,苹果借助的一个神器叫Rosetta 2,也就是一个支持将x86指令集提前或者及时转译成Apple Silicon M系列芯片能够执行的精简指令集的工具。 |
|
这里不打算讨论Rosetta 2的技术细节,有机会以后单独聊聊。这里主要是想聊聊为什么这个转译工具叫Rosetta 2?怎么一出场就是第二代了呢? 实际上,初代的Rosetta正是苹果用来过渡到x86阵营的工具,也就是从PowerPC架构转到x86架构。 有意思的是,这个PowerPC其实用的是精简指令集RISC,x86是复杂指令集CISC,如今的ARM又是RISC,看着还真有点天道轮回,兜兜转转回到原点的意味。其实到了芯片底层,无非也还是一样的解码器、微指令、ROB架构。 |
|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苹果这边转向ARM可不仅仅是为了每年持续稳定的性能提升,这玩意说的直白点,只要多加几颗处理器核心,给足功耗,那就是可以稳稳提升性能的。再不济,搞双路CPU也不是不行。别以为这是开玩笑,很多数据中心的x86服务器还真就是这么解决问题的。 苹果其实在使用x86处理器的时候,就不断推动芯片小型化封装,集成更多专用处理器,奈何即便是苹果也无法推动这个阵营的发展走向。而换到ARM架构以后,Mac的主板设计可谓是巨变。 以前是一堆特定功能的硬件零零散散分布在主板各处,CPU和GPU甚至都是搭载各自独立的内存。而到了Apple Silicon M系列芯片时代,一切就都融合在一颗芯片之中了。 |
|
而苹果之所以敢于转向ARM架构,只是比一般企业面对x86的烂摊子和历史包袱,有更强的控制力罢了!苹果早几年就把系统和应用过渡到64位了,x86这边是不是还要兼容32位呢?甚至处理器上本来就留着一大块面积,用于兼容上古应用,实际上全球可能也就几千几万人还真的会用到那部分功能。 从最近英特尔发布的Ultra芯片也不难发现,曾经苹果要的NPU不给,如今自己加上了。以前不搞大小核,这几年也开始玩了,就是调度策略有点诡异,集成显卡也被高度重视起来了。 |
|
所以至少可以说,苹果选择的技术路线和设计方向肯定没毛病! 然而随着AMR处理器的主频突破4GHz,x86的高主频优势已经没有那么明显了。而ARM这边的低功耗优势在移动端已经成了决定性的优势,尤其是高通也进一步拉高Windows阵营ARM处理器性能的时候,其实在移动端PC领域,留给x86快递迭代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
更不用说,Apple Silicon M系列芯片这边玩的可是UMA统一内存架构哇!这套架构下不仅提供了超高的内存带宽和超低的访问延时,更是给GPU提供了足够大的显存空间,在这个大语言模型时代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据了!更重要的是,这也大幅降低了CPU、GPU等处理器之间互相拷贝数据的开销呀! |
|
当然,即便是服务器领域和个人PC领域不断转向ARM架构,但是x86整个阵营陡然转向ARM也不太可能。毕竟这里面的利益相关,生态架构,历史包袱,真的是太多了! 但是如今x86想要稳住既得利益,最简单的方法其实就是让自己不断具备ARM的优势,无论是更新的工艺加持,还是处理器SoC化,甚至是融合ARM的精简指令集,都是不得不作出的改变。 反正就是变通则存,不变则废! Latest Answers 聊聊这三年Apple Silicon M系列芯片的进化——M1/M2/M3工艺进步和CPU性能提升。 聊聊这三年Apple Silicon M系列芯片的进化——M1/M2/M3的GPU性能提升。 Apple Watch选购攻略,解决购买Apple Watch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 |
说的好像Intel和AMD就没卡瓶颈似的 |
应该说,苹果短时间内不会放弃x86,但仅限于HEDT。 从苹果发布Mac Studio,而不是直接更新Mac Pro产品线就能看出来,果硅面向的除了消费级用户,就是Studio,而不是Workstation。二者的区别在于Studio倾向于单机位解决一切,整个工作流仅需少量人员和设备。Workstation关键在于融入大型工作流,不同机位各司其职。 果硅的卖点对Workstation用户来说吸引力也并不大。因为这部分用户需要的是绝对的性能和稳定性,以及高度可扩展性,除此之外其他一切都可以舍弃。功耗、发热这些都不在乎。因此他们会购入HEDT乃至HPC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Mac Pro是明显面向Workstation用户的HEDT产品。巨大的机箱,千瓦级功耗,四个PCIe x16都很能说明问题。还有苹果独家的W6800X Duo双芯核弹显卡,这些配置与苹果在消费级的调性截然相反。 同样的,Workstation用户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向ARM。一方面ARM架构的低功耗高性能特性对他们而言意义不大,他们需要的是高功耗堆砌的极高性能;另一方面ARM架构的计算机短时间内也很难实现对于工作流所需的专业软硬件的兼容。例如我们录音这行,Studio可以用Logic Pro高效解决一切问题。但工业化唱片制作这边,Pro Tools直到2022.12才兼容果硅,而且只是Beta版(WoA那边更惨,直接打不开);HDX卡需要PCIe或采用Intel控制器的雷电通道;很多插件需要AVX512;大型工程(交响编曲之类)用TB级内存会很爽,这些都是问题。 当然还有经常被拿来证明果硅实力的视频剪辑。Home Studio可以一个FCP一个达芬奇,再配个XDR用于监看,单机位解决问题。但影视工业这边就抓瞎了。整机就一个HDMI输出,没有SDI,采集卡、上屏卡都装不上,还怎么干活? 当然还有性能问题。诚然,果硅的单核、能效比都很是逆天。但对于不在意功耗的用户而言,果硅能效比的意义就不大了。Ice lake的单位功耗性能确实低于Firestorm,但Xeon可以通过暴力堆核心,堆TDP来在一个很可怕的功耗下达到极为强劲的性能。这种功耗给普通用户会让人骂娘,但Workstation用户不在意这些。显卡同理,没什么比双芯大核弹更暴力了。 另外说个冷知识。SGI和SPARC相继去世后,Mac Pro是目前市面上仅存的微型Unix工作站。剩下的都是小型机了。 |
苹果Tim Millet在采访中已经透露Mac会1年20%的提升(指CPU多核)。不算低吧,年化20%已经可以了,GPU就更简单,CPU多核要考虑延迟的。GPU只要控制部分不翻车,光追等新特性不翻车,堆就完事了,就是个成本问题。而且自研之后成本会比外购Intel+AMD低非常多,以及考虑到Mac的内存和硬盘价格,Mac的利润空间无比巨大。M1 Max 200刀的成本非常低了,就是M3 Max成本翻倍到400刀,都不算高,比外购便宜。。。 Apple Silicon的未来只看光追,光追如果翻了那就寄了。不仅Mac寄了,VR/MR也得跟着寄。。还有ANE我觉得也得大刀阔斧的改革。CPU单核虽然ipc瓶颈了,但用上N3E工艺,实在不行再降降密度,用更高性能的制程,配合物理设计的优化,总归能超频的。苹果如果乐意,年化15%也不是不行,每年功耗小涨而已,现在才到哪。 |
???intel升级一代 15%,巨大提升 苹果升级一代15%,不容乐观??? i9 13900k+4090打M1max M2max? 苹果是笔记本,苹果用的核显,你用台式机打笔记本? 一块4090能买一台m2pro。 苹果控制功耗在140w内,苹果续航近20个小时,我不知道你从哪看到apple silicon发展态势不容乐观了。 |
Apple M芯片 发展有瓶颈,Intel 和 AMD 同样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苹果也许会从 ARM 转移到更加自由的 RISC-V 架构,不会回到 x86了。因为苹果要的就是硬件更好的为自己的操作系统软件服务,而不是 软件去适配硬件。一个小例子,使用intel 芯片的macbook 接入外接显示器时 屏幕会后闪一下黑屏再显示,而 Apple M芯片 则不会。苹果就是想要硬件为软件进行定制化服务。 CPU的单核性能提升已经非常非常有限了,好多年前就都已经开始往能耗比去下功夫了。这点从intel挤牙膏或从m2和m1 单核提升比例就可以看出来。 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 CPU单核性能排行版 CPU天梯图 - 单核性能?www.hashspace.cn/cpu-tianti.html 与很多网站的CPU综合性能排名不同,单核性能才是日常使用软件和游戏的主要CPU瓶颈。 |
|
|
瓶颈从来都不在设计,而是在制程 制程带来的提升远远超过了架构的更新换代 与其说Apple silicon 发展出现瓶颈,不如说台积电n3难产了,对竞争对手们来说也是一样的,譬如40系列gpu,如果用三星工艺,我都不敢想 |
续航的主因可不只是制程啊,是个综合性问题,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大小核!现在intel也学去了,可见有多重要!不过即使都用了大小核的手机芯片,苹果在性能和功耗方面都明显超过高通芯片、M1/M2也远超微软的ARM芯片,所以不要轻佻地评价M1/M2只是制程原因,很多东西可能业内专家也没法完全搞清楚。所以我只能假装内行地含糊其辞说:“是个综合问题”! |
laptop根本不可能,工作站有一丝希望 首先,x86两家大厂走上了卷多核的路子,没命地卷多核性能,多核是强了,代价就是续航无敌差,散热必须做足。看看现在win本市场,p系列,u系列这种低压u大家都叫智商税,所以低功耗u已经没市场了。 最搞笑的是英特尔还出了一个“emo”认证,家家宣传自己本子续航十几个小时,结果实测三个多小时就没电了,续航达到苹果水平也就lg一家。反观苹果呢,m1m2的tdp都是25w以内,夸张的是待机功耗小于100mw,日常写个word也就1-2w,air续航轻轻松松过12小时,纯文字办公15小时都可以。 两个阵营在laptop上最显著的差距是休眠,mac休眠是无感的,开盖就能用,合上盖什么样打开就什么样,而且休眠几乎不耗电。win本问题就大了,合盖打开慢,最要命的是,有很大几率会出现耗电和发热,有时候合盖打开就烫的要死,还直接没电了。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win本使用最好习惯保存,而且不用的话关机,因为天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合盖耗电很快的bug,也许给你关机了没保存就尴尬了。 再说到工作站,那就得是win好一点了,可以装linux、黑苹果随便你折腾,而且功耗不受限制,性能可以发挥出极致,反观mac呢,想要堆性能就得搞胶水,价格高得离谱,主打的低功耗也没什么用,总不会有人缺这点电费吧。 所以说局势很明朗了,mac主打超轻薄长续航,win本主打高性能,两家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对于mac来说,只有mac工作站才有可能用x86芯片,laptop绝无可能。 |
Apple Silicon苹果预先布局了接近十年,全部换自研芯片是人家公司基础战略级的,从iPhone到Mac一步一个脚印,不可能再换x86了,即使性能比x86差,也是不可能更改的道路了 |
当初让苹果投奔英特尔的原因是制程碾压。同样,如果未来苹果回归英特尔怀抱,原因也只能是制程碾压。 有没有可能未来英特尔制程碾压台积电?正常情况几无可能。非正常情况呢?如果台积电不存在了,美积电不够争气,还是有可能的。 |
苹果:性能不足不是问题未来在合适的时间段我们会使用更加自由的RISC-V来替代。ARM芯片, ——完—— |
最多因为 HEDT 难产会用 TR 之类的方案, 但要说 Apple Silicon 碰到了什么大瓶颈, 我认为还不至于. 客观上台积电 N3B 和 N3E 的良率要到 Apple 能接受的程度, 差不多也得等到 23 年底. 核心的问题在于: 处理器升级, 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M1 可以说很好的解答了这个问题, 相比之前和同时期的 Intel CPU, 能效大幅度提升, 不管是单核还是多核的吞吐都做到了一个用户能满意的水平. GPU 也是如此. M2 系列 CPU 提升 20%, GPU 提升 30%, 作为一个一年期的提升来说已经是过得去的水平. 相比之下, 12代虽然在跑分上大幅度提升, 但可以毫不客气的说, 中低负载下的吞吐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而大小核调度引发的吞吐任务全丢小核也对使用者造成了困扰, 更不用说 12 代开始的移动平台续航翻车问题了. 最搞笑的是 x86 的游戏基本盘, Intel 能效垫底. 个别吃 CPU 的游戏直接能跑到接近 200W, 超过显卡一半都不止了. |
|
即便 13 代桌面继续堆核堆缓存, 跑分进一步突破天际, 但 13900K 价格还不是一直在掉? Intel 的 CCG 今年也是营收暴跌. |
|
当然, 总是有些连基础都搞不懂的小鬼一边云一边锐评. |
|
说句不好听的, 这些人只知道拿处理器当精灵球丢出来对战. 而且只会看跑分数字, 连具体实际的场景都搞不明白. 就拿 R23 来说本身应该对应的是 Cinema4D, 但问题是我身边基本都用 Blender. 而且13900K/KS 都 tm 400W 了, 还跑不过 7950X, 只能说现在用 Intel CPU 跑渲染的真的是大聪明中的大聪明. 更不用说低于 24G 显存需求的渲染, 都不用 4090 出马, 3090 就直接能把 CPU 秒翻. |
|
|
|
与其花时间玩 CPU 宝可梦, 不如分析下官网列出的几个场景的性能比较(但是找 SKL 比确实是过分, 搞得连和上代比都麻烦). |
|
视频转码/剪辑性能主要来自于 GPU 和 Video Engine 的提升, 一代 30% 的幅度已经不错. 我现在剪 4K 视频, 能用的到, 但是够用了就无所谓了. CPU 代表的代码编译, 20% 虽然不高, 但是 M1 Max 也基本也够用, 更多在于 Max 内存可以提升到 96G. 偶尔写代码和从源码安装, 幅度不大, 确实可以忽略. motion graphics, 动图制作, 同时吃 CPU 为主, 外加 GPU, 也是提升 20%, 凑合. 现在偶尔做动图, 提升也算是有限. 图像放大, 主要考验 NPU, 测的是 Pixelmator Pro 的 ML 超分, 当然这个在 FCPX 运动追踪里也用得上, 提升幅度 20% 只能说凑合吧, 但是隔代的话就比较明显了. 我现在图像超分用的频率挺高, 不过 20% 幅度也不够明显, 但是比起 Intel 那种没 NPU 加速的, 仍然就是吊打. AMD 这代有了 AI 模块, 不过生态可能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跟上, 而且 Windows 缺乏 macOS 那种做一个 service 就能自动化超分的机制. |
|
当然这次比较让人失望的是, GPU 仍然不支持光追, 这点对于需要渲染性能的朋友来讲还是比较失望的, 而且大概率 fp32 算力提升全靠规模. 虽然 ProRes RAW 有硬件加速, 但是 R3D RAW 这种只能靠 Metal 算力硬跑. |
但凡有一丝可能intel的股价会跌到二十几块吗? 就算有可能又能怎么地呢?PC的时代已经完全过去了,PC作为生产力的时代也即将过去。 虽然META的股价有跌到死,它那个Quest Pro做得一言难尽。苹果的AR也跟车一样难产,一拖再拖。 我却觉得方向没有错,AR/VR就是下个PC,生产力都在上边。大江大河,时代的趋势无法阻挡,大浪淘沙到最后,也不知道哪家公司能站到最后,然而X86必然是赶不上了。 |
如果Apple芯片出现瓶颈???什么瓶颈? 如果这个瓶颈指的是性能的话那X86阵营这边早就超过苹果了,i9-13900K的超强单核和多核性能即便是M3时代的苹果芯片也追不上,但是苹果从来都不是一家卖芯片的公司,人家是卖手机、电脑这样终端产品的公司,造芯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造产品! |
|
那么请各位想想在苹果芯片的加持下苹果电脑现在的优势是什么,我来举几个例子: 打通ARM架构后,Mac可以直接使用iPhone、iPad上的应用并且没有性能损失极低的噪音表现极高的续航表现自由控制产品推出节奏成本大大降低 这些优势X86芯片性能再强也无法实现,i9的强劲性能都是拿功耗和噪音换的,如今的MacBook Pro 16的散热轻松压制M2 Max但是对于i9这样动辄需要80-100W的处理器是真的无能为力的,还有一款产品大家记得么,就是MacBook 12,一款极致追求轻薄的笔记本: |
|
这款电脑的散热大概也就10-12W左右,即便是目前最新的Intel处理器也没有可以适配到它的,体验都不会好,但是M系列芯片就可以,因为iPad Pro的散热能力也差不多是这个数,所以这就是自研芯片的原因,只有都自研起来才能随心所欲的研发自己的产品。 |
|
广告 Apple MacBook Air 13.3 八核M1芯片 京东 ¥7999.00 去购买? |
|
广告 Apple MacBook Air 13.6 8核M2芯片 京东 ¥9499.00 去购买? |
等我这辈子对PC游戏彻底失去兴趣了,我就换一台Mac mini这种尺寸的mac,拿来日常用。至于说写代码,我可以把我的台式机装个Ubuntu Server然后扔到什么角落里,日常就用mac去SSH上去远程写。 我还是不希望Mac重回X86平台的。Apple Silicon在我说的这个场景下适配就很好,不要去换。而且目前来看Apple Silicon的游戏适配在变好,我的目标就是将来能在Apple Silicon上面玩文明,FM和EAFC(之前的FIFA),别的没啥大的追求。 |
不会。 你觉得苹果最喜欢卖的电脑是mac studio,mac pro,还是iMac,mac mini,还是macbook? 你觉得iPad和iPhone的技术会更多得和macbook air重合还是和mac studio重合? 所以这决定了苹果在处理器方面的决策一定会最优先考虑mba,至于真正在高性能领域的表现怎么样,那都不重要。花大力气改进mac studio能多卖多少台,多赚多少钱,mba又能给苹果赚多少钱? x86在低功耗领域根本就是废的,这大家有目共睹。你不要扯30w怎么样,50w怎么样,我就问5w的x86能不能用,就5w,你就说能不能用就完了,就很简单。 还有一点,x86空闲多少瓦,待机多少瓦,m系列空闲多少瓦,待机多少瓦,这个东西x86敢有一丁点脾气吗。 显然苹果不会放弃低功耗,所以苹果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继续使用基于arm的技术,除非有新技术能在低功耗领域提供更好的表现。 看到有人说在说什么x86平台也是低负载居多,不会一直跑满,对啊,典型场景本来就是就是低负载+爆发,x86现在能提供更好的爆发没错,但是低负载你就一句不会TDP打满就完了吗,m芯片低负载爆杀x86就看不见了是吧。 而且爆发更高这个要看你能不能用得上,但是低负载更强是实打实的能让你90%的体验更舒服。 |
基本上没有这个可能性,除非 x86 或其他某家的芯片对 Apple Silicon 构成全方位碾压,苹果不换芯片就只有死路一条,否则绝无可能放弃 Apple Silicon。 苹果搞自研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对自己产品的绝对控制,精准赚每一笔钱。 比如,苹果意识到大家这一代买 Pro 的产品多,买 Max 的少,就可以在下一代刻意削减 Pro 的配置,迫使一部分用户不得不买 Max,从而提高盈利。这种事情你用英特尔的芯片是做不到的,因为英特尔的芯片产品线不是专门为苹果开的,苹果不可能和英特尔说“老铁,我想多卖点高端机,你能不能把卖给我中端机用的芯片多砍几刀?”。 换言之,用英特尔芯片,哪款是主力机型取决于英特尔的哪款芯片性价比更高;而苹果自研芯片,哪款是主力机型只取决于苹果想让哪款是主力机型。那苹果为什么要放弃自研呢? |
这下麻烦了,除了生态一团shit,硬件性能估计2024年就能重回消费市场主流水平了 |
intel 的瓶颈比 apple 大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