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数码 -> 周鸿祎称手机厂商不做 AI 会成为下个诺基亚,AI 手机目前发展趋势如何?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 正文阅读 |
|
[数码]周鸿祎称手机厂商不做 AI 会成为下个诺基亚,AI 手机目前发展趋势如何?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3 月 22 日消息,360 公司创始人周鸿祎在一加手机发布会上首次表达了自己关于AI手机发展的预测。他表示,2024 年是 AI 手机元年,大模型推… |
周鸿祎最近特别喜欢输出观点,看上去有点想做 AI 领域意见领袖,顺带推销 360 浏览器和 360 AI 搜索。我先把他在一加发布会说的几个要点记录一下。有时间再来补充自己的看法。 |
|
|
|
大模型四大断言: 大模型是真智能大模型是工业革命级别的技术AGI 在未来 3-5 年将越过拐点所有的行业和产品都会被重塑 2024 年 AI 产业发展的十六个趋势: 开源大模型爆发,大模型未来将无处不在未来大国间 AGI 竞争的关键是「云端超级大模型」,规模越做越大大模型同时越做越小,搭载于智能终端企业级大模型市场崛起,企业会同时拥有多个垂直大模型多模态成为大模型的关键能力文生图、文生视频等 AIGC 功能突破性增长ToC 继续涌现杀手级应用知识工程成为大模型落地的决定性要素AI Agent 激发大模型潜能,成为超级生产力工具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获得十倍加速大模型认知能力不断提升,自动驾驶迎来革命性变化大模型帮助生物科学等基础科学研究突破瓶颈AI 安全变得前所未有重要芯片性能每年翻 10 倍,6 年将提升 100 万倍,算力规模每半年翻 1 倍能源成为 AI 甚至人类文明发展瓶颈,唯一破解方法是解决可控核聚变大模型和硬件结合会带来新产业革命,未来五年手机都是最佳硬件载体 |
|
AI 手机的八个预测: 年轻人拥抱 AI 的最佳工具是手机和浏览器跑在手机上的大模型将出现AI 手机不完全等于「大模型上机」,要通过云+手机的方式实现手机的基础功能将全面 AI 化,大模型与手机 API、底层系统结合,改变游戏规则手机 App 可能消失,颠覆手机现有形态不转向 AI 的手机厂商会成为下一个「诺基亚」,智能手机 2.0 时代到来AI 将让中国手机实现弯道超车AI 手机普及要看千元档——千元档手机搭载大模型才是真正的「科技平权」 | AI 手机像 PC 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才能掀起新工业革命 |
只要我预测的足够多,就总有一个能蒙对。。。 预测这件事是个不需要成本,却可能有很大收益的事情,毕竟这是对未来说话,需要时间验证,过几年,如果被验证了,那就是我有行业前瞻性;如果没对,那自然也不会被人提起,反正我都没亏。所以很多大佬很热衷于在公开场合发表各种所谓的前瞻性言论。 周鸿祎一股脑做出了二三十几个预测,有大模型的、有AI产业的、有AI手机的。 你说这里面有正确的吗,肯定有。但是每一点如果不展开来说,那么这些论断就没太多价值,连讨论的价值也没有,因为这样的预测没什么门槛,谁都可以做,让ChatGPT写,它都写出来很多。 比如他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获得十倍加速”,如果非要杠一下,那 10 这个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因为既然是论断,就总得给出点论据作为支撑才行。否则不就成了想到哪说到哪么,想到最近有几家机器人公司相继推出了人形机器人,就说未来会获得十倍加速,那我说十五倍行不行。 - 说到题目,周鸿祎表示“不转向AI的手机厂商会成为下一个诺基亚”,这个观点前提就已经不成立了,因为事实是现在没有手机厂商不做 AI,且不说传统的ml/dl算法在每一台手机上都有应用。 即便到了现在的AI大模型、生成式AI(周指的应该也是这个),从去年开始发展到现在,也找不到一家手机厂商不做这个的了,国内的华为、小米、oppo等等,国外的谷歌、三星、苹果,不是已经发布了所谓的“AI手机”,就是明确表明了正在做。 所以事实是手机厂商已然全都在做 AI,无非是以后谁能做好的问题。 “AI手机”是趋势这个观点找不到毛病,因为从传统的AI算法到现在生成式AI,技术上一脉相承,在手机上的应用自然也是要承接下来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是一个新的赛道和噱头,现在的手机市场,别的方向已经卷的差不多了,相机、芯片、快充等等,能卷的都卷完了,即使有上升空间,消费者对这些卖点也观感疲劳了,况且很多能力完全是过剩的。所以,现在出来个大模型,一个新的卖点,当然要抓住。 但是这个“AI手机”究竟是什么形态,最终长什么样,应该还没人讲的清楚。 现在各厂商所说的AI手机主要做的是在手机上去找那些可能用上大模型的场景,然后把大模型的能力加上去。 反正我用上了大模型生成式AI,我就可以管它叫AI手机。 现在的大模型最大的问题是会犯错,没有足够的可靠性,还没法在系统这个层级上完全把指令放权给AI,让它去帮助用户自动化的执行一些任务。这个问题不仅手机厂商是这样,PC端的应用(其实就是微软windows 的 copilot)同样是这样。 所以只能是在应用层面去增添一些大模型的能力,比如对智能助手的升级,图像的编辑、搜索,文档生成、总结之类的。 然而这些并没有跳出手机传统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式,都是在现在基础上进行功能升级。 且不说最终效果怎么样,就是这些加入的新能力对于用户来说到底有没有用都值得商榷。是真的需要,还是创造出来的伪需求? 我看到一些厂商把提高生产效率当作宣传AI手机的噱头,问题是手机从来就不是一个生产力工具(这个事实现在的大模型也改变不了),有谁会在手机上写文档、从事创作工作吗。用 AI 的创造能力,我在电脑上不是更方便。我记得当年罗永浩做手机就弄出过一个TNT功能,号称要把手机当工作站,后来的故事怎么样大家都知道了。 所以做了这些应用功能上的升级,就把这个叫AI手机,个人感觉实在是噱头大过实际了。这跟单独的 AI 应用有什么本质区别,仅仅是因为所谓的“原生”么。 我觉得,要谈到手机变革,起码是手机形态或人们使用手机方式、交互方式的改变。 要做到这一点靠大模型不行,甚至光靠 AI 也不行,还要有硬件、计算等领域技术的发展。 而且判断它是不是变革性的东西,要看有没有新势力的出现或加入,很明显现在还是原来的这些老厂在做,那就说明没什么变革的可能,更别说颠覆了。 变革不是靠卷出来的。 |
就像当初大部分行业被从线下搬到线上一样,如今每个行业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手机当然也不例外 AI应该是手机厂商下一个突破口,在手机更新迭代乏善可陈的年代,也算得上一个好消息。如果AI手机切实能带来体验和效率的提高,可能将掀起一波换机潮,到时候不做AI的手机自然会被淘汰,苹果也一样面临这个挑战。所以苹果已经放弃造车投入所有资源all in AI了 AI手机能干什么 目前看,主要以AI提升效率或提供创意,碎片化的嵌入在各个App中 比如 即圈即搜 |
|
实时通话翻译 可能是因为算力在端侧,无论是S24还是家其他家手机,目前做不到同声翻译,有延迟,但用还是可以用的 对话助手 根据双方对话内容,自动生成回复建议 会议记录 自动将语音转换成文字,并记录好不同地发言人 AI影像 AI消除照片中不想要的元素,AI去照片瑕疵,AI创意生成填充图片,AI补帧提升视频流畅度等 |
|
这次一加 Ace 3V也带来一点新的AI应用,「小布英语老师」、「小布论文助手」、「小布面试官」,分别对应着学习、论文答辩、找工作等新场景 |
|
但总的来说,目前的AI手机应用,在大模型之前,其实或多或少已经在有的手机上了,大模型可能是让这些AI应用效率更高罢了,但大模型本身的独特应用,目前还是比较少 AI竞赛的号角已经吹响,还未正式爆发,接下来看各大厂商的表演了 |
|
今年央视春晚彩排时,几名主持人在后台用手机的AI助手给全国观众拜年,让不少人第一次知道了“AI手机”。AI手机并不需要借助第三方App,而是通过手机自身的算力,直接成为使用者的贴身秘书。有机构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将达到3700万台,2027年将达到1.5亿台且新一代AI手机所占市场份额超过50%。 智能手机转向AI手机已成趋势 2023年,生成式AI不断出圈,大大提升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甚至对一些行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内外的科技巨头都在研发、构建自己的大模型。 今年1月份,三星推出的首款AI手机就曾引发关注。苹果也有消息传出下一代iphone手机上将搭载生成式AI。如今,智能手机转向AI手机已成趋势。国内手机厂商纷纷试水,包括华为、荣耀、小米、OPPO和vivo都已在手机端成功部署大模型。 |
|
近日,魅族突然宣布进行战略调整——将All in AI,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向AI领域转型。OPPO创始人陈明永也发表内部信称,2024年是AI手机元年。未来五年,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完全可以比肩当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AI手机也将成为继功能机、智能手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阶段。 “端云协同”AI手机变成贴身秘书 |
|
AI手机具体能做什么呢?从目前已经发售的AI手机测评可以看出,除了生成式AI常见的文档整理能力外,AI手机还可以进行便捷的图片处理,例如将照片中除了主体人物之外的路人、杂乱背景、镜面反光等“一键清除”,并且,经过AI计算后的效果可能比人们花费更多精力用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处理的效果更加自然。 这和通过第三方软件进行图文处理有何不同呢?其实,AI手机最大的改变是通过手机自身的算力进行处理。之前想实现这些功能,需要通过第三方App传送到云端进行,使得处理速度和即时响应速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但AI手机则实现了“端云协同”,即将一些需要大量计算的复杂任务传输到云端进行,一些日常简单的任务直接用手机端的大模型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再例如,现有的AI手机可以实现通话实时翻译、通话摘要功能,拥有较为实用的使用场景。例如与使用不同语种的人进行语音通话时,手机可以实时进行语音、文字的转换,使得双方顺利交流;并且可以在使用者接到重要电话但不方便记录时,全程进行文字记录以及摘要整理,如同真正的秘书一般。 1999低门槛,年轻人的第一台AI手机 |
|
在3月21日发布的一加 Ace 3V,全球首发第三代骁龙 7+ 移动平台,采用5500mAh 大电池 + 长寿版 100W 超级闪充的续航组合,配备全新 1.5K 护眼直屏,更有全场景 AI 深度赋能,在质感、性能、续航、游戏和 AI 等维度全方位挑战中端手机冠军。 作为年轻人的第一台 AI 手机,一加Ace 3V实现了旗舰级性能与 AI 的双普及。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表示:“ AI 手机普及的标志,是让更多人能用上 AI 。一加 Ace 3V 不仅要普及旗舰体验,更要开启一个 AI 手机普及的时代。” |
|
一加 Ace 3V实现了中端手机性能的跨越式升级。它全球首发一加与高通联合定义的最强 7 系处理器——第三代骁龙 7+ 移动平台。第三代骁龙 7+ 移动平台采用最新 8 系旗舰同代架构和制程工艺,做到了「架构相同,性能相近;制程相同,续航超越」。为了让性能超额释放,一加 Ace 3V 还首次搭载自研「潮汐架构」和全新 AI 算力模型, 通过 AI 能力写入 SoC 底层智能分配算力资源,彻底榨干第三代骁龙 7+ 移动平台的澎湃动力,帮助一加 Ace 3V 实现高性能与低功耗的平衡共融。 此外,一加 Ace 3V延续一加备受好评的大内存普及战略,在行业内存普遍上涨的当下,依然采用 LPDDR5X + UFS4.0 的旗舰内存与闪存配置,提供至高 16GB + 512GB 的大内存版本,为中端手机的流畅体验保驾护航。同时,一加 Ace 3V 保留了独家自研「内存基因重组技术 2.0 」和「焕新存储技术」加持,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多达 29 个应用的72 小时后台保活,四年使用依旧流畅如新。 巅峰性能的持续释放同样需要顶级散热的保驾护航。一加 Ace 3V 搭载航天级「天工散热系统」,包括中端手机史上最大面积的 9140mm2 「天工散热 VC 」、航天级散热空间结构和航天级散热材料,带来同档位天花板级别的散热能力。 |
|
作为中端手机的游戏冠军,一加 Ace 3V 在游戏帧率、游戏画质以及游戏触控上做到了三项全优:在 AI 全局调度下,无论是《王者荣耀》高帧率模式下的多人团战场景,或是 810P 高画质《原神》,一加 Ace 3V 都能游刃有余,1 小时畅玩依旧帧率全面拉满;旗舰同款超级 HDR 画质 2.0 ,让游戏画面呈现出更加自然真实的画质效果;更有旗舰同款触控技术加持,提供专业电竞级的触控表现。一加 Ace 3V 酣畅的游戏表现一举让它成为了和平精英职业联赛赛事实验室认证手机。一加 Ace 3V 还支持备受游戏玩家好评的「游戏云计算专网」技术,在弱网环境中也能带来稳定顺畅的游戏体验。 |
|
一加 Ace 3V 在 AI 体验上带来众多突破。基于旗舰同款安第斯大模型(AndesGPT),一加 Ace 3V 拥有诸多旗舰级 AI 功能:「 AI 画师」能用文字一键生成精美图片;「 AI 消除」可轻松完成对画面不必要元素的识别、消除以及自然填补;「 AI 问答」根据不同生活场景变身智多星,提供各种攻略;「 AI 用机助手」则可以完整实现一连串的用机操作,只需口头说出操作需求。 一加 Ace 3V 还针对年轻人群体首发四大 AI 功能,包括「小布英语老师」、「小布面试官」、「小布论文助手」和「小布创意点评」 ,通过模拟真人外教练习口语、模拟求职面试、梳理论文框架、生成各平台文案等智慧互动提升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效率,让一加 Ace 3V 成为你最可靠的良师益友。 一加还邀请了 360 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出席发布会,共同见证「年轻人的第一台 AI 手机」发布。周鸿祎在发布会上分享了他对 AI 手机的看法:“大模型和硬件结合会带来新产业革命,未来五年手机都是最佳硬件载体。 AI 手机会像 PC 一样走进千家万户,跑在手机上的大模型将出现,同时 AI 将改变用户使用手机的习惯,进而颠覆手机外观形态。” |
|
总的来说,和传统智能手机相比,AI手机在交互和应用创新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好的AI手机甚至能够成为我们打工人的助手,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
|
|
这种说法长期看一点儿错也找不到,但是短期看不明朗。 其实不仅是手机,按理说之后的所有移动端设备都应该充分的融合AI。 因为AI的植入会将用户的各种操作变得更加流畅以及节省力气,现在可能人还需要打字、各种输入,以后的人类估计只需要选择了,AI生成会变得更加普遍。 但问题是短期内,看不到移动端上可以驾驭威力强大的大模型的可能,现在性能不错的70B的大模型,没有任何移动端设备可以承载的了。 那些专门针对于移动端的大模型,大小是没问题了,但是性能太差了,没办法跟跑在云端的大模型比。 我觉得眼前的这两三年,不太可能会有移动端本地大模型的爆发,计算跑在云里也不算正儿八经的移动端AI。 除非AI的基本架构得到革命性的变化,或者超导实现得到物理层面上的革命,否则看不到。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