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知识库 -> 数码 -> 按理说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使用得当寿命几乎一样长,但为什么网上传言机械硬盘更容易坏? -> 正文阅读

[数码]按理说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使用得当寿命几乎一样长,但为什么网上传言机械硬盘更容易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按理说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使用得当寿命几乎一样长,但为什么网上传言机械硬盘更容易坏?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移动硬盘
硬盘
存储技术
机械硬盘
硬盘故障
按理说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使用得当寿命几乎一样长,但为什么网上传言机械硬盘更容易坏?


小蓝星 · 固态存储好物推荐榜
来自知友的真实反馈
确实是按理说,可是这个世界有的时候就不讲理。
你是没见过机械硬盘里的牛鬼蛇神,人头马面。
希捷
希捷的酷鱼系列,型号ST1000DM010,中国特供版1T的盘,为了节省成本磁头采用内停泊设计,故障率颇高,还阉割过震动传感器。
希捷酷鱼系列里其他的盘也有垃圾,比如ST2000DM001和ST3000DM001,这两块是2T和3T的盘。
这两块盘的磁头架材料有缺陷,用了节省成本的材料,极有可能划伤盘片,严重的时候划伤固件区会导致硬盘不识别。
现在这酷鱼系列,直接倒台了屁的,只剩空架子,要么是叠瓦盘,要么就是垃圾,扯犊子一样。
西数
西数绿盘,容量808.8G的,幸运一路8硬盘,质量垃圾的不行。
这种硬盘因为本身有缺陷,开不了1TB,被西数屏蔽成808.8G卖,专骗中国人的钱。
西数最坑的就是他家的桌面移动硬盘,以元素盘为首的一众硬盘,内部装的是西数的OS级硬盘。
什么是OS级?就是不准许出厂销售的硬盘,理应被销毁的电子垃圾。
西数把7200转的不合格OS盘降速到5400转,屏蔽坏道之后装在硬盘盒里卖。
评论区有人说西数的元素系列里的盘不是OS盘,我也不知道他的根据是什么。
【【磨叽乱开箱】第22期-英亚海淘WD元素6T移动硬盘开箱拆解翻车测试全过程-哔哩哔哩】 https://b23.tv/ML5kmKJ
我手里没有这种盘,这个up主在英亚上买了一个6T版本,之后拆出来的型号为WD60EMAZ的硬盘,这盘就是不合格的企业级降速之后伪装的蓝盘。


你要是说这个盘插到电脑上,识别不出OS等字样,呵呵,西数也不傻,还能一插电脑就露馅了?
像这种圈内早就已经实锤过的事,就别拿出来杠了。
不光是Elements系列,还有Mybook系列,普遍都存在这种的操作,用不合格的企业级降速之后套壳卖。
里面硬盘要是真的好,就不会套壳子卖了,巴不得往外宣传呢。
这种硬盘盒就跟开盲盒一样,有的人能开出隐藏款,有的人就是OS盘,看脸,看肤色,看手气。
但是盲盒可是厂商们睁着眼睛放进去的,你再闭着眼睛开,能开出什么垃圾货色我想不用多说。
这种盘大多在海外亚马逊售卖,内部硬盘盒缺乏散热手段,很容易导致温度过高,再加上保修限制,目前在国内厂商大概率没有保修。
如果有小型NAS需求,还是自己装靠谱,直接买现成的多数都是坑,就比如这种3.5寸硬盘盒,叠瓦降速盘,加上散热不行,还没有保修,危险BUFF叠满了属于。
以上都是3.5寸硬盘,下面再说说2.5寸。
希捷的LM开头的一些硬盘,比如LM007,LM008,LM015,LM048,这些硬盘用的都是同一种盘片,这种盘片有设计缺陷,极易被磁头划伤。
上面是磁头有问题,这回是盘片。
而且这种盘片还被希捷广泛使用在2T以及2T以下容量的移动硬盘上,这种盘片的数据丢失概率极高。
除此之外的二手硬盘水也很深,各种翻新盘、假盘横行,贪便宜很容易上当。
机械硬盘商家的整体氛围就不好,不光有的厂商以次充好,更有无良奸人制假贩假,卖翻新盘,这就造成了网上大部分爆料都是说机械硬盘的坏。
我觉得像这种原因导致的故障率,不应该归结到技术上,技术本没有错。
作为一种廉价的硬盘技术,机械硬盘终有可取之处。
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有的时候就是不讲理。
有的朋友问,什么硬盘值得买,这里推荐一下。
2.5寸
2.5寸的西数WD10JUCT型号,容量1T,这盘是垂直盘,不过也即将面临着停产。
希捷的2.5寸型号为ST4000LM024和ST5000LM000,这两块盘分别是4T和5T的15毫米厚度2.5寸硬盘,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像希捷的铭系列移动硬盘中,4T和5T型号里装的就是这两块盘,而且这两款移动硬盘还自带三年的数据恢复服务,还是不错的。
有2.5寸移动硬盘需求的朋友可以选择。
如果是装在笔记本上,有可能面临厚度要求,2.5寸硬盘有9.5毫米和15毫米两种,大家看好再买,一般大容量的2.5寸盘都是15毫米厚。
3.5寸
西数企业级的HC310,HC320,HC330,这几个盘分别是4、8、10TB容量。
这几块盘是西数收购HGST之后生产的硬盘,用的是与日立硬盘类似的盘体,但做了相关优化,属于空气盘中比较值得购买的。
还有西数的HC550,企业级的氦气盘,16T的大概1500左右,还不错。
关于西数的HC300系列,有评论说噪音很大,这硬盘确实声音不小,有类似炒豆子的声音。
这款盘是大家公认的空气盘里性能不错,也比较耐用的盘,西数的企业级师承日立,原本HGST就是日立旗下的,后来被西数收购。
所以HC320也顺利继承了日立企业级硬盘的低故障率和特有的炒豆子声。
不过买硬盘最重要的还是数据的安全,与安全相比,噪音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另外消费级领域西数的紫盘也不错,红盘黑盘价格较高,算是中规中矩。(紫盘型号WD42EJRX)
关于希捷我本来不想提他了,他家的硬盘我有点看不上。
大家感兴趣可以搜一搜就知道了,09年固件门事件。
希捷在2009年出的大雷,范围波及好几个型号比如7200.11,ES.2SATA,SV35系列。
这些硬盘轻则卡顿坏道,重则直接魂归故里,反正我是对希捷敬而远之。
不过希捷的银河企业级还可以,评论区有人提到,毕竟价格在那摆着呢,差不了。
怎么说呢,也还行,我就是对希捷的品牌印象不好,他家好像自收购了三星硬盘之后,也变得有点三星那味了。
至于希捷的消费级,酷鹰还行,老款64M缓存,型号ST4000VX007,4TB五百多块,(新酷鹰型号ST4000VX016也可)比酷鱼强,还有希捷的酷狼pro,这个是银河企业级阉割过来的盘,质量还可以。
小容量机械硬盘领域,纯粹就是战火纷飞的战场,坑人的主力军,其中的好盘少之又少,也不怪大家对机械硬盘产生偏见,就是被吓怕了。
所以大家如果没有大容量存储需求,还是建议上固态硬盘。
2T及2T以下不建议买机械硬盘。
固态里面我比较喜欢的就是致钛,买了好几块,也算是支持国产。
说多了有点广告嫌疑,大家还是见仁见智,理性消费,致钛的盘能配得上它的价格。
有大容量需求就直接瞄准企业级,不要看消费级硬盘了。
避免踩坑的最好途径就是别贪便宜,像是闲鱼上标注的全新硬盘,200出头的那种,多数都是翻新维修盘,例如西数的黑盘,极其容易清零。
买到手之前就已经用了几万小时了,用着肯定不靠谱。
还有希捷的绿圈盘,是希捷官方返修过的盘,和OS级一个d样。
西数的老企业级也别碰,例如RE和SE,也是很多返修的,清零盘。
日立的3T和4T老盘,盘片也容易受伤,容易被清零,不要碰。
最后结个尾:
买机械硬盘不要贪便宜,尽量别买小容量的,小容量里垃圾盘居多(小容量是指4T以下)。
大容量机械可以上企业级,不要局限于消费级里面,企业级的机械硬盘质量远超消费级。
家用还是固态硬盘比较好,这里不在过多赘述。
上面写的比较乱,行文有点垮,主要是没有文案,心里想到哪写到哪。
这些知识并不是独家爆料,其他混硬盘圈的大佬也曾科普过,大家可以搜搜看,我这只能算是起个头,抛砖引玉。
吐槽两句:
我看其他答主普遍回答说机械硬盘怕摔,怕撞,怕震动。
言外之意难道是说用户使用方法不正确,然后导致机械硬盘故障率高吗?
这真有点离谱,厂商出的垃圾次品,各种缩水,故障率就是高,怎么还能怪到用户头上去了?
谁家买几块硬盘哐哐往地下摔,谁家装了硬盘之后机箱天天摇摆不定的,你当是洗衣机呢?天天震?
哈哈,现在一堆答主赖上用户使用方法不对,所以导致机械硬盘使用寿命低,这不是转移矛盾吗?
还是说他就是认为,自己买到质量不好的产品,用坏了就赖自己的用法有问题?
还是说他们被厂商洗脑了?收钱了?
让我来描述一下普通用户,对硬盘不那么了解的用户购买硬盘的状态:
打开京东→最高销量→希捷大绿盘→下单→后知后觉→中招。
这就是普通用户选硬盘的常态,你让一堆没那么多时间去了解硬盘好坏的用户挑硬盘,他们就是这么买的。
谁没事抱着手机去查哪个硬盘好哪个硬盘坏?懂点的人知道酷鹰,知道紫盘,不懂的就是按销量榜买,买了就中招。
希捷的酷鱼就是烂,就是垃圾,销量还贼多,指望这些机械硬盘给大家留下好印象,扯淡,可能吗?
厂商只会想着怎么在销量最高的产品上扣成本,他会用心把产品做的耐用吗?那他以后还怎么挣钱?
指望厂商们良心发现做出质量好的产品,不如去强化自身知识,多学多看,从众多垃圾中挑选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好硬盘。
还有不要当烂好人,把垃圾厂商生产的垃圾产品质量不好,使用寿命不长,全怪在大家使用方法不对身上,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洗白没有这么洗的,离谱至极。
关于数据安全:
评论区有很多人担心自己的数据是否安全,这里我统一回复一下。
数据安不安全主要还是备份,想靠单一硬盘的稳定性去维持数据的安全,不太现实。
有的人说,我家里有NAS,组了raid5,我的数据就安全了吧。
其实不然,虽然说raid5可以准许坏一块盘,但是我们通常组阵列时会用同一批次同一型号的硬盘。
这就导致raid阵列中一块硬盘暴毙时,其余硬盘寿命也即将到达极限。
有可能你在重建数据的时候,硬盘的读写量突然增加,加速了硬盘的老化,让其余硬盘也跟着暴毙。
这时候你再重建,是无法恢复全部数据的。
所以组了raid并不是对数据的安全一劳永逸,而是要经常维护,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
比如每隔三五年,就把阵列中的硬盘替换几块,这样可以保证所有硬盘不会同时死亡。
像raid的数据重建和各种数据恢复服务,其实都是事后诸葛,属于亡羊补牢的方法,并不是你花了钱,就可以恢复所有数据。
大部分情况是钱花了不少,但数据却只拿回来一点点。
所以说,还是多备份,把其中重要的数据多存几份,你买五块盘把数据存五份,绝对比用五块组raid来的安全。
假如你常用的硬盘死了,直接从其他备份拷一份就行了,否则你还得去找数据救援,花贼多钱数据还不一定保住。
关于硬盘的寿命:
机械硬盘的寿命通常只能超过质保期一倍,也就是说正常使用的话消费级大概是六年,企业级大概十年。
至于那些质量不好的硬盘,大部分可以出质保期,但是三年之后超出质保期寿命比不过质量好的。
机械硬盘也跟人一样,有的人身体好,活60岁一点毛病没有,有的硬盘却打娘胎里就带毛病,能用三年就已经不错了。
而且硬盘的使用也要遵循客观规律,就像人一样,过了60岁之后就别上一线猛干了,整不好就被一波带走。硬盘也是一样,超过6年之后就让他退居二线,做点读写量小的工作,能活的时间长。
呵呵,要是你的硬盘超过寿命,还噼里啪啦的一顿用,别怪我没提前说噢。
要有危机意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到寿命了赶紧换掉,如果不换,那你数据丢了就是该。
当然你也可以不换,赌呗,硬盘用十多年的也不是没有,但这种硬盘就像百岁老人一样,有但稀少,还是别用自己的宝贵数据去赌那些虚无缥缈的事。
关于数据恢复:
如果你的数据不幸遇难,需要进行数据恢复,我这有几项注意事项。
首先,找数据恢复一定要找靠谱的地方,否则有可能会绑架数据。
我说的绑架是指多要钱,比如数据恢复成功之后,有的不良商家会另行加价,如果不给钱可能会把数据删除。
当然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商家都坏,只是有极个别的人吧,具体不在多说。
还是找口碑较好,开店年份长的数据恢复保准些,肯定没错的。
还有,恢复数据一定要找专业的人来弄,别自己瞎拆,有可能最开始是小毛病,到最后却演变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机械硬盘的故障也分很多种,有可能需要软件恢复,有可能需要物理手段,但是个人通常不具备修复能力。
假如你极其自信,把硬盘拆开尝试修复,没有成功,之后你再把零件送到数据恢复中心,也没法修复了,
专业事,还是找专业的去干。
再来说一下数据恢复成功率:
固态硬盘误删数据,这种情况最常见,但大概率找不回来。
因为固态和机械的原理不同,固态有个TRIM命令,会把删除后的数据自动重置,也就是俗称的垃圾回收,数据从回收站删除之后,会被替换成0,找不回来了。
不过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如果数据十分重要,虽然希望渺茫,但也可以尝试一下。
机械硬盘损坏,大部分是寿命到达极限,小部分是意外。
如果是意外情况,比如水泡、火烧,这种盘我们第一时间不要尝试启动,先送去修复,说明情况之后再处理。
贸然通电会增加修复难度,有可能会导致盘片损坏,数据读不出来。硬盘有情况多和专业人员沟通,才能更好的拯救数据。
机械硬盘的寿命到达极限之后,损坏多集中在磁头、磁头架或者盘片,表现状态大部分是不认盘或者敲盘。
像这种情况只要盘片完好,通常可以修复,如果盘片损伤太大,盘片磨出一道沟,那多半是废了。
比如希捷就是,十个有九个是磨盘片,属于有口皆碑的程度,修复率很低。
硬盘如果突然出现不规则的异响,赶紧备份数据,这时还来得及,等真敲盘就晚了。
维持数据的安全,最重要的就是勤备份,多备份,这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其余的都白扯。
如果你还对数据的安全有焦虑,就多读读这句话。
机械硬盘临终前:快,我……我不行了,赶…紧给我备份。
1年以后因坏扇区达到50%而寿终正寝。
固态硬盘临终前,正在高速上,时速180。
emmmmm
他俩的寿命不适合直接比。。。。
如果比“损耗”的话 那机械硬盘的理论寿命已经长到没有意义了 磁性材料失效和轴承磨损真的是很漫长的事
如果比存放的时间的话 那机械盘理论上寿命也长的不像话 如果环境不是太艰苦 它也没理由坏 磁性材料上的磁记录自己把自己扯平的过程更漫长了
可。。。。。现实和理论的差距一般是不小的。。。。
就比如说 机械盘它好好转着肯定没事 但是万一啊 摔了下 磕了下 震动大了点 然后主动保护没动作 磁头把盘片刮了下 那直接带着数据报废
再者 写入是用磁铁调整局部磁性材料的极性 这个过程它也有可能因为个啥机缘巧合就没调整对 而且因为是硬件的物理层面的问题 不可能有有效的办法去检测 记录 甚至更正这种错误 那受影响的数据写入时就丢了
再说存放 “不艰苦”的环境也不是那么好找的 不能潮 不能热 不能冷 不能经常震动 电磁环境要干净 有点不满足的搞不好就又一个机缘巧合它就出事了
所以机械硬盘的寿命可以说主要取决于使用环境
固态呢 结实一点(虽然看纸面参数更弱不禁风)固态不怕热 不怕冷 不怕震动 毕竟都是封装好的芯片(啊但是太极端的话 过热也可能导致BGA虚焊 灰尘多可能吸湿腐蚀引脚)
但是固态本身因为原理的问题有写入次数的限制 超出这个极限之后它的存储单元就不能好好工作了(电子嵌进去导致的电压偏移 让主控读不到正常数据)
而且固态需要经常加电刷新 不然记录的数据也会缓慢丢失(缓慢放电) 这个周期对于消费级的固态来讲一般最长是三个月要求加电一次
所以固态虽然对环境要求不高 但是它自己的“材料”的寿命有限
所以你看 影响他俩寿命的是不同类型的原因 放在一起比较是比不出结果的
原理上讲机械盘好生对待它 用个30年也不是一定用不了 或者你写好了之后存个30年再拿出来读也能读出来。。。 原理上讲固态只写一次天天读就可以一直用下去。。。。
啊但是。。。 现实没有这么美好 现实里即使是内存都能被用坏 何况这俩呢
而比较寿命 也需要考虑实际的工作环境 考虑自己的工作负载 考虑数据的重要程度 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 甚至选择混合存储介质的方案
是的,机械硬盘使用得当也能用很长时间——前提是“使用得当”。
但机械硬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精密的机械设备之一:
3.5寸7200转的硬盘,磁头相对外圈磁道的线速度超过100km/h磁头离盘片高度约5-10纳米磁道间距约70-80纳米——这是磁头在盘片上位移的最小距离
想象一下高速公路上一辆时速100公里的汽车离你身边不到1毫米掠过?
只要整个硬盘的这些机械部件,包括马达、转轴、盘片、磁头悬臂等等,在硬盘的生命周期内稍微出现一点瑕疵,或者在工作期间受到稍微大一点的振动,就无法正常工作了。
而固态硬盘使用的NAND闪存虽然生产过程中也是很精密的,但工作过程是纯粹的电子运动,没有任何机械部件的运动,自然就更不容易损坏了,从统计概率上来说寿命会长的多。固态的故障更多的是软件故障导致的掉盘,固件损坏等,只要是正规颗粒厂家通过检测的颗粒,在写入次数范围内出现故障的几乎是没有的。
关于固态硬盘的故障问题,请见我在另一个问题下的回答:
木头龙:都说固态硬盘主控先挂,能不能换主控?249 赞同 · 46 评论回答
直接上几个惨绝人寰的例子


西数移动机械硬盘,立着放被碰倒就磁头电机都损坏了,然后磁头还有硬件锁,更换磁头也没法修复。


七八厘米高度磕碰一下,磁头直接划伤盘片。


又是不小心磕碰导致移动机械硬盘损坏,开盘恢复数据价格高昂只能放弃。
机械硬盘尤其是移动机械硬盘,各类一不小心碰坏的例子数不胜数。虽然有的盘可以通过开盘修复,但上千块的开盘费让大部分人都没法接受,只能忍受数据丢失的结果。
更有一些新盘因为固件锁,磁头损坏后即使更换也无法恢复数据,硬盘厂家也不会让你付费恢复数据,这些新盘一旦损坏数据丢失,根本就没有恢复数据的机会。




机械硬盘磁头滑块飞高是真正正正的几十纳米甚至十几纳米高度,配合磁盘百公里/小时的线速度,那真的是在针尖上走路,磁盘运行的时候稍有不慎就会损坏磁头或者损伤盘片。


机械硬盘单个磁道宽度不到100纳米,位存储单元宽度甚至只有几十纳米甚至十几纳米左右
机械硬盘小心使用不磕碰寿命长跟容易碰坏可没有绝对的联系。
机械硬盘小心使用耐用是比较耐用,但遇到磕碰是真的易坏,尤其是移动机械硬盘,绝对是损坏高发区。
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都存在一些潜规则,比如你放着不用,它就不坏了?
你把汽车,光驱放半年不用,很大几率都会出现故障。
光驱经常用,车经常开,你会发现这玩意真耐用。
但是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厂商一般会给出一个理论时间
理论仅仅是实验室数据,可以作为参考
但一定不要较真,较真你就输了,比如希捷企业盘的实验室无故障时间为200万小时


200万小时就差不多200多年,用到你传给你的玄孙都不会出故障(经过网友
@Barracuda
提醒,这里的200万小时是比如1000块硬盘同时2000小时无故障,就是200万小时平均无故障,并不是用到你玄孙都不出故障,≡(▔﹏▔)≡)
但是你离开实验室,受限于震动,粉尘,稳定电流等影响,分分钟给你打个骨折
你可以去问问机房管理员,一般客户多久换一次硬盘?服务器7*24小时连续工作的
除了外界因素,你会发现还有很多内置的因素,将导致这个硬盘的工作效率下降,甚至故障
我做了很多年的简直网站管理员,经手的服务器很多,客户用的硬盘有企业级的,也有酷鱼这种
无法避免的就是,以网站为主的服务器,通常硬盘坏的快,比如像论坛这种系统
碎片文件会不断的写入读取,而使用缓存技术可以有效的延长硬盘使用寿命
但是普通硬盘自带的缓存技术并不适合网站,流媒体服务器这种应用场景。
所以类似知乎这种平台,知乎的开发应该有缓存机制
这种机制就类似迅雷下载等下载工具一样,先一次写入一个文件快,然后慢慢填,会好一些。
或者设置一个阈值,全部先写入到内存或者缓冲地带,符合要求后再真正下入硬盘。
但是这些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屁话,不存在的。
我们买了硬盘就是用,不管放文件还是放大姐姐小妹妹还是小哥哥大弟弟,用着用着它突然坏了,那么这个就是不行!!!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个系统经常性的蓝屏,重装系统,他都不会去检查下硬盘是否有故障,没有这个意识,蓝屏除了病毒以外,最大的可能就是硬件故障。
而硬件中最脆弱的就是硬盘了。
机械硬盘最大的缺陷就是一旦出现一个坏道,这个点就会不断的扩大,不断的扩大
屏蔽是没有办法屏蔽的,屏蔽就是欺骗自己
就像你把手扎了个洞,你不消毒,上药,包扎,你直接给你脑子上传一条指令
当眼睛看到这个洞的时候,给他打马赛克,卧槽,这能解决问题吗?
这个洞无非就会扩大感染,腐烂,蔓延,恶臭……
但是硬盘和我们的身体不一样,不是说你消毒,上药,包扎也可以解决问题
只能换掉,对,把你脑子里的记忆,你的思维模式,你的算法模式上传(备份)
然后重新给你一个身体,再把你的记忆,思维模式,算法模式等下载(恢复)
你就重生了,硬盘要重生,无非再花一次钱
可惜我们想花钱也买不了自己的重生,但是硬盘可以。
我前面讲了,硬盘的这种坏道一旦有,就会扩大
但是很多硬盘检查放水,出厂的时候就有坏道,只不过被屏蔽了
当你通电使用的时候,他就会一点一点的侵蚀整个盘面
初期的表现是读取某个扇区的文件速度响应慢,然后我们一般整理下碎片,哪个扇区的文件被移动排列了,运气好,迁移到正常的扇区,哎,速度恢复了。但是总有别的文件又被填到有问题的扇区去,别的文件你又不是每天一个一个打开检查,所以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整理一次碎片,速度恢复了。其实卵用没有。
所以我们IT圈有句名言,就是人品问题。买数码产品就是攒人品,所以常年我们朋友圈里有人升级啊,买个啥玩意啊,我一律赞助。不管20块还是50块,一律赞助,你以为我做慈善啊?
不是,我是攒人品。
攒人品干嘛?只求买到的硬盘体质好,出厂没屏蔽的坏道扇区。
这样,只要我正常使用,用10年完全没问题。
但是人品值不够,可能用两年多点就坏了,又过了质保了,真是MLGBZ
人品不是特别好,也不是太差,至少质保内还可以换新的,无非就是导出导入数据麻烦。
比如前段时间我升级,我就把手里一块体质特别好的酷鱼出了出去
发货前一切都检查了一遍,nice
结果买家到手,因为疫情期间吧,没当面拆开,回家打开一看,接口处有磕碰
我暗叫佛祖保佑,结果还是一大堆坏道,接口都断了,虽然不影响,但是内部肯定进行过激烈的碰撞,虽然我上了联强国际专用的硬盘气泡保护袋。韵达牛逼。
买家问我咋办?其实就是让我退货,我靠,二手的东西你自己不验货我凭什么要给退货?
本来就不要的东西,退回来干嘛?无非就是要钱,好吧,我攒人品,我补偿了他40.
最后他说他在知乎看到我发的链接,老实说,过了那么久,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知乎发过,到现在我都没找到我在哪里发了。好好的东西,这么好的体质,给韵达震荡攻击了,也抗不住。
关键我用的这玩意啊


所以硬盘命长命短很多时候是掌握在物流手上,并不掌握在厂家和我们手里。
所以总结来说:
看体质看运输
决定了它的寿命
买叠瓦式硬盘看这个
对于smr叠瓦式硬盘怎样使用才最合理?782 赞同 · 273 评论回答


买移动硬盘请移步看这个
想买一个移动硬盘,有哪些推荐?7723 赞同 · 1362 评论回答


硬盘的定期检查和保养看这个视频:
林大路:移动硬盘的那些事儿「视频」205 赞同 · 61 评论文章


最后,如果机械硬盘使用是在笔记本上,坏的概率更大。
因为目前年轻人一般选择游戏本而不是商务本。
商务本对于年轻人来说,钱多人傻才买的感觉,其实不是的。
商务本自然有商务本的优势,轻薄本也有轻薄本的优势。
对计算机熟悉,你才会选好适合你工作或者学习或者娱乐的工具。
比如大路哥,我的工作习惯就是轻薄本更好。
至于为什么笔记本硬盘容易坏,可以参考我另外一个回答:
请问笔记本该买什么硬盘?107 赞同 · 22 评论回答


不少答案进入了一个误区。
只谈原理不谈现实。
可靠性是可以控制的。
这个控制,来自厂家。
机械硬盘理论上写寿命是无限的,但是我厂家凭啥给你的蓝盘酷鱼P300做那么高耐力?
我们知道机械硬盘最害怕的就是工作过程中有异常振动。而阉割减震,是很多硬盘厂的基操了。
SSD最高写入量可以突破到10万次PE,
但你一个穷酸破打游戏的散户,一辈子撸不完500个PE,QLC又不是不能用。。。
更何况,好颗粒裆燃要供给大客户,高耐久对你纯粹是溢价。。。
你说机械硬盘误删容易恢复数据,好,厂家给你上smr,自带垃圾回收,再把GC策略做得更积极。。。
现在越来越多的SMR机械盘支持TRIM了——原本是SSD上用于垃圾回收的功能。
你说SSD没有振动部件就稳定?
好,我厂家让你接电就有问题。。。
英睿达BX300直接下放3D MLC到入门级,但是很多人反应这盘兼容性问题——镁光也承认是固件有问题,于是——
我就是不改。。。你能拿我怎么样?
甚至,一般认知是:在性能上,机械盘再强也摸不到最烂固态的屁股。
但是厂家依然可以给你造个跟机械硬盘性能相媲美的渣固态。
可靠性上,厂家的灵活性太大了。
SSD曾经成批次掉盘变砖的。甚至某一线大厂的SSD还会烧电容(纯粹就是电路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机械盘有从上世纪战斗到今天的。可我也碰上过开箱就烂的紫盘,这肤色绝了。
而网上经常表示机械盘坏更多,首先是有“出事才到网上说,没出事没人说”的现象。
而且还有更多可能——
比如面对各种意外:熊孩子拔电源,熊孩子踢机箱。。。
甚至有的用户喜欢1毛1W的电源,喜欢在并夕夕、X鱼上买“全新”二手盘,机箱还喜欢20块钱包邮的铁皮盒子。
最后共振、开箱就烂、接电就烂。。。太多太多原因。
出了问题我们应该首先找原因,
而不是简单一句:“我没用几天就坏了”。
最后,要提一点很多人所谓的“重要数据存机械”。
数据安全,备份为王。


靠单一介质保存,拼硬件可靠性?
显然不是好办法:
“你手里的武器,是采购自出价最低的商家。”
存机械更安全,这个说法成立,仅限以下三种条件的环境:
【1】你只有一个硬盘或SSD+仓库盘
【2】你没有任何其他备份手段
【3】你还不去买那些明显的翻新盘或者原厂大坑盘(某绿盘)。
【4】你坏了硬盘真的会去送恢复公司
其实还是使用不当的问题。
机械硬盘近几年有额外的故障率,好像都要归功于希捷几款神一样的产品,三年故障率吓死人。
在正确使用的环境下,机械的故障率不高。你们遇到的笔记本和移动硬盘故障,全都是使用问题。
机械硬盘在运转时严禁任何震动。不要看那些几百个G的防震指标很好看,盘面钻石涂层防刮,自动感应跌落等等技术很高级,那些都是保险的,平常使用,任何颠簸都是损耗。
普通人把硬盘插上再放桌上,电脑放好了抬起来挪一挪再拍桌上,甚至盖上屏幕略用力,都可能让震动传递到盘体上。只要盘面上有一丝损坏,扬起碎屑,就可能蝴蝶效应,逐渐磨损扩散最后灾难性故障。
此外移动硬盘经常遇到的接触不良、供电不稳等等工况,也经常导致硬盘写入损坏,甚至用到一半强行复位等等,这也是引发故障的潜在因素。
相比SSD全固态,只要不摔碎,怎么摔都没事,简直弱爆了
机械硬盘损坏起来太轻松了,最极端的立在桌子上,啪唧倒了就报废了。


看一下硬盘的基本结构图,可以说,着里面的结构是相当复杂的,复杂没关系,它还紧凑。


复杂意味着里面任何一个部件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坏,紧凑意味着容错度极低,很小的磕碰就可能损坏。
比如你啪唧一下,磁头一震,把盘片打穿了,完蛋;啪唧一下,转轴歪了;叭唧一下,马达坏了;啪唧一下,电路板短路了(这到可以修);不小心接触强磁体盘片消磁了等等,这些问题在固态上都不是致命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好于机械设备,已经成为共识了,但是硬盘从初始设计上,就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结构,除非重头再来,不然无论容量有什么变化,基本上不会有本质的改变。
机械硬盘有几个显著的缺点,
1)怕震动
早期thinkpad有个水银管专门检测硬盘震动,发生震动的时候立刻断电。在笔记本电脑上这个问题相当严重,可以说笔记本电脑就不应该用机械硬盘,以前是因为没得选。
2)发热大
又要转又要全密封,散热很是糟糕。之前我把几块硬盘叠在主机里面,无意发现只要复制文件,硬盘就烫手。但又不能在之间加风扇,不然会震动,坏的更快。
3)对生产质量要求高
从转速和磁头盘面距离就能知道这玩意对生产的要求有多高了,厂家弄错一点点就是灾难。
但是固态硬盘也有一个显著的缺点就是写入寿命是一定的,最近碰巧碰到这个问题。四块ssd的raid0,几乎同时坏掉了,前后差一两个月。
不过这不是常规的使用情况,绝大多数用户不会用完ssd的写入寿命。
但是这个问题本身有点问题,以前机械硬盘坏的多,那是因为那会买个硬盘都想用个十年八年。现在一来买硬盘的少了,二来设备更换也更频繁,压根用不到坏的时候。
容易坏这事要怎么看呢?
机械硬盘坏的时候首先是坏少量的扇区,当你发现有扇区损坏,坏了少量文件的时候,还来得及把数据复制出来备份,换掉它。当你误操作删除了数据,机械硬盘能恢复,固态硬盘那就是真没了。
固态硬盘或许没机械硬盘容易坏,但一旦坏了,那就是真的全完蛋了。
--
就好比说飞机单纯从故障率来看远比火车汽车安全。但一旦出事基本就挂了。而火车汽车虽然不如飞机安全,但出事了有很大概率还能生还。
这两者,思考一下。
--
所以,有重要数据,依然还是只能放机械硬盘。
这么说吧,机械有三个评价标准很关键:
一个叫MTBF(平均失效间隔时间);
一个叫年写入量限制;
还有一个叫每年运行小时数。
【至于最大加载次数、最大不可恢复错误 等等暂且不说】
这样说可能有点抽象,举个例子,家用级的普通硬盘 希捷ST4000DM000(这块硬盘被评为最容易失效的硬盘),MTBF60万小时(且每天不超过8小时),年写入量限制55TB,每年运行小时数2400h,质保两年。55TB×2年÷4TB=27.5次,也就是说这块硬盘平均读写27.5次后挂掉,这块硬盘就不算早夭了!这个数据是不是有点惊讶
但是,注意,前方高能:
卡内基梅隆大学在旧金山的第五届USENIX Conference大会上指出,对大约10万块硬盘进行研究后的结论是:
硬盘产品的实际失效几率是MTTF指标的15倍之多;
硬盘每年的失效率都会超过1%,通常在2~4%左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高达13%以上,甚至24%;
更快、更贵的光纤通道硬盘并不一定就比普通SATA硬盘更可靠;
大概50%之多的返修硬盘实际上都没有任何问题;
温度因素对硬盘可靠性的影响看起来微乎其微。
是不是超出你的想象,也就是说机械硬盘可以说坏就坏的,完全是薛定谔的猫。
我一直都是买的希捷硬盘,低于1T的硬盘省去不说,从2010年开始,开始买1T硬盘。当时一部电影2-3G,现在一部高清电影5-20G。我喜欢看高清电影(imdb排名前500位的电影只要网上有资源,我基本上都下载过)和各种高清体育赛事,还喜欢做备份,买了1T一块、 2T3块、 3T13块、 4T8块,8T7块,一共是134T容量。现在所有31块硬盘都是能够运转的,我觉得机械硬盘不容易坏。我都是在京东上买的,其实也退货过2次,一次是电脑识别不出硬盘,一次是硬盘24小时不到就坏了,但京东退一千元以内的硬件还是很爽快的。我的经验收到硬盘后就通过复制粘贴,把新硬盘的空间填满,如果4T硬盘在拷文件的过程中没出问题,基本上就可能是好盘,用7-8年是可以的。除了这两次退货,我所有的硬盘基本上没出过大的问题。遇到过几次硬盘读不出来、吱吱作响的情况,换成一个航嘉的新电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当然原来的电源其实也是一个品牌,价格和这个航嘉的电源差不多,但就是不好用,但没到坏硬盘的程度,只是为了避免有人找我扯皮,我就不谈这个品牌的名称了,但是我这辈子是不会再买这个品牌的电源了。现在我还经常热拔插(就是电脑运转的时候换硬盘),到现在也没有遇到坏硬盘的悲催情况。对于我最喜欢的体育赛事(足球、网球、围棋)录像,我都做了一个备份,现在网球四大满贯一场赛事的容量可以达到10-40G,世界杯足球比赛的高清版本最少是十几个G,所以需要的硬盘空间比较多,买的硬盘就比较多了。今天是2019年12月12日,京东的希捷(Seagate)4TB 256MB 5400RPM 台式机机械硬盘(ST4000DM004)降到549元,我突然又想买一块了。其实我觉得现在硬盘太便宜了,25块总共也就不到2万元人民币,在北京连半个平方米的房子都买不到,但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欢乐。最近又买了7块8T的希捷企业级硬盘,实现了一些关键的体育比赛(主要是足球、网球、中国女排)备份一次、学术文献备份三次的目标。现在花了将近3万元。2020年年底又买了一块12T硬盘,硬盘容量达到150T。2022年买了3块希捷16T企业盘,硬盘容量达到了198T。估计10年内不需要买硬盘了,现在已经感觉找个电影或体育比赛很辛苦了,而且十几个小容量硬盘(小于或等于4T)都已经不装东西了(以前的文件都拷到8T及以上硬盘了)。现在1T及其以上的硬盘有39块,放在电脑桌的抽屉,把抽屉都压坏了。有人说我是末日备份,这种说法还有点道理,最近90分钟足球网和51哇哈的网站都没有了,下载体育节目就很难了,例如天下足球节目的录像和网球的各项赛事,尤其是网球的各项赛事,原来一直在哇哈体育论坛上下载,可惜最近这个网站消失了,再也找不到网球资源了。这几天曾经做梦过这个论坛又复活了。
机械硬盘冷存储时,寿命肯定比固态长。包括:
1安装在pc里,有稳定的电源,甚至ups。不移动。
2拆下来扔在一个不潮湿的角落,十年后想起来了。
想知道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长短,首先要了解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工作原理。
机械硬盘比较类似光驱的工作原理:包含硬盘盘片、电机、磁头等,属于较为精密的机械装置,工作过程就像完全的封闭光驱,通过磁头来寻找盘片上的信息,来完成数据交换工作。
固态硬盘工作原理更像是U盘,通过闪存介质储存数据,由集成电路代替盘片,主控芯片来完成数据交换。
正是因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工作原理不同,影响硬盘的寿命因素也不同。
机械硬盘因为机械结构问题,用久了寻道过程时间变长,还会出现噪音,这是影响机械硬盘寿命的主要因素。
影响固态硬盘寿命的主要因素是读写次数。固态硬盘储存数据不需要寻道,是通过充放电来完成读写,每一次读写,都要经过充放电。而闪存芯片的充放电次数有限,会影响固态硬盘的寿命。
从这方面来看,机械硬盘只要不是坏道,不发生物理损毁,就能一直使用下去。而固态硬盘会随着读写次数慢慢损毁。当然,实际使用过程中,主控芯片会自动给不同的储存单元分配数据,以延长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
因此,无论是机械硬盘还是固态硬盘本身的寿命都是有很长时间的,特别是机械硬盘,排除物理损坏,基本可以一直使用。我现在用的希捷移动机械硬盘都已经用了5年了。
一般硬盘厂商的质保期都按年来算,但并不是说超过质保期就不能使用。以机械硬盘的寿命为例,超过质保期并不意味就不能使用,但是性能会有所下降。
经过我手的硬盘少说有上万了,
网吧技术主管,自己喜欢鼓捣硬件,所以这个话题还是有点儿发言权的,从学生时代就开始看《电脑报》给学校修电脑,从256M的硬盘开始鼓捣起。
先说结论:在稳定的环境,从使用寿命来说机械硬盘吊打固态硬盘。
很多人说机械硬盘磕磕碰碰什么的会损害,其实现在的硬盘减震爆护性能还不错,只要不是使劲或者很高地方掉下来,一般轻微磕碰完全没有关系。使用十几年的机械硬盘很多,我家里还保留有256M的老机械硬盘。
从数据安全性能上面来讲:机械硬盘坏了什么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恢复数据,肯能会有部分文件不完整,哪怕主板烧了你更换一个相同型号一模一样的主板上去数据照样读取。
但是固态硬盘就不行了,一旦坏了里面的数据基本没有修复的可能。从我自己恢复过的那么多数据来看是这样的,这些年帮公司和个人恢复过很多。
固态硬盘就是速度快,用来当做系统盘,存放数据我从来不放在机械硬盘里面,重要的数据通过邮件、网盘、机械硬盘三重保护。
热知识:机械硬盘要是在保质期内出现度盘咯咯响,你可以用一个毛巾包裹起来,然后在床上砸几下,就可以去更换新硬盘了。咯咯响是属于故障,但是不在包换的售后之列,不建议大家频繁使用,我自己都只是咯咯响才会这么做,因为咯咯响之后寿命就大幅缩水不说数据也不安全,读写速度会变慢。
因为正规大厂SSD的寿命可以预测,但HDD的寿命完全看脸。
都2022年了,SSD坏的原因主要有电容爆浆&脱焊/主控&颗粒脱焊/固件毛病导致变砖。颗粒的持久度可以根据读写程度进行预测,对于消费级来说,除非10年前小容量(128g以内)的廉价SSD,想把颗粒写死还不如考虑长期使用导致电容爆浆&脱焊/主控&颗粒脱焊来得实际。而一个良好的电源就可以大幅度减小上述电器故障。
而对于hdd来说,除了上述问题以外,对于如今已经纳米级的盘片和磁头来说,娇贵程度堪比ICU病房里的患者,完全看命。对于从笔者身边出发,既有从2008年开始使用的笔记本hdd现在还能开机,也有开箱既坏的大容量hdd(上机既坏),后者和卖家扯皮的时候把手机都打欠费了。
综上所述,SSD的寿命可以预测,但HDD完全看脸。
因为你不能保证你永远使用得当
手一滑,把工作中的硬盘盒摔了,机械大概率就寄了,固态屁事没有,我的s3610都摔地板上几十次了,现在依然啥问题都没有,哪个机械能工作中摔地板上几十次?
所谓的使用得当,也就像机房这种固定场所没有什么人员进出几乎不可能发生意外地场景下会发生了
机械硬盘的损坏过程,更多的是机械磨损的过程,是逐步损坏的,看S.M.A.R.T状态检测就知道了,用户如果懂得相关知识,可以在硬盘损坏到难以挽救的地步之前进行备份和更换。
固态硬盘多数情况下是PE次数还远远没有消耗完,主控先完蛋了,或者掉盘,虽然格式化一下又能用了,但数据却无法挽救。
硬盘有价数据无价,重要数据还是要做好备份。
0102更新
评论有很多朋友来给我科普说磁带机并没有被淘汰。
确实,严格来说磁带机确实没有被真正的淘汰,但因为其巨大的体积(连同存储器有几块甚至几十块3.5寸硬盘那么大,3.5寸的1/4英寸磁带DC2000驱动器虽然跟硬盘一边大,但单盘磁带只能存几百MB)、巨低的存储密度(目前1/2英寸磁带磁带才能存储35GB,存储密度才几千位每英寸,而这已经是极限了)、巨慢的存储速度和寻址速度(有可能人工寻址——手动装带磁带机更换磁带盘)、严苛的储存环境(对温湿度要求比较高),已经无法被用做现代常规存储了,目前基本只能做为后备存储设备备份冷数据。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磁带机已经在绝大多数使用环境中被淘汰,现在只能说他还在发挥余热,同样的光盘也还在发挥余热,但他们都已经不能成为主流存储器了。
另外经评论指正我还说了一句不严谨的话,我说现在的固态硬盘的容量还不如机械硬盘,原话是“虽然现在容量还不是固态硬盘能比拟的”,这其实是不对的,应该说同价格下固态硬盘的容量还远不如机械硬盘。
你也知道是使用方法得当,机械硬盘这种高精密机械结构其实是非常脆弱的。
它最怕的,一是振动,二是电流不稳
以前在外面的时候,很多公司的机械硬盘坏得特别多,还有就是时间长了会很慢,这其实都是垃圾电源的锅,因为我发现那些公司的电脑大多用的都是成本只有几十块钱的杂牌山寨电源。
一款山寨电源自己可能会稳定工作十几年都不会坏,但是他输出的电流非常不稳,忽高忽低,在硬盘读写的过程中对硬盘的持续性伤害非常大。杂牌电源不但会伤害硬盘,也有可能会伤害主板,甚至本身质量也不会太好,所以在外面公司的时候我发现,硬盘、主板和电源是坏得最多的,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用好电源的原因之一。
其实一般来说外界导致的台式机振动一般很少见,大部分时候电脑买来就放在哪里很少有人会每天都动他,笔记本硬盘一般也会有针对性的保护设计。
但有一种原因可能会造成振动,就是机箱,不要以为机箱这东西,鞋盒都可以,其实不然。差的机箱因为用料差,铁皮非常的薄软,电脑一工作的时候,里面的风扇一转动,硬盘一转动机箱就有可能开始小幅度的振动,这种振动你可能注意不到,但因为是持续的,因此对于硬盘的伤害也是很大的。
而且差的机箱还有可能漏电,当然这个也需要差的电源配合,一但漏电,不但硬盘有可能完蛋,主板也有可能被击穿。
我以前在一家公司的时候,那家公司给我用的电脑就有一个很玄学的现象,比如我踹电脑一下可能没事,但我的脚不小心碰了一下,或者一个篮球轻轻滚过来撞到电脑上都有可能突然重启,这种故障对硬盘的伤害是非常大了,如果当时刚好是在读文件那这块硬盘可能就会当场完蛋。
但除了这些,硬盘自身有时候也会有些缺陷,这些也会导致硬盘出问题。
但是个没什么办法,只能是自认倒霉了,不过目前几家硬盘厂商售后都还不错,尤其是从京东买的,基本上出了问题都能换新,自己注意备份重要数据就是了。
其实在我看来,机械硬盘已经走到了末路,虽然现在容量还不是固态硬盘能比拟的,但那也只是因为价格,早晚有一天固态硬盘的价格能降下来,到那个时候机械硬盘就不会再有任何优势了。因为这种机械结构本身就有物理极限,就算以后有什么新技术可以为机械硬盘续命,那也不会有太大发展,早晚会像磁带机、光盘一样被淘汰。说未来五年可能有点夸张,但十年又似乎有点太长,要知道现在很多笔记本都不标配机械硬盘了,这就是一个开始,一个信号。
我估计未来几年就会慢慢向服务器等专业领域收缩,消费级的会先开始退掉。在需要大容量存储的地方应该能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机械硬盘内部有高速旋转的盘片,悬浮在盘片上方的磁头,这些都是活动部件,用久了会有磨损。
机械硬盘不抗震,读写时轻微震动都可能导致坏道、卡磁头等情况。哪怕是关机状态,1米高度掉到地上磁头都可能直接挂掉。
机械硬盘对电源要求极高,供电不稳轻则出现坏道,重则直接挂掉。更不用提突然断电了,磁头归位时,因为盘片动力下降导致悬浮高度降低,回到停泊区时对磁头的冲击也容易导致磁头变形。
总之,机械硬盘非常精密和娇贵,尤其是现在大容量的充氦硬盘,里面9张盘片,对应就是18个磁头,故障率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而且氦气还容易泄露,时间久了也容易坏。还有像希捷这样无良的厂商,带头将SMR技术放到日常用的硬盘上,而SMR的数据稳定性要远低于传统CMR的盘。
固态硬盘呢,咱先不提那些便宜的,用各种来路不明的颗粒的那种渣渣,认准三星、东芝、西数、英特尔就对了。只要颗粒质量有保障,随着固态硬盘容量越来越大,就算用QLC甚至PLC,但有充足的负载均衡空间的情况下,颗粒磨损都不会太快,而且大部分硬盘的使用场景是读多写少,读取对固态来讲是完全无损的【并不是】,只有写入才会有损耗。
科普一个知识:program disturb和read disturb,顾名思义,就是读写闪存的时候,会影响数据。
在SSD读取数据时,给浮栅施加的电压会有概率导致浮栅极进入电子,这就导致同一个block上page读,自己没事,但其他没有被读的page数据出错。由于有额外的电子进入,会导致晶体管阈值电压右移,由于晶体管阈值电压偷偷的发生了变化(变大了),闪存内部逻辑如果还是按照之前的参考电压加在控制极上,然后去判断数据的话,肯定会发生误判,也就是读到错误的数据。 阈值电压右移的速度,也就是Read Disturb影响数据的程度,一方面与你读该Block上数据的次数有关,读的越多,右移越多,影响越大,另一方,还跟你block的擦除次数有关,擦写次数越多,绝缘效果越差,电子进入浮栅极就越容易,read Disturb的影响也就越大。
详情请看这篇文章:
所以一块固态用个5、6年是不成问题的,就算是用作下载盘,按照现在的网速,你能下满一块2T的固态盘几次?就算下满了再全都移走,无非就是2TBW(全盘写入一次,移走之后对这些垃圾TRIM一次),而西数2T蓝盘SSD的TBW是500,就是说你得完全下满并且全部移走250次才能玩坏这块固态。
我自己的2T机械硬盘做下载盘,每天都会有大概10G的下载量,用了两年写入量25TB,用在固态上得算TRIM的写入放大,就是50TB,那么一年就是25TB,500/25=20,就是说按照我这么用,可以用20年。
固态没有机械部件,不怕震动,温度耐性也比机械盘要高不少,而且还非常轻便。要知道,2.5寸的机械硬盘,7mm用SMR最多只能达到2TB容量,固态盘4TB轻轻松松。NVMe那么小的板子上都能放2TB了,可想而知PCI-E那么大的板子能放多少。如果厂家愿意做,3.5寸7mm厚度上10TB都没问题。
一般保守估计,家用机械硬盘,非7*24小时运行的情况下,寿命是3~5年不等。相比之下,部分品牌的固态质保都已经是5年了,当然前提是不超过规定的TBW。
这是一块07年生产的80G机械硬盘,到现在十六年,还能正常用
但年份是次要的,重点是这玩意是我从废品回收站捡回来的
是我在一个完全生锈的机箱里拔下来的,整个机箱就在一个露天的垃圾堆那扔着,我记得好像是年底,因为机箱里全是雪,我为了找零件清理了半天


当时我好像是打算去捡两个D3内存顺便看看有没有像样的老板U能用,当时一起捡回来的别的东西都不行了,唯独这玩意插上去还能用
个人维护电脑经验看实际上固态坏的更多,而且固态问题大多是暴毙,一点数据挽回机会都不给,直接暴毙。机械故障大多是一步步到死亡,使用者感觉明显
因为问题就在这个“使用得当”上。
虽然固态硬盘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抗冲击这一点上具有机械硬盘八百辈子也赶不上的优势。而“冲击”在日常是很常见的,你把硬盘摔一下就算“冲击”了。
说下我们公司的情况. 我现在呆的是个小公司, 我又写代码,又充当网管. 同事电脑坏了我就帮忙修.
公司买的电脑配的都是西数的机械硬盘, 500g的蓝盘.
总共大约80台电脑,5年下来坏硬盘大约有十几块了. 大部分坏的很突然, 可能某天早上来上班,一开电脑, 就发现无法启动windows了.
这种突然无法启动的问题,我在知乎上问,也没人会修. 不过我总觉得应该不是啥大毛病. 无非是硬盘电路板上某个零件断路了. 换一下就好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 上海这边冬天比较冷,又潮湿. 有人不喜欢下班关电脑,于是机箱就成了办公室里最温暖舒服的的地方. 而办公室里住的蟑螂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全家都搬到机箱里住了.
所以有时我帮同事修电脑. 一打开机箱面板, 我的天. 里面满眼的蟑螂屎,蟑螂壳. 还有一股子蟑螂屎的酸臭味儿扑面而来. 而这时你仔细看. 主板上,电源壳子上.硬盘电路板上. 到处都是小黑点样子的蟑螂屎. 有的主板和硬盘的电路上不巧沾上蟑螂屎..就短路了. 但这种损坏有时是可逆的. 我有次把这种蟑螂屎主板,硬盘电路板 拆下来,用水冲,再用刷子刷干净,充分晾干, 装回去. 呵呵. 硬盘居然又复活了.当然不是百分百.大约有一半的概率吧.
所以就我的经验而言. 机械硬盘你使用时注意点. 损坏率其实还好. 注意保持办公室环境的干净. 也不要一直开着电脑. 毕竟突然坏了,麻烦的还是你.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数码 最新文章
什么样的朋友圈很有吸引力?
自刻的光盘最多可以保存多少年?
hdmi 接口标准是不是要被抛弃了?
一台当下最顶尖的电脑能用几年?
如果手机不慎丢失,微信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
哪些特征一看是老小米用户?
小米被嘲笑没有核心技术,你怎么看?
深圳推出全国首个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
如何看待华为研发投入超越三星大众,跃居全
海信新品 E5N Pro,有哪些配置上的亮点?是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5-01-23 22:00:15  更:2025-02-06 22:08:44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