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数码 -> 英伟达 GeForce RTX 5080 性能解禁,从实测数据看这款显卡性能如何? -> 正文阅读 |
|
[数码]英伟达 GeForce RTX 5080 性能解禁,从实测数据看这款显卡性能如何?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英伟达 GeForce RTX 5080 性能解禁,从实测数据看这款显卡性能如何?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NVIDIA(英伟达) 新品观察室 英伟达 GeForce RTX 5080 性能解禁,从实测数据看这款显卡性能如何? |
依托答辩 |
![]() |
从各方面来看5080的性能都不及预期(3DMark,游戏实测),尽管我对5080的预期已经很低,也就是4090D的水平,结果最后超冒烟才能摸到4090D的屁股。光栅性能默认比4090D落后7-5%,比4090落后10%,仅比4080S提升15%,基本上是历代最小的提升,甚至比10系到20系的光栅提升还小,烂完了。 售价更是逆天,首发溢价到11000 12000,和4090D看齐。而且除了MFG以外,哪哪都比不上4090D,简直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买新不如买旧的情况,和酷睿ultra一样。 |
![]() |
5080比4080s规模提升5%,显存带宽从22.4Gbps提升到30Gbps,最终换了15%不到的提升。 |
![]() |
5080的核心面积相比4080S也几乎没变。制程只是简单的从台积电4N升级到4NP,晶体管甚至从459亿倒吸回456亿。5070用的GB205相比4070的AD104甚至下降更夸张,从348亿下降到310亿,少了38亿,减少了足足10%。 这似乎在科技发展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之前摩尔定律失效顶多是每18个月到24个月购买到的芯片晶体管数量翻不了一倍,但是至少还都是增长的,换代产品连晶体管数量都倒吸是从未有过的。 黄仁勋这是直接给戈登摩尔一个大比兜,告诉他芯片还可以倒吸着造,以后半导体市场要遵循黄狗定律了——相同价格的芯片每18-24个月晶体管数量减少10%。 与此同时blackwell微调了SM单元,让单元里的FP32单元实现整数复用,可这种改进现在看起来这种改进对光栅性能提升几乎为0,这也意味着NVIDIA自30系以来,连续3代显卡的SM单元IPC提升几乎为0,只依靠增加规模,更换新显存来提升性能。 |
![]() |
后摩尔定律时代英伟达也难逃挤牙膏的命运了。 至于DLSS的多帧生成,我也并不看好。 雷诺Renault 紫毛:RTX5090 FE公版个人首测:超级拼好帧,都拼出幻觉了?zhuanlan.zhihu.com/p/20891526099?utm_psn=1870654418598375424 |
![]() |
画面效果可以参考我5090的简评,5090的表现尚且如此5080的多帧生成就更鸡肋了。 此外MFG适配的游戏并不多,意义也不算大,不算革命性的新技术,更撑不起来这个售价和全新一代这个名头。 而且NVDIA未来也会有更多技术下放给前代显卡,比如说不排除给40系安排增强帧生成,并且已经确定给40系增加Smooth Motion,这更让多帧生成的意义下降不少。 |
![]() |
总而言之,5080是一款极其鸡肋的产品,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如果要买,高于原价1块钱我都觉得不值。 |
和之前的猜测一致。RTX 5080综合性能较之上代RTX 4080提升在15%级别,不到20%,应该也是历代最小的一次了—— (补充:这篇文认为RTX 5070和Ti较之上代应都是提升约20%,目前看大概率会对。) 技嘉 GeForce RTX 5090 D 性能已经解禁,从各家评测来看,你觉得这卡性能如何?169 赞同 · 40 评论回答 |
![]() |
(图片来自快科技) |
![]() |
也创下了一个记录,历代80系列和旗舰差距之最。从NVIDIA全面领跑GPU领域的开普勒系列开始(取比较适合这个时期显卡的跑分项)—— GTX 680 FSE跑分约3900,约等于64%的GTX 690(6100); GTX 780 FSE跑分约5300,约等于85%的GTX 780 Ti(6200); GTX 980 TS跑分约4400,约等于75%的GTX 980 Ti(5900); GTX 1080 TS跑分约7600,约等于76%的GTX 1080 Ti(10000); RTX 2080 TS跑分约11100,约等于76%的RTX 2080 Ti(14600); RTX 3080 10GB SN跑分约4400,约等于77%的RTX 3090 Ti(5700); RTX 4080 SN跑分约6400,约等于70%的RTX 4090(9200); RTX 5080 SN跑分约8000,约等于56%的RTX 5090(14200)。实际上即便把RTX 5090划为当年的TITAN家族,这个记录也破了,当年差距最大一组GTX 1080也有TITAN V约58%性能。 (下面两张图片均来自极客湾) |
![]() |
除去确实没有竞争对手(AMD的新显卡预测对标RTX 5070 Ti,英特尔预测对标RTX 5070),这番“大刀”也基本意味着NVIDIA消费级显卡未来将和DLSS强关联。今后除非发生意外,否则每代新卡都将以新版本DLSS支持作为最大卖点。 实际大家应该都知道DLSS尤其帧生成部分,对反应延迟会有比较负面的影响(永劫无间玩家体会应该最深刻)。因此Reflex和响应时间相关,未来可能会成为游戏显卡评测的重点。 |
![]() |
再就是进入AI时代后,NVIDIA对显存突然又变得慷慨起来(而非早年GTX 1060 3GB的时代),但在旗舰RTX 5090已升级到32GB显存(移动端也有24GB)前提下,RTX 5080仍维持16GB。这一“原地踏步”设定可能会让许多人不解,虽然支持者抛出了如下观点—— NVIDIA的显存优化明显优于A/I两家,16GB显存在“4K光栅”“4K光追DLSS”“2K光追”这些场景,玩游戏都刚好够用。至于“4K光追无DLSS”这种显存需求>=16GB的场景,已不是RTX 5080的性能可胜任的了。AIGC真正比较吃显存的只有大语言,其它诸如绘图、视频生成、扩写等,目前看来还是更吃显卡核心性能。而且非专业需求的大语言场景,苹果M或者AMD Strix Halo或许才是更佳选择。 但安迪比尔定律总在被验证,像现在我们也想象不到,有游戏能在1080P下就吃光8GB显存。因此未来游戏和AI应用的显存占用,应该也会作为评测重要一环出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 如何评价50系显卡?59 赞同 · 14 评论回答 |
![]() |
RTX 5090 和 RX 9070XT 的 TSE 测试成绩出炉,如何评价?88 赞同 · 19 评论回答 |
![]() |
尤娜Yuna:【评测】1099的Mini LED值得购买吗——雷鸟Q6电竞显示器测评19 赞同 · 3 评论文章 |
![]() |
尤娜Yuna:【评测】如女初长成——英特尔锐炫Arc B580显卡测评39 赞同 · 17 评论文章 |
![]() |
|
5080没什么好谈的 两年半提升15% 按照这速度10年提升75% 9080打不过十年前的5090 一卡传十年不是梦了 从5090对比4090的性能、价格和功耗可以看出 显卡的摩尔定律已经失效 老黄两年半原地踏步 股价却翻了接近十倍 |
经过这么多年的修炼,老黄的刀法越来越狠,真是有点一统江湖的气概了。amd不争气啊。 这80砍得不如90一半,确定这不是开玩笑? 问就是盼着他股票多崩点,这样才有可能有便宜的游戏卡。 |
一坨答辩! 我的评价是不要去买,史上性能提升最拉的一代80! 没有之一! 买它的除非你是1660或者2060这种,否则完全不建议购买! 尤其是30系跟40系用户,我的建议再等两年,买60系显卡! |
省流:5080=4080Ti+大力水手4 4080S提12%~15%,就是5080 本质上就是4080TI的定位 配上这个价格,基本就是一坨 甚至你还买不到,黄牛基本在一万三以上 给考虑买的朋友2个建议: 1.真的需要这个性能,加点钱买个4090 2.本来想买但预算不够,直接7900XTX吧,88%性能50%的价格,香太多了 总之,要么向上,要么向下 一万二买个56%的5090 真的是,割的最狠的一次 |
纯性能来讲5080连4090都打不过,所以老黄的5070=4090等式纯属笑话,只有在特定的几个游戏把DLSS 4.0拉满才能勉强跟4090持平。一定要相信无良老黄的刀法,他一垄断企业可能卖给你一个价格便宜那么多性能不减的显卡么?5090纯性能也只比4090强那么一点,剩下的也是靠DLSS和AI假帧来凑合。 最烂人品的是英伟达搞饥饿营销,目前全美首发居然只有233张5090!很多美国人排了十几个小时的队却被告知本店只有4张卡而被整破防的不在少数。不知道是不是前几天被deepseek整到股价大跌的原因,这次的饥饿营销强行拉升股价的行为真的就连一丢丢的脸都不要了。50%的5090库存都给各类评测博主了,也不知道玩家们看着评测up主一遍介绍5090挤牙膏一遍刷新网站几百遍都找不到有货是啥滋味。 建议40系卡和30系卡的完全略过这一代,等60系出来了再看看能不能会有货! |
性能相比上一代完全就是多出多少钱就多多少性能。最可恶的是显存,9年前不到2000块的1060都给了6G,这5080卖8000多才给16G,这些年半导体技术退步了? |
从5080与5090的规格就能看出来,5系显卡明显挤牙膏,是因为现在的制程与构架的原因。 5090是5080核心规模的将近一倍,而且上了512位DDR7显存,怼了能摸到600W,堪比当初R9 295X2那个双芯核弹的功耗了,才能达到5080性能的150%左右。明显规格对性能的边际效应下降非常明显,除非后期改制程,搞出了个5090 Ti。 话说这几年经历了炒完矿潮,又来了炒AI,游戏消费显卡市场真抽象,一个次旗舰的首发价格都8000多了,当初3080相对2080 Ti质的提升首发价格才多少?而5090旗舰的单位性能价格居然跟22年发布的4090差不多一样,这有点不讲武德了。 当然更抽象的不是5090躺在AI红利上挤牙膏,据说这次彻底禁多卡并联了,也不知道实际啥样,但价格与功耗就决定是个跟专业卡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的相对廉价生产力工具,真不知道说啥好了。没想到还有怀念以前的桥接器的一天... |
不要看数据,只要40不明显降价,50就是垃圾。只有40价格明显跳水了,50才是对普通玩家来说堪用的显卡。 |
游戏玩家必选:GeForce RTX 5080 随着2025年CES大会,GeForce RTX 50系显卡终于来到了大家眼前。相信关注游戏以及生产力的玩家最近应该刚看过RTX 5090 D的首发评测,但是对于多数游戏玩家来讲RTX 5080才应该是大家的首选吧。相比RTX 5090 D接近2万元的发售价格来讲。首发只要8299元的RTX 5080真的是更适合的选择,而且得益于DLSS 4技术的加持,游戏帧数的提升也是玩家们喜闻乐见的。这次我也提前拿到了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OC 16GB显卡,带着对于RTX 50系显卡性能与游戏表现的好奇,抢先帮大家测试了一波,如果你也对RTX 5080感兴趣,想知道它的性能表现是否值得你用过年的压岁钱或者奖金入手的话,欢迎跟我一起看看吧。 |
![]() |
NVIDIA BlackWell架构技术优势分析 |
![]() |
● 第五代张量核心:具有非常强大的 AI 算力,并支持加速处理 FP4 精度模型 ● 第四代光线追踪核心:光线三角形相交率为上一代的 2 倍并增强了压缩以减少显存占用,就能够使几何图形的光线追踪效果达到前所未有的细节水平。 ● AI管理处理器:AI Management Processor,简写为AMP,对全局计算进行控制 ● Blackwell SM单元:具有更高的处理吞吐量,并与 Tensor Core 更紧密结合,以便优化神经网络着色器的性能。 ● GDDR7显存:世界上最快的显存,速度高达 30Gbps,可提供高达 1.8TB/s 的显存带宽。 DLSS 4 技术解析: DLSS 是一套创新性的神经网络渲染技术,借助 AI 提升帧率、降低延迟并增强画质。由RTX 50 系列 GPU 和第五代 Tensor Core 提供支持,DLSS 4 带来全新的多帧生成技术和增强的超分辨率。DLSS 4通过AI算法来实现「多帧生成」技术,为每个渲染帧数额外生成最多3帧从而实现游戏时帧数的提升。 |
![]() |
各位玩家需要注意的是DLSS 4多帧生成技术严重依赖Blackwell架构中的Tensor Core等专有部分,所以目前多帧生成技术还仅支持RTX 50系显卡。 |
![]() |
全新的 DLSS 多帧生成功能由 RTX 50 系列和第五代 Tensor Core 提供支持,利用 AI 可为每个渲染帧额外生成最多 3 帧,从而进一步提升帧数。利用 AI 生成更多帧,以此提升性能,并通过 NVIDIA Reflex 技术降低延迟,保持出色的响应速度。 |
![]() |
官方通过不同DLSS 技术对比可以看到在4K分辨率下未开启DLSS时游戏帧数为27帧,开启DLSS技术后游戏帧数会有明显的变化。在开启DLSS 4多帧生成技术后游戏帧数达到了245 FPS。另外也注意到延迟的降低,未开启的情况下延迟为73ms,在开启DLSS技术之后延迟也随着帧数的提升降低到了23ms左右。 |
![]() |
通过NVIDIA的官方介绍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DLSS 4技术可以为游戏玩家带来明显的帧数上的提升,同时还可以使得电脑延迟降低,从而大幅提升玩家的游戏体验,让玩家在3A游戏中也可以体验极致的电竞游戏的快感。未来在RTX 50系显卡解禁之后,会有75款游戏和应用开启对DLSS 4的支持。 |
![]() |
NVIDIA Reflex低延迟技术: 前面介绍了NVIDIA DLSS 4技术,让玩家可以把3A游戏也玩出FPS电竞游戏的高刷新体验。时隔五年NVIDIA Reflex 2 也与玩家见面了。通过Reflex 2技术可以帮助玩家有效地降低鼠标的输入延迟,配合DLSS 4在高帧率的情况下降低输入延迟以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日常玩家在游戏中,每次点击鼠标后,CPU会收到鼠标发出的指令。然后加入渲染列队中,这些列队工作在交给显卡渲染出画面,最后输出到显示器。在这一些工作中,就会产生我们所说的延迟,所以你就会在游戏中感受到影响的延迟。当然大部分时候这个延迟对于普通玩家都是不容易感知的,但是如果你是FPS类型游戏的玩家的话,延迟太久的话肯定会影响你的游戏体验。 |
![]() |
而Reflex 2则通过另一种减少延迟的办法实现了在游戏中降低延迟,当一个帧被 GPU 渲染时,CPU 会根据最新鼠标或手柄输入计算工作流中下一帧的视角位置。Frame Warp 从 CPU 采样新的视角位置,然后将 GPU 刚才渲染的帧扭转到最新的视角位置。在渲染帧被发送到显示器之前,在尽可能最新的时间进行扭转操作,确保屏幕上反映最新鼠标输入。使用来自先前帧的视角、颜色和深度数据,对这些撕裂进行准确的图像修复。玩家可以通过更新的视角看到没有撕裂的渲染帧,并降低了改变游戏内视角位置而产生的延迟。这有助于玩家更好地瞄准目标,更精准地跟踪敌人,提高命中率。 |
![]() |
全新GDDR7显存: 为了满足所有这些强大处理能力的需求,Blackwell 配备了世界上最快的显存 GDDR7 ,速度高达 30Gbps。以RTX 5080为例,在256bit内存总线的加持下,RTX 5080可提供高达 1TB/s 的显存带宽,甚至超过了前代旗舰RTX 4090的1007GB/s,而价格方面8299元的起售价,可以说是非常强大的游戏显卡/个人消费级显卡产品了。 支持4:2:2 H.264/H265视频的编码和解码 Blackwell增加了对4:2:2 10bit H.264/H265色度采样视频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能力,这点对视频创作者来讲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4:2:2的视频格式可以保留更多的色彩信息,同时在文件大小与带宽要求上更少,但是对于编码解码会有一定要求。现在RTX 50系显卡也加入了对于H.264和H.265视频格式的4:2:2解码支持,使视频编辑器能够轻松使用原生4:2:2内容,无需生成代理视频。 |
![]() |
性能测试: 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OC 16GB 芯片系列:GeForce RTX 5080 产品系列:iGame系列 CUDA核心:10752个 基础频率:Base:2295Mhz;Boost:2617Mhz 一键OC核心频率:Base:2295Mhz;Boost:2655Mhz 显存频率:30Gbps 显存容量:16GB 显存位宽:256bit 显存类型:GDDR7 显存带宽:256bit 外接供电:16pin TDP功耗:380W 显示接口:3*DP2.1b+HDMI2.1b 产品尺寸:331*139.3*59.7mm(不带挡片) |
![]() |
|
![]() |
GPU-Z查看OC频率信息,在OC模式下Base:2295MHz,Boost:2655MHz。 |
![]() |
基础频率信息,Base:2295MHz,Boost:2617MHz。 |
![]() |
DLSS 4对比测试: 测试平台: 显卡: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OC CPU:AMD 锐龙7 9800X3D 主板:华硕吹雪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散热:TRYX PANORAMA 展域 360 ARGB 3DMark测试软件中NVIDIA DLSS测试更新到Demo版本后也加入了对于DLSS 4技术的测试选项,大家可以手动选择测试DLSS 4技术,选择Performance测试。 |
![]() |
这里我通过4x模式下的测试给大家一个参考,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OC 16GB显卡在DLSS 关闭下测试结果为24.64FPS,DLSS 开启后为295.5 FPS,开启DLSS 4 4x后帧数提升了约12倍,这样的性能提升真的非常可观。 |
![]() |
目前大家非常熟悉的赛博朋克「2077」更新到最新的2.21版本之后就可以在设置中看到DLSS 4的模式选项了,测试选择Performance档位。 |
![]() |
「2077」游戏测试对比可以看到在4K分辨率下,光线追踪:超级画质,对比DLSS 关闭以及DLSS 4在帧生成2x到4x的游戏帧数变化。得益于DLSS 4技术,开启帧生成4x后的帧数提升非常明显,平均184帧的表现已经可以跑满4K 160Hz高刷表现了。 通过测试结果汇总可以看到在开启DLSS 4 4x后,游戏帧数从DLSS 关闭下的34.12FPS提升到了184.79FPS,整体提升了5.4倍。而且就连1%Low帧也达到了168.19FPS。 |
![]() |
实际对比RTX 4080显卡在4K分辨率下,光线追踪:超级画质的游戏帧数对比。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测试时RTX 4080显卡为DLSS 3.5下测试,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OC 16GB显卡设置为DLSS 4 帧生成4x下测试。 |
![]() |
「星球大战:亡命之徒」也是未来第一波加入了DLSS 4的游戏,目前通过Demo测试版本我也可以尝试测试在这款游戏中的帧数表现。 |
![]() |
我依旧测试了DLSS 4性能模式开启前后,在不同帧生成模式下显卡的表现。其中4K分辨率下未开启DLSS的游戏帧率为41 FPS,DLSS 4帧生成4x开启后,游戏帧率达到了131,流畅度提升了3倍以上。 |
![]() |
根据NVIDIA的介绍我们也了解到在RTX 50系正式上市发售当日,就会有75款游戏和应用支持DLSS 4技术。比如我上面测试的「2077」、「星球大战:亡命之徒」等游戏更新后是直接可以在游戏设置的UI界面中更新帧生成的设置,但是有些游戏虽然支持但是可能还需要玩家在NVIDIA APP中对某个游戏的「DLSS 帧生成」进行设置。比如类似FPS射击游戏的「漫威争锋」。这里我也手动测试了再开启多帧生成4x后,对比未开启DLSS 下的游戏帧数表现。 |
![]() |
实测开启帧生成4x后,游戏帧数提升也还是非常明显的。 |
![]() |
另外也做了「黑神话悟空」的游戏测试,只是这款游戏目前还不支持DLSS 4帧生成。这里也对比了RTX 4080的游戏成绩给大家一个参考。 首先是在未开启全景光线追踪,影视级画质预设下测试开启DLSS不同超级采样率的游戏帧数对比。 |
![]() |
开启全景光线追踪:超高,开启DLSS下不同超采样清晰度下的游戏帧数对比。 |
![]() |
生产力&AI性能测试: 生产力测试平台: 显卡: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OC 16GB CPU:intel Ultra5 245K 主板:七彩虹iGame Z890 Ultra 内存:七彩虹 iGame 影系列8000MHz CL40 散热:TRYX PANORAMA 展域 360 ARGB 生产力测试方面选择了Procyon 测试了 Adobe软件中的 PR 剪辑软件以及 PS 和 LR 图片处理软件的生产力软件的性能表现。当然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OC 16GB显卡的优势肯定还是在PR软件中会有更多地体现,一般照片编辑更看重处理器性能。 |
![]() |
最新的Blackwell架构的RTX 50系显卡增加了对4:2:2 10bit H.264/H265色度采样视频进行编码和解码,这点是比较关注的。实测视频编辑成绩即便是搭配U5 245K处理器分数甚至比13900KF+RTX 4080和13700K+RTX 4090的分数更高。这也说明了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OC 16GB显卡在视频解码编码能力的优势。对于生产力用户还是非常重要的。 |
![]() |
V-Ray GPU RTX测试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OC 16GB显卡成绩9189分,在V-Ray RTX显卡测试中RTX 5080测试成绩相比RTX 4080有翻倍的性能提升。 |
![]() |
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测试: 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OC 16GB显卡在UL的Procyon的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 SD1.5(FP16)的文生图测试中,在ONNXR人工智能引擎下得分3533分,总体消耗时间:28.297s,总体图像生成速度:1.769s/image。 在TensorRT人工智能引擎下得分4829分,总体消耗时间:20.707s,总体图像生成速度:1.294s/image。 目前做这个测试结果并不多,各位感兴趣的可以测试一下自己配置对比看看。 |
![]() |
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 测试: 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OC 16GB显卡在UL的Procyon的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 测试中PHI 3.5、MISTRAL 7B、LLAMA 3.1、LLAMA 2这4个大语言模型下的得分分别为4128、4379、4468、4568。 |
![]() |
基础测试: 3DMark 基础测试方面,分别测试了OC频率和基础频率两种模式成绩。实际可以看到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OC 16GB显卡相比前代RTX 4080整体都有不小的提升,在Fire Strike的DX12测试中提升更高,在DX11的Time Spy测试中提升也有约15%。 |
![]() |
3DMark的光栅测试方面,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OC 16GB相比RTX 4080提升更明显,其中Port Royal提升了1.24倍,Speed Way提升了1.3倍,Steel Nomad提升了1.28倍。 |
![]() |
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OC 16GB在一键超频频率下(即OC频率)的甜甜圈烤机测试,可以看到烤机十分钟后GPU最大频率2745MHz,烤机时频率2422MHz,显卡温度67℃,显存温度58℃,显卡功耗:365W,风扇转速2226RPM 。 |
![]() |
基础频率下的甜甜圈烤机测试,可以看到烤机十分钟后GPU烤机时频率2400MHz,显卡温度68℃,显存温度58℃,显卡功耗:360W,风扇转速2080RPM 。 |
![]() |
通过红外成像也可以看到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OC 16GB显卡的发热情况,整体外表温度在 47~50 ℃ 之间。 |
![]() |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OC 16GB开箱: 七彩虹的iGame Ultra系列显卡对于喜欢白色显卡的玩家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OC 16GB整体外观设计相较之前有了较大的变化,采用了“Hip-Hop”艺术风格,纯白底色与桃粉的嘻哈设计元素的加入也让其具有了更高的辨识度。 |
![]() |
包装方面白色的包装上印有iGame的logo以及显卡的渲染图,白色的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OC 16GB显卡真的在一众白色显卡中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
![]() |
广告 七彩虹(Colorful)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O 京东 ¥9999.00 去购买? |
![]() |
包装背面是显卡的多视角渲染图以及RTX 50系显卡的主要卖点介绍。 |
![]() |
显卡侧面的16GB GDDR7显存字样也做了专门的设计。 |
![]() |
打开包装看到说明书等纸片以及16Pin转3个8Pin的转接头。 |
![]() |
细节方面白色的iGame Ultra系列显卡的供电线也是白色的,好评。 |
![]() |
七彩虹这张iGame RTX 5080 Ultra W OC显卡的外观整体做了更多潮流元素点缀,采用了很多嘻哈的元素加入其中。整体设计风格也与之前的波普艺术相呼应,具有系列延续性。整体以白色为主,点缀了更多桃粉色点缀。我相信这张卡也会吸引更多女性玩家选择。 |
![]() |
正面三风扇设计,显卡整体还是较为方正的。显卡三围:331*139.3*59.7mm(不含挡片),整体尺寸上并不是非常夸张,对于机箱选择上不会有太大压力。 |
![]() |
基本三槽厚度设计,略高些的跃肩高度,对于目前主流的机箱产品基本不会有兼容性的问题。 |
![]() |
与前代一致的环型扇叶设计,配置了3把101mm的风扇来帮助散热。另外正面半透的设计,可以看到内部散热鳍片的结构。当然如果风扇一周也有灯效的话颜值也会更加好看。 |
![]() |
侧面看显卡散热模组,内部设计了8根热管搭配大面积的散热鳍片的组合。回流焊工艺可以使热管与鳍片更加严丝合缝,4根8mm热管+4根6mm热管组合的散热配置可以说非常豪华。 |
![]() |
16Pin供电接口,实测满载功耗360W。对于装机的小伙伴建议至少选择850W或者以上的电源。 |
![]() |
显卡侧肩上「街头涂鸦」POP喷绘字体的Ultra壁纸,底部的灯带设计了类似图腾的发光区域。 |
![]() |
另一侧的GeForce RTX字样直接是黑色字体。 |
![]() |
显卡金属背板上采用了桃粉色的涂鸦设计,Ultra字体装饰其中。背板与正面相呼应,显卡整体都充满了嘻哈元素设计。 |
![]() |
显卡背后的开口部分也可有利于风道流通,帮助散热。 |
![]() |
接口方面提供了三个DP 2.1b以及一个HDMI 2.1b接口,七彩虹显卡标志性的一键超频按钮也设计在PCIe 板位置,方便玩家在静音与OC模式间切换。 |
![]() |
iGame Center灯光设置: 灯光控制方面这次七彩虹iGame RTX 5080 Ultra W OC显卡侧面加入了支持灯光同步的灯带设计,灯光部分可以通过iGame Center软件进行灯光管理。 |
![]() |
iGame Center软件可以进行灯光管理以及硬件超频设置,如果你是七彩虹全家桶用户就可以通过iGame Center软件快速进行整机的灯光同步。 |
![]() |
我这里搭配的其他七彩虹硬件,可以看到iGame Center软件会自动设备硬件型号并配有硬件渲染图。 |
![]() |
灯光效果,这里我选择了整机同步白色的光效。这张iGame RTX 5080 Ultra W OC显卡侧面有iGame Ultra字样部分支持灯光效果。整体看上去很有图腾设计的感觉。 |
![]() |
侧肩上Ultra涂鸦字体下的灯光效果。 |
![]() |
|
![]() |
总结: 通过测试可以看出RTX 5080显卡整体性能表现以及游戏帧数方面都要优于上一代的RTX 4080显卡的,而且得益于DLSS 4技术加持,通过AI算法来实现「多帧生成」技术,为每个渲染帧数额外生成最多3帧从而实现游戏时帧数的提升。DLSS 4对游戏玩家肯定是有巨大的吸引力的,毕竟它让3A游戏也能体验电竞游戏才有的高帧率表现,可以让玩家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另外对于生产力和AI表现方面,我也都有AI性能测试。整体相比前代产品,RTX 5080的性能提升都是不错的,而且加入了对于4:2:2 10bit H.264以及H.265视频格式的解码等,对于有生产力需求的用户。8299元的RTX 5080还是一个不错的生产力工具。 回到这次测试的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OC 16显卡,首先设计上延续了之前白色系显卡的配色,搭配桃粉色的点缀装饰让喜欢白色主机的玩家一定会爱不释手。散热方面8热管与鳍片的组合,配合回流焊工艺也让这款显卡的散热表现亮眼。同时即使在满载烤机的情况下,风扇噪声也都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而且并不会有啸叫或者电流声问题。对于在意这方便的用户也可以放心了。 最后这次GeForce RTX 5090 D和RTX 5080发售日期都是在中国农历大年初二(1月30日),七彩虹iGame Vulcan、Neptune、Advanced、Ultra等多个不同系列的GeForce RTX 5080显卡已在七彩虹官网商城、京东、天猫、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及全国授权零售经销渠道开售,售价8299元起。如果你是追逐旗舰的玩家,想一步到位也可以看看七彩虹iGame Vulcan、Neptune、Advanced等旗舰系列。不知道各位考虑好入手那款了吗? |
![]() |
广告 七彩虹(Colorful)iGame GeForce RTX 5080 Neptune 京东 ¥11699.00 去购买? |
![]() |
广告 七彩虹(Colorful)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京东 ¥11999.00 去购买? |
![]() |
广告 七彩虹(Colorful)iGame GeForce RTX 5080 Advanced 京东 ¥10999.00 去购买? |
![]() |
广告 七彩虹(Colorful)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京东 ¥9999.00 去购买? |
![]() |
广告 七彩虹(Colorful)iGame GeForce RTX 5080 Ultra W 1 京东 ¥8299.00 去购买? |
老黄的显存颗粒恐怕比他的门牙还金贵。 |
这是第一个80系列打不过前代90的,提升大约只有15%,超冒烟都跑不过4090 D,只能老黄刀法还在发挥。这代80或许会成为史上风评最差。 不过80都这样了 不会还有人信老黄说的5070=4090吧 |
我还打算买1.2上车的,看到性能不想买了,再看价格……1.2买不到了,要1.5、1.6。 1.6加一点上4090不香? |
之前intel挤牙膏是AMD站起来了,这次不会又是你吧? 5080还是16g显存,老黄是真的牛逼。 |
希望国产硬件加油,也希望美国AI早点崩盘,让美国的硬件厂家重新回归游戏市场,老老实实做PC硬件,让广大群众都能用上物美价廉的硬件 |
想买5080的兄弟,最好的策略是等着富哥换下他们的4090,去闲鱼收一张。 |
其实50系列独显主要的提升在几个方面: AI低延迟 如果要细节一点,那么就是DLSS4和光追表现更霸道、视频编辑方面有所提升、以及移动端的Max-Q技术进一步提升了能效比,可以为移动端带来更好的续航(注意是更好,并不是完全质的飞跃)。 然后老铁们就获得了一个懵逼 大家会发现40系列居然没有明显的降价????因为上述的差异让40系列和50系列两条腿同时走路,居然可以让40系列完美的平稳落地,直到清完库存的那一天。 因为游戏方面对于DLSS 4的支持不会立马就全部都支持,都是逐步的,同时这些游戏也向下兼容3.5、3.0、2.0等之前的版本。 当然这里面也会有一些误解 比如很多用户会认为帧生成这个玩意狗都不用,但事实确实如此吗? 比如很多人在CS2中坚决不开帧生成、超分辨率,认为帧生成带来了更大的延迟,这个在之前大概率会有这种情况,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些问题或者说之前的bug可以完全的优化掉,甚至针对性的进行硬件加持,基准手术刀除掉顽疾。比如英伟达的NVIDIA Reflex 2技术,它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啊,而且退一步讲,今年Intel推出的战斗法师系类第二代ARC锐炫独显或核显的XeSS2也加入了类似的技术,大幅度的降低了时延,从我实测的情况来看这个降低都有点变态,除非游戏和驱动方面没有针对该游戏做深度优化,表现依旧,但凡优化了一点点,那个效果都是极好的。 再退一步讲,目前战斗法师系列如B580、B570目前还有一些问题,都是对CPU的要求比AMD或者英伟达的底线要高一些,比如一般情况下RTX4060搭配12400就可以玩了,但是战斗法师要12600才行,但是从实际表现来看,使用战斗法师的独显,又没见到CPU的功耗更高,所以我觉得这个本质还是时间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后期驱动等加持进行解决的。 退一步讲,低时延技术的优化,你不需要上特别高的显卡就可以带来更好的效果,和差不多是画面效果,这个意义肯定是利大于弊的,除非你固守思维,打死都不认可那也没办法了。新技术是会面临一个普及周期的,这个非常正常。 |
![]() |
再退一步讲,50系列相比40系列,同档次,规模还是有所提升的,20%左右的浮动要啥自行车? 所以本质上还是看预算,生产力、需求三个维度,新的往往比旧的好、新的也同时会有一些问题,需要时间来打磨,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唯一的问题 比如我手上的4070Ti,就规格和档次来看,完全没有升级的必要,所以类似的4070s等显卡肯定不会大幅度降价,甚至没有降价,但是市面上加上50系列的加入,可选就更多了,但其实本质还是会更加清晰,原来1000元一个档位,现在变成了500元一个档位。 |
我就发一张图,一张显卡吧发不出来的图,祝大卖 |
![]() |
|
5080到了两天,总结一下。 先说问题。 smooth motion和nvreflex,是两个全新的功能前者是两帧中间插一帧,后者是降低延迟的。开了可能会导致一部分游戏崩溃,目前试出来的包括squad,hell let loose,质量效应传奇版,维多利亚3,纪元1800,虚幻4的游戏会报引擎错,所以推测目前的驱动这几个功能对虚幻四有兼容性问题。 cs2没影响都能玩,但是我建议把这俩都关了吧,smooth motion会把帧数压到显示器帧数,也就是实际上操作帧只有显示器帧数一半。 在重装前哨试了上边试了smooth motion和dlss4倍帧生成一起开就可以享受插八帧的诡异感觉,流畅的要死但是后期怪多了地上垃圾多了原生这个时候只有几帧你依旧没有在流畅操作的感觉,小飞机读出来五六十帧,和几帧卡的要死操作的感觉一样一样的。而且主菜单如同ai生成的视频一样混乱。 孤岛惊魂6可以开smooth motion,只是这个游戏锁上限帧数到显示器帧数,你会看见游戏内ubi帧数显示读出来80帧但是小飞机显示160帧的诡异感觉,鉴于原生帧数还好,操作感不受太大影响。 nv reflex降低延迟这个功能单开也会导致部分游戏崩溃,比如squad和帝国时代3会发生错误与崩溃。我还想试试彩六来着,但是彩六打不开,battleye遇上了(1,35)无法更新,这应该是win11的问题。 还有一些游戏目前依旧打不开,猛兽派对会开启时灰屏然后闪退,东方平野孤鸿调画质的时候会崩溃而且即便全低进去也只有12帧左右。 一些目前开了这俩功能暂时没遇到没问题的游戏,杀出重围人类分裂,使命召唤21(考虑到它本来就会随机蓝屏,跟显卡没什么关系),第一后裔,黑神话悟空,模拟人生4,十字军之王3,苏军游击队1941,赏金奇兵3,铁血联盟3,孤岛惊魂6,爱上火车(这个划掉),subverse,古墓丽影10和11,半条命和cs1.6,同时也开了个虚幻五黑客帝国demo看了看,可以暂时认为虚幻五和galgame没有问题。 我在玩游戏的时候没有遇上过卡死,但是在刷知乎的时候会突然卡死屏幕静止不动也没有声音风扇不变速的照转,我在用核显的时候从来没遇上过。我认为驱动在低负载下可能有问题,所以我目前的解决方案是把wallpaper engine启动,拉了个4k的壁纸塞的,各项性能参数推满全开,并且把主板csm打开,就暂时没遇上了。 amd的cpu驱动不要下,随时起冲突,用游戏加加做了分ccd。 我只试了这些个游戏,多了还没试或者没有,有什么想试的可以回复给我。 再说一下电源的问题,我手头这颗atx3.1和pcie5.1的九州风神白金统治者自带的16pin无法启动显卡,换成微星带的三转一能用了。睿站上也遇上了一位用振华VIII的朋友有一样的问题,目前尚不清楚原因。而且插上dp也没法直接用,得核显进去才能安驱动。 槽点说完了,说点新优点吧。 dlss的新模型确实有用,整体画面和帧数都提高了非常多,看着也舒服不少,和原生差距真不大,没有之前用2070开dlss的时候反光的地方满地噪点,但是窗户缝依旧会漏光,但需要在驱动里手动开启。 broadcast确实比以前减负多了,可能是因为算力高了。 目前的驱动基本就一残废。 尤其是四倍帧生成和smoothmotion这俩的结合,约等于一个八倍帧。 第一次给我一啥都能玩的选手干出来3d眩晕。真就想吐,游戏显示看起来一点也不舒服。 |
![]() |
2.3 我回来更新了,DP重新握手的时候黑屏鼠标键盘都是亮的,声音也正常,还有显示器熄屏之后重新进入的时候键鼠都正常。 解决方案,显示器调整到4k144,高了就会启动dsc协议,玩游戏的时候就只能全屏无边框窗口启动了,关了熄屏。 2.4 关于屏幕静止卡死,上述的csm方法都没用,后来我意识到屏幕卡死在某一帧静止不动反而说明显卡在干活,但是它没有接到下一步命令。我这两天在试图复现这个问题,steam下载没有问题,双烤没问题,单烤也都没问题,而这个问题只在整体非常低的负载下出现,所以我推测是cpu问题,但是上个月用核显的时候一切正常,但我当时没开pbo,因为微星主板一断电就给我重置bios,有一阵子一直在调试内存。之后我把pbo关了就好了,amd的驱动和nv的真就是天生一对。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数码 最新文章 |
什么样的朋友圈很有吸引力? |
自刻的光盘最多可以保存多少年? |
hdmi 接口标准是不是要被抛弃了? |
一台当下最顶尖的电脑能用几年? |
如果手机不慎丢失,微信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 |
哪些特征一看是老小米用户? |
小米被嘲笑没有核心技术,你怎么看? |
深圳推出全国首个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 |
如何看待华为研发投入超越三星大众,跃居全 |
海信新品 E5N Pro,有哪些配置上的亮点?是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