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知识库 -> 数码 -> 如何评价明快打字机疑似被发现? -> 正文阅读

[数码]如何评价明快打字机疑似被发现?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几天美国网友疑似发现尘封半个多世纪的明快打字机的消息刷爆中文圈,这位发帖者声称在妻子祖父的地下室中找到这台老旧机器,一脸懵懂地询问大家:我完全找不到关于这台打字机的销售记录,这玩意儿到底值钱吗?它重得要命!








我仔细看了这位网友发布的照片,确实非常像当初林语堂倾家荡产造出来但无缘量产的那台明快打字机。其实林语堂研发明快打字机那年月西方社会早就用上打字机了,西文打字机成为主流之后甚至出现过倒逼部分国家改进文字以适应现代办公系统的情况。而汉字表述显然无法兼容西文打字机那套逻辑,因为汉字无法用少数字母拼接而成,就算是常用汉字数量也已经多到无法适配。
彼时西方世界直接把汉字定性为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落后语言,甚至很多接触过西文打字机的华人也开始嫌弃汉字,林语堂正是在此背景下开始研发明快打字机。最终林语堂居然真的在1947年拿出了成品,依靠上下形检字法与三级滚筒,明快打字机居然可以打出九万个不同字符!具体操作方式是先在键盘上依次敲出两个字根,上方选字框会根据字根把符合要求的汉字全部显示出来,最后再通过数字按键调取汉字完成打印。




林语堂为了研发明快打字机而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女儿林太乙在日记中自述看到母亲独坐家中暗自抹泪。1951年明快打字机专利被美国默根索拉排字机公司买走,但碍于成本巨大受众较小始终无法量产,林语堂研发的那台明快打字机从此成为孤品。
1966年林太乙奔赴美国寻找明快打字机下落,但默根索拉排字机公司工作人员声称“那台打字机被我们当成垃圾丢掉了”。直到半个多世纪后,明快打字机才重见天日。
中华汉字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所有为之奉献的前辈都值得被铭记。明快打字机在商业上一败涂地,但林语堂的故事将会口口相传。
作为一个曾经认真研究过,知乎最早介绍明快打字机的答主之一,某位b站大up某期节目的素材提供和审稿人之一,看到这个新闻是很兴奋的。
看图片很容易确定这就是传说中唯一一台试制成功的样机,所有细节都符合当年的照片和描述,外观和结构看上去非常完整,缺失的零件数量很少,有很大的希望修复并恢复功能。
通过这些彩色照片,我还发现了一些曾经不了解的设计细节,解答了一些疑惑,比如实物字模的真正数量、键盘上的重点标记、底部的机电触点逻辑结构,对于我来讲非常震撼。
作为中文机械化尝试的杰作,明快打字机通过纯机电逻辑实现了汉字输入法,可以说硬是跨越了继电器、电子管、晶体管三个时代,实现了微电子时代才能量产应用的功能指标,技术上无可挑剔,然而代价就是恐怖的成本和超高的复杂度,时局动荡与社会更迭又斩断了最后的应用希望,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炫技文物,现在确实已经没有任何实用意义。
即便如此,这台打字机仍然有很高的价值,既是那个时代中国机械设计水平的标志,也是文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尝试,可以说是一个技术与文化结合的奇观。
我希望有兴趣有能力修复的个人或机构能够将它买下并修复、展出,如果能进行复刻并公开提供接触、体验的机会就更好了。
衷心希望希望有生之年能真的上手操作一次,打一份简单文稿以供纪念。
最后贴个回答供好奇原理的各位一看:
林语堂设计的汉字打字机的原理是什么?为何当时没能推广普及??www.zhihu.com/question/27060526/answer/118692007?utm_psn=1867375898786947072


我不知道林语堂倾家荡产做了这件事
但是,我不得不感慨
我们这个民族,真是生生不息的永远会有人为了中华文明不计后果的付出
泪目!
历史的最后一块拼图终于要重见天日了。有关部门快去抢救性买回来啊,比如文字博物馆,个人感觉这个比圆明园兽首那几个水龙头更有意义。
林语堂先生这位虔诚的基督徒,却在新文化运动中一片废除汉字,将象形字拉丁化的呼喊声中,少数孜孜以求地不断努力,试图找到实现中文输入的机械化方法的文化旗手。
因为彼时的雷明顿打字机,曾几何时就像今天的AI一样,被视为某种革命性的潮流,以至于全世界的字母或音节文字,纷纷自我剪裁来迎合潮流,唯独5000年来坚持音义形一体的古老汉字显得是那么地“格格不入”。


一时间,废除汉字,汉字拉丁化等言论甚嚣尘上,自我怀疑主义一度成为主流。
历史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可笑,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1916年,林语堂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英文系任教,1919年,林语堂曾赴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系留学,1923年林语堂获博士学位回国,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国立女子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而就在他从圣约翰大学毕业的同时,他对汉字打印机的探索与研究也同步开始了,并为此努力奋斗了整整30年!
那时,21岁的林语堂,开始购买各种型号的外文打字机和《机械手册》,边拆解边研究,锲而不舍地一再尝试,同之前的中文打字机的直接检索不同,林语堂试图设计和发明的是一种间接检索的中文打字机,即寻找汉字的过程不再全部依靠打字人,而是部分交给机器,打字人只需要提供上下两个线索,然后交由机械结构完成汉字的检索。
是的,在此之前,中文打字机确实有过更多的先驱者尝试的案例,但是都是直接检索的打字机,比如美国传教士谢卫楼在1899年发明的一款圆盘打字机。


1897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谢卫楼牧师(Devello Zelotees Shoffield)在工程师洛斯?霍利(Carlos Folly)的帮助下, 发明制造出世界第一台中文打字机, 该打字机形状是个大圆盘,它看上去就像一张“小圆桌”,上面密密排列着30圈汉字。谢卫楼最终采纳的汉字总数为4662个。他将这4662个汉字进一步编入4个分区,第一个分区包含726个“最常用汉字”,第二个分区包含1368个“常用汉字”,第三个分区包含2550个“次常用汉字”,第四个分区则包含162个特殊的“表外汉字”,也就是对谢卫楼及其传教工作比较重要,有时会被收入或复制到“最常用汉字”列表的汉字。这种可在单一固定位操作的打字机标志着谢卫楼发明了一种中文技术语言机械的新形式,操作者可以稳坐不动地灵活操作。谢卫楼成为历史上首位“中文打字员”。


对了,林语堂先生的父亲林至诚也是一位基督徒牧师,父亲的平等观和西学兴趣深深影响了他的成长。林至诚对西学的热爱和对新式教育的推广,使得林语堂从小就能够接触到丰富的知识,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谢卫楼牧师的发明实现了汉字打字机从0到1的跨越,对于他传教士的工作来说,这已经是绰绰有余了,但是4000多个汉字相较于浩如烟海的汉字瑰宝来说,依旧是不太够用。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从1到n的努力了。
当雷明顿打字机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之时,中文打字机被西方世界认为是荒诞怪异、难以置信的,假想中的“中文打字机”——拥有五千按键的庞然大物——的讽刺漫画,频频登上外媒报纸,甚至有人断言中文打字机“不可能存在”。
实际上,就在谢卫楼牧师试制了第一台中文打字机的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却在极尽讽刺之能事——1900年1月,《旧金山观察家报》刊登的一篇文章称,旧金山唐人街附近的杜邦街上,一家报社的库房里存放着一台中文打字机,它配有一个长达12英尺(约3.66米)的键盘,上面有5000个按键。文章旁边的一幅漫画中,四个并排坐的、拖着猪尾辫的中国人在一齐操作这台机器。
当时的一个中国庚子赔款第二批留美学生周厚坤, 在看到谢卫楼先生发明的中文打字机后,同样是受到极大的启发,并从该打字机的不足中进行重新思考、研究和改造。他认为中文打字机应接近英文打字机,能够放在办公桌上,每个人都能轻易操作。


周厚坤在1909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他的庚款考试平均成绩67.12分,位列第11名。分别于1914和1915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和造船工程双学士以及飞机工程硕士学位,是美国首位航空工程硕士毕业生。1915年,他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的东美中国留学生会上,展示了他于1912年发明研制的中文打字机,该打字机重约四十磅,能够打印4000多个常用中文。


他发明的新式华文打字机,曾参展192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荣获“大奖章”。他也因此被称为“中文打字机之父”。
不久,中国留美学生祁喧先生,也推出他的发明研制的中文打字机,能够打印4200多个常用中文。而滚筒上除了4200个常用汉字外,还包括一套包含1327个汉字部件的铅字,打字员可以用这些部件拼合组装出一些不常用的汉字。
到这时候,经过谢卫楼、周厚坤和祁喧三位的努力,汉字打字机的尺寸进一步缩小,可打印汉字数量也增加到了5527个字。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但其低效的打字速度,却反而加深了美国人对中文打字机不可行的刻板印象,美国人继续着他们阴阳怪气的能事,《纽约时报》的报道标题是这样的——《新型打字机上的4200个字符;中文打字机只有三个按键,但有50000种汉字组合。2个小时100个字。纽约大学学生祁暄的发明专利堪称同类产品中的首创》。


又过了几年,到了1919年,周厚坤在商务印书馆的同事舒振东先生,在周厚坤发明的中文打字机基础上进行改造,推出新型中文打字机,该打字机成为中国商用打字机的雏形。
与周厚坤不同,舒震东抛弃了汉字滚筒,改用长方形平面字盘,字符可以自由移动和替换。舒氏打字机实际上是一种活字打字机,当时的一部动画片《舒震东华文打字机》就是它的广告片,该片甚至因为其出色的宣传,长期被误传为中国第一部动画片。这台打字机最快每小时可以打2000多字,比手写速度快三倍。


发明中文打字机后,舒震东任商务印书馆的总工程师,不久到德国、法国、美国考察。在美国期间和回国之后,又对中文打字机做了多次改进。1920年,商务印书馆为了推销中文打字机,让美工人员万籁鸣兄弟为其制作能活动播放的广告片。于是,万氏兄弟反复摸索,制作出了电影广告《舒震东华文打字机》,供电影院于放映正片前播放,成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1922年,舒式中文打字机申请了专利,经北洋政府农商部批准,特许专卖。此后,商务印书馆一直以商务品牌生产制造发售舒震东发明的中文打字机。
但是当时,因为汉字属于语素文字,无法像拼音文字那样拆解为几十个简单的字母,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排列组合,所以打字效率还是太慢了。
正像纽约时报那篇报道说的一样,两个小时100字,就算小型化了又如何?
这个核心问题不解决,汉字打字机还是不行啊!
这个时候,林语堂先生终于可以隆重出场了。他以他文豪大家对汉字的深刻理解,以“上下形检字法”发明了一种新的检索方法,这也意味着一种理解汉字的新角度。
林语堂说,“不能考虑汉字笔画而只看其上形和下形,而且必须把上、下形看成一个整体,不用再细究。” 简单来说,就是把汉字左上和右下的 “部件” 分别编码,这样只需要 36 个上键和 28 个下键,就可以组成现有的任何汉字”。
根据这种设计思想,林语堂曾写了两篇关于汉字如何分类、编排和检索的文章,它们引发 20 世纪 20 年代 “检字法问题” 走向热潮。
但是彼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为了筹集资金,林语堂在1935年赴美长住,数年内出版了七八本英文畅销书,得到的稿酬累计超过10万美元。当时美国常青藤大学教授的年薪才仅为三四千美元,所以10万美元可以说是巨款。
最终,在1947年,林语堂终于在美国推出了自己的终极发明——明快打字机!
































林语堂研究出一套精巧且复杂的机械结构,将 8000 多个汉字和字符封装在形似西式打字机的匣子里。但是展现在操作者眼前的按键只有几十个,只需要按 3 个键, 8 个候选字就会出现在一个显示框里,打字者能很快选出最终需要的字——使用体验与拥有了显示器后的中文输入法很相似了。


这真是跨时代的伟大作品!
只可惜,他的资金在制造样机后就已经枯竭了,她的女儿林太乙在日记中自述看到母亲独坐家中暗自抹泪。1951年明快打字机的专利被美国默根索拉排字机公司买走,但碍于成本巨大受众较小始终无法量产,林语堂研发的那台明快打字机就此竟然成为孤品。
1966年林太乙奔赴美国,试图寻找明快打字机下落,但默根索拉排字机公司工作人员却声称“那台打字机被我们当成垃圾丢掉了”。
有人说,林语堂当年不是申请了专利吗?是的,图纸也还在,但是因为斯人已逝,孤品丢失,大家不清楚其内部是如何装配的!
从演示效果来看,再结合林语堂的理论,这台打字机更像是一台纯机械化的五笔输入法打字机。如果我们有关方面和机构能够把这台机器搞回来,结合专利图复刻一批,应该不是问题。








国内搞复刻的up差评君做了几年也没搞出来,有消息他们联系想买下来。
不过这东西究竟谁买下还说不好。。。如果是某个收藏家收藏机构买下来并且不让外人研究,这东西的具体运行方式就又沉入大海了。
即便是搞复刻的人买下,并且真的照着做了一台新的,我们普通人也就看视频乐一下罢了。
按这东西的复杂程度,加上极少极少的购买用户群,复刻完成本能不能低于万元都不好说,再加上那套输入法的学习成本(拆字的方式起码和五笔输入法相当吧,这年头愿意学那么复杂方法的人太少了),只能是一个高级玩具。
这条贴文的评论区争吵很激烈,不少台湾人声称应该捐赠给林语堂余生十年居住的台北林语堂故居、绝不能落入大陆人手中,也有人自称工作人员询问是否可以捐赠给位于林语堂祖籍地漳州天宝的林语堂纪念馆(并表示单位级别低、没有收购的预算),更有洋人声称这台打字机只应该转交给一位据说据此完成了一部专著的北美教授、绝不能让它回到亚洲(二编经查是著名汉学家墨磊宁教授,和国内学界媒体有不少合作,也支持这台机器回到中国),或许只能说兹事体大
至于林语堂出生长大直至十岁时离开、让他在人生最后十年寓居台北时仍写下「我的家乡」怀念的故居(位于漳州平和坂仔,1974年遭拆除,2005年重建),我看能得到这台打字机、让我能作为同乡在自己家乡参观的机会是非常小了
听说在那个年代很多文学界都说汉字是落后的,应该废除,都学西文。我想林语堂费尽心思去发明这东西,有可能是为了捍卫汉字的价值吧
这事儿传了几天了,如果国博或文物局的人还没在飞机上或者领事馆人员没在路上,而且看其他答主坐说已经交给“专业人士”, 那估计不是我们的人,大家要做好机器已经无了的心理准备。
看了一下原文,这位仁兄翻出来的应该就是明快华文打字机。网上就能找到明快华文打字机的一些资料。














中文打字机这玩意是很久没有被拎出来讨论了。有一点比较值得注意的是,林语堂发明的明快打字机,跟后来大陆国产的双鸽打字机是不一样的。双鸽中文打字机用的字模是平板式的,而明快打字机是滚筒式的。双鸽打字机更像过去铅字印刷的原理,粤语的讲法叫做「执字粒」。
明快打字机有了后来五笔输入法的雏形,即通过拆解汉字的偏旁、笔画等结构,来组成每个汉字独有的编码,从而实现一一对应的打字输入。据说明快打字机上有一个选字的「魔术眼」,即按下若干个编码键后,会出来几个字让用户通过1~8的数字键进行选择,这和现在电脑、手机输入时的候选字是如出一辙的。
明快打字机实物的曝光,应该能进一步印证林语堂设计时仍采用了竖式排版。尽管1950年代以后,中港台都出现了从左往右的横式书写和排印、中国大陆更全部改为横排,但中文手写的正式版式,应以竖排为准,台湾、香港迄今仍有保留。这样一种排版方式,似乎与明快打字机的滚筒式结构契合得更好。
无论是明快打字机,还是后来的双鸽打字机,以及其他一些知名度低但确实出现过的中文打字机,它们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将正式的中文编印工作个体化。


大家不妨回想一个问题:成功的恐吓信该用什么写。是模仿他人字迹或刻意摆脱自己的字迹吗?当然不是。是到报纸上,按照恐吓信的内容挑出一些字,剪下来拼贴到另一张纸上。在未有电脑打印以前,这会比动手写恐吓信靠谱得多,因为受害人或家属即使报警,也几乎无从研究。
恐吓信可以拼贴,但是日常工作不行。在正式的中文编印工作实现个体化以前,你要给出一份正式的、印刷版的文件,就只能找印务所通过铅字印刷「打印」。而在更早的古代,就只能通过刻版了。因此古代就连皇帝的圣旨,也是手写的,毕竟圣旨常常具有唯一性,而刻版虽然刻得慢,却能快速复制出无数份。
中文打字机当然也是凭手稿打印,极少人会像如今电脑写作一样直接上机打字。像上面的几张早期使用中文打字机打字的照片和宣传画,都能看到工作人员是照着稿件打字的。即使是照着稿件打字,也已经比拿着稿件到版房「执字粒」再印刷要简便得多。尤其是只需要一份原稿而不需要印制多份的时候,中文打字机就显得实用了。不过这也是一个硬伤——这种中文编印的个体化个体到了极端,它就跟手写一样,一次只能出一份,不能复印。而同时期的油印,却可以通过在蜡纸上仿印刷体手写,而复印无数份。所以在电脑打印普及以前,蜡纸油印使用更为普遍。
很多人在分析中文打字机难以普及的原因时,往往就忽视了这一点。除了机器造价比英文打字机高得多,中文打字机的打字成本也要高得多。打印一份文件要付出数倍于英文打字机的时间和精力,却不能多那怕一份相同的稿件。并不是人人都能像蒋委员长那样颁行手谕指挥前线国军打仗,何况蒋委员长的电报也是手写的。
这玩意儿重见天日,最高兴的人不好说,最难过的估计是何同学……
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两步是先烈。
林语堂的设想在后来的计算机时代很容易实现,但是在机械时代,他的打字机的成本就高达12万刀——那个年代的!
这东西在那个年代恰好就是证明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如此复杂的结构,高昂的成本(更何况复杂的结构意味着高故障率),彻底给汉字打字机化判了死刑,宣告了汉字并不适合机械打字的时代。这个危机只有后来的计算机能够解决。
其实历史好玩的一点
机械打字时代汉字的劣势 在计算机时期完成变成优势了
计算机的输入逻辑让汉字在机械时代的问题全部解决了。
汉字信息密度更高 造词组能力更高的优势反而在计算机时代凸显了优势
英语在信息爆炸时代 必须疯狂的不断造前后无关联的新词组,
汉字可以再常用字里直接造词
导致阅读同样内容 英语需要掌握的单词量远超汉语的常用字
再配合智能输入法和模拟输入联想输入的发明
汉字输入效率一下子逆袭了
还是非常希望它能回来的
它是林语堂的心血所凝,也是那一段历史的见证
带回来进行保养修复后放博物馆,复制几个放外边向人们展示,总比被私人收藏家拍走收起来好
期待后续消息,希望这一绝世孤品能得到好的接手方。明快打字机是前计算机时代,对中文的一次成功但失败的救亡。
成功在于标志着汉字“输入”的诞生,区别于之前的人找死字,转变为了影响至今的 交互出字。
失败在于没有能够实现量产,在历史轨迹上没有激起足够水花。
根据「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一书,该打字机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几点:
一是林语堂资金困难,二是中文全盘拼音化的可能以及中国缺失的专利保护影响了美国专利方资金投入,三是抗美援朝中美交恶。
如果计算机时代很久不来,那么现在我们日用的或许就是拼音文字了。
希望未来能够
能够实现复刻小规模量产(肯定不少博物馆酒店都会买一台装门面的),让更多人有机会亲眼看到甚至摸到能够拍个纪录片让普通人开开眼。
相关推荐书目:「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读完更觉不易,林语堂为了这一打字机可谓是家财散尽,四处借钱,倾心竭力,令人感动。


广告
[正版]2023豆瓣年度书单新民说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
苏宁
¥81.04
去购买?
某最擅长打嘴炮的大师只会喊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种竦人听闻哗众取宠的口号。
林语堂在面对当时中文无法适应26键键盘的问题时,则自己发明设计一个能打汉字的打字机,尽管不完美,但是至少是尝试了。
可以说境界上高下立判。
如果不是林语堂、王永明、王选等人前赴后继的改造汉字输入输出,而是只会配合日军那套“劣根性”宣传,摇唇鼓舌的喊什么“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如果真如了他的意,废除汉字了,那中国还是中国吗?
何同学:让我们用现代科技复刻...
好好保护,这既是独一无二的明快打字机原型机,又是汉字输入法开发与信息化的重要尝试,还是前计算机时代汉字输入法发展史的重要文物与技术里程碑。
如果带回来,别再像过去一些东欧凹版印刷机、1971年以前生产的钢琴、苏联飞机或火箭部件、旧点唱机、老式相机、老式显微镜、老式无线电设备、古代钟表那样,被海关错当成洋垃圾退运或销毁了。
这玩意儿是文物,尤其是全球只有一台的孤品。如果出现在我国境内,需要按照文物管理的相关条例进行监管与保护。
而且对于这种内部构造尚不明确的精密文物,必须请专业人员使用射线等专业分析仪器,进行内部探查,明确内部结构之后,再考虑是否可以拆卸。拆卸过程必须由专人监督,保证始终无损坏并且可原样组装。
关于这机器能不能复制,有没有复制的价值,现在看来其实没什么用途。即使是考虑到现实可用性,该机器也是急需改进的,比如:
重量与大小。是否可以借助现代技术使用更轻的材料制作?现有材料技术支持更轻便的型号。排版。现代中文普遍使用横向排版。仅古籍、港澳台地区的公文或文学读物等,可能使用竖排版。简体字。现代中文普遍使用简体字。
这还仅仅是考虑到“可用性”,就是打出来的东西能用,并没有考虑输入法之类的问题。这东西就像故宫的钟表一样,一般不会有人闲的没事去复制一个故宫的钟表,因为这实在意义不大:除非原件钟表坏了换几个零件,否则实在不值得复制一个几百年前的东西。
还有一件事,就是理论存在的汉字。这套编码系统肯定会有“不存在的编码”,映射到“不存在的汉字”上。比如言字旁可以出现在左边,立刀旁可以出现在右边,但是言字旁直接加一个立刀旁并不直接构成一个相对合理的汉字,而按照这套编码系统很难避免这类造字情形。机器是否也会对这类冗余情形做一套字模,以填补可能出现的空白?最好的情况是空白的位置尽可能少,以尽可能填入更多的字模,打出更多的汉字,甚至可以考虑到繁体、简体、二简、异体、日韩字等等其他情形。对这类字模的研究与规范,都能构成一个“打字机学”。
很多人其实低估了打字机的作用,真的。
建议有识之士买下来以后,根据现代系统工程设计对打字机再优化。
得到2.0版本明快打字机。说句难听的话其实打字机还是有市场的,嗯是的
被感动了卧槽,没想到林语堂搞了这么牛逼的东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数码 最新文章
什么样的朋友圈很有吸引力?
自刻的光盘最多可以保存多少年?
hdmi 接口标准是不是要被抛弃了?
一台当下最顶尖的电脑能用几年?
如果手机不慎丢失,微信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
哪些特征一看是老小米用户?
小米被嘲笑没有核心技术,你怎么看?
深圳推出全国首个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
如何看待华为研发投入超越三星大众,跃居全
海信新品 E5N Pro,有哪些配置上的亮点?是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5-02-06 21:22:18  更:2025-02-07 14:16:08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