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数码 -> 为什么小米能强行兼容苹果? -> 正文阅读 |
|
[数码]为什么小米能强行兼容苹果?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如题 |
很多国人真的被华为洗脑太深了。 其实并不是小米强行兼容苹果,而是小米愿意兼容苹果。 小米其实是非常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一家公司,而华为就是小米的反面。比如说问界车基本上只兼容华为设备,华为设备互传互联互通仅限于华为设备内部。 而小米就不一样,比如小米su7系列的消费者56%都是Apple用户,就是因为小米su7系列与iPhone,iPad,carplay无缝适配。 在我看来,苹果和小米才是真正的友商。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把小米和阿里郎关联在一起,但是有很多人把华为与阿里郎关联在一起。说白了,还是格局问题,华为格局太小了,完全就是非常小心眼的一家公司。 另外,华为粉丝并不只是讨厌小米。他们也不认为oppo,vivo是国产。他们最多带上荣耀。 |
![]() |
|
苹果的各方面都证明了,苹果用户大多数是优质用户。证明过这个群体是有很高的消费能力的。 作为友商当然是要想办法把苹果用户“骗”到自己的产品柜台前看一看。 非要把这些优质客户推到自己的对立面才是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 |
2019年鸿蒙开始瞎吹牛皮的时候我就说过,设备互联靠的是接口、通讯协议这些,和OS没半毛钱关系。 就像外国人说英语法语日语,你说中国话,只要有翻译,双方就能对话,犯不着双方必须学会对方的语言。 小米设备能和苹果设备互联,无非也就是有接口、协议开放了,可能是苹果提供的,可能是第三方定义或者实现的。 这跟miui和macos是不是兼容没半毛钱关系。再说设备互联本身就跟“兼容性”没半毛钱关系。 |
安卓手机兼容苹果我都用了有4年多了。 安卓打开开发者,打开adb,打开5555端口 mac电脑安装scrcpy,`adb connect ip:5555`就能电脑操控安卓手机了 本地延迟基本在50ms以内, 利用headscale建立虚拟局域网,可以远程控制家里爸妈的小米手机,延迟也基本在100ms以内。 安卓11以上可以共享音频,而且可以开启无线调试,利用magisk,Shizuku有更多有意思的玩法 安卓厂家只不过是把上面这些客户端服务端传输端的东西打包在自己系统而已,没有什么技术难度。 |
![]() |
很早之前的使用安卓5的MIUI9 Mac 可以像华为那样跨屏协同吗?404 赞同 · 392 评论回答 |
![]() |
知乎视频3865 播放 · 12 赞同视频 |
![]() |
? 评论区Q&A:这不就是投屏么? 是,也不仅是。 投屏协议要么仅投音视频APP视频流,如Dlan,可以独立投流在电视上看视频,手机上操作其他APP,如聊天,微信,互相独立,互不影响。 要么投屏幕镜像,如Miracast和Airpaly,手机屏幕上显示什么,电视上就镜像显示什么 要么就两条投流线,如scrcpy,一条视频镜像,一条操作命令数据,可以在电视或者电脑上直接操作手机。 为什么这么简单其他厂家不做? 个人使用考虑的因素比较少,而厂家大规模使用考虑的因素就多了 三点: 1 安全性问题 scrcpy使用`adb shell`,权限非常高,甚至不需要解锁就可以唤醒手机进行屏幕操控,可以静默安装APP,其使用的投屏流相当于屏幕录制,被第三方使用相当于完全控制了手机,有灰产和诈骗风险,同时国内安卓厂商也都在极力收紧手机权限。 2 网络环境问题 最理想的网络环境是点对点直接连接,但是由于政策,安全,利益等多方面原因,国内互联网运营商一直在收紧公网ip,ipv6等有利于直连端口的功能 所以要大规模使用,就需要搭建握手服务器和中转代理服务器,由于不容明说的原因,dns污染等问题造成这种使用方式体验不佳,比如苹果设备的热点,airdrop,屏幕镜像等基本都是这个原因造成 3 经济问题 由于2的网络问题,搭建中转服务器需要大量的带宽,国内商用带宽价格高昂,对于企业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没有强大的利益驱动下,企业没有动力去推动这个功能。 而个人使用完全没有以上问题, 安全问题可以自己把控,甚至可以进一步加载各种模块对手机进行改造, 网络环境可以搭建虚拟局域网进行"打洞"穿透,效果非常好 个人服务器价格低廉。 |
我今年换的iPhone16pro,type-c充电口 小米充电器可以充,小米无线充 甚至五年前三星s10的充电线都可以充 但是同事买的mate60pro的原装充电线充不了 怎么全世界就你在逆行啊? |
说得好像苹果不愿意,小米上去强兼一样 事实上苹果的相关协议标准都是开放的,有些专利性的东西需要付费,明码标价 谁爱去兼都可以兼 |
我自己本身就是重度苹果使用者。 早些年买过华为的descend p7给恶心得不行后,从那时起就对安卓机彻底放弃,一直用iPhone。 所以iPhone从6s 13 14一直用,耳机每出一代就换换了五六个,iPad买了两,Mac买了两,iwatch目前也在用。 但随着家电智能化而装了全屋米家后,就一直想着买个Xiaomi来用,于是也买了XiaomiCivi4pro,Redmi note14pro+,顺带买了Xiaomi运动耳机,Redmibook14。 但是两套生态其实不互融,偶尔使用还是有割裂感,直到前不久发布会才彻底完全打通。 至此苹果和小米彻底融合成一个品牌,二者在使用体验和沟通上完全不突兀,极为顺畅。 我周围大部分的iPhone用户,在装修的时候,家居产品基本都是选择米家。 乃至于有一个很严谨认真的朋友,每一件家电在购买的时候都做了详细的各大品牌对比,结果最后买下来,还是一半以上的产品买了米家。 大部分iPhone用户,都是图省心的用户,都不是价格敏感型用户,小米的产品是最匹配的。只不过刚好Xiaomi价格也低罢了。 除了手机外,我买任何Xiaomi的产品,都是选择那个门类里价格最贵的产品,然后买下,不需要考虑对方会不会坑我。因为我知道一定物超所值,而买传统厂商,则需要细细对比思量。 至于手机为何不是买最贵的,因为大部分旗舰机都过于厚重。拿不动。 像苹果死,似苹果生。 苹果的精髓,在于省心二字,在这个角度,小米学到了。 |
苹果:我不兼容你 小米:我强兼你 |
跨平台的设备之间互联通信本就跟操作系统没啥关系 只有花粉才会觉得鸿蒙才能万物互联。 |
班级抄作业,你当然向第一的学习啦! 我一个米粉都感觉小米开悟啦,别TMD搞那些失败的原创!!!一切向苹果看齐,设计上借鉴苹果,配件上拥抱苹果,生态上兼容iOS! 山就在那里,你只有走向大山才能靠近! 你不能等着苹果不行了,然后靠近你吧!那你靠近他有何用? 史称小米最成功的“小苹果3.0”战略!!! |
苹果不兼容小米,小米就强兼苹果! 强力磁吸精准吸附,专为iPhone 12及后续机型设计,并强调专为iphone设计。苹果最大配件商小米直接推出了果粉专用充电宝,并强调专为iphone设计。 |
![]() |
之前就有网友说小米充电宝吸小米自己的手机有些不牢固,但iphone吸的非常紧。苹果不支持电话录音,雷军立马闻声而来连续敲三下就开始录音,这是为 iPhone用户设计的。 |
这说明小米在苹果那已经是有一定话语权的状态了。 这次小米15发布会给我一种感觉,就是对苹果的着墨特别多,不光是越级对标苹果Pro,而且处处提到和苹果的融合还有大量明褒实贬的阴阳。例如“苹果是个相当克制的公司” 我以前觉得小米想对标苹果,现在感觉小米其实是在慢慢的渗透苹果用户啊。。说不定有其他的野心。。。例如从智能家居到汽车。都说小米是苹果最大配件厂,似乎是小米贴在苹果生态上,但是细想想,苹果生态现在真能轻易离开小米吗?恐怕也不太行吧。你想想如果苹果哪天抽风了和小米建个壁,苹果用户那所谓的智能生态靠什么撑呀?小米这仿佛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 感觉华为的战略是自己做一个不受限的独立系统,这样不会被“卡脖子”。但小米似乎是想把所有系统整合成一个或者相互打通,这个“系统”指的不是一个狭义的手机或者电脑系统,而是生态系统。 看似强大的华为,实际上做的是防御性手段,而看似随和的小米,做的是进攻性动作。华为就好像是造一个黑域把自己包裹住,而小米则是疯狂殖民。诚然殖民所需要的技术并不需要 这两种其实都能做到不被卡脖子。因为如果只有一个生态系统,而你参与这个系统足够深,别人卡你你也可以卡别人,大家互相都能卡,那么最后就会变成谁也不会卡谁,其实就像是一种相互核威慑的概念了。这种互相威慑和依存并不一定在代码层面和“核心技术”,在使用性、功能、生态层面也可以,反正最后都反馈为用户体验。就好像没饭吃你肯定会死,但没有衣服裤子穿你也实在活不好啊,所以我没必要盯着你的饭去卡,我卡你衣服你卡我裤子,那你用户换衣服换裤子的成本也很高的,最优解就是你做你的衣服我做我的裤子咱俩谁也别卡谁,否则两败俱伤。 虽然看似衣服裤子没有饭核心,但你想重建衣服裤子的生产链,那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苹果的智能家居可谈不上成功,汽车更是流产了,它的核心技术和高概念没有给他的“衣服裤子”即全生态带来什么太大的助力,至今很多年了,主要还是手机平板电脑,而手机、电脑、平板这本质上就是同一种东西的不同使用场景,与生态无关。我甚至认为这三种东西在可见的未来会融合成一种。 而实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用户要互相充分渗透。小米现在就在通过汽车和智能家居进行渗透。所以如果最后是这种一个生态系统相互卡脖子,反倒说不定是一个更稳定的状态,谁都不会死,谁也都垄断不成。 就是看着有那么点不够直观,不够黑白分明,但格局可不一定小。小米的打法其实我看着都很眼熟。 这种用户思维其实就是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群众需求什么我给什么,群众想要什么我做什么。性价比高走量全品类铺货,就是农村包围城市。小米属于是把毛选给读明白了。 现在又要和敌人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不是开冷战。这也属于是相当经典的游击战思路。当年我国弱小时,出卖廉价劳动力制作廉价产品往欧美打,到现在几乎反客为主,这思路你眼不眼熟? 所以小米其实并没有什么创新性的打法,它的打法实际上都能在历史中找到经典战略,只不过多半没用在公司竞争上,可以说还挺朴实的。 |
我估计要是爱国大厂这么宣传的话某些人又要说赏苹果口饭吃了 |
什么?你说的是Mac上操作小米手机吗? 推测这个功能的底层是 scrcpy ,是支持Linux/Windows/macOs的。(也可能没用这个,用了类似的东西) 问了一下ChatGpt,scrcpy的原理。简单地说是把图像从Android设备端发送到本地计算机端,把触摸等事件从本地计算机端发送到Android设备端。 https://app.tangoapp.dev/ 这个项目基于scrcpy,支持屏幕镜像功能,可以在浏览器里通过鼠标和键盘操作Android手机。还支持文件传输和应用管理。 |
![]() |
|
小米的carwith可以通过n年前老车的carlife接口,连上车机。简直是强奸车机。那些17年19年的老车爽死了,老车机突然变成有小爱同学能看B站能刷抖音。 |
看到一些朋友的质疑, 逻辑大概类似于: 做菜就是「买菜,洗菜,切菜,放点油和调料把菜炒熟」,所以很简单,特级厨师也没什么。 题目在问为什么小米能跨生态兼容苹果, 你的回答却重在「小米没有技术都是利用现有工具」, 不要老是这么夹带私货知道吗, 程序员要是知道你这种「绝对不准调用现有组件,现有程序,现有 API 等等才能叫研发」,真的会生气 |
不是能不能;(高赞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案,说明技术上很容易实现) 而是愿不愿意。 虽然从动机上来讲小米这么做主要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 但从结果上,愿意拆掉护城河,搞垮品牌互联(希望小米可以尽快把PC壁垒拆掉),是非常符合互联网精神的。 反观某“些”品牌却在“以安全之名,搞封闭之实”,简直是在开倒车 |
对不起,我看完脑子里只记住了 为什么小米能强兼苹果 |
不是能不能的问题,小米没自己做之前,我一直用的虫洞投屏,就是下面这个软件,但是体验很烂 |
![]() |
这个问题我给小米不知道反馈过多少次,三年前就反馈过,小米一直不理会,完全无视 这次是雷总亲自发话了才做的,不是不能,是不为,可以说下面做事的人真的没那么在意什么用户体验,毕竟用Mac的是少数,都是被老板逼的 |
因为雷军看了毛选 |
![]() |
|
从最初开始,小米用户群中就有一部分是想买苹果,但是经济条件有限的人。 |
小米历来对于苹果的兼容性都非常好。 至少五年前,米家App就对苹果开放了很多权限,简单设置后,甚至可以在苹果设备上 Hey Siri 来实现语音控制小米设备。 我以前用苹果手机和电脑的时候,数据线 充电器 移动电源 全套都是小米的,和苹果搭配非常好。 小米兼容的不止是苹果。 记得几年前,有个国外公益组织测试的手机对于视力障碍人群的功能完善程度,苹果排第一,小米排第二,三星排第三,前三名远高于其他品牌。 这些很多都是软件层面的,主流厂商技术上都能做,就看是不是用心了。 |
总之,如果你还用任何苹果设备,别买华为。华为是我用过的手机里对苹果生态兼容最差的 |
国内做数码产品的企业,只有雷军认为,苹果将逐步退出中国市场。 从iphone1发布开始,在中国积累的数量可称恐怖的苹果客群,将面临被中断服务的问题。在这一天到来之前,雷军已经开始准备如何接手这一部分客群。不仅是接手,雷军还要告诉这些客群,离开苹果,他们依然是中国最能享受科技的一个群体。 ———————————————————— 20241227- 苹果糊涂啊,国内AI合作伙伴怎么选了百度? 听我一句劝,赶紧跳船换零一万物或deepseek,再不济月之暗面都行,否则你就不是逐步退出了,得是扫地出门了。 |
你觉得是小米强行兼容苹果,在我看来这是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打法。 我是苹果用户,手机从3GS开始一直就是苹果的那种苹果用户。我一部小米手机都没有买过。 但是我有小米最早的那个充电宝,初代手环,插线板,再到大量的米家智能配件,米家的各种大小家电。就是你可以在我家任何一个房间找到小米的产品。到今天我都有事没事刷一下米家众筹,买点小玩意。 总体上讲米家的产品,我个人的使用体验非常好,第一我是颜值党,我认为产品本身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做的好看是最重要的。二是米家很多产品我都是初代入的,做工用料非常扎实,目前没有踩坑。比如米家空调,当时上新正好赶上我装家,非常满意。这两年装修前后又买了5个挂机,1个立式,全都是米家的,有一说一用料不如我的初代机了,但是整体感受还是非常好,现在朋友问我还是推荐小米。哦,我还有个初代的电扇,就是抄的巴慕达那个,到现在也非常好。包括充电宝,现在还在服役,只是给了我爹用了。 最近新的发布,新出的空调和洗衣机我也非常中意,因为我目前的方案就是一大一小俩机子,小的是给娃洗衣服、洗内衣的,也是小米去年还是今年才出的mini。现在的问题是实在没房子装修了,家里几个旧洗衣机也没坏。等过两年再搞套房子,高低再给安排一下,试一下全屋小米。但是在某些产品上我其实还是有执念的,如果小米也能像兼容苹果这样兼容进来就更好了。比如索尼的电视、BO的音响、戴森的风扇、林内的热水器等等吧。还有su7也很喜欢,就是纯电没有自己的桩,实在是充电不方便啊。还的得努努力搞套新房,把这个问题也解决一下。但是军儿要是能把奔驰宝马这类油车也兼容一下就更好了,哪怕你把他们中国区的车机拿下也成啊。 怎么说呢,现在的感觉就是被小米包围了,去年小米14发布会开完,隔天我就给身边的同事推荐了,转天买回来我上手玩了玩感觉除了质感稍差一点其它已经很不错了。去年又给老婆买了个蓝厂的小折叠当备用机,今年蓝厂又玩了个大的,感觉买安卓的话首选就是蓝厂了。结果15的发布会一看,感觉小米这个生态,很难让人不用他的手机,加上这两年的iPhone太让人失望了。我甚至再考虑是不是哪天也搞个小米机玩一玩。此消彼长,长此以往,我这个苹果用户就要叛变小米了。所以你讲小米强行兼容苹果,我是不认同的,我的看法,苹果已经被小米包围了,现在是打不过准备加入的节奏。目前我的实际感受是,ios的系统侧的优势被国内各家卷的已经没有领导地位了,整体生态在米家这个大互联里面也是被兼容蚕食的状态,苹果现在唯一的优势就省手机质感。 顺便提一嘴,我忘记啥时候看过一个up去越南旅行的视频,那边小米和苹果卖一个价。 |
虽然只是个投屏+文件互传,但总算是补上最后一块万物互联的短板了 以及,这才叫万物互联 天天搞闭关锁国那可不叫万物互联 |
因为小米的行为准则 不是排除异己 唯我独尊 |
这个问题稍微有点emmm,刚好最近我也做了个互联的视频,先放到这里再来说吧, 首先强行这个词,非常不准确,就从两个维度来看吧, 苹果这边,你兼容与否跟我没关系,我反正自己做自己的,什么也不会变;当然你如果想要支持CarPlay,正常付费即可;手机和电脑这种,我不会开放,你可以用局域网这些来做;小米这边,其实也很容易理解,米家生态很多用户用的也是iPhone、小米SU7车主有56%也是iPhone用户,兼容一下苹果生态何乐而不为? 我应该就是一个典型的用户案例,我的手机是小米、全家都是米家、车是小米SU7;小米手机、iPhone我也有,但平时我还是用小米手机,决策逻辑是这样: 必须要跟车兼容,小米SU7虽然支持CarPlay但远不如原生;手机基础素质要好,比如信号、充电、影像等;要支持米家生态,这个装一个米家大家体验都差不多,小米会有融合设备中心当然更好一点; 像我这样的朋友应该不算少数,尤其是很多小米SU7的车主,但我平时用的都是Mac,所以就会遇到手机和电脑传文件不方便的问题, 这个事情我之前都是用一个NAS来解决,勉强算还可以,但是现在小米兼容了苹果,支持Mac直接互联,自然体验更好了, |
![]() |
小米Mac互联 另外这件事情必须要做,也肯定得做, 苹果的AI肉眼可见在国内落地慢且困难,但现在AI其实已经慢慢进入到大家日常生产力了,比如我经常用AI来起标题、AI来修图等, 小米目前的互联还不支持在Mac上使用超级小爱,但是我觉得后续应该也会加入,如果有了的话,对现阶段的Mac来说,其实真的是生产力利器, 因为AI助手这种工具,其实就是越用越好用,你用习惯了一个就不会想换其它,而且跟应用商城一样,大部分人更倾向于使用系统自带,融合度更高、更方便。 再从更大的角度来说,小米的战略是「人车家」,现在来看其实只是战略进展到2.0的阶段,1.0大概就是搭建起了各个业务线,生态链产品已经比较丰富了, 但问题就是很多领域都还不算很强,但慢慢也都有了很多起色,比如大家电这一两年就卖爆了,现在2.0可以就是说接入了车的部分,但离完全体还有不少距离。 换句话说,小米的商业模式有天然优势,而且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所以在前期,自然是朋友搞得多多的,让更多的人使用米家、了解小米,从而转化到小米。 |
“乔布斯的尸体味道不错。”----cook “分我一杯羹。”----雷军 |
因为小米判断得很清楚:苹果没有汽车,苹果手机用户也可以是小米汽车的潜在用户。实际情况是小米汽车有50%以上都是苹果手机客户。 1225更新:准确地说,小米不是叫强行兼容,应该叫顺应市场,因为顾客有这种需求!市场和顾客需求是车商们各种选择的根本动力!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