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数码 -> 如何看待专家质疑小米的「2秒预警」,称最少需10秒才能唤回分心的驾驶员? -> 正文阅读 |
|
[数码]如何看待专家质疑小米的「2秒预警」,称最少需10秒才能唤回分心的驾驶员?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近日,“小米SU7高速燃爆3人遇难”事故引发舆论核爆 。4月2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对小米的“2秒预警”表示质疑,称最少需10秒才能唤回分心的… |
说明这是一位真正的专家,他说了一句大实话。 可惜的是,这句大实话无情的戳破了一个谎言:那就是,他彻底否定了所谓“L2级智能驾驶”的可行性。 现实中,别说2秒,10秒都未必够驾驶员接管的: 男子7次提醒女司机刹车减速仍追尾,当场发出绝望吼声_哔哩哔哩_bilibili?www.bilibili.com/video/BV13b41137zS/ |
![]() |
从男子提示女司机踩刹车、到车子追尾,七声,差不多十秒了吧? 他为什么不接管? 他有很多种选择,都可以避免这起车祸: 1、拧电门,给发动机熄火。发动机阻力足够把车停下了。 2、拉手刹 3、抢方向盘,把车子变道到旁边车道 他可没有半点分心。但他预期司机会听话踩刹车,因此没有及时制定和执行B计划——等意识到风险时,他已经什么都做不了、也什么都想不起做了。 别说人了,就是计算机,想要做到“立即切换”都是不可能的。 比如,为了支持高可靠性服务,我们经常需要采用“双机热备份(多机热备份)”方案: 1、把同样的服务同时运行在两台以上服务器里面 2、这些服务器要同时接收和处理用户请求 3、它们的区别是:只有一台服务器的响应会返回给用户;其他服务器的响应会被丢弃(也不会真的写入数据库) 4、当实际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坏掉时,从完好的服务器集群里选择一台,不再丢弃它的响应 你看,一件事多台服务器一起做,但除了当前提供服务的那台,其他服务器做了也白做,这不是浪费吗? 是的。很浪费。但为了保障服务响应速率,只能这样做。 这是因为,当你不是以“热备份”的方式接替工作时,备份服务器想要接替主服务器的工作,就必须: 1、从日志服务器拉取交易上下文 2、利用上下文重新初始化程序状态 3、再次从消息队列服务器读取请求 4、从头处理请求 视请求和服务的复杂度,这个切换是需要不少时间的——简单的服务或许100个ms就能完成切换;复杂的嘛……或许1秒、2秒乃至10秒、30秒、1分钟都切换不过去。 机器尚且如此。人? |
![]() |
驾校差生图鉴_哔哩哔哩_bilibili?www.bilibili.com/video/BV1hU4y1V799/ |
![]() |
驾校教练老是阴阳怪气的!原因找到了!_哔哩哔哩_bilibili?www.bilibili.com/video/BV1w841197D3/ |
![]() |
人总是有点犯迷糊的时候_哔哩哔哩_bilibili?www.bilibili.com/video/BV1T4421f7p3/ |
![]() |
可见,寄希望于“L2即将闯祸时,人类当机立断把它拉回来”是不现实的。 第一,哪怕我自己都会写这种算法、甚至这算法就是我写出来的,我也无法预知“这个笨蛋算法恐怕过不了这个场景”。没有预判就不可能及时主动接管。 ——我明明已经做的非常非常保守了,现场标线清晰标志丰富,谁特么知道这个笨蛋就是不好好工作!不行下辈子我得再跑个仿真,看看它究竟跑哪个分支了…… 第二,评论区说的好:开智驾就是为了方便人类开小差的;任何人在开小差时,都不可能在两秒内判清形势、根据车辆极限性能找出唯一的那条生路。 第三,人类全程自己掌控车辆时,是不会把自己陷入这种绝境的。 无论是看到锥桶就提高警惕、远远看锥桶的轮廓估计可能要变道还是看到前方车辆纷纷亮起刹车灯,一个正常的人类司机都会及时减速、判明情况后再给出正确处理方案。 但所谓的智驾是没有能力处理这些信道传来的关键信息的——因为它不会“疑惑”,它不知道这就是“异常”!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哪怕规则清晰、语法严格的编译器,都没有能力帮程序员识别所有的逻辑异常——实际上,它连“识别大部分逻辑异常”都做不到。 哪怕我们会想方设法的用数据类型、编程惯用法、特殊声明、权限等等“提示”编译器,它仍然没能力帮我们抓bug——我们能想到能清晰表达的bug类型,在提示充分的前提下,它能给个警告(连错误都不是);其他的……那不是程序员的工作吗? 事实上,那些需要即时反应的工作就不适合两个人或者两个实体一起做——两个司机相互替换着开车,可以;但两个司机各自抓着自己面前的方向盘争夺控制权,再好的司机也会弄出车祸。 如果一名司机全程独立开车都会出问题,那么他和另一个司机、甚至另一台机器在不停车前提下来回交接着开车,那么车祸概率必然飙升——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空旷的路面交接都可能额外交接出很多险情,何况险情发生时才去交接。想出这个主意的脑子一定有问题。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从人的反应速度来看,按照不同的精神集中度,需要的时长有所不同,短的几秒就够,长的可能几个小时都不够,但保守的来说,2秒确实不太够,即使反应得了,应激反应都会很强,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 然而,预警时长与车速是直接挂钩的,车速越快,预警时长就越短。 在这次事故当中,预警启动的时候,车速是116km/h,也就是32.22m/s,预警距离超过50米。 如果按照预警时长10秒来设置,那么就得预留300米以上的预警距离,但是,300米的距离很长,如果车辆的实际行驶路线与计算路线偏离了1度(这可是在误差范围内),300米后就会偏离个3米以上,碰撞概率远不到百分之一。 预警距离太远,碰撞的不确定性就会非常大,预警就非常容易过敏,会经常不知所谓的闹起来。 给到50米的预警距离,这就已经很极限了,再远一些就容易过敏,所以理论上来说可以实现的预警时长也就是2秒,或者稍微多零点几秒。 在这种情况下,讨论预警时长根本就没有意义,因为驾驶员确实来不及反应,但是实际也不可能给得了更多的时长。 真正能讨论的,那就应该是在如此高速之下,是否有必要交还控制权的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驾驶员是肯定控制不住的,甚至有可能情况太过于紧急了,有可能会胡乱操作,更容易危险驾驶,引发事故。 因此,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要么智驾不会交还控制权,要么就是智驾不能启动,反正不能够允许人机共同操作,也就不会有预警出现,更不会有预警时长的争议。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在我看来这是个很二笔的话题。 如果系统能够在10秒前就预判严重危险需要用户接管,那系统有足够的时间减速避免危险,或者处理掉危险,那它提醒用户接管干什么呢? 10秒什么概念,高速上的10秒大于等于300米,300米外有个车变道了,要不要用户接管?如果让用户接管,那你不如直接让用户全程开吧,除非整条高速被用户承包了,否则啥时候能不接管? 不接管?那个车变道后原地爆炸了,你怪系统提醒不及时呗?怎么10秒前它变道时不提醒? 10秒内变数太多了,危险前10秒提醒用户接管,不如一上高速就叫用户接管得了。 这个事故的根源不在于几秒提醒用户接管。 欧盟L3规定的10秒,是指车辆发出接管到驾驶员接管车辆,这当中要有10秒的缓冲,换而言之这10秒依然算L3,依然是车企责任,是在车辆判断当前不满足L3驾驶场景时,提醒驾驶员接管的缓冲时间,因为L3是允许驾驶员分神玩手机的,这时候光线变差了,路况不好了,车机要退出L3了,必须给驾驶员留10秒时间做接管车辆的准备。 而这次事故中的车机是L2, 不论如何都是驾驶员责任, L2车机根本就没有能力完全接管车辆,也就不存在把车辆交给驾驶员接管的说法,L2的这个提醒是事故提醒,是监测到危险无法处理了,告知驾驶员接管车辆避险,事故和危险无法提前10秒预测,所以L2也没法提前提醒驾驶员, 本身L2也不允许驾驶员分神玩手机,根本就不存在驾驶切换的问题,也根本没有提前提醒驾驶员准备接管车辆的问题,因为L2的驾驶员应该一直在操作车辆。 砖家的说法就是捣浆糊,把L2当L3开,然后又按L3的概念去要求L2。 这个事故的根源在于,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用的是个什么功能。 很多人在聊智驾多么不靠谱,,,智驾个锤子啊? 你想想看,如果你开一个定速巡航功能,你会等碰撞检测响了再关定速巡航然后接管操作车辆吗? 我觉得你进那个施工路段就会关巡航,手动开了。 L2是个啥?基本功能的本质就是一个定速巡航+车道保持+车距保持,加个变道,限速识别,自动泊车等等,也就仅此而已了,定速巡航和车道保持都是多老的技术了,不管你用雷达还是纯视觉,做的都是一个车道识别,前车识别,和车距测定而已,决策能力几乎不需要,这跟智驾有什么关系?说白了L2就是个自适应巡航。 如果那三个女生知道自己只是启用了一个自适应巡航的功能,那么她们一定不会如此大意吧,更不会在施工路段用巡航开到116,,, 怎么你开一个自适应巡航,跑施工路段都不退出了?让车子自己楞跑? 因为你被人误导了 商家的夸大宣传是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年轻人被"智驾"教育洗脑了,宣传片一个比一个厉害,今天吊打xxx,明天遥遥领先,在这种氛围下车企都开始恶性竞争,不敢说实话,一个比一个敢吹, A说我的L4都快量产了,你好意思说你只是个自适应巡航吗?中国的车企竟然走上了放卫星的老路。 什么L2.5, L2.9还9循环呢,要点脸行不,L2就是L2, 除了L2的基本功能,其他都是放卫星,因为L2是驾驶员承担全责,L3是驾驶员和车企共同承担。 有本事你就宣布自己L3, 去拿L3的牌照,否则多说一个字都是忽悠。 你功能这么牛笔,你车企怎么不敢承担驾驶责任呢? 这种氛围下怎么竞争? 车企说我技术已经是L3的能力了,牛笔得不是一点点,只是法律上不允许我宣布,所以你悄悄用就行了,L2的价格L3的服务,暗爽去吧。 而且这尿性一如既往,一边告诉你零百两秒哦,一边在给你中控中间安一个醒目的大按钮,然后告诉你马路上不要飙车哦,再给你眨眨眼,"你懂我意思伐?" |
![]() |
被智驾洗脑的年轻人,有一个算一个,不就这样被忽悠的。 L2+AEB+驾驶员全责 = L3? 你看事故里的女生,还有网上大部分晒出智驾开车的人的视频,不都是把L2当L3开吗? L3是有条件自动驾驶,在满足条件时车机自动操作,驾驶员可以分神刷手机,驾驶责任交给车机,当条件变换不满足自动驾驶条件时,车机要把驾驶责任交回给驾驶员,所以才存在驾驶权切换的问题,才有了切换需要多少秒的问题。 L2就是高级的自适应巡航,是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车机只是辅助处理部分功能,驾驶责任时刻都在驾驶员手上,不存在切换驾驶的说法,只有是否开启巡航功能的说法,事故中2秒的警告,是辅助功能监测到事故无法处理自动关闭了要求驾驶员操作的警告,根本就不存在接管车辆的说法! 它只能告诉你我搞不定了,你自己来吧,它没法告诉你10秒后有个事故我即将搞不定。 那些要求识别施工路段路牌,警示牌的,别天真了,它要能做得到,它就不叫自己L2了明白吗? 智驾一无是处吗? 个人认为,对于家用车而言, L2是真实的用户需求。 L3是个笑话。 L4和L5是未来的商业需求。 L2是真实的用户需求。 L2就是一个高级一点的自适应巡航,加上一些简单的决策,这其实是目前最贴合实际生活的真实需求。 我每天上班单程40公里,有30多公里在城市快速路上,一路直开没有红绿灯,只在几个地方要上下匝道变换高速路,然后几乎全程堵,一脚油门一脚刹车,平均时速30, 没有L2的情况下,全程一个小时我得聚精会神跟车,刹车油门变换踩,还得应对急刹和别车。这些全是毫无意义的精力损耗,因为决策简单,时速三五十的跟车加减速需要什么智力?没有风险但是又不得不做。 有L2之后,这部分简单工作交给车辆,哪怕双手握方向盘,脚放在刹车旁边也是真的轻松很多,该减速它减速,该提速它提速,变道让车,限速路段自动减速等等等,这是在真实地减轻驾驶员的体力和脑力负担,让我开了一小时车到工作地方之后不疲惫,精力旺盛,这就是辅助驾驶里"辅助"的意义。帮助驾驶员处理简单场景下繁琐重复性高的驾驶操作。 真正对L2需求的人,都是每天必须在城市快速路上开车通勤的人,这样人是L2需求的来源,也是L2的目标客户,这部分人对目前的技术应该是相对满意的,但也基本上是饱和的。 几乎所有电车,混动,和大部分稍微好一点点的油车都已经普及了L2, 没有文章做了。 于是某些车企开始放卫星了。 L3是个笑话。 有条件的自动驾驶,还得驾驶员集中注意力随时接管??? 请问什么样的条件?车速60,光线明亮,标志清晰? 这些条件都满足我还用你开? 能集中注意力随时接管我还要用L3? 咱就是在有自动驾驶的条件的时候,非得冒着承担50%的责任的风险,也非得刷那么一下手机不可呗? L3的是车机系统和驾驶员需要共同承担驾驶责任的。驾驶员开启L3的情况下出了事故,车企得负责的,这不是扯皮大坑吗? 如果这起事故里三个女生开的L3, 前面道路满足L3条件,事故道路不满足L3条件,于是进入事故路段时系统提醒退出L3了让用户去处理,那现在这起事故到底算不算L3的?,,,这扯皮能扯死。 但凡智力正常,没有被智驾宗教洗脑的人,你会用L3吗? 你会在用L3的时候和商家宣传片里画的那样,刷刷手机看看邮件??? 更搞笑的是L2.9999, 简直把不要脸写脸上了。 L2.99999 = L2 + AEB + 驾驶员全责 = 用L2的价格享受L3的科技。 想想是不是这样? L4/L5是未来的商业需求。 我相信L4/L5应该是未来汽车的样子。特别是L5。 车毕竟只是一个出行工具,那些需要在车里按摩,钓鱼和吃火锅的人你们请随意。 我是说对大部分人来说车子是一个出行工具,安全高效的把人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是它的基本功能,也是最终功能。 如果我给你配备一个20年0事故的老司机,作为你的专属司机,而且不要工资,他随叫随到,按一个按钮就在一秒内空降到你的车里,按照你的驾驶要求来开车,而且不知疲惫不需要休息,你觉得怎么样? L4/L5的终极目标,就是成为这样的一个专属老司机。 这个商业价值是很大的,根本上改变了人的出行方式,特别是L5,完全自动驾驶下人只是乘客了。L4/L5的出现和普及,会是一次技术变革,所有围绕智驾的产业都会蓬勃发展。 比如L5的时代里,我的车停在车库里,空闲的时候能不能让它自己出去当出租车,拉客赚钱? 等白天我要上班的时候它在自己回来借我上下班? 我在上班的时候它也可以出去拉客赚钱,,,算了他就一直在外面拉客赚钱,等我需要的时候提前来接我,,,算了,我买车干嘛,随时叫一辆共享的,,要共享的干嘛? 路上随时跑满了车,随用随喊一辆不行吗? 公交地铁还要得干啥?路也不一定要在地面,,,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老板们信,老板们会一直砸钱,砸到它真的实现。 |
你激光在雨天天气射出三百多米并返回。 你这个能量是哪来干什么的? |
这是个什么专家 50km/h,一秒走了14米 60km/h,一秒走了17米 70km/h,一秒走了19米 80km/h,一秒走了22米 90km/h,一秒走了25米 100km/h,一秒走了28米 110km/h,一秒走了31米 120km/h,一秒走了33米 要是按照专家的说法要至少10秒的话,都开出几百米外了。 |
Bro以为自己在开船,从听到“鱼雷正在接近舰首”到“水线以下被击穿”有10s,可以唤回分心的船长。 |
假如是120km/s的速度,即33m/s,如要实现10s前预警,也就是要能探测到330m以外的障碍物。 激光雷达就不说了。毫米波雷达倒是可能探测到300m以外,但前提是汽车这种高反射率目标。对于静止目标的探测范围还会缩短。至于静止行人,则探测距离一般只有一百多米。 这个要求实在是有些夸张了。 不过按常理而言,像这类占道施工,在前方实际障碍物出现更远以外(500m甚至1km外),车道线上可能都摆放了一长列雪糕桶。这种情况下,视觉传感器或许能具备区分其与普通路侧栏杆的能力,以推断出当前已进入施工路段,从而提前告警,而非一定要等到正前方车道上出现障碍物再告警。但这种提前能提多前,就非我所知了。 此外,更新及时的导航软件也可提前知道施工路段信息,但这有赖于其他途径信息的上传,也很难完全依赖。 在天气不佳、速度过快的情况下,指望车身摄像头主动识别路侧的文字或图案标志,以提前识别施工路段,我觉得有些不太现实,这部分可能还是要靠驾驶员。 其他情况下,靠传感器主动识别路况,主要还是依靠前方车道上的信息,本质上都是临时的紧急状态。但是智驾系统没有紧急避险的资格。比如你突然看到前方出现障碍,你可以急刹车、可以紧急变道,导致的追尾或撞上其他车,亦或是违章责任,都可以由你自己来负。但智驾系统负不了这个责任,所以它只能在监测到异常情况时把责任丢还给驾驶员。所以它就算发现有障碍物,它也承担不了在高速上急减速甚至停车可能导致的后果。问题是它的感知能力很多时候还不如人类,这样一来,能留给人的反应时间往往只有几秒钟。而人类是有局限的,很难在几秒钟的时间类从一种状态突然切换到另一种状态并冷静地处理紧急状态。 |
提前十秒钟。小米有这本事还搞什么车啊,直接搞小米军工不就行了。雷军直接人大开会坐第一排算了。 |
确实两秒预警没啥用 但是你怎么做到十秒预警啊? 现在买车送预警机啊? |
嗯。120KM/S(修正,H)的速度,10秒钟,333米。 预测300多米外的路况, 我就说所有新能源车标配无人机是必要的吧。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哈,这就是985汽车专业的教授专家? 这种专家的存在,让老百姓怎么能相信国产车? |
这是辅助驾驶呀,为啥你要分心呢?是大嘴忽悠你相信可以分心的吗? |
![]() |
|
海子造谣都那么猖獗了吗?: |
![]() |
一句声明都不看?智驾已经识别障碍并减速发出警告,司机接管覆盖智驾,但司机刹车只踩35%,并急打方向盘,导致事故。 看到没,不是智驾没有减速,是已经识别、减速并提醒,司机接管后覆盖智驾,智驾退出。 天天谣谣领先,某个群体造谣越来越肆无忌惮,非常下作。 PS:我都没跟他这海子有过交集就拉黑我了,明显是一个团队的。 |
![]() |
|
重点不在于多少秒预警,重点在于这人在夜间高速开116公里而且无视修路的各种牌子路障啊。 如果开60公里,那10秒预警还有可行性,120公里你要求10秒预警才能换回分心的驾驶员?10秒预警,100公里时速意味着300米外有个车子停了你车子就要开始预警了,那这车还能开不? 如果300米外有车子停了或者有障碍物,专家都能撞上去,那可能专家不适合开车,适合雇个司机给他开。 |
这个专家搞错了单位 预警是距离决定的 假如你速度足够慢 提前100s预警都可以 |
朱教授拿错数据了,时速100,10秒都能干出去300多米了,推测朱教授拿的不是激光雷达的数据,应该拿的是火控雷达。 |
冷知识:飞机的近地警报(pull up)都很难有提前10秒的预警……所以说专家还是少一点好啊。 |
这就是为什么说L2的人机接管是悖论的 L2驾驶就不应该存在 要上就应该直接上L3 在符合条件的区域,机器要完全承担驾驶责任 而条件不满足是,机器要主动把控制权交给人 如果人不接,就应该靠边停车等着 人机不同同时开一辆车,很简单的道理 被一些脑子发热的程序员玩坏了 |
什么天顶星科技能让车辆在三百米就判断前方需要接管?这车辆搭载的可得是相控阵雷达吧 |
真是小天才,小米提前八分钟就警告司机手握方向盘了,结果她还在跟男朋友聊微信。 反正司机没任何过错,全部赖小米就完事了呗? 高速公路大半夜开智驾,还在玩手机,合着就一点过失也没有呗,然后来一句死者为大,积点口德,不要攻击死者了。 我们不要真相了是吗? 驾驶员都分心了,出事故也赖车企? 那不就是驾驶员自身的过错吗? 都提前八分钟警告手握方向盘了,把焦点转移到最后2秒,这砖家是想转移视线吗? |
有没有一种可能提前了10分钟 |
![]() |
|
首先,你要知道,这车开多少快116km/h,那么10秒是什么概念呢?320m!现在市面上正常的雷达有效距离是150m,还是在理想的情况下。 要不请这个教授先研究一下怎么生产这个320m的激光雷达 |
时速120公里提前10秒发现险情,需要车辆提前333米发现危险,我觉得什么辅助驾驶也不要搞了,直接利用车载排盘软件算命得了。另外出门前记得用deepseek算一卦,尽量中午出门,言尽于此,自己体会。 |
像这种给他十分钟都不见得够用 |
![]() |
0 |
不是最少需要几秒才能唤回分心的驾驶员,而是怎样让驾驶员用智驾时不分心。 我觉得可以这样,开启智驾以后,检测到一次分心提醒一下,第二次检测到分心直接减速打双闪靠边停车,然后今天智驾就启动不了了,记1分。 一年满12分,智驾一年内不能启动。 |
这两天很多kml带的节奏是这样“都赖嘴总吹智驾。导致用户对智驾产生了误解。才有了这些车祸。嘴总全责” 我的建议是 如果你真的相信嘴总吹的智驾。那你就应该买智行的车。因为智驾和支架真的不一样。 但是如果你买了某些没有担当的厂牌。你就会发现。没出事的时候“俺也一样”。出了事就是“大家都一样”。你以及你的家人还有极大的风险被意见领袖纠结打手污名化。泼脏水。 |
如果你是一个需要两秒才能唤回的驾驶员,那你还是不要开辅助驾驶了! 他要是有十秒以上的预警能力,他就压根不需要退出了,因为他根本就识别不了! 不知道回答里面有几个是真正在使用辅助驾驶的。反正我是天天上下班一百公里,90%路况都在开着,开着辅助驾驶也跑了上万公里的高速,啥情况都遇到过。 朋友们,现在只是l2,别管厂商吹的多牛逼,他也顶多是个加强版的车道保持和定速巡航,他是没有逻辑思维能力的。说白了,都是死程序,当满足什么什么条件时,就怎么怎么样,他是不会预判的,只有当那个死条件满足了,他才会执行动作。一旦遇到什么没写的条件,他就懵逼了,不是错误动作,就是直接退出。况且,受制于现在弱鸡的传感器技术,他是不可能像人脑一样在几百米的范围内进行预判和动作的,说真的,顶天了100-50米,100米预警,50米能动作就算厉害的了。再加上,复杂的道路条件,什么雨雪冰雾,车祸现场,车道不清,昏暗的国道突然窜出个大爷,还有这种修路桩桶,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办。 所以,l2只是l2,只能辅助你保持车道和车距,而你,必须一秒不漏的握着方向盘,观察道路,准备刹车(有时候也得准备油门)你需要详细阅读说明书,摸清他的习性。 当然,l2是有用且好用的,在道路情况良好,没什么车的路况,能极大的节省精力。而你,只需要集中注意力观察路况,并一直手握方向盘。有一种坐老婆副驾的感觉,车是不用自己开了,但是,路你敢不看能吓死。 一旦发现有什么路况是l2可能控制不了的,不要等他预警,提前退出手动接管,这才是最安全的。 比如我经常遇到的情况: 1,前边右侧车道车辆避让他右边正常骑行的电动车,侵入我车道一个车轮。这个时候人是能判断的,他不会变道进来,过去那个电动车他就会回去了。但是机器不会,他就以为前面有障碍物,并且距离极近,立马执行刹车动作,快车道上一个急刹。这时候反而会引发追尾风险,这时候就需要你一脚油门主动控制车速,别让他减速。 2,路边一个小路口,一个三路车快速进入,马上就要冲出来。你人会根据车主的眼神,和车速判断他到底会不会冲上来还是停车等待。但是机器不会,他会判断前方车道一片畅通,没有障碍物,至于路边那个三轮车,等他上来再说,然而这根本来不及。这时候你就要接管了,根据情况提前减速或者干脆变道躲开三轮车。 3,高速行驶,前方300米本车道忽然发生堵车,所有车都急刹停下来了。你人会判断,要么提前减速,要么提前变道。而机器不会,300米外识别不了,也不会考虑,反正面前现在一片畅通,继续120行驶。等到100米以内,机器终于可以确定前面有一堵一动不动的墙了,接着就是一个急刹。这简直就是煞笔,故意制造追尾。你必须提前接管,减速或者变道。 4,正常开着,忽然一个过桥加转弯,在你眼中这没有任何问题。在机器的摄像头眼中,这车道就变成了忽然变短加转弯,他会判断这个弯比实际的更急,就会急打方向撞向路边。 5,早上迎着太阳,加上地面反光,机器根本看不清车道线。 等等 记住,时刻观察路况,手握方向盘,在他出现异常动作的第一瞬间,纠正他。在发现异常路况的时候,提前手动介入。现阶段的辅助驾驶是给你节省精力,去看路的,是让你本来一天能开500公里,现在能开800公里的,不是让你睡大觉的! |
我支持这位专家的观点。 顺便,这句话等于是砸了整个智驾产业的锅… 当然砸了是好事,就该砸,早就该砸了。 其实小米算是被影响最小的,因为雷军一直在反复强调智驾是辅助驾驶让大家不要依赖: |
![]() |
|
![]() |
并且Su7的卖点也不是智驾而是用料和动力性能。至少时速97km/撞水泥护栏后车体结构还能保持这个状态已经属于优等生了: |
![]() |
可以看看问界在中保研64km/h的碰撞测试下是啥样: |
![]() |
真要说影响最大的,那当然是遥遥领先了: |
![]() |
反正我是始终认为吹智驾就是在煽动危险驾驶害人,所以我坚决不买有智驾功能的车,更是坚决抵制各种擦边营销行为。 |
![]() |
等啥时候车厂真敢堂堂正正把L3挂出来再说吧… |
10秒不行,万一驾驶员在睡觉,那10秒也不够,我的建议是提前1小时预警,这样才能保证充分的安全。 |
b乎回答水平不行啊,这个砖家完全就是胡说八道,核心问题是,小米不是2秒预警,司机不介入,noa自己减速,根本撞不到侧边的水泥墩,顶底顶多撞飞水马。 智驾不会去识别侧边的障碍物,也管不了司机瞎逼打转向,aeb更不能在高速转向的时候生效让你玩漂移 |
10秒? 那怕是睡着了叫起来把?? 现在什么砖家又开始冒出来了 ??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