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数码 -> 为什么有人说小米是组装厂,而不说 OPPO/vivo 是组装厂? -> 正文阅读 |
|
[数码]为什么有人说小米是组装厂,而不说 OPPO/vivo 是组装厂?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网上很多人一提到小米就说组装厂没技术,为什么就没啥人说ov这两家? 一样用的是高通芯片,安卓系统,索尼传感器,三星屏幕。 这些所谓组装厂用的东西,ov… |
其实核心原因就一句话,小米和OV在互联网里的热度是不一样的,受到的关注度远远不是一个量级。 简单说个现象,拿知乎举例好了,小米每次有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布会时,知乎的关注度基本都是拉满的,官方提个问题,半天甚至两小时就能被干上热榜。 但是OV每次的品牌宣传、发布会产品宣传,则大多依赖知乎官方的商业合作,靠OPPO、vivo这两家在知乎上的自然流量,大多时候是上不了热榜的。 这就很能体现出关注度的差异,溯源来看,和不同品牌的用户差异有关。 |
![]() |
小米的手机,60%以上都是在线上渠道卖出去的(天猫、京东、等),但是OV的线下占比常年在90%以上,线上只占一成。 线上买手机,和线下买手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客观来说,线上买手机的消费者会更关注手机相关的互联网话题,自然也就更关注品牌相关的新闻。但线下买手机的消费者,对这些手机品牌相关的事情,其实关注度不会有那么高的。 数码圈的答主,如果坚持写过三个月以上的回答,肯定也是有感觉的,华为、苹果、小米三家的话题热度,明显比OPPO、vivo两家的话题热度要高的多。 其实对于小米来说,互联网流量高,关注度大,是把双刃剑。 关注度大,会更容易有大量自来水,更容易做品牌的正面宣传;但与此同时,一旦出了什么问题,有了什么争议,相比低关注度的品牌,负面消息的传播能力也是指数级暴涨的。 吃的到好,也要吃得下骂。小米目前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 |
为什么大家都说小米是组装厂?而不说OV是组装厂? 其实逻辑很简单,因为OV基本上不会说自己有黑科技,良心不赚钱。 特别是早几年的时候,就是从14-18年这期间,OV都是走的浪漫时尚的路子,就是告诉别人,用我们的手机耐用,自拍好看,充电快,就没了。 营销OV也是各种娱乐代言,明星代言,OV在当时是不走高技术的营销的。 但小米是从互联网做起来的,早期其实小米的营销集中在商业模式创新上,什么硬件+软件,手机+配件,手机带动电商,各种飞轮效应。 后来软件矩阵没发展起来(以米聊失败为代表)小米游戏也没做起来(以小米枪战失败为代表),米家倒是在17年救了小米一把,那么小米就要更多的把精力放在技术营销上。 当时以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 |
![]() |
和小米5的十大黑科技 |
![]() |
这两为代表,这个时期小米开始走技术营销,说自己的技术实力很强,想把参数营销进一步整合到小米的技术品牌上。 但是整合技术品牌是一个长期工作,而且多少要有一些自己的连续的研发成就,让用户可以记得住你这个卖点。 比如大家可能都已经忘了,上面这张图你买你的16颗灯省电高亮屏幕发布的时候,小米说自己成立了一个显示实验室。 然后后来这个实验室我印象里就再也没提过了。 同时期小米还有一个探索实验室,提过两次,后面我也不记得提过了。 我们反观华为海思,华为2012,就一直都在提,不断有成果出来,大家就能记得住,华为在这方面一直有研发产出。 所以大家没看到小米在那个时候有连续的产出,就会一直 黑小米是组装厂。 为什么不骂OV呢? 因为那个时候OV从来不会说自己有核心科技。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这要搁几年前,说ov组装厂没毛病,说小米组装厂那是抬举他了。 毕竟ov家里真的有厂。。。。。。 玩笑到此打住。正经回答: 无他,唯双标尔。 说小米是组装厂的无非就是想贬低小米没有自己的技术只会吹牛和营销。而对ov相关的地方视而不见。 我就不说组装也需要技术,搞定供应链也是学问这些话了。 举个例子,这里面大火的isp芯片,oppo的马里亚纳吹上天,vivo的虽然热度不及oppo但基本也是正面评价,轮到小米的c系列就是没啥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类的。 然而,目前,截止到目前,不管哪一家都没有除了isp以外其他一模一样的两款机型,也就是说,所有,我是说所有的isp芯片到底有没有起作用仍然得打个问号。 但就是这种薛定谔的作用,必须得说小米不行,ov行。 (vivo不说了,oppo那段时间多火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另外还有哲库,我也很惋惜。但是哲库做出soc了吗?没有吧。起码没有手机搭载哲库soc吧?搞得好像中国芯片末日一样。 另外,我一直想不通哲库哪来的自信认为现在的背景下搞芯片不会被美国搞的?最起码低调点啊,最起码别说出来啊。说得大家都知道,美国不想搞面子都过不去。 从小米6开始,小米虽然没有自己的工厂,但内部堆叠和设计可以看出是有点追求的。同期的ov产品,就不说配置了,拆开来看里面一言难尽。怎么小米就是做工差了?是因为用ov的不会上网吗? 一加的百亿补贴用在哪了啊? |
OV那是没人提它们是组装厂吗,那是根本就没人提它们。 黑红也是红啊。 而且哪个手机厂商没点丢人的名头呢。 OV被叫厂妹机,荣耀被叫智商机,华为被叫高价低配,苹果被叫肾机,呢,你推荐三星别人会说不敢买怕被炸。 小米之所以单独领出来被叫组装机,一方面是小米和华为总是会掐起来,华为主要标签是研发,小米呢,雷军多次提到他们搞定了海外配件厂商。 而且小米以往的核心卖点就是堆料。 你可能不知道OV堆的是什么料,但你很容易知道小米配件是什么。 这也有点像幸存者偏差了。 小米堆的料不错,让你知道了,让不喜欢小米的叫做组装机。 别的厂商呢,因为不太好,所以没宣传,所以没被发现,所以名声反而没那么差。 这就是统计学没用好导致的神奇现象。 |
这其实是两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大家会说小米是组装厂?第二、为什么大家不说OV是组装厂?第一、为什么大家会说小米是组装厂? 最近去参加了一个笔电的媒体活动,有一点记忆特别深刻,他们一直在说,AMD如何、英伟达如何、微软如何。这些供应商提供了哪些硬件,给出了哪些调度支持,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又增加了什么。 而问到一些更深入的东西时候,答案是,这是上游的问题,不是我们的问题。 恰好,最近小米张国全发了一条微博:因为“Android S +ArmV9 并行发布”,这个说法某种意义上和我上面提到的东西是有些类似的。 |
![]() |
什么叫组装厂? 上游提供的方案定义了你最终的产品,决定了你最终的产品,而不是你定义的产品里包含了上游的供应链元器件,这就叫组装厂。 比如iPhone,台积电能决定iPhone13的性能体验么?能决定iPhone的屏幕体验么?又或者索尼能决定iPhone的相机体验么? 决定不了。 屏幕这一块,iPhone的素质并不体现在硬件能力上,而是体现在极其牛逼的色彩调校和管理。完全相同的一块屏幕硬件,放在iPhone上和别的手机上,体验就是完全不一样。 组装厂和技术厂的核心区别,我觉得在于此。 而小米,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过于依赖供应链,过于吹嘘供应链,用供应链来定义产品,用供应链来宣传产品,而不是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定义和宣传产品。 什么意义? 比如小米5当初宣传的十大黑科技,有哪个是自己主导的,而不是供应链提供的?一个都没有。又或者,有哪个是在供应链提供的硬件基础上,自己做出来的体验?还是没有。 |
![]() |
这个是远的,近的是卢伟冰最喜欢做的,某友商多少钱的机子,居然用的是某某厂的某某规格的元器件,有的钱不能赚,赚了良心会疼。 同样是和友商对比的华为的发布会,它从来不能你说这个,他对比的永远是设计、机身控制、性能表现、相机素质、网络能力,这些东西都是基于硬件的,但硬件和体验之间,还有一道终端厂商的技术能力。 当小米宣传的,是A供应链+B供应链+C供应链+D供应链+E供应链……的东西的时候,产品出了问题,则是A供应链的问题,或者B供应链的问题的时候。 那么,人们当然有理由觉得你是组装厂,因为你只负责了把供应链买来的东西组合在了一起,然后就拿出来卖了。 当然,小米也开始改变了,比如小米12的发布会,小米终于不再是供应链+供应链+供应链的模式了,比如讲相机部分,在索尼的传感器之后,小米终于开始说计算摄影了,我们且不论这个计算摄影有多少成色,至少,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所谓的组装厂,不是说我有多少个元器件是购买的,有多少个元器件是自研的,而是,到底是终端厂定义产品,还是供应链定义产品。 第二、为什么大家不说OV是组装厂? 几个点: 一个就是 @不知西东 说的,声量的问题 声量的优势,会给小米带来足够丰厚的回报,但同时,也必然会把小米带到聚光灯下,被众人审视,你所有的优势或者缺点,都会在这个过程中暴露无遗。 这个时候,我去质问大众对你为什么这么苛刻,舆论对你为何如此严格? 这是不合适的。 就像你享受舆论给你带来的免费宣传和急速的声量传播的时候,也没有告诉大家,这是舆论的力量,不是小米的力量。 最近,小米12系列和realme GT2系列开售,前者干了18个亿,后者干了两个亿,9倍的差距。 大家觉得这个是什么决定的? 产品? 品牌? 价值观? 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就是声量决定的。 当你利用自己的舆论关注优势拿到友商近十倍的市场的时候,那么你就必然会经受比友商多十倍的质疑和拷问。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你不能在享受舆论红利的时候,觉得是理所当然,而在接受舆论监督的时候,反过来问舆论,你为何如此苛责? 二个是宣传策略的问题 在技术能力上,OV和小米未必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在宣传策略上,二者是根本不同的。 OV的产品依然是自己定义的,而不是供应链定义的,至少在宣传口径上是如此。 当然,小米把这种定义称之为“有些钱,赚了良心会痛”。 我们且不讨论这其中的恩怨纠葛。 还是我最初说的,当你用供应链定义产品的时候,那么你的地位就只能是组装厂。 这个定义,我说的是厂商对消费者传达出来的产品定义。 三个是讨论度的问题 平心而论,如果说华为和小米之间有技术代差,OV和小米其实是有些类似的。 技术上和体量上,其实都是类似的。 但实际上,OV所享受到舆论待遇,和小米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咱们就看知乎,小米、OPPO和vivo相关话题的热度和讨论度: |
![]() |
题主在为小米鸣不平的时候,是不是也该为OV鸣另一个不平,明明是水平和体量都类似的厂商,为什么舆论讨论度低这么多? 互联网时代,舆论声量那可就是财富密码。 对于米粉来说,其实根本不需要纠结这个,舆论监督从来就不是坏事儿,哪怕其中部分声音并不友好和谐,甚至是恶意抹黑,但大数据下的总体,舆论依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并不会被少数人或者少数企业把持。 站在聚光灯下,一定会有更多的批评和质疑声音,比如苹果,比如华为,遭遇的质疑从来不比小米少。 比如对于的质疑,安卓套壳这个话题所延伸出来的讨论,我觉得要比小米所谓组装厂的讨论,是数量级的烈度。 华为的回应很简单,我一步一步把鸿蒙做出来,反对者总有闭嘴的那一天。 海思麒麟也是,K3V2的梗,都今天还在流传,但在麒麟9000之后,谁还能质疑华为的研发能力? 华为从Mate7开始在高端发力,这个事儿被小米的高管,包括雷军嘲讽了很久,提出了经典之问,高端产品到底是产品高端还是价格高端? 但到了2021年,卢伟冰发出一条著名的质疑荣耀的微博: |
![]() |
这条微博的另一层含义,即便是小米中国区总裁的卢伟冰先生,那也是对华为的高端是认可了的。 从被质疑到被认可,我觉得这是每一个真正伟大的企业必然经历的过程。 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小米把自己的“供应链定义产品”真正进化到“小米定义产品”,这个事儿做成了,所谓组装厂的质疑,也就闭嘴了。 而不是说,张三、李四、王五也这样,你为啥偏偏针对我?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那个……苹果手机也没有自己的厂吧?都是让富士康、立讯精密之类的厂代工的吧? 苹果公司也是组装厂吧? 为什么不说苹果公司,是组装厂呢? 富士康的崛起,和苹果公司密不可分,一方面是订单,另一方面是苹果公司对富士康制造技术的改进。 富士康有个打工妹,叫做王春来,后来创办了立讯精密, |
![]() |
苹果公司最近也一直在扶持这家公司,资金技术都有。 奥巴马曾经逼迫乔布斯,要求他将苹果的部分生产线迁回美国,乔布斯态度很强硬:“those jobs aren't coming back!”(这些工作永远不会回来了) 特朗普也曾经向库克施压,要求苹果公司在美国建厂,库克回了一句:“I understand that””(知道了) 很多人小瞧美国制造业,说美国制造业已经完蛋了,其实人家的高端制造业还牢牢掌握在手中,中低端的,奈何人力成本过高,生产出来没有竞争力。 亚洲地区有更成熟的供应链,更低的人力成本。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不要忘了华为,华为花了40个亿,向IBM学管理。 在这个社会舆论极端的现在,吹捧美国或者是唱衰美国,好像都被人骂,实在是很无语。 还有谷歌手机,也先后找了HTC LG华为代工 |
![]() |
某种意义上说,谷歌也是组装厂。 可是,人家谷歌引领了计算摄影,将手机拍照上升了一个新的维度,你能说谷歌没技术吗? 富士康其实也有自有品牌,比如睿侠电视,没听说过吧?手机领域: Hmd的诺基亚,夏普,富可视,可以说这三家是中国品牌也没什么毛病。 可是现状如何? 台湾企业我最佩服的是两个:台积电、联发科。富士康我真的不佩服,就郭台铭说的那句,给大陆人民赏饭吃,就挺让人厌恶的。 再来说说小米。 小米以前是没有,现在已经有了,雷军发布会上已经说过。 |
![]() |
在国内其他代工厂商,龙旗科技大家听说过没?小米持股20%。 1992年雷军加入金山网络,整个金山公司包括雷军在内只有6个人。直到2010年,雷军创立小米集团,可以说他的互联网思维是天然的。 而且国内已经有很成熟的OEM代工厂, 成熟到了罗永浩、王自健都想搞手机。 在那个国内安卓智能手机,百花齐放的年代,投资建厂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轻资产,先生存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小米之所以现在建立自己的厂,是为了供应链更加稳定,品控更好掌握,而且减少缺货之虞。 有意思的是小米汽车,雷军估计也是受够了小米只是一个组装厂的称呼,小米汽车没有找代工,而是自己搞了一个工厂,年产量达到30万,首款车型,2024年下线也就是两年之后了。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感谢知乎数码邀请。 为什么都说小米是组装厂,而不说 OPPO/vivo 这些企业是组装厂? 已经逐渐在消失的知乎惯例: 谈为什么之前,先谈是不是 答:不是 1、小米在研发上的投入是很高的,而且还在逐年提高他的研发投入 同时研发人员也是在逐年递增的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财报就摆在那里任何人都可以下载看 2021年Q3财报: |
![]() |
|
![]() |
|
![]() |
这种证据还有很多,我上面只是列举了一下2021年Q3的财报而已,可以一直往前查,实际上小米在研发上的投入是相当之高的。 那是不是因为小米只有研发投入,而没有展示研发产出,所以大家对小米的研发实力有所疑虑呢? 比如说这位的答案,就是说小米就只是在用供应链的技术 |
![]() |
也并不是 2、小米在研发上是有所产出的 虽然不是很成功,小米是除华为之外,唯一一个做出过手机SoC芯片并装备自家产品的厂商 就是澎湃S1 虽然后面S2很不顺利,再加上小米在国内市场经历了一次大的滑铁卢,整个小米差点挂掉,导致松果很多项目夭折 就算如此,也由松果分割出去一部分人员和资金,成立大鱼半导体,专攻IoT芯片,在2019年Q1拿出了自己的芯片成果 NB-IOT 系统单芯片 U1 小米的IoT智能设备如此便宜,合作厂商如此之多,也正是因为小米将IoT芯片做的足够便宜。 |
![]() |
和后续的U2蓝牙5.2智能音频SoC |
![]() |
2021年,我们也看到了小米在液态镜头、玻璃镜头上面的探索 在芯片方面松果也重振旗鼓,从小芯做起,做出了ISP芯片澎湃C1、和用在小米12Pro上面的电源管理芯片澎湃P1 在其他方面比如重写相机架构、妙享多屏互联、MIUI Home、等等方面进步也是人所共见的 |
![]() |
小米的智能工厂, 在今年还扩建了,二期小米智能工厂的奠基仪式上,雷军还参加了 |
![]() |
所以小米并不是没有研发产出,相反,尤其是今年是有很多研发产出的 只不过很多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罢了。 那么,有是像有些人说的,小米一直在宣传其他人的技术吗? |
![]() |
3、宣传 首发SoC、定制元器件 是手机行业惯例 小米一直以来都是高通比较大的合作伙伴,也一直是高通8系芯片的最有力的合作伙伴,高通相信这个决定会给高通带来最大的利益,仅此而已。 一加7Pro 定制了一块三星的屏幕 也在大力宣传,声势甚至超过小米 |
![]() |
OPPO也大力宣传联合研发,定制的IMX766,这是索尼的传感器 |
![]() |
vivo也大力宣传T*镀膜,这是蔡司的 |
![]() |
还有很多,就不一个一个发出来了。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首发,和实打实的提升,就是正常宣传,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官方也会在微博、头条、知乎等等平台反复炒热造势,这些都是正常营销行为。 以此为理由大力贬低,我只是想说 这就是单纯的双标,和刻意贬低品牌的行为 那么,为什么呢? 为什么 在研发大力投入,也有研发产出,营销行为也很正常的小米 为什么 只有小米被说成是 组装厂呢?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因为,小米在市场营销上面的持续投入不足,而且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导致的 数年前小米由黎万强主导,打出来的营销策略是“参与感”、“粉丝营销”、“微博持续炒热话题”等等 若干年后的今天 小米市场营销现在依然是这套老打法,但,甚至还不如原来玩的好 失去了黎万强这样的大神级人物把控市场 甚至可以看到近些年小米并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让大家眼前一亮的宣传片 比如小米12上面,讲“夜枭摄影”的宣传片,居然无视10秒前就是“万物追焦”的卖点,居然完全无视了追焦,把一个本来可以追着猫拍的一镜到底,让大家直呼牛逼的片子,拍的零零散散纷乱杂碎,让人直呼失望。 |
![]() |
同时 小米也在因为在米粉营销上面的不足,开始难以掌控米粉的声音了再加上在传统营销惯用手法的缺失 (比如请水军造势、控制风向等等),大家会发现小米就是个软柿子,想骂就骂,毫无负担。 这个时候如果但凡有一点倾向于批评小米的声音 就会演变成如2021年最火爆的《小米奇迹》事件 哪怕是不是真的在用,或者真的用过的人,都会一拥而上人云亦云的输出情绪,有点墙倒万人推的意思了 而在《小米奇迹》事件之后,大家反而看到了骂小米是流量密码,再加上小米的“软柿子”属性,所以情况是愈发恶劣起来了 总结,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那么: 小米会在市场营销上增加投入吗? 恐怕不会 小米会在营销手段上增加新的玩法吗? 恐怕也不会 小米会从法律手段出发,打击恶意攻击小米的人吗? 恐怕更不会 所以,我们在2022年,恐怕很长一段时间内,哪怕是MIUI 13真的修复了很多bug好用了很多; 哪怕是小米12系列真的体验提升了很多;哪怕是MIUI Home真的在互联上感受很不错 也并不会在声量上有所改善,任何人依然能抓住一个两个的小缺点去否认全局。 而尤其在知乎这个党同伐异愈演愈烈的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攻击米粉的行为并不算少的,恐怕米粉们的日子不会好过。 以上,感谢观看。 |
你要是老老实实在深圳华强北做山寨机,没人或者说网上就不会有人攻击你是组装厂,谁叫你是全球前三出货量的手机厂商呢? 对了,本质上来说,只有有资格说自己不是组装厂。 还有,老罗说过:大家都是供应商方案,装tm什么孙子。 |
因为纵观国产厂商,只有小米跟自研天天过不去啊。 本来热衷于碰瓷营销就是小米独一份了,关键是它不碰瓷别家,经常去碰瓷华为。 碰瓷营销本身其实是很“无赖”的一种手段,你甚至无法反驳它,因为它根本就不讲道理 我之前说过一个网上非常不好的现象,那就是“谁类比谁有理” 猪肉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 |
餐馆猪肉难吃吗?难吃。 老板说的有道理吗?没道理。 看似没问题吧 但是以这个故事类比“自研”就有问题了 究竟是谁告诉卢伟冰开餐馆和自研手机处理器有关系的?恐怕是卢总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吧 还有就是“定性不定量”,数量多就是赢 之前出现的“线性马达论”、“双扬声器论” 就是“定性不定量”中的典范 振动马达有用吗?有用。 但是比起系统、处理器,区区振动马达算个啥? 以及“红米K30销量吊打V30”,那一个中端机去和旗舰机比销量,荣耀可得感谢卢总,太抬举它了 如果你还不知道这说的是什么意思,那就参考一下这张图,切勿当真,心领神会即可 |
![]() |
面对这种“无赖式”营销,常理上除了打不过就加入之外,没有应对之策了 可华为是个特例,它有自研的部分,这点是小米不具备的 并且使用碰瓷营销实在太low了,那如果不去攻击小米是“组装厂”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那这时候肯定就有“私密账号”发话了: 华为不是自研吗?怎么芯片还是被禁了? 这又是典型的“定型不定量”了 50%的自研,相对于0.1%的自研,后者就是组装厂 按照某些“私密账号”的观点,达到100%才叫自研的话,恐怕“自研”还没出生呢。 |
![]() |
果不其然又被冲烂了,那我就宣布,小米不是组装厂,小米真不是组装厂 小米真的不是组装厂 碰瓷也是被友商给捷足先登了 low套路也是被友商捷足先登的 连卢伟冰也是被金立这个友商给捷足先登的 小米无罪,小米无罪 又有人和我争到底是谁先开始碰瓷的,可现状就是,连荣耀都几乎不搞碰瓷了,小米呢?就没断过吧。 不过情有可原,毕竟又是友商捷足先登,小米无罪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组装厂的前提是,你得有厂。 而小米在2020年之前,根本就没有厂。 你连厂都没有,何来组装一说,换句话说,有厂的是不是就是组装厂呢? 说小米是组装厂无非是因为玩机时代各家粉丝互相之间取得诨名,仅此而已。 当然,小米,OPPO和vivo都不是组装厂。 可能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研发到底是研发什么。手机里面的那块主板上密密麻麻的分布着数百个元器件,想让它们相互连接并稳定工作,需要非常复杂的设计和调试。你的手机理论上和你的台式机主机是一样的,试想一下,台式机那么大的体积,能做主板的厂商有几个,更何况手机? 所以每一个具有规模的手机厂,都不可能是单纯的组装厂,也可以完全不需要厂。苹果没有厂,它的代工厂富士康的开模水平和生产水平在全球电子产品生产领域几乎都可以说无出其右。 组装厂一般情况下完全不具备自研能力,它在代工厂里面也属于比较低端的,国内的几大巨头的自研能力有目共睹,说他们是组装厂的,我也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 |
键盘打字,看看一笑而过得了。 联想PC第一如何,买办。 上汽集团乘用车第一如何,买办。 小米手机第一如何?买办。 小米电视第一如何?买办。 万物互联抄某家的。 腾讯如何?没技术买办。 阿里如何?买办。 漂亮国制裁200多家中国企业和单位,知道哪家有核心技术不是买办么? |
前几天华为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6亿元,这是真正的制造组装厂,OPPO/vivo也有自己的生产工厂,小米之前根本没有自己的组装厂,现在也大力宣传自己的制造制造。 |
![]() |
制造组装有没有技术含量?那肯定是有的,这几家中可能华为的是水准最高的,小米自己也在宣传自己的智能工厂。这是关于制造的实际情况。 |
![]() |
说回手机,手机是不是买了高通的处理器,买了的屏幕等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再装上安卓就可以了呢?也大差不差,山寨机基本就这样,技术含量很低。 但是你要做品牌机就不一样了,首先你要有设计吧,设计背后考研的是工程能力,比如怎么把手机做轻做薄?元器件怎么堆叠?这些都是有技术含量的,系统如何优化,需要增加哪些功能也是需要一些技术的。最简单的,就前几天刚崩溃的西安一码通,是不是看着技术含量不高?确实,但是做不好就是这种体验,手机上就自带的那些APP随便拎出来一个也比这个一码通技术含量高不是,再加上用的人多,这些都需要IT工程师来做。 所以手机这个行业,你会发现一个小工厂就可以拉一些人做山寨机,做视频网站的、教英语的也可以进来做“工匠手机”,OPPO/vivo原来真是组装厂,研发能力比山寨机好一些的水平,小米开始也就MIUI做的可以,硬件能力比不过OV找代工厂组装。但是发展到现在OV早已不是组装厂水平,小米不只是就做个MIUI,可是MIUI咋越做越烂? 不说这个,只说小米的研发,从2017年Q3的8亿元增长到2021年Q3的32亿元,同比增长400%,研发人员数量从2018年Q2的6537人增长到2021年Q3的13919,也增长了一倍。 |
![]() |
研发占比,整体也是在增长的,2017年Q3只有2.36%。 |
![]() |
为什么小米总被人说是组装厂呢?还不是因为祸从口出。 研发投入不是越多越好, 国产猪肉不如进口猪肉香, 一堆的言论,必然被反噬呀,甚至自己的发布会全程讲供应商的东西,也给人一种东西都是供应商的印象,而对比的还是苹果,华为这种。。。 不是说小米没有研发,没有投入产出,只是话太多被反噬了 |
因为当时没有威胁到华为啊 米华果三方会战的时候,有蓝绿厂什么事吗? |
事实上国内只有ov有资格说自己是组装厂,因为他们真的有自己的工厂。 华为和小米都是轻资产企业,是没有工厂的,华为早几年的手机订单找富士康和伟创力代工,小米找富士康和比亚迪代工。这些厂子都是数一数二的代工大厂,人家都有充足的人力和设备做好组装这件事。 至于非要单独拎出来小米说它是组装厂,本质上是一种污名化。和“参数没输过体验没赢过”“d丝米”“祝你全家用小米”“猕猴”一样,是贬低对方格调的一种行为。套用在人身攻击上,和称呼别人龙鸣是一种行为,哪怕知道对方的户口不是农村户口,哪怕知道自己往上三代也是农民,也要这样说。 会这样不遗余力污名化小米的,也就那位,大家心里都有数。 |
@不知西东 和 @小蒜苗 说得都非常的有道理 不知西东:关注度的问题,享受舆论的好,也好享受舆论的坏 小蒜苗:用供应链定义产品是组装厂,而小米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样,现在才慢慢有所改变 我想顺着他们的再往下写一点: 一款产品不是由某一家厂商全部做出来的,而是产业链一起做出来的,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中游的元器件、下游的终端产品。 上中下游厂商地位是不一样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像衣服是终端品牌最牛逼,中上游的利润极其微薄;笔记本厂商是中游的英特尔、微软、英伟达、amd牛逼,终端厂商利润极其微博;石油那就是上游最牛逼,下面的利润相对微薄。 为什么会这样? 问题根源在于核心竞争力究竟由谁构建,用户买东西到底买的是谁,谁在整个环节中最拥有不可替代的位置。那么谁就会攫取整个环节最丰厚的利润。 回到mov。长期以来,小米特别强调的是性价比,也就是你堆了多少料就应该卖多少钱。而料通常不是终端厂商的东西,都是供应链提供的。在这套话语里面,终端厂商所贡献的价值被打薄乃至打没了。 ov所长期被诟病的是你中端芯片咋好意思卖这么贵。且不论好不好,那在整机售价里面中上游厂商的占比就会下降,由ov所具有的特色功能、所建立的线下售卖及服务体系产生的溢价就会占比更多。换句话说,买ov的用户更少冲着所搭载的芯片或供应链提供的某项配置,而更认可ov及其提供的最终体验。(不是不看硬件,而是看ov本身的会更多) 很多时候强调性价比指的是毛利率低,说白了就是一款产品扣除采购的成本之后相比售价的比例低,但不包含科研投入、服务体系等一系列的固定成本。 因此,看一家企业是不是组装厂,看毛利率也许是一个很不错的指标,你占的越少本质上也是贡献越少,越需要依靠上游提供竞争力。 那你可能问,不是组装厂那岂不是就不能有良心了,也不是,良心与否看净利润率。因为净利润率需要扣掉固定成本,是企业真实能拿到的钱。这也是雷总为了表明自己良心厚道时强调的是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不超过5%。 举个简单例子,华为长期毛利率30-40%,但净利润率只有8-10%,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也是过去长期能够独霸国内市场的根本。 而小米的净利润率和华为差不多,毛利只有18%左右。所以这也能部分解释小米为啥老是被说组装厂,当然随着小米科研投入越来越大,情况会慢慢好转。 比较可惜的是,ov没有财报,没法直接论证,但看产品售价也会比小米的毛利高一些。 这个回答主要想给大家一个分析组装厂与否的数据性指标,看毛利率和净利率,尤其是他们之间的差值。毛利率越高话语权越重,净利润越低揣到自己钱包越少,他们的差值能很好反应了一家公司的投入占比。〈指标不唯一,只是一个分析事情的小角度〉 高毛利低净利,是我认为一家企业实力和良心的综合体现。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