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数码 -> 折叠屏为什么没有成为主流? -> 正文阅读 |
|
[数码]折叠屏为什么没有成为主流?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折叠屏为什么没有成为主流?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手机 消费研究所 折叠屏为什么没有成为主流? 圆桌收录 手机研究所 |
轻便化才是手机演变的方向,不是变重、变大。 他们只是为柔性屏找了一个应用场景,而不是为手机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因为主流测评都不会告诉你目前(2025年)技术水平下,经过一整年使用后的折叠软屏刮花、磨损有多严重,尤其是冬天户外场景下极高风险的花屏,碎屏率 |
![]() |
|
![]() |
|
因为不耐用。 我说一个所有折叠屏厂商都不敢做,至少是不敢公开的:双盲折痕试验。 你看现在厂家都在卷铰链,有几个敢卷折痕的? |
看看用了一段时间了的折叠屏,你就明白了。 |
![]() |
中间折叠痕迹不论是屏幕本身的还是贴膜的痕迹,都是我不买折叠的原因,钱是次要原因。 20240916更新一波: 不知道为啥最近这个回答突然火了,可能是某为新出了三折。还是多说一句,这是我孩子家长群里某位妈妈的手机而不是我的,我不认识这位家长,因此手机是什么牌子型号不详,用了多长时间不详。她当时想问老师会议密码,连截图都不会,要用另外的手机对着屏幕拍照发出来,我才有机会看到她用的折叠屏如此不堪,她连截图都不会,所以评论区的大佬猜测这是测试折叠屏的技术大佬基本不可能。 评论区的各位逻辑好奇怪,我的确说了钱是次要原因,但评论区的大佬们非要我买一个来证明钱不是问题么?现在道德绑架到如此程度了?我有钱没钱不一定非要用个折叠屏手机来证明吧?要知道有钱就好像内裤一样,我有穿,但没必要非要到处跟人说我有穿吧?好多大佬说自己的折叠屏并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更有甚者说随便拿个车祸图来说我不会去买车的那位大佬,你逻辑应该是手机会丢,无论直屏还是折叠屏,都有几率丢,所以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不买手机。我关心的不是屏幕能否折叠,我关心的是折痕,解决这问题的方法就是买直屏,既解决了折痕的情况,又有手机用,不好么? 反观现在折叠屏对所有市场在卖的手机的占有率有多少?买个直屏不香吗?我为啥把不是大风刮的钱拿去买这么容易有折痕的屏幕呢? 20240918再更新一波: 致想开怼或者某品牌的水军想洗地的各位,麻烦审题和完整看完我的回答的24年9月16日的更新再说话,智商不够的就不要来怼了。 的确手机不是我用的,不是我用的我就没有发言权(你买过骨灰盒没有)?那你们平时看测评来干嘛?你们在淘宝京东买东西的时候看商品评价干嘛?一件商品没用过就不能看口碑?口碑哪来的? 还有,我可能发出来的照片有点极端,但存在就合理的。即使评论区里有极其严谨的爱护型用家,就不会出现我发出照片的情况,但那种淡淡的折痕总有吧?一个屏幕但凡折过就有痕迹,我处女座就是受不了,你忽略得了我忽略不了。你要维护折叠屏的尊严是您大老爷的事,但还请看看这个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主流,问的是为啥折叠屏不是主流,请各位大老爷们看看,折叠屏是主流了么?你怎么维护折叠屏的尊严也改变不了它不是主流的事实。 20240920继续更新一波: 我在一个广场上挂了一只袜子,然后说它很臭,好多人过来说的确臭,但也有人说,你这个是臭,但我的不臭啊,还马上要脱下自己的袜子凑我面前要我闻,我干嘛要闻你的。我不喜欢,他们就急了。还有人说这袜子又不是你的,你说它臭,你就没资格说它臭,我穿过这种袜子,就是不臭,不臭,不臭。 我想说,各位,这种袜子也有很多牌子,其他牌子或许不臭,即使同一个牌子的袜子也有很多双,这个牌子的很多袜子都不臭,但我这只袜子就是臭,没错吧?你总不能说这只不臭。我就认为这种袜子臭,我不喜欢我不买,而且我不买不代表我没有钱买,没钱买和不喜欢买是两回事(我特喜欢评论区那位用24小时ICU插管比喻来怼人的老哥,厉害!)。最最重点的是,我不喜欢买我没强迫你们不买啊,你们爱买买,不要狗急跳墙。 袜子也有很多种的,这种袜子臭,我可以选另外一种啊。 还有请各位不要再猜牌子了,没有答案的,所以也不要拿牌子来攻击别的牌子,很low。 20240924继续更新: 已经上升到造谣的程度了?这届的道德卫士如此猛烈?!首先,我放出的图是真实的,我没必要造谣,因为造谣要看目的,我没法从中得到利益,我为啥造谣。有些人说他用了一年屏幕不会这样,一千个人有一千双袜子,为啥非要逮着自己袜子不臭这个来炫耀?我有说你臭么?我妨碍你买折叠了?也许我这个图片会劝退一些观望的潜在客户,但真正想要买的,是会看到你袜子不臭的,那位同志,你可以放心了吧。你无非就是想在我这里拿到优越感,给你了,好了么?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弯折,再掰直,形状是无法完全还原的,弯折处一定有一些原本有序排列的原子或分子变得无序。而且这个过程基本上是不可逆的。 这是热力学定律在起作用——基本物理定律。 折叠屏就是不断地弯折再掰直,不断地积累无序,不断地破坏构成屏幕的材料。 押宝折叠屏的领导,没学过物理吗? |
我玩这个折叠屏快一个月了,已经进入半吃灰状态了。 折叠屏这玩意根本没办法成为主流,至少短期内不行。 核心困扰我的是2个点: 1、展开之后大屏体验确实很好,但如果高强度使用很不方便,打字效率变低、刷微博、刷B站、刷抖音动作繁琐。普通手机可以单手打字、单手刷微博、B站、抖音,但是折叠屏展开之后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双手操作。 |
![]() |
打字真的很不方便 2、应用兼容性做的很差。虽然厂商也做了很多针对性优化,比如平行世界、浮窗等等,但本质是厂商的努力,单方面努力是不太够看,很多应用都没有适配折叠屏,内容显示的比例完全是放大拉伸出来的,留白地方很多,看着很别扭,比如下图。 |
![]() |
实际比例是这样的。。。明显直屏模式的排版更舒服。 |
![]() |
然后就是价格问题和配置问题了,折叠屏的成本主要是在屏幕以及支撑件上,如果价格下去了,那么会在性能、电池容量以及影像上缩减配置。 并且还有一个悖论:如果配置堆高了,比如用8Gen3,然后影像规格做的也很高,那么整机的厚度和重量就会变得很难看。 折叠屏的产品取舍非常重要,和直屏手机的难度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非常考验产品功底。 最后的最后,折叠屏没有成为主流还有一个原因:容易玩腻。 本质是高强度社交/娱乐工具,满足日常需求即可,如果你是为了提升效率而选的折叠屏,那么它实际没有任何帮助,顶多看剧舒服些(那为什么不用平板?),玩个一两个月就没意思了,很容易丢旁边吃灰,然后拿出影像更好/性能更好/的直屏躺在沙发上打游戏、刷微博、刷抖音。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容易摔坏,不好贴膜,容易出现指甲凹痕,这几项就决定了它只能是副产品,二号副手机,没法形成主流。 类似的尝试还有容易误触的曲面屏,不方便刷脸解锁的伸缩前置摄像头,这些设计都华而不实,最终只能成为科技玩具。 其实打苹果4开始,智能手机该长什么样,就已经找到最优解了,后来的种种改革,都是瞎闹腾,跟功能机时代的各种翻盖模式一样,没活硬整。 |
先给大家看个好玩的: 2024年Red Dot Award: Best of Best至尊奖作品: |
![]() |
《折叠烧水壶》 这是一款专为商务人士、旅行爱好者设计的折叠电烧水壶,旨在解决外出场景下烧水壶卫生安全和便携问题,创新点在于参考雨伞的创新折叠结构: 展开后烧水壶容量约为1.25L,收纳后体积为传统烧水壶的3/10。 |
![]() |
设计不可谓不精巧,结构不可谓不复杂。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的顶尖团队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出色的设计品质创造了这个巧夺天工的折叠电烧水壶。 |
![]() |
圆柱的收纳形态可以轻松放入行李箱或背包中,更易携带;展开后的三角支撑骨架结构更安全稳定,具有市场竞争力,更容易受到商务人士、旅行爱好者的青睐。折叠把手、顶部提拉盖,底部磁吸式电源接头更便于用户操作。 平心而论,这款折叠电水壶确实是一款能量产,且如果成本控制得当,在国内必然大卖的好产品。 但亲爱的知友啊,只要你使用过雨伞,你就该清楚,折叠伞用久了,其折叠的地方总归会有点点漏雨的。 |
![]() |
这款折叠电水壶既然借鉴了雨伞的折叠结构,那么它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能做到折叠多少次以内不漏水呐? 要知道雨伞漏雨其实不算太大问题,但一个电水壶漏水……品牌承担得起由此产生的一切售后成本吗? 所以这个精巧的折叠水壶甚至不太可能取代丑陋的硅胶折叠水壶。 折叠屏的转轴是手机行业极力避免的机械结构,无法避免有磨损,折叠屏的屏幕脆弱到令人发指! 要知道,一台手机使用寿命往往长达两三年,一台折叠屏手机如果平均每天被折叠100次,那么它的生命周期内就很有可能被折叠超过10万次。 折叠屏的转轴的可靠折叠次数,刚好就是这个数字。 上面说的还是大多数时候用户在用外屏的横折手机,那些日常使用中需要高频开合的竖折手机…………只怕未必能撑到质保期结束。 这也是为什么苹果不做折叠屏手机的原因所在了:作为一家单款手机销量低于千万就会被媒体喷滞销的品牌,苹果承受不起这么恐怖的售后预算。 |
![]() |
君不见近期有品牌甚至试图诱导用户把竖折手机折起来使用吗? 以上 |
不是, 第一,现在探讨的是为什么折叠屏没有成为主流,不是问你你不能接受的缺点 直板机也有缺点呐 红魔就不重了嘛?中端机拍照就好了嘛?没成为主流的原因还是贵 ,不耐用之类的缺点,便宜嘛,两三年换一台 第二,有些答主,哪怕你自己真用一段时间再来批判我都不说啥了,好几个答主说的是:我身边,我去店里摸过,我有个朋友…就…很有趣 第三,我以前认为折叠屏最大的缺点,还是重,但是2025年了,折叠屏重量问题,我认为已经解决了。我第一台折叠屏带了壳,有350g,我现在这台才219g,给你一个参照物,小米10 vivox100pro也有将近250g 第四,适配问题,就现在今天而言,适配早就不是问题了,一些冷门的可能还有问题,其他的主流app真没什么问题 所以调研完了再来聊吧 以上是补充 别说什么不耐用,手感太重,比例不协调,没有无线充,相机不够顶级,没有屏下指纹。 没有普及只有一个原因,就一个字,贵 贵的前提下,什么都是缺点。你就看看3999 4999一台大折叠,你看看能不能普及。 你2999一台,就是给他60赫兹都能眨眼补帧你信不信。 |
![]() |
这种折叠屏手机我可以理解大屏幕嘛 但下面这种折叠屏是为了什么? |
![]() |
|
苹果在去年宣布,不再做折叠手机的研发。因为手机供应商材料无法满足质检,说明折叠屏质量还不过苹果的质量标准。我一早就知道,折叠屏没有大未来,手机折叠有什么意义,华而不实。 现在还三折叠,直接平板就不玩了,属实是科技走歪了 三折叠屏手机打开时来电话了,还得折起来接电话。 三折叠折起来使用那么厚,一点都不好用。 |
想用手机体现阶层的,是因为全身上下大概只有这个手机最贵了。 |
我身边用折叠屏手机的,有一个算一个,统统是对手机一窍不通,纯粹就是买来装*的。 日常操作基本上就是大茶台上一坐,随身包一放,大重九掏出来、折叠屏手机掏出来,后者垒前者上。 看到有人投来好奇的眼光,或是凑过来客套一句「手机不错」,就装作漫不经心撂下一句「感觉还行」。 看似风轻云淡,实则逼味十足。 华为这台三折手机,合起来厚度达到了与这个时代严重不符的12.8mm厚度。 |
![]() |
12.8mm是什么概念,接近一般烟盒的一半厚度。 |
![]() |
这玩意实不实用咱先不提,主要是摆出来就显得特傻*。 应该不太适合拿来装*。 噢对了,还有一点,这些折叠屏手机一般用个年把就没人用了,因为技术的不成熟,折叠处其丑无比。 |
![]() |
|
![]() |
|
![]() |
所以,又贵又不耐用的玩意,正常人会买吗?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当年乔布斯把电脑做成了手机引领了潮流,今天某个傻缺把手机做回了电脑还想成为主流? |
![]() |
|
![]() |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去年,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按销量计不到2%,今年上半年销量暴增也就4%的样子。 听起来很小众对吧…… 但是,600美元以上高端机,折叠屏已经超过15%,扣掉苹果占到30%以上。 这种主流得不能再主流任何正常厂商都无法放弃的大肥肉……非要坚持认为其没前途或者不入流,那只能理解为干瘪的见识与空荡荡的钱包限制了对真实世界的认知。 |
我身边买了折叠屏的朋友都说,80%是在单屏使用。 |
这个问题用另一个问题就可以回答: 你认为折叠屏的研发,主要是为了解决大众使用手机的痛点,还是为了满足小众人群使用手机的个性化需求? 我个人倾向于后者,即折叠屏主要满足的是小众需求。 说折叠屏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一些现有手机使用中的痛点,这固然没错。但是,市场上的任何一种产品,根据使用者对其依赖程度的不同,大致都可以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使用三大类。 而在媒体的传播中,能够掌握科技产品传播话语权的一般都是从业者以及重度使用人士——因为如果不是重度使用的话,他们就难以对产品有深度的了解,也做不出太受认可的内容。但这样的人,在整个产品的用户群体中始终只占少数,绝大多数的用户对产品都是轻度使用的。 这样一来,对于产品的评价上,也就存在一个问题,即三大群体虽然都面临同一个痛点,但因为依赖程度不同、使用场景不同,对这个问题解决的迫切度是不一样的。 打个比方,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短的确是个痛点,但一个动不动就跑三五百公里长途的人,和一个上下班通勤不超过10公里的人,在购买决策中续航所占的比重是不一样的。 在折叠屏这个方面,其实不止手机有折叠屏,笔记本以及某些科技产品也有折叠屏。笔记本的折叠屏,目的是解决大屏与尺寸不可兼得的难题,这对于一部分经常出差或者需要移动办公的人来说,可能的确是一个购买决策点。但是,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如此频繁的出差?是不是所有人出差中的工作都必须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呢? 那么,折叠屏手机解决的也是类似的问题。当然,现在来说,大家对手机的使用频率远高于笔记本。一个人可以几天不开电脑,但很难做到几天不看手机。即便如此,我个人认为折叠屏跟折叠屏笔记本差不多,属于面对重度用户、商务用户等特殊小众群体的产品,而非是一个大众产品。 而作为小众产品,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价格高——毕竟用户规模差别很大。现在中国手机市场的销售均价也就是2000块钱左右,也就是说大多数人的手机消费预算基本就在2000块钱。在这个预算下,折叠屏想要真成为主流,无疑是非常难的。 如果未来折叠屏真成为主流,那可能是在供应链成本大幅降低的前提下,产品解决了大多数人面临的一些痛点,而且体验也更好。但这个过程可能会非常的长,远比智能手机普及和全面屏普及的过程要长得多。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很简单:你说他是个手机吗?太重了、太贵了 你说他是个平板吗?太小了、太贵了 你说他续航长吗?电池又不太够用、太贵了 。。。。。 总之:很鸡肋,太贵了 |
最大原因可能是折叠机价格太高,价格基本6000起步,超出了大众实际消费水平。 根据IT之家2023年2月2 日消息,市场调研机构 IDC 近期公布了 2022 年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报告,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近 330 万台,同比增长 118%。折叠屏手机产品在整个手机市场的占比从 2021 年的 0.5% 上升到 1.2%,预计 2023 年将保持增长状态。 其实2022年折叠屏手机销量也不少,但实际体验是否如日常使用手机便利还待校验。 |
![]() |
折叠屏手机与普通智能手机对比,屏幕和电池容量都相对比较大,比如日常使用、娱乐是否方便。 大屏幕在娱乐看视频,追剧体验应该更好,玩游戏就不一定,这里日常体验和使用App,各种适配是否能如同手机App那样轻松流畅。 |
![]() |
把折叠屏类比iPad,如果不借助外接键盘,iPad上面输入、打字,还是没有手机方便,实用性大打折扣,iPad其实一直想成为取代电脑,成为更好的平板电脑,事实上在办公上的表现仍然无法和电脑相提并论,大部分情况无法成为给力的生产力工具。 |
![]() |
其实折叠屏手机和「iPad为何没有成为主流办公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我们为了买一台娱乐工具,价格也不便宜,基本6000以上,有的甚至上万,这个消费投入就比较大了。 或许大众智能手机价格可能在1000-3000左右价格区间,部分中高端消费人群手机价格在3000+,iPhone用户6000+,有的甚至10000+。 对于菜歪而言,如果考虑6000+的手机,优先考虑高配手机,比如iPhone、小米顶配手机,6000+价格也才刚刚够上折叠屏的起步价。 折叠屏手机和智能手机体验上差别不大,可能有些操作还需要自己去适应,有一定的学习成本,相反购买一台6000+的智能手机,日常使用也不会和折叠屏手机有多大区别。如果觉得手机屏幕小,如果有预算可以考虑入手平板电脑,可以充当娱乐和办公。 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优先考虑配置合适、相对高配的智能手机。 折叠屏手机、普通屏手机都可以搞定日常,在没有价格优势的前提下,大众还是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大部分情况下购买商品都是基于自己消费能力之内。 如果折叠屏手机价格更平价一点点,比如价格3000左右,可能会成为部分主流。 现在iPhone不热了,大家都考虑换什么手机啊? 如何看待苹果手机也有「摇一摇」开屏广告? 最严肃的健身运动跑步手环手表选购集合 运动:户外运动跑步集 可穿戴:数码穿戴集 手机:手机配件集 保险知识:投资保险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因为贵啊。 最便宜的折叠屏可都要2000以上,你能找到一个2000以下不耍猴随便买的新机吗? 想买个体验不错的折叠屏得5000往上。 而2000以下才是手机销量最大的区间,中国老百姓比你想得穷多了,可不是知乎人均百万。 而且折叠屏多了铰链这个部件,屏幕也要承受弯折,就算真的能做到和普通手机一样的寿命和故障率,消费者看着也觉得不靠谱,也有顾虑,更何况它做不到。 手机是消费电子,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3年扔一个手机,相当多的人期待手机能耐用一些,还是因为穷,2000块钱都不是说扔就扔的。 我估计,折叠屏手机能做到年使用成本300-400左右,才具有成为主流的可能。 现在的普通手机,早就能做到比这个数字还低的使用成本了。 或者它真的研究出什么无法替代的普遍刚需场景,让它的高价格变得可以接受。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唯一原因不就是贵吗……你现在出个三千块的折叠屏,只要有千元机的硬件水准,我立马买一部替换我的工作手机,大屏幕超香的好吗 我大胆预测一下,等折叠屏普遍下探到4k~5k之间这个价位的时候,就会成为街机了 |
因为我有ipad,而且不想用它打电话。 |
如果这样论证的话,你可以论证出来很多家厂商的高端直板手机没有成为主流,另外一些旗舰型号的手机,销量还真的不如Mate X5… Mate X5去年销量就过百万了,现在的销量不知道多少,大概比一些品牌的旗舰手机卖的还要多吧。 |
因为现在的折叠屏没有集合平扳和手机的优点,反而把两者缺点都继承了!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