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数码 -> 央视曝光手机租赁乱象,租机一年再买断费用远超市场价,这背后是怎样的价格游戏?是如何诱惑年轻人的? -> 正文阅读 |
|
[数码]央视曝光手机租赁乱象,租机一年再买断费用远超市场价,这背后是怎样的价格游戏?是如何诱惑年轻人的?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近年来手机租赁行业发展迅速,“以租代买”模式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但此领域的消费投诉量却是巨大的。部分消费者表示在线上租赁平台租手机,不仅没有体验到经济… |
这个很难评价,如果你仔细看这种租手机的业务,根本没有吸引力,现在手机早就不是奢侈品了,买不起贵的,便宜的多的是,结合现在手机行业作为重要电子产品,各个正规平台和厂商本身也有分期制度,且利息显然更低一些。比如案例中的9999的手机,本身价格虚高,进价按照8700,一年的租赁费高达6500,半个12期的分期每月还款能差多少呢? 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可能还是金融层面,毕竟租手机无非比市场价格高一些,因为还机过程就是完全损失押金,还是那个问题,现在手机再贵也就一万多,就算加上买断费,顶格万把块钱,不至于把整个家庭搭进去,真正厉害的是潜藏在背后的高利贷模式。 如果手机根本就不是拿来用呢?而是一个信贷的过程工具。 假设某人急需用钱,且本身在正规渠道已经没办法获得资金,比如信用卡、亲朋借贷等等渠道,又着急花钱,不要小看了人的欲望,那么就用这类模式来套钱,租赁一部价值1万的手机,三个月分期总偿还金额2万,大家觉得夸张不夸张?400%左右的年化利率,这部手机下单后,再修改地址,直接寄到手机售卖的窗口,肯定就不能按原价了,手续费、折旧费、第一期的租金算下来,还可以到手5900块钱,相当于背负2万的高利贷,到手5900块钱,这不叫砍头息,腰斩以下了。但对于一些人来说,缺钱花的时候你很难谈理性。 那么必然不可能在三个月内偿付,除了第一期必须交钱之外,后面都偿还不起,他要是偿还的起,还用这种方式套现?所以就会有人诱导你去不同的平台以同样的方式租手机,以债养债,债务膨胀速度,一年大概就能翻数十倍,比如案例中的一个人租赁三十多部手机,已经负债40多万。 我甚至都怀疑是不是云联惠的那帮人转战手机市场了,信用好的去银行套贷,信用不好的直接撸高利贷,各个环节都有食腐群体,这还真就是苍蝇就盯着有缝的蛋,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很容易被各类金融信贷骗局卷入,你只要超过收入的透支消费,只要爱慕虚荣的花钱,被恐吓后接受以债养债,基本就陷入无底洞的深渊,靠谁都不如靠自己,最后一道墙还得靠自己。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这套路,你说他违法吧,人家收的是租金,也不是利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收再高你也那他没办法。 你说他不违法吧,这租金高的吓人,而且这些出租的手机设备压根没啥品质、品牌保证,并且这套路明晃晃的就是针对有点小虚荣又没那么多钱的年轻人的“消费陷阱”。 |
![]() |
图源央视财经报道,侵删 说实话,我是真不太理解这些手机租户们的心态,难道不会去官网比一比价?不会去算一算这笔数吗? 好吧,我在这里帮大家好好算一算这笔数吧。 据央视财经报道,一台官网售价为9999元的手机,在支付了12期租金6502元后,仍需支付买断款6296.1元,也就是说,如果你在租用了12个月以后想把这台机买下来的话,这一年内一共需要支付12798.1元。 如果换算成贷款的话,你的贷款利率约等于28%,而目前国家规定的贷款利率上限一年期LPR(央妈最新发布的一期是3.1%)的四倍是12.4%。 也就是说,租一部9999元的手机满一年后买下来所需的“利息”成本,比以国家规定的贷款利率上限所计算的利息的两倍还多。 |
![]() |
图源央视财经报道,侵删 但你说消费者能不能因为这个租金成本太高了去维权呢? 说实话,你还真不好去维权,商家精明之处就在这里,人家不是贷款给你去买手机,人家是租给你,你给人家付的是租金。如果你以租金太高去起诉,要求减免租金,法院多半也没法支持你。 这种手机租赁业务的模式其实有点像金融领域的融资租赁,都是由出租方出钱先把租赁物买回来,然后出租给承租方,承租方按月向出租方交付租金,而出租方则保留租赁物的所有权。如果租赁期限届满后,承租方想要买断租赁物的所有权的,需要向出租方支付一定的买断费。 但在常规的“融资租赁”场景下,基本上承租方在租赁期限内向出租方交完租金后,“买断费”就是象征性的了,比如约定个1块、10块、100块这样。 然而央视财经披露的手机租赁业务的“买断费”却没这么便宜了,以租赁一年为例,消费者在支付完高额的租金以后,如果想要买断手机的所有权,还需要再支付一笔与一年期租金相当的买断费。这套路怎么看怎么都像个“消费陷阱”。 |
![]() |
图源网络,侵删 关键是这套路,如果有消费者去“埋单”,你拿他还真没啥辙,如果没有法律手段有效监管,仅仅靠舆论曝光监督,基本上起不到太大作用。今天被曝光了,明天换套“马甲”继续干。 前几天回答了一篇“美容贷”的套路,本质上都一样,都是商家利用消费者内心有点小虚荣但又没有相应经济实力,然后开始挥起无情的“韭菜收割刀”,大家有兴趣也可以了解一下: 女生花 9.9 元美容券最后背 2.5 万贷款,如何避免陷入「美容贷」陷阱?遇到此类情况该怎么办?31 赞同 · 0 评论回答 |
![]() |
如果国家不出手,吐槽再多也没啥意义,对于如果真想买手机又暂时没那么多钱的朋友,给你们提供一个节省成本的小思路吧,看能不能起到些帮助。 买手机之前可以到各电商平台旗舰店比比价,看看有没有一些分期免息的活动。或者即便没有分期免息,也可以自己大概算算账,看看是分期购买便宜还是上那些租赁平台租赁后买断便宜。 刚好年前我自己在京东平台上买了一台果机16Pro max,当时价格是9999元,平台活动减了1001.04元,也正好有白条分期12期免息的活动,分期下来每个月还749.83元,总共购买成本是8997.96元,比央视财经报道的同价格手机便宜3800.14元。 【注:本人真实经历,非打广告】 |
![]() |
码字不易,帮忙点赞+关注吧?? |
![]() |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看到买断二字就知道,这是融资租赁关系。正常的租赁关系是没有后续买断安排的,就像我们租房期满时,不存在花钱买断出租屋的安排。央视的报道显然没有意识到这是融资租赁,对这一案例的理解和报道一开始就出了偏差,也就没法做细致分析。 在融资租赁关系中,手机又不同于耐用的飞机或者生产设备,手机是一经使用折价很厉害的消费品。所以手机融资租赁多年来的商业逻辑是租金覆盖大部分货值(甚至是超额覆盖货值),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支付象征性的费用买断设备,融资租赁的商业实质相当于分期付款的消费贷。所以央视报道这一案例的可疑之处是买断费太高(使用了一年的手机肯定低于原值的三分之二),但租金却又太低(租金相当于货值的三分之二,甚至都覆盖不了折旧)。不过这两项算在一起,经济账又算回来了。按照报道,承租人在买断的情况下,承担的“本息”合计是官网售价的1.27倍,最粗暴计算就是个年化27%的消费贷。对于可以轻易拿到信用卡分期或银行消费贷的城市居民来说,这个数字看起来高得离谱。但是对于拿不到信用卡分期或银行消费贷的人群来说,年化27%并不算高。这两年小贷的市场价我不知道,但是七八年前手机融资租赁刚兴起时候,小贷的市场价常年稳定在年化40%左右。为了换台新手机,承担30%左右的融资成本实在是太普遍了。央视没有报道,这家公司的具体合同安排中,租赁期末买断手机是否是强制的,如果不是强制买断,那么承租人租赁手机的成本甚至还可以打个对折,有大量用户愿意选择这家公司不仅不是深陷消费陷阱,反而是精打细算捡便宜的事。 最后,央视报道在计算公司利润时,是以手机租赁的租金本息总额减手机进货价。这个算法实在太过离谱,要么是央视恶意构陷、要么是记者太业余。总之大家还是不要严肃对待这篇报道为好。 |
变相的“贷款” 大概流程:平台申请-中介公司办理分期-商家出货-客户收货-卖回-客户获得现金 假如租金1.2w,卖回到手8k,然后按照1.2w每月还款。 |
我建议以后不要曝光了 曝光了又不管,管了又管不住、管不了,干脆改名叫《致富经》吧 当一个行为的获利太多、惩罚太小的时候,我不知道曝光属于惩罚还是鼓励 不如让大家体会下什么叫“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严重怀疑这是媒体自编自导的虚空打靶。 就是很多媒体会用这样的伎俩:比如一个记者想写一个事,但这个事缺个引子,这种情况下记者就有可能虚构一个受害者。就比如说有消费者反馈啊,诸如此类的话术。 一般来说是没问题的,毕竟大家关心的是事,只要事是真的一般也没有关心是不是有人真的去反馈。 |
![]() |
但是这回反馈的问题有点不太像“普通消费者”了。 然而很多在人人租平台租过手机的消费者却吐槽,租机一年再买断的费用远高于市场价。 就是一个手机,租了一年,租完之后,你竟然想把它买断? 就是正常租借手机的消费者都是短期租借。 如果你的租借期大概是一年,那么完全可以考虑买一个新的手机,然后到期之后卖二手回收一部分资金。 你说资金紧张,苹果官网可给了24期分期免息啊,比租金还便宜。 即使有少数消费者真的就是一开始想短租,但使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知不觉就租了一年。 那么这时候他要选择再付六千多块钱把这部手机买断? 数码产品贬值很快的,没准一年之后六千多都能买同型号新机了,为啥要花新机的价格买断旧手机? 而且就算是真的喜欢租手机的消费者,一年之后租个新型号不好吗?干嘛还要用旧的? |
![]() |
央视这个调查结果“年化利率超47%”乍一看很吓人,但实际上它是计算租一年之后并且买断的价格。 |
![]() |
央视算得这笔账的逻辑是:一个人租手机租了一年,一年租金六千多。到这里其实还好。 但之后这个人还要花六千多把这个使用一年的手机买断。 这么一来才把12798.1元的总收益算出来。 |
![]() |
关于租金价格方面,人家明确写了17.99元一天,那么一年按365天计算就是6,566.35元,平台最后显示租一年是6502元,还给了一定的优惠,没看出有价格欺诈的情况。 |
![]() |
大家可以看财经调查节目里展示的这个投诉: 在人人租平台下单了一部14puls一年多了,当时说的是以租代购,我已经付了租金6732.80,以前到期我续租了几个月,后面不让我续租了,要我买断或者归还,我申请买断,当时不同意,现在乱收费,按之前的买断价在三千之内,现在他给我的买断价4469.20,太黑心了,相当于一台苹果14puls我要花11202买下来,天价,商家报价太离... 说明该平台租手机到期之后只是可能不让续租,并没有强制你进行买断。 所以这个事就变成了:官网9999元的手机,你可以花六千多租一年。我觉得这完全是个个人选择的问题。 另外如果央视喜欢这种新闻,建议关注一下共享充电宝。 |
![]() |
咱们粗算一下,一个充电宝算50块钱,那么这样两天的利率就几乎超过100%,这只是“两天”,还不是“年化”利率47%。 |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想不开,会去借这种钱! 如果想通过分期购手机来变现,办法也是有的。 比如,苹果手机,官网购买,24期免息! 10000块钱的手机到手9000问题不大。 这样的年利率仅为5.56%。 虽然比3%的消费贷利率高,但要比银行卡18%的分期利率要低得多。 所谓的租机贷,其实就是披着马甲的网贷! 在网贷最盛行的时候,身边有不少借网贷的案例,但想不到在2018年集中整治一来,网贷还是见缝插针的无处不在,总能精准的找到“客户群体”。 但我始终无法理解借这些利率高的离谱的人的思维模式。 根据借机贷的流程,先下单租赁一台1万元的手机,就相当于在平台上借贷1万元,但平台要求3个月内付清12期租金共2万元。粗略计算,利率是400%。 正规的分期都是以月为周期的,但这种贷款模式是以星期为周期。一般只有高利贷才采用这种模式。 除了周期很高利贷,还有别的特点也符合高利贷。 虽然叫租机,但租机只是走了个过场。缴纳了5%的手续费500元,首期租金3500元,手机折旧费100元,最终到手的只有5900元。 这一点就符合高利贷“砍头息”的模式。什么手续费,首期租金,折旧费等都是砍头息。 有了砍头息,利率的计算方式就变了。 实际上借到的钱是5900,三个月内还20000万,经过计算,年利率约为955.93%!如果计算复利,年利率为993%,接近10倍! 要知道,就算是消费贷,可能也就3%的利率,就算是分期购买,最高年利率可能也就18%左右。 明明可以靠抢,非要借点钱出来。 我很想知道,如果借钱的人知道这个利率水平,是否还会借? |
这就不得不提支付宝上某租赁平台了,过年想租一台pocket3,秒拒,网上搜了一下都说这家只租给信用差的客户,当时就明白这些租赁平台的赚钱逻辑了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这个生意现在非常红火,大部分都是线下生意。 这个生意的对象是初中,高中学生。 一台二手手机就一两百块,5块一天租给学生,一个月就回本了。 部分手机出租店甚至还会在学校招学生做代理商。 |
租赁手机的本质!是为了套现,大部分人(注意,我说的大部分人)是赌狗,跟撸狗!这种人有两个特点!第一:经历过以小搏大,一夜暴富的事情!第二:大数据不好或者已经没有借款余额!所以租来直接套现! |
一堆回答根本没答到点上,我就说一点:这么租手机的绝大部分都是网贷借到借不出来的只好去租手机然后倒卖出去套现,以贷养贷图个勉强苟活,根本不应该也不值得同情 |
不是诱惑年轻人,很多年轻人对价格没有概念,对利率更没有概念! 并且,我说的年轻人,包括很多大学生! 你让他们算利率他们算不清楚,他们只会算每天需要为这件产品支付多少钱。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部手机3000元,某商家让他分期付款,不告诉他利率是多少,只告诉他每天只需要花15元,一年后就完全能拥有这部手机! 稍微有点经济头脑的人,就会这样算,3000元的手机,实际花费5475,折后年利率83%(不算复利)。果断选择全款。 但对于没有经济头脑的人,则不是这种算法。比较常见的是锚定消费。比如每天饭钱50,那么,他锚定的可能就是饭钱,每天少吃一顿饭,就能拥有这部手机,没压力,于是就买了。 而商家也是这样蛊惑的,每天就一包烟钱啦,你肯定是能消费得起。年轻人被这样一夸,然后就飘了,于是乎,买了。 如果只是买一部手机,可能也还好,财务状况不会有多大影响。 但在各种种草文案的诱惑下,买了手机,男生还要买电脑,买游戏机。女生则是买包包,买口红。 并且,每买一件商品都是独立事件,多半不会考虑到前面实际还有一个手机的分期没有付完。 就像电信诈骗低端的骗术一样,越简单的骗局越能筛选目标群体。 手机租机业务针对的就是那些没有经济头脑的人。离谱的利率过虑掉那些会算账的人。剩下的都是好“欺负”的。 并且,由于利润极高,且没有任何坏账的风险。 软件的页面设计得也很巧妙,很多人被带到坑里,是因为没有看买断尾款的那一项,只看最下面的“去免押”三个字。 |
![]() |
这也很符合一些人行为特点,那就是不仔细看明细和条款,有的干脆是不看。 如果租机前认真看了条款,也会做出理性的选择。 而不是事后才在网上吐槽被恶意扣款。 |
![]() |
至于租机后卖掉手机来贷款的模式,我只能惊叹于一些做网贷的包装能力真的很强。 我也惊叹于有多着急用钱才会借400%利率的贷款! |
![]() |
最后还是提醒一下,如果不懂利率的计算,可以问身边懂的人。 利率高低,可以参考银行的贷款利率。两到三倍的贷款利率,算在可接受范围内。超过这个值,就不要去碰了。 |
我们租手机都是用来开发的。。。买一台测试兼容性太亏,所以临时租。普通人谁会租手机啊。手机虽然不便宜,但是真的不算贵,况且还要交全款押金。能交得起全款押金的人,多少都有实力买下来了,所以肯定不是诱骗别人超前消费的。 |
有的人征信不行,支付宝之类的没有分期额度。那就付个一到三个月租金当首付然后拿手机。也有另外一种玩法就是我开了个店,你缺钱,你可以在我这租个手机,通常是苹果比较多。然后在卖给我,1000左右的成本,卖个几千块。后面的租金也不付了。这种一般都是以前撸网贷的多了,征信花了,也不怕平台说什么起诉之类的。 |
做过高利贷的都知道,高利贷的利息要高于30%年利率,才能覆盖坏账,呆账的成本。 这个手机租赁就是高利贷的一种变体。 利率能达到80%年利率。甚至可以达到200%,300% 我们现在的信用制度是执行上非常稀里糊涂的制度,你信用卡借了50块钱忘记还,算你逾期,信用就黑了。或者你的信用卡产生了一个你不知道的年费,一下子忘了,信用也黑了。 你借了五十万,甚至五百万不还,也是信用逾期,也是黑了。 这两者的惩罚力度基本上接近一样的。 从50块到50万,数值差异是一万倍,但是逾期后,惩罚力度最多就相差一两倍。 如果你用了信用卡,网贷,花呗,这些工具,那你的信用就会非常容易被弄黑。 一旦黑了,就会产生各种滑坡。 滑坡之后就很麻烦,很多人就会走上租手机这种变种高利贷的路子上。 我们现有的信用制度,很容易把人逼到走上借高利贷的路上,这才是问题所在。 手机只是一个放高利贷的载体,也可以换成一堆乐高玩具,也可以换成一根20克的小金条。 |
央视真是迫不及待证明自己是垃圾媒体。 |
以租代买跟汽车领域的以租代买一样。 其本质都是绕过金管局的高利贷行为,就是民间借贷的互联网化的另外一个产品而已。是互联网资本系的又一次流量加资本攫取超额利润的尝试罢了。 说国家整不了,大家可以去搜下大搜车怎么死的,以租代买就也会怎么死。 无非是,国家只需要发动舆论攻势减少他们互联网平台的广告影响力和提高其拓新的成本。然后就是民间使用者高频投诉甚至付几期租金后不归本跑路,资金方寻求国家金融体系支持,国家不支持,国家理由说你自己说这是消费行为的赊销模式并不是金融放贷,你自己赊销的时候不让我管,出了事儿我也只能以买卖纠纷来帮你解决,甚至搞几个消费者反诉互联网资本侵犯隐私违法催收的案例,或者以涉黑抓进去几个地方城市代理牵头人。这个行业就自然被绞死了。 偷摸在线下以门店方式局限在局部城市搞一搞挣点黑心的养活自己钱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流量全国大推特推就是等死。 他们以租代购平台他们本质就是赌中国普通好人更多,是当高炮小贷生意在做。手机只是个工具,这个生意参与者们甚至不在乎有没有手机,之所以是手机是因为中国二手手机背后有两个回收巨头,价格比较透明。买卖双方大致可以认可。做这个生意的资方知道他们的参与者很多就是拿了手机就卖掉变成钱了,就跟日本的钢珠店的小钢珠一样,做以租代购手机平台的手机就是这个小钢珠,拿手机规避国家金融监管而已,甚至购买者拿了的后手也有他们的人在说回收二手手机呢。平台经营者知道他们的核心用户就是国内超额消费年轻人,赌狗,网贷倒贷的,倒卡的,也知道很多是为了拿钱而不是拿手机。 平台手机就是直接拿大公司的网站截图,下单就查你互联网征信,联查等等,然后根据资信让你交保证金实际就是收你砍头息,按月收的租金就是等额本息,你拿钱跑路了他们就爆通讯录跟互联网平台封你账户。背后他们筛选客户的模型还是过去高炮那套模型。 哦对了这种商业模型大家要学习,因为会发现资本很喜欢,总结就是任何有成规模的回收及二手交易社群的,基本就有再赚一茬金融钱的可能。头部大品牌要脸的呢就是基本把社群给社会去运营参与。不要脸的就是自己进去玩儿,然后二手和一手定价左脚踩右脚,互相捧就上天了。举个例子,某风靡全球的盲盒品牌。 |
都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想要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产品,又支付不起 以为租用能省钱,结果却掉进了坑里 本质上跟买车分期付款没什么区别吧 |
就是个借贷业务,却被玩成了租机业务。 租机只是个借口,借钱才是本质。 你以为他缺个手机?人手一个手机,有的还是两个,哪能为这个不算奢侈品的东西买单,没有。 年化47%的成本,哪有那么多冤大头? |
![]() |
问题在背后,有一大批缺钱的人在支持这个租机业务。 很可能,所谓的租手机,根本就没有手机,租客不用拿到手机,只需要付租金(就是使用资金的利息),只需要买断尾款,就能拿到所谓的购机款。 对于资金需求十分紧张的人,资金链快断了,银行不待见,平台借不到,又急着用钱,只能找到人人租,至于租金加尾款这么高,他已没得选择。 曾经遇到多个资金求助者,为了还钱不惜代价,不敢向家人说明,正常渠道又借不到,只能走到民间借贷,主要是高利贷,走下去,很多都是家破人亡的结果。 高利贷被包装成租机业务,早已不新鲜。值得关注的是,这类高利贷玩法必须警惕,平台对缺钱的人使劲薅,带来的后果就是社会极不安定,治安事件,犯罪率,早期的原因,很多都跟高利贷有关。 一入网贷深似海,从此亲人变路人。 网贷猛似虎,有多远离多远。一开始就不要想着超前消费,都不要想着薅羊毛,理性消费才是王道。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日租本来就贵。 共享充电宝4元/小时,你用一年试试,看看租金和买断费用是不是远超市场价? 调节市场价格的是供需关系。 至于租机贷,这些变相高利贷产品,跟正规的租手机就不是一回事。诱惑年轻人的根本不是手机,是钱…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