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两性话题 -> 未来学医选哪个科室? -> 正文阅读 |
|
[两性话题]未来学医选哪个科室?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未来学医选哪个科室?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临床医学 医学专业 医学就业 未来学医选哪个科室? |
更新,2023年末,我感觉学医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2022年了,按照医保的趋势(集采?drg控费),要么就直接技术流(神经介入),要么就短平快(胃肠镜),更或者直接绕开医保(口腔,整形,生殖)。 至于那些重检查,重化验,起效慢,并发症多的科室一定要避开,说的就是你内分泌。 同时,在药品集采的背景下,辅助科室不见得就比临床科室差。同内分泌血液肾脏内相比,彩超的性价比变得更加高。 万年劝退科室依旧劝退,急诊,icu,儿科,建议绕行。 最后给广大无法把握手术科室的朋友们一条建议:肿瘤放疗科,妥妥的未来十年香饽饽科室。 |
手术室是全院的情报中心,所以谁都没有我了解各个科室的生存状况。 这一篇,写给即将选专业的准研究生们。 五类人群,看你想成为哪一种? 一、永动机工匠赚钱版:胸外科、神经外科(介入版)、心内科、骨科 胸外科:走量,一台肺楔切一个半小时,患者多,恢复快,绩效可观,但竞争大。 神经外科(介入版):走质,动脉瘤脑梗介入快,疗效确切,恢复快,介入失败还有非介入版的兄弟擦屁股,生活质量高,但成长周期长。 心内科:走量,尽管受到集采影响,绩效明显降低,但随着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介入换瓣、房颤介入、心耳封闭等等,甚至光做做球囊扩张就已然超过众多科室。 骨科:没有不赚钱的骨科,不怕累就无脑冲。工作强度可以类比被催工期的装修工人。 不赚钱版:普外科、肝胆外科、心脏外科、妇产科 这些科室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手术范围大、过程复杂、成长周期长,但在现阶段医疗费用中,诊疗收费低,手术费便宜(或投入/产出比低,比如心脏),患者周转慢,并发症多。 二、高质量生活(院内版)赚钱版:肿瘤科、放疗科、检验科(除微生物方向)、消化科(内镜中心版) 肿瘤科、放疗科:平时事情不多,到点按时下班,绩效可观,医患纠纷少,医学院及医院各级领导们的女儿的首选科室。 检验科(除微生物方向):想不到吧。检验科虽不是业绩顶流科室,但收入水平一定是院内平均往上,且上下班时间规律,没有医患纠纷,跟各科室联系紧密,属于闷声安稳过日子类型。 消化科(内镜中心版):内镜中心的消化科医生和消化科病房的医生不是一类医生(当然如果两者互通那当我没说)。内镜中心收入非常客观,上下班时间稳定,因掌握稀缺的内镜检查插队资源,属于全院(包括院机关)都想极力巴结的人群。门诊楼顶流。 (能说自己是内镜室的XXX绝不会说自己是消化科的XXX。) 不赚钱版:内分泌科、风湿科 共同特征是:每天盯着几个指标来回挠头,但到点肯定下班。钱不多,但生活质量一流。病房环境和谐,因为各级医生护士生活精致,病房走廊甚至有怡人的香水味。 下午四点,从住院部走出来,穿着好看连衣裙、踏着高跟鞋、妆容精致的女医生,一定是内分泌或者风湿科的。 另∶对于众多外科男医生来说,有一个内分泌科或者风湿科的医生做老婆,基本属于本院屌丝逆袭的人上人模板。 逍遥版:营养科、老年科、保健科、体检中心 你不会找到他们的,他们要么休假,要么下班,要么即将下班。 哦,也有一种可能,他们提前下班要回去给院长老公做饭。 三、高质量生活(院外版)整形科、皮肤科、口腔科 之所以是院外版,是因为这些科室的医生,只是暂时潜伏在公立医院,一旦他们掌握了技能,就会马上找到收入翻几倍的私立机构,或者直接合伙开诊所。 从此过上按时下班,工作环境优秀,收入可观的精致生活。 各种自媒体上的“精致医生”们,整洁的白大褂,明亮的工作环境,友善亲和的同事氛围, 你仔细去看他们洗手衣胸口的标志,一定是“XX口腔”或者“XX整形”。 他们是已经完成转变的高质量人群。 四、全都是情怀呼吸科、血液科、重症医学科、肾内科、消化科(病房版) 说赚也不赚,说不累也累。掌握的都是内科核心技能,熟练的都是各种复杂病情的处置,每天都是各种药物、治疗的复杂应用。 他们往往看不起外科医生的粗糙,看不起“高质量生活”人群的无所作为,他们善于把一本内科学吃透,从一两个指标里抽丝剥茧、按图索骥,最后嘴角轻轻上扬的写下“最终诊断”。 他们可能穿的西装笔挺或者及膝连衣裙,但这些表面的精致仍然掩盖不住他们洗完手直接用白大褂擦手,以及白大褂口袋里七七八八各种“陈年纸头”。 累得要死,忙得要死,赚的不多。 怎么说呢,全都是情怀。 五、这帮人脑残麻醉科、儿科、急诊科 这些科室不仅是医院的边缘人,也真实的生活在边缘——猝死边缘、抑郁边缘、崩溃边缘…… 收入中等往下,工作量全院第一,往往还要遭受同行冷语: “你说你当时是不是脑残选了这个科” 如果这世间有什么东西是永恒存在的,那就是 麻醉科的手术、儿科的急诊、急诊科的重病人。 不说了,外科叫我醒病人了。 |
不谈绝对收入,单说性价比:个人能力+工作强度/经济收入+生活质量。比绝对收入,奔着最卷的那几个和拿DNA换钱的那几个去就行。 整形人人都知道好,市场化挣到自己应得的收入,能不好吗?大多数人也没机会入行,最后迷迷糊糊学个外科,卷不说,还奔波劳累,卷到最后,四五十“吃香”个几年爽一把然后要么退休要么猝死,性价比极低。 高性价比选科室的技巧有两个,第一别往人多的地方挤,第二尽量选“泛用性”强、内部细分方向广阔的科室。 先说“别往人多的地方挤” 1.男八年制妇科,选科基本稳留院,入职就当主任预备役培养。男儿科方向,忍过儿科规培普遍黑店的现状,就业比女生高半档,儿科女生就业比同学历外科高一档。生育率不彻底崩盘,混到主治以上走民营,收入生活质量不比同阶段外科差。 2.男护士,本科进大三甲轻轻松松,30岁前收入碾压同年龄外科医生,40岁以前生涯总收入和同年龄外科医生没有差距,工作量和多数外科差不多。 生涯总收入男护和外科后浪并没有甩街差距,生涯总工作量也相似,行业门槛可是天上地下的差距,这差距哪怕考虑了护理规培也几乎无法弥合。性价比不可谓不高。 3.骨科大外人均大高个,一米八狗都不是,放到儿科一米八大个子绝对稀缺资源,产科能抢疯。 4.女外科学生,评奖评优普遍要带女生一个,女生越少的专业,奖学金评优越好拿。女介入方向,入科全科焦点,自带“医学狂人”光环,其实趁着年轻照射量不高,冻了卵和男生没区别。 5.专业下细分小方向,最好和该专业主流方向之间有一定壁垒。如超声科超声介入方向、神经外科神经电生理方向等等 只在大城市大医院才有开展/招生,同时由于专业壁垒,对应亚专科导师科班出身的也少,尤其女生不用考虑买房定居什么的,就业竞争小、可以闷声过日子。 6.拿平均绩效的行政职能部门,到点下班,平均绩效什么意思?收入比不少医生工资还高,退休金福利假期全套配齐。 再说“泛用性强”的专业。 就是指对某一个人群,或者某一个身体大区可以“包圆”,多病种、多形式、多层次开展的专业。 比如皮肤性病科,公立医院搞皮肤性病,可以在医院做生活质量最高生活最滋润的一批;搞皮肤美容,可以去市场上体验一下医生的市场化价值;甚至可以自己搭草台班子植发,植发作坊算是医学作坊里风险最低的了。 再比如妇产科,进可以一二线大三甲妇科肿瘤冲临床四阶段,退可以地市搞妇科常见病,想滋润可以生殖中心/下海莆田系,卷废了产科大门永远向壮劳力敞开,挣得也不少。 外科里矮子拔将军的神经外科,不怕吃射线的,神经介入收入可观,大小城市通吃;一二线大三甲神经肿瘤,业内公认技术壁垒T0,收入也不太差。功能神外搞脑机接口,接轨医学圈外热门风口。躺大城市直奔电生理,舒舒服服收入不低。躺小城市搞创伤,长期缺人,卷废了也有托底。 其实神经外科也仅限泛用性比较好,大内大外经济收入有高有低,普遍性价比都很低。外科系统除了私立医院能开展起来的,其他都慎入,莆田老板都嫌麻烦懒得恰的烂钱,你能恰到? 说不好听点,想挣钱的正确方向不是向耗材看,灰色收入这玩意。围三缺一随时收割医生。想改善生活的正确方向是莆田(市场化开展良好的科室)。 简单的选专业顺口溜:莆田不干你别干(为了养家)、女生不去你别去(为了活命)。 体制内外通吃、开放介入通吃、耗材型技术型通吃、卷王废柴通吃都可以算“泛用性”专业。“泛用性”科室最大的好处就是内部转方向成本低而效果好。二级甚至三级学科内部亚专科的转换,用较低的沉没成本,就能实现大型高技术操作到介入/小型低技术操作间的转化,甚至体制内到体制外的转化,而同样的转化,在“专用型”科室里则要付出巨大的沉没成本。 因此最好还是选“泛用性”强的。 |
儿科、麻醉、重症、感染这四大天坑,千万别选! 1.儿科——医患关系的重灾 医学生在选科室时有一句口诀:“金眼科,银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腻腻歪歪大内科,一钱不值小儿科,死都不去急诊科”。儿科在我们以往的印象里一直不吃香。收入低、压力大、环境差、易挨打。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是的!确实这样! |
![]() |
图表来源:陈新月,马晶,吴依诺,王焕倩,曹曼,刘洋,刘远立.我国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工作负荷的现状与趋势分析[J].中国研究型医院,2020,7(01):31-35+141-147. 在一份医护人员的压力调查中,儿科医生的自感压力所占比例高达66.3%。而护士感到压力更是达到48.7%,是调查科室中压力最高的。可想而知,现在儿科医护人员每天都是硬着头皮去工作。 那为什么儿科医护人员的压力如此之高,可能与其科室的特殊性有关。 儿科患者都是婴幼儿,他们无法清楚的表达自己的不适感,也不会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更别提更有难度的抽血检查了,只能通过哭泣表达自己的不满和不适。 而询问患者家属,家属往往又抓不住重点,有的恨不得从物种起源说起。而且家属这时候往往很着急,反复催促医生尽快诊治。 儿科里的病人,每一个都是家中的掌声明珠,心肝宝贝;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另外儿科看病,患者家属往往多人陪同,三姑六舅,全家大小齐上阵,七嘴八舌,好不热闹。在这种情况下诊断病情,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另外就算是诊断结束,开具治疗方案。如何治疗也是让儿科医生头疼的事,吃药就更是难上加难。医生只能心里感慨“不是国军不努力,实在是共军太狡猾。” 如果病情严重需要静脉输液,那就是该儿科护士挠头了。那每一个都是顽皮的小猴,本身给小孩点滴就已经有难度,加上不配合,家属在旁监督。真的是难上加难。 所以每一位儿科护士练就一身本领,看、擦、扎一步到位。因此其他科室当遇到难“扎”的患者,都要请来儿科护士助阵,一气呵成,拂袖而去,深藏功与名。 但是即使如此,他们也有可能招来非议,遇到不通情理的患者家属,轻则打骂,重则付出生命。 |
![]() |
|
![]() |
|
![]() |
|
![]() |
在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所一项调查显示,儿科医生的工作量是其他普通成人科室的 1.68 倍,但待遇却仅为其一半。深圳市儿童医院院长钟山表示,儿科医生工作特点是“三高两低”,即:高风险、高投入、高难度、低满意度、低产出。 近日,安徽省安庆宿松县人民医院《关于儿科全体医护人员要求转岗的报告》火爆全网。该院儿科的医护人员因7月分绩效远低于医院绩效平均水平,仅为498元,医护人员觉得受到侮辱,因此要求转岗。 |
![]() |
其实早在2016年,原国家卫计委就出台了《关于印发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意见的通知》 通知明确要求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在生活补助方面适当向儿科医生倾斜,提高儿科医生的薪酬,在职称晋级给与适当倾斜、在专家选拔和其他评优评先工作中,对于符合条件的儿科医务人员,予以重点考虑。 |
![]() |
但是从文件下发到具体实施还是要有很长的路要走的。人都是懂得趋利避害的,很难想象还坚持下来的儿科医护人员们都是怀着什么心情在负重前行。 2.麻醉科——手术室里的幕后英雄 提到麻醉科,让人想到的就是“手术时候扎一针就完事”、“麻醉会让人变蠢”等等,殊不知麻醉医生承担的是保命人的角色,保证了手术的下限。另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对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麻醉学需要更高水平的麻醉医生。 但我国现在仅有麻醉医生8万人左右,平均每万人仅拥有麻醉医生0.5人,而美国为每万人有2.5名麻醉专业人员,英国为2.8。如果按欧美标准。我国只是标配的五分之一。 此外麻醉医师工作性质特殊,不仅仅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还需要全程监控手术完成,以及术后患者的情况,如遇到孕妇做无痛分娩手术,一台手术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 但是由于麻醉医生紧缺,外科手术一台接着一台,需要一个麻醉医生顶两个甚至三个人的工作量,经常超负荷工作,甚至有的麻醉医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
![]() |
上海长海医院海宁分院的麻醉医生姚谨涵 于2013年7月4日夜间猝死于值班室 年仅29岁。 |
![]() |
2013年杭州又一麻醉科26岁的麻醉医生倒在了手术间里,体外循环也未能挽救她的生命。 |
![]() |
2017年8月中旬,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麻醉科主任刘才堂,在办公室内被发现突发心脏病死亡,享年53岁。 |
![]() |
2019年11月1日,上海瑞金医院麻醉科医师江金建在医院猝死,年仅30岁。 麻醉科现已成为猝死率最高的科室。而且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外科手术量不断增加,麻醉医生的工作量只会继续增加。 更让人无奈的是麻醉科医师在手术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但在手术中仅为配角,永远都只能在幕后工作,要出名是非常难的。 而且据“传闻”,麻醉专业本科将彻底消失在教育部的招生名单中。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确实向教育部提出了这个建议,这是基于当下医疗体系中对麻醉医生的更高要求。需要麻醉医师首先是临床医师,掌握全面的临床之后在进入麻醉专业。 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现在国内手术量的剧增、合格麻醉医生相对短缺,而社会乃至医学界对麻醉医生缺乏认知和尊重。本来愿意选择这个专业的人就不高,加上这个学科要求又高,却很难成为“名医”因此麻醉医生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呀。 3.重症科——看淡生死、勇往直前 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ICU的大夫,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姿势睡觉;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姿势吃饭。ICU是目前压力最大的科室之一,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不规律,加班甚至数天都住在医院里更是家常便饭,什么老婆孩子热炕头想都不要想,还是关注你患者的血氧、血压、脉搏率吧。 可笑的是由于环境恶劣,薪金待遇差,很难留下人才;而如果干得好,也会成为转科的障碍,领导会想办法让你留下。毕竟你走了,谁来填你留下的坑。 医患关系差也是ICU的一大问题,医患双方存在巨大的差异,患者家属认为我把患者送进医院,医生就得把病治疗好,再加上双方的沟通不及时。一旦患者病情恶化或者死亡,双方必然产生巨大冲突。 其次由于ICU 病房收治危重病人的特殊性,为了方便病抢救、防止交叉感染和保证监护治疗质量,大多的ICU病房实行半封闭或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 再加上本身ICU的费用较高。患者不清楚自己的钱花在哪里,要是这时候患者病情没有好转甚至恶化,很容易做出偏激的行为。 |
![]() |
|
![]() |
|
![]() |
可以想象他们当时是多么的十万火急 |
![]() |
各种医闹层出不穷,医生不光得会医术,还得会武术! 另外重症科室危险系数极高,往往都是危重病人,像今年疫情爆发,多少ICU医师冲锋在前,用自己的生命与病魔战斗。这一次的新冠疫情就像一场战斗,重症医师就像敢死队,不畏生死,勇往直前。希望当战士回乡,我们不要寒了他们的心。 4.感染科——狡兔死,走狗烹? 传染病专科医院以及综合性医院的感染科是突发、新发传染病疫情时的前沿阵地,他们是直接面对疫情的第一线。 在这次疫情中,广大的感染科医生冲锋在前,为阻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是就在疫情爆发初期,全国各地,以武汉为核心的大量医院向各地发出求援,希望社会能够支援他们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一应医疗设配。 我们在感慨人民的凝聚力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思考,医院尤其是感染科存在场地紧张、设备落后、人员不足等一系列问的题。甚至有些医生护士不禁发出感叹,我们可以“上阵打仗”,但是不能没有“枪”呀。 为何感染科医生如此“弱势”。其实感染科问题由来已久,没有大范围流行疾病还好。像这次爆发“新冠”,感染科的问题就尤为突出。 甚至业内人士不禁感叹“疫情来了,大家都关注,疫情走了慢慢就忘了。”传染病专业的无人问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导致了专业人士的缺乏,相关医院以及科室的建立。 那为何传染病专业如此不受待见。主要有以下三点 1.待遇较低。在一些省份,同职称的医护人员的收入,三甲综合医院的收入可能要比三甲专科传染病医院高2-3倍,此外在医院内部,一般按照收入分配,感染科需要大量药物,药占比往往高于其他科室,也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医生的收入。另外在一些地区,卫生防疫津贴标准较低,有些地区还保持着上世纪80年代标准,一直没有增长。 2.相关学科建设边缘化。经过多年的医疗改革,三甲医院中很多“经济利益”的热门专业纷纷崛起。有的甚至下分多个子科室,疾病类型也进一步细分。但是传染病属于冷门专业,无法给医院带动更多的效益。因此大部分医院并没有重视其发展。 此外国家层面对传染病学科也不够重视,许多专家反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项目的一级申请代码中没有传染病,传染病学的许多内容需要在其他一级学科下属作为二级学科进行申请。在NFSC内对传染病进行检索,其中标数量以及中标金额都少的可怜。 |
![]() |
近十年国自然传染病学中标数量 |
![]() |
近十年国自然传染病学中标金额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下图为消化系统肿瘤近十年国自然中标数量与金额。 |
![]() |
近十年国自然消化系统肿瘤中标数量 |
![]() |
近十年国自然消化系统肿瘤中标金额 3.公众排斥心里。在公众心理,普遍对传染病存在排斥心里,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专业,一些为未婚的医护人员找对象都难。甚至有人宁可付违约金也要“逃离”。四大天坑,何日出头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医学学科建设,推进儿科、麻醉、感染、重症、等紧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看到这儿,可能很多懂哥都笑啦,这不是传说中的四大坑嘛? 本次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要大力推进麻醉、感染、重症、儿科等紧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希望国家这次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别让四位难兄难弟在相互舔舐伤口了。 知乎专属福利;助大家一臂之力、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基础实验protocol,细胞侵袭、细胞凋亡、细胞黏着、细胞周期等,不仅有细胞培养相关实验,还有包括不同研究水平实验技术Protocol,不同实验方法全流程,WB实验流程、注意事项、数据处理及写作、IHC实验流程、操作技巧、注意事项、图像分析等相关实验的详细步骤,全都是经过前辈们无数次验证过的,希望对大家的实验有帮助。 点击领这份实验必学protocol合集资料+一周入门pcr特训营?admin.sdlian.cn/l/HzBlyNT41R |
![]() |
|
![]() |
|
![]() |
|
![]() |
点击下方链接可扫码添加酸菜老师助手,知乎私信不回问题: 点击添加小助手,酸菜老师助手-瓜瓜|学前指导+领【8天领悟5分SCI学习营】?admin.sdlian.cn/l/SUE8CdFEXl 中国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小助手会免费赠大家一门医学SCI从入门到精通学习营,添加即送! |
最近十年不建议学医了,DRG,临床路径,单病种,药占比,耗占比,医保飞行检查,医院级别定期复审,各种政治任务,轮流上阵,从年头折腾你到年底。各级领导和行政人员超编严重,不产生效益,反而拿着薪酬的大头。很多普通的二三级医院,新进的年轻医生,小三十岁的年纪,没房没车没老婆,有点惨。 |
看你对学医的期望是什么咯,你要是指望赚很多钱,那最好就别学医;要是有个人追求,真的看你自己喜欢什么,因为无论哪个科室,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工作模式,每天看重复的病种接触各种各样的病人,最后支撑自己走下来的是最开始那点火热的理想和爱好了。 外科是做不完的手术,且手术时长和你那组的二线技术水平直接相关,遇上技术好的乐意教你的还行,遇上技术差还不放手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拉着钩在无影灯下打瞌睡,还学不到东西,还要注意无菌原则不能睡到术区里。做完手术二线三线拍拍屁股跑了,你还有数不清的病历要办,几乎一模一样的内容,你得复制过来粘贴过去。这个时候你要么本人有很高的天分,手术牛皮,文章牛皮,很快升上去了摆脱这些工作,不然就是熬。 内科就是写不完的病历,还不能学外科写简易版的,所有化验检查飘红的地方都要写到病历里,并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处理。内科遇到能ran的病人概率高,拿着医嘱单一个一个问你为啥要做这个检查为啥要开那个药的人不在少数,多来几个你得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然容易心态崩了。内科就拼文章,你文章多就升得快,不然就是埋没在成山的病历里。 说这么多其实关键就是你喜欢什么,你有喜欢的,那就一路朝着那边去,不管病人是啥样的,手术做多久病历办多久,你喜欢就行,就像陶勇医生,他就是为了让人重获光明,那一路再辛苦他也不曾后悔自己选的专业。你要是没有喜欢的,那真的在哪都无所谓,做啥不是做呢,无非就是忙一点的钱多一点,闲一点的钱少一点罢了。那种又忙又没钱的科室其他答案已经告诉你了。 对临床处于混沌状态的,那就别逃临床见习和实习,自己每个科室亲自体验一下,把自己当成一线一两周,体验一两次真实的夜班,问问自己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能不能接受就干这份工作,问问自己的心。 |
我给你现场编一个故事,保证是假的,没有任何真实性。 某三甲医院急诊科缺人,报了两个名额上去,一把手在会上强烈支持,于是通过。 招聘要求,考虑到急诊科素来招人困难,把招聘条件降低为本科,无笔试,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实际招聘中,一把手表示,专升本也是本科,村医也是工作经验。 急诊科主任暴怒,现场向考生提问,考生基本一问三不知,据当事人所说,大概就是这种水平: |
![]() |
但是一把手力排众议,于是烤鸭状元上岗了。 一个月后,一把手又说,皮肤科主任对烤鸭状元青眼有加,要把烤鸭状元调动去皮肤科。 可是皮肤科主任坚决拒收,一副鱼死网破的样子,最后烤鸭状元不得不去心电图室过渡。 半年后,大概是心电图室太累了,烤鸭状元又换去了超声科,还兼了个医务科的活。 当然,上班这么累,烤鸭状元肯定是不乐意的,中间借调去了卫健委,干了几年又回来了,原因不明。 此时,状元郎已经在医院工作了好几年了,是时候上职称了。 副主任医师顺利到手,回科里上班,但实在是干不下去,科主任想上吊。 在科里拿一堆奖金,但是工作开展得不太顺利,同事都看不起他,自己干得也不太开心。 后来被病人投诉,原因是用微信发不恰当的言论和图片,听起来就不太聪明的样子。 只能去工会,以副高职称拿高比例平均奖。 根据编造的故事,皮肤科>工会>超声科>医务科>心电图室>急诊科。 |
如果选手术类科室的话,只能选乳腺外科、运动医学科。真的非常爽!风险低,成长快,轻松,钱多,干净。 腹部的外科,胸外科,心脏外科,神经外科,耳鼻喉,其他骨科,全是垃圾。 解剖位置太深的不能干:神外,说的就是你,等开完颅时候,乳腺外科已经做完第一台了。胰腺同理,手术太复杂,时间太长了。 病情太急的科室别干:胃肠,你别走啊,急诊手术也不急于这一会呀,今晚还3台呢。手外科,今晚接几根手指? 涉及重要脏器的科室别干:妇科终级解决问题的方案——子宫卵巢输卵管全切了,都没妇科器官,哪有妇科病?骨科截肢同理。但你胸外不能把肺全切了吧?肝外不能把肝全切了吧?神外不能把脑子全切了吧? 乳腺就一团脂肪,运动医学处理四肢,都是表浅、不涉及重要脏器的科室,手术又快,值班也安静,怎么一个爽字了得。现阶段国内支付形势下,就应该选这样的科室! |
![]() |
松韵 8 次咨询 5.0 医师资格证书持证人 27933 次赞同 去咨询 |
![]() |
献出我珍藏已久 水印比脚皮还厚的图了 |
正经回答,不抖机灵了。。。 首先,作为过来人,劝你不要过来。。。 因为现在医疗的大环境非常不好,财产没有富到大部分人有商业险去私立,当然也没有穷到看不起病。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要有好的就医体验,这就造成了极大的医患矛盾。 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真的要干医疗,那我实打实的建议你去康复科。。。 因为我们把眼光再放长远一点,未来人口一定是往老龄化趋势走的。看看现在的结婚率出生率就知道,这是不可逆的。 所以我们不妨猜想一下,未来会有大把的没买房的(又或者自己供着一套房),揣着一堆钱的,带着医保卡的老头老太太。。。 那我们就可以想想他们最需要啥了~不用想肯定是生活质量啊,996时间长了,年纪大了,肩周炎、颈椎病、腰突哪一个跑得掉? 这时候康复理疗就很关键了。不管是在医院也好,自己开门诊部也好,纯粹就是一项手艺活。掌握了以后一辈子不愁吃饭的。。。 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普通医生。靠一门手艺,吃一辈子,够了。 |
我来说几个冷门的科室:1.康复科,如果你想做临床医生,又不想太累的话,可以作为首选,康复科病人住院周期长,疗效见效慢家属也能理解,医护关系其乐融融,简直是军民鱼水情,夜班基本是睡觉;2.预防保健科,也算临床医生,学预防专业的也可以进,不过就业难度比较大,基本算半个行政科室了;3.疼痛科,疼痛科应该是最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科室,未来来说前景也比较可观,压力小,夜班基本睡觉;4.辅助科室里面,首选病理科,次选心电图,超声科,然后影像科,检验科尽量不要选,上个夜班有时候比我们急诊还累;5.如果非要做大内大外的话,外科首选泌尿,手术风险小,手术方式基本成熟,目前基本都微创化了,上手也快,病源也多;内科首选肾内,危重病人相对较少,有血透加成,基本不会饿死;6.慎选科室,除了四大天坑,儿科,急诊,麻醉,感染不要选之外,内科里面内分泌,肿瘤内科DRG之后真的有饿死的可能,以后要慎重考虑。 |
1.整形外科。 单纯从挣钱来说,首先推荐整形外科,因为这个科室资本市场自由度最高,受医保集采影响最小。 现在整形外科向注射方向发展,玻尿酸,肉毒素市场很大,这些产品是不会被集采的,面对的消费人群也是有钱人,持续消费能力很强。 整形外科学好了,一技傍身不会被医院拿捏,外面私立医院照样可以干。 2.其他的科室,随着集采和医保改革的深入,肿瘤科,骨科,心内科,普外科黄金期也快到头了,忙可能比以前还忙,但是收入会腰斩。慢慢的这些科室和其他科室差距会变小。 还有一个,如果不是特别优秀的学历,或者说没有读博读博后的决心,这个包括起步学历,不要去搞心脏外科,神经外科之类,小点的医院包括地级市三甲,这些科室能开展的手术有限,因为这些科室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一个人搞不起来的,而大医院这些科室需要很优秀的学历加持。 当然,事情都在变化,你现在学,工作后一切改革成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 学医关键在于热爱吧,毕竟那么多年,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喜欢学起来会很痛苦的。 |
建议选保卫科 |
匿名了。大家如果愿意搜集情报,大家就会发现,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某些专业,为什么要靠政策推动呢?因为这些专业不靠政策推动就没多少人去学,比如儿科,急诊,麻醉,重症,感染,全科。而这些科室招聘医生的条件都不会太高,所在医院甚至还会额外补贴这些科室,但是即使这样,这些科室也年年有人辞职,另谋高就。 与前者相反的是,有些专业每年不用宣传,考研报名者都是门庭若市,当地医院招聘这个专业的医生的要求都非常高,而且名额有些,博士都要挑一挑,比如甲乳外,心内,骨科,口腔,眼科,肿瘤等等。也不会有任何政策会呼吁大家去报名这些科室,这些科室也永远不会缺乏专业人才。即使是这样,也有大批文章发到手软的博士们去选择这些科室。 说了这些,该报什么就不用多说了吧? |
答案:选择热爱 昨天科室主任挨着批评:每个主治大夫 24岁本科毕业,27岁硕士,30岁博士毕业,33岁大中心轮转三年结束。 告诉他们:你们的青春快没了,还一事无成! 沉默,接着,更深沉的,沉默 压抑着每一个北大,协和,交大,首大…… 主任说:这是一个和时间做朋友的职业 在他人挥斥方裘,五湖四海的时候 你在临床 在他们指点江山,山珍海味的时候 你在科研 在他们云游四海,儿孙膝绕的时候 你在教学 这是一群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缺又挣扎在巨大的痛苦之中 只能 黯然不舍的离开,再突破 或者 选择热爱,强大信念 和时间,做朋友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两性话题 最新文章 |
中国大陆地区献血率为何如此低下? |
胸部发育什么时候才会停下来? |
美国航母杜鲁门号在地中海与一商船相撞,具 |
没有规培生医院会变成什么样子? |
为什么甲流可以夺取大S的生命?具俊晔和徐家 |
每天对着电脑十个小时的工作和学习,怎么保 |
一个男人,最大的底气是什么? |
女生怎么看待拿走自己第一次的男人? |
单纯好奇,男生眼中的月经是怎么一回事? |
陌生女中了奇淫合欢散,有妇之夫该不该救?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