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知识库 -> 两性话题 -> 仿制药和原研药有什么区别? -> 正文阅读

[两性话题]仿制药和原研药有什么区别?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仿制药和原研药有什么区别?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健康
药物研发
制药
仿制药
原研药
仿制药和原研药有什么区别?
老糖尿病,一直吃默沙东的捷诺达。这次去配药,没有了,只有国产仿制药。就是那个医保谈到0.09一粒的那个。
问题是,一盒60粒,医保价格208.4元!不是说0.09一粒的么?
我以前的配药记录,两盒捷诺达是273.36,这特么才便宜多少?这中间的差价到哪里去了?
得,自己网上买捷诺达吧,两盒350一个月,我还是吃得起的。
更过分的是,我娃又支原体了。这次开了仿制药阿奇霉素,便宜,一盒6粒才6块多,然后给我开了一盒82块的中药口服液!我买辉瑞的阿奇霉素,才30多一盒,这钱赚的真是心黑。
上周去了一家国际知名的外资药厂交接工作,因为明年新的合同我们没中标,虽然已经合作了十几年,但还是只能撤离了。交接完成后在药厂的食堂里一起吃饭,就聊到现在网上许多人抱怨医保下的仿制药不管用,原研药在医院里又买不到,那仿制药为什么不管用的问题。
先说下我不是学医的,只是将谈论的内容拿出来供大家参考,不具有专业性。
在谈到为什么有效性上原研药要优于仿制药时,药厂的朋友举了个例子,网上有好多教做菜的视频,菜谱也给你了,用料一样为什么你做的菜还是比不上酒店里的大厨?
当前的西药准确的说都是化学小分子药物,在上市开卖的第一天,在说明书上就把药物的化学式和化学结构图公布了,此外具体的药理作用和手段也会有相应的论文和研究资料公开,在十多年的专利保护期里,其它药企稍加琢磨和研究就可以大致的仿制出来。


因为不涉及前期的研发和新药审批和实验流程等成本,所以仿制药的生产成本很低,再加上专利保护期一过,大家都可以仿制导致竞争激烈,自然仿制药卖的可以比原研药便宜很多。
但这就和做作业一个人自己想出来的,另一个人是不会做抄别人的,虽然答案一样,但对这道题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肯定就不一样。一般来说仿制药的效果能达到原研药的60%就算是不错,能达到80%以上就算是极致了。
早年间国内对仿制药的认证只要主要成份相同就可以,直到2012年才开始评估仿制药的药效一致性评价。至于获得国家所做的一致性评价认证,其标准是同品种仿制药中疗效和质量更有优于平均水平,而不是说和原研药的疗效水平完全一致。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市场上仿制药有效性的平均值只有50%,那你的药能达到60%,就能得到认证了。而且一致性评价是要求是送检而不是抽检,这里又涉及一个国内药企的“准备”水平了。


差距大的原因主要在两块,一块是药物生产中有效成份的含量和提纯,而且提纯是一个很考验调教功夫的过程,和药企的研发制造水平直接相关。许多药物如果提纯不够,杂质往往会影响药效,甚至产生原研药没有的副作用。
还有一块是重要的指标叫作“溶出曲线”,也就是药物里的有效成分在血液中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果有效成分不能按量、按时间长度维持在血液中,那药物的疗效就会大打折扣。而这块需要有大量的实验数据做支撑。
我可以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多年前我们曾给药厂做过试验一款新研发的药物的临床效果项目。我们的工作就是负责进口一批监控仪器并按要求分发到全国各个医院,然后医生在用这款新药时会让患者随身携带这个仪器,该仪器能自动记录一些身体数据并加密写入自带的存储器中。测试结束后我们再负责把仪器从全国各地的医院里收回,然后将存储器退运回海外。这其中的花费是巨大的,这还只是临床实验的初步工作。而原研药的药企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对药物生效过程有个直观和详细的数据记录,从而更好的安排辅料的成分和配比,但是辅料也就是保证溶出曲线的原料与工艺工程,原研药的企业是不会公布的。一般来说仿制药厂家也不会投入力气去做这个工作的。


再举个例子,拜耳生产的阿斯匹林是全球效果最好的,国内每年都会大批进口用在高端人士身上。我也曾问过这药都研发出来超过一百年了,怎么其它厂家还比不过拜耳。得到回复是说拜耳的阿斯匹林能保证药物只在小肠内溶解,从而解决损伤胃黏膜的副作用,但这个完全不在胃液中溶解而又在肠液中迅速溶解的辅料别人都仿制不了。


所以仿制药也要很高的技术水平的,而在这方面印度比中国领先很多,西欧和美国也进口很多印度的仿制药,但中国产的仿制药几乎都通不过西方的有效性认证,目前中国虽然药品出口量很大,但出口的主要是制药原料而不是成品仿制药。
而前面说过仿制药因为没有前期研发和临床实验的成本,所以价格可以降的很低,正好可以达到如今医保要求的不断降价的标准,所以目前医保范围内的药物主要都是仿制药,原研药已经很少了。
而且国内许多药厂为走捷径来躲避最基本的一致性认证或GXP的要求,就开始主推所谓复方中成药,虽然掺了西药成分,但因为走的是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认证标准和要求相对于西药来说大大简化,而且有了中药成份还可以卖的更贵。
那么普通人如何判断是不是原研药?仿制药哪种效果好呢?
首先看该药生产厂家是不是欧美的大型药企,因为这些大厂生产的基本都是原研药,是不屑于生产仿制药的。另外这些原研药一般都有个特有的商品名,比如糖尿病人使用的盐酸二甲双胍原研药的商品名叫作“格华止”,治疗过敏的氯雷他定片原研药商品名叫开瑞坦。
如果是仿制药,除了是否有一致性认证标志外,就看下它的说明书,如果是长长的密密麻麻的一大篇,注明了各种时间的有效浓度等等的,一般效果也不会差太多。或者该药不涉及饭前饭后时间等要求,说明对辅料性能要求不高,一般药效也还可以。


最后我说下我对集采的个人看法,集采早期的砍价和对比确实可以促进优胜劣汰,让消费者得利,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但现在变成了一个形象工程和网红节目,怎么砍的狠怎么省钱怎么来,而不考虑药品的实际效能和企业正常利润,结果就是在这种价格体系下,即使是仿制药厂也不会再花心思去做一个看不到营业利润的产品。即想要疗效好,又想让国内企业花心思研发攻克技术难关,又要便宜,这是典型的不可能三角,世上没有这么好的事情。
就说一个药,拜耳的阿斯匹林,造了有一百年了吧,按理说随便一个药厂都可以造
但是不好意思,国内那些垃圾造的就像假药一样,我是很不理解
孩子用的布洛芬混悬液,一直是美林(上海强生),前几年有段时间美林特难买,无奈换成国产的,虽说这布洛芬都几十年了老掉牙了,还是尽量选了个所谓大厂,上市公司,江苏恒瑞。结果,孩子一喝,那小脸都扭曲了,我还问,怎么了怎么这个小表情。孩子说辣嗓子。我自己试了下,确实辣嗓子,刺激的我老想咳嗽。当时就有不好的预感,夜里,孩子烧的浑身发抖(寒战),一量体温已经40+,而在这以前,因为有美林压制,从来没有过。
还好我自己用的还有片剂,上海华源的,十几年前就有用过这牌子,碾碎了混合糖水给孩子服下,半小时多点总算下去了些到38。
至此,我是心疼后悔自责, qtmd江苏恒瑞 qtmd的大厂
这两天高烧不退,怀疑细菌感染,我想注射抗生素治疗。
第一天挂了三乙的西北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医生问诊后开了:
左氟氧沙星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和生理盐水,葡萄糖。一共150左右。
我坚决退掉了喜炎平注射液,结果退回来120多块钱。。。。这个左氟氧沙星可能20不到?反正一点用没有,打了快三小时,一边打,一边发烧,第二天查血象,指标更差了。
第二天去省人民医院(三甲)发热门诊看病。看完6点多了。省人民医院门诊无法输液,医生建议我自己去找地方打头孢曲松。(此时忘了问医生能不能在省人民医院门诊上开出注射液,我带到外面打)。
因为周六又是晚上6点以后了。我就找了两个公立医院的急诊。一个是三乙医院,医生说医院只有集采头孢曲松,没什么效果。原话就是没什么效果,建议我赶紧去其他医院看看,接着去了一个二甲医院,急诊大夫也说了同样的话,然后又去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结果也只有集采的,然后也说效果一般,可以先凑合用上。
我原本也觉得原研和仿制没什么区别,但急诊科临床经验应该非常丰富了,处理的也是危机情况,连着两个医院都这么说,我觉得差别可能真的挺大的。
没想到这个问题大家这么关注,更新一下这段时间的看病经历。到目前(1月27号)为止,我的病还没好。
12月11号开始发烧,无其他症状,12月13号去西北大学第一医院挂急诊,检测了甲乙流阴性。c反应蛋白110多。注射了左氧氟沙星,没用,口服布洛芬烧都难以退烧,随后第二天出现尿血。
12月15号去了省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检查了出血热阴性。最后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肾炎。建议注射头孢曲松。就是当天晚上问了好几个医院,都是集采的,医生说效果不好。当时说天太晚了,如果找不到注射的地方,先开口服的吧。然后医生开了头孢克肟胶囊。这个也是集采的,非常便宜,好像是3毛钱一粒吧,20粒6块钱。我想着泡泡糖都5毛钱一块了,实在有点不放心,我就自己去买了头孢克肟。但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品牌好,自己在网上买的也不贵,8粒的8块多钱。
口服头孢之后有一定效果,烧退了。但退烧后开始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我就继续吃头孢。吃了大概10天,不见好转,而且开始咳嗽,每晚咳得睡不着。
12月24号,去陕西省交通医院(二甲)做了个血常规,基本上正常了。医生建议停头孢,吃点中成药,什么川贝枇杷膏之类的就行了。我觉得不靠谱。
12月25号,去挂了省人民医院的呼吸科和肾内科。呼吸科医生听了一下肺,说没听出来什么问题,什么检查都没开,就让我继续吃头孢。我又去肾内科看了一下,医生说可能是甲流,之前没测出来,然后建议我吃奥司他韦,想着就算不是甲流,也能当个预防。医院能开的也只有集采的奥司他韦,也非常便宜,一粒1.5元,一共15块钱。然后配了甘桔冰梅片26块。最后我还是自己去买了达菲的奥司他韦。
接着吃了5天的头孢+奥司他韦。嗓子肿痛嘶哑的症状缓解了,但鼻子又开始难受,嗅觉丧失,流黄绿色脓涕,而且可能头孢吃的时间久了,开始轻微腹泻。我担心抗生素吃多了破坏菌群,于是停了头孢。然后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我开始吃中成药了!真是病急乱投医!!我自己买了两盒蒲地蓝口服液和蓝芩口服液。花了100多块钱,那当然屁用没有。
1月7号的时候,听同事推荐,我换了家医院,说是西京分院,去挂了空军九八六医院呼吸科。医生看我12月24号的血常规正常了,问我最近发烧没有,我说没有,他就觉得没啥问题。我说我现在鼻塞流,绿鼻涕,嗓子还有点发炎肿痛。要求他开了血常规尿常规的检查,医生才开。检查出来指标是正常的。医生就说没问题,就对对症治疗,开了一盒抗过敏的药。说流鼻涕吃这个就行了。
然后这流涕的症状一直持续到现在。
1月26号,我又去了省人民医院,这次挂了耳鼻喉科。医生开了ct,发现是急性鼻窦炎。而且说是比较严重。说鼻窦那里炎症很厉害,脓肿很多,要下猛药了。建议我先注射头孢五天,检查一下肾功,如果没问题,再口服头孢直到症状彻底消失。我说我已经吃了半个月的头孢了,没用呀,他说那是药量不够。我就问他这个头孢种类非常多,有没有影响。他说差别非常大,集采的效果基本没有。让我尽可能的去外面找进口药。我让他写一个品牌名字,不然我也不知道哪个是进口的呀。结果医生说我只能给说药物名称,不能说品牌。万一你后面举报我就完了。之前有个医生就是给患者写了品牌名被举报。说是和药物代表有联系,停职检查一年。
我当时真的很无语。医生说他自己吃这个集采的都不行。但更多的也不方便说。
没办法,出了医院四处打听。刚才问了我家周边的私立医院和诊所,也没有进口的注射剂。我想着国产就国产吧,国产的品牌也有不同。可能价格高一点的,效果会好一些。医院里面目前好像是2块多一只。我这春节假期就要在吊水中度过了。
就这次看病有几点体会。
一是检查确实比较方便。早上9点开检查单,一个小时内基本上常规检查都能做完,像ct我以为预约到明天,没想到一个小时内就做完了。做完就能直接去找医生看结果。
二是现在用好药真的很难。如果一开始就能用进口的,可能也不会拖这么久。进口药的价格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贵。我今天在网上买了进口的头孢仑匹酯颗粒,一盒6袋80多块钱,是比国产的贵了10倍。但价格和每次开药搭配的中成药差不多。今天开的什么鼻渊通窍颗粒,也是6袋,一袋40块钱。一开3盒。对于一个不信中药的人来说,这玩意安慰剂的效果都没有。
我有两个死党在省立医院规培
一致让我老实买原研药
偶尔发生病人集采吃了一粒没效果的尴尬场面
他们原话:
国产有些还行,但是集采基本就是垃圾,不稳定
ps:接触了干部病房似乎让他们三观受到了些许影响。
原话:icu都省着用的白蛋白,干部病房跟不要钱一样随便用。
集采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是送检,单这一点就无敌了。
我买颗原研药去送检,然后供货的时候供淀粉,理论上是不是也可以?当然实际操作上供淀粉不太可能,但谁能保证大批量供货的药就是当初送检的药?
开年去301约检查,给家人开了一种药,我问医生有原研药吗?医生马上回答:没有,开不出来。但这个药仿制原研差别还挺大的,想自己买可以自己外面买。
春节期间,把老人长期吃的北医三院的高血压和血栓药,除了阿司匹林全部换成了自己买的原研。为么呢?因为阿司匹林集采5月才生效,目前还是拜耳的,其余都是jc的了。这些jc用的都是什么药呢?原研大概70-100一盒,一般其他国产仿制药大概30-50一盒,而jc的几种都是4-7块钱一盒——注意,这不是jc价,是药房的自费零售价。
打个比方,一个汽车市场,bba平均30w,普通车平均10w。然后他找一个价格为3w的车把它打到8000块——且你只能买这个8000块的车。请问你是占便宜了吗?
为什么jc后,原研药退出医院市场?很简单。虽然销量低了,但利润不一定低。why?以前在医院渠道,销量虽然大,但入乡随俗,销售费用也很高(仿制药一般占80-90%)原研药可能也有50%(所以拜耳阿司匹林这种典型药在中国卖的价格比美国的绝对价格高),现在全面撤出医院体系,只能自费药房购买。销售费用大幅降低。所以,哪怕销量降一半,利润很可能变化不太大。
和原研药情况类似的是,同仁堂等高端中药企业也全面退出jc,这是一个道理。
所以jc杀的是谁呢?在很多品类上并不是原研药,而是国产中好的仿制药,所谓好就是投入研发的。兴起的是原有低价低质的仿制药,典型的劣币逐良币。这是对国产药业的全面绞杀。
好仿制药走贸工技的路子,以往还能走一走,他们之前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可拿,支撑研发——虽然有各种问题,研发费用也不高。但现在国内市场完全丢给研发费用几乎为0的药品。国外市场本来认证都过不去,进不去,只能作为国外品牌的代工厂。彻底没了任何希望。而原研药只是丢掉cn这一个市场的一部分,还有全球90%的市场可拿。
结果十年以后见分晓。到时被摧毁的国产药业需要从0开始。等再能建起来就是30年以后的事了。等杀死了国内好仿制药厂,原研药就可以恣无忌惮的提价了。十年后居民吃好药只会成本更高,且都是自己掏钱。
所以,对于现在30-40岁中产来说,好好挣钱,好好上好保险,做好准备自己承担医疗的一切。
——————分割线——————
底下总有人抬杠,说以前钱都给营销了,也没什么产出,现在降下来也无所谓。那就举个简单例子来看看吧:
看看上市公司报表就知道:以往正常西药仿制药如果100,营销成本80%,80块;研发成本12%,12块;物料成本3%,3块;公司挣5%,5块。
现在jc,找的是原价就20的药,把100的干掉。然后价格打到10块钱,物料成本2块,营销成本1块,公司挣3块,研发成本剩4元——这已经是说的最理想状态,实际研发费用不可能留这么多,去到40%,正常依然会保持在12%左右。但我们就按空想的最对反驳者有利的场景在假设。
结果是:研发支出下降率65%。医保省钱90%。各级医生hui收从80里的大概60,下降到1块里的0.6元,下降99%。
问题是一个正常医生,hui色+白色收入以往等于这个职业世界相对水平的80%,其中hui收占比70%了。jc后医生大概只有24%了。你猜会发生啥?过去十年约450多万医科生真正从事本行业的只有70万。是医生太多了吗?并不是,按卫生部说法,医生数量还希望提升一倍,那一边缺一边都不进,为啥?这还是jc前。jc后呢?不可想象。
本来医生应该挣3万,你现在要求ta挣6000,然后说:你读四年大学人家读8年+3年实习,高考还得比你高一百分,但最后医生挣得比外卖员少——因为财政只负担医院开销的10%,剩下是医院自己挣的。你觉得人家该奉献,人家会用脚投票,告诉你,什么叫“爷不陪你玩了。”
同理,你们说以前也没研发出好药,那这么一帮人,研发支出下降65%后猜猜会干啥?自己脑补吧。
这事日本发生过,结果明明白白写在那。有一列的书来研究。看看名字就知道了《医疗之si》《医疗大bengkui》自己想想接下来的光景吧。
看了很多答案,都没有说清楚两者之间到底有啥区别,那么今天我就用简单而又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跟大家讲到底有啥区别!
首先,我们拿到一颗药,都可以查到它的化学结构式,比如这次网上非常出名的阿司匹林,它的分子式就是C9H8O4,分子量180.2,化学结构式就是


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一粒药通常从5mg到100mg都有,但是实际上我们拿到一颗药的重量明显要大于上面标注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实际拿到手的一颗药的重量=化学结构式?辅料?杂质,而这也可以简单来说就是这颗药的实际效果了!
化学结构式,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药,也就是对某一疾病产生作用的东西,一般来说都是公开的,因为要申请专利,就必须要公开,这自然是最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能说辅料跟杂质就不重要了!
再来说一下什么是辅料,简单的说就是帮助这个"化学结构式"达到最佳效果的东西,就是辅料!
我举个例子来说,就拿阿司匹林来说,其实它是解热镇痛药,他跟布洛芬等药物其实是一类的,但是因为它能同时抑制COX1跟COX2对胃的刺激非常的大,而且解热镇痛效果不是那么好,但是意外的发现对抗血小板的效果比较好!所以就用在了心血管上面,同时想办法让他吃下去对胃刺激小一点,怎么做呢?那就做成肠溶片,让它不要在胃里吸收,去到肠子里再吸收!
同样的,很多口服药,都需要辅料来帮助药送达到指定的位置,并且根据药在各个器官的吸收程度,来决定药物最后的代谢在什么地方!
尤其是在抗肿瘤药物里,这个辅料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大家都知道化疗药,一向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当你服下或者注射肿瘤药时,结果药还没有到达指定位置,就开始发挥作用,那么其他正常的组织器官细胞,怎么受得了?而真正需要它的地方又没有,那你打这药不是在自找苦吃了?
最后一个杂质,听这个名字,咱们都知道,这不是个好东西,当然是越少越好!通常来说,原研药的杂质几乎为0,那么仿制药,或多或少都会有,就看他的技术和工艺了,至于很多人说要看厂家的良心,其实这东西,我更愿意把他说成菜,就是菜,你觉得是他良心不好,但其实这已经是他做的最好的东西,因为一家做的不好,可以说是这家的问题,但是全国就没有几家做的好的,那就不是这一家的问题了!
同样的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这个杂质!
就拿抗菌药来说,我们都知道用原研药,几乎不用做皮试,但是一用到仿制药,就要皮试,其实这个皮试并不是说这个药需要皮试,而且这个药里面的杂质需要皮试!同样的杂质多了,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就多了,同样的也就影响到了药物他本身的效果了,为啥?我们打抗菌药的目的是为了消灭体内的细菌,结果你这药里面就自带细菌,那这药到底是来消灭细菌的呢还是来消灭杂质的呢?
同样的在其他领域里也是一样的,比如说抗肿瘤药ok432,它是日本发明的,几乎无杂质,也不需要皮试,拿来就能用!国产的,你看他的说明书,明确说了里面经过青霉素处理,并且在使用时需要做青霉素皮试!为啥?因为他里面加了青霉素这一类药来处理杂质!
那么我们从上面的公式以及对于公式中每一个成分的分析,就能知道原研药跟国产药到底区别在哪里了!而这里我要说明一点,我们所谓的药品一致化评价仅仅只是针对于最前面的化学结构式,看这个跟原研药是不是一样,然后进行所谓的体外实验,就跟新冠病毒当年实验一样,什么板蓝根,连花清瘟,双黄连口服液等等进行的一切体外实验均表示有巨大作用是一个道理!
当然了,如果针对药品一致化效果还有点听不懂的话,那我只能用最后一个例子来明一下了,那就是三鹿奶粉,大家知道当年检测三鹿的标准是什么吗?就是含N量(N为化学元素氮)!只要这个N达标就可以了,甚至越高越好!
所以,在我们国家,检测的手法多种多样,而且都是各种数据,只要某一项数据达标,也总能有办法让数据达标,当然了唯一不需要做的就是大样本分析了(就是服用某一仿制药后具体的效果跟出现的副作用)!就像现在的医生看病一样,不看人只看数据,数据达标就是正常人,哪怕对面是个植物人(说这句话有点得罪同行,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是这样的)
——
更新一点,有人说国外也有仿制药,是这样的,国内其实也有原研药!所以这里更正一点就是,并不是说原研药就一定好,仿制药就一定不好!
同时原研药也并不能说就没有杂质或者辅料一定就行这样的话!因为今年年初国内制药一哥恒瑞想要卖药去美国,然后就邀请FDA过来检查,结果就被FDA发了483表格,并且表示有30个严重缺陷警告,其中就包括生产、加工、包装或保存的方法、设施或控制等等各方面!
什么意思呢?我举其中一个问题来说,就是无菌,他这个药物的生产过程中都无法保证无菌!那你生产的到底是药还是细菌?
所以说国内的一哥都这样,那其他药厂你还想要求啥?
弯道超车嘛,既要转弯又要超车,甩下一些乘客也是正常的。
这个东西就跟当年的三聚氰胺奶一样。
救命药吃了不管用,营养奶喝了没营养……
总有一些纱碧高举民族主义大旗……
鲁迅早就说过:活该……
糖尿病,20年直到24年11月一直吃捷诺达的西格列丁二甲双胍,一天两片,饭后2小时血糖维持在5∽6之间。
24年12月,不知道为什么,全市的药店突然都没有捷诺达的药了,连胖东来药店都没有了,只有国产的西格列丁二甲双胍,没办法,只有买国产的先吃。
国产的和进口的成分一模一样。
国产的吃了基本一个月了,饭后两小时血糖7∽8,搞得我现在一天两片西格列丁二甲双胍+1g的二甲双胍肠溶片,有时候血糖实在降不下去,就一天3片西格列丁二甲双胍,这样在控制饮食的情况下,血糖勉强控制在5∽6之间。
亲身实验,验证了进口药与国产药的差距。
不知道题主是否看过《绝命毒师》
老白制造出来的冰毒,纯度接近纯度理论值,
其他的人不管怎么折腾,纯度超过80%都难,
杰西(老白的搭档),最后制造出来的纯度离老白的还有好几个百分点,
所有的材料、工序都一样,生产出来的成品相差十万八千里。
原研药:奔驰,宝马,奥迪!
高端仿制:奔腾,宝骏,奥拓!
集采药物:小牛,九号,雅迪!
不太懂药理学,直到亲身经历,
在没有小孩的时候,医院给开啥就吃啥,人也皮实,基本也都没啥问题,
先是怀孕的时候因为指标不行,吃黄体酮,国产的吃了一周,指标越吃越低,然后换了进口,指标才有所改善,可能当时并不太在意,并没有重视这个药效的问题。
直到小朋友第一次因为支原体肺炎住院。。。。。。。住了十五天。。。
医院开了国产的布洛芬溶液,国产的阿奇霉素口服,以及各种输液,
小朋友持续反复高烧,一周多症状都没有减轻,直到查房医生找谈话说,让我们最好去药店买进口阿奇,美林。。。。我才发现,他喵的医院开的连布洛芬都是国产。。。离大谱,我们立马换药后,娃的症状持续且快速的好转。。。。
之后,娃生病,不再去社区看,直接去医院验血验病毒,开药明确不吃中成药,就说娃湿疹过敏不能吃,抗生素一律医院开不出进口,就药房买。
有些事情,当板子没有打到自己身上就没有感觉。很多事情越来越玄幻,未来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只能自己多长心眼了。
仿制药是通过国家药效一致性评价的,你们不能污名化它
但是,我的医生每次都会问我:你是想自己买进口的,还是我给你开国产?
你们猜猜为啥?
P.S. 我有慢病,需要常年服药
全世界80%的原研药都是中国消费。
举个例子,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希舒美(阿奇霉素),美国本土只销售了千分之二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IACDU00552CSHY.html" data-tooltip-richtext="1" data-tooltip-preset="white" data-tooltip-classname="ztext-reference-tooltip">[1] ,大部分都销往了中国。
而美国人自己平时吃的药,大部分都是仿制药,其中又有很高的比例都是中国生产的。我随手拿了家里几个常用药的说明书(都是美国最常见的药房里面配的,比如CVS,Rite Aid),最下面的小字都写着是中国某药厂生产的。
所以美国把大部分的原研药都优先卖给中国,自己却吃中国生产的仿制药,是因为美国人善良,看不得中国人受苦吗?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高端芯片优先卖给中国呢?
参考^阿奇霉素传奇:原研药在中国卖得远比美国多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IACDU00552CSHY.html
一致性评价你就信吧,副作用、杂质、制造工艺、有效程度都不一样。现在恶心的是原研药购买渠道被断了
看到某视频平台上很多吐槽的,也是真胆大居然麻醉药也集采! 人命关天这么不值钱的吗??
依稀记得知乎有一篇回答是“术中知晓”有多严重,结果看到吐槽集采药一下子发生五六例术中知晓,麻醉师对待集采药要怎么控制剂量???感觉以后是常态了
去看看本应起带头作用的高干病房用啥药就知道区别了。
不要看怎么说 看怎么做。
A公司的仿制药就是在原研药的基础上,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达到原研药80%的疗效就能过审。
那么B公司又在A公司的基础上,仿制A公司的药物,再达到80%,又能过审,但是疗效只有原来的64%了(药物疗效不能简单乘算,但大概这么个道理)
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反正集采就是哪个厂家的药物价格能压到最低,就集采哪一家,管他疗效不疗效,老百姓看到实惠就行了。
说到底,集采是好事,但是再怎么样也要保证制药公司的合理利润,生产销售运输环节都不要成本的么?已经不止一两次,碰到临床的老师反馈,白紫铂类化疗药物集采之后,副反应比以前明显增多了,最终恶性压价的成本还是由老百姓出。
反正xx病房报销比例高,打死都不用国产药。
几毛钱的仑伐替尼你敢吃吗?
原研药吃的好好的,也不贵,完全可以通过长期订单方式与厂商达成最佳协议,利国利民,现在为了弘扬中医药,硬是通过灵魂砍价把药效差的仿制药和安慰剂的中成药引进医保系统,可以预见,这阵风雨过后,一定会抓一批。
有啥区别不知道
但是宣传口风如出一辙
例如芯片一旦国产 马上白菜价---华为
客运飞机一旦国产 机票马上白菜价---c919
一旦建成电价马上白菜价---三某大坝
但凡什么文案吹嘘国产之后会白菜价的
参考历史
孩子有一次肺炎住院本地三甲,输了一周头孢,吃了各种中成药没用,最后医生让自费自己找进口头孢,用三天起效。
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尽量用原研药。考虑到效果的情况,其实原研药反而性价比最高。
医生都有中成药开药指标,我们在就诊时尽量让他少开或者不开。不要用任何中药注射液,大部分中成药都是不良反应尚不明确谁敢用?
对患者仿制药我们都是宣传生物等效性试验没有区别。
药房来了格华止先给院领导和更大领导留着,剩下的丁点院内分一分就没了。
面粉能吃饱,面包能吃饱,面粉和面包其实在吃饱上没区别,就是吃面粉有点噎。
仿制药也通过了一致性测试,但就是不管用,你说为啥?
东北王赵本山的小品含金量还在上升,别看广告看疗效……
老人高血压,去医院开药,原来是拜新同。。。。。效果很不错,血压控制很稳。。。。
前两年再去开,没了,进口药全没了,全换国产的,只能开硝苯地平。。。。回来吃,血压波动很大,根本控制不住。。。。。
最后只能去外面药店买拜新同。。。。
换成硝苯地平之后,你要说医保花费少了,是,从医院开药的花费是少了。。。。可是药没效果,我去外面药店买拜新同,一盒35,一个月4盒。。。。
这里外里一算,比我之前从医院开拜新同花费多了。。。
作为南药毕业,却从事IVD行业的人,简单说下对标题的看法。
原研药就是第一个开发出来的,有专利保护的药,一般都通过严格的临床认证,并且专利期内又积累了大量的真实病例,一般都是效果最好的。
但是本质上,仿制药也是原研药的有效成分(有效浓度和副产品,相关物质的成分都会严格控制的),次要的成分(比如一些粘合剂)就是一般按经验来,理论上也应该有100%的药效,除去研发的成本,价格大大降低,不要对仿制药有那么大偏见。
造成仿制药效果达不到100%的还有一种解释。心理安慰剂效应。另外就是本身工艺就引入了差距。跟原研,仿制都关系不大,单纯工艺成本低了。(原研药走的弯路都没走)
实际上,该有副作用的,用原研药,仿制药都会出现。并不会因为生产工艺上的差距造成那么大的影响。
我到现在还记得,norfloxacin,这个单词,当年药化实验第一课,仿制的药品。就那么翻腾几下。虽然我不敢吃,但是关键时候是真顶用的。
新冠期间,也从一个老板那讨要了仿制的治疗病毒的药品(并没有流通市场,单纯药企给员工自救的药品),就是那两个进口药,最高时候炒到1w左右的。,现在还在冰箱躺着。。如果当时再得新冠,估计也会吃,当时确实可以救命,特别老年人。但是你看,国内没药企敢卖。这个是法律规定了。也没药企去仿制,因为专利保护。即使可以仿制,通过临床也需要至少1到3年时间(绿色通道加急估计也来不及)。也用不到了。


结论。20年前,仿制药不如原研药,因为那个时候工艺本身就落后国外,仪器精度,人员素质都落后。。现在的话,我觉得原研药效果100,价格100,,,仿制药效果95,价格20,所以怎么选很简单的。不要纠结。买大厂仿制药就行了。
手动分割下。。。。。。。。。。。。。
看了下别的回答,。也有些人问的比较专业一点。
药检所的上岗证书不知道被我塞哪里了。
南药的毕业证我也不贴了,没有必要。
贴个培训证书。
要不是别人问起专业东西,我都忘记自己有过近2000批的药品检验检测经历了。本来也不想杠什么。。很多回答把仿制药说得一无是处,有点过了。。药厂辛辛苦苦的生产出来。。药检所还要辛苦抽查。飞检。。却也换不回大家信任。


另外。我自己用药的时候也会买仿制药。。比如最近吃的 非布司他。价格真的差了很多。虽然我用得起,但是真心觉得没必要,省下的钱再来顿海鲜都绰绰有余了。
最后,原研药有钱就买。仿制药等于性价比的存在,如果内心不认可,同时经济又还好。买原研也无可厚非。
加油赚钱吧。有钱不会纠结这个了。
过了几天了,再贴个图。这波自媒体赢麻了。背着稿子拿钱真的比较简单。我也想吃这碗饭了。贴个图。真的累。求某厂市场经理也看我下。大概率我们还校友,给个副业恰饭。


我想,最大的区别在于,世间本无路,原研药走出了一条路,仿制药走在别人走出的路上。
从无路到有路最大的困难不在于这条路有多艰难,而是在于你根本不知道要往哪里走。所以一开始你要往很多个方向探索,每个方向你都不知道会走到哪里去。你甚至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路。
有的路线你遇到极大的挑战,但是你不知道你遇到的是一个很困难的挑战,还是说这条路线压根就是死胡同。所以你很困惑,到底是咬牙坚持就能豁然开朗,还是这是件无意义的举动。
所以你最初的投入十不存一,甚至全军覆没。
终于有些成果了,然后你面临着各种临床实验,这又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赌博。
最终又是十不存一。甚至全军覆没
仿制药则不然,你知道路是通的,你只要坚持总能走到终点。所有那些注定失败的路线你都不必花极大的精力去试错。
原研药就像是你面前一大堆盲盒,每一个盲盒你都要尽力配一把钥匙,打开,可能里面什么都没有,或者是一坨散发着恶臭的黄白之物。仿制药就像是一个明盒,你只需要配好那把钥匙。
刺激的不是配钥匙,而是开盲盒。
不在于仿制,而在于标准
标准提高1%
成本提高10%-50%
聪明的“我们”才不会被这种低效的投入产出比所束缚呢
当然,我们的“聪明”不仅仅应用于仿制药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两性话题 最新文章
中国大陆地区献血率为何如此低下?
胸部发育什么时候才会停下来?
美国航母杜鲁门号在地中海与一商船相撞,具
没有规培生医院会变成什么样子?
为什么甲流可以夺取大S的生命?具俊晔和徐家
每天对着电脑十个小时的工作和学习,怎么保
一个男人,最大的底气是什么?
女生怎么看待拿走自己第一次的男人?
单纯好奇,男生眼中的月经是怎么一回事?
陌生女中了奇淫合欢散,有妇之夫该不该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5-02-13 20:36:40  更:2025-02-19 21:16:09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