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知识库 -> 两性话题 -> 医生发现自己得了癌症,会怎么样? -> 正文阅读

[两性话题]医生发现自己得了癌症,会怎么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医生发现自己得了癌症,会怎么样?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心理
医学
医生发现自己得了癌症,会怎么样?
我是一个肿瘤科医生。今年单位体检,发现了肺部1.6cm的结节,没有症状。做手术了,没有犹豫。
我们医院的职工体检我觉得是非常的人性化,因为每年没有固定套餐,很多单位每年都是做一样的检查,而且检查的很多东西并没有多大意义。我们医院每年给我们2500元体检费,除了必须要检的一部分,剩下1000多块可以自己选择检查的项目。我可以今年检查一下CT,明年检查一下妇科,后年检查一下胃肠镜,再后一年检查一下心血管疾病。每年都按照自己情况个性化的选择,如果有问题的可以每年定期复查一下,没问题的几年检查一次。
2020年的时候做了一个胸部和上腹部的CT,当时的报告是未见明显异常。于是我也没看片,2021和2022我就没有再选择CT了,今年想着也隔2年了,再复查一下胸部CT,加一个甲状腺的B超。在医院要求体检时间的最后2天急急忙忙的做完了。
这次的CT看到右上肺一个混合结节,有少量胸膜牵拉,有血管进入。找回2020年的片发现当时同样位置有个淡淡的4毫米的磨玻璃影。肿瘤标志物也是正常的。赶紧发给胸科的朋友让他帮忙看看,他说做了吧,然后有的没得说了一堆。我说,是不是恶性的?他憋了半天不回我,半天后发来说,100%。
我也没怕,看到图片的那一瞬间我就知道没得侥幸。冷静的打电话给老公,冷静的去跟主任说,我可能要休假做个手术,主任一听反倒慌了,拉着我的手说,不怕不怕,我给你找教授看看,你把科室工作安排一下。搞得我这时眼眶一热,想哭,感动的。
主任马上打电话给CT室的主任,让他再帮忙看看片,CT主任让我过去做个薄层增强扫描。做完之后我看主任在很仔细的各个方位帮我各种测量和重建,他说不好说,不是太典型,不能完全排除结核的增殖灶。科室再讨论一下明天给我答复。
胸科朋友说,刚好他老师,一个行业内大咖过来飞刀,你过来,叫他帮你看看。乘着飞刀间隙,大咖教授仔细帮我看片,也说不典型,特别是疫情多了很多的炎性肺结节,炎性可能性大点,3个月到半年后再复查。
其实道理我都懂。不管找谁看,片毕竟只是片,每个人看的角度不一样,总能找到良性的几条支持证据,也还能找到几条支持恶性的证据。不管问谁,也是只能给我一个可能性大或者可能性小的答复,谁也不能告诉我一个不用管它的肯定答案。最后决定一定是我自己下,问来问去并不能帮我下决定。父母亲戚是肯定不会告诉,告诉他们除了担心外没有任何作用。
首先我问胸科的朋友,手术怎么做,他说楔形切除就可以,不需要肺叶或者肺段切除。我说淋巴结需要请扫不?他说,不用清,取样活检就行。我说要不要请教授飞刀,他说没必要,手术很小。
那我明白了。如果选择博它是良性的,那3个月后复查,可能1,小了,这个基本不可能,因为2020年其实就有,2年多长大了,所以再复查基本不可能小。2,不变,难道再等?等到早期变中期?3,大了,就真的把没有转移没有浸润的早期变成了有转移浸润风险的中期。这个结局是我不能接受的。早期发现是幸运,不能活生生把幸运拱手让出去。
如果是良性的,做多了,切除了最多就是肺少了一块,这个结局我可以接受。手术也不大,单孔胸腔镜就可以做下来。如果是恶性的,没有做,这个结局是无法接受的。
所以,没有犹豫,也不需要再咨询谁的意见。做好入院准备,就让胸科的朋友帮我把它切了。
虽然过程曲折,不太顺利。但我很庆幸做了。
出来的病理是微浸润性腺癌。就是原位癌和浸润性腺癌的一个中间状态。只要做得干净,基本不会复发。
做完后一直都有点咳嗽,运动量大点也气促,但是这些都是小事。
我觉得很庆幸不早不晚,就在现在体检发现了,如果前一年发现,可能这一年都带着巨大的心理负担观察。如果迟一年才体检到,可能已经浸润转移了。
今天一个同学电话我,说她好朋友发现肠癌晚期,住进了我们医院,求关照,37岁。我问她有体检吗?她说大娃7岁,小娃4岁,怀孕应该啥都检过了。我真的想敲醒她!这个真的是好多好多人的误区,我上次住院了,什么都检查了,为什么没有检查出来这个癌症?一个医院的检查检验项目费用没有千万也有百万,啥叫什么检查都做了?!跟怀孕没关的东西谁会给你检查!?住院是不能代替针对性体检的!
有些简单的科普忽略了,代价是生命!每年去体检一次,给自己给家人!
自从我的事情被周围的同事们知道以后,一个个吓得马上把还没体检的项目去完成。我觉得,这个也是患癌一场最大的收获。
写出来也希望分享给网上有缘刷到的你一个惊醒。
我想在这里写一下我们学校曾经的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王磊教授的故事。
王磊,男,1969年4月生,中共党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结直肠外科三区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从医20余年,一直致力于结直肠癌、放射性肠炎预防与诊治相关研究,他诊治的患者大部分是疑难杂症,每年都超过4000名。
2018年3月,在例行体检中王磊教授发现自己CEA升高,进一步的检查显示他罹患胰腺癌,并已经出现了肝转移。也就是说他是胰腺癌晚期。
胰腺癌是癌中之王,肿瘤侵袭性强,位置隐蔽不容易发现,即使做了手术也预后非常差,许多人的生存期只有1-2年。
癌症激起了他前所未有的斗志,他想博一把。他主动参与到自己的手术方案的探讨中,最终确定了比较激进的手术方案。
2018年4月1日,他切掉了脾脏、80%的胰腺,还有一部胃,以及肠道附近的大部分神经。“做手术时,我已经做好了醒不过来的准备。”王磊说。
医生同行应该知道,胰腺癌标准的Whipple手术应该是普外科常规术式中最复杂的,而王磊教授的手术方案又比Whipple手术大得多。由于扩大的组织切除和对神经的清扫造成的术后并发症的痛苦也远远严重地多。作为普外科医生,他深知胰腺癌的含义。但是他却克服了术后的巨大痛苦,仍然坚持活跃在医教研的第一线。
手术后,4月底紧接着化疗,在大量的药物作用下,他的头发几乎掉光。化疗结束不久,6月5日,他就登上ASCO大会的讲台。作报告前,他在床上整整躺了10个小时积攒力量。当天,他作的口头报告惊艳了全球肿瘤界专家,这项关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对照研究,将改写各国指南。


王磊教授(患病前)


王磊教授(患病后)他并没有就此停下匆匆的脚步。这一年里,他的门诊、学术会议、讲课一直都没断,每周三的课题讨论会,只要身体允许,他都不曾缺席,在一些手术的关键时刻他也上台亲自操作。
在手术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仍然坚持做了超过100台手术。
2019年6月,在和胰腺癌搏斗15个月后,王磊教授离开了。离开前,他这样说:
他说,人生如旅途,他已准备好做那个提前下车的旅客,尽管最后面临的可能是坏结果,但是在真正倒下之前,仍然要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要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
我还记得当年曾经有一个推送,当时很虚弱的王磊教授录制的一段很简短的视频,大致是说他明白生命的短暂,但还是要抓住最后一点时间多做一点事情……那时是2019年,我一个人半夜在医院录数据,刷到那个视频后看了两遍然后默默地流泪……从王磊教授身上能看出他的坚持,但也带有壮志未酬的遗憾……
相关链接:
那个惊艳了全球肿瘤专家的医生走了!中山六院副院长王磊逝世_患者?www.sohu.com/a/322536555_139908
中山六院副院长王磊:用一生时光讲述仁医好故事(2)?finance.sina.cn/2019-06-25/detail-ihytcerk9080394.d.html


ps:谢谢大家这段时间的关注,最新更新,老主任刚复查发现转移了……
我们医院肿瘤四区主任今年体检时发现cea升高,立马给自己全身ctmr扫了个遍,好家伙,早期胰腺癌,二话不说立马手术做掉,术后化疗都用最大剂量……目前恢复良好。搞了一辈子肿瘤却被肿瘤搞了,越是熟悉越是知道胰腺癌凶狠,对自己仁慈就是对肿瘤细胞仁慈……不得不说,这魄力,杠杠滴……
某院教授,体检,肾脏占位,找了好基友,切了,十年,如今生龙活虎活蹦乱跳。
某院教授,体检,肝脏占位,找了好基友,切了,二十年,如今生龙活虎活蹦乱跳。
某院教授,体检,胃里上了个小东西,找了好基友,切了,五年,如今生龙活虎活蹦乱跳。
某院教授,嗜烟如命,多年不体检,发现已然骨转移,药物控制,佯装生龙活虎活蹦乱跳。
#论体检的重要性#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到了一个我非常尊重的业界泰斗
澳大利亚黑素瘤研究的前沿学者Richard Scolyer教授


Richard是一个病理学教授,是澳洲黑素瘤学院的总监,悉尼大学医学教授,是世界上黑素瘤病理学发表文章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专家(没有之一)。参与撰写了世界卫生组织皮肤癌蓝皮书,是AJCC黑素瘤的专家委员会。
今年5月,在获得国际病例学院颁发的杰出病理学家的荣誉后不久,在波兰讲学的Richard突发癫痫,核磁共震发现颞叶肿物,被诊断为多形性诊断胶质母细胞瘤
他被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脑肿瘤中著名的绝症,积极治疗中期生存仅一年左右,各种治疗包括手术都效果较差。
Richard承认他曾今很恐惧,也和家人多次哭泣告别,但是最终鼓起勇气,决定用自己作为例子,分享自己的癌症经历,给世界带来正面的影响。
他把自己全部的就医经历都更新于脸书,帮助更多的病人和家属了解
https://www.facebook.com/ProfRScolyer?www.facebook.com/ProfRScolyer
Richard在六月21日在他工作二十多年的Royal Prince Alfred医院接受的手术治疗,切除了大部分肿瘤


手术后第一天的Richard和他的神经外科医师Dr. Brindha Shivalingam
他在他的好友,也是黑素瘤学院的另一个总监,肿瘤内科医师Georgina Long教授的帮助下,决定作为一个最新治疗方式的小白鼠踏入未知。
开颅手术后14天Richard开始恢复性训练,曾今是代表澳洲参加国际比赛的铁人三项运动员的Richard感觉到了力不从心,但是依然充满希望


代表澳大利亚参赛的Richard


术后恢复性训练


接受放疗


放射疗法的计划


接受静脉免疫疗法,图中的女性为Georgina Long教授


8月30日Richard再次突发癫痫,再次入院


9月22日,Richard接受了尚在实验中的癌症疫苗
故事还未完待续
我深深的为Richard的信念,勇气和智慧感动,我衷心的祝愿他身体健康。
其实在多年前,还有一位传奇的澳洲头颈外科医师,Chris O‘Brien也被诊断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在和癌症战斗两年多后去逝,后悉尼最著名的癌症中心以他命名为“Chris O'Brien Life house”
他得病后著有回忆录Never Say Die,我非常建议大家去读一下。


书中有一句话:Honesty is an important medical ethic,but the one thing you never do is destroy a patient’s sense of hope. (诚实是一个重要的医学伦理,但是你永远不应该去摧毁一个病人的希望)
同样作为每天接触癌症的医生,我也一直都在思考,如果有一天我被诊断了不治之症,我会怎么做?
Richard和Chris为我展示了一个医生的榜样和风骨
给自己和病人以希望,践行自己所相信的医学。
面对必然而来的死亡,无所畏惧,在死神的镰刀下挺直腰杆,给世界展示积极的力量
我热爱我的职业,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乐此不疲,无怨无悔
用最知行合一的方法面对死亡,努力未必成功,放弃必定失败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
2024年10月26日更新
我在澳洲黑素瘤大会再次见到了Richard,他作为大会主席出席,气色还不错


我当面给他送上了一本Chris O’brien的Never say die,附上了以下的赠言
In the face of extraordinary challenges, stories of courage and perseverance can remind us that hope is a powerful ally.
As you navigate your own path, I hope this book brings you moments of encouragement, comfort, and inspiration.
Wishing you strength, hope, and the continued support of those around you.
他告诉我他是Chris O’brien的学生之一,Chris is near and dear to his heart
他患癌后的新书Brain storm也会在两天后发布,期待阅读


明年的AMC将会在墨尔本举行,希望能够再次见到他,让他在书上给我署名
市三甲医院影像科大主任,四十几岁,刚当上大主任两个月,意气风发!
医院员工体检前,还参加院里组织的篮球比赛。
查体确诊胰腺癌,多处转移,也没去上级医院,就住到本院了。
院长协同几位院领导带着鲜花和水果去看望他,他全程眼睛看向窗外,一言不发,一眼没看他们,场面很尴尬。
29天,仅仅29天,人就没了。
大概会清楚自己所患癌症的转归和预后,然后力所能及安顿好家人吧—————以下是原答案—————我们学校(湖南中医药大学)11级的校友,罹患食道癌后离家出走,最后手机定位在张家界,借这个题目希望大家帮忙传播下,有线索可联系18824972831希声拜谢真人真事,11级校友,为不让父母操心自己的病情离家出走,手机最后定位在张家界,麻烦大家多多留意,感谢有线索可联系18824972831


第一,医生患癌症后,发现癌症会比非医务人员早,因为正规医院现在每年都要给本院员工体检。常规肿瘤标记物、甲状腺妇科超声、胸片,能帮助你及时发现癌症。
第二、医生患癌症后,早期癌的比例很高,正因为每年的体检,发现及时,发现时候癌症正处于早期(浸及深度浅,淋巴结转移少),当然也有进展起、晚期。
第三、医生发现癌症或者占位(未确诊癌症)后,第一时间会不心疼钱的完善相关检查,包括1万元一次的PET-CT。非医务人员则是在首先考虑是否医生可能会为了赚我钱、或者考虑PETCT有没有辐射后在结合百度,结合其他临床医生的意见后才选择做这个检查。
第五、医生发现癌症后,会十分的尊敬自己得管床医生、主治医生、主任医师。即便那个管床医生是他的学生。
第六、医生患癌症后,会从新的温习一遍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中自己所患疾病那一章节,因为可能那是最这辈子最后一次看书,不为别人、为自己而看书。
第七、医生患癌症后,偶尔也会百度。
第八、医生患癌症后,会尽自己所能,也结合自己家里的经济情况,找最合适的医生做手术,看好了,不是最权威的,而是最合适的。
第九、医生患癌症后,再挑手术医生之前,一定会挑一个好的麻醉师,因为他知道,在手术台上生命的掌控者往往是麻醉师。
第十、医生患癌症后,术前都会给“红包”。
第十一、同行患癌症后,为了安慰他,主刀“红包”一般都先收下,出院时候在退。
第十二、医生患癌症后,往往要单间,不在乎那一天的240元单间钱,因为他知道院内感染的话付出的代价远不止那240元。
第十三、医生患癌症后,术前谈话往往只有爱人和孩子,因为他怕年迈的父母着急上火,心梗的死亡率远高于癌症。
第十四、医生患癌症后,家属格外尊重医护人员,护士站肯定会有鲜花和水果。
第十五、医生患癌症后,术前那一宿一定会找护士打一针地西泮。
第十六、医生患癌症后,毛一定都是默默在卫生间挂掉,医学上叫“备皮”别思想那么肮脏。
第十七、医生患癌症后,躺在手术台上,还跟麻醉师、洗手护士开玩笑:你看了人家的身体,要对我负责哦!说完可以看到眼边的泪水和紧张害怕到颤抖的牙齿。
第十八、医生患癌症后,手术的医生格外紧张,这个手术要是做砸了,真是在医院没法混了。
第十九、医生患癌症后,术中会有很多人参观,大到院长,小到实习生,所以台上医生更紧张。
第二十、医生患癌症后,术后会很听话,很配合医生,亲咯痰、多下地,无论刀口多痛,都会配合医生的治疗。
第二十一、医生患癌症后,术后很少“指导”治疗,但是可能会建议使用好点的药,包括很多患者因为贵而拒绝使用的免疫制剂。
第二十二、医生患癌症后,格外关心术后的“大病理”。因为他们知道,那是才是真的命运宣判书。
第二十三、医生患癌症后,术后会经常下床活动 ,不会相信所谓的“伤元气”。
第三十三、医生患癌症后,也会选择中医药治疗,中华几千年的瑰宝不完全是糟粕。
第三十四、医生患癌症后,提高免疫力的胸腺五肽一般选进口的,叫&&&(原谅我,不能说商品名),即便比国产贵十倍。
第三十五、医生患癌症后,术后会格外的淡然,因为他知道疾病愈合的整个过程。
第三十六、医生患癌症后,会经常找管床医生聊天,特别是夜班的时候,谈的多是在学校时候的事儿……
第三十七、医生患癌症后,比常人都恐惧,死亡并不可怕,可怕是你预见死亡。
第三十八、医生患癌症后,开始也不接受现实,为什么我天天治疗别人积德行善,最后疾病要折磨我?后来……他还是想不通,但是留给他思考时间已经不多,与其喜欢牛角尖,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儿。
第三十九、医生患癌症后,很少外出旅行,你所谓的临终看世界,不如临终在家陪陪你的妻儿老小。
第四十、医生也是人,也吃五谷杂粮,也会生老病死。
第四十一、当你抱怨化疗伤害多大时候,你知道护士天天在配液时候,化疗药物挥发,她们吸入多少吗?对了,吸入的护士人群有未婚的少女,还有怀孕的孕妇。
第四十二、当你抱怨医生收红包的时候,你知道医生在用“超声刀”切肿瘤时候,吸入一股烤肉味儿,对医生伤害有多大吗?
第四十三、你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因为我曾经是一名肿瘤外科医生,我爱我的职业,我更爱我的病人。
第四十四、真希望有一天能攻克肿瘤,哪怕我周边的同事都失业。
第四十五、向肿瘤科医生道歉,没有诅咒你们失业,欢迎来儿科哟!嘻嘻。
第四十六、愿你们健康,点个赞关注下再走吧。
感谢大家祝福!后来再次做了胃镜,已清理干净,未发现其他。现在要注意饮食习惯,密切随访。
一下子收获这么多祝福,切谢切谢!
病理结果出来了,还是有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
心里很沉,身上没力气,打不起精神。
昨天知道的结果。跟爸爸电话聊了一会,爸爸先是抱怨一通妈妈饮食习惯不好,听的我有些不耐烦。爸爸做了一个假的病理报告给妈妈,决定先不告诉她。
接完爸爸打给我的电话,微信里就收到妈妈发给我的病理结果照片,说没事,放心吧。
我回了一句,那就好。想想语气不够,便又回了一句,吓死我了。
放下手机,眼睛湿了。
爸爸很乐观,认为不算太严重。但问题是每个人——包括我——都看上去很轻松,怎么判断是不是刻意的宽慰对方。
不过人吃五谷杂粮,都要生病。
什么病也是一种病,什么病也有轻重之分,什么病也有治疗方案。因人而异。
总之再次谢谢大家!
今年清明回家,我妈对我说胃疼。我说是胃溃疡?她说不是,溃疡不是这个疼法。我的胃有问题了。
先是做了个钡餐。出来之后人家说有个东西。做个病理吧,不行就割掉。我妈当时就说,知道了。
我爸偷偷告诉我,可能是间质瘤,|
或者说希望是间质瘤,而不是别的。
然后就去做B超,回来爸妈都很高兴,说其它部位没事。
接下来就是超声胃镜。我三叔给做的。
镜子进去之后,三叔就把我叫了过去。说是个息肉而已。按说应该住院再摘,我直接给摘掉吧。
真是没想到的好结果!马上给我爸打电话。我爸又跟我三叔讨论了一会儿,摘掉。
中间三婶来电话问结果,答息肉,高兴的不得了。
我妈醒来之后,跟她说了,她还不信。因为息肉不应该这种疼法。问我三叔有没有看仔细,跟我三叔、我爸拿着钡餐片子讨论了半天。
三叔说钡餐应该让它体面的退出检查手段。因为钡餐显示没问题,不一定没问题;钡餐显示有问题,不知道是什么问题。
事情到这里暂告一段落。接下来还要做病理,还要再做次CT。
但是大家脸上都放松了,也可以轻松地讨论病情了。
我妈说跟我,我计算过了,就算是胃癌,只要没转移,就现在这个阶段,我看到你女儿上初中没问题。所以没什么大不了。
而我这几天就是装傻。跟我说没事,我就高兴地吹几声口哨。其实晚上不停的上网查来查去,也止不住突然失声、流泪。
其实开始那几天家里人脸上都很轻松,也有说有笑,都不想让自己的亲人增加心理负担。
给我的感觉就是,在医生们看来,都是千年狐狸,别玩什么聊斋。另外心态都比较平和。可能是见惯了生死,并且对过程和结果有清醒的认识。
是的,我就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爸妈两边的医生加起来有三四十口人。涵盖中西医、内外科、临床科研。家里人过年凑到一起,竟有相互把脉开方的。
我爸是小儿科。我清楚的记得他早上六点多就去单位,因为病房要查房;半夜被电话叫起给人看病;在台灯下学习到深夜。当然我也知道好多被他医好的孩子要认他做干爸爸。
我不是学医的。因为爸妈觉得学医太累、太苦。我妈又感慨我的孩子以后找对象,还要找个医院的,因为方便、收入尚可。你看,矛盾就是如此清晰而又直接。
我在回去的火车上记录下这些话,以此纪念我这毕生难忘的清明节。
祝妈妈身体健康。
我家一个长辈,走十多年了。
当时春节,打麻将呢,他去上厕所,回来之后继续打。
打完跟大家说,我得肾癌了,刚尿血。
肯定都劝他,他说,我就干这个的,还不知道咋回事?
果然是…… 非常快就走了。
提一下黎磊石院士吧 看楼上的回答想起来的
我们院的老前辈 入学的时候已经去世了 具体内容也是网上搜的
3月21日,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肾脏病专家黎磊石在南京出殡。16日,84岁的黎磊石在自家14层高楼纵身跃下,当场身亡。
黎老在遗书中表示,自己身患不治之症,不愿意也不需要浪费与占用国家的医疗资源。如果采取其他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抢救中会导致产生更大的代价。黎磊石是中国现代肾脏病学的开拓者,他的两名兄长都是内地医学界著名专家,3人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地“黎氏三兄弟”成为医学界美谈。
据披露,黎磊石10年前已被诊断出身患癌症,并且转移到骨头,在上海手术治疗前,生性刚烈的他曾对学生表示,“如果不能工作了,我立刻死。”手术后,已是75岁高龄的他又再度为病人诊病治病,长达10年之久。去年,黎磊石癌细胞再度扩散,不能再到病房工作。
搜索的时候还能看到很多污蔑 总是感到无比心痛
关于污蔑,更新今日彩蛋(qnmlgb)






有个消化科的女医生,曾经得过胃癌,还算走运发现的早,手术顺利切除了。
在那以后,这个医生表面上不为所动继续正常上班下班,但据说情绪经常不稳定,每年要复查好几次胃镜,而且每天要靠吃药才能睡觉。
曾经有一次,一个有类似经历的病人来看她专家门诊,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冲出了诊室嚎啕大哭起来,哭完了再回来给人继续看病。
广州中山六院王磊院长,上海仁济医院胃肠外科赵刚教授,还有我们群里的不少医生,自己既是肿瘤科医生同时是患者或家属,都挺有意思的。有时间慢慢写。
从肿瘤医生到癌症患者-贺大夫的风雨抗癌路(上)1366 播放 · 4 赞同视频

?
从肿瘤医生到癌症患者-贺大夫的风雨抗癌路(中)1067 播放 · 3 赞同视频

?
1.Lisa姐以前是心内科医生,后来进了某医美企业。确诊结直肠癌之后情绪一度走不出来,不知道哪儿弄到了我的微信,给我打个语音,我给她balabala讲了一大堆,她听完之后说:你的意思是我这个还有机会?我说太有机会了……后续治疗没用到我,因为是军属,在301手术的,自己把所有事都安排挺好,如今术后已经快4年了,前几天还一起吃火锅:医生分科越来越细,跨专业的事,其实并不清楚。
2.M大夫是北京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美女医生,人非常热情,只要问她问题都大段大段回复,表达能力也好,又长得国泰民安脸,经常出现电视台的科普节目里。
M大夫的父亲是部队的领导,确诊肠癌时就已经多发肝转移了,当时M大夫正在英国学习,赶紧回来,发现老爷子一年前在301体检时就贫血,而且cea偏高。M大夫马上就301一生黑,执意要将父亲送到北大肿瘤去治疗。
老爷子是军籍,部队医院全报销,去北肿就得全自费,我觉得有点太意气用事了,说301咱们也熟啊,资源好好整合一下也挺好的,让贾主任切肠,刘主任切肝,白主任化疗,M大夫就不,就要自费转院。第一次看门诊时,她还做了个病程资料的ppt,结果被邢主任嫌弃了。
后来治疗挺顺利,照顾得也好,肝肠病灶都手术切除了,术后快2年了,一切正常。但过程也难免有点小波折,M大夫自己有个患者是胃癌术后,有一次抽血之后CEA比上次高了1.2,还在正常范围内,患者有点害怕就找M大夫,M大夫嫣然一笑:大爷,您想想这血压是不是早上和晚上都不一样呢,您这个叫波动,不要紧的,您把心放到肚子里。
下了门诊,M大夫手机上看了一下自己父亲的复查结果,CEA从2.5升到了3.2,脑袋嗡了一声,赶紧到群里问:各位老师,你们看这要紧么?大家说您不是安慰别人一套一套的,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就过不去这坎了呢。医生也是普通人,病在别人身上的时候都冷静客观,落到自己家人身上一样会不那么理性。
3.H大夫,三十出头女性,娃一岁多,是中部某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医生,自己得了低位直肠癌(待续)。自己医院的外科主任一开始说要给她马上手术,但是指检之后发现只有3cm,即使勉强保肛,控便功能也会有明显影响。
H大夫马上收拾东西去了北京,她博导是北京某肿瘤医院一把手,病理会诊完,发现她是dMMR患者,免疫治疗可以获益。于是参加了低位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
H大夫找了一个中生代的主任,这个主任跟我也很熟,还挺有喜剧感的,擅长靶向和免疫治疗。H进了临床之后没有预想的顺利,同期参加临床的病友都已经CCR(肿瘤消失)结疗,高高兴兴的回家了,她还有新发的淋巴结,那个主任一日三惊,亚历山大。
H是个社牛,来京不久参加了群友聚会饭局,然后每次来她都会组局。在治疗之余,热衷在群里答疑,迅速成为意见领袖,目前担任熊猫MSI-H 4群管理员。
H后来换了一种pd1,又看了某院长后,病情治疗才稳定下来。不得不说,某些大佬真的是行业内定海神针般的存在。cea稳步下降后,H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又开始忙碌起来。
为了庆祝CEA下降,H刚买了一个大疆无人机,我估计她应该快CCR了。
医生切换到患者角度,感受很不一样,她本来觉得自己医院挺好的,真得了罕见类型疾病,情况再复杂一点就发现自己的医院到处都是漏洞,深切体会到了不同医院,不同医生之间的差异。她当初一边免疫一边新发淋巴结转移,cea升高的时候,除了北京,也跑到广州两家医院听取了意见。
希望她治愈后,能在中部开一个MSI-H肿瘤的专病门诊。
4.仁济赵刚主任,腹腔镜胃癌、肠癌手术做得非常好,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之前我做了一个视频:
说好和患者一起慢慢变老,医生却先走一步2160 播放 · 11 赞同视频

?
听他同事说赵主任是BRAF v600e+肠癌多发肝转移,仁济本身胃肠外科和肝胆胰外科非常强,强力的转化治疗,肠肝都做了手术切除,但是这个基因分型太差了,这些手段只能延长一些生存时间,远远达不到治愈。
赵主任治疗之余,一直坚持出诊,最后去世时,还能挂到他第二天的号,我们群里赵主任的患者,肠癌肝转移术后已经8年多了,还好好的,主刀医生却先走了,R.I.P。
我刚毕业轮转到消化科,和内分泌科在同一楼层,两个科室早上交班在一起,我常常在早交班之前看到内分泌科有个医生穿成下面这样:


要知道,因为有白大褂罩在外面,很多医生都不讲究,里面都是胡乱穿,即便是女生;有一次,我在写病历;他过来我办公桌上找资料,我问他:你怎么总是穿得这么正式,像是要参加政治集会似的。他笑笑,没说话。
然后在某次的聚餐中,提到他,我又提出了那个疑问,消化科一个师兄跟我说了真相:
他是隔壁科室最优秀的青年医生,无论是临床还是行政还是科研,都干得漂漂亮亮,深受主任器重,事业上升期,有房有车,妻子很漂亮,孩子很可爱,在人生正精彩的年纪,体检发现了骨恶性肿瘤;那以后他频繁请假,外出治疗,但还是坚持时不时回来上班,他担心自己活得时间不会太长,不知道哪天就没了,所以每次上班都穿的非常整洁。
我当时的感受,就是少年时读我与地坛时的情绪重现:
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史铁生
没有哪个生命不烙刻苦痛的伤痕


不久后,我离开了消化科,再后来,当我自己被命运捉弄时,我想起了他,发了个朋友圈,师兄回复了个哭脸:他脑转移了。
人生最残酷的莫过于自己看着自己渐渐死去却无能为力。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没再见到他,我以为他就这样走完他的一生了。
直到两年后,我又在食堂看到了他,还是戴着帽子,步履缓慢。
听闻他找了很好的医生,经历很多次治疗,控制了病情,我没细问,但作为一个医生,我知道各种方式的副作用。
他调到了不用上夜班的质控科,依然还是认真得工作着。
办公室就在我隔壁,他不认识我,也不知道我知道他的事,每次看到他缓慢经过门口,都油生敬畏:
他当医生时,尽心尽力救治着别人;自己生病时,也尽心尽力救治自己


我同学,兄弟!放射科工作,平常酒量好。2017年一月一起吃年饭,拿保温杯,滴酒未沾,说是胃出血才好。过完年,好像是正月十五他们医院朋友打电话我说他肝癌,转移,无手术机会。当时在他们自己放射科嘻嘻哈哈做Ct,外面的技师是个女同志,当时就哭了。然后化疗。。。。五一放假去世。36岁!希望大家重视体检。兄弟,希望你在那边好好的。
转自微博,侵删。


被折叠了,是不是应该多加几个字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孙燕曾介绍,本院职工得癌的80%都得到了治愈(5年生存)。
为何医生更容易拿到病魔的“存活通行证”?他们是怎么做的?
01 被判活不过100天,6年过去他仍健在


徐林友 黄山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徐林友本身就是肺癌医生,2011年1月自己却被查出非小细胞肺腺癌脑转移,当时被医生判定为“很难活过100天”,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仍旧活得很健康。下面是徐医生的忠告:
1.反思:我为什么会得肺癌?
确诊之后的几日,我不停问自己:我作为肺癌医生,自己为什么会得肺癌?虽然我吸烟、喝酒,但很少,并不是老烟枪,也不是老酒友,而我所患的非小细胞肺腺癌与吸烟饮酒并没有直接关系。
就在百思不得解的过程中,我回忆起患病前10个月,我曾有过一个月做了26台大手术的经历,其中3例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每天提前上班,直到晚上12点以后才回家,饭端在手上也没胃口,简单吃了几口就瞌睡重重,洗漱完后,躺在床上又睡不着,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将近1个月。
我认为,自己得肺癌的最主要原因是持续长时间的工作压力过大和疲劳,影响了饮食和睡眠习惯。
2.再好的药也救不活心死的人
我给癌症病人治疗和做手术有20多年了,生死看得多。我见过我的病人在得知患癌症后,精神和意志立即垮了,再高明的医生、再好的治疗方案、再好的药物,都救不活一个“心死了的人”。而我坚持乐观情绪,这确实更有利治疗,也是我战胜肺癌的一个原因。
3.接受科学治疗,不要有病乱投医
我虽然笑谈生死,可在治疗上不敢含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吃药、放射治疗,虽然副作用很大,头发掉光,全身没有力气,眼角膜充血,可从没抵触过。最后经过尝试靶向治疗,成功战胜了肺癌。
患癌之后一定要科学治疗,近三分之一的病人因为自己不正确治疗,甚至是有病乱投医而失去生命。很多人有病乱投医,这个方法也试试,那个药也试试,请一定要相信您的主治医生,更不能讳疾忌医。
4.改变生活习惯,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生病之前,我抽烟、喝酒,下夜班会外出吃夜宵。患病后,我迅速戒掉了烟酒,平时多吃素菜和玉米等,荤菜很少吃,也不外出应酬了,大多数时间安静地坐着,看医学书籍,陪女儿和妻子。
癌症病人最忌讳劳累和什么也不干,两方面不能走极端。我在医院住院一段时间后,感觉身体还好,就回家休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每天晚饭后,我会出去散步半小时到1个小时。开始的时候,身体虚弱,脚步迈不动,但在妻子或朋友陪伴下,也坚持走下来了。
02 行医40年,淋巴癌3年中仍正常工作


杨育正 台湾马偕纪念医院院长
杨育正是行医近40年的产科名医、妇科癌症治疗权威,2012年诊断出淋巴癌。罹癌反而激发了他对医院管理的思考,杨育正仍继续工作,2015年9月才卸任院长,期间还将自己的患癌经历经验集结出书。下面是杨医生的忠告:
1.长期郁闷会得癌
生病前一年我遭遇了种种不堪的中伤与攻击,令我情绪低落,郁闷至极,或许才种下了我的病因。早有研究证明,抑郁导致情绪低落,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患癌,我想与自己那段时间的郁郁寡欢,脱不了干系。
2.每天绝对运动
我固定每天清晨六点前出门,在家里附近的公园慢跑混合快走,维持一到两公里。现在我每天慢跑和气功导引交错。如果早上跑步,便晚上做气功;如果有时因公务行程,早上来不及跑步,便在家做气功,傍晚再去跑步。
维持健康的原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困难度只在能否落实。运动不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新陈代谢、锻炼体力,更是为了每天都能让自己神清气爽,带着好心情出门,也带给身旁的人一股生机勃勃的气息。病态,也就这样消失了。
03 膀胱癌术后3年,侥幸逃出肿瘤“魔爪”


螃蟹张(笔名) 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医生
我是一名肿瘤内科医生,在一家三甲医院工作,毕业十几年。没想到有一天,我自己也突然患了膀胱癌。
平时工作一直很忙,后来念博士,更是没日没夜地查资料、做课题、做实验,感觉渴就喝一瓶矿泉水或一瓶饮料,连吃饭都省了。单位组织体检,也没时间去。一次路过体检中心,看到人少,我一时兴起做了个体检,查出了膀胱肿瘤。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如今,3年里几次复查都没有发现复发,我侥幸逃出肿瘤的“魔爪”。下面是螃蟹医生的忠告:
1.身体是本钱,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你避开疾病
患病之前,工作很忙,养成了喝水少、憋尿的坏习惯,上夜班还要经常熬夜。水杯放在办公室里,但基本没时间去喝,都是到了吃饭时间才觉得口渴。
早上、中午饭前、下班后、回家后,尿色一直深黄,但我没注意,因为膀胱癌主要诱因是吸烟,我没有烟酒嗜好,算不上高危人群。
现在,我每天喝2000毫升白开水,不抽烟、不喝酒,尽量不熬夜。该上厕所上厕所,哪怕是跑着去、跑着回。
2.再多专业知识也比不过家人陪伴
一些人发现癌症后,不相信的初期感觉过去后,就剩下恐惧了。这时家人的陪伴就非常重要。
3.信任是让医生重视你的最好方法
手术后膀胱出现绞痛,自己诊断是泌尿系结石发作了,第二天准备和外科医生讨论一下,结果他张口就说,是术后膀胱痉挛,很常见。我没有再瞎猜,毕竟还是他们见得多,用了对症的药后,很快就好了。
04 从发现乳腺癌到手术,1年后正常返岗
张玲(化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医生
张玲曾患乳腺癌,后来重回岗位并担任某科室主任。从发现肿瘤,到完成治疗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全程仅1年左右的时间。下面是张医生的的忠告:
1.乳腺增生,坚持做乳腺自检
我的乳腺癌是自检出来的。由于多年来一直有乳腺增生的问题,所以坚持每两个月做一次乳腺自检操。
有一次摸到了一个小肿块,于是立即做B超、乳腺钼靶、核磁检查,确认后很快就做了手术。手术很顺利,然而结果却是个坏消息,虽然肿块极小,但却是恶性的。
筛查肺癌,每天吸烟20支以上或吸烟超10年,应每1年进行1次螺旋CT检查。
筛查乳腺癌,35岁以前每年做B超,35岁后每年做钼钯。
筛查肝癌,肝炎患者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进行1次B超检查,必要时进行肝增强CT的检查。
筛查胃癌,建议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
筛查结直肠癌,建议筛查大便隐血试验+肠镜。
筛查宫颈癌,只要有性生活就应进行1次宫颈涂片检查。
筛查前列腺癌,每年请专业医师进行1次指检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
2.睡醒了还累就是过劳
年轻掩盖了好多问题。整宿整宿地值夜班,夜以继日地忙于抢救病人,累得筋疲力尽,歇一歇就又能拼了。
可是年龄大了,慢慢就发现补不回来了。我三十多岁开始失眠,也睡得特浅,脚步声一到门口,马上就醒。
同事警告过“不要透支”,可因为身体还好,也听不进去。在查出癌症前几个月,明显感觉自己体力下降,累,是一种歇不过来的累。就像孙燕院士曾经说过的:睡醒了还累就是过劳。
3.从没怀疑过医生的每一个决定
整个治疗过程,与普通的癌症患者没任何区别,医生开的药,也有不少自费药。整个治疗,我自己掏了十来万元。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医生为我作出的每一个决定。
4.用工作忘掉癌症阴影
保持好心情,这是医生给所有患者最重要的建议。癌症对谁都会有心理阴影,我也不例外。可能得过去五六年,直到当年的那些记忆都模糊、淡化后,我们才能走出来。所以我一定要尽快恢复工作,帮助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同事们也常对我说:“这事翻篇儿啦,不准再去想了。”
总结
从四位医生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知,癌症虽然是一种基因病,但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喝水习惯、排尿习惯以及抑郁等因素,都可能激发原癌基因,诱发癌症。所以任何时候开始改变坏习惯都不晚!
医生患癌以后,为什么会获得好的治疗效果?1.定期体检、观察身体,早发现肿瘤;2.患癌后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3.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最后想告诉大家,医生也是普通人,虽然他们见惯了生死,但不代表他们会漠视任何一条生命。当医生患癌,他们也会遭受一样的痛苦,只是大部分医生能够很快振作,如果是早期,那就怀抱治愈希望,如果是晚期,那就怀抱延长生存期的希望。因为脱下白大褂,他们也是别人的儿女,别人的父母,也有家人需要他们去爱和陪伴,相信这也是所有觅友都在努力抗癌的原因。
想要了解更多肺癌相关知识,欢迎你私信关注【肺癌康复圈】
或关注同名公众号:肺癌康复圈
我妈,医院护士,16年前我还在读研究生。我妈体检发现乳腺癌,发现的第三天手术,切除,为了彻底切除了部分胸腺,之后一切正常。23年5月,我妈首阳,持续发烧,新冠病毒一直不减,最后白肺去世。大夫说,重要的T细胞需要在胸腺里面成熟,你妈胸腺缺失。
再更一下,希望评论区不要对他的父母恶语相向,世上没有想害自己孩子的父母,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毕业典礼那天他们也去了,去拿儿子没亲手拿到的毕业证学位证,看着他们背影我觉得挺悲伤的,这些事情个中缘由我们外人不好贸然评价,只能祝他父母和那个女孩儿都安好,愿时间抚平一切伤痛。
*********************************************
修正一下,是我写错,是伯基特淋巴瘤,不是霍奇金淋巴瘤
********************************************
有一个研究生同学,圆圆胖胖,人很善良,阳光开朗,唱歌很好听,研三那年,跟导师一起上手术中,突然一下子腹痛晕厥,吓坏导师和科里的同事,检查,发现腹腔内肿瘤破裂出血,立即剖腹探查,切除肉眼可见肿瘤,送病检。
七日后病检回报:伯基特淋巴瘤,学医的都知道这意味着啥,然后就开始了漫漫的治疗,二次手术切除了部分肠管和大网膜,术后辅助化疗。
当年我们是六月份毕业,三月份的时候,我跟我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凑了一点钱,然后去病房看过他一次,我永远都忘不了他那时候的样子,深静脉置管那条管子我看着就觉得生疼,全身水肿,皮肤也是奇怪的紫红色,那时候他已经在多药联合化疗。
一周后就传来他去世的消息,死因是对化疗药物中的甲氨蝶呤过敏,浑身大面积剥脱性皮炎,去了ICU,临走之前最后一句话是对着父母和女朋友(也是未婚妻)笑着说:"没事,等我好了我们还要举办婚礼呢"。
后来我才知道,他其实是家里第二个孩子,早年间他有一个哥哥,后来意外去世,他爸妈又生了他。
原本他妈妈就不太喜欢他的女朋友,他因为这个硬是读研期间从家里搬出去自己租了房跟女友一起住,然后两人计划毕业前夕,也就是五月份领证结婚。
他去世之后,他妈妈难以接受现实,一直骂他女友扫把星,葬礼上面,宾客名单中,女友的名字,只是写在了"同学"那一栏。
那个女生当年写了一篇文,看哭了我们认识的不认识的很多人,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会去他生前最后一次给她发的庆祝生日的微博下面留言,只是再无人回复。










以上真人真事,纯属分享,键盘侠喷子勿扰,看见必删。
广州某胃肠大佬,胰腺癌肝转移,找人做了手术,还是很快走了。据报道,走之前还去过一次asco做报告。
广州某肝胆大佬,胃癌,听说是t4,有没有腹膜种植就不清楚了,找了同医院的老教授做了根治手术,术后立刻开始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有一段时间状态不错,还做过博士答辩主席,去年人也没了。
我对象的老板,得了甲状腺癌,手术之后,就还生龙活虎,继续内卷。
还有某教授壶腹癌,找隔壁医院老教授做了手术,现在也还活得不错,退居二线了,还在手术。
某基础大佬,烟不离口,肺癌,手术之后,活跃度下降了。
肿瘤面前,人人平等。医生也没有额外办法。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两性话题 最新文章
方大同离世和长期素食有关吗?
不太理解为什么说医师公永远的神,我爸也是
为什么每年都会有医院的规培医生自杀,怎么
以贾府的物质条件,治疗林黛玉的病的最优方
怎么理解李玲说的免费医疗,反而会降低医疗
极度饥饿时人体会出现什么生理反应?
我如果发明出来某种吃下去“一劳永逸”彻底
我感觉男朋友做的事闺蜜绝大部分都能做到,
如何评价新中国时期的“赤脚医生”?
女生是漂亮重要还是学历重要?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5-02-17 13:36:46  更:2025-02-24 13:38:17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