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两性话题 -> 女子手术成功却在复苏室脑死亡,家属称缺氧 30 分钟医生未察觉,具体情况如何?医院流程上是否存在问题? -> 正文阅读 |
|
[两性话题]女子手术成功却在复苏室脑死亡,家属称缺氧 30 分钟医生未察觉,具体情况如何?医院流程上是否存在问题?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3月10日,汕头22岁的卢晓丹(化名)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输卵管堵塞微创手术后,被推入复苏室等待全麻苏醒,却因长时间缺氧导致脑死亡。家属向大河报《… |
无需多言,医疗事故,性质极其恶劣那种。 三甲医院发生这种事情,牌子可以直接摘了。 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需要复苏室护士时刻监护,每五分钟记录生命体征。难以想象半个小时都没有注意到低氧,这本应该是复苏室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监护项目。 虽然一般认为,正常人在各种原因遇到缺氧情况时,超过四分钟会导致不可逆转的脑损坏,但处于全身麻醉下的患者,这个耐受时间大大延长,以我院临床抢救气道梗阻的经验,断氧十分钟,仍然有很大可能复苏回来,且没有不可逆损害。 除了当值医护的不负责之外,也可能与医院的人员配置不足有关。据我了解,大部分医院的麻醉复苏室人员配置,床位人员比例不满足麻醉质控要求,在医院降本增效的大势之下,麻醉科人员配置通常是“降本”的首选。 为失去生命的患者惋惜,为同行的不负责愤怒,也为国内麻醉工作运行情况而担忧。 |
我在这提一个暴论。 医院里,上半月的医疗事故率比下半月高。 这个病人就是10号出的事 接下来我说原因。 现在医院降本增效的主要方式,就是少招正式职工,多用规培生,研究生和实习生。 很多个大三甲教学医院。很多医疗组是一个大主任,带几个非本院的学生和规培的。你在医院里见得最多的医生,可能都不是本院的,甚至可能没有行医资格。除了治疗方案是大主任定,治疗流程都是下面的非本院职工在跑,本质上是一个老员工带着几个临时工在干人命关天的医疗工作,那怎么能不出问题。 医院里存在大量琐碎的事,比如写病历,换药,开医嘱,包括这回事故中的复苏。 这些事情基本没什么难度,也不容易出啥问题。就交给这些学生干了。 但既然需要在医院里做,那总归不是完全无关紧要的。 加上执行的学生不是本院职工,更在乎考研,论文和找工作,对这些杂活不重视,而主任们想想教会了也会轮转到别的科,带教也不上心。 就很容易出乱子。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上级随口说一句切口缝线拆一半。也不解释一下拆一半是搁一针拆一半。结果学生就一个切口只拆线伤口上半部分。导致缝线崩了之类的事。 这些都是些小事,但全国大医院都这么搞,都不招员工,而是让本就不被重视的非本院职工去跑流程。总归会出大乱子的。 好了,接下来我来解释为什么我认为上半月比下半月医疗事故多。 因为学生规培生的轮转是按月份来的。 每个月初都有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科室,名曰“实习”,实则“干活”。但刚来,流程不熟 病种不熟,万一本人也不重视,上级也不上心。结果就是很容易出错。而到了下半个月,新来的学生也熟悉了新科室的节奏,犯错的概率也就小了。 |
昨天手术时候还和麻醉医生聊起这事。我们那台的麻醉医生说,如果病人家属和提供的麻醉单数据真实,那麻醉恢复室的责任很大。 咱先说说全麻手术结束后是个什么流程 手术做完以后,这时候病人体内还有麻醉药残留,病人还没有自主呼吸,还插着管子。 所以手术做完后我们会先将病人送到麻醉恢复室去苏醒。 在麻醉恢复室期间,病人体内麻醉药会逐渐代谢掉,人也会在全麻状态中逐渐苏醒过来。在苏醒过程中会逐渐出现自主呼吸,这时候麻醉医生评估病人情况后会择机拔除气管插管,让病人自己呼吸。 病人清醒得差不多之后,喊病房医生和家属将病人送回病房。 还是回到事件本身,这是手术麻醉记录单: |
![]() |
从时间线上来看 13:45麻醉开始 14:25麻醉结束 约14:45左右麻醉单记录了一次血氧下降 50% 15:15血氧饱和度数据缺失 15:17麻醉记录单记录了一次肾上腺素给药,因为肾上腺素基本只在心跳骤停抢救后给药,所以估计15:17左右病人出现心跳骤停。 麻醉记录单也清晰记录:缺氧时间估计30分钟,时间线也对的上。估计14:45-15:17左右这段时间缺氧,进而导致心脏骤停。 后续的抢救就不用多分析了。看后续病程记录病人已脑死亡,这种情况下死亡已不可避免。 关键是为什么14:45-15:17会缺氧? 该病人的全麻手术是一个短平快的小手术,总手术时长不足1小时。这种情况下,病人使用了喉罩麻醉。 喉罩和气管插管都是全麻通气的常用方法。区别在于,气管插管的管道直接深入气管内部。而喉罩只是罩在气道的开口。 |
![]() |
|
![]() |
喉罩麻醉 |
![]() |
气管插管 如图所示就是喉罩和气管插管的示意图。用个简单例子来看,气管插管就像你用吸管从啤酒瓶喝啤酒,喉罩就像你对瓶吹。 对瓶吹的优点就是方便,缺点就是比用吸管容易洒。 我国的喉罩管理专家共识中提到: 作为声门上通气装置,喉罩相比气管插管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置入方便、对气道刺激轻微、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并且患者舒适度较高等优势。但同时有文献报道应用喉罩通气时可能存在对位不良、通气不足、反流误吸、术后咽痛以及毗邻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或不良事件。 |
![]() |
根据新闻报道,有可能是在该使用过程中喉罩对位通气不良,造成病人缺氧。也有人说是由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对抗呼吸机造成缺氧。 不论是哪个原因,都不应该出现缺氧30分钟的情况。 患者在复苏室是持续心电监测的,血氧饱和度数据差不多1秒钟就更新一个数据。血氧低于95或者90时候机器还会报警。 除了血氧检测,恢复室的呼吸机还有各种气道参数的监测,如果无法通气,数据上也能显示出来。 不知道恢复室那么多医生护士,是如何忽略掉那么多的参数报警,让病人缺氧达到30分钟直到憋成心跳骤停的。 等一个最终结论。 |
医疗事故,极其恶劣。 有两点基本可以捶死。一,上报不及时。二,监控缺失。 几乎相当于明摆着说,要捂盖子保直接责任医师和主管领导了。 这种情况纪委介入,谁捂撸谁就行了。 |
我爹在三甲医院当了大半辈子外科医生,可能是太清楚医院里这帮草台班子的底细了,所以亲朋好友要做手术,除主刀医生外一定会打点麻醉科主任,要求其尽量亲自上阵,“多多关照”。 他是怎么产生这种习惯的呢?好难猜啊。 |
手术顺利完成,却因长时间缺氧导致脑死亡,妥妥的医院责任。 这么多年来,这种低级失误造成严重医疗事故的事件太多绝对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从法律角度分析该事件,医院存在着诸多明显的违法违规行为。 首先,该事件极有可能被认定为医疗事故。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其构成要件有以下五点: 一是主体是具有执业资质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二是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三是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在判定其是否存在过失时,常用的原则是医生、护士本应预见,本应避免,但由于医护人员的过错,包括知识错误,技能不过关,粗心大意等没有预见; 四是医疗行为给病人造成人身损害后果,包括死亡、残疾、缩短寿命; 五是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根据新闻的描述,患者是因喉罩移位导致呼吸道受阻、氧气供应不足,且自主呼吸未恢复,但监护医生却观察不到位、对报警警惕性不够,导致患者出现缺氧甚至窒息,这符合因医务人员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特征。 |
![]() |
图源新闻报道,侵删 医院本应在患者进入复苏室后,严格按照诊疗护理规范,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然而医院却未能履行这一法定义务,给患者造成了人身损害。 |
![]() |
图源新闻报道,侵删其次,医院未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该医疗事故争议,违反了信息及时上报的法律要求。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新闻中,患者家属称已向海珠区卫生健康局提交医疗事故鉴定申请,而卫生健康局表示医院方还未上报材料,医院的这种拖延不报行为,违反了信息及时上报的法律要求,影响了医疗事故的调查与处理进程,也侵害了患者家属依法获取公正处理结果的权利。 |
![]() |
图源新闻报道,侵删此外,医院称监控设备去年就已损坏,无法提供复苏室的监控记录,导致关键证据缺失,有故意隐瞒或逃避责任之嫌。 但根据法律规定,医疗机构需承担证明自身医疗行为无过错、与损害结果无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在医院方,以监控设备损坏为由并不能让其逃避责任。 最后,根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家属有权要求医院承担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若患者最终不幸离世,家属还可要求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等。 另外,医院的失职与冷漠态度,给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家属也有权依法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尽管可以主张赔偿,但生命无价啊,而且受害者家属所遭受的创伤将永远无法平复。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依法严肃调查,还原事件真相,让涉事医院和责任人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还患者及其家属一个公道。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全麻手术是这样做的,首先打麻醉剂(镇静+镇痛),让人没有知觉,睡过去,也没有痛觉了,然后继续打肌松药,肌肉松弛了,才方便开刀,否则肌肉绷紧的,到时候伤口都关不拢。 等手术快做完了,麻醉医生就不再追加麻醉药、肌松药了,这些药物的特点是代谢很快,你不加药,很快就没有麻醉效果、没有肌松效果了,也就是说,病人就差不多要醒过来了。手术后之所以病人会醒过来,不是因为加了促醒药,主要是停了麻醉药肌松药。 这时候病人会被送到复苏室,就是等待病人苏醒的地方,这时候病人可能麻醉还没完全过,还留有气管插管在,还有麻醉药、镇痛药残留在体内,还有一定的麻醉肌松效果,表现出来就是还没苏醒、还没有恢复知觉痛觉、肌肉还是松弛的,最严重的就是呼吸肌肉还是松弛的,没有自主呼吸,如果麻醉医生发现病人还没有自主呼吸那也没什么,主要给病人捏捏呼吸球囊,给他灌一些空气进去就可以了,你病人自己还没呼吸,我就帮你打气嘛,没什么,一分钟捏20次,或者捏15次,或者12次,差不多就够了,不麻烦,比较轻松,就是得留个人看着,不停捏球囊。或者先不要推出来复苏室,继续留在手术室,上着麻醉剂(类似呼吸机),让机子给病人打气,病人就不会缺氧,不会憋死。 现在的情况是,病人推到复苏室了,但还没有恢复自主呼吸,然后负责看守的医生忘记了或者疏忽了,所以就缺氧了。或者还有另外一种可能,病人呼吸道被口水或者别的什么堵住了,导致了窒息,由于那时候呼吸还比较弱(假若已经开始恢复呼吸了的话),病人也会缺氧。 缺氧10秒钟人就会昏过去,每个器官都会缺氧,但是最敏感的是大脑,大脑完全缺氧6分钟就会死掉,更别说完全缺氧30分钟,那是肯定脑死亡的。 这个病例的本质就是负责看守的人玩忽职守,没什么好说的。天天在复苏室都是恢复还不错的病人,疏忽大意了,没想到还有一个自主呼吸还没恢复的,漏了,那就是一条人命了。 |
曾经有个问题,你见过最绝望的死法是什么 这么年轻,抱持着来做输卵管通液然后回去和老公备孕要宝宝的信念 躺在设立初衷就是为了让麻醉后的患者有个安全舒适的周转港湾 身边来来回回不断有繁忙的医护走过 全身接满的各种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测不断报警 却被一个可能是几十年来发明出来的最伟大的“通气工具”给活活憋死了 还能更讽刺么? … 我们整个麻醉科的医生们,都有一种被扣在大钟里面被敲警钟的感觉… 说点正经的 使用的3号喉罩,喉罩的分型是这样,3号(30-50kg),4号(50-70kg),5号(70以上),本人照片我从新闻app看到了,估计体重也就是50kg 罗库溴铵用量一般每公斤体重0.6mg,也就是30mg就够了 结果用了50mg 换句话说,这剂量可以麻倒一个80kg的人了,本来可以灌倒老婆,结果用的药可以灌倒老公了 用50mg也不是不行,手术大、时间长的,可以适量增加,但这是一个28分钟的妇科小手术… 本以为是小作坊下猛料,一看医院,这也不小啊 再往下看,哦,原来是有舒更葡糖钠呀!这是一个特异性拮抗罗库溴铵的药,我们家庙小,从来没有过这个药,所以这就实在不知道会不会有再次阻滞发生了,不过我查了些文献,据说有0.2%的可能性 还有就是医院的麻醉术后恢复流程——不得不说,题主问得有水平 一个标准的全麻,一般要镇痛镇静肌松,这时患者自己就没有自主呼吸了,需要插管或者放喉罩,然后由麻醉机去控制患者的呼吸。 有插就得有拔,有一部分医院,是在手术间里拔管,有一部分是在麻醉恢复室拔管。手术间里拔,好处是有专职的主麻医生看着,更安全更个体化,缺点是耽误时间;恢复室拔,那就是完全相反,好处是节省时间,这个还没醒,往恢复室一堆,下一个就已经可以进屋全麻了,里外里能省出十五分钟到半小时,这一天要是有个好多台手术,那全下来了就是几个小时了,但是,恢复室没有那么多医生护士,经常要一对多,流水线处理,哪能面面俱到 可以说这个案例就把这种恢复室拔管的缺点凸显到了极致! 主麻医生把患者在这里一推,直接转身去麻下一个;恢复室的医生看着又来了一个,年轻、手术小,没啥关注点,行,放那里吧…结果整了个大事… 所以这种问题出在广东就很正常,北方的很多医生都非常羡慕南方,那真是超级市场化,干一个拿一个的钱,这种流程下,同样时间每天能多干好几个——还记得那个条幅么“手术室里都是钱”! 我老师原来跟我说过,高龄危重患者要多加小心,但是年轻健康的更要小心!真出了事,家属完全接受不了,赔的更多!!! 这话属于内部人士之间的话糙理不糙,大家不要上升到医德层次,哪个学生愿意听老师讲医德医风,反而是真金白银的让人更加印象深刻! 我一直喜欢一个曾经的“金哨”说的话:作为一个裁判,你不能说我的目标就是要执法世界杯决赛,而应该是把自己执法的每一场比赛都像世界杯决赛一样认真对待! 虽然很讽刺的是,他所谓的认真对待是特么捞钱… 但是他的话真的是对我很有启发!做为一个麻醉医生,你不能说我的目标就是要麻醉搭桥、移植各种超大手术,而是要认认真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个患者、每一台手术 希望我能坚持住自己的初心到退休吧 |
出现这样低级离谱的医疗事故 就该把这家医院三甲的牌子摘了 医院麻醉科人员配备是否完善 医务人员工作时间是否超时,处于疲劳行医状态 医院三级查房制度是否落实 医疗技术人员培训考核是否正常进行 医疗安全制度是否得到落实 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解答 |
谢邀,ICU医生路过 楼上麻醉科的老师们已经说的很详细了我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讲点我专业内难以理解的东西: |
![]() |
如果我没看错,该院,在抢救后,给这个深昏迷的病人,在长达一小时时间里… 拔了喉罩但没有建立新的气道 如果说忽略监护仪报警和忽略病人生命体征属于失职还算有一个解释的话 |
![]() |
给明确缺氧30分钟、心肺复苏术后、深昏迷的病人移除了人工气道观察一小时,并在无人工气道情况下转运去了ICU,这是完全无法理解但能让很多同行大受震撼的操作。 但,也有一种可能,当班的医护,根本没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始终认为缺氧只是一小会儿,复苏只不过是个小插曲,病人只是药物还没代谢完……所以才有这一句轻描淡写的“患者未清醒”。 |
![]() |
|
整个事情看完只有草菅人命,极其离谱可以评价。 |
![]() |
|
![]() |
这个真的是好好的人送到医院人没了!就正常做个小手术,打了麻药,然后医生给带的氧气面罩是堵塞的,结果居然半小时才发现,期间血氧仪啥的一直报警,陪护医生完全没看,血氧用了整整15分钟从正常99降到了百分50,给大活人活活憋到了脑死亡!30分钟,30分钟如此懈怠,肯定不是在正经陪护,不是在睡觉就是在玩王者荣耀这种高度集中的手机游戏。! |
![]() |
习惯性的,出事第一时间想着抢救掩盖过去。 扯皮了一个月到媒体曝光后才勉为其难的开始处理。 广东的朋友这段时间尽量远离这个医院,这里面出个什么报复事故,我都不能说家属的复仇不正当。 |
我经历过。 术后在手术室走廊里等待清醒,被憋醒——卡痰,完全无法呼吸。 麻药劲还没过,动不了,四肢无力不受控制。 很难表达那一刻的无力感和绝望感。 那个时候脑子还有点不清醒,但我的求生意识比较强。 我做过几次类似的噩梦,看完吕克贝《松碧海蓝天》之后——有一点点经验。 我用尽一切力量去抬右手。 尝试了很多次,举起来了想要摘掉氧气面罩。 麻药让我感知出了问题,加上力量不足,手没碰到氧气面罩。 哪怕我都快憋死了,也没有放弃。 手臂往旁边掉的时候用了一把劲,把胳膊甩下去了。 胳膊打在了手术床上弄出了一点声响。 我不确定是否有人听到,开始尝试抬打着针的左手。 这个时候我的意识非常清醒,一边抬手一边尝试翻身。 后来想想,麻药劲还在,应该是肾上腺素作用——我知道自己快死了。 眼泪都出来了,不是伤心,纯粹窒息太难受了。 用尽了力气,身子只能半侧着,左手不怎么听使唤,应该是碰到了手术床护栏上,弄出了更多响声。 我比较幸运,护士听到声音了。 她把我放平,问我怎么了。 我完全说不了话,就张大嘴挣扎。 护士懂了,喊了医生。 摘面罩,清痰——不到10秒,重获新生。 从我窒息到护士发现,一共应该就1分钟的时间。 可当时我那状态,护士晚来1分钟绝对得死。 如果没有护士巡视,我也必死无疑。 因为,手术室里根本听不到外面的声音! |
呼吸机的报警声非常尖锐,而且声音很大,没法关掉,在房间里是不可能被盖过去的,苏醒病房里也没有隔间挡板,为什么会被忽视这么久,这么重要的地方一个人都没有? |
如果患者发布的单子确实属实,那这个绝对属于严重医疗事故。 别搁这扯粗心大意,这个跟粗心大意不沾着一毛钱关系。 只要去麻醉轮转过,呆过复苏室的就知道,这是不可能出现的事。 注意,是不可能,而不是小概率。 我描述一下复苏室大概什么样。一个大概80平的房间,中间没有格挡,病床沿着墙码齐了。每个床旁边跟一套生命检测和维持装置。 这个房间里盯着不走的医务人员起码有4-5个,任何时候你去,都最起码有4-5个人在这盯着,全来齐了可能得有7-8个。 一旦心电图没接好,血氧降低,或者其他监护没检测到,那个机器必然是叽叽哇哇乱叫,屏幕稀里哗啦的爆闪。 但凡有一个懂行的人在那里,都不可能30分钟不管一下的。 能想得到可能的两种情况: 第一,人员极其稀缺,一个复苏室只有两三个人,这两个人还要负责转运病人接机器,干杂活各种屁事,工作时间被占满了,每个人都觉得对方应该有空看一眼,最后结果是所有人都没空,人就没了。 第二,留了一个刚来的医生盯着,其他人忙别去了,这刚来的医生连监护都看不懂,出了问题压根意识不到。 这两点都是管理上出问题的责任事故,你在人命关天的地方不放够人,那是必然要出问题的,但是如果真的这样,可能不会入刑,因为医院发不出钱,招不到人是常态,只能说有责任,但是大头不在他身上,甚至于说他能让一个烂摊子维持的下去已经算是有功了。 不过一旦出了问题,那不好意思,那也只能是借你人头一用了。 其他的可能性是真的想象不到。 以前在手术室,病人气道插管后一两分钟血氧掉到85,上级直接把麻醉的大拿全摇来了,整层楼都围着这里转,平常温文尔雅的人直接急的面红耳赤青筋暴起。 一个懂行的人,盯着病人血氧哐哐往下掉,你还不管?要我说直接判个故意杀人都不过分,还得是情节严重的那种。 这事,不论如何是必须要给个说法的。 |
这个程度,我觉得就不要认定为医疗事故了 应该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 这种重大过失,已经不属于医疗过失的范畴了 约等于直接把人闷死了 |
呼吸机报警的声音,非常大,非常尖锐,我实在想不通,这家医院的当事医护,怎么能够把呼吸机窒息通气报警的声音忽略掉,太离谱了。 现在大医院为了加快手术室周转,提高手术室使用效率,一般都会设有麻醉准备室,麻醉复苏室。 其中,麻醉复苏室最为关键,因为病人会在这里复苏,然后拔除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这个过程是一定要有人看护的,因为有时候患者意识苏醒了,但由于肌松药没过,会呼吸困难,然后二氧化碳潴留,陷入昏迷窒息,还有呼吸机管路意外堵塞,导致窒息通气,都是极为危险的。 再来详细说一下麻醉和呼吸机这个东西。 全麻手术,会使用肌松药物以及麻醉药物,然后患者在术中的供氧,都通过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所以呼吸机参数的设置很重要,通气量不够,患者会缺氧,通气量多了,会过度通气导致呼吸性碱中毒。现在的呼吸机都比较智能,而且如果是大手术,时间很长的话,麻醉师都是术中监测血气分析,看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是不是处于最佳水平。 手术快结束的时候,麻醉师就会停止用药,特别是肌松药,麻醉师会提前问手术医生,手术还有多久结束,这样方便他们把控麻醉时长。 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推到复苏室,这个时候患者还没完全苏醒,是继续使用呼吸机通气,一定要有人看护。 前面我们说过,现在的呼吸机都比较智能,我们一般会选择机控?自主呼吸模式,啥意思呢,就是我们会设置一个基本的呼吸频率,一般是12次每分钟,如果患者有自主呼吸,那么机器就会辅助他完成自主呼吸,如果没有,机器也会完全自动帮他完成一次呼吸,这样就不用担心窒息发生,也不用担心患者因为有自主呼吸和机器发生对抗。就算麻醉师选择其他模式,那顶多患者会和机器对对抗不舒服,不至于发生窒息。 但呼吸机毕竟是机器,它有发生故障的时候,比如管路堵塞,最常见的就是冷凝水堵塞,或者湿化罐的水漫出堵塞,这个在重症监护室曾经发生过,实习护士换湿化罐的水忘了关输液器,差点把病人呛死。还有管路脱落,呼吸机通气管路都是一人一用,连接的地方是有发生脱落的可能。 所以呼吸机的报警声音,非常大,而且声音很尖锐,这也是为了提高安全性。看新闻的图片,患者是经口气管插管的,报道说采用的是喉罩方式,插管深度比较浅,容易移位,常规气管插管极少发生脱落移位。 患者术后在复苏室,我想当时估计没人专门看着,或者是实习生规培生之类看着,路过的人听到了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结果悲剧就发生了。我实在想不通,呼吸机报警窒息通气,居然没人去处理,让人痛心。 这家医院,可以停业整顿了。 |
做手术的,主刀不用给红包。主刀自己肯定100%投入的,哪怕有啥困难 也会拉自己师傅来救急。 但是麻醉医生 最好给。给了的意思是让麻醉医生 亲自监督。 疫情以后 整个公立卫生系统没钱,要降本增效。出这种事情早晚的。 |
这种事如果是真的发生了,真是匪我所思。我ICU医生,也在麻醉轮科过,全麻、半麻的病人都要上心电监护,血氧低于92都会引起高度重视,他们医院是怎么做到缺氧30分钟还没发现的?就算机器坏了,全麻呼吸打断了,但人也会紫绀、心律快、血压高的啊!后期会紫绀加重,心律慢、血压低。就不找原因的吗。 |
昨晚喝醉了酒,听到点小道消息,大家都喝醉了,就当不得真。主麻和在复苏室某个博士已经停牌了,在等医院进一步的处理。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多同行已经分析过了。至于工作流程有没问题,那还真得感谢华西的刘进教授大力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某个角度来说,挽救了不少三甲医院病人的生命。 |
还记得上次那个拔牙被折磨到死的女子吗? 拔牙、麻醉这么基础的医疗都能出问题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两性话题 最新文章 |
中日友好医院爆出医生的大瓜你怎么看? |
执行死刑的人有压力吗? |
为什么人不能靠意志力戒毒? |
新婚两月男子在生殖医院做手术后次日身亡, |
对西方祛魅要不要重新改改他们的中文译名? |
新冠怎么样了?消失了吗? |
女人胸小是什么样的体验? |
敢不敢发你最满意的一张自拍,让网友打分? |
在急诊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华为正式组建医疗卫生军团,华为入局会给行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