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两性话题 -> 女子视频展示自己在沙漠中「被虫子追赶」吓到语无伦次,沙漠蜱虫真能定位追踪人类么,野外遇到如何防范? -> 正文阅读 |
|
[两性话题]女子视频展示自己在沙漠中「被虫子追赶」吓到语无伦次,沙漠蜱虫真能定位追踪人类么,野外遇到如何防范?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 |
[视频] [图片] [图片] |
嗯……可以。 璃眼蜱是一类典型的硬蜱,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硬蜱科 |
![]() |
虽然,蜱虫不是昆虫,它们作为昆虫的远方穷亲戚-蛛形纲动物,继承了祖先的垃圾感官配置——没有触角、没有耳朵 且 高度眼瞎; 但仍然具备吸血动物应有的专业素养,拥有靠谱的寄主定位能力。 尤其是考虑到,它们不会飞也不会跳,感官方面的优势是很重要的。 璃眼蜱属 Hyalomma 是蜱虫中少有的,眼神比较好的类群,视力发达(或许这就是它中文名的由来?),主要靠视力定位寄主 。。。。 |
![]() |
眼睛在这里 嗯… 我也不确定这个豆豆眼是怎样看见远处动物的,也许只是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 考虑到它们的荒漠栖息地,以及倾向于选择大型寄主的习性,这儿没有多少可混淆的物体,这种程度的视力或许够用了 其实,它们只要在见着一坨蠕动的黑影时,使劲儿追就行。蜱虫成年后只吸血一次,对于一只成年蜱来说,只要逮着一只寄主,吸,就足够完成蜱生大事、传宗接代了。 对于这类沙漠蜱虫,最好的防范方式是……首先最好不要在有自然寄主(通常是骆驼)的地方停留 如果躲不了,还是得穿严实点,扎紧裤脚,不要让它们爬到皮肤上。 其它硬蜱通常栖息在比较湿润的地方,植被茂密的草地或林地里。这些环境比较复杂,生活在这里的蜱虫更多依靠气味信息,如二氧化碳和皮肤挥发物,和蚊子类似。 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水可以有效避免它们。 如果不小心被蜱虫上身了,也还有救。 蜱虫其实不太喜欢人类这样光溜溜的寄主…它们喜欢毛长且密的;如果爬到人的皮肤上,它们通常会犹豫很久不下口。 只要还没吸血,及时捉走它们就行。 如果行程要途径蜱虫多的地方,做好准备,抵达目的地之后也一定要检查身上有没有蜱虫。 如果已经被咬,最保险的方法是用镊子夹住口器根部,将它拔出来。自己没信心的话要找医生处理。 蜱虫叮咬有概率传播致命疾病。虽然概率很低,但不得不防。如果被咬后有身体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主要参考这篇文章,研究两种璃眼蜱的习性 Valcárcel, F.; González, J.; González, M.G.; Sánchez, M.; Tercero, J.M.; Elhachimi, L.; Carbonell, J.D.; Olmeda, A.S. Comparative Ecology of Hyalomma lusitanicum and Hyalomma marginatum Koch, 1844 (Acarina: Ixodidae). Insects 2020, 11, 303. https://doi.org/10.3390/insects11050303 |
虽然看起来跟假的一样,但这玩意还真是蜱虫 不过视频里的描述显然是夸大其词了,强调“致死性”之类的实在是太夸张了,其实沙漠蜱虫对人类并不是那么感兴趣= = 这个所谓的“沙漠蜱虫”是硬蜱科璃眼蜱属 (Hyalomma spp.)下物种的通称,起源于中亚区域,目前在欧洲、亚洲、北非和南非等地区都有发现 |
![]() |
↑璃眼蜱(沙漠蜱虫)的照片,是标准的硬蜱科造型 |
![]() |
https://www.inaturalist.org/taxa/196792-Hyalomma ↑璃眼蜱的观察记录分布 蜱虫(Tick)是蛛形纲蜱螨目(Ixodida)下数百种寄生在动物体表吸血的小型节肢动物的通称,在哺乳动物、鸟类,甚至爬行动物身上都很常见,能够传播多种人兽共患病,是严重的人兽健康害虫 根据寻找寄主的方式,蜱虫可以被粗略地分为两类:伺机型蜱虫(questing tick)和猎宿型蜱虫(hunting tick) 绝大部分蜱虫都是伺机型蜱虫,它们会爬上植被等待合适的寄主经过,一旦寄主经过碰到植被,它们就会落在寄主身上,接着开始在寄主身上搜寻适合下口的位置 |
![]() |
https://www.ticklab.org/blog/2020/04/08/tick-prevention/ ↑经典的伺机型蜱虫,会趴在草叶末端,伸出前腿等寄主路过时,给寄主一个大大的“拥抱” |
![]() |
https://penntoday.upenn.edu/news/penn-biology-landscape-and-climate-factors-can-predict-prevalence-lyme-disease-bacteria ↑趴在灌木枝头等候宿主的伺机型蜱虫 国内的蜱虫绝大部分是伺机型蜱虫,在国内遇到被蜱虫叮咬的情况,通常是在野外行走时,碰到趴在草叶、枝头上的蜱虫,或是家里的宠物猫狗去野地里玩,把蜱虫带回家 除了伺机型蜱虫外,还有很少的一部分蜱虫属于猎宿型蜱虫,它们会主动追踪动物宿主,看起来就像是捕猎一般 ——而猎宿型蜱虫的代表,正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璃眼蜱(Hyalomma spp.) 问题里的视频并不清晰,妹子看到“虫子”光顾着叫了,完全没靠近,看不到近距离特写,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某种沙漠拟步甲 我后来又在网上找了段璃眼蜱追逐人的视频,这段视频里的人选择让璃眼蜱上手,相较之下就清晰多了: |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_kGHqNpOQM |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_kGHqNpOQM ↑沙漠里追逐人的璃眼蜱及特写,很明显是个蜱虫 首先先明确一点,国内虽然也有璃眼蜱,但分布范围并不广,基本只在中部和西北部的半干旱地区有分布,绝大部分地区的人其实是遇不到璃眼蜱的 其次,璃眼蜱其实对人并不太感兴趣——璃眼蜱的主要寄主是骆驼、牛、羊等为代表的有蹄类,人类对于璃眼蜱其实属于“非常规宿主”(Exceptional host) |
![]() |
参考文献[5] ↑伊朗的四种璃眼蜱及其寄主分布,常见寄主包括牛、山羊(goat,图里拼错成coat了…)、绵羊和骆驼。除了嗜驼璃眼蜱 (Hyalomma dromedarii)格外钟意骆驼外,其它三种璃眼蜱在四种宿主之间出现频率无显著差异 |
![]() |
参考文献[5] ↑璃眼蜱的寄主们,偏好寄主(Preferential hosts)包括牛和马;偶发寄主(unusual hosts)包括绵羊、山羊、单峰骆驼等;非常规寄主(Exceptional hosts)包括狗、猪和人类;野生动物寄主(wild hosts)包括盘羊、狐狸、野猪、野兔等 不同璃眼蜱物种的寄主偏好存在不同,比如Hyalomma aegyptium的主要寄主居然是种爬行动物——赫曼陆龟(Tesdudo hermanni)。但整体上,璃眼蜱的寄主以牛、羊、马、骆驼等有蹄类为主,并不偏好人类,人类仅仅属于一种非常规寄主 虽然璃眼蜱确实存在主动追逐人类的现象,但这是因为它们把人类误认为骆驼之类的偏好寄主,等它们真的兴冲冲地爬到人类身上后,它们很多时候会败兴而归 比如2023年一项对于璃眼蜱属的Hyalomma lusitanicum的研究发现,这种璃眼蜱成虫在隐藏状态下,一旦察觉到人类经过,便会立即追逐并主动攀爬至人类肢体上,但是在人体上的附着率很低。这种璃眼蜱对于人类的追逐时间一般持续10-15分钟,一旦超出这个时间,它们就会对人类失去兴趣,停止追踪,而未附着在人体上的个体也会自行掉落 ——这种现象很可能是因为人类并非是璃眼蜱的偏好寄主,璃眼蜱其实对人类并不太感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90年的一项实验中,人们就注意到以嗜驼璃眼蜱 (Hyalomma dromedarii)为代表的璃眼蜱们展现出了很强的趋暗性(scototaxis),它们能通过视觉线索(visual cue)发现并追逐自己的潜在寄主 嗜驼璃眼蜱会朝着白色背景前的黑色或灰色目标定向移动,其趋暗反应的强度与目标的大小、高度、亮度对比度、形状及运动速度相关,包括:目标越大,嗜驼璃眼蜱的追逐反应越大;目标以仰角 11°–15° 呈现时,嗜驼璃眼蜱的的反应最强;目标亮度对比度越高,反应越强 其本质总结起来,就是嗜驼璃眼蜱会根据投在地面的影子,追逐偏好寄主骆驼 而被嗜驼璃眼蜱等璃眼蜱追逐的人类,很可能是影子被它们误认为自己的偏好寄主了,但它们对于人类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 最后,凡事无绝对,虽然人类只是璃眼蜱的非常规寄主,但是璃眼蜱依旧有可能叮咬人类并传播疾病 所以假如真遭到璃眼蜱追逐了: 1.可以选择尽快离开那片区域——大部分人应该还是能跑得过璃眼蜱的吧= = 2.选择穿长袖长裤出野外,避免暴露体表 3.被璃眼蜱爬到身上的话,可以尽快拍落 4.出完野外回到居所后,做个全身蜱虫自查(tick check),然后尽快洗个澡 |
![]() |
https://thedailypest.vikingpest.com/ticks-101 ↑全身蜱虫自查示意图,关注以上部位,同样适用于国内常见的其它各种蜱虫 5.假如发现身上已经有蜱虫开始叮咬,口器埋入肉里的话,可以用镊子把蜱虫的头部和身体一起捏住,垂直拔出,一定要避免把口器扯断留在肉里 6.如果没有信心自己拔蜱虫,或者发现蜱虫的时候,蜱虫已经叮咬超过半天的话,可以选择就医,谨遵医嘱 这篇关于璃眼蜱的回答就先写到这吧~ 谢谢~ ?犬君拌汪酱 知乎认证生物学、动物学、昆虫学优秀答主,快来关注这条人畜无害的生态狗吧!!! 喜欢这篇回答的话给个点赞分享喜欢关注四连吧谢谢!!! 参考文献: Scototaxis and target perception in the camel tickHyalomma dromedarii M Kaltenrieder Experimental & applied acarology, 1990Smelly interactions: host-born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triggering behavioural responses in mosquitoes, sand flies, and ticks MA Bezerra-Santos, G Benelli, GS Germinara, P Volf, D Otranto Parasites & Vectors, 2024Spatial and Seasonal Patterns of Tick Infestations in Kassena‐Nankana Livestock S Offei Addo, R Essah Bentil, B Olivia Ama Baako, J Ansah-Owusu… Veterinary Medicine International, 2024Hyalomma aegyptium the dominant hard tick in tortoises Tesdudo hermanni boettgeri found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Albania B Bizhga, B S?nmez, L Bardhaj, K Sherifi, O Gündemir, S Duro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arasitology: Parasites and Wildlife, 2022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Hyalomma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their host preference, seasonal prevalence and infection status to Crimean-Congo … N Choubdar, MA Oshaghi, J Rafinejad… - … of Arthropod-Borne …, 2019MERS-CoV Found in Hyalomma dromedarii Ticks Attached to Dromedary Camels at a Livestock Market, United Arab Emirates, 2019 P Weidinger, J Kolodziejek, T Loney, DO Kannan, BM Osman, T Khafaga, B Howarth… Viruses, 2023Emerging Hyalomma lusitanicum: From identification to vectorial role and integrated control F Valcárcel, L Elhachimi, M Vilà… - Medical and …, 2023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首先我确定一下,这是真的。 然后我解释一下为什么我判断是真的。 因为我前几年在沙特阿拉伯的沙漠里面待过一两年,其中有一个营地的情况与此类似。我住的房间与餐厅都是独立的集装箱房屋,它们之间距离大约150米,地形是沙漠与戈壁砾石混杂,我们营地地表是被工程队平整过的,所以砾石为主,但是往四周走几十米就是沙子为主了。我发现下午下班后从房间往餐厅走的过程中,太阳已经快落山,气温以前快速降下来了,白天的酷热已经消退,仅剩一阵阵温热间或夹杂凉爽的风吹过。在这段路上,左边的路边有一个地方,可能是他们扔了一点垃圾在那吧,会有散落开的但是数量挺多的小小的黑虫在沙子形成的起伏地面上,仔细看就能看到它们在动,当人走过的时候,它们就会往人这边靠近,其中一些会弹跳或者短时间飞起来,就像跳蚤一样,但是比跳蚤大一些,3米外人烟能看见它们,但是它们没有跳蚤跳的那么准,它们起跳以后常常被风刮走,跳不到人身上。刚开始我觉得毛骨悚然,后来见怪不怪了。它们应该是有热感能力,或者对红外敏感,不太可能是对气味敏感。 顺便说下,我在印尼的巴布亚岛还遇到了真正的噩梦,被一种蠓虫咬的我死去活来,那时候互联网还不太发达,查了半天才确定北方人叫它们小咬,我小时候听大人说叫蜢子。后来查到它们有上千种。那时候我被咬的四肢都抓烂了。我对它特别容易过敏,一叮一个包,包比中国的蚊子叮的面积起码大3倍,但虫子起码小5倍,肉眼几乎看不到它。自始至终我1.5的眼睛硬是没看清它长什么样。它叮的包奇痒无比,我这么能忍的人睡着了做梦都抓,醒了全抓烂了。3天之后包消了很多,但是10天之后那个小点重新发痒,一抓就又鼓起来了……太可怕了。但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同事随便咬,他们说一点事也没有。但是奇怪的地方在于两个月之后美国人居然也会被叮了就长包,很难弄清楚怎么回事。那些蠓虫一群群的随微风在水边百米范围内飘荡,很厉害。 |
好几个朋友看到这个问题都来问我是不是回答一下,想了下还是回答一下吧。 他们问我是因为我去年刚经历过一个亲戚蜱虫叮咬去世的经历,说实话这个经历真的不是太好。 如果你不太知道蜱虫有啥危害,也许看着蜱虫就是一个长相丑陋的虫子罢了(话说蜱虫应该不算昆虫)。 但是你真的看到过被蜱虫叮咬的亲戚抢救无效去世,而且自己小时候也被蜱虫叮咬过不止一次,那就完全不一样了,看到这个小虫子,浑身鸡皮疙瘩都出来了。 作为宠物行业从业者,而且不管小时候在东北,还是年轻的时候在冀东,还是现在冀中南地区,其实都生活在蜱虫比较多的地区。 不管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多,因为三个地区都是森林和平原(草原分界线),林子里的蜱虫和草原地区的蜱虫种类还是不一样的,你生活在那个分界线上,那就很荣幸的有机会全都碰到。 我见过蜱虫叮咬的宠物也好,牲畜也罢比较多,甚至叮咬的野生动物也见过很多。 甚至作为一个十分被吸血动物喜欢的体质,我总是被很多吸血动物喜欢,蚊子就不必说了,大学期间我不挂蚊帐,全宿舍其他七个人都不用挂蚊帐,我如果挂了蚊帐,其他人马上就需要挂蚊帐,宿舍其他人说我是唐僧转世…… 其他吸血动物……我被水蛭吸过(尤其是小学时候,喜欢玩水),被虱子咬过(多到我往前猛地一低头,头发里能抖落四五只虱子的程度),被臭虫叮过,蜱虫也不例外,小时候被叮咬过两次(都是小时候,那时候在东北一个山谷小平原居住,边上就是大山,经常喜欢钻草地,摸山沟,一到草爬子多的时候就中招,第一次还没啥,可能是刚开始叮咬就被父亲发现,给揪下来了,第二次是找了个医生给处理的,处理完后发烧四五天才熬过去)。 去年中秋节,我和媳妇本来计划回老丈人家(我家和我老丈人家轮流),陪老丈人过个中秋,老丈人家在沧州黄骅港附近,靠海靠河,水产丰富,我这个吃货,早就想念河蟹和梭子蟹了,好吧其实回我老家也这个配置。 本来凑了几天假,提前几天回去(真放假了,啥螃蟹都抢光了),结果回老家路上就有一个不好的消息,媳妇一个爷爷辈的亲戚在医院抢救下了多次病危通知书,中途就直奔医院,很多亲戚在ICU(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能靠抵抗力敖),可惜还是没熬过当晚。 本来陪老丈人过中秋节改成了去这位亲戚家帮忙办白事。 经过了解,是这位年长亲戚,十几天天突然发烧,开始因为是感冒了或者N羊了,村里医生没有太好的检查设备(有也白搭,毕竟患者最开始也不知道是被叮咬导致的),给开了退烧药。 吃了药开始还好点,但是晚上又高烧,还有其他一些症状,吃退烧药效果也不行,只能又去看医生,医生给输了液,当晚恢复一些,但是第二天又烧起来,医生在输液效果就有限了。 这个时候才发现不正常,医生检查身体发现又叮咬痕迹,加之当天村里又发生一个被蜱虫叮咬的病例,蜱虫还留在身上,这才怀疑可能是蜱虫叮咬所致,连夜建议这两名被叮咬的患者去大城市治疗。 虽然当晚就被送到了市里大医院,也很快检查结果确定感染的就是蜱虫叮咬才传播的某种疾病,但是这位长辈亲戚已经很严重,到市里大医院就直接重症,几天后就下了病危通知书,被叮咬后十几天还是没挽救回来去世了。 村里另外一个被叮咬的老人幸运一些,发现比较早,确诊比较早,而且年轻一些,也是在北京大医院ICU熬了5天(他女儿是医院医生,也是我媳妇三个最好闺蜜之一),才脱离危险。 所以,从这件事,我也知道,吸血寄生虫最可怕的不是吸血后损失的那点血,对于人这种比较大的动物,损失那点血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这些寄生虫能传播很多更危险的疾病。 所有吸血寄生虫中,蜱虫是最可怕的,因为蜱虫传播的大部分疾病都非常危险,很多到目前都没有特效药(别说特效,现在很多蜱虫传播疾病就没有针对的药物,只能靠给与体外支持和环节症状靠患者自身抵抗力熬过去)。 以前,对于体外寄生虫,我最怕的事跳蚤(以前住一楼我家猫有时候跟外面流浪猫抢我家窗台晒太阳的地方,经常打架,每次打完都带一身跳蚤回家,弄我一身包不说,家里好多角落遍地都蹦跶着跳蚤追着你的场景确实也非常恐怖)。 因为跳蚤繁殖力太猛,而且隐忍能力特别强,很难根除。 现在,我最怕的寄生虫肯定是蜱虫了。 如果你经历过亲戚被蜱虫叮咬亲戚去世,还参加过葬礼,那就能理解我现在对蜱虫的感觉了。 所以,野外遇到蜱虫,一定要有多远躲多远。 沙漠蜱虫还算比较好观察,好躲远一点的。 最可怕的是森林和灌木草,草丛里面的蜱虫。 因为人们穿过这些地形,不可能每一篇树叶子,草叶子都观察一下有没有蜱虫,二蜱虫就隐藏在这里,人路过的时候,从叶子上蹦下来落在人身上…… 现在人类居住范围越来越大,蜱虫也改变战略,也出现在人类建筑中了。 |
![]() |
大部分蜱虫都是半瞎到全瞎状态,但是他们找猎物主要靠的是嗅觉,感应动物的汗液味道,还有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来定位。 蜱虫其实非常小,尤其是在若虫的时候,比小米粒稍微大一点点,成虫也不大,发现挺难的。 所以如果在野外,尽量远离灌木,草丛,非要路过也要扎紧裤腿和袖口等,路过后要检查身上是否有蜱虫。 尤其是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等地方。 野外遇到一些野生动物,也不要随意接触,尤其是刺猬(我家以前做寄养的时候,就因过来寄养的刺猬身上有蜱虫,搞得寄养暂停一个月,寄养房间清空后消杀好几次,所有用品要么喷灯烧过(铁笼子等金属物品)要么消毒水浸泡后再高温热水浸泡,折腾一个月才安全。) 发现后也不要盲目的拔出,有条件建议到医院,让专业的医生来处理。 如果野外条件不允许,可以酒精迷晕蜱虫后慢慢夹出来。 蜱虫拔出来只是蜱虫问题解决的开始,因为你不知道蜱虫把他们能传染的十几种甚至二十几种疾病的哪一种甚至几种已经成功传递给你了。 从我家亲戚这件事上,我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也许能保命。 1、马上去附近大医院做检查,不过蜱虫感染疾病大部分也是有潜伏期的,建议办住院或者在附近宾馆住几天观察没问题在回来。 2、这些疾病大部分刚发病就是低烧,四肢无力,感觉就像是感冒,千万别认为就是感冒,一定多观察几天。 3、有问题马上针对治疗,当然前提是有的话,大医院抢救和维持设备比较多也先进,所以别贪小便宜去小医院,到时候转院挺麻烦的。 4、小心是必须的,但是也没必要太恐慌,早发现,早治疗,身体比较健康,年纪不是太大的话现在医学发达程度下大部分保命还是没问题的,我这位长辈亲戚,平时基础病比较多,年记也大(我都奔五十岁的人了,我的爷爷辈,年记好像是快80岁出头,毕竟不是我媳妇亲爷爷,亲戚关系其实较远,四五服的样子,之前只是订婚见过一次),我另一位亲戚,叔叔辈的,虽然年记也七十好几,但是平时身板好一些,发现早,加上北京大医院设备好等因素,还是熬过来了,几个月后虽然体重减少了13斤,但是基本上恢复正常了。 因为蜱虫叮咬死亡的案例虽然每年都有,但是也不是太多,个位数或者十几人的样子,比什么车祸啥的少的太多了。 所以,小心应对肯定要小心,也不必过于恐慌,早发现,早治疗,大部分人还是没问题的。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大白天的,不吓人,加些设定差不多——晚上出没,热能感应,可以麻痹宿主,寄生产卵。 |
好家伙,乍一看还以为说的是知乎蜗牛呢。 |
近日,内蒙古沙漠中一段"女子遭神秘昆虫精准追踪"的视频引发热议。据现场画面显示,该女子在移动过程中,几只外形似甲壳类的昆虫始终朝其方向快速移动,甚至随女子位移轨迹调整追踪路径,展现出反常的定位能力。这一现象不仅让当事人直呼"太吓人",也在社交媒体掀起关于沙漠生物行为模式的讨论。 一、生物行为谜团:沙漠昆虫的生存智慧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类昆虫可能具备特殊感知系统。网友推测可能是沙虫,这类生物通常通过震动感知猎物,类似电影《沙子怪物》中虚构的噬血沙虫机制。现实中,蒙古沙漠传说中的"死亡之虫"虽未被科学证实,但其描述的电流攻击特性,暗示某些沙漠生物可能进化出独特生存技能。值得注意的是,敦煌沙漠中的跳鼠通过弹跳躲避天敌,显示出沙漠生物迥异于常规生态链的适应性。 二、生态警示:旅游热背后的生物安全 该事件折射出沙漠旅游激增带来的生态接触风险。类似情况在云南等地也有发生——游客接触罕见荔枝蝽若虫引发皮肤反应,上海曾出现境外寄生蝇蛆入境案例。专家建议,沙漠活动需穿着包裹性服装,避免直接接触沙地生物,遭遇异常追踪时应静止观察而非慌乱奔跑,以免触发捕食者本能。 三、文化镜像:从现实恐惧到艺术创作 民众对沙漠虫类的恐惧心理,在影视创作中得到放大。《沙子怪物》将沙虫塑造成致命猎手,而蒙古"死亡之虫"传说更赋予其神秘色彩。这种现实与虚构的交织,反映人类对未知生态的本能敬畏。有趣的是,沙漠货郎故事中,商贩与危险生物共存的智慧,或许能为现代旅行者提供启示。 目前,相关昆虫种类尚未有官方鉴定结果。该事件既揭示了沙漠生态系统的精妙,也警示人们在探索自然时应保持审慎态度。随着科考技术进步,或许某天我们终将解密这些"跟踪者"的生存密码,但在那之前,保持安全距离仍是智慧之选。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两性话题 最新文章 |
中日友好医院爆出医生的大瓜你怎么看? |
执行死刑的人有压力吗? |
为什么人不能靠意志力戒毒? |
新婚两月男子在生殖医院做手术后次日身亡, |
对西方祛魅要不要重新改改他们的中文译名? |
新冠怎么样了?消失了吗? |
女人胸小是什么样的体验? |
敢不敢发你最满意的一张自拍,让网友打分? |
在急诊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华为正式组建医疗卫生军团,华为入局会给行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