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两性话题 -> 为何国内医疗系统如医院都在大幅裁员降薪? -> 正文阅读 |
|
[两性话题]为何国内医疗系统如医院都在大幅裁员降薪?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医疗基础闭环吗? |
随便写两句,没什么遣词造句和逻辑。总而言之,现在医疗产业受多种因素,全面萎缩。 医院科室:DRG分病种收费,单病种预算额度是一定的。导致给病人采用的治疗手段一定要精打细算,若治疗费用超过预算,超出的数额作为医保罚款的证据。传导到科室,就会减少科室的绩效奖金。科室只能用一些性价比高的国产耗材和药物手段,治疗效果一般,科室和患者都很难受。作为科室,有些患者能不收就不收,因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让科室赔钱的患者,赶快用点药物打发走。这样节流其实也会影响科室收入。 医院行政:缩编,许多苦力活都外包给考试进来的人,合同三年一签,三方劳务派遣,一个月到手两千多,但也是份保底的工作。无非是养不起正式编制的院内人员。 医院管理层:疫情期间的大量无效设备采购和毫无计划的医院扩建,到了还债时刻。本应该由政府按时拨款的资金迟迟不发,代理商和基建公司对这种三方债务有苦难言,起诉后发现自己债权的顺位早已排到撒哈拉沙漠。医院要支付海量利息和不得不付的人员成本和必须要付的耗材费用,哪里顾得上设备和基建的欠款。就我所知,很多医院现在经营都出了大问题,员工工资要靠贷款解决,破产清算按天计算。倒是有个饮鸩止渴的手段,等三方保理和化债基金,额度很小不说,代价又是什么呢?现在没人知道。 医保:没什么好说的,马上被吃干抹净了才开始清算一些背锅侠。真正的问题是房间里的大象,包括但不限于大量住了十年ICU,耗干医保资金的,毫无人类尊严的老干部。这种人很多,他们的存活价值在于每个月能给他们的子女带来五位数的养老金。 医疗器械厂家:耗材带量采购后便是设备带量采购,说白了就是卷价格,厂家互相插刀,最终相关产业的整条线,包括医院,收入和利润都会降低到一个勉强活着或者没死的程度。国产为尊,自然要卷生卷死,有用的没用的人先干掉一波。外企能被国产替代的就替代,替代不了的就想办法替代,自然要大量裁员甚至撤出中国。 医疗器械代理商:无非是要不来账。资金成本和坏账准备金一计算,什么都不干的收益率远大于拼死拼活地卖东西。于是把下面这些干活的都裁掉,留几个人专门搞起诉要账就行了,清盘不干了。非常理性和无奈的选择。 总之一句话:债务是个天大的雷。熬死债主固然值得庆祝,但信用的崩塌,远比债务可怕。 |
因为医院既往的运行逻辑破产了。 既往以华西医院和郑大一附院为标志,限制价格,鼓励住院,医院采用薄利多销扩张住院床位的模式摊平成本,提升利润。 现在药品耗材集采,医保DrgDip使薄利多销变成套餐制,医院利润空间被严格限制,现在基本医保患者都是持平甚至亏损。 全国人口减少老龄化大背景下,患者只会越来越少,老年多病种DipDrg亏损越来越多。 一个餐馆如果使用套餐制,来的都是大部分亏钱顾客,那维持营业也不可能裁厨师。 那就只能裁服务员收银员采购员,实现自助扫码点固定套餐菜,然后顾客自己去档口拿到餐桌的模式。 没有利润,闲的医院留下的人员尚能应付。忙的医院就会出器械人员问题,人员减少现在不明显,反而是很多医院器械没有更新维护开始出问题。比如最近某医院手术室监护设备坏了导致患者死亡,还有比如某医院检验值出现假阳性。 反正这餐能吃,大概率还是华莱士这种连锁店菜,至于好不好吃那就是看运气了。 |
婴儿潮那波人到了退休的年纪,他们是消耗医保基金的, 现在供养医保基金的是当年计划生育的那波人, 未来十年,明确的趋势是,供养医保基金的人越来越少,消耗医保基金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国家的人民很穷,穷到30元挂号费都觉得贵,自费看病是看不起的,商业保险是买不起的,(土地财政掏空了三代人的积蓄和年轻人未来30年的劳动剩余) 医保基金成了公立医院的唯一供养人, 唯一的供养人即将破产,节衣缩食是必然的, 除非,你有本事不靠供养人,去市场上自谋生路。 |
是裁了,还降薪了呢,裁的是合同工的医护,降的是临床一线的绩效,天天飞检,检nm呢,除了会干我们这种一线吗喽,还会干啥,皇亲国戚多大面子,你敢裁么,整这些表面的工作那是老母猪戴胸罩一套又一套的。 带薪休假强制推行,增加医护操作收入,这那的,天天在网上口号喊的震天响,督导了么,落实了么? 我们想有上下夜,不干36小时班,领导能行吗,领导:问抖音请假去。 破壁drg,目的不就是为了省医保钱,不就是不想把钱花在光投入没回报的医疗上面吗?然后倒逼公退私进,搞出来美帝那种体量大利润高的的高端医疗集团么,然后既得利益入股攫取大量利润割韭菜。 公务员体检,老干部病房,那投入、那服务,小护士都得按照模特标准选,服务都酒店式了,md谁不懂啊。 以上是下夜班脑子不清楚一不小心点击发的,拥护政策,拥护党跟国家的利益。 |
不知道该不该说,想了想还是说两句。 不看年轻医生的抱怨只看事实。以前医疗一直是腐败的重点区域,不是没有出重拳整治过但基本没用,一阵风后很快就很快死灰复燃。医药不分家、器械预算没有上限等问题无法杜绝,那么贪污问题就是儿戏,医保已经告急了,于是三明模式带着它的历史使命来了。 三明模式其本质是国企那一套管理制度,具有如下特点: 1.总工资额度。这个就限制了每个人的上限,只有职称聘任上了才有提升可能,是不是很像国企? 2.领导决定聘任人员,决定绩效考核结果 3.行政不受影响。而且行政部门会制定各种制度、搞各种考核来提升他们的kpi。 以上充分说明了医院其实是一个企业不是一个福利机构,是企业就得赚钱,只不过这企业最大的甲方是医保而已,医保没钱了自然企业没钱了,降薪裁员就很正常,一切说辞不过是借口而已。 你看懂了这个本质就知道为啥要改,至于结果好不好。你问问你的父母或者年级大的长辈,当年国企下岗他们好受吗?谁是最大的获利者? |
归根到底,医院得活下去。 现在最大的老板不出钱了,医院必须开源节流。 节流很好理解,裁员降薪,从行政后勤到临床一线,人人都逃不过。 虽然很多人都说行政后勤不干活光拿钱,但客观事实是,任何医院都需要行政工作,都需要后勤工作,这些人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但这些人确实不能直接产出价值,属于医院内部“相对不重要”的岗位,重视程度较低。 最后结果是,在所有的部门,有人拿一份工资,干3个人的活。 同时,也有人拿三倍的钱,干0.01倍的工作,同时添十倍的乱,当然,这些人一般都在管理岗位,不能被精简掉。 精兵简政的结果,大概率是有人要拿一份工资,干5个人的活了。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但更重要的开源,似乎没人去在意。 事实上,这一套流程已经有很多医院在走了。 赶走50个职工,一年能省下多少钱?一千万? 要是开源做好了,一个科一年就能创造一千万的利润,不比费尽心思裁员好用得多? 如果开源的方向是医保局,大概率会反向开源,说你不合规你就是不合规,就罚你,罚死你。 医保外的操作已经启动10年了,现在已经非常熟练了,只是各地政策不一,各院情况不同而已。 有些院长上任之前,是要跟上级领导谈判的,你不同意我的条件,我就不当这个院长,另请高明。 谈判其实就是三个方向,一是医保政策倾斜,二是医保外项目管控,三是贷款。 咱们就用常识想一想,请问以上三个条件,哪个是大势所趋? 经营良好的医院,很看重公平,院内不允许收入差别太大。 但是某些资产负债率爆表的医院,真的敢给高薪,你给医院赚了钱,医院就敢给你钱。 代价是赚不到钱真的能饿死你。 有的科室已经穷到月薪三千,但同时,也有人能一个月四万块。 吵?闹?罢工? 院长直接拍桌子问:贷款的利息你来还? 不服就滚,这也是一种裁员嘛。 |
有吸血的。 说其中一个小方面,小角落:前几年一个人去拿药,可能是办的离休特病,可能还和大夫认识,他每隔一两个月去拿药一次,拿着个大包,每次都能拿六七千块钱的药,能把几十升的包装满,不用花钱。 他应该免费,没啥可说。但就是觉得他吃不了那么多药。 |
说给行政瘦身的一看就没在医院干过。 如果医院只是卫健委领导,那真的是天下太平了。 可实际上呢? 除了卫健委,还有如下单位会管理指导检查督查罚款整改医院(肯定有遗漏的) 公安----治安 应急管理---火灾 市场监管---医疗器械 环保----污水,医疗垃圾 民政--各种三无的救治和医药费报销 劳动和社会保障---各种人事关系,档案 税务局---财务,纳税 城管--各种停车场,树木,广告 食品药品--食堂 药房 其他乱七八糟的还有党委,团委,工会,妇联,红十字会,供热公司,供水公司,供电公司,燃气公司。 你开个医院就知道了,如果不是上头100个部门来管理医院,医院有必要自己成立这么多的部门么?医生护士就能应付这些部门的检查督导监督整改了?医生护士就能把这些部门的活都干了? 根源在上面,你们视而不见,却整天的骂医院,真的是可笑至极。 |
没有“都”,而是在极速分化,马太效应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前各大龙头医院日子特好过,忙于内斗无暇他顾。现在连华西、郑大一附院都开始亏损,各大医院纷纷开始满负荷运转自救,特需/国际门诊抢高端私立的,普通就医抢弱势医院的,连厦门都同时挤了复旦中山、川大华西两个分院。 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
大规模裁员,不存在。 普遍性的降薪,确实存在。 降薪接下来会愈演愈烈,会不会引发大规模裁员,就不好说了。 广东的医院最近接到上级通知,检查费要大幅度下调,也就是ct,mr这类高价检查要大幅度降价。 我之前在别的回答里说过,目前公立医院收入分成五块。 第一,医疗服务收入。包括手术,操作这类费用。 第二,检查检验收入。ct,超声,抽血等。 第三,药品手术。 第四,耗材手术。 第五,政府财政拨款。 第三,第四都是零加成,医院还要亏本补贴。 政府拨款占比不高,这两年地方政府更穷了,有钱也是优先发给基层医院。 因此,医院主要收入就是医疗服务收入和检查检验收入。 这两块收入差不多。 而医疗服务收入需要靠大量人力成本投入,实际上并不划算。 相比之下,检查检验收入才是公立医院创收的核心。 这一块收入砍下来,不少医院都要伤筋动骨。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公立医院绩效会大幅下滑,很多前浪会提前躺平等退休。 骨干医生可能会想方设法另谋出路。 在我看来,医疗体系的问题是系统性的,很多问题不从源头上解决,可能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混乱。 公立医院收入结构畸形,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定价不合理。 因此,从源头上调整价格,制定更加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口腔科为例。 口腔ct,民营口腔诊所的收费普遍低于公立医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公立医院的收费受到政府定价的制约,收费往往是在定价的范围内尽可能高,也就是说,通过想方设法套收费,尽可能多收。 但也会存在一些项目,往死了收,也收不了几个钱,这些治疗项目,医生就没什么积极性。 更加合理的收费,应该是由市场竞价+政府指导,定期调整,从源头上调整收费。 这一次,砍掉一大块高价检查,本身没问题。 但公立医院该如何生存呢? 医疗行业后续要怎么走,要形成什么样的局面,政府要有更加宏观的设计,想好了要怎样的医疗体系,然后再往这方面改革。 而不是光顾着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考虑会不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更大的混乱。 补充几句 这次广东省医保局大幅下调放射检查价格,同时还大幅简化检查项目,有好有坏。 好处是之前医疗收费项目太杂,整合精简之后,一目了然,对于医护人员,对于患者,都是好事。 同时,像ct这类高价检查,降价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医疗机构为了创收盲目开检查的不良风气。 很多患者都在抱怨,去医院看病,医生没问几句就开检查。 这其中,一方面是为了省时间,加快效率。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创收。 但是,检查价格下调了,医疗服务价格却没有跟着调整,这才是问题所在。 事实上,各种医疗收费定价严重不合理,大量治疗项目收费急需更新,精简,以适应当下的实际需求。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挣多少钱,干多少活。我是一个坚守职业道德的人。 现在出门诊,一天看60-80个患者,手术日从早做到晚上8点多,6台手术打底儿,周六周日还得来查房。 到那个时候,我觉得我就轻松多了,门诊1个患者聊15分钟,1天看30个门诊。手术日4点半准时下班,2,3太手术做完就拉倒,而且没说手术必须得我做吧?在手术间里一坐,看着什么实习生、进修生、规培生、研究生做就行了,轻松加愉快。周末更是可以睡懒觉了,患者值班医生瞅一眼就完了。 想想也没啥不好。钱和闲,怎么也得占一样儿嘛 |
因为现在的经济增速放缓,各行各业,包括zf部门都没钱,而作为医院的各个上级部门都没钱,医院还仍然扩建,扩招,这就很另类了。所以zf对医院的财政支出减少,甚至从医院借钱,医保也限制每月对医院的后付款(后面改为预付款),各个部门一起推行集采,drgs/dip。至于更深的理由可以看我这个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5974948/answer/3628101691?utm_psn=1854798674376409088 当然,只是从公立医院扣出的钱是有限的,而三明模式的推出,则暗示可能有下一步,类似于城镇化建设一样,完善商保和放开发展非公立医院。毕竟我们国家是摸着鹰酱过河,他们过去走过了炒房热和互联网热,我们也才经过,其他人认为的我们下一步是炒股热,金融热。我觉得不完全,鹰酱作为世界警察,军费的支出却没有医疗的支出高,那么,我们也可能会跟着走这一步,进入炒股热和炒医热,而公立医疗,则是兜底的,这和房地产路线相反,房地产是先放开发展,后用公租房兜底,最后收房产税结束。而医疗,则是先建立完整的公立医院兜底,再发展非公立野蛮生长,最后以对非公立收资产税结束。又是一个20年的发展。 简而言之,因为上面的意图就是让医院裁员降薪的原因。 |
给临床降薪裁员都不裁行政。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 “当你觉得负重前行,那一定有狗东西踩在你的背上。” |
医生怎么样也不吃亏,公立垮了大不了去私立,drg罚钱大不了指征不行的都不收。 可是老百姓行不行?谁家没个老年人,老年人拿drg算包超标。 以药养医再怎么差,至少能住院住进去,你搞drg就只能被踢皮球。 |
因为计划经济下的医疗体系在崩盘,只是裁员降薪那都不算事 组织恶行并不总是(甚至常常不是)恶意的产物,也不总是组织成员有意识地决定做出自己相信是错误的事。正相反,相当多的恶性,都出自“正义”的情怀。 比方说,医疗价格管制而不给予市价补贴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全国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在20年间几近翻倍,从2004年的26.16%升至2021年的45.18%;负债规模在过去10年内增加近3倍,2010年全国公立医院负债总额近5113亿元,2021年这一数据增至1.92万亿元。 已经知道的经济欠发达西南地区、年收入不到2亿元的公立三级甲等医院,在过去十年中“滚雪球”式积累下近4亿元巨额债务,如今又因为一场医疗设备租赁官司背上1000多万元赔偿款,“医院肯定是没有办法活下去的”。 公立医院的债务,和地方债有类似之处,都是“政府信用无上限”的结果,但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上限的信用。公立医院破产才开始,以后会越来越多。 |
说到这个问题我就不困了。(个人理解,或有颇多疏漏) 有好几个月工资条发下来,克医生绩效栏赫然写着50.00(当然不是每个月都这样。不过每个月收入除去房贷车贷基本倒也不剩什么。只怪我自己高位接盘。)看了看明细,DRG扣费、投诉、中药使用率不够等等,我能想到的,我想不到的,总之五花八门。 |
![]() |
我总结了这么几个因素。 一、池子没水了? 医保局的账本比ICU心电监护仪还刺激。去年全国医保基金收入和支出,像极了两条即将交汇的死亡交叉线。不控制控制,医保基金就危险了。 我们搞感染时候,领导说:“现在收治病人跟开慈善堂似的,DRG付费系统那叫个六亲不认,多耐药的感染超支部分全从科室奖金扣。”我们倒也反驳过,领导说:“那行,谁开的扣谁的。”最后一合计,还不如一起扣,也算是吃大锅饭了。DRG之前我自己开了个软组织感染治疗组,后来我就关掉了,然后奖金就没有再出现50过了。 师姐跟我说可以申诉,我申诉很多次,结果,就当我学艺不精,用药不精吧。 二、以万变应不变 DRG/DIP支付改革像孙猴子头上的金箍,把全国公立医院勒得眼冒金星。前几年我们吐槽说:“现在看病之前先算账。”现在我们也不说这话了,因为医改的速度比我们学习医改内容的速度快,也不知道该怎么算账了。就这样吧……(摊手) |
![]() |
三、部分前浪是真的失了良心 医疗反腐风暴刮起来,要不是看新闻,我还真不知道当年学医能有这好处,我心中仿佛生出了一个小恶魔,一个小天使。恶魔说:“恨不能早生20年”,天使说:“咱们就好好治病就行了”。不过说实在的,反腐反的好,一方面我也恨得他们牙痒痒,另一方面我也能和他们的收入差距缩小一些。什么时候年薪制正式下来,能和领导缩成1:2那倒也挺大快人心。 |
![]() |
四、资不抵债 前两年开会,主任汇报时候说:“全国三级医院负债率平均过60%(好像是这么回事,具体数字记不清了),有的县医院连水电费都欠半年。” 既然房地产资不抵债在缩水,同样资不抵债的医院缩水也实属正常,能有个饭碗吃饭已经难能可贵,我还是好好珍惜吧。 |
![]() |
同事把这个现象叫做医疗系统的“瘦身运动”,像极了给危重病人做休克治疗。手术刀能治病,能治穷病吗?当部分黑了心的前浪开始为五斗米折腰的时候,就注定某一个未来的后浪连吃五斗米的资格都没有,只是恰好被我们赶上了。当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加剧,经济下行的时候碰巧撞车,我们围观群众多少也会被爆炸的热浪侵袭。只是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我们无法逃避。 这场改革注定要淌过深水区。 “咱们这行当,从来都是背着病人过河的人,如今河中央发现船漏了,是补船还是练游泳,总得选一样。”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这就开始感慨了,这才到哪啊? 日本医疗黑暗的十年,是国内的弱化预演版,未来的医疗行业环境恶劣程度,只会千百倍于当年的日本,而且可能永无日本的后续医疗改革。 对于普通患者和家属而言,未来印度化医疗都不可求! |
很多三甲医院行政和临床都1:1了,大量领导把子女塞到后勤部门拿平均奖金 |
看了这么多回复,能不能你们先统一一下口径?到底裁的是谁?起码北京这边,我得到的消息是从去年开始各医院就开始大幅度裁剪后勤人员了,而且对医疗腐败的打击一直没停下。 用脚后跟想想,如果一家医院实行工资总额控制,那先裁的是谁不言而喻吧? 而发帖叫唤的人,我很怀疑你们就是又蠢又坏。 |
我跟你说一下,我高中时候的英语老师说的。虽然是教育系统,但是对医疗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就说学校改革的结果就是老师越来越少,行政干部越来越多。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你是一个饭店老板,自负盈亏,上面规定,食材不能加价,只能赚服务费,假设一桌100,除掉成本70,赚30,可以交房租,水电,发工资。 现在上面规定,每桌不能超过80,平均只能赚10块,入不敷出,现在你有以下几种选择: 1.增加桌数,可以,但你要注意甄别,因为有些不是赚10块,而是亏。所以病情重、复杂的不要。 2.提高收费标准,每桌提高到120,怎么提高,全部按上面要求加料,此如,一个肺炎本来是60(亏本),做纤支镜后可以收120,所以,收住院时就会问你,做不做镜子?不做?慢走不送。 3.上面有定价权,随时可以更改,很显然,上面2点是不能玩长线的,你挣扎也是没用的,只能走第三步,降薪裁员。 |
医保没钱,病人也没钱。所以医院也没钱。 |
我来告诉你裁员吧。首先,要成立一个部门,主管裁员。设置一个主任,两个副主任协助裁员。 关系户有裙带关系的这个是肯定不会裁的。后勤部门,坐办公室的这些你放心,不会裁的。 裁的都是一线干活的,然后找些临时工这些来顶替。实在不能裁的,就降薪,砍绩效。 吃闲饭的太多,干活的人太少。到头来,该裁的不裁,不裁的反而裁了。很多老医生,技术不咋地,收红包可勤的很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阿根廷米莱 医院17个医生41位护士68个行政后勤保洁。他裁了35个行政后勤保洁。(表情) |
应该裁员军公教啊。 骑士,贵族,神职骑在牛马身上。 牛马累死累活,把兽医裁了? |
说医保没钱的 就和说云贵川经济不好的傻逼一样 耽误云贵川年年几千亿转移支付吗? 你想掌控区域 就得用组织管理 组织就要经费,不然?那块地方你说了算? 你们是可以找不到工作 还是可以不要命呢? 担心医生失业?笑出声 |
公立医院和很多大国企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关系户太多,人浮于事。由于医疗行业的特点,也不可能完全放开,任由私立机构自由竞争。其实,可以试试用公务员考试招人,逐步打破某些医阀的垄断,打破不干事只拿钱的关系户的饭碗。 |
经济下行,大家手里没钱了。师医公大家口中的铁饭碗,逐渐变了。先是大家不生小孩出生率低,把教师裁了,把编制变聘用制。再到医生裁员。政府要还债付不出钱了。 |
中国人太穷了,养不起那么多医生。 中国有执业医师400万人, 三倍于此的护士、医技,五倍于此的行政后勤。 假如医生人均15万税前,一年是6000亿, 医技护士人均8万,按1200万算,是9600亿, 行政后勤人均10万,按2000万算,是2万亿, 不算药品器械研发政府管理部门等支出的光医院人力成本合起来就已经是3.6万亿。 中国一年的医疗投入只有8万多亿,占GDP的6%强,哪里负担的起这么庞大的人力支出。 裁员降薪是唯一出路。 还好,老百姓用deepseek诊断,用中药治病又便宜又好,利国利民。 |
我对我国的医疗系统还是有信心的, 因为和之前“金融系统降薪”问题下面的回答不一样, 这个问题下面,基本没有人“科普”医疗从业者的“道德风险”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两性话题 最新文章 |
北医三院在北京的地位和协和301是一样的吗? |
10 大最痛苦的手术是什么? |
如何评价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为什么现在人们的体质越来越差? |
中日友好医院医生肖飞被曝将已麻醉患者晾手 |
屠呦呦为何能当选美国院士,却成不了本国院 |
为什么部分中国男性不喜打扮? |
什么才是一个男人身上最大是魅力? |
男生裸检会尴尬吗? |
几个女性能打过一个男性?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