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知识库 -> 两性话题 -> 美国男子注射蛇毒 18 年血液产生抗体,蛇毒在血液中是怎么产生抗体的?他的抗体有哪些研究价值? -> 正文阅读

[两性话题]美国男子注射蛇毒 18 年血液产生抗体,蛇毒在血液中是怎么产生抗体的?他的抗体有哪些研究价值?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出于对毒蛇等有毒动物的着迷,美国男子蒂姆·弗里德在近18年时间里数百次向自己体内注射毒蛇毒液,并故意让毒蛇咬自己,希望以此对蛇毒免疫。 [图片] △蒂…
《天龙八部》里的游坦之,本来是阿紫的“玩物”。阿紫从星宿老怪丁春秋偷了秘法,需通过吸纳毒物之毒练就邪功。游坦之就是抓来试毒的。本来游坦之是消耗品,但是机缘巧合,对毒物产生了免疫,练就了百毒不侵的体质。
新闻中的弗里德先生,可谓是阉割版的游坦之,毕竟他只尝试了蛇毒。
我不太理解的是,游坦之是被逼无奈,这位美国大叔到底是什么信仰支撑他主动试毒,并坚持了18年之久,还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现代版游坦之
弗里德先生总共被毒蛇咬了 200 多次,并注射了 700 多次毒液,其中包括曼巴蛇、眼镜蛇、太攀蛇和金环蛇等多种毒蛇。据说,他最初只是想增强自己的免疫力,以便在接触蛇时保护自己,并在 YouTube 上记录自己的经历。随后,生物科技公司 Centivax 的首席执行官雅各布·格兰维尔博士找到了弗里德,并希望弗里德能提供他的血液,以研发一种广谱抗蛇毒血清。
研究团队从他的血液中,还真提取到了针对不同蛇毒的广谱中和抗体。这些抗体能够识别并中和多种神经毒素(如三指毒素LNX和短链神经毒素SNX),并让小鼠免疫蛇毒。系统性地测试以后,研究者发现,两种广谱抗体LNX-D09抗体和SNX-B03抗体,能够有效结合并中和不同蛇种的神经毒素。特别是在配合Varespladib(一种抑制磷脂酶A2的药物)后,三种成分的组合表现出了极强的保护效果。在19种毒性较强的蛇毒实验中,这种三重物质配合使用,能够获得几乎100%的蛇毒免疫,尤其是对黑曼巴蛇、眼镜蛇等毒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Cell (Just a moment...).


蛇毒是什么
蛇毒是蛇类分泌的复杂液体,主要包含多种蛋白质、酶、脂质和小分子化合物。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蛇类捕食猎物和防御天敌。蛇毒可以分为几类,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物学作用。
1)神经毒素,蛇毒中常见的成分之一,它通过阻止神经信号的传递,导致神经和肌肉的功能失调,常见于黑曼巴蛇和眼镜蛇等毒蛇。
2)血液毒素,它能够干扰血液凝固过程,造成出血或血栓,常见于一些毒蛇的毒液。
3)细胞毒素,它直接破坏细胞,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4)其他,比如多种酶类、脂质和小分子化合物,这些酶能破坏细胞膜、蛋白质或糖类,从而进一步加剧毒素的伤害,而脂质和小分子化合物有助于毒素的扩散和生物利用。
蛇毒在血液中是怎么产生抗体的
目前为止,除蛇毒血清外,还没有治疗蛇毒中毒的特效药。一般生产蛇毒血清的方式,是用低剂量的蛇毒注射牛、马、羊、兔等动物,提取它们的血液生产抗体。
因为,蛇毒进入体内后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质(抗原),进而刺激免疫系统,通过B细胞和T细胞的协作,产生特异性的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中和毒素,减轻蛇咬伤带来的危害。免疫系统的反应过程大致如下:
1. 毒素进入体内:当蛇毒通过咬伤进入人体后,毒素会迅速与体内的细胞和组织发生作用。例如,蛇毒中的神经毒素可能会干扰神经系统,磷脂酶A2等毒素则会破坏细胞膜。
2. 免疫系统识别毒素:免疫系统中的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会识别并吞噬毒素,接着将毒素的片段展示在其表面。此过程有助于激活特异性的T细胞,启动免疫反应。
3. B细胞激活:在T细胞的帮助下,B细胞会被激活,开始产生针对蛇毒特定成分(如神经毒素或酶类毒素)的抗体。B细胞的抗体可以特异性地识别蛇毒中的抗原,并通过与毒素结合中和其毒性作用。
4. 抗体生成和扩增:在毒素的持续刺激下,B细胞不断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后者会大量生产抗体。这些抗体进入血液循环,与蛇毒中的毒素结合,从而减少毒素对身体的危害。
5. 免疫记忆形成:在初次接触毒素后,部分B细胞会转化为记忆B细胞。这些记忆B细胞在未来若再次遇到相同的毒素时,能够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提供更强的免疫保护。


蛇毒进入血液并产生免疫的过程
理论上,人体免疫系统也能生成免疫抗体,也就是抗蛇毒血清,只是在毒蛇咬伤时,免疫反应的速度和效率远远低于毒素在人体的破坏力,导致人体还未产生抗体就已经毒发了(毒发时间小于24小时)。
弗里德先生多少有点天赋异禀,被毒蛇咬伤那么多次,竟然没毒发身亡。不过,据他透露,有两次连续被眼镜蛇咬伤后,他曾陷入昏迷。
广谱抗蛇毒血清
每年有超过10万人因蛇咬伤而死。正如上文提到的,目前治疗蛇咬伤的方法就是注射抗蛇毒血清,并且是一种毒蛇,需搭配相应的抗蛇毒血清,否则就没用。但是,毒蛇千千万,人命就一条,谁也不能保证在被毒蛇咬了之后,还能清楚地记住被什么蛇咬的,并清楚地告诉医生。
所以,开发广谱的抗蛇毒血清,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可问题是,毒蛇种类众多、毒素种类更复杂,像弗里德先生这样的“勇士”也极为罕见,科学家如果用动物实验,也未必能连续18年可着一只动物祸祸,因此,广谱抗蛇毒血清的研发并无太大进展。所以,感谢弗里德!
(本文不支持、不鼓励任何弗里德以及模仿弗里德的任何行为!)
送礼物


1 人已送礼物
这一行为叫做蛇毒免疫(venom immunization),是一类人传承很久的习俗,属于风险与收益并存。
一、什么人会把蛇毒打进自己身体?
说来你可能不信,这事儿最早能追溯到古罗马。传说北非的Psylli族人天生不怕蛇毒,后来也有人尝试用微量毒液训练身体,比如让小蛇咬一口、再换大蛇咬,多年练成“金刚不坏之身”。


参考资料1: 蛇毒免疫的历史:从古至今
在现代,这个“传统”也悄悄传承了下来——2024年发表于《Journal of Biological Methods》的研究中,科学家首次系统性分析了一个自愿接种蛇毒的民间小群体。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1744060/" data-tooltip-richtext="1" data-tooltip-preset="white" data-tooltip-classname="ztext-reference-tooltip">[1]
这群勇士自称VIPRBITEM小组(Venom Immunization Protocol Research on Basic Immunology Therapeutic Experimental Method)。他们来自北美、欧洲、日本和非洲,大多是养蛇爱好者、科研极客或极限运动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在没有抗蛇毒血清的情况下,也能对抗致命咬伤。
你可能会问,为啥不直接去医院?很现实——一支抗蛇毒血清价格高达几千到上万美元,一次蛇咬可能用掉10~30支;而且很多蛇种甚至根本没有现成的血清。这些人干脆选择“用毒液自己打疫苗”。
二、蛇毒打进身体后,免疫系统怎么反应?
这个过程和病毒差不多,蛇毒免疫的机制也依赖免疫系统识别毒素、产生抗体。这群“自我实验者”采用的方式是将蛇毒稀释后进行皮下注射,从微量开始,逐步增加浓度和频率:
有人选择“长间隔免疫”——每隔3~6周打一针,像打乙肝疫苗那样; 有人更激进,采取“短间隔免疫”——一周2~3针,类似过敏脱敏疗法。
随着注射次数增加,部分人产生了针对蛇毒的IgG抗体(主力中和毒素)和IgE抗体(可能引发过敏)。实验中,部分参与者的血清在ELISA测试中显示出了远高于对照组的抗体滴度。
而另一篇2025年发表于《Cell》的研究(也就是题目中那篇)更是走得更远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318633/" data-tooltip-richtext="1" data-tooltip-preset="white" data-tooltip-classname="ztext-reference-tooltip">[2]:研究者从一位“蛇毒自我注射18年”的美国志愿者体内,成功分离出广谱中和抗体,这些抗体能识别多种毒蛇的神经毒素(尤其是三指毒素家族)并成功保护小鼠免于致死咬伤。


A. 抗体来源与筛选策略;B. 广谱抗体组合开发过程;C. 自我免疫记录图表(2001–2018年);D-E. 抗体反应性及突变率对比
这项研究进一步证实,长期、多源暴露确实可以诱导出高亲和力、跨蛇种的中和抗体,为“广谱抗蛇毒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三、“自我注射蛇毒”,靠谱吗?安全吗?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科学家也很关心这个问题。VIPRBITEM研究中收集了8名成员共861次注射记录和176次实际咬伤经历,结果显示:
注射后过敏反应(如瘙痒、荨麻疹、喉咙紧缩):占比4.3% 注射部位感染率:0.58% 注射部位无菌脓肿:1.51% 蛇咬后无需抗血清仍能恢复的案例高达99%(175/176)
换句话说,在谨慎操作、逐步递增剂量的前提下,这种“以毒制毒”的方法确实可能带来免疫保护,但风险并不低。部分人因为剂量太猛或毒种更换太快,出现了严重过敏反应,甚至陷入昏迷。研究者特别强调:用错蛇、打多了、打快了,分分钟要命。


人源抗体LNX-D09显示出对多种致命蛇毒(包括印度眼镜蛇、金环蛇、曼巴等)的广谱结合能力,并可通过ELISA和免疫沉淀-质谱分析验证与毒素结合的特异性与稳定性。
此外,毒液本身可能含有蛇口中的细菌,未经过滤注入体内,也存在感染风险。最安全的注射方式推荐皮下(不是肌肉注射),并避免手脚等关节部位。
四、这项研究有什么前景?
乍一看,“自打蛇毒”像是疯狂的勇士游戏,但从科学角度看,它为开发新一代抗蛇毒方案提供了重要启发:
第一,人的免疫系统确实能通过反复微量接触,逐步识别并清除复杂的毒素蛋白; 第二,部分人能发展出具有交叉保护能力的抗体,为研发广谱抗蛇毒药物提供了线索; 第三,自体血浆中的抗毒抗体,未来或可成为“人源抗血清”替代传统动物血清的创新方向。
例如,《Cell》这项研究就把该志愿者的B细胞制成抗体库,筛选出可中和20多种剧毒蛇毒的抗体,再与一种小分子药物(Varespladib)联用,组成“鸡尾酒疗法”,实现了小鼠体内的全覆盖保护。
五、写在最后:别轻易模仿
看到这里,请你务必记住一句话:这不是可以在家尝试的“养生偏方”!蛇毒不是蜂蜜,免疫系统也不是打怪升级那样无所不能。
这些研究都是在长期观察、伦理审批、医学监护和真实记录下完成的,即使如此,仍有人在实验中出现重症、甚至差点被误判为脑死亡。如果你不是科研人员,也不是医学背景的专业者,请远离任何形式的毒液自我注射行为。
想保护自己免受蛇咬,尤其是现在有些小区都有蛇出没,一定要远离草木茂盛的区域,看见蛇或者有人放生蛇,要及时报警处理。
而科学家们会继续研究,让我们未来不再谈蛇色变。
参考^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1744060/^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318633/
“穷人靠变异”(开个玩笑)。
提供抗体的主人公Tim Friede在近20年的时间内,被19种不同的致命毒蛇咬了超过200次,除此以外,他自己又给自己注射了约600次毒蛇毒液,蛇毒进入血液累计自我免疫次数达到了856次。这其中包含了眼镜蛇、黑曼巴蛇、响尾蛇、太攀蛇等最为致命的毒蛇。


研究人员从Tim Friede的血液里成功分离出两种超级抗体,分别是 LNX-D09(用于对抗长链神经毒素)和 SNX-B03(用于对抗短链神经毒素)。
并且,这两种抗体与脂磷酶抑制剂 Varespladib 相结合,构建出一种 “三合一鸡尾酒疗法”,该疗法在实验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效果,能够成功地中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重点关注的 19 种剧毒蛇类的毒液,而这些毒蛇包括了像眼镜王蛇、黑曼巴蛇、太攀蛇等在内的一系列致命毒蛇品种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5)00402-7" data-tooltip-richtext="1" data-tooltip-preset="white" data-tooltip-classname="ztext-reference-tooltip">[1]。


In vivo and in vitro selection for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toxin antibodies
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进行的动力学实验显示,D09 系列成员 LNX-D09 与多种不同物种来源的 LNXs 有皮摩尔级别的高亲和力单价相互作用,具体数据为对黑曼巴蛇的亲和力小于 74pM,对开普珊瑚蛇的亲和力小于 37pM,对海岸太攀蛇的亲和力为 490pM。同时,该系列的另一个成员 LNX-B11 对这些毒素也展现出高亲和力相互作用。


Kinetics and whole-venom binding studies reveal breadth and affinity of LNX-D09 for LNXs
通过解析 LNX-D09 Fab 与来自黑曼巴蛇、开普珊瑚蛇、海岸太攀蛇和普通异齿蛇的 LNXs 形成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所有四种 LNXs 的抗体界面相似,Fab 和毒素之间共享的结合表面积(BSA)约为 1,500–1,700 ?2,其中互补决定区(CDR)-H3 贡献了主要的相互作用表面,并伴有来自 CDR-H1、CDR-L1 和 CDR-L2 的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


Crystal structures of complexes reveal similarity in long neurotoxin recognition between LNX-D09 and nAChR
在接下来的小鼠实验中,研究团队检验了这种三组分“鸡尾酒”对19种毒蛇毒液各自的保护效果。结果,这种抗蛇毒血清混合物对眼镜王蛇、黑曼巴蛇、两种太攀蛇等13种毒蛇起到了完全保护作用,阻止了小鼠的死亡;对于其余6种毒蛇,该疗法也能起到部分保护作用,即将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了3.7~10.5倍。


In vivo protection from recombinant LNX neurotoxin and whole venom with LNX-D09 and varespladib


Extending antivenom cocktail whole-venom in vivo protection with addition of SNX-neutralizing SNX-B03
参考^Snake venom protection by a cocktail of varespladib and broadly neutralizing human antibodies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5)00402-7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说起来我也差点完成这哥们儿同样的事情,甚至连时间都差不多。
大叔18年前的照片镇楼。


图片是我给小五步蛇填食的时候所拍,我那会儿刚从西藏回来没几年,正在弄养蛇场。
我取毒的时候也被五步蛇咬过,但所幸那蛇没注射毒液,所以没有任何症状,相比之下我朋友就严重多了。
下图慎点!


这老兄养蛇贼胆大,我一般抓蛇用钩,他却喜欢直接上手,被咬多了,他竟感觉症状越来越轻,所以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了抗体。
顺着他的猜测,我们俩还讨论过这事,就跟抗毒血清的制作过程一样,只不过把动物换成人,先用高度稀释的蛇毒注射到自己体内,然后逐渐加大剂量,直至使用纯蛇毒,最后会不会成为药人?
只可惜我们的行动力差了点,也比这哥们儿惜命——主要是不好控制剂量,导致最后仅停留在猜想。
不过也没什么遗憾的,现在我已经十多年没养蛇了,只是偶尔在周末带孩子去野外找找蛇洞,每次凭着当年积累的知识成功找到蛇洞,孩子崇拜的眼神都令我成就感爆棚,这不比拿自己身体做实验幸福?
看看朋友伤痕累累的手,再对比一下我这双白嫩嫩的完整小手,既能做箫弹吉他,又能练字打孩子,还有啥不满足的?




该图片有可能会引起不适
继续查看
小管家啥眼神啊,给我完好的手打上“不适”标签,反倒把朋友被蛇咬过的手照片放出来。
弄反了啊大哥。
抗蛇毒血清就是这制作出来的啊,拿相应蛇毒多次少量对马等大型动物注射,待马儿血液里面能检测出足够浓度的抗蛇毒抗体后就抽血制作抗蛇毒血清啊
选择马、羊等大型动物作为宿主(马最常用,因其血液量大且抗体生成能力强),采用阶梯式免疫方法:首次注射微量灭活蛇毒,逐步增加剂量,持续3-12个月使动物体内产生高浓度特异性抗体。定期检测动物血浆中的抗体效价,达标后进行采血。?血浆分离?:通过离心法去除血细胞,获得含抗体的血浆。?抗体纯化?:采用盐析法(硫酸铵沉淀)、层析技术(分子筛或亲和层析)进一步提纯免疫球蛋白
美国狠人酷爱养蛇以身试毒最终竟产生血液抗体,当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扒这事儿之前先在这里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尝试类似做法,简直太危险了!
美国威斯康星州有位卡车修理工名叫蒂姆,这老哥从高中时就酷爱养蛇,一开始只是养点儿小蛇,后来越陷越深开始养各种毒蛇。
既然长年养蛇那就肯定会被蛇咬,毕竟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每次都去医院治疗既费钱又麻烦,蒂姆一番思索过后下定决心要尝试一种类似于《天龙八部》里游坦之的修炼方式来培养自己的抗毒能力——故意让蛇咬自己,看看能不能适应,主打一个达尔文自然选择。


2001年,蒂姆在一小时内连续被眼镜蛇咬了两口,在当地医院昏迷四天四夜,差点儿一命呜呼。自此之后老哥稍微惜命了一些,基本不再主动让蛇咬了,练功方式改为自我注射经过稀释的蛇毒。
近20年来,蒂姆被19种毒蛇咬了200多次,自己注射不同稀释蛇毒800多次,终于神功练成。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看到蒂姆这么折腾还能活下来便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实验过后发现蒂姆血液中的确已经产生了可以抵御眼镜蛇、黑曼巴等六种毒蛇致死量毒液的抗体,提取注射后小鼠遭咬也能活下来。目前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了顶级期刊《细胞》上,未来有希望开发出相关抗毒药物。




最后再重申一遍大家不要模仿,其实蒂姆试毒很多次都差点儿挂掉,之前被咬不得不截掉部分手指,这老哥能活下来真是命大……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这个就是血清等抗体药物的标准做法,即少量多次注射抗原物质(题目里的是蛇毒中的蛋白),免疫系统被刺激后会产生抗体去中和蛋白。在毒素被消除后因为部分产生抗体的细胞成为记忆细胞从而使得身体能够长期生产抗体。
蛇毒血清就是这么制备的,向马牛羊等体内注射蛇毒后分离血清就是包含抗体的血清药物。一般不用人做一是因为人血容量小容易过量,二是分离获得的血清量少,三是伦理审批过不了。
巧了,我也设想过一种无厘头的解毒方法(并没有亲自尝试,我也不建议任何人尝试)。。
有一种俗称“百步蛇”的毒蛇,据传被它咬过的人,脚下踏出一百步就会被毒素造成的伤口剧痛而难以站立移动,从而不能求生获救。。
我心想,这不是很容易解决吗?把蛇捏在手里,每走99步就让蛇再咬一口,这样就可以刷步数了。。
本人以前养殖过蝎子蜜蜂,曾经试过蝎子的毒,是神经性毒液,因为在手指上被蜇一下,会以极快的速度传导至手臂肩膀,像被电击一样。
而蜜蜂的毒性为血液性的,我试过一天被蜇三次,一周后会具备免疫力,再被蜇只会有针刺样疼痛,基本没有水肿现象。
蜜蜂毒素被主动蜇个几十个部位,包括鼻子舌头、私处、手指脚指及各关节,其中痛感最强烈的是手指,舌尖消散最快,2个小时内可以恢复正常,鼻子次之,大约需要3个小时,和龟头的速度相当,我认为是因为毛细血管丰富的缘故。
而阴囊包皮等上皮组织会产生大量的水肿,像是气球灌满了水,肿胀持续12个小时以上,会产生强烈的下坠感。
蜂毒我认为是很安全的毒素,所有这些试验没有后遗症,并且连续被蜇形成的免疫现象,在终止持续性被蜇后两个月免疫性会逐渐消失,直到你再次被蜇。这也许是短期的获得性免疫?
另外,有过敏性体质的同学不要轻易尝试,我一朋友被蜇一下都会全身红肿发痒,而一个女性朋友手指有风湿,被蜇后竟然感觉温暖舒适,人体的多样性可见一斑。
当代神农。以后人类进化 说不定还真得靠这种硬核狠人,生物行业的道德边界又将被进一步拉低,易于摘取的果子逐渐被撸完了,甚至还出现了alpha fold这种一下干穿一个行业的东西,但是没有关系, 道德底线的突破会弥补这一点。这是贺建奎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就是免疫反应,正常蛇毒血清是用马匹作为载体去生产的。因为马匹相对温顺哺乳动物和人类有相似性,而且体型够大,更容易产生大量血清。至于自己用人的身体去搞抗体是纯属有病,人体格小,能接受的蛇毒有限,产能堪忧的。虽说用人生产的蛇毒血清在安全性上会比动物的好一些,但是生产过程不可能去找一群人去生产。至于他所谓的这种多价抗毒血清,成本高一方面不说了,另一方面这种血清更容易引起过敏,安全性其实不如单价血清。而且就效果来说,单价也会更好一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蛇毒血清都是单价的。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蛇毒的治疗一般是使用抗毒血清。
你觉得抗毒血清是咋来的?
方法通,蛇毒本质上是一种生物蛋白,进入生物体内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如果长期小剂量注射相应的蛇毒,就会在生物体内产生可以中和毒素的免疫抗体。但是一般来说,我们都会用马来制作蛇毒抗毒血清,毕竟这个做法确实有那么点费人。


其实Tim Friede这哥们不是第一个做这种尝试的人。
在其之前就有多人进行过类似的尝试,比如英国一位摇滚歌手史蒂夫·卢德温(Ludwin),已经坚持注射微量的蛇毒30年。此君认为这种做法能够提高其免疫力并使其永葆青春。


Ludwin也不是最早的进行类似尝试的人,在此之前也有类似的新闻。我能找到的最早实施这种行为的人,是迈阿密蛇类博物馆的创始人比尔·哈斯特(Bill Haast 1910-2011)。与前面几位仁兄的作死不一样的是,比尔.哈斯特进行这项尝试的理由要充分得多。


比尔·哈斯特是蛇类研究的专家,从小就喜欢研究蛇类,长期在美国本地和南美进行蛇类相关的研究,并在迈阿密创办了一个专门的养蛇场。俗话说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因为他的职业原因,他也多次被毒蛇咬伤,第一次被蛇咬是在12岁,在童子军营地被一条响尾蛇咬伤。


继而是15岁的时候被一条铜头蛇咬伤。


虽说两次都因为其第一时间挤出创口毒液并以高锰酸钾清洗伤口并及时就医而最终获救,但是前面被蛇咬的经历仍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危机感——在长期的野外研究中,很多地方都不可能有良好的医疗条件,一旦被蛇咬伤,根本不可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而从1946年创办了蛇类养殖场开始,比尔哈斯特因为经常需要给各种蛇类取毒液,被蛇咬伤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据说他当时几乎每个月都会被蛇咬伤一两次。
考虑到这种高发性的职业风险,比尔决定通过免疫疗法使自己能够在体内产生对常见蛇毒的抗体。


从1948年开始,比尔每周进行小剂量的蛇毒注射,开始时是使用微量的眼镜蛇毒,继而采用稀释后的30多种蛇毒的混合毒液。在坚持一年之后,比尔体内产生了对多种蛇毒的免疫力。
在此之后比尔虽然多次被蛇咬伤,其中不乏剧毒的金环蛇和眼镜蛇等蛇类,但是每次都只是造成了发烧和红肿等不算严重的中毒症状,很快就得到了康复。
但是瓦罐不离井沿破,在2003年比尔被一条马来半岛蝮蛇咬伤,破坏循环型的蛇毒没有危及他的性命,但却引发了肌肉组织坏死,最终时年93岁的比尔失去了一截手指,也让他终于放弃了徒手抓捕毒蛇,选择退休。
老年比尔的右手尾指缺失。


值得一提的是,比尔在其研究生涯中,没有让自己的这项天赋被浪费,在紧急或者没有合适抗蛇毒血清的时候,他就会捐献自己的血液来救人,在其一生中,使用其血清救治的伤者已有二十一个。
因为70年代他捐出了自己的血清救治了亚马逊丛林中一个被眼镜蛇咬伤生命垂危的当地男孩,委内瑞拉政府授予其“荣誉公民”的称号。
比尔·哈斯特虽然一生与毒蛇为伍,并被毒蛇咬伤了超过172次(该数字被录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且相信很难被打破),但是却活到了101岁的高龄,在2011年才离世。
此人一定看过美版射雕英雄传!
是个狠人……
80年代有一个叫世界之窗的杂志。报道过一个美国人。把稀释的毒液注入自己的体内。成功使自己产生了抗体。后来他经常坐飞机在全国各地奔波去给那些被毒蛇咬伤的人输血。
医学研究里正经的做法是对牛马等大型动物注射少量毒素,来产生抗体。
类似的人体实验,即使是本人自愿,也应该禁止。
蛇是冷血动物,
它蜿蜒匍匐滑行,它盘旋昂首挺胸快如闪电的攻击。
当一条响尾蛇在沙漠中昂起头颅,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嘶嘶"声时,
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是迅速后退。
这种冷血猎手只需一次闪电般的咬啮,就能通过中空的毒牙将致命混合物注入猎物体内。
蛇毒是自然界最精密的生物武器之一,
由数十种蛋白质、酶和多肽构成的复杂鸡尾酒,能在数分钟内使一个成年人心跳停止。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8.1万至13.8万人死于蛇咬伤,
更有三倍于此的人数因蛇毒导致永久残疾。


然而,美国加州一位名叫Tim Friede的男子却对这种致命物质展现出近乎痴迷的态度。
在过去18年里,他进行了超过200次自我注射实验,
将眼镜蛇、黑曼巴甚至最危险的印度环蛇的毒液注入自己体内。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还让活体毒蛇直接咬啮自己以测试免疫力。
这种极端行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他的血液中产生的抗体又能为医学界带来什么突破?
人体免疫系统对抗蛇毒的过程堪称一场微观世界的军备竞赛。
当蛇毒首次进入血液时,免疫系统的"哨兵"—巨噬细胞会立即识别这些外来蛋白质并发出警报。
随后,B淋巴细胞开始生产专门针对蛇毒成分的抗体,这一过程通常需要7-14天。
关键在于,大多数蛇毒受害者等不到抗体大量产生就已死亡。
Friede的实验核心在于*:渐进式免疫。
通过反复微量接触毒液,逐步"训练"免疫系统。
这与传统疫苗原理相似,但风险极高。
每次注射后,他的身体会针对特定毒素产生IgG抗体。
这些Y形蛋白质能精准结合毒素分子,要么中和其毒性,要么标记它们以便其他免疫细胞清除。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蛇毒需要不同的抗体应对。
神经毒素(如眼镜蛇毒)主要攻击神经系统,需要阻断其与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
而出血毒素(如蝮蛇毒)则破坏血管壁,抗体必须稳定这些酶类物质。
Friede声称已对20多种蛇毒产生免疫力,这意味着他的血液中含有极其多样的抗体谱系。
传统抗蛇毒血清生产方式是给马匹注射微量蛇毒,然后提取其富含抗体的血浆。
这种方法存在严重局限:马源抗体可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血清病);
一种血清通常只对特定蛇种有效;生产成本高昂且产量有限。
Friede的案例提供了几个突破性研究方向:
1. 人类源抗体库:他的B细胞已经过"自然筛选",产生的全人源抗体理论上更安全有效。
科学家可以克隆这些抗体的基因序列,通过生物技术大规模生产。
2. 广谱抗毒潜力:长期多毒暴露可能诱导产生了某些能识别多种蛇毒共同表位的"广谱抗体"。
2021年《自然通讯》的一项研究就发现某些人类抗体能中和多种亚洲眼镜蛇的神经毒素。
3. 免疫记忆研究:他的身体如何平衡对多种毒素的免疫记忆?这对设计新型多价疫苗有重要启示。
4. 毒素耐受机制:除抗体外,他的身体可能发展了其他适应机制,如增强的肝脏解毒功能或细胞修复能力。


全球极端气候下的冷思考:变温动物的生存启示
在地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Friede的实验意外触及另一个科学前沿,
那就是“温度对毒素的影响”。作为变温动物,蛇的体温和新陈代谢直接受环境温度影响。
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1°C,某些蛇毒的代谢活性可能提升10-15%。
这解释了为何热带地区的蛇毒通常比温带同种更致命。
与此同时,人类耐热性正接近生理极限。
湿球温度(考虑湿度因素)超过35°C时,人体无法通过出汗降温,将导致器官衰竭。
许多毒蛇在40°C环境下仍能保持活跃,它们的蛋白质稳定性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Friede的极端免疫实践或许暗示:
在气候变化的压力下,人类可能需要从分子层面重新思考适应策略。
某些沙漠游牧民族对蝎毒的自然抵抗力显示,长期环境压力确实可以塑造群体的生物学特征。
尽管潜在价值巨大,Friede的做法在科学界引发激烈争议。
自我实验在医学史上有其地位。
巴里·马歇尔为证明幽门螺杆菌致胃溃疡理论曾喝下细菌培养液,最终获得诺贝尔奖。
但蛇毒自注的风险系数截然不同:一次计算失误就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甚至死亡。
更复杂的伦理问题包括:
这种高风险行为是否可能鼓励缺乏专业知识的模仿者?
- 当自我实验者声称已获得免疫力时,如何科学验证其真实性?
- 非标准化操作获得的数据能否被学术界采信?
科学方法论强调可重复性和严格控制,而Friede的"车库生物"式实验很难满足这些标准。
这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在正规研究经费不足的领域,非传统研究方式的价值该如何评判?


抛开方法论争议,Friede的案例确实凸显了抗蛇毒领域的研究滞后。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蛇咬伤列为最高优先级的被忽视热带病。
与传统血清相比,基于重组DNA技术的合成抗体可能是解决方案:
Friede的血液或许就是这些未来技术的"活体蓝图"。
尽管他的方法绝不值得推广,但科学史告诉我们,有时突破性进展恰恰来自主流之外的非常规探索。
在生命与毒液的永恒博弈中,人类仍在学习自然教给我们的最艰深课程——如何将致命威胁转化为救命良方。
最终,这个不寻常的故事超越了医学范畴,成为人类好奇心和韧性的证明。
在气候危机和新型传染病频发的时代,理解生物适应性或许将成为人类存续的关键。
答案可能隐藏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甚至是一位加州男子的非常规实验中。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01
在大多数人眼中,毒蛇是致命的象征。一旦被眼镜蛇、黑曼巴或太攀蛇这类剧毒蛇种咬伤,若不能及时注射抗蛇毒血清,生命将面临严重威胁。然而,有一个人却在与毒蛇为伍的二十年间,经历了超过200次毒蛇咬伤和856次自我毒液注射,最终不仅活了下来,还成为科学界眼中的“超级免疫者”。他的名字叫Tim Friede。
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细胞》(Cell)的研究揭示了从Friede血液中提取出的抗体,有望用于开发一种能够对抗十余种致命毒蛇的广谱抗蛇毒血清。这项研究不仅为全球每年数百万被毒蛇咬伤的人带来新希望,也标志着抗蛇毒疗法的一次重大突破[1]。


02
Friede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州,年轻时便对爬行动物产生了浓厚兴趣。起初只是饲养一些毒性较弱的蛇类,但随着时间推移,他逐渐接触到更多致命毒蛇,如眼镜蛇、黑曼巴、响尾蛇和太攀蛇等。
为了在频繁接触毒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免疫力,Friede开始尝试一种极端方式:自行注射稀释后的毒液,以期通过长期低剂量刺激身体产生抗体。这种方法极其危险,甚至可以说是在生死边缘行走。
2001年,他在一次意外中被眼镜蛇连续咬伤两次,在医院昏迷了整整四天才苏醒。这次经历虽然让他险些丧命,但也坚定了他继续试验的决心。此后十多年里,他累计进行了856次毒液注射,并记录下每一次的反应与变化。


Tim Friede
令人惊叹的是,Friede的身体逐渐适应了这些毒液,并成功建立了强大的免疫系统。科学家发现,他的血液中含有可同时中和多种神经毒素的高效抗体,这在全球范围内极为罕见。
全球每年约有200万人遭遇毒蛇咬伤,其中约10万人死亡,30万人落下终身残疾。尽管抗蛇毒血清自19世纪末问世以来一直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其局限性也日益显现:
生产依赖动物免疫:传统方法是将单一蛇毒注射入马或羊体内,再从其血液中提取抗体,成本高、副作用多;特异性过强:一种血清通常只能针对少数几种毒蛇,难以应对不同地区毒蛇种类繁杂的情况;覆盖范围有限:许多发展中国家缺乏针对性血清储备,延误救治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
面对这些问题,科学家一直在探索更安全、更广泛适用的抗蛇毒策略。例如,诺贝尔奖得主David Baker团队曾利用AI技术设计出能中和蛇毒的小型蛋白,被视为未来替代传统血清的潜力方案之一。而Friede的出现,则为另一种方向提供了关键线索:从人类自身免疫系统中寻找答案。
Friede的独特免疫状态引起了生物技术公司Centivax的关注。该公司CEO Jacob Glanville博士带领团队与其合作,从其血液中分离出具有强大中和能力的抗体,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了一种名为“三组分鸡尾酒疗法”的新型抗蛇毒制剂。
该疗法包括:LNX-D09抗体:靶向长链三指神经毒素(LNX),可有效中和来自19种毒蛇的所有LNX毒素;SNX-B03抗体:专门识别短链三指神经毒素(SNX),弥补LNX-D09无法覆盖的部分毒株;伐瑞拉迪(varespladib):一种小分子磷脂酶A2(PLA2)抑制剂,用于对抗破坏细胞膜的毒素。
研究人员将这三种成分组合成一个抗蛇毒混合物,并在小鼠模型中测试了其对19种眼镜蛇科毒蛇的保护效果。结果令人振奋:对13种毒蛇实现了完全保护,小鼠全部存活;对其余6种毒蛇则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平均延长时间达3.7至10.5倍。


这一成果表明,这种基于人类抗体的鸡尾酒疗法具备广谱中和能力,为开发通用型抗蛇毒血清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Glanville博士团队正计划开展更大规模的动物实验,并逐步推进到野外应用阶段。他们的终极目标是研制出一款适用于所有眼镜蛇科毒蛇的抗蛇毒血清,甚至进一步拓展至蝰蛇类毒蛇,最终实现“一剂通杀”的全谱抗蛇毒疗法。
如果成功,这种新型血清不仅能大幅降低毒蛇咬伤的致死率,还将极大缓解资源匮乏地区的医疗压力,特别是在非洲、南亚等毒蛇分布密集、医疗条件落后的区域。
03
Tim Friede的故事或许充满争议,他的行为并不值得效仿,但他所做出的牺牲与坚持,确实为科学研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价值。正是因为他多年来的亲身试验,科学家得以获得前所未有的免疫样本,从而推动抗蛇毒疗法迈向新的高度。
正如研究团队所说:“我们不是在复制Friede的做法,而是借助他的独特免疫信息,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它的人。”
在这个人与自然不断碰撞的时代,毒蛇带来的威胁不会消失,但我们终于看到了一条更具希望的出路——用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去战胜自然界最古老的杀手之一。
参考^Glanville, Jacob, et al. "Snake venom protection by a cocktail of varespladib and broadly neutralizing human antibodies." Cell (2025).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前几年新冠刚大规模爆发时,有些人没熬过去,但也有很多人康复了,靠的就是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来清除新冠病毒。那有一些公司就直接用康复病人的血液来筛选有用的抗体,再大规模制备其中比较好的作为特效药。
除了这种方法,最通用的方法,还是用特定的病毒或者题目中的蛇毒,低剂量打动物,形成免疫力后,再来筛选到合适抗体,大规模制备,成药。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两性话题 最新文章
如何每天只睡6小时,还保持一整天都精力充沛
什么是真正的中医?
为什么中日协和医院事件国内没有一家正经媒
人得大病前有哪些征兆?
怎样增加深度睡眠时间?
那些捐精的人是怎么舍得让自己的孩子流落天
怎么理解李玲说的免费医疗,反而会降低医疗
在古代,要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女主」?
肿瘤长什么样?会有很多血管缠绕在周围吗?
曾经相信张文宏医生的人现在有没有后悔?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5-05-05 19:28:53  更:2025-05-06 09:59:26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