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两性话题 -> 研究显示人类在 55 岁至 60 岁时大脑整体功能才达到巅峰,怎样看待这一研究结果? -> 正文阅读 |
|
[两性话题]研究显示人类在 55 岁至 60 岁时大脑整体功能才达到巅峰,怎样看待这一研究结果?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不少人三四十岁就开始把“老了,记性不好”这句话挂在嘴边。澳大利亚一项研究显示,人类在55岁至60岁时大脑整体功能才达到巅峰,在处理复杂任务以及职场中担… |
标题党。原文章说的不是55-60岁大脑整体功能达到顶峰!而是人在55-60岁的认知人格功能指数(Cognitive-Personality Functioning Index,CPFI)在55-60岁最高,这个指数背后是16个特质的加权,是人的情商,智力,人格,甚至赚钱能力等的综合衡量。 而题目中所谓的“大脑功能”只是认知人格功能指数(CPFI)的一小部分而已;另外,作者选取的跟大脑有关的四个特质,也根本无法代表大脑的整体功能。 所以,不存在研究显示人类在 55 岁至 60 岁时大脑整体功能才达到巅峰这一研究结果! 文章如下,是中科院2区的杂志,还可以。 |
![]() |
文章信息:Humans peak in midlife: A combined cognitive and personality trait perspective 这个文章关键的结论就是下面这张图,文章找出了十六个衡量大脑功能的特质,然后加权平均后,算出了一个 总得分(文章里把这个综合指数叫做 Cognitive-Personality Function Index,认知人格功能指数),就是下图的纵轴CPFI;横州是年龄。 结果显示:60岁的人脑得分最高,所以就有了题目里所谓的55 岁至 60 岁时大脑整体功能才达到巅峰,但其实是认知人格功能指数最高。 |
![]() |
加权后最终指数随年龄变化 至于这个结果是否可靠,我觉得这个存在一些主观性,主要取决于我们如何选择16个特质来给大脑打分。我们来看看作者选取了什么哪些,并且这些特质是如何随年龄变化的。 这16个特质包括(括号里写了英语,是为了跟下文中图片上的图例对应): 1.大脑的推理能力(reasoning),下图红虚线,这个越年轻越有优势,18–20岁最高,随后随年龄普遍下降。 2.所掌握的词汇和知识(vocabulary/knowledge),下图紫色线,大概65岁知识储备最高。 3.记忆力(memory),下图点线,也是越年轻越好。 4.信息处理的速度(processing speed)、下图绿线,同样越年轻越好,这个很好理解。 总之这四项都是跟大脑有关,然后图中的WCAC是这四项的加权,综合反映了大脑的能力,至于能不能只用这四项就能评估大脑的整体能力,我觉得不能,因为大脑的想象力,注意力,以及大脑思维的切换等等都没有得到体现。 |
![]() |
大脑相关的四个特质 然后再看看性格方面的特质,对应的变化曲线在下图。 5.性格上的外向性(extraversion,E)、下图的点线E,越年轻越外向,越有冲劲。 6.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ES)、下图的绿色虚线ES,年纪越大,情绪越稳定,这也很好理解,75岁峰值——最稳定,已经宠辱不惊了。 7. 富有创造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O)、下图的紫色虚线O,大概35岁峰值。 8.亲和性(agreeableness)、下图的橙色点虚线A,人在中年40-50岁最具有亲和性,已经是职场上老油条了,见谁都笑嘻嘻是么... 9.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下图的红色点虚线C,大概在55-60岁达到峰值,可能这时候人的职位也上去了,孩子也成家了,这时候对工作上的用心程度更高吧,责任心强。 |
![]() |
性格上的外向性(extraversion,E)、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ES)、富有创造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O)、亲和性(agreeableness,A)、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C)、 10、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下图的黑线,40岁的时候达到峰值,职场老油条了,情商高。 11. 金融素养(financial literacy),下图的蓝色虚线,说白了就是自己的赚钱能力,大概在65岁最高;让我想起了老股民。 12. 道德(moral reasoning),下图的绿色虚线,这个也是年龄越大,特质得分越高。 13、抵抗沉没成本偏误(resistance to sunk-cost bias)、下图的紫色虚线,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你去看了个电影,看了20分钟,发现电影很烂,如果你即使止损离场,去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这个特质就高;反之,如果你硬着头皮把这个烂电影看完,这个特质得分就低。这个特质也是年龄越大,越高。 |
![]() |
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金融素养(financial literacy),道德(moral reasoning),抵抗沉没成本偏误(resistance to sunk-cost bias) 14、认知灵活性(cognitive flexibility),下图的黑线年龄越小值越高。 15、共情能力(cognitive empathy),下图的蓝色色虚线,25岁达到峰值。 16、认知需求(need for cognition),下图的绿色虚线,年龄越小值越高。 |
![]() |
认知灵活性(cognitive flexibility),共情能力(cognitive empathy),认知需求(need for cognition) 总之,这篇《Intelligence》的文章是通过加权平均16个特质得出了人的认知人格综合指数在55–60岁最高,并没有宣称大脑功能在55–60岁达巅峰。那这个指数背后反应的是人的知识储备 + 情绪稳定 + 责任心 + 道德 + 赚钱能力 + 抗沉没成本 +共情能力等综合实力最强,原文写到: higher values reflecting stronger overall function across combined domains. 也许这样的综合能力会在需要复杂判断的工作和综合性的任务上更占优。至于大脑的功能基本还是在20-25岁的时候功能更强(参看图3)。 最后,原文奉上: Humans peak in midlife: A combined cognitive and personality trait perspectivepdf.sciencedirectassets.com/272071/1-s2.0-S0160289625X00064/1-s2.0-S0160289625000649/main.pdf?X-Amz-Security-Token=IQoJb3JpZ2luX2VjEPz%2F%2F%2F%2F%2F%2F%2F%2F%2F%2FwEaCXVzLWVhc3QtMSJGMEQCIDcl2eFQgN99ivt9lEeMhoqH7xYJ14YfbBA%2B5zpcLxfFAiBqL%2Bl%2Fp%2F8Sn96QtPaHl63NIxeys72lIqJXBxJKR07pNCq8BQik%2F%2F%2F%2F%2F%2F%2F%2F%2F%2F8BEAUaDDA1OTAwMzU0Njg2NSIMt2HueZ52omnb7aKxKpAFRJ3LncGpa2FbrAQHdjNCs3Gazlyg4IV36I2G4vgOzLEra39%2BD9Slt9oo3VaCTivREZJvhjMNZzHR1z99z1boLtJPy7pS8tSoC%2BC9rncrlAq2dUnJddxtNTJS7gfQRZqa3DD9PuqMCMKMy7DZhxHr1hID3quD8I06JFgPQ2ffy8QPisyulPnd4%2BdaeIqLcBPoKu6jsjDy87f8EV5N%2B%2Blba0iAqqaSZ%2F4wKk5BwVa0fgz7Hbcr3f9SPighyLoJRR%2FAZGkPUKD7CY37n4HuyZjN0v9D5LyENDLezTdCoioiSavIsv77QXpXDChEyuqxeNNHYWHBmyBKkMIJFj3a8jyumqhgdnVAYzYQb%2B%2BbFb1ZdcJyjyNNhg4Nl3nDjtBiRqnCsyB0hV419PM4CIPZZGAWMzL6iykLjQMFw0uCtqQfPUxjf4jB3SVRTs86v4AxBVLsI7oQr6qWhhMbEMRmBUiwl6LD80klriOKLBSPf69aUtVq29B55dQ%2BctrbYvXDQ8SZM6f4%2BtXQ77SHrCjTznZlCApgA7HK1YxLUjDw9PMR5cYSn%2FVM%2BQLckibBdWFpZvNvHmCScTPcBE0agxc725jQHiOzraWDzD1WAuwbhAGV2AWa8H3mSFXz6Cn%2BuaS1RzO2H9SThIsZ0D5aAmkJnLFmQWqKKOkROybKJ5ITP96FlESW22SKdCpFKjwPmJGtMoTiKq2hvQpwejPpqk7H5weOKN9pUwXhcn%2BXvlnKlaAzjtmXPfbUvOq8JE4GX6eRz2e%2Bi9D0tqHv1RHHtBaik7MQwgy6B74AaVpnSF0AOqeEJNTKKuGMe%2FhFM0C76EQrAIfFaKQxkuJxTtbU7zqEKMG1XFhsgNW5BySiuo4BCnUXvjcwtMnIxwY6sgG%2FZa2gbxAfYKmCNh6jkx6dDfyr%2B8q7Gt8Frt858wtsdPI4H1PoFeXiXhqCrmx4%2FJyGmvaHkCP5so6%2BPYw5ckL%2B%2FnPwjL6fS0R2laACIcVqFGB%2BEnnib%2B%2FP9gd6iGbhKt2APsCfPDsftHK31yuyqR44lMHzLIn9Nk%2Fx8RjWqTAKXAPDeZH5muXDhhcbIrrtJWVaQ9xd5YmkR3DMuBK2ZOMqExoHFk8T66TgSA0UMV0FKSV3&X-Amz-Algorithm=AWS4-HMAC-SHA256&X-Amz-Date=20251017T122353Z&X-Amz-SignedHeaders=host&X-Amz-Expires=300&X-Amz-Credential=ASIAQ3PHCVTYUFMFEFVE%2F20251017%2Fus-east-1%2Fs3%2Faws4_request&X-Amz-Signature=50253666f674564f0b7300717a53a96aa54ea277a4649ae176b680eba39a8d7f&hash=7d30824356c57d64a175bbe11891af543ab62ce4f57410abdbe91816bb8f75cb&host=68042c943591013ac2b2430a89b270f6af2c76d8dfd086a07176afe7c76c2c61&pii=S0160289625000649&tid=spdf-e133d510-7c23-4060-a9f1-df538143832f&sid=d8573b3b2db0574ac85a6af0904f7c303005gxrqa&type=client&tsoh=d3d3LnNjaWVuY2VkaXJlY3QuY29t&rh=d3d3LnNjaWVuY2VkaXJlY3QuY29t&ua=10145a5d000907505252&rr=98ffc5116c224e41&cc=us 好了,写到这里,欢迎留言讨论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不是那样。 相关论文 https://doi.org/10.1016/j.intell.2025.101961 没有声称他们测量的是“大脑整体功能”,该文章大谈“晶体智力”与“人格特质”,假设“尽管流体智力相对较早达到峰值,整合其他相关维度将揭示一个发生在成年期后期的复合峰值”——射好了箭,再去画“认知-人格功能指数”的靶子。 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那种科技新闻。 |
![]() |
该文章给出了关于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辅助技术的声明: 在准备这项工作的过程中,第一作者使用了 ChatGPT、Gemini 和 Perplexity 来帮助生成 R 脚本,并建议更优和简洁的写作。使用这些工具/服务后,第一作者根据需要进行审阅和编辑,并对出版物的内容负全部责任。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让 ChatGPT 谈谈这文章是不是先射箭后画靶。 谈论人脑功能,你需要具体能力具体分析,还要考虑个体差异。在 18 岁到 35 岁间,人可能感觉自己的一些能力在相对稳定地增长。 一些实验显示,人脑的一部分功能在成年前达到顶峰、转而下降,一部分功能在 25 岁到 35 岁达到顶峰、转而下降,一部分能力在 40 岁以后达到顶峰;人在一些实验中的巅峰表现出现的年龄随时间流逝而延后,可能反映人群的健康状况改善、寿命延长之类因素造成的影响。 可以看看 2015 年发表的较大规模研究[1]: |
![]() |
|
![]() |
|
![]() |
|
![]() |
参考 1 引用的一些小样本实验显示,人针对名字和倒置面孔的短期记忆在 22 岁左右达到顶峰,人针对一般面孔的短期记忆和数量辨别在 30 岁左右达到顶峰。一些学者爱用的“流体智力、晶体智力”模型在这类实验中缺乏解释力。根据参考 1 提供的一些图片和其他采用不同方法的研究[2],人在相关实验测定的一些能力上的总体最佳表现可能出现在 35 岁左右,在 45 岁以后较为明显地下降,50 到 55 岁后下降更快。65 岁以上的人的智力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人脑的一部分功能会在衰老过程中减弱,另一些功能可以长期维持较高水平或在相当老的时候达到峰值,某些功能在不出现退行性疾病时不会明显减退。 例如,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的 Jo?o Veríssimo 博士和美国乔治城大学的 Michael Ullman 博士领导的团队研究了 700 多名 58 岁至 98 岁的中年人与老年人,利用计算机考察他们在三个方面的注意力:响应传入信息的反应速度,将注意力转移到特定位置的定向能力,执行控制——忽略干扰并专注于手头任务的能力。数据根据性别、教育程度、视觉能力等因素进行调整。结果显示,总体而言,年龄增长与反应速度变慢、对传入信息的警觉性下降有关,但是注意力定向能力从中年到老年稳步提高,执行控制能力在 75 岁到 79 岁达到峰值然后下降[3]。98 岁的人在忽略干扰方面的表现不比 58 岁的人差。Ullman 表示,人们普遍认为注意力和执行功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但他们这项大型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些能力的关键要素实际上会在衰老过程中得到改善,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在一生中反复练习这些技能。目前还不知道针对这些技能进行更多训练能否帮助防止衰老过程中的整体认知能力下降。参考^Hartshorne JK, Germine LT. When does cognitive functioning peak? The asynchronous rise and fall of different cognitive abilities across the life span. Psychol Sci. 2015 Apr;26(4):433-43. doi: 10.1177/0956797614567339. Epub 2015 Mar 13. PMID: 25770099; PMCID: PMC4441622.^A. Strittmatter, U. Sunde, D. Zegners, Life cycle patterns of cognitive performance over the long ru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7 (44) 27255-27261, https://doi.org/10.1073/pnas.2006653117 (2020).^Veríssimo J, Verhaeghen P, Goldman N, Weinstein M, Ullman MT. Evidence that ageing yields improvements as well as declines across attention and executive functions. Nat Hum Behav. 2022 Jan;6(1):97-110. doi: 10.1038/s41562-021-01169-7. Epub 2021 Aug 19. Erratum in: Nat Hum Behav. 2021 Aug 27;: PMID: 34413509.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这是老年政客们资助的研究吧。。 知识储备、责任心和金融素养均在65岁时达到高点;情绪稳定性和道德推理能力在75岁时最强;80岁时,可以理性放弃不利选择的能力达到顶峰。 只有政客才害怕退休。 企业家就算老了,只要股权还在手里,还是能左右企业。 政客退了就退了,前后差别巨大。 |
选择性增强与衰退并存,是符合我的主观感受的。 传统研究的,是流体智力,就是反应速度、短期记忆的智力。这个研究,纳入了晶体智力,就是知识储备、道德推理、责任心、情绪稳定性,这些更广泛维度。这种全维度评估,确实修正了单一指标的片面性,证明大脑功能的衰退不是线性,和我60多岁的感受一致。 神经元数量从出生开始,每年减少大概0.1%,同时,大脑也会保留更高效的突触连接,形成认知高速公路。可能是我多年打坐数息的原因,我并没有感觉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明显衰减。 ?这个研究表明,中年人大脑默认网络的连接效率提升,前额叶与边缘系统的调节通路更成熟,有助于情绪管理和复杂决策,这也符合我的经验。 ?40-60岁大脑能量代谢出现代偿性超代谢。-正念冥想的8周训练,可降低皮质醇水平12-15%,改善杏仁核与前额叶的调节效率。总算有了科学依据。 最美夕阳红,温馨又从容。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新闻就是要起一个夸张博眼球带着争议的标题。 真正真实的,有用的信息,需要读者自己筛选。 他们发现,整体而言,人的推理能力、记忆广度、信息处理速度、认知灵活性、认知需求以及外向性均在18岁时达到高峰;共情能力在25岁时达到高峰;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在35岁时最强;情商在40岁时最高;对他人的态度在50岁时最好;知识储备、责任心和金融素养均在65岁时达到高点;情绪稳定性和道德推理能力在75岁时最强;80岁时,可以理性放弃不利选择的能力达到顶峰。 别的不说,18岁,对应我国就是绝大部分人高考时候,这时候是智力的巅峰,一点没错。 |
![]() |
|
其实人类大脑和电脑芯片很类似,保质期很长,一般而言,是身体出问题了,供能不足,才导致芯片缩肛了……张益唐58岁才功成名就,大概是他长年当力工的经历让他保持了身体健康状态…… |
以前说晚婚晚育利国利民 说的是女性30岁身体才刚刚发育完全 这会儿生对母子都好 后来又出现个概念叫高领产妇 说的是女性30岁之后生产 孩子容易畸形母亲容易难产 看到没有? 主打的就是一个灵活 灵活成年,灵活生产,灵活就业… 灵活大脑 下一步会不会是灵活身体? 五十岁才长成,六十岁才达到巅峰 得了,不仅退休退不成 公交估计都不免费了 |
知乎关于知识的热榜,大部分是透着点小鸡贼的标题党: 比如:“到达巅峰”约等于“难以继续增长,开始衰退”。 你把原标题换成“研究显示人类在 55 岁至 60 岁时大脑整体功能开始衰退”, 这玩意不是常识吗还用研究? 在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了好几千年了好吧: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语出《论语·为政》)
不,这里面一定藏着什么猫腻,那我们具体先看一下新闻稿件。 【新闻稿写道:】研究人员把这些记录标准化后写入统一量表,从而得以进行直接比较,并描绘出每项特质在人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演变情况。 他们发现,整体而言,人的推理能力、记忆广度、信息处理速度、认知灵活性、认知需求以及外向性均在18岁时达到高峰;共情能力在25岁时达到高峰;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在35岁时最强;情商在40岁时最高;对他人的态度在50岁时最好;知识储备、责任心和金融素养均在65岁时达到高点;情绪稳定性和道德推理能力在75岁时最强;80岁时,可以理性放弃不利选择的能力达到顶峰。 [嗯,我们一起想想琢磨琢磨] 第一类指标: 推理能力、记忆广度、信息处理速度、认知灵活性、认知需求以及外向性。其实就是学习的能力,在高考那年(大部分人18岁左右),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背得了唐诗,记得住定理。几年后,就变成了“眼神清澈的大学生”。 学习的可塑性在急速的衰退。 第二类指标: “共情能力”(25岁),这时候工作了几年,或者在读研被锤了几年,这时候特别能听得懂人话。是谈恋爱,做销售的黄金时期。你看卖房子的中介和卖车,直播的大部分是这个年龄段。之后被职场上或者学术领域被锤的心似顽石了。 第三类指标:“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 (35岁),传说中道格拉斯·亚当斯有科技第三定律:“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我35岁之后每次看到人形机器人都觉得有点逆天,我家娃看到倒是特别兴奋。 第四类指标: “情商”(40岁),会聊天了。学会“捧哏”了,出差到哪儿都能“接的上话”,“油腻了”“爹味了”,“开始扯各种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游戏文化,一副标准的小登模样” 第五类指标: “对他人的态度”(50岁),“五十而知天命”,可能感知到这个世界终归要交给别人了。第六类指标:“知识储备、责任心和金融素养” (65),老爹的年纪。“六十而耳顺”,看啥都明白了。其他指标:“情绪稳定性和道德推理能力在75岁时最强;80岁时,可以理性放弃不利选择的能力达到顶峰。 ” 老了,懒得动了。 这些描述都没毛病啊,但是这么复杂的指标体系怎么研究啊?难道是个综述? 果断打开文章原文(开源的文献) Humans peak in midlife: A combined cognitive and personality trait perspectivepdf.sciencedirectassets.com/272071/1-s2.0-S0160289625X00064/1-s2.0-S0160289625000649/main.pdf?X-Amz-Security-Token=IQoJb3JpZ2luX2VjEB4aCXVzLWVhc3QtMSJIMEYCIQCmuAt2gxSqsN%2Bt%2Fw3ruXv7v83u4iMbh%2FGqwT61VvfLQQIhAJbIyHXIpoGG3I9pKfCV4Cj2eBsnBNRKmPyzyvJdEPdmKrsFCMf%2F%2F%2F%2F%2F%2F%2F%2F%2F%2FwEQBRoMMDU5MDAzNTQ2ODY1IgyH2ogUfLH6EQgJc7cqjwU24ID3uoE%2BEHXbvSt7SXlV4lSji6u%2BPrRTRrUuSK%2Fo%2FTOLrJe7HfRemW686Gy4fCQVc98l0KCQTeoqn9g%2B%2BahMyFjDtYxU7B2e3bx6gcsvcii4hRXVD8qZCJfAENIqAUeu65x3xk07PIfwih2jByFgDwgYF%2BeYOYsn2NNR1VL8f9baDKSfggWXNb7JblnsM98hPoKFh1Trivpr4DQ4vYAO2wDhJ45YgkddUKNWjmoyCrdGgqMhqng2Cb4bkpqPvrfHtN8OWd35RIvJgpWkKRrGjz8J6wnDhWX5qrhAJU%2FW3chaS6NfahRok%2BSNkHo5nyUsXbOs1nxljHlIjgi3wLo%2F7XgMtCMUSKfL%2Bv6D98tlNh77DOLdqU4uV1fiXrx4xzojngEAe6sjhEf6VyTHU%2BSfysFKuv57pfwbhsGAqx6DWZWD4BN2euNnLNLDCHEuYlCx%2Fe54LhffcVRqpHtrra0IwKmciG8sO9jXmlV0WakwKYpAZSSYvykflM7WF%2BPizHFkXnAOv0EIb38OSl7P1aOQBE6PL4JAWCDwJtRl5J3CHckIdyZTOFJKTWPMchqcigch0UnFKaSSC1mzURXuzHgvavKfM%2BNLC%2BYMzIzIS%2BSFKqRT3vb8c81KmAVfDvzSmjmhSipLOfTCHQpp5BFUv2G7UByCVz2hiA9Z2QKUX%2B73bF%2Fvzzr19ajQo36d8xNgrgIAT1cahmZ52YxWtPR%2FazC5OS1Z%2Fxag6yTQMwexfMkW2TrEoHeWu0WDmZ%2FKvJmfSlaPe3VIYD8pYCbkMRQQ4KmzwNROu%2FYJEDXdbFA0RR33RIQntpsnevhH6JzCLJ5fCVZbQYsoaLBZlg7k8WGz5yYNsV64iEnZhvJ8gKZigz1cMKSL0McGOrABclD7NnA%2B2gxg97a%2BJVmwdFCicLdQYyLgQ0IVl3%2FiliUbvjosFsfRDfi0h6qg4vvwpTTkp88n1xEcQpUrG8%2FaPgMJ4HqHEl9bnwjoNvOEfEmAuaZYc2MTmOiKauLHxnEDk2I5ccGoAmt0dxCGsajfDBcmHRnaBKS%2BBYueMujaQzNzb%2FTeu9OVYUG1ODvd0oCCzBUfykjLr1Fd2QqGESm%2FfzStYynJjGfmmu7mAtLW0eM%3D&X-Amz-Algorithm=AWS4-HMAC-SHA256&X-Amz-Date=20251018T222816Z&X-Amz-SignedHeaders=host&X-Amz-Expires=300&X-Amz-Credential=ASIAQ3PHCVTY7ZSYMK36%2F20251018%2Fus-east-1%2Fs3%2Faws4_request&X-Amz-Signature=ea18e311d5c8822de7fb636518cab1c64a3a86849c4a55c59bd0fa424209f5fe&hash=170bef91a444a525cfa6a8f6d2cc7e09a24b6e40a3a80c150155bcbde9e411a8&host=68042c943591013ac2b2430a89b270f6af2c76d8dfd086a07176afe7c76c2c61&pii=S0160289625000649&tid=spdf-d118a6a1-d1c0-4d61-aca0-b52371c96571&sid=634121e21bc0d149ad3af58411dc1f0b5bd7gxrqa&type=client&tsoh=d3d3LnNjaWVuY2VkaXJlY3QuY29t&rh=d3d3LnNjaWVuY2VkaXJlY3QuY29t&ua=190e5b585700515000&rr=990b77c45aab2f37&cc=cn 你看这文章的题目马上就能发现结论不对: “Humans peak in midlife: A combined cognitive and personality trait perspective” “人类在中年达到顶峰:认知和人格特质的结合视角” 【然后新闻报道标题里特喵的写的啥!这就是“不要断章取义”的终极奥义啊】 蒜鸟,新闻学魅力,见惯不惊了,心平气和看看文章吧: |
![]() |
找到第一部分的最后:
本研究旨在对广为人知和一些鲜为人知的个体差异维度进行综述,涵盖认知能力和人格特质,并使用通用度量标准绘制其随年龄变化的轨迹,以实现直接比较。此外,还开发了这些维度的加权组合,并绘制了其在成年期的曲线,以估计人类整体认知 - 人格功能达到巅峰的年龄。假设尽管流体智力在相对早期达到峰值,但其他相关维度的整合会揭示出成年期后期出现的综合峰值。接下来,我们将概述指导候选维度纳入加权综合指数选择的概念框架。随后是详细部分,定义了保留用于分析的每个个体差异维度,回顾了它们与重要生活结果的相关性,并总结了其在成年期随年龄变化的轨迹的证据。最后,我们以一个专门的部分结束,描述了几个理论上相关但最终被排除的维度。维度,以及省略它们的理由。(机翻) 我勒个孟德尔啊,还真的是综述。 然后全篇都是论文引用,作者自己手绘了3张图。 |
![]() |
图一: 年龄和认知能力(A),个性(B)之间的关系(中间窄窄的) |
![]() |
图二,认知和性格的个体差异在不同年龄的变化(指标好多,看不懂思密达) |
![]() |
图三,作者创(xia)新(bian)了指数和算法来综合考虑各种指标(右) 在综述的最后,作者攒综合指标来简化这个问题: 图三左,传统认知,三十岁和六十岁两个小高峰,四十岁的人群有个认知下降。 图三右,考虑更多因素,六十岁才单个小高峰开始下降;【这里是新闻标题的来源】,三十到五十岁都是认知壮年。 看起来,这个作者想描述是考虑到更多的指标后:传统指标40岁的下降不一定准确,人在40岁还在缓慢上升,这更加符合(中年人是牛马的主力)普遍规律。这也符合了作者的题目:“人类在中年达到顶峰:认知和人格特质的结合视角”。 | [以下是简单评论区:] | | | 如果这个指标是正确的,就显得大厂们35岁裁员的决定非常煞笔。 | 只考虑的简单指标,忽视了沟通能力增强和责任心更加稳定的关键指标。 | 我勒个达尔文啊! | 这么看,我这只40岁的失业壮年找不到槽只能在知乎码字还没啥人点赞的牛马竟然还有救? | | 但是我真的感觉自己思维在变慢啊。 |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认知科学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 | 好了,今日新闻学魅力时刻结束了 | | | | | | 吗? 联想到最近读了另外一篇衰老领域的Nature文章,也和60岁这个档口有关,非常有趣 Nature | 转录与基因组双重视角解析人脑衰老的分子轨迹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QyNjY1MQ==&mid=2652840096&idx=1&sn=ef147c603127cf153aa8710f96bc9a06&chksm=8514e6d1426451f09440eff3d693c1e0f8eb1b42314adc533f4322644cd3b3928a6c204f0fea&scene=27 |
![]() |
这文章投稿后被修改了两年才发出来 一、研究背景 1.研究问题: 人类大脑衰老过程中单细胞转录组和基因组的动态变化机制尚不明确,尤其是细胞类型特异性变化如何影响认知功能衰退。 2.研究难点: 传统批量测序技术无法解析细胞异质性,且衰老相关突变与转录调控的关联机制复杂。 3.相关工作: 既往研究通过批量RNA-seq发现线粒体功能、神经元活动等通路在衰老大脑中失调,但单细胞水平的变化仍待探索 二、研究方法 采用多组学整合分析:单核RNA测序(snRNA-seq)、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scWGS)和空间转录组(MERFISH)。通过19名婴儿至百岁老人的前额叶皮层样本,系统解析转录组和基因组衰老特征。 三、实验设计 1.样本策略: 19名神经正常捐赠者的新鲜冷冻前额叶皮层组织,年龄跨度0.4-104岁 |
![]() |
2.技术组合: 液滴法snRNA-seq(367,317个核)、PTA扩增scWGS(100个神经元)、MERFISH空间验证; |
![]() |
3.分析流程: Seurat聚类鉴定31种细胞类型,SCAN2算法检测体细胞突变,GO分析功能通路。 |
![]() |
四、结果与分析 1.转录组变化: - 婴儿特异性神经元高表达神经发育基因(如SLIT3/ROBO1),老年期核糖体/代谢基因普遍下调; -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比例随年龄下降,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增加。 |
![]() |
2.基因组特征: - 发现两种年龄相关突变特征:A1(T>C主导,与转录正相关)和A2(C>T主导,富集于转录沉默区域) - 神经元sSNV年积累率15.1个,A1占比80%(12.1个/年)。 |
![]() |
3.关键关联: - 短管家基因(如HSPA8/TUBA1A)在衰老中表达下降且突变率高,神经元特异性长基因保持稳定; - MERFISH验证核糖体蛋白基因在老年神经元中表达降低(P<0.05)。 |
![]() |
五、总体结论 衰老大脑呈现细胞类型特异性转录重编程:管家功能基因普遍下调伴随体细胞突变积累,而神经元身份基因维持稳定。A1/A2突变特征揭示了转录依赖和非依赖的DNA损伤机制,为理解衰老相关神经退行疾病提供分子基础。 六、论文评价 1.优点与创新: - 首次在单细胞水平建立人类大脑衰老的转录组-基因组关联图谱; - 发现基因长度与表达维持的负相关性,提出拓扑异构酶保护长基因的新机制。 2.不足与反思: - 样本量较小(n=19),尤其婴儿组仅2例; - 未解析突变如何直接导致转录下调(如表观遗传修饰); - 空间转录组验证仅覆盖70个基因,需扩展panel。 有没有感觉太硬核了,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 大白话是: 脑子拆成一个一个细胞的看,人变老的过程中,大脑里神经元细胞数量没变,但是细胞里面干苦力的“看家基因”(相比神经细胞里“专业基因”)表达下降了。 因为这些干苦力的“牛马基因”,常年累月的表达,积累了过多的DNA突变,大脑失去了修复这些基因中突变的能力。 |
![]() |
SNV指DNA上突变的数量,年轻人修补这些突变的能力强,老了就修不过来了。 看起来,60岁左右神经元细胞里面的DNA突变会有个小高峰,(注意有几个点偏离的斜着的线,而且突变个数偏高)。至于这个偏离是否有科研和临床意义。目前还不知道,人类刚刚拿到这个数据,怎么诠释和验证还是未知的。 这个问题可是切身利益的。毕竟等到我等六十的时候, 目测是退休不了,正是拼搏奋斗的年纪。 所以这方面的知识啊,咱们一起继续学,继续看哈。 以后看到好玩的再补充。。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那就取消退休,没到死人脑都不是最发达的时候,我觉得是这样的,请大力推广并积极执行,我强力支持取消退休 |
这么搞笑的吗? 不知道哪个大聪明研究的? 大脑的思维巅峰是二十左右。逻辑巅峰是三十左右。之后,都开始下降。主要看智慧能不能开发出来。 智慧开发出来,中年开始,就会形成新的模式。超过之前。 没智慧,就会成为Npc,重复老套路 |
现在是21世纪,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事迹,科学前所未有的快,所以我们不要固守过往的经验,重新认识我们的大脑,大脑师设计的最最精密和完美的器官们重新认识了我们的大脑之后更美好的世界先生的美丽新世界寓言不会实现,我希望 |
澳大利亚总理现在62岁,而文中知识储备、责任心和金融素养均在65岁时达到高点。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那为什么职场卡年龄? |
过几年发现研究错了,60-65岁才是巅峰。 再过几年发现又错了,65-70岁才是巅峰。 |
莫非给正是闯的年纪找到了理论依据? |
巅峰也要看,你是做什么工作,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在那个年龄是有很大区别的!这样的结论不适合当今社会,这样子的话,退休年龄还可以延迟!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人类的综合心理功能(CPFI)在55至60岁间达到最高水平,这一阶段的人在认知、情绪、人际与判断力等多维度表现最为成熟”这样描述可能稍稍准确一点, 快速浏览了一下文章,大概是这项研究整合了16个心理学特质,包括智力、情绪智力、道德推理、责任心、金融素养、共情力等,然后研究者把这些不同维度的年龄变化统一扔进一个模型。结果发现:1.记忆、反应速度、推理能力等“流体智力”确实在二十多岁最强,之后逐渐下降; 2.但像词汇量、知识储备、财务判断、情绪管理、道德推理、抗偏见决策等能力会一路上升; 3.最后把这些特质综合起来,人类整体的心理功能反而在55到60岁之间最成熟。 然后得出结论:人在中年后期会呈现出最全面、最成熟的状态。 这个发现很好地呼应了古人的智慧——“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二三十岁,我们拥有的是速度和记忆,到了五六十岁,我们积累了经验、耐性、情绪稳定与社会智慧。研究显示,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在中年达到高峰;财务素养在65岁左右最好;道德推理、共情力、情绪智力在中年后仍保持上升趋势。这些心理特质,正是一个人成熟、稳重、可靠的底气。 所以以后不要三十岁一到就开始感叹“老了”,其实那只是外壳在变,而智慧的内核正在生长。Gignac教授在论文结语中说:“人生的高峰不在青春,而在中年后期,人类的功能整合度达到最优。”这意味着,到了五十多岁,我们的大脑可能不如二十岁灵敏,但整个人的判断力、社会理解力、道德感、耐心与抗压能力都在巅峰。 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顶尖的企业家、领导人、科学家往往在四五十岁之后才迎来突破。比如乔布斯在50岁发布iPhone,村上春树40岁后才写出代表作,莫言57岁拿了诺奖。这个过程或许只是将容颜换成了智慧(保持终生学习)。 也许脑子没年轻时快了,但你的人,正越来越好用。人生的巅峰不一定是神经元最活跃的时候,而是我们终于能把知识、情绪、道德与理解都握在一只温柔而坚定的手里。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这样的话,我将不惧怕衰老了 |
利好延迟退休 |
不应该是70-75岁吗? 研究员有没有大局观?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