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两性话题 -> 老人误饮钓鱼饵料「增香酒」中毒,医生每日用一斤白酒为其解毒,白酒解毒是什么原理? -> 正文阅读 |
|
[两性话题]老人误饮钓鱼饵料「增香酒」中毒,医生每日用一斤白酒为其解毒,白酒解毒是什么原理?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近日,河南省中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位68岁的收废品大爷,只因误饮了收来的散装“酒”,遭遇了严重的甲醇和乙二醇混合中毒,入院时生命垂危。 由于特效解毒药在… |
以真酒解假酒,在我国基层医院用了几十年的妙招了。 这里面的道理还挺简单。 假酒中的甲醇,它自身是无毒的。 进入血液后,在肝脏经醇脱氢酶(ADH)转化成甲醛,并进一步由ADH转化成甲酸。 人类代谢甲酸的能力非常差,而甲酸又是一种致癌物,可以抑制细胞呼吸,让组织缺氧。 |
![]() |
甲醇无害,但它代谢的甲酸有害。 医生在解救药物中毒时,无外乎两种手段。 一是促进排泄,二是减少吸收,但甲醇中毒的急救方案,走出了第三条路。 一方面,甲醇在胃肠中的吸收非常迅速,等到人产生症状进了医院,洗胃灌肠已经意义不大了。 |
![]() |
另外一方面,甲醇代谢的甲酸,能够在体内广泛分布,而不是局限于某个器官,所以想定向清除,难度也很大。 那怎么办? 前面说了,甲醇对人无毒,有毒的是它经ADH转化为的甲酸。 真正的酒精,乙醇,也是通过ADH转化成乙酸。 而且,乙醇对ADH的亲和力是甲醇的20倍,转化效率是甲醇的5倍。 |
![]() |
有人一拍脑袋,那我放乙醇进体内,与甲醇竞争不就好了? 这种套路,被称作竞争性抑制(Competitive Inhibition)。 就像玩抢椅子的游戏,一群乙醇和一群甲醇共同抢名为ADH的椅子,本身乙醇就比甲醇能抢椅子。 在这个基础上,参加游戏的乙醇越多,理论上甲醇抢到的ADH就越少。 没抢到椅子的甲醇,继续进入体内循环,最终通过肺部和肾脏滚出体外。 |
![]() |
在国外,学者们通常建议用ADH竞争性抑制剂甲吡唑作为甲醇的解毒剂。 但是在上世纪,我国假酒横行,且甲吡唑不是每个基层医院都有。 加上爱喝假酒的人,普遍收入不是很高。 基层的医生发现,用廉价易得的乙醇,也就是真酒去解假酒,成本更低,效率也凑合,患者还能接受。 所以这个接地气的办法,就被流传至今。 在我国急性甲醇中毒中国急诊专家诊治共识(2024)中,还给出了明确的乙醇使用剂量与途径: |
![]() |
大爷中毒的另外一个物质,乙二醇,也靠ADH转化,也是这个道理。 假酒害人,医生们用真酒“解酒”。 但无论真酒假酒,出于健康的考虑,安全摄入量都是0。 能少喝就少喝吧~ 以上 参考内容: Jangjou A, Moqadas M, Mohsenian L, et al. Awareness raising and dealing with methanol poisoning based on effective strategies[J]. Environ Res, 2023, 228: 115886.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天津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急性甲醇中毒中国急诊专家诊治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4,33(09):1233-1241.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4.09.004 |
可怜的老人! 甲醇、乙二醇中毒非常可怕,一旦误饮过量,不死也得脱层皮。 这家伙是酒精(乙醇)↓,分子式 C2H6O,分子结构中的—OH 叫做羟基,是一种常见的极性基团。 |
![]() |
如果乙醇分子结构上再多出一个羟基,就会变成乙二醇↓,分子式 C2H6O2 |
![]() |
如果把乙醇分子减少一个碳原子,就会变成甲醇↓,分子式 CH3OH |
![]() |
以上说的乙醇、甲醇、乙二醇,在人体之外,都是各顶一片天,各有各的大用。甲醇主要用于生产甲醛,甲醛则可用来生产胶粘剂,或是用作涂料、纺织物及纸张等的处理剂; 乙醇更不用说,饮料、药瓶、香料、燃料,等等,很多场合都有它的身影; 乙二醇对大众要陌生一点,但用途也很广,主要用来合成聚酯,还可以用作防冻剂。它们要是被摄入人体,那就各有各的毒性。 其中,乙醇的毒性就不赘述了,大家都不陌生,在三者之中,毒性根本就不够看。相较之下,甲醇、乙二醇的毒性可就大了去了。 这三位进入身体的途径主要就是被饮下。 入口后,通过食道进入胃部,最后到小肠,大部分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然后,随着血液循环,在肝脏中特定酶的作用下,开启代谢之旅。 首先,他们都会与乙醇脱氢酶(ADH)结合(请注意这一点,后面还会提到)。 |
![]() |
乙醇脱氢酶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简称 ADH),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肝脏、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之中,是一种含锌金属酶。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乙醇脱氢酶是重要的代谢酶,在很多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后, 乙醇的代谢路径是: 先通过乙醇脱氢酶(ADH)转化为乙醛,再通过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最后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也有很少一部分酒精直接通过呼吸、汗液等直接排出)。 甲醇的代谢途径是: 先通过乙醇脱氢酶(ADH)催化甲醇氧化为甲醛,再通过甲醛脱氢酶(FDH)转化为甲酸,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乙二醇的代谢途径是: 进入血液后,约 20%-30% 通过尿液排出,剩余部分由肝脏代谢。先是被乙醇脱氢酶(ADH) 氧化成乙醇醛,乙醇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为乙醇酸,再被乙醇酸氧化酶氧化成乙醛酸,乙醛酸又被乳酸脱氢酶或乙醛酸氧化酶代谢为草酸,最终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乙醇、甲醇和乙二醇对身体的毒性,就在这个代谢过程中。 其中,乙醇(酒精)的危害可以看看这篇回答,这里就不赘述了,本回答重点说说甲醇和乙二醇。 |
![]() |
高铁站不许开封白酒带进站,男生 2 分钟喝完 8 两五粮液,这对身体有哪些危害?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124 赞同 · 50 评论 回答 甲醇的毒性主要来自于其氧化生成的甲酸。 甲酸会抑制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导致细胞缺氧和能量代谢障碍。若在体内大量蓄积,就会引发代谢性酸中毒,进而损伤心脏、肾脏等器官。同时,甲酸和甲醇代谢中间产物甲醛都可破坏视网膜细胞和视神经,导致视力模糊甚至失明,也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头痛、抽搐或昏迷。 对于甲醇:人口服剂量约为 100mg/kg 体重可中毒,经口摄入 0.3~1g/kg 可致死。 乙二醇的毒性主要来自于其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乙醇酸和草酸。 其中,乙醇酸是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原因。草酸就更怕,可与 Ca2?结合形成草酸盐结晶,沉积在身体的各组织中,造成组织损伤,同时导致低钙血症,引起癫痫、手足抽搐等症状[1]。 |
![]() |
草酸钙结晶显微图摄入超过 0.1ml/kg(95% 乙二醇溶液)后就会出现严重症状,其致死剂量为 1~2 ml/kg (约 1.5g/体重)[2]。 新闻报道中,老人误饮了含有甲醇和乙二醇的“增香酒”,遭遇了严重的甲醇和乙二醇混合中毒,就是受了甲酸、乙醇酸和草酸钙的毒害。 那么,这种甲醇和乙二醇造成的毒该怎么解呢? 前面我们提到了,甲醇、乙二醇开始在体内代谢时,都是先与乙醇脱氢酶(ADH)结合,然后才陆续产生了对身体的各种毒物。 所以,抑制它们与乙醇脱氢酶(ADH)的结合,防止或减少后续代谢产物的产生,就成了救治甲醇和乙二醇中毒的关键。 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 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就是甲吡唑。甲吡唑(C4H6N2)是一种有效的 ADH 抑制剂,也是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乙二醇中毒治疗的药物,但甲吡唑价格昂贵,国内也难以获得[3]。所以,本案例中的医院多方寻要,仍然没有获得。 |
![]() |
甲吡唑 |
![]() |
甲吡唑 所以,医院退而求其次, 只能改用第二种办法,那就是用酒精。 为什么酒精也行?这是因为:ADH 对乙醇的亲和力约是对乙二醇的 65 倍,也是对甲醇的 10 余倍。 所以,如果让病人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就可以让 ADH 优先和酒精结合,而减少与甲醇、乙二醇的结合,这就变相地抑制了 ADH 将甲醇、乙二醇氧化成对身体有毒害的物质的发生。 对于症状较轻的病人,代谢不了的甲醇和乙二醇就可以通过尿液方式慢慢排出;对于重症患者(如案例中的老人),则可给透析排毒创造操作空间。 这,就是医院为老人持续“服用”白酒的原因。 PS:虽然使用乙醇有一定效果,但还是会造成额外的肝毒性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同时,因为要维持所需的血清乙醇浓度,必须给予维持输注[4]。 参考^Ng PCY, Long BJ, Davis WT, et al. Toxic alcoho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n emergency medicine review [ J]. Intern Emerg Med, 2018, 13 ( 3 ): 375?383. DOI: 10. 1007 / s11739?018? 1799?9.^Van hee P, Neels H, De Doncker M, et al. Ethylene glycol poisoning: quintessential clinical toxicology; analytical conundrum[J]. Clin Chim Acta, 2013, 415: 107?108. DOI: 10. 1016 / j. cca. 2012. 10. 004.^Minhaj FS, Leonard JB. Evaluation of level of care for toxic alcohol ingestions receiving fomepizole[ J]. Am J Emerg Med, 2021,50: ·940· 中国医药 2024 年 6 月第 19 卷第 6 期 China Medicine, June 2024, Vol. 19, No. 6 795?796. DOI: 10. 1016 / j. ajem. 2021. 03. 016.^Judea?Pusta CT, Mu?iu G, Pa?calǎu AV,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the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n lethal acute intoxication with ethylene glycol. Case report[J]. Rom J Morphol Embryol, 2018, 59(3):965?969.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乙醇解各种杂醇中毒的大致原理,就是: 1,这些杂醇本身会被人体乙醇代谢酶系统代谢成一些毒性较大的东西,比如甲醇代谢成甲醛,乙二醇代谢成草酸等。 2,解毒的最佳机会就在他们被酶系统代谢前,不让他们进入代谢之前就通过血透或者利尿把它们囫囵个排出来。 3,不让他们进入代谢的最佳办法就是用大量乙醇把相关酶占满了。 4,与这些杂醇的危害相比,乙醇造成的危害轻得多并且可控。 |
乙醇亲和力更高,能把甲醇置换出来。 山西著名的假酒案(连汾酒都无辜躺枪好多年),村民在办喜事的时候买了散装酒,结果酒是甲醇勾兑的,上百人被送到医院,眼看着人死去,医生束手无策,最后就是听一个化工专家的建议,给患者大量饮酒或静脉输入乙醇,然后就再没死过一个。 这事儿就是我姥姥家朔州市发生的,1998年初春节时候。我当时两岁多点吧,啥也不知道,我爸妈大年初二到女方家过年亲历。 省委书记胡富国去现场指示:从现在起,一个人都不能死,再死一个,我和孙省长都辞职! 孙文盛的表情是这样的: |
![]() |
【多说两句假酒案】 某人从太化以购买化工原料的名义弄出来几吨工业甲醇,然后卖给酒贩子,酒贩子用它勾兑散装烧酒,在春节期间白酒需求量大的时候往农村销售,在零售环节谎称是汾阳杏花村汾酒厂的散酒。汾酒就此躺着中枪。 其实,别说是汾酒这种巴拿马金奖、第一次国宴指定酒(后来这俩名头都被某酱酒抢了,酱酒是巴拿马第三,1950年国宴它也没上桌),但凡是有点名气的大牌酒厂,你休想从车间里弄出来成吨的成品液,管理程序关就过不去,私人关系硬到一定程度才能给你灌一壶。 但是酒友们偏偏就相信汾酒厂在使用甲醇生产酒而且还堕落到拿去村里卖。如果你真的有办法弄来车间里的原浆,也不至于拉到三百公里外的村里去卖吧?不出汾阳市就被人抢购一空了。 人蠢真是没道理可讲。 |
我一直有个疑问,饵料有毒,钓鱼的时候鱼是把饵料吃进去了吧。那么问题来了,吃了有毒饵料的鱼肉有没有毒? |
钓鱼饵料有毒?用有毒的饵料钓鱼,那鱼和池塘都危险了! 据医生介绍,这位大爷在收废品时,鱼塘老板将装有液体的两个酒瓶作为添头送给了他,并说明里面是用来拌鱼饵料、吸引鱼群的“增香酒”。大爷闻着有酒味,便舍不得丢弃,回家后掺着自酿的枇杷酒喝了半斤左右。 原来不是“误食或误饮”而是舍不得扔、问着有酒味,估计觉得没毒就喝了,还喝了不少。 |
![]() |
1、饵料有毒 没事儿吃什么饵料?先看看说明书,可别从网上搜搜就相信网言了。“饵料能吃么?”结果两位答主的一个说可以,一个说不可以。 所以不要轻信网上的言论哦。 |
![]() |
2、增香酒 有一种香虎液就有类似作用,商品说明上写的很清楚,58度仅供钓鱼使用。不过这东西如果被大爷捡到看到58度估计还是舍不得扔。 香虎其实就是「乙基麦芽醇」,为常见来做为诱鱼添加物,同时也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具有很好的焦甜水果香,添加在食物或者鱼饵中后,能够很好地提味,并且效果持久。 |
![]() |
乙基麦芽醇,过量食用对人体可能造成危害,包括肝脏损伤、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长期过量摄入还可能对骨骼和关节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乙基麦芽醇的摄入量需要严格控制,它在食品中的含量是评价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3、这么有毒的东西,不仅在饵料中,还会经常添加到食品中 特纯乙基麦芽醇,可耐180℃高温,对食品增甜、增香具有显著效果,并有抑酸、抑苦、去腥、防腐等功效。 你在外面饭店吃的冻肉、冻鱼等,商家怕口感不如新鲜的,可能就会用这提香的东西,抑酸、抑苦、去腥。 |
![]() |
没事儿还是少在外面吃饭,自己买点原料加工吧! 另外,还有乙基麦芽酚,俗称一滴香,在不良餐馆中普遍使用;香味浓的各种面、米线中是否也有它的毒呢?(自己看着办吧) |
![]() |
食品安全,只能自己控制自己,毕竟为了利益,它们可从来不会管你的健康,吃不死就行。 @知乎美食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甲醇会代谢为甲酸,甲酸有毒,但是如果喝下乙醇,乙醇会优先代谢。这就跟一氧化碳中毒一样,一氧化碳会比氧气优先结合血红细胞,导致缺氧 |
没错,这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以毒攻毒”。 比如:第一天喝醉酒之后,第二天要继续补几口还魂酒,透一透。 酒精类中毒用酒解,即甲醇、乙二醇和乙醇的混合物中毒,就用毒性较低的乙醇来解。 原理是甲醇进入人体之后,被人体内的乙醇脱氢酶转化为甲醛,进而转化为甲酸。 甲酸如果不能被及时代谢,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比如失明,甚至死亡。 利用乙醇比甲醇优先分解的原理,可以暂缓甲醇的分解,降低甲酸的浓度,延长甲醇的代谢时间来解毒。 虽然,用乙醇解毒有效,但是用乙醇去解毒,说到底是两害取其轻。 因为乙醇的代谢物乙醛对人体依然是有害的 。最明显的是,肾功能出现衰竭的情况。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
细细想了想,是不是就是还魂酒的书面说法 |
杀菌 |
中 |
大脑:这把生死局~ 肝肾:明明是膀胱局~ 膀胱:???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