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情感天地 -> 现在的年轻人用社交软件究竟想得到什么? -> 正文阅读 |
|
[情感天地]现在的年轻人用社交软件究竟想得到什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等待时、无聊时、深夜失眠时我们都曾流连于社交软件,时间一点点地流逝在点赞、收藏中。那么,我们通过社交软件得到了什么呢?是紧绷的工作中的放松?还是空闲无… |
前段时间跟人讨论古早互联网时期的网友社交,大家都提到一个现在听起来特别复古,甚至很多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的词——“聊天室”。当年的聊天室,大概是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到现实距离遥远的“互联网上的朋友”,即网友。聊天室的兴起、发展与逐渐消退,已经成为互联网历史的一部分,如今的社交软件也逐渐成为互联网社交的主要方式。社交软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了“认识新朋友”这件事,即时交流的互动体验在工作、学习、日常通信中都变得不可或缺。 然而,看到这个问题,现在的年轻人用社交软件究竟想得到什么,我却忽然想到了,二十年前第一次接触聊天室的当时的年轻人,他们想得到的是什么——通过认识更多的不同的人,从而认识更大的世界。 具体而言,“认识更大的世界”,一方面是年轻人对新信息、新知识的功能性需求,另一方面是对新领域、不曾经历过的事物的探索性需求。这两大需求,同样也是通过在互联网上接触现实中接触不到的不同的人来得到的。 与探索欲相伴生的,就是分享欲。年轻人天然渴望关注,渴望真实生活之外的更多的不同的人能够关注到自己,因此渴望分享,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经历,也愿意花很大精力去管理、维系一个自己喜欢的网络社区。这几乎就是各个网络社区能够维护下去的最底层的支撑了。 然而,当我们打开手机上的一个又一个社交app,却不难发现,似乎现在很多社交软件,都在朝着泛熟人化的“大号朋友圈”发展。我们在互联网上的身份标签越来越透明化,互相关注的圈子越来越同质化,在社交平台上,也越来越难以剥离现实生活的标签。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平台都在鼓励大家在社交app上公开现实中的身份和标签;另一方面,很多社交平台也倾向于把我们分享的帖子推送给生活中认识的熟人,或者通讯录好友。而且还会通过数据抓取,给我们推送越来越多的可能是我们领域内或者圈子内的内容。 当网络软件社交和现实生活社交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的时候,也就形成了新的社交困境——泛熟人化的社交,会极大遏制年轻人的分享欲。知乎上曾有过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都不发朋友圈了。几千个各式各样的回答,基本上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我们会不自觉在泛熟人圈子中维系与现实生活工作、社会身份匹配的人设,每一种“人设”都会限制我们的一部分分享欲,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身份重叠起来之后,我们的分享欲便被极大地遏制了。当泛熟人社交出现在一个又一个不同的社交平台的时候,这种社交边界带来的新的社交困境,便成了年轻人新的困扰。 社交边界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我们一方面渴望对网络社交对象的现实标签的确认,这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而另一方面,当现实标签越来越多、社交平台越来越被熟人包围的时候,我们又会产生另一种分享的不安全感——我分享的这个动态,会不会被老板同事看到认为我工作不饱和,我的深夜emo会不会被家人朋友误解,我对一些社会观点的评价又会不会被过度解读等等。于是,我们一方面越来越少地主动分享,一方面又越来越多地刷到算法推送的同质化信息。 有人说,如果信息茧房是自己的舒适区,那在各个社交平台中钻进信息茧房和熟人圈子里也未尝不可。然而,与“君子和而不同”正好相反的是,信息茧房带来的确实,“同而不和”。我们发现各个平台上好像大家的戾气越来越重,长期生活在各自的信息茧房中,大家越来越难以和自己不认同的人交流,也越来越难接受新的不同的事物。 在泛熟人社交日益侵蚀各个社交软件的今天,在越来越成熟的推送算法为我们构建出更加封闭的信息茧房的今天,现在的年轻人,在社交软件中,内心底层最需要被满足的,依旧是,通过认识更多的与自己处在不同世界里的人,从而认识更大的世界。这何尝不是互联网社交的初心。 我也时常在思考,我们该如何跳出熟人社交和算法推送的信息茧房的裹挟,在社交软件上寻求互联网社交的初心。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开始越来越有意识地在知乎、微博上关注自己熟悉的领域之外,或者跟自己观点看法差别非常大的博主,也会更加主动地回复不同观点的友善评论。也正是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让我开始想起互联网社交最初兴起时的聊天室,想起第一波上网跟网友聊天的人的感受和看法,也就有了这篇回答开头的,跟朋友关于古早时期聊天室的讨论。当时野蛮生长、群魔乱舞的聊天室确实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逐渐导致了聊天室的衰落和退出。但不同年代的人,在互联网上的最本质的需求,却是一样的。 这也是我在诸如Soul的聊天派对之类的单纯的聊天室功能的app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原因。网络社交本来就应该这么简单,给不同的网友说、听不同世界的人讲。这种即时交流的互动体验更符合我的需求。 在人数较多的群聊里面吃瓜潜水,可以说是i人参与网络社交的非常有效的渠道了。有时候,一些猝不及防偶遇的群聊内容,反而会带来更大的惊喜,让你看到世间百态。我的工作性质不怎么需要跟人打交道,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己都很久没怎么跟人讲过话了。有时一个人做一些繁琐且不怎么费脑的工作的时候,我也会随机加个群聊听大家聊天,或者匹配一个人聊天。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不知道该如何跟陌生人社交的人打开话匣子的最好的方式。大部分不知道聊什么的时候,我都会聊最近遇到的工作上的烦心事。本来是觉得,这种阅后即焚的随机聊天特别适合倾诉和宣泄,但有时候的意外收获也十分宝贵。一次在我吐槽完自己需要把Excel里的数据如何手动处理之后,对方问我是不是把公式用错了。在他的提醒下,我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理解错了一个很重要的公式,甚至我一度以为这是Excel的bug。也正因为素不相识,所以交流中会少了一些人设的维系,多了一分自在随意。还有一次匹配到一个正在一个人写论文的博士生老哥,不知道该说啥就各干各的,好像就是找了个陌生的干活搭子。 当然了,比起无目的地进不同群聊听大家讨论各种故事和经历,我更喜欢筛选特定地域和特点的群聊。我特别喜欢进不同方言区的群聊,《繁花》热播的时候,当时我找了个定期组局的沪语群聊,硬生生把上海话听习惯了。我在一个粤语群聊里面,听不同地区的群友现身连麦比较东莞和广州口音的区别。我第一次连麦,是在一个英语交流群聊里,群主英语很好且非常会cue对话,当时我很久没有讲过英语了,却马上要做一个全英文路演,想找人说一说英语又不知道该去哪里,忽然想到了Soul上会不会有英语群聊,结果还真有。 我越来越发现,倾听和分享,永远是打破信息茧房、认识社交困境的最有效的方式。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被数据化的时代。各大软件平台也逐渐朝着更多信息、更高效推送、更加标签化的程度发展。然而,越是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却越会发现,我们始终渴望的交流对象,不是这样那样的标签和信息,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有着不同的经历,却同样渴望交流的人。我想,这才是我们辗转各个社交软件一直在寻求的东西吧。 |
每个人对社交的定义各有不同,就比如我很早就发现年轻一代和我这种上了年纪的人,理解方式不太一样。 对于我这样的老古董,有人问我社交渠道怎么划分,我想都不想脱口而出:线上社交和线下社交啊。 而对于年轻一代,尤其是95后这波陪着互联网长起来的人,他们的划分方式往往是:熟人社交和非熟人社交。 仔细想想其中的原因,也不难理解。 我们这代人,在小时候别说网上用社交软件,当时网都没有,打个电话还两毛钱一分钟呢。 社交软件这种即时交流的互动体验对于老一代的人来说简直是社交模式跨次元的重大突破。 而年轻一代就不一样了,他们是互联网的原生一代,网络对于他们来说,就跟70后80后看待自行车和电视机一样,属于是天然存在的事物。 在年轻人的社交概念里,线上和线下的概念是模糊的,哪怕是线上,大部分聊天的也是线下的熟人,这几乎跟面对面沟通时的感觉一样,沟通的话题,甚至沟通时的顾忌都是一样的。 比方说我是一00后嫩小伙,我暗恋一姑娘,线下我见着她说话就结巴。 到了线上沟通,我跟她说话还是放不开。 也就是说,对于年轻人来说,大部分的线上社交软件,以熟人关系为主,他只不过是线下社交关系的一个延伸,其本质区别不大。 因此年轻一代更倾向于把社交关系按照熟人社交和非熟人社交来划分。 毕竟在开放式社交中,既然互相谁都不认识谁,那么也就谈不上互相能产生什么实际利益的交集,大家聊天也就都能放开了。 比方说我还是那个嫩小伙,我使用了一个与熟人关系完全切割的社交平台,我遇到的还是我喜欢的那个姑娘。 区别只在于我们俩都隐姓埋名了,谁也不认识谁,一个叫黄龙江戴蓝牙,另一个叫化名小舅。我当即想跟她聊聊这么高速运作的机器到底是怎么进来的。 似乎在资讯发达到过分的今天,每个人几乎都是透明人的情况下,不掺杂某些虚伪人情世故的对话,才是社交的真实需求。 拿我之前用的社交软件来举个例子,像soul没有来自熟人的压力,你不需要知道我是谁,也不用关注我在社会上扮演个什么角色,但凡咱俩有共同的话题,咱俩在线上就有缘认识。 soul能把关系和价值,由虚向实地实现出来,提供了一种即时交流的、真实的互动体验。 另外在小红书、豆瓣这种平台找旅行攻略,电影推荐,大家用这类平台并不是为了获得某种1v1的聊天关系。 这种工具属性也算是社交平台发展的趋势。 我有一熟人,98年的,自诩为自由艺术家,自己在家接一些插画的外包过得非常潇洒,从大学出来就没上过班。 从去年开始AI起来了,一件生成的图漫山遍野都是,好多他以前的老客户都投入了AI的怀抱,给这位同志的收入直接齐刷脚后跟砍了一刀,瞬间从小康生活一跤跌到温饱线。 这位同志性格内向,加上从事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团队协作,所以周围几乎是没有圈子。 跟他认识也是因为soul,他本来就是拿来当个树洞打发时间的,由于对二次元天生感冒,也加了几个二次元群组。 有次在群组里吐槽生活日益艰辛时,竟然跳出来一个平常总聊天却不知道身份的朋友,是某互联网头部公司的HR,问他有没有兴趣到互联网公司做设计。 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可把这位艺术家美坏了,现在已经以打工人的身份在一线城市做了半年多,旱涝保丰收地领着工资,逢人就说还是上班好,自由职业不是人干的…… 我说合着您拿soul当招聘软件用了呗。 他说招聘软件他也用过,但沟通时甲方是甲方,乙方总得谦卑随和,他自己本来就不会说话,遇到这阵势直接吓傻了,所以从来都是头一轮就被刷下来的炮灰。 由这看,这种无门槛轻社会身份的社交关系搭建,确实给肚子里有货却社恐的人群带来了福音。 如果说当代年轻人在有效社交里,会考虑社交给实际生活带来价值的话,像soul这类社交软件也就具备了“先识人,再合缘,最后谈合作”的实用属性了。 前几年我还接触过一个比找工作更神奇的因缘际会。 我之前打炉石认识了一群游戏基友,现在游戏都关服了,这群人偶尔还闲聊,其中有个老兄的妹妹,有教师资格证但没有从事教育行业。 内几年早教行业不是挺火么,这个老兄的妹妹就动心跳槽了,打算去早教机构当外语老师,奈何多年不接触外语早就生疏了,周围也没有条件找到陪练口语的搭子。 那时候也是在soul加了个留学生语言互助的群组,里边就是和外国留学生互换语境的一帮天南海北各种国籍的人。 后来偶然一次机会,聊到教育机构大萧条,就有人问这老哥,说令妹现在当上外语老师了没。 他这时候才跟我讲,当时在上面认识了几个留学生,他们聊的投缘,回国后看现在旅游业又起来了,几个人商量着在欧洲开设了一个跨国旅行社,现在常接国内过去的旅行团,算是很幸运且成功的一次转型。 这个也属于跨度更大的把社交软件实用属性落地的案例吧。 至于我本人,用社交软件更偏重一个辅助效果。 我日常接触年轻人挺多,我甚至认为自己可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直到有天我发现周围二十多岁的人说话,竟然听不太懂了,进而陷入一种直面衰老的莫名恐慌。 我经常以一个装嫩的心态潜伏在大学生群组里,说话少,学习多,重点就在于通过多接触年轻人让自己与时俱进。 什么剧本杀什么city walk,都是我从这帮学生那知道的,然后在现实中跟年轻人聊天,他们说到这块,我也能恰到好处地插几嘴。 回归到主题,若问年轻人究竟想在社交软件中得到什么? 我主观的答案是: 凡是在现实生活中求而不得的事物,人们都希望通过社交的途径来间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年轻人群体。 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貌似因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开放,几乎人人都能突破自己的信息茧房。 但实际上,由熟人社交搭建的,新的信息茧房同时也产生了。 不信你想想,你在常态生活中,是不是每天遇到的人,沟通的内容,社交的半径乃至于大数据给你推送的信息流,几乎都处于墨守成规的循环中。 我们希望突破圈层得到圈外世界的描述,得到更真实的感情互动,甚至得到新的谋生机会,往往是难度颇大的。 因为我们熟悉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若干个已经烙实的标签,人们很难畅所欲言地展示自我和描述梦想。 而在线上社交更像是人与人之间去标签化的真实自我表达。 在真实且没有强目的的对话中,许多基于互信的,机会也就萌生出来了。 社交软件能给予人们的,更像是以分享筑基,以真诚夯实,最终以信息交互为车马,驶向现实世界的一条高速路。 这是社交的初心所在。 亦是社交的终点所在。 |
就在刚刚,我在某社交软件上又学习到了一个生理知识点。 说是女生痛经的元凶之一就是前列腺素,最早以为这一物质是由前列腺释放的,因此定名为前列腺素。实际上全身很多物质细胞都能产生前列腺素。 刷朋友圈时,看到一位朋友写到掉san值,不理解又百度了下。 如下 SAN值是桌游《克苏鲁的呼唤》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在轻小说《潜行吧!奈亚子》、游戏《饥荒》《崩坏学园2》等也有使用。 “SAN”来源于英语sanity(理智)。简而言之SAN值是克苏鲁神话桌上游戏的玩家数值,也成为“理智点”。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意志力。 你看,我不玩游戏,和别人聊天都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所以社交软件某种程度上可以给我提供很多新知。 另外,读几页书,我们就会想写段书评到豆瓣上;比如想去哪里旅游了,就会在小红书上搜一搜攻略;比如今天领导又阴阳了你一句,中午必须把这句话在知乎上提问下“领导说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 所以,社交软件时而提供情绪价值,时而提供实用价值,总之,作为一个互联网冲浪爱好者,我很难想象现在如果离开了社交软件,生活会变得多么无趣 你觉得嘞? |
现在的年轻人使用社交软件主要是为了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首先,社交软件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表达个性的平台。通过发布动态、照片和视频等内容,年轻人可以展示自己的生活、兴趣和价值观,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 其次,社交软件方便了年轻人与朋友、家人和同学之间的联系。无论身处何地,年轻人都可以通过社交软件与亲朋好友保持沟通,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增进感情。 第三,社交软件为年轻人提供了丰富的资讯和知识。通过关注各类公众号、加入兴趣小组,年轻人可以获取感兴趣的话题、资讯和专业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自我。 第四,社交软件满足了年轻人休闲娱乐的需求。在社交软件上,年轻人可以观看短视频、玩游戏、参与话题讨论等,丰富业余生活,缓解压力。 最后,社交软件为年轻人提供了便捷的社交工具。通过社交软件,年轻人可以结识新朋友、拓展人脉,甚至寻找恋爱对象。 总之,现在的年轻人使用社交软件主要是为了满足自我表达、沟通交流、获取资讯、休闲娱乐和便捷社交等多方面的需求。当然,在享受社交软件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沉迷其中,影响生活和学习。 |
当下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数字化高度发展的时代,社交软件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是等待的时刻、无聊的时光,还是深夜失眠的时刻,社交软件总是能够轻易吸引他们的注意。那么,年轻人在使用社交软件时,究竟在追求什么呢? 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常常使人感到紧绷。而在社交软件上,年轻人可以暂时抛开现实的烦恼,沉浸在各种有趣的帖子、短视频或者游戏中。这种轻松的氛围有助于他们释放压力,暂时忘却烦恼,从而获得片刻的宁静和放松。 社交软件也是年轻人消磨无聊时光的好去处。在空闲的时候,他们可以通过浏览社交软件上的内容来打发时间。无论是浏览朋友们的动态、参与热门话题的讨论,还是观看有趣的短视频,都能够让年轻人感到充实和满足。这种消遣方式不仅简单易行,而且能够让他们在无聊的时光中找到乐趣。 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社交软件也是他们在难过焦虑时寻求慰藉的地方。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而社交软件上的朋友和陌生人则能够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通过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扰,他们可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安慰,从而缓解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
1社交圈子有限,想认识新的朋友。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孤独成为常态,线下想要认识新的朋友是件特别困难的事情,还要小心翼翼维护情感的平衡。尤其初到新的城市工作,独自异乡也想认识新朋友,但人生地不熟没有资源,只能依靠社交软件认识感兴趣的好友。 2、想要脱单找对象,线下没资源。脱单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共病,每个人都封闭在个人的小世界里,因此造成信息茧房。社交软件的出现,让更多单身群体找到信息推送的渠道,为脱单增加概率。 3工作压力大,想找人倾诉吐槽成年人面临工作和生活双重压力,但不敢对家人诉说害怕他们担心,而面对网络上的好友就能尽情吐槽诉说,来自陌生人的鼓励也能感受的温暖的善意,重新燃起斗志。 |
想得到什么?那应该便是这些社交软件的意义所在吧。 |
|
个人觉得最主要就是心理情感交流意义吧 满足人们人际交往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社交软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与他人互动的平台,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容易地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通过与他人交流,大家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从而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 提升自我认同感。 在社交平台上,用户可以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美。这种认同感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 缓解压力孤独感。 对于那些现实生活中缺乏社交互动的人,社交软件提供了一个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接触更多可爱的人们,与大家一起分享工作生活中的不同情感感受,缓解工作生活所带来的压力。通过与他人互动,可以排解内心的孤独,找到归属感。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这种要是被隔离个好几天,或者被关小黑屋了就不用画圈圈哈哈,社交软件也能够抵抗孤独的有力武器。 锻炼沟通交流能力。 平时生活中比较社恐的人,就完全可以在隔着屏幕的条件下,进行沟通练习。除了花费时间,对于现实生活社交必须沟通的社恐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学习交流的环境。当我们接触越来越多可爱的人们,在和她们交流的同时我们也在动脑思考,积极运用通过思想的交流碰撞而给自己带来提升成长。 同时,社交软件对促进心理健康也具有积极作用。研究表明,社交互动能够降低心理压力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社交软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分享心情、寻求支持,从而在心理层面得到舒缓。此外,社交软件还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学习、娱乐和放松的空间,有助于缓解工作生活带来的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总之,社交软件在人们心理情感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人际交往需求,提升了自我认同感,缓解了孤独感,还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 |
|
然而,什么都皆有利弊,我们也要看到,社交软件的使用并非毫无弊端。过度依赖社交软件可能导致现实生活中的沟通交流能力下降,如果每天大把时间都在逛社交软件的话,长此以往会影响到独立思考力专注力的下降而造成一定的焦虑然后开始往复死循环,再者隐私泄露等问题也非常值得重视。因此,在使用社交软件时,我们应保持理智,发挥其积极作用,防范潜在风险。 |
|
|
其实说再多,都不如简单的三个字,学东西。 我有一个摄影入门的老师。 在Soul上面认识的,她是她们公司文宣部的,擅长拍照,组织文艺活动。 而我那时的公司也在搞企业文化,刚好公司行政的两个美眉又同时有宝宝了,要休假。就是这么巧,老大要求我去组织公司的每个活动,跟拍活动图和写稿子。一个月给我补贴1000元。 朋友都劝我别揽这活,吃力不讨好,又不是我的分内事。只有她说:你换个角度看,是不是能锻炼到自己?能学到不一样的东西? 组织活动,写稿子我没有问题,但是拍照可难倒我了,我只会用手机拍一拍。 结果当时在Soul上发了一个瞬间,无意间竟然真的遇到了懂行的。 她给我留言:“很简单!我教你。” 首先从了解相机开始。 那时我都不理解公司为什么活动都要扛一个那么大的相机,手机不方便吗? 后来才知道为什么相机到现在都没有被手机淘汰?因为手机和相机,两者的感光元件的大小就没有可比性!(感光元件的大小决定着图像的成像效果。) 手机摄影和相机存在最根本的分别,就在于由两者的摄影传感器尺寸不同。 在工艺水平相近的情况下,传感器尺寸越大,其成像效果就越好。 |
|
为什么同样的景被别人拍的好看,而自己拍的却不好看? 因为视角和构图不一样。 比如拍花,有的人就拿着手机或相机水平拍,俯拍,左拍,右拍,就是不试试仰拍,其实如果天气好,有蓝天,有白云,仰拍效果更好,因为以天空为背景,更简洁好看。 |
|
怎么构图? 比如中心点构图、三分点构图、对角线构图等。 注意中心点构图,不要把拍摄主题拍的满满的。 三分点构图,把拍摄主题放在左边或者右边,占三格,另一边适当留白。 对角线构图,就是把拍摄主题放在画面的对角线,其他地方可虚化,来突出重点。 年会表演的图怎么拍: 1、 记住舞台上的线别歪了,拿相机左手托着镜头,胳膊肘并拢,重心放低。 2、 领导讲话一定要拍个特写。(记住别俯拍,水平拍摄即可!) 3、 台下专心听讲的同事们,认真鼓掌的同事们也得拍一下特写。 4、 根据场地的光线,先去踩点,拍摄前调好光圈,一般光圈值(一般在F11左右)和ISO感光度,快门速度不低于1/125秒。 5、 多拍几张,可以用M档,可以采用连拍的模式,确保能够有选择的空间。 6、 尽量带大光圈的镜头,因为光圈越大在室内优势越明显,一拍一个准,保证领导满意。 |
|
再到修图,前期拍的照片选好,再着重修图,就能得到满意的照片啦!因为她我得到了同事们的夸奖,都说拍的好看。 很感谢她不厌其烦的教了我好多,跟着她学了很多拍照技巧,现在公司团建,办活动都让我来拍照了,有时候抱怨公司总是给我派不是分内的工作,怎么不找别人。 她就开解我说:换个角度看,并不是把你当软柿子拿捏,而是给你机会多学点东西呀!证明你的能力强! 最近聊天,她说她到北京学管理了!她说人嘛,活到老学到老,既然公司给机会,就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 |
|
很佩服她总是能有走出自己舒适圈的勇气!也祝福她收获满满~ |
其实我也不想的,但我真的只能这样诶 |
|
|
现在的年轻人使用社交软件,其背后的动机和期望是复杂且多元的。社交软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沟通工具,它更是一个能够连接人与人、思想与思想的桥梁,同时也是年轻人展示自我、寻找认同、放松消遣的重要平台。 社交软件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即时互动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在等待、无聊或深夜失眠时找到陪伴。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里,点赞、评论、分享成为了他们与他人交流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交网络的关注和回应。这种即时的互动让年轻人感到被重视和关注,从而缓解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孤独感。 在紧张的工作或学习之余,他们可以通过浏览朋友圈、观看短视频或参与话题讨论来放松心情。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暂时忘记烦恼,还能够为他们带来欢乐和愉悦。此外,社交软件上的各种娱乐功能,如游戏、音乐等,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消遣的选择。 他们可以通过发布动态、分享文章或参与讨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志同道合的人进行深入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能够激发年轻人的思考,还能够拓展他们的视野和知识。同时,社交软件上的各种信息和知识分享也为年轻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地获取知识。 |
年轻人95后群体,属于互联网的原生一代。 年龄从20岁到24岁不等,对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95后来说,线上社交是常态。 95后分享意愿较高,有很强的品牌传播和种草能力。 95后热爱发弹幕,喜欢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自我。 95后期待寻找同类,通过在社交平台的表达收获更广阔的朋友圈。 几秒钟速配对象,滑动表达喜恶……交友软件正在重塑当代人的恋爱交友模式。当约会恋爱变成一种轻盈的选项,传统恋爱观中的专一、亲密等特质还适用吗?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孙萍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过去两年间,围绕线上交友平台展开田野调查,在亲身使用各类交友软件、发放问卷1500余份、对遍布各地的30位交友平台用户进行深度访谈之后,发现线上交友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当代人对亲密关系的想象。 |
想被爱。 想得到认同感。 想被人认同自己是对的。 想投身于一个巨大的骗局,骗局的名称叫做“做你自己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不必随波逐流也不必吃苦”。 之所以是骗局,是因为年轻人还认识不到世间沧桑。 如果你做什么都是对的,那岂不是当个精神病也是对的? 偶尔发发神经而已,有错吗? 偶尔变成经常呢? 经常变成永远呢? 如果有人不论你做什么都会认同你呢? 全肯定系的对象诶,不爽吗? 爽。 爽完了然后呢? 然后就是然后呀~ 然后你继续爽。 然后你就躺平,啥也不干了。 然后你就会被社会所抛弃。 因为社会无一刻不是在运动着的。 你不动,就被抛弃。 你不按社会的规则来,按自己的规则来,就会被抛弃。 除非你自己的规则也包涵了社会的部分。 但包涵了社会规则就够吗? 包涵多少算够? 不知道呢! 因为社会无一刻不是在运动着的,所以你包涵多少都不够。 人世间的真相就是大家都在吃苦, 不吃苦受累,不能得到你想要的。 你想要一步飞升,那就是陷入了骗局。 谁都想躺平。 但只有真正躺平的才是蠢货。 是蠢货,就要遭人剥削。 除非蠢货背后有靠山。 除非是一个听不进去谗言的蠢货。 |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有很多东西都得不到! 有很多的感情我们体会不到, 更有太多的遗憾, 我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现实因素没有办法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而网络社交软件的神秘性, 给予了现实生活中苦苦挣扎的年轻人们一丝希望! 他们不在拘泥于别人给他们的社会身份! 他们终于可以把现实生活的难过抛之脑后,在网络上与人吹水!在现实联络不到的感情,他们可以随便拥有,甚至可以肆意地叫着别人老公老婆却可以不用像现实一样对那些人负责任! 说到底,网络社交可以解决很多人面对面而产生的问题! 也就是当面不能说的话,可以用社交网络说! 现实不敢维系的感情 可以在社交网络上维系! 现实不敢见的人, 可以通过社交网络见上那么一面,虽然可能只是张照片 毕竟在社交网络上可以自己创造自己的身份! 可以暂时逃避残酷的现实 可以暂时享受他在现实享受不到的惬意! |
现在年轻人用社交软件,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娱乐,而不是真的要交到多少朋友,就是看人家就是有什么样的生活分享,然后评价一下,就是进行这种一定的讨论。 |
作为现在年轻人中的一员,我倒是没有很大的感觉,社交软件只是一种交流工具,改变年轻人相处方式更多的是社会现状,出去玩其实每次也就那些活动,吃饭、唱K、麻将。也很无趣,还需要很高的开支,倒不如就在手机上联络一下感情,这种轻社交既不用很高的开支,又不用浪费很多的时间,一举几得。 社交软件有时候也是我们的一种心灵慰藉,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记得有一次我在工作中受了委屈,听了一些很难听的话,发了一条朋友圈,大家看到后都来安慰我,那一刻感觉都烟消云散了。 现在很多人都不太在乎一些不必要的感情,无意义的社交也是一种内耗。 对于亲密关系的定义,可能每个时代的定义都不一样,而且这种观念和系统的教育也有很强的关联性。但核心是一样的,彼此之间能相互理解,同频,彼此在乎。 |
在现实生活中,完成一次指纹支付或许只需要1秒钟,而想要找到一个谈得来的同好,却似乎成了一件难如登天的事。快节奏的生活,被压缩的社交半径,在这个人均社恐的时代,年轻人陷入交友困境。数据显示,过半(51.26%)年轻人觉得现实中认识新朋友困难。且相比文化娱乐更为丰富的一线城市,身处三四线城市中的年轻人这种感受更加强烈.现实生活中交友难之所以成为一种“通病”,背后原因多样。其中,超七成年轻人将矛头指向社交圈子固化,此外,不善社交、线下社交有压力,以及参与线下社交时间和经济成本高也是导致交友难的两大“病因”。 现实难以满足交友需求,年轻人开始探索更多方式实现拓圈。数据显示,66.49%的年轻人选择通过社交App认识新朋友,这意味着,“线上社交”已经成为年轻人连接好友的主要通路之一。 超1/4年轻人玩社交App有压力,法律从业者“包袱”最重 虽然社交软件让磁场相似的年轻人更容易遇到彼此,但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谈“社交App”色变,既不希望在网络这层面具下对方知道“我是谁”,又不希望身边认识的人知道“我在玩什么”。似乎在很多人心中,玩社交App早就被划入“羞耻行为”行列。报告显示,在使用社交软件时,有65.13%年轻人对于别人知道自己玩社交软件并不在意,但还有26.51%的年轻人会感觉“有点羞耻”。“社交羞耻感”依旧存在,并且在不同群体中也有差异。“如何看待玩社交软件的女生”一度成为热议话题,女性似乎更容易被贴上偏见的标签。这种情况在报告中也有体现,相比男性,女性在玩社交App时更容易产生羞耻感,占比达28.1%。 不止性别,社交羞耻感的差异还体现在职业上。法律从业者、零售从业者、?融从业者是最容易产?顾虑的职业TOP3。社交自由于他们而言,似乎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实际上,报告中也呈现了向好的趋势。个人主观感受之外,使用社交软件的人,在他人眼里到底是什么形象?数据显示,多数人持正面看法,66.14%的年轻人认为这是每个人的自由。另外,年龄越小,对线上社交的态度越开放,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00后,正扛起“社交自由”的大旗。 这表明,外界对于社交软件的态度是开放的,年轻人不应囿于“社交偏见”而给自己设限。放下心中的“牢笼”,我们可以拥抱更大的世界。 |
年轻人通过社交软件通常寻求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1. **社交互动** - 他们希望能够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以及即时通讯交流。 2. **信息获取** - 社交软件常常是获取新闻、趋势、娱乐内容和各种信息的渠道。 3. **个人表达** - 通过发布状态更新、照片、视频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兴趣和观点。 4. **娱乐消遣** - 许多人使用社交媒体来观看视频、玩游戏、参与挑战或其他互动活动,以放松心情。 5. **自我提升** - 通过社交网络学习新技能、获取灵感和参与专业社群,以促进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6. **品牌和产品了解** - 年轻人也会关注品牌和产品,通过社交媒体了解最新动态和促销活动。 7. **网络影响力建设** - 一些年轻人通过建立自己的社交媒体影响力来获得认可和潜在的商业机会。 综上所述,年轻人利用社交软件的目的多种多样,既包括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到职业和个人发展的各个层面。 |
现在的年轻人使用社交软件,其目的可谓多种多样,既体现了他们对社交的需求,也反映了他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首先,年轻人渴望在社交软件上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他们通过点赞、评论和私信等方式与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这既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其次,社交软件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表达个性的平台。他们通过发布照片、视频和状态更新来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观点态度,以此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 此外,年轻人还通过社交软件获取信息和知识。他们关注各类公众号、博主和新闻源,了解时事动态、流行文化和行业趋势,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拓宽视野。 总之,年轻人使用社交软件的目的多种多样,既包括满足情感需求、建立人际关系,也包括展示自我、表达个性和获取信息。这些目的共同构成了他们在社交软件上的行为动机,也反映了他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 |
现在年轻人用社交软件,真的只是我们想象中单纯交友吗?我看未必。 我觉得,更多的也许是想和朋友互动,找到一种归属感。 我想起了之前我自己经历过的事。 那时候我还是个比较热血的人,怎么说,有点“愤青”那感觉,一言不合,就喜欢和人“开杠”,当然不是真的杠精,只是会就话题探讨不同的意见。 |
|
还记得之前我就在Soul上,就发表过一个看法,当时是看《奇葩说》里的热门辩题“老板明显不喜欢你,要不要辞职”之后,有些自己的看法,所以就在Soul上简单说了几句。 结果发出去之后,我的帖子可就热闹了,很多人都发表自己不一样的看法。 还记得当时有个小伙伴,给我留言了好几条,大意是“根本不用管老板喜不喜欢你”,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就可以。 当然,就和我的观点相悖。 所以我就简单回复了两句,可能是我的回复也激起了他的好胜心,具体不知道什么原因,他还私聊了我,我们就辩题,还有平时会看的辩论赛,讨论了十几分钟。 |
|
也是后来因为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让我对Soul真正的有了改观。 因为Soul的存在,让我第一次觉得在网上遇到个能和自己有同样兴趣爱好的人,真的会收获难得的快乐。 尤其是我们会互相分享自己最近看的物料,也会分享对一些辩题的看法。 始终保持在Soul平台上的联系,从未互加微信,但是这种默契的疏离,却给了我一种安全感。 我们没有窥探彼此空间的兴趣,只是就某一个兴趣点聊聊自己的看法,有时候不同观点很有趣,也有个人互相能分享有趣的辩题和比赛,聊的很投缘,其实这就足够了。 最近看他说“看辩论赛有助于长脑子”,这点我是赞同的。 |
|
多深度思考未必是坏事。 —————— 扯远了,回到正题来,我最近有个颇为大胆的想法,可能也稍微带点小自恋: 在任何平台上,我们都会遇见并相谈甚欢的人,他们的故事没有固定的结局模板,有的或许会成为你生命中的一段深刻记忆,有的可能只是匆匆过客。 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都以独特的方式参与了我们的人生剧本,让我们在虚拟的世界里体验到了真实的喜怒哀乐,也教会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学会珍惜每一次遇见与别离。 其实不管结局如何,相遇和经历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
现在的年轻人使用社交软件的目的有很多,具体因人而异: 1. 寻找与建立联系:许多年轻人使用社交软件是为了寻找新的朋友、同事或恋人,从而拓宽社交圈,增加社交网络。 2. 打发时间:有些人使用社交软件只是为了打发时间,通过浏览动态、聊天室等来消磨时间。 3. 自我展示:社交软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分享生活的方式。年轻人通常热衷于分享自己的生活、兴趣爱好、旅行经历等,以此来吸引关注或寻找共鸣。 4. 寻求帮助或建议:社交软件上通常有很多热心的网友,年轻人可能会在上面寻求帮助或建议,比如职业规划、情感问题等。 5. 交友活动/群组:社交软件上有很多交友活动或群组,年轻人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甚至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做某些事情。 6. 寻找共同爱好:年轻人通常有很多共同的兴趣爱好,通过社交软件可以找到和自己有相同爱好的人,一起交流、学习、玩耍。 7. 职业机会:一些人使用社交软件是为了寻找新的职业机会,或者了解行业动态和趋势。 |
现在的年轻人,我和许多与我同龄的朋友们,在社交软件上流连的时间越来越长。无论是等待时的片刻闲暇,还是深夜失眠时的漫长时光,社交软件似乎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我们究竟通过社交软件得到了什么呢? 对我来说,社交软件首先是一种社交手段。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变得越来越少,而社交软件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我可以通过它与远在他乡的朋友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我也可以在群组中认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共同探讨感兴趣的话题。社交软件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我不再感到孤单。 当然社交软件也是我的消遣方式之一,在空闲无聊的时候,我会浏览朋友们的动态,看看他们最近都在忙些什么;我也会关注一些有趣的公众号或博主,欣赏他们的作品,感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些消遣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得到了放松。 不过社交软件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和社交手段,它更是我在难过焦虑时寻求慰藉的地方。当我遇到挫折或困惑时,我会在社交软件上寻找理解和支持。有时我会在朋友圈里倾诉心声,得到朋友们的鼓励和安慰;而且我也会在相关的社区中寻求帮助和建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社交软件上的这些互动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让我能够更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我也意识到社交软件并非完美无缺,它有时会让我陷入无尽的浏览和点赞中,浪费大量的时间;还有时也会让我陷入虚拟世界的幻觉中,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因此我也在努力控制自己在社交软件上的时间,保持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投入。 |
现在的年轻人使用社交软件,究竟想得到什么呢?对我而言,这其中的答案既复杂又多元,因为社交软件在我的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在漫长的等待中,或是在无聊的时光里,社交软件仿佛是我手中的一把钥匙,能够轻易打开通向各种信息和娱乐的大门。我浏览着朋友们的动态,点赞、评论,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与他人的连接,那种即便身处千里之外,也能感受到彼此存在的温暖。深夜失眠时,社交软件又成了我排遣寂寞、寻找慰藉的港湾。我会在朋友圈里发一条深夜感慨,或是与某个朋友私信聊天,倾诉内心的烦恼。那些温暖的回复和关心的话语,总能让我感到一丝丝的安慰和力量。 但社交软件对我的意义并不仅仅停留在这些表面层次,它也给了我思考的空间,激发了我对某些事物的兴趣。我会关注一些感兴趣的账号,浏览他们的分享,从中汲取知识和灵感。我也会参与一些话题讨论,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观点,碰撞思想。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社会和人性的复杂。 当然社交软件也并非完美无缺。有时我会因为过度使用而感到疲惫和焦虑。那些无休止的信息流、不断更新的动态,仿佛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漩涡,让我在其中迷失了方向。我也会因为一些负面信息或评论而感到沮丧和不安。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交软件的利弊,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使用它。 对我来说,社交软件既是一种社交手段,又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它让我与他人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我在孤独和焦虑时找到了慰藉。但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一个思考和表达的空间,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理解世界。 然而我也明白,社交软件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不能代替真实的情感和面对面的交流。因此我会努力保持一种平衡的态度,既享受社交软件带来的便利和乐趣,又不沉迷于其中,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
作为一个90后,我自己就是社交软件的重度用户。我觉得啊,我们年轻人用社交软件,其实想得到的是好几样东西。是那种即时的、无处不在的连接感。咱们这一代人,谁不是手机一响就赶紧看看是谁发消息来了?微信、QQ、微博,这些社交软件几乎成了我们的第二重人格。朋友圈里发个状态,看着点赞和评论数蹭蹭往上涨,心里那个美啊,就像小孩子得到了新玩具一样。 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认同感。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你可以通过兴趣小组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在游戏里展现自己的实力,也可以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被人认可、被人赞赏的感觉,对于我们来说,有时候比现实生活中的肯定还要重要。 再一个,我觉得社交软件给了我们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工作学习压力大的时候,刷刷社交软件,看看别人的生活点滴,或者跟朋友聊聊天,打打游戏,就能暂时忘掉烦恼。这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避风港,让我们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喘口气。 |
现在的年轻人使用社交软件,主要想获得几种体验和价值。 首先,他们渴望社交与联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社交软件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让他们能随时随地与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 其次,年轻人追求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社交软件上,他们可以展示自己的个性、兴趣和才华,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找到自我价值。 此外,年轻人还希望在社交软件上获取信息、拓展视野。通过关注各种话题、参与讨论,他们可以了解更多的社会动态和新鲜事物,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总之,社交软件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多元化、便捷化的社交平台,让他们能够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追求认同感和归属感,并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
现在年轻人用社交软件,已经远远不再是前几代互联网人的即时交友,聊天那么简单。现在年轻人利用各种软件,是打开世界的窗口,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当然也是游戏娱乐放松的最佳途径。 早些年的年轻人,其实都是通过社交软件达到交友的目的,那个时候大家对互联网都比较新奇,交友获取信息也就成了最重要的需求。 如今的年轻人,在互联网技术成熟的今天,利用社交软件,除了交友之外,还会是获取信息的最快途径,在大洋彼岸发生的事情,只要经过了报道,很快就会被年轻人所知悉,并且传播。 现在很多的交友软件已经附带了游戏的功能,就比如我们都熟悉的某讯,游戏已经是风生水起,成为了该旗下的主打产业。中间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的功劳 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在的交友软件,已经不再是当初简单的聊天,覆盖面已经很广了!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情感天地 最新文章 |
是不是共情潘金莲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 |
亲情里,无声的虐待有多恐怖? |
中年离婚,谁的往后余生会更加悲惨? |
医院中最残忍的事情是什么? |
优质男大部分真的都在大学里被女生预定了吗 |
你受过最狠的羞辱是什么? |
女孩子真的会忘记前任嘛? |
出轨的人到底图性还是刺激? |
最令大龄剩男崩溃的一瞬间在什么时候?? |
残疾人找伴侣有多难?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