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情感天地 -> 2024 全国结婚登记 610.6 万对,意味着经历 2023 止跌回升后再度下探,反映了哪些问题? -> 正文阅读 |
|
[情感天地]2024 全国结婚登记 610.6 万对,意味着经历 2023 止跌回升后再度下探,反映了哪些问题?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2月8日,民政部官网披露了2024年全国婚姻登记数据。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离婚登记数为262.1万对。澎湃新闻注意到,2023年… |
身处浙江农村,我们这边老一辈的很多大爷大妈都是当年家里办婚礼,没有去领证的。 这两年村里都在动员,让大爷大妈们把证领了。 虽然的确有明确婚姻关系的必要,但是怎么看都像是在冲指标。 …………………… 大家有相关的故事,可以在评论区分享! |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这几年都这么多新闻了。 法律都偏到”非亲生不是离婚理由“了。 还结! 排除真心相爱不谈钱的,我估摸有3%? 其他的等着离吧。 |
春天的胖猫夏天的姜,秋天的杨笠冬天的萍。 —————————————————— 讲真,这一眸一笑, |
![]() |
我后颈毛都立起来了… |
粗略估算一下2025年的新生儿数据:假设2024年的新夫妻都会在25年生育1个孩子,25年的一胎新生儿数量可能只有600万出头。加上更早的夫妻生的二胎,三胎,25年的新生儿总数撑死800万出头。 |
![]() |
有一种我按你说的做了,你又不高兴了的美。 |
反映出老一代怂了。 结婚这种事,从来都不是小伙子着急,年纪轻轻的,谁想上赶着担负起家庭责任,想着什么传宗接代的使命?谁会嫌自由自在的时间长? 都是小伙子他爹妈着急。 这些年来各种鲜活的消息,已经让越来越多的老一代明白:无论是儿子结婚的成本,还是对儿媳妇人品的信任度,以及抱孙子的扶养成本和替儿子带娃所需付出的巨大精力体力脑力,都使得他们不敢再和以前一样拍胸脯对儿子承诺什么了。 〔解放女性〕可不光是解放了女性,在女性普遍眼睛朝上看,永远待价而沽的时代,客观上也帮助小伙子解了套,因为时代替他们堵住了他爹妈的嘴。 |
我很期待2025年的结婚率和离婚率 因为2024年,出现两个重要人物 上半年的胖猫事件 下半年燕冬萍事件 胖猫狠狠打击没结婚的人,燕冬萍狠狠打击结了婚的人 特别是燕冬萍事件,因为这样的家庭占了很大比重。丈夫在外打工赚钱,转给妻子,让妻子在家里抚养孩子。 燕冬萍事件一出,谁敢确定这事不会发生自己身上? 在大街上好端端的出车祸,出意外的有很多,但是不影响人们继续出去 一句“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人们都不再扶了。 因为你出车祸,出意外了。塔会给你主持公道,塔会给你划分主责次责 但是你遇到碰瓷的,塔不支持你 你遇到谭竹,你自寄了,塔不支持了 你遇到燕冬萍,塔依旧不支持你。 你愿意用几十万去赌结婚前她不是谭竹,赌结婚后她不是燕冬萍 2025年离婚率估计也要大幅度提升。也是因为燕冬萍 男人开始不往家里打钱了,或者只打一点能维持生活的钱。于是妻子生气了,质问男人是不是怀疑自己 男人也没办法,于是说我不敢保证你是不是下一个燕冬萍 最终两个人在互相质疑的情况下,离婚 |
最近和一个某彩礼较为严重的地区00后妹子聊天时,被问到一个让我一时语塞又忍俊不禁的问题。。 当时她说,生孩子对女性身体和心理伤害很大,所以需要彩礼保障,而且孕期男人可能会出轨或对女方不好,更加需要保障了。于是我反问,那现在出轨也不是男人的特权,女性也可能出轨,甚至孩子都不是那个男人的,那男性的风险是不是也需要保障呢? 这时候,对方说出了一个让我惊为天人的问题: 那就算这个孩子不是那个男人的,对他的身体和心理又有什么伤害呢???孩子又不是他生的! 当时我直接笑了,一时之间,不知道应该从哪开始回答这个问题 。 原来人在无语的时候,真的会无语 …… |
很多人是由于2022年办婚礼不方便,才拖到2023年领的证。 所谓的“2023年止跌回升”只不过是类似回光返照的东西而已。 |
![]() |
|
有个老外看了关于中国婚姻乱象后,发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疑问: 你们中国男人娶的是犹太人吗? |
嘻嘻。 |
![]() |
|
2023年结婚登记“回升”,是因为四季度就贡献了四分之三的增量;2024年则反过来,四季度出现了更大的降幅。 2024年结婚登记对数不仅是在2023年所谓“止跌回升”之后的“再度下探”,并且是打破了2022年683.5万对的前低、再创有可比记录以来年度数据的新低。并且,2024年每个季度的结婚登记对数也都创下了单季度的(有效)新低。 2024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对数就只有474.7万对,减少94.3万对,同比下降16.6%;2024年四季度结婚登记对数只有135.9万对(甚至要低于2022年四季度的138.8万对,请注意2022年四季度的情况),同比2023年四季度的199.0万对则减少30.3%,直接导致全年整体降幅扩大到20.6%。 实际上,我们已经在先前的相关讨论中明确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广东、重庆四季度结婚对数大幅下降(均下降30%左右)并不特殊,全国绝大部分省级地区四季度单季的结婚登记降幅都会在三成左右——因为全国整体就是这样的结果。 先前我基于前三季度数据的预计,是2024全年结婚登记对数在620万对左右、初婚人数不多于967万。现在结婚登记610.6万对,其实也是低于了调整后的预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看这一数据中到底有多少是初婚,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2025年的一孩生育结果,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2025年的总出生人口规模。 2023年结婚登记数的“回暖”在本质上只是一次偏离,因此2024年的结婚登记数就出现了大幅的下降,部分地起到了纠正偏离、回归趋势的作用。今年(2024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对数只有474.7万对,减少94.3万对,同比下降16.6%,估计全年结婚登记对数在620万对左右,再创新低,其中初婚人数不会超过967万。 广东省2024年四季度单季结婚下降35.9%,如何看待??www.zhihu.com/question/9898352548/answer/86973253452?utm_psn=1872074466756005888 |
![]() |
我已经多次强调,讨论结婚登记数据的方法论非常简单,就是要把民政部公布的原始的累积数据处理成分季度数据,然后观察内在规律、分析原因。通过2024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已经完全可以判断全年情况,除非在四季度内再发生较大规模不可抗力事件对数据形成扰动,这一可能性非常小。 |
![]() |
上图的2015-2019年部分,体现了结婚登记数量分布的时间规律(季度性),即过去是一季度、四季度最多,二三季度相对少,后来逐渐过渡到只有一季度较多,二三四季度较少且相对平均。 因此,从2024年二季度、三季度结婚登记对数分别为146.1万、131.7万的情况,我们当时就已经可以预计到2024年四季度的结婚对数大致在130-145万对的区间。 |
![]() |
至于所谓的不可抗力事件对数据的扰动,我们可以从上图在2020年及以后的部分看到。目前为止出现的主要扰动有三次,分别是2020年一季度大幅偏低、2022年四季度大幅偏低和2023年四季度大幅偏高。 前两次扰动出现的原因,就是受疫情爆发影响,民政部门暂停受理婚姻登记或者登记意愿降低(图中绿色柱状),两次扰动都使结婚登记对数创下了单季度新低记录。但这种扰动是会很快“补”回来的,因此,2020年二季度、2023年二三季度的数据均有明显的反弹。 出现在2023年四季度的第三次扰动,是非常容易被误认为是“疫情结束后积压的结婚登记意愿释放”的一次。但我们有两个理由能够否定这种观点:一是可以从2020年一季度的新低和二季度的反弹看到,如果是因为“疫情干扰”,那么反弹很快就会出现在2022年四季度之后,而不会等到一年之后的2023年四季度才出现。二是2024年一季度的结婚登记对数,又创下了除2020年一季度数据异常以外的单季度新低,继续否定“疫情结束积压意愿释放论”。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确定,2023年四季度结婚对数异常偏高的情况,并不是“疫情干扰后的反弹”。结合实践,我们就可以确定这是所谓“寡妇年”或者“无春年”影响的结果——这次按正月初一至除夕划分的农历龙年内没有立春节气,被民间传言为不适合结婚,因此在数据上,才表现为2023年四季度突兀的大幅增长——因为很多本就准备结婚登记的人,把结婚登记提前到了2023年四季度,避免在农历龙年进行登记。 实际上这也是“传统思想”或“迷信思想”指导群体行为的一个实证。尽管知乎平台上很多评论表示都不太清楚所谓“寡妇年”或者“无春年”,尽管许多评论使用身边统计学否认这种“传统思想”或“迷信思想”的存在,但事实就是如此。 这同时也是一次对“身边统计学”的再次否定。其实,在人口数据方面,我们从不少见使用“身边统计学”与数据叫板的人。无论是坚称“到处都是在生二孩”,还是坚称“身边没有一个人结婚”,实际上都是非常片面错误的视角,是一叶障目,基于错误视角不可能得到正确结论。 并且,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尽管2024年每个季度结婚对数都在创下(有效)新低、并且到三季度数据出炉时,2023年四季度结婚对数大幅“反弹”已经确凿无疑是受“寡妇年”的影响、只是提前把一部分结婚登记移动到2023年,一些媒体依然坚持称2023年结婚登记数据为“回暖”、“阳春”,全然不顾2024年结婚登记对数毫无疑问会创下新低的事实——这非常不符合中国人希望求稳、希望笑到最后的惯常做法。 客观来看,目前结婚登记对数依然受到适龄人口减少、晚婚(和潜在的不婚)人群逐渐增多影响,依然处于趋势性的下行通道,但下行力度已经由适龄人口的阶段性触底而减弱。 2023年结婚登记数的“回暖”在本质上只是一次受到扰动的向上偏离,因此2024年结婚登记对数的大幅下降在本质上也只是一种向下纠偏,出现的较大降幅(20.6%)也只是一种暂时现象,未来很多年都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降幅,单纯使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线性推算也是有误的。 关于离婚对数数据,现在非常流行计算“离结比”,用当年度离婚登记对数与结婚登记对数相除得到一个比值,以此衡量婚姻的“不稳定性”。实际上做这样的除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数据不全。离婚的总量应当包括登记离婚(民政)与诉讼离婚(法院),诉讼离婚以法院判决为依据,不再需要到民政进行离婚登记。所以仅以民政部门公布的离婚登记数据作为“离婚数据”,是不完全的。 二是“关公战秦琼”的问题。当年度离婚的人群,只有很少是在当年度内结婚登记的,绝大多数都是在往年做了登记。现在结婚登记对数因为适龄人口减少、初婚进度推迟延缓、不婚现象增多的情况逐渐减少,每年只有600多万对了,而现在的离婚人群当年结婚登记时的结婚登记对数可能还在1000-1200万对,所以如此算“离结比”就存在“关公战秦琼”的问题,是不合理的。 当然,合理的计算“离结比”的方式,需要以详尽的统计资料公布为前提。比如至少需要公布到每年离婚人群的年龄与结婚登记年份分布的情况,如此通过纵向对比不同年份的结婚登记随时间推移的“留存率”,才可真正衡量比较婚姻的稳定性是否有所变化。 类似下面这张图,通过纵向对比不同年份生人随时间推移的“初婚完成率”,这是非常有力的证据,足以证明初婚确实在推迟、更晚生的一代人更晚更慢进入婚姻,足以证伪“我认为”等主观臆断和“我看到”等身边统计学。 |
![]() |
如果对离婚数据做细致的研究,还需要尽可能排除“假离婚”现象。实际上公开的统计资料极为有限,要求计算“离结比”的网民做出严谨的研究,也是太强人所难了。所以虽然不能把简单除出来的“离结比”当做严肃数据看待,但确实也没有更好的衡量办法。 |
一图胜千言 |
![]() |
除了主动爆金币的龟龟,正常人谁敢结婚 |
谢邀。 没事,还是有上升的,例如离婚比例。 结婚登记对数十年间下降52.5%,创79年以来最低。 之前24年新生人口数据出来,有些胖友还觉得有回暖,人口问题没辣么严重。 但那时也说了,连体制内专家都认为,这是疫后挤压的结婚需求一次性释放,少婚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23年结婚登记768万对,是13年以来首次回升,比22年多了85万。 咱这的结婚又和生育强绑定(越是低生育环境越强绑定),23年的结婚增量成为24年人口增量的主力。 但这波释放完毕后,24年结婚对数一下跌到610万。不要说和23年比,和22年比都少了70余万。 所以25年新生人口必跌破900万关口。 估计舆论的“赌盘”热点会卡在850万和守800万。后者会更悲观点,认为生育率下跌还在加速。 总之少婚少娃已经是时代底色。 其次,结婚对数下降,已经不仅是因为成本,还有风险。 23年全国结婚登记768万对,离婚登记259万对;24年结婚610万对,离婚262万对。 结婚下降20.5%,离婚倒小增1.1%,这算不算慢牛行情。 而且这里只是离婚登记数据,诉讼离婚不在内。 以22年为例,民政公布的离婚登记是210万对;但全年发展公报里,办理离婚手续的是288万对,因为有78万对是法院判决调解离婚,一般占个小30%。 这么算,22年当年的离婚结婚对比例就已经到了42.12%。 我觉得看离结比例比看离婚率要直观,因为离婚率是某年离婚数除以平均人口数,有点稀释。离结比例虽然只是同时期而不是同一批人,但能看出明显趋势。 加上诉讼离婚,24年的办理离婚手续对数可能在300万到350万之间,总之大概率占半。 想当年涨价去库存时,各地限购,很多人搞假离婚买房。但15/16年的离结比例也就31%/36%。 现在没有什么经济收益去诱导离婚,但离结比例还在缓慢走高。说明就算从长远角度看,结婚对至少三分之一的人群都属于高风险决策。 不能说完全失败,但大概率走离婚流程。 问题是,离婚不是普通分手,是要分财分家分房甚至分业的。 在一个居民还在努力去债的大环境里,资产已经在缩水,收入又有不确定性。离一次婚,扒一次皮。 这是个比成本考量更麻烦的角度。因为如果只看成本,咬咬牙总能有人能够到;但风险不是固定成本,风险是按比例甚至超比例打击。 这就导致不仅是穷的不结婚,平的和小富的也会越来越谨慎。 这个环境是老一辈不易理解的。85年离结比才5.5%,95年11.3%,08年也就20%。 我国离结比在20%区间待了十年,在30%区间待了两年,在40%区间也只待了两年,19年离结比就冲到了50%。 20至22三年打乱,尤其21年叠加离婚冷静期,压到37%。 但23年回到47%、24年估计能摸50%。 时代确实变了。 最后,不用在男女话题上争吵太多,交易量腰斩的盘看涨看跌都费劲。 主要要看对自己那头牛的影响。 个体文化消费、独居小家电、小户型、宠物、租赁,择业(尤其文科生)一定要仔细观察少婚少育少房对产业的影响。 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
藏在表面数据下更加恐怖的数据是,去除再婚者,新婚多少对? 就像新生人口,除去二三胎的,一胎人数早就在16-17年就断崖式下跌了。 沉默的大多数早就不和你辩经了,人家早就不参与这场游戏。 |
保守不可怕,前现代可以解决 进步也不可怕,后现代也能解决 最可怕的是老钟这种半保半进步的,这种在婚姻上体现的玲离尽致 比如彩礼这个经典问题: 如果按保守思想来解决,收彩礼的话必须遵守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勤俭持家。 如果按进步思想来解决,都男女平等了,怎么还有这种封建糟粕存在? 但是在老钟的婚姻里,你会惊讶的发现,既不保守,也不进步,把婚姻搞成了前现代和后现代融合的克苏鲁。 还有另一个重要问题:到底是谁来定义哪个是保守,哪个是进步? 那肯定是未婚未育的女性群体啊(手动狗头) 婚姻本质上可以看成是一款游戏,现在这款游戏里有人又当裁判又当玩家,这样越来越多玩家不玩,不是很正常吗? 在东亚,保结婚率就是保人口,保房地产,保教育等等等一系列产业,说句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还是太轻了,因为这么多产业拉动的人口绝对不止百万人口。 要么彻底保守,要么彻底进步,当前对这种又保守有进步的婚姻制度无论花多大力气,打多少补丁都是于事无补。 |
我是真的求求你们结婚.... 我才31啊,我退休还有34年,你们都不结婚,就算我老了有机器人儿子给我养老,但是我领不到退休金,我吃啥啊???? 我一个农村五保户,老了就想吃点肉,喝点酒,抽口烟,就指望这点退休金了!!! 求求你们结婚吧!!! 追更 .... 我的下一份职业准备搞殡葬行业,业务经营范围包括:丧葬一条龙,承接白事酒席,轧纸,骨灰盒,法事,棺材定制,寿衣定制! 你们生不生我已经不抱希望了,到时候白事生意记得找老哥,给你们打折,全国可飞!! |
下面这个聊天记录完美契合这个问题(不保证真假) |
![]() |
|
![]() |
|
![]() |
|
婚庆行业,利益相关 我再说一遍,2023回升是因为疫情三年积压的都赶在一年了,根本不是回升 评论区的大哥们别在这瞎分析了 |
我爸老羡慕村里光棍每月能领一千多养老金,而他只有两百多。 |
我发现年龄大了心态是真的会变。 前几年看到这类消息都是:嗬,来看爽文了 这两年看到这类消息却是:唉,我的养老金是真白交了 突然能跟塔共情了,但不多。 |
我这么说吧,我在小地方上班,目前有个几十万存款,工作也还行,事业编。你猜假如我要结婚的话,区区几十万够不够?说实话,这点钱塞牙缝都不够。首先一套房子+装修费用起码70w吧?然后车子少说十几万。更别提彩礼最起码6-8w是要给的。这还没算婚礼以及其他一些费用。要结婚,首先你得有100w存款,就算房子车子都贷款吧,起码你也要有40w存款,还要背60w的债,这还是四线城市。这个公式换算到一二线城市估计得直接??5或者??10。这个债务基本上要掏空我未来8年的现金流。然后你还要确保女方不会跟你提出离婚。还要预防女方的n个前男友突然冒出来绿了你,也要预防社会上类似于pgone这类人物。另外,你背的债务大概率由你自己还,你的财产还要被自由裁量相当一部分出去。而你花3万块钱买的5090d,只要你不抛弃它,它永远不会离开你,更不会绿了你和分你的财产。 说我有被迫害妄想症的,我是真见到过身边有人花了几十万,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女方婚后不到一年就离婚了的,然后啥都没退。国无信义的大环境,烂透了。 2025.1.12 今天刚参加了同事的婚礼,他这个媳妇大概率不是作妖之人,头脑比较清醒。为什么?因为真就单纯吃个饭,没有因为什么狗屁人生这辈子只结一次婚或者仪式感之类的,要求花几万请主持人,再整个摄影师之类的,搞伴郎伴娘以及其他一些东西,人家两口子自己当主持人,哪怕话说的磕磕巴巴。但贵在质朴。 2025.2.24 一定要对女性祛魅。女性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于毫无逻辑的人。有兴趣可以去了解北魏胡太后和唐朝武则天的生平。从最近微博可口可乐官方账号发布的两条微博:发母亲下厨,说你是刻板印象;发父亲下厨,说你抢走母亲功劳,这事你说搞笑不搞笑? 我现在唯一感兴趣的就是玩stable diffusion,目前还是初学者,只希望5090d能够早点原价16499买到。现在手里的卡跑fp16的flux.1很费劲。至于找对象结婚,持币观望,静待版本更迭吧。 |
霓虹每年都有不少有着工业糖精之称的恋爱番,表示谈恋爱还是很美好的。 国内这么多年了,一部恋爱很美好的剧我都没见到过,全都是恋爱不幸,婚姻不幸,谈个恋爱世界毁灭,为了你我愿意杀光全世界。 一点狗粮不给吃。 新闻上,到处都是不谈恋爱你会死,谈了恋爱你会死,就没个爱情很美满,婚姻很幸福的例子。 怎么? 我国13亿人口,连一对值得大书特书的恩爱夫妻都找不到吗? |
“他的儿子就是他的软肋,找个地方关他几天就老实了” |
![]() |
|
昨天民政部甩出一组数据,直接把“结婚”这事儿砸进了冰窟窿——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610.6万对,同比暴跌20.5%,创下1980年以来新低。 这已经不是“跌回十年前”的问题了,而是直接跌回改革开放了(1978年597.8万对)。 更有意思的是,离婚登记数还涨了1.08%,结婚的越来越少,离异的倒是稳中有升,这届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 这还不是最狠的,更狠的是男性正在成为“不婚主力军”。 许多女生嘴上喊着“不将就”,身体却很诚实(相亲局挤破头),但男生一旦决定不婚,直接“物理消失”(拒绝相亲、关闭社交)。 一些年轻人的话很现实:“给孩子冠姓权就想让我背30年房贷?这PUA套路早过时了!” 年轻人为啥躺平?算笔账就懂了 结婚率崩盘的根本原因,不是年轻人“叛逆”,而是婚姻的性价比彻底崩了。 |
现在年轻的小孩16岁的床搭子比你46岁的都多 |
我结婚那时候,老婆加了一个婚庆公司小姐姐的号,有时候想看她朋友圈发的广告里的新郎新娘,就留着没删。 发现她这几年,断断续续都在发婚庆照片,就连yq中管得最严的几段时间,都有发。只是照片的水印logo变了几次,说明要么她换了公司,要么公司换了名字,但始终是在这一行。 结果在去年6月份的时候,她的朋友圈就没有发任何广告,到了9月份左右,她的朋友圈就变成了推销白酒的广告。 |
不想细究 但婚姻始终是男性与女性的结合 然而你们盯着男性爆杀是怎么回事??? |
要感谢很多人 蛐蛐大女人 笼飞律师 冬梅的笑 麦琳 王慧灵 最感谢的是胖猫还有华政的英勇男 |
战线都拉成这样了,基本上所有女性还在一厢情愿的认为,不想结婚的只有女性,男性谁不想给自己讨个老婆,这就真是装睡叫不醒了。 结婚率下降,并不只是女性不想结婚,一定也是男性也不想结婚,弄明白这个事再说。 |
大同的兄弟,至今还没消息,就这还敢结婚吗?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情感天地 最新文章 |
家里保姆让你感到不爽的事情有哪些? |
哪一瞬间,你意识到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
假如恶毒女配觉醒了会怎样? |
你是如何理解“钱是给女人看的 不是给女人花 |
拎不清的人有多可怕? |
假如一辈子不结婚会怎样? |
职场遇到小人,被他欺负了,我应该一笑了之 |
打光棍的坏处是什么? |
朋友圈哪些东西不能发? |
你请客吃饭,结账时发现有人私下拿好烟好酒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