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知识库 -> 心理咨询 -> 为什么好多人不喜欢听大道理? -> 正文阅读

[心理咨询]为什么好多人不喜欢听大道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为什么好多人不喜欢听大道理?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心理学
人际交往
为什么好多人不喜欢听大道理?
我还挺乐意听大道理的,但听归听,大部分时候图一乐,顺便了解了解别人的思维模式也是好的。
打算叫我越听越认真,而且信服的大道理,得满足四个条件。
头一个,这大道理在讲道理的人身上,得可证。
一大老板给我唠生意经,我多多少少会洗耳恭听一下子,因为人家确实凭这个发了财。
一营销讲师给我讲生意经,信一个字我都跟他姓,他要是有致富宝典自己咋不去挣钱,收我199就倾囊相授,他观音菩萨下凡呗?
健身房里我请私交肯定请块头大的,哪怕他嘴笨点我都能耐得住性子学。
可健身房里有的私交身板跟唐老鸭似的,挂一堆头衔也没用,因为健身的道理在他身上没能印证。
所以一道理在布道者的身上是否有体现,是我听不听大道理的先决条件。
这点其实也解释了为啥好多孩子听爹妈传道就烦,说真的在底层蝇营狗苟了一辈子的主,教给孩子怎么活才能人上人,确实缺乏说服力。
其实这些家长也是死心眼儿,你把道理借个位,孩子就能听进去多一点。
比方说,好些家长总爱说,你想出息么?你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以后起码是一厂长。
可家长自己就是一下岗再就业人员,叫孩子怎么信。
他不如先认怂,说爹这辈子没活明白,就这个揍性了,可我下岗离厂内天,我们厂长跟我喝了顿酒,告诉我他是怎么混上来的,儿贼你可得把这番话记牢了,以后你起码也是一厂长。
这么借个位,找个替身,替身本身有说服力,孩子准保乐意拿个本儿都记下来。
可大多数人连第一步的认怂都做不到,就别谈后头了。
二一个,这讲大道理的人在听大道理的人看来,得可信。
也就是,听话人得自己觉得跟说话人的立场在一个阵营才成。
你们公司老板教你做人做事,你不听。
因为你们俩立场是对立的,他一开口你就先入为主觉着这老壁灯又尼玛骗我加班了开始。
信他个鬼。
可这老板要是你爸爸,你就信这道理了,因为他也想光耀门楣,他也想以后在祖坟里头跟先人们喝酒不被埋汰,所以他肯定不会坑你。
这叫血缘信任。
或者说我是开废品站的,你是捡瓶子盖的,我告诉你明个别奔北边捡去啦,奔南边,南边热,喝矿泉水的人多。
你准奔大南头试试去。
因为咱俩利益在一条线上,你赚的多,我才能赚的多,我没理由诓你。
这叫利益信任。
剩下的还有立场信任,信仰信任,意识形态信任等等,不细说,你想想就能懂。
三一个,这讲出来的大道理,不能是过期食品。
你爸爸八十年代在外头练摊儿卖鱼,确实也赚到钱了,把你培养出来开个金融公司。
直到你三十大几,跟老头喝酒他还总拿练摊儿的经验教育你经营上市企业,你准得说,父皇,时代变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性,我承认,现在哪怕是楼下坐马扎扯闲的大娘,她们嘴里讲出来的大道理,也是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指不定哪朝哪代适用度极高的。
可搁在今天,它就馊了,不可食用。
因为每一个历史上的道理,都是给当今时代打了个补丁,当今时代就怕有人利用历史上的某个技术翻江倒海,所以为什么越到现代法条越细腻呢,它就是为了叫过去的大道理过期,不再适用。
人为啥都越活越鸡贼,道理也就在这了。
当然,有一种道理除外,那就是人性。
人自打会站着尿尿内天起,本性就没改过,所有时代的发展都是为了迎合或约束人性的。
所以人性里头的后门,拿补丁是补不上的。
可这方面大道理讲出来都缺德,我总不能教你怎么骗人容易上钩,怎么管人对方卑服吧,这都是大歪理,虽不过期,但却有毒。
四一个,所有叫人信服的大道理,都得讲求个微操。
我画条狗,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内是狗,可这水平的狗是个人就会画,你叫我画的工笔一点,活灵活现一点,甚至叫我告诉你打算画好一条狗,哪个部分要注意啥。
我做不到。
这条狗,就是当今很多大道理的现状。
听着绝对没错,但拆分起来狗屁不是,讲道理的人也阿巴阿巴。
所以很多绝对没错的大道理,是没有微操的,没有细节的,也没人告诉你哪个节点能实现什么的。
这种道理就是正确的屁话。
比如说:心平气和跟自己和解,你就有幸福的一生。
怎么做到心平气和?跟自己哪块和解?幸福定义怎么来的?
全没有。
那你说个锤子。
细节和阶段性目标之于道理,如同五官位置之于美人,不但得有,还得毫厘不差,才能叫人信。
基本上
道理讲到这个份上,有论据,有信任,有时效,有节点,就能叫人信服。
但实际上我发现,即便做到此处,仍然有相当多的人,还是选择不信。
思索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后来明白了,哦,闹半天,好多人成长经历里,就是在各种大道理里头泡起来的。
他们从小,人也信,报纸电视也信,啥都信。
长大后发现一条没兑现啊哥们?
你再给他讲道理,哪怕是真道理,他也不敢信了。
这就是狼来了的故事。
所以啊,听过太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本质,是这一生的前半段听过信过的大道理,都是A货,给人骗出ptsd了。
人啥都信就挺可怜的。
真正的道理没人信就更可怜。
英国拥有了能在夜间瞄准的雷达,
但是不希望德军发现这一点。于是就谎称自己的飞行员通过大量吃胡萝卜获得了超常的夜视能力。
你所接触的大道理,基本上都是在教你吃胡萝卜
普通人会被“大道理”凌虐。
虐人的流程是这样:
1,多数的,广为流传的“大道理”,听上去都是能在超我层面获得共鸣,从而使超我激活了某种“理想化规律”。
比如“努力使人进步”、“真理永不过时(叔本华)”这种,看上去都很好,很舒适。
2,多数的阅读者,阅读一个“大道理”句子,只要获得了舒适感,就会默认其适用于绝大多数环境,忽略其有效性的前提,比如时代环境;
这样,缺乏辩证能力和系统性的读者,无法将一个“大道理”拆分成一个有效的系统,并补充其落地的方法论。
3,阅读者往往也缺乏对于句子中名词的精确理解和界定。
由于80%以上的人,其自我评价严重失实,且潜意识里有根深蒂固的主角心态,因而在“努力使人进步”、“真理永不过时(叔本华)”这种语境中,多数人天然认为自己是“努力”的,认为自己有些关键认知是符合“真理”的。
4,普通人阅读者会面临两个凌虐:
1)大道理将无法被落地到具体的实用情境中,也无法指导任何的行为和战略,只能提供一个看上去对,但无法执行的“空话”,潜意识里,这种执行的无力感也暗示了自身没有解析能力的事实,因而看到大道理就会被激活这种无力感和自我评价降低;
2)第一条中的超我“理想化规律”,配合第三条中的模糊定义和自我感觉良好,从规律上说,读者本身应该在博弈和行为目标上,获得好的结果,但往往结果又不匹配“理想化规律”,这就带来了“规则类怪谈”的恐惧感,以及个人对整个社会系统的无力感。
以上。
ps:
大道理的可用性是存在的,只是多数人不会用而已。
因为当你没带伞的时候,最喜欢听到的大道理是:依照我的经验哪里可以买到伞,可以去哪里避雨、如何在淋雨后防止感冒。
其次是叮嘱你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或者怎么看天气最方便。
如果此时有人说的大道理是:
打雷要下雨雷欧,下雨要打伞雷欧,你怎么不带伞啊,真是笨,你看我就带了伞,记得下雨要打伞知道吗?
你爱听?
可以从Grice会话原则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Paul Grice是一位语言哲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cooperative principle,有以下4条:
1.量的准则
1.1.说话要包含当下对话所需的信息。
1.2.说话不要多余当下对话所需的信息。
2.质的准则
2.1.不要说自己知道是假的话。
2.2.不要说没有足够根据的话。
3.相关准则:要说和当下的对话有关系的话,不要离题万里。
4.方式准则:说话要尽可能清楚、明确。不要说有歧义、模糊、啰嗦或者没有条理的话。
这4条准则,一般情况下,人们是都会遵守的。
假设张三和李四在对话。张三说出一番大道理,那么李四就会认为,张三觉得那番大道理是当下的对话所需的信息,而且也不多余。
但是,如果李四早已知道那番大道理(这是大道理这个词的定义,也就是众所周知的道理),那么李四就会觉得张三说的话很多余。
对此,李四可以有两种解释:
1.张三觉得自己不懂那番大道理,因此才要说出那番大道理。而这是看扁了自己。
2.张三明知自己的话很多余,但还是要说。此时,张三是通过违背量的准则来传达言外之意。比如讽刺、挖苦自己。因此,张三没有打算和自己友善对话,而是准备用言语来攻击自己。
这两种解释都有可能导致李四表现出对张三的反感。
因此,我建议大家在对话时,少说大道理,而是多说小道理。
像Grice会话原则,它就是一种小道理。它不是众所周知的,而是比较小众的。所以我说出来,大家也不会反感。除非我是专门参加一个语言哲学的小圈子聚会,那样的话,Grice会话原则也变成了不用多说的大道理了。
而像“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努力不一定有好结果”、“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择友要谨慎、损友毁一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道理,它们的知名度太高,已经属于大道理了。给低龄儿童说一说还可以,面向成年人就不用说了。
在我的经验中,所有对我产生巨大影响的人,他们是不讲大道理的,他们是用行动,把自己的人生过好了。
这些人,让你真真切切的看到了,怎么做,会得到怎样的结果,他们的人生就是我的明镜。他们的生活就是我最好的老师。
而我们不想听的,是这样的人讲的大道理,他们非常庸碌无为,他们的人生从来就没有把一件事真正做好过,他们既没有专业水平,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更是从来没有按照自己说的道理行动过。
这些人讲的道理,很难让人相信。
不是不能听大道理,主要看讲这个道理的人是谁,以及用什么方式在讲道理。
--------------------
关于我:我是一个想活得通透点,获得财富和心态的双重自由的人。想看更多文章,或者想找我提问或学习,关注公众号:张君学习圈
1.在这里系统整理了关于长期职业发展的知识,欢迎查看:https://zhuanlan.zhihu.com/p/430060967
2.关于职业问题、人生困惑,也可在值乎发起单次咨询,点击下面的卡片就行了


张君
102 次咨询
5.0
职业规划、时间管理优秀回答者
293887 次赞同
去咨询
你下次给人讲大道理的时候,试试加点钱。
一、马克思早年亲身经历产生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思想。
大部分人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不是道理层面的问题,而是物质层面的问题。道理也许可以说得通,但由物质产生的矛盾则只能用物质力量来销毁。
大家身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学大学上过马哲的课吧。马克思有句名言:“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销毁。”
古往今来,大部分人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道理不够,而是道理太多太杂,太不近人情,太违背人性,令人目眩神迷,进退两难。
很多人喜欢漫谈大道理,但有几个能如黑格尔一样形成高度系统化,庞大且严密的逻辑体系?有几人能如马克思早年间一般,有强大的意愿去按照黑格尔所谈的大道理(如法的理性,国家是绝对精神的政治共同体)去与当时的普鲁士专制政府对质?马克思认为,既然国家代表着绝对精神,马克只要不断的学习掌握,一切,知识的背后的绝对精神,那么终有一天他能够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说动普鲁士专制政府按照自己的意愿不要去进行言论的管控,不要打压言论自由,在很多明显违背基本原则的法条中承认自己的错误。但青年马克思最后发现,普鲁士专制政府道理上讲不过,于是选择了古往今来独裁政府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掀桌子。他们封禁了马克思的发言平台,剥夺了马克思发言的机会。
二、李敖用实际行动而非言语说教去解决问题。
李敖自己曾在台湾慰安妇问题上做出过清楚的表率。当时日本要进联合国,联合国认为日本在慰安妇问题上没有处理好。于是日本就去给台湾当时仅剩的几十个曾做过慰安妇的贫穷老太太说:“我给你五十万台币,你得承认你自己是自愿做6慰安妇,而不是日本强迫你做的。”于是这些曾做过慰安妇的贫苦老太太面对一次天人交战:拿钱丢大义,不拿钱心里又难受。
当时很多台湾的人认为这些老太太不能够拿日本人的钱。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是贫穷的老人们本能的非常想要用这笔钱来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是绝大部分的旁人是在用一种慨他人之慷的方式来伸张大义。李敖发现了这个矛盾。
李敖在这时,自掏腰包,义卖了百件藏品,筹钱捐给给这些老太太同样多的钱,并告诉他们不可以拿日本人的钱。这种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讲道理的方式不单单是苦口婆心的劝说,而是在劝说的背后要有物质力量做支撑。这样一来,李敖保全了这些曾经做过慰安妇的老太太的大义,同时,也让他们是没有那种大义和小利冲突所带来的天人交战。
三、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利用网络舆论来给自己造势呢?
很多人在面对不公时,为什么要把事情闹大?从道理来讲,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只要有足够的耐心自然能给任何人讲明白任何道理。但很多人在互联网出现之后,面对各种事件,他们很容易想到依靠网络舆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因为一件事情闹大后,闹的沸沸扬扬满城皆知后,这件事情背后就有了舆论压力。
而舆论压力就是一种看不见但的确有用的物质力量。所以大家才能在网络上经常看到人们进行实名举报等行为。按理说,国家的各个检举机构的大门是开着的,这些人为啥不直接去呢?
因为,你一个人抱着一大堆检举材料进入这些检举机构时,你的力量是个人的力量。但是一旦你将一件事情闹大之后,你汇集的力量却是人民的力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站在我身后的力量越大,我的事情越不容易石沉大海。
在过去,你在大街上走路时突然一个人跑来抢了你的钱包就往前猛跑,你通常会大声的叫喊,“抓小偷啊”、“有人抢东西啊”。你为什么要大声的叫喊呢?因为你要形成一种群众的力量,你要通过造势让周围的人都站到你的身后,集群体之力一起来对抗这样的偷窃的行为。这时候你可能会发现,有一些见义勇为的人,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小偷前面把他们制服住。这时候你的钱包回来了,很可能同时也有人报了警,不一会警察来把这小偷带走了。
所以在面对小偷的时候,你需要的不是和小偷讲道理,并告诉他偷窃是不对的,告诉他做人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要踏踏实实……你认为小偷会听你这样的说教吗?
所以无论是过去,大家在大街上通过大喊大叫来吸引人群的注意力,还是在网络上通过实名公开举报等行为来吸引舆论的注意力,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对抗,去对抗邪恶的力量。
四、消费主义喜欢用大道理来忽悠你“心甘情愿”地掏钱。
企业通过营销宣传来跟你“讲道理”,告诉你他们的产品是多么好,是多么豪华,是多么精致,但其内在目的是你兜里的物质力量一一钱。他们把思想灌注到你的头脑中,并把你兜里的钱转移到他们身上。
这就是大家非常警惕但又难以捉摸的消费主义。消费主义的陷阱最集中体现在:消费主义把一些非常实际的物质上的冲突,通过一系列的营销宣传等形式加以遮蔽,并给你创造了大量你不需要的需求,让你去消费。
但是消费需要钱,大部分人没多少钱。当你一掏兜里的钱却发现自己囊中如洗口袋空空之时,你本能的想的是赚更多的钱,而忘了去反思“我真的需要这么多钱去购买这些看起来非常精致的商品和服务吗”。同时,你也自然想到要让你的后代在未来要赚更多的钱,于是你自然就要鸡娃,自然开始要担忧如何在大城市定居,以便给后代更好的教育资源,让后代能够在教育的内卷中获得胜利。,你不断期待后代得到更好的学历,获得更多的技能,再利用你积累的各种人脉,最终让你的后代获取更多的物质利益,赚更多的钱。这本身看起来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但是很多人实际上是被一种社会弥漫性的消费主义的力量和思想完全控制了。他们认为这就是生活的本质,他们不断的去向上攀登。但是他们发现,他们每爬到一个高点,抬头一望,就惊觉一山更比一山高。于是被消费主义困扰的人,永远纠结,永远担忧,永远不满。他们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封侯。
巴尔扎克的葛朗台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在过去主要是为了来讽刺那些一辈子只知道钱甚至在临死之前,都不能忘记对金钱的贪婪的现象。但在最近,网上有一部分人却认为葛朗台这样的人物形象也有其可取之处,毕竟他能够积累大量的财富,这说明什么这种对于文学形象的评价的标准的转换表明今天的社会正在无形中把越来越多的人朝着葛朗台的方向去发展,我终于变成了我们曾经讨厌的那种人,而这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消费主义思想的全面开花。
所以在我看来消费主义就是如神话传说中的饕餮一样永远吃不饱,永远长着,巨大的血盆大口在吞噬着一切,他们以为自己在努力在奋进,最后他们因过度工作而猝死,要么就因为整天担忧自己,没有更好的发展,动不动就担心什么35岁失业潮,担心自己未来,没有工作怎么办?但这些担忧是谁告诉你的,是谁告诉你人必须要按照某种,外在环境塑造的精致的生活方式,生活才算生活呢,馒头咸菜就不叫生活吗?
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不去努力,而是要让大家认识到,如果你是被外在的环境所形成的某一股力量驱使你去努力,那么你的努力很容易变成为他人做嫁衣的结果。千万不要忘了《红楼梦》里面早就提醒了:不要把他乡认作故乡。
而且今天中国的消费主义的麻烦的一点在于:一部分中国人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们一方面要想尽各种办法去致富,可一旦他们有了一点点的财富之后,整个社会几十年的资本文化的发展所形成的消费主义又会不断向他们袭来。
他们为什么会把生活过成这个样子?他们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很难真正的快乐起来。因为他们被消费主义的这个大道理完全占据。但是他们却忘记,消费主义表面上是在跟他们讲道理,而实际上是在用讲道理的表象来控制他们的精神。
五、还是回到马克思吧。
最近我越发觉得,马克思哲学是个大宝藏,你的婚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乃至你的心理问题,都可以在马克思哲学这里找到诸多的独特的分析和启示。他会带你走上一条,你从未想过要踏上的道路,他会把你颠倒的意识纠正过来,他会告诉你物质力量的重要性和根本性。
他告诉你,世界不是由理性的精神来支配的,世界的根本的支配力量是非理性的物质力量。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理性主义在马克思那里被进行彻底的批判。
什么是唯心主义?就是精神决定物质。其最极端的例子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别人打了阿Q,他却通过精神胜利法让自己认为是儿子打了老子,于是他就心满意足的在别人打了他之后呼呼大睡。
什么是理性主义?如果我们社会是理性主义的,那为什么“都可以谈,没有什么不可谈的”,这是“不能碰的滑梯”这样的语言会大行其道呢?既然大家都是按照理性原则为基础再进行交流,为什么有的问题就不能谈,有的滑梯就不能碰?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真正支配人的行为的,从根本上来说,不是表面上唯心的理性主义,而是理性主义表层下面由物质力量支配的非理性主义。简单点说,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行动,阶级成分决定具体行为。
又比如,俄罗斯和乌克兰为什么不能够一开始就坐下来好好的谈呢?为什么要打了战火纷飞之后才有谈的可能?难道俄罗斯和乌克兰这样的国家几千万上亿的人口找不出能够条理清晰的去陈述逻辑的外交官吗?当然不是。大道理双方都知道,但是他们还是不可避免的滑向了战争。这说明什么?真正控制他们行为的是他们的理性能力吗?不是。真正控制他们行为的力量是非理性的物质力量,只是这股非理性的力量,在平日里被压制住而已。俄罗斯认为自己是五常之一,有核武器,有广袤的土地,打下一个乌克兰应该是信手拈来。而乌克兰意识到在欧美的帮助支援下,在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力量的支持下,认为自己可以和俄罗斯这样一个国家斗一斗。双方都认为自己可以有至少利于不败之地的物质力量,于是道理就没办法讲得通。谈判桌上的道理讲不通,那么只能用武器的道理来碰一碰。
由此可知,无论在个人事务里面,还是在家庭事务中,还是在企业里面,或者在任何的团体里面,乃至在国与国,民族与民族,文明与文明之间,真正支配他们的互动的根本行为的力量是什么呢?显然不是理性的道理所表明的力量,而是非理性的物质所代表的力量。
当然,我不是让大家陷入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绝对的利己主义,我只是描述这个由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用近三千万字的文字揭露出的真相。在知道了这个真相后,你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依然由你自己决定。你是有这个主动权的。
最后谈一谈知乎。
很多人都喜欢用知乎,但是我要提醒你们,使用知乎过多,你可能会陷入这么一个思维上的误区:你任何矛盾都是可以用道理去讲通的。但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当你在物质力量的水平的实力远远不如对方的时候,你想的不应该是和他们讲道理,因为他们也几乎不会听,你想的应该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力量。
毕竟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完。
——更新——
其实我不知道为嘛这回答就火了,本来随便一写的…
评论区主要焦点在于两方面
1.关于“大道理”这三个字的定义——即【真大道理】和【伪大道理】。这里的【真大道理】和我下文提到的【真道理】并不是一个东西,请各位区别看待。
根据我个人粗浅的理解,“真大道理”是拥有高度哲学概括的语言文字表达。比如“格物致知”,“要辩证的看待事物”,“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种真大道理看似也套不进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但你可以惊奇的发现你的所作所为,所感所知,无时无刻的不围绕着这些“真大道理”进行。
而“伪大道理”则不同,它并没有基于对客观世界规矩的充分总结,往往之前抓出片段,甚至带有相当成分的主观臆断,模仿“真大道理”的表述方式,写出的语句。
我个人认为最经典的“伪大道理”,各位一定听过: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这就可以套用非遗里的句式,你给翻译翻译什么tmd叫努力?
但这句话说的很对啊,但是又总感觉哪不对啊,但你又找不出什么逻辑漏洞不是吗?
所以后来机智的人类找到了这句话的bug,进行了补充——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王阳明先生其实早就给过“努力”的概念——知行合一。
你要先正确客观的认识世界(格物致知),然后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这叫知行合一,这才算是努力。
子曰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是这回事。
而我提到的能够落地的“真道理”,也并不是评论区一些朋友理解的这么细致的东西。
借用周易举个例子:
拿大家最熟的“乾”卦来说,
大道理是:元(谨慎的开始),亨(与周围搞好关系),利(收集成果),贞(保持初心)。
而真道理,真的可以落实,文字也很少。
一开始,要“潜龙,勿用。”(刚开始一件事,有能力也别盲目施展,要先熟悉环境)
熟悉环境了,要“现龙在田,利见大人。”(有机会表现了,不仅要抓住机会,还应该获得身边能人的帮助)
等施展开了,要“君子终日潜潜,夕惕若,厉。”(做出了成绩,要时刻警惕,保持清醒,别被成就冲昏头脑。)
维持住战果,要“或跃在渊,无咎。”(理性客观分析自己的德才,选择是否需要寻得更高的发展。)
选择上去,就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积极结识有德之人,扩大战果)
达到巅峰,就变成了“亢龙有悔”(事情做到极致,要懂得反思,自省。《谏太宗十思疏》中“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写的有点啰嗦了,但老祖宗给过很多“真大道理”,同时后世也总结补充了很多“真道理”。
它们未必有那么多的字数,但着实撑起了中华人民思维的一种模式。
下面给一些经典的【伪大道理】,各位试着品品它们不对的点在哪:
“我们不行,往往不是因为我们不行,而是别人说我们不行。”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懂得感恩,才能收获幸福。”
“若不尝试做能力之外的事,你就永远无法成长。”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猪站在风口上也能飞起来。”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md惹我生气不是应该打BK的么?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啊。)
叨叨这么多,还没说评论区第二个关注点
2.关于开店的一些疑问。(有空时再更,或者评论区里问我吧)
——以下原回答——
因为大道理根本无法落实到细节。
拿我开店而言,我要是想跟人装逼,我就说:“现在疫情空铺子多,找个合适的地方,开一家店养着,等疫情一放开,别人刚开始筹备,你这都已经做好战斗准备了,等竞争者准备好,你这口碑都建立好了,所以现在抓紧时间开店啊!”
你看是不是特有道理?我的观点就是,当下,开完会,疫情面临解封,这时候入场干餐饮,低价抄底,岂不美哉?
你听了,信了,去做了,就特么死了!
1.空铺子多是对的,但找个合适的铺子,你特么给翻译一下什么tmd叫合适?
2.开一家店养着没错,但什么叫tmd养着?装修完了放那放着?雇一两个人?自己盯着?还是怎么的?
3.口碑都建立好了没错,但怎么叫tmd建立口碑?刻个石碑立店门口吗?
那什么不叫大道理?他说完那句话,你拿着那句话就能执行,那才叫真道理。
当你遇到困难,迷茫的时候,你需要的是实打实的帮助,落地的指导,大道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起什么作用。
这也是鸡汤文被反感的根本原因。
怎么区别大道理?其实小学语文就教过了。
你听完一个道理,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能填进去,证明这是真道理,假如套不进去,那就是大道理。
再举个例子
问:怎么开店?
大道理:选个好地址,证照办齐了,开业弄火热点把流量做起来,后面就躺着挣钱了。
真道理:拿房产app搜搜商铺行情,午高峰的时候过去自己看看,然后打听一下属于哪个区片,咨询一下开店细节,能不能给你下证,要是能办,列个单子把设备写写做个预算清单就开始办,完事开业弄几个花篮,我们带朋友过去捧个人场,外卖这块我给你介绍BD过去,你听他指挥,中间做不明白的你问我就行。
↑↑
以上都没说很细节的东西,但真道理你能执行,大道理你根本不知道从哪下手。
所以当你困惑找人的时候,他跟你说一席话如同一席话的时候,那就别浪费时间了。
大道理听多了犹如狂吃脑残片。
珍重!
先说什么是“大道理”,一般是指,听哪些突破自己认知的道理。
《知行力》讲了一个花大几十万上商学院的总裁们都学过的故事。
“要想捉到一只活蹦乱跳的猴子,有一个好方法:在一个细口的瓶子或开了小洞的椰子里放一颗枣,猴子看到了,把手伸进去拿枣,这时抓着枣的手就会被卡住。其实只要它松开手,就能够退出来,但它就是不愿意松开。”




我四个人其实就是那只被困住的猴,我们要突破自己的认知很难,所以才有《认知觉醒》,当认知觉醒,哪些大道理了,才不是单纯的道理,才能变成钱,装进你的口袋。


广告
知行力:重新定义成事逻辑(智元微库出品)
京东
¥69.80
去购买?
2011年8月19日,某市人民政府五届第六次全体会议正在举行。市长在主席台发表施政演说,其中提到对腐败要保持高压态势。
会议分上半场、下半场。休会期间,西装革履、正在低头酝酿下半场“工作部署”的市长被叫到了贵宾休息室。纪委官员当场给他宣布了有关决定,市长因贪腐问题被带走。
那些说大道理的人自己信吗?
人们反感的不是大道理,而是没办法将大道理拆解落地并受益的自己。
所谓反感大道理,本质是对自身无力的一种迁怒。
原因在于:说大道理的人,往往没有真正了解对方的详细处境。
昨天和我一个朋友聊到个问题,可以解释这件事。我们说到人到了中年,会产生个感觉,尽量不要去介入别人的事情,能少说就少说,不要和太多人有瓜葛,要和人保持距离。
我们之所以同时产生这个感悟,是因为有太多的经历让我们发现,要真正了解别人的处境,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倾听具体事实的,听对方的感受是不解决问题的。
而我们人到中年,也慢慢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没那么多时间去倾听别人的具体事实,还有很多人的表达能力,自己都说不清自己遇到的事实,只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那么这种情况下,说出些大道理,不过也是自以为是的说教。真正有用的建议,是基于很详细的事实上的点拨,是需要两个条件的,一个是点拨的人具有智慧和能力,二是描述的人能说清楚事实和具体问题。
所以大部分对话,最多就是个安慰,能真正产生改变的高质量对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少见的。


我从心理学角度来回答一下。
人际关系交流中,不仅仅大道理大多数人不想听,小道理也没人喜欢听。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最好的交流品质是真诚,而道理与这些无关。社会心理学家们做过调研,人们交往首要获得情感归属感、其次获得有用于个体发展的讯息。
道理不符合个人体验,会产生覆盖。甚至很多时候是错位的,道理往往太大,需要细化拆解弹性落实到实践,而恰好在我们复杂的生活情景中,很多时候大道理是“错误不切事宜”的。不仅仅大道理如此,任何一句话、一个方法脱离了具体的情景就可能制造问题。
讲道理的人,往往暗指自己是正确的,对方是有待提高的是不足的。事实上在社会生活中,谁又能是谁的老师,不少爱讲道理的人,往往有自恋情结,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对方考量的,往往内心有“改变对方”之意,把自己架上了“老师”位置。
每个人的生活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符合其体验世界的语言,才是对方认可的,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独立体系,并不能通过简单模仿一个人就能做出单一改变,这是人格特质。所以,喜欢讲道理的人,暗含着自我成长议题,他们往往不太考虑对方的需要,也有自己的被认可需求。越是渴望被认可、越努力显示自己的强大的人,内心往往有自卑之处。
一个人分享自己的经验,给他人以借鉴,往往需要有成功的事实,有亲身走过的路的细节,也与受众有相似性,这些经验是宝贵的,但绝大部分道理与这些关键讯息无关。不少道理是“虚的”,甚至是补偿性的。比如,一个人脾气火爆,经常控制不住脾气,急又能干,经常看见下属工作问题多,他也会出口伤人,因此他的道理就是“上善若水”。
但这只是他的自我补偿。
换了另外一个人,这个道理就需要反过来,可能他的下属们需要“其疾如风、其烈如火”。
很多真正有用的“哲学道理”是需要细细体会的,遗憾的是,不少道理脱离了生活实践指导意义,辨析又需要很聪慧的人,具有思辨和灵活运用,这导致道理越多,越可能是空中楼阁。
我在二十岁时,曾有一段时间到处寻找真理,找属于自己的“道”,却一直未获得。今日看来,也是因为当时受困于现实,精神不得解脱。四处拜访“名师大师”,也终觉得哪里缺少什么。后来我回老家看到我太奶,瞬间明悟。
谁给我一衣一餐,谁给我一席可卧、一处躲避风雨。
养我生命者,为我父母,小则周围众人,大则天地环境,于我之助超越圣贤,他们是我圣贤;让我精神成长者,不断认清自己,提升自己,小则书本众人,大则万事万物,他们是我导师,无有柳叶与菩萨之分别。
因此常怀感念之心,充满敬畏,不断努力,常感不足,也想尽力做一些事回报所经历众生之恩德,每每念及,涕泪满面。
2023.6.13 随笔、生活中的感悟与大道理无关
我是
@田凯
,田凯个人简介 ,心理咨询14年,咨询个案12000+,北京两所大学心理督导,热衷于将最实用的心理咨询技能运用于日常生活和个人提升。如果喜欢,点个关注,我会持续将最实用的心理咨询经验分享给大家。
道理是不分大小的,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饭前便后要洗手都是道理。这样的道理你说给人家其实也谈不上不喜欢听。
问题出就出在这个“大”字上。
因为道理就是道理,是对朴素的自然规律的描述。但是它一旦变“大”了,就不朴素,也算不得道理了。
煮饺子的时候放点盐就是个道理,淀粉在离子的作用下更容易凝结,所以不会破。这种道理最好,它不大,学会了,煮饺子的时候记得放就好。
而如果一个道理想变大,它就不能只和煮饺子有关,它还要承担很多其他的功用,它要有普世价值,要能指导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成为“大”~道理。
所以,淀粉在离子作用下更容易凝结的道理就要应用到各个领域。
煮个饺子放盐没问题,煮个馄饨好像也很合适,但是有一天我煮汤圆的时候你还要我放盐,因为汤圆皮也含有淀粉,那就很不合适了。
这就变得教条了。
这就是“大”~道理的形成过程,简单粗暴,不讲武德。大道理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分场合、不讲究细节,凡事差不多的都能往上套。
无论人生遇到了什么事,它都有的出场,都能显得似是而非却又无法反驳,这才是大道理的特点。
除此之外
讲“大”~道理的人往往还多少带有点傲慢。他们过分看重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过往经验。但是又懒得动脑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若是一句话既能打发了你,又能让自己显得学识渊博,那就再好不过了。
若是这道理是书上学来的,那就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不读书,你哪里知道这些个“大”~道理。
若是这道理是他生活里积累出的经验,那就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不听老人言,吃亏肯定在眼前”。
如果你要是一个倔强没听人家的,说不定这位老人家还会盼着你吃点亏,好证明他是对的……
所以,不是人们不喜欢听大道理,而是好好的一个道理一旦变成“大”道理,就跟贾宝玉那套姑娘变婆子的说法一样,
“道理没变大时,是个有用的人生经验,变大了,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教条来,虽也是道理,却很难应用,是个死道理了,再被用来说教,更变的不是道理,竟是倚老卖老的傲慢了。分明是一个道理,怎么变出三样来。”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红楼梦》原文参考
所以说,不是人们不爱听大道理,而是这大道理实在也不是用来听的。
哪有什么道理能做到面面俱到,八面玲珑,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大道理?无非是有些人懒得思考,又不想显得太过浅薄无知罢了。
其实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最不需要的就是忠言逆耳。
90后,00后,生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什么道理,什么金句没听过。
假如做不到,那一定是有他做不到的理由和难处。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其实很孤独,因为没有人可以真正地理解他们。
当他遇到困难和纠结时,他会觉得,和谁说都没有用。哪怕是父母,是十几年的老朋友。
因为这时候往往会得到这样的回应:
不,其实你又完全错了,你就是想太多了,我真的搞不懂你到底在想什么,我反正觉得你完全可以……我觉得人最重要的就是…
熟悉吗?
这就是大道理对人的伤害,因为它阻碍了对人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我们听了大道理,心里的感受往往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说得轻巧…
但有时候又会自责,别人也是一片好心,是不是我太知好歹了。
但是难道这辈子只能得到,这种出发点是好的,“忠言逆耳”吗? 从来不会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倾听? 所以我说现在的年轻人很孤独。

为什么说忠言逆耳没用,因为真的用不着你对他去讲这些大道理。等到了那个他不得不去做的临界点,等到他自己真的用亲身经验体会到了,等到他真的想通了必须要决断了。
他自然能做到。
在那之前,任何人跟他说再多,都没用。因为这些话其实他在心里早就劝过自己无数次了,但他就是办不到。他自己比任何人都要着急焦虑,这时候你再拿大道理去刺激他,那真的是一种凌虐。
例如:
我问起你最近怎么样,你说你工作不太顺心,通勤时间太长,老板太刻薄。
我说:唉我真的搞不懂你,你完全可以搬过去住啊,你怕什么?通勤时间这么长你哪有自己自我提升的时间。你周末有空就去看看房子,你怕什么? 你老板这样跟你说话你要反抗啊,职场上不要当老实人,人善被人欺,你不为自己争取权益,谁会帮你呢?实在不行就辞职,你怕什么?
你无奈地说:“但是找房子好难,我又舍不得现在住的地方,找工作也很麻烦,最近也没钱…”
我说:“那你就别烦,好好工作吧,努力克服困难,老是抱怨也没用,积极点,说这些没用。”
你:“……”

感受到了吗?
所以我说年轻人许多时候很孤独,他们的烦恼没法对别人说。
大道理的坏处就是阻止了真正的互相理解。
人们之所以不爱听大道理,是因为那些他早就知道了,要真能做早就去了。
等到真能做的时候,不用你说,他也会去做。
当你遭遇不顺心的时候,如果我频繁告诉你,其实你可以如何如何…
你就会觉得:你的意思是,我错了??怪我咯??
年轻人其实缺的是鼓励和认可,是有人告诉他们:“别着急,没关系,放轻松,你很棒,相信自己。”
而不是教他做人。
分个类,大道理分为两种:
一、当事人的资源(金钱、身体素质、智商、才华、颜值、意志力等等)已经够了,就差一个明白人讲大道理指引方向。这叫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你给他讲的大道理就是“东风”,他听完大道理之后的执行起来并不太费力,没有太脱离舒适区。
举个例子,一个条件优越的男性(有女生喜欢他)在两性领域比较古板,他看了知乎的某些帖子之后,觉得“古板”会害了自己,于是他改变了自己的两性作风。他特别感谢知乎这些讲两性大道理的人。
再举个例子,一个高考已经考出很高分数、特别聪明也特别勤奋的孩子,他填高考志愿的时候,如果有一位真的很懂的人指方向,他也会感激的。
二、当事人的资源(金钱或者智商或者意志力)很不够,如果他按照大道理执行会严重脱离他的舒适区。在这个前提下,你给他讲的大道理哪怕是对的,他也觉得烦。因为不执行大道理显得他懒惰无能,执行大道理会搞得他浑身不自在、最后还是凸显出他懒惰无能。因为你这种不知好歹的人跟他扯大道理,导致他既不能堂而皇之驳倒你,又不肯执行。于是他就很反感讲道理的人。
你不跟他扯这些令他为难的大道理,他的心态会更悠闲。你跟他讲大道理,是对他悠闲心态的破坏。
—————————————————————————
于是,我们可以归纳出讲大道理的法则。
一、评估对方的资源(金钱、智商、颜值、意志力等等)。如果对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你的大道理他去执行不会让他脱离他的舒适区太多,你可以讲大道理。如果对方执行你的大道理会令他脱离舒适区很多,那么这个大道理最好别讲,讲了你大概率不被感激甚至被憎恨。
二、对于已成年听众来说,“意志力”、“勤奋”、“决断力”这一类指标要被视为已经确定的变量、被视为当事人的资源,因为讲大道理不会改变这些指标太多。
————————————————————————
当你看懂了这一则答案,你就明白生活中为啥充斥着“我是真的为了你好反复讲正确的道理,你却嫌我烦”的案例。
注意,只有“点金成金”,没有“点石成金”。意淫自己的道理讲得出色到“点石成金”,那是会倒霉的,因为“石头”会厌恶你居然要他当“金子”的说教。你强行“点石成金”,你觉得你一片苦心,其实本质是你对你的石头听众祥林嫂一般絮叨“你是个石头,你不是金子。你是个石头,你不是金子。”要知道,人家就是很坚定地想当一颗悠哉悠哉的石头啊!
我分享一个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的小故事。
寒假放假前的一个中午,我去食堂吃了饭回来,正好看到一位同事桌子上放着厚厚的3沓百元大钞,手边还有一摞儿兔年红包,正准备往红包里塞钱。
我就跟他开玩笑:这年头贿赂领导都不背着人了啊,还搞雨露均沾了人人有份。您是懂道咸宦海见闻录的。
他:贿赂领导就这点钱啊?那我还不得马屁拍到驴蹄子上啊!这都是我从银行托人换的新钱,过年回去给亲戚家孩子发红包的。
我:发红包扫码不行吗?整这么大一堆现金,回头火车站安检再说您洗钱,弄到小黑屋关着去!
他:洗钱?把成都的人民币弄到山东洗钱?那我干脆从鹤岗弄点煤去山西大同卖呗!
我:您是懂郭德纲的。
他:扫码发红包没有仪式感。我把这些新钞,往每个红包塞点,回去发就比较有牌面。
既然是装红包,我也就不打扰人家了,万一插科打诨让人家装错了数目,孩子拿到手是个空包,到时候多尴尬。
可能是我也爱钱吧,忍不住往那一桌子红彤彤上瞟。很快我就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
同事把新钞拆掉腰封,然后数出来6张,塞进红包。塞了钱的红包就放到另一边码好。每个红包都是6张。
有趣就有趣在数钱上了。
我理解的数钱,就是左手捏住一沓钞票,右手大拇指数就行了。类似于银行柜台的数钱方式。
这位同事不是。
他是左手托住一沓钞票,右手拿出一张就平铺在桌子上。然后再拿一张。整整齐齐排列为2*3矩阵,然后再收拢叠放整齐塞进红包。
我一开始以为他是怕新钞票用柜台数钱法容易有折痕。后来发现不是的,他就是这么数钱的。
我就问他:您这数钱方式够独树一帜的。
他:我女朋友也说过我。我知道你们都是跟银行那么数钱的,但是我不一样。我没有错,我只是不一样。
我:我没说您错了。我只是好奇您这个数钱方式从哪儿学来的。
他:小时候,我爸爸拿到工资,就这么一张一张排在床上数。数好了就收在一起给我妈妈。我妈妈也会把她自己的工资这样一张一张排在床上数,然后和我爸爸的一起收起来。我就这么学会了。改不掉了。
我:工资能铺一床,您父亲做什么工作的啊?
他:我爸爸是个厂子的工会主席,我妈妈是职工。没多少工资,因为有零有整,就能铺开挺大的。
我:工会主席,估计小时候没少教育您吧。
他:那确实!每天吃饭就是我家开会时间。给我讲各种大道理,我前耳朵听,后耳朵忘。一个也没记住。
我:就记住了这个铺张的数钱方式对吧。
他:对啊对啊,哈哈哈
我:哈哈哈
哈哈哈之后我想到一个问题:同事的父亲从小就给他讲的大道理,他没记住几个,遑论执行。但是他父亲完全没打算教会他的数钱方式他可是牢牢记住,并且一丝不苟的执行了这么多年,甚至不在乎别人的好奇。
随即我就联想到我自己。
小时候,我爸爸给我说家里不富裕,基本上三、五年才会给我买一个玩具。为了省电,一学期只让我看20分钟电视(后来因为我成绩还行,增加到50分钟/学期),好在这20分钟我可以任选时间段。我到现在还记得,迄今为止,我唯一看完整的电视剧是《新白娘子传奇》,这部电视剧我用了差不多12年才看完,其中大部分是本科时候补上的。
感谢各地方卫视的不懈重播。
话题回来。
那小孩子总得有个娱乐吧,毕竟那时候也没那么多作业。那时候升学考试也不像现在这么卷。那时候长的胖还招人喜欢。
父亲每天会用花费大量的时间教我学习和背诵古人写的东西。由于我愚拙不堪,虽然很努力,其实也没背个啥。
我对于背诵这些东西是很反感的,楼下面小朋友们你追我赶的嗨翻天,我在楼上一知半解的苦背书。不想背的时候,我就用手指甲抠桌子,长此以往,我把桌子生生扣了一个贯通的洞出来......
父亲带我读古籍,有一件让我印象很深的事情。当时他带着我读一本叫《左传微》的书。浅绿色封面都没打开,就开始讲第一个问题:
左传是谁写的?
如果我爸给我讲的是:左传是左丘明写的,那我不会反感。如果我爸给我说左传不是左丘明写的,那我也不会疲倦。
反正您是大人,您说是谁就是谁,说不是谁就不是谁呗。我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坏心眼。
我爸偏偏试图给我讲清楚:左传不是孔子认识的左丘明写的。可能是另一个孔子不认识的左丘明写的。
这就有点欺负童工的意思了。
敢情还得有很多个左丘明吗?
我爸开始了他的滔滔不绝。大意如下。大家可以试一下看多少就能睡着:
左传是用来传春秋的。
春秋是记录鲁国国史的。
但是春秋并不是鲁国独有的,那个年代其他国家的国史也叫春秋。《墨子》就有“著在周之春秋”、“著在宋之春秋”。你可以把“春秋”理解为“国史”。
但是,“国史”并不是都叫“春秋”,晋国的国史就叫“乘”,楚国的国史叫“梼杌”。
春秋不是孔子写的,因为《史记 孔子世家》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那么孔子作春秋的起因是“获麟”,但是孔子自己在“获麟”两年后就去世了。70多岁的老头儿,两年时间,写完春秋,是不太可能的。而且那个年代的“写”,可不是用毛笔写到竹木或者绢帛上。更大的可能是用刀子往木头上刻字!算是重体力劳动了,孔子写不完的。
孔子也没修改过春秋。比如《论语》里面没有一个字提到春秋。但是比《春秋》在当时地位差不多甚至略低的书,凡是孔子修改整理过的,都会在论语里提一嘴:“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至于春秋前后风格不一致等等就不赘述了。
孔子是认识左丘明的。
《论语》有:“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可见孔子是认识左丘明的,并且从这段的语气来看,孔子非常尊重左丘明。那么左丘明应该是孔子认识且推崇的人。
但是,左丘明不知道是姓左还是姓左丘。因为司马迁说:“左丘失明”,那么按照司马迁的称呼,左丘明就是复姓“左丘”了。不管他姓“左”还是姓“左丘”,其实都不是很重要,因为《左传》并不是他写的。
《左传》称呼赵无恤为“襄子”。也就是说,《左传》作者是知道赵无恤死了的。赵无恤死的时候,孔子已经死了53年。前面提到孔子认识的左丘明和孔子是认识的关系,并且按照孔子尊重的口气,左丘明的年龄应该是大于孔子,或者是差不多的。就算小也小不了几岁。
孔子如果死了53年,那么他认识的这位左丘明,应该不会还活着了。不然就是个120岁左右的老怪物。这种情况下当然写《左传》的左丘明不是孔子认识的左丘明。
那么到底是哪个左丘明呢?因为我没看到,就不知道了。
但是,《左传》肯定是“不是左丘明的左丘明”独立完成的,因为前后文风非常一致。
所以,今天开始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个由不是左丘明的左丘明写的用来传不是孔子写的春秋的这部书。
我记得非常清楚,我在昏昏欲睡中问我爸:“都不是左丘明写的,您还是给我说半天干啥呢......”
我爸说:“阅读就要有阅读的态度!面对文献资料要做到......”
他后面说的啥我记不住了,大概就是态度啊、严谨啊那些吧。其实他前面说那些我当时也记得零零散散,因为我自己后来多次重读《左传》及其相关著述,通过章学诚、杨伯峻等先生的观点也就把我爸前面说的这些想起来了。
也就是说,知识点的东西我当时还是记住了不少。但是关于做学问要严谨的大道理我不但当时没记住,现在也回忆不起来了。
我真正记住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习惯。
我后来看书也会像父亲所做的一样,尽可能多方求证,尽可能去避免偏听偏信,尽可能把多种材料结合起来研究,虽然还是频繁的出现各种失误,但是也为我避免了很多的荒谬。
这个习惯,父亲从来没有刻意的让我记住,但是我下意识的去模仿他的做法,让这个习惯不自觉的烙印在灵魂深处。直到看见我的同事以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数钱我才意识到,我也有类似的情况。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别人讲出来的大道理往往不容易被记住。
因为大道理是“形而上”的东西。没有一个可以立即模仿的现实性,需要听者自己去通过实践来求证。
问题是,这个别人说出来的大道理,一开始听者往往并不会坚定的相信,都不相信的东西,当然不愿意就这么草率的作为自己的原则去遵守了。不去遵守或者执行,那么这个大道理就是一滩死水,随着时间的过去就干涸掉了。
真正能让人记住的,是展现在面前的可以形成肌肉记忆的东西。这些东西往往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形而下”的、可以立刻模仿的、可以慢慢固定化的习惯。
与其试图让对方牢牢的接受一个大道理,还不如以身作则,去传播一个让人家可以模仿的,受益良久的好习惯。
为何说教或讲大道理无用?
一是居高临下,显人傲慢,这种“晓之以理”蕴含着“我比你高明”之意,让人心生不悦。
二是暗含着言语暴力——你的想法不重要,必须听我的才会有好结果。
陈嘉映先生在《何为良好生活》中写到:“我们来到一片新大陆,把土著人当做敌人,防范他们、攻击他们,就像防范、攻击野兽一样。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攻击,我们也需要了解他们怎么看待事物——这种了解并非出于对他们的心灵有兴趣,我们只是要了解他们对各种事情做出何种反应,就像我们经常需要了解自然力,了解野兽的反应。惟当我们把土著视作人,才会去努力理解他们——不是为了对付他们去了解他们,而是对他们怎样看待世界这件事本身感到兴趣。”
“在跟你相处的时候,你的看法,你对世界的看法,你对我的看法,matters。惟当你的理解matters,我才向你说理,才“运用理性”。理性首先是一种态度,诞生于互相理解的努力之际。”


我们其实不缺道理,缺的是坚持地做下去。就算你把每个高赞回答都熟读百遍,不去实践,依然没什么卵用。人生有些坎你是绕不过的,你不经历一次,很难说得上真正的体验。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这样为自己的错误辩解:我不是不会,只是没做好。语气表露出一种“蜜汁自信”,这句辩解有潜藏的一层含义就是——我的认知部分已经达到了,只是行为层面没做到而已。用精神分析来解释,这是一种“否认”机制,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而产生的一种防御策略,这样就可以避免承认能力不足。
用阳明心学来解释,这就是“知行不合一”,“你以为的知道”大概率与“真正的知道”相距甚远,“知行合一”其实是在说认知与行为的一体性,说白了“知”和“行”是一回事儿,做不到大概率等于不知道。
想到最近给一个疑病患者布置了冥想打卡的任务,开始时满口答应,但做了三天就放弃了,问他为何坚持不下去,解释说“我知道冥想好处很多,但就是做不到”。他其实不知道冥想到底有哪些好处。
这个同样可用来解释世人常说的“懂得这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你大可不必抱怨,因为其实你懂得并不多。


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周岭《认知觉醒》
大道理是需要动用理智来听的,所以人们本能的不喜欢。
那么要如何讲道理别人才会听呢?要先用感性力量吸引,让人听得很轻松,不费力,比如讲故事,举例子。
以前学习复述技巧,只知道是要用自己的语言,不明白为什么。 结合费曼学习法和《认知觉醒》,才理解:
一:复述可以调取自己的知识。也就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就是在调动自己的千军万马。
二:复述是将理性知识感性化的过程。写出来的东西必须感性,才符合人的感性需求,读者才愿意看。但是要达到感性,作者必须动用理性思考,如何表达。
复述,即所谓释若老师说的: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呈现给用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心理咨询 最新文章
天赋真的比努力更有用吗?
很想脱离这个世界应该怎么办?
内心强大的人都有什么表现?
女生在比较私密的部位纹身,都是什么心理?
鬼拿活人抓交替是不是一种很自私很缺德的行
敢不敢说出你一直不敢说出口的小秘密?
反社会人格有哪些不可思议的行为?
世界上很聪明的罪犯有哪些?
很少发朋友圈的是不是都是工作很忙的人?
有什么骇人听闻的真实案件?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08 23:39:36  更:2024-01-11 14:59:04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