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识库 -> 心理咨询 -> 人是怎么废掉的? -> 正文阅读 |
|
[心理咨询]人是怎么废掉的?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一个人是怎么一步一步变弱的? 镜面问题: 人是怎么变强的? |
沉溺于「轻易获得高成就感」的事情:有意无意地寻求用很小付出获得很大「回报」的偏方,哪怕回报是虚拟的。这种行为会提升自己的「兴奋阈值」,让人越来越不容易拥有成就感,从而越来越依赖虚拟的成就感,陷入恶性循环。症状轻的:沉溺游戏(在虚拟世界中加快时间流逝的速度,使得「成功」来得更快)、种马小说(意淫人能轻易获得想要的东西);症状重甚至犯法的:赌博(轻易获得「金钱」)、吸毒(轻易获得「爽」的感觉)等。只接收「低信息密度」的信息源:只愿意接收信息密度低的信息(如无需太多动脑的视频、图片,以及深度较浅的娱乐、八卦、体育新闻等),不愿意接收信息密度高、需要思考后才能吸收的信息(如课程、知识框架、分析报告等)。由于真正有价值、能让人进步的信息大多是需要思考和消化的,所以如果完全隔离了这部分内容,基本也就隔离了进步的可能。习惯用「错位成就感」麻痹自己:有两类:① 习惯于拿自己擅长的东西和别人不擅长的东西比较,从来获得「比别人强」的错觉(如:和运动员比学习成绩,和学霸比体育);② 习惯于拿别人做事情 A 的时间来做事情 B,来假装自己在事情 B 上做得好(如:「炫耀」自己在节假日做了比别人更多的工作,但也仅仅是在节假日才能如此)。过度依赖「既有可行路径」:在工作中,习惯了一件事情的流程后再也没想过如何改进,只会机械地重复,然后骗自己很充实。没有改进,便也没有剔除糟粕的意识,于是需要重复的东西越来越多,消耗时间也越来越长,到最后,看上去每天做了很多事情,但其实不仅一点进步都没有,还挤占了进步的空间。封闭「强化学习」的通道:在学习或接受信息中,只愿意执行最简单的第一步,却不愿意执行接下来更为复杂的巩固和应用流程,只听不说、只看不写、只学不练,还麻痹自己说学到了很多东西,而实际上,这种「浅层」的学习遗忘极快,有时还不如不学。比如,天天学英语,却从不写英语文章;再比如,天天花大量时间刷知乎,却从不写答案、写总结。 另:本回答已经被收入到「知乎好问 (2022日历)」中,这日历可以每天提供一个浓缩的小知识,也是上文第 2 点所说的「高信息密度」的信息源哦,不妨一起来读读看吧! |
|
广告 2022 知乎日历·全新升级《知乎好问》 乌木黑 京东 ¥109.00 去购买? |
懒,闲,不思考,不学习,四者结合必废,神仙都不换。 |
发现短期的努力无法带来超额的回报,就因此放弃了努力。这点在聪明人身上尤其明显。 以前念本科的时候身在top2,身边几乎都是聪明人。这些人在念高中的时候,别人花了一个星期搞明白的问题,他们可能只需要花半个小时就能搞明白,从此对这类题型就可以闭着眼睛答对了。这种短期研究带来长期超额回报的机制,反复的出现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之中,导致大家后来出现了一种错觉,即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短期的努力带来长期的回报。 后来进了大学,身边的牛人更多了,人生的维度不再是单一的学习了,很多人发现以前自己熟悉的这种机制渐渐失去了作用,于是很多人渐渐丧失了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就不再愿意去努力了。 比如微积分,不是看一个礼拜的书就可以考100分; 比如追女生,不是跟妹子交往一个礼拜就可以表白成功; 比如学习编程,不是自己啃一个礼拜《C++ Primer》就可以完美解决八皇后的问题; 比如学习投资,不是研究一个礼拜的巴菲特就可以投资赚钱了。 进入到成人的世界之后,事物的复杂度上升了不止一个层次,所有回报的获得周期变得越来越长,需要投入的努力和坚持也越来越大,而之前自己所仰仗的聪明,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小。 人们总是重视短期的努力所达成的效果,而轻视长期的付出所带来的的回报。一旦短期努力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成就,就不愿意再去付出了。很多人,就这样慢慢的废掉了。 --------------- 1.8K个赞了,也被大家顶到第一个回答了。感谢大家! 说了问题,也得说说解决的方式。 其实上面所说的颓废的原因,在每个人身上都多多少少的出现过,包括我自己。所以我也想了很多方法来克服。 我自己感觉最好的方法,是很多事情都通过短期的努力先尝试一下,时间可以是两个礼拜到一个月;之后如果因为毅力的原因,或者碰到了更有意思的事情,没关系,可以先把这件事情放下,转到下一件事情中。这样尝试过几件事情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回过头总结一下,看看有哪家事情对自己形成了潜移默化的积累或者改变,哪怕是很微小的积累或者改变。如果有的话,可以再尝试将这件事情捡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尝试去学一件新事物的时候,在初期可能会学的比较快,也就是所谓的新手福利;但很快就会进入瓶颈,很多人可能会在瓶颈期选择放弃。但是如果隔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当初的瓶颈好像不再是瓶颈了,可以通过有限的努力进行克服。 所以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暂时走开一下,也只是人之常情,这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过段时间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是否潜移默化的有了积累,是否可以突破当时的瓶颈,是否值得你继续坚持去做。 ------------------- 留言里有位 @清雅微言 讲的特别好,这里引用一下: 以前我种过哈密瓜的种子,每天浇水希望能看到它发芽,长大,结瓜。一天两天……一个星期过去了,它连颗嫩芽都没长。我就放弃了,把它随便放在阳台一角。过了一段时间,我家又有新的植物来,我找花盆安置的时候,在角落发现原来那个种有哈密瓜的盆子,里面有一株干瘪了的嫩芽。原来它也曾努力生长,只是我给的耐心和时间不够。 -----------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任逍遥的书房。二维码如下: |
活得不明白,不深究。 对于自己,对于生命中遇到的人事物,模模糊糊的就过去了,没有详略得当地区分,只有略略略。 做学生的时候,不去深究知识点,只会反复刷题,错错错,模模糊糊地学习、考试,困难地升学。 做社畜的时候,不知道行业结果、动向、岗位产出等,只会处理被分配的东西,模模糊糊地上班、努力,困难地升职。 做投资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买什么,卖什么,模模糊糊地收集碎片投资概念,被机构、市场、资本收割财富。 谈爱情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该付出什么,想要什么,模模糊糊地遵循社交平台引导的恋爱标准,消耗彼此的爱意与时间。 谈亲情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父母祖辈经历过什么,他们观念背后的理由是什么,模模糊糊地被亲情捆绑,或者伤害亲情。 谈友情的时候,不去正视彼此的价值,一味重视对方,或者重视自己,模模糊糊地换了一批又一批朋友。 面对自己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要什么,被消费主以捆绑、被企业家画大饼压榨,不去自救,而是模模糊糊地刷着社交平台,追逐着社交平台引导的丧文化,日渐模糊自我。 成天想着假大空的人生三问,但其实连这些基础的问题都不明白,不深究。 如果能回答这些问题,那起码你真实地在活着。 感谢大家的点赞、喜爱和评论。在评论区,和大家进行了相当精彩的讨论,我受益匪浅。有疑问的新朋友,可以先去评论区看看,是否对自己的问题有所帮助。 如果实在无法解决问题,可以私信我。 |
1、自我攻击 下面很多回答都说懒,但懒其实是一种天分,如果一个人能懒得心安理得,也是佛本佛了。大部分人懒和拖延的时候,是自我攻击的,懒的同时也是在消耗自己的。因为自我攻击,所以心理能量会更低,行动力缺乏,造成看起来懒的结果。恶性循环。 2、不允许自己快乐 一刷剧就自责,一娱乐就内疚,觉得自己是浪费了时间,玩也玩得不开心。因为不快乐,做正事的时候也不是心甘情愿的,或者能量是低的。 不要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学习和工作的机器,玩、让自己快乐,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比工作和学习还要重要的任务,让自己快乐是自己对自己的责任。因为快乐是做“正经事”的基础。 3、负面思维 总是看到自己不够好的地方,总是把不好的部分放大。 总是看到还没有的部分,看不到已经有的。 总是看到不完美的部分,不能接纳不完美的现实。 4、生存危机 对世界和未来都充满恐惧,觉得生存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觉得自己要更好、更努力、更优秀。 因为这样,反而会压力更大,更不接纳当下的自己和当下的处境。 强迫自己努力,然后并没有更努力,反而被焦虑消耗着进退两难。 5、不爱自己 凑活地生活,能活着就好了。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是浪费,给自己花钱也是浪费。 总想着逃离现在的生活,而不是好好经营现在的生活。 然后就不能活在当下。 6、压抑自己 压抑自己的情绪,强行让自己平静,反而觉得为什么总是会“莫名其妙”地失控。 压抑自己的需求,强行让自己上进,反而觉得为什么总是会“莫名其妙”地拖延。 7、不重视心理问题 因为心理问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就可以假装是不存在的。 身体不舒服了要休息,身体生病了要去治。 心理有问题就要藏着掖着,不到活不下去的时候绝对不去管它。 8、跟别人比较 跟别人比较就永远都觉得自己不够好,因为总有人比你更好。 跟别人比较就永远都发现不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天赋和能力是什么。 跟别人比较就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和喜欢什么。 跟别人比较就永远都不是为自己发自内心地活着,而是为了外界的标准活着。 9、害怕别人 害怕别人的不接纳、拒绝,甚至是伤害。然后把别人放在对立面,把自己封闭起来。 但是内心又孤独,又觉得自己孤立无援,没有支持。 想要走出去的时候,又会有很多内心戏,会想很多,然后又缩回去。 10、功利心重 生活里的一切,都要服务于功利性的目的,唯独不服务于生活本身。 只有输赢得失才是重要的,不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因为做什么事情都有很大的执念和包袱,反而不能轻松和游刃有余。 11、对自己没有信心 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不敢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而是追求“安全”的。 因为“安全”的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做起来又会有很多抗拒,反而更加困难。 另外一种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反而会冒更大的险。 总是追求远远超过自己能力和舒适区的目标,同时这个目标也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只是为了证明自己。 12、完美主义 不完美就不行,完美就比完成重要,80%的精力浪费在20%的完美上, 做什么都很费劲,那就拖延好了,那就不做好了。 我是@人类维修师MMMia,可以从内心深处疗愈你的咨询师。 地球玩家聚集地:高质量的社群和活动,唤醒更多人“地球玩家”的身份。 |
|
· MORE · 【焦虑/抑郁】 特别容易疲劳是为什么?-4W赞 为什么孩子会离奇地抑郁?-2.5W赞 什么是「高功能抑郁症」?-1.3W赞 焦虑的本质是什么?-1.3W赞 什么性格的人容易得抑郁症?-8K赞 怎样让一个抑郁的人开心呢? - 4K赞 【个人成长】 人是怎么变强的?-3.5W赞 吸引力法则是真的吗? - 1.3W赞 人在什么情况下成长最快?-9K赞 虚无主义,到底有多可怕? - 7K赞 如何才能做到爱自己?-3K赞 |
1.低效的勤奋。 明天要考试了,今天我借来同学的笔记,彻夜手抄了一份,红黄蓝三色,还配有思维导图。我真是勤奋,笔记做的真精美……愚公移山态度固然坚定,可在今天你要是还在徒劳地做这种高时间成本、低收益的蠢事,只能是感动自己。 2.即时诱惑打败长远目标。 眼前高热量的油炸、烧烤的诱惑,与漫漫的减肥之路,能忍住不大快朵颐? 宿舍睡个懒觉起来吃鸡打农药,不比早起在冷教室里听无趣的专业课有吸引力? 我就放纵自己这一次吧……明天我就早睡早起、规律饮食、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这个明天却从来没有到来。 3.陷入道德许可陷阱。 在《自控力》里面看到一个实验,研究表明,当我们刚做完善事甚至只是有善念比如考虑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这反而会给我们放纵的机会,把多吃一块炸鸡、多抽一根烟、多睡两个小时懒觉当做对自己的奖励。当觉得自己品德高尚的时候,是不会质疑自己的决定的。 4.虚假希望综合症。 虚假希望综合症是由波利维和赫尔曼提出的。指的是,当我们在下定决心做出改变的时候,就已经感觉良好了,从而行动上懈怠,有了罪恶感,然后放弃目标。等到下一次重新立flag,再次自我感觉良好,行动上懈怠,有罪恶感,放弃目标…… 5.被身边人同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习惯无论好坏,都是会传染的。当身边人都在懒散地走捷径的时候,你会很自然地被同化,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无论对错。 借力打力,见招拆招。我们该怎么样打破这恶循环,一步步重塑自己? 1.做事求质求量,意志力最强时,做最重要的事。 意志力是有限的资源,观察自己意志力最强的时间段,用来做重要不紧急的事。 2.把“这次”替换成“每天”。 你不是只会放纵自己这一天,明天这时你还是会沉浸在其中的。想要动摇的时候,思考你愿意承担每天都做这件事的责任吗?愿意每天都在这个时间点吃烧烤吗?想象你实现长远目标时的状态,自己愿意为了眼下的一时之快放弃自己的目标吗? 如果不能,从现在开始就拒绝诱惑。 3.时刻牢记自己的真正目标。 不为自己的任何及时行乐的行为找借口,想让过去的善行为自己开脱时,多回想自己的真正目标。 4.保留满足感,目标可视化。 决定去做了,就马上去做,并将第一天完成目标时的愉悦心情保留,可以通过发一条语音给自己来记录此刻的心情,当第二天想要懈怠时,拿出来回放。除此之外,还可以让长期目标达成时的奖励可视化。 5.选择积极的社交。 想要减肥,加入减肥小组互相监督比你单枪匹马的效果要好;想要积极地改变,就远离有这种坏习惯的人。 最近刚读完《自控力》,分享一些书中提到的可以提升意志力的技能吧。 ①冥想练习; 原地不动,安静坐好,注意你的呼吸,吸气时默念“吸”,呼气时默念“呼”,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呼吸本身。每天5-15分钟。 ②深呼吸法; 这个方法和冥想练习有些像,只是对场地要求不高,只需要把呼吸频次降到每分钟4-6次,就是每次呼吸10-15秒。训练几分钟后会感到平静,有控制感。 ③十分钟定则; 面对诱惑时,先给自己10分钟时间,如果10分钟后依然想要,就可以拥有它,但在这10分钟内,必须要时刻想着长远的奖励。 ④远离产生恐惧感的媒介; 不相干的恐惧感会让人意志力变薄弱,无意识地屈服于诱惑。所以少接触会让你感到不安全的电视节目、访谈吧,即使你不去关注的话,世界末日也并不会来临。 ⑤保存完成任务时的愉悦感。 以跑步为例,刚开始制定计划并满怀信心完成时,我是非常愉悦的,但是到了第二天,我就很有可能会忘记这种感觉然后拖延不想去跑步,flag就又倒了。可以在跑完步后语音为自己发条消息描述积极的感受,然后等到想懈怠的时候回听一下。 其他推荐阅读回答: 穿衣显瘦的技巧点这里:如何在暑假期间变美? - 郁橙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035491/answer/1414316216 关注我 @郁橙 ,get更多生活指南~ |
拒绝输出。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信息的投入产出组成的,你看视频,刷新闻,读公众号,都是一种输入,当你开始输出的时候,你的投入才会通过大脑的思考和逻辑,内化成对你而言有价值的东西。 因此,不论是打游戏成瘾,还是看电视剧看到疯魔,在我眼里,都是一种失控的输入,是一种零输出,是一种对生活完全的透支。 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输出的能力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就好比我们高中的时候,练作文,你光看范文半点用没有,必须自己动笔写才会有提高。 一个人如果很长时间不输出自己的知识,自然就没有兴趣去做这件事,继而更加不会锻炼到这种能力,这样的恶性循环,就会导致被吸收的知识不断被遗忘,知识变成废料。 而这,也是生活中大多数人每天在做的事。想想你上次看的公众号内容,你还记得多少呢? 欢迎关注peachhhhh,和我一起观察吐槽生活。 |
1,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越难沉下心来做一件事情。 前几天和朋友在聊天,他说最近自己的团队招了一个新人,学历,才能,待人接物都挺好的,唯一有一点不足,就是很难沉下心来做一件事情。 叫他去完成一份PPT制作,他一会刷刷知乎,一会刷刷朋友圈,几乎难以静下心来。 我朋友以为这是他缓解压力的一种方法,心想做出来的PPT好点,优雅点也就算了,结果当我朋友看到他的作品时,直骂他做的是什么鬼。 小时候,由于对什么事情都很懵懂,想要了解它们,必须沉下心来,仔仔细细地研究,不然就弄不出之所以然。 而越长大,我们自以为对什么事情都了解了,于是就三心二意,将注意力分散到四面大方,因而手头上的事情做不好,想要做的事情,又做不成。 落得个吃力不讨好的结局。 2, 废掉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自以为什么事情都懂。 正如富兰克林曾经说过: 平庸的人最大缺点是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 这个世界分工极为精细,任何一个人,在这个社会的运转过程,扮演的角色都不同,每个人都掌握着属于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但就是有一些人,觉得什么都会,样样都精通,自己给自己架上拒绝学习的枷锁,自己给自己蒙上看见光明的眼罩。 于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遇到有人反驳他,立即开启防护模式,把整个身体涨得像刺猬一样。 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全才,个体在社会潮流中,永远都是一朵浪花,你不能单单靠你这朵浪花,就以为可以代表整个海洋。 人唯有承认自己非全能,才能具备遇到问题,多问为什么,见到有趣的人,多尝试与之交往的心态。 如果你觉得自己什么都懂,因而放弃更新自己的话,很好,你已经朝平庸,迈进了一大步。 3, 废掉自己的第二步,三心二意。 现在好好想想,你多久没有专注地做一件事情了。 哪怕是认认真真地刷一次牙? 期末备考的时候,你坐在教室里,看似一股脑扎进题目里,其实心里面,早将寒假的旅行计划规划了一遍,又一遍; 撰写年终总结时,你端坐在电脑前,看似盯着word文档在构思,其实这里回回微信,那边刷刷微博,好不忙碌; 很显然,期末考试出来,你并没有拿到奖学金,没有沉下心来写成的年终总结,也烂得像屎一样。 你什么都想得到,结果什么都得不到。 4, 朱光潜先生有一个人生信念,是我十分佩服,并想贯彻到底的。 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 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 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其实这段文字,可以总结成六个字: 此身、此时、此地。 处于自习室里,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安分复习,其他的统统搁到一边。 身在办公室里,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安心撰写年终总结,其他的,等搞定再说。 唯有不贪心,沉下心,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情。 如果你此时此刻,什么都想要,抱歉,你只能是平庸之徒。 |
数六年如一日刷豆瓣,知乎,微博,朋友圈。看到了无数种人生的活法,积极向上的,消极想死的;脑瘫但是获得了全奖留学读书的,人美聪明一帆风顺top毕业家里蹲的;一心一意数十年只恋一人终成眷属的,朝三暮四或者被朝三暮四受遍情伤约炮成性的;于是三观冲击成渣,除了本能吃喝拉撒,围观人是人非,其实自己根本不知道到底要如何活是好。只是无论怎样,都开心不了的样子了。有钱时一掷千金,没钱时抠出零钱罐里的每一分。被消费主义洗脑,尝试每一种消费形式,学英语报精品小班,健身请健身教练,饮食定制轻食套餐,旅游报最昂贵的旅行团,试图让自己改变,却发现消费只能让自己渐缓颓丧的趋势;而一旦脱离了消费,自己一点没变。走极端的禁欲或者极简主义,在家里抱着一个手机躺一天更不开心。比自己强的人害怕去勾搭,比自己弱的人根本看不上。亲朋好友,能不联系就不联系,联系了也以没什么可说的为理由尽快结束对话。不想打扮自己去见新人,也懒得梳理自己去见旧友。社会联系越微弱,就越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哪怕是室友,也懒得抬眼皮去看,一天说不足一句话。若说是活着根本没有目标,恐怕不完全对,只是有着严重的自我设限,觉得自己哪怕再努力也到不了的最高处,于是努力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长大后的没人督促让自己自由也不自律,无所谓日复一日的蹉跎。其实有着极尽严苛的为目标而制定的百分百计划,只是每天完全完成不了。8小时的梦里梦到自己做的事情要比自己白天16小时做的多得多。一开始觉得自己其实写不出来什么,但是回头望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就发现,废掉只是因为这6年的一朝一夕中这些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些什么,不去干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情的时刻越来越多。内心咆哮着我也不想这样啊,可是我又能怎样呢的绝望,可是说出来就尤显矫情。只是希望自己五年后,十年后回头看到自己现在写的这一帖,能够嘲笑自己此时此刻的不长进和弱小,然后告诉自己没事,我已经好很多了。而不是,已经完全废掉的嘲笑或者再也笑不出来。后来越来越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其实是努力和不努力的区别太小,或者结果根本完全相反,是因为结果本身就和努力无关,让我信仰崩塌。习得性无助和失败让我自顾不暇。心理压力本身就不小,还天天不自觉和外界去比较,给自己施压。自己有多好自己知道,但是但凡真要拿出去比,自己还是个渣。 |
1. 害怕改变,没有勇气及时止损。要么沉溺于过去的辉煌,要么屈服于现实的安稳。人生只有一次,生命短暂多舛,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活出不废的人生啊。 2. 只接受碎片化的信息,不进行系统完整的梳理与思考。刷微博、刷知乎,被动接受许多资讯,但不进行自主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充实自己的内心。 3. 拖延症、拖延症、拖延症。下午再做吧,晚上再做吧,明天再做吧,下周再做吧,明年吧…… 4. 不进行总结与输出。不能进行输出的知识永远是别人的知识,只有把知识融入自己的逻辑体系,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输出出来,这份知识才能真正为你所用。 5. 沉迷于短期成就感,不作长期投入。于是许多人沉迷打网游、看爽文、微博抽奖等等能获得短期成就感的事情,没有毅力去运动、学习。但实际上,这些通过长期的努力才能看到回报的事情,会让人生拥有质的飞跃。 6. 工作日随波逐流,休息日躺在床上。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都缺乏规划,最终只能“废掉”,泯然众人矣。 7. 作践身体。好的身体意味着充沛的精力、比别人更长的工作时间、更多的专注力,也意味着用更少的毅力就能坚持更难的事情。 8. 眼高手低,读书不多、做事不多,想得太多。不能沉下心来做事,总是梦想自己能做这做那, 寄希望于过去或未来,却不肯在当下付出努力。不读书、不实干,沉浸幻想,患得患失。做了一万个决定,却不肯实施一个。 这个答案突然又得到了很多关注,非常开心大家可以认同我的答案,也希望大家在觉得扎心之余,能够坚持看到最后的“解决篇”,让我们一起努力变好吧! 居然破百赞啦!谢谢大家的支持呀!添加几条~ 9. 长期且无意义的熬夜。熬夜不仅对身体有多种危害,更直接的是严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效率、精神状态和社交心情。无意义的熬夜毁掉的是当天夜晚,更是毁掉了第二个白天。长期熬夜将导致日复一日的低效率生活。 10. 没有尝试新事物的勇气,无法走出“舒适区”。固步自封,安于现状,过着不满意的生活却不敢放弃,面向多重选择的未来却不敢追求。怕苦怕累怕失败,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 11. 不为自己的未来投资。只看眼前,不看以后,不懂理财,不买保险,不在自己身上作投资。越是年轻的时候,越是要懂得在自己身上投资,自己给自己的回报是最大的。 12. 生活习惯毫无节制。饮食无节,饮酒无度,沉迷游戏,拒绝运动,不断放任自己,不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身体和意志都在放任中被消磨。 13. 被外界的琐事占据大部分时间。对人生没有明确的规划,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什么事情逼到眼前就做什么事情,不会判断、不懂拒绝,被一些无意义的琐事占据了大量时间,每天精疲力尽却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14. 机械工作,拒绝思考。每天机械化地工作,不问为什么,不思考更好的工作方法,工作多年,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15. 缺乏“高亲密度社交”。这里的“高亲密度社交”,指的是与真正拥有亲密关系的人,进行高质量的心灵沟通。人生中能拥有几个能够进行“高亲密度社交”的亲友,能够极大程度上减轻压力、缓解抑郁。世界上只要存在一个真正理解你的人,你就永不孤独。请千万珍惜这样的人。 评论区里有很多知友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里先占个坑,明天来具体写一写~ 400赞了!非常感谢各位小天使的点赞!依约来写一写“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在评论里看到好多人表示中枪,其实里面有很多条也是答主本人……很多方法我也在摸索中,将我的思考写出来同大家探讨,希望可以对困惑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很多人一定都是这样:并不是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而是明明知道应该做什么,却无法下定决心去做,或无法坚持做。并且越是这样,越觉得自己“废了”、“没救了”,焦虑不已,干着急。 下文中这些方法也许可以帮助你下定决心、坚持行动: 1. 不管怎么样,先做了再说。许多人做事之前会顾虑很多,如果这样做不是最好的选择怎么办,如果这件事不适合我怎么办,如果不能成功只是浪费时间怎么办。能进行这样的思考固然是好事,但更多时候会让我们陷入犹豫不决、只思考不行动的怪圈。这个时候,不如先什么都不顾虑,想做的事情就做了再说,在行动中慢慢调整方向,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大多数问题是只有你真正去做了才会发现的,行动之前的空想没有太大的意义。 2. 认清自己真正的“舒适区”,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有些人总是跳不出自己的“舒适区”,但你想过没有,这所谓的“舒适区”是你真正喜欢的吗?是不是不愿走出安稳的被迫选择?是不是因为对自己不够自信所以不敢向前迈出一步?“心甘情愿”才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最大动力,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才是你真正的“舒适区”。 3. 给自己足够的阶段性奖赏。为什么读书的时候,我们能坚持学习,通过考试;打网游的时候,我们能坚持打怪,实现升级,可面对自主学习、提高工作能力、锻炼身体等等事情的时候,我们却很难坚持下来呢?究其原因,是这些事情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见成效,不像背几天书就能通过考试,打几个怪就能升一级一样,能在短期内看到切实的效果。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自己给自己足够的阶段性奖赏,将一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让枯燥漫长的过程被成就感填满,每一个小小的成就感,都是不断坚持的动力。 4. 学会拒绝,懂得取舍。不要让自己的工作、生活被没有意义的琐事占据。拒绝不想去的饭局、不想逛的街、不想聊的天,并不会让你失去真正的朋友。拒绝没有效率的杂事、建立简洁的工作模式,反而会提升你的工作效率。 5. 坚持思考,坚持输出。将学到的知识、自己的思考、动人的故事等等,所有你觉得有趣、有用的东西写下来。输出、输出、输出,通过这个过程,输入进脑海中的知识才能真正融入你的逻辑习惯于思维体系,为你所用。输出不仅能帮助你梳理、巩固知识,锻炼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享出来还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坚持几个月,它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说到“坚持输出”,最近由于疫情的原因在家弹性工作,相信大家也拥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这正是多多进行思考和输出的绝佳机会。这几天快递恢复,我购买了几件十分好用的提高写作幸福感的物品,在这里分享给大家。每一件都是我确实购买回来,试用后觉得很不错的物品。话不多说,先上图! |
|
①这张赛鲸K7床上桌是我首先推荐的。好用的床上桌真的很重要!起初我觉得不过是个桌子,买个便宜的就好,随便在京东买了一个,结果它掉!木!渣!用桌五分钟扫床一小时……用过了又不能退换,只好扔掉了。之后认真做功课买了这张桌子。桌面是耐磨耐烫的皮革材料,用鼠标不需要鼠标垫,下端有挡板,斜着用电脑不会滑落。高度斜度多档可调,雪橇脚易于在床上滑行。还带ipad槽和抽屉,干啥都方便。整体质量非常好,很稳,寒冷的冬天窝在床上打字最惬意不过啦。添加了下面的链接才发现,我买贵了!这家比淘宝旗舰店便宜20块钱!! ②BOW航世HB099折叠蓝牙键盘。这款是我试了五款后,决定留下的。几乎可以说没有缺点。之前买了罗技,键位准确,但不能折叠,且需要更换电池,外出携带不方便。毕竟买蓝牙键盘就是想配合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方便随时输出。后又尝试了航世这个品牌的HB066、HB188、HB199三个型号,都存在一些缺点,比如键位不准、键盘尺寸过小,中缝设定不符合打字习惯、打开后底部不平等问题。HB099解决了以上所有缺点,三折设计,方便携带,不需要电池,充电后续航几十小时,键位十分准确,尺寸合适,虽然过程一波三折,但最后买到它,我太满意了!给大家找了个京东自营的链接~ ③ipad mini 6、apple pencil。mini6是ipad mini系列的最新款,小尺寸又能用笔,看视频或许没有大尺寸爽快,但携带出去作为输出和学习工具,真是太太太方便了。连上蓝牙键盘,秒变笔记本电脑,我现在出门就带这三样,轻巧方便不占地方,真的是可以做到随时输出。现在买价格也很香哦。 ④opple夹子台灯。直接夹桌板上,方便,够亮,没频闪(很重要!护眼!),三档调光,续航时间长。比其他牌子的类似款便宜,但一样好用。 6. 不要吝啬在自己身上的投资。打个比方,很多人愿意给车买很贵的保险,却不给自己购买保险;愿意花大价钱去保养车,却不愿意花钱保养自己的牙齿。给自己的投资才是最超值的投资,试着把以前用在物品上的钱用在自己身上吧,花钱学习,花钱护理自己的身体,花钱为自己的将来购买一份保障,多爱自己一些,为自己而活。 如果喜欢这个答案,不要只点感谢,点个赞再走好不好~谢谢啦么么哒~! 点赞的人最可爱~! |
这个命题很大,我们从几个小的角度切入,会戳中你的很多痛处,会给你不少启发,大家耐心看完呐。 01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大概是轻视今天,轻视细小的改变和努力。你想学英语,想减肥,但似乎永远都无法在今天去做。 今天状态不够好,今天的时间被其他紧急任务占据了,今天觉得好难啊不想做,今天的开始不够完美。 种种或合理或意外的事情,让你没能立刻行动,而是寄希望于明天。 于是,你常常发现,本来8月份就冒出的念头,到了11月底,还没有真正开始。这样拖了3个月,又这样拖了一年。直到后来,三年过去了,你心里还是在想着:我可是要学好英语的;我可是要跑马拉松的;我可是要考研的;我可是要当作家的。 02 我有个朋友(无中生友),很小的时候偷看她爸妈年轻时写的日记。看到爸爸抄写的一首诗,《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轻视今天,觉得今天无所谓,明天再开始也没问题。这种心理和由此带来的行为,只是会一再重复罢了。 你怎么度过今天,基本上就会怎么度过每一天。如果今天不开始做,那你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做了。你,和我,和他们,就是这样废掉的。 03 原因之二,你常常把自己的时间交给别人;把本应属于你的对自己的主宰权,交给别人。 有胖友会不理解,自己啥时候把时间交给别人了?你看啊,你做了一件事,常常反复思量别人会怎么想你;你和别人打交道,无比担忧自己某句话是不是说错了。 你的情绪,为别人所牵制。你花费了很多时间应对这些心思,内耗严重,精力被消磨殆尽。 这些时间,可不就是花在了别人身上么?而且,你几乎不会收获任何益处。 再说,把对自己的主宰权,交给别人。它意味着,你在做任何选择和决定时,常常顾虑外界和他人的看法,不敢追逐自己真正的心意。 《马男波杰克》是很丧的动画片,不过里面那个阳光的狗狗,有一些积极的金句:如果老去关心别人怎么想,那你什么都做不成。 |
|
|
|
把对自己的时间、情绪和选择的主宰权,交给别人。人,是这么废掉的。 当你试图讨好每一个人的时候,你反而会成为那个最不可爱的人。人们对你的要求会变高,越来越高,他们习惯了你的妥协和无原则。 你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的,无论你做到什么程度。其实也不必苛求完美,只要把控好大方向,理解你的人,自然会理解。不理解的人,大多数情况下,都还是不理解。 与唯唯诺诺、温良恭俭让的人相比,人们更喜欢有原则有自己坚持的人。你看,哪怕是为了满足你被人喜欢和认可的愿望,也是后一种做法比较好。 04 原因之三,是给自己太多可商讨的余地,一直秉持「大概会失败」、「做不做都行」的心理。 我好多同学和朋友和家人都会好奇一个问题:你一直在写新的东西,会不会有觉得写不出来的时候?好问题。我都是如实回答,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觉得灵感枯竭的时候,但每次也都写出来了。一般来说,读书、和人日常交流,以及我自己平时对生活和他人和自己的琢磨,都能够给我带来选题和素材。这个答案是真实的。 但另一方面,我其实会跟自己说,也偶尔跟朋友说:我觉得吧,说不定过一段时间我就写不出来新的东西了。我很清醒的,不会盲目乐观,我对这个事儿,做好了心理准备。 看看我这为自己找退路的样子。 05 有一天,我家人跟我严肃地说了一段话: 你这是什么奇怪的想法啊?别人都想着如何成功,你怎么老想着如何失败呢?你眼光长远一点,有魄力一点。这是你做的很好的一件事情,你也已经有那么多读者,你有很多责任和不得不做的动力,你应该想的是「无论如何,我就是要写出来」。 啊,当时真的是,醍醐灌顶。 每次做任何事情时,都想着可能会失败,看似是豁达和清醒,其实就是给自己找逃避的借口罢了。 一直给自己灌输「之后可能会写不出来」、「可能会做不到」的念头,那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立马折服于自己的先知:你看吧!我早说了,我可能会做不到! 小的困难也好,大的困难也罢,都很容易让我们放弃。一早在心理上留下退路,这哪能做成什么事情啊?人,就是这么废掉的。 「我就是要写出来。」「我就是要考上。」「我就是要做到。」 只有这样,才能拥有解决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才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真正有用的地方。 思维的转变真的很重要,被点醒之后,我很少会有觉得灵感枯竭的时候了。 06 下面有请语文课代表冷冷为同学们做总结: 人是怎么废掉的? 是因为各种各种的原因,想着明天再开始,结果你怎样度过了今天,就怎样度过了一生。 是因为你总在担忧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内耗严重。一直被动地活着,却不敢主动追逐自己真正的心意。把对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选择的主宰权,都交到了别人手里。 是因为你做事时,想的都是「我之后可能会做不到」,从来没有「我就是要做到」的决心。 感谢阅读。 码字不易,费时费心,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还请花1秒钟点个赞。:) 答主:高冷冷(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丨知乎55万关注)。我有20个万赞干货答案,我的学习类和心理学类干货,获得了130万赞同+310万收藏,在知乎总排名第四,学习型答主排名第一。 小小声告诉你,我的公众号“高冷冷”更值得关注,我给所有(300篇)干货做了便于查找的目录(在菜单栏“隔夜面包”),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数十万人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改变。——我的读者总说要把我藏起来,就是不愿意给我点在看。我好气0.0,只能自己给自己打广告啦。见谅。 |
人废掉有两个经典的原因,第一是“习得性无助”,第二是“固定式心理定向”。 大多数动物在反复遇到挫折,发现自己毫无希望、情况不再受自己控制之后,就会放弃努力。之后即使在状况出现转机时,动物也总是保持消极被动的姿态,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比如一只青蛙被关在一个有玻璃天花板的容器里,每次尝试跳出来都会撞到天花板。在反复撞了很多次之后,青蛙习惯了跳不出来的“现实”,这时即使把天花板拿掉,青蛙也不会再尝试跳出来。 人类也会习得性无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用这种方式面对挫败。 一些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选择放弃,而另一些看上去资质并没有更出色的人却会选择继续奋斗和努力, 这背后的差别在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 一些人相信智力是固定的,无法改变,这种心理定向叫做“固定式心理定向”(fixed mindset)。而另一些人拥有“成长式心理定向”(growth-mindset),他们认为智力可以通过教育和努力塑造,所以他们想要学习的动机很强。 在面对失败的时候,心态对一个人最终的成就非常重要。有着“固定式心理定向”的人的自信很容易被失败所摧毁,因为他们会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而能力是无法改变的。所以他们会倾向于回避挑战,因为挑战将产生更多的失败,会让自己看上去没那么聪明。这样的人会避免努力,因为他们相信努力意味着自己很笨。 而对于拥有“成长式心理定向”的人来说,失败是由于缺乏努力,或者没学会某项技能,他们相信契而不舍就会得到报偿,所以挑战总是让人充满活力,而不是证明自己不出色。 实验研究发现,成长式心理定向的人在完成任务时,注意力集中在任务本身,他们会根据每一次遇到的错误积极地调整自己下一次的表现;而固定式心理定向的人注意力则集中在任务的结果上,他们调整自己表现的适应性也比较差。 人生的挫折在所难免。一些很聪明很有灵气的人在经历了一些挫折之后就渐渐“废掉了”。其中不少是从小习惯了学习成绩很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把每次困难都看作是检验自己能力的考试——克服了困难就证明自己聪明,遇到挫折就说明自己笨。这样的归因方式很容易打击到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引起自我怀疑和恐惧,让人变得消极不作为。 因为“努力”可以把握,而 “聪明”无法把握,把挫折归因于能力所带来的打击也更让人无所适从。当你把自己表现不好归因于缺乏能力,会比归因于缺乏努力遭受更大的打击。 相反,专注于努力而不是个人能力,可以减少一个人在遇到挫折时的无力感,使人更有韧劲,更可能成功。如果你把每次困难看作是一次练习和学习的机会,而不是对自己能力的“考验”,心态就会比较稳定,遇到挫折也不容易意志消沉。 文末福利:想要测自己的抑郁、亲密关系,可以到gzh "酷炫脑" 搜索关键词“测试”,很多测验都是免费的哦! |
居然破千了,好激动~谢谢大家赏脸 |
|
0 |
人生是个超多元的函数,而且它不是凸函数,也意味着它存在大量局部极值。 所谓废掉就是掉入了某个局部极值,在这个极值里无论往哪个维度前进都只能得到负反馈,而什么都不做却可以轻易维持现状。 就像一个光滑的锅里的螃蟹,无论它怎么努力爬最后都会滑向锅里,而放弃挣扎也仅是呆在锅里。 人都是跟着正反馈走的,向某个方向走一步,得到正反馈就再走一步,得到负反馈就换个方向走,这样一步步就会去到一个局部极大值。 掉入局部最大值的时候,人们其实是知道这不是全局最大的,甚至可以看到周围存在更大的局部极大值,但是没办法走出去。 努力只能帮你从当前值前进到某个局部极大值,但是不能帮你从当前的局部最大值走出来。 有时候一些来自外部的力量改变了函数的参数和状态,反而可以帮助某些人逃离局部极值,但是这并不能保证他们可以达到更大的极值,也可能是更小的。 比如: 某个国家邮政系统小公务员本来只打算拿铁饭碗混日子,没想到国家突然大裁员。 某些富二代官二代本来可以做个富家子纨绔子弟过一辈子,没想到家道中落,有的轮流成乞丐,有个反而做出了超越父辈的事业。 有的人六十来岁,本来以为也就在市级领导的位置上安全退休,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动乱。。。 |
|
分享一点。 人可以在不断暗示下变弱。 经常有人否定你,觉得你不行。这个回馈一千遍之后,心中就有一个声音经常响起,你不行。尤其是你想要自主表达什么、想要有什么创新、想要有什么独立的决定时候。 会被干扰。 会继续想,怎么说更好、别人会怎么说。 当想了一圈,有一个看似可以的答案时,自己没有心劲了,不想说了。 由此变得,越来越回避,因为消耗太大。 人都是天然会自己保护自己的。当消耗痛苦大于收获成长,人就会用“症状”保护自己,比如躲在家里不出门,疯狂玩电子游戏或刷视频,长期熬夜,大部分都是缓解自己的内心焦虑。 但进而会影响自体感。 这种根本的感觉。 开始怀疑自己的时候、进一步削弱就开始。不断强化的自我攻击,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是个烂人,是一堆烂泥,是空心的,是黑暗的。自体self画像是沉睡的或者封印的、虚无缥缈的。这都是自体虚弱的表现。 一个人陷入了极度虚弱。可能会长期低活力、与世界有隔离感;也可能会挣扎,通过过度刺激唤醒自己,比如酗酒、性刺激、过度自慰、频繁无意义社交、过度健身运动等。 但也有可能会消耗过度,陷入了回避和无力工作。 所以,社会功能是否完好是衡量一个人自体状态的重要标志。衡量成年人,是用社会工作;衡量学生是用是否厌学休学来衡量。我心理咨询工作过很多休学的孩子,他们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开始康复上学。有很大一部分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被经常的否定覆盖。 父母否定孩子有几种方式。一种是强烈指责打骂,直接给与强烈刺激;一种是总是不断修正孩子,当孩子表达出自主意愿时,总是被修改。比如吃饭、穿衣、做事所有的细节,抚养者总是扑上来干预,这会导致“细致入微式侵蚀”,导致孩子没有自我发展的空间;还有是敌意,父母有自己的过去创伤,看不得孩子正常发展,会对孩子表达的自主,感觉到违逆。 比如,早年寄人篱下、被虐待的孩子,成为父母后,就可能会过度控制孩子“孝敬自己”,当孩子有自主表达时,会觉得暴怒。这是因为其幼年不能表达、不被允许的关系体验被激活。 这种否定还会延续到亲密关系。 一个经常自我否定的人,会经常否定其伴侣,最终不断暗示,造成关系创伤。每个人都有不足,都有做错的时候,但这些不断被放大,就会削弱自体感,导致陷入“闭门思维”。 这种思维就是:只有我自己好了,我才能去做什么。结果总是做不好,也一直走不出去。 甚至会有强迫特点。 大部分健康的人都是带着错前行的。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了自主修正。从而变的越来越成熟。但如果一味要求自己改变自己,就会瞻前顾后,很多时候,这是一种回避行为,可能是躲开曾经的尴尬和创伤。 相信自己,不断暗示自己,寻找自己的资源,会获得源源不断前行的力量。 在我最困难、最不被人看好、最受攻击和非难的时候,我学会了这个道理。 越是不被人肯定时,越要自己肯定自己。 越是不被人爱的时候,越是要自己爱自己。 这是保护生命微光的力量。 2022.11.18 随笔、不要否定自己 我的心理咨询师从业经验分享: 11月份讲座|当代心理咨询师执业突围之路 - 知乎 (zhihu.com) 10月份讲座|心理咨询师执业四大难关 - 知乎 (zhihu.com) 9月份讲座|心理咨询师核心技能三节课 - 知乎 (zhihu.com) 8月份讲座|心理咨询师入行必修三节课 - 知乎 (zhihu.com) |
空间时间永远错位逃避。 该学习的时间,跑去玩。 该休息的时间,不睡觉。 该做事的时间,不起床。 |
心理学上有个法则叫二十英里法则。该法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姆柯林斯提出的。 二十英里法则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到某个地方大约有三千英里的路程,这段路程不仅地貌十分复杂,而且会经常遭遇天气变化。 如果想走完这段旅程,每天该走多少英里才是一个合适的速度呢?答案是日行20英里(约等于32公里),这样算一下,走完全程大概需要五个月左右。 但很少有人能在半年内走完这段旅程,有些人会觉得诧异,每天坚持走20英里不就行了吗?五个月的时间走不完,那么多走一个月还不行吗?知易行难,行动总是比想象要困难,这也是部分人喜欢拖延的原因。 |
|
我们大致可以将旅客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旅客在前进的旅途中,每当遇到道路不顺、天气恶劣等情况时,常常会停下脚步躲到帐篷里抱怨、等待,然而天气晴好、路又顺的情况并不是时时都有。这种旅客希望外界的条件都能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才勉强会继续赶路,在外界有干扰的情况下,他们经常会走走停停,甚至在原地逗留。 第二种旅客因为刚刚踏上旅程,心情很好,体力、精力都很旺盛,旅程刚开始每天可以走很长一段路程。这种旅客受旅程中天气和道路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小,但随着旅程的逐渐推进,渐渐失去了起始的兴趣和热情,心情状态逐渐变得低落,行走速度也变得越来越慢,这也印证了一句话,一开始就太用力的人往往跑不远。 第三种旅客如果不是遇到特殊情况,不论天气好坏,路途泥泞,始终都能每天坚持走二十英里的路程。 这三种旅客分别代表了生活中三种不同性格的人,不用多说,想必大家也能猜到哪一种旅客可以如约而至。 1.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是做每件事情都能一蹴而就,在外部有诸多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也要能稳定、持续的行动。 2.顺境不骄纵,不溺于现状。逆境不萎缩,不轻言放弃,不卑不亢才是最好的状态。 3.在前进的道路上,要始终恪守上线和下线,认识到外部条件的不确定、不可控是常态,不能让随时变化的天气和路况来告诉你要做什么,自己要告诉自己做什么!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想去做好一件事,却因为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走走停停,导致最终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达到理想目标。因此我们想要完成自己的伟大事业,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们需要追求稳定而又持续的努力。 |
一个人的状态会越来越糟糕,本质上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持续的给予他负性的反馈。 现在的很多人特别热衷于“时间管理”“个人提升”,殊不知这些所有的尝试,在缺乏一个最基本的要素的前提下,全部都是缘木求鱼,是不可能实现的。 很多找我咨询的人他们都有着自身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痛苦,比如有的人觉得自己很拖延,有的人和周围的人际关系有问题,有的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一潭死水毫无乐趣,他们也做了很多针对的这些问题的努力,比如去学习时间管理的方法,学习调整人际关系的手段,做那些能够让他们“快乐”的事情等等。 但是迄今为止,他们的这些努力基本都是无效的。 至于原因,就要归结于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基本要素——“情境管理”。 人是情境的产物。我们所有的认知和思维都会受到所处情境的影响。我们不断地从外部情境得到反馈,不断地受到外部情境的暗示,不断地因为外部情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心境。 其实很多人都没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隐含的“时空假设”。这种时空假设会随着我们当下的境遇不断地变化。但也会随着我们固化的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而不断地“固化”。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在床上玩游戏躺了两天,但如果你出去散散步5分钟,在这两种情境下,你的心理状态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躺在床上玩游戏时,你对世界的“时空假设”会越来越狭隘,你关注的、你想要的、你觉得和你有关联的东西会越来越少。 当这种狭隘缩小到只剩下你和游戏这两个小小的“颗粒”时,你隐含的“时空假设”就等同于不存在了。 这个时候你对外界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周遭的一切好像都和你失去了联系,这个时候你就没有了做任何事情的动力,你不想做,事实上处于这个情景下你除了继续打游戏也的确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因为在你现在的“时空假设”里,打游戏时唯一和你有联系的事情了。 你在一家公司上班,做了5年。工作内容没变化,人际关系没变化,自己的生活也没变化。于是在这5年的时间里,你对自己未来的“时空假设”就被固化和局限在这家公司、这个职位给你的自我认知中。 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丧失了锐利”“磨平了棱角”,本质上是因为在你的时空假设里,世界就只有这么大了。 不管你主观上、或是通过互联网看到多么大的世界,你的潜意识也不会相信——因为在你的时空假设里和你有关系的就只有这么一点大的世界,在你固化的生活情境之外的一切,你潜意识里都认定了那些和你没有关系。 曾经有不下十几个这种在一家固定单位工作了好多年,感觉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看不到希望的人找我咨询过。他们也很想做出改变和突破,也想做出新的尝试,但总是不敢,也总是迈不出那一步。 我说我非常理解你为什么不敢迈出去,因为你潜意识里并没有把那个更大的世界当成是属于你自己的“时空假设”,你不在那个更大的世界里。 就算你去过很多的地方旅行,但你心理上也无法把那些情境认同为是属于你的。所以对你来说,更大的世界只是一个理性认知上熟悉、但潜意识里陌生且被你拒绝的情境。 一个人的“时空假设”决定了他对于自身未来的全部愿景,在他自身的时空假设里所包含的,都是被他认定为是会和他有关系的。不管这一点最终能不能实现,但只要他的时空假设包含一个东西,他就一定能付诸行动去追求这个东西。 但如果一个人的时空假设是苍白的,狭隘的,渺小的,那么他的世界、他的生活一定是充满了无聊、无趣、和无意义的。 当这个人的时空假设里连他自己都没有了的时候,他就对生活彻底失去了希望,抑郁也就因此而生了。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时空假设”都是隐含在潜意识之中,所以这从未引起过我们的重视。但事实上它又是如此的重要,因为它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未来的发展地图。我们会通过不断地经历和成长,不断地修正和重新规划自己的发展地图。 很多人会说,人的确是会受到情境影响,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受到外部情境的限制。更成熟的态度是,令自己的心智变得更强,令自己能够应对各种情境,而不是受到情境的干扰。 没有错,我们理解“时空假设”这个概念,其实就是为了令我们能够超脱情境的限制,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为情境所影响。 但问题在于,我们的心智需要在健康的、且能够给予我们正性反馈的情境下,才能培养为是健康的。 就像一个小孩子,他需要先经受父母的呵护和照顾,逐渐拥有健康的心智和体魄之后,他才能够接受高强度的锻炼,成为一个强者。 我们处理自身和情境的关系也是同理。 我们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经受有意识的对于情境影响的认知训练,所以我们无法直接凭借自己的认知和意志力去对抗情境的影响。 更成熟的做法是,先有意识地改变我们的外部情境,令情境多数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正性的反馈,我们处于一个舒服而健康的生活情境中时,才能能够将我们的“时空假设”固化为是健康的,然后我们才能够用我们这个健康的、稳固的时空假设,去驾驭环境。 怎样将我们的生活情境改造为健康和舒服的? 一、拓展你生活情境的丰富性。 就像一开始举的那个例子,周末你在家躺床上连玩了两天游戏,这就是一个固化的情境。 你需要让自己时不时出去散散步,或者索性别在家里打游戏,约几个朋友出去打打台球,这就是在丰富你的生活情境; 或者你每天都要去上班,那每天都可以尝试采取不同的路线去公司,看看不同路上的风景; 和女朋友鼓掌,也别老是那几个地方那几个姿势,多尝试不同的环境与场合;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你说的这不就是多尝试生活的不同可能么?有必要扯到什么生活情境、时空假设之类的吗? 有必要。 当你理解了我们每个人的时空假设和生活情境对我们的影响之后,你再去拓展你生活的不同可能性,这和你不理解这些去做事情,他们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动机,去做同一件事他带给你的反馈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像练习冥想,你为了让自己只是每天做满20分钟的冥想,和基于对冥想体悟的兴趣去练冥想,不仅是结果、连过程的体验对你来说都会是完全不同的。 二、远离总会给你带来负性反馈的生活情境。 我举个有点无厘头的例子:有一个女孩,她总是去一家店买衣服。但是那家店的店员对她的态度非常的恶劣,女孩每次去购物她的体验都非常不好。 而且那些店员因为她经常来,就每次都变着花样嘲讽她,她好土,选衣服真没品味,今天的打扮真垃圾。 这个女孩非常的痛苦。但她还是每次都去那家店买衣服。 别人问她明明去那家店总是受侮辱,为什么还要去呢? 女孩回答:因为我习惯了去那家店啊。 别人问:那去别的店不是一样能买衣服吗?换一家常去的店不就行了? 女孩犹豫了半天搪塞道:我太懒了,不想换;新的店说不定店员的态度也一样恶劣啊;别的店我不熟悉,换新店好麻烦的; 这个例子,我相信任何人都能够看出其中的荒唐。但很多人,有无不是在他的生活中重复着和这个女孩一样的荒唐:一个总是伤害她的男朋友,一份并不理想的工作,一群总是拿他取乐的朋友,来自父母的毫无道理的管束…… 他们因为缺乏改变的勇气,而总是将自己置于这些会给自己带来持续伤害的情境和关系中。 旁观者痛心疾首的希望他们能够改变,希望他们能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但往往当事人自己,却总有着千万般理由:没办法,我爱他,不可能离开他;这份工作虽然不理想,但除此之外我也找不到更好的了;那些人虽然总是嘲笑我,但毕竟是朋友,我不想撕破脸皮…… 每个人只能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即便会承受一定的痛苦、损失、和风险,但令自己从持续负性的情境和关系中解脱出来,这始终只能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不是情境和别人在伤害你,而是你自己选择被别人所伤害。 理解了这一点,人才能长大。 三、创造能够给你带来正性反馈的情境,并尽可能的将他们固化下来。 建立一段高质量的关系,养一只粘你的宠物,将自己住的地方改造的温馨舒适、令自己满意,每天下班后去那家格调你很喜欢的小酒吧喝一杯,这些,都是主动改造你所处的外部情境的方法。 其实通过改造外部环境来影响自己,本质上是理解并意识到,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完全自主、自由的在掌控自己的生活。生活中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会影响我们。 我们要做的,是意识到这些不可控的因素,并理解它们能够影响我们的逻辑,反过来,利用这些逻辑,我们就从被影响者变成了主动的控制者。 清醒的掌控自己的人生,这才是我们参与“地球online”这场游戏的最高追求。 -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炼己者 ID:fengxuwake 微博:炼己者风墟 Sina Visitor System 欢迎加入我的心理社群:炼己者心智成长营,点击即可加入。 其他回答推荐: |
一个人被废掉,不是因为他没有向上的欲望,反而是因为他的欲望太多。 变好变优秀,意味着和从前的自己告别,意味着制定清晰明确的目标,意味着改掉自己的拖延。这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但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 他们想象中的变好,是明天就能撩到男神女神;他们想象中的变优秀,是考前突击也可以拿到奖学金。 人潜意识里,都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可以立刻成功。 01 大学时我常常觉得身边人都不如自己。 我去图书馆,他们不去。 我去操场跑步,他们不去。 我空闲时间做兼职,他们只会在寝室打游戏。 可事实上呢? 去图书馆看书,翻上几页看不下去,就认为这书写的一般,转而拿起手机,美其名曰是寻找更好的书单。 去操场跑步,跑不了两圈就开始气喘,在操场上一圈一圈的走着,还不忘拿手机翻出锻炼的视频,安慰自己在学习健身相关的理论。 做线上兼职,虽然任务简单,但重复内容极多,往往一天的任务还没完成,就打开招聘软件,妄想再找一个更好的岗位。 那时的我总以为,只要做出优秀的行为,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02 前段时间听了一个很有趣的理论:奶嘴乐现象。 我们常常沉迷于容易产生快感的事物中,哪怕这些事物没有任何营养,那也没关系,当时可以安慰我就足够了。 好像是哇哇大哭的婴儿,只要叼住奶嘴,便能得到很好的安抚。 |
|
学生时代的你,明知道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提升成绩,却偏要寄希望于“一周通过四六级”“一个月考研逆袭”这些所谓的攻略。 毕业后步入社会,高昂的房价让你心生退意,攒钱的日子愈发苦涩,你一股脑的报了好几门理财课,妄想通过理财从月入三千达到月入过万。 再大一点,身边人纷纷做起了副业,连楼下刚成年的高中生都凭借一技之长有了收入,你发愁孩子的奶粉钱,整日除了买彩票就是盯股票。 你太迫切的想要成功,以至于任何与成功相关的信息都被你当做奶嘴一样咬住不松,即使那些信息毫无营养。 这个信息时代,有太多奶嘴供你吸吮。 03 千万别以为这些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困境。 一个积极向上、认真生活的人,压根就不会对“废掉”的状态产生共情,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获取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资源,以及,看常人看不到的景色,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只有真正“废掉”的人才会明白,这些东西是多么的遥不可及。 让你一步步废掉的,不是你意识不到,而是即使你意识到这个问题,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他,只能眼看着自己被惯有思维所束缚。 人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清醒的糊涂着。 但是千万不要灰心,“废掉”只是一个暂时的状态,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将自我需求放在最顶层的位置,即每个人都有完善自己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也就决定了,生而为人,向上而生。 |
|
04 要摆脱那样的困境其实很简单。 第一步,就是要舍弃无用的欲望,设立一个清晰可见的目标。 为什么有些人玩游戏可以三天三夜不合眼,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会透支自己的身体吗? 迫使他们停不下来的,正是因为游戏中极高的「成瘾性研究」,一条接一条的任务链,一个接一个的刺激点,使他们像是上了发条一般的在虚拟世界中沉迷。 这套理论同样可以被我们应用在学习工作中。 将你想要的东西列出来,一个一个的分析什么是你最迫切需要的。 其实啊,当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立刻浮现出的那个目标就是你最迫切想要得到的。 我知道你一定也尝试过制定目标,但结果总是不了了之。 那是因为你的「任务颗粒度」太大了。 假设你希望自己瘦10斤,那么你可以先定一个大目标:瘦10斤。 再围绕这个中心,将他拆解成更细致的几个小颗粒,比如估计自己身体的代谢程度,估计时间,做出饮食与运动计划,再细分到每一天需要做什么。 于是你会得到这样的结果:自身代谢较好,有希望一个月瘦十斤,需要控制饮食,戒掉每天的奶茶与可乐,每顿饭少吃两口,睡前做20分钟HIT。 将每个小规则看做是任务,你需要做的只是像游戏中日常打卡一样完成任务就好了。 05 即使设立了目标,还是会有种种干扰来打断你的任务进程。 这和打游戏时你妈拔掉网线不同,「奶嘴乐理论」警示过我们,对于长久才会得到反馈的事物,我们会天然的感到没有耐心,忍不住去接触那些「轻易获得高成就感」的事情。 所以,第二步就是警惕那些忍不住去做的事情。 明明用手机查个单词,却不自觉的点开微博。 明明说要去图书馆,却答应了室友一起逛街的邀约。 明明只是工作之余短暂的放松,却无意识地点开了王者荣耀。 |
|
当然啦,这些事情很难忍住,因为「兴奋阈值」已经被提升的我们,会越来越依赖这些虚拟的成就感。 这就要提到上文中说到的目标了,游戏成瘾的关键就在于任务奖励,只设定目标不给奖励的行为,就像老板鼓吹员工996一样耍流氓。 将所有忍不住去做的事情整理起来,设定为完成目标的奖励,将满足感延迟,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希望看到这里的你可以给我点个赞呀,这也是我为完成「写一篇文章」这个任务所设定的奖励。 06 老实说,「目标-奖励」的模式已经是一个完整的流程了。 但即使你的目标已经拆分到极其细致的地步,还是很有可能因为拖延而迟迟无法开始。 最后一点,和大家分享一个「五分钟起步法」。 万事开头难。 奇怪的是,你一旦开始行动,就没办法立刻停下来。 比如去操场跑步,当你已经跑了一圈时,你很难就此离开,哪怕不跑也要再走一圈。 所以,当你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也大可不必为自己设限,而是直接开始行动。 需要用工具,就先拿起工具。 需要出门,就立刻开始换衣服。 需要做决定,就马上将利弊写出来分析。 可能一开始你的大脑还在叫嚣着不要改变,不要行动,可往往五分钟后,他就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习惯新的工作状态,并且乐此不疲。 |
|
最后,我也希望坚持看完文章的你能够立刻行动起来。 而不是只愿意被动接受信息,却不愿意执行接下来更为复杂的应用流程,哪怕这个流程已经很详细了。 这又何尝不是披着学习外表的奶嘴乐呢? 对了,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我是 @萧小白 ,一个人生路上的小小白,同时也是一个没事就在写写画画,专注成长,且乐于分享自己经历的干货答主。 如果觉得有收获,希望可以关注我,超级多内容给你分享的! |
|
最后,我的这些回答也可能帮助到你: 你最庆幸自己养成了什么习惯? 怎么去发现自己天赋或长处? 如何科学有效地练字? 有什么寝室神器值得强烈推荐? 应届生参加工作,什么事情越早知道越好? |
高赞说的太好了,放在绘画领域每条都能中。 1、沉溺于轻易获得高成就感的事。 放在绘画领域就是画同人或涩图,反正不管画的好不好,戳到点都有一大堆夸夸之声,久而久之就不愿意画同人或涩图以外的图了。 2、只接受低信息密度的信息源。 放在绘画领域就是喜欢看营销号视频,喜欢看那些夸张而富有娱乐化的知识点总结,对真正的绘画理论视而不见,不看理论书不看理论文章,买了大佬的课也想不起来看,买了就以为会了。 3、喜欢用错位成就感麻痹自己。 放在绘画领域,就是喜欢跟场景画师比人体,跟美宣画师比设计,总要拿自己的专业跟别人的爱好去做对比,却不看看别人的专业有多么强大,总会第一时间去观察别人的短板来麻痹自己,却从来不想着观察别人的优势,去认真学习。 4、过度依赖既有可行路径。 放在绘画领域那可太多了,习惯画大头就一直画大头,习惯画商业的就一直画商业,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追求,只会机械性的画自己习惯且擅长的东西,不想着弥补自己的短板或追求更高的目标,不敢打破既定的舒适区。 5、封闭强化学习的通道。 放在绘画领域,就是只画不改,只享受第一波创作过程的快乐,却不想着对创作中的问题进行考究与改正,每天画一堆图却从来没有进步,还纳闷于自己为啥明明很努力却止步不前,甚至怀疑自己没有天赋。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心理咨询 最新文章 |
天赋真的比努力更有用吗? |
很想脱离这个世界应该怎么办? |
内心强大的人都有什么表现? |
女生在比较私密的部位纹身,都是什么心理? |
鬼拿活人抓交替是不是一种很自私很缺德的行 |
敢不敢说出你一直不敢说出口的小秘密? |
梦可以控制吗? |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喜欢独处? |
有些人可以可恶到什么地步? |
你见过最贱的人贱到什么样子?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