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知识库 -> 心理咨询 -> 成瘾的本质是什么? -> 正文阅读

[心理咨询]成瘾的本质是什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成瘾的本质是什么?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成瘾
成瘾的本质是什么?
沉溺于自慰、刷短视频、香烟酒精、暴饮暴食、看色情视频:每一种成瘾行为的根源,都是心理痛苦
如果你经常会有一些不好的感受(例如孤独、抑郁、焦虑、哀伤),而你无意间发现,某样东西(例如喝酒、刷短视频)能有效缓解这些不好的感受,那么以后当你的内心再出现那些不好的感受时,你便会利用这样东西来去排遣这些不好的感受。久而久之,你便依赖上它了。这就是成瘾。
简单来说,你之所以成瘾,最主要的原因是,你经常会有一些不好的感受,而成瘾行为能让你摆脱这些不好的感受。
关于这一点,饰演《老友记》钱德勒·宾的演员马修·派瑞在他的自传《老友、爱人和大麻烦》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像我这样的酗酒者和成瘾者,喝酒的唯一目的就是想要感觉好受些……我控制不住地想要感觉好受些,一股说不清的冲动涌上来。”
发表在《心理科学》的一篇研究为上述观点提供了依据:“高水平的负面情绪,或助长负面情绪的性格倾向,可以预测吸烟的开始。例如,Lipkus等人发现,人格特质中,敌意特质(一种仇视的心理,指对别人怀有敌对之心)可以预测吸烟成瘾问题和戒烟难度。Tschann等人发现,情绪困扰的综合指标前瞻性地预测了包括吸烟在内的药物滥用行为……也许吸烟者对吸烟最强烈的期望是吸烟会减轻负面情绪,大量证据表明这种期望是合理的,即吸烟能迅速显著减少负面情绪。”(资料来源:《LISTENING TO NICOTINE:Negative Affect and the Smoking Withdrawal Conundrum》)
亚当·奥尔特的《欲罢不能》一书也为上述观点提供了精彩的说明:“如果我们不是因为自己的心理痛苦而变成了药物或行为的奴隶,它们是不会使人上瘾的。比方说,如果你焦虑或抑郁,你或许会发现海洛因、食品或赌博能缓解痛苦。如果你很孤独,你可能会投入到一款鼓励你建立全新社交网络的沉浸式电子游戏里……上瘾实际上是关于人与体验的关系。光是不停地给人提供毒品或某种行为还不够——当事人还必须学习到,该体验是对自己心理痛苦的可行治疗途径。”
搞清楚负面情绪与成瘾行为的关联后,与成瘾相关的几个问题就很好理解了。
1.为什么成瘾行为难以戒除?
成瘾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负面情绪。也就是说,成瘾行为只是缓解负面情绪的手段。直接点说,成瘾不是问题的根本,情绪才是。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经常感受到恶性情绪(就像马修·派瑞在自传里说的那样:“贯穿一生的被抛弃感、我不够好的感觉、持续不断的不安、对于爱的急切渴求、我不重要的感觉”),那么他就很难戒瘾。即便他戒掉了一种瘾,他也会染上新的瘾。
需要提醒的是,成瘾不仅仅指吸烟、酗酒和嗑药,还包括很多其它行为。例如,沉溺于自慰、色情视频、暴饮暴食、网文、短视频等。只要你经常感受到负面情绪,而你习惯通过做某件事来应对这种负面情绪,那这件事就是一种成瘾行为,而你已经对它上瘾。
2.我能用一些健康的方式代替成瘾物质来缓解负面情绪吗?
我觉得是可以的,但并不容易。激烈的解决方案见效快,但具有杀伤力。温和的解决方案负面影响小,但见效慢,还可能有一些前提条件。
举个例子,我个人算是一个经常会出现负面情绪的人,脑海里经常会浮现一些不好的记忆、想法或画面。但有一次我意外地发现,长时间地散步,能有效改善我的情绪,从那以后,我便开始坚持每天下午长时间散步了。除非下雨,我每天下午都会换好鞋子,从家里出发,走到县城(大约十公里,需要两个小时)。到了县城后,我会在商场里上个厕所,然后找个地方,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儿,之后坐公交车回家。
你可以从上面这个例子中体会到我之前说的“温和的解决方案见效慢,还可能有一些前置条件”的内涵。短时间地散步对改善情绪的作用似乎很小,长时间地散步似乎才有显著作用(见效慢)。此外,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样(我算是自由职业),有闲时间、有精力、有那份闲情逸致每天花两个小时散步。
3.为什么成瘾物质(例如刷短视频)不再给我们带来快乐,即不再让我们感觉好受些时,我们还是会不断地刷短视频呢?
之前说了,成瘾行为可以有效缓解负面情绪,久而久之,人们便对成瘾行为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期望,即认为它可以缓解负面情绪。这种强烈的期望带来的一个结果是,即便我们有时候发现成瘾行为并不能缓解负面情绪,我们还是会继续实施成瘾行为,希望它能给我们带来快乐。除非等到我们真的确信成瘾行为不能再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才会停下(比如关掉短视频)。而如果我们之后发现这件东西依然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就会逐渐改变对它的期望,直至最终不再对它抱有期望,进而彻底抛弃这种成瘾行为(但我们也可能转而寻找其它能缓解负面情绪的东西,进而染上了新的瘾)。
马修·派瑞在自传《老友、爱人和大麻烦》里曾说:“我想要的,从来都只是能感觉好受些”。的确如此。在孤单的时候,在闷闷不乐的时候,我们坐在电脑前,一集又一集、一遍又一遍地刷着《老友记》,感受着钱德勒那一伙人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又何尝不是一种“只是想让自己感觉好受些”的成瘾行为呢。
成瘾的本质是一种名为ΔFosB (DeltaFosB)的基因转录因子在伏隔核的 D1 型中等多刺神经元( D1-type medium spiny neurons of the nucleus accumbens)中的过度表达,基本上所有的物质/行为类成瘾都基于这个原理。[1]
中脑边缘通路(mesolimbic pathway)也被称为多巴胺通路,多巴胺从中脑边缘通路释放到伏隔核调节激励显着性(例如奖励刺激的动机和愿望)并促进强化和奖励相关的运动功能学习。[2]
中脑边缘通路参与动机认知。该通路中多巴胺的消耗或其起源部位的损伤会降低个体为获得奖励而愿意去做的程度(例如,大鼠静脉注射尼古丁的杠杆按压次数或寻找食物所花费的时间) 。
多巴胺能药物也能够增加动物愿意去获得奖励的程度。此外,中脑边缘通路中神经元的放电率在预期奖励期间增加,这很可能解释了渴望。[3]


伏隔核中的信号级联反应导致精神兴奋剂成瘾
用人话说就是,你做了一件很爽的事--多巴胺提供快感--更想做这件事--循环往复--上瘾。
这里的上瘾既可以是基于行为,例如打游戏上瘾,赌博上瘾等,也可以是基于物质的,例如酒精等。
中脑边缘通路和ΔFosB在成瘾的神经生物学中起核心作用,可以说这就是成瘾的本质。
当然在神经科学的角度上来看,参与成瘾机制的大脑部位还有很多,例如在记忆转化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海马体能够加强成瘾行为相关的记忆~
同时,在成瘾者的身上不难发现,他们的瘾往往越来越大~
例如赌博,刚开始赌一两块的,之后赌一两百的,再往后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直到倾家荡产~
还有很多人死于吸毒过量导致的休克,例如前两年去世的美国说唱歌手Juice WRLD就是死于吸毒过量。
所以说为什么人的瘾会越来越大呢?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一个正常的没有成瘾的人,ta的多巴胺受体敏感度是趋于正常水平的~
有一天ta接触了赌博,觉得很爽,因此就疯狂通过赌博来刺激多巴胺分泌,导致多巴胺受体的敏感度越来越低。
这时候ta只能通过更大的刺激让自己更爽,因此筹码就会越来越高,越来越高,直到最后倾家荡产……
同时对某件事情有着强烈成瘾性的人,也有更高的几率去尝试其他更加刺激的成瘾物,例如毒品……
简单来说,成瘾在神经科学角度来看,就是一个过度追求快感的过程~
上述就是成瘾的本质。
但成瘾的影响因素远不止上述这些,性格,遗传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都是成瘾行为背后的重要影响因子……
一般来说,大部分人的一些小瘾其实是无伤大雅的,例如喜欢喝酒,喜欢玩游戏,这些行为/物质的刺激性并没有那么强,所以说大部分只是喜欢去做这些事情。
不过一旦碰了赌博和毒品,那就是另一个程度的成瘾了……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远离不良诱惑!
关注
@壹点灵
,了解更多专业硬核的心理学知识~
作者:edamame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哪些心理学领域学生必看的影视作品?455 赞同 · 15 评论回答456 赞同 · 15 评论回答460 赞同 · 15 评论回答487 赞同 · 16 评论回答488 赞同 · 16 评论回答489 赞同 · 16 评论回答489 赞同 · 16 评论回答495 赞同 · 16 评论回答499 赞同 · 16 评论回答500 赞同 · 16 评论回答503 赞同 · 16 评论回答505 赞同 · 16 评论回答505 赞同 · 16 评论回答506 赞同 · 16 评论回答579 赞同 · 18 评论回答579 赞同 · 18 评论回答589 赞同 · 18 评论回答589 赞同 · 18 评论回答589 赞同 · 18 评论回答589 赞同 · 18 评论回答590 赞同 · 18 评论回答590 赞同 · 18 评论回答590 赞同 · 18 评论回答590 赞同 · 18 评论回答590 赞同 · 18 评论回答590 赞同 · 18 评论回答590 赞同 · 18 评论回答590 赞同 · 18 评论回答591 赞同 · 18 评论回答591 赞同 · 18 评论回答607 赞同 · 20 评论回答


你有什么道理幸好你早就知道的?6661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61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61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63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64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64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64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64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68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68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68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68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68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68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68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68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68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68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68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68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71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71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71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71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71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72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72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72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72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71 赞同 · 347 评论回答6699 赞同 · 350 评论回答


性格是否是遗传的?457 赞同 · 38 评论回答457 赞同 · 38 评论回答457 赞同 · 38 评论回答457 赞同 · 38 评论回答460 赞同 · 38 评论回答466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67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71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71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72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72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72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72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75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77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77 赞同 · 38 评论回答478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81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83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83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83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83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83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83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86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87 赞同 · 39 评论回答490 赞同 · 39 评论回答578 赞同 · 41 评论回答


参考^Nestler EJ (December 2013). "Cellular basis of memory for addiction". Dialogues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 15 (4): 431–443. PMC 3898681. PMID 24459410. ^Malenka RC, Nestler EJ, Hyman SE (2009). Sydor A, Brown RY (eds.). Molecular Neuropharmacology: A Foundation for Clinical Neuroscience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Medical. pp. 147–148, 367, 376. ISBN 978-0-07-148127-4. ^alamone, John D.; Correa, Mercè (2012). "The Mysterious Motivational Functions of Mesolimbic Dopamine". Neuron. 76 (3): 470–485.
在电影《消失的她》中,赌徒何非为了获取妻子李木子的亿万财产,处心积虑地筹备杀人计划,最后将李木子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深海中。
在网友们讨论悬疑剧情的同时,也有网友提出疑问:在生活中,能痛改前非、好好生活的赌徒多吗?
在这个问题下的高赞回答是:这种就跟外星人一样,应该是有的,但没人看见过。
对于赌博成瘾者来说,赌博不仅仅是一种对概率的强迫性掌控,也可以让他们进入到“确定无疑的自毁之旅”中。
在这趟旅途里,他们推开与社会关系的联结,自己成为一座孤岛,只与上瘾行为(赌博)建立稳固关系。
一、谁可被定义为“赌瘾”?
据估计,约有1%的成年人符合赌瘾的标准。另有2%-3%的人虽没有到达诊断阈值,但存在轻到中度赌博问题。
赌瘾的终身患病率高于我国统计下的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0.6%)。但由于“瘾”是一个被高度污名化的疾病,赌瘾患者的求助比例不到5%。即便因为赌瘾造成了严重后果,许多人都拒绝承认自己“病了”。
所以,当判断一个是否患有赌瘾,专业人士常常是通过“事实提问”来开始的。
哈佛医学院开发了一项简短的生物社会赌博筛查(BBGS),这是一个只有3个问题的简版筛查工具,可帮助判断一个人是否需要对赌博行为进行评估或治疗。
这3个问题是:
哈佛医学院生物社会赌博筛查(BBGS)
01 在过去12个月里,当你试图/暂时停止赌博时,是否感到焦虑、易怒、坐立难安?
02 在过去12个月里,你是否曾向家人或朋友隐瞒你赌博的金额?
03 在过去12个月里,你是否曾因赌博而不得不寻求家人、朋友或福利机构的帮助,以支付生活花销?
只要有一个回答了“是”,此人就有发展为病态赌博的风险。
美国心理协会(APA)认为,病态赌博的诊断至少需要在过去一年中,有以下描述中的4项情况:
需要用不断增加的金额进行赌博,以获得想要的兴奋感试图减少或停止赌博时不安或易怒控制、减少或停止赌博的努力一再失败经常想到赌博(比如重温过去的赌博或计划未来的赌博)经常在感到痛苦时赌博赌博输钱后,经常会回来“报复”(这被称为“追逐损失”)撒谎以掩盖赌博活动因赌博而冒着失去亲密关系、工作、学籍的风险依靠他人帮助解决赌博造成的财务问题


图/《赌神》
需要澄清的是,仅仅存在赌博行为,不能被归类为精神障碍。
正如神经科学家Rob Malenka说:“要衡量一只实验动物的成瘾程度,可以看它愿意付出多大的努力来获取药物——按下杠杆,穿越迷宫,再爬上滑梯。”
精神疾病的研究也是如此,病态赌博、有问题的赌博、娱乐性赌博是一种连续的光谱。
“成瘾”意味着,你的生活已因赌博出现了不可控的负面后果。比如:赌博耐受性增强(不断升级),花更多时间赌博,因为赌博撒谎、借钱而失去关系,出现戒断症状(焦虑、烦躁、易怒、睡眠不佳),反复尝试戒赌但总是复赌等。
然而,尽管赌瘾造成的伤害程度很高,但他们的数量远远不如亚临床赌博人群(subclinical gamblers)。
据WHO的一份报告,大约5.6%的娱乐性赌博者可能属于“高伤害(high harm)”群体,他们以亚临床的方式赌博(即符合某些标准,但达不到诊断阈值),同样会对家庭、配偶和雇主造成重大伤害,并将对更大比例的人口产生影响。


图/《消失的她》
二、哪些东西让他们变得“易感”?
与其他所有的精神障碍一样,赌瘾可能是由生物、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比如:
心理健康障碍(存在物质使用障碍、人格障碍、情绪问题)年龄和性别(通常见于青年或中年人,男性比女性更常见)家人或朋友的影响遗传(遗传学研究表明,赌博和酒精使用障碍部分可归因于影响这两种障碍的基因)强迫、冲动的人格特征具有罕见副作用的药物(比如,治疗帕金森和不宁腿综合征的多巴胺能药物,可能诱发赌瘾)创伤事件社会环境(法律、赌博广告、赌博游戏的成瘾性设计)
一篇回顾了33项研究的综述,调查了与成年人赌博问题相关的其他风险因素。包括:年轻人、单身或结婚不到5年、独自生活、教育水平低或高、经济条件差。此外还有:在家庭和社会关系困难、与单亲或有成瘾问题的父母一起长大(Buth 等,2017)。
虽然许多因素导致了赌瘾,但无论是开始还是复发,赌博形式(gambling participation measures)是发展至成瘾最关键因素之一(Williams 等,2015)。


强哥让唐小龙干赌场,但老虎机才是重头戏 图/《狂飙》
三、赌瘾为什么难戒,因为它和吸毒很像
过去几十年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
病态赌博患者的神经回路,会以“吸毒”相似的方式被劫持。就像可卡因、海洛因、尼古丁和酒精等成瘾物一样,赌博会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该系统由多巴胺提供动力。
多巴胺是大脑中的一种神经递质,它促进的不是“喜欢”,而是“想要”。然而,长期大量摄入高多巴胺物质,最终会导致多巴胺不足。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与成瘾医学教授Anna Lembke解释道:“耐受性是成瘾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大量摄入高多巴胺物质,最终会导致多巴胺不足。也就是说,反复接受愉悦刺激后,要获得同样的效果,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有快感,或者同等剂量的刺激所带来的快感减少。”


图/《成瘾》
然而,赌博之所以让人上瘾,是基于“是否获得奖励的不可预测性”(且你认为自己拥有对这种不可预测的控制权。是的,这很矛盾),而不是赢了多少钱。
这就是赌瘾和吸毒、酗酒、烟草成瘾的最大不同之处:
赌瘾患者极易产生认知扭曲。包括高估自己的赌博技巧、控制幻觉、虚幻联想、迷信信仰、解释偏见,例如认为这把输了之后一定会赢(赌徒谬论)和选择性记忆。他们总是骄傲、自负或绝望地继续赌下去,希望可以追逐损失。
四、赌瘾犯了,真的拦都拦不住吗?
赌瘾是可以治疗的,认识到这个问题是控制赌瘾的第一步。
但赌瘾是一种高复发的精神障碍,研究显示它在12个月时的复发率从29%-92%不等(Goudriaan等,2008)。
目前精神健康从业者主要使用这几种方式(的组合):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动机式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同伴支持:对一些人来说,12步匿名戒赌会(Gamblers Anonymous,GA)之类的支持团体是有用的;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个体可能受益于抗抑郁药、情绪稳定剂、阿片类药物拮抗剂或麻醉性拮抗剂管理“应对渴望”的策略(比如,患者C在访谈中透露,某种赌场的特殊气味会诱发她的赌博冲动。每当她出现渴望时,都会打电话给她在GA的同伴,学习延迟自己的冲动)参与有人际关系的社交互动主动避开可能诱发赌瘾的场所或信息与赌瘾群体切断联系维持结构化日常作息,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胜任感和意义感
研究显示,推动复发的关键因素为:冲动、对赌博结果的错误认知、负面情绪应对方法缺失、功能失调的关系和环境赌博触发因素(Oakes 等,2011)。
而警惕性(vigilance)、致力于改变的动机(motivation to commit to change)、积极的社会支持(positive social support)、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如记住过去的赌博危害,学会应对赌博冲动,是防止复发的关键因素。


图/《赌神》
许多人把“回头是岸”当作是赌瘾的唯一控制策略,将赌博认知为100%的意志力问题,忽略社会系统支持和赌博背后的情绪表达,就结果来看,反而可能促进赌瘾的复发。
“赌瘾”是一种情绪障碍,无法靠自己的意志力克服。
遇到成瘾问题的人,必须首先承认自己遇到了问题。但要记得,面对这个问题时,你永远不是一个人。

作者:江湖边

Reference
J. Oakes, R. Pols, M. Battersby, S. Lawn, M. Pulvirenti, D. Smith (2012). A Focus Group Study of Predictors of Relapse in Electronic Gaming Machine Problem Gambling, Part 2: Factors that ‘Pull’ the Gambler Away from Relapse. , 28(3), 465–479. doi:10.1007/s10899-011-9267-8
WHO:The epidemiology and impact of gambling disorder and other gambling-related harmGebauer, L., LaBrie, R., & Shaffer, H. J. (2010). Optimizing DSM-IV-TR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a brief biosocial screen for detecting current gambling disorders among gamblers in the general household popula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Revue Canadienne De Psychiatrie,(2), 82-90
[美] David Capuzzi,Mark D. Stauffer,王斐(译),《成瘾心理咨询与治疗权威指南(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
[美] 娜塔莎·道·舒尔,李奇(译),《运气的诱饵:拉斯维加斯的赌博设计与失控的机器人生》,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1年12月
[美]安娜·伦布克,赵倩(译),《成瘾:在放纵中寻找平衡》,新星出版社,2023年3月


负面习惯+正反馈=成瘾
正面习惯+正反馈=各领域高手
负面习惯+逃避负反馈=成瘾
正面习惯+逃避负反馈=卷王
负面行为+负反馈=作风优良
正面行为+负反馈=学不进去
成瘾的本质是你受伤的痛苦的灵魂找了一个可以暂时躲起来的地方,可以让你不去想起某些事。成瘾的本质是你长期忽略你自我的感受造成的。成瘾的本质是你自己非常不满意现在的自己和生活,所以试图的用一种刺激的方式麻木之后。事后你又会在自己清醒后责怪谴责自己。你一次次谴责自己,就越会陷入那种不安愧疚的内心,长期的瘾又会因为焦虑从而激活。然后选择惯性习惯,从而躲起来。
当我们去观察孩子,会发现不同家庭的孩子的性格和习惯都是不同的。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双方都是非常支持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任何有关孩子的事情也不会擅做主张。和孩子的关系一般是和朋友一样,任何事情都不会命令而是选择去引导孩子去思考怎么样做对孩子各方面更好。当然一切的决定都是在孩子自己通过引导去实践后,父母才会做决定。让孩子可以活出自我,有自己的主见。这样家庭的孩子,你会发现他的兴趣爱好特别广泛,性格也很阳光。内心也自然会比一般家庭出来的松弛,这种孩子在成年后往往也特别容易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美好的家庭养育出美好的孩子。
这一类的孩子一般对待事物都会有一个好奇心,很活泼,也很善良,因为长期父母让他们可以自主的选择做他们自己想的事,所以自然内心也不会有压抑的感觉。
心理没有紧绷和压抑,自然每天都很开心。自然也不会想远离这个世界,因为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还有好多未知的事物还没有开发呢,这一类的孩子,喜欢去玩。是出去玩。去看各种世界和各种不同的人交流,学习不同的事物。
当然我知道我们都是一样的,没有那么幸运可以遇到或者选择一个好的家庭。
人一旦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就自然好解决,就怕根本不知道问题在哪里?然后一直靠自嗨似努力就妄想戒掉某类瘾。
瘾这个东西不是一时一刻形成的,而是你大脑中枢系统反复受到刺激。当你第一次因为感到焦虑或者不安,不喜欢当下的环境,激发你的防御机制。大脑会给你保护,这个时候你拿起来游戏,游戏的人物,游戏的世界,高强度的刺激你的大脑,这个时候,你的大脑就会自动存档,然后每一次你害怕不安恐惧焦虑,你的手就会不自觉的拿起手机。可以让你躲在安全的游戏世界。对比于现实生活,你并不喜欢。
世间的任何瘾是这样的。
当你明白是这么个道理。不是应该去想怎么强迫自己不要做。而是用一种好的方式去代替它。
就像失恋的男女一样,失恋最好的药剂就是用新的代替旧的。
同样我们发现了问题核心在于你是因为焦虑恐惧不愿意面对现实世界,不愿意面对现实世界的自己才会选择去做你一直以来的行为。
首先,你不要去谴责自己,更不要自责。而是跳脱出来,以一个第三方的角度,上帝视角去看你和这个世界。
我们要接受这个不完美,甚至不美好的自己。
你存在就有你的意义。
当你不在谴责自己的时候,冷静下来,好好回忆一下,你喜欢什么?什么可以让你身心可以健康?不要选择功利的事,功利的事只会增加你的压力。会让你的瘾更加严重。
我从上学的时候就有很严重的暴食症。
当时我失恋了,整个人痛苦万分。每天晚上都躲在被子里哭。
少年的爱就是那么存粹爱的那么深刻。
后来我整天的除了去上课就不愿意出门了,心里一难受,我就疯狂的塞零食。每次都吃到吐为止,从此以后患上了很严重的胃病。
时间总是可以淡化一切的。
但是记忆模式一旦被激发,就很容易再次被激活。
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一旦去到那种人很多的环境,我的内心就会一直很焦虑很不安。从那以后我发现我每一次不安都要靠食物来发泄。不停地吃。吃的让自己非常难受我才停止下来。
其实回忆过去,当时暴食的感觉是一种发泄,是一种逃避,是一种我感觉我应付不了这个世界的孤小和害怕。
后来我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也慢慢意识到我这样是不对的,只要一焦虑一害怕就跑去疯狂吃东西。
真正要做的是,了解清楚,我为什么在焦虑?因为什么焦虑?我在害怕什么?一直溯源下去,慢慢的你就可以知道问题根源在哪里?从而真正的解决它。
可能那个问题很庞大,以你现在的力量你没有办法解决。
不过我要告诉你,别怕,只要你愿意挪动一小步,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当每一次我想再次去吃东西暴食的时候,我就写日记或者出去超市买水果。其实一开始都很难去代替掉,但你要相信你自己一定可以的。并允许自己可能会再次发作“瘾”我们要允许自己犯错。才可以有逆盘而上的可能性。加油。共勉~
心理学有个著名论断:所有的上瘾都是为了掩盖内心的空虚、迷茫、焦虑或恐惧。


当人内心产生恐惧、焦虑、空虚、迷茫情绪时,人会本能的寻找一个简单的愉悦行为,来掩盖内心的不快,其中吃是首选,沉迷赌博、游戏、吸毒也是常见行为。
用生命能量理论分析,上瘾就是人内在有比较强的负能量波(俗称业障),自己没有找到消解内在负能量的正确化解方式,就容易与外部同频的负能量波产生共振纠缠,大多数人一旦被共振就会沉迷进去,往往无法自拔。
高效提升生命正能量,去消解负能量,是破解上瘾行为,促进生命成长、圆满升维的唯一正途。


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三十多年修习气功,进入了天人合一状态,悟出了生命能量理论,简述如下:
生命能量定理 1: 生命就是宇宙能量波干涉共振带来的能量增减变化的过程。
生命能量定理2:肉体生命是物质能量聚合系统,存在生老坏死的周期过程。灵体生命是场能量聚合系统,相对于易变的肉体,有更加稳定持久的生命力(长生不老、金刚不坏)。
能够链接高维智慧的灵体系统是人类区别于普通动物的根本特征。当肉体坏死,灵体会进入新的肉体继续进化,直到升维。这个过程的传统说法是轮回。
生命能量定理3:生命唯一能控制的是自己的行为选择。生命中所有的发生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生命能量定理4:能量波之间的关系就是纠缠与干涉~即因果关系,也就是俗话说的:出来混,迟早要还。
生命能量定理5:生命交换能量(消耗和汲取)的方式是:能量振动频率干涉、共振。生命接触外界低频能量时就消耗能量(-);生命接触高频能量时就吸收能量(+)。
生命能量定理 6:生命成长的最佳路径是能量消耗最小化、能量吸收最大化。
本人创立了自我能量疗愈法,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交流探讨。


人为什么会成瘾?那个“瘾”,就到底,就是突破内在封闭的出口。


按照《黄帝内经》的观点,我们的生命力,是一个内在均匀、外在圆润的能量球,始终在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最好的状态是可以把内在的能量圆圆的布散出来,而不是向某个方向特别偏重或某个方向完全忽略,这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状态。


当我们因为某种原因,比如受了社会、家庭、生活、工作、环境、生理的影响,个人意识结构和认知有了偏差,神气和气血格局也会相应产生不均匀的状态,能量球就会扭曲变形。有的部分给封闭住了,产生了某种内在的压力,会需要找到精神和身体上的出口。这时候,出现了某个让我们感到解压、舒适的人事物或者感受,我们就可能紧紧地抓住它,依赖它。


我们知道心身是一体的,比如常见的心身疾病,其实就是压力的郁积在物质身体层面的爆发,比如胃溃疡、甲亢、偏头痛、高血压等;如果这些压力在精神、思维、情感层面的爆发,就会演变成精神心理问题;如果在生活习性层面爆发,就会变成“瘾”。
所谓的暴食症,就是通过食物进行心身淤积的发泄,一旦形成了习惯,就成为了“瘾”。“烟瘾”“网瘾”都是一样的内在机制。


如何预防与防治?
除去有意识的戒断不好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自我觉察。
一.觉察自己心身瘀堵的部分。身体的不适、情绪上的痛苦、精神的无力,都是造成心身瘀堵的直接原因,都会导致心身的低能量状态。在觉察到了这些状况的时候,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


二.觉察自己状态的固化。封闭是一切身心出问题最开始的状态。如果发现自己长时间沉浸在某一种习惯、情绪、思维模式出不来,而且对于身心有不好的影响。就要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生活节奏、生活环境。




比如,旅行就是一个很好的跳脱固有模式的很好方式。
比如,与他人交流,就是让情绪流动的很好方式。
比如,看书,就是让思维与外界交互的很好方式。
精神世界空虚、苍白、单纯、肤浅、软弱、乏味。
个人无法找到和建立更丰富和更高维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感,只有困死和寄生于某个单一且低层次的事物之上。
比如困于情、困于酒、困于赌。
高维的精神动力:
读书乐趣、尚武精神、家国情怀、君子之道、父慈子孝、摄影之美、道家逍遥等。
。。。本唯物主义者要说这是一个生理性问题。
我们的身体本就是一线大夫。
气血不足会用困倦提醒睡觉,腿疼就会用疼痛提醒休息,感冒前会打喷嚏,劝我们多喝水,注意保暖。
身体的第一选择,就是治愈。
如果成瘾能带来治愈的感受,那就说明对了。
如果他能带来真正治愈的效果,那更对了。对这个成瘾或是那有,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身体往往又没有那么聪明,它们常常贪图捷径,短期主义,从而错判了一些行为能真正治愈身体。
这些短期行为长期反而更加影响身心健康。
之前看过一个科普,这种快速刺激的行为(短视频,打游戏等),会让大脑分泌过量的多巴胺,达到极致的快乐。
大脑产生快乐的阈值被拉高了,
看书,跑步多巴胺,慢又少得可怜,
它多半看不上了。
茫茫大海里加一滴水,有啥区别?
可有可无嘛。
我也算靠自律修正过一些不好的习惯,曾经爱打游戏到一两点,现在一两把就觉得无趣,不如和王小波唠唠嗑。
1.刻意放下手机,看书,跑步或者练功。
一开始肯定会手痒啊,心不在焉。但戒断反应真的没有捷径,有些小技巧。
2.放大每一分钟一秒,暗示自己看书跑步简直太幸福了!
不会有人真的在心里呆呆的说「看书跑步真幸福」吧。
把书上的内容一个字一个字读出来,带着感情和想象力,像演话剧那样代入每一个人物角色,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代入每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每一片冬天的雪花,听岁月的长河娓娓道来,你有多久没听故事了?
感受前脚掌压在有些软弹的塑胶跑道上,小腿肌肉收缩,放松,再收缩,大臂像船桨划开空气,细密的汗渍带走腰间多余的肥肉,简直太棒了。
3.寻找正反馈。
把读到故事和知识复述给身边人,嘿嘿,他们都不知道,就你有文化,是不是很骄傲?
关于跑步的正反馈反而没有那么快,或许你可以找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鼓励。
如果想练金刚功的话我到可以出出主意,这是我的心头爱。
感谢花五分钟阅览的朋友,
不如再花十秒钟关注公众号呀,新鲜出炉,风格不定。
祝大家身心健康,舒适就好。
树下澄澄凉。
简言之就是,习惯了以快速且频繁的方式获取多巴胺。
成瘾的原理涉及大脑的复杂神经生物学机制,主要与大脑奖励系统有关。
大脑中前额叶皮层、伏隔核和杏仁核等区域负责给你愉悦感和爽感,当我们经历一些令人愉悦的活动或摄入某些物质时,奖励系统会被激活奖励给你“多巴胺”,让你感觉爽,进而诱导你继续摄入这类物质,如果这种摄入行为的频率不能被约束或者控制,就是成瘾。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对刺激来源会出现耐受,也就是说为了获得相同的愉悦感,需要增加行为或物质的摄入量:如果此时中断摄入,就会出现一系列难受的生理或者心理反应,也就是戒断反应。
大脑会形成路径依赖。
《反本能》一书的作者卫蓝曾这样描述路径依赖:当我们长期进行一种行为的时候,大脑会慢慢形成一个专门处理这个行为的“绿色通道”,所以当自己面临相似的场景时,大脑会对这种行为进行优先选择,并进一步形成自动化反应。
我的理解是:成瘾的本质是人在惰性状态下某种不受控的行为反复多次进而养成坏习惯。成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行为之一是大脑一直处于某种兴奋状态中,行为之二是沉醉于某种感官快乐状态中不能自拔,举例说吧:
1.身边看到很多人空闲时间沉浸在刷短视频、看直播,晚睡早起成了常态,说改还真有点难度。
2.网络游戏爱好者可以废寝忘食,不顾严寒单衣薄裤坐在板凳上搓屏到深夜。身在地球脑在另外一个世界,拉他不要玩了估计也要十匹马的力气!
3.口嚼槟榔鼻出烟的人,嘴动成瘾,属重口味,不嚼牙痒难受。
4.喜欢沐足的男生,心花怒放周期性皮痒,店家的主要客户,寻乐放松成瘾。
5.爱打麻将的人,只要听到麻将馆老板娘电话招呼三缺一心里直发痒,心急的要赴过去!
6.渣男,吃在碗里,看在锅里,饭后从不洗碗的人,心一直在骚动,乖乖女要注意辨别。
7.……
养成自律,控制上瘾,不让肤浅的快乐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成瘾的本质是在走霉运,走霉运的本质是最近气血不足,精气神不足。
一个精气神很足的人很难成瘾。
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
这里说的成瘾是指危害不大,比如网络游戏成瘾,比如网络小说成瘾,比如不良习惯成瘾等等。
成瘾的本质是精气神不足了,供应给大脑的气血难以支撑大脑思考复杂深度的问题,但是大脑的功率呢又是基本恒定的,并不会因为你无法思考复杂问题的他就会待机。
他又要执行任务,然后呢又不能执行复杂的任务,这个时候就倾向于执行一个可以简单反复运行的任务,这样就可以缓解焦虑,如果能再提供一点多巴胺提供一点积极反馈,那就太适合了。
所以网络游戏会特别成瘾,为什么呢?因为同时满足了以上几个条件,大脑觉得自己在有很重要的事情做不焦虑,但游戏操作无非就那么多,所以不会太复杂,过关后给予奖励,不会让大脑觉得累。
当然现在新崛起的短视频像抖音这种是新贵,也完美了蛮多以上几个条件,讲得比较通俗就是奶头乐,我们不要盲目否定这种奶头乐对人的帮助,因为人的状态肯定是有高低起伏的,时不时进入这种低迷状态。
你好好会想一下,如果你沉迷于刷知乎或者刷抖音,或者王者荣耀,那么说明你最近状态不太好。当你状态很好的时候,你会更乐于关注现实问题,你更想出去走走,更想约朋友吃个饭交流交流。
我以前就提过一个方法可以检验人的运气怎么样,就是通过玩王者荣耀能看出来,当人状态比较差心情自控力比较差的时候,玩个游戏都容易心浮气躁,被别人搞死气的骂街,遇到傻逼队友根本毫无包容度互喷,有时候一气之下甚至盲目送人头。
而是运势好,状态好,精气神足的时候根本不会这样的,就算遇到猪队友他也会鼓励,哎呀,我们守住,有时候还能打个逆风盘,就算真的输了,他也觉得嗯我哪里发挥的还不错,你看完全是不状态差的时候不同的想法。
说什么又连心理缺爱的哎呦我真的是服了心理学,你不懂啊你可以说这个问题还在研究,你不能瞎解释啊。
成瘾还不算最差的,只是比较差一点儿,如果状态进一步低迷的话就会进入抑郁状态,对游戏都没兴趣了。
成瘾的本质是逃避现实。焦虑、抑郁、精神内耗是成瘾的原因。人际复杂、世态炎凉、内卷加剧是形成精神内耗的主因。
当人们面对强势残酷的现实,充满无力感的时候,便很容易会寻找另一种行为寄托来获得瞬间短暂的快感,从而转移“想要却不得”的痛苦。


这是一个令各种年龄的人焦虑的时代:小孩从幼儿园开始卷(被鸡娃),背古诗,学写字,学数数,学才艺,家长们恨不得孩子十八般武艺俱全;小学初中高中就不用多说了,各种补习班、兴趣爱好班、考级争取加分等;大学毕业后就业难,考研考公继续卷;工作后996、007是常态;人到中年(特别是到35+),房贷车贷背身上,担心被优化被降薪;差不多退休了担心被延退,养老金不够,孩子可能还在上学……普通人何时何处无忧虑?面对如此世情,焦虑才是常态。
心态很重要,世态更重要。如果工作能继续发展或养家活口没有重大危机,适当患上一些“瘾”,比如看剧、打游戏、刷手机等,只要不是“身心投入,熬夜影响健康”,放松一下精神也无可厚非。


如何摆脱“瘾”?简单建议如下:
1)自我意识,认识到自己的“瘾”,下定决心改善,适当与家人朋友沟通,分散注意力。
2)自我调整:适当运动或进行户外活动。通常无论各科医生,都会建议人们要多进行体育锻炼,促进代谢,改善精神状态。
3)自我控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早睡早起,阅读等。
4)严重的进行药物或心理治疗。
人生是一场修行,若要渡劫,唯有自渡。


愿漂泊半生,能优雅老去。坚持最初的自己,做最终的自己。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写文不易,感谢阅读与认可。赠人一赞,手有余香。
成瘾的本质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凡人: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我们都有自己的兴趣和欲望。不仅烟酒可成瘾,花鸟虫鱼、古玩字画,万事皆可成瘾。
如果你在一件正确的事情上成瘾,你会在这件事上付出比别人更多的专注和精力,慢慢的,你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例如我一个已经退休的老同事,今年70来岁了,他从十几岁就开始养鸽子,可以用痴迷来形容,聊起鸽子滔滔不绝,好像他生活的中心和重心就是鸽子。他家住北京天坛公园附近,用了一整间屋子和整个阳台作为鸽舍,他们一家三口挤在一间屋子,老婆和孩子因为这事儿经常和他干架,邻居也很烦,不仅仅鸽子的味道人他家人受不了,鸽子早晨就开始咕咕叫也严重扰民。
虽然他也知道养鸽子打扰到家人和邻居,但他就是割舍不下对鸽子的热爱。
时间越久,他和老婆矛盾越深,到后来竟至离婚,房子一人一间,他没法和鸽子同居一室。他直接到北京通州租了个小院儿居住,通勤时间每天增加了三个小时。我们都为他辛苦奔波觉得不值,他反倒活的更好了。没有家人吵架生气,一心专注在养鸽子上,气色反倒好了很多。
他说:“只有鸽子才能让我感到兴奋,也能让我找到成就感,它是我这辈子戒不掉的瘾”。


因为他对鸽子的痴迷和专业,后来有一次中央电视台竟然来采访他,东方时空节目花了大约二十多分钟的时间介绍他和他的鸽子。
上完电视后,很多鸽子爱好者都主动联系他取经学习,他也成为了业界的知名人士。随之而来的是参加信鸽比赛拿到奖金,培育的好品种鸽子变现……
再后来,老婆也和他复婚了,他们买了一个大三居,老婆也开始帮助他养鸽子。
具体得看是「物质成瘾障碍」还是「非物质相关成瘾障碍」。
「物质成瘾障碍」: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物质:酒精,咖啡因,致幻剂,吸入剂,阿片类物质,镇静剂,催眠药,抗焦虑药,烟草,以及那些违法的致幻物品。
举例「酒精使用障碍」:
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在争论成瘾的定义。
DSM-5的方法是将物质使用障碍定义为那些滥用物质的人的核心行为。
这些标准明确了一种包括行为、生理和认知症状的成瘾类型。作为一项练习,我们来分析一下关于酒精(实际上是任何物质)使用障碍的诊断语言:
1.它的使用是有问题的。
虽然它一开始可能是被用来应对其他问题的,但实际上对于使用者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来说,它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2.它的使用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重复使用会形成一个可预见的习惯模式。
3.它的影响在临床上是重要的。
它的使用模式已经引起专业人员的注意,或至少是值得引发关注的。(实际上,DSM-5的官方语言写的是“临床上显著”。然而,“显著”一词具有统计学含义,在临床实践中难以界定。我认为在这里用“重要”一词会更好。在这一节中,我有时也会用别的词语来代替“材料”一词。)
4.它的使用会引起痛苦或损伤。
这就是说,物质使用必须以某种非常严重的方式干扰患者的生活。因此,定义物质使用障碍的术语和定义与非物质相关的许多精神障碍的术语是类似的。
5.患者生活中的干扰必须通过11个症状中的至少2个表现出来。
比预期用得更多,试图减少使用量,花费了很多时间来获取或使用该物质,渴望,推卸责任,社交问题,活动减少,不顾身体安危地使用,不顾有身体疾病或心理障碍而仍然使用,耐受性,以及戒断症状。严重程度是通过计算这些症状的数量来判断的。
「非物质相关成瘾障碍」:
举例「赌博障碍」。
赌博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行为,就像生活中的许多其他行为一样,只有在过度的情况下才会成为一种障碍。
病理性赌博和物质使用之间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它,像物质使用一样,激活大脑的奖赏中枢(腹侧纹状体)(多巴胺与之密切相关)。
在一次发作中,大多数赌徒报告感觉到快感或兴奋,赌博行为通常需要几年才能成为病理性的。
最初,赢钱会导致赌博行为增加;在某种程度上,“一次巨大的胜利”可能为赌徒赢得超过一半年收入的金钱,从而使其产生过度自信和冒险。
因为所有的概率性游戏其实都是公司的加权操纵,所以很容易(痛苦的)让人螺旋式地陷入惨重的损失,绝望地试图赢回来,破坏了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导致最终的毁灭。
事实上,企图自杀是一种常见的赌博并发症。
在美国,大约200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受到赌博障碍的影响,流行率估计在100万到300万之间。
男性人数是女性的2倍,女性比男性更晚出现赌博问题但更早寻求治疗。
有些人只会在某些特定时候出现症状,例如在他们选择的运动/比赛开赛时。
因此,每年秋季把赌注压在大学橄榄球比赛上的人,可能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里几乎都没有赌博问题。其他具有更广泛兴趣的人可能或多或少地受到赌博的长期影响。一些赌徒最终会放弃赌瘾并进入恢复期。
临床医生需要对广泛的赌博活动保持敏感,赌博活动从便利店刮彩票到宾果游戏,再到休闲运动、老虎机、扑克、骰子、赛狗和赛马等等。
综上所述,成瘾没有统一的本质。需根据具体成瘾的物质或者非物质来做分析评估。
以上。
我是
@心理咨询师大刘
,有任何心理困扰,都可以私信咨询我。
有需要的话,我可以送你一次免费的心理评估分析(←点击预约),希望能帮到你。
最后,谢谢你的「赞同」和「喜欢」。
成瘾的本质,
我觉得就是填空。
因为空了,
需要找东西区填满,
一个从空到满的的过程,
可以理解为:寻求满足感!
如果空小,
很容易很快就能填满,
没有持续不会形成习惯。
如果空很大,
且越来越大,
需要填的时间更长,
填充物更大,
填的更频繁。
因为有可持续性,
久而久之自然成了习惯。
因此,
成瘾的本质就是:
持续的填空!
一切成瘾行为源于痛苦,痛苦源于内心的冲突,为了缓解内心的冲突和痛苦,产生成瘾行为。例如购物成瘾,购物快乐让大脑产生多巴胺,多巴胺刺激大脑继续购物行为,再产生多巴胺的循环。
见过有很多人成瘾!
像做爱成瘾,只要瘾来了,是个人都能上。
成瘾的本质是一种脑部奖赏系统的功能紊乱,表现为对某种物质或行为的强迫性渴求、寻求和使用,即使这种行为会导致负面的后果。
成瘾通常涉及到多个脑区,尤其是与奖赏和愉悦感相关的脑区,比如边缘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例如伏隔核和前脑区。
当一个人接触到可以产生强烈愉悦感的物质或行为时,如尼古丁(抽烟)、糖(喝可乐)或者槟榔碱(吃槟榔),这会在他们的脑中触发奖赏途径,释放像多巴胺这样的化学递质。
多巴胺的增加会产生满足感,并让人有重复体验的强烈驱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可能会开始期待这种奖赏,并要求更频繁或更强烈的刺激来获得同样的愉悦感。
像那些抽烟多的,就是因为尼古丁是香烟中导致成瘾。
当人们吸烟时,尼古丁迅速进入大脑并刺激多巴胺的释放,产生一种短暂的愉悦感。吸烟变成习惯之后,大脑开始依赖尼古丁触发的奖赏反应,导致戒断症状,如焦虑或抑郁感,从而增强了持续吸烟的驱动。
还有喝可乐成瘾的,可乐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及其它添加剂,如咖啡因。
糖分的摄入能快速提升血糖水平,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带来愉悦体验。
而咖啡因则具有刺激作用,也能促进多巴胺的释放。经常饮用可乐,尤其是在特定情境下,如饭后或工作时,可能会促使大脑建立起"需要可乐来获得愉悦"的条件反射,这样就形成了习惯性的饮用行为。
而槟榔成瘾是因为含有槟榔碱,是一种能够刺激神经系统的物质。
它会产生一种兴奋感和提神效果,前者部分依赖于多巴胺的释放。
槟榔的嚼食可以成为一种社交行为或与特定活动相关联的习惯,使得人们在相应的环境或心理状态下产生强烈的使用欲望。
持续嚼食会导致身体对槟榔碱产生依赖,从而形成成瘾行为。
至于性瘾,更是一种激烈的寻求性快感的冲动,直接让脑部奖赏系统的功能紊乱,并形成一种期待,就是自己不开心时,能通过“性”就能开心起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心理咨询 最新文章
天赋真的比努力更有用吗?
很想脱离这个世界应该怎么办?
内心强大的人都有什么表现?
女生在比较私密的部位纹身,都是什么心理?
鬼拿活人抓交替是不是一种很自私很缺德的行
敢不敢说出你一直不敢说出口的小秘密?
梦可以控制吗?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喜欢独处?
有些人可以可恶到什么地步?
你见过最贱的人贱到什么样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26 12:00:23  更:2024-01-26 12:02:06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